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

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9 18:54: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

篇(1)

【關鍵詞】心理療法;焦慮癥;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971.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479-01

焦慮癥(anxiety)又稱焦慮性神經癥,它是以持續性緊張、擔心、恐懼或發作性驚恐為特征的情緒障礙,伴有植物神經系統癥狀和運動不安等行為特征。焦慮癥又稱焦慮性神經癥,是以廣泛性焦慮癥(慢性焦慮癥)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癥)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干、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癥,其焦慮并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目前,國內大量的焦慮癥治療集中在藥物治療方面,而在心理治療焦慮癥的臨床與理論研究方面則不多。本文主要是對國內在焦慮癥的心理療法研究進展方面作一概述。

1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治療由美國心理學家貝克(A.T.Beck)在1976年發明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對于焦慮癥,貝克認為認知產生情緒障礙及焦慮情緒,而認知上的失衡進一步導致焦慮癥的產生。認知行為治療方法就是要通過改變人的認知過程,矯正患者不合理的認知觀念,并時刻把認知矯正與行為矯正結合起來,努力在兩者之間建立一種良性循環,取代原來存在的惡性循環,從而使原來不良癥狀減輕、消失,有利于疾病的改善。

2 催眠療法

隨著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在社會生活中的普及,各種心理治療的方法逐漸被公眾知曉。其中,最為神秘的莫過于古老的催眠治療。催眠時,在催眠師的誘導下,接受催眠者的意識由清醒變得恍惚,進而如醉如癡,其身體或柔若無骨而癱軟在地,或堅如木石而足以載人。在催眠師的指示下,被催眠者惟命是從,心無旁騖。催眠結束后,被催眠者由混沌狀態逐漸恢復意識,好似大夢初醒,對剛才發生的一切印象模糊,恍如隔世。

催眠治療是在良好醫患關系的基礎上,催眠師將患者引入催眠狀態,并對其進行心理分析與治療,了解其被遺忘的、壓抑很深的、創傷性體驗與致病的心理矛盾與沖突。催眠療法對焦慮癥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與患者潛意識交流,了解深藏于潛意識中的焦慮根源,使其暴露于意識之中,讓患者了解并進行疏導、發泄,以利緩解焦慮癥狀。催眠使焦慮癥患者處于安靜放松狀態,直接有效緩解緊張驚恐及自主神經紊亂、肌肉緊張與運動性不安。現在國內有8篇相關研究報道。

3 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Moritatherapy)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于1920年創立,是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心理治療方法。幾十年來,經森田的后繼者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已成為一種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并被國際公認的、一種有效實用的心理療法。森田療法認為焦慮情緒是一種自然現象,人人都有,不用理它,癥狀會自然消失,不會被焦慮情緒所束縛。對于焦慮癥的治療,森田療法有兩種形式:門診治療和住院治療。 門診療法是通過心理門診,使病人接受森田療法談話交流和治療指導,指導病人接受自己的癥狀,不排斥它。 住院治療是森田治療的基本方法。治療前先向病人講解森田住院式理論,讓病人認識到在疾病癥狀出現后,由于擔心治不好病而整日在痛苦之中,加重了軀體和心理的負擔,導致病情惡化,這就是身心交互作用的結果。讓病人知道這種身心交互作用是導致病情加重的動力,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這種動力。當病人對森田理論有了足夠的學習后即開始實施森田療法[1]。

4 精神分析療法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或稱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指的是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論上的心理治療方法,聚焦于對來訪者的無意識心理過程進行分析,探討這些無意識因素是如何影響來訪者目前的關系、行為模式和心理狀態的。通過對來訪者生活歷史的探索,探討來訪者是如何經歷既往的人生而發展變化,幫助來訪者更好地應對當下的成人生活。人類個體常常由無法意識到的因素決定或者影響著他們的情感和行為。這些無意識因素可能是造成他們痛苦與不幸的來源,這些痛苦可能表現為我們可以看到的癥狀,也可以表現為困擾自己的人格特點,或者表現為工作、人際、親密關系上的困難,情緒的不穩定以及自尊的受損。由于這些因素都是無意識的,家人朋友的忠告、閱讀自助心理書籍、甚至依靠再堅強的意志力也無法緩解這些痛苦。精神分析治療,聚焦于對來訪者的無意識心理過程進行分析,探討這些無意識因素是如何影響來訪者目前的關系、行為模式和心理狀態的。通過對來訪者生活歷史的探索,探討來訪者是如何經歷既往的人生而發展變化,幫助來訪者更好地應對當下的成人生活。

5 綜合心理治療

眾多的心理治療學派由于發展不同的療法,療效也各有千秋,大家開始意識到不同的心理治療存在共同的影響治療變化過程的因素,出現了對心理治療整合模式的探索。多種方法(如患者中心治療和解釋性心理治療、支持型心理治療、社會心理治療等)并用已成為心理治療發展的趨勢。

6討論

隨著人們對焦慮癥的生物學、心理學等病因學的不斷認識和研究,咨客中心療法、意象對話技術、NLP方法等多種心理治療方法應不斷用于臨床,使焦慮癥患者在臨床癥狀和社會功能方面有所改善。并且焦慮癥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要求程度也會越來越高。所以在未來的研究中應將研究指標客觀化、規范化,以尋求更簡捷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使焦慮癥的研究不斷深入。

篇(2)

摘要: 通過列舉中醫古籍中行為療法的案例,采用現代心理學術語分析了與現代行為治療相似的中醫行為療法及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行為療法。認為中醫行為療法中的厭惡療法、習見習聞法(系統脫敏法)、心理轉移法(反應預防法)、模仿法和沖擊療法在具體治療方法上與現代行為療法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同時也帶有鮮明的文化特點;而氣功療法和課業療法則是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行為療法。并指出中醫行為療法重視患者自我調節、注重個體差異性,治療方法設計精巧,療效明顯,但也存在重實踐而輕理論、缺乏量化研究等局限性。研究中醫行為療法將有利于建立適合中國人的心理療法以及完善現代心理治療。

關鍵詞: 行為療法; 心理療法; 中醫治療學

中醫對心理治療有獨到的研究,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精辟論述了心身疾病的致病機制和診治,深刻揭示了心理疾病的諸多成因及治法。采用中醫治療手段幫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適應性行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門醫學技術稱為中醫行為療法。中醫行為療法有與現代(西方)行為療法不謀而合之處,同時中醫行為療法也帶有鮮明的文化特點。中醫行為療法不象現代行為療法有一整套行為治療理論作指導,但傳統醫案中仍然可找到不少行為治療案例及對行為治療的精彩論述。因研究傳統心理治療的目的在于古為今用,故本文采用現代心理學術語來說明中醫行為療法案例。

1 與現代行為治療相似的中醫行為療法

中醫行為療法雖然與現代行為療法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兩者在具體治療方法上仍有一些相似之處,這不是指依賴于現代醫學技術發展的治療手段等物質性的東西,而是指一些可供指導的治療思想和用于操作的基本步驟。

1.1 厭惡療法

中醫心理治療的厭惡療法是指把可以令患者產生厭惡情緒的感覺刺激與其病態行為緊密結合起來,使患者產生強烈的躲避傾向及明顯的身體不適的感覺,從而矯正其病態行為的方法。現代行為治療中的厭惡療法是一種通過懲罰來消除不良行為的治療方法。

《世醫得效方》記載:一個嗜酒如命的酒鬼的家人把他手腳捆綁起來,放一壇酒在酒鬼口邊,“其酒氣沖入口中,病者急欲就飲,堅不與之”。一會兒病人吐出一塊瘀血。家人將瘀血放入酒中燒煮。瘀血形狀難看,又散發出惡臭味。這個嗜酒如命的人“自后雖滴酒不能飲也” [1] 。

《吳鞠通醫案》載:有章姓病人“不時脫盡衣褲上大街”,吳鞠通一邊用小竹板打他,一邊命令其穿衣服,患者“知痛后而自著衣,著后稍明” [2] 。中醫行為療法的厭惡療法在治療原理上與現代行為療法的厭惡療法相同,都是把可以令患者產生厭惡情緒的感覺刺激與其病態行為緊密結合起來以矯正其病態行為的方法。現代行為療法在選用厭惡刺激時更為慎重,充分考慮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承受能力,并制定了現代臨床心理學從業人員倫理守則以規范治療行為。

1.2 習見習聞法

中醫行為療法中的習見習聞法是指通過反復練習,使受驚敏感的患者對刺激習慣而恢復常態的心理療法。習見習聞法類似于現代行為治療中的系統脫敏法。系統脫敏法是指把一個可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暴露在處于全身松弛狀態下的患者面前,使該刺激逐漸失去了引起焦慮的作用 [3]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到“驚者平之”,從“驚”變為“平”即是脫敏。張子和治療受驚患者的案例就是使用系統脫敏法的典型例子。

《儒門事親?內傷形》記載:“衛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樓上,夜值盜竊人燒舍,驚墮床下,自后,每聞有響,則驚倒不知人。家人輩躡足而行,莫敢冒觸有聲,歲余不痊。諸醫作心病治之,人參、珍珠及定志丸皆無效。張見而斷之曰:驚者為陽,從外入也;恐者為陰,從內出。驚者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陽膽經屬肝木,膽者敢也。驚怕則傷矣。乃命二侍女執其兩手按高椅之上,當面前下置一小幾。張曰:娘子當視此。一木猛擊之,其婦大驚。張曰:我以木擊幾,何以驚乎?伺少定,擊之,驚少緩。又斯須連擊三、五次,又以杖擊門,又暗遣人畫背后之窗。徐徐驚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張曰:《內經》云,驚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見之,必無驚。是夜使人擊其門窗,自夕達曙。夫驚者,神上越也。從下擊幾,使之下視,所 以收神也。一、二日,雖聞雷亦不驚” [4]207 。

這個案例中的患者是恐懼障礙,因精神驟遭刺激所致。張子和讓兩個侍女對患者作了按刺激等級從弱到強、循序漸進的一系列的擊茶幾、擊門窗動作,使患者達到脫敏效果。患者從開始時“大驚”到習慣了不再對木棒猛擊茶幾的聲音感到恐懼,就是讓這個刺激不再引起患者焦慮,使患者逐步適應了原來可引起極大焦慮的刺激。

中醫行為療法的習見習聞法在治療原理上與現代行為療法的系統脫敏法相同,只是操作程序不夠具體,刺激等級的劃分和步驟的施行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中醫行為治療實踐者運用習見習聞法成功治愈患者,這是在個人實踐經驗基礎上的創新和開拓。

1.3 心理轉移法

中醫行為治療的心理轉移法是指通過改變病人心理活動的指向性,使其注意焦點從病所轉移到它處的心理療法,類似于現代心理治療的反應預防法。反應預防法主要用于治療強迫癥。例如治療強迫性儀式動作為主訴的患者,讓患者在想要行儀式動作前向治療者報告,并在治療者的鼓勵和監督下克制自己而不作儀式動作。

《名醫類案?目》記載:“楊賁亨治一貴人,患內障(眼疾)性暴躁,時時持鏡自照,計日責效,數醫不愈。召楊診,曰:公目疾可自愈。第服藥過多,毒已流入左股,旦夕間當發毒,竊為公憂之。既去,貴人日夕視左股撫摩,惟恐其發也。久之目漸愈而毒不作。貴人以楊言不驗,召詰之。對曰:醫者意也。公性躁欲速,每持鏡自照,心之所屬,無時不在于目,則火上炎,目何由愈。故詭言令公凝神于足,則火自降,目自愈矣” [5]569 。這樣的患者急躁焦慮,治療者用巧妙的暗示,將其對目疾的病理性過分關注,轉移到其他部位,促進了目疾的痊愈。對患者過度性生理性的焦慮反應采用反應預防法(心理轉移法)是比較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儒門事親?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二十六》載:“昔聞山東楊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楊初未對病人。與眾人談日月星辰躔度及風云雷電之變,自辰至未,而病者聽之而忘其圊。楊嘗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問其所好之事,好棋者與之棋,好樂者與之笙笛,勿輟。又聞莊先生者,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莊知其將愈,慰之。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4]111 。

《南郡縣志?人物志?李建昂醫事》載有一書生,畏懼光亮,“不近燈火”。李建昂診畢,索其所著文章,“亂其句讀,郎聲而誦”,結果,患者“憤然奪其文曰:客非此道中人,不解句讀,何其妄也,因就燈而坐,頓忘畏明之習” [2] 。

《針灸大成》記載:“同寅謝公治婦人喪妹,甚悲思不能進食,針藥用之無功,即以親家之女日夜與之陪歡,轉移其思念故人之意,佐以解郁之品,逐漸恢復如常” [6] 。

中醫行為療法的心理轉移法在治療原理上與現代行為療法的反應預防法相同,都是通過改變病人心理活動的指向性,使其注意焦點從病所轉移到它處的心理療法。可以看出中醫在治療心理疾病時能夠根據病情和情境靈活運用心理轉移法。

1.4 模仿法

中醫心理治療中的模仿法是指通過旁人有意示范來培養患者的正常行為,與現代行為療法中的模仿法基本相同。

《儒門事親?內傷形》記載:“項關令之妻,病怒,不欲食。常好叫呼怒罵,欲殺左右,惡言不輟。眾醫皆處藥,幾半載尚爾。其夫命戴人視之,戴人曰:此難以藥治。……其旁常以兩個能食之婦,夸其食美,其婦亦索其食,而為一嘗之。不數日,怒減食增,不藥而瘥” [4]207 。這是個厭食的案例,張子和采用模仿法治療因過分生氣發怒而導致不欲飲食的患者,讓兩個食量大、胃口好的婦女在一旁邊吃邊夸食物的可口,對患者施加影響,使這位“病怒不食”的患者胃口好轉而開始進食。

中醫行為療法的模仿法是指通過他人的特定行為有意對患者施加影響,使患者也趨向于采取同樣的行為方式而放棄先前不良行為方式,與現代行為療法的模仿法治療原理相同。

1.5 沖擊療法

沖擊療法,是指讓患者一下子面對大量的懼怕的情況,個體的恐怖反應逐漸減輕,甚至最終消失。它的基本原則與系統脫敏法相反,不是使患者按輕重程序逐漸面對所懼怕的情況。

《續名醫類案?驚悸》記載:“盧不遠治沈君魚,終日畏死,龜卜筮數無不叩,名醫之門無不造。一 日就診,盧為之立方用藥,導諭千萬言,略覺釋然。次日侵晨又就診,以卜當十日死。盧留宿齋中,大壯其膽,指菁山叩問谷禪師授參究法。參百日,念頭始定而全安矣” [5]645 。案例中的這個患者多疑畏死,用開導勸慰法只能“略覺釋然”,于是醫生詐稱“卜當十日死”,使患者一下子面對最難以接受的刺激,患者反而放得開不再“終日畏死”了。患者接著參禪百日,提高對生命本源的認識而得以痊愈。這個案例采用了多種心理治療方法,沖擊療法是其中一種,對治療起了關鍵性作用。

中醫行為療法中沒有沖擊療法這個名詞。中醫采用沖擊療法可能更多地源于對“物極必反”這一哲學觀點的認同,并認為該觀點同樣適用于人的心理治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西醫雖然在治療理論的建構程度和理論取向(是否偏向哲學)上不同,但都使用沖擊療法來治療恐懼癥,中西醫在心理治療上有殊途同歸之處。

2 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行為療法

2.1 課業療法

課業療法是指通過讓患者參加有醫療意義的工作或勞動來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方法。中醫行為治療中的課業療法是通過行為改變來調整可具體描述的心理狀態。《四川醫林人物》記載:“肖文鑒,南充人。一室女患郁癥,形消骨立,鑒囑女結伴鋤菜園蔓草,日刈草二背。女初不耐,久習為常。如是一百日,體漸強壯,面生華澤” [2] 。患憂郁癥的人活動量減少,治療抑郁癥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安排患者做適度的勞動,循序漸進來改善心情。上例中患者是個室外活動極少的“室女”,需要加強戶外運動,所以醫生采用結伴割草來治療抑郁癥。類似的做法還有:每天按時練習書法可以調節情緒;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適當增加體力勞動,以舒緩大腦長期所處的緊張狀態。

2.2 氣功療法

氣功是通過自我有意識地松弛機體、平靜思想、調節呼吸,以達到自我調整生理、心理活動,從而防治心身疾病的一種方法。氣功門類繁多,如太極拳、八段錦和鶴翔樁等,均由一定的行為方式組成。氣功強調天天練習,持之以恒才能夠生效、鞏固,故練功過程可看作是學習一種新的行為方式以代替疾病行為的行為訓練。氣功與一般的行為療法有所不同,氣功著重是意念的內部運行和內在調理。氣功與生物反饋法比較接近,是一種不用儀器的生物反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物反饋好比是在儀器指導下的一種氣功,其著眼點是反饋信息的調理 [7] 。氣功吐納、導引是患者自己練氣功,將不利于健康的情緒通過呼吸導引調整過來。在氣功中包含了自我暗示效應。實踐證明,氣功能夠有效地調節身心,古往今來用氣功治愈心病的例子數不勝數。

氣功療法是最有中國特色的行為療法,其更能體現中國人對心身辨證關系的認識。中國傳統醫學很早就認識到了心身疾病的辨證關系,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兼顧心理調節,從而創造出氣功這一有效而且富有特色的療法。氣功療法傾向于養生,這有利于將心理治療融于日常生活而不必一律求診心理醫生,但中醫心理治療也因此未能從生理疾病的治療中分離出來,從而影響了心理治療理論和實踐技術的發展。客觀地說,氣功療法有些不適應現代人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使得一部分有興趣嘗試氣功導引法的人們失去了練習機會。今后氣功療法如果能夠被更好地改編成一系列調節身心的簡便易行的健身運動,或許能同瑜伽一樣受到不少中國人的歡迎。

因為不同于一般的體育運動,氣功有特殊的練習規則和禁忌證,練習不當可能會出現偏差。目前對氣功的研究剛起步。氣功因缺乏現代科學的理論闡釋,因而易被蒙上一層迷信、神秘色彩,但這并不能抹煞氣功的科學性及它在健身、疾病防治和康復中的作用。

3 對中醫行為療法的評價

中醫行為療法在治療恐怖癥、抑郁癥、不良情緒導致的軀體化癥狀和矯正不良行為等方面有顯著效果,有其獨特的優點和長處。

3.1 重視患者的自我調節

中醫行為治療同西方現代行為治療相比更重視患者的自我調節。在患者的康復階段,自我調節起著重要作用。氣功療法、課業療法都是以一種積極主動的特定行為方式去改變消極心態從而治愈心理疾病。自我調節貫穿于氣功療法、課業療法的始終,充分體現了中醫心理治療重視人的主體作用。

3.2 治療方法設計精巧,療效明顯

在中醫行為治療過程中,醫生根據患者特定的生活條件和范圍進行簡單而精巧構思的治療設計。 習見習聞法、厭惡療法、心理轉移法、模仿法等都被古代醫家根據患者的情況靈活運用,體現了古代醫家的高超醫術和智慧。這比西方某些脫離現實生活的治療方法更具有實踐上的優勢。中醫行為療法實踐者重實踐,不囿于現有治療理論而勇于開創新的心理治療方法,這是值得肯定的。

3.3 注重個體差異性

中醫行為治療的心理轉移法、模仿法都是在充分考慮患者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使用,靈活多變,秉承了中醫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原則。注重個體的差異性是貫穿整個傳統心理治療的指導思想,《內經》就明確提出了個體的差異性對病情的影響。

然而,中醫行為治療也存在局限性:重實踐而輕理論,缺乏量化研究。心理治療案例的記載僅用一些描述性的語句,難以精確全面地反映出治療過程和方法,不利于心理治療技術的推廣和發展。例如習見習聞法與現在廣泛運用的系統脫敏法治療原理十分相似,如果古時醫生能夠將這一治療技術再精確化并進一步總結治療方法,系統脫敏法就有可能不必從西方引進。當然,這種遺憾的產生是與文化背景、中國人思維方式和科技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有關。

中醫行為療法與西方行為療法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在心理治療方面的杰出成果,也使我們堅信,注重吸收中醫行為療法的優點才能尋找到適合中國文化傳統和民族心理的心理治療方法,這也是發揮中醫心理治療的優勢和推動心理治療中國化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顏世富.中國傳統情緒療法及其應用[J].心理科學,1996,19(5):267.

[2]鐘斌.論中國古代心理治療方法[J].心理科學,2004,27(1):175.

[3]許漢新,呂秋云.現代心理治療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7:62.

[4]張從正.子和醫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

[5]江 ,魏之.名醫類案(正續編)[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

篇(3)

關鍵詞:圖畫;圖畫心理療法;學校心理教育

一.引言

圖畫是人們情感表達的工具,可以反應出人們的潛意識和內化的信息,是潛意識視覺化的過程。圖畫心理療法是心理老師以學生創作的圖畫作品為中介,通過學生、圖畫、心理老師,三者之間的互動,發展象征性語言,發現內在真實感受,并將其創造性地整合到人格中,最后使學生發生治療性改變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在治療過程中,心理老師關注的焦點并不是圖畫的審美需要,而是學生的圖畫的過程以及對他對于自己圖畫的解釋。圖畫心理療法不受場地,畫圖技巧,學生年齡、語言、認知等局限,對學生的反應沒有限制,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圖畫心理療法中的評定目的具有隱藏性,這可以減少學生裝壞或者裝好的可能和刻意表現自己的可能。對于情緒狀態的評估具有直觀性。可以測量到學生的無意識成分。可以用來進行個體治療或者團體輔導,阻抗較少,容易被學生接受,因而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有其獨特的治療作用。

雖然圖畫心理治療的方法已經陸續被運用在實際中,比如創造性思維狀態對高校繪畫教育的應用,圖畫心理治療在災區心理援助中的運用,團體繪畫心理輔導在完善大學生自我概念中的作用,以及有關兒童畫教學中等。但是,圖畫心理治療在我國的應用仍具局限性,首先它主要被運用在繪畫美術當中,其次,它并沒有發展出很多的系統治療方法,國外有圖畫心理治療師的培訓,在我國這種擁有專業知識背景和訓練的心理老師還很少。

筆者認為,圖畫心理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心理治療方法,非常適合使用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中,特別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下面本文就從圖畫心理療法的概念、理論基礎、應用機制、主要技法和操作技法以及應用現狀四個方面出發,闡述其可能發揮的獨特作用。

二.圖畫心理療法的概念

由于圖畫心理療法的治療師的學業背景從藝術家、心理治療師,到教育者、康復師及精神科醫師不等,加上我們圖畫作為藝術的一種,本身創作就具有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的屬性,所以圖畫心理療法已經形成了一種多元發展的趨勢。

擁有不同背景的咨詢師對于圖畫心理療法的界定有時候是不同的。比如說,有的咨詢師認為圖畫在心理治療中最突出的功能是象征性的溝通功能,即借助象征性完成的心理治療便是圖畫心理治療,我們進行的圖畫過程本身就具有心理治療的功能,不管是畫線條,涂色彩,隨意涂鴉或剪紙拼貼。這些咨詢師將圖畫心理治療當作有利于把思維與情感言語化的途徑,把圖畫心理療法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輔助工具。而有的咨詢師并不這樣認為,他們相信,圖畫本身就是一種療法,他們看重創造性的活動對心靈產生的獨特作用,認為圖畫的形式和創造過程都具有神奇的康復功效。

無論是哪種界定,都意味著,我們的學生在圖畫課或者在咨詢過程的繪畫中就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三、圖畫心理療法的理論基礎

圖畫心理療法是在精神分析療法、結構化療法、人本主義療法等治療方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如果心理老師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種關系氛圍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就能促進學生個性改變,形成自我成長的自然過程。圖畫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心理老師會給學生創造一種尊重的、積極關注的、無條件的正向環境,根據羅杰斯的說法,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真正地表達自己,發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對學生創作的圖畫,則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按照精神分析療法那樣,把它作為心理分析的依據,也可以根據結構化治療理論,讓學生通過圖畫過程發泄心中壓力、通過對圖畫的分析認識自己,降低內驅力,從而擺脫心理煩惱。

四.主要技法和操作技巧

(一)主要的操作要素

圖畫心理療法在實施中有一些主要的操作要素,抓住這些主要的操作要素就抓住了圖畫心理治療的關鍵技巧。

1.圖畫的內容

一般情況下,圖畫的內容主要來自3個方面,記憶、想象和真實生活。要畫出記憶畫是具有難度的事,無論對我們兒童來講,還是成人。大多數情況中,我們畫出的畫都會缺少很多微小的細節,概括性比較強。年紀比較小的兒童畫想象畫比較容易,因為他們不大會關注畫里面形象的具體含義,只是自發地畫出自己想象中的東西而已。而隨著年紀的增長,人們在自己圖畫作品中表現和關注具體形象細節的程度也越來越高,畫自己生活中真實事物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我們的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語言表述能力還不強,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很好地開發,這時候,如果教師一味地使用關注語言的心理療法,可能效果不會十分明顯。如果使用圖畫心理療法,我們只需要給學生紙筆和圖畫工具,便可以通過他們的圖畫內容來了解他們,來給他們提供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2.圖畫的材料和場所

圖畫的材料和場所是繪畫的兩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般我們會用標準A4的畫紙,因為那既能對學生的圖畫篇幅等作出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現出人們圖畫中的一些細節。如果畫紙過大的話,可能會引起不恰當的運動和游戲行為。在圖畫中提供給學生的顏料種類則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圖畫作品的顏色。一般來講,我們圖畫用的顏料必須選擇適合使用對象的圖畫發展水平的種類,比如低年級學生就不大適合選用水粉顏料,可能用蠟筆、油畫棒比較好。

學生進行圖畫創作的環境應該盡可能的舒服,給圖畫者提供的桌子和椅子不能對圖畫過程造成不適和困難。房間的大小也應該注意,最好不要讓圖畫者覺得太擁擠或太空了。圖畫的場所布置的怎么樣也會對學生圖畫過程有所影響,太干凈整潔的話,有可能會對學生的參與與放松有負面的影響;而太花哨活潑的布置則可能會使學生被周圍的環境所吸引,這樣的話,就會降低他們對圖畫過程的專注程度了。此外,在進行圖畫時,我們要使學生感到安全和溫暖,這樣方便他們自由地畫出各種形象。一般說來,學生在圖畫的時候會不大愿意有人在旁邊觀看。考慮到這個,我們給學生提供的圖畫環境應該盡可能地保證他們的個人空間。

在我們學校,一般都會有心理咨詢室,圖畫的材料也是十分常見的繪畫工具,這給了我們在學校中運用此療法的可能。

3.學生與心理老師的關系

學生與心理老師的關系是影響學生圖畫內容,圖畫過程中表現的重要因素。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互動會對圖畫過程產生很大的影響。一般說來,要讓學生感覺到心理老師是幫助他們、分享他們思想、感受他們情感的人。心理老師的在場和出現不應該讓學生感受到壓力,或者產生焦慮的感覺。這是因為,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兒童把人物形象畫得很小,但那其實并不是他們低自尊或不安退縮等原因,而是他們感受到了圖畫環境或者心理老師個人的壓力。

(二)主要的技法

圖畫心理療法目前發展出了很多的技法,特別在日本,有些技法已經在臨床上應用得比較成熟,下面對這些技法進行簡要的介紹。

1.自由畫

圖畫心理療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自由畫。這是把精神分析療法中的自由聯想法運用到圖畫心理治療中的一種方法。

在實際運用中學生經常會拒絕“自由地把想到的東西畫出來”這個指示。他們會說“我畫得很差”“我對畫畫沒興趣”。這些回應可以解釋成潛意識的抵抗,另一方面,也從客觀上說明了相對于語言表達,不擅長圖畫的人要多一些。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就最好不要繼續要求學生,以防破壞與之建立的治療關系。

另外,考慮到不善于圖畫的學生,心理學家們還陸續提出了多種其他的操作方法。比如,對于那些不善于“自由地畫”的學生,可以給出題目讓他們進行命題作畫。而心理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把夢見的東西畫出來。當然,這并不需要學生們畫得很藝術,只他們需要簡單地勾勒一下就可以了。

2.涂鴉法

涂鴉法是在不進行任何思考的情況下,隨手畫出線條,再根據線條偶然形成的某種意向繪制出圖畫的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

涂鴉法不單單可以讓學生自己畫并進行自我投射,也可以用心理老師和學生交替作畫的游戲式的操作的方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交替涂鴉法不單可以表達出學生的潛意識,也可以表達出心理老師本人的潛意識,而這就會給學生一定的影響。交替涂鴉法常見的感想是:“對方畫的線條,我一定畫不出來,很有新鮮感。而且自己信手畫的線條,被對方變成了一幅畫,感到很開心。”另外,學生也會有“他沒有把我畫的線把握好,他沒有重視我”之類的反面感想。

3.家庭描畫法

對于不善于畫畫的人,要畫人物就已經很困難,畫家人就更困難了。這種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圓形家庭畫法,用簡單的圓形來作畫,不善畫畫的人也能輕松地畫出來。從圓的大小我們可以推測出家庭成員對學生影響力的大小,從空間位置關系則可以看出學生的人際關系。用蠟筆涂色的話,還能表現家庭成員每個人的性格。

以上是圖畫心理療法主要的技法和操作技巧,還有一些測試,如畫樹測試,自畫像測試等屬于主要技法的具體的分支,在此不作進一步的闡述。

五.圖畫心理療法的應用現狀

(一)我國的應用

圖畫心理學在國外有較多的研究和比較系統的理論,在我國的研究和運用卻還比較少。下面介紹幾個應用和研究實例,從創造性思維、自我概念、災區心理援助、兒童繪畫心理等方面說明圖畫心理治療方法的一些應用。

1.創造性思維狀態對高校繪畫教育的應用

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鄧懷東研究了不同性別、不同實踐年限和不同年齡段的繪畫者在相應的創造性思維狀態特征指標上的差異性,他無法確定對繪畫作品優劣評價的固定標準以及流暢狀態與作品好壞之間的關系,但他認為有理由相信它們存在相互影響的過程,流暢狀態對于繪畫者的審美創造活動過程的順利實現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團體繪畫心理輔導在完善大學生自我概念中的作用研究

雒力靜、李春報、周愛保、楊娟、何隨福就團體繪畫心理輔導在大學生自我概念完善中有何作用方面進行了研究,他們得出了圖畫心理干預不僅可以處理人們的情緒和心理創傷問題,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礙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高的結論。

3.對兒童蝌蚪式繪畫的研究

毫彥研究發現,兒童蝌蚪式繪畫是自發性的出現,他認為那應該與潛意識或者本能有一定程度的關系,那也可以反映出我們人類性選擇的趨向和人類祖先長期所處的原始狀態。

4.兒童畫教學方面

謝國華對這方面進行了研究,他從兒童畫教學中啟迪兒童想像力方法,提高兒童構圖能力,培養兒童創新意識這一角度,有選擇性地對其進行探討,發現疊加創作法可以引導兒童將需要畫的內容進行夸張想像,破除學生原有的繪畫形像,將常畫的內容與想畫的內容重疊,經過想像創造描繪出新形式的兒童畫。

圖畫心理療法在我國的應用比較少,有關研究多見于美術教師,還有一些關于災區心理治療的研究,另外的涉及大學生自我概念完善等方面。具體應用在學校方面比較多,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使用得不多,除了美術領域,其他領域涉及的也不廣。

作為一種心理療法,它特別適用不想說話的學生,或者對治療有阻抗,懷疑自己口語能力,害怕心理老師“玩他們”的學生,圖畫傳達的內容較文字或者話語來說較豐富,學生自我解答的過程就是探索自我的過程。這彌補了一些偏重語言方面的心理治療方法的缺陷,適用于個體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擁有廣泛的使用前景。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圖畫心理療法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運用的可能性,并且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孟沛欣.藝術療法---超越語言的交流[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4--5

[2] 魏源.國外繪畫心理治療的應用性研究回顧[J].中國臨床康復,2004,(8)

[3] Robin JA. Art therapy : An introduction[m]. NC Lillington :Edwards Brothers ,1998 : 146 ―155.

[4] (美)Barbara Ganim.涂鴉日記:傾聽你的心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6-19.

[5] Reese SH.Art Therapy As Catalystfo Afective Exprsion with Emotionally Behaviorally Disturbed Children in Educational Settings.USA: Ursuline CoHege l996:75―96

[6] Singh A . Art therapy and children : A case study on domestic violence. MA : Concordi a University ( Canadada) ,2001.

[7] Loges NB Mending Hearts:Art Therapy Usedin Public School to Reduce Riskin

Children of Divorce.USA:Ursuline CoHege 2000:44―9

[8] Backos A K. Self-portrai t s with Rap e Survivors in Feminist 2rogerian Art Therapy . USA : Ursuline College , 1997 :35 ―40.

[9] Carolan R. The effects of using selfcreated images on the quantity and level of self disclosure in adolescents. Ed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Francisico ,1992 .

[10] Pagon BK.Insight.oriented Art Therapy with Hospitalized AdolecenL.USA:Ursu.1ine Colege l99l:224―3l

[11] Keve KB.Art Therapy in the Public Schools: Primary Preention children at Risk.USA:The Union Institute l994:57―82

[12] Rabin M.Phenomenal and Nonphenomenal BodvImage Tasksinthe Treatment of Eating dorders.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l987:63―94

[13] Strazisar KC.A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 15 Group Art Therapy for student Di.Agnosed with Attention.defic it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USA:Ursu.1ine Colege l994:55l一554

[14] Conn SE. Art therapy as a psychiatric couselingmoda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hospitalized bulimic [M ]. MA :Ursuline College ,1991

[15] Frith C ,Law J . Cognitive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underlying drawing skills.Leonardo ,1995 : 28 (3) : 203 ―205

[16] 鄧懷東.創造性思維狀態對高校繪畫教育的應用[J].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250014)

[17] 雒力靜.李春報.周愛保.楊娟.何隨福.團體繪畫心理輔導在完善大學生自我概念中的作用研究[J].海南醫學院心理學系.海南海口.(571101)

[18] 毫彥.對兒童蝌蚪式繪畫的思索[J].湖北經濟學院,湖北武漢.(430205)

[19] 周麗.關于“繪畫心理療法”獨特作用的綜述[J].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210097

篇(4)

【關鍵詞】 繪畫療法 投射 創傷后應激障礙

繪畫療法是一種接近自然、感受環境的心理治療方式,既能放松綜合的感覺,又能形成有用的認知行為。英國藝術治療家協會對其的定義為:借助藝術治療師的幫助,以繪畫、塑造等藝術為媒介,從事視覺心象的表達,藉此表達存于內心未能表達的思想和感情[1]。

繪畫療法有兩大理論基礎,一為大腦偏側化理論,一為投射理論。前者認為大腦左右半球存在優勢分工,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象征性關系和對細節的邏輯分析,右半球分管音樂、繪畫、情緒等心理機能,是圖像性的、與知覺和空間定位有關,具有音樂、繪畫、綜合的集合—空間鑒別能力[2]。后者認為繪畫療法是以分析心理學中的心理投射理論為基礎,利用模糊的(中立的)刺激來探究人格的深層,引發出能夠反映被壓抑為無意識的經驗、欲望、情緒的反應;它是一種有效的工具,能使在明確的測試狀態下被試無法表現或不愿表現的態度、人生中的變故等清楚地表現出來,投射法的解釋以作為整體的人,即“統一為無法分割之格式塔的獨特人格”為前提,不同于標準化人格量表得出的特性或傾向等特征的列表[4]。藝術心理學認為繪畫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工具,用非語言的象征性工具表達自我潛意識的內容,是心理投射的技術之一。

意象和言語屬于不同的認知系統,用邏輯思維中的言語改造原始認知中消極意象(心理障礙)是很困難的,言語在心理問題的解決上存在局限性。

Robin(1998)認為人類的思維大多是視覺性的,記憶可能是前語言的或是禁錮的,其創傷性經驗可能會被壓抑,無法用言語表達,從而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甚至導致治療的失敗,而藝術則是符號的和價值中立的,人們可以自由表達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愿望,擺脫了社會道德標準的顧及,當個體意識到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情感或沖動時,可能就會把毀滅性能量變成建設性能量。繪畫心理治療過程包括心理治療與創造兩個平行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事實上也為患者提供了重新認識自己的新方式。

繪畫療法有以下幾點優勢[3] :一為一幅繪畫作品或系列作品可出現不同時間、地點的事件,可提示出多種不可調和的情感;二為繪畫手法、形式靈活,不需熟練技術,任何人都可參加;三為繪畫可使心理治療常態化,日常生活中都可開展;四為繪畫可安全地釋放毀滅性的力量。國內外都有學者報道表明繪畫療法是一種科學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證實了其優勢。Reese(1996)報告了對16名年齡在5-12歲的有情緒和行為困擾的兒童所做的繪畫治療的研究,探討繪畫療法用于情緒表達的機理。Logies(2000)和Singh(2001)報道了繪畫在創傷治療方面的作用[5]。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不僅給災區人民帶來了經濟上的巨大損傷,更使得災害中幸存下來的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遺留有精神上的傷害,這些傷害會通過情緒和身體表現出來,稱之為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幸存者往往會出現回閃、情緒壓抑、憂郁、焦慮、麻木、缺乏情感、自責、對未來迷茫、肌肉緊張、害怕重新經歷創傷、高度警覺、退縮等,創傷記憶被受創傷者整個壓入潛意識,難以重構整個過程。繪畫治療中,受傷者通過繪畫透露出潛意識的記憶,把包涵其中的肉體痛苦或喪失的情感全部表達、宣泄出來,緩和了情緒上的沖突。

根據德田良仁[3]的歸納,繪畫療法有以下分類,亂涂描繪法、色彩拼繪法、交互色彩分割法、人物畫、房屋描繪法、HTP、家庭室內畫、動態型家庭畫、家庭整體法、風景構成法、加框法、課題印象畫、空間聯系法、交互劇本故事統合法、照片寫真利用法和集體繪畫制作法等。

研究認為繪畫療法適用于以下人群:不能說話或不想說話的患者,如孤獨癥、失聰、遲鈍、大腦損傷、妄想;對言語治療有阻抗的人,如對談話療法有抵觸情緒,而其他方法均無療效的;懷疑自己口語能力的人,和害怕治療師“玩他們心理”的人。通過繪畫療法可以處理的心理問題有飲食障礙(如食欲減退、貪食癥、暴飲暴食),物質濫用(如酗酒、吸毒),待受害者,分裂樣人格障礙和精神分裂癥等[2]。

參 考 文 獻

[1]張振娟. 繪畫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及其應用[J]. 中國臨床康復, 2006, 10(26): 120-122.

[2]魏源. 國外繪畫心理治療的應用性研究回顧[J]. 中國臨床康復, 2004, 8(27): 5946-5947.

[3]德田良仁, 大森健一, 飯森真喜雄, 等. 藝術療法1. 理論篇[M]. 東京: 巖崎學術出版社, 1998.

篇(5)

〔關鍵詞〕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游戲治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09)05-0007-03

一、問題的提出

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的具體癥狀與成人存在差異,因而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得不到及時的處理,目前國內這方面的相關研究不多。比起對成人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研究,人們對兒童在創傷后如何表露所知不多。Yule及Williams(1990)表示,兒童在災后的確會出現困擾和感受。Bland,O'Leary,Farinaro , lossa及Trevism(1996))發現,受到自然災害后,即使是在災后7年,受害者依然會表現出嚴重心理創傷,尤其是遭遇到與災難有關的經濟上的困難時。如果受到災難創傷的兒童沒有得到及時妥善的治療和幫助,會影響他們心理的正常發展。

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來,對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表現及其干預的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已有研究報告了自然災害發生后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率,并探討了一系列心理治療方法,如暴露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眼動脫敏和再加工、催眠等。但是研究者對消極的社會生活事件也可能導致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關注不足,如戰爭、飛機失事、校園暴力、家庭虐待、患重病、家庭成員死亡等創傷性事件導致的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

本研究介紹了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表現,論述了游戲治療及其不同形式在治療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中的應用,并深入探討了針對低齡兒童的心理干預方法。

二、兒童PTSD的癥狀

兒童PTSD的癥狀表現與成年人有相同之處但也存在差異。了解兒童PTSD的特點,對于更好地認識兒童應激心理障礙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兒童經歷災難性事件后的狀態與成人不同。國內外已有研究提出數項常見的兒童經歷災難后的癥狀,包括做惡夢、怕黑、缺乏安全感(Shen, 2002)、焦慮、刻意逃避任何跟災難有關的事物(Bradburn, 1991)、睡眠障礙以及對聲音的過度敏感,有些兒童則可能發展為身心失調癥狀(A. Garlan et al,1994;Shen, 2002)。就感覺層面來說,兒童可能會表現出下列情緒,如緊張、害怕、憂郁、罪惡感、暴力傾向、憤怒。經歷災難后,兒童與成人一樣會反復體驗事件發生的過程,但兒童很少受到反復出現的視覺閃回的沖擊,而是在繪畫、故事和游戲中重復體驗災難發生的過程。也就是說,兒童往往在放松的狀態下重復災難性經驗,如入睡前后、看電視時,而成人通常會突然或在緊張的狀態下重現災難性經驗。兒童在游戲中還會出現重復主題的游戲,以此來再次重演或實現宣泄的目的,如目睹“9?11”事件發生的兒童會在游戲中重復恐怖襲擊事件發生的一幕。學齡兒童還可能會相信災難事件發生有預兆,因而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了解災難發生的原因,并期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去阻止災難的發生,以消除內心的負疚感。

兒童會受災后成年人的應對方式的影響,他們可能為了讓焦慮的父母安心,克制自己不說出心中的不安。有的兒童會因此睡眠不安,變得具有攻擊性或是比較魯莽,有的兒童則顯得壓抑。

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具體癥狀表現不同。影響兒童對災難的反應的主要因素有兒童自身的經歷、兒童對于父母處理災難反應的看法以及災難發生時兒童所處的發展階段。每個成長階段的兒童都存在一些典型的反應:幼兒的典型反應是極度不安及依賴性增強,感到非常消極無助,無法區分整個事件是真實的還是出于自己的想象。學齡期兒童能夠了解現實,會擔心家人和其他受害者的安全,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生存環境是容易受到破壞的,會產生特別的恐懼,這些困惑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及注意力。Scheeringa et. al.(1995) 提出一系列四歲前幼兒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如惡夢、重復同一主題的游戲、分離焦慮。Ronen(2002)建議診斷兒童PTSD要區分是否是童年普遍的行為問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事件發生后我們能很快觀察到兒童行為的變化,如接受手術或生病住院等。由于經歷災難的人通常都經過從否認、冷漠到憤怒、宣泄,然后期望變得平靜的過程,因此,一些父母在災難發生后往往不能很快發現孩子的不良反應,有的孩子可能在事件發生后一段時間才出現問題行為(例如對親近的人離世的悲傷反應),這可能導致父母忽略了孩子的不良反應與創傷性生活事件之間的聯系。

三、游戲治療

目前用于干預兒童PTSD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有:暴露治療、團體治療、眼動脫敏與再加工、心理疏泄法、焦慮管理法、游戲療法等。因治療當時的環境和兒童本人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同,不同的方法都可能適用于不同的兒童。但在選擇和應用心理治療方法時,將某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作為惟一選擇,用于幫助兒童有可能事與愿違,汶川地震后媒體廣泛報道的 “求你別再讓我去想了”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證。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心理治療方法的應用本身也具有它的特點和規律,如果方法和個體無法匹配的話,再好的方法也會失效。適用于成人的心理治療方法不見得適用于兒童,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討適用于多數兒童的有效的干預PTSD的心理治療方法。

兒童的天性決定了游戲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游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游戲是兒童天然的語言,玩具是兒童最自然的文字。讓兒童通過游戲來表達自己是最自然不過的了(Landreth,2002)。游戲治療能在災難事件后給予兒童探索與反映其內心世界與感受的自由(Shelby&Tredinnick,1992;Walker,1998)。Bratton和Ray (2000)研讀了過去60年的100篇游戲治療個案,得出了游戲治療對兒童PTSD治療有效的結論。他們發現伴隨著游戲治療的進程,兒童會逐漸表現出正向行為,而過去的干擾性或問題性癥狀會隨之減少。研究發現也證實了游戲治療對許多不同癥狀的兒童都有療效,如情緒障礙、學校適應問題、焦慮癥等。

1.游戲材料

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中實施游戲治療至少需要以下三類游戲材料,包括:(1)模擬真實世界中的人或事物的玩具,例如縮小版的醫生;(2)發泄型玩具,例如壓力球,或是減輕壓力與消耗體力的玩具材料;(3)表達性、創造性材料,例如繪畫用具和紙張、積木或拼插玩具等。Shen和Sink(2002)指出,很重要的一點是,應選擇適合兒童發展階段的游戲材料。對于學齡前和學齡兒童來說,需要的游戲材料存在一定差別,學齡前兒童更傾向于使用較少語言文字的玩具,而學齡兒童則傾向于使用棋類、故事書等材料來進行游戲。

2.應用于兒童PTSD的幾種有效的游戲治療方法

(1)繪畫

在繪畫時,受創傷的兒童會不斷地重復畫出相同主題的畫(Stein, 2002),這些主題反映了他們在真實世界中的沖突和掙扎(Walker,1998)。繪畫向受創傷兒童提供了表達他們內心世界與宣泄心中負向情緒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兒童在他們的繪畫中表現出的創造性(Crregorian et al, 1996;Shen,2002),是這種創造性治療帶來的療效(Crregorian et al,1996;Shelby,&Trcdinnick,1992;Shen&Sink,2002)。這些假設與實證性研究結果印證了Bratton和Ray在游戲治療文獻中的發現,那就是在著色本上涂抹彩色能有效地減低創傷后應激障礙兒童的恐懼(Bratton&Ray,2000)。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制作畫冊。在團體游戲治療時讓每個孩子描述災難發生時的真實視覺經驗,把當時的情形畫下來,在畫上寫自己的感受,做成一本屬于孩子自己的書。多數孩子在此活動中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特定的事上,少數兒童可能會引發更多的焦慮,治療師可以用文字幫助他們在畫上表達恐懼。

涂鴉接龍。兒童圍坐成一圈,每個人有一張紙,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彩色蠟筆,在紙上涂鴉,然后傳給右邊那位,拿到涂鴉的兒童必須仔細看,從中找出想象圖案,然后大致描述他們所想象的圖畫。這個活動可以了解兒童是否持續焦慮。

(2)互說故事

繪畫與互說故事結合。在繪畫時引導兒童重新演繹和說出他們的故事,以及重新創造故事的結局,引導兒童展現他們潛在的恢復力(Walker, 1998)。然后分享自己的地震畫、分享地震的經驗,兒童從中可以得到共情的機會,“哎呀,我也在那樣的病房住過”、“我們的盤子還全破了”、“我還打了好久的點滴”等。又如故事接龍,由團體中的小組成員一人說一句話或一段話,組成一個故事,并分享對故事的感受和體會。在這個活動中,兒童可以聽到其他同伴在面對災難時也有同樣的情緒體驗,認識到自己不是惟一感到恐懼和軟弱無助的人。在討論中還可以重新安排故事情節,以獲得現實感和控制感。

故事回放。治療師在做個體治療時,可以借助錄音機、錄音筆等設備,把兒童講的故事錄下來,然后回放給兒童聽。兒童借此可以增進對自己心理活動的了解。

治療師和兒童互說故事。此種方法通常用在個體治療時。兒童先講一個自己原創的有頭有尾的故事,治療師在兒童講完故事時提示:“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什么?”然后,治療師以兒童的故事為藍本,講一個包含著更健康的處理方式的故事,在故事結束后再次提問:“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什么?”如果兒童不能完全了解故事中的處理方式,治療師可以討論或啟發兒童更好地了解。但這并不意味著治療師要求兒童完全接受治療師的故事,而是通過心理暗示來完成建議和指導的過程。

(3)玩偶游戲

Shelby與Tredinnick(1992)提出玩偶劇對于兒童也是非常有療效的,特別是在協助兒童表達他們的心理苦惱、內心的掙扎,以及重新建構他們的正向能力與力量的部分時。這個方法特別適用于幼兒到學齡期的女生,而學齡期的男生通常玩的是軍隊、戰士、戰車等和打仗有關的游戲。

在玩偶游戲中,兒童進行情緒表達之后,提升到另一個安全的層次,即兒童從一開始表演“別人”的故事,到后來演出“自己”的故事。Ryan和Needham(2001)表示,象征性地游戲能讓兒童在一個安全、溫暖和支持性的環境下,從情緒、認知與動作方面,重新演繹他們創傷的經驗。對于經歷自然災害、受虐、親人去世等的兒童,玩偶游戲能有效幫助他們演出親身經驗,將被壓抑的情感和沖突轉移到玩偶身上。就這樣,兒童能將他們自己投射到游戲里,而兒童自身內在的治愈創傷的能量將得以展露。

(4)棋類游戲

適用于學齡兒童。兒童進入學齡中期后,越來越具有現實取向,此時可以用較有組織性的游戲取代幻想性的游戲。據皮亞杰的研究,7~11歲的兒童的認知已發展到具體運算階段,會對具有規則的游戲感興趣。

在玩棋類游戲時,一方面,兒童可以從中學習控制感,學習以不被懲罰的方式來表現攻擊性。另一方面,玩這類游戲時需要自我控制(等待輪到自己)、和別人合作以及遵守規則的能力。大部分棋類游戲最后要判斷輸贏,兒童面對輸贏時的反應以及企圖改變規則或耍賴等表現都是在治療中可以討論的主題。棋類游戲能有效提供觀察和互動的經驗,以增強兒童的自我功能。治療師可以把某個市場上的棋類游戲改編成為有治療性的游戲,如說、感覺和做一做的游戲,轉動羅盤并說出與指針所指的情緒相對應的具體生活事件等。

3.游戲治療為何有效

游戲治療能有效幫助兒童解決創傷后應激障礙,即幫助兒童獲得或增強以下感受:

(1)安全感

經歷了災難或其他消極生活事件后,在兒童眼中,世界是可怕和不可預知的,他們因此失去了安全感。如果他們與父母因災難而分離或疏離,會更使他們感到自己的弱小無助。而在游戲治療開始前,治療師首先要與兒童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這一過程有助于建立兒童的安全感。

(2)控制感

在對兒童PTSD的研究中,幫助兒童獲得控制感是實現干預目標的基本條件。兒童在游戲中重演現實生活事件,游戲材料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他們可以改變事件本來的面貌,在此過程中他們戰勝了無助和被動的感覺。Landreth指出,在兒童中心游戲治療中,兒童更能接受和表達自己。在此基礎上,兒童才能獲得控制感。

(3)自由表達

不少成年人認為應該避免在兒童面前討論災難性事件。但如果缺乏對此類事件的了解,兒童會因此感到世界不確定,或感到更加焦慮,同時因為兒童富于幻想,這些事件在他們的頭腦中往往會變得更加復雜。因此兒童需要有人為他們提供一個能感覺到身心安全的環境,這個人能理解他們用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表達的內容。這就是游戲治療師要做的事情。在游戲中兒童用象征性的物品表達自己,這會讓他們感覺安全,因而他們的表達更自由。

參考文獻:

[1]李成齊.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表現與干預策略[J].中國特殊教育,2006(6):88~91.

[2]扶長青.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研究現狀[J] .中國特殊教育,2008(9):67~72.

[3]Nancy Boyd Webb編.梁培勇總校閱.游戲治療與危機處理[M] .臺北:心理出版社,1998:41,506.

[4]Yumiko Ogawa. Childhood Trauma and Play Therapy Intervention for Traumatized Children.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Practice, Theory, & Research . Spring 2004:32.

[5]Azarian, A,Skriptchenko-Giregorian, V.,Miller, T.W.,& Kraus,R. F.(1994). Childhood traumain victims of the Armenian Earthquak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ctherapy, 24, 77~85.

[6]沈玉培.游戲治療與創傷壓力癥候群.咨商與輔導,2006(8):21~24.

[7]Shen,Y.l.,&Sink,C.A.(2002).Helpingelementary-agechildren copewithdisaster.ProfessionalSchool Counseling, 5,322~330.

[8]Walker, S.C.(1998). Stories of Two children: making sense of children's therapeutic work.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25, 263~275.

[9]Landreth,G.L.(2002). Play therapy: The art of the relationship (2nd ed.).New York:Brunner-Routledge,34.

篇(6)

即墨市市北醫院 山東省即墨市 266200

【摘 要】當前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已經越來越高。但精神疾病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都完全不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對于當前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提升對心理治療的重視程度。結合每一個患者的實際狀況制定出適宜的心理治療方案,扎實的理論知識結合實踐經驗,再加上良好的環境設置配合幫助達到一個完善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精神科臨床工作;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隨著社會壓力的逐漸增大,生活節奏的逐漸增快使得人們的精神狀態普遍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生活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等過多的心理負擔都會到時心態的失衡從而影響到心理健康的正常發展。而心理狀態的失衡同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生理健康的發展進而影響到整個生活工作的正常發展。因此對于心理治療在精神科臨床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視和深入以良好的解決病患的心理問題。

1 應重視和正確看待心理問題

1.1 心理問題的常見性

心理問題甚至是心理疾病其實是非常常見的,但對于這方面人們的認識和了解程度卻并不高。面對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出現相應的緊張、畏難、過度亢奮等心理狀態都屬于心理問題的一種,當心理問題逐漸加深并最終對正常生活狀態甚至是生理健康都產生了一定影響的時候,就會出現心理疾病。而不管是心理問題還是心理疾病其出現并不可怕,只要能及時的注意并治療就不會產生什么影響。

1.2 重視心理問題的產生和解決

而當前對于“心理—社會”因素是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這樣一個話題的研究的重視程度還是比較弱的。人們更加關注生理健康的發展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心理健康對于生理健康同樣有著促進和相互影響的作用。保證心理狀態的正常發展才能讓人們生活的更加輕松愉悅,也就能更好的促進生理健康的正常發展,因此重視心理問題的發生是很重要的。

在得知自身的相關心理問題甚至是疾病之后也不要過度緊張和害怕,在當前社會包括強迫癥、密集恐懼癥等都同樣屬于心理問題,也是較為普遍存在于人們之中的。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要有什么難為情之類的情緒從而排斥治療。將問題得以良好迅速的解決才更有利于我們的健康發展。

2 心理治療結合藥物治療效果更顯著

2.1 藥物治療是當前精神科臨床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精神藥理學的迅猛發展, 讓大多數精神科主治醫生對癥狀的控制輕車熟路,相應的精神科藥物其各自的療效和運用方面也都能掌握的非常熟練。精神疾病雖然是心理方面為主但是相應的藥物治療也是能起到很好的輔助和刺進作用的。

一些精神類藥物能夠對相應的神經中樞產生影響并最終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實際上是相互影響關聯的,因此良好有效的采用相應藥物治療也就能更好的對相應心理疾病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

2.2 與心理治療的相結合才能更加體現療效

藥物治療的方法簡單快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科疾病都能夠通過藥物進行治療,其中一些對于藥物治療幾乎無效的人格障礙、嚴重神經性厭食癥、強迫癥、邊緣障礙、軀體化障礙、分離性障礙等精神類疾病, 則需要結合中長程心理治療才能提高療效, 可目前多數臨床醫生對此并不擅長。

在精神科臨床工作中,藥物治療永遠只能是起到輔助作用,真正對相關病癥的徹底根治一定要配合上適當的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實際作用是從內心想法上進行影響和開導,從心理層面上真正解決問題才是從本質上解決了問題,才能達到徹底根治的療效,幫助患者更好去面對全新的生活和工作。

3 精神科臨床工作中心理治療中的核心要素

3.1 了解心理治療的適應癥進行配套治療

在精神科臨床工作中,首先要對患者有一個全面的心理學理解,這樣才能制定出適合恰當的治療方案,因為即便是同一個心理疾病不同的患者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因此一定要根據患者的綜合反應以及全面的心理評估來最終判定其合適的心理治療方式。

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評估結果,需要進行配套性的心理治療。比如根據患者的領悟能力、家庭功能等再細分患者類別,最終確定首選何種心理治療方法。綜合條件的考量才是整個心理治療過程的重點,只有結合患者的全方位因素進行考察分析最終確定治療方案,才是最為合適且效果最佳的心理治療。

3.2 心理治療的環境設置以及核心技術

就好比外科手術的進行也需要相應醫療環境的配合,同樣心理治療也是要有相應的環境設置進行配合的。包括心理治療室的建立,形成一個相對安靜舒適的環境,不容易產生外界因素的干擾,治療的時間點,患者的精神狀態等條件都是需要被納入到環境設置的考慮范圍之內的。良好環境的建立才能更好的協助心理治療的順利發展進行。

而整個心理治療的過程它絕不僅僅是普通談話而已,它是具有一個嚴密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內容。要想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除了理論知識的扎實掌握意外更加需要對其在實際病例中的靈活運用。運用實踐來良好的檢驗出理論的實操性才能達到完善的治療效果。每一個患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對人的重視,對實踐的重視才能將心理治療的效果達到最好。

4 結束語

在面對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下,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逐漸增快。因此產生一些相應的心理問題或者是心理疾病也是極為正常的事。首先患者就要以正常的心態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在具體的心理治療過程中,醫治人員更要以專業的態度去對每一個患者進行細致分析最終制定出最為合適的方案,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Runners 團隊. 中國心理咨詢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摘錄[J]. 社會心理科學,2015, Z1:101-128.

篇(7)

關鍵詞:積極心理治療;高職心理咨詢;影響;分析;研究

近些年,積極心理學理論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和運用,其主要強調在心理咨詢與治療過程中激發來訪者積極心理與積極品質,對促進健康人格成長效果十分顯著,高職心理咨詢是高職院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開展目的是幫助學生激發心理潛能,提高學生心理品質,以發展學生最健康的人格為最終目標,目前為了進一步促進高職心理咨詢的效果與啟發意義,我國大部分高職心理咨詢已經著手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融入與實踐當中并取得了可觀效果。

1 積極心理治療的理論內涵

1.1 崇尚積極的價值取向

積極心理治療理論認為對心理問題的治療,不能依靠對問題的修補來為人類謀取幸福,而應集中注意力增進和培養人類自身的各種積極力量,主張一切從積極出發,用積極的視角看待個體的心理問題,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個體的心理或行為問題作出新的解讀,強調人類積極力量與積極品質的培養是心理治療的最好策略。認為在治療中只有激發個體積極能力,讓來訪者通過累積或發展自己的積極力量,才能最終擺脫心理問題或抑制心理問題的產生。

1.2 倡導“以人為本”的道德關懷

積極心理治療理論提倡積極的人性關懷,反對對被治療者施加道德以外的壓力,給被治療者身心帶來痛苦。強調在治療手段與治療方法的運用上體現道德關懷,要求在治療過程中不僅要接受被治療者過去形成的形態,也要肯定他們擁有未知的能力和發展的可能性。積極心理治療倡導對被治療者實施積極關注,通過激發起被治療者的自身力量來促使其改變對問題片面看法的治療思想,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性觀點,彰顯了社會意義的博愛與人性。

1.3 推舉跨文化的治療視野

積極心理治療理論認為個體經驗的建立主要依賴于其對內外環境的體驗,不同的文化背景會使個體產生獨特的心理經驗,因此個體在與其他人打交道時都存在一個跨文化的問題。如果能使來訪者相信,同樣的行為在另一種文化或另一個時代會受到另一種尺度的評價,會被認為是異常的或受歡迎的,病人的視野就會得到擴大。因此,積極心理治療經常采用敘事方式,將來訪者心理問題外化,強調用另一種更合理的積極的文化對來訪者的問題作出解析,從而使來訪者產生新的認識(主要是積極的認識),形成新的積極觀念,激發來訪者內心的積極體驗,重建生活意義和生活態度。

1.4 強調整合的治療方法

積極心理治療在整合人本主義、精神分析、行為主義、敘事治療等多種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創建了自身獨特的治療階段理論。它把心理治療的全過程分為輔助與主導治療兩個部分。其中主導治療部分是整個積極心理治療的核心,共包含五個階段,即觀察和保持距離階段、調查階段、場合鼓勵階段、語言表達階段(著眼于以人際沖突的解決為媒介,發展來訪者欠缺的現實能力)、擴大目標階段(著眼于消除來訪者對某一事件認識的狹隘性,擴大其目標視野,學習在不轉移沖突目標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積極體驗)。而輔助部分著重發揮為主導治療部分提供準備與鞏固成果的作用,包括初始談話和輔治療。總之,在積極心理治療階段理論的框架中,強調多種咨詢與治療方法的整合,來解決來訪者自我價值與社會標準的沖突,鼓勵來訪者的積極品質,發揮來訪者的積極力量,挖掘來訪者的積極潛力,發展來訪者積極現實能力,培養來訪者的積極人格

2 積極心理治療理論對高職心理咨詢的影響

2.1 用積極視角看待學生心理問題

積極解釋是積極心理治療中始終倡導的,比如在抑郁的深入解釋一般為被動情緒低落,這樣的解釋過于負面也過于泛化,在積極心理治療中會將其解釋成為對沖突做出深刻反省。使用這樣的解釋來進一步激發矸謎咔闥叩撓望,充分感受到自身某些行為的合理化因素,并認識到自身負面情緒以外的積極一面。高職學生正處于思想成長階段,并且自尊心極強,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些事情在內心積壓形成負面情緒或心理問題。使用積極視角去看待學生心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維護學生的自尊,用拓寬學生視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正視自己內心的問題,并將負面狀態轉變成積極心態,對于學生今后整體發展與高職院校心理咨詢的開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2 激發學生積極的現實能力

在積極心理治療理論中將人的現實能力劃分為兩類,愛的能力與認識能力。其中愛的能力包含耐心、信任、榜樣、交往等12種。而認識能力中包含有誠實、禮貌、準時、清潔等11種。愛的能力主要在日常生活中顯現,它控制著人的情緒變化,認識能力同樣在生活中出現,它是一種標準,幫助人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在積極心理治療中人為人的心理問題大部分都來源于這兩種能力在不同環境下的沖突中產生。學生正處于無法將兩者協調統一發展的時期,所以高職心理咨詢尤其重視學生的現實能力發展,對來訪學生的自身行為以及已經發生的事情用適當積極的方面去解釋,幫助學生樹立自身正確行為以及正確事件看法的堅定信念,用積極情緒與心理去抵消已經出現的消極情緒,從而組織組建學生現實能力,實現學生健康人格發展。

2.3 增進學生積極體驗

積極體驗主要是指個體滿意過去,可以面對回憶,并且帶著這樣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的挑戰的一種心理狀態。從積極心理學方面出發,如果個體曾經擁有并且正在經歷這樣的積極體驗,那么會在無形當中對自己形成更好的標準,并會通過努力對這些標準進行達成,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所以在高職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教師應該更多的將重點放于增進學生積極體驗當中,從接受學生各種不當行為開始,讓學生感受到被包容被鼓勵,以此來促進學生去正視曾經的過往,感受快樂的現在,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未來,在增強學生積極品質的同時增強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為將來走入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心理咨詢中,咨詢教師應該削減傳統心理咨詢形式,更多的將積極心理治療融入于其中,幫助學生化解內心的焦躁,用更加積極的心態去迎接的挑戰,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良好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尹秋云.積極心理治療理論及其對高職心理咨詢的啟示[J].職業時空,2010,6(4):148-150.

[2]潘曉娜.積極心理學視闕下高職院校心理咨詢取向探析[J].職業技術,2016,15(1):81-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成熟女人毛片www免费版在线|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免费入口|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国产女主播精品大秀系列| 少妇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观看| 亚洲性猛交xxxx| 欧美 国产 日产 韩国 在线|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9| 黑人巨大videos极度另类|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我和公发生了性关系视频| 丰满人妻无奈张开双腿av|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app|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欧美浓毛大bbwbbw| 老汉色av影院| 免费a级毛片无码专区| 女性女同性aⅴ免费观看|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 欧美大胆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欧美96在线 | 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