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2: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與分子工程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學;實驗教學
高分子化學實驗是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的一種最有效的實踐教學形式,它可以幫助和促進學生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消化,建立和鞏固高分子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獲取高分子化學知識,培養科學素質和操作技能。我國著名化學家戴安邦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巧,又訓練科學方法與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各項智力皆得到發展”。這番話指出了開設化學實驗課的深刻內涵和重要價值。2004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在評估指標的二級指標“實踐教學”中,從“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的比例及效果,實驗室開放”三個方面明確了實踐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方向。近幾年高校的化學類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很多高校在近年來新開設的專業,在實驗教學與改革方面的成果積累較少,尤其高分子化學實驗教學采用陳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依然居多。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國內高校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高分子化學實驗教學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分子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剖析
1.實驗教學體系和內容欠爭理
多數的實驗教學附屬于理論教學,沒有單獨設課和單獨考核,實驗課時相對較少雖然有些高校高分子化學實驗已經獨立設課,但僅作為考查課。實驗教學內容中傳統的、陳舊的實驗較多,而體現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成果的實驗很少認知性、驗證性實驗所占的比理偏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實驗偏少,而且實驗環節偏重于理論,突出高分子材料應用性特點的實驗太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觀念。
2.實驗教學方法單一
學生按照實驗講義預習,然后進實驗室。實驗前教師把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儀器使用方法、測試方法、實驗步驟和數據記錄表格及數據處理方法等進行詳細的集中講解。學生只需按教師指導的過程按部就班或者依照講義“照方抓藥”,就可以完成一個實驗。一部分學生糊里糊涂地來到實驗室,只動手不動腦地完成實驗,然后又迷迷糊糊地離開實驗室。實驗的現象和結果沒有給他們留下太深的印象,對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都很不夠。這種統一模式、統一要求、齊步走的教學方法,一方面造成了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另一方面抑制了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實驗嫩學手段落后
在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雖然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學技術在理論教學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但虛擬、仿真等實驗技術手段未能在實驗教學中推廣應用。這樣對于一些耗費過高、時間過長、毒性過大、危險性過高的實驗,只能最低限度地開設,且開設過程中費用大和危險性高,導致學生對此類重要實驗缺乏足夠的認知和感受的機會。
二、新教學模塊的實踐性探索與成效
針對目前國內高校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高分子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借鑒其他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優秀成果,提出了基礎技能實驗、綜合設計實驗、研究創新型實驗的三個高分子化學實驗教學模塊體系,并在每個模塊中結合常熟理工學院教師的科研成果引入_些新的實驗教學內容,采用開放式實驗教學方法。通過實驗教學實踐發現新的體系和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方面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1.基礎技能實驗教學模塊
基礎技能實驗模塊構建的目的著重建立高分子化學實驗與相關基礎理論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培養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清潔衛生習慣和嚴謹的實驗態度。訓練學生掌握熟練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技巧,為后續的實驗教學模塊的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礎技能實驗模塊的教學內容設計在課時總量的40%~50%為宜,課時數約30學時,開設8~10個實驗。教學內容設計涉及到高分子化學反應機理,如自由基、陰離子,陽離子等連鎖反應機理,縮聚、基團轉移聚合等逐步反應機理,開環聚合反應機理等。在實驗實施方法方面涉及到本體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乳液聚合、熔融縮聚、界面縮聚等。如設計膨脹計發測定苯乙烯本體聚合動力學實驗,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了誘導期概念、聚合過程體積減小的現象以及聚合物溶液的粘性特征等非常重要的高分子化學理論知識。設計過硫酸鉀引發甲基丙烯酸甲酯自乳化聚合實驗,除讓學生明確了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外,還了解到了聚合物大分子鏈端基的重要作用。設計己二酰氯和己二胺界面縮聚實驗,讓學生深入理解了界面縮聚的概念和聚合物的可紡成纖性能等主要高分子知識。通過設計一些自由基、陰離子、陽離子等連鎖反應機理的實驗,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活性中心的概念,同時在實驗過程中認知了這些引發劑的活性、安全使用和貯存事項。
2.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模塊
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模塊旨在培養學生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自主設計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實驗模塊是實驗教學的較高層次,注重學生實驗的自主設計性和綜合性。
教學內容設計在課時總量的20%~25%為宜,課時數約15學時,開設2~3個實驗。本教學模塊的特點之一是實驗內容的綜合性,可以將同一門課的幾個實驗,或者是幾門課的實驗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實驗。本教學模塊的特點之二是實驗方案的靈活性和設計性,側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實驗和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習慣。例如關于高分子合成實驗先確定好采用的聚合機理和聚合方法,在原材料配方組成、引發劑種類及用量、合成溫度等工藝條件方面給出一個大致的框架,然后讓學生在所給的框架內進行自行設計和實施實驗。譬如懸浮法制備聚苯乙烯珠粒實驗,水的用量范圍為苯乙烯質量的100%~200%、分散劑為磷酸鈣或聚乙烯醇兩種、引發劑過氧化二苯甲酰用量為苯乙烯質量的0.2%~1.0%、反應溫度設定在75℃~85℃范圍等。學生通過自行設計的方案實施實驗獲得了不同的實驗結果,通過對不同組之間實驗結果的綜合分析,找到了影響懸浮法制備聚苯乙烯珠粒的一些因素,激發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興趣,發揮了學生自主實驗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研究創新實驗教學模塊
設置研究創新實驗教學模塊培養學生的科研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開發能力,為實現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提供重要的教學內容實體支撐。 本實驗模塊是實驗教學的最高層次,注重學生實驗的獨立自主陛、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教學內容設計在課時總量的20%~25%為宜,課時數約15學時,開設2~3個實驗。本實驗教學模塊的特點之一是實驗項目的獨立自主性和綜合性。也就是說確定好實驗項目之后,讓學生在實驗教師指導下獨立自主地進行實驗項目方案的調研、設計、實施和結果分析。本實驗教學模塊的特點之二是實驗項目的應用性和創新性,所擬定實驗項目必須關聯生產實踐中的聚合物產品,充分體現實驗項目的應用性。實驗項目設計主要針對這些高分子產品生產實踐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關鍵問題的解決來進行設計。通過研究創新實驗的實施,發現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樂此不疲,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展示高分子化學實驗的應用性特征提供了最佳學習平臺,尤其是開發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應用型實驗,可使學生親身感受到高分子化學實驗的實用價值,能強烈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此外,研究創新實驗往往需要多名學生共同完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例如,聚氨酯絕緣漆的制備及性能測定實驗,每個學生做一個實驗配方,每5名學生一組,5名學生的實驗結果綜合在一起可以得出高分子樹脂配方組成與漆膜性能之間的關系曲線,以及固化條件與漆膜性能之間的關系曲線。在實驗過程中,5名學生要共同安排實驗方案,盡量保持操作的一致性,最后得出的結果要呈規律性變化。如果有一名學生操作有誤,這個實驗點就會落在規律性以外,影響其他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因此,實施研究創新實驗項目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每次實驗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擬定方案,并對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和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實驗過程中,又有多種意外的實驗現象出現,這勢必要求師生共同分析和討論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幫助學生透過現象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質。這樣做需要教師有相當的知識儲備量,并且要求教師也不斷進取,充分體現了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
三、結論
基礎技能實驗、綜合設計實驗、研究創新實驗+教學模塊教學的實踐證明教學效果顯著,特別對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理論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應用開發技能取得了預期效果。基礎技能實驗模塊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實驗現象與相關基礎理論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高分子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和規范。綜合設計實驗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學生自主設計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研究創新實驗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學生科研和創新意識的建立,以及學生團隊意識和應用開發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曉,等_高分子化工方向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J].化工高等教育,200I,(1):50-52.
[2]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3]楊通,范新會.王正品材料類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10):71-80.
[4]虞立宏,王靜愛,葛岳靜,本科生科學研究項目實施特色[J]中國大學教學,2004,(8):20-21.
[5]王雅珍,等,微型高分子化學實驗研究[J]化學教育,2001,22(1):47-48.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型轉變;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24202
1 引言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 7號),至此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成為國家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部署[1]。鑒于高校轉型發展的新形勢,遼寧省于2015年確定首批10所高校116個專業開展應用型轉型試點工作,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為其中試點之一,作為以“工科為主、石油化工為特色”的遼寧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以及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率先邁出了應用型本科轉型改革的步伐,積極響應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方針,明確了該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針對應用型轉變下,如何加快應用技術人才培養,以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與探索。
2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
應用型本科教育本著立足地方、面向全國、依托行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以行業需求為人才培養目標[2]。與研究型大學以及高職高專的定位不同,該校立足于打造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定位為 “創新應用”型人才,即培養的學生不僅能勝任操作生產設備等一線生產工作,而且還具備較高的創新知識能力。為達到此目標,在大學四年的培養教育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培養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實踐科技創新方面要三管齊下,使學生具備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運用學科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以及創新的邏輯思維。其就業領域主要面向國內外大中型科技生產企業的一線生產、檢測及產品研發崗位,經過一定時間的錘煉并最終走上各企業的中高層核心崗位,并成為企業骨干力量。
3 “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針對以上定位,在課程體系,實踐環節以及本科生科技創新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與改革。
3.1 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
由于高分子材料種類繁多、來源豐富,而且各高校開設此專業的背景以及所依托的優勢學科也不盡相同,所以其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側重點均有所不同[3~6]。專業核心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我校依據自身優勢,設置的專業核心課程有《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變學》、《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共混改性》、《高聚物合成工藝學》。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具有拓展自己知識和創業的能力,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的專業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要避免填鴨式教學,大力推廣啟發式、案例式和研討式教學,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應用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并且能夠識別、表達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與改性相關的工程問題,最終利用科學基本原理進行合理分析。對于一些專業核心課程,我們還進行了慕課的建設以及推廣校際課程學習,全面利用課上和課下時間,結合網絡,調動學生全過程學習的積極性。
3.2 實踐環節改革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環節,我們主要開展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工程訓練、生產實習、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課程設計、高分子材料創新實驗、畢業設計(論文)等,共計36學分。①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和課程設計模塊,運用理論知識進行綜合性訓練;②通過工程訓練與生產實習進入高分子材料相關企業檢測、生產崗位,熟練生產設備與職業技能、感受企業文化生活;③在高分子材料創新實驗,畢業論文環節進入學術課題組,以中高級職稱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參與國家級,省級以及企業工藝改進、產品研發等項目,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④積極開展校企聯合,邀請相關高分子材料優秀企業的工程師來校分享企業生活,開展技術專題報告。經過多層次、多維度的能力培養及實踐教學環節,學生能逐步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最終轉變成牢固的職業技能,并可以進一步提升。
3.3 科技創新教育開展
“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具備創新能力,具有開拓精神,因此,我們開放實驗平臺,以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以及各個教師的國家省級科研項目等為依托,鼓勵學生參與,在導師的指引下,完成項目應用專業知識,并獲得各種榮譽或專利等,經過此過程的培訓,學生的創新能力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 結語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具有應用和創新能力的雙重保障,在職業發展上有更大的空間,既符合用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學生成長的長遠規劃。以學生為本,是高校的發展之基,也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應用型轉變應以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行業對人才需求之間形成良性循環為主旨,而我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仍需在探索中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張 威.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6(8):26~27.
[2]李宏勝,陳 桂.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1):108~110.
[3]張寶蓮,魏冬青,楊學穩,等.材料化學專業定位及課程體系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4):93~95.
[4]文 勝,龔春麗,鄭根穩,等.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J].孝感學院學報,2010,30(3):109~112.
[5]董秋靜,羅春華,韓 燕,等.教學型高校材料化學專業定位及課程體系思考[J].廣東化工,2009,37(9):228~230.
摘要:隨著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工程教育認證已經在我國高等工程專業實施。工程教育認證是高等教育工程觀的重要轉變,主要倡導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三個基本理念。高校應當按照工程教育認證要求,加強專業內涵建設,調整培養目標,改進培養標準,重構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推進工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教學改革;專業建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TB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007-03
專業建設是高校本科教學的基礎性、持續性、引領性工作。經濟全球化帶動了工程教育的國際化[1],《華盛頓協議》為工程類學生走向國際提供了質量標準通行證。為推進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從而提升工程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力[2],早在2005年,我國就開始了試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2013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國,標志著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得到國際認可,這對促進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必須以此為契機,加強專業建設內涵式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國際化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3]。
一、工程教育認證對專業建設提出的挑戰
工程教育認證主要倡導三個基本理念:學生中心理念、產出導向理念、持續改進理念[2],這些理念代表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明確了對專業建設的要求。
1.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的一致性。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是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工程教育認證強調以產出為導向,逆向設計培養方案,從“教師教什么”轉變為“學生達到什么”,以社會需求來確定合理的培養目標,明確支撐培養目標的畢業要求。從工程教育認證對畢業生的12條認證標準可以看出,工程教育應注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多學科背景下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并重視其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工程教育認證首先要求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合理,并且各項畢業要求必須能夠完整支撐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專業建設的龍頭,畢業要求必須圍繞培養目標展開,并要能為培養目標提供合理和足夠的支撐。工程教育認證看重的是學生廣泛受益,因此專業在設定培養目標時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畢業要求是對畢業生的規格設定,不同的培養目標所要求的畢業生的能力和知識必然不同,要注意其差異性。
2.課程體系對畢業要求的支撐度。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部分,科學合理、有效運行的課程體系對專業建設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工程教育認證下的課程體系必須在廣度、深度及運行等方面有效分解、合并并合理承載各項畢業要求。首先,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支撐畢業要求的相關課程;其次,相關的課程在教學與實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必須能夠匹配該項畢業要求。例如,在畢業要求中如強調應具備很好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應用能力,那么在課程體系中不僅應規劃足夠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相關的基礎科學理論知識和工程技術基礎知識,而且必須設置足夠的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成型加工實驗課程和工程實踐環節,并且應分布在不同的學期內,以便形成能力培養的有效銜接。
3.持續改進,建立保障機制。持續改進是貫穿于工程教育認證全過程的理念,持續改進效果則有賴于學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與有效性。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是培養達標人才的一個關鍵。工程教育認證提出要有一個能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教學活動實施持續有效的改進體系,包含校內、校外、課內三個循環,并且對這三個改進和三個循環的要素建立互相作用的關系。
二、工程教育認證下加強品牌專業建設
工程教育認證對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有著重要影響,高校在專業建設中要深入工程認證理念,為培養專業型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1.立足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工程教育認證指導,學校應從人才培養的層次、面向和未來三方面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保證人才培養既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又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同時還兼顧學生可持續發展。常州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是江蘇省高校中開設的第一個高分子材料加工類專業。專業自建立以來,以“跟進式教育”理念為指導,堅持目標導向和持續改進,先后獲得“十一五”國家級特色專業、“十二五”教育部綜合改革項目試點專業、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2003―2010年江蘇省品牌專業和2015年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A類建設點。專業根據學校總體辦學定位和石油石化行業發展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的特殊需求,結合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R到萄е傅嘉員會制定的專業規范,并充分體現自己的特色,將人才培養定位為立足地方,面向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應用領域,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團隊精神,能承擔社會責任,具有扎實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知識,具備解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適應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為材料、化工、能源、環境等行業輸送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做好準備。
學校根據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對畢業生的畢業要求,面向社會需求,結合學校多年人才培養的實踐與積淀,提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5個具體培養目標:①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能承擔社會責任;②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知識,具有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能力,具備解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過程中工程問題的基本素質和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經濟、法律、安全、環境和管理等知識,具備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④能夠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相關領域成功就業,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國際交流能力,能夠在團隊中作為成員或者領導者有效地發揮作用;⑤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具備自主創新創業的能力。
2.產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工程教育認證的人才培養標準體現為內容和表現兩個層面,一個回答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工程人才”問題,一個回答了“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問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參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依據培養目標,結合學校特色,提出了12條人才培養標準要求:①掌握高分子材料工程所需的相關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②能夠運用高分子材料工程所需的相關知識,具備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過程進行工程問題分析和解決的初步能力;③具有創新意識,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技術,能綜合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經濟以及環境等因素;④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成型加工實驗、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的基本技能,具備對產品、工藝、技術和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并能夠設計實驗及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解釋并得出合理結論;⑤具備計算機理論知識,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方法,具有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⑥掌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相關的基礎科學理論知識和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并能應用本專業基本理論知識解決復雜高分子材料工程問題,理解應承擔的社會責任;⑦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和行業的生產、設計、研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⑧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⑨具有一定的參與或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⑩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具備撰寫報告、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及有效溝通等能力,并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11}具備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相關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12}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和不斷學習、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上述人才培養標準要求完全覆蓋了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對畢業生的要求,能夠完整支撐培養目標,并且能夠按照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而適時調整,使其具有可持續性。同時,本專業制定了可供具體落實、過程檢查和結果評價的標準體系,確保培養標準切實可行,易操作。
3.學生中心,構建課程體系。本專業致力于培養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為能夠對人才培養標準要求的達成提供有力支撐,構建“211+”課程體系,合理配置基礎知識課程、專業課程、實踐技能課程以及能力素養課程,以滿足區域經濟特別是高分子材料加工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該課程體系借鑒國際化教育方法與先進的教學體系,注重學科交叉,在傳統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特點,對課程知識體系進行合理優化:在新的課程體系中融入化學、機械、環境、管理等學科的相關課程。“211+”課程體系具有基礎性、全面性、系統性,并注重課程的綜合性、交叉性、適應性,能夠滿足社會對高分子材料人才的要求。“2”指化學類和機械類兩大基礎課程群,多學科融合的知識積淀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扎實基礎。化學類指無機與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和化工原理等基礎課程;機械類指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制圖與CAD、工程力學和電工與電子技術等基礎課程。第一個“1”是指專業課程群。瞄準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重點支持的高分子材料產業。開設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學、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材料現代測試方法等課程,滿足區域經濟特別是高分子材料加工行業的需求,滿足學生多樣化專業興趣和職業發展規劃的需要。第二個“1”是指實踐課程群。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高水平實踐平臺,開設高分子化學實驗、高分子物理實驗、專業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實踐教學課程,彰顯重實踐、重應用的特點。“+”是指為適應經濟發展需求而設置的能力素養提升課程,課程內容不斷更新改進,做到與時俱進。如為適應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要求,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為增強學生的安全環保意識,開設“安全技術概論”和“環境保護概論”課程;為增強學生的經濟意識,開設“新材料經濟與管理”課程,為培養專業能力強、富有責任感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4.持續改進,關注人才未來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題。本專業以工程教育認證的教學質量管理要求為指導性文件,全面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督及持續改進體系,大力推進社會、學校、全體老師和學生參與的教學過程質量跟蹤管理體系的實施,持續改進教學質量管理機制,制定教學環節質量監督體系、課程教學評價跟蹤體系及對培養目標及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的評價體系,從整體上達到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促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專業實行校、院、專業三級教學管理體制。建立了由校領導、教務處、校教學監督組、學院院長、教學副院長、學院教務辦公室、專業負責人等組成的本科教學管理機制。在該管理體系下,根據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督機制,定期進行教學質量評估,持續改進教學質量。建立與工程教育認證相符的教學管理組織機構、制定教學過程管理制度、建立教學質量監督與評價體系、采取培養目標與教學質量監督體系等持續改進措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校院兩級教學工作委員會通過對培養計劃的制訂(修訂)等重大工作的審核、指導等對相應的本科教學質量的保障和提高,提供了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有力保證。同時還建立了畢業生跟蹤反饋與社會評價機制,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實現狀況進行持續評估和改進。通過應屆畢業生座談會、往屆畢業生座談會、用人單位調查、社會第三方評估四個途徑對培養目標的達成與否進行定期評價,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
工程教育認證對地方本科高校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加強專業建設,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可以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更好的發揮區域優勢和專業特色,推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宇,姜松.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5,(6):105-109.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礦物分離與富集的依據是有用礦物與脈石礦物之間的物理化學性質差異。這種物理化學性質指的是礦物比重、磁性、電性、表面化學性質等,與這些性質對應的礦物分離與富集方法分別是重力選礦、磁電選礦、浮選等。利用重力選礦和磁電選礦分離與富集礦物的方法受到礦物比重、磁性和電性難以改變的限制,應用范圍相對較窄,而礦物表面性質可以通過人為改變,對應的浮選在礦物加工工程得到廣泛的應用。可以說,所有的礦物都可以通過浮選方法進行分離與富集。正是由于浮選成為礦物分離與富集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而浮選的理論基礎又是化學,所以化學是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重要基礎成為公認的事實,浮選作為礦物加工的主要方法,本身就是化學在礦物加工工程學科中的一種應用,因此,化學教育在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礦物和巖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具有固定組成的固體化合物,由于成分不同、成礦條件不同,不同的礦物表面性質是不同的,即使相同組成的礦物,由于成礦地點和成礦條件不同也會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質。對于浮選分離礦物而言,不同的礦物表面性質又有相似之處,礦物與巖石之間、礦物與礦物之間、巖石與巖石之間的表面性質異同,成為浮選分離與富集這些礦物的根本依據。浮選工程中,礦物與巖石的表面性質可以根據需要人為調節和改變,從而擴大需要分離的礦物之間的表面性質差異,實現礦物之間的有效分離。化學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基礎課程,從初中開始,就涉及到化學的學習,直到博士研究生,化學仍然是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學生需要繼續學習的課程。甚至作為高層次的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教授專家,仍在不間斷的學習化學。化學與浮選是不可分的,可以說,無論多么深厚的化學知識,都不能說對于浮選已經足夠了。化學有多深奧,浮選就有多深奧。礦物加工工程學科人才培養過程中,化學教育是根本之一,不同層次的人才對應不同程度的化學教育。只有重視化學教育,才能做好礦物加工學科的人才培養。
1浮選是化學在礦物加工工程中的應用
無機化學研究元素、單質和無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質、變化和應用的一門化學,是化學中最古老的化學分支學科。浮選的對象為礦物巖石,本身就是無機物,礦物的表面性質決定于礦物本身的結構和性質,礦物表面性質的研究離不開礦物內部組成、結構及性質的研究。礦物與巖石的研究將涉及無機化學的所有領域與內容,無機化學成為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學生的必修課程。有機化學又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制備的學科,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稱為有機化合物是因為以往的化學家們認為含碳物質一定要由生物(有機體)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時候,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在實驗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種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機化學便脫離傳統所定義的范圍,擴大為含碳物質的化學。礦物浮選是通過改變礦物表面的疏水性來實現的,而增加礦物表面疏水性的方法是采用含烴基的異極性分子在礦物表面吸附,含烴基的異極性分子就是典型的有機物質分子,研究捕收劑、起泡劑等浮選藥劑,將涉及廣泛的有機化學。有機化學也是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學生的必修課程。物理化學的內容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化學體系的宏觀平衡性質,以熱力學的三個基本定律為理論基礎,研究宏觀化學體系在氣態、液態、固態、溶解態以及高分散狀態的平衡物理化學性質及其規律性。屬于這方面的物理化學分支學科有化學熱力學。溶液、膠體和表面化學。化學體系的微觀結構和性質以量子理論為理論基礎,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結構,物體的體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間結構、表面相的結構,以及結構與物性的規律性。屬于這方面的物理化學分支學科有結構化學和量子化學。化學體系的動態性質研究由于化學或物理因素的擾動而引起體系中發生的化學變化過程的速率和變化機理。屬于這方面的物理化學分支學科有化學動力學、催化、光化學和電化學。物理化學是一門內容豐富,外延廣闊的化學,浮選涉及的礦物巖石、礦漿溶液、有機分子以及泡沫浮選氣體介質與礦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等,都涉及到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在礦物加工工程本科課程設置,占有最多的學時數,分兩學期學習,是礦物加工工程學科至關重要的一門化學課程。物理化學學習好壞直接關系到浮選學習。物理化學也是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課程。分析化學的內容主要是:物質中元素、基團的定性分析;每種成分的數量或物質純度的定量分析;物質中原子彼此聯結而成分子和在空間排列的結構和立體分析。研究對象從單質到復雜的混合物和大分子化合物,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低分子量到高分子量。樣品可以是氣態、液態和固態。稱樣重量可由100克以上以至毫克以下。1931年E.威森伯格提出的殘渣測定,只取10微克樣品,便屬于超微量分析。所用儀器從試管直到附自動化設備并用電子計算機程序控制、記錄和儲存等的高級儀器。分析化學以化學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為基礎,并吸收物理、生物、統計、電子計算機、自動化等方面的知識以充實本身的內容,從而解決科學、技術所提出的各種分析問題。礦物加工工程學科涉及的礦物巖石、溶液、有機和無機藥劑、礦物加工原料及產品都需要通過分析檢測得以定性或定量的描述,理論研究過程中的儀器分析檢測,對礦物加工過程中的行為機理也才能進行研究和了解,所以礦物加工也與分析化學密切相關。礦物加工工程學科課程設置中,在本科階段或者在研究生階段需要對分析化學進行系統學習。結構化學、高分子化學、絡合物化學、電化學、量子化學等是比以上四大化學更加細化的化學分支方向,在進行礦物浮選研究中,針對具體的研究內容和目的,不同程度地將涉及到這些更加深入和細化的內容。為了使化學與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結合的更加緊密,在研究生階段還開設了浮選表面化學、浮選藥劑化學、浮選電化學、浮選溶液化學等。盡管在礦物加工工程學科不同階段開設了大量的化學課程,涉及的化學內容幾乎涵蓋了化學領域的所有內容,但對浮選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仍然不夠。礦物浮選發展至今,還有大量的浮選理論問題沒有解決,浮選工藝的水平還有待提升,進一步強化化學教育和礦物浮選化學研究對礦物浮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
2各層次人才培養中的化學教育
以技術工人為培養目標的中專和職業教育,由于生源大多是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化學知識非常有限,僅對一些化學基礎知識有所了解,特別是初中文化水平的學生,只能了解一些初步的化學現象,因此,在進行礦物加工專業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補充一些學習浮選技術必要的化學知識。這種化學知識的補充,可以貫穿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單獨開設簡單的化學課程。只有在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浮選技術必備的基本化學知識以后,浮選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才能有效開展,學生也才能真正理解礦物浮選的技術知識。對于以生產技術管理和技術應為目標的專科和本科教育,系統的課程設置已經考慮了化學對礦物加工工程的重要性,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都是必修課程,學時數占到專業基礎課程學時數很大的比例,經過系統的化學知識的學習,學生在學習浮選專業課程時,已經能夠較深入理解礦物浮選中的化學問題,也能較好掌握浮選理論和浮選工藝專業知識。在生產技術管理和技術應用過程中,也基本能根據礦石性質的變化,應用所學到的化學知識和浮選理論,分析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一般性的技術問題。以科學研究為目標的研究生教育,為了使學生能夠從生產中發現和解決生產技術問題,具備獨立從事礦物加工工程領域科學研究的能力,在大學期間學習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的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分析化學。通過分析化學的學習,可以讓研究生掌握常規的分析檢測技術,了解和掌握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要使用的現代檢測手段,發現、分析和研究試驗過程中獲得的數據、結果,從而解決科學技術問題。對于博士研究生,是要讓他們更深層次理解礦物浮選的機理,培養其創新精神和意識,為此,從電子、原子、分子層面上理解礦物浮選理論是必要的,所以,在已經較好掌握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的基礎上,量子化學的學習和了解對于博士研究生來說是需要的。從以上的分析可知,浮選跟化學是不可分的,浮選實際上就是應用化學的一部分。無論是技術操作工人,還是從而浮選理論研究的博士研究生,不同程度都必須將化學作為基礎,沒有相應的化學基礎,從事浮選技術應用、技術開發及浮選理論研究都是難以想象的。化學是浮選的基礎,浮選是礦物加工工程最重要的方法,因而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化學教育是極端重要的。
3重視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化學教育
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隨著礦產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資源枯竭已經成為制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資源高效利用成為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必須堅持的原則。如何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顯然礦物加工先進技術的開發與利用是實現資源高效的重要支撐。礦物加工工程中,浮選是最為主要的方法,而化學優勢浮選的基礎,通過浮選回收和利用礦產資源,實際上就是利用化學或者表面化學方法回收和利用礦產資源。重視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化學教育問題,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才質量,才能從源頭上解決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的根本問題。礦產資源開采出來以后,多種資源共伴生,性質復雜,給資源中各種礦物的分離與富集帶來了很多困難,為了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只要有價值的礦物,都要進行回收,此時,這種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研究,通過化學的方式改變各種礦物的性質,擴大彼此間性質的差異就成為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重要課題,而所使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化學的方法,所以,礦物加工工程學科中的化學,決定著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也只有重視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化學教育問題,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才質量,才能從源頭上解決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根本問題。礦產資源天然形成的,其中的組分有的是對人類社會有益的,但同樣存在對人類社會有害的組分,在礦產資源回收利用過程中,高效、綜合回收有益組分的同時,處理好有害成分也是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任務。只有解決了有害組分的處理,使得礦物加工過程中和礦物加工以后剩下來無用組分無害于人類和社會,礦產資源才能實現清潔利用。礦產資源中有害組分的處理,首先也必須掌握這些組分的性質,然后通過化學的、物理的方法對其進行分離、無害化處理等,而這些過程也與化學密切相關,所以,礦產資源的清潔利用也離不開化學。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化學教育也是礦產資源清潔利用所要求的。礦物加工過程大都需要將礦石磨細,使礦石中的有用礦物與脈石礦物解離,而有用礦物與脈石礦物的分離大多是在水中進行的,礦物加工工程廢水排放成為影響環境的重要問題。當今的礦物加工工程領域,要求選礦廢水零排放,確保廢水對環境不造成影響。廢水零排放意味著廢水必須回用,而廢水回用將帶來對選礦技術指標產生影響的問題,為了盡可能不是回水影響選礦技術指標,必須對回水進行性質研究,有的還要進行適當的化學處理,無論是回水性質的研究和回水的化學處理,都需要涉及化學知識,所以,礦物加工過程中廢水對環境的影響、廢水回用的處理等都直接與化學相關。礦物加工的環境問題也要求礦物加工工程學科重視化學教育。礦物加工過程中,做好了資源高效、綜合、清潔利用,做好了廢水的循環利用和實現了廢水的零排放,就能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而礦產資源高效、綜合、清潔利用與廢水處理均與化學密切相關,由此看出化學在礦物加工工程領域的重要性,重視化學教育是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必然要求。
沈陽化工大學介紹
沈陽化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以化工為特色,工、理、管、經、文、法、醫等7大學科門類相結合的高等學府。學校為遼寧省“雙一流”(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小“211”)重點建設高校。
沈陽化工大學重點學科
國家級特色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
遼寧省示范性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原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精細化工、自動化
關鍵詞:金屬材料;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
引言
金屬高分子材料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發展前景非常好,為了我國高分子化學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作為培養未來研發人才的高校在相關教學過程中需要開拓思路,積極調整課程方案,通過最有效果的教學讓學生成為我國高分子化學領域將來最得力的研發生產人員。
一、理論聯系實際,讓教學貼近科研,靠近生產
學習不是為了學習本身,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在目前的很多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案或者授課方法方式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學以致用,而是學以致學,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學分而學,為了簡單的成績和通過畢業而學。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每節課都要提前備課,充分準備,把該節課所講內容在目前高分子化學科研、生產領域的應用情況對學生進行詳細的介紹,提高他們對本節課的重視程度。在上課的時候,為了加深他們的印象,會在課文理論知識之外為他們充分準備課堂理論內容相關的科研成果和高分子化學實際生產領域的應用現狀及前景。在可能的情況下,帶領他們參觀科研單位,參觀生產基地,切身感受體會自己所學課程的巨大應用潛力和前景。讓他們不只是理解理論知識,還要緊密的聯系實際的科研和生產,為將來的職業規劃做鋪墊。
二、參與式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與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倡參與式的互動式教學。從形式上對以往的授課進行改變,這就需要老師和同學都必須對課本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僅僅預習是不夠的。所謂參與式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并不是以前老師在講臺上說同學在講臺下聽這種完全沒有交流沒有互動的授課模式。同學要經過對授課內容的了解,經過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則通過解答這些問題來有針對性的解決每個同學遇到的問題,讓課堂變得有活力。除此之外課堂還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視角為主,從學生的問題出發,讓學生主導課堂,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間,這就需要老師發掘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發揮出參與式教學的特色,否則課堂會陷入一種混亂的狀態,老師既不能主導課堂,學生也沒有學習和思考的動力,那樣不是參與式教學的目標。
三、通過實驗讓理論聯系科研,聯系生產
實驗在高分子化學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對生澀難懂的理論知識有直觀的了解,對于已經學到的理論知識有驗證的過程,也可應通過實驗的動手操作過程增加同學對高分子化學的興趣。除此之外,也能通過復雜的高分子化學實驗來讓學生觀察高分子材料的外觀特征,以及各種物理和化學變化在高分子材料上的感官表現,增加同學對高分子材料的熟悉程度。也可以安排同學進行獨立的實驗設計、實驗實施和實驗總結,提高他們的獨立操作能力,也能最大限度的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教學實驗不應當停留在實驗室,當有些非常復雜的實驗或者對操作技術和實驗設施設備要求比較高,在教學過程中無法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教學。不管是圖片、動畫還是視頻資料,都可以作為多媒體實驗教學的教學工具,這樣不僅可以立體的展現教學內容,還能通過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吸引同學的注意力,抓住同學的注意力,為實際的教學工作提供服務。這就需要老師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實際操作技術,最好的情況是老師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學需求編制自己的多媒體實驗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工作。 作為實驗教學,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開放式實驗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查閱相關資料自行設計實驗主題,在老師的協助下完善實驗方案,同學之間按照興趣和能力自由分組、自主選擇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并書寫實驗報告,這樣可以通過獨立操作實驗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實驗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結束語
在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中,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對高分子化學課程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通過參與式教學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并豐富參與方式,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同學對待科學嚴謹的態度和操作實驗的能力,為我國將來的高分子化學的科研和實際生產培養扎實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傳祥.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7.(2).
[2]莊啟昕,鄭安吶,李欣欣,錢 軍,李 慧,韓哲文.體現工科特色的高分子化學教學探索與實踐.高分子通報,2008(11).
[3]高喜平,陸昶,姚大虎等.淺談高分子化學實驗的教學 改革[J].《化工時刊》,2011,25(3).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在課程群之間也存在諸多的遺漏、重復以及銜接不當的問題。如“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課程群中生物化學講授的線粒體與能量代謝、蛋白質的合成與翻譯內容,“人體結構與功能學課程群”中的細胞生物學也涉及而且課時較多,而很多新穎的研究內容卻由于課時限制無法傳授。
課程群內部各門課程間存在較多重復及銜接問題
很多內容課程群內部多門課程都有涉獵,重復內容較多,如DNA的復制、基因的轉錄與加工、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原核與真核細胞的表達調控等諸多內容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多門課程都有涉獵,而且都作為重點內容,重復內容較多,造成學生在學習中重復學習,學習興趣不高,而當前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等最新的研究成果與進展等學生感興趣,希望學習的內容卻由于課時限制無法傳授,存在較大的銜接性問題,迫切需要進行課程群各學科間教學內容進行內部優化改革。另外,課程群實驗教學內容也存在諸多紕漏,實驗內容仍然滯后于學科發展,大多實驗課教學是與理論課教學相對應的,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單一、重復嚴重[6]。
課程群管理模式的滯后
雖然生物科學專業開展了課程群授課模式,但各門課程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7]。承擔各門課程的各個教研室分屬于不同的系科,不能充分的將各門課程有機的整合,尤其是缺少有效、科學的管理模式。重視年輕教師的培養,促進特色專業建設,推動合理的“專業課程群”課程管理模式。因此,要想在當前工作的基礎上使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迫切需要對生物科學課程群進行整合與優化,系統規劃一個新的改革方案,切實有效的解決課程群間重復、銜接及課程群管理問題[8]。
蚌埠醫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工作基礎
蚌埠醫學院生物科學專業課程群在2006年進行課程設置及培養方案修訂的時候,已打破了生物學和醫學各課程間各自獨立、互不聯系的狀況,率先建立學科課程群教學體系,鑒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通過不斷的優化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具有一定的應用基礎。在實行學分制的基礎上,設置課程模塊構成課程體系結構,課程模塊下由課程群構成主體。1.人文社科課程模塊:安全教育、就業指導、體育、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形勢政策、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基本原理、英語、專業英語、文獻檢索、大學計算機基礎。2.自然科學課程模塊:化學課程群(含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3.專業基礎課程模塊:人體結構與功能學、神經生物學、病理學、免疫生物學、流式細胞技術、實驗核醫學、藥理學、醫學微生物學、生物信息學。4.專業課程模塊: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群(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蛋白與酶工程)、遺傳學課程群(遺傳學、醫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態學、生物制藥技術、生物制品概論、生物統計學、生物學綜合實驗(含生物化學實驗、生態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蛋白與酶工程實驗、現代生物學技術與探索性實驗)、臨床醫學概要。5.專業技能模塊:畢業實習、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