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村環境問題和解決措施

農村環境問題和解決措施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8: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環境問題和解決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村環境問題和解決措施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為目標,以建設生態為載體,按照城鄉統籌、生態保護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標本兼治的原則,全面推廣環境友好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強農村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維護群眾生命健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變農村環保落后狀況,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根據農村環境特點與經濟發展水平,統籌規劃,重點抓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和飲用水水質安全、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農村地區工業污染防治、規?;笄蒺B殖污染防治、生態示范區創建和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等工作。

2.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結合我實際,按照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居住布局、生活水平、環境狀況等,制定切合實際的治理方案。依靠新農村建設項目,推動清潔生產和農村環境保護。

3.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大力推廣引用農村環保實用技術。以農村環保實用技術的應用促進農村環境問題解決,積極創新農村環境管理機制,優化整合各類資金,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

4.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落實政府保護農村環境的責任,維護農民環境權益。加強環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及社會力量參與、支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三、主要目標

1.開展農村飲用水源地整治工作,對飲用水源地周圍環境進行全面治理。建立水源保護區企業名錄,有計劃地逐步關閉和搬遷保護區內有污染的企業。

2.加強農村地區工業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并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地區工業污染源專項整治和執法檢查活動,從源頭上避免污染事故發生。

3.加大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示范工程建設,年內完成垃圾中轉站和北區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建設。

4.提高農村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利用率,確保轄區內規?;笄蒺B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5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75%。

5.進一步開展農村生態創建工作,確保年完成6個國家級生態鄉鎮的創建申報工作,完成4個省級生態鄉鎮和10個省級生態行政村的創建申報工作,建設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

6.開展農村飲用水源地、農村環境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定期監測工作。

7.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鼓勵農民建設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生物發酵床生態飼養模式和農村“四位一體”工程,逐步減少農村地區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

8.加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全農村環保資金投入要達到全年GDP的0.6%以上,保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健康有序開展。

四、實施步驟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一)準備實施階段(年月日前):根據《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標》(見附件1)中的各項指標要求,將具體任務分解到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各責任單位按照要求組織實施。

(二)申請考核階段(年月日—年月日):各責任單位在完成目標任務后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領導小組提出驗收申請,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考核驗收。

(三)總結表彰階段(年月底前):總結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對表現突出的責任單位和具體負責人進行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政府成立以分管副長為組長,各相關部門和鄉鎮領導為成員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的組織協調(見附件2)。

(二)明確職責分工。各有關單位和鄉鎮要根據各自職責,按照《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標》要求做好各自承擔的工作。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統領,以全國、全省農村環境保護試點工作為載體,以“百千工程”、“康居工程”和“清潔家園、和諧鄉村”活動為抓手,堅持以人為本、城鄉統籌、注重特色、創新亮點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有效遏制農村環境污染惡化趨勢,切實解決當前農村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為全面建設生態宜居家園提供強有力的環境安全保障。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生態示范創建。力爭天臺縣基本達到國家級生態縣考核要求,爭創省級生態縣1個,爭創省級以上生態鄉鎮(街道)6個以上。繼續做好已命名的生態鄉鎮、生態村的復查工作,省級以上生態鄉鎮復查合格率達到100%。繼續抓好生態文明試點鄉鎮和試點村建設工作。扎實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創建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創建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2個,完成整治村建設413個。(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環保局、市農辦、市農業局)

詳見《關于下達市2012年度生態創建工作計劃的通知》(臺生態辦〔2012〕4號)、《2012年度各縣、市、區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

(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一步推進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院橋、金清、平橋、橫溪、白塔、健跳等6座中心鎮污水處理廠基本建成。因地制宜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強化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確保農村生活污水穩定達標排放。2012年,計劃完成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431個,其中,椒江26個村、黃巖48個村、路橋25個村、臨海60個村、溫嶺50個村、玉環27個村、天臺65個村、仙居70個村、三門60個村。大力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黃巖、溫嶺兩地確保完成國家中央資金補助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年度任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農辦、市環保局、市建設規劃局、市農業局)

詳見《2012年度各縣、市、區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以及“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相關工作計劃。

(三)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深入實施“清潔家園、和諧鄉村”建設,堅持以城帶鄉,完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置體系,積極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收集。按照“三有”要求,進一步健全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制定,鞏固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成果,做到無成堆暴露垃圾、無衛生死角。全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8%以上,建立清掃保潔隊伍的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進一步加快城市垃圾處置設施建設,建成臨海垃圾焚燒發電和玉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并交付使用,全面解決城鄉環衛一體化帶來的生活垃圾出路問題。(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農辦、市建設規劃局)

詳見《2012年度各縣、市、區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和市農辦、市建設規劃局關于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的年度計劃及相關文件等。

(四)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完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和評估工作,制定實施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計劃,制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完善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制度,完成臨海牛頭山水庫、溫嶺湖漫水庫等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自動監測站建設,探索建立飲用水源地自動監測預警系統。加強藻類監測預警,確保各級合格規范化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達標。完成重點飲用水源地重要工程項目建設,不斷推進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提高保障飲用水源水質安全水平和能力。繼續推進百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解決28.3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衛生局)

詳見《關于印發<2012年度市深化飲用水源安全保障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2012年度各縣、市、區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及水利、衛生等部門關于百萬農民飲用水項目相關的工作計劃等。

(五)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深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嚴格畜禽養殖準入管理,加快推進畜禽養殖糞便及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村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公共設施建設。實施畜禽養殖區域和污染物排放總量“雙控制”制度,提高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加強畜禽養殖污染專項執法檢查,促進畜禽養殖污染物減排。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進一步加快生態養殖工程建設,積極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完成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任務141家,建設畜禽養殖資源化利用示范點9個,新建生態養殖場11個。(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詳見《2012年度各縣、市、區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農業部門關于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年度計劃及相關文件等。

(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大力開展化肥農藥污染防治,積極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有效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面積和使用強度。完成測土配方施肥295萬畝(次),確保有機商品肥推廣使用量比上一年提高5%,實施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80萬畝(次)。切實加強農村清潔能源利用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大力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全市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率達到73%,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7%以上,新增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30個、綠色食品認證數12個。(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農業局)

詳見《2012年度各縣、市、區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農業部門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年度計劃及相關文件等。

(七)農村土壤污染防治。部署實施清潔土壤行動,全面開展土壤重點污染場地排查,確定土壤污染隱患重點區域,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建立主要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制度,以基本農田、重要農產品產地為監管重點,開展農用土壤環境監測、評估與安全性劃分,確保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加強農村重點區域環境監管,嚴格控制新污染源。深化污染土壤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對污染嚴重、難以修復的耕地及時調整用途,嚴格防范農產品安全隱患。進一步抓好路橋、溫嶺兩地拆解業土壤污染整治和修復工作,繼續推進試點地塊土壤污染修復,力爭2012年達到農用地標準。(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環保局)

詳見《2012年度各縣、市、區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和市環保局出臺的土壤污染防治有關計劃方案及相關文件等。

(八)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按照“引、截、治、疏、保、管”六字方針,深入開展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完成河道河溝治理計劃190公里。積極開展河道保潔工作,建立上下游聯動實施河面保潔的長效管理機制,鞏固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建設成果,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河道保潔目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河道辦、市建設規劃局、市水利局、市環保局)

詳見《2012年度各縣、市、區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和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出臺的清水河道建設和水環境整治有關計劃方案及相關文件等。

(九)農村地區工業污染防治。按照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嚴格農村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門檻,嚴防污染向農村轉移。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鼓勵農村發展低消耗、輕污染、高產出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環保產業,實現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強農村工業污染環境監管,加大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環境污染糾紛調處和環境隱患排查處置,對工藝落后、設備簡陋、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依法限期治理或予以取締、關閉,確保農村地區環境安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環保局、市發改委)

詳見《2012年度各縣、市、區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和市環保局出臺的農村工業污染整治有關方案及相關文件等。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試點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目標,按照各自職能和分工,對今年試點工作的目標任務進行細化,盡快制定出具體、可操作的工作計劃和配套的政策措施。

篇(3)

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通知》和環保部《環境監察辦法》要求,按照統一調度,轄區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確保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責任、任務和要求落實到各村。按照環保部“環境執法規范化、精細化、效能化、智能化”的總體目標,通過實行分級監管的網格化模式,強化精細化管理,從源頭減少環境隱患,促進區域環境安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為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目標任務

按照“屬地管理,分工負責、責任到人,便于執法、提高效率,公開公正、規范透明”的網格化監管原則,以鄉政府為責任主體,在全鄉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通過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實現對各自環境監管區域和內容的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管理,做到環境監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隱患,達到確保區域環境安全的目的。

三、網格體系

(一)劃分原則

由鄉政府統一組織,建立鄉二級網格(范圍:全鄉),責任主體為鄉政府;村三級網格(按屬地原則,劃分7個片區),責任主體為村兩委班子成員,負責各自轄區內環境監管任務。

(二)網格職責

二級網格:鄉政府對轄區內環境保護工作負監管責任,負責指導三級網格的建立和運行;及時上報、制止轄區內排污企業、污染糾紛、案件、環境安全隱患、飲用水源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環境違法行為,并進行調查處理(或協助調查處理);傳達環保部門的環境管理要求,接受群眾和企業咨詢;向企業、鄉村宣傳環保法律法規,指導企業、鄉村做好污染治理工作。

三級網格:負責對轄區內各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環境安全隱患等行為進行定期巡查,及時發現、制止、上報環境違法行為;向村民宣傳環保法律法規,維護群眾合法環境權益;負責調解轄區內環境污染糾紛,減少環境數量。

四、工作要求

1.明確工作職責。各村要結合本村實際,做好檢查和監管,切實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及時發現和解決環境問題,杜絕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2.加大監管力度,強化責任追究。按照“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認真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及日常監管。做到有方案、有記錄、有臺賬、整改措施落實。

篇(4)

1當前農村環境污染面臨的幾個突出問題

1.1農業化學品的過量投放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從20世紀50年代到現在,60年間我國每667m2土地的化肥施用量從0.3kg增長到了29kg,增加了近100倍。我國用全球7%的耕地面積養活了22%的人口,卻使用了全世界30%以上的化肥,60年間化肥使用增長了100倍,我國化肥使用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大約5800萬t/年,平均施用量達到29kg/667m2,是國際公認安全上限15kg/667m2的1.93倍。全國農藥使用量約180萬t/年,農膜使用量約240萬t/年。據云南農業大學測算,農藥僅有0.1%左右作用于目標病蟲,其余99.9%則進入生態系統,全國每年遭受殘留農藥污染的作物面積超過6667萬hm2,約占2012年總種植面積的40.8%。2012年,重慶市化肥使用總量為96.02萬t,單位面積施用量為28.6kg/667m2,與全國平均水平接近;農藥使用量1.95萬t,單位面積使用量0.58kg/667m2;地膜使用量3.1萬t。按照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排污系數(氮肥流失率在0.174%~1.848%,磷肥流失率在0.072%~1.547%;農藥流失率在0~0.0065%;地膜殘留率在2.6%~33.5%)計算,全國每年約有8079t氮肥、819t磷肥和429kg農藥隨地表徑流和地下淋溶流失進入環境,約3478t地膜殘留在土壤中。過量的化肥農藥使用,導致耕地土壤結構惡化,微生物數量和活性降低、養分失調和硝酸鹽累積,大量富營養物質等帶入河流,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在水域富營養化中的貢獻率平均已達到30%以上。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所研究,太湖農業面源的氮量占入湖總氮量的77%,磷占33.4%。低濃度有毒污染物的影響是慢性和長期的,可能長達數十年乃至數代人。

1.2規模養殖場的畜禽糞便污染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威脅隨著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規?;?、集約化養殖場已成為當前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全國現有豬、牛、雞三大類畜禽規模化養殖場約430萬處,每年產生糞便約30億t。農村散養戶集中度低,畜禽糞污基本作有機肥還田,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但不利于保障公共衛生和人畜健康。隨著養殖集約化程度提高,糞污集中排放,無法通過環境自凈和資源化利用消納,規模養殖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突出。表1可作為數據換算參考。以重慶為例,根據重慶市環保局有關數據,2013年該市生豬存欄1502.25萬頭,出欄2104.46萬頭;牛存欄136.66萬頭,出欄肉牛59.04萬頭;羊存欄185.23萬頭,出欄227.43萬頭;家禽存欄1.29億只,出欄2.32億只。重慶市主要畜禽污染物年排放量約8866萬t,其中固體糞便5522萬t、尿液3344萬t。從畜禽類別來看,生豬占53.7%、牛占38%、禽占4%,其他畜禽占4.3%。從利用處理情況來看,水沖和堆放流失的占總量的12%、不經處理直接利用的占65%、無害化處理的占23%。畜禽糞便對大氣、水體、土壤產生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破壞土壤理化性狀,影響環境衛生。由于對糞便處置不當,相當部分養殖場周圍緊靠公路、村莊,糞場散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一些地方蚊蠅孳生,細菌大量繁殖,疫病傳染,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過往行人怨聲載道,養殖戶自己也深受其害。

1.3農村生活垃圾及廢水的污染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最大障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農村生活垃圾呈增長趨勢,特別是隨著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包裝垃圾增加,加劇了處理難度。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村平均每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在0.8~1.0kg,照此計算,2013年全國農村常住人口6.3億人,全國每天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約50萬t,全年產生量約2億t。據調查,89%的村莊將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邊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內外池塘,無人負責垃圾收集與處理,一些村莊被垃圾包圍。重慶市2013年農村常住人口1237萬人,每天產生垃圾近1萬t,年產生量約360萬t。重慶市只有8%的村莊建立了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重慶市824個鄉鎮,開展垃圾清運工作的鎮街不到一半,農村垃圾清運處理率約17%。生活垃圾產生量大、成分復雜、危害嚴重,已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時,農村生活污水排放也非常嚴重,按照每人每天排放污水80kg計算(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標準),按照全國農村常住人口按6.3億計算,全國每天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約0.5億t,全年排放約184億t。據調查,全國96%的村莊沒有排水溝渠和污水處理設施。重慶市每天排放污水約100萬t,全年排放3.7億t。據重慶市環保網數據,重慶市824個鄉鎮只建成了336座鎮級污水處理廠,其中還有一半未運行,農村的污水處理率只有21%。農村污水具有產生量大,COD(化學需氧量)高,氮、磷及營養鹽含量高,收集處理難度大等特點,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造成村鎮環境衛生惡化,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1.4農作物秸稈焚燒污染造成大氣環境的進一步惡化近些年農作物秸稈焚燒已成為影響局部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糧食主產區。以重慶為例,2013年重慶市糧食播種面積216.5萬hm2,主要作物秸稈年產量約1089萬t,其中水稻秸稈462萬t、玉米秸稈308萬t、薯類秸稈148萬t、豆類秸稈72萬t。據調慶市秸稈用作肥料直接還田的占20.2%,作為飼料的占8.1%,作為薪柴直接燃燒的占36%,就地焚燒的占33%,廢棄的占2.7%。秸稈不合理利用不僅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也導致嚴重的環境危害。由于燃燒秸稈,使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含量明顯增高,尤其夜間空氣污染程度加重,導致出現霧霾等天氣,對人體健康和交通安全構成威脅。焚燒秸稈時,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3倍,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輕則造成咳嗽、胸悶,嚴重時可能使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復發。

2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原因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粗放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使農業資源生產和環境承載壓力加大,而現行的環保意識、管理體制、治理模式等極不適應農業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導致農村污染問題突出。從政府管理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重視不夠,環保滯后。(2)體制不順,責任不明。一是責任主體不明;二是管理存空白,服務缺失;三是多頭管理,責任分散;四是基層環保體系不健全。(3)投入不足,治理乏力。(4)法規缺位,管控較差。(5)技術缺乏,設備落后。(6)宣傳不夠,意識不強。

3加強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思考與建議

農村環境污染具有面源性、分散性、長期性、多源復雜性及難以監測量化等特點,不能照搬城市和點源治理模式,必須針對污染產生、遷移、轉化及消減的具體情況,分類指導。要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解決環境問題;在行動上,要從思想方面正確認識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在措施上,要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在政策上,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環境保護,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出臺具體、細化、可操作性強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防治。

3.1從頂層設計上完善法規體系

3.1.1構建農村環保法制體系目前亟需針對新修訂《環保法》中加強農村環保公共服務、綜合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以及畜禽養殖、屠宰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內容,出臺可操作性強的法律解釋及相關實施細則;抓緊調研制訂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強的專項法規,如農村環衛管理、農產品產地質量分類、土壤污染防治等相關方面;各省市也應結合新修訂《環保法》,抓緊修訂或出臺《農業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整理修訂有關農業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優化制度運行環境,加強農村環保責任追究和執法。

3.1.2研究制定促進農村環保的系列政策要加強相關政策的研究制訂,對不適合的政策及時調整,形成有利于農村環保事業發展的機制體制。調整化肥相關優惠政策。化肥長期以來作為保供給、促增長、維護糧食安全的重要農資,一直給予生產流通領域及減免稅等優惠政策,無形中促使農戶多用化肥。這些有“計劃性”特色的優惠政策應逐步取消,形成化肥價格市場調節機制,以減少化肥使用。同時,應設立化肥專項環境保護基金,用于防治化肥資源過度施用、有機肥推廣以及治理環境污染。啟動有機肥使用補貼政策。為培肥地力,減少對化肥的過度依賴,可對有機肥生產使用進行補貼,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上海、江蘇、北京、山東、吉林等部分省市開展了有機肥推廣補貼,但是從全國來看,實施補貼政策的范圍還很小,補貼資金也有限。應該從國家層面啟動對農戶使用有機肥的補貼政策,資金可以從生態轉移支付、取消化肥優惠政策、化肥專項環保基金等中安排。發行生態環保公益彩票。國家為了推動社會福利和體育事業,1987年發行了福利彩票,1994年發行了體育彩票。為了推動農村環保事業發展,彌補財政投入不足,可參照福彩和體彩的運行方式發行生態環保公益彩票,每年可為環保投入增加社會投資200億~300億元。

3.1.3理順農村環保管理機制農村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是政府公共服務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轉變認識,理順管理體制。要建立城鄉統籌協調的環境保護機制,促進城鎮垃圾收運、污水治理系統向鄉村延伸,實現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科學界定各部門職責職能,避免交叉重疊和管理缺位。要加快基層環保管理機構建立,做到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形成完善的、長期管用的隊伍。要加大農村基層環保管理制度建設,鼓勵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示范推廣先進經驗。

3.2從技術操作上找準標本兼治的路徑

3.2.1發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實現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型,如何減少重金屬對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土壤和水的污染,使人類走出“疾病、癌癥”的陰影,是當前面臨的十分艱巨的問題。實現農業生態文明,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控和治理刻不容緩。要加快推進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工作,摸清土壤重金屬污染底數,組織開展農產品產地劃分和分級管理;要加大重金屬污染治理和修復力度,將重金屬污染防治成效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重要內容;要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懲罰性賠償機制,誰污染,誰賠償,誰修復治理,并將重金屬污染修復納入企業績效管理;要加強重金屬污染源的控制和監管,強制污染行業和單位開展清潔生產,建立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動態監測機制和農產品安全預警體系,從源頭上減少重金屬污染。

3.2.2解決好糧食數量上的增產與糧食質量安全的關系在基本解決溫飽后,如何解決少用化學投入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要大力發展農家肥和替代性環保農業投入品,從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大力扶持集造農家肥和發展高效新型環保農業投入品,使農民有條件和動力集造使用農家肥和選擇環保農業投入品,從而減少農業化學投入品對農業和農村環境的污染;要加大力度推進測土配方施肥。通過推行科學的施肥技術,提高化肥養分的利用率,減少氮磷養分的環境負荷;要積極推進綠色植保技術。著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鼓勵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黃板等物理防治方法,推廣生物防除技術,逐步減少化學農藥尤其是高毒農藥用量,降低使用農藥帶來的環境風險;要建立農業化學投入品市場準入制度和專供專營網絡。篩選一批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企業,設立農業化學投入品專營店,并向社會掛牌公告。

3.2.3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畜禽糞便是一種污染源,但它更是一種資源,如何減少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重點要加強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趨利避害,既保護環境又循環利用資源。要重點支持種養結合的新型農場發展,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與糞污資源綜合利用納入環境影響評價同步考慮;要鼓勵畜禽養殖企業和養殖農戶采取沼氣利用、生產有機肥等方式合理利用糞污資源,引導多途徑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要進一步加強厭氧發酵技術和沼氣綜合利用技術推廣,使沼氣工程產生經濟效益從而提高養殖企業投資建設的積極性,要進一步提高廣大干群對農村沼氣的認識。

3.2.4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在大力推進城鎮化、工業化的今天,如何解決農村千家萬戶生活垃圾污染之困的問題,如何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已成為農業生態文明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新問題。要建立城鄉一體、統籌收運、集中處理的管理體制,通過立法手段,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城市、農村的城鄉一體的垃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推廣“戶保潔、組分類、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的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保證農村垃圾收運處理制度化、長效化。要加大資金投入,設立農村垃圾處理專項資金。政府將農村垃圾處理系統納入農村發展總體規劃中,財政將垃圾收運、垃圾中轉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納入農村公共設施建設預算,并設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置專項資金,鼓勵農民開展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改變現行落后的生活垃圾處置方式要探索建立農村垃圾市場化運作機制。堅持政府投入與市場運行相結合的原則,多渠道尋找融資方式,引導并鼓勵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處置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逐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走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道路。要積極開展農村垃圾綜合利用研究,變廢為寶。農村既是垃圾的產生之地,又是部分垃圾的利用之地,具備垃圾循環利用的有利條件。農村生活垃圾中有機物比例很高,如果將垃圾中60%的有機物通過分類,將部分轉為動物飼料,部分通過沼氣轉化為燃料,部分通過漚制轉化為肥料,可以減少農村垃圾收運量30%左右。把農村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既可以節約生產成本,又增加有機農副產品的供給,還可以節約垃圾收運處理成本。

3.2.5高度重視秸稈的資源化利用如何將大量的秸稈資源化利用,轉化為農民的經濟收入,如何減少秸稈焚燒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是農業生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人們十天半月可以不坐汽車飛機,但不能不吃飯,生活離不開糧食,生產糧食就得產生大量秸稈。重慶市農作物秸稈利用潛力巨大,據專家測算,如果85%的秸稈用作飼料,按4∶1的比例折算,可相當于231.4萬t飼料用糧;如果用作肥料,按照還田1000kg秸稈可增加土壤有機質150kg,以85%的秸稈還田,可增加土壤有機質138.8萬t;如果秸稈用于產沼氣,1t秸稈可產沼氣250m3,按85%的秸稈用作產沼氣,年可產氣23億m3,相當于近500萬t燃煤的產能,可供597萬戶農戶使用。要因地制宜制定秸稈利用政策。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鼓勵企業發展秸稈加工業、農民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要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技術開發力度。推廣秸稈沼氣、秸稈氣化、秸稈成型燃料和秸稈發電等技術,結合當前分散養殖減少,農戶沼氣缺乏原料的現象,加快農村戶用秸稈沼氣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提高秸稈能源化利用水平。要大力推廣秸稈飼料利用技術。加快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草食牲畜,推廣秸稈氨化、過腹還田利用。要建立秸稈回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形成以市場為基礎、政策為導向、企業為主體、農民廣泛參與的長效機制。

3.3從重大項目上安排一批綜合防治工程建立政府主導,多元投資的農村環保投入機制;積極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公益組織參與農村環保事業。加大環保投資尤其是增加農村環保投入,環保資金分配應打破重城鎮重工業的格局,應按生態文明的貢獻率進行分配。將農村環?;A設施建設、長期運行保障和污染專項治理等經費納入財政環保投資重點。建立農村環?!耙元劥僦巍闭撸还膭钣袟l件地區試點建立農村垃圾、污水收費制度,鼓勵市場化運作。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要盡快啟動實施一批農村環保重大項目。建議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1)加快農村清潔工程建設。配合美麗鄉村、新農村、生態扶貧搬遷、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項目實施,加快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以“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為主要內容,開展農村生產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輸、區縣處理”的垃圾收處運體系。(2)加強畜禽規模養殖污染治理。通過配套建設沼氣工程、還田管網等設施,商品化生產有機肥,發展循環農業,促進畜禽糞污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優先對重慶市近萬家沒有處理設施的規模養殖場進行治理,到2017年,規模養殖場基本完成糞污治理和利用設施。(3)大力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結合農村生活污水、廢棄秸稈、有機垃圾、人畜糞尿無害化處理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建設。提高農村清潔能源比重,到2017年,基本實現農村沼氣適宜農戶的普及,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提高到20%。進一步完善沼氣服務體系,形成“市有實訓基地、縣有配送中心、鎮有服務站所、村有專管人員”的四有服務體系,農村沼氣使用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4)加強農業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農業環境監測體系,完善例行監測和應急監測手段,提高農業環境監測預警能力。(5)啟動實施農村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應重點在三峽庫區流域、重點湖庫、次級河流,實施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納入國家和市級科研專項,探索區域性面源污染綜合防控技術。(6)開展農村環保進校園活動。環保從娃娃抓起,在農村中小學開設環保課程,每學期不得少于5個課時環保講座,從小培養愛環境的習慣和意識。

篇(5)

關鍵詞: 城鎮化農村小學環境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一)店口鎮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環境受到了影響

城鎮化,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必然趨勢。加速城鎮化步伐、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已成為我國基本戰略方向和必然選擇。店口鎮位于諸暨北部,素有“五金之鄉”稱譽,綜合經濟實力位居紹興市首位,浙江省“百強鎮”第4位,全國“千強鎮”第18位。然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卻給店口當地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過度的開發建廠,使店口的山林和湖泊面積逐年減少;對大量生活、工業垃圾處理落后,重復污染嚴重。店口的環境問題日趨嚴峻,加強公民環境教育,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已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

(二)開展環境教育是小學生素質全面發展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小學生正處在行為習慣養成和環境教育的最佳期,通過環境教育,小學生能獲得環境知識,掌握正確的環境價值觀,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和參與意識,習得良好的環境保護行為和習慣,對于實現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店口一小接納了該學區內的本地孩子和外來建設者子女近2000名,是店口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學校教育主動與社區文明建設協同發展,就顯得非常必要。因此,進行小學生環境教育,培養能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小公民”,以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以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以一個社區影響整個街道,對推進我鎮城鎮化建設,促進店口鎮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三)教育主題的提煉是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小學環境教育的突破口

環境教育在農村起步較晚,其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與城市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像店口這樣從農村快速走向城鎮化,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沒有固定的環境教育教學計劃,隨意性很強。2.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力度不夠,村民環境意識差,沒有正確的環境道德觀與參與意識。3.農村的小學生不能接觸社會實踐與生活實踐,出于安全考慮,各種考察、調查、訪問等社會實踐總是被擱置一邊,在學生和社會實踐之間砌了一堵厚墻,又由于場地有限,學生難以接觸生產實踐。4.學生自覺維護環境的意識差。

在農村小學開展環境教育,問題自然很多,困難客觀存在,但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責無旁貸地做好他們的環境教育工作。我們認為,對環境教育主題的提煉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現實性、實踐性,尤其是城鎮化進程中的店口,環境問題隨處都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與學生如影相隨,毫無疑問是學校開展環境教育的突破口。鑒于此,我們進行了“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小學環境教育主題提煉的實踐研究”,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良好的環境教育。

二、文獻綜述

國外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把環境教育列為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并在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造,對其民族環境意識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自90年代以來,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學校開展環境教育的指導思想,并且正逐步滲透到學校日常管理的各個領域。國內目前江蘇、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中小學生環境教育工作起步較早,發展快,我國的環境教育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環境教育體系。

但從總體上看,國內對學校環境教育的研究還比較多地關注社會發展常態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對社會轉型期――“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很少涉及,且對以主題提煉的方式開展環境教育深入度不夠,我們的研究團隊通過網絡開展文獻檢索,幾乎沒有檢索到具有推廣價值的同類研究的相關信息,因此這是一塊尚待深入研究的新領域。

三、課題創新之處及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特定背景是城鎮化進程中經濟較發達的農村地區,處于這一發展階段的社會環境問題嚴重于一般的農村地區,但社會治理、民眾意識及教師素質、硬件設施又滯后于城市水平。城鎮化是中國社會發展不可逆的變革,因地、因時、因材對處在城鎮化進程中的店口環境教育問題進行研究,具有典型性和可復制性,是一個具有創新價值的研究課題,無論在實踐還是理論上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以主題提煉的方式開展環境教育符合農村實際。期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切實提高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環境教育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增強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環境道德水平及對環境實踐的主動性,探索一條適合農村小學環境教育的模式,為整體推進城鎮化建設服務。

四、研究內容及操作措施

(一)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為主渠道提煉環境教育主題

客觀地說,在當下的農村全面、正式地開展環境教育是十分困難的:師資缺乏、教材缺乏。但有一門學科是可以作為實施環境教育的過渡階段,那就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開放性、生成性很強的綜合課程。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環境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使他們掌握保護環境的基本技能,并運用這些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環境問題,同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我們根據當地實際,強調學生的探索和實踐,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主題活動。

1.以調查研究的方式提煉環境教育主題

調查研究既是環境教育的手段,又是環境教育的方式。調查研究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選擇和確定環境研究專題,強調學生通過實踐調查,增強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城鎮化初期,許多陌生的環境問題凸顯,調查研究就成為一種很好的主題提煉和深入的手段:(1)在全班征集環保研究課題;(2)按自愿報名的方式組成課題研究小組;(3)初步查找有關資料,商討初步的研究計劃;(4)按計劃進行實踐問卷、實地考察調查,收集數據與資料;(5)分析整理數據和資料,撰寫調查研究報告;(6)推廣調查研究結果,說服全班同學接受該方面的環境行動。

2.以實踐體驗的方式融入環境教育主題

這里說的實踐體驗主要是包括課堂上的手工制作、實驗及走出教室,參與農村、社區、企業等社會實踐活動。綜合實踐課程每學期都安排有專門的手工或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勞作技能和創新精神,因此,可以巧妙運用這些課滲透環境教育。如:在手工制作課中,可以引導學生好好利用廢舊物品。在實驗課中,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些物理現象或環保相關的一些處理過程。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去實踐,結合學校開展的走進社區,做社區小主人的活動。

3.與信息技術整合宣傳環境教育主題

信息技術教育是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手段。如學校網站“環保時空”欄目的更新、環境小報的制作、環境資料的查找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可以充分發揮本學科的優勢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如讓學生制作以“保護地球”為主題的電子報刊,畫以“節約水資源”為主題的電子畫,制作環保相關主題的網站等。還可以利用網絡環境下資源共享的優勢,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環保知識。

(二)其他學科中提煉環境教育主題

環境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對小學生而言,課堂教學具有機會多、號召力強等特點,因此,把環境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小學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環保內容,我們要求教師充分重視,對各門學科的課本內容進行分析、歸類,選出有關環境保護的篇目,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擴展,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樹立環境意識,提煉教育主題,達到滲透目的。

(1)科學學科??茖W學科中包含著極其廣泛和重要的環境教育思想和內容,教師應通過科學課教學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的信念。環境教育與科學課教學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教材內容為平臺,將保護環境滲透其中,提煉主題,使它們水融,讓學生理解自然環境內部各要素的關系,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逐步為學生構建一座生態環境的高樓大廈。

(2)語文學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安排學生搜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進行社會調查,就某一環境問題進行演講或辯論,編寫故事,寫建議書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把環境教育內容滲透其中,使學生在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樹立環境意識,并在生活中成為保護環境的實踐者和倡導者。

(3)數學學科。數學是與環境教育有間接、隱性關聯的學科,它在環境技能、環境情感與價值觀培養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數學知識的傳授和數學技能的發展在實現環境教育的計算技能中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也離不開數學。不論是介紹環境知識還是作出環境決策,都離不開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處理。

(4)品德與生活學科。小學思想品德課可以進行環境教育主要有兩個方面,即環境保護和節儉教育。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德育相關的規律,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5)美術學科。美術在環境教育中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特點和優勢,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視覺沖擊力強。在繪畫課中利用范畫進行教學,能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環境知識,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在生機勃勃的活動中提煉環境教育主題

寓環境教育于孩子們的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這樣既豐富了環境教育內容,又達到了提高孩子們參與能力的目的。

1.在莊嚴神圣的節日中演繹主題。借助于植樹節、世界氣象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與環境教育有關的節日,師生收集、整理了大量有角色、有事件、有情節的環保故事,如《地球生物鏈》、《白天鵝之死》、《國家大熊貓》、《母親河的》、《大海的呼喚》等。利用晨會課的時間,對這些環保故事進行繪聲繪色的講演,使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視聽中學到了環保知識,悟出了道理。

2.在豐富多彩的班級、少先隊活動中唱響主題。利用少先隊活動滲透環保教育,既豐富了少先隊教育內容,又普及了環保知識。學校每逢植樹節、愛鳥周、節水日、地球日等紀念性節日,都要組織少先隊員開展宣傳活動,在活動中主要分“唱、答、講、做”四步,“唱”就是讓低年級學生唱環保小學生;“答”就是在中年級進行環保知識口答;“講”就是高年級學生通過觀察,撰寫調查論文在主題隊會上演講;“做”就是動員全體學生人人動手給樹木澆水,利用廢物進行小制作。學校還充分發揮雛鷹假日小隊作用,要求他們開展環保系列活動,利用暑假在店口五金城開展了向商戶和游人散發自辦的環境保護小報的活動,收到了很好效果。

3.在生動活潑的興趣小組活動中尋找主題。課內外的滲透教育,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也促使學生產生了積極要求參與環?;顒拥膹娏矣8鱾€班級鼓勵學生在家種養一些自己喜歡的好種易養的植物、小動物,在班級中建立生物角,生物角里有各種花草,還養過小白兔、烏龜等動物。指導學生搜集各種資料,精心照管,并觀察其生長過程,寫成觀察日記,掌握一些種養知識,發展觀察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熱愛生物的感情,以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

4.在形式多樣的校外活動中實踐主題。我們認為,小學生是社會群體的一部分,他們有自身的特點和多種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環保教育有機地融合于實踐活動之中,積極引導小學生參加環保實踐體驗活動,能使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同時,在活動中,又能促進小學生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評價的能力。我們在班級中主要開展如下實踐活動:(1)成立環保護衛小隊。(2)成立環保調查小隊。(3)全班學生擬寫環保標語。(4)學會認識各種綠色標志、學會選擇環保產品,如綠色食品、綠色家電、綠色日用品等。

(四)在充滿親情氛圍的家庭活動中實踐環境教育主題

為了進一步提升環境教育的作用,增強社會的共同責任感,我們把環境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中。在家長會上,引導、指導家長做好榜樣,平時多關心、指導、幫助、溝通,并創設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和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在家長廣播中,學校有計劃地就如何創造好的家庭環境作了專題講座,同時讓學生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契機,進行環境學習、宣傳活動。以孩子的言行打動家長的心,推進環境教育的開展,使家長認識到了環保教育的開展對孩子健康成長的作用,主動和學生一起在社區參與環保宣傳。

通過活動的開展,尤其是小手拉大手活動,許多家長的環保意識更強了,大街小巷、社區環境質量較原來有了改善。面對校小記者的采訪,多位家長這樣說:“我們店口社區如今有這么好的環境,還得歸功于店口一小學生,正因為有他們的環保行動,才使我們社區居民環境意識強了,參與環保行為的人多了,破壞環保行為的人少了?!?/p>

五、研究結果

(一)建構了環境教育主題提煉的四條途徑

通過實踐,我們提出了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小學提煉環境教育主題的四條途徑: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班隊活動、社區家園實踐。特別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然游戲、小調查、專題講座、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等生動活潑的活動,讓同學們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參加環境教育的快樂,使感性經驗與理性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小學要緊密結合本地環境問題進行,就地取材,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內容、思想教育、各項活動及生活進行,讓學生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在生活體驗中感悟,從小培養他們保護環境的能力。

(二)提升了農村孩子的環境素養

學生通過課堂上教師的傳授和所參與的一系列活動,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從行動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熱愛大自然,愛清潔、講衛生、文明守紀的良好風氣基本形成。如今無論校內校外,學生見到廢棄物,就撿起來扔進垃圾箱。他們能利用家里的飲料瓶做成小垃圾筒或筆筒放在自己的課桌里,有的筆筒是用幾個牙膏盒組合的……外出春游或秋游時,在帶好干糧的同時,學生會不約而同地帶好一個垃圾袋。孩子們從節水、節電、節約紙張、垃圾分類、廢物利用等生活小事入手,養成了環保好習慣。

(三)提高了參研教師環境教育素質

在參與這一研究過程中,教師進一步認識到環境保護對人類、對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豐富了自身環境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環境教育的危機感和責任感,明確了培養下一代的環境意識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工作。言傳的同時還不忘身教,參研教師不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而且在課堂外注意用自身的行動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覺悟了家長的環境意識

在家訪中,我們問及孩子在家對環境宣傳的情況,家長們很支持我們的工作,不同的家長都說著基本差不多的話,他們說:“過去我們不用說教育孩子保護環境,就是自己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一點也沒有,只知道人家在用塑料袋,我們也用;上快餐店,人家都用一次性筷子,我們也用;家庭垃圾拿到外面角落里隨便一倒。以前孩子也是和我們一樣的做法?,F在不一樣了,孩子有了長足的進步,經常提醒我們垃圾分類、廢電池回收等的環保問題,孩子已經是我們這個家庭環境保護的監督員了。在這一方面,我們還是聽孩子的多。”

六、我們的思考

(一)要發揮課堂主渠道教育途徑的重要作用。環境教育的主題在各學科領域都可以進行提煉,使學生全方位地受到環保教育。

(二)把評比、表彰機制引進環境教育活動中。評比、表彰能在活動中產生激勵作用,學生在活動中受到表彰就會激勵主體更自覺更積極地參加活動,形成一個互相競爭、積極向上的活動群體,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力。

(三)把前期研究的成果加以提煉,完善研究策略,使教育方法、教育途徑最優化,教育效果將會更好,并能在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其他地區推廣與運用。

篇(6)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現狀;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X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7-0076-04

Abstract: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which has high dispersion and high randomnes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rural organic waste emissions,aquaculture wastewater pollution 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our province,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Actuality;Control countermeasure

面源污染自20世紀70年代提出以來,其對水污染所占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趨勢,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一個環境問題,其中農業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組成部分,占有的比重最大[1-2]。r業面源污染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田中的泥沙、化肥、農藥、致病菌等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過程中,通過地表徑流、壤中流、農田滲漏等引起的對水體、大氣等生態系統的污染,主要包括3種類型:一是農業種植源面源污染,二是畜禽水產養殖源面源污染,三是農村生活源面源污染。目前,農業面源污染已嚴重威脅農村生態環境,導致我國農村環境質量不斷下降[3],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城市面源污染逐步得到了控制,而農村環境問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漸突出,農村面源污染已占全部污染量的50%以上,部分地區甚至達到60%~70%[4]。

四川在中國西部地區是農村人口和農業第一大省,人多耕地少,調查表明,當前四川省的農業面源污染源主要有土壤侵蝕、化肥、農藥、地膜、畜禽糞便、有污染的灌溉水源和農村生活污水、農村固體廢棄物等。過量施用化肥,不合理的使用農藥、農膜,隨意排放畜禽糞便、農村生活污染物和農業有機廢棄物等,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且這種農業面源污染量大,范圍廣不易控制,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綜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是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

1 四川省農業面源污染現狀

1.1 肥料當季利用率低,氮、磷污染嚴重 四川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為了保證糧食產量,提高化肥使用量成為了增產的主要手段。自2011年以來,四川省化肥施用量常年在250萬t以上,是發達國家的1.66倍[5]。我國氮、磷、鉀化肥平均當季利用率分別為30%~35%、10%~20%和35%~50%,低于發達國家15~20個百分點[6]。由于投入量大,加上受技術影響,四川省化肥的綜合利用率在35%左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經過多年研究表明,雨季旱坡地氮素徑流損失率在10%~20%,水稻氨揮發損失率在14%~19%。過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水土流失嚴重,大量的氮、磷隨著農田尾水或地表徑流進入河流中,使水體富營養化,加劇了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

1.2 農藥施用量持續增長,農殘污染加劇 農藥是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的一類化學物質,對防治作物病、蟲、草害,提高農業生產量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過量的使用農藥,使得大部分農藥都殘留在自然環境中,參與生態環境系統循環,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化學農藥是四川省的農業面源污染源之一,四川省常年農藥用量達到5萬t左右,年平均用量12~36kg/hm2,是發達國家的1.5倍。我國農藥當季利用率低,僅為30%[7],比發達國家低10~20個百分點,大部分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8],污染農業生態環境。

1.3 農膜使用量大,“白色污染”嚴重 我國常使用的薄膜強度低,耐用性差,使用壽命短,不易清除,易破碎,極易殘留在土壤中。據統計,我國農膜年殘留量高達35萬t,殘膜率達42%[9],超過一半的農膜殘留在土壤中。農膜殘留造成的污染,已經成為當前農業生態環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問題之一,隨著溫室大棚種植的推廣,全省無論是塑料薄膜還是地膜的使用量都是持續增長,而農膜的回收率僅為49.3%。殘留農膜過多,會破壞土壤結構,影響農作物產量、農村面貌和牲畜健康,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1.4 農村有機廢棄物隨意排放,資源化利用率低 近年來,畜禽養殖業發展方式粗放、集約程度不高、污染防治滯后,小規模養殖場和零散養殖戶的污水大多是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水渠魚塘中,造成附近關聯的江河、水渠、魚塘污染嚴重,水質變黑、發臭,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據統計,四川省2013年畜禽養殖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為30.635萬t,氨氮排放總量為4.711萬t[10];2015年四川省糞污量約4 730萬t,有效處理率不足50%。隨著農業產業化規模的日益壯大,畜禽糞便產量超過環境容量,畜禽糞中含有重金屬、獸藥、鹽分及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加重了農田和流域負荷,使當地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加劇。隨著農作物單產不斷提高,農作物的副產物秸稈總量也迅速增加,然而,作為燃料和飼料的秸稈比例卻大幅度減少,許多地區秸稈成為廢棄物,大部分被直接焚燒。四川是農業大省,糧食播種面積大,秸稈資源豐富,種類多,產量大。根據四川統計年鑒,按照不同作物糧草比換算獲得2012和2014年四川糧食秸稈產量分別為4 189.42萬t和4 239.69萬t,其中大部分被直接焚燒,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自然資源,而且造成了環境污染,引起事故多發,對人們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1.5 水產養殖業廢水處理率低,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突出 水產養殖在我國漁業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2015年四川省水產養殖總產量達138.68萬t,同比增加6.05萬t,增長率達4.56%,水產養殖污染也開始凸顯。水產養殖過程中大量投放的人工餌料、漁用肥料、養殖動物排泄物及殘骸物等對水體造成了嚴重的污染[11],水產養殖自身的污染與水域環境的矛盾日漸突出。養殖環境不斷惡化,養殖生物病害不斷發生,水環境污染不僅制約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也對養殖區及其毗鄰水域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

2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面源污染成因復雜,缺乏簡單高效的治理技術體系 農業面源污染成因復雜、相關治理技術研究起步晚、成套技術缺失,具有分散性、隱蔽性、隨機性、 不確定性、難監測等特點。一方面,農業面源污染隨流域內土地利用狀況、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氣候、天氣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間異質性和時間上的不均勻性,排放的分散性導致其地理邊界和空間位置的不易識別[12]。另一方面,由于降雨、水文條件變化的隨機性,直接影響了面源污染發生的時間、區域及強度,致使面源污染的發生也具有隨機的特點[12]。同時,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個污染者,在給定的區域內它們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氣象、水文條件對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影響很大,因此很難具體監測到單個污染者的排放量[12],即面源污染具有發生時間、發生源、污染物濃度3個不確定性因素,這給面源污染的治理帶來了較大難度。

2.2 公眾缺乏環境意識 廣大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淡薄,缺乏對農業面源污染危害的了解,也是造成污染加劇的原因之一。政府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群眾思想認識有偏差,對農業面源污染概念不理解,整治工作內容不明確,僅把河道整治、畜禽糞便、農村生活垃圾等看得見的污染作為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來抓,認為完成河道整治工作、畜禽糞便處理及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就完成了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大部分人還沒有具體明確其過量施肥、用藥的危害,對種植業源污染廣、面積大的過量施肥及過量用農藥造成的污染視而不見。

2.3 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 一方面,責任不夠落實,難以形成R抓共管的局面,另一方面,已建環保處理設施的日常監管、維護難度大。環保設施建設完畢后交鄉鎮管護,而由于鄉鎮沒有專職環保人員,又沒有用于維護環保設施正常運行的專項資金,導致管護壓力巨大。

3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對策建議

目前,對于農業面源污染,仍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監測技術,應采用源頭控制,強調在全流域范圍內通過農田最佳養分管理等農業措施削減氮、磷總量[13]。充分認識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緊迫性、必要性和復雜性,樹立全面的環境保護觀念。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的投入,采取政府引導、金融扶持、項目試點、政府補貼等方式,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力度。

3.1 健全農業面源污染相關規章制度 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是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來,四川省相繼開展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土壤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立法工作,法律體系在進一步完善,但和東部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今后要制定并實施控制使用農藥、化肥的法規文件,以及有關農用地膜生產、銷售、回收再利用等方面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3.2 加速推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單項技術模式

3.2.1 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 全面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環保型農藥,科學使用農藥,采用先進施藥機械,提高藥液務化效果,減少農藥用量,提高農藥的有效性。對農民用藥加強技術指導,預測預報病蟲害,調整農藥結構,合理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用量,大力推廣應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防治病蟲害,保護生物多樣性,減輕病蟲危害損失,保障糧食豐收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顯著減少農藥及其廢棄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3.2.2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指運用化學分析手段,通過對某一地區土壤養分、不同作物以及不同生長時期的養分需求進行調查,最終確定出該地區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具體適宜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從而減少肥料的使用量,提高養分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己在全國廣泛推廣,效果顯著。四川省早在十年前就在各區縣開展測土配方科學施肥試點工程,大力發展和施用微生物肥料,但覆蓋力度不夠,應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核心是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品質,而且可以減少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3.2.3 秸稈還田與資源化利用技術 四川省秸稈產量大,覆蓋范圍廣,秸稈作為農村新型能源,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嚴禁焚燒處理,積極開展秸稈飼料、秸稈發電、秸稈沼氣、秸稈食用菌、秸稈肥料等多渠道綜合利用秸稈試點示范與推廣。加大秸稈還田力度,因地制宜采取與現行耕作制度相配套的粉碎還田、直接還田、漚肥還田、過腹還田等省工、省時、實用的秸稈還田技術和方法,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根治農業面源污染。

3.2.4 畜禽糞便污水綜合治理技術 合理調整畜禽養殖業布局,建立持續、高效、生態平衡的規?;笄蒺B殖生產體系。嚴格控制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排放,積極開展沼氣綜合利用,實行養殖―沼氣建設配套體系。加強畜禽糞便等有機資源的利用,積極改善飼養技術,采用干濕分離厭氧技術,強化糞便無公害化治理,將畜禽糞便變廢為寶,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禽糞便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率,切實減輕養殖場對環境的污染[14]。加快建設養殖規模化、管理專業化、產品綠色化、糞便無害化的畜禽生態養殖小區。

3.3 探索建立農業生態補償機制,重點解決源頭和末端治理并重的問題 加強立法,避免發生“先污染后治理”的現象。加強政策引導,拓寬投資渠道,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市場機制相結合,通過立法途徑對農村生態環境實施生態補償機制,解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主體不明、資金投入不足、監管不嚴等現實問題。對畜禽養殖糞便的綜合利用、農業生產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生物農藥和生物有機肥的推廣使用,生態農業建設、環境友好的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研發與應用等,實行農業生態補償,鼓勵農民自愿采用環境友好技術,減少農用化學投入品的使用,減少面源污染。

3.4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科技攻關支持力度 總體上講,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的研究歷史還較短,研究還不系統、不完整、不深入,今后仍需要進一步加大技術體系攻關力度。在農業種植源污染上,加強作物高產、優質、高效與安全并重的科學施肥和用藥技術研究,研發高利用率、低成本的緩控釋肥料和生物農藥產品,在主推品種中篩選氮、磷高利用效率和高抗病性品種,集成創新肥料、農藥減量高效施肥技術體系等。在農業有機廢棄物利用上,加強輕簡、高效和適宜機械化操作的秸稈還田利用技術研究,摸清秸稈還田對土壤-作物-大氣系統的綜合效應,進行畜禽糞便沼氣化、肥料化利用技術與產品協同研究等。推進可降解地膜的研發速度,加強農業生態節水技術和用養結合農作模式的研究等,替代農膜的保水作用,減少農膜使用量。加強與知名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的積極合作,示范一些適宜的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如高效生態種養技術、秸稈覆蓋及植物籬防治等面源污染防控技術。

4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活動和農村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不斷加劇,四川省農業面源污染量大,輻射范圍廣,隨機性強,治理難度高。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涉及多方面問題,包括政策、技術、管理以及農民配合等。提高廣大農民對農業面源污染的認識,引導農民科學種田、科學施肥、噴灑農藥等,盡量減少不科學的農事活動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因此,針對各地的具體情況,分析其成因和影響因素,因地制宜的提出和實施相關控制和管理對策,是我國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的切實可行的方向。四川省農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政府應加強宣傳指導,制定相關法律規范文件,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沼氣技術,研制高效生物農藥等科技手段為支撐,以積極建設規?;B殖場,秸稈、糞便、生活垃圾等有機廢棄物基礎處理設施為手段,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現四川省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Tim U S,Jolly R.Evaluat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 using integrat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hydrologic/water quality mode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4,23(1):25-35.

[2]Boers P C M.Nutrient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e in the Netherlands,causes and remedies[J].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1996,33(4):183-189.

[3]王建英,邢鵬遠,袁海萍.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216-223.

[4]朱清,甘欣,王溢謙.四川省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的環境保護對策[J].四川環境,2011,30(6):88-93.

[5]四川省統計局.四川統計年鑒201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6]四川環保網.四川省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情況.2007-05-26.

[7]徐玉宏.我國農膜污染現狀和防治對策[J].環境科學動態,2003(3):9-11.

[8]華小梅.我國農藥的生產使用狀況及其對環境的影響[J].環境保護,1999(9):23-25.

[9]方淑榮,劉正庫.論農業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對策[J].農業科技管理,2006(3):22-23.

[10]郭衛廣,雍毅,陳杰,等.四川省農村面源污染狀況與治理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41(11).

[11]劉道玉,吳偉.水產養殖水體污染及微生物修復的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253-256.

[12]郭敏,韓鵬飛.農業面源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對策[J].河北農業科學,2009,13(4):93-96.

[13]張維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國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估計及控制對策Ⅰ.21世紀初期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的形勢估計[J].中國農業科學,2004,37(7):1008-1017.

篇(7)

根據專業特點,制訂和實施各具特色的教學計劃首先了解了不同專業對學生培養的要求和目的,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滿足不同學科的發展需要。動科及動物生產專業對該門課程的要求在于深入學習各種環境因子對家畜生理機能和生產性能影響規律的基礎上,重點掌握以科學的理念設計家畜小環境(包括畜牧場和畜舍)的技術、畜舍環境的控制原理及技術、畜牧場環境污染的預防和控制的技術及養殖環境質量評價,為創造良好適宜的家畜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動醫專業的要求是在理解各種外環境因素對家畜生理及健康機制和生產性能影響規律的基礎上,了解環境中有害物質對家畜的危害性,掌握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環境致病機理、環境預防和防疫消毒的基本技術;而動物營養專業的要求則在于更好的理解外環境因素對家畜生理、營養和生產性能影響規律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動物環境營養的理論,掌握家畜環境管理的一般技術,通過營養調控實現畜禽在各種環境條件下優質、高產和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的的目的。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突出了教學重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順應時代需求,擴展課程內容,加強課程體系建設隨著時代的發展、畜禽養殖業模式的轉變,對《家畜環境衛生學》課程的內容設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控制工業、建筑、交通和農業等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畜牧業是主要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排放源,產生于反芻動物腸道及糞便貯存系統。畜牧業規模化迅速發展帶來的另一環境問題就是畜禽糞便產生的污染,已經產生了嚴重的畜產公害。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在治理廢棄物方面也提出了重要指示,即加快推行清潔生產,在農業、工業、建筑、商貿服務等重點領域推進清潔生產示范,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降低資源消耗。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提高畜牧業產值比重。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因此,畜牧場及畜禽舍生產工藝設計,畜舍保溫、防暑、通風、光照等內環境的控制技術,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指導養殖場環境管理和廢棄物處理利用及畜牧場質量評價等基本內容的教學才是該門課程的歸宿。另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把握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推動專業綜合改革和教學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因此,本課程組全體教師積極轉變了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調整了課程體系。我們在保留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家畜環境衛生學》的基礎上,又為動物科學、動物生產、動物營養、動物醫學專業開設了《畜牧場規劃設計》、《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與政策》和《畜禽舍CAD制圖技術》等專業基礎拓展課程。尤其是今年為我院舉辦的中職教師國家級培訓班講授的《畜禽舍CAD制圖技術》得到學員的肯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開設新課程的同時我們也注重教學手段的改進。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我們不僅制作了大量有關教學掛圖,還積極購置了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儀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電視片和幻燈片其特有的直觀、形象、生動的優點,打破了時間、空間、地域條件的限制,將適合不同氣候條件的畜舍結構、畜舍環境控制技術、環境管理措施和不同類型的生產工藝、生產設備以及畜牧場廢棄物處理技術體系等形象地展現出來,不但豐富了教學儀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將抽象的理論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展現,增強了學生對教材中難點和抽象理論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近年來隨著畜禽養殖業的高度集約化程度的提高,養殖業與傳統種植業嚴重脫軌,畜禽養殖業對環境污染的問題、畜禽亞健康狀況以及畜產品安全問題已經日益顯露出來,嚴重威脅到城市環境和農村生態環境安全和人們的生活質量,畜牧生產已成為目前農業生產的主要污染源。為了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有效治理農村環境污染,促進和保證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畜牧環境保護的法規標準。如《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這些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對于控制日趨嚴重的畜禽污染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為了更好的實行這些法規和標準,在畜牧養殖專業上設定畜禽場環境評價體系是極其重要的。畜禽場環境評價體系能夠將畜禽場的大小控制在適度規模的范圍內,而且也能夠避免在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內進行畜禽生產場的開工建設,有效的減少環境污染。畜禽場環境影響評價作為《家畜環境衛生學》課程在實踐中的體現形式,是本課程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適應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特點、保證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控制污染、防患于未然、符合現代畜牧生產的重要手段。

實驗課由原來理論課的附屬部分(18學時)形成了獨立的課時為32學時為期1周的《畜牧場及畜舍環境監測技術》課程。內容上,原來只講述氣溫、氣濕、氣流、氣壓、畜舍空氣中有害氣體、畜舍采光系數、噪聲、照度等氣象因素的測定原理及其方法,結果只是學會了儀器的使用,對實際生產中出現的環境問題和評價方法掌握不足,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適應不了新時期對人才的需要?,F在我們不僅增加了水質分析內容,而且通過對現場的測定和畜牧場環境的綜合評定,突出了《家畜環境衛生學》的實踐教學環節,加深了學生的切身體會,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技能,為今后的生產實踐做出科學的環境評價,最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地服務于畜牧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在考核方面,增加了30%的實驗課成績,改變過去單一以實驗報告為主的方式,建立了出勤和環境評定報告的撰寫的考核體系,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4.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教師教學、科研水平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的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及科研、實踐能力關系極為密切。好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正確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而且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程組的老師們在教學、科研、教材的編寫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課程組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家畜環境衛生學》課程不僅獲得2011年度校級精品課程稱號,同年獲得了〈《家畜環境衛生學》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的教改項目。主編了《家畜環境衛生學實驗指導》第二版和蒙語版《家畜環境衛生學》,編寫了《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與政策》、《畜牧場環境監測及評定技術》、《家畜環境衛生學》、《畜牧場規劃設計》和《畜禽舍CAD制圖技術》的教學大綱,為研究生開設了《高級家畜環境衛生學》課程。參編了“十一五”規劃教材《畜牧場規劃設計》和《家畜環境衛生學》。主編了21世紀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家畜環境衛生學與牧場設計》。積極參加家畜環境衛生學分會舉辦的學術會議,提高了老師們的學術水平。在今年的畜牧獸醫學術年會上本課題組的2名研究生發表的論文獲得了優秀論文提名獎,為本課程的完善和體系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目前已將課程介紹、課程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師信息等內容通過校園網絡向學生公布,便于指導學生學習,規范教學行為,接受學校監督。經常更新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實行教學資源共享。

作者:娜仁花 紅蕾 史彬林 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后入内射国产一区二区|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视频| 久久无码av三级| 青草青草视频2免费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97在线观看播放| 美女视频黄的全免费视频网站 | 性一交一乱一色一视频|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视频中文版| 欧美性巨大╳╳╳╳╳高跟鞋|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试看|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国产大片内射1区2区| 性aa无码天堂| 丰满女人又爽又紧又丰满| 欧美黑人又大又粗xxxxx|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欧美 国产 综合 欧美 视频|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日韩理论午夜无码| 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igao视频天堂| 妖精色av无码国产在线看|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99re久久资源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