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競技體育的特點

競技體育的特點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競技體育的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競技體育的特點

篇(1)

關鍵詞: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7)10-1322-03

競技體育作為體育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發揮社會效益的同時,其經濟效益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得到了一定的發揮空間。競技體育要發展必須與體育事業的發展相協調,也必須與國家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人口、資源、和社會環境等發展相協調,其協調程度是什么樣就需要對此進行正確的評判,對競技體育進行社會評價體現的就是這一主體思想。競技體育對國家社會發展目標所做的貢獻與影響程度如何,對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是否起到推動作用,本身的運行狀況是否促進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等是進行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目的。所以對競技體育進行社會評價存在這兩點必要性,即:1) 競技體育的投資決策需要開展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2) 競技體育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也需要開展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

1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內涵和理論依據

1.1內涵社會評價一般是與項目結合起來進行,在項目實踐中,從人類學、社會學學科視角去分析、闡述項目的利弊得失,因此社會評價不是經濟評價的剩余,也不同于純粹的社會學研究。它是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在項目實踐中的具體應用。競技體育具有文化的屬性,產業的特點,所以具有事業性與產業性的雙重特點,即成為“從事物質和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和以文化為內涵的各種服務活動部門的集合",其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具體體現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致性上。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是指應用社會學和人類學的一些基本理論與方法,系統地調查和收集與競技體育相關的社會因素和社會數據,分析評價競技體育為實現國家社會和地方(行業)的各項社會發展目標所做的貢獻與影響,以及競技體育與社會相互適應的一種系統調查、研究、分析、評價的方法。因此,對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既是評價其對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與影響,也是評價競技體育本身的生存、發展、運行狀況。因此,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是一個整體的綜合評價,不是對具體運動項目的評價。

1.2理論依據

1.2.1經濟學理論依據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涉及到競技體育的微觀財務分析、中觀國民經濟分析和對國家社會影響的宏觀分析,因此建立在西方經濟學基礎上的,以傳統的費用――效益分析法(TCBA)與社會費用――效益分析法(SCBA)來作為它的經濟學理論依據。

1.2.2社會學與人類學理論依據人類學的兩個重要分支――體質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它們所研究的主要對象――人及人種和社會與文化,在體育中都有凸顯的特性。體育作為文化現象,是以人的參與為必須的,與人類學研究的人的體質、體能、人種等密不可分,因此必須以人類學為理論依據。

1.2.3可持續發展理論依據強調經濟增長和發展,強調資源的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必須使經濟增長與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協調起來,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類的全面發展。創造自然――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復合系統。因而,考察、評價競技體育應該在可持續性發展理論基礎上,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指導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來考察、衡量競技體育的發展。

2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原則和特點

2.1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原則對競技體育進行社會評價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因競技體育的“產業性"和“事業性"的雙重特性,涉及到經濟領域的評價和社會效益的評價,有直接的效益又有間接的效益。因而:一是評價指標的選取較難,社會發展與社會效益的體現是多方面的,很難判斷哪些與競技體育相關,它們之間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因果關系;二是評價指標難以量化,盡管人們公認競技體育的社會效益的存在,但到底怎樣衡量其大小程度,也很難量化,而且很多社會效益可能是經濟效益派生出來的,很難做到體現社會效益而又不與其他效益重復計算。因此明確提出構建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理論的原則,在原則的指導下開展研究工作。

2.1.1人本原則社會評價的核心是對社會的人的評價,首要是把人放在首位,要充分考慮到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競技體育項目投資的主體是人,由人來表現,且競技體育運動項目受益的群體也是人(運動員、觀眾),所以必須以人為本。

2.1.2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最重要特征是要承認人在社會發展中的支配地位。可持續發展戰略考慮了影響人類發展的多種要素,對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不僅要考慮到自身資源與服務的利用,也要考慮對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所以,必須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

2.2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特點

2.2.1重在社會因素的人文分析競技體育社會評價作為項目社會評價的一種形式,主要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與競技體育相關的社會過程。經濟、政治、文化、風俗習慣、道德規范等等社會因素都會因競技體育的出現、發展而發生變化,這些因素的變化結果及人們對這些變化的態度都是社會評價的內容。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目的就是要系統的調查和收集與競技體育相關的社會因素,分析競技體育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社會問題,分析競技體育與社會其他系統的相互適應性和協調性,為競技體育的發展的政策制訂者提供有利的建議和參考,促進競技體育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特點就是注重對社會因素的分析。

2.2.2宏觀性和多目標性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是對競技體育的全面評價,既有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有廣泛的非經濟的社會效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生活領域。論文主要是分析競技體育項目的社會可行性與可持續性,分析競技體育與社會環境的相適應性,分析競技體育對社會整體發展目標的貢獻和影響,因此競技體育社會評價具有宏觀性和多目標性。

2.2.3長期性社會評價要考察近期與遠期的社會發展目標,要考慮社會和人類的發展,競技體育對人們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影響,對人素質的影響等都不是短期內能體現出來的,因此競技體育社會評價具有長期性。

2.2.4定量難社會效益與影響是多種多樣的,競技體育對文化的影響,對社會安全與穩定的影響,對風俗習慣的影響等等,都難以定量計算,只能以定性來分析。

2.2.5無統一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競技體育社會評價屬于項目社會評價的一種形式,與其他項目的特點和各自的環境與條件各不相同,涉及的社會因素也不同,因此無法使用統一的評價指標,只能根據自身的特點設置相應的指標。除此外,還不容易確定指標的參考標準。

2.2.6多層次性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涉及到競技體育的微觀財務分析、中觀國民經濟分析和對國家社會影響的宏觀分析,因此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具有多層次性的特點。

2.3構建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在競技體育社會評價原則的指導下,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指標的設立是根據我國競技體育既有公益性又強調經濟性特質,結合社會評價自身特點而建立的,基于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廣泛性及其評價系統的復雜性,其指標設置應遵循以下原則:1) 目的性與科學性;2) 統一性;3) 可比性與可行性。

3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基本體系

競技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是作為一項國家事業來發展,主要由國家財政支持來生產或創造其公益性和福利性,但競技體作為非物化的、服務性的生產行業,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體育事業被“面向市場、走向市場、以產業化為方向"(1993年全國體委主任會議制定的《關于培育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產業化進程的意見》)。競技體育以其自身競技表演提供特殊審美需求的服務特點,以失去往日單純比賽的意味,成為贏利頗豐的娛樂項目,成為體育產業化的領頭羊。競技體育在這種“事業性"、“公益性"與“市場性"、“產業性"的雙重特性并存的歷史前提下,要求競技體育:一要著眼我國社會目標的整體發展,二要立足于市場經濟,即為社會提供精神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要為國民經濟發展創造物質財富。考慮競技體育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微觀的財務評價、中觀經濟評價、宏觀國家社會的角度對競技體育社會評價體系的建構如圖1示:

3.1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指標的總體結構在總目標下,設立七個一級評價指標,及多個對應的二級指標(圖2)。

3.2體系設立的方法在人文主義和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基礎上,論文以文獻資料法、德爾菲法、定量與定性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等來進行研究。

3.3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指標分析

3.3.1人的發展人是一切社會活動的主體,社會評價的中心思想是以人為中心,貫穿在社會評價中的一條根本原則是人本原則。從社會評價的角度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既是評價人的社會的最高準則,又是評價社會的人的最高準則。競技體育中除體育的基本健身、健心的功能外,競技體育中的競爭性、公平性、規則性教育引導人們(尤其是學生)認識社會,熟悉社會法則。競技體育作為一種高度制度化、組織化的、獨立運作的世界體系的社會娛樂活動,是具有獨立品質的為人們提供愉悅的特定行業,顯然屬于優化人的精神活動結構和功能的領域,是精神服務產品。無論是從產品的提供者還是產品的享用者的角度,競技體育對人的發展都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3.3.2社會政治競技體育業的出現對政治影響的利弊使社會政治成為評價競技體育的一個重要維度。

3.3.3社會文化把競技體育對文化發展的貢獻與影響列為對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對文化評價,也是作為社會評價的一個重要維度。

3.3.4社會經濟競技體育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貢獻與影響。

3.3.4.1市場化程度競技體育從業人員(包括運動員、教練員、科研人員、管理人員等)在整個文化產業中構成率;人們對競技體育的文化消費在總支出中的比重;競技體育事業部分的經費自給率。

3.3.4.2發展水平增加值年增長率、從業人員在第三產業中構成率、增加值在第三產業中增長率。

3.3.4.3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國民經濟貢獻率、國民經濟支持率、第三產業就業貢獻率。

3.3.4.4經濟結構主要從區域經濟發展平衡、產業結構來分析。

3.3.4.5科學技術競技體育中的場地建設、訓練器材、訓練的科學手段等無不體現著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

3.3.5社會生活競技體育的發展對社會生活領域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社會生活指標主要分析生活水平、就業效果、社會安全與社會福利和醫療衛生幾個部分:

3.3.5.1就業效果競技體育某一項目在某地區的建立與發展是為該地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還是使社會剩余勞動力更多,其衡量指標有直接就業效果和間接就業效果及總體就業效果三個方面。

3.3.5.2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是進行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根本任務和目的。收入的增加與實際生活的變化的關系是成正比還是其他。3.3.5.3社會安全與社會福利競技體育在某種程度上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屬社會福利事業,滿足一部分人的競技體育的需求。因此,從競技體育的角度也可以了解國家的社會福利狀況。

3.3.5.4醫療衛生通過體育人口的身體狀況與就醫及非體育人口的身體狀況與就醫的關系能反映當地的醫療衛生狀況,也可以從側面反映人們對體育的參與情況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3.3.6社會環境競技體育的大力發展與社會環境是否協調、是否相適應、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考察社會環境的協調和城市發展兩個指標來分析競技體育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3.3.7可持續性發展用下面幾個指標來共同考察:

3.3.7.1經濟從國家投入、社會投入及競技體育產出的角度看,競技體育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程度是否使競技體育具有可持續性發展。

3.3.7.2環境從競技體育對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的保護、污染等環保角度來考察競技體育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發展。

3.3.7.3社會競技體育對貧困、文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公正、福利等起著怎樣正負影響程度,是競技體育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因素保證。

3.4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模糊綜合評判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指標權重值的推求,采用了德爾菲法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先用德爾菲法確定指標間的相對重要性,通過一致性檢驗以后,再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統計計算,推算出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通過20位專家的專家征詢意見表(共20份)來確定權重,經過一致性檢驗后,然后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值。再通過各單因素隸屬度的確定,根據模糊運算規則,(其中i=行,j=列),并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得出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綜合評價是0.576。

4結論與建議

1) 以社會效益為重點來評價競技體育可以充分顯示競技體育的實際效用。2) 將有關的社會效益、難以量化的指標進行量化比較分析,可以更好地、更客觀地體現出競技體育項目的效益,相應體系的建立便于進行不同項目的橫向比較,從而為決策管理層提供參考依據。3) 應建立相應完善的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指標體系,并與已有的技術及經濟評價相結合,可以從客觀、系統、科學、全面的角度分析評價競技體育。

參考文獻:

[1] 王五英.投資項目社會評價方法[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3.8.

[2] 金敏求.投資項目社會評價探討[J].投資與信息研究,1999(2).

[3] 張理海.社會評價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10.

[4] 朱慶芳,吳寒光.社會指標體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5] 王琳.中國大城市文化產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2003年文化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

[6] 李艷翎.論社會評價與體育的社會評價[J].體育科學,2002(5):56-58.

篇(2)

關鍵詞:競技體育 后備人才 選材 研究分析

1.前言

在現今的世界體育競爭中,競技體育可謂是體育事業最為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國綜合實力的體現。而競技體育的后備人才選撥作為體育人才培養的最為關鍵的部分,作為保持體育事業生命力根本所在,往往會對整個競技體育的核心競爭力產生影響,也直接會關系到整個競技體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所以,在我國的競技體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要意識到后備人才選材的重要性,要意識到選材是整個競技體育發展的根本之所在,也是提高競技體育總體成績的核心部分。往往只有重視后備人才的選材,才能夠讓競技體育的發展有著源源不斷的動力,也才能夠保證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有著強大的后勁。

2. 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材現狀分析

2.1研究對象及方法

2.1.1 研究對象

以我國14個省市競技體育運動員的選材狀況為研究對象。

2.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查閱法:

通過對國內外的學術期刊以及一些相關著作進行文獻的查閱以及整理,對我國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選材在總體上做了一個把握。

訪談法:針對我國14個省市的相關競技體育管理人員以及教練員進行后備人才選材相關問題的訪談,針對具體的選材進行了解。

問卷調查法:針對14個省市的部分競技體育相關管理人員以及教練員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當面填寫問卷的方式。其中總共發放問卷400份,有效回收350份,總體的有效回收率為84.5。其中管理員問卷168份,有效回收149份,有效回收率為88.7%,教練員問卷232份,有效回收201份,有效回收率為86.6%。

2.2結果及分析

2.2.1后備人才選材方法

通過調查表數據統計可以看出,我國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選材中有62.2%的人才選擇方式是經驗、測量指標以及一些比賽成績相結合綜合性的選材。而其中16.4%的選材是將經驗與指標測量相結合,有10.4%是依賴于單獨的經驗選材。

教練員一般在選材的過程中一般會考慮到運動員的自身條件補償性、各個競技項目之間的差異、競技運動的變化以及運動員的心理狀況。通過表2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材中,教練員在選材的時候考慮到的首要因素是競技體育的變化,占到考慮因素的92%,再根據運動員自身的補償性以及心理狀況進行后備人才的選拔。

2.2.2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材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上面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選材中,雖然說選材的方式具有多樣性并且對于項目的互補性也有著很大的重視。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后備人才的選材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下面的幾個方面:

第一,在選材中對于測量指標的運用程度相對來說比較低

測量指標主要是在選材的時候進行遠動員的身高、體重、肢體的比例以及運動能力、個性等方面的了解,并運用一些技能對運動員進行一些生理以及生化方面的測試,以此來提高選材的科學性以及準確度。但是在競技運動員的后備人才選材中,對于測量指標的運用程度并不高,更加注重的是對經驗的運用。并且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雖然說有些教練員覺得測量指標對于選材很重要,但是由于競技項目更多的是實踐與理論的脫節,所以很難實現科學的選材。

第二,在選材中出現盲目性

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很多的競技體育教練在進行后備人才選材的時候,基于有些項目的特點,比如說體操競技項目,更多的是對后備人才的身體形態以及生理特點為選材基準,對于后備人才的運動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的重視度比較低。并且有的教練員在進行后備人才選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沒有選擇的余地,因為想要從事競技體育的后備人才過少,所以在教練員目測之后沒有什么明顯的缺陷的時候就會直接選入訓練。這樣的選材有著很大的盲目性,不利于優秀的后備人才的選擇。

3. 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材相關對策

3.1建立優化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材與評價系統

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選拔不應該僅僅是以經驗以及觀察為主。所以在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材中,應該建立起科學的人才選材以及評價系統,提高后備人才的成材率。在具體的做法中首先各個單位應該充分認識到選材的重要性,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選材;其次,在選材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后備人員的身體素質、生理特點、運動能力等各個方面,并重視測量指標的選材,運用綜合性的手段提高選材的質量;最后,還應該注重對選材結果的追蹤,在測試登記歸檔之后,要對后備人才的成長進行時刻的觀察評價。

3.2提高教練員選材的科學意識以及創新思維

在競技體育的發展中,競技規則在不斷的變化,體制也在不斷的改革。這就需要教練員在選材的過程中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轉變自己的觀念。在不斷豐富自己競技體育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于比賽規則以及選材思維也要進行更新,以此來讓自己的知識技能、思維等都能夠有利于后備人才的選材,促進選材工作更好的進行。

3.3加強體育與教育部門的聯系與合作提升人才質量

競技體育人才的選材以及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部門的支持。在競技體育選材工作中,體育相關部門應該加強與教育部門的聯系以及合作,主動的與之交好,以此來擴大競技體育選材的范圍,選到優秀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從而提升競技體育人才選材質量,促進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曰智,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目標市場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7)

篇(3)

論文摘 要:電子競技運動是一項新興的競技體育項目,它與網絡游戲有著很大的區別,這項運動在高校里開展有著良好的基礎,本文通過對電子競技運動進入高校體育課的意義的分析。提出了電子競技進入高校體育課的途徑。

電子競技運動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軟硬件設備為器械、在虛擬環境中、在統一的競賽規則下進行的對抗性益智電子游戲運動。電子競技運動現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定為第78項體育運動。電子競技運動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可以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反應和協調,可以培養參與者的團隊精神和毅力,這項運動特別受到大學生們喜歡,在高等學校里開展這項運動有著廣泛的基礎。

1 電子競技運動的特點及分類

1.1 電子競技運動的特點

電子競技運動是由“電子”和“競技”這兩個基本元素組成的:這兩個基本元素都為運動而服務的,“電子”是運動方式和手段,“競技”是運動的目的。

“電子”是指這項運動是借助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以各種軟硬件及由其虛擬環境來進行的一種運動,這相當于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中的器材和場地。這是電子競技運動有別于傳統體育的根本不同。

“競技”即對抗、比賽。電子競技運動和傳統的體育的比賽一樣都是按照一定的競賽規則,并在這樣的規則保障下進行公平、公開、公正的比賽。選手的技術水平,是要靠嚴格的訓練來掌握和提高。

電子競技運動和傳統的體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社會上有廣泛群眾性,并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歡和普遍參與。

1.2 電子競技運動的分類

電子競技運動目前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對抗類項目,主要有:反恐精英、星際爭霸、魔獸爭霸和FIFA2003等。另一類是休閑類項目,這類項目它是電子化的傳統體育和民間娛樂項目,項目包括圍棋、中國象棋、橋牌、麻將、臺球等。

2 電子競技運動和網絡游戲的區別

從歷史淵源上來講,網絡游戲與電子競技本是同根生,電子競技運動與網絡游戲都來源于電子游戲,只是各自依靠本身的特點而走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電子競技運動項目由于具有的“對抗性”的游戲特征,最終成為體育項目的一種。電子競技運動和網絡游戲的最大區別就是電子競技運動是體育項目,而網絡游戲只是一種娛樂游戲。

2.1 本質上區別

電子競技運動這項體育運動,其器械、場地及比賽環境等等是通過信息技術來實現的。運動的方式是對抗和比賽,它有統一的規則和相同的技術手段,也有傳統體育比賽中的技、戰術。選手通過日常刻苦的的訓練,提高自己與電子設備這些比賽器械相關設備的熟練程度,從而提高使用的速度、反應和配合等等綜合能力和素質,通過技巧和技戰術水平的發揮,獲取在對抗中的勝利和好成績。

網絡游戲其運行的環境和電子競技運動差不多,有些規則也很相近,但是網絡游戲是以追求感受為目的的模擬和角色扮演,玩家體會的是自己角色的成長快樂,自娛自樂。

2.2 運行環境的區別

網絡游戲和和電子競技運動的運行環境都是依靠網絡來實現的,網絡游戲的運行環境是完全建立在國際互聯網上的,它離開了互聯網,根本就無法存在。而電子競技運動所依賴的是局域網環境,甚至可以是兩臺電腦的直接聯接,互聯網只是電子競技運動用來訓練或娛樂的一種手段而已。

3 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的基礎條件

3.1 廣泛的群眾基礎

高校的學生年齡在18~24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對網絡游戲都十分喜歡,可以看出,如果在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是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隨著個人電腦的不斷普及和電子競技運動的進一步發展,電子競技在高校將擁有更多的愛好者和參與者。

3.2 良好的軟硬件基礎和充足和時間

高等院校作為教學和科研單位,有著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和豐富的網絡資源,這為學校電子競技運動奠定了硬件基礎。高校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能勝任電子競技運動教學和指導的也會大有人在的,這為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提供了要才保障。南方學校夏季炎熱,北方學校冬季寒冷,都不易開展室外活動,在這個時間段里是開展電子競技運動的最佳時間。

4 電子競技進入高校體育課的途徑

4.1 選擇適合學生的電子競技項目

選擇適合大學生開展的電子競技項目,就要根據大學生生活特點和成長的需要,充分發揮電子競技的育人優勢,要選擇一些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的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開展來培養學生們的團隊精神和毅力。例如可以選擇象賽車、足球、藍球等一些類似傳統體育的項目。最好不去選擇具有暴力、攻擊、戰斗傾向的電子競技項目,如反恐精英、星際爭霸等,此類項目很容易使大學產生好斗的想法,從而造成心理上障礙。

4.2 提高學生對電子競技的認識

目前在部分老師和學生中還是把電子競技運動看成是一種網絡游戲,對這項運動的開展持有排斥的態度。認為電子競技有礙學生的學習。為此就要求我們要向老師和學生們進行詳細的介紹,介紹電子競技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項目,不僅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團隊精神、協調能力,而且還可以鍛煉和提高對現代信息社會的適應力。因此,改變對電子競技的片面理解,消除人們對它的偏見,才能夠使這項運動健康、文明有組織的開展。

4.3 建設一批專門的師資隊伍

如果沒有一批從事電子競技教育的師資隊伍,那么就很難開展電子競技課程。其實在高校里擁有許多軟件開發、軟硬件維護和網絡維護的相關工作人員和教師,這些人都有過硬的電腦軟硬件基礎知識,對他們進行電子競技運動的相關培訓,會很容易地勝任電子競技課程的教學工作。

4.4 配置相應的電子競技運動設備

電子競技運動水平的高低除了與參與者的技術水平和心理環境有關以外,電腦硬件和比賽的環境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開展電子競技課程,電腦設備當然不能夠過于落伍,而且每一新款游戲的推出對電腦軟硬件的要求都會有所不同,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配置相應的電子競技運動設備,是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課程的有利保障。

參考文獻

篇(4)

論文摘要:以體育社會學為基拙,借鑒已有的社會評價理論,確定競技體育的資源配置、發展指標、管理體制、社會功能等為評價內容,試圖構建競技體育社會評價內容的框架,目的在于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在競技體育運行中的合理運用和宏觀調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這是我國社會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根本性轉變。競技體育的發展交織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之中,伴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目前社會評價還沒有規范的學科理論,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理論、評價方法也未建立起來。若不盡快建立起來,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和國有資產的流失,影響競技體育社會目標的實現。因此,本文以體育社會學為基礎,對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內容進行探索。

1、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概念

    競技體育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的發展不斷促進競技體育的發展,競技體育的發展交織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之中,不斷影響社會的發展。

    競技體育具有本體功能(作用于個體)和社會功能(作用于群體和社會)。本體功能,又稱為自然功能,主要有健身功能、娛樂功能、教育功能;社會功能主要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競技體育的本質是文化的,但具有經濟性,它不能成為物業的生產部門,但它又與經濟相聯系,影響物業生產部門經濟的發展。因此,競技體育的發展與建設是為人民的勞動條件、勞動組織形式服務,是間接為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服務。

    競技體育是一項事業,國家予以投資。對于競技體育的投資決策,關系到國家資源的合理配置。對于競技體育投資決策以可行性研究為科學依據,其核心就是對投資項目的評價,即對項目進行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評價。在我國,將競技體育作為一項事業來發展,強調競技體育事業的公益性,在社會主義市場體制轉軌逐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時期,則逐步強調競技體育的經濟性,強調社會對競技體育的投人。

    為此,可以認為,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是指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發展對國家發展目標的貢獻和影響,對社會、生活與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影響的評價。這一定義闡明了兩點:一是競技體育的功利性評價,因為競技體育對國家發展目標的貢獻與影響具有功利性;二是競技體育的生存性評價或可持續發展評價,前者具有縱向性,后者具有橫向性,因此,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是一個立體的綜合的社會評價。

    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是項目社會評價的一種。從社會評價的理論來看,社會評價包括經濟評價。體育是服務性的行業。由于體育產品的服務性,競技體育社會評價是在已有的經濟評價的基礎上,建立競技體育評價體系的社會評價,因此,根據我國體育發展的實際情況,本文將我國的競技體育社會評價定位在不包括經濟評價的社會評價。

2、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必要性

2.1競技體育項目的投資決策需要社會評價

    投資與競技體育發展、投資與競技體育管理、投資與競技體育社會環境、投資與自然環境、競技體育對社會生產目標實現的作用與影響等是社會評價的范疇。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在于全面評價投資的綜合效益,以減少投資的短期行為和盲目建設,克服投資建設領域各級領導與管理機構決策的種種片面性,加強投資的宏觀指導與調控,有效發揮體育的社會功能。在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社會的變革、社會利益結構的變化,導致競技體育管理體制的變革,競技體育項目發展的投資結構亦發生了變化,如果對競技體育項目發展的投資沒有一個科學的評價方法,則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和國有資產的流失,影響競技體育社會目標的實現。

2.2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社會評價

    對于競技體育投資的財務評價或經濟評價一般采用全國統一的財務評價與經濟評價方法。而對競技體育項目的社會評價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方法。對競技體育的投資、資源的有效利用、競技體育與社會各系統的相互作用、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只運用經濟評價方法是不能有效地調控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和發揮競技體育的綜合功能的。只有結合社會評價才能有效地促進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因為,對竟技體育項目的建設與社會經濟、自然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社會效益影響予以分析,使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在競技體育項目的運行過程得以合理配置,提高投資效益,使競技體育項目的發展得以整體優化,有助于建立競技體育與經濟、社會的良性運行機制,有助于競技體育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3、競技體育社會評價內容體系

    我國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競技體育發展的目標必須符合國家發展的目標,就是說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目標,從根本上不能脫離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內容體系應是資源配置、發展指標、管理體制、社會功能等(見圖1)。

3.1競技體育資源配置評價

    (1)競技體育資源的界定。

    競技體育資源,是指一個社會用于擴大參與競技體育活動的人口和提高競技運動水平,及物資、資本、人力、時間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競技體育資源是發展競技體育的物質基礎。一般而言,競技體育資源越豐富,體育活動就容易開展,其發展水平就越高。社會越是發展,人們越是感到競技體育資源的緊缺。

    (2)競技體育資源幾種主要形式。

    1)人力資源。是指從事競技體育工作的專業工作者,如運動員、教練員、科技人員、體育教師和管理人員等。

    2)資金。由于競技體育的規模和科技含量不斷加大,需要大量的資本投人,一個國家的競技體育事業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持,競技體育越是發展,需要的資金就越多。

    3)體育設施。競技體育訓練需要一定的空間,要取得好的訓練效果需要一定的場地條件和先進的設備器材。

    4)余暇時間。余暇時間是重要的競技體育資源,有了余暇人們才有可能觀賞體育比賽,從而刺激體育消費,導致其他競技體育資源的增長。余暇時間的增多對競技體育資源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健全的組織體系。

    1)建立精干高效、運轉協調、調控有力的行政管理組織體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人,原有的體育行政管理體制也將進行改革,體育行政管理機構將逐步精簡,而精簡后的競技體育組織體系將發生變化:一方面行政機構縮小,行政管理人員必須是少而精;另一方面由于職能調整使管辦分離、政事分開,政府的宏觀調控將加強。各級政府仍將設立體育管理機構或在政府管理機構中設立體育管理機構或在政府管理機構中設立專人負責體育工作。體育行政組織在發展競技體育中仍將發揮積極的作用,這是保證國家奧運目標和區域競技體育目標實現的重要條件。

    2)建立政府宏觀調控、按照市場規則運作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競技體育協會化管理的組織體系。我國競技體育管理向協會化方向發展是總的趨勢,協會管理的組織體系將不斷得到健全和加強,不僅是在國家一級成立各運動項目協會,在省(區、市)、地(市),甚至縣(市)將分別成立各層次的協會組織,協會組織是各級各類運動訓練的直接管理部門,各類業余與職業俱樂部將逐漸取代各級各類運動隊,政府管理的主要作用是運用政策和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協會則按照市場規則和協會章程獨立運作。

    3)建立國家管與社會辦相結合、業余與職業相銜接的運動訓練組織體系。未來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是以協會管理為主體,要求訓練組織體系與之相銜接,即未來運動訓練組織體系應該是業余與職業相銜接,過去那種運動隊訓練體制將被新的體制所取代,逐步建立符合協會管理體制要求的業余運動訓練組織和職業體育發展需要的俱樂部訓練組織。

    (2)完善的保障體系。

    改革競技體育的統包統配體制后,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保障體系包括法律保障、人事制度保障、場地器材保障和經費保障,在人事制度的保障上逐步建立社會保障,如運動員的就業保險、運動員的傷殘保障等;運動項目按協會制管理,應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如運動項目協會管理的法規、制度、俱樂部管理的規范化制;在經費保障上,要建立國家對競技體育的投資制度、競技體育產業發展制度,以保障競技體育經費的有效投人。

    (3)競爭有序的運行機制。

    市場經濟鼓勵競爭,而公平競爭是未來競技體育發展的動力源泉。競枝體育競爭突出的表現是在賽制上,競賽是運動項目發展的杠桿,運用好這個杠桿,可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運動項目的發展。因此,競賽體制是調整競技體育發展方向、發展水平,提高我國整體競技體育實力的重要保證。

3.4競技體育社會功能評價

      (1)競技體育價值的社會性。

    競技體育是人們的一種社會活動方式,本身就是社會的產物,競技體育在滿足主體各種需要的過程中體現出其價值的社會性特點。競技體育的價值的社會性表現在競技體育價值活動和內容的社會性。人們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社會生產方式,一定的社會關系條件下進行價值活動的。競技體育從它一開始就是人們的一種社會活動,通過人們之間身體運動能力的相互比較而滲透于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無論競技體育活動是滿足個體的需要、群體的需要或是社會的需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某種條件下的利益追求。競技體育的價值的社會性表現在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由于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多因素影響及推動的過程,因此,任何一種社會因素都在影響和推動社會前進的過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經濟、科學技術、政治、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環境等等都在影響著社會的發展。競技體育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體現對人的價值的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受上述因素的影響。正因為這些影響因素的存在,競技體育的價值才體現出社會性的特征。

    (2)競技體育產業化發展。

    競技體育產業是最能體現體育自身經濟功能和社會經濟價值的體育本體產業,大力發展競技體育產業,有利于培養和建設體育市場。未來10年,我國競技體育產業的發展應初步形成競技體育的國家投資、社會資源配置、體育產業經營3大經濟支柱,競技體育自我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逐步提高經費自給率;形成以競賽表演為核心的競技體育市場體系,增強競技體育產業開發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競技體育經濟政策,基本形成我國競技體育市場管理規范體系。

4、結論

    (1)競技體育資源的配置涉及到資源的種類、來源,影響因素和資源投入后的最終產品,社會之所以要向競技體育投入各種資源,是希望從投入這些資源會換得理想中的產出結果,社會對競技體育產出的價值判斷及對其性質的認識,對其資源配置具有關鍵的導向性意義。

    (2)評價競技體育發展水平不能用單純的某一指標,它應包括競技運動技術水平(包括奧運會、亞運會成績、單項國際大賽中的成績等),教練員、運動員的知識和素質結構,運動訓練中的科技含量,競技體育管理機制,競技體育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等多方面的發展水平。

    (3)評價我國現有競技體育管理體制的現狀,必須建立好我國未來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應逐漸由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統包統配、國家集權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向以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宏觀調控、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競爭有序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過渡。

    (4)競技體育是人們的一種社會方式,本身就是社會的產物。競技體育在滿足主體各種需要的過程中體現出其價值的社會特點。競技體育的價值的社會性表現在競技體育價值活動和內容的社會性。

    我國競技體育產業的發展應初步形成競技體育的國家投資、社會資源配置、體育產業經營3大經濟支柱,使競技體育自我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逐步提高經費自給率。

    5)信息。發展競技體育事業需要大量的信息,諸如科學訓練的信息、社團組織經營管理信息、政府政策法規信息、企業商品信息等。在現代社會競技體育已經成為最大的信息源,電視臺的體育專用頻道、報紙的體育專版、傳遞的都是體育信息。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有關競技體育資源及其配置方面的信息,卻往往是稀少的。目前世界上競技體育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有充足的體育信息資源,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公布的渠道暢通,網絡完整。

    (3)竟技體育資源的來源。

    社會對競技體育的資源投人量及投人方式與對其最終產出的期望有直接關系。由于競技體育產出既有社會公益性特點,又有巨大的商業開發性,這種雙重性的本質特點會帶來社會和經濟的雙重效益,因此,其資源投人有政府和非政府(私人)兩種渠道。政府對競技體育的資源投人,主要基于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其資源投人期望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發生沖突時,以社會效益為重,非政府的私人投人除了公益性慈善捐助之外,多出于謀取經濟利益的考慮。

    (4)競技體育資源的配置。

    由于資源緊缺,而社會對競技體育資源的要求卻與日俱增,在資源稀缺規律的作用下,社會不得不對資源的投向作出選擇。一個社會如何給自己的競技體育事業以必要的資源投人?如何在不同的體育部門間分配有限的競技體育資源?資源的投人以什么樣的機制進行運作?是評價該社會競技體育發展形態的一個基本線索。

    1)計劃機制。經濟學家將計劃機制描述為“資源的分配由政府決定,命令個人和企業按照國家經濟計劃行事”的機制。在這種機制中,體育資源是由政府行政組織根據其制定的計劃強制分配的。

    這種根據政府的計劃配置資源的機制,一般強調體育的公益性,突出體育的社會效益,容易獲得社會輿論的支持。在公有制的社會結構中,依據計劃機制進行體育資源的配置,也易于與社會主流思想保持一致,從而在政治上有較大的安全系數。由于這種機制較少,或根本不考慮投人與產出的經濟效益,社會各部門的運作均依計劃行事,因此以這種機制為基礎的體育在一定范圍內,可以保持正常運轉。它可以人為地制造一個體育環境,如強制性向企事業派遣退役隊員,以維持運動訓練資源流通渠道的通暢;指令企事業利用部分工作時間開展群眾體育,以犧牲部分有效生產資源來彌補體育資源的不足。

    2)市場機制。“市場機制就是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市場主體之間對利益的競爭、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調節經濟運行的機制”。市場機制的基本點是主要的價格和分配決策都是在市場上做出的。

      由于市場機制以利潤和虧損為標準來解決資源配置的各種問題,“具有物質利益性、自主性、平等性、競爭性、開放性等屬性特征”,因此它對體育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極有效率,充滿活力。

    3)兩種機制的互補。計劃機制和市場機制,各有其優點和不足。在現實生活中,一般都是以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而以計劃機制作為間接的宏觀調控手段,以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

3.2競技體育發展指標評價

    構建具有代表性的競技體育發展指標體系和科學方法,對反映競技體育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進行綜合的定性、定量評價,在同一評價體系下對各有關因素進行對比分析,是評價競技體育發展趨勢的理論基礎,也是確定評價競技體育發展目標的科學依據。評價競技體育發展水平不能用單純的某一指標,它應包括競技運動技術水平(包括奧運會、亞運會成績,單項國際大賽的成績等),教練員、運動員的知識和素質結構,運動訓練中的科技含量,競技體育管理機制,競技體育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等多方面的發展水平。

    根據競技體育發展指標的評價內涵,就是充分發揮競技體育為我國經濟建設、社會服務的多元功能與作用;競技體育運動水平繼續保持亞洲領先和奧運會“第2集團”前列的地位,努力縮小與美國、俄羅斯的差距;爭取全面提高競技體育的整體水平,努力進人競技體育強國的行列;競技體育運動的成績中科技、教育含量顯著增加,運動項目和運動隊結構更趨合理,通過發展競技體育,進一步推動群眾體育的普及;體育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娛樂的多樣化;初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良性運行機制。

    評價“發展指標”首先看競技體育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多元功能和作用,這是用評價競技體育發展指標的全新標準。即提高競技體育運動水平,推動群眾體育、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發展競技體育產業,豐富文化娛樂活動,以及健身、教育等多方面的評價,替代“惟運動成績”或單一金牌數量的評價。其次,對質量和效益進行評價,明確從體制改革人手,調整項目結構和運動隊伍結構,以科教興體作為競技體育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推動力),促進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篇(5)

關鍵詞:競技太極拳;體育文化;文化交融

東西方體育的發展、表現形式和形態往往根植于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由于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體育文化。

1中西方文化特征

1.1注重競爭的西方文化

西方體育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臘、羅馬的西歐文化,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狹窄的國土,瘠薄的山地以及瀕臨海洋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希臘人漂泊不定與海上冒險的生涯,在強大的自然力的面前,希臘人既懼怕大自然的威力,又不甘屈服于大自然”[1],這樣的環境使古希臘人逐漸形成了敢于冒險和創新,倡導發展個性的生活方式,“競技”體育活動在這樣的生活方式下成為了希臘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歐洲中世紀,基督教支配著思想文化領域,它主張“禁欲、信奉神權”,對競技體育活動進行封殺,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教育思想后,思想家對體育的價值進行了科學的審視,掃除了阻礙體育發展的思想障礙,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開始,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人們對體育的需求,使得競技體育活動得以快速發展。21世紀,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競技體育與政治、經濟、教育等密切聯系在一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正因為如此,當前競技體育呈現商業化和泛政治化,由于高額的獎金、特殊的榮譽等因素,使得競技體育變成了一種追求利益的途徑,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和諧因素,如“興奮劑”“操縱比賽”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這失去了競技體育發展的意義,違背了公平、公正的理念,這正與以“和諧”為發展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相反。

1.2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文化

“幅員遼闊,山水相間”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為“自給自足”,這樣的生活方式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一方面,人們不期待擴張和征服,不追求戰爭的征服和消滅,而崇尚同化和感化之力;另一方面,對民族界線和國家疆域的觀念比較單薄,更多的注意民族內部的綿延和生長”[2]。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使中國人養成了“和”的性格。“和諧”是中國文化的思想基礎,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儒家思想占據了主導地位,儒家思想從“仁”出發,提出“君子之爭,以和為貴”;“天人和諧”的身體觀,強調身心合一,注重養生,修身養性;“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排斥冒險、強烈的活動,這些思想都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特質,這種特質使中國人以“和諧”取代勝負,不過分的追求競爭。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文化呈現一種以內斂、養生為特點的體育形態。這種內傾的文化特性使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上一直保持“和”的態度。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兩種既相對又互補的特性,在西方競技體育的發展中,中國“人文”理念不斷深入到競技體育中,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中,競爭的理念又深入其中,兩種文化在不斷的交融中促進共同發展。

2競技太極拳的文化交融

在東西方文化的不斷碰撞與滲透中,東方文化受到西方競技體育“更高、更快、更強”思想的沖擊,喜歡追求視覺和精神上的刺激,在這樣新的條件下,競技太極拳以一種具有技擊色彩的,同時帶有觀賞性的運動形式出現,這樣不僅滿足了人們的視覺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時也繼承了太極拳原有的技擊特點。太極拳自經過2003年競賽規則的修改過后,自選太極拳套路成為比賽的主流,其改變了以往比賽中傳統太極拳的規定套路,融合了各式各家太極拳的動作,還加入了一些長拳的元素,并增加了難度動作及連接難度,對難度動作等級分類和分值進行了確定,使競技太極拳運動開始向著高強度、高難度方向發展,這次的改革后,使當代的競技太極拳無論是在動作內容上還是藝術觀賞性上都與傳統太極拳有很大差異。改革后的太極拳受到了很大爭議,有人認為它不適合作為競技項目,如溫力教授在《太極拳不宜繼續作為競技武術比賽項目》中說:“回顧競技武術所走過的發展歷程,審視競技武術存在的問題,深深感到太極拳由于它的技術特點所決定,使它距離現代競技體育項目的要求太遠,已不能適應競技武術發展的需要,太極拳應該,也必然被淘汰出競技武術的賽場。”也有人認為它符合當展的形式,如邱丕相教授認為:“武術發展到今天,不再是一個板塊的多元價值功能,至少應分為健身的、藝術的、格斗的3個武術板塊,充分發揮各自的價值功能,才會適應當今的社會和市場需求。”太極拳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武術套路運動中開展最好的項目之一,其開展的好壞對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同時將時代的優秀元素融入到競技太極拳中,才能夠更好地推陳出新,被時代所認同,實現太極拳的創造性轉型和創新型發展。然而實現發展就要立足于新世紀新階段的時代背景,順應時代的發展對太極拳比賽項目提出了新的要求。

2.1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中成長出來的太極拳,其創編受中國傳統思想的深刻影響。太極拳匯集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與儒教文化等,在拳法基礎上,融合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創編出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為太極拳。后逐漸衍生出一脈相傳的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多家流派,發展為現在社會上練的“健身養生太極拳”。[3]競技太極拳是太極拳在當代社會的新的發展形式,它的基礎仍然是蘊含豐富哲理的傳統太極拳,它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哲理的繼承。太極——中國古代哲學用以說明世界本源的范疇。最早出于《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太,即大;極,指盡頭,極點。莊子之后,“太極”的論述逐漸推演成太極觀念,太極觀念包含著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和自然規律,達到一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領域。太極拳就是在這樣思想的影響下產生,《太極拳論》指出:“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極,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4]太極拳蘊含的這種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是競技太極拳傳承的基礎,對于競技太極拳的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思想是變革的先聲,新時代下思想的轉變要求太極拳也要跟隨時代的步伐,進行推陳出新,太極拳在新時代的文化熏陶下既注重實用功能(技擊功能、健身功能等),同時也追求藝術價值。競技太極拳在追求藝術價值的過程中融入了中國音樂,通過古琴、蕭笛、琵琶、二胡等伴奏演繹出自然環境中的流水聲、嬋娟聲,與太極拳演練動作的起伏融會在一起,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享受。近幾年新型比賽項目混合雙人太極拳的出現,受到大眾的喜愛,該項目內容主要是動作的編排與中國傳統故事的融會,加上演練形式的變革與中國音樂的融合,太極推手的融入、動作的同步等等,在演練的過程中,整套動作演練將一個完整的故事用身體語言演繹給觀眾,觀眾隨著故事的深入,情感也隨之升華。這是競技太極拳又一大膽變革,改變了以往太極拳比賽的形式,反映出東方古典藝術的神韻,體現了“和諧”之美,提升了觀眾對太極拳比賽的好感。競技太極拳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堅持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這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推向全世界起著重要作用。

2.2融合西方競技思想

西方競技體育能夠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潛能以實現更好成績,競技體育的公平性、規范性和超越性體現了人類對于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推動體育事業的重要動力。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為,引起人們工作動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激勵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勵因素才能給人們帶來滿意感,而保健因素能消除人們的不滿,但不會帶來滿意感。競技體育的獎勵制度和擇優機制就是一種激勵因素,激勵運動員信心的同時也提高了運動員對于體育的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獲得滿意感。這種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在一些方面顯現出了其獨特的優越性,促進了競技體育項目更好的發展。這種體制在許多競技項目上都得以體現,如跳水、乒乓球等,證明了競技體育體制能夠推動體育項目更好的發展。傳統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哲理,具有獨特的健身作用,在西方競技體制的影響下,為了更好地推廣普及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就需要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與西方競技體育思想有機結合,競技太極拳的出現和發展,有利于增強太極拳的競爭力,同時也有利于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的繼承和發展。當代人們對奧運會的關注度較高,競技體育的出現和推廣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同。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更好的推動太極拳的發展,競技太極拳在保護傳統太極拳形式基礎上對太極拳進行,在競賽規則上學習西方競技體育項目,在演練風格、動作分值、難度等方面都做出了要求。競技思想的融入使太極拳在古典美的同時多了一份西方的理性美。

3結語

競技太極拳在繼承傳統太極拳的基礎上與西方競技思想進行了融合,使競技太極拳從技擊、觀賞、傳播等角度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融合不是照搬,我們在繼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清楚“傳承絕不是為了復古,繼往是為了更好地開來”[5]。我們要站在民族自信的角度上去發揚競技太極拳,“擺脫‘體育’的束縛,拓展‘文化’的審視”[6],堅持自己的“本真”,吸收西方優秀文化,走中國式傳統文化的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1]曹繼紅,王揖濤,茹秀英,胡移山.近現代中西方體育文化交流及其未來發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6).

[2]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中心.武術文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3]王崗.對學校武術教育的歷史回眸與當展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6).

[4]王偉,邱丕相.競技太極拳發展研究:沖突與認同[J].體育學刊,2012(3).

[5]王宏.中歐體育哲學思想比較[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篇(6)

【關鍵詞】 高校;競技健美操;參賽現狀;發展特點

一、高校競技健美操的特點

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健美操從歐美國家傳入我國,在接下來的20多年里,由于受國際健美操發展趨勢的影響,健美操這個運動項目很快風行全國,蓬勃發展起來,成為非奧運項目里最受群眾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

雖然,競技健美操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但現已逐漸在高校中迅速普及,并在大學生中蓬勃開展,充分顯示了這一新興項目的勃勃生機和吸引力。目前,我國各省市都還沒有專門的健美操隊伍,較高水平的運動員基本上集中在體育院校和部分普通高校里,競技健美操植根于高等院校順應了體教結合的發展趨勢。由一批大學生組成的中國競技健美操隊在短短10年的時間里,從一支不入流的隊伍逐漸走在了世界前列,這都無疑給中國健美操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動力和生命力。足以證實高等院校已是我國競技健美操發展的主要基地。

競技體育進入學校體育領域,也是當代世界體育的一大特點。高校運動隊生活在高等院校的大環境之中,受到其大學的人文、風土等諸方面的熏陶,與其校園文化結合在一起,成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的文化生活,濃重的學術環境,改革開放之后帶來的生機,這些無疑是提高大學生自身文化修養,精神面貌,文明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種具有開放型管理特征的高校運動隊比起傳統的封閉式的專業隊管理體系具有較大的優越性。

二、高校在國內外健美操比賽中的參賽現狀

1、國內競技健美操賽事及參賽隊伍的現狀分析

隨著該項運動的開展,我國健美操的各種賽事不斷增加。現有賽制中,由中國大學生體協健美操、藝術體操分會主辦的競技健美操比賽每年舉行1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已經連續5次設立健美操項目,這對支持高校這塊競技健美操的主陣地起到了穩固作用。大學生健美操比賽由于受國際健美操發展趨勢的影響,比賽的專業化、競技化程度不斷提高,從而使大學生健美操比賽逐漸走向競技化。目前不但有健美操全國錦標賽、大學生健美操比賽、健美操冠軍賽,還有全國體院健美操比賽、全國健美操精英賽、全國健美操明星賽等等,另外其他行業體協也不定期主辦競技健美操賽,他們也是競技健美操的一支社會力量,但為數不多,大多數企事業和總工會、婦聯等則主要以開展大眾健身操(舞)為主,因此高校競技健美操隊則成了國內各項競技健美操比賽的主力軍。另外大多數省市也都定期舉辦省市級的高校競技健美操比賽,為高校競技健美操隊員提供了更多的技術交流和提高的機會。使得高校競技健美操隊的水平不斷提高,大大促進了競技健美操在高校的發展。

在國內各類競技健美操賽事中,高校參賽隊所占比例最多、隊伍數量也逐年增加,而且成績突出。據統計,2005年至2008年全國健美操錦標賽所有參賽隊伍中,高校參賽隊數量占到了76.8%(圖1)。隨著競技健美操在高校的發展,國內健美操賽事中的院校參賽隊越來越多。在例年的全國健美操錦標賽中,高校參賽隊成為了獎牌的主要得主,金、銀、銅牌的獲得者幾乎全部是在校大學生或體院畢業后在高校就職的年輕教師。而目前我國各省市還沒有專門的健美操隊伍,各省市代表隊大都也是由地方高校出隊(人)代表參賽的。以上說明我國的競技健美操一線人才主要在高校,并以其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較快的發展引領著全國,使高校成為我國競技健美操的主陣地。

圖1 2005-2008年全國健美操錦標賽參賽隊數量統計

2、我國參加國際競技健美操比賽狀況分析

1995年我國首次派隊參加了在法國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1998年加入了國際健美操協會成為會員國,開始與世界進行交流,由于當時健美操在國內開展時間較短,技術水平有限,參加世界大賽的經驗不足,前幾次都沒有取得好的成績。但隨著與世界健美操技術的不斷交流與學習,技術和編排都有了較大提高,一只由大學生組成的國家健美操隊,在短短的幾年里就在世界健美操的賽場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使得我國的競技健美操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見表1)。而這些多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健美操比賽的國家隊隊員及教練,也都是以地方院校的運動隊為班底的,隊員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在校大學生及教師,教練員也都是在高校執教的健美操教練。由此看出,高校力量代表我國參加國際健美操比賽越來越多,水平越來越高,任務越來越重。

三、發展高校競技健美操的重要性

高校競技健美操是高校體育的組成部分,其意義不僅是提高競技水平,同樣為中國體育事業培養了新生力量。各高校紛紛成立健美操運動隊,以參加校際競技健美操比賽為主,既是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的一種教育過程,也是為了發揮高校的各種優勢,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科學文化知識,具備較高競技水平的大學生運動員,代表大學生參加國內、外大學生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

隨著國內、國外競技健美操的廣泛開展,健美操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發展高校競技健美操對高校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普通高校中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為省、國家輸送人才,這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振奮學校全體師生員工的精神,推動體育教學和群體工作,以及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開展國際交流,擴大高等教育事業的影響都有重大意義。在我國高校健美操專家中,大多數人已經認識到發展高校競技健美操能提高我國的健美操運動水平、能推動健美操的普及、能提高學校的聲譽、能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健身行業高素質人才,而且能給學校帶來經濟效益。

四、結論

篇(7)

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對當代中國競技體育的發展進行探索,找出當代中國競技體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未來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應進一步轉變觀念,學會綜合應用各種手段,尋找最佳發展路徑。探索中國體育管理體制新的發展道路,逐步完善中國的體育法規政策。

關鍵詞 競技體育 管理體制 改革

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辦中,中國代表隊不出意外的取得了金牌榜前三的好成績,在某些項目上也出現了所謂的意外,比如男子舉重62公斤級決賽項目上,中國選手諶利君在比賽中突然雙腿抽筋,兩次抓舉失敗,無奈棄賽;蝶泳小將陳欣怡被爆尿檢呈陽性……這種種現象不僅由于各運動員的本身,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國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舉國體制。舉國體制的優勢自不必細說,其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很值得思索。在這方面我國各方面的學者都進行過研究,結論也各有其特色。本論文將在整合的基礎上有重點的突出幾種方式或途徑。為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及發展提出一些意見。

一、競技體育管理體制類型

(一)按照管理權利的歸屬,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可分為政府管理型和社會管理型,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存在著的中間形態稱為中間型或結合型。

1.政府管理型體制,政府管理型體制主要存在于社會主義國家,如前蘇聯、古巴、朝鮮等,有利于強化領導,集中調配,缺點是易于抑制社會對體育的參與和支持,因而最終限制社會體育的發展。

2.社會管理型體制,特點是社會體育主要由各種社會體育組織進行管理,政府一般不設立專門的社會體育管理機構,有利于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各種體育組織內部進行管理,但各個體育組織之間的協調需要以體育產業和體育市場的充分發展為前提。

3.結合型管理體制,是由政府和社會體育組織共同管理的體制,世界大多數國家采用這種管理體制,有利于發展政府的主導作用和鼓勵社會對體育的支持和參與,但在權限劃分和利益分配方面則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中國和美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的對比分析

中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是以政府管理為主的舉國體制;美國則是典型的社會主導型管理體制。

中國的競技體育行政管理的主體是國家體育總局以及直屬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和體育協會;美國競技體育的管理主體是國家奧委會、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各個職業體育聯盟和俱樂部等多元化的社會組織。

在政策制定上,中國是體育的行政部門來統一制定競技體育的相關政策;美國是各個體育自治主體根據競賽規則和需要來制定各自的體育政策。

在訓練體制上,中國以專業訓練以及行政組織根據競技體育比賽指派和抽調人員進行定期集中訓練為主;美國則是由各個俱樂部或者個人通過市場化機制組織,以業余訓練為主,短期集訓為輔。

在經費來源上,中國的舉國體制由原來的政府統籌到逐漸引入市場開發,整體上仍以政府投資為主,美國的體育經費來源則基本是社會和個人捐贈或贊助。

二、 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及改革現狀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面臨著各種考驗,在建國后的將近40年里,我國各個領域均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嚴格的計劃經濟體制,競技體育的管理和運作也不例外的形成了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舉國體制。

(一)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現狀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一組織機構類型繁多,二具有強烈行政管理特色的集權管理模式,三具有中國特色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

(二)優勢與成就

這種管理體制的最大優點是能夠集中人力和極有限的物質資源,促使運動員全力以赴投入訓練,促使部分重點項目的運動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達到了競技體育為政治服務的目的。

(三)問題

競技體育體制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包括:政府主導,明顯缺乏與市場的緊密結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較差,使得體育的運行機制不夠完備;運動員的文化水平和個人修養較低,退役運動員的安置成問題;金牌效應導致的一些體育異化現象;管理權限過于集中,各級組織權責不明,管理制度法規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資金保障體系不健全,社會化程度低……

三、 發展對策

(一)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改革,首先要建立國家宏觀控制,社會自我協調的體育組織管理模式,就是宏觀上由國家體育行政權力機構制定科學的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并進行有效的控制,微觀上主要由社會各界體育部門,各類體育團體和社會化體育市場機制來協調。

(二)理順和完善體育的籌資體制,拓寬體育的資金來源。

(三)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努力理順體育運營機制。比如定期派遣體育督察員檢查有關體育組織對體育工作的組織與管理情況,促使體育內部各機構各司其職,加強體育民主監督制度的建立,通過多種方式收集群眾意見。

(四)創新我國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模式,重視運動員的基礎訓練階段,增大競技體育的人才可持續性,同時給予運動員充足的文化知識教育,不能重武輕文,一味的進行身體訓練而忽略他們的知識教育。

我國未來競技體育的體制機制選擇應該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符合競技體育發展自身規律的要求,符合國際交往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程麗茹,龐爾江,曹儀欽.我國經濟體育管理體制現狀分析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4年(第四卷)第13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免费欧洲美女牲交视频 |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97夜夜澡人人双人人人喊| 26uuu另类亚洲欧美日本|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 日本乱子人伦在线视频|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男女高潮又爽又黄又无遮挡| 麻花豆剧天美星空|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看片在线观看高清视频| 三年中文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好男人在在线社区www在线影院| 情侣作爱视频网站|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小说| 老太脱裤子让老头玩xxxxx| 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 人人看片人人看特色大片| 亚洲综合色无码|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国产乱人对白|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国产专业剧情av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软件|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