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8: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數學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內涵
前言
高中數學在高考中的分值比較高,所以對于學生的影響很大。為了有效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必須關注對于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加強。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教學觀念以及方法的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教師需要依據新課程改革中的要求,持續的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應用有效性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有效教學的特征和內涵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指的是,通過應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激勵學生的數學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提升以及學生的數學發展,進而獲得一定的教學效益,并且獲得良好的教學效率和效果的師生數學教學活動。
對于高中數學有效教學來說,首先需要關注教學目標和課程理念的落實。這兩者是相互促進和互為因果的。第一,課程目標和課程理念是實施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實際教學的效益和效果越是符合課程標準,就具有越良好的效果。第二,有效教學可以說是實現預期課程目標的必要途徑,實際的教學效果越好,就會獲得越好的課程目標達成度。有效教學的應用,可促進數學新課程理念的實際落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通過實施有效教學,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將低效教學轉化成高效教學。因為社會、制度以及歷史等方面的原因,當前的數學教學仍然是無效、低效或者是負效的狀況,所以有效教學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培養學生發散創新思維
中學生處在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應試教育的模式是主導,學生和教師都有各自的目的,學生為了取得良好的高考分數,而教師為了提升升學率,在不正確的學習和教學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被嚴重束縛。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關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并且應用多元的方法,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提升。同時,教師需要良好的把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并且科學的歸納和綜合知識點,引導學生全面的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比如,已知條件sin(-x)=5/13,并且已知x∈(0,),求解cos2x/cos(-x)的結果。學生在解決這道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覺得比較吃力,所以教師需要應用發散思維訓練。首先指導學生分析問題,使用“二倍角公式”來嘗試著解決這個問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數學需要關注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對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和提升。
(二)重視教學設計環節
評價一節數學課的成效,需要看是否根據預期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班級學生是否全員參與,有沒有突破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所以,教師需要首先擬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而后應用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促進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的實現。在線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了高中數學和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必要性,比如在講解愣住幾何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往往難以理解相應的圖形,在轉換空間圖形方面遇到了難題。教師可以以著名城市的建筑物立體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棱柱幾何方面的性質。通過對于生活中常見物品的想象能夠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相對抽象的立體形象。教師需要根據課前設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轉化思維。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自主學習能夠加深對于棱柱性質的理解。
(三)應用情境結合的教學方法
在前單一的教學背景下,很容易出現學生有一大堆問題,但是全都一言不發的情況,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方法僵化,傳統的牽引式的教學方法只重視問題的提出,但是忽視了對于學生主動性的激發。如此以來,課堂的教學氣氛會十分沉悶,這都不利于有效教學的落實和實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征,利用教學問題來引導學生,使其逐漸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比如,對于這個題目:已知條件tana=1/7,tanb=1/3,其中a,b角都是銳角,求解a+2b的數值。學生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發現a b不是特殊的角,所以會無從下手。教師可以設置以下情境,首先分析相應的情境,而后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根據前面學到的知識探究解決方法。學生很快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是考察學生對于y=tanx以及T(a+b)單調性的理解和使用。所以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需要首先求解a+2b的正切值,而后根據條件得出,a、b是銳角,進而確定a+2b的范圍,求解出a+2b的具體數值。教師需要應用數學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并且善于創新相應的教學情況,給予學生合適的指導和點撥。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著重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促進教學效益、效果的提升。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使其充分應用所學的知識,提升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度和辨識度,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周麗.高中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苑教育,2011(15):89-90
[2]徐兆娟.高一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3):66-67
研究性學習內容不再是課本上固定的知識框架,而是來源于學生自身所處的自然、社會和生活,主要目的是發現、研究、解決某些實際存在的問題,涉及內容廣泛、貼近生活.它既可能偏向于某一學科,也可能是多門學科的綜合和交叉.同一個課題,不同的研究者,可以側重不同的方向,采用不同的方法,運用不同的手段,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設計研究過程.很顯然,這是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因此,研究性學習具有創新性.數學中常見的命題有條件開放、結論開放、綜合開放等多種形式.學生甚至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古今中外均可進行研究.開放性渠道:上網查找、圖書館查閱、詢問相關專家教授、聆聽講座等多種方式.在命題的研究上,命題者最好選擇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的問題,增強他們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性
數學的研究性學習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發散性,在認識數學本質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獨一無二的科學性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自主命題,自主探究,自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等比數列”時,教師可以應用一個有趣的例子,激發學生的研究學習欲望.某人賣馬一匹,得錢156盧布.但是買主買到馬以后又懊悔了,要把馬退還給賣主,他說這匹馬根本不值這么多錢.于是賣主向買主提出了另一種計算馬價的方案,如果你嫌馬太貴了,那么就只買馬蹄上的釘子好了,馬就算白送給你.每個馬蹄鐵上有6枚釘子,第一枚釘子只賣1個戈比(1盧布等于100戈比),第二枚賣2個戈比,第三枚4個戈比,后面每個釘子價格依此類推.買主認為釘子的價值總共也花不了10個盧布,還能白得一匹好馬,于是就欣然同意,結果買主算賬后才明白上當.聽到這里,學生一定會產生極大的興趣,為什么買這么便宜的釘子還上當了呢?學生紛紛討論,研究.通過學生的研究,不一會,就有學生通過以前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列出了1+21+22+23+24+……這樣的式子.可是學生沒有學過等比數列,不知道這個式子的算法,于是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教學內容———等比數列.這種趣味性的教學導入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實踐性
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研究性學習強調了理論學習與生活、社會、自然的關系,關注時代所關注,尤其是自然環境、科學進步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注現實生活.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參加了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通過這種類似于科學研究活動的學習方式,能夠親身體驗研究的過程,從而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并且養成大膽質疑、善于立新、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學習態度.學生感覺學習數學有用處,就會產生求知欲望.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問題的研究者和解決者,而教師則在適當時候對學生給予幫助,起著組織和引導的作用.研究性學習始于發現問題.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自主發問,自行設計解決方案,養成善于搜集信息、分析問題的好習慣,熟練掌握網上檢索資料的技能.學生要學會使用多種手段技巧獲取自己所需資料,并對自己獲取的資料進行加工處理分析,要學會判斷識別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合作和分享在現代社會中是一種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不僅能夠做到資源信息成果共享,更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效率 探究性課堂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要求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措施,借助教師引導性作用的正確發揮,充分激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自主意識和數學探究思維,這樣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對此,高中數學教師要重視自身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的改進,結合高中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充分表達、思考、探究、質疑的學習平臺,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知識歸納遷移能力的生成,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構建高中數學高效探究性課堂的必要性
受傳統應試教學思維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采取的都是單向、統一化的施教方式,“師傳生受”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探究性思維的培養。同時,隨著高中數學教學效能低下上的問題開始逐漸暴露出來。高效的探究性課堂需要在數學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以自我學習和獨立思考為主,能夠獨立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數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最終內化為一種數學思維和能力。探究性課堂的構建,還需要教師盡快實現自身角色的積極轉變,從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在充分尊重高中生認知規律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更加生動、更有趣味、更具吸引力的課堂環境,對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二、高中數學高效探究性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應為學生的數學探究創造更多的問題情境,實現數學知識教學傳授與學生內在需求的有效對接。如在高中數學橢圓的概念與特征的教學中,教師會采取“一個定義,兩項注意,三個例題”的傳統教學方法,此時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無法準確把握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對此,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準備細線、圖釘、紙和鉛筆等畫橢圓的教具,然后傳授畫橢圓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以下幾個問題:①要想畫出一個規則的橢圓,需要具備什么條件;②隨著畫橢圓中圖釘支點的變化,橢圓的形狀會怎樣變化?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總結出橢圓有怎樣的特征?在幾個探究問題的指引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找到了學習與探究的興趣點,幫助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記憶。
(二)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實現相應的進步與提高。對此,高中數學探究活動的開展,一定要充分尊重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能力,讓每個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講到例題:點 A,B的坐標分別是(-2,0),(2,0),直線 AN,BN 相交于點N,且直線 AN 斜率與直線 BN 的斜率的商是2,請指出點N的軌跡及其原因。對于此問題的答案比較簡單,班級內的學生基本都可以解答,可以滿足數學基礎相對較差學生的探究需求,但對于學習成績在中等以上的學生而言,則可能喪失探究學習的好機會,這時教師可以根據中等生和優等生的探究需求,再設計變式探究問題:當直線AN與BN斜率的斜率發生變化,是正數或復數時點N的軌跡會分別怎樣變化,是否有規律可循? 如此一來,可以很好地滿足每個學生在高中數學上的探究需求。
(三)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探究技能
為了確保高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和有效性,學生對探究方法和學習要領的掌握水平將是很好的試金石。很多教師通過“題海”戰術,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進行問題探究解答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路數”,使學生對所探究的問題能“切中要點”,這遠比讓學生做更多的習題重要。
(四)發掘生活化特征,增強探究效能
高中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探究欲望不是自發形成的,學生探究的過程也非一帆風順,所以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在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同時,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效。高中生由于學習繁重,又面臨著高考,所以內心的情感和學習的動機是相對復雜的,很多學生在脫離現實生活的同時,也忽略了自主探究習慣的養成。對此,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特征,從學生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實際出發,將高中數學教學同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設計更多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這就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將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在高中概率、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題目,這樣有助于將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情感,體會出學生數學的重要性。
三、結語
高中數學高效探究性課堂的構建,需要高中數學教師積極總結新課改過程中的心得與體會,加強對新課改思想與精神的理解,不斷創新課堂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將課堂教學成功演繹成學生對數學知識再發現、再創造的探究過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進而實現高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環環. 高中數學探究性興趣小組研究――以靜海一中為例[J]. 知識經濟,2010(23).
1.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微積分方法的應用
微積分是研究函數的微分、積分以及應用其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分支,微積分是建立在實數、函數和極限的基礎上的.微積分是一種數學思想,簡單說“無限細分”就是微分,“無限求和”就是積分,無限就是極限思想,并用“以直代曲”的理念解決實際問題.極限的思想是微積分的基礎,他是用一種運動的思想考察問題.數學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要充分應用上述微積分的思想、理念貫穿平時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不斷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培養起微積分的思維的理念.
(2)極限思想方法的應用
極限的思想是近代數學的一種重要思想,數學分析就是以極限概念為基礎、極限理論(包括級數)為主要工具來研究函數的一門學科.所謂極限的思想,是指用極限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數學思想.用極限思想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可概括為:對于被考察的未知量,先設法構思一個與它有關的變量,確認這變量通過無限過程的結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最后用極限計算來得到這結果.
在高中數學中極限思想方法典型的應用有:球的表面積公式推導,經過(1)分割,(2)求近似和,(3)用極限推得準確和.而雙曲線的漸近線,也是極限思想的具體應用.教學可以利用高中數學中這些相關內容很好的在教學中貫穿極限的思想.
(3)向量方法的應用
向量是新課標下高中數學內容之一,向量法在代數方面的應用就是用代數的方法來研究幾何問題,通過建立坐標系把幾何中的點與坐標對應起來,把幾何中的圖形化為代數方程,用代數運算來發現各種幾何量之間的關系,進而由代數方法來認識對應的幾何圖形的幾何形態,這種方法又被稱為幾何學的解析方法.向量法在平面幾何上的應用十分廣泛,近年來,在高考命題中常常會見到平面向量與解析幾何結合的相關試題,如夾角、垂直、共線、軌跡等問題的處理.
向量作為近代數學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一種重要的數學工具,他的理論及應用,是近代數學的基礎知識.給高中生培養用向量解決幾何問題思維就顯得有實際意義.
2.高等數學教學與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銜接存在的問題
(1)脫節問題
在現實中,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一些在大學數學中作為基礎的知識,在高考的考綱中沒有重點明確要求,這就使較多高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忽視這些知識點,影響了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學習高等數學的過程出現知識理解障礙.
如在高數的二階常系數線性齊次微分方程y"+py'+qy=0中,需先求出其特征方程r2+pr+q=0的根,后根據特征方程根的情況,寫出原微分方程方程的通解.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r2+pr+q=0主要思維固化在Δ=p2-4q≥0有實數解,Δ=p2-4q<0無實數解的認知水平上.從而為微分方程課程的學習設下誤區.
(2)邏輯嚴密性問題
高度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是數學的兩個基本性特點.高中數學課程在有些知識點上面邏輯性就顯得有點缺乏.如在高中教材中沒有給出極限的定義,只是一種描述性表述,但在涉及導數的概念時又利用了極限的概念.高中教師為了教學的需要,會在課堂上對極限作直觀的介紹,造成學生對極限的理解較模糊甚或是錯誤的認識,沒有從極限的本質上得到認識.由于缺乏邏輯嚴密性,學生在高中階段對這些知識點的掌握完全就停留在表面及依葫蘆畫瓢的層面上,給高數的學與教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二、對策與建議
1.加快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尤其是教學教材改革
在不斷改革的基礎上,需要加強對基礎數學教育與高等數學教育的關注與了解,做到基礎與高教的系統聯系,高數教師深入中學課程中,這樣有利于高中數學教學課程改革的.另在高中教學材料內容的選擇與內容結構的安排,需要精心考慮與規劃,做好高中數教學內容的更新以及高中數學內容與高數有機的銜接.
2.立于高等數學的高度,拓寬解題視角
在高等數學與高中數學的銜接處,高中教師應站在高等數學的高度上,把高數中的思維理念的處理方法,融入到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拓寬學生解解決問題的視角,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當的高等數學功底,站在高處,對學生高效的教學,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以后進入大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3.縱橫聯系、融會貫通
以高等教學的思想方法來指導高中數學的教學,可以加強對高中數學的體系管理,對高中數學問題系統的加以闡述,在思想上加以提煉,同時以高等數學學的思想方法來指導和總結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幫組學生改變綜合復習中多、雜、難的“題海戰術”,做到科學有效的提升,引導學生構建知識認知網絡,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
三、結語
一、新課標下初中與高中數學脫節問題分析
1.初高中數學教學點的脫節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是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教學的內容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數學不論是在容量還是在難度上都非常大,以此導致著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在很多教學點上存在著脫節的現象.例如,初中數學中,其對二次函數的要求是比較低的,此時學生只要對二次函數有個了解即可,但是二次函數卻貫穿在整個高中數學中,二次函數的求值域、單調區間的判斷、最大值與最小值等,都是高中數學必須要掌握的基本題型.同時,在初中數學所取消的立方差、判別式、根與系數的關系等方面的教學點中,高中數學都囊括其中,這樣,初中學生在進入到高中階段時,因為兩個階段教學點的差距,以此導致著教學的脫節.
2.初高中數學教材內容安排與要求的脫節
從初中數學的教材內容和要求出發,初中數學教材多為常量、數字方面的內容,題型不僅少而且簡單,但是在高中數學中,其內容抽象,對變量和字母之間的研究非常深入,同時要求學生不僅要注重題目的計算過程,還要注重題目的分析過程.雖然,新課標下對近些年來初中與高中的數學教材內容都做了調整,難度系數也都有降低,但是,因為高考的限制,初中難度降低的系數是比較大的,而高中數學的難度卻不敢降低.從初中與高中數學教材的的難度減低系數分析,兩者之間的難度差距不但沒有縮小,還存在著加大的現象,以此導致著學生在兩個階段的學習中無法得到良好的銜接.
3.初高中數學內容量的脫節
初中階段,由于初中數學的內容比較少,時間比較充足,題型也較為簡單,在教學中可以對初中數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內容進行反復的強調,而教師因為課時的充足也能對各類習題的解法進行舉例示范講解,以此來增加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足夠的時間下進行鞏固.但是,在高中階段,隨著高中數學知識點和知識難度的增加,課時的容量和進度也隨之增加、加快,對于高中數學中的很多重點與難點問題就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鞏固,很多題型也無法得到全面而又詳細的講解,而學生也沒有時間對各種題型進行鞏固.此時,高一新生因為對高中學習的不適應,就導致了成績下降的情況.
二、新課標下初中與高中數學銜接策略分析
1.注重對初中數學的溫習
在新課標的改革下,雖然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存在著脫節的現象,但是不可否認,高一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是以初中教材為基礎的,此時,高中數學教師在高一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需要注意對初中數學教材的連接,復習過程中注重對新內容的鞏固,進而提升與升華.以貫穿初中與高中數學始終的函數為例,數形結合中函數圖象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在這方面內容的復習上就可以從初中數學中所提到的函數解析式、畫函數示意圖、圖象特征等方面著手,進而引導學生對畫圖象的基本方法、不同開口變化時系數取值范圍等知識點的鞏固,這樣不僅讓學生對初中數學中的函數知識進行了鞏固,還讓學生對函數單調性方面知識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查缺補漏
受義務教育的影響和需要,初中數學教材中很多的內容都做了大量的削減,此時,為了讓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更好地銜接,在高一階段,數學教師首先需要對初中數學被削減的有用部分進行補充,并從學生在初中數學中的實際能力循序漸進到高中數學教學中.目前,針對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知識的銜接問題,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都是從教材的處理進行的,將初中被削減的部分知識插入到高一數學教材中,但是因為相關的配套練習冊、課外書還沒有跟上,所實現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此時,可以先在教學課堂中將初中和高中數學中需要銜接的點進行講解,這不僅能夠彌補新舊教材交替中的脫節現象,還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3.改變學習方法
高中數學 融合式教學 理化學科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關于如何有效實現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便成為目前熱烈討論的議題。這充分說明了,數學教學在高中學科教學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通過討論,一系列針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逐漸涌現。諸如探究式教學、問題導向型教學,經過同行們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提煉了出來。將這一系列涌現的教學方式、方法,引入高中數學教學過程,發現上述創新,在優化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同時,仍未能改善數學因抽象、純粹的特質,所引起的知識在傳授與接理解的障礙。由此可見,目前,若將高中數學教學作為議題,就應該把如何改善數學,因自身特質所形成的教學障礙,納入討論范圍。
針對該問題的解決,本文提出:高中數學,需與其它理化學科開展融合式教學。即將物理、化學、生物學科中的基本事件,作為高中數學知識傳遞的載體;通過其它理化學科內容的鋪墊,將有效降低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及在傳授與理解上的難度。
一、高中數學與其它理化學科融合的內在要求
新課程改革目標針對高中數學教學,則強調學生對數學實際應用能力的掌握。實際應用能力包含著兩個方面的要求:(1)基于高中數學基礎知識,能夠靈活、準備的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2)在現實生活中,能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回答。對于第二個方面,僅就數學知識本身的學習與應用,將無法實現該項能力。因此,現實生活所面對的是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客觀事件。一系列事件在有機結合的同時,又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社會現象,而外在地呈現出來。由此可見,高中數學與其它理化學科開展的融合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目標導向的內在要求。
正如上文所述,數學具有抽象性、純粹性等特質。該特質實現了數學學科的精確性與邏輯性。也正因為如此,數學被喻為自然科學中的皇冠。然而,高中數學的教學目的主要在于,將初等數學的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在引入物理、化學、生物等理化學科后,就能使高中數學討論的問題具體化,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接收。由此,目的自然就決定著教學手段。由此可見,高中數學與其它理化學科開展的融合式教學,是高中數學教學目的的內在要求。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盡管被賦予了時代的特征。然而,關乎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仍然明顯。素質教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體現,便在于培養高中學生的數感。數感的培養,又在于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數感的培養,需要引入具體的自然要素;其中,物理、化學、生物領域的事件,則成為培養學生數感的載體。由此可見,高中數學與其它理化學科開展的融合式教學,是素質教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內在要求。
二、融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構建
在構建融合式教學模式時,應明確幾個方面的問題:
(1)融合式教學模式,并不是教學模式的創新。只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入理化學科的內容作為鋪墊。
(2)融合式教學模式,需要通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來實現。
因此,在上文提出的內在要求下,具體的構建途徑如下:
1.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在學科間的融合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一般按照:給出概念、進行定義、推導公式、進行計算訓練等環節,來開展教學。這就使得學生在程式化的學習過程中,被動的習得有關數學知識,而缺少對其在自然科學中的具體作用的理解。盡管部分教師已經注意到引入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具體內容來充實教學,但仍顯生硬。
因此,本文指出,若要實現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在學科間的真正融合,就需要將高中數學的知識講授,建立在上述學科的基礎之上。諸如在導課過程中,通過引進一項物理常識,在該常識的基礎上來建構相應的教學內容。
2.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主體性方面的培養
學生在數學學習主體性方面的培養,就在于引出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的興趣。這既是新課程目標的內在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
現代教育思想推崇“主體性”教育,即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動層面,教師通過啟發、引導來完成教學。這種“主體性”教育方法的培養目的,就在于使高中學生通過對數學的學習,形成實際的應用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知識點更具現實性。如通過人們吃的糕點,可認識到豐富的幾何圖形;在商場買衣買鞋時,經常會遇到打折的問題;住房轉讓和新房購買時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等等。通過問題的具體化,自然也就增強了學生的數感。
三、融合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如設計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問題:A,B兩地相距100千米,甲、乙兩人騎車同時分別從A,B兩地相向而行。假設他們都保持勻速行駛,則他們各自到A地的距離S(千米)都是騎車時間t(時)的一次函數。1小時后乙距離A地80千米;2小時后甲距離A地30千米.問經過多長時間兩人將相遇?設計這道題的目的就是:通過引入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將數學與其他理化科目形成有機的聯系,這就對數學的抽象運算附加了一件美麗的外衣。在具體、生動的條件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間進行比較,體會作圖像方法與代數方法各自的特點,為講解待定系數法確定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做好了鋪墊。
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采用模型、幻燈、錄像、計算機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加師生互動、形象化的表示數學內容,同時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這樣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知識的興趣,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紅.數學新課改問題的爭鳴與思考[J].懷化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7,(5).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教材;文獻綜述
隨著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深入發展和素質教育在中小學校中的持續推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也應運而生了;在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數學新教材自2007年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以來,引起了教育界學者的普遍關注,國內有不少學者對新教材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探討新教材的特點,以及對如何使用新教材給出建議兩個方面。
一、探討新教材特點的文獻研究
關于高中數學新教材特點的研究,是在關于新教材研究中數量最多的,主要研究結論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新教材邏輯結構清晰,內容設計合理
王海洋(2008)認為:“高中數學新教材在內容的安排和處理方面更加合乎邏輯,更加科學,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陳子杏(2009)也在其研究中表示新教材有利于教師靈活安排課程,“它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多種類的選擇,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對人生規劃的思考。”劉海香(2010)總結出了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的諸多特點,并認為這些特點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王亞光(2011)則從通過函數與之后數學知識的邏輯聯系,論證了教材內容編寫邏輯的科學性和嚴密性。
(二)新教材舉例貼切生活實際,新增內容豐富有趣
幾乎所有關于高中數學新教材的研究都涉及到了對于新教材中例題變化的探討。陳子杏(2009)在其研究中表示“新教材從學生已經學過的具體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和生活中常見的函數關系(如氣溫的變化、出租車的計價)等入手,抽象出一般函數的概念和性質,使學生逐步理解函數的概念。”劉海香(2010)則分別分析了教材章前圖、章前引言、閱讀材料以及課后習題和現實生活的聯系。王亞光(2011)亦在其研究中研討了新教材例題和高考之間的緊密關系。
(三)新教材適當減負,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
王海洋(2008)認為高中數學新教材更加要求尊重學生,“新教材刪減了一些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盡量減輕學生負擔。”劉海香(2010)在其研究中表示新教材中增加的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王亞光(2011)亦在其研究中說明:“高中數學新教材一大特色,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刪減了舊教材中一些難度較高、次要的并且用處不大的的內容,適當的降低了教學的難度。”
二、對新教材使用建議的文獻研究
高中數學新教材的改革目的就是希望教材的使用主體,尤其是教師能夠游刃有余的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好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在關于新教材的研究中,不乏對使用新教材的諸多建議。
(一)吃透課程標準,挖掘教材功能
郎茂常(2011)在其研究中講到:“認真研究新課標、鉆研新教材,是擺在我們每一位高中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的任務。”他認為對新教材的把握直接關系到我國課程改革的成敗。張國民(2011)則強調了新舊大綱的對比,他建議教師“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新課標對我們教學內容的要求,切不可被老教材的要求所束縛,仍舊采用老一套的教法,總覺得放棄原來的一些精彩內容感到可惜。”
(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調動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出和高中數學新教材在全國的普遍使用,課堂的填鴨式灌輸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要求。王亮(2011)認為“高中數學新教材是一個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知識編排順序符合高中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古芳(2011)認為:“課本是數學基礎知識的載體.課前或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不僅可以正確理解書中的基礎知識,同時,可以從書中字里行間挖掘更豐富的內容,還可以發揮課本規范使用文字、符號的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審題能力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模擬真實情況再現
高中數學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相連。信息技術在新教材中的應用體現了新課標的改革理念。張權(2011)在其研究中通過新教材中的一些與信息技術相關的例子說明新教材與信息技術的緊密聯系。張國民(2011)認為:“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如計算機、網絡等展示豐富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實物,抽象出空間幾何體及其結構特征。”
三、結論與展望
經過文獻回顧,研究者發現對于高中數學新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討新教材的特點,以及對如何使用新教材給出建議兩個方面。研究的來源多數來自于教師的經驗觀察和感性認知,缺乏實證研究的數據支持。此外,研究者發現,對于新教材的實證研究幾乎為零,只有少量關于新教材引言的實證研究文獻(劉慈華、蘇洪雨、金石、蔣秀華,2007)。因此,對新教材的整體內容和使用情況進行實證研究,以了解新教材使用主體對教材的使用情況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劉慈華、蘇洪雨、金石、蔣秀華,高中數學新教材引言使用情況的調查研究,《數學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2]王亮,如何正確使用高中數學新教材,《教壇聚焦――課程改革》2011年第1期.
[3]王海洋,試析對高中數學使用新教材教學的作用,《華章》2008年8月.
[4]陳子杏,使用高中數學新教材的體會與思考,《新課程》2009年10月.
[5]劉兆紅,在新教材使用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學的幾點反思,《教法探究》2009年第9、10期.
[6]王剛,淺談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優化使用,《課改前沿》2011年第1期.
[7]劉海香,科學合理地使用好高中數學新教材,《創新教育》2010年第3期.
[8]鄧學雅,淺議高中數學新教材教學,《數學教育研究》2011年第51期.
[9]古芳,科學地用好高中數學新教材,《智育廣角》2011年第3期.
[10]郎茂常,對高中數學新教材教學的一點認識,《中華少年》2011年9月.
[11]張運鈴,高中數學利用新教材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觀察》2011年第5期.
[12]王亞光,對高中數學新教材教學思想與改革的認識,《科教導刊》2011年2月下.
[13]楊南強,掌握高中數學新教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科教新時代》2011年6月.
[14]張權,淺談課改下高中數學新教材的使用,《基礎教育論壇》2011年6月.
[15]張國民,高中數學新教材教學初探,《考試?教研》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