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流動性風險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意義
財務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由于業務范圍主要局限于企業集團內部,對集團公司的依附性強。在資產的期限結構上,財務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集團各公司的存款,具有明顯的短期性,而資金運用卻以中長期貸款為主,負債結構調整能力較差。一旦出現流動性不足,資金融通渠道少,難以通過變現資產、減少債務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等手段來籌集資金。因此,當財務公司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得足夠的資金從而造成損失或破產的風險。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先后有上海國際財務公司被清盤,華誠財務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財務公司被撤銷,珠海珠光財務公司、中新財務公司等實施重組。這些財務公司被清盤、撤銷或重組,流動性風險失控是一個重要的誘因。因此,流動性風險管理是關乎財務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二、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策略
流動性風險爆發頻率低、發生速度快、影響大,財務公司作為植根于集團公司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具有不同于一般金融機構的自身特點。為了應對流動性風險,財務公司應著眼于行業實際,有針對性地實施流動性管理策略。
(一)以強化資金集中管理作為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基礎
流動性風險的應急之道是能夠及時獲得外部資金支持,在這方面平衡流動性管理理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平衡流動性管理理論強調從資產平衡的角度協調金融機構資產安全性、流動性與收益性之間的矛盾,指出要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銀行應動態地調整資產和負債結構,在保證銀行流動性的前提下謀求利潤最大化,這一理論的基本思路是將未來的流動性需求劃分為預期的和突發的兩部分。對于預期的流動性需求,通過資產配置以及與往來金融機構達成信用安排解決,對于突發性流動性則主要通過借款融資應對,這就對財務公司償債能力具有顯著要求。財務公司的償債能力與集團公司整體償債水平緊密相關,因此信用級別相對較高,與單一的成員企業相比具有更強的融資能力。財務公司還可利用同業市場進行同業拆借、進入銀行間市場發行金融債等方式融資。這些融資方式的恰當運用,有賴于充分發揮財務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的優勢。因此,要強化財務公司的資金集中管理平臺作用,將分散在各成員單位的沉淀資金最大程度集中起來,提升財務公司可以動用的流動性水平,使流動性具有重要的來源。在財務公司集中管理的資金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財務公司的融資優勢也會顯現,這樣有助于實施主動負債策略,探索財務公司全面資產負債管理,實現內外資源的有效整合,從而有效保障財務公司自身的流動性安全。財務公司為成員單位提供服務的同時,如果發生資金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買斷、回購等方式將部分貸款或商業票據出售給合作銀行,這樣既可以在自身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滿足集團公司融資需求,又可通過合作銀行議價來獲取優惠條件。而財務公司貸款規模的擴大,與其吸收存款的規模直接相關,本質上是資金歸集水平的體現。
(二)注重發揮企業集團整體優勢
財務公司以產融結合為特征,隸屬于企業集團,是為集團成員單位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一般金融機構,財務公司與成員單位具有天然的更加緊密的聯系,為了有效應對流動性風險,財務公司有必要加強與集團內成員單位的協調配合,發揮集團整體優勢。在這方面,愛立信財務公司可以提供寶貴的借鑒。愛立信財務服務公司作為支撐愛立信集團全球運營的金融機構,以有效、安全和可盈利的方式管理金融風險和流動。在愛立信內部金融服務體系中,信貸股份公司是愛立信集團的信貸中心,金融股份公司是租賃的資源中心,項目融資股份公司是再融資中心,保險公司則是集團的避險工具。愛立信集團的金融體系協同運作,保證了財務公司具有良好的流動性管理能力。目前,我國企業集團公司的產融結合正在向縱深層次邁進,大型企業集團的金融業務不斷拓展延伸,相當一批企業集團建立了覆蓋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業務的“大金融”業務板塊,在財務公司應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控制活動中,應積極探索與相關金融機構在多個領域進行戰略合作,創造協同優勢,如與商業銀行合作,獲取更多的銀行授信,與保險企業合作分散相關財務風險等。通過科學管理,這些措施可以創造整個金融板塊共贏發展的局面。
(三)構建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
從金融體系流動性風險的演變趨勢來看,流動性危機已經由單純的融資來源枯竭,轉變為有融資問題引起的風險傳導以及各風險之間的相互轉化。為了從根本上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在流動性風險壓力情景選擇上,不僅要關注當前常見的流動性風險來源,還要具有前瞻性,充分考慮由于操作風險、政治風險等看似相當遙遠的風險計。在流動性風險管控中,這就要求財務公司具有系統觀念,因為各種風險常常會相互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加入多層反饋效應,實行全面風險管理。財務公司應成具有自身基因的風險管理文化,通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形成縱向涵蓋實際控制人、集團母公司、上市公司、附屬公司,橫向涵蓋股東、債權人的風險管理文化。在防止風險暴露形成損失的傳統風險管理基礎上,關注盈利機會,實行全面風險管理,把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依賴于各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之間的有效配合,因此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決策機構意義重大,通過制定風險管理責任體系,使公司各部門各司其職,通過各自的指標控制,協同推進風險管理工作。全面風險管理內在地要求全員加入風險管理體系,成為風險管理鏈條上有機的組成部分。因此,要在努力提高員工的風險經營意識,將風險管理作為一個動態的過程融入到公司的經營中,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所以,以風險管理文化為引領、以部門協同實施為重點、以全員參與為保證,構建起財務公司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
三、以流動性管理促進企業戰略發展
按照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理論,風險損失同時也是盈利的機會和來源,“風險管理創造價值”。金融業務是以風險換收益的活動,要以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進行積極的風險管理,以獲取更多的收益,提高財務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促進集團整體發展,實現雙贏。處理好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關系,通過實施積極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使財務公司的流動性管理更好地匹配集團公司總體戰略發展要求。財務公司在經營中要把業務發展與流動性管理融合起來,將二者統一于公司的戰略發展進程中。要避免將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相互對立的觀念,即存在極端重視風險控制或極端重視業務發展兩種情形。前者將風險看做經營的負面因素,一味追求規避風險,選擇低風險業務,缺乏“選擇風險—安排風險—消化風險”的管理過程,這種消極預防型風險管理策略在拒絕風險的同時,也喪失了機遇,錯失了發展的機會;后者過分強調業務發展和規模擴張,忽視預期損失和非預期損失,容易導致莽撞冒進使風險聚集,難以化解。隨著金融深化,金融業務不斷趨于復雜,這就要求財務公司在業務的全過程實施全面流動性風險管理,將流動性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公司治理、流程再造等結合,使流動性風險管理戰略嵌入到財務公司總體發展戰略的全過程。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直接影響財務公司的正常運營和發展,科學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應該既著眼于形成短期應急策略,又立足構建長效機制,其目標不是簡單地消除風險,而是通過主動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將流動性風險管理與企業業務經營深度融合,實現價值增長,達到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統一,促進財務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趙衛斌 單位:國電財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陳波,楊開泰.巴塞爾協議Ⅲ對全球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革命性影響:變化與思路[J].上海金融,2011(10):4,5-49.
[關鍵詞]流動性流動性風險發展
一、引言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滿足存款人提取現金、支付到期債務和借款人正常貸款需求的能力。流動性是銀行的生命線,一旦一家銀行發生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就可能導致銀行破產倒閉。流動性不僅直接決定著單個銀行的安危存亡,對金融系統乃至整個國家甚至全球的經濟穩定都至關重要。
在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都發生了流動性危機,迫使大批銀行倒閉清算,以致引發了一場波及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危機。由此可見,流動性風險對商業銀行的生存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金融經濟穩定威脅極大,必須加以重視,加強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
二、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演變與發展
流動性在商業銀行經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流動性管理被商業銀行視為資產負債管理和金融風險管理中的重點。早期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主要側重于資產的流動性管理,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流動性管理又逐漸過渡到負債的流動性管理、平衡流動性管理等幾個階段。
1.資產流動性管理階段
(1)商業貸款理論
商業貸款理論是最早的流動性管理理論。該理論認為,商業銀行在分配資金時應著重考慮保持高度的流動性。由于銀行資金的來源多為短期資金,所以銀行的業務應集中于短期的、自償性的貸款。商業貸款理論提出了滿足銀行流動性與進行資金配置時應考慮資金來源的性質與結構,但缺陷也顯而易見:一是銀行資金配置過多的集中在盈利性較低的短期貸款上,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二是沒有考慮短期貸款的償還能力也是相對的,一旦遇到嚴重的經濟衰退,即使是短期貸款也可能無法收回。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大量銀行就是由于存戶擠提和貸款無法收回而倒閉。
(2)資產轉換理論
1930年代大蕭條后,隨著金融市場不斷發展,資產轉換理論開始流行。這種理論強調銀行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保持一定的具有流動性的非現金資產為流動性需求做準備。當銀行的流動性需求超過銀行所持現金時,可將這部分資產迅速變現以保證其償付能力。資產轉換理論突破了商業貸款理論對銀行資金運用的限制,在保持流動性的同時增加了盈利性。但也有其缺陷:一是持有過多的流動性資產不利于銀行盈利能力的發揮;二是變現流動資產的能力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最終也可能影響到流動性預期目標的實現。
(3)預期收入理論
二戰后,西方各國經濟復蘇發展,產生了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主的長期性資金需求,在此背景下,出現了預期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為借款人償還貸款的能力取決于其預期收入,而非貸款期限的長短,銀行據此開發了中長期分期還本付息貸款。預期收入理論深化了對貸款清償的認識,促進了銀行業務多樣化,但也增加了銀行潛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尤其在整個市場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會大大增加銀行的風險。
綜上,資產的流動性管理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是和當時所處的經濟金融環境相關聯的。資產流動性管理戰略是一種較保守的戰略,規模較小的銀行通常實施的是這種管理方式。
2.負債流動性管理階段
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非銀行金融機構大量出現,給商業銀行傳統穩定的資金來源帶來很大的沖擊。在這一巨大的籌資壓力背景下,商業銀行開始改變以往的以資產管理為主的流動性資金配置策略,而轉向以負債管理為主的策略。負債流動性管理策略強調銀行在市場上購買流動性,其核心是商業銀行由被動負債轉變為主動負債,積極從事金融工具的創新開發,開拓資金來源,通過借入資金來滿足流動性需求,減少流動性資產的儲備量,將資金更多的運用于盈利性較高的資產,從而提高其盈利水平。
負債流動性管理策略提高了銀行籌集資金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增加了銀行的收益,但同時也給銀行帶來了較大的潛在風險:一是負債流動性管理所依托的是貨幣市場,而貨幣市場對利率等宏觀經濟變量十分敏感,一旦市場出現振蕩波動,銀行可能無法在市場上籌借到資金;二是貨幣市場對籌資者的財務和經營狀況的變化也極為敏感,當銀行陷入財務危機并因此對資金的需求最為迫切時,市場卻可能不再愿向困境中的銀行提供流動性了,銀行的流動性壓力就可能演化成流動性危機。
3.平衡流動性管理
從上述資產流動性管理策略和負債流動性管理策略的分析中可看出,前者儲備流動性具有較高的成本,而后者依賴借入的流動性又具有較大的風險,因此,1980年代出現了一種折中的平衡流動性管理策略。平衡流動性管理策略吸收了前兩種管理策略的精華,又克服了其缺陷,從資產負債平衡的角度去協調銀行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之間的矛盾,使銀行經營管理更科學。平衡流動性管理是一種相機抉擇的資金管理方式,要求商業銀行根據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情況,通過對銀行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的協調管理,達到銀行經營目標的要求。其基本思路是將未來的流動性需求劃分為預期的流動性需求和突發的流動性需求兩部分。對預期的流動性需求,一部分以資產方式儲備,一部分可通過與往來銀行或其他資金供給者事先達成的信用安排來解決;對突發性的流動性需求,則由短期借款來滿足。期限遠一些的流動性需求須加以規劃,在需要時,可通過將部分資產變現來滿足流動性,也可通過主動負債,如創新存款工具等方法來滿足。
隨著社會經濟與金融制度、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銀行業務的開拓、金融工具的創新,銀行流動性管理的方式還在不斷改進和完善,力求找到更加適合自身發展的、在確保安全性和流動性基礎上增加盈利能力的、更加符合現代經營理念的管理方式。流動性管理已經成為實現金融經濟平穩運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關鍵。
參考文獻:
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指的是企業集團不能對下屬企業提款或者貸款提供一系列資金供給的缺口風險,其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是一種綜合性的風險。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主要有提前支取風險、償還風險以及再融資風險。提前支取風險一般指的是大額存款不在預期提取日期提取使用所造成的風險,償還風險一般指的是借款客戶不按照約定及時償還所造成的資金風險,再融資風險主要由于企業資產負債情況不匹配所造成。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對于企業集團的發展影響巨大,必須加強對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進行管理,降低風險,保證企業集團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資金結構比較單一
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資金流動性風險影響大的主要是公司的貸款、現金資產以及證券投資,流動性風險直接來源于企業的資產和負債。但是當前我國企業集團資金的來源比較單一,資金結構比較單一,影響資產的流動性。財務公司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股東資本金以及下屬企業的資金歸集,單一的資金來源增加了資金穩定性風險,受各企業資金的流量波動影響較嚴重。財務公司的資產形式十分單一,貸款占據了資產的很大一部分,導致流動性較差,當出現資產風險時影響較大。比如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財務公司的資產主要為股東資本20億和下屬企業資金,存款的方式為活期,集團內部存款占總存款的75%~87%,資金來源十分單一,資金并不能與企業長期發展的需求相適應。當公司在需要長期資金支持時,難以得到充足的支持,增加了資金流動的風險,提高了公司進行資金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難度。
2.流動性風險管理方法比較簡單
當前,我國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管理方法還是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而這種管理方法對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不重視,導致在出現流動性風險時很難處理。首先,財務公司內部沒有一套合理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沒有科學有效的流動性需求預測辦法,仍停留在合規性管理層面,管理方法單一。其次,財務公司內管理人員雖然為財務出身,但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管理辦法缺乏了解,在財務公司資金出現風險時不能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處理,不能對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進行預判,導致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增加。最后,財務公司在進行風險管理時一般采用一些指標管理、比例管理等方法,但當前我國財務公司在采用這些數理統計方法管理時缺乏數據儲備,在進行管理時缺乏經驗,導致流動性風險管理不善。
3.流動性風險管理受行政干涉過多
財務公司屬于企業集團的一部分,因而財務公司的管理人員也是來自于企業集團,導致財務公司在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時受到行政干涉較多。首先,大部分財務公司的股權比較集中,導致企業法人治理機構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形同虛設。董事會、股東會等完全處于集團企業的控制下,缺乏獨立自主權。其次,財務公司是為企業提供服務,要對企業的資金進行處理以提高利用率。企業的資金經營風險便直接影響財務公司,并且由于財務公司的服務對象以及業務范圍比較局限,導致其在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時受到集團公司干預較多,管理工作進展十分不順。比如,集團企業為了經營某一重點項目,財務公司便被要求針對性貸款,而這一項目在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風險便會直接涉及到財務公司,相應的財務流動性風險便轉嫁到財務公司,導致財務公司的流動風險與企業的流動性風險惡性循環,提高了財務公司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難度。
4.流動性風險管理缺乏內控機制
我國財務公司在進行流動性管理時缺乏完善的內控機制,首先,財務公司缺乏相應的制度控制。我國財務公司進行內部控制時更多的是控制業務交易,控制體系不完整,流動性風險控制制度不完善,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執行力度欠缺,沒有相應的制度保證,導致風險管理執行力度不夠。其次,財務公司在流動性風險管理時缺乏相應的組織控制。雖然財務公司成立了風險管理部門,但其專業性不夠,沒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專業管理流動性風險,使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管理形同虛設。最后,財務公司風險管理人員專業性不強,缺乏風險管理經驗,當出現一些突發風險時不能很好處理。比如當存款利率持續調升而出現的資金流動性比較緊張的局面時,其不能根據情況進行處理,導致財務公司流動性指標惡化,資金支付困難,導致企業的資金風險增高。
三、加強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措施
1.合理調劑資金,豐富資金結構
財務公司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必須豐富資金結構,拓寬資金來源。財務公司可以優化其融資功能,借助集團企業的行政措施強化財務公司對資金的管理和分配。財務公司可以通過發放貸款、委托貸款等方式滿足集團企業的資金需求,通過高度集中的資金管理政策以控制企業在財務公司外的存款,從而降低財務公司的流動性風險。財務公司還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減少集團下屬企業存款突發性減少所帶來的突發性流動性風險,保證企業資金需求的有效使用。比如,申能財務公司通過集團企業牽頭,向集團內外企業進行融資,財務公司進行資金調劑,保證了各個企業資金的需求,促進了資金在企業間的流通,降低了財務流動性風險。
2.豐富流動性風險管理方法
財務公司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時必須改善管理方式,豐富管理方法,采用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和理念進行管理。首先,要轉變傳統的事后控制風險的管理方法,積極管理,對可能存在的流動性風險及時識別并跟蹤監測,以便將風險控制在最低。轉變傳統的重視信用的管理觀念,樹立多種風險并重的財務風險管理理念,重視財務公司資金流動過程中的每一環節,建立全方位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其次,認真分析集團組成,對集團內一些風險性較大的業務進行管理,降低其風險。最后,采取多種流動性風險管理技術,借鑒國外先進的風險管理工具,加強對現有信息的分析,提高財務公司使用先進風險管理技術的水平,針對流動性風險特點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
3.提高財務公司風險管理獨立性
雖然財務公司隸屬于企業集團,但在財務風險方面必須具有一定獨立性,降低企業集團對財務公司的行政干涉。提高企業法人治理機構作用,加強財務公司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獨立自主性。對于企業的資金的經營,財務公司要積極掌控監測,對于集團各項業務必須熟悉,以確保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從而降低資金流動性風險。財務公司要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監督部門,并以其為中心對集團企業的各項工作進行全面管理,定期開展財務風險稽查,對可能存在的流動性風險進行預判、規避,從而保證企業集團的健康發展。
4.健全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內控機制
財務公司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必須有完善內控機制進行保證,財務公司要根據流動性風險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內控制度,做好各部門風險控制和管理工作。財務公司要樹立全面、客觀、獨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理念,建立相應的部門內控制制度,明確公司內部相關部門的職責。建立嚴格的企業監控流動性風險的體系,合理制定企業出現流動性風險情況處理辦法,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體系,完善內部審計制度,確保財務風險全過程處于控制。
【關鍵詞】農商行 監管政策 流動性風險管理
流動性風險是全球金融機構共同面對的重大風險之一。對于農商行而言,經濟走向下行、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利率市場化等無疑對其資產負債管理、流動性風險管理等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面對風險成因日漸復雜、監管日趨嚴格的風險管理環境,以前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模式已很難適應市場的發展,所以建立與農商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新的風險管理模式顯得愈發重要。
一、農商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基本現狀
根據銀監會《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等監管政策要求,目前農商行基本實施了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建設,將流動性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近年來,農商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有所提升,管理組織架構基本搭建成形、制度體系初步建立、日常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流動性風險管理總體仍較為粗放,管理工作機制有待完善;監測手段、管理技術、信息系統建設等仍需提高;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需進一步提升。
(一)治理結構不健全
農商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往往存在分工不合理、職責不明確、履行不到位、報告關系不清晰的問題,主要是流動性風險管理責任主體的職責構建、權限設置、工作流程、溝通反饋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等不夠健全,不利于實現流動性風險的有效管控。
(二)風險偏好不明確
農商行往往沒有明確提出流動性風險偏好,或者直接使用風險容忍度指標作為風險偏好,沒有做到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并重。不明確風險偏好會導致風險管理策略不能很好地與農商行的發展規劃、資本規劃和經營目標相吻合。此外,風險容忍度指標是以事后監測為主,農商行的風險偏好缺乏對業務經營和內部管理的事前、事中傳導載體和約束機制,風險偏好傳導效應不能充分體現。
(三)風險識別能力不強
近兩年,農商行業務創新較快,特別是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快速發展,使得金融機構之間債權債務關系日益復雜,誘發流動性風險的因素日益增多,而對這些新的資金業務模式和風險狀況認識都需要有一個摸索和學習的過程,農商行在流動性風險識別與管理方面經驗不足。
(四)風險監測、計量手段單一
大多數農商行對日常的流動性監測、計量和預測仍主要依靠傳統的人工測算,缺少流動性管理信息系統支撐,流動性管理無法做到實時監測、預警和分析,流動性監測、計量的頻率和正確性不夠,許多流動性管理僅靠手工操作難以達到效果。
(五)融資渠道狹窄
農商行近兩年在融資渠道拓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逐步向同業存單、大額存單、債券發行、向央行借款、正回購、同業拆借等多元化資金來源結構拓展。但是目前農商行的融資地位仍處于相對弱勢,融資渠道狹窄的情況尚未有根本性改變,資金來源單一的狀態依然,不利于流動性的穩定和應急要求。此外,融資策略建立、市場融資情況評估等工作也與監管政策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
(六)壓力測試和應急計劃的有效性不夠
大多數農商行的流動性壓力測試相對粗放,壓力測試的情景假設長期不變,對宏觀金融政策、市場流動性情況和自身業務變化等因素考慮不足。應急計劃不夠周全,內容不夠詳細,不太有針對性,且對應急計劃缺少定期測試和評估,也未做必要的修訂。
二、農商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流動性風險防范意識不足。長期以來,我國處于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之下,這使得銀行在日常經營中面臨的流動性壓力相對較小,導致長期忽視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而與大型銀行尤其是外資銀行相比,農商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更為淡薄,缺乏流動性風險管理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很大程度上依靠人民銀行及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強制推動。
管理機制不完善。大多數農商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尚處在資產負債管理的初級階段,內部缺乏加強和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有效動力機制,導致流動性管理只注重流動性監管指標的良好表現,對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重視不夠。
流動性風險管理手段薄弱。由于目前大多數農商行未能實現對流動性風險進行實時的監測和預測,導致無法實時、清楚和全面的了解全行的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情況,無法準確判斷資金的期限結構、利率結構等,也就無法實時分析自身的流動性風險狀況。雖然會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報送相關的流動性風險指標,這些靜態的指標在分析歷史數據會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為一項必須實時動態進行的風險管理手段,就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流動性管理經驗不足。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測試等,是近幾年監管部門對農村商業銀行提出的新的監管要求,農商行在人員配備和培訓等方面存在不足。如何有效地開展流動性風險管理,需要農商行結合自身情況不斷探索和學習。
三、優化農商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流動性風險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傳染性、高損性,從流動性風險的固有特點和農商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即使流動性風險指標良好,也并非可以高枕無憂,必須未雨綢繆,需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優化管理手段、加強人員配置、及時跟進系統管理,以實現流動性風險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
(一)健全風險治理架構,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農商行應當按照銀監會《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的相關要求,在充分考慮自身業務規模、性質和復雜程度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從強化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等“兩會一層”的監督與控制入手,建立健全的流動性風險治理架構。從頂層設計入手,明確各層級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分工,建立多層次、相互銜接、有效制衡的運行機制,確保流動性風險管理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崗位和人員。同時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努力讓流動性風險管理成為各層級的自覺行動。
(二)完善風險偏好架構,加強傳導機制建設
農商行應當提出明確的流動性風險偏好,并建設與之相適應的風險限額管理機制,確定定性、定量的風險指標管理,探索科學的風險管理糾偏糾錯機制。同時要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傳導機制建設,完善政策制度制定、授權管理、限額管理、績效考核等傳導途徑和手段,將相關管理分解并傳導成為各部門、業務條線、分支機構的具體行為目標,加強對業務經營的事前引導和事中約束。
(三)積累風險管理經驗,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農商行應當積極應對日益增加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引進和培育風險管理人才,加強新業務知識、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建立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專業化隊伍,切實提升流動性風險識別和管理的能力。
(四)提升風險管理技術手段,加強流動性日間管理
農商行應當加快流動性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升系統監測的頻率和準確性,優化現金流監測分析、業務期限管理、流動性缺口管理、壓力測試、優質流動性資產監測等流動性監測、計量、預測的技術手段,加強流動性日間管理。
(五)加強主動負債管理,完善資產負債結構
農商行應當合理資產負債結構配置,建立分層次的流動性準備,構建多元化負債結構,探索運用主動負債工具,拓展融資渠道,制定融資策略,定期u估市場融資情況,審慎做好資產負債管理,夯實流動性管理基礎,科學平衡效益性與流動性的關系。
(六)加強流動性壓力測試,制定應急計劃
關鍵詞: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防范
銀行的流動性是指支付能力的強弱,既包含了資產變現的能力,又包含了獲得資金的能力。只要有金融的地方就會存在風險,流動性風險是當今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流動性風險的危害巨大,我們要提前防范、提早控制,將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
一、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含義及產生的原因
1.流動性風險的含義
銀行的流動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資產的流動性,二是負債的流動性。資產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負債的流動性是指銀行以較低的成本適時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當銀行的流動性面臨不確定性時,便產生了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不能即時以合適的價格籌措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其客戶大量的資金需求,便產生流動性缺口進而發生流動性風險。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融資風險及償還風險。
2.流動性風險產生的原因
商業銀行產生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動性需求與供應的不平衡。流動性需求如果超過供給的范圍,就會直接影響到銀行的流動性,假若市場發生突變,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支付高額的存款及利息就會形成資金缺口,假若其流動性極度不足,最終將導致銀行的經營危機甚至破產。流動性風險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資產與負債期限不匹配。在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中,其資金來源主要通過吸收各類存款、從央行借入或系統內拆借、及發行金融債券等形式獲得,其中期限較短的短期存款占較大比重;同時,在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中,其資金主要運用于貸款類業務,其中更是以盈利性較高的中長期貸款投向為主。在這樣的資產負債的結構下,當銀行需要歸還客戶短期存款時,將會因中長期貸款尚未到期而無法收回,導致沒有足夠的資金歸還負債而造成流動性缺口,此時銀行為了歸還這些存款及利息,不得不以其它方式從各種渠道獲得較高成本的資金來取得流動性,從而造成資金的損失。
②商業銀行到期貸款延期償還或不能償還,以及大額存款的提前支取。由于借款客戶自身財務原因或其它因素的影響,客戶未能按合同約定按期償還貸款本金與利息,使得商業銀行計劃中的資金流入未能實現,當其他客戶有資金需求時,商業銀行不得不動用其它資金儲備來補償流動性缺口;而大額存款的提前支取與到期未能償還恰恰相反,但同樣使得商業銀行的資金在未安排流出計劃的情況下無預見的突然減少,商業銀行同樣不得不動用其它資金儲備來補償流動性缺口,而籌措資金的成本使得銀行資金造成損失。
③資產質量管理不夠完善。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高低是影響其流動性的重要因素,而不良貸款的形成則是形成流動性風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不良貸款占比越高,其資產流動性越差,銀行的資金周轉會因為資產質量的問題陷入減緩甚至停頓,從而增大發生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
二、當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現狀
1.資產形式單一,貸款占比過高。依照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標準來看,合理的資產結構其資產形式應該是多元化的,但就目前狀況來看,大多存在資產形式單一的狀況,資產組成中大部分為貸款,屬于固態化資產,因其受合同期限的影響使得流動性較差。因此,貸款在商業銀行資產中過高的占比固然限制了其整個資產的流動性。
2.不良貸款增加,流動性減弱。影響銀行流動性的因素中,貸款的質量是一個主要的因素,不良貸款所帶來的風險,也就成為流動性風險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企業的效益及財務狀況等原因,導致貸款形成不良,資產流動性減弱,銀行為了保全資產有時不得不以貸收息或借新還舊,從而進一步增加了不良貸款帶給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隱患。
3.負債比例上升,流動性風險加大。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以短期存款的增加為主要特征,同時在資金的運用上存在粗放式經營,盲目追求貸款規模擴張,使銀行流動性負債比例上升,流動性風險加大。
4.原有的管理規范不適應金融市場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在資金負債管理上都有其相關的規范,但有些規范及指標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當今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內容比較單一,對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反應較慢。
三、應對流動性風險的措施與建議
流動性風險是銀行的核心風險,是一種致命性風險,商業銀行流動性不足在極端情況下會引起“擠兌”,最終導致商業銀行破產,因此,商業銀行應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和警覺, 主動采取措施控制流動性風險,才可以使其健康發展、持續經營。
1.強化風險管理意識,積極主動防范風險。目前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領導層在管理上仍存在“重經營,輕管理”的意識和理念,雖然也成立了一些風險管理類機構,但在實際經營運作中并不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風險管理流于形式。為了切實防范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應努力提高風險管理及防范能力,加強風險教育,實現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都能樹立起“防范風險,人人有責”的全員風險意識,對風險管理類指標建立硬性約束機制,并實施定性及定量考核,只有全員充分認識和真正重視,才能正確處理好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關系,才能做到積極主動防范風險、控制風險。
2、構建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必須建立能夠計量、識別、監測及控制流動性風險的系統,以科學預測和分析為基礎,建立有效的流動性缺口風險預警機制和符合商業銀行實際情況的壓力測試模型,多渠道多方法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在我國保險制度尚未建立和金融體制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努力提高流動性風險防范能力。
3、優化資產配置,降低不良貸款,調整資產負債結構
首先,銀行本身應提高資金運營水平,合理配置各種貸款在資產中的比重,同時在防范市場風險的前提下,加快金融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積極拓展優質信貸市場,培育新的中間業務增長點,優化銀行資產配置。其次,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完善貸款業務,嚴格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等業務流程,提高信貸管理水平,從而保證銀行資金的流動性。第三,保持負債的流動性,主動增加大額存單、債券、拆借、回購、轉貼現、再貼現等主動型負債,創新品種,進行資產和負債的綜合管理,實現資產與負債在期限或流動性上的合理適度匹配。
4、加強流動性管理計劃
流動性計劃是銀行計劃中最主要的一個部分,它能夠發現當前工作中的問題、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并制定出合理的計劃。銀行在制定流動性計劃的時候,要認真分析當前的實際情況,并和過去的經營狀況進行對比,要多方面考慮流動性計劃的需求,為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準備。
總結:
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自主管理意識不強等。對于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商業銀行應嚴格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監管要求,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做好流動性風險指標的監控,通過對流動性指標的計算分析及時調整自身的資產和負債結構,彌補可能出現的流動性缺口,將流動性風險的危害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聞岳春,段弈冰.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流動性現狀及對策研究[J].金融論壇,2011,(2):11-15.
[2]郝紅海,武軍.淺析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J].河北金融,2012,(12):14-16.
[3]李玉婷.中國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0,(16):66-67.
[4]徐子雯,趙欣.中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成因及管理策略[J].知識經濟,2011,(6):57.
央行近期公布的《2013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指出,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是中國經濟成功“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重要保障。
流動性相當于企業的血液,血流不暢會導致休克,在這個意義上說,流動性風險是一種“斷流癥”。在表象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資金鏈緊張或者斷裂,輕則不能滿足資產增長或業務發展的資金需要,重則不能按期償還到期債務。但資金鏈斷裂只是流動性風險爆發后表現出的結果,流動性風險產生主要緣于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或者信用風險(指交易對手不能按期履約的風險)、市場風險(指未來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既定目標的不利影響)等的轉化或者誘發,因此是一種綜合性的風險。
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供給者,政府監管機構的政策對市場流動性影響很大,而且需要保持宏觀政策的大體穩定,給市場一個穩定預期。比如發行的貨幣量對市場流動性就有直接影響,發行貨幣過少,將導致市場流動性緊張;反之則會導致市場流動性泛濫。但出現如去年“錢荒”等極端情形時,也需要及時進行政策微調。
做好“三期”疊加階段流動性風險的化解,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應有之義。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是中國經濟在一段時期都需面對的“新常態”。這種“新常態”既表現為增速減緩,又表現在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產能過剩等“風險點”的高發易發。任何一個“風險點”應對不當,都會給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和資產質量帶來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因相互傳染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以地方政府債務為例,隨著未來兩年高達4.2萬億的地方政府債務到期,有針對性地加強這部分債務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十分必要。因為這些地方政府債務主要來自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借款,若是到期不能按時償還,一方面影響政府信譽,同時還將給相關金融機構的資產流動性帶來巨大壓力,加劇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在銀行體系受到互聯網金融沖擊的背景下,這會產生雙向擠壓的效應。若形成不良資產,將會使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指標繼續攀升。
國家審計署報告顯示,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審計的9個省本級為償還到期債務而舉借新債579.31億元,但仍有8.21億元逾期未還。這些“應還未還”的債務,目前對相關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負面影響尚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借新還舊”固然為緩解還債壓力贏得了時間,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是延后了部分風險爆發的時間點。按照銀監會數據,2013年底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為1%。以此來推算,未來兩年地方政府債務可能會出現至少420億元的不良貸款。
關鍵詞:壓力測試;城市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2-0050-02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壓力測試越來越成為一種為各國監管機構所推薦和要求的關鍵流動性風險管理技術。中國也不例外,2007年末銀監會專門下發了《商業銀行壓力測試指引》,要求各商業銀行開展流動性壓力測試。然而,已有研究基本集中于全國性大銀行,鮮見對城市商業銀行這類地方性中小銀行的針對性研究。顯然,對壓力測試這種不存在普遍適用的實踐規范、個性化較強的技術方法而言,這不僅不利于壓力測試技術在城商行中的推廣,而且嚴重影響到中國城商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借鑒國外成熟的壓力測試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立足于中國城商行的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應用壓力測試進行城商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壓力測試理論與方法
根據銀監會的定義,所謂壓力測試是指將整個金融機構或資產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極端市場情況下,如,假設利率驟升100個基本點,某一貨幣突然貶值30%,股價暴跌20%等異常的市場變化,然后測試該金融機構或資產組合在這些關鍵市場變量突變的壓力下的表現狀況,看是否能經受得起這種市場的突變。
常用的壓力測試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兩種方法。
1.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即單一因素分析,主要是估計單一風險因素或少數幾項關系密切的風險因素的假設變動對商業銀行資產組合或者單項資產價值造成的影響。
2.情景分析。情景分析即多因素分析,其目的是透過模擬同時影響多項風險因素的壓力情況,評估商業銀行資產組合價值的變動。實踐中,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同時使用歷史情景和假定情景進行分析。壓力測試一般可以劃分為六個步驟:(1)設定情景因子及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核心指標。設定情景因子是壓力測試的起點,也是壓力測試的關鍵之一。情景因子的選擇必須與開展壓力測試的金融機構的具體情況相吻合。(2)情景因子與KPI核心指標相關性。即結合數學函數建立情景因子與KPI核心指標間的關聯關系。(3)劃分壓力等級。壓力情景設計時校準沖擊的程度是關鍵點,設置的太高或太低都可能使壓力測試沒有意義。確定壓力等級的一種方法是利用歷史壓力事件的沖擊大小來確定。另外一種方法是利用主觀判斷來確定沖擊的大小,可由熟悉這方面的專家根據其豐富的經驗來決定相應的壓力等級,從外部監管環境與行內發展現狀相結合,確定KPI核心指標的約束臨界值。(4)金融風險壓力測試。即通過調整情景因子的波動范圍,對KPI指標進行壓力測試,并在達到約束臨界值時記錄下情景因子值。(5)壓力測試報告。壓力測試完畢后,根據KPI指標在輕、中、重度三種情況下的情景因子值寫出分析報告,提交經營高層或董事會。(6)提出解決方案。根據測試結果,提出在輕、中、重度三種情景下的解決方案,為銀行規避風險提出可操作建議。
二、中國城商行的特點及其對流動性風險的影響
作為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殊群體,城商行是以城市信用社為基礎,逐步改造而成的。特殊的歷史起點和政策空間使其相比全國性大銀行,存在一些顯著的差異,并由此對流動性壓力測試的應用產生一定的影響。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經營地域的地方性特點。中國城商行的區域性與地方性特征十分明顯。城商行是在原來的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發展而來,承襲了城市信用社地方金融機構的特定角色和單一城市制的經營模式,其服務對象也主要是所在地的企業和居民。雖然現在小部分城商行已經開始在所在城市以外設立分行,跨區開展業務。但是,短期內城商行的地方性特征仍難以得到根本上的改變。
城商行經營地域范圍狹窄,使得除了利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等一些直接對城商行流動性產生影響的變量以外,城商行更多的還是受到當地局部的經濟環境變量的影響。如,地方經濟的發展程度、產業結構、經濟周期、政策法規、地方金融秩序(私人錢莊、房地產價格波動)、市場趨勢和企業信用等等。
2.資本規模偏小。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由于其地域限制,其資產規??傮w不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占全國銀行業的6.5%;資產規模在1 000億元以上的城市商業銀行僅為9家。偏小的規模自然會影響到城商行的流動性風險。一是影響中小商業銀行在公眾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和信用評級。二是難以實現規模經濟,這使其在與其他金融機構進行成本競爭時處于不利地位。三是容易誘發城商行盲目擴張,從而加劇流動性風險的隱患。
3.從資產負債表來看,業務種類相對單一、存貸業務過于集中。首先,從整體來看,城商行業務種類比較單一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雖然近年來少數城商行相繼取得了一些新的業務資格,但由于政策、資本金、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的限制,多數城商行還主要依靠傳統的存貸業務。其次,從資產業務來看,城商行的貸款投放存在明顯的客戶集中、行業集中、時間集中現象。貸款業務過于集中導致城商行對產業政策調整、自然災害侵襲、季節性因素等更為敏感,也容易因之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再次,從負債業務來看,城商行的主動負債能力有限,其資金來源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款業務,核心負債不足仍是城商行負債業務的隱患。
4.管理相對較薄弱。從管理上看,城商行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組織架構、制度建設、信息系統和人力資源四個方面。第一,現代企業制度難以完全發揮作用。由于絕大部分城商行仍然由地方政府絕對控股,結果導致城商行受行政干預較大,難以體現現代企業制度的優越性;第二,風險制度建設相對不足。城商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還處于起步階段,內部缺乏流動性風險的早期預警機制、中期防范與轉移的控制機制、后期降低風險損失的挽救機制;第三,信息系統建設薄弱;第四,專門人才不足。由于起點、激勵機制等原因,再加上對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重視不夠,城商行很難吸引、留住優秀人才。
相對薄弱的管理,一方面會帶來流動性風險的隱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流動性壓力測試等流動性風險控制工具的應用,從而不利于流動性風險的有效防控。
三、城商行特點對流動性壓力測試應用的影響
城商行在進行流動性壓力測試時,主要應該注意情景設置和壓力測試模型兩個方面:
1.情景設置。在壓力測試的全部過程中,準確識別風險因子和恰當選擇情景假設是最重要的。只有情景假設是可信的,足以恰當地反映城商行面臨的潛在風險,壓力測試才有意義。
2.壓力測試模型。城商行在構建壓力測試模型時會面臨兩難選擇―― 一方面,如果壓力測試模型過于簡單,就不得不承擔不能準確揭示流動性壓力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壓力測試模型過于復雜,但構建難度更大,對數據、技術人才、信息系統和相應技術儲備的要求也就更高,成本也會隨著復雜度的提高而急劇增加。
從城商行的現狀來看,由于數據缺乏、人才缺少、信息系統支撐不力和財力不足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城商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起精確的壓力測試模型。
四、城商行應用壓力測試的政策建議
1.加強城商行流動性風險因子和情景假設的研究。無論是風險因子整合度不足,還是風險因子和情景假設個性化不足,都反映出對城商行流動性風險因子和情景假設專門研究的缺乏。因此,加強對城商行流動性風險因子和情景假設的研究就成為當務之急。
首先,應該研究城商行流動性風險的風險傳導機制。通過專家分析的方法,先通過定性研究加強風險傳導機制的分析,重點考慮風險因素在壓力情景下的相關性。其次,應該加強對城商行流動性風險影響更為直接的當地經濟的風險因子的研究。如,地方經濟的發展程度、產業結構、經濟周期、政策法規、地方金融秩序(如,私人錢莊、房地產價格波動等)、市場趨勢和企業信用等等。
2.分步推進城商行壓力測試模型的優化。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城商行一步到位建立起精確的壓力測試模型既不可能也不應提倡?;诖?在對待建立精確的壓力測試模型問題上,城商行應當在綜合考慮各項條件的基礎上,首先應用經驗法建立模型并進行壓力測試工作,并在實踐中注重壓力測試理念的灌輸和滲透。
3.將壓力測試納入日常管理,搭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一個全面的壓力測試體系,不僅包含壓力測試的各類計量工具,同時也應包含一整套應對極值風險的政策、制度、流程和預案,并須將壓力測試的理念深植于每位組織成員以及日常經營管理流程中,實現與常態風險管理體系的對接,共同搭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4.加強領導的重視程度。一是從認識上提高領導對壓力測試的重視程度。假設的壓力測試情景因出現概率低,容易誘發領導的僥幸心理。因此,應該從認識上提高領導的重視程度。二是從組織結構上重視壓力測試。應建立流動性壓力測試組織體系,將流動性壓力測試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納入整體風險管理架構,定期進行測試和評估,形成良好的、更加專業化的測試運行機制。三是從制度規范上重視壓力測試。城商行應當制定一整套的壓力測試報告機制,確保壓力測試在銀行高層決策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穩健的壓力測試實踐和監管原則[EB/OL].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2009-01.
[2]金煜.中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計量與管理框架[D].上海:復旦大學,2007.
[3]楊鵬.壓力測試及其在銀行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5.
[4]楊鵬.壓力測試及其在金融監管中的應用[J].上海金融.2005,(1).
[5]彭峰,盧會明.中小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與防范對策[J].甘肅金融,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