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培養
時間:2023-09-18 17:07: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所獲得的,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品質和關鍵能力。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衡量高中化學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高中化學課程實施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高中學生通過化學課程能得到什么發展?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對這兩個問題的直接回答。
1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相融合制定了高中化學課程目標[1]。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在知識與技能維度突出了“化學概念原理、化學變化規律、化學基本觀念、化學實驗”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提供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學科觀念;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維度突出了“科學探究、信息獲取和加工、自主學習”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突出了“樂于科學探究、感受世界奇妙、贊賞化學應用、關注化學發展、養成科學態度”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發展學習化學、探究物質變化奧秘的興趣,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能夠贊賞化學科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科學素養和化學課程的價值等方面綜合分析,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化學學科觀念、化學學科思維、科學探究實踐和化學學科價值追求”等方面,因此高中化學課程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形成和發展化學學科觀念、化學思維方式、科學探究能力,樹立和發展科學精神和價值觀。從三維目標相融合制定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可以看出,十多年前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倡導的課程目標中就包涵了化學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2]。
1.1 從學科觀念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科?W的形成源于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活動,而自然界又是一個普遍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因而,科學領域不同的學科之間就必定會存在一些共通、跨越學科界限、具有普適性的科學主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版的“科學框架”(Science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中,將“尺度與結構”、“變化的形式”、“穩定性”、“系統與相互作用”、“能量”、“演化”提煉為科學主題,上述科學主題在化學學科中以學科觀念或核心概念的形式表現出來(表1)[3]。
“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同樣是化學學科觀念的特征。人們通過觀察(特別是通過實驗觀察)、辨識并表征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的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如物質的形態改變、新物質的生成、能量的轉化等,這種直接觀察或通過一定的儀器或技術間接觀察所得到的物質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往往是宏觀的,可用文字或化學符號對其進行描述,即“宏觀辨識”。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并不僅僅滿足于對物質的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的觀察、辨識和表征,還必須探析其運動變化的本質原因。化學學科中主要從兩個視角進行探析,一方面從物質的結構和性質相聯系的視角分析,即“微觀探析”,另一方面從變化和平衡相統一的視角分析,即“變化思想與平衡觀點”。因為哲學認為,物質是不停運動變化的,平衡和運動是不可分的,客觀世界是不斷地沿著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軌跡運動著。而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根據,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統領性和遷移性的化學學科觀念。
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我們不能只看到“宏觀、微觀、變化、平衡”幾個簡單的詞,不能僅從化學一般概念或原理層面進行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涉及化學變化的條件、方向、限度、能量轉變,涉及物質及其構成微粒的作用力和作用力平衡,涉及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辨識、探析和表征等。
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不能把其中的“與”簡單理解成兩者加和,它們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是指以“物質結構與性質相聯系、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認識和分析解決相關的化學問題。
1.2 從學科思維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人類在運用化學方法探索物質世界及其相互關系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其中極其重要的就是具有化學特質的思維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堅信有一個客觀世界存在,而人類認識世界就是不斷地通過實證研究去接近這個客觀世界。作為科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化學十分重視實證研究,堅持科學結論需要通過多次反復的證實或證偽。事實上化學科學中許多理論的建立和原理的發現,特別是中學化學課程中所涉及的化學理論和原理,都是建立在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基礎上的,是根據大量的實驗事實(證據)進行邏輯推理形成科學結論的,這就是“證據推理”。由于化學研究的對象是分子、原子層次的物質,且存在物質的多樣性、不同物質結構的獨特性和環境對物質及其變化影響的復雜性等特點,人類運用化學方法探索物質世界時,常常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后,還需要通過抽象和簡化的方法建構模型,再現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這就是“模型認知”。因此“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特質的思維方法。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證據推理主要是指根據觀察和實驗等方面獲取的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證據),通過基于證據推理的方法形成科學結論;模型認知是指對研究的物質及其變化等方面的問題提出假設,根據觀察和實驗得到的信息,通過抽象和模型思維,用簡化的、形象化的模型再現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內在特性和一般規律,并通過實驗驗證和完善模型。證據推理所形成的科學結論是簡單的模型認知,模型認知離不開證據推理,證據推理是建構模型的前提。
1.3 從學科實踐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化學科學發展至今,化學實驗仍然是探索物質奧秘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學生化學學習中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活動。從化學實驗研究的對象看,有物質的合成(轉化)與分離、物質組成和結構的表征、物質的性能和應用等;從化學實驗研究的過程看,化學實驗通過一定的實驗技術和方法獲取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再從結構與性質相聯系、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證據推理、模型建構等方法對實驗現象和事實做出合理的解釋,揭示化學變化的規律,形成科學的結論;從化學實驗結果看,化學實驗獲取新的化學知識,揭示未知的化學反應原理和規律,發展新的技術和方法,將新的實驗研究成果應用于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實踐。因此,從化學實驗研究的對象、過程和結果分析可以發現,創新是化學科學探究最重要的特征,化學科學探究最能體現和發展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團隊協作和合作能力,最能培養人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實踐的核心要素。
1.4 從學科價值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科學價值作為一個總的價值體系,由諸多價值要素構成,諸多價值要素聚焦于最終目標――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化學科學的發展起源于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化學對人的發展的作用是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保護世界的活動為前提的,化學科學技術不斷推動經濟的發展,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財富,這是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的根本條件。但是片面追求化學科學技術的應用性價值,就會帶來諸如對生態環境、人類健康的影響,導致科學不利于人發展的異化現象,無法實現科學的最終價值。實現化學科學的價值既要充分發揮化學科學技術為人類提供物質財富的作用,又要充分分析化學科學技術應用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可能的負面影響,即充分承擔起化學科學對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
化學科學探索是一個艱難的創造過程,需要化學學術共同體成員付出艱辛的代價,執著不懈地永恒探索和不斷創新;化學學術共同體成員在科學探究實踐活動中遵循著科學研究行為規范,體現著理性、客觀、公正、平等、奉獻、求實、嚴謹、民主、寬容、自由的科學精神,成為現代人類社會道德進步的推動力量和現代人類文化體系與精神生活的核心。“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對化學學科價值很好的詮釋。
2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結構和內涵
根據化學課程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貢獻,結合化學課程的特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可概括為“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其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既是化學學科觀念,又是化學特征的思維視角和方式,“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特征的思維方法,“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實踐能力,“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化學學科的價值追求和化學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發展的貢獻。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各維度的關系可表示如圖1所示。“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處于化學核心素養的中心位置。“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既以化學科學探究為載體,又是化學科學探究的研究內容和思維視角,“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科學探究形成結論的思維方法,“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化學科學探究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維度的重要成果。
2.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從分子、原子層次對物質結構、性質、能量轉變等及其相互關系的基本認識[4],既是化學學科重要的觀念,又是化學問題解決的思維視角。
通過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并能運用化學符號表征物質及其變化;形成“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的觀念;能從物質結構和性質相聯系、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視角解決相關化學問題。
2.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是對物質發展化學變化的條件、方向、限度和變化規律等及其相互關系的基本認識,既是化學學科重要的觀念,又是化學問題解決的思維視角。
通?^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認識物質是不停運動變化的,化學變化是有條件的、可控制的;能形成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和能量轉化守恒的觀念;能從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考察分析化學反應和解決化學問題。
2.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認識方式,是基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的物質及其變化的事實并進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建構模型以揭示化學變化及其規律的過程,是運用證據推理和模型化思想解決相關化學問題的能力和品質。
通過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物質及其變化的證據,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形成結論,能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途徑;能依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進行抽象概括并建構模型,用模型思想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一般規律。
2.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指提出化學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推理得出結論并作出解釋,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是指能尊重事實和證據,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批判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創造性見解的品質。
通過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具有科學探究意識,能發現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提出合理猜測與假設;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并優化實驗方案,正確實施實驗探究方案;具有分析、處理信息,描述、解釋實驗探究結果的能力;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愿與能力,能對實驗探究的過程與結果進行質疑和批判、評估和反思。
2.5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指在認識化學科學本質和化學科學的價值,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關系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化學科學技術應有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要求學生具有崇尚科學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積極參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贊賞并致力于應用化學科學技術促進社會發展,勇于承擔和分析化學過程對人類社會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的責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 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高中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所獲得的,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品質和關鍵能力,是學生在未來生活中能有效解決復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能力和品格。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離不開化學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化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經歷化學問題解決過程。
3.1 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后天習得性,決定了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離不開化學課程學習。但必須指出的是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習得不能是“被動接受”,不能以“灌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更不能把化學核心素養簡單地轉化成“宏觀、微觀、變化、平衡、模型、推理、實驗”等知識內容進行講授,離開了科學、正確的化學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就無法形成化學核心素養。
在化學課程實施中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就必須引導和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如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辯論、問題解決、社會實踐等,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獲取化學學科知識、形成化學學科觀念、體驗化學實驗探究的過程、運用化學特征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認同和踐行化學學科價值追求。
3.2 在化學知識學習中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化學核心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化學知識,沒有化學知識,化學核心素養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任何人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掌握繁瑣卻無法窮盡的“化學知識”,唯有將化學知識提升為可遷移應用的化學學科觀念,才能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高中化學課程具有自身的內容邏輯主線,包含了許多事實性化學知識和基本概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將事實性化學知識和化學一般概念上升為化學學科觀念,考驗著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和教學智慧。高中化學課程實施中,需要認真理解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和“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所包含的化學學科觀念的內涵,需要建立化學學科觀念與化學一般概念等之間的關系,有效地幫助學生建構化學學科觀念體系。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是圍繞一定的化學課程內容、通過多樣的化學學習活動展開的。雖然不同的化學課程內容、不一樣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不同維度發展的貢獻可能存在差異,但一定都能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各維度的發展。化學課程實施中一定要防止的是:將化學核心素養各維度分解開來培養,將化學課程內容與化學核心素養的某維度進行對應,并貼上“標簽”。
3.3 在化學問題解決中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具體內涵;課堂教學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指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個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當具備的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化學課程作為素質教育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素養研究不可避免地被納入課程命題當中。加強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是適應素質教育課程改革趨勢以及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的必然之舉,接下來,本文就對這一課題展開細致分析。
一、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
探究化學核心素養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這一命題之前,有必要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具體內涵進行詳細分析。自2014年教育部門文件頒布以來,有關化學核心素養這一課題的研究一直沒有中斷過,在將近3年的時間里,各位教學工作者都對學生應當具備的化學核心素養做出積極研究,這其中取得不少成果。但是,由于相關教學實踐有限,在化學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定義上,至今仍然存在一些爭議。本文試圖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綜合國內外研究綜述,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做出大致定義。
1.核心素養的含義
21世紀初,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就進一步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提出了“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一問題,國內外教育專家學者相繼開展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研究表明: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一命題應當緊緊聯系核心素養模型建立問題,在發展受教育者學科知識技能的基礎之上,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角度展開分析。隨后,歐洲經濟聯盟進一步對核心素養命題進行深入探究,在尊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相關理論的前提下,對核心素養這一概念進行了定義,教育領域核心素養應當包括8個方面的內容:
(1)母語素養。這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發展核心素養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一個連話都不會說的人,談不上核心素養培養這一問題。
(2)外語素養。這是受教育者終身發展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具備的另一語言素養,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背景下,掌握一門外語是素質人才必備的技能。
(3)信息技術素養。21世紀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時代,信息技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人才,必須具備信息技術素養。
(4)公民與社會素養。受教育者畢業之后最終需要走向社會,決定其能否被社會接納的最重要標準乃在于其公民與社會素養的高低,這是核心素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基本科W素養。每名受教育者為自身發展、融入社會以及勝任工作需要具備不一而同的科學素養,例如,一名化學教師和一名化學技術開發人員所具備的科學素養存在差異,但我們可以較為籠統地將其歸結為學科素養,包括探索本學科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
(6)學習能力素養。終身學習教育理念普遍盛行的今天,社會愈來愈向學習型社會發展,學習能力素養已成為核心素養體系當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7)合作交流素養。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這是一個人融入社會、融入工作崗位應當具備的基本人際交往素養之一。
(8)問題解決與實踐探索素養。中國有句古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良好的問題解決與實踐探索素養對于受教育者利用所學知識改造世界、提升生活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2.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含義
化學是一門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能源科學和信息科學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的課程,根據以上所提出的核心素養8個方面內容,結合化學課程本質,我們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含義進行代入可以得出: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指的是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完美人格所必需、指導學生從更高境界上自我發展的一種素養,包括不限于化學信息素養、化學學科素養、合作能力素養和化學能力素養等在內的基本素養。
在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含義進行定義時,考慮到母語素養、外語素養的常見性以及易獲得性,不在本文中作過多闡釋。同時,公民與社會素養涉及思想品德教育問題,因此,也不在本文進行具體介紹。化學信息素養、化學學科素養和化學能力素養分別對應核心素養當中的信息技術素養、科學素養和問題解決與實踐探索素養,核心素養當中的學習能力素養、合作交流素養具有共通性,出于闡述便利需要,在化學核心素養中將其歸結為化學合作能力素養進行研究。
二、化學核心素養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化學信息素養
隨著現代化學工藝的迅速發展,化學信息這一概念外延進一步擴大,主要有:互聯網、數據、圖表、書刊、模型、裝置圖、有機合成路線、工藝流程、反應設備等。教師應當強化學生化學信息意識,提高學生整理化學信息、甄別化學信息、加工處理化學信息和應用化學信息的能力。
縱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教師經常陷入這樣一個誤區:高考壓力太大,不能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所以教師應當將概念、原理、方程式、實驗要點等內容一一整理出來,學生照著筆記背誦就可以。從表面上看,這節省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但是長此以往,學生依賴教師獲得知識,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應用能力大大降低,對核心素養的發展造成致命傷害。
教師應當為學生積極創設處理化學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以促進學生化學信息素養的全面發展。例如,高一化學《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教學過程中,考慮到本章節是高中化學入門知識,理解難度不是非常大,同時學生經過初中階段課程學習,已經具備一定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通過教科書、互聯網、文獻資料查閱等方式展開自主預習,了解化學物質、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原子結構等方面知識,從而實現整理化學信息、處理化學信息和應用化學信息能力進一步提高的教學目標。
2.化學學科素養
化學學科素養是化學核心素養區別于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核心素養的重要標志,學生通過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應當掌握化學概念、原理,了解化學現象變化的基本規律,并對這些化學現象發生變化背后的原因進行科學分析,這是高中化學課程區別于其他科目的本質屬性。這些屬于知識技能方面的內容,正常情況下,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即可,除此之外,化學學科素養還包含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內容。
普遍意義上的化學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唯物主義辯證法、兩點論等,一般化學方法,有觀察、歸納、分析、聯想、分類、推理、演繹、實驗、比較等。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嘗試多種途徑,滲透過程與方法教育,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發生發展的理解,增強學習效果。例如,歸納化學思想的教育:鐵的獲取教學時,教師可以出示磁鐵礦、赤鐵礦、煉鐵高爐等圖片,學生根據圖片給出的提示,歸納從自然界獲取鐵、工業冶鐵的基本方法。由于有圖片提示,學生歸納起來比較順利,這一過程中歸納這一化學思想滲透的教學目標自然而然達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從某一個側面反映學生的化學態度、學習興趣、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方面的內容。作為化學學科素養重要的一環,教師應當對此方面內容引起注意。教師應當深入挖掘課程當中的情感教育資源,促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3.合作能力素養
無論是在生活當中還是工作當中,具備合作能力素養的人總是格外受到青睞。想要取得工作、學習上的成功,就要學會與人合作,組織協調各種力量,創造一切有利條件,促進自身發展。
當前的高中化學課堂普遍采用講解法,課堂成為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師生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消極地位。同時,學生之間也缺少合作學習意識,不懂得取長補短,對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的培養帶來不良影響。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高中化學課程應當積極倡導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基于這一教學理念以及培養合作能力素養之必要,教師應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獲得知識。例如,高二化學《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氫能的利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3人小組,組內分工協作,分別對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氫能的利用進行探究,最后派代表發言,分享探究成果,并由教師進行指正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師生之間有了互動,合作能力素養的培養才可以成為可能。
4.化學能力素養
化學能力素養是一個非常廣闊的概念,這里的化學能力素養主要指應用學科知識的基本素養。過去的高中化學課堂一直籠罩于應試教育霧霾之下,教師拿著考試大綱和教科書,照本宣科進行講解,學生將理論知識背得滾瓜爛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遲遲難以提高。考試時,只要題型稍微變化一些,他們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所適從。
實驗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最重要途徑,高三實驗化學整本教材都圍繞實驗展開,教師應當有效利用這些實驗,促使學生在開展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提高應用化學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發展化學能力素養。
例如,實驗化學專題三物質的檢驗與鑒別課題1“牙膏和火柴中某些成分的檢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自主開展探究性實驗,并獨立設計實驗方案、撰寫實驗報告。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室內巡回走動,適時為學生進行解答,保證實驗探究質量。
總之,當前高中化學教學普遍存在核心素養教學認識不足、教學理念落后的問題,這一方面與教師所采取的落后教學模式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現階段化學核心素養教學研究經驗不足所導致的。全體教學同行應當加強對化學核心素養應用于課堂教學的研究,理論聯系實踐,提高對核心素養教學的認識,促進高中化學教學改革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成尚榮.回到教學的基本問題上去[J].課程?教材?教法,2015.
[2]梁永平.化W科學理解的基本視角及其核心觀念[J].化學教育,2011.
[3]畢華林.化學教學設計:任務、策略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馮忠良,馮姬.教學新論: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6]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關鍵詞:高中化學;HPS教學模式;化學素養
高中化學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中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教育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促進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學生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HPS教學模式概括
HPS教學模式是一種加深學生對科學本質理解的教學方法,是一種集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學科內容的一種融入式教學方法。此教學模式以理論教育為基礎,分為演示現象、引出概念、學習歷史、設計實驗以及呈現科學觀念、總結結論等階段,應用于理科教學中具有較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探索能力。
二、高中化學HPS教學模式的設計
1.設計思想分析
教學模式的應用首先要有教學設計思想,HPS教學模式的應用也首先要有一定的教學設計思想,要先對高中化學教學有一個系統的教學安排;確定教學設計的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科學的本質,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在HPS教學模式下社會學、科學史和哲學史都必須統籌兼顧,使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促進的整體,以便能提高學生學科素養,并促進其全面發展。
2.設計內容
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化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與社會學、科學史等關系密切。所以,HPS教學模式的應用比較適合于高中化學的各個部分。在應用的過程中要根據學校實際教學進度進行內容設計;設計過程一般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選擇高中必修一的內容,第二階段選擇必修二和選修四的內容,第三階段選擇初中化學內容。在開始應用階段可以同時選擇兩部分內容: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部分;設計內容一共涉及兩個主題:物質的變化、化合物和金屬。
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教學內容方面,教師可以選擇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氧化反應以及離子反應等幾部分內容為HPS教學的實踐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分別分布在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節《化學計量》教學中、第二章第二節《離子反應》教學中以及第二章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而在元素化合物教學內容部分,一般會選擇金屬化合物部分內容為教學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的第三章節第二節中分布。
3.教學模式
HPS教學模式的應用程序包括四個環節,第一環節問題的提出,即為顯示自然現象階段,學生通過觀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環節引出觀念:教師啟發學生根據觀念提出自己的觀點;第三環節學習歷史:教師采用各種措施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習中的時代局限性;第四環節為設計實驗:首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要求學生根據從多種觀點中選擇某種觀點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檢驗。以上各個環節均學生自行收集資料、合理整理,形成科學觀念。
4.總結和評價
通過實驗研究與分析,學生對實驗設計實施總結和評價,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學習的本質,認識以往的科學探索過程和科學觀念,學生從科學本質觀、學業水平、批判性思維等角度進行檢測,在教師的指導下實施教學效果的檢測。
在高中化學中應用HPS教學模式,能夠對化學教學做出更加系統、全面的設計,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過程等方面對HPS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實施,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實施HPS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實驗設計,分析此教學模式應用于化學教學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以便能夠利用HPS教學模式解決化學教學難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中化學實驗 特點 案例設計
“化學是一門實用的中心學科,它與數學、物理學等學科共同成為當代自然科學迅猛發展的基礎。化學的核心知識已經應用于自然科學的方方面面,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構成了創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強大力量”①。化學學科的發展與人類社會有緊密聯系,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化學這門學科的發展與進步。化學實驗作為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化學現象、總結化學經驗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不斷模擬和探索實驗才能夠使問題得到解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是整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筆者認為,了解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特點是更好地實現化學教學目標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根據化學實驗教學的特點設計化學實驗教學才能更好地實現化學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本文以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所具備的特點。
1.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特點
1.1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化學實驗內容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學習到的化學突破書本和試卷的限制,從理論走向實際,成為有用的化學。作為基礎課程,化學實驗教學就是能夠“通過化學實驗與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的密切聯系,一方面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清楚所學的知識能做什么和怎么做,從而對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②。
1.2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遵循新課標的要求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安全性和無污染性。注重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從而不斷進行探索和發現;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的安全性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不僅獲得知識、開發自己的思維,還能保障自身的安全;重視化學實驗的無污染性突出了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有些化學試劑是存在一定的污染性的,如果做完實驗之后將實驗器具等亂丟棄就會造成環境污染,也可能會對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總之,化學實驗教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符合時代和社會的要求的。
1.3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凸顯探究性的特點
探究性的教學方式是鼓勵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技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塑造良好的創新意識與科學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在我國的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是整個實驗的操作者,學生只是圍觀教師的整個操作過程,對整個實驗的過程和其中出現的實驗現象很少進行思考和分析,而在自己動手操作時也只是簡單模仿,目的是獲得與教師一樣的實驗結果。這種單純模仿和重復的過程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凸顯探究性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
1.4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強化應用性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與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有緊密聯系。但是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僅僅是被當做鞏固“雙基”的手段和工具,其應用性基本上是被忽視的,這就導致學生認為化學實驗僅僅是在化學實驗室里進行定理驗證和假設的,造成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缺失。因此,《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強化化學實驗的應用性,將化學實驗與學生的日常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產生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并積極參加化學實驗,從中獲益提高。”
2.高中化學實驗案例設計
高中化學實驗在設計時要注重突出化學實驗的探究性、應用性及密切聯系生活等特點,從而使化學實驗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可以設計“CuSO■和NH■?H■O的配合實驗”介紹配合物的性質及其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后通過簡單的實驗儀器比較CuSO■?5H■O固體、CuSO■固體分別與氨水溶液培養產率的高低,比較Cl、H■O與Cu■的配合能力的強弱,測定CuSO■溶液和氨水溶液配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許多物質都能夠與CuSO■配合,而且反應過程也是比較明顯的,易于學生觀察反應現象。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思考和總結,讓他們在掌握科學知識和試驗技能的同時能夠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思考問題,探究該實驗與日常的生產和生活的關系,從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注釋:
①白春禮.中國化學的發展與展望[J].大學化學,2000(4).
②吳琦.新課程中的高中化學實驗的研究[D].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參考文獻:
[1]白春禮.中國化學的發展與展望[J].大學化學,2000(4).
[2]吳琦.新課程中的高中化學實驗的研究[D].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化學;教學效率;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8;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4-0027-01
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促使信息技術同其他學科之間有機整合,這是當代教學改革的方向。化學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學科,積極整合信息技術,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有效地豐富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資源,能從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水平。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當代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提升學生的化學知識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化學素養,向來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學科進行有效整合,是豐富高中化學教學內容、拓展學生化學知識面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的關鍵之處。信息技術能夠突破傳統高中化學教學的束縛,以豐富、有趣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化學教學素材,創新高中化學教學方式。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整合,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化學知識范圍,增加其知識儲量,豐富人生見識和閱歷,并且引發學生對物質的思考與感悟,在化學教學中思考人生,增強化學素養,升華自我。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課件。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適用性,所以,教師應該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將兩者融合在一起。要堅持以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切入點,合理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化化學教材內容,以便讓原本抽象的高中化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將微觀的化學世界變成宏觀世界。例如,學習“化學鍵”這節內容時,由于涉及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和配位鍵等內容,為了避免學生混淆,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化學素養。
(2)運用微課手段處理化學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中疑難問題的探討,可以運用微課手段,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證明,將化學教材中學生理解較難的知識點,巧妙地設計成微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能夠更好地解決化學教學中的問題。例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中,針對用化合價升降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觀點和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轉移等重難點知識,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指導。充分利用微課的功能,將銅與氧氣的反應、氧化銅與氫氣的反應、NaCl溶液與AgNO3溶液的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氯氣與水的反應、CO高溫下還原Fe2O3的反應,圖文并茂地展現出來,再與學生一起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試著從反應類型的角度給上述反應分類,并且標出上述反應中的化合價,分析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思考能否從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角度為上述反應分類。微課可以突破傳統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激勵學生主動融入化學教學過程之中,深入了解化學教學內容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完成高中化學課程教學。
(3)利用微博優勢完善問題設計。受時空的限制,在傳統課堂中,教師提出問題后難以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學生不愿意發言或知識準備不充分難以對問題形成正確答案,使得高中化學課堂常常出現教師自問自答或有問無答的情況。這樣,高效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流于形式,只是機械性提問“好不好”或“是不是”,無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微博互動高效性、操作便捷性的優勢,能夠強化問題的探索性和系統性,更能體現問題設計的原則。由提綱挈領式提問到逐層深入式提問、再到拓展延伸式提問,在資源豐富且交流廣泛的微博平臺,每一環節問題的設計都能得到合理的解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化學問題進行答疑,在微博中給予更多的點撥和關注,學生對化學問題的思考與回答便會更加充分。在微博平臺,極易形成具有強烈分享感和歸屬感的班級學習共同體,處于這一氛圍中的學生,對化學問題的解決更具主動性。
(4)運用微信平臺培養學生化學素養。高中化學教學內容融入到微信內容中,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自身的化學素養。例如,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平臺,金屬鈉與水的反應、鈉與水反應的各種現象、鐵與水蒸氣的反應、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裝置等內容,讓學生在微信平臺中能夠有效地豐富自身的化學知識,提高自己的化學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合理地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協調多種教學要素,從而實現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在化學教學中,要設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合理地整合高中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有效增強學生的化學素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育;改革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化學在教材和教學模式上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同時也萌生出一些問題:高中化學教育的實用性不大;教學圍著高考轉;化學教師教齡過老,學問研究過于深入;化學教育培養的對象范圍過窄。針對以上幾個問題,高中化學教育改革還需深入進行,改革最終理念還需進一步完善。
一、注重學科實用性和綜合性
雖然新課改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但治標不治本,并沒有深入教材內容和考試模式中,課改中還存在一些弊端。
教材學問化色彩濃厚,注重理論現象解釋和研究,忽視了化學現象與生活的聯系。高中化學的學習強調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系統性,強調物質的本質研究,強調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教學方案將傳授知識與技能作為目標,忽視了學科的實用性。而且由于高中化學教材內容較多,學習時間又短,導致教師在課程進度上加快步伐,只抓考試重點,而對化學史和化學應用知識一掠而過。反應慢的學生完全跟不上課堂進度,只能在課下花費大量時間補課,這讓學生的課余時間變得岌岌可危。如,人教版“海水的利用”模塊的內容包括海水中有哪些元素、元素的提取、元素利用率的計算、元素在不同物質之間的轉化以及如何提高元素利用率幾部分,研究的問題從宏觀到微觀,注重化學反應本質的研究,對專業技能的培養過深,化學教育儼然是在培養化學家,而不僅僅是教學生如何運用。學習化學只是為考試、為升學,而對素質提升和從事專業沒有多大幫助。因此,在素質教育前提下,教材與教學改革還應進一步注重實用性和綜合性,充分利用課堂進行知識拓展,注重學科的實際作用,把學科與學生素質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二、注重實踐技能,避免單調理論
化學是一門偏理論的學科,它不像語文那樣靈活性高、應用廣泛、綜合性強,所以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它有自己的特點――化學實驗。但縱觀現在的化學課堂,教師注重理論研究而忽視實踐操作,用多媒體放映代替親身實踐,用死記硬背代替熟練操作,讓原本充滿樂趣的實踐課變為讓學生最頭疼的課程。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潑冷水,把學生原本的好奇心消磨殆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化學課本多,學生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繁雜,而且許多學校的化學實驗器材不夠完善,化學試劑不夠精確。教師為趕課,為避免實驗事故,所以采用純理論課進行教學。
鑒于這種現象,學校應該提高重視度,完善化學實驗設備,提高化學試劑的密閉性,做好實驗室的安全措施,保障學生實驗安全。教師要重視實踐操作對學習化學的重要性,把時間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勇于創新,采用獨特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如人教版金屬的性質一節,我用具體的實物向大家展示,讓學生觀察金屬的光澤、碾展性、硬度等物理性質,再進行小的化學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描述反應前后金屬的變化,讓學生積極發言討論,接著引出實驗的原理,最后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我在旁邊指導講解。通過這一系列的環節,學生對金屬的性質產生了很大興趣,也提高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與生活小常識。
三、高考改革與課堂教育協調發展
從高考的角度看,現在高中化學教學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跨過高考這道坎兒,學生用高中三年的刻苦鉆研換來一份試題的通過,由于試題中的知識點繁多,導致高考中的偶然性。教師把高考升學率視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學生把高考視為自己的前途命運,專家把高考視為選拔專業人才的門檻兒。三管齊下,將高考的選拔目的視為化學教育的終極目標。為了跨過高考的門檻,踏進夢想中的象牙塔,學生只得逼自己努力學習化學,把題海戰術、時間戰術作為拼過高考的武器。教師鼓勵學生只要拼過高考,就有美好前途。學生鼓勵自己只有拼過高考,才有美好未來。這種為考試而學習的心理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增加了學生的考試心理負擔,導致學生發揮失常。從課堂教學角度看,教師重視學生分數而忽視學生素質培養,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的自主實踐,重視高考知識點而忽視生活實際聯系。化學本身是一門抽象學科,如果不通過實驗操作與生活聯系,很難讓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
要改變以上現狀,首先應該從課堂出發,事實證明,高中生未來從事化學專業的學生少之又少,因此,對于化學學科的專、精、細就不太必要,重要的是化學與生活的聯系,把化學中的實驗現象與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聯系起來,讓學生對化學的用途有一定的了解,最終達到終身使用的目的。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把提高學生自身科學素養作為自己的教學目的,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好化學自身的特點,挖掘化學中的樂趣,加強化學實際用途拓展,完善實驗教學體質。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推動高考模式的改變,從本質上深化改革,讓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自身素質的終極理念深入教學中。
在學生初中化學的基礎上,教師不僅要做好銜接工作,還應重視學生對化學學習目的的正確認識,樹立積極的學習觀念,為高中化學學習打好基礎。高中化學是培養學生化學素養的重要階段,化學教育改革應從教學理念、課堂模式、實踐操作、生活運用等方面進行,改變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圍著課本轉、課本圍著高考轉的現象,增強化學教育的實用性與綜合性。改善化學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終身運用化學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國成,朱連森.模糊數學中的最大隸屬原則應用[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1(11).
[2]王志慧.改進聽評課機制,提高課堂教學評價效能[J].文教資料,2011(23).
一、問題探究法的有效應用
問題是思考的前提,是探究的基礎。但是,在以往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采取的是一言堂模式,給學生留出的獨立思考時間、自主探究時間很少,甚至沒有,導致學生的問題思考能力差,自主探究意識弱,嚴重不利于高效化學課堂的順利實現,也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化學教材,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確保學生在高效化學課堂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教學“羧酸脂”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也為了確保高效化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醇、醛、羧酸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轉化關系?(2)酯化反應的實質是什么?(3)在酯化反應時,濃H2SO4的作用是什么?(4)在酯化反應中,乙酸中哪兩個鍵是容易斷裂的?……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高效化學課堂的順利實現以及學生素養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進而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活動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二、實驗探究法的有效應用
眾所周知,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應試教育下的化學實驗課堂僅是在為高考中的化學實驗試題做準備,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背實驗的過程中提高化學學習的質量。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充分發揮實驗的價值,要鼓勵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更好地理解化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乙醛的銀鏡反應”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也為了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借助“試管、滴管、燒杯、熱水、AgNO3溶液、稀氨水、乙醛”等實驗用品來進行銀鏡反應,并引導學生通過滴加氨水、滴加乙醛、水浴加熱三個過程來完成該實驗,并寫出兩個步驟中產生的相關的化學方式。最終,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找到化學、探究化學的樂趣,進而為高效率化學實驗課的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同時也能保障學生在動手實驗中找到探究化學的樂趣。當然,自主探究實驗的應用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素養的培養做出相應的貢獻。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化學課堂開展的重要性,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感受課堂中化學學科的價值,進而在保護學習興趣的同時,為高效化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