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5: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景觀設計的認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景觀設計教學;教學質量;策略
1 提高景觀設計教學質量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城市文明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城市文明的發展帶來了人們在城市生存空間設計美觀上的需求。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建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藝術設計學基礎上,對人類土地及戶外空間設計進行藝術化設計的應用學科。城市文明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優秀景觀設計人才,而景觀設計人才的供給有賴于景觀設計教育的發展,特別是景觀設計教學質量的提高。當前,我國各大高校都開設了景觀設計學,為提高景觀設計教學的質量,對景觀設計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創新,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優質景觀設計人才。然而,當前我國各大高校的景觀設計教學在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上還存在不少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景觀設計教學質量的提高、景觀設計人才的培養以及我國城市文明的快速發展,因此,當前探索提高景觀設計教學質量策略很有現實意義。
2 當前景觀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景觀設計在學科門類上屬于藝術設計,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通過對景觀設計的學習,一方面學生的景觀設計上的藝術專業素養可以得到很到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我國城市建設、城市文明的發展提供景觀設計人力資源上的支持。我國當前的景觀設計教學,雖然在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方法都進行了很大的革新,但是在總體上還是沿用傳統的建筑設計學與藝術設計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方式上存在不少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文明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藝術設計理念以及審美需要也不斷地發展著深刻的變化。而當前我國景觀設計在教學內容上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內容,得不到及時的更新,景觀設計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大綱落后、教學計劃呆板,致使我國景觀設計教學跟不上時展的步伐,滿足不了人們對景觀設計的審美需求以及我國城市文明的發展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教學理論知識與實踐脫離
景觀設計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藝術設計類學科,學生在學好景觀設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在景觀設計實踐中能更有效地理解景觀設計理論知識、提高景觀設計的應用技能。而當前的很多景觀設計教學,過于重視景觀設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景觀設計理論知識的應用,學生在景觀設計實踐中,動手能力比較差,不能很好地把景觀設計的理論知識和城市建設的實際聯系起來。學生在景觀設計的實踐中,遇到一些與課堂教學在理論上不一樣的問題,就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了那里,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很好地應用景觀設計技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當今景觀設計大學生的就業。
(三)教學環境閉塞、教學方法落后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各大高校開始進行擴招,各大高校學科門類、學科數量以及學生人數都在不斷地上升,傳統的教學環境并沒有得到很到的改善,各學科門類沒有打破學科界限,形成良好開放的景觀設計教學環境。各大高校在教學方式方法,也跟不上時展的步伐,景觀設計教學方法比較落后,這都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景觀設計教學質量的提高。
3 提高當前景觀設計教學質量的策略
通過對當前景觀設計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為我們探索如何提高景觀設計教學質量的策略提供理論、實踐上的依據和參考。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共同探索提高景觀設計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內容
景觀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藝術設計類科目,在我國經濟發展、城市文明提高、人們審美需求改變的情況下,景觀設計的教學內容必須走在時展的前沿,對傳統的陳舊的教學內容必須進行及時的更新。教師在景觀設計的課堂教學中,對基本教學內容的講授應該主要地以景觀設計的基本原理為主。對應學生對景觀設計基本原理教學,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對應其中比較基本的關鍵概念、術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提問或者學生討論的方式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全面地把握景觀設計的基本原理。教師在對景觀設計基本原理的講授時,還須注意到各個教學環節的循序漸進,讓學生系統連貫地把握景觀設計的基本原理、基本內容。最后,教師應該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景觀設計的行動研究上來,積極主動地把握景觀設計的研究動向,了解景觀設計研究前沿以及人們對景觀的審美需求,及時對景觀設計教學內容進行更新,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城市文明發展的要求。
(二)促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景觀設計融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藝術設計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學,其理論知識比較多也比較繁瑣。因此,在景觀設計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景觀設計的實踐結合起來,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各個知識體會,加深對景觀設計理論知識的印象,促進學生對個理論知識點的理解與應用。教師把景觀設計的理論知識教學引入到景觀設計的實踐中,課堂教學與景觀設計實踐結合起來,教學內容在理論和實踐的各個環節中自由地進行穿行,學生在正確理解、把握好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熟悉景觀設計的各個環節,提高理論知識應用于景觀設計中的實踐技能。當學生走到景觀設計工作崗位時,到遇到設計上的問題,就會明白問題的根源所在,既知其然也知其所有然,能夠快速地解決這一景觀設計的實際問題。例如,要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好植物和空間的關系,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們到實際的景觀設計項目現場,讓學生親自去測量植物或者植物群以及親眼目睹植物在周圍環境中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系,通過理論與現場結合這一教學方式的應用,相信學生更能把握好景觀設計理論知識與設計實踐的關系。
(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
在景觀設計的課堂,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景觀設計教學。多媒體教學軟件應用于景觀設計教學中,在為學生提供文字說明的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高各種圖片解析或者知識進行三維動畫效果的呈現,再配合各種聲音效果的配合,景觀設計教學更具直觀性、形象性,使學生對各種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其次,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高一些成功的景觀設計案例進行分析。景觀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設計科目,具有極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閉門造車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取得良好的景觀設計成就。教師在景觀設計的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些經典的景觀設計案例,讓學生通過對經典景觀設計范例的分析,來開闊景觀設計的視野,提高對景觀設計的感性認識以及提升學生在景觀設計上的專業素養。最后,教師在景觀設計的教學中應該對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在景觀設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就某一景觀設計的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討論,也可以是學生組成小組,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通過教師和學生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就景觀設計問題的討論,可以進一步地促進學生在景觀設計思維上的創新,從各個角度、全方面地加深對景觀設計發展趨勢的了解。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景觀設計的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景觀設計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景觀設計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大地藝術在環境保護方面,對景觀設計的最大影響可能就是改造廢棄地了。早起的大地藝術家們在選擇創作的環境時,偏愛荒無人煙的曠野,以遠離人境來達到人類和自然的靈魂的溝通。后來他們發現,除此之外,那些因被人類生產生活破壞而遭遺棄的土地也是合適的場所,這些地方所顯現出來的文明離去后的孤寂荒涼的氣氛和給人的強烈深沉的感受與大地藝術的主題十分貼切。科特布斯露天礦坑區在生態恢復的時候,邀請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巨大的廢棄礦坑為背景,塑造大地藝術作品。礦坑,廢棄地設備和藝術家的大地藝術作品交融在一起,形成荒野的,浪漫的景觀,每年都吸引著上百萬的游客,同時也為地區帶來了人氣。數十年后,這些大地藝術作品會被淹沒或是自然風蝕,但是這里將形成樹木昌盛,土地肥沃并且擁有45個大湖的歐洲最大的多湖平原。大地藝術對廢棄地的改造也同樣對景觀設計師有了新的啟發,從此,景觀設計師在廢棄地重新改造的過程中,運用了類似的設計手法,東斯爾德大壩項目就是一項集大地藝術、生態主義思想于一體的景觀設計,改造地是一個因建造大壩而留下的包括建筑,碼頭和凌亂工地的區域,設計師通過藝術化的處理,在上面覆蓋一層來自附近蚌養殖場的廢棄蚌殼,鳥蚌殼和蚌殼被布置成了有韻律的圖案,創造出了人工的自然,黑白相間的圖案形成大地藝術的作品,黑色與白色的蚌殼的保護色功能還能保護附近的瀕臨滅絕的海鳥,經過設計師的改造,這片廢棄地變成擁有各種鳥類的充滿生機的景觀。
二、大地藝術塑造了新的地形
地形的處理是景觀設計的重點之一,傳統的地形處理無外乎兩種:一種是文藝復興和勒•諾特園林發展而來的臺地式;另一種是英國的自然風景發展而來的對自然的模仿和加工的形式。但隨著文明的高度發展,城市的大量崛起使得城市綠地面積有限且夾在規矩有序的城市建筑之間,這種有諸多約束的空間限制了自然地形的發揮;另一方面,遠離自然的人們又不希望多過的用傳統的規則式地形來加劇這種遠離自然的感覺。景觀設計師們在思索該用怎樣一種方式來達到既能與周邊規則的環境相融合,又不失去自然的浪漫,大地藝術對地形的藝術化處理方式激發了設計師的創作靈感,產生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地形設計。這種藝術化的地形設計以土地為素材!用完全人工化,主觀化的藝術形式改變了大地的面貌,它不像傳統的規則式那樣生硬或與自然環境格格不入,也不像傳統的自然式那樣完全照搬自然界的風景。它在融于環境的同時也恰當的表現出了自我,給人帶來視覺和精神上的沖擊,這種藝術化的地形不僅可以創造出壯觀的景象,也可以塑造親切宜人的空間。
三、大地藝術使景觀設計師從新的角度認識和組織自然
自然素材從景觀設計誕生開始就一直是其主要組成部分,而且到目前為止都在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工業的發展,新型材料的大量涌現使人們有些眼花繚亂,人們漸漸對自然材料的樸實無華熟視無睹。另外自然素材與人工素材怎樣恰當結合也給景觀設計師出了一道難題。大地藝術對自然素材的運用讓景觀設計師大開眼界,大地藝術在設計的時候多采用自然的材料,例如,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就是用當地石材(黑色玄武巖、石灰巖、泥土)堆砌形成的。大地藝術作品用已有的自然材料來塑造,改變已有的空間,作品與景觀緊密融合,這一點,對景觀設計起著重要影響,以至于現代的許多景觀設計被認為是大地藝術。瑪莎•施瓦茨的景觀設計就是受到大地藝術的影響,她設計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聯邦法院前廣場的景觀設計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廣場中隆起的不同高度的不同大小的水滴形綠色草坪,草坪上種植當地的小型松樹,廣場上平躺的一些原木就是自然材料,可以作為休息凳。這個廣場具有明顯的大地藝術特征,用的都是當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材料,草坪的造型也追憶了當地歷史遺跡,不管是從造型上還是從精神上都表達了當地的特色。某些時候,景觀設計師過分追求材料,有些時候通過進口才能滿足對設計的需求,費事又費力。其實大可不必,景觀設計是需要在特定場所才能進行的設計這個特定場所自然有屬于它的歷史色彩,有時候設計工作者要明白這個道理,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合理的運用設計地的自然條件和元素,可以做出更貼切的景觀設計,景觀作品也會更有設計語言和說服力。
四、大地藝術對景觀設計的局限性
關鍵詞:景觀生態設計;生態美學;自然;地域性;文化性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8-0187-01
一、景觀生態設計觀
景觀生態設計從19世紀誕生以來,通過研究人和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動態平衡為目標,生態設計受到環境危機的影響已經發展成為景觀生態設計的重要里程碑。生態設計指的是與自然相作用相協調的方式。人類發展的方方面面都必須與自然生態相協調,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因此,我們在景觀生態設計中要保護自然資源,遵循自然地發展規律,保證自然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為后代子孫造福。
景觀設計生態美學對自然的尊重,通過自然的植物、地形、水、風、的運用,在設計內容與形式上表現出自然地審美觀念。通過景觀生態的設計,減少對原有自然環境的破壞,使生態系統得到可持續的發展。通過美學對景觀生態設計的影響,使設計師的作品的意境成為感情的升華,以滿足人們得到高層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二、自然的生態美學觀
景觀的生態設計美學要從自然美的角度出發,這種美是純粹的高尚的不帶有功利和世俗的目的。因為美學是通過我們對事物的認識產生的情感的一種升華,自然避免不了生活中的世俗觀念的影響,所以會產生利益追求下對美的認識以及自然地非功利形式的美感。這在環境藝術設計上都有體現,所以景觀的生態美就要求用藝術的眼光去欣賞和審視,這種美是屬于藝術哲學的范疇,這是對藝術美得總結。
中國自古以來,認為美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景觀的生態美也要處理好自然、社會與人的關系。所以某一景觀元素進行設計時不能孤立的考慮而是將它與人類、動物、社會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聯系起來,把景觀生態設計整體優化的目標放在人類整體的生態系統中進行研究。生態美學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是多學科相互滲透影響的結果。生態美學的觀念影響著景觀設計的理念,生態化的景觀設計在強調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改善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提高建筑與環境的有機化,達到建筑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動態平衡。
三、景觀設計生態美學的意向表達
景觀設計生態美學的意向手法是符號學原理的一種表現,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意是景觀生態空間的構成給人留下的整體印象。這種印象是對景觀生態文化的認同,本質就是主體對客體的主觀感受而產生的審美。象是指景觀生態設計構成的點、線、面的組合方式,任何空間的設計都是通過點、線、面的組合構成的。象的本質是一種客觀上的感受。
當代景觀設計生態審美意向的表達,會從歷史的、地方的、傳統園林的表達手法中借鑒一定的局部、片段或形式進行加工處理。這種意向的引用不是傳統歷史的恢復與復古,而是將傳統的景觀生態設計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去重組。這樣不僅滿足了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增強了景觀生態的交流與對話能力。
四、自然的元素在景觀設計生態美學中的運用
自然要素是景觀生態設計審美的重要因素。它是指環境中的自然形態或自然元素經過人工改造而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景觀要素,如人工挖的水體,堆疊的山丘,種植的植被等。當七八十年代景觀生態設計大行其道時,喬治.哈格里夫,用自然的元素再造自然,所以他的景觀設計是對自然的一種升華與提煉。
景觀生態設計總是在不停的改變著自然世界,自然元素的設計也是其中的一種,而且絕不能因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取而代之。自然元素和環境城市是相互融匯不可獨立的進行設計。景觀生態是一個人造或人工修飾的空間集合,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礎和背景,是與生活相關的藝術品,是大自然的動力性和神秘感,是特有的人與大地、水、風等自然要素的互動,以及歷史和文化的表達。
五、總結
生態審美的形式和設計表達一直貫穿于整個景觀設計的過程之中,把景觀生態客體設計成為審美的對象,是視覺體驗和心理感受在對景觀生態之美的審視中產生情感的愉悅,繼而延伸、上升為人們優良的生活品質。景觀設計的生態美學主要是視覺審美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強調主體對客體的作用,客體從審美意義上滿足主體。景觀設計的生態美學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這些思想經過兩千年的驗證,仍然不失其真理的光輝。景觀設計的生態美學宗旨還是為人服務,改善我們的生存空間和環境,提高生存的質量,創造一個自然生態與文化生態平衡的社會空間。
【關鍵詞】藝術類院校 藝術性特色 本科景觀課程體系
近年來,中國行業的持續發展帶動了景觀教育的高速增長,開辦景觀設計的院校及景觀專業的學生也與日俱增。當下的景觀藝術設計教育主要集中在農林院校、建筑院校、藝術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但由于景觀涉及的范圍不盡相同,景觀藝術設計的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都應該各具特征。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景觀藝術設計教育同質性太強,從而導致無論何種學科基礎,專業設計教育都是大一統的狀況,無法真正顯現出景觀設計教育的專業性,也無法滿足社會的真正需求。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進步的標志就是社會分工的日益細致化。因此,景觀設計的多向度化的發展同樣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
具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本科景觀專業點2617個,其中以藝術設計專業最多,達到了696個,而這些院校中開設景觀藝術設計方向的有536所,開設比例超過77%。[1]因此,如果我們的景觀設計不能將藝術性特色進行擴大與強調,必將有損于藝術類學科的專業地位與社會需求,因此本文的范疇定位為藝術院校的本科景觀設計課程體系構建思路研究。
藝術類院校的景觀設計,是從原來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而來的,景觀設計基本上沿用的是景觀建筑學的學科體系及范疇,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專業課程體系。因此如何快速形成藝術設計學科的景觀教學體系,與景觀建筑學、景觀生態學、景觀哲學產生差異性教學,構筑符合藝術類院校自身特點的景觀設計方向課程體系,是學界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社會發展專業性的客觀需求。
一、相關概念
1.景觀的多向度性
景觀設計的專業名稱一直以來廣受爭議,不同的專業人士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場和專業角度,對景觀設計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大體可分為以下四類:
景觀建筑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觀作為解決人類的棲息地功能時,其所需要處理的是人類生存與場地條件之間的關系,因此在這個層面上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是場地的規劃問題,表現出的就是與景觀建筑學相關聯的問題。我們可以將這類課題劃分到景觀建筑學的范疇。
景觀美學(Landscape Gardening):人類在生存的基本功能滿足后,接下來就需要解決心理性的需求問題,而對美好環境的訴求就直接導致景觀美學的誕生,從某種層面上講景觀美學與中文的風景園林的詞義有某種契合的部分。當然,此時的景觀絕對不是狹義的園林概念。
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Biology):人們生存下來后,還應考慮如何可持續性生存的問題,因此景觀生態學的概念就納入了議事日程上。
景觀哲學(Landscape Philosophy):人們對人類生存意義與價值的討論直接引發出景觀哲學的范疇。由上文可知,景觀的涉及范圍相當豐富,其學科橫跨面異常寬泛,因此研究景觀必須站在整體性的高度對其予以認識。唯有此,才不至于以偏就全,同時還應該分門別類地對景觀的不同涉足領域區別對待,才能體現出不同的專業特征與社會需求。
2.多向度上的學科體系
景觀建筑學的學科體系建立在以規劃學、建筑學等為核心的學科體系之上;景觀生態學則建立在生物學、氣候學、土壤學、地質學、地構學、植物學、生態學等科學體系之上;景觀哲學則是與文化學、考古學、人類學、哲學等相關聯。因此,作為以藝術學為本體的景觀設計學絕不能與其他類型專業方向的學科體系雷同,而應該建立在以形態學、色彩學、心理學、材料學、美學為核心的學科體系之上。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與趨勢
1.國內研究
景觀設計專業名詞在國內經歷了造園―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園林――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學的變化過程。通過對我國景觀教育發展歷程的回顧,經歷了從農林學為主體的園林教育――農林工結合的風景園林教育――農林工理文多元化并存的景觀教育的轉變。各類院校從不同專業學科角度對景觀設計課程建設提供了自身的實踐經驗,大致可以歸納為農林院校以林學為主體,建筑類院校偏重建筑學與規劃學,藝術類院校偏重設計美學的格局。
〔關鍵詞〕感性認識 理性分析 景觀設計 課程教學
景觀設計屬于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及想象力,才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因此,在設計中,學生首先需要對事物進行初步的認識,分析事物的表象,然后再通過理性思維的能力將這些客觀事物的表面特征上升到揭示本質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對景觀設計的理念得到全面的理解。在理性思維的幫助下,能有效彌補感性思維的不足,本文正是分析了理性分析和感性認知二者在景觀設計的教學中所具有的作用。
一、景觀設計中理性和感性的認識
隨著人們的審美標準不斷提高,景觀設計行業需要設計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而對于學習這個專業的學生而言,就離不開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指導。景觀設計的課程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既能充分發揮感性認識的能力[1],又能通過理性分析重構感性認知的結果,從而使設計作品既能夠體現出人文內涵,又符合對功能與審美的要求。
(一)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表面化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感覺、心情、情緒以及經歷等都會對認知結果帶來較大影響。感性認知具有十分明顯的個性化差異,此外,人們只是對事物表面特點的認知,例如形狀、顏色、大小以及長短等,難以有效探究到事物的本質,感性認識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往往能在構思階段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二)理性分析
人們的理性分析是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之上,通過嚴謹的分析以及嚴密的邏輯推理,盡可能地抓住事物的本質[2]。因此,理性分析是人們對事物較全面、科學以及客性的認識,這一般是不根據人的主觀意志而發生轉移的。理性分析作為感性認識的高級階段與升華,把它運用在景觀設計實踐中,促使人們在理性思維的模式下遵循客觀規律,在條件因素的多重制約下解決問題。
二、分析理性和感性在景觀設計中的關系
在景觀設計中,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之間各自在不同的設計階段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最后又共同幫助設計完成景觀的設立內容[3],因此,教師在景觀設計的實踐教學中,需要正確地認識與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在設計的初級階段發揮感性認識的作用
無論是學生還是景觀設計師,在設計開始之初,都難以做到準確以及完整地認識景觀事物,更難以在較短的時間之內準確揭示出設計項目的本質問題。因此,在設計的初級階段中,學生善于根據自己的第一反應或者感覺盡可能的體驗具體的景觀[4]。這一方面來自于學生自身所具有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是根據自己的認知能力或者是主觀的想法。同時,還可以把一些令人印象深刻以及有價值的元素應用于景觀設計中,這就較好地發揮了感性認知的作用,可以為學生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認識――理性認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理性分析升華感性認識
理性分析對于景觀設計師而言,它可以處理在感性階段中各種雜亂無章的想法,進而使得景觀設計能夠在結構、范圍以及審美等角度中得到更好的優化,從而使得設計方案體現出更好的完整性。因此,理性分析在景觀設計中可以更加科學地組合許多感性認知所得到的元素,然后在設計者對景觀形式以及內容的規劃中,最終使設計方案呈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狀態,這就是景觀設計中理性分析對感性認識的升華。
(三)界定和反界定
在景觀設計中,感性認知是初始階段,是一個把設計者的情感注入景觀中的過程,而理性分析則是一種“約束”[5],它把情感中的因素加以“修剪”,把感性認知中所得到的結構加以規范化,使景觀設計可以更多體現出理性化的一面,這是景觀設計者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景觀設計中,理性的分析在整個過程中提出了多樣化的界定,也正是這些界定使得設計方案能夠保證質量,提升了設計作品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在景觀設計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學生一些理性分析的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在設計構思中感性的認知因素,然后提升學生理性分析的能力,從而設計出兼具功能與形式的景觀藝術作品。
三、實踐教學中對景觀設計的理性分析和感性把握
在正確認識和處理感性與理性的因素之后,教師在景觀設計教學的實踐中需要把握二者各自的作用,然后不斷地升教學質量,從而使得景觀設計教學中可以更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能力。
(一)重視理性分析能力的培養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把景觀設計中基本的特點、知識以及原則等教授給學生,這是培養學生具備理性分析能力的基礎。首先是對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應盡量結合設計實踐,做到理實一體;其次是學生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設計思維的練習,進行有效理解與消化,這是學生在今后的專業實踐中不斷提升理性分析能力的關鍵。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工作室為基礎,通過參與實際項目案例,使學生能夠深度參與到設計過程中的調查、分析與設計實操環節[6],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一方面是學生能夠較好地提升對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能夠較好地結合實踐操作進一步的消化書本中的知識,另一方面是使得學生可以提前感受企業化設計實踐的真實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理性分析能力,而不是僅僅專注于天馬行空形式表達和不切實際的設計理念。
(二)發揮感性認知的作用
在景觀設計教學中,感性認知在設計構思的初始階段可以較好地激發出學生的靈性,鼓勵學生充分地發散思維,博采眾長,可以為理性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礎。如何引導和激發學生對于景觀設計的感性認知,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第一,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消解景觀設計中一些固定性理論知識的限制,把學生從一些條條框框的規律中解放出來;第二,學生由于思想的開放性以及接受新知識能力較強,可以鼓勵他們在此階段大膽發揮想象力,并將設計構想進行充分的表現和深化;第三,在感性認知階段中,教師需要接受并且認同學生設計方案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因為在此階段中,學生只是單純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沒有上升到理性的推導,設計方案存在一定的誤區甚至是較大的誤差,這都是可以接受的。
(三)理性和感性需要統一
理性分析能力是在把握理論知識與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感性認知的結果進行深化。通過一些具有創造性的認知能力的練習,從而使得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初始階段可以較好地分析和推演其中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的問題,從而使設計方案能夠從實際的功能與審美角度出發,創造出更多的、適合人們真實需要的景觀藝術作品,同時也是推進景觀設計達到質的飛躍的目標。因此,在目前的景觀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感性認識的能力和理性分析的能力結合起來,這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設計思維方法,提高設計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切實有效提升學生做設計的深度,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迅速進入職業角色。
結語
通過實踐教學經驗可知,景觀設計教學中總是交織著理性和感性因素,學生在設計之初,感性認知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更多的設計靈感。而當設計方案需要進一步深化時,就需要對各種實際問題進行理性的綜合分析與把握,從而使設計方案能夠協調和解決諸多的客觀條件與限制因素;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理性分析也彌補了感性認識的缺陷。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并從中尋找到二者的結合點和平衡點,這不僅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是學生在設計實踐中創造出高水平景觀藝術作品的實現途徑。
參考文獻:
[1]劉悅來、董楠楠、王敏、戴代新.傳承與滲透――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學科的實踐教學剖析――以景觀環境測繪實習為例[J].中國園林,2013,12(15):71-75
[2]楊曉娟.景觀專業實踐項目教學法與設計思維程序培養的教學思考[J].藝術教育,2014,04(01):170-171
[3]曹志明.景觀設計課程體驗式教學實踐研究[J].美與時代(上旬),2014,10(15):82-84
關鍵詞:景觀設計意識活動藝術源泉生態性
生態意識(ecological consciousness)是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的新觀念。它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目前,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呼喚人們的環保意識,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自然、社會和人類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的綜合作用;突破理論框架和過去的限制;反對片面的物質追求而改造自然和地球的生態條件。
一.生態意識和藝術設計
意識可以指導人們的行為,在實踐中,意識以物質的形式來引導人,從而實現對世界改變。如果想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必須首先獲得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生態意識可以使人們對景觀的藝術設計更加接近自然。
居住環境的藝術設計會改變人們的心理和行為。人們的生活環境空間布局的設計受到周圍建筑與綠化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日積月累就會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日常行為和習慣。我們在空間的藝術設計上可以達到節能環保的效果,幫助人們改變不良習慣的生活方式。讓人體會到低碳,環保,健康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的舒適。現代景觀設計的要素包含的生態意識更好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使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體驗自然的美,也有助于改善生活環境和維持生態系統的健康。
1960年后,在西方的藝術新觀念不斷涌現,概念藝術,工藝美術,極簡主義等成為環境藝術的一種新趨勢。
其中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是由簡單的幾何圖形組成的藝術形式。大多數的極簡主義藝術作品采用幾何或有機的形式,具有強烈的工業色彩。極簡主義的思想和作品極大的促進環境藝術的發展,一直影響景觀藝術設計的發展。
在美國著名設計師彼得沃克追求極簡主義風格,他的作品,有當代藝術的風格但不失優雅。他的設計是幾何圖形強調順序組成,簡單的幾何模式的使用是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或三角形之間的交叉和重疊不同的幾何系統。所有的自然材料有一定的幾何秩序,邊緣嚴格而整齊,反映了工業時代的特征。
二.景觀設計面臨的問題
自工業革命至今,建筑和景觀的藝術設計中沒有考慮環境的關系,景觀設計是社會的,與自然不相關的。設計者認為他設計的藝術是人文色彩的,這個設計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就已經被人們所忽略。
隨著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在傳統的設計方法對環境問題已經變得捉襟見肘,舊的觀念要有突破和創新。藝術設計打破了原有的邊界。生態學思想成為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盡管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接近自然的意識有所提高,但在環境建設片面追求美學效果,忽略了環境本區域的原始材料,如水域、生物物種、地形和原有的景觀的利用。這種盲目的夷為平地的布局和設計實際上是一種反生態的做法,結果也是得不償失。
無論什么樣的環境建設,景觀與自然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景觀和人與自然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深入人心,人們開始對居住環境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綠色家園”, “文化圈”,“新城市主義”等一些層出不窮的有創意的想法。雖然一些開發商附庸風雅,在一個所謂的概念作廣告,嘩眾取寵,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現代居住環境的需要,不再滿足簡單的舒適實用,開始注意其中的藝校美和高品味的環境因素。
三.景觀的生態發展價值
工業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但事實上現代工業社會也帶來了巨大的問題,工業化導致的環境惡化等問題也是前所未有的。生態學思想的引入,使景觀藝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發生了變化,而且極大地影響甚至改變了景觀設計的思路,它開始介入到更加廣泛領域的環境設計。尊重生態發展的過程,設計中注重材料和能源的循環利用,主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體現了強烈的生態觀。自然生態倫理價值的目的是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建立一種新的價值觀念,并認識到人與自然內在價值轉移。
中國傳統哲學主要是儒家、道教和佛教三個方面,我國的古典園林也體現了這一哲學傳統。花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提供了一種
可行的花園式生活區與佛教信仰相結合的生活方式;道教的影響主要是遵循自然景觀藝術設計的原則。“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審美境界。中國古代美學和藝術設計體現了以“道法自然”為導向的景觀設計理念,目的是在以一個適當的方式享受大自然的美麗。美是主觀和客觀的,在智力和情感上的和諧與平衡的產物。這種審美風格體現了道家的自然,并強調對自然深深的敬畏,充分體現了道家的自然哲學。因此,人類的活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這一結論影響著中國景觀設計藝術。
結束語:
社會發展對景觀藝術設計的影響是密切相關的,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文化意識的提高對景觀生態學概念的推廣有重要的作者。今天的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生態學已成為景觀設計師必須遵循的科學。尊重自然發展過程,在景觀設計加工技術的建設與管理上體現出可持續發展。改變了景觀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同時也極大地影響甚至改變了景觀的形象。現代景觀的藝術設計隨著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藝術和科學的結合已成為發展的方向。生態科學思想和原則的典型景觀設計已成為藝術設計的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 [美] 弗瑞德·a·斯蒂特.生態設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 戴志忠,楊震,熊偉.建筑創作構思解析——生態·仿生[m].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3] 黃獻明,鄒濤,粟鐵,夏偉,等.生態設計之路——一個團隊的生態設計實踐[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4] 尹定邦,柳冠中,馬春東.生態·設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關鍵詞:景觀園林設計;發展現狀;發展方向
引言
如今的城市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城市景觀園林中表現出來,城市景觀園林設計往大了說可以體現出一個城市的總體形象,而往小了看,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存在著景觀設計藝術。由于景觀園林設計非常重要,所以,其受到現階段人們的廣泛關注是必然會出現的結果,也說明如今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關注日益密切。
1城市景觀園林的設計現狀
1.1對景觀園林的認識不足
現階段雖然城市基本都已經啟動了景觀園林的建設工作,但確實還存在一些人對景觀園林的認識不足現象,對于景觀園林的相關知識還停留在傳統觀念階段,缺乏真正的認識[1]。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景觀園林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認識只是一個基本的“知道”概念,還無法意識到景觀園林真正的作用點在哪些地方,也談不上研究景觀園林實際應用,這樣一來,便導致了雖然很多城市在建設景觀園林,但是所建設的項目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還有些城市在對景觀園林進行設計的時候,更重視的是景觀園林的觀賞性,而忽視了綠化的重要性,這種景觀園林設計只能是一時為城市帶來好處,而缺乏長遠的發展意義,對城市的綠化意義不大,更無從談起真正意義上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1.2景觀園林設計不符合實際
很多設計師的設計內容單單看圖紙內容看不出問題,但是在真正施工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不能做到工程的順利開展,即使問設計師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也問不出所以然來,最后的結果要么是對設計方案重新修改,要么就是暫停園林的施工。這種現象的產生因素無外乎是以下2種:園林設計師在對景觀園林進行設計的時候,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只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設計,追求新時代創新園林;景觀園林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時,沒有認真對待設計工作,設計完成后,沒有回過頭來審核設計是否可行。
2城市景觀園林設計的發展方向
2.1遵循綠色生態發展
我國近年來由于經濟的發展帶給了生態環境一定的破壞,這是人們不愿意看到的,但是這也是經濟發展必然會經過的歷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必然會越來受到人們越多的關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也是現在我國的發展目的,但是在部分城市景觀園林設計中,設計師顯然理解錯誤了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他們認為只要將自然物種應用在景觀園林設計中就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種錯誤的認識顯然無法實現對自然的尊重。真正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要遵循綠色生態的自然發展,在對城市景觀園林設計的時候,不僅僅是對外在美進行考慮,還要將環保意識融入進設計中,真正實現人、自然二者的協調共進。
2.2從城市的整體發展著手
城市景觀園林的建設要使人才得到充分的應用,并且在設計的過程中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對園林進行建設,綜合考慮景觀的后期效益,使用最好的建筑材料,并在管理的基礎上降低景觀園林建設的成本投入,最終使園林充分展現出城市的風格特點,成為性比價較高的實用性園林[2]。設計師對園林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從城市實際情況著手,多方面考慮園林與城市的發展是否統一,真正使園林為城市帶來經濟效益,從而推動城市的發展。
2.3園林與物種的有機結合
園林建設中植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能夠展現出園林的不同特點,所以,設計師在對景觀園林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在遵循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植物多樣性,將不同物種使用在園林設計中,與園林進行統一性的搭配,四季變化的不同讓園林具有不同特點,但是無論哪個季節園林都具有觀賞性,在物種和園林統一搭配的基礎上,使園林設計更具有美觀性及科學性。
2.4園林設計從人的心理著手
在對園林設計之前要對當地人們的生活狀態進行了解,調查人們更想要什么樣的景觀園林,從人的心理角度出發進行設計,設計出真正符合人心的景觀園林,這樣的園林才能真正使人得到身心的愉快。想要把握人心并不容易,設計者需要深入到人群中體驗生活,并且在了解了人們的想法之后還要進行總結,最終才能將設計理念應用到園林設計中,實現生態發展與園林實用性的協調統一。
3結束語
城市景觀園林展示著一個城市的特點,能夠有效帶動城市的整體發展,在對景觀園林進行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因素,還要使生態與園林的共同發展,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才能使設計出來的景觀園林更具有價值。總之,景觀園林設計非常重要,對景觀園林的設計要考慮當地自然景色,結合當地人文特點,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路亞星.生態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現狀與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7(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