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2: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護理;健康教育;護士
【中圖分類號】R7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455-01
醫院開展健康教育是以醫院為基地,以病人和家屬為對象,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使病人了解和增長健康知識,使其行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住院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而健康教育,則是現代醫院為滿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責,廣大護士已成為病人健康教育的主力軍。為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技術的護理仍然是護士的重要任務。就普通意義講,健康教育貫穿疾病防治始終,預防保健和社會醫療服務是現代護理人員的基本職能之一,而進行健康教育是實現這一職能必不可少的內容和手段。因此,健康教育刻不容緩!為此,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做了如下的探討:
1了解護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和系統化整體護理的普遍實施,病人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護士通過向患者傳授疾病的有關醫學、護理學的知識和技能,調動病人積極參與護理活動,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是衛生、預防及控制措施中最為重要的,是一項投資少、產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進群體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培養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改善因知識缺乏而帶來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可以預防并發癥,促進早日康復。
2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滿足患者的需求: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不再被動的接受治療、護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保健。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掌握健康保健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強身體素質和維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標。護理健康教育必須把病人視為健康教育的主體,必須重視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護士要從整體入手,即要考慮病人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又要考慮病人的社會文化背景,明確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關疾病的知識,確認病人所關心的問題。護士不僅為患者提供治療和護理,還應借助各種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獲取有關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識,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幫助患者盡快進入角色。
2.2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士通過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進護患溝通。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護患關系也從過去被動服從轉變成共同參與的合作關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過患者與護士的學與教的互動過程來實現的。護士、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到健康教育中,使護患關系更符合人際關系的社會性,護士與患者地位平等,增強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患者有問題主動詢問護士,護患關系得到良性發展。護理健康教育中護士與患者應形成指導、參與、合作這種新型護患關系,幫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監測疾病的變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達到非藥物治療的效果。調查結果表明,健康教育滿意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患者對護士技術水平的滿意率。“尊重病人,關心病人”是病人對健康教育滿意的關鍵。同時將護士的良好服務態度,高度的責任心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2.3護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積極作用: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的治療作用。對于手術患者來說,健康教育能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降低其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可激勵患者積極參與健康維護,主動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促進術后康復。糖尿病護理健康教育緩解了患者焦慮、心理壓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長因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臟病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危險因素。護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能。調查顯示:70%的腫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關繼續治療、用藥、復查等方面的教育,從而利用健康教育這種信息資源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不僅是連接衛生知識與行為的橋梁,對臨床各種診療也起到了輔助和增效作用。
2.4護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健康教育學是一門涉及醫學、教育學、行為學、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應用科學。教育能力是護士履行教育職責的首要條件,健康教育工作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其溝通技巧,同時更要注重培養自身的素質和優良的品質,才能用自己的知識更好的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針對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異的向病人及家屬傳授有關知識和護理技能,以滿足病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3小結
護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對改變患者的不健康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復率,降低并發癥,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開展護理健康教育還可以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改善護患關系,提高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因此,不斷完善護理健康教育體系,克服不利因素,才能使護理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1對象
600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最大53歲,最小19歲,平均(38.2±4.5)歲,從事臨床護理工作0.5~30年,平均11.5年。學歷:本科56名(9.3%),大專350名(58.3%),中專194名(32.4%)。職稱:副主任護師9名(1.5%),主管護師380名(63.3%),護師及以下人員211名(35.2%)。600名護理人員所在的49個護理單元均實施整體護理,健康教育對象為住院病人。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表,內容包括①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②護理人員獲得健康教育知識的主要途徑;③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的情況,包括健康教育的時間,主要目標、方法和內容以及現階段對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認識。問卷的信度、效度均>0.80。由專人統一發放問卷,發放時充分講解各項問題和填表注意事項,使護理人員完全理解后采取無記名方式填寫,當場發放,當場收回。發放問卷6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結果
2.1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97.8%護理人員均認為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開展健康教育重要;2.2%認為可做可不做,健康教育應主要由醫生完成。
2.2護理人員獲得健康教育知識的主要途徑
600名護理人員中接受健康教育培訓138名(23.0%),未經過系統的健康教育培訓452名(77.0%);護理人員獲得健康教育知識的方式主要靠自學,通過閱讀相關的期刊、報紙和專著等途徑獲取。
2.3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情況
2.3.1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的時間:600名護理人員中開展健康教育<1年54名(9.0%),~2年75名(12.5%),~3年185名(30.8%)、~5年166名(27.7%)、>5年120名(20.0%)。
2.3.2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的目標、方法及內容。
2.3.3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目前存在問題的認識。
3討論
3.1臨床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的現狀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2]。社會需求和護理學科的發展是促進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當倡導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時,健康教育便提到了學科發展的日程,沒有健康教育的護理,不能稱其為整體護理。在調查的5所醫院中,普遍開展了整體護理,促進了各醫院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本次調查結果顯示,97.8%護理人員均認為健康教育重要,49個護理單元均開展了健康教育。這說明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人員的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為臨床護理人員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長期以來,醫院以功能制護理的模式開展工作,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個健康教育事業處于低潮。1978年以來,我國的健康教育事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至1997年,隨著醫院整體護理的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逐步落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開展健康教育時間:5年以上120名(20.0%),~3、~5年居多,分別為185名(30.8%)和166名(27.7%)。說明醫院的健康教育發展慢,目前仍處于初、中級階段。
健康教育是護理和教育的有機結合。應用教育學的基本方法是開展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我們常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技術操作法、咨詢法、小組法、勸服法、展覽法、影視法等20余種。表1顯示,護理人員在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交談法、講授法和讀書指導法,其方法的單一必將影響教育的效果;臨床護理人員對住院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疾病知識、藥物知識和心理衛生知識。研究病人在住院期間健康教育的需求,突出醫院健康教育的特色十分必要。醫院健康教育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須符合以下三個原則:教育必須符合病人的利益;病人的個別情況能受到關注;提高健康教育服務程度后病人的預后亦相對提高。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目標的認識。調查中,89.3%護理人員認為讓病人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是主要目標。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也賦予健康教育新內容和新目標,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病人和家屬確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為[3]。本次結果顯示,70.8%護理人員達到了該目標。
3.2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其改進措施
[關鍵詞] 健康教育;生活質量;社會支持;惡性骨腫瘤
[中圖分類號]R7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8(b)-015-02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bone tumor
CHEN Yu-xia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 Shangqiu 476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the social support and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QOL)of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bone tumor. Methods: 186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bone tum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about QOL was performed not only to the patients but also to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relativ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ne of the education. QOL questionnaire and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were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QOL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on admission and 6 months later. Results: On admiss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n the QOL and social support scor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6 months later the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and QOL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Social support; M alignant bone tumor
惡性骨腫瘤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難治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治療惡性骨腫瘤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評價醫療護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標。為此我院骨科開展了以爭取社會支持,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目的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2年6月~2006年10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惡性骨腫瘤患者。納入標準:知道自己患有骨腫瘤,既往無精神病史,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愿。入選病人共186例,男99例,女87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31.4歲。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患者及其家屬接受相關的健康教育,對照組不接受,除此之外的護理、治療無差別,兩組對象的性別構成、年齡分布及文化程度(表1)、入院時生活質量評分及社會支持評分(見表2、3)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的對象包括患者本人,患者家屬、親戚朋友、單位同事領導、甚至鄰居等對病人的生活或工作有影響的人群。具體措施:①初步評估病人身體狀況、情感、文化程度、學習需求、經濟狀況、精神信仰等一般情況以及家屬對病人病情認知態度、需求情況等;②根據評估資料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或家屬講解骨腫瘤的病因、病情、預后及診療費用,使病人或家屬對該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③日常生活知識講解,包括飲食、休息、睡眠、大小便、皮膚護理、臥位以及減輕疼痛的方法;④向病人或家屬說明良好心情有利于調節自身的免疫力,增強抗病力,提高舒適度,可提供治療效果較好的住院資料給病人或家屬,從而增強對治療護理的信心;⑤爭取并提供社會支持: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鼓勵家屬、親友、同事、領導經常探視,給予情感支持,使病人感受到親朋好友的關愛,激發對親人的眷念和對生活的信心;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要時時處處為病人著想,正確解答病人或家屬提出的問題,滿足合理需求;⑦通過直接對陪護人員講解,對來探視的親友發放有關資料,電話或書信形式向家庭或社區介紹患者病情,指導他們在生活上關心患者,精神上安慰患者,使之認識到他們的關心、理解、幫助有助于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環境。
1.3 效果評價
由專職護士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1]及社會支持量表[2],在入院時及6月后對兩組進行評分。生活質量調查表包括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5個方面。根據量表統一規定進行評分并記錄,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社會支持評定采用肖水源的社會支持量表,包括3個維度:客觀支持3項,主觀體驗到的支持4項,對支持的利用度3項,分數越高,支持越多。由專人發放調查表,并向調查對象講解,但不加任何暗示,讓他們自填,無法書寫者由調查者記錄。通過觀察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評分的變化,來評價健康教育的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對所得數據用t 檢驗或χ2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P
2 結果
2.1 入院時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支持狀況
由表2與表3可見,入院時在生活質量和社會支持兩方面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
2.2 6個月后兩組患者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情況
入院6個月后在生活質量和社會支持兩方面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惡性骨腫瘤療程短、發展快、預后差,患者及家屬在心理上均難以承受突如其來的嚴重打擊,患者處于極度痛苦、絕望、恐懼、焦慮的心理狀態中,患者以及整個家庭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治療的主要目的之一。將生活質量引入癌癥治療效果評價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是護理學發展的需要。生活質量可通過兩項健康狀態來反映,一是反映生理、心理、社會健康的從事日常活動的能力;二是病人功能水平以及疾病和與治療相關癥狀控制的滿意程度[3]。本研究采用的生活質量調查表基本包含了這些內容,這也是我們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重點內容。張曼華[4]在系統回顧腫瘤患者的社會心理因素及干預研究中提出,負性情緒、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等均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關,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應對技術均有助于改善生存質量。張江舟等[5]研究證實,在對腫瘤患者實施的集體心理治療中采用抗癌知識介紹、康復方法座談、放松訓練、溝通與鼓勵等方法,均能減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入院時即實施健康教育,6個月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
社會支持是一種個體可利用的外部資源,近幾十年來一直受到國內外醫學領域的重視。社會支持是影響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具有減輕應激反應的作用,能明顯改善癌癥患者的社會心理狀況,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6]。本研究結果顯示惡性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與其獲得的社會支持密切相關,患者獲得社會支持越多,其生活質量越高。實驗組在6個月后的社會支持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了人在患病等應激情況下社會支持系統對人預后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社會支持可以對應激狀態下的個體提供保護,也對應激起緩沖作用。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增加癌癥患者的適應,減輕其身心癥狀,甚至能提高免疫能力,并延長存活時間。有文獻報道,通過系統護理干預可影響癌癥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進而改善生活質量[7]。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患者、家屬、親戚朋友以及社區的健康教育,可明顯改善惡性骨腫瘤患者的社會支持,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津芳,劉玉瑩. 護理健康教育學[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 60.
[2]肖水源.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7(增刊):42.
[3]Gotay CC, Kom EL, McCabe M ,et al.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 cancer treatment protocols: Issue in protocol development[J]. J Natl Cancer Inst, 1992, 84(8): 575-579.
[4]張曼華. 腫瘤患者心理干預研究的現狀[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487-489.
[5]張江舟,潘建良,陶明,等. 心理干預對肺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320-322.
[6]黃麗,楊廷忠. 社會支持:腫瘤護理中值得重視的一種理念和方法[J]. 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631-633.
[7]江華,鄭修,誼防虹,等. 認知行為治療對婦科撼癥患者化療間歇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05,20(10):875-877.
近年來,我國的健康教育發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較晚,我國的健康教育仍處于發展階段,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很多方面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已不再單獨開設健康教育課程,采用健康教育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育內容方式,我國健康教育的基礎內容包括生理衛生基礎知識、安全、環境教育等方面,而關于心理、家庭、情感、社會等方面的內容則比較少。此外,很多教師對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在教學中很少花費時間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這些原因導致了很多中學生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識,犯罪現象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我國高中生的質量。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的方法
1.堅持緊扣教材內容、聯系現實生活的原則生物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學生必要的生物知識,因此,教師在滲透健康教育時要注意把握好時間的安排,不能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任務。在進行健康教育時,教師應該緊扣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做出適當的健康教育擴展。同時,健康教育的內容應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傳統的健康教育成效甚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學與生活實際偏離,學生無法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既要緊扣教材內容,也要聯系生活實際。例如,在講解“水”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水的組成、分類、功能等方面依據教材中所說對學生進行講解,在學生初步了解之后,再進一步說明水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缺水的危害性,鼓勵學生每天攝入一定量的水,促進新陳代謝,保持身體健康。
【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對門診初次診斷為Ⅱ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對患者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在實施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按時服藥、按時復查、規范治療、運動治療、合理飲食等方面,在教育后均有好轉。空腹血糖濃度從平均8.7 mol/L降低到5.9mol/L。結論:健康教育能門診糖尿病患者治療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健康教育
1 緒論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以及精神因素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從而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為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1]。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在全球范圍內其均為重要病因,特別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發病尤為嚴重[2]。糖尿病除了可以用藥物治療外,健康教育也是一種治療措施。為了評價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我們從2003年5月起對門診初次診斷為Ⅱ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對此進行調查、分析,報道如下。
2 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性資料:選擇2003年5月到2010年3月符合WHO診斷標準的門診就診的糖尿病患者154例,其中男82例,女72例,最小年齡為42歲,最大年齡為78歲,平均65.3歲。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學24例,初中33例,高中45例,大專以上44例。
2.2 方法:根據個體間的性格差異、文化背景和職業特征,我們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在患者就診時,護士需認真與患者交流,針對患者缺乏的知識,采取患者問護士解答的方法或者護士主動講解的方法教育。同時,護士主動進行示范指導,讓患者及其家屬掌握胰島素的注射方法及如何使用血糖儀。通過宣傳欄,發放小冊子的方法不斷強化健康教育內容。健康教育包括的內容主要有心理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用藥指導等。
2.3 調查與資料收集:設計調查問卷,通過訪談等方式收集資料。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按時服藥、合理飲食、規范治療、按時復查以及血糖指標變化等。
3 結果
在實施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按時服藥、按時復查、規范治療、運動治療、合理飲食等方面,在教育后均有好轉。按時服藥的比例提高了51.9%,按時復查的比例提高了50.6%,規范治療的比例提高了48.5%,合理飲食的比例提高了61.1%,運動治療的比例提高了53.3%。空腹血糖濃度從平均8.7 mol/L降低到5.9mol/L,根據統計學分析,p
4 討論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病群,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病。糖尿病對人類健康有極大危害,患者如果在平時不注意必要的檢查和正確的治療,一旦發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或者不可逆轉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3]。因此長期堅持規范治療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飲食,堅持適量運動鍛煉,合理用藥。醫學專家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4]。
在我國,中老年人平均文化水平不高,在本次研究中154名患者,其文化程度分別為文盲8例,小學24例,初中33例,高中45例,大專以上44例。因此患者對科學規范治療的認識不夠,導致糖尿病患者治療療效不佳。為了促進讓患者能夠規范治療,加強患者對糖尿病危害及治療的認識,健康教育是必要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樣是一種治療措施,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知識、培養技巧,最重要的是改變行為,通過加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嚴格的代謝控制,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質量。一些文獻也有所報道,在糖尿病患者中開展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指導患者的行為改變,而正確的行為改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并控制體重,從而減少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和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提高生活質量[5]。在本次研究中,154患者在實施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按時服藥、按時復查、規范治療、運動治療、合理飲食等方面,如在教育前僅有28.6%的患者能按時服藥,而教育后則有80.5%的患者能按時服藥。在健康教育后均有好轉。其中其中空腹血糖濃度從平均8.7 mol/L降低到5.9 mol/L,根據統計學分析,p
總而言之,健康教育能門診糖尿病患者治療療效,值得我們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范秀珍.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78
[2] 張紹維,盧愛玲,郭俊香,等.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實用護理雜志,1999;11(15):58
[3] 王惠賢.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3):54
一、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義
1.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內在前提,這一命題既肯定了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又強調了兩者的一致性與依賴性,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工作具有啟示。
高校是學生樹立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如果沒有正確引導他們,他們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而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在于注重德育與心理健康的教育。
現階段,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了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通過不同方式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了研究,而這兩者的本質與最終目的的一致性,也為兩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礎。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育人,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培養綜合性人才。這就要求高校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高校學生的德育工作,完善學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以及行為養成等。
2.德育離不開心育的支持
當前,我們所在地區還沒有一個正規化架構的學校,師資薄弱的學校也存在心育與德育工作不科學、教學效率較低的問題,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沒有科學地把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教育者基本上是根據自己的個人經驗、固有的思維模式,想當然地實施教育,導致學校德育工作陷入了經驗主義的泥潭。而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正是實施德育的障礙;反之,則是實施德育的有利條件。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一個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其心理防衛機制很敏感、很牢固,這就導致他對別人的信任度低、很自然地抗拒別人的建議和幫助;而一個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則容易感受和接受別人的善意,更容易溝通和合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德育離不開心育的支持,心育對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1.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聯系
心理教育與德育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雖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兩者之間是有直接聯系的。德育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提高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延伸,它們都是以人的發展作為教育目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幫助高校學生樹立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健全自身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教育品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校進行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直接影響高校教育的效果。
2.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區別
(1)理論上的差異
高校的德育與心理教育遵循的理論來源存在一定的差異,德育的理論基礎是原理與倫理學原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來源則是教育學與心理學。
(2)特征上的差異
德育與心理教育的特征受外界與自身的影響較為明顯,一方面,由于外界影響因素的不同,所需要的學科方法與社會形態改進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另一方面,自身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穩定性、恒常性與時期性等。
(3)學生觀上的差異
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學生稱之為教育者和求助者,這也表明了對教師的態度,即把教師與學生放在同等地位上,使雙方可以不必顧忌身份差異,暢所欲言地討論問題,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給予學生正確地引導與幫助。但是,德育不是這樣,它主要從階級社會開始,被看做是統治階級用來維護自己權益的手段,具有一定程度的權威性,要求教育對象遵守這一規范。
(4)目標上的差異
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主要是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改善學生的認識與觀念,這不僅與教師有關系,也與家庭有著直接關系,其工作核心是治療心理不正常的學生,矯正他們不正常的心理狀況。
在價值取向上,德育主要是服務社會,其目標是轉變人們的觀念,使學生在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等方面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保持一致,進而保障社會的穩定與進步。
三、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徑
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方法來源于精神分析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等。特別是社會心理學的態度轉變理論,對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離開個體心理特點談德育,或者離開社會規則談心理健康,都是片面的,兩者整合的目的在于實現“教育關心人”。
在教育形式上,為了使之與內容相適應,高校可以開設專門的心育課程,進行專門的心理訓練。心育重在開導、引導、疏導和防治,心理咨詢也是一樣,輔導教師要滿腔熱情、撥霧點睛地給予患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有效的幫助。開展心育,一定要學生積極配合和參與,使其樂于接受,正如開展體育活動一樣,不是有病了,才進行體育鍛煉,所以不是有了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筆者建議,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設優良的學校環境
學校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主要地點,所以它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素質的形成,筆者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1)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想要完善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由于教師的道德品質與心理健康都會影響學生,所以學校應該著重培養教師,以此來提高高校教師的工作責任心、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等,以為人師表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
(2)建設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是對學校主體文化的反映,可以說學校的教育氛圍離不開校園文化。這就要求學校必須根據自身的教育資源,一方面,通過設立雕塑、開設圖書館以及報欄等形式,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另一方面,通過廣播、講座、圖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人生,以此增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2.發揮家庭的作用
【關鍵詞】 民族地區醫院;健康教育;問題;分析;措施
新疆地處大西北邊疆,準噶爾盆地,分南、北兩疆,克拉瑪依市位于北疆邊塞;中心醫院地處北疆地區為三級甲等醫院,是一家中型綜合性并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審核醫院,床位編制900余張,在編工作人員1200余名,具有先進的醫療水平、疆內領先的科技項目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研究生隊伍也隨著醫院科技含量和社會發展及市場的需要迅速擴大,突出有專科性、病種性,各項管理制度越發成熟和完善。
1 健康教育的實施
2003年院領導在目前醫院發展的基礎上率先在疆內倡導“醫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號召,大力宣傳健康促進醫院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模式,在院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由護理部副主任兼健康教育辦主任,健康教育工作有計劃、有目標、有措施的穩步向前發展。2005年又逢衛生部向全國發起《全國健康教育與教育促進工作規劃綱要(2005~2010年)》的通知,對我院來說是注入了新的契機,對健康教育工作人員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使醫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更加深入發展,更普及、更多樣化,健康教育辦反復為臨床及醫技科室設計實用性強、簡單易懂的《住院患者健康知曉實施單》,門診、急診、醫技科室《患者健康知曉實施單》及各項考核檢查單等;成立質量控制委員會并定期檢查考核;同時建議院領導將健康教育納入科室考核指標中(目前已通過并在執行);請北京健康教育專家鈕文異等教授來院講座;組織本院專家、主任成立健康教育講師團,在市廣播電臺以直播互動的形式講座;講師團在社區、街道、學校、企事業單位根據國際、國內衛生宣傳日為廣大市民宣傳健康保健知識;編寫并印制健康教育處方、健康教育指導書等宣傳資料。使我院健康促進工作步入正規化管理的軌道。
2 實施中的問題
我院2000年健康教育僅在護理隊伍中開展,沒有普及,2003年開始擴展到醫生和醫技人員,健康教育理念從不同的角度在不斷的深入和普及。良好的形式、良好的空間、接受教育對象的增多,使我們感到責任重大,同時感到困惑和不安,其因素是擔心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主要表現在:(1)科室主任不重視,認為健康教育是宣傳科的任務;(2)醫生不理解,認為是護士的責任;(3)醫技科室有抵觸情緒,認為是社區的職責;(4)即便科室認為健康教育納入考核指標中沒必要;(5)科室不愿為健康教育投資;(6)科室領導有敏捷的思維、創新的意識,但對此項工作理解誤差很大,不能長遠的看醫院和社會的發展。諸多的原因,使醫院健康教育工作沒有起色,科室健康指導工作大多仍是護士在做而護士長檢查,長期以來病人本身對護士講解就產生不信任和抵觸情緒,從醫行為不能如期進行,從形式上是醫護共同指導,而實際是護士全部負責,針對這些問題,健康教育辦多次在院網和院周會上指出,并充分強調醫院健康教育的意義和目的,希望科室領導重視、全員參與,但效果甚微。
3 問題原因分析
2005年9月,健康教育辦帶著諸多的問題,參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在河北省承德召開的《全國醫院健康教育經驗交流與培訓會議》,會議上聽取大量的經驗交流和事例,咨詢有經驗的醫院并索取資料。并對照目前我院的實際問題,分析原因,首先了解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健康指導,發放《健康教育指導滿意度調查表》,結果顯示,集中的主要問題:(1)患者是愿意接受健康指導并希望能解答有關健康保健咨詢問題;(2)愿意接受醫生的指導;(3)多數醫生指導內容太專業化,聽不懂;(4)少數民族、山區牧民有語言障礙;(5)護士操作性工作多,指導時間有限。其次在醫生中了解和調查,結果顯示,臨床科室醫生中的主要問題:(1)醫生時間用在查房、書寫病歷及思考治療、診斷上多,健康指導時間很少;(2)認為護士進行健康指導已經可以滿足需要;(3)健康指導信息少;(4)過去醫學教學無健康教育指導內容;(5)指導效果見效慢,信心不足。最后對醫技人員調查結果顯示:(1)病人流動性大,不固定;(2)工作性質是操作設備或儀器,沒有與病人直接接觸的機會;(3)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不知道該從那些方面指導;(4)工作性質是窗口服務,不便與病人交流。通過對三類人群的原因分析后,找出根源,制定應對措施。
4 應對措施
4.1 針對患者的應對措施
針對住院患者文化水平不等、語言種類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對疾病認識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應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1,2]。首先,要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不能強硬執行,根據接受程度、耐受時間長短,對文化程度低者給予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語言教育方式,如主動示范、圖譜、電視錄像、廣播電教、耐心傾聽為主、耐心解釋,對文化程度高者提供科普資料、手冊、健康報、簡單易懂的醫學及生理常識等,并告知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行為干預,使其能充分理解和配合治療。總之要明確行為干預的效果是循序漸進的長期效應。
4.2 針對醫務人員的應對措施
(1)強化健康教育知識,明確健康教育是所有衛生問題、疾病預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為重要的,它在實現所有健康目標、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是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2)在健康教育中,主要對象不僅是患者,對亞健康者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與患者的關系是醫患關系的一個基本環節,是在特定場合有意無意進行著的健康指導活動,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代表醫院的整體形象,要根據不同患者、不同場合,宣傳健康知識,利用與患者接觸的瞬間或固定時間交談,向他們傳播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等多方面知識,以獲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窗口服務人員,可以利用發放健康指導宣傳單或手冊的形式,簡單明了地解釋和回答問題。(3)積極與大眾媒介溝通,在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積極與媒體處理好關系,是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收集科室健康教育的活動資料,利用網絡收集健康教育新動向及最新發展趨勢,及時將信息反饋于科室,增加科室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核算與管理的途徑,利用圖片展板宣傳科室健康教育近況等,提高大家參與的積極性,贏得公眾的支持與信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