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2: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教育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學德育教育;國外模式;中國;啟示
目前中國經濟社會正處在深刻轉型的關鍵期,經濟社會大環境中諸多不利因素對中學德育教育產生一些消極影響,也增加了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難度,迫使學校、家長和社會公眾對中國目前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模式進行反思。本文通過對國外中學德育教育模式的分析,從中得以啟發,使得我們的中學老師和相關德育人士與時俱進,不斷在變革中探索與中國國情相適合的中學德育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1中學德育教育
德育(moraleducation)也稱道德教育,“德”主要內涵是思想道德品德,而“育”則是指培養教育。一般認為“德育”這一詞在18世紀70、80年代早已經形成了。直到英國學者斯賓塞在《教育論》(1860年)一書中,明確把教育劃分為“智育”(intellectualeducation)、“德育”(moraleducation)和“體育”(physicaleducation),“德育”才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基本概念和名稱。從狹義來理解“德育”指的就是道德品德教育。而從廣義而言,德育的內涵和外延就比較豐富,它是一個整體的互動過程,主要指的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師)按照特定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的要求以及被教育人員的需求,依據人生發展不同年齡段的思想道德和品質形成的特性和規律,運用不同的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在理論和實踐中對被教育的人實施的道德品質、政治立場以及心理健康等相關素質的培養和塑造。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品德和自我修養能力的教育活動。簡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通過對德育教育概念和內涵的分析和理解,我們得知德育教育是有一套相應的運行機制,具有一些特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而這些相關因素的相互作用影響最終會形成一定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模式。有鑒于此,所謂的德育教育模式就是指運用具體的方法和手段進行道德教育、塑造、培養,進而形成具有一定理念、主體、方式的教育關系體系。中學德育教育模式的形成與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本國制訂的德育教育任務目標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習慣有關,只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才能建立和形成科學合適的德育教育模式,進而確保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可接受性,使德育獲得應有的效果。
2國外德育教育模式
一是理論教育模式。這種德育教育形式的核心理念和規則來自于現有社會中已經形成和存在的價值理念,是從這些價值理念中抽象歸納出的更具一般意義的社會道德規范,并將其細化為具體的相對穩定的思想、政治、品德以及心理健康等規則。進而將這些細化了的道德規范構建成一個系統的德育教育體系,并由老師、家長及其他教育人士向青少年進行引導和灌輸,使他們理解、認同并最終接受這些道德規范和規則,最后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習性和人生價值觀。理論教育模式主要通過講解、教授、強化、訓練、榜樣典型、表揚獎勵、處罰懲戒等來實現德育教育的理念和目標。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現論教育模式的開創者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強調:“偉大品格的養成,需要通過科學、嚴密的管理和教學模式。管理是為教學服務,而教學是德育的最主要途徑。”赫爾巴特在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上偏重宏觀理念上的教導,但是其方式手段也并不固化死板,他認為德育教育是一個老師和學生交流溝通的互動過程,老師應該比較好地掌握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進而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培養和約束,使其能夠遵守相應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并逐步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習性和價值觀念。從理論教育模式的理念、內涵、方式、方法的分析,可得出其主要有以下特性:首先是德育教育主要是以教師作為施教的主體,在德育過程中老師或教育人士主要采用主動的講解、教授、訓練、培養等來實現既定的德育目標和任務,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第二個特點就是德育教育的實施手段和方式主要還是傳統的填鴨灌輸、強化、樹立榜樣典型,獎勵或懲罰(訓誡、懲戒)都是為了實現德育教育目標的輔方式和手段。二是自我教育模式。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主要由美國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提出的,并由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這種德育教育模式倡導摒棄理論教育模式中教育者為主體、學生為客體被動接受的填鴨灌輸的傳統教育方式和手段,非常強調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自我學習和調節能力,主張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為學生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德育學習和培養的氛圍和環境,讓其在良好的環境氛圍和基本道德規范中自我學習、調節和發展,并且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各種手段方式使學生參與多樣化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活動和實踐,進而使學生逐步實現道德的自我塑造。杜威明確反對傳統的填鴨灌輸式的講授、強化、懲罰訓誡的教學手法,反對將學生作為德育教育的一個“產品”進行統一化的培育。他非常提倡學生在基本道德規范內的自我學習和發展,非常推崇美國式的獨立、個性、自由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他提出了自我教育模式的三個核心主張: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成長以及教育就是經驗的改造。自我教育德育模式強調學生自我學習的環境和條件,主張學生自己調節發展,進而形成內化的道德習性和價值。其主要的實施方法和手段有:情景模擬、對話交流、參與互動、自我學習、角色扮演、現場實地體驗等。自我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以學生的自我學習自主發展作為道德培養的主導;二是自我學習和發展是在符合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和原則的范圍和基礎上進行的;三是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氛圍和環境,尤其是學校和家庭的環境,重視環境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的作用;四是非常強調注重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三是新道德教育模式。此種教育模式主要是由美國的教育家弗里肯納、英國教育家威爾遜等著名學者在分析批判了理論教育模式和自我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可以說新道德教育模式是理論教育模式和自我教育模式的有效結合,它既強調通過講授、強化、訓練、榜樣典型、獎懲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約束,又非常注重學生自主性的自我學習、自主發展,關注學生的獨立、個性和自由;不僅重視傳統理論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而且也強調實踐活動對德育的影響。英國著名教育家、新道德教育模式的支持者威爾遜指出:“如果追求奴隸制度,需要的是規則和鞭子;如果追求民主社會,那么需要的是復雜的機制和交往的環境,道德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此種道德培育模式不是靠強制灌輸,更不是處罰與懲戒,而是在基本社會價值理念基礎上的自我發展學習的健康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這些實踐活動應該是有一定目標來進行引導和培養的,而不能是隨意而為的。因此新道德教育模式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模式,它的實施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在給學生創造良好環境的同時,不斷創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3對中國中學德育教育的啟示
通過以上國外三種不同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分析對比,我國的德育教育模式的變革和發展,需要在借鑒國外德育教育模式關于個性、民主、自由的理念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與中國傳統德育教育中的社會理想、責任、義務等方面緊密結合,形成更具中國特色的、更具針對性的和更具操作性的中學生德育教育模式。首先,在繼承和強調傳統德育教育模式的積極功能的同時,還需要逐步借鑒國外的理論教育、自我教育以及新道德教育模式的優點,以教育理念方式創新為突破點,不斷改進和完善德育教育方法,并以中學生的人格教育和人性化教育為抓手;從多元化的渠道和途徑共同建立獨立、個性、自由與自律相結合的綜合式的德育教育模式,注重教育中的人際之間的互動交流;還要依據實際情況構建和完善具有社會整體性的德育理念、價值、知識和規則體系,充分發揮家庭、社區在德育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同時,進一步探索學生道德約束與引導的校內外整合機制,不斷完善和發展適合中學生的個性化自我學習發展的德育教育內容和方式,并在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環境的同時構建一套系統的道德價值評判標準體系。其次,按照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各地的現實條件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一些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方面的課程安排和調整,補充一些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德育內容的課程。可以借鑒美國在各中小學開始增設公民課程和道德課程的做法,逐步在有條件地區的中小學增設相關公民課程和道德課程。借鑒法國對中學生自由人的德育教育理念,以及吸取英國對中學生理性精神和自治精神的道德培育理念,注重對中學生自我責任、社會責任、愛國主義、守法自律等公民精神的培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中學生德育教育的始終,進而將我國的中學生培養成真正的具有社會道德屬性的公民和勞動者。最后,在借鑒國外德育教育的具體運作方式和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對中學德育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沒有充足的投資資金,德育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只能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加大對德育教育的人才、技術、設施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在西部邊遠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使德育教育和創新發展在智力保證的同時有充足的資金后盾。此外,在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的同時,還應不斷拓寬社會資金投資德育的渠道和方式,構建多元化的德育資金投資機制。
作者:卿艷珺 單位:興安師范學校
參考文獻
[1]田梅溪.初級中學德育教育培養體系建立[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1.
[2]鄭永延.現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陳桂生.中國德育問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4]趙旭琴,苗翠環.我國社會轉型期中學德育的有效途徑[J].科教文匯,2009(4).
[5]曹承慧.美國的道德研究與中學德育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1989(9).
[6]羅騁.試析英國學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J].湖北社會科學,2005(7).
一、從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教育
1.德育教育素材的挖掘
我們的中學數學教材中,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和挖掘,才能很好地運用這些德育素材,滲透到數學的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中激發民族的自信心,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等.如在學習排列組合“楊輝三角”時,我們就可以適時告訴學生,其實,在古代,我國的數學家在很多重要的數學領域都創出了領先于世界的成績,在中國古代數學史輝煌的歷程中,“楊輝三角”就是耀眼的里程碑.學生由此會升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學習立體幾何中的“祖暅原理”時,我們可以告訴學生祖沖之和兒子祖暅得出了球的體積公式,在一千多年前,祖沖之和兒子的研究成果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這些素材可以說在數學教材中舉不勝舉,因此,我們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挖掘運用.
2.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不可否認,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這個平臺運用的狀況,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1)在教學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以及反映數學中的辯證關系,從而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數學的概念和公式是從現實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比如,在學習負數的概念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現實生活中的大量的實例,如天氣預報中的零上度數與零下度數,倉庫運進20噸糧食與運出50噸糧食等,這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由此就有反應其意義的正數和負數了,學生了解了這個概念,我們也由此可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了,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于實踐,只有掌握好了數學知識,才能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再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識.
(2)結合數學知識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數學的知識,預先在備課中就選取相應的實例來為學生們講解,這樣的實例是十分豐富的.比如,我們的祖先在《九章算術》中最早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我國是最早將負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國家,在三國魏時期的劉徽首創“割圓術”,在近現代,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先生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這些在世界數學史上閃閃發光的不可磨滅的成就,無不激發起初中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產生沿著先輩的足跡繼往開來,學好數學為祖國的壯大而拼搏的信心.
(3)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中的美學
在浩如煙海的數學世界中,處處都蘊含著美學,數學語言邏輯嚴密,簡潔精練體現出簡約之美,數學的解題方式奇妙無窮,整個過程給人愉悅之美.還有圖形的對稱之美,內容與形式的相似之美……都是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的很好的資料,只有在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學生才會欣賞美.
(4)結合數學的課內、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這樣的集體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學習中,我們要注意與學習小組的交流,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產生尊重老師,團結同學,熱愛集體的情感;同時,我們還可以結合數學知識來開展課外活動,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外活動之中,比如,在學習了統計學的知識后,我們可以布置學生去統計塑料袋的利用情況,讓學生了解白色垃圾對地球的污染,從而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展現教師人格魅力,陶冶學生美好情感
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也許學生由于贊賞自己的數學教師,而產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板書設計等基本功的水平,還要講究自己儀表,做到端莊整潔,從內而外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教師的形象美.教師幽默的語言,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方式方法,淵博的知識,能打動學生心靈,都能使學生更加尊重和敬佩老師,甚至影響學生一生.
要建立一支以班主任為首的班級德育工作隊伍,并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與其他任課教師相比,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接觸的面最廣,對學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刻。因而班主任最能有的放矢地向學生做思想工作和進行德育教育。當然,做好班級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光靠班主任一人,而應建立一支以班主任為主,全體任課教師參與的德育教育工作隊伍,形成一個德育教育網。通過班級德育工作網堅持天天、課課、事事用良好品德觀念去感化學生,熏陶學生,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
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努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委會、班級團隊組織是班級的核心,是做好班級工作的保證。班委會及班級團隊組織成員在日常生活中與其他同學有著密切的接觸,他們的言行時刻為同學們所注意。他們表現好,同學們就把他們作為榜樣和楷模,對同學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而,用優秀學生組成一個良好的班核心是非常重要的。班級德育教育還必須努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要能夠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動機,才是真正的教育。”班主任的班級德育工作必須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動機,增大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自我教育的信心。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就能造就出一個能自覺地用道德的準繩進行自我約束,并努力追求精神上的美好境界的學生群,為班級的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利用班級文化櫥窗進行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德育輿論和德育環境氛圍,是做好班級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班主任要利用好班級的學習園地、宣傳欄、班級團隊板報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宣傳先進典型,推廣先進經驗,造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班主任還要利用好《學生守則》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通俗易懂的名言警句布置教室,形成德育教育氣氛。班主任還可以利用國旗升降儀式、唱國歌、班活動等集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班主任通過開展上述活動,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社會道德感,并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從而崇尚前者,鄙視后者,長此以往,就能形成良好的集體輿論。
形成德育教育網絡,鞏固班級德育教育成果。怎樣使班級德育教育與學校、社會、家庭德育教育相溝通,形成龐大的德育教育網絡呢?一是要保持學校德育教育一盤棋,在學校的統一安排和部署下,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二是要引導學生面對社會,讓學生從社會大課堂中接受正確而豐富的道德教育。如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就帶領他們去考察名勝古跡,使學生形成祖國山河風光秀麗的概念;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組織他們參觀訪問有關的單位,組織他們觀看反映社會主義優越制度和反映改革開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影片,使他們真正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富中國是顛撲不滅的真理。三是引導學生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他們參與社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班級通過德育教育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了解未來社會的主人應具備的素質,從而不斷地提高和完善充實自己,練就過硬本領,使之能經得起世界的挑戰,能經得起未來社會的挑選。四是加強家訪,引起家長對子女德育教育的重視。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與子女接觸的時間最長,對子女的性格、行為了解得最透徹,依靠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德育教育是促進班級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徑。
近年來,我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個別地方甚至整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學的地位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沒有徹底落實素質教育的宗旨,沒有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另一方面,社會中負面觀念對初中生的影響越來越強烈,使得初中生當中道德敗壞甚至違法的現象加重。
在這種背景下,初中生無法建立明確的是非觀,無法建立長遠的人生目標,無法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由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才能夠改變學生錯誤的觀念和意識,維護我國禮儀大國的形象。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談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主要闡述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以期拋磚引玉。
二、立足教材抓住“德育”點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教材,抓住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
要做到這一點,主要還是要轉變教師的觀念。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學中,能夠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較多,關鍵就在于教師是否有這個觀念和意識。因為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師仍然以提高學生的學科成績為主,只是片面的按照教材和考試大綱進行教學,從而忽視了德育教育的工作,也就無法抓住“德育”點。
舉例來說,在九年級思想政治教學中,有一課是講述責任。大部分教師僅僅按照考試大綱,讓學生掌握責任的概念及產生等知識點。顯然的,這一課中涉及的“德育”點非常豐富。
教師在講述責任的同時,可以向學生闡述負責任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并且通過現實案例的講述,讓學生深刻的了解到負責任的可貴。教師要讓學生真正的領悟責任的作用和意義,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培養他們樹立責任意識,為其成為一個具有責任感的人奠基,而不只是向學生灌輸基本的知識點。
如果教師能夠抓住其中的“德育”點,學生在學習了相關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對責任有深刻的了解,從而改變自身的觀念,以己身為出發點,改變學生不負責的做法,這也就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以教師為榜樣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涉及到素質和道德的教育,這是一種直接映射到學生心理的教育。同時,德育教育更是一種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
因此,教師的行為舉止、形象都會影響到德育教育的進行。也就是說,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必須以教師為榜樣,在學生心中樹立正面的形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等。
簡單的說,教師在上課時的舉止、課間的行為以及對學生的態度都會直接影響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進行。一個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師,卻不一定能夠勝任德育工作。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將自己塑造成為正面的形象來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做到誠信、正直,要充滿正能量,始終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觀念和形象去感化、影響和帶動學生,教師只有維護正面的形象,才能讓德育教育具有信服力,讓學生愿意去模仿。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進行德育教育
以教師為榜樣,是以一個具體的形象來讓學生進行模仿。但最基本的,則是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德育教育中涉及的元素。
顯然,德育教育雖然能夠滲透進思想政治教學中,但并不是獨立的形象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就應該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通過設定特殊的情景,讓學生了解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重要性,讓學生領悟道德和品質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實踐教學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道德品質的重要性。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形象生動的進行德育教育。
舉例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社會中暴力事件的報道。在觀看當中,學生會深刻的了解到暴力事件造成的惡劣后果。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認識到出現暴力事件的原因,就是暴力分子沒有正面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從而做出惡劣的行為。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看到了惡劣的后果,了解到道德品質缺失帶來的惡劣影響。此時,因為引起了學生的共鳴,教師進行德育教育會受到學生的關注,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益。
五、以學生為主體,關愛學生
在德育教育中,教師應該明確學生才是主體,在進行德育教學的同時,教師應該關愛學生,給予學生心理上的撫慰、成長道路上的扶助和關愛。
造成學生道德品質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心靈在受到傷害的同時,受到了外界不良觀念的影響。初中生的心靈較為脆弱,容易受到傷害,家庭的影響、同學之間的矛盾或者學習上的壓力,都極有可能讓學生的心理受到創傷。
此時,如果沒有他人的關愛,學生的心靈容易淪落,容易被外界不良的觀念帶入歧途。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愛學生,撫慰學生的心靈,及時疏導和扶正。
教師對學生進行關愛,用心靈的力量撫慰學生的創傷,抹除學生心中負面的情緒和心思,讓學生樹立積極正面的人生價值觀、勇敢的面對挫折、正確的看待社會現象。通過教師的關愛,學生能夠樹立積極的態度,正確認識人生和社會,從而做到誠信、陽光向上,這也就達到了德育工作的目標。
六、結束語
[關鍵詞] 中職學生 德育教育 以人為本
在我國多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過程中,各種文化理念相互撞擊,社會普遍存在功利心理,這些負面現象使得中職教育也只看重實在的利益。一些錯誤的思想、言論、觀點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職業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當今的中職院校,招收的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僅學習成績不佳,而且或多或少地存在怕學習、怕吃苦、好玩樂、好爭斗、不自信、不禮貌、不文明、不誠實、無組織、無紀律的情況。所以,促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狀態,是當前中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職院校的學生為了能夠在將來的社會中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除了具備最基本的職業技能外,更需要注意在思想教育、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人文素質等方面具備優勢。因此,中職院校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育人機制,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將做人做事的道德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思想精髓里。通過有效的培養機制所鍛煉出來的學生,無論將來在任何崗位上工作,其專業技能都能夠得到有效發揮。基于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職教育才是最成功的,也是最符合時展需要的。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這個教育受眾是很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而言是比較“弱勢”的一個群體,他們普遍學習基礎薄,存在著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很艱巨的,在這個過程我們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這個原則,把學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這樣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有所成效,才能真正地對職業教育工作服務。在這個國家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社會中,對于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擺脫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應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育模式,在我們推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對待學生要互換立場,以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收到更為理想的效果。德育教育之所以要推行“以人為本”,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現代德育觀的體現,也是解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難題的關鍵所在。那么怎樣把“以人為本”這個概念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呢?這是我們每一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者都應該深思的問題。社會的快速發展像一把雙刃劍一樣,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化,使得青少年的社會意識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代青年人即接受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了西方社會思想文化的激蕩,這兩種文化的相融合和相排斥都使得這代青年人的主流意識被削弱,自身的道德觀念也搖擺不清,對青少年的影響極為嚴重。在外界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怎樣讓中職學校的學生禁得住不好道德觀念的影響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廣大的中職學校學生中推廣德育教育。中職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育、創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陣地。德育課教學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充分發揮德育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外界強烈的思想沖擊中,不能很好的辨別事物的好壞,也不能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其次,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之所以選擇就讀中職學校,是想在畢業的時候得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想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技術,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好的環境下,就業壓力也增加了,怎樣才能穩定學生的情緒,讓他們擺脫復雜的思想觀念,不讓不好的思潮擾亂他們的思緒,這都是需要向其普及德育教育。可見,推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同時也是十分必要的。國家所推行的“以人為本”這個概念,是十分能體現德育教育這一鮮明的特征的。作為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多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細微處走進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生們的心靈,從一點一滴開始,來抓德育教育,不能盲從的說教,也不能堆砌一些生硬的大道理。在我們推行德育教育的同時,也要與當今時代相結合,不能脫離時代特征,也不能特意回避一些當今社會所存在的問題,要設身處地的感受他們的心理。在社會實際生活這個大背景下,教育他們要正確認識我們所處的社會,讓他們懂得社會的善惡美丑、學會抉擇、學會怎樣保護自己的心靈不受侵蝕。我們的德育教育應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能把德育教育從我們的教學中抽離出來,應該很好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不能把形式主義帶到德育教育工作中來,要做到踏實與循序漸進。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教育我們在推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所以我們的德育教育也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從低到高、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一個流動的過程,要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變化,掌握各個時期教育程度,根據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和行為能力,搭配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法。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 分層遞進 構建措施
德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思想道德層面的教育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熏陶。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德育對學生的影響才會更加深刻,小學是德育教育開始的關鍵階段,但是當前大部分小學的德育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層次,教育內容也缺乏實踐性。構建分層遞進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德育質量的根本途徑。
一、小學德育教育分層體系的基本目標與內容
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跨度比較大,不同階段內,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但是目前來看,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都是比較籠統的,并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階段性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這也是導致小學德育教育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根據不同階段內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層制定德育目標和教學內容十分必要。
首先,從德育教育目標分析。教師在展開德育教育時,需要充分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充分尊重不同階段內學生主體的主體差異性,不同階段內,教師應該致力于提高學生的不同思想素質能力。進入21世紀以來,小學階段德育教育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質、法律和紀律意識、心理素質、政治素質幾方面內容。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是長久培養的結果,因此低年級就需要進行對應教育。而法律和紀律以及政治素質,都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解和認知能力,需要針對高年級學生進行。為了合理制定不同階段的德育教育目標,教師可以參考《中小學德育綱要》等文件的要求,逐步設立德育教育目標。讓學生逐漸了解到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應該提倡、那些事情可以存在、哪些事情需要堅決發對。
其次,從小學德育教育分層體系的構建內容層面來分析。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的德育教育主要以狹義的德育教育內容為主,即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但是隨著德育分層體系目標的確立,德育教育內容也需要進一步增加政治素養、心理素養、法律意識等方面的內容。近年來,我國社會的經濟事業和文化事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越發重視。德育教育分層體系下,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其一,教育學生做人的基本準則和價值觀念,讓學生分清楚該做的和不該做的;其二,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各種道德標準的判斷能力;其三,不斷提高學生對思想道德素養結構的理解。逐步從個人道德素養的認知逐步上升到對整個社會道德素養的認知。具體來說,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應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這些內容。而這些內容在小學各項教學中均有體現,比如《品質與生活》《小學德育綱要》等。
二、小學德育教育分層體系構建的有效策略
首先,學校相關領導者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號召各個科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融入德育教育的內容,實現學生的知識與品質的共同進步。為此,各科目教師應該積極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多與小學德育課程教學者進行溝通,找出德育課程與相關科目之間的關聯,利用德育教學中的一些案例展開教學活動。同時,各科目的教師也必須時刻用德育教育的高標準來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受到優秀思維品質的熏陶,逐步提高思想道德品質。
其次,小學教育應該積極的組織各種校內和校外活動,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落實到實踐過程中,使學生知道德育教育的實際價值。比如,思想道德品質好、團結積極的同學加入少先隊。在此基礎上組織多樣少先隊活動,比如好人好事評比、合唱、小品等,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接受到德育教育。另外,教師也應該積極的組織各種校外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必要性。注意各種事件活動都一定要保證安全性和科W性,老師需要做到合理的安排實踐和地點。
學校需要積極組織召開晨會、周會、班會等活動。注意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結合不同的學習內容制定對應的會議主題。比如某小學組織一年級學生展開了“熱愛小學校園,爭做小主人”主題的班會活動。這一主題的班會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集體生活中,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在學校、班級的特點和優勢,逐步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集體的思想。針對三年級學生召開了“了解不同行業的特點”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意識到不同行業對社會貢獻,讓學生對不同職業的人們增添一份理解和尊重。針對六年級學生召開了“保護環境,由我做起”的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在生活中環保的小妙招,分析當前我國進行環境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可見,這種活動的安排充分尊重了不同階段內學生的主體特點,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內學習和掌握對應的道德教育知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教育分層體系的構建還需要相關教育人員進行大量的努力與嘗試。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目標和內容。文中就如何構建小學德育教育分層體系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望與相關教學人員共勉。
參考文獻:
[1]胡力.小學分層遞進德育體系構建研究――以湖南大學子弟小學為例[D].湖南大學,2012.
[2]王宏君,程雨絲.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對我國小學德育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5,(06).
[3]李凡.大中小學德育資源一體化機制建設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05).
[4]喬芳,丁道勇.何種勇氣――小學德育教科書中勇氣概念的錯位[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
關鍵字:德育教育 小學教育 老師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5.1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及意義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在現代教育中,德育不僅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素質教育直到關鍵的基礎作用,而且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德育教育不僅針對學生,同樣針對教師隊伍,教師的德育化專業水平決定了學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具有良好德育水平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起到榜樣與激勵的作用,將對學生的認知、體驗與實踐起到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教師隊伍德育教育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未來成長與發展,更間接影響到整個國家與民族的整體國民素質,對德育的倡導與實施將不再是個體教師的任務,更是學校與整個學校所共同實施的龐大課題。
二、小學德育專業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強化領導管理
學校領導應該對小學德育教育的專業化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一些學校的領導對德育教育的工作往往并沒有給予過高的重視,并且在開展相關德育活動的時候也停留在重形式輕過程忽視德育效果的層面。因此要深入開展德育教育,讓德育教育實現專業化管理,學校的領導就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首先,要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德育工作隊伍,形成一個完整的德育工作體系;其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各類活動中的德育內容和德育功能;第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小學生年齡比較低,學習模仿比較強,所以老師的言談舉止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學校的領導需要以身作則,通過實際行動,給學生做表率,開展全方位、多方面、立體化的德育教育活動。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開展,制度上有保證,真正的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
(二)培養教師德育能力
德育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包括傳授知識與道德講義,還包括都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活動組織、參與、交流、示范等的綜合能力。這種表率性的意識,由教師展現給學生,將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意義。小學教師要善于運用多方面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展開教育實踐,在實踐中親身傳授學生德育文本知識,構建學生未知的道德體驗,創設一個個熟悉的道德情境,積極地引導學生體驗,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體驗,使得學生可以從對話與交流中感知道德的魅力,獲得對于道德的美好體驗。
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單方面的,課堂式的,敘事形式的,而新時代信息科技下的德育教育突出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采用多元化的、創新性的方法實施德育教育,提升學生德育水平。小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才能在馬列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對道德教育方式有所創新,通過網絡教育、情境教育、課堂互動、案例教育等多種方法啟發學生對于道德的思考,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塑造學生的價值觀與行為理念。
(三)注重德育實踐基地的管理扎實做好每一步
學校是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場所,思想品德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學校的課堂是開展德育實踐的重要基地,可是課堂之外的德育教育也是不能夠忽略的。學校應該從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且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發育特征,開展校園德育活動。有效的組織學校開展內容豐富、種類多樣、積極向、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以及文化知識的娛樂活動,使得小學生在學校中在接受課本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培養自己的情操。進而在學校創建一種高雅、自由、優美的德育文化氛圍。
(四)加強學生德育評定管理
對小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小學生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徑。所以,開展德育工作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學生德育評定的管理。首先,要對學生每個學期的德育操作展開評分。做到科學性以及可持續性。其次,根據指導性文件進行德育工作的開展。
在全校所有師生共同配合發展下,德育教育才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并且才能實現真正的專業化管理。可是德育教育管理,需要始終堅持,不斷的突破和發展,不斷的進行經驗的總結以及探索和創新,加快發展的步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三、結論
德育是一個人接受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尤其小學學生,智力與德育尚處于發展之中,良好的德育環境對個人成長⑵鸕膠芎玫拇俳作用。德育為育人之本,無論時代與社會如何發展,我們都不能丟掉德育這面大旗,德育的倡導與實施是終身性的,是每一個都是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張茂松.淺談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
[2]秦文娟,李巍,張立冬.淺談小學德育教育中愛心教育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