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健康教育的主要基礎理論
時間:2023-09-17 14:52: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教育的主要基礎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加強教育,打牢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礎
護理人員對休養員的愛心是推行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礎。實踐中我們發現,我院護理人員中有的對部隊情況了解不多,對特勤人員和老干部缺乏感情、缺乏共同語言,從而影響醫患溝通和健康教育的實施。對此,我們組織人員下部隊參觀,了解飛行人員的工作、生活,請試飛大隊的飛行人員作報告。同時在護理人員中大力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為兵服務傳統教育,增進了大家對部隊人員實施健康教育的感情基礎,培養了大家進行健康教育的服務理念,打牢了對各類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礎。
2加強培訓,提高健康教育的專業技能
健康教育的實質是向患者傳播防病治病的知識和技能,引導他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斷拓寬知識層面,不僅要掌握專業理論與護理技能,還要學習預防醫學、社會醫學、健康傳播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觀點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公關能力與交流溝通技巧。在這方面,我們重點是抓醫學、護理專業理論的學習和提高,實行分類培養、整體幫促的做法:副主任護師是護理學科帶頭人,對她們主要是培養研究能力和指導能力,廣泛涉獵護理專業前沿科學,深入研究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主管護師是護理工作和進行健康教育的骨干,對她們主要是強化護理基礎理論教育,提高組織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和對年輕護士的傳幫帶能力;年輕護士工作經驗少,技術水平相對低,對她們主要是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進行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的其它相關理論,我們主要是鼓勵護理人員參加后學歷教育和各種培訓班,全面提高了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從而滿足了不同層次患者對進行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技能的需求。
3營造氛圍,體現健康教育的多樣性和針對性
在療養院開展的健康教育內容要適應不同人群、不同健康問題,使來院就診、療養的人員所關心的健康問題都能得到體現,這就是健康教育的多樣性。同時,健康教育又要服從醫療和教育對象的需要,不能為教育而教育,更不能把健康教育強加給患者,這就是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為了使多樣性和針對性有機結合,我們采用設立健康教育處方欄、黑板報、宣傳櫥窗、標語牌、網絡電視、分發教育材料、舉辦知識講座、開展健康咨詢等形式,大力營造健康教育的氛圍;實行個性化護理和個性化健康教育相結合,采取一對一的個案教育方法,使他們從入院到出院全程都能接受到針對性強的健康教育信息。
4醫患互動,增強健康教育的正效應
【關鍵詞】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C-0086-02
近年來,隨著高校新課改的推進,各種各樣的教育模式以及精品課程不斷出現,促進了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然而,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說,其設置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著課程效果的有效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鑒于此,本文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進行研究,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關鍵點,提出推動其健康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許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內容以及授課方法等方面并未真正反映出高校的人才培養特點,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學生平時的實踐指導環節,例如學生心理咨詢、學生個體心理輔導和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劇表演以及心理沙龍等諸多形式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然而,這些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未能充分體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專業實踐進行指導的創新性。具體而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大部分為“雙師型”教師,他們不僅具有專業文憑,還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他們一方面承擔心理健康理論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指導,提升其心理素質。然而,現階段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公共課,僅僅從理論上對學生開展心理知識傳授活動。所以,并未真正發揮“雙師”的實際功能,這種單純的理論知識的教學并未充分反映出如其他專業知識的實用性以及操作性,從而沒有對心理健康教師的角色進行正確定位,影響其作用的發揮。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與設置不符合人才培養的目標及要求。如果依據專業課程狀況來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設置,一定要凸顯實踐在課程安排里面的比重,這樣才會真正與人才培養的要求相符合。但是,現階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部分為理論教學,沒有或者較少有實踐的機會。另外,其課程內容大部分是心理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學習這樣的理論不能和其他專業理論一樣可以直接將其應用在實踐中,解決實踐問題。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停留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里面,不符合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以及相關要求。
(三)對課程改革缺乏整體性研究。盡管一些教師探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相關問題,同時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然而他們僅僅是對該課程的某些細小環節實施理論探討,而對課程改革的整體性研究相對較弱,未從深層次探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問題。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應更有針對性、更深入地參與各專業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不同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和畢業之后,所處的環境、所面臨的壓力和問題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所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盡相同。我們首先要理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不要在現有基礎上更有針對性、更深入地參與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以更有效地提升各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等素質。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必須創新。目前,我們應關注高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涉及的內容是不是能夠與學生對該課程的需求相符合,其內容是不是存在著非常強的實用性,以及是不是能夠給不同專業學生的社會生存以及發展帶來指導作用,即應能細致深入論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闡明對學生成才成長最有幫助意義的理論。
(三)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師的整體素質。應關注實施心理健康教師深度參與專業人才心理素質培養的課程改革,探討高?,F有心理健康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是不是完全勝任,心理健康課教師的知識技能結構應該如何設計。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策略
(一)按照不同專業的特點系統編寫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現階段,大多數高校使用的教材大部分屬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理論,其內容很少能夠涉及行業心理健康范疇。從學生對行業心理健康需要的視角下進行分析,這些教材內容的針對性不強。因此,各高校應該組織相關專家學者,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發展問題,在對不同專業對應的行業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深入細致探討之后,開展行業心理健康講義的撰寫,編寫出與各個專業相符合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
(二)將高校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與專業學習、行業工作等心理結合起來,編寫專業心理學教材。如前所述,高校不同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和畢業之后,所處的環境、所面臨的壓力和問題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不僅是各專業學生、各行業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各具特點,各專業學生的學習心理、德育心理以及各行業員工的角色心理、工作心理等的特點和規律也各具特點,而且,這些心理特點和規律與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各高校除了要組織專家學者研究、編寫各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還要組織力量對各專業學生的學習心理、德育心理以及各行業員工的角色心理、工作心理等的特點和規律進行研究,編寫出相關教學內容。然后,把兩方面教學內容整合成為專業心理學教材,其中既有專業學生學習心理、德育心理、心理健康內容,也有該專業對應的行業員工的角色心理、工作心理、心理健康的內容,等等。這樣的教材,既體現了系統性,也實現了針對性,將對各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極大的幫助。例如,學校的商務文秘專業學生,他們畢業之后一般到企業以及政府單位負責文秘相關工作,這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探討企業以及政府單位文秘相關工作人員所具有的心理,以及自己需要擁有什么樣的心理素質等內容,利用課程使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該類行業領域工作者的心理知識,這樣有助于其畢業后可以較好地適應工作環境,使其能夠在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基礎上從事自己的工作,最終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
(三)嘗試將專業心理課設置成學校的專業必修課。若是編寫出專業心理學,就可以嘗試著把它設置為大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打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僅為公共課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包含一般常識理論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而且還能獲得專業心理學課程的相應學分。同時,在教學方面,教師將更能借鑒專業課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模式將變得更富有靈活性,更能夠促進新型人才的培養。
(四)多種措施并舉,努力提升心理教師團隊的總體實力。高??赏ㄟ^以下途徑,促使現有的公共課心理健康教師轉變成專業心理學教師,充實心理學教師隊伍,提升專業心理學教師隊伍綜合素質。首先,組織開展深入調研和掛職鍛煉活動,促使公共課心理健康教師轉變成專業心理學教師。學校要以編寫專業心理學教材為契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深入相關專業師生當中去,深入該專業對應行業員工當中去,開展調研和掛職鍛煉,全面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借此把現有的心理健康教師“改造”成既懂得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又熟悉專業行業心理的專業心理學教師。其次,通過轉崗培訓或引進人才的方式,充實專業心理學教師隊伍。把公共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轉變成專業心理學課程之后,各高校心理學教師隊伍需要不同程度的擴充。要擴充隊伍,一是通過動員現有在職教師轉崗培訓,充實心理學教師隊伍;二是通過引進人才來充實,既可引進應屆畢業大學生,也可外聘行業領域熟悉心理學的相關專家,他們專門負責給廣大學生傳授行業心理學相關理論,利用他們在生產一線的親身經驗,為學生提供最為真實可靠的行業心理相關理論。最后,多措并舉,提升心理學教師的整體素質。一是繼續組織心理學教師深入專業、師生和用人單位,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調查研究和掛職鍛煉,了解專業發展和行業發展情況,了解在校學生、實習學生和行業員工的心理變化情況。二是組織心理學教師參加國培、省培、校培等培訓活動,幫助他們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技能和提高教學水平。三是鼓勵學校心理學教師和行業工作者,共同開展學生心理和員工心理課題研究,促進彼此專業水平的提升。
總之,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將此工作當做提高學校內涵建設水平的重要支撐點來抓。要從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著手,系統推進此項改革工程,以促進學生掌握專業學習心理、行業工作心理和心理健康等相關知識技能,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品剛.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的觀念與行為[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0(9)
[2]毛智力.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8)
[3]藍瓊麗,等.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2(4)
關鍵詞:心育;德育;聯系與支持;整合
我們現今的教育模式和架構,都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簡稱“心育”)歸到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范疇,而且把心育的教學內容穿德育的課程之內,由此導致許多人,包括教育界內部的不少人,都以為心育是德育的一個分支。其實,這樣一種體制安排,只是因為德育與心育關系極其密切,而且心育尚處于初創起步階段,體制安排、教材設置不到位,對專門人才又比較匱乏的現實情況下,將心育教育“掛靠”到德育身上也只是權宜之計。事實上,心育與德育原本不存在隸屬關系,而且心育的重要性不亞于德育。
一、心育與德育的特性
1.目標不同決定了教學任務不同
心育的目標是:學生的人格健全、心理素質達到良好的狀態,實現學習、生活和個體發展的高質量。而德育的目標則是:學生的道德水平達到一定的標準,能夠自覺承擔各種按照社會倫理準則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為了達到不同的目標,心育的任務是對學生傳授心理衛生知識和技能,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干預。而德育的任務則是:用先進思想影響學生,用道德規范教育學生,用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行為感染學生,簡言之就是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2.教育的內容不同
心育的內容是關于心理衛生、心理素質的知識和相關訓練;德育的內容是先進思想、道德規范的相關活動。
3.工作的重點對象不同
心育的重點對象是心理不夠健康的群體;德育的重點對象是思想道德方面存在明顯問題的群體。
4.是理論基礎方式方法不同
心育的理論基礎是心理科學;德育的理論基礎是倫理學和教育科學。心育運用的是心理學的方式方法,不能也不必進行價值判斷;而德育不但不能避開價值判斷,而且要以價值判斷作為基礎、方向和核心。
由此可見,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是決不能把心育與德育混為一談的。
二、德育要具有針對性,離不開心育的支持
當前,我們所在地區的學校,尚沒有一個正規化的架構,師資薄弱的學校,心育與德育工作同時存在著不夠科學、效率較低的問題,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對被教育者的心理缺乏科學的把握,基本上都是教育者根據自己的個人經驗、固有的思維模式,想當然地實施教育,導致學校德育工作陷入了經驗主義的泥潭。而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正是實施德育的障礙,反之則是實施德育的有利條件。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一個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他的心理防衛機制是很敏感、很牢固的,這就導致他對別人的信任度低、對別人的建議和幫助很自然地采取抗拒態度。而一個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則更容易感受和接受別人的善意,更容易溝通,更容易合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心育工作對于德育是相當有價值的。所以,心育工作對于德育工作提高針對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心育和德育需要科學合理的整合
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方法,來源于精神分析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等理論和方法。特別是社會心理學的態度轉變理論,對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離開個體心理特點談德育或離開社會規則談心理健康都是片面的。二者整合的目的在于實現“教育關心人”。
(1)擴充內容使其內涵范圍更豐富。(2)在教育形式上,使之與內容相適應??梢蚤_設專門的心育課程,進行專門的心理訓練等。心育重在開導、引導、疏導,重在防治。心理咨詢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患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的咨詢,輔導老師要滿腔熱情,撥霧點睛。(3)班級教學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學科,有它的基礎理論和知識架構,在班級中開設這門課程是必要的;而心理咨詢是個別行為,應區別對待。對學生的心理測試,心理咨詢和心理水平檔案,都應該是保密的。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態度,是搞不好心理健康教育的。(4)教育的雙邊活動。開展心育,一定要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和參與,使其樂于接受。正如開展體育活動一樣,不是有了病才進行體育鍛煉,也不是有了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健康心理;自身素質提高;社會屬性;相關性研究
現今 ,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 競爭壓力愈加增大 , 心理問題已成為一個主要的課題 , 醫學專家們已經高度重視這個問題。隨機抽取安徽省立醫院 286名臨床工作人員進行無記名式的問卷調查, 現報告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 286名臨床工作人員進行無記名式的問卷調查 ,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 143例。其中男 146例 , 女 120例 , 年齡 24~50歲 , 平均 (34.5±2.2)歲 , 工作年限 2.5~30.1年 , 醫生 147例 , 護士 13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工作年限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試驗組進行健康心理教育 , 其培訓方法如下:以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為指導 , 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向試驗組培訓人員以傳統或網絡的形式開設心理學方面的課程 , 講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包括人際關系指導、人格輔導等。定期為培訓班人員舉辦健康知識專題講座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培訓人員開辟網絡心理知識學習天地 , 并可以通過郵件或聊天室等進行心理咨詢 , 對照組則不進行健康心理教育。
1. 3 評價標準[1-3] 通過測定癥狀自評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 LES), 比較兩組患者的評分結果。
1. 4 統計學方法 用 SPSS15.0軟件分析表中數據 ,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分析 , 計量資料用 ( -x±s)表示 , 并且用 t檢驗進行分析 , P
2 結果
2. 1 比較癥狀自評量表評分 由表 1可知 , 試驗組的癥狀自評量表評分包括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以及偏執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 P
2. 2 觀察生活事件量表評分 由表 2可知 ,試驗組的生活事件量表包括正性事件、負性事件、家庭生活事件、工作學習事件以及社交及其他事件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表明試驗組的生活事件量表評分優于對照組 , P
3 討論
醫務工作者是維護國家健康的維護者和促進者 ,起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關鍵角色 ,自身的健康問題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有研究證明[4],醫務工作者的健康心理已經是一個薄弱環節 ,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醫務工作者作為社會人員 ,影響心理的因素較多。加強對自身健康心理的調節和調控均有重要的意義 ,有研究顯示[5],健康心理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加強對理論基礎的研究和深化實踐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將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理論、人的本質與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科學發展觀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理論等為健康教育的基礎指導理論和科學指南 ,并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理論、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作為相關理論 ,可以將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倫理學、文化學等新興邊緣學科作為理論借鑒;二是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觀規律以及特殊矛盾和本質 ,并從理性上和理論上解決這些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可以通過網絡或現實的途徑或方法進行 ,需從實際出發并分門別類的細化研究進行不斷的整合創造出較為優良的教育途徑和方式。
健康心理教育能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 , 故應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 其主要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6]:一是自我教育法, 進行有效的自我教育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通過自覺、主動、積極的學習并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 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調控以及自我踐行等 , 使其增強自身免疫力和教育能力;二是思想修養方法 , 以自我修養為基礎 , 主要通過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和自我改造三種方式進行。通過自我剖析、自我批評以改造原有錯誤和落后認識 , 從而提高思想認識水平;三是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圍 , 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建立心理氛圍是非常重要的 , 多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均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四是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活動 , 使自己的生活空間得到擴展 , 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健康心理的培養是極為關鍵的。
參考文獻
[1]葉萍 . 良好的護士心理素質是急診護理質量的保障 . 中華中醫學雜志, 2006, 4(7):101.
[2]趙紅娥 . 談提高護士心理素質在開展整體護理中的作用 .中國醫藥導報, 2007, 4(17):66.
[3]金盛, 劉中勝.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與職業 , 2011(29):90-91.
[4]賀華玲 . 啟發式教學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教育與職業 , 2010(35):113-114.
[5]季紅琴.提高英語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思考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0(5):12-164.
(一)厭學問題
厭學心理是中職生最常見、最普遍的心理問題,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而產生學習無成就感的心理,情緒消極、自卑。主要表現在:1.缺乏學習動機,一些中職生對學習認知的動力不足,目標不明確,且不重視文化基礎和思想道德課的學習。2.學習情趣不濃,不管是專業課還是基礎理論課,因內容增加、難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職生學習興趣缺乏。
(二)人際問題
人際關系是中職生主要的問題,許多學生因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緒,主要表現在:1.親子關系存在一定的隔閡。2.師生間的信任感缺乏,朋友關系不能良好處理;3.異性間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誤區。4.網絡關系不能正確對待。
(三)情感問題
情緒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良好的情感和情緒是中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而當前中職生青春期的情感問題主要有:1.情感心理趨于穩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不良影響。2.感情較為冷淡,缺乏應用的朝氣和熱情。3.情感壓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確宣泄。4.異性間親密度增強,容易產生早戀。同時,對兩性不能正確看待,而產生性心理問題。
(四)個性問題
積極向上的個性是中職學生心理正常發展的關鍵,但是中職生因自身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其性格心理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缺乏興趣特長和愛好,使得他們上進心不強。二是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不強。
二、中職生青春期心理問題的教育管理對策
(一)加強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識
應設立心理咨詢和教育中心,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跟蹤監測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并開設心理課程,要重視心理教育。首先,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學中,每學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課程,并要強化心理課程教育的師資建設;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安排相應的心理課程,不同年級的側重點不同,一年級進行適應心理教學,包括中職校園生活、學習;二年級則開展人際關系、學習方法、情緒調控等;三年級則以就業指導和社會能力培養為主,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心理,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人生觀。
(二)組織心理課堂,加強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是中職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根據中職學生的年齡、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及身心發展規律等要適時的開展心理課堂,實現團體性的心理輔導,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識講座,讓學生能夠正確的了解自身的特點,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穩度過青春期;組織開展關于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異性關系等人際關系的講座、網絡健康教育講座、職業生涯規范講座等,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各種人際關系,促進他們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開展團體活動,強化心理訓練
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養為基礎,積極開展各種心理訓練的團體活動。根據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可從“適應能力訓練--人際關系、學習動力及情感引導--就業指導”這一過程來進行。每個階段進行相應的心理訓練活動,比如,心理知識專題講座、成長小組及團體心理游戲等,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指導和訓練;同時,還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讓師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廣播等形式進行心理教育的指導。
(四)結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
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因此應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首先,父母應營造溫馨、有愛、融洽的家庭環境,讓子女能夠感受家庭的關愛。其次,價值應以身作則,調整自我態度,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性格水平,因為家長的態度、性格和素質對子女有著極大的感染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子女的心理。最后,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態度,不能采取粗暴、打罵等形式來教育,應建立一個民主、科學的教育模式。
三、結論
論文摘要:了解基層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以及基層醫院中影響護理健康開展的諸多因素,如護士自身素質低、知識水平不足,施教過程中的單一化、形式化,缺乏主動與病人溝通,科研意識不強缺乏拓展精神等方面,分析討論并采取相關措施。激發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積極性,重視人的因素,給予人文關懷,提高護士地位和待遇,督促護理人員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增進與病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注重信息反饋,密切護患關系及互動作用,避免和減少醫患糾紛,促進醫療健康事業和護理工作的深層次發展。
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1]。護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產物,是健康教育的一個大分支。是在護理工作中對護理對象進行護理教育和護理干預。它不僅包括一般的公共衛生常識,還要向病人解釋疾病的病源機制、治療及護理知識,包括用藥知識、藥物的作用、適應癥、副作用等,并對病人進行心理衛生教育,病人及家屬住院后的康復、預防疾病復發的有關知識指導,是有目標、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鶎俞t院由于受教育的層次和知識結構的限制,護理健康教育是很難深層次開展。如何推行這項工作呢?就必須明確目的,正確認識其涵義,并用各種形式和方法,通過角色作用和角包轉換及相關學科的參與來促進護理工作的深層次開展。
1 護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1.1 涵義不清 護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牽涉多學科的應用學科。它起步較晚,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教育系統,在理論和體制方面還不夠完善,可參考的護理文獻和書籍比較少,缺乏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理論和能力培訓[2]。護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由護士針對病人或健康人群所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健康教育與傳統意義的衛生宣教不同。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后者主要參于普及衛生知識,接受對象比較泛化,不存在信息反饋和效果評價。而護理健康教育是將普及衛生知識向建立健康行為轉移,向人們提供健康意識,養成良好行為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帶有一定的治療意義,使個人、群體面對促進健康和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各個層次時,有能力作出決擇,消除和減少影響健康的因素。
1.2 護理自身素質是影響護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
護士本身素質不高,專業知識缺乏,特別是基礎理論和技能,每天都以完成臨床治療和護理為指導思想,沒時間和精力對自己所做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研究,科研意識不強。另外護士因人員少,外出學習和參觀的機會較少,信息來源不足,又缺乏主動捕捉信息和收集信息的意識。
護士對護理健康教育中承擔角色認識不夠明確,對護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了解和認識不足,在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時形式單一,內容簡單,以口頭方式、宣傳資料及墻報的方式向病人傳播。只注意向病人灌輸,忽視了健康問題的反饋,因而滿足不了病人的需求。
護士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時缺乏個性化教育,語言亦缺乏藝術性和吸引力,不能主動與病人溝通和互相交流,健康教育時機把握不當,使其流于形式,只是單純的完成任務,沒有形成護患互動的作用。導致護士的工作中不能有效地運用護理程序解決因健康問題及環境改變所出現的情況,從而影響了病人的康復。
1.3 其它因素 領導重視不夠,相互系統支持不當,以及病人因素間接影響護理健康教育的落實。醫院領導的重視、支持和相互科室的配合,才能使護理工作實施完成。因為護理教育需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否則這項工作將停留在衛生宣教的層次上。基底醫院的病人整體文化素質不高,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護士在醫院的從屬地位,患者缺乏理解和信任,醫患糾紛的增多,法律意識的增強等等,都對護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2 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對策思考 轉貼于
2.1 轉變觀念,因地制宜 開展以健康教育為主的整體護理,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通過觀念轉變,調動和促進護理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護士對護理健康教育內涵的認識。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和條件,對病人及家屬采取針對性健康教育,提高他們對疾病與健康的認識水平,在突發的公共事件中,有能力進行決擇,同時注意各種信息的反饋、評估不斷總結和完善,這對提高醫院醫療質量和護理質量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2 加強護理人員自身素質的培養 制約護理健康教育深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健康教育培訓方面整體水平不高,具有一定能力和水平的護理骨干較少,而護理健康教育又是集思維、判斷、決策于一體,運用整體護理程序對其實施,并對實施的過程、效果進行評價。它不同于一般的護理操作,能在短時內掌握和應用。因此要加大培訓力度,逐漸調整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和人才結構,使他們的專業知識、人文科學、溝通技巧、交流方法等方面不斷提高,并通過板報、錄相、計劃性教育、隨機性教育、書面教育和問答式、示范示的方法,將所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不同的個體、病種在疾病的各個不同發展階段。
2.3 爭取領導的重視、支持,以及相關科室的配合 醫院領導是醫院各部門的管理核心,只有取得院領導的理解和支持,相互專業人員的配合,參與查房,了解治療方案,制定相應計劃,護理工作才能更加完善、提高。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因素,正確對待護士地位和待遇,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在條件許可的情況時,及進對護理人員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在工作中盡責盡力,尊重關心病人,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建立護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完善護理管理體系,提高護理質量,從而促進醫院護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討論:隨著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健康及保健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不生病,而且有很高的生活質量,這對我們醫護人員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醫患雙方都在尋找一種快速、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體系,憑經驗進行護理實踐,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求護理人員掌握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強化健康教育服務理念,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工作中,避免醫療糾紛,努力創造條件,使護理實踐逐步跟上時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師 心理學 模塊化教學
公共心理學課程在培養和提高師范生為適應未來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所必備的素質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是教師教育中職前培養的重要環節。然而,當前高師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情況并不盡如人意,這與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一、過去存在的問題
盡管心理學課程在教師職前培養階段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然而舊的課程體系存在許多弊端,比如課程內容設置過深、過窄,原有課程理論性太強,忽視了背景、聯系和應用,與現實需要脫節;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傳授為主,缺少學生的參與。有鑒于此,針對目前現狀,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引,解決現實問題為重點,要改變課程結構單一、缺乏整合的現狀,實現課程結構多元化,提倡模塊化的課程組合;要改變課程內容“空、繁、舊”的現狀,突出實踐性,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意圖為國內高等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帶來新的氣息與活力。
二、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塊化改革的現實意義
心理學課程不同于其他的公共必修課,它體現了師范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基礎教育教師的水平、潛力和教師教育的發展進程。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的改革。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拓展心理科學的理論空間
心理科學產生的時間不長,理論的建構還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還需要不斷探索心理規律,并增強其理論的解釋力。心理學課程改革這一課題為教師教育理論的進展提供了平臺,研究的過程能夠成為新的理論探究的過程,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經過檢視,力爭有所超越,進一步完善相關理論,最終拓展心理科學的理論空間。圍繞課程模塊化的一些理論依據和理論建構會隨著研究的展開得以凸顯。
2.促進基礎教育可持續發展
基礎教育改革成敗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教師,表面上看,改革主要針對在職的中小學教師,但這種將改革領域與周圍環境割裂開來的主張是缺少系統整體思維的體現。高等師范教育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工作母機,是引領和配合基礎教育的重要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公共心理學課程應及時反映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及措施,通過人才培養促進基礎教育可持續發展。
三、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體系構建
1.以課程模塊構建公共心理學的課程體系
圍繞師范生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的選擇也應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我們將公共心理學課程劃分為四大模塊:第一模塊為基礎理論;第二模塊為學習心理;第三模塊為人格與社會;第四模塊為健康心理。該課程體系以四大模塊為主線,輻射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三個方面的框架結構,它們之間彼此相互對應、相互聯結,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彼此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見表1)。
表1 公共心理學課程模塊化課程體系
課程模塊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教學方式
模塊一 基礎理論 熟悉基礎理論 心理的生理基礎 講授為主,輔以音像教學
了解心理規律 認知
情緒與情感
模塊二 學習心理 熟悉學習理論 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 采用問題導入,以自主
有效控制學習 學習動機及策略 學習、探究式學習為主
品德學習
模塊三 人格與社會 理解人格內涵及其理論 人格理論 以專題講授為主,輔以討論、
運用理論指導社會實踐 人格、疾病與健康 影像教學
模塊四 健康心理 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識 學校心理健康 采用講授、討論、案例教學
熟悉心理咨詢與輔導技能 學校心理輔導 與自學相結合的多樣化方式
當前的公共心理學課教學很多是以普通心理學為主,其理由主要是為日后的教育心理學學習打基礎。采用這樣的內容體系,表現出來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覺得“學了沒什么用”,許多畢業生當了教師后,更是抱怨“學了用不上”。公共心理學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差,是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的重要原因。所以,注重教學內容的應用性,采用模塊化的教學模式,因為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從事的是教育、教學的實際工作,而不是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工作,從其需要出發是研究問題的出發點。
2.加強實踐教學導向
根據教育教學的實踐需要和教師職業工作的需要,注意聯系基礎教育教學情境和師范生的學習實際,突出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討論,實習和演練課堂教學,通過實踐教學效果環節得到鍛煉。加強實踐教學導向,對于將來選擇教師教育職業大有益處。
根據課堂教學的不同內容和主題,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參與式教學,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學習方法。如實施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時,著重以問題學習或案例掌握為主,教師啟發或引領學生思考可能發生的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僅僅強調學會知識,更要強調會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劉儒德.利用基于問題學習模式改革本科教學的一項行動研究.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14(3):49-54
[2]柳友榮.高師《心理學》25年教改回眸與前瞻議[J]. 巢湖學院學報,2003(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