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3 16:44: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實驗室安全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工作人員所處理的實驗對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時,通過在實驗室設計建造、使用個體防護裝置、嚴格遵從標準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規程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受實驗對象侵染,確保周圍環境不受實驗對象污染。
關鍵字: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
.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
生物安全不僅是實驗室工作的需要,也是防止醫院感染、人畜共患病,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需要,更是防止外來生物危險因子侵入和反生物恐怖的需要。同時,實驗室生物安全還涉及公共安全。
...實驗室生物安全影響因素
.....氣溶膠產生包括離心、旋轉、勻漿、接種等環節。
....2潛在傷害注射器等銳器、酒精燈、玻璃器皿等引發的傷害。
....3標本的濃縮來自臨床、現場、培養、濃縮等環節。
....4毒株和細胞野毒、減毒、疫苗株、毒素產生等。
....5標準操作程序(SOP)
..2實驗室職業暴露感染的途徑
實驗室職業暴露可發生于實驗室工作或逗留的任何時間??赏ㄟ^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方式傳播。
..3實驗室學生生物安全潛在風險影響因素
目前,臨床實驗室安全防護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實驗人員對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認識是能否搞好安全防護工作的基礎。只有認識到位,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生物安全防護規章制度并付諸實施。臨床實驗室實驗人員必須從思想上對實驗室安全防護有深刻的認識,以科學的態度制定切實符合臨床實驗室實際情況的安全防護措施[3]。
2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現狀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體系首先要領導高度重視。領導在思想上認識到該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本單位的管理和發展,確保不發生重大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讓職工充分理解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是規范實驗操作,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危害的一種有效保護。其次建立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既要滿足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法規的要求,又要滿足實驗室認證、認可機構、法定管理機構的要求,還要考慮與單位的其他體系兼容性,應是一個多方位相互相容的管理體系。
2..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概念
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是指為實施生物安全及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結構、程序、職責、過程和資源。組織結構是實驗室為實施生物安全相關工作按一定的格局設置的部門,并明確隸屬關系和相互聯系及協調方式,是實現生物安全管理方針和目標的組織保證;程序是為實施某項生物安全活動所規定的途徑,為完成某項具體工作所遵循的規定;職責是規定各個部門和相關人員的崗位職責,承擔的任務和責任,以及在工作中失誤應負有的責任;過程是將輸入轉換成輸出的一組彼此相關的資源和活動,輸入是實施過程的基礎,輸出是完成過程的結果,該過程應是增值的,其價值的來源就是過程投入的資源和活動所應產生的結果;資源是指人力資源、財務資源、物資資源、時間資源、信息資源,它是管理體系的硬件,是其運行的物質基礎。
2.2生物安全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的學習
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要符合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的要求。建立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必須滿足國家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的要求。因此,首先要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學習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與實驗室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認可建立的管理體系相比,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涉及的法規、標準更多。實驗室資質認定滿足《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實驗室認可滿足《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7025:2005)[.0]和《實驗室認可準則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CNAL/AC05:2003)[..]。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既要滿足實驗室認證認可的要求,又要滿足實驗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實驗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02),《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解剖查驗規定》,《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試行)》,《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GB50346-200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等。
3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實施、運行與改進
管理體系建立并運行后,日常的監督是不可缺少的,并做好監督記錄。監督記錄不僅要記錄日常工作中的符合性結果,還要記錄工作中出現的差錯現象,同時提出糾正措施,并加以改進。內、外部審核是管理體系實施與維持的重要環節,通過對體系的符合性、實施性和效果性的內、外審核,找出問題并針對這一類問題進行整改。管理評審在管理體系的實施、維持與改進上起著重要作用,質量方針與目標必須由設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并對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與適宜性做出評價,同時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決定。能力驗證在管理體系運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實驗室間的技術比對、能力驗證是衡量單位技術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履行科學、準確、公正、客觀的質量方針、追求技術進步為目標的實踐工作。開展質量控制是維持管理體系良好運轉的一個關鍵因素。進行質量控制的方式有很多,除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質量考核外,同級之間可以進行實驗室之間的比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在標本的收集、運送、分離培養、鑒定過程中所選用的染色液、培養基、試劑、診斷用品、細胞、雞胚、動物應符合有關規定要求,嚴格控制試劑質量,按照實驗技術規范要求選用相應等級的檢驗試劑,與檢驗結果密切相關的試劑在使用前應用符合性檢驗等方面進行質量控制,要對培養箱、低溫冰箱等實驗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和校正,對標準菌毒種進行檢查、定期傳代等。質量記錄是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的活動的證據。對所做的事情都應進行詳細記錄,沒有記錄就等于沒有做,環環相扣。如從最后的報告結果可溯源到儀器設備的使用、培養基的配制記錄等。在管理體系的運行中客戶的抱怨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客戶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上帝,只有樹立服務意識,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對客戶做到安全、熱情、周到、廉潔的服務,才能提高客戶的滿意率,提升單位的信譽度。持續改進使生物安全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管理體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持續改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建立和運行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宗旨,是單位的一個永恒的目標。我們既要重視日常的改進活動,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找到問題的根源,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減少錯誤的發生,使改進活動得以持續,也要重視重大的改進活動,如對管理體系文件中不合理的要素進行修改,對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評價等,使管理體系不斷地得到完善。
參考文獻:
[.]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內外法規和標準匯編[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
[2]張曉曦,曾照麗,等.如何做好基層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6,16(9):1116.
[3]楊鳳華.基層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初探[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7,.7(1):137-138.
[4]羅成旺,盧金星.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進展與對策[J].中國流行病學雜志,2006,27(.2):1093-1094.
[5]劉行可,牛建軍.疾控機構建立適應多種資質認證認可管理體系方法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6):483-484.
[6]WHO.LaboratoryBiosafetyManual,3rdrevisededition,2004.
[7]Canda.TheLaboratoryBiosafetyGuidelines,3rdEdition,2004.
[8]USA.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CDC/NIHpublication,.999.
[9]祁國明.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0]ISO/IEC.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CNAL/AC05:2003.實驗室認可準則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S].
1.1實驗室設施、設備不完善
實驗室在設計和建設上沒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致使實驗室本身在建設方面就沒有達到相應標準,如室內流通環節不合理、密閉性差、通風系統過濾器裝置不合理等,存在實驗室生物安全隱患;缺乏與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相適應的實驗室生物安全設施和設備,在影響正常實驗活動開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實驗室生物安全隱患。
1.2日常管理不規范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和科研的工作場所,操作者在進行標本涂片、染色鏡檢、分離培養、生化鑒定、藥敏試驗、血清分型等不同實驗操作時,都要接觸各種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危險因子。日常管理不規范的表現有:個別實驗室存在不使用微生物專用培養箱而采用大房間開放式培養微生物的現象;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產生廢棄物所需要的收集、包裝和滅活等用品與設備不能完全滿足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些實驗室采用沒有標志的普通垃圾袋包裝生物垃圾;學生將實驗室工作服帶出實驗室個人保管,不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要求。日常管理不規范暴露出許多安全隱患,因此,加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學生自我安全意識薄弱、操作不當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許多實驗課所用的標本來自病人,如臨床檢驗基礎、免疫學檢驗、生化檢驗、微生物檢驗等采用人體的各種分泌物、排泄物、體液等標本。即使是學生提供的標本,也可能存在諸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痢疾志賀氏菌、沙門氏菌等病原菌。另外,在微生物學檢驗中,經常接觸的有三類、四類病原微生物以及少數二類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因子,這些都出現在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學生常常接觸已知和潛在的生物危險因素。目前,由于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未能到位,部分學生對于生物安全知識了解甚少,沒有意識到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認識到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例如有的學生進實驗室不穿工作服,接觸陽性標本不戴手套,微生物接種時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在實驗室吃零食、喝飲料,將干凈的書或物品隨手放在實驗臺上,將實驗廢液隨意倒在下水道里,實驗用過的陽性標本不經處理就扔在垃圾桶里,下課不洗手或不認真洗手。
1.險評估工作不到位
在使用傳染性或有潛在傳染性標本進行實驗前,必須對微生物的危害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實驗應在哪一級的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并根據評估結果制訂相應的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和緊急事故處理辦法,形成書面文件并嚴格遵守執行。然而一些高校對這一重要環節重視不夠,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還有一些高校完全沒有對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病原微生物實驗進行風險評估,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1.5管理監督措施缺乏
目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一般都建立了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制訂了標準操作程序,但往往忽略了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內容,不但缺乏實驗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規范,而且缺乏具體的實驗室技術操作管理規范。部分實驗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監督措施,多數條款沒有具體分工,未能責任到人,監管不力。
2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訓工作
應對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學生進行生物安全知識培訓,組織教師和學生認真學習《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02)》等法規文件,把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納入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在日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將生物安全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盡早樹立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嚴防生物安全事故的發生。
2.2完善并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實驗室規章制度,制訂并嚴格執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程。同時,把責任分級落實到在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的所有人員,做到“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并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絕不姑息任何違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為。建立嚴格的實驗室準入制度,學生進入實驗室必須穿清潔的工作服,除必要的書籍、筆記本和文具外,其他個人物品一律不得帶入實驗室。嚴禁在實驗室里大聲說話、打鬧、亂走動,嚴禁學生在實驗室里吃東西、喝飲料、吸煙、嚼口香糖,不可把任何東西放入口中。如果受到病原菌污染,應立即消毒,不可輕視和怠慢。微生物實驗材料的數量和種類繁多,如化學試劑、劇毒藥品、玻璃器材、生物制品、菌種、實驗儀器、培養基等,若不加以科學管理,實驗室就雜亂無章,直接影響實驗室的整潔和工作效率,因此應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3加強實驗室的硬件建設工作
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要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建設。對已開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活動的實驗室進行定期檢查,確定不同生物安全級別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是否運行、保養良好,是否配備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護設備。
2.4加強實驗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嚴格管理菌種、危險品、劇毒藥品。目前實驗室所涉及的病原菌有炭疽桿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產氣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黃色微球菌、鏈球菌、水弧菌、腦膜炎雙球菌等。為了合理有效地保藏管理菌種,根據《中國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辦法》和實驗室實際狀況,制訂實驗室菌種的保藏管理辦法:(1)購買菌種時必須是衛生部規定的正規單位,為了避免菌種的死亡或變異,應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設置專用冷柜保存菌種。(2)建立菌種使用記錄,指定專人負責,對一、二類菌種設專柜,單獨保存。(3)使用菌種時采取嚴格防護措施,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4)加強菌種安全管理,防止菌種丟失。(5)危險品、劇毒藥品管理應符合國家和公安部門及學校統一規定,落實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專人、專柜保管且上鎖,防止危險品及劇毒藥品被盜、泄漏或誤用。
2.5加強對實驗廢棄物和實驗動物的管理
對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處理是控制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關鍵環節,必須明確掌握生物安全廢棄物的分類原則,并嚴格執行相應的處理程序,避免實驗室或環境污染,進而保證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使用的實驗動物必須經過檢疫合格,且不得擅自帶離實驗室飼養,實驗結束后存活動物要送回動物室,死亡動物要做無害化處理。實驗室廢棄物分為感染性廢棄物和非感染性廢棄物,不能隨意丟棄,應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進行隔離、消毒、包裝、轉運、保存和處置。廢棄物應分類按不同要求進行消毒處理,如微生物實驗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標本等)及接觸感染性材料應放置于結實塑料袋中密封,高壓120℃消毒30分鐘才能移出實驗室。用過的實驗材料如試管、玻片、燒杯等放入裝有消毒液的廢液缸內,每天更換廢液缸的消毒液,應保證消毒液的量為廢液缸內總量的1/2,浸泡至少30分鐘才能移出實驗室。廢棄物應分類丟入垃圾袋,依據廢棄物的性質及數量選用適合的包裝材料,確保無泄漏,處理前后都應在固定位置存放,并由專人負責管理。
2.6加強實驗室的消毒和清潔管理
1民族地區高校實驗室建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1質量內涵建設不足,實驗室文化欠缺。轉型發展時期,國家對民族地區高校投入的建設資金更多的用于實驗室基礎建設及儀器設備建設,對于實驗室的質量內涵建設重視不足,且在基礎建設方面,由于處在民族地區的特殊關系,對于建設規劃的定位和學科建設之間的銜接等方面還有待改進。實驗室文化建設和儀器設備建設是新型實驗室建設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兩者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統稱為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硬件建設是基礎,軟環境建設是保障,縱觀國內外各知名高校,在其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實驗室用于基礎教學的儀器設備并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其實驗室的文化氛圍一定是可以推動實驗室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1.2管理體制不完善,缺乏專業的實驗技術人員。目前高校負責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相關部門主要是保衛處及儀器設備管理部門如設備管理處等,很多從??齐A段向本科階段轉型的學校甚至沒有實驗室管理處或者專門負責環保的部門,所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發展階段對于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專門負責的部門少,安全管理部門無專業實驗室技術人員,無法對實驗室安全進行具體的專業化管理。同時缺少負責校級安全工作的領導,目前負責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校級領導大多為兼任,實驗室安全工作只是其眾多工作職責范圍內的其中之一,處于從屬地位,與國外高校負責實驗室安全的工作人員相較,我國高校特別是處于發展中的新建高校,負責實驗室安全的人員數量極少,且普遍缺少專業訓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頻發。長期以來,由于專業安全管理人員的缺乏,實驗室設立的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普遍存在可操作性不高,很難落到實處等問題。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建設再完備,沒有一套科學、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室安全及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實驗室的動態管理和靜態管理達不到和諧統一,就無法確保安全設備的可持續、高效運行。1.3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意識缺乏。自然界中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因果關系可循,對于近年來各高校實驗室頻發的實驗室安全事故同樣如此。根據李志紅對從2001年以來國內高校發生的100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的事故類型及原因等分析表明,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90%是人的因素。近年來國內各高校對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重視程度過高,但對科研人員的安全意識培養嚴重缺乏,導致進入實驗室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都存在安全意識淡薄,只注重實驗結果,忽視實驗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從而釀成慘劇,這種現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同樣存在。實驗教師對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教育內容所占比重太少,且教育形式較單一,使學生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讓學生在安全教育中獲得足夠的、切實有用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時,部分教師安全責任意識不強,對于實驗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未及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對于學生的不安全行為未及時覺察并制止,對于環境的不安全狀態未及時消除,從而未能盡早阻斷并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及發展。1.4民族地區發展相對滯后,實驗室基礎安全設備建設不足。處在民族地區發展中的高校長期以來受到當地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影響,在實驗室儀器設備及安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存在不足,近年來雖然在國家對西部高校建設專項資金以及各種扶持政策下,實驗室基礎教學實驗設備得到了補充和提高,但安全建設本身在國內起步較晚,又處于實驗室建設的從屬地位,所以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的實驗室基礎安全設備建設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2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安全建設策略
2.1加強實驗室安全工作體制建設,明確實驗室安全責任。實驗室安全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機構五花八門,職責交叉劃分,多部門同時管理等問題不僅存在于民族地區新建的發展中高校,長期以來國內很多高校實驗室都存在此類問題。同時,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處在轉型發展時期,與其他高校一樣存在安全責任不明確,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力,可操作性不強,實驗室的各項安全制度很難落實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加強安全工作各項體制建設,完善切實可行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實驗室安全建設的順利進行。2.1.1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建立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組織框架,對實驗室安全做到“全覆蓋、高深度、零容忍”管理,在實驗室安全建設及安全管理的每個方面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將人身安全置于實驗室安全建設的首要位置。建議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建設方面以國外發達國家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設置為典范,建立專門的校級層面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管理機構成員應為接受實驗室安全管理培訓的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負責統籌規劃及科學引導實驗室安全建設和日常的安全管理,承擔有專項實驗教學任務特別是生物、化學等有危險性、有污染的實驗教學的院(系)應該設立“實驗安全與環境事務”管理小組,由院(系)主要領導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應具備專業的實驗室安全相關技能,具有應對實驗安全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該小組負責所在院(系)的實驗室日常安全及環保工作。生物、化學實驗室要以每個實驗室為基本單位,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加強實驗教師的安全責任心和使命感??傊?,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應該從上到下,建立“校級—院(系)級—實驗室級”三層管理機制,層層落實安全責任人,學校與相應的院(系)、院(系)與各生物、化學實驗室,實驗室與進入該室的每個學生,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將安全責任落實到與實驗室有關的每個人,明確各個安全相關崗位的工作職責、范圍和內容。積極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和“誰主管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2.1.2施行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導致所招收學生的知識層次比經濟發達地區同類高校的學生相對低些?;旧蠈W生在初、高中階段都未進過實驗室,所以進入高校初進實驗室既好奇又恐懼,這就要求學校在學生進入實驗室前進行必要的安全基礎知識教育及安全基本技能培訓。學校應該構建適合本校教學實際的切實可行、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內容體系,對不同專業、知識層次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在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學開始實驗課之前,相關院(系)應組織新生及新進教職工參加實驗室安全培訓及考核,未通過考核的學生不能如期進入實驗室,只有繼續培訓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實驗室。同時,為提高新進教職工的實驗室安全意識及安全技能,新進教職工只有通過考核后方可教授相應課程,否則不予通過試用期。2.2推動實驗室安全設施的規范化、科學化建設。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安全建設要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先進性、階段性、共享性”的基本宗旨,秉承“目的明確、合理規劃、切實可行、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原則,結合新建高校實驗室占地面積緊張,安全儀器設備不足,實驗安全師資隊伍短缺的現狀,最大限度的提高現有實驗室各類安全資源的使用率。對于之前在專科階段建立的各學科實驗室,為滿足本科之后師生對實驗教學和科研創新的需求,將相同或相近學科實驗室進行合理規劃和整合,改進??齐A段實驗室分散、重復的特點,使本科后的實驗室更具有系統性。對于新建實驗室進行合理統籌安排,既要立足實際,又要滿足升本之后實驗室對于學科建設、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升本后學生科研積極性高、實驗類型多樣化情況下的實驗安全。根據不同實驗室的專業特點不同,進行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設計、建設和安全硬件設施的購置,并根據實際條件及需要,將現代化技術用于實驗室安全基礎建設和安全管理中。
3強化安全教育,培養安全意識
針對民族地區學生實驗室安全知識欠缺,安全意識不強的問題,應采取多種必要途徑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和培訓,實驗室安全知識傳播的途徑有很多,最為傳統的是學生進入實驗室前統一開展的安全知識講座或安全培訓。這種傳統方式的安全教育學生被動接受,積極性不高,教育效果不好。為了改變傳統安全教育枯燥乏味的形式,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應從軟環境建設著手,培育良好的校園安全文化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結語實驗室安全是高校學生進入實驗室前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是民族地區新建高校在建設及發展中應置于首要地位的問題。實驗室安全建設及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程,必須秉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體制,推行科學性、規范化、可操作性強的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安全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確保“安全建設無漏洞,安全管理重細節,安全教育有實效”。確保實驗室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學生實踐水平和創新能力穩步提高。
作者:王仕英 單位:阿壩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彩紅,許宏山,虞春生等.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高校實驗室發展路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7):188-197
[2]李志紅.100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統計分析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4):210-216
[3]賈賢龍.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現狀分析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2):193-195
爭議論文在線發表
H5N1型禽流感病毒雖具高致病性,但很難在人際之間進行傳播。部分科學家由此認為,其對公共健康造成的威脅并不大。然而,由河岡義裕領導的科學團隊以及由荷蘭伊拉斯謨醫學中心科學家羅恩·富希耶所領導的科學團隊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若是借助基因工程將H5N1型禽流感病毒同2009年引發全球流感大流行的H1N1型病毒進行混合,二者在交換一些遺傳物質,并且引發基因變異之后,所獲得的混合病毒能夠感染雪貂。要知道,雪貂是非常接近人類的動物實驗模型,因此科學家判定,這種混合病毒也有可能在人類之間進行傳播。
出于公共安全方面的考慮,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內的許多機構此前曾多次開會商討這些研究論文能否公開發表。不過,最終英國《自然》雜志于5月2日在線發表了河岡義裕的變異禽流感病毒研究論文,而美國及荷蘭政府日前也同意富希耶發表其研究論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病毒學家文森特·拉卡涅洛表示:“很多科學家為了讀這兩篇論文已經盼望了很長時間,不過好在最終相關機構和政府還是同意它們可以進行發表?!?/p>
混合病毒傳播效率不太高
H5N1型病毒通常被稱為禽流感,人類如果感染,致命性極高,但好在從目前情況來看,這種病毒似乎無法在人際之間進行有效傳播。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H5N1型流感病毒目前是人類的一大健康隱患,一旦發生大規模人際間傳播將造成60%的感染者死亡,這一比例或許有所夸大,但即使是稍小的感染死亡比例,也非人類能夠承受。
盡管如今流感疫苗及治療水平均有很大提高,但考慮到流感病毒的高傳染性,仍非常難以控制,2009年及2010年爆發的豬流感病毒就是很好的例子。
河岡義??蒲袌F隊發現,混合病毒能夠在雪貂之間進行傳播,因為雪貂均被單獨關在分開的籠子里,科學家認定這種病毒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通過收集H5N1型病毒的不同品種,河岡義裕發現,部分中東H5N1型病毒只需再經歷一次基因變異,就能夠在人類之間進行傳播。對此,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病毒學家溫迪·巴克利認為:“血凝素需要在穩定的狀態下才能通過空氣在人類之間進行傳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p>
河岡義裕發現,受到病毒感染的雪貂并未死亡,并且混合病毒的傳播效率也要低于2009年H1N1型病毒所導致的流感大流行。這種新型混合病毒對雪貂的肺部傷害并不嚴重,并且其抵御特敏福(預防及治療流行性感冒藥物)和用于治療H5N1型病毒疫苗原型的能力也很脆弱。但科學家尚不清楚,這種混合病毒是否能夠在人類之間進行傳播??紤]到雪貂是非常接近人類的動物實驗模型,因此他們判定,其在人類間進行傳播是有可能的。
避免發生病毒泄漏事故
早在2011年8月份,河岡義裕就已將相關研究成果提交給了《自然》雜志,而與此同時,由科學家富希耶所帶領的科學團隊通過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實驗結果,并且向《科學》雜志遞交了相應的研究論文。但因擔心公開這些研究成果所導致的風險因素較高,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家生物安全科學顧問委員會(NSABB)在內的多個機構對是否公開發表這些論文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最終,NSABB在2011年12月份表示,這兩篇論文在出版前應該進行嚴格審核,因為公開發表的話可能會帶來公共安全方面的威脅,例如可以利用論文里的數據制造出具備高致命性的病毒武器等等。因而,NSABB要求《自然》和《科學》在發表這兩篇論文時刪減核心數據,但其要求遭到了拒絕。
今年3月份,NSABB又召集國際病毒專家和衛生部門的代表就此事專門進行研討,并且經評估后在3月30日表示,支持相關研究論文在修改后進行發表,而美國政府也在4月份表示同意發表這兩篇論文。而在近期,荷蘭政府也同意富希耶將其研究論文遞交給《科學》雜志,可由后者進行公開發表。
這些行動都說明,科學家及相關部門經過探討協商之后,發現公布這些論文的好處要多于弊端。不過也有些病毒學家和衛生專家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實驗室的規范化操作和監管控制的問題。
他們認為,同恐怖組織利用論文數據制造病毒武器相比,這一威脅更為直接,也更為現實。據統計,2003年至2009年這段期間,高安全級別的實驗室共發生超過100起事故,其中包括研究人員被易受感染的雪貂咬傷、丟失實驗室器具和丟失病毒樣本等等,這些事故均可導致嚴重后果。有科學家認為,1977年發生在俄羅斯境內的流感大流行可能就是因為病毒從實驗室里泄露出來所致。2001年,曾在美國引發恐慌的炭疽熱病毒就是出自于美國軍方實驗室。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和實驗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而恰當地選題,在大學第7學期中期便可公布畢業設計(論文)課題,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選題,避免盲目選題。選題后,安排學生與導師見面,在導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文獻,獨立撰寫開題報告,包括“選題的依據和意義”、“國內外的研究概況”、“主要研究線路”、“擬解決的關鍵技術”及“時間分配”等幾方面,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課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能夠很好地梳理思路,做到心中有數,對后面要做的研究工作打下理論基礎。
2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是畢業設計(論文)的重點,因此,做好實驗研究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成功與否有莫大關系。首先,學校、導師及學生通力協作配合是做好實驗研究的基礎。在實驗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化學或生物試劑、科研儀器等,而這均需要經費支持。因此,為了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這就要求學校能加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投入,使得學生的科研實驗有充分的經費保障;對于導師而言,帶領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是一項費時而又繁瑣的事情,所以導師在帶教過程中,應投入較大的精力與熱情去輔導學生。因為學生是初進科研實驗室,有許多事情尚不清楚,這就要求導師給予學生精心指導。在學生方面,需要學生有較高的熱情,堅忍不拔的精神及虛心向上的態度。其次,分階段指導是做好實驗研究的關鍵。我們可以將整個實驗研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實驗初期的任務下達、實驗中期的考核和實驗末期的驗收。在實驗初期階段,學生雖然對課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只是停留在紙面上,尚未進入實驗狀態。因此,在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導師可以給學生做一次實驗安全講座,特別是進入藥物化學實驗室,實驗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進入實驗室后,導師可以先讓學生做一些基本操作實驗,使學生對實驗室的儀器操作有充分的了解。在此過程中,導師還可安排學生繼續閱讀課題相關文獻,使其對課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與導師共修訂制定研究方案,為后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礎;實驗中期,學生可以獨立開展課題相關實驗,對于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導師可以給予分析解決,或指導學生查閱文獻,獨立去發現并解決問題。在實驗研究過半時,學??梢詫W生進行一次中期檢查,包括“對分配工作完成的進度情況”、“工作態度情況”、“學生前期已完成的工作的質量情況”及“存在的問題與建議”等,讓學校和導師對學生的實驗狀況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及時調整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實驗后期的指導主要是導師帶領學生整理實驗研究的結果,包括數據的整理與分析、實驗結果的討論、實驗存在的問題及擬解決的方法等。讓學生做到有始有終,盡善盡美。
3畢業論文的撰寫
實驗研究結束后,學生開始撰寫畢業論文,這是畢業設計(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寫出論點明確、概念清楚、格式規范、文筆流暢的論文,需要學生能對自己在整個畢業設計(論文)期間所做的工作進行高度地概括和總結。但是,在帶教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我們發現,多數學生沒有撰寫論文的經驗,常常是不知如何撰寫,甚至有些學生連參考文獻的格式都不明白。這就要求帶教導師能夠從頭開始,一點一滴去教導。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術道德。在論文撰寫過程中,特別是論文中的綜述部分,很多學生都是從文獻中大段大段拷貝黏貼而來。對于這樣的論文,導師應及時退回,并批評指正。還有些學生,為了論文數據的豐富,用實驗室里師兄師姐做過的數據,甚至是篡改數據,這都需要帶教導師嚴格把關,防止此種學術不道德現象的發生;其次論文的內容的撰寫。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些學生實驗研究做的非常好,實驗數據結果也很多,但是在論文里很難體現出來。對學生來講,如何組織材料和歸納分析結果,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此需要在撰寫之前,學生應與指導教師探討行文思路,擬定寫作提綱,然后結合實驗資料進行論文撰寫;第三點是論文格式的規范要求。本學院給每位參加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均發放一本《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范》。在此規范中,從論文的封面、目錄、中英文摘要、正文、圖表、參考文獻及致謝等均有嚴格的規范,帶教導師在指導過程中,應對學生嚴格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風及嚴謹的工作態度。一份好的畢業論文應包括充分調研文獻、合理設計實驗方案、開展實驗研究、數據合理真實、討論詳實充分。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學生科技論文寫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性與嚴密性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4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是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答辯委員會由3-5名答辯委員及1名答辯秘書組成,學生做好PPT,并熟悉答辯內容,講解規定8-10分鐘,回答問題5分鐘。在學生答辯過程中,答辯委員從論文選題依據是否充分,論文設計是否合理,數據是否真實及回答問題是否正確等幾方面,全面評價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及答辯的質量。如有不合格的學生,可進行第二輪答辯。通過論文答辯嚴格控制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同時也提高學生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視程度。
5結束語
1.1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制度實施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加大實施力度,如《儀器設備借用制度》、《實驗室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儀器設備維修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辦法》等。尤其加強實驗室管理檔案的建設,將實驗室管理工作按時進行歸檔管理,做到有據可循。使實驗人員、教學任務、儀器設備、實驗場所、各種技術檔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學、規范、制度的實驗室管理模式,使學生和實驗技術人員時刻遵守實驗室規章制度,同時增強了實驗室監督管理力度。中心定期開展實驗室工作會議,及時解決工作中所遇問題,以保障制度的有效實施。
1.2創建實驗平臺,構建“統管、共享”的實驗教學中心按照本科實驗教學體制改革思路,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動物醫學系已取消了原先本科實驗室分屬各教研室管理的模式,成立了獸醫科學實驗教學中心。中心下設本科平臺辦公室、功能實驗室、科研創新基地和生產實踐基地。其中本科平臺主要負責實驗教學計劃的實施以及儀器設備的管理,協助教師開展實驗教學。如本科實驗教學藥品由平臺專人管理,本著勤儉辦學的方針,合理使用本科實驗教學用品,管理人員將對藥品及低值易耗品的進行統一調配使用。另一方面即平臺專人負責儀器設備的申報、維修、報廢及調配,對于價值5萬以上的貴重儀器,實行有償使用,以保障儀器設備正常運轉。在中心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采購的管理模式下,提高了實驗室利用率及藥品、儀器設備使用率,避免浪費。在保證教學任務的同時,中心還承擔榮昌縣周邊地區養殖場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和重慶市部分區縣基礎畜牧獸醫工作者專業技能培訓工作,有效地發揮了實驗中心的示范輻射作用。
1.3建設信息平臺,實現網絡管理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實驗室應充分使用電子、信息等現代技術與手段,實現對實驗項目、人員管理、儀器設備管理等信息的網絡管理,從而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的資源優勢,建立實驗室管理網站。通過實驗室網絡平臺可進行實驗儀器及低值易耗品的查詢,實驗課程的安排,經驗交流等,還可進行網絡教育、多媒體課件以及視頻錄像等輔助教學。近年來,獸醫科學實驗教學中心重視網絡實驗教學和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建立了獸醫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專用網絡平臺。中心網站專人管理,不斷充實網站內容,以期加強實驗教學管理系統建設和網絡教學資源,實現實驗教學的信息化管理。
1.4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切實做好防護措施實驗室安全工作以預防為主,把握實驗室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做好預防工作,把事故的隱患消除在過程進行之前。其中,實驗室安全管理包括人身安全、物品安全、動物安全。首先,中心配齊相應安全用品,教師加強在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警惕。進行實驗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學生實驗必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以免發生意外,并仔細審查不安全因素,消除隱患。對需用電實驗要確保用電安全,實驗結束后要及時關閉電閘。其次,中心對有毒、有害藥品進行專人管理,領取使用必須經中心主任確認后,由保管員與領用者一起領取,并在保管員的監督下進行使用,未使用完的有毒有害物品由實驗保管員回收保管儲存,并作好相關的領取、使用記錄。獸醫科學實驗中實驗動物的安全尤為重要。在實驗開展前,必須對實驗動物進行疫病檢測,并附檢驗合格證,方可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教學。中心專人負責實驗動物的采購、檢查及回收、銷毀,并進行登記,定期進行公示,以保證師生人身安全。
2建設開放實驗室,提高實驗室利用率
中心所有教學設施、實驗儀器設備實行統一調度使用,在保證教學任務前提下中心儀器設備向校內外開放,既服務于教學又兼顧科研需要,亦可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技術培訓班開放,提高利用率。中心部分實驗室實行全天候開放,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到實驗室進行預備實驗,實驗內容的復習,實驗操作環節的熟悉,對教師課堂講授的知識進行驗證,或者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實驗課題。由于實驗室定期向學生開放,充分保證學生的創新科研項目完成,本科畢業論文和碩士研究生論文質量得到提高。這樣中心在高效利用實驗平臺和項目資源的基礎上,提高了師生的科學素養,對挖掘實驗室潛力,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科研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3堅持“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并重”的政策導向,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
中心按照“骨干人員穩定,兼職人員可流動,專兼職人員結合”的原則組建實驗教學隊伍。根據實驗教學的特點,西南大學下發相關文件明確提出要建立教師系列和教學輔助技術工人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指導教師隊伍;同時制定和實施指導教師崗位聘任制、實驗項目負責人和主講教師制等制度,鼓勵教師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的良好互通局面。為了穩定實驗教師隊伍,引進高水平實驗技術人才、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學校實行教學科研與實驗系列分開聘任的崗位聘任政策,明確規定實驗教師及技術人員在崗位津貼和職稱評定方面與理論課教師享受同等待遇。同時為鼓勵教師從事教改研究,對教改論文等級核準以及實驗室工作量計算也有明確規定,并激勵現有實驗教學人員和技術人員通過在職學習提高自身學歷和能力。另外,獸醫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所開展的實驗課程實行“雙師制”,理論課教師必須作為實驗課程的指導教師,即每個實驗項目有2名教師同時指導,既保證了理論課與實驗課的密切聯系,又確保了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為提高實驗人員綜合素質,中心每年分派實驗技術人員外出參觀、學習,以吸取其他院校在實驗室管理方面的長處,更好地發展本中心實驗室。中心現已形成了老、中、青結合,學歷層次較高,業務水平過硬,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并在教學研究、科學創新、人才培養、成果應用和對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關鍵詞 實驗室;教學改革;開放實驗室教學;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09-0086-02
呂梁學院是2010年3月由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省屬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學?,F有16個本科專業,30個??茖I,涵蓋了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等7個學科門類,文化教育、法律、土建、電子信息、農林牧副漁、資源開發與測繪等11個專業大類,已經形成本科教育為主,本科、??婆c成人教育并舉的辦學格局。學校已基本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滿足教學需求和專業建設需要的師資隊伍。
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進行生產試驗、技術開發的重要場所,是辦好學院的基本條件之一。高校實驗室是高等學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與科研質量。實驗室水平是反映一個學校教學水平、科學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1 教學實驗室開放的原則和意義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實驗室對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條件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實驗室開放工作應貫徹“面向全校、因材施教、形式多樣、講究實效”的原則,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實行實驗室開放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室資源,充分發揮實驗室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和實踐鍛煉的空間,是提高實驗儀器設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2 實驗室開放的條件和形式
實驗室開放,是指呂梁學院正式建制的各類教學實驗室,在完成正常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利用現有師資、儀器設備、環境條件等資源對本院學生的開放。實驗室開放應滿足兩個條件。1)業余性:開放實驗室對學生在時間上是業余的,把課內的實驗內容移到業余時間去做,不列入實驗室開放范圍。2)課外性:開放實驗項目的內容必須是教學計劃外的,是對教學計劃內必做實驗的延續和提高,或是對全院學生的科普知識訓練和能力培養。
實驗室開放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實驗教學模式,具體形式分為自選實驗項目型、學生參與科研型、學生科技活動型、計算機應用技術提高型和人文素質與能力培養型等。
1)自選實驗項目型開放實驗:實驗室擬定開放實驗項目(教學計劃以外的科普性、綜合性、設計性自選實驗項目),經學院審核,網上供全院學生選擇;學生在實驗中必須獨立完成項目的方案設計、實驗裝置安裝與調試,完成實驗并撰寫實驗報告。
2)學生參與科研型開放實驗:主要是面向高年級本科學生,吸收部分優秀學生早期進入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果;也可由學生自擬科技活動課題,結合實驗室的方向和條件,聯系相應的實驗室和指導教師開展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等實驗活動。
3)學生科技活動型開放實驗:學生自行擬定科技活動課題,結合實驗室的條件,聯系相應的指導教師開展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等實驗活動。
4)計算機應用技術提高型開放實驗:針對非計算機和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軟件開發、課件制作、網頁設計、網站建設等,提高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的實驗活動。
5)人文素質與能力培養型開放實驗:結合學生社團或興趣愛好者協會的活動內容,學生在校內各人文素質教育基地自主進行的素質與能力培養的過程,如攝影基地、陶藝工作室、琴房等。
3 教學實驗室開放的組織與實施
實驗室開放工作在分管教學副院長的領導下,由設備處協調組織實施。各系分管教學或實驗教學工作的副主任直接領導本系的實驗室開放工作。各系要積極采取措施,鼓勵實驗室進行多種形式的開放活動,充分發揮系實驗室管理的作用。
實驗室開放項目的申報每學期進行一次,一般在每年5月底和11月底進行。每個實驗室都應根據自身條件設計一定數量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創新意義的命題實驗。要求參加開放實驗的學生可到開放實驗室所在系領取“實驗室開放項目學生申請表”,直接與指導教師聯系,了解項目的背景和創新點,對感興趣的項目進行申請,經學生所在系的領導簽字同意后,于9月中旬和3月中旬交開放實驗所在系,并由指導教師及所在實驗室共同做好開放項目審定工作,系匯總后報教務處審批并通知錄取學生。被錄取參加開放實驗的學生,應按規定預先向開放的實驗室報名登記,確定實驗時間、地點,按時參加實驗。
學生要求自帶實驗項目的,可向實驗室直接提出申請,設計好具體的實驗方案,經實驗室審查同意,系批準后,報設備處備案。申請參加開放實驗課題的學生原則上應是成績優良的學生或某一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各系應予以嚴格審查。
各開放實驗室應根據學生人數的多少和實驗內容做好實驗的準備工作,并配備指導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在研究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要有預案、論證,并向學生提出防范;注意加強對學生實驗素質和技能、創造性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的培養;要做好安全和開放情況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