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7: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化技術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X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浪潮般的推廣應用,為礦山企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壓力。一方面,隨著礦產資源消費的急劇增長和開采加工難度的日益增大,促使采礦逐漸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自動化技術、傳感器技術、數字視頻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的發展,煤礦信息化正向信息擴展、高度集成、綜合應用、自動控制、預測預報、智能決策的方向發展。煤礦企業對信息化建設越來越重視,且大部分建設了以光纜為基礎的高速企業網,開發了管理信息系統、采礦生產運輸自動化系統、生產調度監控系統 與internet網對接并建立了網站系統。特別對于井工礦企業,如何去創新出自己的數字化管理之路,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和迫切的研究課題。
煤礦數字化簡介及意義
煤礦數字化,又稱數字礦山,是由數字地球的定義延伸而來,即在礦山范圍內以三維坐標信息及其相互關系為基礎而組成的信息框架,并在該框架內嵌入所獲得的信息的總和。煤礦所能獲取的信息可劃分為固有信息和動態信息2個層面,固有信息包括礦井原始數據(地質、測量、鉆孔)和煤層、圍巖、井巷等地質體空間信息;動態信息包括采掘、通風、運輸、供電、給排水等生產系統網絡及其裝備信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信息(設備狀態、環境、人員),專業分析輔助決策信息,生產經營管理信息。這些信息在煤礦地質勘探、規劃設計、建井施工、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中產生,具有持續產生、共享利用、多源異構的特征,所以分析礦山信息的構成、產生過程、獲取手段、表現方式,建立礦井基礎信息數據倉庫,開發數字礦山基礎信息平臺,實現礦井固有信息和內嵌動態信息的認知、獲取、表達、處理、共享、可視化、傳輸和使用等過程的數字化是建設煤礦數字礦山的主要內容,最終發展目標是實現礦山資源與開采環境數字化、技術設備智能化、生產過程控制可視化、信息傳輸網絡化、生產管理與決策科學化。
數字化礦山建設過程是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轉換經營機制、促進管理現代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提高經濟效益、 促進安全生產的完善過程;也是煤炭行業實現跨地區、跨行業和實施大集團戰略、走可持續化發展道路的技術保障。煤炭工業數字化建設, 可提高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預測預判和預防預控能力, 推動安全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從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從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的轉變, 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必然選擇和重要途徑。
煤礦數字化發展現狀
我國的煤炭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但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煤炭企業普遍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煤礦總體裝備技術水平,尤其是系統的整體有效性、信息化水平不高;二是煤礦生產事故較多,造成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嚴重損失。我國煤炭工業數字化進程起步較早,但 90 年代煤炭行業整體經濟效益下滑, 數字化進程極大受挫。隨著煤炭行業的復蘇,煤炭企業數字化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數字化管理體系、信息安全體系逐漸形成,數字化技術創新進展較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從煤礦數字化的內涵和發展目標來看,實際上目前我國煤礦完全意義上的數字化還沒有建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煤礦數字化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涉及煤礦地質勘探、規劃設計、建井施工、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許多信息需要持續利用共享,然而各環節信息化方式和水平不同,數據格式兼容性差,信息不能重復利用,信息孤島現象嚴重;(2)我國煤礦數字礦山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成熟的能夠統一管理和集成空間信息、實時動態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礎平臺還未見報道,分析原因主要與開發商所涉及專業有關。目前,直接推動煤礦數字礦山發展的相關專業開發商有3類:一類為煤礦地質測量系統開發商,他們從早期的矢量化成圖系統,逐步發展完善成具有煤礦專有功能的地質測量系統,有的還集成了一定的管理功能,這類開發商自稱是數字礦山的領跑者;其次是煤礦自動化系統集成商,他們從早期的煤礦安全監測系統,發展到今天集成的全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將礦井各生產環節的實時信息掌握在手,這類開發商自稱是數字礦山的實踐者;第三類是煤礦信息管理的開發商,他們從煤礦辦公自動化、運銷、設備及勞資等管理模塊入手,將煤礦各業務科室的管理流程信息化。由于這3類開發商涉及煤礦不同的業務部門,各自所采取的技術路線、應用平臺千差萬別,造成目前各類系統難以整合、信息資源無法共享,很難形成統一的空間信息、實時信息和管理信息平臺;(3)在技術層面能承載數字礦山海量信息平臺的技術首選3DGIS,而3DGIS理論與煤礦對數字礦山適用性的客觀需求差距較大。數字礦山需要3DGIS作為框架支撐技術,而3DGIS技術只在三維可視化渲染引擎方面比較成熟,在通用的三維建模算法、三維空間分析、三維空間信息存儲引擎等關鍵技術方面仍在探究階段,通用的商用3DGIS平臺還沒有出現。但煤礦建設數字礦山不僅要求可視化地進行三維模擬和虛擬再現礦井生產環境及相關現象,更主要是能夠仿真化地模擬分析礦井采煤、掘進、供電、運輸、通風、給排水等生產系統運行過程和災變過程,實時采集相關環境與工況參數,按照各業務系統的運行原理進行空間分析,最后實現自動化地預警礦井災害和啟動安全預案,為安全生產起到真正的輔助決策作用,由此可見,3DGIS支持與實際需求有一定差距;(4)煤礦所處的環境復雜、不確定因素多、相關專業多、生產系統工藝復雜、技術設備智能化水平低、采掘現場的許多工況參數尚無法獲取,這些都制約數字礦山的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見,我國煤礦數字礦山的發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專業協同發展,需要解決技術設備智能化、3DGIS支撐技術、不同來源信息的自動采集技術、多源異構信息的集成融合技術、三維建模及可視化技術、空間和屬性數據的集中或分布組織管理及共享技術、基礎信息的分析處理、基礎信息的工程應用等關鍵技術。這些技術發展并不平衡,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所以數字礦山的建設也需要循序漸進地推進。根據煤礦客觀需求和當前技術水平,筆者認為構建以礦山空間信息描述為主框架,整合煤礦安全生產實時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煤礦數字礦山基礎信息平臺是數字礦山發展之路的一個里程碑。制定數字礦山信息描述標準和面向第三方的標準接口已成為各類開發商的共識。
4技術路線
4.1信息規范和接口標準
數字礦山包含礦井范圍內所有信息的集合。其必是一個多源異構的集成平臺,研究平臺內信息的定義、描述標準和規范,以及各系統間的接口技術規范是數字礦山優先要研究的內容。因此,制定我國數字礦山的信息規范和接口標準是數字礦山健康發展的關鍵。
設備智能化
終端設備的智能化是指該設備具有完備的檢測( 設備的運行參數和空間位置) 和控制執行功能,并能通過接口與第三方進行信息交互,隨著技術的發展,礦井裝備智能化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總體水平比較低,礦井生產的主要設備如綜采和綜掘成套裝備的電控智能化只在電液控制方面有所突破,綜采工作面的采煤機、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等主要設備智能化程度較低,相關工況參數難以獲取。主要設備的智能化是數字化礦山基礎。
高速傳輸網絡
由于煤礦生產包含采掘、運輸、提升、供電、通風和排水等多個環節,就決定了礦井監測、控制子系統異構的特征,集成和整合子系統需要統一的傳輸平臺,而可靠穩定的礦井高速網絡是傳輸平臺的首選。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工業以太環網、無源光網絡 ( GEPON) 、SDH 等技術廣泛應用于煤礦,承擔礦井數據、圖像和語音的實時傳輸任務,但工作面、掘進巷道等地方是網絡覆蓋和高速接入的難點,這些地方恰恰是數字礦山信息的重要節點,高速接入、傳輸這些節點的信息目前是礦井高速網絡的短板。因此,礦井末端節點的高速接入和傳輸技術是數字礦山研究的重點,各種無線傳輸技術 ( WIFI、ZigBee) 、光纖傳感器網絡技術、專業現場總線技術的研究已成為研究的熱點。
多源異構數據的集成和共享
把不同來源的基礎數據通過XML、Web Services 等技術集成融合在煤礦數字礦山基礎信息平臺,通過建立基礎信息平臺數據中心的礦用對象管理中心,以礦用對象庫的形式共享空間數據和實時數據,供礦井可視化、各業務應用系統使
用。重點要解決數據的存儲引擎、數據的訪問機制問題。
4.5 基于3DGIS的礦井綜合信息管理平臺
數字礦山必須建立具有礦山特征的專業 3DGIS平臺,重點解決三維空間模型描述方法、三維模型數據存儲管理引擎、可視化渲染引擎、三維空間場景要素組織管理、模型交互編輯操作、通用基本要素建模算法、空間基本分析等技術問題。
首先應用三維地理信息技術建立的復合地質數據庫和礦井真三維空間地質模型建立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地質測量子系統、礦井三維空間地質建模、信息查詢及輸出模塊、采掘信息管理子系統、生產與礦井儲量分類統計數據輸出模塊、運輸及生產保障信息子系統。擬采取的技術路線為:①從礦區層面的地測空間數據入手,按空間數據的幾何特征和業務門類進行分類組合,并按國標和行業標準,建立統一的編碼系統。②根據業務門類或指定主題,按照“不重不漏、留有余地”的原則,規劃、構建礦區層面的數據倉庫。每一個主題可對應一個子倉庫,如地質、采礦、運輸及保障等,每一個子倉庫可與一個或幾個分布在各礦的操作型數據庫相連。③不論某空間要素分布在何處,也不論其原始記錄數字化與否,皆應通過信息平臺的構建,使每一個地測空間要素都對應一個體現上述綜合特征的標識碼。該標識碼及其對應的空間要素的所有信息可以分布式地存放在己有的操作型數據庫中,也可以存放在新建的數據子倉庫或礦區層面的數據倉庫中。④憑借數據倉庫特有的“向下探察技術”,首先要能夠根據標識碼從散布在數據倉庫里的海量數據中“找到”所需數據,然后通過適當的數據轉換機制“打開”該數據,使之能為特定的研究目標所用。⑤根據三維GIS理論和方法,運用空間分析、虛擬現實、WebGIS等技術,構建真三維空間實體模型,動態模擬地質體變化、采掘過程、運輸過程。⑥建立多維地測繪圖系統。⑦建立數據倉庫及處理結果的網上數據接口、界面,使用戶不僅能通過網絡實現二維或三維的顯示和輸出,而且可以借助多維地測繪圖系統實現快速成圖。
基礎數據專業分析處理
數據必須經過處理才能增值利用,所以數字礦山必須支持豐富的數據處理方法庫,一般處理方式有數據本身的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和專業處理分析。專業分析處理需要研究采掘、供電、運輸、通風、給排水等各生產子系統的工作運行原理,然后研究建立相關數學模型 ( 比如通風網絡解算) ,制訂良好的訪問接口,為其他應用系統服務。
業務應用系統開發
數字礦山通過開發豐富的業務應用系統體現其實用價值,業務應用系統開發需要研究具體業務的數據使用流程,對數據專業分析處理的時機、數據可視化的方式等,另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慮用戶操作界面的友好性和功能的適用性,真正為輔助礦井的生產經營管理真正起到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礦山需要在企業高速網絡環境下建立一套集礦井基礎數據 ( 空間、屬性) 實時有效采集、準確傳輸、存儲管理、科學分析、可視化表現、自動化控制、智能化預警和信息反饋的礦井綜合自動化安全生產系統。需要建立以礦井監控數據、空間數據為基礎,以礦用對象庫為核心的統一的數字礦山基礎信息平臺,構建煤礦按生產系統劃分主題的具有完整內涵的煤礦數據倉庫;開發具有煤炭行業特征的專業化 3DGIS 支撐平臺,為基礎數據的組織管理和可視化提供機制和保證; 基于數字礦山基礎信息平臺開發以礦井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為核心業務的應用系統,但是,數字礦山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不能單純完全依靠技術手段來解決一切問題,人與組織的參與同樣至關重要。其次,數字礦山建設必備的條件是人才的供給,所以人才建設也是數字礦山得以成功應用和實施的關鍵,總之,數字礦山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有強大完善的先行規劃,整體部署,分步實施,最終實現礦山資源與開采環境數字化、技術設備智能化、生產過程控制可視化、信息傳輸網絡化、生產管理與決策科學化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地理信息世界》吳立新,地理信息世界編輯部
關鍵詞:教育 數字化 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5)03-0204-01
1 緒論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體制結構不斷發展,大量的學校和學生需要足夠的教學資源,但是傳統的校園管理和教學不足以支撐如此大的體量,造成了部分地區教學水平的低下。傳統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越來越跟不上日益增多的教學任務,這就必然導致教育水平的降低[1]。數字化校園建設符合現在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區別于傳統教育手段和方法,可以為社會建設提供反應迅速的人才,因而受到的社會認可度逐年增高。但是由于技術手段和理論指導的研究不夠深入,出現了一窩蜂的建設網絡化平臺,卻不思考因地制宜地方案,導致了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建設。
2 研究現狀和意義分析
2.1 數字化校園建設現狀分析
很多院校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大力建設數字化平臺,卻不考慮學校實際情況,導致了數字化校園平臺虛華的外表下,只有寥寥無幾的枯燥內容,根本無法滿足教師學生的需求。而這些學校出發點都是希望依托數字化管理平臺方便學校校務信息的管理、方便師生的日常工作和學習、借助網絡傳播為知識教授的載體[2]。沒有達到應用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對數字化校園平臺的建設缺乏必要的規劃和充分的了解。
良好的數字化校園平臺,需要有詳實的、具有鮮活生命力的內容去接受學生和教師的檢驗。這就是我們在上面提及的“如何建設”的問題。顯然,涉及到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多方面的內容,數字化平臺在建設框架和方法上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負責。
2.2 數字化校園建設研究意義
數字化校園建設研究可以幫助學校和學生在電子化的環境下,很方便的實現選課、講解、練習、答疑等活動,方便學生和教師隨時隨地互動,在提供各種優質資源的同時緩解教育資源的短缺和局部地區的資源分布不平衡現狀,具有非凡的現實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務院對推進教育優質化道路的力度增加,對數字化校園平臺體系的建設意見有了一批結合實際的研究成果[3]。這些理論資料對深化教育資源的改革做出了指導,在某種程度上值得借鑒,但是從實際成效來看,各個院校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上的跟進速度明顯不足,導致了校園網資源的浪費,有些學校對平臺的規劃做的不夠,造成了網絡資源重復建設。
研究數字化校園體系的建設,符合社會需求和院校師生的整體利益,具有深遠的意義[4]。主要是:(1)信息化是時展的趨勢,建設與利用校園網絡資源適應對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2)使得院校校園網物盡其用,同時借此可以提高辦學質量與效益。(3)研究切實有效的資源建設和應用行動策略能夠解決資源浪費和無針對性重復開發的現狀。
3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要求
數字化校園資源建設所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和內容、框架十分廣泛。對于建設人員,最基本的就是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對于建設的方法和建設原則,根據不同的學校條件,應該選擇適合的方案[5]。為了在校園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上達到同步和統一,應該充分利用起數字化校園的優質平臺,將傳統的講臺搬移到無所不包的網絡中,將傳統的管理方式搬移到數字化網絡系統中去,借助大量的網絡資源進行數字化校園的探索和改革。數字化校園資源體系建設的改革勢在必行,關鍵點是抓住“建設內容”、“如何建設”和“如何使用”這些基本要素。
綜合以上觀點,數字化校園體系的建設與應用研究的主要內容是:(1)確定一整套具有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的理論體系,對數字化校園平臺的建設提供應有的指引;(2)確保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質量和切實目標,應該符合學校和師生的共同利益,具有普適額度便利性,達到預期效果[6]。
4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內容
4.1 網絡資源建設
數字化課程資源的建設是一項繁雜的工作,需要整個學校給予支持,需要各個專業的教師一起努力,不斷充實課程內容。主要的是,課程的制作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工作,如果授課教師本身的任務較重,沒有寬裕的時間,就需要網絡建設部門提供方便的編輯工具,通過提供類似的向導使得不懂計算機技術的教師也能輕松制作課程資源,節約時間。更簡單的,教師獎課件提交至系統,由專門人員進行課程的歸類和制作。
4.2 其他模塊建設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不僅在教學上對學校工作幫助很大,還要在學生的生活上給予方便和幫助。需要在數字化網絡平臺中加入學生課程選擇、查詢,學生卡的充值繳費、學生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反饋等。
同時,網站需要設置其他的互動模塊,如求職天地、校園信息、考試信息、學習交流論壇等,方便學生進行咨詢和學習。
5 結語
數字化校園資源體系建設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在網絡進行日常學習、教學工作的開展,提高大家的效率。在接受課堂學習的同時,隨時隨地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數字化網絡課程,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訴求,節約了任課教師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7]。同時,為了適應移動網絡的發展趨勢,有余力的學校可以將數字化學習系統搬移到移動平臺,如編寫對應于不同移動平臺的APP和對移動設備的瀏覽器進行頁面適配等,讓數字化校園資源體系服務更多師生。
參考文獻
[1]夏東盛.數字化校園的設計與實現[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王鳳基.數字化校園資源體系建設與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05:31-33.
[3]許愛軍.數字化校園資源的發展現狀、困境與推進策略[J].高教論壇,2014,05:96-98+104.
[4]鄭愛權,車娟.數字化設計制造實訓基地管理體制機制建設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1:184+186.
[5]趙惠,于素云.關于院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01:103-104.
【關鍵詞】數字礦山;研究現狀;建設
0.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3S(GIS,GPS,RS)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礦山信息化、數字化的實現也成為可能。在1999年召開的首屆國際數字地球大會上,再次提出了數字礦山的概念。啟用先進的數字化手段對礦產資源的開采進行合理設計規劃、科學并有效的控制是空間技術、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使其在礦業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是當代礦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數字礦山是把真實礦山用數字化的形式再現出來,是在統一的空間坐標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各類礦山、地質信息組織在一起,將海量異質的礦山信息和資料進行全面、高效、有序的管理和整合。
1.數字礦山建設的意義
數字礦山建設在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數字礦山可以將礦產資源的存儲情況和開采情況系統化、數字化地表現出來。數字化礦山的研究和建設對于現代礦山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簡化管理
礦山是一種特殊的地理區域,現代礦山一般規模大,占地廣,地質條件參差不齊,開采方式復雜。數字礦山利用計算機技術把地質資料匯總管理,不但保證了地質數據資料管理工作的高效及正確性,也提高了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了工作量。
1.2利于開發和發現資源
數字礦山信息系統可以綜合分析礦山多年開采和補充勘探的大量的地質資料,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將這些資料表達出來,作為礦床地質信息的定量描述,對礦體分布規律進行進一步分析,從而能夠對礦床邊緣及深部成礦進行有效的預測。對礦床圖形進行分析研究,還可以合理的確定礦山的開拓計劃、優選采礦方法,從而大大提高工程設計、分析的能力。
1.3為地質災害的預防提供依據
礦山是一個多介質的復雜結構空間體,發生地質災害的情況隨時可能遇到。一旦決策失誤或措施不及時,都將會導致重大事故。數字礦山信息系統可以利用勘測資料和生產過程中提供的監測數據,對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分析,為災害的預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2.數字礦山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實現遠程遙控和自動化采礦是礦業發達的國家建設數字礦山的重點。國際著名礦山企業加拿大國際鎳業公司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在數字化礦山的基礎上研究遙控采礦技術,其目的是實現整個采礦過程的遠程遙控操作。現在,國際鎳業公司已研制出遠程遙控樣機系統,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薩德泊里盆地的幾家地下鎳礦試用,實現了在地面對地下礦山機械進行控制,甚至可以從400km以外的多倫多對地下鎳礦的采、掘、運等活動進行遠程控制。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在2001年的項目“勘探和采礦數據四維可視化”中,用VRML和Java實現了一個四維可視化、交互的平臺,該平臺主要目的是集成測量、地質、鉆孔、三維地震、重力、地球物理等真三維數據,高效、快速和便捷地顯示在網絡上,為用戶提供一個交互、易理解的煤礦虛擬環境,并實現了對三維數據的解釋、驗證和認知。
2.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目前可用于數字化礦山方面的軟件相對比較少,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2年春天,以“數字礦山戰略及未來發展”為主題的中國科協第86界青年科學家論壇勝利召開。我國第一座數字礦山山東新汶礦業集團泰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翟鎮煤礦,它與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合作,是國內第一家應用數字化礦井技術礦山。北京華油吉澳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成功開發了面向石油地質專家和油藏工程師的專業應用軟件系統GEOTOOLS3.0系統。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開發的礦井三維地質模型軟件,具有光照模型顯示、儲量自動計算、三維多層地質建模、任意地質剖面剖切功能及礦井巷道系統三維模型顯示和成圖等功能。北京理正軟件設計研究院開發的LeadingGIS也比較好的實現了地質體的三維可視化,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MAPGIS、北京超圖的SUPERMAP等都帶有二維可視化的模塊。還有首鋼礦業公司的GIS-MES-ERP-OA 集成系統和山東招金集團的三維地測采生產輔助決策系統。
3.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的發展,數字礦山也已經開始從理論分析階段逐步走向實際應用階段。雖然我國對數字礦山技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礦山數字化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在礦山數字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很多大中專院校都開設了數字化礦山的相關專業,我國現階段既熟悉礦山的業務又了解信息系統整體規劃的綜合性人才依然缺乏。
我國很多礦山的經營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 對建設數字礦山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之需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導致他們積極性不高。另外還有一些企業沒有把建設數字礦山作為礦山發展的戰略任務來對待, 缺少長遠的發展規劃, 從而也影響了數字礦山建設的進程。
目前,我國適用于礦山應用的數據集成軟件非常缺乏,專業研發團隊相對薄弱。所以,進行數據集成軟件的研發是當前建設數字化礦山的一個迫切任務。
4.數字礦山建設建議
為提高礦山的競爭力,實現礦山的安全高效、綠色環保、科技文明發展,建設數字礦山是十分緊迫的。根據目前現狀,需要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礦山主管部門及企業高層領導要親自牽頭,確保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制定詳細的規劃和具體的實施步驟,循環漸進,逐步實施,并加強高級管理人員的信息化培訓工作。數字礦山建設應該按從簡單到復雜、從小規模到大規模的原則有序進行,并在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NSDI)的統一框架下,按照行業、企業數字化建設的要求和慣例,建立礦山數據倉庫,逐步實現礦山地、測、采專業的數字化,礦山安全管理數字化,礦產資源管理數字化。
5.結束語
數字礦山是現代化礦山的發展方向,也將是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礦山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整體規劃,有重點、分步驟、有序地實施數字化建設。數字礦山的功能性及重要性將會在今后的應用中逐步顯現出來。數字礦山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同時也充滿了挑戰。
【參考文獻】
[1]魏建現.數字礦山建設的探討[J].現代礦業,2010(7).
[2]吳立新.中國數字礦山進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8(10):6-13.
[3]王青,吳惠城,牛京考.數字礦山的功能內涵及系統構成[J].中國礦業,2004,13(1):7-10.
關鍵詞:數字化資源;中學教育;資源的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3-0041-03
引言
數字化資源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它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影響。《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第六十條也明確提出“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的要求。學校是數字化資源應用的主戰場,其應用成效直接決定了教育信息化的成敗。因此,為加強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和應用水平,分析當前學校教育教學中數字化資源的應用現狀并找出其中的問題就成為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借助相關課題的資助,對數字化資源在中學的應用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數字化資源建設和應用提供依據和指導。
一、數字化資源概述
數字化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或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材料。[1]與非數字化資源相比,數字化資源具有多樣性、共享性、互動性、擴展性、再生性等特點。[2] 隨著技術的發展,數字化資源的內涵和形式也在不斷擴展,特別是近年來逐漸涌現的慕課 (M0OCs)、微視頻、移動學習資源等,進一步豐富了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形式。
當然,數字化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才是教育信息化研究與實踐的重點。人們對數字化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應用模式分別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如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協作學習模式以及混合學習模式等;也有針對某一課程、某一主題內容的具體應用策略和方法。然而,這些數字化資源的應用現狀如何,數字化資源的應用有沒有起到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作用,這些問題都有待通過調查研究來分析和回答。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調查研究法,以數字化資源在中學的應用現狀為內容,對湖南省永州市若干中學進行抽樣調查,并在調查中結合訪談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思考。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分層抽樣法,選取該市不同層次的中學(包括重點中學、普通中學以及職業中專)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前研究者與調查對象進行溝通與解釋,讓他們熟知調查目的與調查情況。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在當前中學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下,數字化資源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教師層面,因此在本文中我們的調查數據以教師調查為主,在個別內容中輔以學生數據來說明問題。具體的調查情況:教師問卷發放103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5份;學生問卷發放263份,回收258份,有效問卷250份。
從調查對象來看,由于該市經濟條件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目前還處于低層次階段,因此數據和結論具有較為明顯的欠發達地區的特點。
2.研究工具與方法
本研究借鑒李小榮[3]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編制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現狀調查問卷,在實際應用中結合調查地區特點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和調整,最終確定了本研究中使用的問卷。
三、數字化資源在中學的應用現狀分析
本研究重點探索和分析本地區中學在數字化資源應用方面的現狀和問題,在調查中我們分別從應用需求、應用頻率、應用范圍、應用價值及效果評價等幾個方面來調查與分析其應用現狀。
1.數字化資源應用的需求情況
需求是應用的原動力,因此了解數字化資源的應用現狀,首先要弄清的就是需求情況。就“關于數字化資源,如果學校開展培訓,哪些方面是您最想學習到的”這一問題,43%的教師希望獲得媒體課件設計和制作方面的技能,24%的教師希望能了解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29%的教師還想在用多媒體軟件的使用方法及網頁、網站開發方面的知識上有所提高。從以上數據來看,教師對數字化資源的需求以工具性需求為主,即對數字化資源支持的新理念、新方法還缺乏認識和需求。
2.數字化資源的應用頻率
數字化資源的應用頻率,即是否經常使用,是在表面上衡量其應用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從整體上看,教師對數字化資源的使用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73%的教師經常使用,27%的教師僅在觀摩課上使用,從不使用數字化資源的情況幾乎沒有。這說明,數字化資源已經進入了應用的普及階段,從教師的角度看,數字化資源逐漸成為新形式下教學的一種基本要素。
3.數字化資源的應用范圍和領域
當進一步考察教師對數字化資源的應用范圍時,我們發現,分別有23%和27%的教師會在備課和制作課件的時候經常使用數字化資源;教學反饋、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反思和學習答疑中使用數字化資源的教師相對較少,所占比例分別是4%、8%、5%和3%;另外,編制試題和課堂講授等領域中教師使用數字化資源的比例分別為14%和16%。根據這些數據,在調查中我們又與相關教師進行了進一步交流,發現數字化資源大多數情況下主要用于教學展示、輔助工具等,真正用于支持教與學的交互、教學反思、教與學方式的變革的應用比例還太小,這說明其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有待進一步深入。
4.數字化資源的應用價值以及應用效果的評價
應用價值和應用效果的評價是對數字化資源的有用性進行判斷,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數字化資源應用的可持續發展。現實中,它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去考察。因此我們在調查中分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了相關的了解。
(1)教師對數字化資源應用效果的評價
在對教師的調查中,認為數字化教學資源最明顯的作用體現在提高備課效率的教師占21%;認為可以促進教師反思及專業成長的占11%;認為可以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占23%;認為可以擴展學生學習材料、開闊學生視野的占18%;其余的認為可以培養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協作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教師分別占了7%、7%、5%和8%。
由此可見,教師對數字化資源的評價主要還是從教的角度來判別的,結合前面對數字化資源應用范圍的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教師對其應用效果還沒有將數字化資源的應用與學生學習方式、能力培養聯系起來。
(2)學生對數字化資源價值的認同
學生對數字化資源應用的價值判斷上,表現出不同的傾向。在調查中,有96%的學生認為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81%的學生認為在學習中利用數字化資源能夠提高他們的注意力,82%的學生認為在基于數字化資源的學習下更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需求,這些數據都足以說明在基于數字化資源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自主學習活動更加靈活。同時,調查顯示將近一半(43%)的學生認為與傳統教學相比,利用數字化資源進行學習的難度系數更大;并且分別有47%的學生認為利用數字化資源進行學習更容易疲勞、無法長時間堅持,容易覺得孤單、無助和焦慮。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與反思
(1)中學教師和學生對數字化資源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學中也有較為普遍的應用,但應用形式較為單一。通過調查和走訪,我們發現,師生對數字化資源已不再陌生,數字化資源的應用已不像早期停留在公開課層面了,在日常的教學中也普遍應用,但應用的形式還比較單一,大多是作為教學內容的呈現工具,而且應用的資源形式大多數是多媒體課件,對微課、微視頻等新型數字化資源應用不多。
(2)當前中學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中學數字化資源的應用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實際應用中沒有發揮數字化資源的最大價值。調查中我們得知,作為數字化資源應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學科教師,無論是對數字化資源的理解和應用理念還是在具體應用實踐上都還停留在“工具性”的思維上,缺乏對數字化時代教與學理念的應有認識和實踐。其一,在需求調查中,教師在對數字化資源的需求方面大多集中在工具層面,即希望掌握如何獲取、加工各種常見數字化資源的方法,而對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需求不夠積極。其二,在數字化資源的具體應用環節中,這些教師更多時候是把數字化資源當作固化傳統教學的一種手段,在應用數字化資源的過程中不能突破傳統模式的束縛,缺乏其與教學方式、教學交互等深層次的融合,比如教學反饋、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反思和學習答疑中使用數字化資源的教師相對備課和制作多媒體課件要少了很多。其三,在對數字化資源的認識和應用效果評價上,教師并沒有擺脫傳統“教師為中心”的思維,還是在提高備課效率、豐富教學手段、充實教學材料等方面衡量數字化資源的價值,沒有關注到促進教學交互和反饋、學生數字化學習能力及其思維培養等價值上來。因此,有了這三個方面的局限和限制,數字化資源的應用必然無法深入,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2.對策與建議
我們知道,數字化資源是數字化學習的基礎,是實現新型教與學方式的必要條件,要走出當前數字化資源應用的困境,我們必然要幫助教師擺脫傳統教學思維、教學模式的束縛,構建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1)加強欠發達地區數字化資源的共建共享,為數字化資源的應用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和有力保障。在當前“三通兩平臺”建設的大背景下,欠發達地區學校或教育管理部門應抓住機遇,促進優質數字化資源的共享,方便教師對數字化資源的獲取以及應用。
(2)加強教師培訓,特別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尤為關鍵。教師,作為應用的主體,對數字化資源的應用成效有著直接的作用。
(3)探索應用數字化資源的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數字化資源的應用一定不能局限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如基于數字化資源的翻轉課堂模式就是一種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范例。當然,除了課堂應用層面,還應加強數字化資源在課前、課后的應用探索。
(4)在具體實踐應用中為一線教師提供教學支持和扶助。教師在數字化資源應用的初始階段難免會遇到問題、困惑甚至沖突,如果沒有必要的教學支持和扶助,很可能導致數字化資源應用的中途而廢。因此我們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困惑,應該為一線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支持和幫助,給予教師在教學設計、資源選擇、資源應用等方面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數字化發展現狀
檔案數字化是信息化、網絡化的必然要求,數字化建設由起步、發展,正走向完善,為檔案信息資源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礎。
1、國際發展現狀隨著信息技術的產生,國際檔案事業的發展趨向信息化。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已經進行了檔案數字化的建設。當時主要探討檔案數字化的方法問題,研究內容涵蓋檔案數據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方面。美國芝加哥大學進行了照片檔案數字化工程。加拿大魁北克省檔案館實施了一項龐大的紙質檔案數字化計劃。丹麥國家檔案館也正在對紙質文件進行掃描,變換成數字形式。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也先后開展了檔案數字化建設。
2、國內發展現狀國家檔案局于1996年4月,把電子文件研究項目列入科技計劃。1999年8月,完成了《電子文件歸檔與歸檔電子文件管理規范》的起草工作。1999年10月,上海市檔案館與有關計算機公司合作開發了檔案多媒體全文數據庫管理系統。2000年5月,“深圳市數字檔案館系統工程的研究與開發”系統經國家檔案局批準正式立項。從此,我國正式開啟了檔案數字化的建設。國家檔案局于2000年明確規定了推進檔案數字化工作的要求,并制定出《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目前在我國檔案數字化建設中,紙質檔案數字化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國內還出現了進行紙質檔案數字化的專業公司。
3、我館發展現狀中國電影資料館于2007年開始紙質電影藝術檔案的數字化工作,迄今我們已多次召開紙質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論證會議。對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的工作目標、數據管理、數據安全、檔案保密、檔案著錄、數字化的方式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討論,確定了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過程中涉及的分辨率、失真度、掃描方式、掃描色彩模式、掃描分辨率等技術指標的具體要求,并指定專人完成掃描登記工作。按照計劃,我們完成了1949年以后中國故事片藝術檔案70多萬張、4000多卷的掃描和數據著錄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建立起電影藝術檔案數據庫,極大地方便了使用者的檢索和利用,主要表現為:一是便捷實現多種媒體信息存儲和傳遞,二是便捷實現檢索瀏覽。三是提高了紙質電影藝術檔案的利用率。
數字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工作標準、工作制度和工作規范不完善目前,紙質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相關工作標準、工作制度和工作規范不完善。表現為掃描技術參數不規范,部分照片檔案掃描點數過低,造成利用率低,提供利用時往往要重新出庫掃描。信息化背景下對紙質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的標準和規范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開始起步的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由于數字化技術認知程度的限制,制約著電影藝術檔案信息交流的范圍和程度,影響著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的速度。由于紙質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的建設是帶有開創性的工作,相關工作標準、工作制度和工作規范只有與其數字化建設同步進行,才能確保紙質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工作有章可循,順利發展。
2、數字化程度不高目前,紙質電影藝術檔案都運用計算機管理,但部分還基于目錄級的管理,有些電影藝術檔案本身并沒有開展數字化工作,仍以紙質形式存在,其管理、檢索與利用仍然主要依靠傳統方法,并沒有真正實現電影藝術檔案的數字化管理,很多具體的工作還在不斷實踐摸索之中。
3、著作權、知識產權、隱私權的保護問題在數字化電影藝術檔案的環境下,由于電影藝術檔案信息傳遞的便利性和快捷性,用戶控制的難度加大,如何對電影藝術檔案著作權、知識產權、隱私權進行保護的問題將更加突出,這一方面需要技術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相應法規的完善。
4、存在信息安全方面隱患(1)電影藝術檔案數字信息的存儲信息記錄的技術使物質載體的儲存量迅速增加,但用于電影藝術檔案信息的長期保存技術并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存儲電影藝術檔案信息的物質載體的壽命反而減少了。另外,電影藝術檔案數字信息要依賴計算機軟硬件才能被利用,而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總是在不斷發展的,在原有軟硬件平臺上能讀出的電影藝術檔案信息不一定能被當前或將來的軟硬件平臺識別,這種不能被存取的電影藝術檔案信息,其物理壽命再長也是無意義的。(2)網絡安全與病毒防治問題如果因為安全問題而導致電影藝術數字檔案網絡系統無法正常運行,讀者的檢索工作就無法正常進行,這將會給電影藝術檔案機構的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作用。與生物病毒類似,計算機病毒對電影藝術數字檔案系統也具有災難性的破壞作用,一旦電影藝術數字檔案系統的網絡成為病毒的攻擊對象,數字電影藝術檔案機構的網絡系統很可能損失慘重。
數字化建設的對策
1、加強電影藝術檔案的工作標準、工作制度和•15•工作規范建設(1)工作標準、工作制度的建設電影藝術檔案機構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和《電影藝術檔案管理規定》(廣電總局/國家檔案局第64號令),結合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的實踐經驗,及時制定數字化背景下電影藝術檔案管理的各項工作標準和工作制度,特別是數據庫建設和管理的相關的規范、電影藝術檔案數據庫輸著錄規則、紙質電影藝術檔案的數字化標準等,使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從而實現對電影藝術檔案工作各個環節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國有關檔案工作的國家標準有7項,檔案工作行業標準有18項。數字化建設時要嚴格遵循這些標準。除此之外,在館藏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中還要考慮制定如下標準:a、電影藝術檔案管理標準電影藝術檔案管理標準的制定,可以保證館藏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順利開展,改善館藏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的現狀。管理標準主要包含管理制度、人員管理、檔案信息維護等標準。b、網絡技術基礎建設標準館藏電影藝術檔案信息的傳播需要一個標準化的網絡環境。網絡基礎設施標準主要包括基礎通信平臺建設標準和網絡互聯通信標準等。c、電影藝術檔案信息安全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為網絡運行環境提供安全的保證,確保電影藝術檔案信息的科學管理和有效利用。應為館藏電影藝術數字檔案制定密級保障管理、提供服務、身份辨別、查詢控制和網上簽字等方面的標準。d、應用技術標準制訂相關的電影藝術檔案應用技術標準,目的是為讀者利用館藏電影藝術檔案信息,提供一個良好的應用環境,為此,數據存儲標準的制定尤為重要。(2)工作規范性建設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的目的是利用網絡這種新興的信息通信方式,向讀者提供數字化電影藝術檔案信息。因此,在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時,應采用業界認可的標準、規范。在數字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用于保存與傳遞這些電影信息資源的軟件是否得到了廣泛應用,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后所得到的電影數字信息資源是否能得到各種軟硬件平臺的支持,日后硬件、軟件和數據遷移是否能保證數字化電影檔案信息資源的安全,以及能否與各類電影信息資源實現一體化的有效利用,做到不同數據庫之間的無縫鏈接。#p#分頁標題#e#
2、規劃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步驟(1)規劃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原則a、高效性原則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工作面廣量大,消耗時間、消耗金錢,要充分考慮工作效益與效率。應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優化辦法,包括工作流程與合理的信息存儲格式,以及實用、高效的數字化處理設施。b、選擇性原則首先要選擇珍貴電影藝術檔案。前輩們在長期的電影創作、電影書刊、資料編輯出版中,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有保存利用價值的電影藝術檔案,其中一部分是相當珍貴的,這些珍貴的電影藝術檔案應作為數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民國時期的電影藝術檔案,時代久遠,社會中保存數量很少,可以作為珍貴檔案。還要選擇利用率高的電影藝術檔案。檔案機構利用率高的電影藝術檔案應列入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的計劃。可將這些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的副本作為準原件提供服務,這樣不僅能更好地保護檔案原件,也能在更大范圍內發揮電影藝術檔案信息的使用價值。我們可以根據平常利用統計和經費狀況,逐步對動畫片、舞臺藝術片等利用率高的檔案等開展數字化建設。(2)統籌規劃,確定館藏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方法電影藝術檔案的文獻特點,會給電影藝術檔案的數字化帶來一定的問題。比如,民國時期部分電影藝術檔案是手寫的,識別上有一定難度,有一些繁體字、異體字,導致全文著錄速度慢、工作量大,甚至難以反映檔案原始狀況。所以應針對這些情況,進行設計規劃,制定數字化具體措施,以保障館藏電影檔案數字化的順利開展。(3)逐步形成數字檔案機構建設模式理想的電影藝術數字檔案館建設模式通常支持基于知識內容的檢索,支持人性化的人機對話。這也是最早提出且獲得普遍贊同的數字檔案館概念。主要業務包括:a電影藝術檔案的接收,包括歸檔文件的接收、傳統檔案的數字化。b電影藝術檔案管理,包括數字電影藝術檔案標準化,元數據著錄、目錄管理、檔案鑒定、檔案遷移、信息統計等。c電影藝術檔案利用,包括電影藝術檔案信息開發、綜合智能查詢。d系統維護,包括數據轉移和備份恢復、病毒防范、身份鑒別和訪問控制、信息加密和完整性校驗。可以看出,這些概念幾乎涵蓋了目前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中最為人稱道的東西,是數字技術的大集成。這些技術并非尖端,但卻處于技術前沿。然而實際工作中,由于技術、資金、人才等因素的影響,完整體現這些功能十分困難,傳統紙質電影藝術檔案管理與數字化的電影藝術檔案管理將長期同步存在,迫切需要多樣化、分層次的數字檔案館建設模式。
3、加強電影藝術檔案安全管理(1)保證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過程的安全性管理。要確保電影藝術檔案原件的絕對安全及電影藝術檔案信息內容的保密性和原始性。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改變的僅僅是電影藝術檔案信息的保存形式,而不能改變檔案信息內容本身。因此,在對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時,所進行的必要文件格式選擇和技術處理,應將失真減少到最少。同時,有些電影藝術檔案信息不能開放,原則上應為這些有保密要求的數字化檔案采取可靠的保密措施。(2)堅持數字化的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和安全法規標準。長期以來人們對電影藝術檔案信息安全采取的手段偏重于依靠技術,如信息加密、數據備份與數據恢復、防病毒技術、網絡環境下的防火墻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安全隱患。目前,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過程及從電子文件的生成到歸檔保存都還缺乏規范的管理,缺乏嚴格、科學的標準體系。另外,信息環境是動態變化的、不穩定的,我們需要構建一種適合電影藝術檔案本身特點的技術管理方式,堅持積極防御的信息安全管理原則,將設計、規劃作為電影藝術檔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影藝術檔案信息安全的風險。電影藝術檔案信息的安全需要法律、法規以及標準規范作保障。實現電影藝術檔案的信息安全,需要依靠相關的安全技術手段和安全管理策略。由于電影藝術檔案信息的特點,電影藝術檔案數字化工作不能完全照搬國家的信息安全標準,要根據電影藝術檔案信息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在已有的國內外相關標準、規范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適合電影藝術檔案信息安全的標準和工作指南。
關鍵詞:構建;數字化校園;學習環境;對策;探討
所謂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就是指學校為了適應現代網絡化發展以及經營管理模式的實際需要,為了實現教學管理的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逐步實現教育現代化而進行的校園環境建設。當前,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解決措施與辦法等,都是值得我們進行探討和深思的重要問題。
1 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的現狀
1.1觀念轉變不夠
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的建設,從物質層面來上看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從實際上來看,這應該是教育事業信息化的具體表現。目前,在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過程中,依然還存在著教育觀念轉變不夠的問題,人們往往只重視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技術應用的不良現象。這主要表現在人們更多的是考慮技術方面的因素,而很少考慮如何通過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來轉變教育觀念,往往造成了建設的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不能完全滿足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1.2軟件應用不夠
當前,在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中,還存在著軟件設施建設以及技術應用不夠的問題,人們往往只注重軟件的建設。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的軟件建設投入大,效果不明顯。一些單位部門配備的計算機等軟件設施檔次高、質量高、技術先進,但是,其使用效率不高,功能發揮不夠。在很多學校,一些軟件教學老師因受到自身能力素質的影響,作用發揮依然不夠,教學質量與水平一般不是比較理想。此外,雖然各種硬件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但是與之相配套的軟件建設則沒有跟上,二者之間出現了極為不和諧的發展態勢。
1.3資源利用不夠
實現資源的共享與利用,是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的最大特征。特別是各種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可供共享與利用的網絡信息資源層出不窮。如何共享和利用好這些網絡信息資源,已經成為了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中必須關注的關鍵所在。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在推進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過程中,雖然都比較重視信息化建設,但依然缺乏對有用網絡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共享與利用。
1.4環境不夠優化
環境不夠優化,是當前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面臨的又一突出困難和問題。進行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進一步改善和優化教學環境,不斷培養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認真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從全面優化校園環境入手,著力為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夯實基礎。
2 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的對策探討
2.1切實轉變教育思想觀念
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對于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作用。構建數字化校園以及學習環境建設,都是一項牽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的重大戰略工程之一,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但是,由于受過去傳統落后教育體制和思想觀念的影響,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下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的客觀需要。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以堅定不移、勇往直前的信心和決心,嚴格按照有關要求與標準,努力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體系,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2.2統籌推進數字體系建設
統籌推進數字體系建設,是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的關鍵所在。在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堅持統籌推進的原則,而且要努力做到全面規劃、分布實施、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方針,善于從全局的戰略高度,通盤考慮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盡可能地選擇運用具有靈活、適用、兼容以及擴充等的對策措施,積極穩步有序地推進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生源輸送、學校教育、畢業生接納、上級有關部門管理等之間的相互銜接問題,盡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以及人才市場對知識人才的巨大需求。
2.3著力配齊配強人才隊伍
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見,在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過程中,我們必須著力配齊配強人才隊伍,通過集中培訓、學習深造、繼續教育、外出考察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積極努力地為全面推進和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隊伍保證。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請進來”和“送出去”的有效措施,也可以聘請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員加盟,甚至還可以把一部分人員送出去繼續學習深造與培養,著力打造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數字化管理專業人才隊伍,進一步為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2.4充分借鑒先進成功經驗
學習借鑒先進成功的經驗,對于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極為重要。在我國,辦公自動化和信息化發展步伐越來越快,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與成效。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于學校來說,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既是良好的機遇,同時也是嚴峻的挑戰。我們不僅沒有統一固定的模式照抄照搬,而且不同學校或不同階段的重點都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必須要充分學習和借鑒那些先進成功的經驗,并努力做到轉化為自己所用,切實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保持持續發展的優勢,積極順應時代變化,不斷發展壯大自己。
3 結束語
校數字化園與學習環境建設作為一項紛繁復雜而極為艱巨的長期系統工程,不僅涉及范圍極為廣泛,而且在技術、觀念、應用等方面都有著比較高的標準與要求。因此,在構建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具有清醒的思想意識,善于和敢于用發展的眼光,以現代教育理念引導數字化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充分發揮各個方面的積極主動性,努力營造一個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化、高效化的環境氛圍,進而更好地為教育事業信息化服務。
參考文獻:
【關鍵詞】檔案 數字化 意義 作用
企業檔案信息資源是企業基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檔案管理現代化要求檔案信息化管理,檔案信息化是滿足企業日益發展需要的重點工作。在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只有將檔案信息資源的作用在企業現代化建設中充分發揮出來,檔案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充分地體現出來。因此,如何把所有企業檔案變成現實有用信息資源,迅速、快捷地為利用者提供服務,為企業重點工作服務,更好地適應企業現代化的發展需求,是當前檔案管理的一項重點工作,運用數字化技術、信息化技術,把檔案變成數字化信息資源進行共享發揮檔案真正的作用,檔案數字化是勢在必行工作,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作用。
一、企業檔案管理現狀及實現檔案數字化的意義
(一)當前企業檔案管理現狀
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檔案館藏檔案的保存主要以紙質載體形式保管,以傳統的管理模式管理,用人工方式為利用者提供利用服務,檔案的利用率很低,很難適應當前企業快速發展的進程,檔案信息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難以充分實現,嚴重制約了檔案信息化發展。
按照集團公司“十二五”檔案數字化率達到80%的目標,我公司檔案中心把檔案數字化把檔案信息化建設列為我單位2013重點工作,即檔案數字化作為檔案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制定了本單位數字化工作和數字化范圍方案,到本年底我公司檔案數字化實現60%的數字化率的目標。目前已經招標的資質的數字化公司開展工作,按計劃兩年完成這項工作。
(二)檔案數字化的定義
檔案數字化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掃描技術、OCR技術、數字攝影(錄音、錄像)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存儲技術等高新技術把各種載體的檔案資源轉化為數字化的檔案信息。其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網絡化的形式互相聯結,利用計算機系統進行管理,形成一個有序結構的檔案信息庫,實現資源共享,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
(三)當前企業檔案數字化的主要內容
1.檔案目錄信息的數字化,建立檔案目錄數據庫;2.載體檔案的數字化,如紙質檔案、檔案縮微品、照片檔案及錄音錄像檔案等的數字化,建立檔案影像數據庫或多媒體數據庫;3.檔案專題信息的采集與建庫。
(四)企業檔案數字化的意義
為適應企業現代化發展,企業檔案管理必須進行數字化管理,既檔案原件數字化,在利用過程中快速提供利用, 為企業重點項目和經營發展準確提供數字化檔案,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化形式的檔案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發揮著與原件同樣的憑證價值和重要依據作用。
二、企業檔案數字化的作用
(一)為檔案信息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企業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我國檔案管理“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重要任務,其核心是資源建設。資源建設包括兩大任務:一是現有館藏檔案的目錄數據庫建設和館藏重要檔案和照片、錄音、錄像檔案的數字化;二是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
(二)利于長遠發展,保護檔案原件
1.用數字化的檔案代替原件使用,保護了檔案原件;2. 數字化副本異地保存,輸出縮微膠片供永久保存。這樣可使這些檔案資料在出現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不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有利于檔案的長遠發展;3.恢復檔案材料模糊褪變的字跡及對污損殘缺照片檔案的修復。從今年我企業組織部門利用數字化文書檔案充分得以證明,在編寫組織沿革利用數字化檔案的事例上,從人數上和利用卷上證明了數字化檔案在保護檔案原件上的作用。
年初我企業組織部門重點工作是編寫我企業組織史,自六十年代初建廠以來,我廠沒有做過這項工作,下設的二級分廠、機關處室共63個單位,全部到檔案館查閱文書檔案,反復利用文書檔案原件會嚴重損壞檔案原件,為了保護文書檔案原件,檔案館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把機構設置、合并,干部人事任免職,表彰通報、高級職稱等相關檔案用數碼相機進行數碼像機拍照,按時間、關鍵詞進行分類,存放在計算機內提供給二級單位、處室利用,提高了檔案的利用率,有效的保護檔案原件,減少了因查檔案原件對檔案的損壞。在編寫組織史這項工作中充分發揮了數字化檔案的作用,這次有效嘗試增加了企業檔案數字的信心和決心,各級領導也更加支持檔案中心檔案數字化工作。
(三)改善檔案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
1.一份文件以數字化形式同時提供給多個利用者,實現資源共享;2.數字化文件可以通過網絡傳輸,能異地調閱利用,擴大了檔案的利用空間;3.檔案數字化以后,將已開放的檔案上網,利用者可以隨時使用開放的檔案文件。“時間”不再受限制,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4.檢索時間加快,接待利用效率的很大的提高。利用時間由原來的平均20分鐘縮短到僅需幾秒鐘。
(四)為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檔案人員工作效率
數字化管理后,紙質載體的檔案轉為機讀檔案,既節約了保管費用,也節省了占地空間,查閱方便迅速,避免了反復印制資料造成的紙張和人員的浪費。數字化管理后使檔案能及時歸檔,并能盡快提供利用服務。比如設計部門可以快速查到所需的數據信息,為技術改造節約時間。數字化檔案管理使查詢檔案資料變得快捷、方便,做到足不出戶可查所需,數字化使信息共享成為現實。
現在很多大型企業檔案館正在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把歷史數據遷移到檔案管理系統中,建立現代化的檢索工具。對新形成的檔案實行檔案系統管理,把電子檔案一同進行歸檔,形成高效的檔案管理模式,直接利用電子檔案。通過企業局域網進行計算機檢索、閱讀電子檔案,在企業技術改造、經營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以前傳統管理模式無法替代的,檔案數字化以全新的形式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技術改造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