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40: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閱讀教學模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
閱讀教學應飽含主體情感,充滿人生體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讓學生有個輕松、自由的情緒。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蹲下身子與學生相處,建立一個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平等,學生之間平等。于是我走下講臺,與學生整合在一起,把課堂變成討論、爭論的課堂,把閱讀課堂變成學生思維最活躍,學生的思考最能表現自我獨特個性的課堂,討論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爭論使學生互相促進,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造。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能夠大膽地表現自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自己的心靈感受體會生活。
二、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師角色。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已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核心角色,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高時代性的角色特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智慧大膽地發現,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心聲,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是“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桃花源記》一文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教學中,我打破原有古文教學中逐句翻譯的教法,有意地創設民主情趣,引導學生踴躍討論、大膽質疑,在討論中發現問題,在爭論中解決問題。
三、轉化授課方式,建立學生“自學”機制。
實踐證明,單純講讀的授課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必須轉化授課方式,改“講讀”模式為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獨立閱讀思考,以培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授課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在教學中應少一些詳盡的分析,多一些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多一些學生思維能力的激活與開發,從而使學生大膽質疑,善于發現,讓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真正體現以學生“自學”為主。
關鍵詞: 中學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模式 閱讀策略
閱讀是一個心理語言的翻譯過程。《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理解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它承載著各單元主要的教學內容。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構建閱讀策略是每位英語教師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我認為,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應依托現行英語教材,創建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根據閱讀目的正確運用閱讀策略,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一、閱讀模式
1.“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model)
1976年古德曼(K.S.Goodman)提出了“自上而下”的閱讀理論模式。他認為閱讀是“心理猜測游戲”,就是主動的“猜測-證實”的活動。這種教學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一個主動地、有目的的、有創造性的心理過程,它強調學生的已有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主張調動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積極思考和擴展的主觀能動性。依據這一模式,學生閱讀就是不斷對視覺信息進行解碼、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在文章中找出相關信息驗證自己的預測。這種閱讀模式強調整體語篇的理解,采取跳讀、猜測等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但同時又不利于學生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這種由面及點的模式多見于中高年級英語教學。
2.“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
在這種閱讀模式中,學生獲取信息是從辨認最基本的語言符號開始的,即從字母到單詞、短語,然后從短語到句子、段落,最后從段落到篇章,再到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把握。教師運用這種閱讀模式,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側重培養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使用這種閱讀模式,學生會過于關注個別詞的意義,如遇到生詞或難句時覺得讀不下去,從而減慢閱讀速度。這種由點及面的閱讀教學模式多見于中低年級英語教學。
3.“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
隨著對閱讀心理過程研究的不斷深入,“交替互補閱讀教學模式”逐漸形成并趨于成熟。根據魯哈姆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相互作用”模式,在實際閱讀過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這兩種模式會交替出現或同時出現,它取決于文章的類型、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及語言能力等因素。該理論強調學生的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的作用,一旦能夠激活這些知識,就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語篇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
二、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正確運用閱讀模式及策略
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時,會采取一些有效的閱讀策略以提高閱讀效率,如猜詞、略讀、尋讀、找主題句、揣摩寓意和排序等方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閱讀速度。比如,在運用“自上而下”模式教學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預測法、查讀法、略讀法或跳讀法等快速閱讀策略,以便學生有目的、有選擇地快速查找某一具體事實或特定信息,在不必要通讀全文的情況下,使學生快速、準確地找到想要索取的內容就算完成了閱讀任務。“從段落中找主題句”(find topic sentence),是英語教學中一種主要的閱讀策略。每篇文章都是由若干個段落按照內在邏輯關系組成的有機整體。主題句則是每一段落的核心,其他句子都圍繞主題句進行說明或闡釋。通過找這些主題句,學生能理解掌握整篇文章的主體,進而把握段落結構,了解文章細節和體裁。在運用“自下而上”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可采用“猜測詞義”的閱讀策略,利用上下文的同義或反義關系來猜測詞義或整個句子的意義及利用語法知識、構詞知識等猜詞。
三、結語
現代外語教學研究證明:中學生的閱讀效率與其認知水平、詞匯量、文化背景、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及閱讀策略等密切相關。因此,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教師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設定不同的閱讀達標要求,側重課堂上各階段的閱讀理解訓練。總之,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合理、靈活地把上述閱讀策略運用于閱讀課教學實踐中,就能夠實現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使英語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一、探究閱讀教學模式的優勢
1.相較于傳統模式,學生具有積極主動性,能夠在自主閱讀中學習,并且掌握好知識。
2.探究閱讀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合作學習。增強同學間的互動,能夠大大提高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
3.探究性閱讀可以開發和挖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探究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注意的問題
1.鞏固基礎知識。文章的基本要素是字、詞,學生認識字詞才能夠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探究性閱讀需要學生自主閱讀,因此教師要將生僻的字詞告知學生,減少閱讀障礙。字詞會有一詞多義的現象,因此要讓學生學會結合語境來理解文章內容。比如算賬,它的基本意義是計算賬目,例如他是一個會計,他正在算賬。算賬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吃虧后再較量的含義。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備課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愛好來選擇講解的文章,選擇文章時一般情況下都是以課本為主,在此基礎上可以選擇課外資料上的內容讓學生進行閱讀。在小學語文中,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才能養成探究性閱讀的習慣,因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選擇有趣的文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3.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式探究性閱讀的起點,教師在學生進行閱讀時,可以根據內容來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例如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比如小苗和大樹為什么要進行對話,小苗和大樹指的又是誰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
4.擴展課外讀物。教師可以利用雜志、互聯網上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課后閱讀,以此來提高閱讀能力。老師可以在課前設置故事環節,讓學生將自己讀到的文章分享給同學們,通過探究性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結語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方法;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14-0042-02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所占比例較大,它關注的是學生、文本及老師之間所產生的共鳴和心靈間的交流,也是學生凈化心靈及自我思考的重要手段。
一、什么是主題式閱讀教學
主題式閱讀是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將課內所學到的知識遷移到課外的實際運用之中,實現將課內所學到知識在課外得到其他收益的閱讀方式。主題式閱讀倡導確立一個主題思想,讓這個主題思想在學生閱讀中與其情感相溝通的精神世界。
二、閱讀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一)扭曲閱讀的目的
一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是把學生升學考試當作教學基本目的,純粹是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只要確保學生在閱讀考試中取得高分就可以了,把日常閱讀當作為了閱讀考試而訓練,使學生與課文之間的交流減少了,學生的思想僅局限在課文當中,沒有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僅僅為了回答老師的問題,為了考試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太過于功利化,并沒有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課文當中,也沒有真正領悟到課文的內涵與內容,以致出現學生可以對考試題目很好的作答,但是卻不能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怪現象。
(二)轉移閱讀的重點
小學語文的閱讀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加強語言文字理解力。但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往往過分注重學生在字詞句方面的理解,卻忽視了文章所蘊涵的深層意思。甚至有個別老師直接用閱讀教學代替閱讀訓練,閱讀訓練中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尋找的內容和關鍵詞,被教師個人設計的閱讀教學思路所替代,這種教學模式嚴重背離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初衷。學生會因為經常抓不住閱讀課文中的關鍵詞而對課文產生理解性歧義,在思考時會遇到困難,也會對課文有消化障礙,最終導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停滯不前。
(三)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現在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并不是很好,因為課堂上閱讀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選課外讀本時具有盲目性,學生缺乏閱讀目的性,也不知道自己應該閱讀哪些書籍,在時間上不能合理安排。即使有好書籍時,往往也只能看到淺層內容并不能體會到深層意思,所以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應該是從淺到深、由外入內的過程。要將課堂內學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自己獨立思考,以提高閱讀能力。
三、主題式閱讀的益處
(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建新型課堂
從課文中獲得深刻體會,是課文閱讀主要目的,部分教師在閱讀課之前會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并且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答案。這樣引導學生有統一答案,就會把學生思維模式給限制和固定了,對學生自主閱讀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應該創造新型課堂,老師要把課文內容和課外內容相結合形成主題式教學模式。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教材只是個例子”,老師應該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能力,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應當把課文和相關主題文章相結合,并且結合實際情況增加學生閱讀量,這對學生文化素養提高很有好處。老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小組之間競賽式學習,組織辯論賽或者游戲,讓學生自主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團結合作、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旋律,給每個學生提供相同的鍛煉機會。
(三)主題式閱讀對老師的要求
現行的語文課標中,要求多讀書,讀好書,少做題目,讀完一整本的書。可是,現在有些老師并沒有完全領會到其中的重要理念,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理念,用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多年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影響性教學,盲目用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及領悟,來代替學生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長此以往,學生在閱讀中會缺乏主動思考,會一味依賴老師的思考模式。教師應當認識到,自己對閱讀的理解和認識、自我修養及教學方式會間接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也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主題式閱讀方式則是根據孩子的文化素養特點,從讀書方法等方面開始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少做題目,讀完一整本的書。以教材為依托,將課內和課外的閱讀整合為一體,讓孩子們在主題式閱讀中,獲得情感、思想和知識,享受由主題帶來的情感熏陶,同時也能吸收教材中的寫作方法。
四、對主題式閱讀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互助合作;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優化教學
一、“互助”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現代閱讀理論認為,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大致分為“感知―理解―評價―創造”四個階段,包含了信息輸入和信息加工、信息輸出兩個環節。根據我校“三助”教學模式,經過實踐探索,“互助”式英語閱讀教學的模式為“三段六環三評”。
三個階段:ExperiencingExploringApplying
六個環節:自由談話熱身預測閱讀獲取討論內化歸納鞏固創新延伸
三個評價:課堂學習效果評價、學習態度評價、小組互助合作自評與互評
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著眼教材、激發興趣、注重整體、重視互助、逐步推進、強化輸出。該模式流程清晰,可操作性比較強。
下面以外研版Book6 Module 7 English for you and me Unit 2 We all own English.為例,開展“互助”式英語閱讀教學。
1.第一階段:Experiencing
(1)第一環節:自由談話(Free talk)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交流分享互助活動。互助分組不是簡單地把學生聚在一起學習,而是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興趣來組成互助小組。互助小組自己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彼此交流合作,并一起在互助中發現問題,在提問中探究問題,在討論中分享合作,以此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互助小組根據課前布置的任務挑選、查閱、收集該組感興趣的有關資料或文章。在課前三分鐘,讀給該組的同學聽,然后選一名小組成員作為該組的代表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所選文章,并發表讀后感給全班分享。別的互助組成員可發表意見或評價該同學的語音、語調、朗讀技巧和思想觀點,并指出哪里還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一環節的評價與幫助有利于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和鑒賞能力。
(2)第二環節:熱身預測(Warming-up & Predicting)
首先教師播放一首歌曲(這首歌曲中包含有幾種語言)讓學生欣賞,然后再給出任務并讓各組互助完成。如:How many languages can you hear in the song?Which language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互助小組很感興趣并積極分工合作把自己聽到的幾種語言寫下并討論匯總,接著討論第二個問題,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學生在這一環節中,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尤其是地理知識或其他跨學科常識好的學生會更加積極參與,開展互助預測,高效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2.第二階段:Exploring
該階段包括第三環節―閱讀獲取(Reading)―第四環節―討論內化(Discussing)―第五環節―歸納鞏固(Concluding)。
學生帶著預測的想法進入閱讀過程,也就是求證的過程。學生可利用作者所傳遞的信息,憑借自己的社會背景知識及生活經驗進一步理解、吸收、歸納、推理文章中沒有明確表述的“弦外之音”。互助小組先進行討論,接著分工合作找出每段的關鍵句(supporting sentences),然后概括文章要點。
為了檢查學生對所學的課文是否理解或鞏固,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課文在互助組內互設或各組之間互設1~2個問題進行問答。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檢測、鞏固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完成這些任務的互助小組分組是按強弱互補的原則來進行的。在這個環節的小組互助中,還可互相討論、介紹、推薦解題方法與技巧。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一起尋找、收集和整理有關信息,從而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保持持續探究的興趣。
3.第三階段:Applying
該階段主要是第六環節:創新延伸(Extension)。
“互助”式閱讀教學是一種從文本到生活,從易到難的梯度開展教學的教學模式。展示閱讀輸出環節,主要是活化教材,激活思維。要求學生充分吸收閱讀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同時也獲得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互助”式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
“互助”式英語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從本人一年來的教學實踐來看,它增強了教師教學的開放性和實效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概括來講,實現了“五個”提高。
1.互助式閱讀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這種不分彼此、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平時缺少信心、存在焦慮情緒、害怕閱讀的后進生,通過互助形式也積極參與,爭先恐后地、自信滿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并養成了喜歡、主動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2.互助式閱讀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互助式閱讀教學把學生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大家希望在課堂上表現出色,因此,學生都會努力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提高了,自學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3.互助式閱讀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
在組織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小組長要根據組員實際情況安排誰先誰后,誰問誰答。其組織能力在鍛煉中得到提高,組員間的協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互助式閱讀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互助小組學習中,由于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大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使學習中的問題更容易解決,學習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5.互助式閱讀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互助式閱讀教學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作為重要手段,專門設計暴露學生問題。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互助解決問題,達到教學優化高效,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互助”式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開展“互助”式閱讀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著如下的問題和不足:
1.時間安排問題
互助小組學習時間安排不充分。由于教學任務重,學習內容較多,因此在開展互助活動時沒能確保互助活動時間,顯得倉促點。今后要加大互助環節的力度,多留時間給學生交流,引出問題由學生嘗試解決,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2.主導與主體的問題
互助學習過程中還存在重教師的主導而輕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問題。互助式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存在教師過分主導、學生主動性不足的問題。
3.課堂調控問題
互助學習過程對課堂的調控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培養每個互助組的得力組長方可有效協助進行。
總之,以“互助”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開展互助學習符合學生樂于交往的心理需求,符合課改精神,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全過程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從本人的教學實踐來看,大部分學生反應積極,討論熱烈,思維活躍,競爭激烈,教學效果令人滿意。今后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完善“互助”式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閱讀教學 高效 教學模式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閱讀教學的效益決定了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然而反思我們的閱讀教學,教師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分析串講輕整體感悟,重求同理解輕求異創新的弊端,束縛了學生的腦、口、手,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扼殺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構建初中閱讀課高效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真正把《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及閱讀教學目標落實到閱讀教學之中,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就成了當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創設民主化氛圍,喚起學生良好的閱讀意識
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使閱讀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除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主要的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的創設。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氛圍的營造,對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開發智力、陶治情操,優化閱讀教學效果方面的重要意義。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營造合適恰當的教學氛圍,激發作為主體的學生的閱讀動力,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激發他們的閱讀的興趣和欲望,才能保證知識能夠盡可能讓學生發現,內容能夠盡可能讓學生選擇,取得最大的閱讀效益和發展。
同時,教師的角色也應由知識的傳授者和權威變為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調控者、學習氣氛的營造者、學習興趣的激勵者、學習信息的交流者和學習探究的協作者。注重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質疑問難,就能喚起學生良好的閱讀意識;通過合作學習,師生間、學生間多向交流,使師生間心緒相同,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中,才能使學生閱讀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二、鼓勵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真正轉變教學觀念,創設一個自由交流的心理場,尊重學生閱讀中的獨特體驗與創造,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的啟迪。惟有如此,才能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才能讓閱讀的原野上綻滿學生個性的花蕾。
如,在學習《臺階》一文時,在學生反復閱讀、琢磨、品味之后,我提出:“在九級的高臺階筑好之后,父親為什么感到失落?”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同學們形成了不少獨特的、富有一定深度的見解。有的說:九級的高臺階筑好之后,也就實現了他畢生的追求和理想,他失去了追求的目標和方向,所以感到非常失落。有的說:建一幢有高臺階的新房子,是父親的愿望,他為之奮斗了大半輩子。但當真正實現的時候,父親已經老了。父親習慣上只有三步的臺階,更習慣與人低眉順眼的交往、打招呼,挺胸昂首、趾高氣揚對他來說無異于演戲作秀,所以感到很失落,渾身不自在……這樣,學生個體的感受被充分尊重,從而充分調動自主意識,張揚個性,完善人格。
三、開展探究性閱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創新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式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索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探究性閱讀為閱讀教學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使閱讀教學變得更有意義,更加充盈著生命的張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誘發學生深入分析鉆研課文,并借助探索性的設問,把學生思維引向深處,鼓勵學生批判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和發展。
如,教學《愚公移山》一文時,我一改過去分析講解式,改為讓學生自己看注釋并利用工具書翻譯課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小組討論研討它的思想意義及寫作特色。學生在研討它的思想意義時,思維異常活躍,有些觀點尖銳對立。
四、課外延伸閱讀,發展學生持續的閱讀能力
學生持續的閱讀能力是建立在學生大量閱讀基礎上的。然而,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讓教師強調對課本上文章的精講精讀,導致了學生閱讀視野的狹窄,甚至對閱讀失去了激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的各種活動,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延伸向課外,去擴大閱讀領域,拓展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盡快地從“書本”的世界,跨入更為廣闊的社會世界,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分,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發展學生持續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總之,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既要提高課堂效率,又要引導學生將閱讀延伸至課外;既要重視教材文本的學習,也要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既要重視教師引導,也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良好的閱讀意識,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慶會.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探討[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2.7
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1、忽視學生的自主閱讀感悟。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意識到語文能力的重要性,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高考指揮棒無形中還是會影響著閱讀教學,畢竟每個學生都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于是,語文閱讀教學時,不少教師都將自己的閱讀體驗以經驗式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自主閱讀思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教師思想的影響,主自感悟的時間少,導致學生圍繞一些解題展開閱讀感悟,這樣非常不利于語文能力的發展。
2、忽視學生探究式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的溝通與對話,但這樣的課堂模式是最難構建的,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教學流程,學生的思維理解隨機性較強。許多教師為了能完成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課堂干預太多,忽視了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于是,閱讀課堂上,教師主宰課堂,學生成為被動學習者,或者是學生的主動思考也是在教師的預設下。教師苦心設計,課上得非常累,學生疲于應付教師預設的問題引導,導致自主探究的東西少。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哪能與作者心靈對話?為了讓學生在高考取得好成績,學生的閱讀時間被大量習題練習擠占了,探究閱讀流于形式。
二.對癥下藥,構建高效閱讀課堂模式
1、感悟式閱讀。高中生經過多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和感悟能力,教師可以將課堂的主動權適時交給學生,讓學生獨自體驗、品味、感悟作品強大的意蘊。由于每個學生生活體驗、知識水平的不同,對作者獨具匠心的作品語言感悟會不一樣,讓學生自主感悟,有助于建構多元化的課堂模式,在討論時,會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在交流中獲得對作品相對完整的理解。
如在教學張潔《揀麥穗》一文時,我沒有過多干預,也沒有將自己的閱讀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放手讓學生反復閱讀,通過閱讀把握作品的細節描寫,體會其語言魅力。在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時,我以整體感悟――研讀賞析――深入探究為三個大的教學環節,在整體感悟時,我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并結合課文思考:誰在揀麥穗?她們在揀麥穗時,有著什么樣的夢?夢實現了嗎?兩者對夢的態度有怎樣的不同?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這是學生第一次自主感悟,學生紛紛將自己的閱讀體會與同學進行交流。在研讀賞析環節時,教師再次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找出感悟最深的句段,并暢談自己的體會,體會的依據是什么。學生自主感悟與教師主導式感悟明顯不一樣,感悟體能呈現多元化,有些感悟是教師備課時想不到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體驗不一樣。在深入探究時,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連在了一起,作品那舒緩從容而略帶傷感的筆調描述一個憨知、純樸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故事在學生大腦中清晰了起來,感受到了人性美、人與人之間最純真的感情。
2、探究式閱讀。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探究式閱讀有助于學生挖掘作品蘊含的意境,感受作者透過文字語言深藏的作者內心或喜或悲,或愛或恨的情感,從而走近作品,走近作者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