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6:59: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淺談數字媒體藝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表現元素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9-65-1
一、數字媒體藝術
對于當今時代的藝術領域而言,數字媒體藝術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社會的發展。隨著網絡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數字通訊技術的進步,傳統的電視、電影也逐漸向數字媒體方向靠攏。數字媒體藝術也是一門利用計算機技術以聲音和畫面進行情感傳播的動態藝術,因此,它的藝術審美主體所承載的內容也就決定了其表現的元素內容。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給時代帶來了嶄新的發展前景,其傳播性能高、表現形式廣和多樣化的藝術特點也使得其成為了網絡媒體藝術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科技的發展,媒體藝術的創作形式已經全面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傳統的藝術通常利用自身固有的藝術特征表現藝術風格,其表現形式已經無法完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而數字媒體藝術的出現則很好地彌補了藝術領域的這一缺失。與傳統的傳播藝術相比,數字媒體藝術擁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其通過計算機網絡運行并對媒體信息進行雙向傳播,具有明顯的數字化特征,這些都是傳統媒體藝術所無法比擬的。數字媒體藝術是傳統媒體藝術與計算機數字化技術的結合體,同時也是一種超越傳統媒體藝術的創新形式。其媒體藝術形式主要包括數字電視圖像藝術、多媒體設計藝術、數字游戲動畫藝術和數字網絡電影技術等。數字媒體藝術不僅是媒體藝術的一種,同時還是計算機網絡數字平臺中的多種媒體樣式。它不僅能夠將數字工具和技術語言結合運用于各種網絡數字傳播媒體之中,在傳播過程中還能夠無限復制信息數量并采用多種技術進行傳播,數字媒體藝術開拓了媒體藝術的新興領域,其發展已經不僅存在于互聯網,在日后也必將成為世界信息產業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和運行的不竭動力。
二、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元素
(一)動感元素
數字動感的使用涉及科學技術和文化傳播等方面,其不僅能夠還原出動態的媒體藝術,同時還能夠創造出動態媒體藝術。目前的數字動感主要運用于電腦動畫,如使用虛擬攝像機將計算機數據的變化和光、聲、影的傳播技術結合創作出無限的動態媒體藝術。虛擬攝影機在電腦中能夠擺脫現實事物的限制,用人類所不能達到的目視角度進行全角度拍攝,使媒體影像達到前所未有的靈活程度,這種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元素不僅賦予了媒體畫面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也使其能夠緊跟時代步伐且變得更加鮮活。
(二)音效元素
在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元素中除了視覺的表現外,數字音效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聲音作為媒體藝術的傳播形式,和畫面具有同樣的感染效果,數字媒體藝術在媒體藝術傳播中就充分利用了聲音的傳播功能,使可視影片的時空變得更加具體生動,也使其展現變得更加形象化。
除此之外,聲音還可以用來展現和表達人們內心的思想感情,使影片在傳播過程中令人物感情更加細膩豐富,形象更加飽滿立體。因此,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媒體藝術中關于數字音效的表現元素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數字音效取代傳統聲音傳播的時代已經出現。
(三)特技元素
特技指的是電影殊鏡頭的拍攝技巧,在傳統的電影拍攝中,所有的高難度動作或者難以實現的背景都是由特技演員和道具制作而成的,這種傳統的特效制作和拍攝方法不僅耗費時間和人力,而且難以達到理想的放映效果。而數字特效則能夠將各種數字藝術的表現元素結合在一起運用,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影片的圖形圖像進行后期處理,并在計算機中利用維度動畫的特效軟件制造出人物、動物以及拍攝背景的特效。因此,數字特效的出現不僅開拓了影片特技制作的新領域,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更為精彩的情感享受。
(四)色彩元素
色彩不單單是一種使視覺產生感應的事物,同時也是藝術美感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廣告形式的多樣化,色彩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如今的數字媒體藝術處理中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重視色彩的使用,如對于廣告的拍攝和電腦游戲的畫面制作,數字色彩就通常會利用計算機軟件創造出整體形象,再采用色彩學原理對其進行色彩的分析和加工,以滿足人們審美的需要。這種科學與技術結合的表現元素使用,無疑能夠使數字媒體藝術具有更高層次的藝術美感。
三、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因其數字技術的無限復制性而在藝術傳播中占有極大的優勢。其出現也為藝術傳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作為一個年輕化和多樣化的新型藝術形式,數字媒體藝術除了要充分發揮其表現元素的最大化作用,還應當全面汲取傳統媒體藝術的精華部分,打破常規的束縛,使自身的表現元素得到更多運用,從而全面提升藝術表現能力,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袁亮,黃利.淺談數字媒體藝術對動畫設計的影響[J].電影評介,2009,(01).
[2]武斌.數字媒體藝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1,(02).
[3]陳沿儒.數字媒體技術對動畫設計的影響分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1,(11).
[4]王曉芬,陸凱,苑鵬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基礎課與軟件課教學新理念[J].電影評介,2009,(07).
[5]程曉婷.山西平陽木版年畫的地域性特征[J].裝飾,2011,(08).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設計;信息傳播;傳播媒體數字技術
1新媒體藝術設計的興起
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對藝術設計領域的變革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成為藝術形式繁榮的發展動力。在整個藝術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醫學和人體解剖學的研究,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創作理論參考;幾何與透視學的發展,為繪畫提供了符合人體視覺原理的透視理論;顏料化學的進步,為油畫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層次的顏色表現空間;光學原理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使印象派畫家遵循光學的原理,分析和組織物象的各種關系,同時光學應用的研究還促成了攝影技術的誕生,從而對藝術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一切都體現著科技對于藝術的重要推動作用。
進入20世紀以來,科技對藝術的影響變得更加強烈和迅猛,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藝術創造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上世紀80年代初,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成為現代尖端的視覺表現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現在電視、電影、平面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展示藝術設計和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等大眾傳播媒介和視覺藝術設計領域之中。計算機圖形學的出現,被稱為第三次圖像革命,其意義甚至大于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前兩次圖像革命…。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數字藝術設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出現在藝術設計領域,它融合了“藝術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學科。數字媒體藝術是基于數字科技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生的藝術形式,關于新媒體藝術的特點新媒體藝術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Ascot)說:“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連接性與互動性。”從國際學術界和教育界對數字化“設計”的諸多稱謂及科學內容的設定來看,數字媒體藝術主要涉及到視覺藝術、人機界面、信息傳播、多媒體、數字網絡、動畫、廣告、游戲、虛擬環境,虛擬產品設計等,其主要范疇都在2l世紀數字化“設計”的“數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較明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基本內涵和范疇。
進入2l世紀,全球范圍內以新媒體、數字影像、CG特效、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內容創作行業已經成為當代知識經濟產業的核心產業,在美國、日本其產值超過了傳統的汽車工業,而韓國更是將游戲為代表的數字內容產業作為立國之本,并已成為韓國經濟成長的新動力。目前全球數字內容還在不斷地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擴展,而這個產業也必將成為中國最具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在未來的幾年,數字媒體創作人才將是市場需求的熱點。有關專家預測,我國將需要20萬工業設計師和l5萬動畫設計師。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環境和人才需求,國內數字藝術設計卻是剛剛開始興起,還未建立完善的新媒體藝術理論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導致了設計產業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職業設計人才匱乏和新媒體藝術設計在發展過程中諸多問題的產生。
2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是對傳統的藝術設計的伸展和豐富
新的傳播形式和傳播媒介的出現,使得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所涉及的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拓展。網絡、數字電視、互動媒體、交互游戲、虛擬空間等都成為信息傳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質,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范疇受到突破性的沖擊,數字載體的發展極大地延伸了視覺傳達的設計形式和內容,在當代數字藝術設計的快速發展情況下,數字媒體藝術的設計理論和美學理論就顯得非常薄弱。
新媒體藝術設計理論和美學范疇繼承了部分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依然可以作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理論基礎,在藝術理論基礎上有幾個方面是共同的:首先都要滿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美學的審美理論基礎是相同的
第三設計的理論法則、平面視覺創意法則等是近似的.設計和表現的內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數字媒體設計過程中滿足功能、審美需求,符合美學、設計法則,運用數字媒介所特有的聲、光、電以及人機互動的特點來更有效地達到傳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認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內涵和特征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進一步豐富。
當然新媒體藝術設計是時代的產物,它具有時代的先進性,它的表現形式更豐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備科學性、時代性,因此在新媒體設計中還需要創新的傳統設計理論體系,必須根據其信息傳播的形式、媒介以及傳播的復合性、學科的綜合性、技術的數字化等特征來完善提高這一新興學科。
3目前數字藝術設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數字藝術設計及其產業的迅速發展給國內外視覺藝術設計界帶來了很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跨學科人才的知識分離化現象嚴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問題,傳統的藝術教育體系在設計人才培養定位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兩極分化現象。
以上問題的出現,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認識新媒體藝術設計和培養數字藝術人才的過程中存在著幾個方面的問題而產生的:
首先是認識的問題,數字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大致可以歸納三個大的方面:①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②數碼新媒體藝術設計(包括網絡、多媒體、電子產品、動畫、游戲等方面)。③非商業化藝術類數碼藝術創作在平面、環境等一些學科方面,數字技術是一種輔助手段,而在廣告、新聞等方面它是傳媒的載體和形式,或是一種工藝和創作手段。④數字媒體設計是隨著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和藝術相結合的新型學科,同其他的藝術學科相比,它具有實用性、時代性、跨學科和復合性的特點。對于新媒體藝術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還保持原有對藝術類理念的認識,它既不符合學科的發展,也不符合市場的需求,因此正確地認識理解和探索新媒體藝術及其相關領域對于數字藝術設計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質結構的培養問題。數字藝術是一門跨學科、多學科結合的復合型學科,培養和訓練既懂得藝術設計規律,又懂得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能操作相關應用和后期制作軟件的數字藝術設計人才,已成為當今數字藝術設計產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課題。數字技術人才和創意人才都是社會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卻有很大的差別,因此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制定培養不同層次的技術人才和創意人才的教育目標。
最后就是培養對象問題。隨著普及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到藝術類學科,隨之而來就產生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專長的相互矛盾的問題,學生的綜合修養和知識結構錯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對于新媒體專業的教學和培養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這種現象在藝術類院校表現得尤為突出,可以考慮數字媒體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藝術類學生。
4根據新媒體藝術的特征來完善人才培養
為了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發展和新媒體藝術人才的培養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4.1在人才培養院校建立各個學科間的交流和資料的資源共享、學科間的優勢互補的教學體系。
4.2開設學科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的學習教學的立體化平臺。這樣有利于形成循序漸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養扎實的藝術設計功底和熟練的數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資源。
4.3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建設教學資源立體化平臺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將傳統藝術教育與現代數字技術教育有機融合,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創建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工作室,以及數字人才培養創新工作室。
(一)數字媒體藝術的起源
20世紀6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推進,數字媒體藝術應運而生。80年代,數字媒體藝術類軟件日趨豐富。90年代,在計算機和網絡快速發展及帶動下,數字媒體藝術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并廣泛在設計、廣告、教育等領域中應用。90年代后期,發展速度愈來愈快的數字媒體藝術,表現出明顯的商業化發展態勢,應用范圍也進一步擴展,表現方式更為多樣,民主化和平民化在數字媒體藝術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數字媒體藝術的概念
數字媒體藝術以數字科學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結構框架,屬于藝術思維和理想思維的碰撞與融合,表現為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與其他類型的藝術形式不同,數字媒體藝術不僅具有藝術性的美學價值,而且兼具科學技術價值,其中尤以科學作用為主。[1]數字媒體藝術實現了二維圖像向三維圖像、空間向動畫等方面的巨大飛躍。目前,數字媒體藝術已廣泛應用于藝術設計的多個領域。盡管數字媒體藝術的實際發展歷程相對較短,但發展速度卻相當快,其依憑數字媒體標準對數據進行綜合考量,目的是讓數字系統更為標準化與完善化。與此同時,基于不同視角的數字媒體藝術的分類也存在差異,其中以媒體性質與服務對象可將其劃分為傳統媒介數字延伸產品設計、數字娛樂領域、交互產品領域和時基媒體領域,這是最為常見的分類方式。
(三)數字媒體藝術的特征
虛擬性。數字媒體藝術主要是對虛擬場景的表達,即借助虛擬場景折射客觀世界。現實事物或想象事物均可以憑借數字媒體藝術予以展現,恰恰是數字媒體藝術的獨特虛擬性,促使人類可以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創作更多優質的作品。互動性。數字媒體藝術的互動性是指藝術鑒賞者和藝術創作者間的交流與互動。其中,藝術鑒賞者能夠依據數字媒體藝術對藝術創作者的實際藝術表現方式進行學習,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審美水平與能力;藝術創作者則能夠結合藝術鑒賞者的評價或建議等持續提升自己,從而創作出更優秀的藝術作品。融合性。數字媒體藝術是數字媒體與傳統藝術形式的有機融合,豐富多樣的數字媒體促使數字媒體藝術多姿多彩,因數字媒體的多樣性特征,使得數字媒體藝術為廣大受眾和創作者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藝術交流形式和機會。
二、數字媒體藝術在影視動畫中的應用價值
(一)表現風格“多樣”
在數字媒體藝術的支持下,影視動畫以更具觸感與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現在眾人面前。一方面,數字媒體藝術使影視動畫的表現風格更加“不拘一格”,多樣化、個性化與多元化的視覺效果給廣大觀眾帶來了諸多新鮮感;另一方面,多種多樣的表現風格也更加“活靈活現”,注入數字媒體藝術的影視動畫創作往往能夠給觀眾營造一種“觸手可及”的場景感,仿佛一個未知世界之門正在向觀眾緩緩打開,動畫設計質量與效果取得了顯著進步。
(二)傳播途徑“延伸”
新時代背景下的互聯網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新媒體的誕生更是加快了信息傳播步伐,促進了信息的實時共享。[2]比如,當一部影視作品創作完成之后,可以同時在多個新媒體平臺予以展示,以供網絡用戶及時觀看、分析、討論、交流與轉發該作品。就目前而言,諸多網絡用戶習慣在影視APP上快速瀏覽或者分享自己認為有價值或者有意義的影視動畫短片,而這也給影視動畫創作者提供了強大的創作動力,使其不斷檔、不停更地持續推出新作品,以此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從宏觀層面來看,數字媒體藝術不但促使影視動畫更為多樣化地滿足公眾需求,而且搭建了很好的作品展示和彼此互動交流的渠道,同時也為動畫短片和動畫藝術創作的商業化目標實現提供了更多的模式與路徑。
(三)動畫創作“本色”
數字媒體藝術為影視動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庫,也為采用混合介質進行拼貼動畫提供了技術支撐,促使影視動畫創作可以跨越傳統的固有形式桎梏,呈現動畫的最為原始樣式。例如,日本的電影動畫作品,善于借助數字媒體藝術以簡單、細膩的場景設計為切入點對劇情推進。最典型的就是《千與千尋》這部動畫片中出現的藥浴牌、彩玻璃、紅廊柱等場景設計,通過數字媒體藝術的充分應用,營造了獨特的日本民族風情,不僅展現了千尋的神奇經歷,而且將日本民族特色最為原本地呈現出來。
三、數字媒體藝術在影視動畫中的構建路徑
(一)數字媒體藝術的制作動效應用,提升影視動畫創作的真實性
數字媒體藝術的制作功效在影視動畫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應用功能。其中,在影視動畫的后期形成環節,動效制作技術運用直接關乎整個影視動畫創作效果。除了適當音樂和必要對白之外,動效還包括與主題內容相貼合的聲音,如動作音響和自然聲音等。[3]動畫制作過程中需要實現動效技術的效能最大化,從而為影視動畫作品創作的優化與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這就需要相關人員緊扣動畫設計“角色”,圍繞導演所思所想,真正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呈現視聽藝術。另外,在影視動畫制作的結尾環節,采用動效制作技術可以對任何一個場景進行模擬或改變,進而實現整體場景效果的調整與改善。比如,在對角色聲音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與角色個性更為適應的動效技術。實際上,在影視作品中經常會聽到采用動效制作技術展現電器、電話、馬蹄踩踏及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鬧的公園等多種聲音,而這也大大增加了影視動畫創作的吸引力與真實性。另外,數字媒體藝術中的網絡拼貼技術應用,也極大地豐富了影視動畫的制作風格與呈現效果。[4]例如,王波創作的影視動畫作品《白日夢》,就是借助網絡拼貼方式,把背景照片和人物等多種元素進行相互拼貼,進而展現出更具強烈的年代感與現實感,尤其是日本浮世繪風格的融入,更為有力地表現了蕓蕓眾生為求生存而承受的所有壓抑與苦難。還有斬獲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大魚海棠》,這部電影動畫通過擇取《山海經》等多種上古傳說和我國少數民族建筑場景,以及將兩者有機結合,向觀眾娓娓講述了海棠花生長掌管人———少女椿,為了報恩而與命運抗爭的神話故事,整部創作不僅視覺效果極佳,而且故事編排引人入勝,觀眾給予了極高評價。
(二)數字媒體藝術的三維數字動畫應用,彰顯影視動畫創作的立體感
數字媒體藝術中的三維數字動畫技術是以計算機圖形處理和成像技術為基礎的全數字型的一種圖像生成動畫制作技藝。與以往的二維動畫技術相比,數字媒體技術的三維數字動畫展現效果更強烈,可以進一步凸顯人物和場景的立體感及真實感,更易于讓觀眾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5]比如,迪士尼公司在1990年播放的《拯救小英雄澳洲歷險記》就是一部極具代表性的完全數字化影視動畫作品。它通過采用電腦特效把野外廣闊無垠的場景呈現得生動且震撼人心,尤其是主人公Cody載雄鷹俯瞰大地的一幕場景被視為經典。還有之后該公司推出的《玩具總動員》第二部,通過運用CG電腦合成技術,將場景畫面設計、背景音樂搭配、故事情節表現等技術運作推向了,讓全世界觀眾都欣賞到了數字媒體藝術時代無與倫比的一場視覺盛宴。數字媒體藝術在影視動畫中的應用效果不容小覷,促使傳統線性電影剪輯方式向數字圖形和影像的非線性剪輯方式成功轉變,突破了傳統電影動畫的現實性畫面特征的局限,使創作者天馬行空的動漫世界也能夠借助電腦特技予以實現。不管是美輪美奐的世外桃源,還是無比神秘的遠古傳說,又或者是色彩斑斕的萬米海底等,都得以在數字媒體藝術的支撐下呈現給廣大觀眾。[6]還有我國2001年上映的首部數字電影作品《青娜》,雖然僅有5分鐘時長,但通過采用數字媒體藝術的跳躍手法將音樂創作、戰斗場景、歌舞畫面等表現得栩栩如生,給觀眾帶來了極為震撼的視覺效果,也正式開啟了我國影視動畫的數字媒體制作技術之路。隨之,《大鬧天宮》《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國產影視動畫紛紛涌現,顯示了我國影視動畫中開始逐漸掀起應用數字媒體藝術的浪潮。
(三)數字媒體藝術的制作場景應用,增強影視動畫創作的帶入感
1.數字媒體藝術的空間表現技術應用。一幅優秀的動畫場景設計首先必須具備真實的、形象的空間感。空間就是與實體形態相對應的虛構形態,雖然觸摸不到,但其產生的視覺效果卻是實實在在的。數字媒體藝術通過在動畫場景表現空間過程中對距離遠近的調節,加劇了物體色彩與虛實的變化。距離能夠有效地延伸鏡頭的近景、中景與遠景的層次性。人類的視覺是有一定范圍的,在可視范圍內人們對景物的視覺感受是由清晰、明艷到逐漸模糊與灰淡。所以,根據人類的視覺客觀規律正確掌控空間場景的“近距離實、遠距離虛;近距離鮮艷、遠距離灰暗”的變化原則,進而科學合理地處理電影動畫作品中場景設計的空間表現。2.數字媒體藝術的構圖表現技術應用。構圖是動畫場景設計的關鍵環節,構圖的優劣直接反映出了創作者的專業水平與文化素養。在動畫場景的構圖設計中,創作者要綜合考慮整個畫面的均衡、節奏以及結構等因素,對影片的主題用數字媒體技術進行精準的表達。動畫場景中的構圖設計通常包括焦點透視、三角形、均衡型等多種形式,這就需要創作者樹立全面性、整體化的造型設計觀念,根據造型藝術的基本原則對物體的實際形態與結構進行處理,做到科學合理的取景與色彩的巧妙搭配,進而促進場景畫面的統一感、均衡感與節奏感。諸如,《破壞》這部動畫片通過造型粗獷化、線條簡潔化的場景設計,打造出了特有的素描一樣的場景整體效果,為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3.數字媒體藝術的色彩表現技術應用。色彩是造成視覺沖擊的關鍵因素,一部成功的動畫影片制作,必須具備對色彩進行經典的配置進而產生美妙的視覺效果,而數字媒體藝術為其提供了可能性。畫面中的色彩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視覺特征,如果借助數字媒體藝術將幾種色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則能夠產生鮮明的對比作用,給人煥然一新的感受。[7]因而,動畫場景創作者要從觀眾的生理反應與審美標準出發,結合影片的劇情、角色、基調等綜合因素,對色彩進行科學選擇與合理配置,努力使畫面在第一時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觀看欲望與好奇心。
四、結語
綜上,影視動畫作品中的數字媒體藝術應用,要求動畫創作者具備扎實的數字媒體藝術應用能力與創作能力,還要具備對藝術進行綜合且合理的再創技能。數字媒體藝術在影視動畫中的科學應用,不但要圍繞整部動畫故事開展,而且要嚴格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動畫電影作為動態的空間與時間的一種藝術,各環節與各部分的設計對整部作品的質量與效果呈現具有極為關鍵的影響力,其中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縱深感與透視感直接決定著影視動畫的視覺效果,同時數字媒體藝術設計還起到故事劇情的貫穿與場次的轉換等銜接功能。因此,構建更具創新性與藝術性的數字動畫場景是新時代動畫創作者的新目標與新追求。
參考文獻:
[1]陳媛媛,李曉黎.互鑒設計藝術,厚植文化自信:數字媒體藝術雙語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J].設計藝術研究,2020(05):70-76.
[2]張宵臨.影視動畫中的數字媒體藝術———評《數字影視短片創作(第二版)》[J].中國教育學刊,2020(03):125.
[3]覃麗,王鵬威.淺析影視動畫與數字媒體藝術的關系與應用[J].戲劇之家,2020(05):89-90.
[4]韓秀萍.淺談數字媒體藝術在電影和動畫中的應用[J].記者觀察,2020(06):121.
[5]張宵臨.影視動畫中的數字媒體藝術———評《數字影視短片創作(第二版)》[J].中國教育學刊,2020(03):125.
[6]仝令宇.在影視動畫中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9(05):128-130.
關鍵詞:”專升本” 數字媒體藝術 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2
高職專升本是選拔優秀專科學生進入本科學習一項構建縱向銜接、橫向溝通的人才成長“立交橋”的重要舉措[1]。高職專升本教育適應了我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需要;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滿足了人們渴求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教育的需要;同時有利于發揮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資源的優勢,有利于優化人力資源,提高勞動者素質,緩解就業壓力和維護社會穩定[2]。全國各高等院校在這方面取得了不少經驗[3],實踐表明:做好高職專升本在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及實踐教學內容上的改革,是高職專升本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作為一個寬口徑,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專業,具有高科技、跨媒體、多學科、新文化、強傳播的特征,培養的是具有技術和藝術兩個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其知識體系涵蓋計算機通信、藝術設計兩個學科領域。計算機通信知識體系包括信息管理、數字信號處理、人機交互、計算機網絡、程序設計基礎、圖形學與可視化計算等,但其知識單元情況與計算機等專業需有所不同;藝術設計知識領域包括藝術基礎、視覺傳達和影視動畫。
1 高職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存在問題:
福建省高職數字媒體藝術專升本的入學考試是歸類在計算機信息類而不是藝術設計方向,因此,生源都是跨專業方向錄取的,存在專業背景多樣化和基礎薄弱問題。據統計,福建省2010―2011年生源的專業來源很多,比較復雜,大部分來自web程序開發、軟件工程、數據庫管理等計算機方面專業,占了60%多;小部分學生來自圖形圖像、多媒體技術等數字媒體藝術相關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應用現代數字技術手段,從事藝術創作的新興專業,涉及的領域包括影視制作、動畫創作、平面設計、虛擬互動、圖形圖像編程等技術與藝術相關專業,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新興學科。高職“專升本”的學制是兩年,在短時間內完成上述知識框架體系的基礎和專業課程是不現實的,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必須有所取舍,有所側重。
高職專升本生源的專科基礎多偏重于軟件類相關課程,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課程存在銜接問題。
因此,針對專升本教育面臨的這些問題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特殊情況,在加強學生思想文化建設的同時著力解決專升本教育培養目標的確定和課程體系結構的建設,并加強實踐
教學環節,這是專升本教育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筆者根據這幾年的經驗淺談高職專升本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結構建設及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
2 正確定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將最終決定人才的專業技能水平,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定要按照產業發展對企業員工理論、技能的最高要求進行專業規劃和建設,要將“就業崗位需要什么,專業就教授什么”作為高職專升本人才培養的最高行動綱領[4]。高職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專業培養能滿足信息時代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藝術修養,熟悉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規律和較強的制作能力或具有較強的圖形圖象、手機游戲、互動游戲等編程能力,具備將科學技術思維和文化藝術思維相融合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高職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質和職業道德以外,學生通過學習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知識面寬廣、富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即具有熟練的軟件操作能力,又具有豐富的專業設計實際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性復合人才。
3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主要由專業教學計劃來體現,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是高職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合理、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前提。在制定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方案時,對教學計劃進行了重新的調整,增加部分專業實踐課程的比重,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并相應調整了課時分配;對需要掌握的新知識則增設新課程,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充實,突出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實用性;科學論證,對有關課程進行整合,課程開設順序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目前的專業教學計劃,將課程分為公共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專業實踐課程以及選修課程四大部分,實現了課程模塊化,綜合考慮了對學生的必須的專業基礎知識,必須的專業理論及過硬的專業技能的培養要求,具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注重全面素質教育的特點。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定位更準確,能順應行業、企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4 課程體系構建與建設
4.1 專業方向設置
針對生源專業背景的復雜情況,在培養方案中,把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分成影視動畫方向和互動技術方向,第一學期安排兩個方向公共的課程教學,包括藝術基礎課程和互動技術基礎課程,在第一個學期末讓學生進行專業方向選擇。調整后的課程體系更加完善,每個專業方向的課程結構合理。
4.2 藝術設計基礎
改變以往藝術基礎性課程如素描、色彩、形態構成的傳統教學模式,把藝術類基礎課程調整成《藝術設計基礎》,包括設計素描和設計色彩兩個部分內容。在專科已有的基礎上,對藝術基礎部分進行加深,實現專科與本科的課程銜接。
4.3 構建合理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
根據影視動畫向和互動技術兩個方向分別設置專業課程組,例如:影視動畫方向,課程組的設計主要包括攝影與攝像、影像與剪輯藝術、數字影視合成以及視覺設計基礎、動畫設計基礎、三維造型藝術、網絡動畫、虛擬藝術、三維動畫等課程,實現培養目標中熟悉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創作的能力。互動技術方向,課程組的設計主要按照圖形學軟件編程的設計思路,結合藝術基礎進行圖形圖像軟件的程序設計,包括面向對象程序設計、Windows編程、網絡編程、計算機圖形學基礎、3D程序設計基礎、三維引擎及應用、互動游戲設計、手機游戲設計等課程,實現培養目標中具有較強的圖形圖象、手機游戲、互動游戲等編程能力,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
5 加強實踐環節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高職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的模式、實踐課程的設計也因此發生變化。為了體現高職專升本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特色,提高辦學效率,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必須長期深入的進行實踐教學改革,探索產學結合的高職數字媒體藝術教學模式。根據市場需求以及企業的要求、動向,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在增設相關課程的同時,創建實訓基地,進行校企合作。
本專業屬于應用技術型專業,著重強調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掌握影視動畫和計算機圖形學的理論構架,能獨立完成小規模(或協同完成大規模)游戲架構設計與策劃、手機游戲開發、網絡游戲等工作。在教學過程中,70%以上的課程都是在機房里面完成,每門課程的學習、考核基本都是以作品形式完成。同時安排大量的課程實踐環節,并要求教師把真題始終貫穿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把企業的項目或參加競賽的題目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真正得到鍛煉。
除了常規性的課程教學和實踐環節之外,還以增強項目實踐小組的建設,采用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相關實踐環節,調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協同學習興趣。由專業任課老師擔任興趣小組指導老師,指導老師以企業項目或參加競賽的題目進行輔導。項目實踐興趣小組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影視動畫創作小組。參加該項目小組的成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后,具備影視創作的能力后,鼓勵其承接影視的制作以及參加各類比賽活動,增強實踐機會。
2) 動畫制作小組。主要學習Flas和三維動畫的制作和設計,指導老師幫助學生解決作品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難題。規范學生的操作行為,培養其興趣,對學生作品進行指導,提高專業技術
水平。
3) 互動技術小組。主要學習數字媒體技術相關的知識,掌握在藝術基礎上實現技術的融合,包括Flash編程、虛擬互動技術、手機游戲開發等內容。通過小組共同完成一個相關的項目,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開拓視野、拓寬知識面,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6 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行業前景廣闊,社會諸多行業都需要大量的從業工作者。加強教育規律研究和專業學科的理論學習,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結構建設及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為培養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以及就業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杜小紅.對我國”普通專升本”教育20年的回顧與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0(10):116-117.
[2] 王莉平.高職專升本未來發展走向探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6(6):137-138.
新媒體是一個新興的概念,雖然它興起的時間還比較短,但已經變成了一個十分熱門的流行專業。新媒體的興起直接關系到對當代藝術價值的深入影響,也正是由于對它的廣泛重視使得參與到這項藝術中的人越來越多。隨著文藝與科學之間的結合更加緊密,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文藝事業與科學技術是同樣重要的事情,所以現代的藝術和科學應該是具有緊密聯系的,也就是說兩者具有廣泛的內在聯系和高度的協調統一性。對技術我們應該追求它的精益求精,這樣才能生產出最好的產品,也正是由于高標準、嚴要求才會使我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立于不敗之地。通過這樣的標準可以使我們制造出大批的合格產品,才能把我們的新技術當作創造藝術的形式進行處理,所以說新媒體藝術的產生對我們是很有利的。
關鍵詞:
新媒體藝術;藝術設計;影響
0前言
由于新媒體藝術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整個行業對它的定義也進行了不斷的研究。現在達成廣泛共識的是:新媒體藝術通過以電子信息科技為主要的制作手段,經過與生物學科的加工整理,使科學技術變成了藝術的一種載體。新媒體藝術主要是通過使用超級敏感的感知界面,結合相關的設備設施來展現當代人文科技的重大突破。
1新媒體藝術發展的主要特征
新媒體藝術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連接,能夠超越空間阻礙限制,將全世界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人很好地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的網絡世界。這個網絡具有特殊的使用功能,它能夠將所有的使用者進行各種身份的演變,這樣就能達到通過身份的變換去查找信息資料,也能實現各種文化資源的高度融合,進而讓不同民族的文化達到相互滲透,實現各國文化的共同繁榮,并會產生全新的社群結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當代的藝術設計者們都會選擇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進行創作設計,這就要求所有的環節都應密切地配合,并進行有效的互動參與。這樣會使有效的互動性顯示在屏幕上,或者是通過各種多媒體系統進行操作,從而達到環境結構的意義,并通過用戶或相關人員的主動參與,把他們的作品進行更新或者是重新定義。
2對幾種全新媒體的認識
2.1移動通信媒體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實施,新媒體時代已經向我們大步走來。手機通信的快速普及,使得手機的作用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現代社會的人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以前手機只是一個通信設備,并沒有過多的作用,但隨著手機功能的逐漸強大,手機電視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現在,很多的社會學家普遍認為,即使新技術會不斷地產生和發展,但更多的人還是認為手機電視一定會是未來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手機電視雖然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但是它仍會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
2.2移動電視媒體
移動電視作為當前的一種新文化媒體形式,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享受。移動電視的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強烈的刺激。正是由于移動電視具有的強大優勢,如覆蓋的領域較廣、性能較強、反應便捷等一系列與眾不同的優點,加上擁有一些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優勢,使移動電視被更廣泛的使用和推廣,它所具有的城市緊急消息的功能,也被公共交通廣泛使用。很多的移動電視憑借自身強大的優勢使得公眾在公交車內都能夠收聽收看這些節目,這也是它具備的最大優點。
2.3微博、博客媒體
微博、博客正式推出以來,在我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這種研究還在繼續。對微博和博客的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應用空間。我國還多次舉辦各種形式的播客大賽,這也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會。通過筆者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博客的重大意義就是其將成為全新一代的報紙形式,播客也會是全新一代的廣播。
3新媒體藝術對藝術設計的思考
在新媒體藝術設計領域,藝術和技術始終都是作為兩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互相的影響,彼此都在發生著重要的轉變。特別是技術方面,現代社會,人們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技術的研發已經進入重要的時刻,一個新技術的發明和推廣都會影響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而且這種影響都是十分深刻的。所以,作為改變和即將創造人類生活的技術人員,就應該加強對整體時代設計的把握,設計師應該帶給人們更多的時尚設計,這樣才能給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
3.1廣告受到的因素
廣告是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的很多選擇都會被廣告中的各種語言所影響,這對于藝術媒介的依靠與技術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藝術媒介的革命是需要科技的改革共同完成的。媒介也有自己的發展歷程,它始終都是伴隨著文字和印刷術的革命而發展起來的。特別是現代社會以來,由于電視和廣播等媒體的發展,廣告已經到了非常發達的時代,現在的廣告已經成為支撐電視發展的事業,廣告中的各種語言也變得更加多元化。
3.2藝術媒體的影響
從現代社會的發展角度衡量,數字化時代已經悄然走近了我們的生活,這也促使媒體藝術必須進行更廣泛的傳播。由此也產生了各種數字化的媒體,它們依靠數字媒體的各種途徑,網羅影像媒體和數字媒體等多種廣泛的傳播媒介,在這種變革的大背景下對當代的藝術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科學事業的發展,對藝術媒體和各種藝術媒體的影響也十分深遠。
3.3新媒體藝術的自身影響
從我國的發展經驗來看,新媒體藝術的發展經歷了多個時期,從過去的模仿階段到自身的原始創作,從開始的局部創作到全部的整體創作,直到現在已經發展為多媒體形式技術的全面發展。隨著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大家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思想上的升華轉到了對藝術的不斷探索。如今,我國的很多地方已經成功舉辦了藝術展,這對推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在興起的錄像藝術已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一個耀眼光環。隨著IT行業的不斷發展和電腦技術的不斷普及,錄像藝術的發展業更加繁榮昌盛,眾多的藝術工作者已經開始積極探索多媒體作品。這些具有較高藝術特色的作品已經在各種大型展覽會得到了廣泛認同。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得益于新媒體藝術中最鮮明的優勢,它具有的主要特征已經被社會認可,也會和他人產生互動關系,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意識形態,最后出現在全新的影像思維與經驗之中。
4結語
新媒體藝術雖然是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被提出來,但所有的藝術工作者都應該高度重視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并為此做出巨大的努力。我國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開設全新的新媒體設計專業,因為新媒體專業已經成為國際熱門專業,所有的藝術學院都應該建立屬于自己的數字媒體和新媒體專業,這樣才能對藝術與設計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鐘以謙.媒體與廣告[M].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劉京林.大眾傳播心理學[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15.
[3]洪勤學.淺談數字藝術對藝術設計的影響[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5.
[4]陳誠.數字藝術在藝術設計中的發展與影響初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
[5]鄭飛.藝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新媒體藝術設計之我見[J].藝術科技,2015.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互動裝置藝術;表達受制;傳播受制
互動裝置藝術尚無確切定義,筆者將對文中所述互動裝置藝術進行簡要界定:互動裝置一詞源于英文詞源“interactive installation”,其本意一是相互作用或能相互作用的設備;二是能進行人機對話的具有直接和連續的雙向電子或通訊系統的硬件設備。裝置藝術則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中,藝術家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選擇、利用、改造、組合, 令其在展示空間內或展示對象前表現出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態。
基于此,筆者將互動裝置藝術定義為建立在計算機的信息采集、處理、互動的基礎上,以及在軟硬件設備的輔助下,利用多種新材料、設置多種展示場景,進行信息的互動交流的藝術表現形式。
一、互動裝置藝術的發展現狀
互動裝置藝術由裝置藝術發展而來,從杜尚的作品泉到自行車輪,裝置藝術從營造特定環境引導感官參與感知作品內蘊發展到利用機械手段實現直接簡單的互動過程豐富欣賞者的藝術體驗。互動裝置藝術展現出科技的創造力與藝術創作的想象力,在材料應用平臺上,創造出實現人和系統之間的互動的藝術品,在信息的循環交流與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完成對情感的表達、藝術理念的傳達。
當前的互動裝置藝術以虛擬場景、網絡互動、隨機生成為主要的表達手法,以物理交互媒體互動并存為主要的交互方式,并且更多地利用包括虛擬現實技術在內的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采用包括光熱力聲電在內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新材料,豐富了交互方式與表現形態,裝置展示系統中幾何圖形界面與交互系統融合,輔助完成藝術意蘊的傳達。同時互聯網技術的使用日益增多,促使互動裝置藝術呈現出極大的開放性,促使此類作品中的人機互動甚至人際互動變成可能。
二、互動裝置藝術的發展瓶頸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新材料的涌現為互動裝置藝術的創作帶來了優越條件,新的互動裝置藝術蓄勢待發。然而,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仍面臨許多發展瓶頸,筆者將在文中探討兩大問題:
首先是互動裝置藝術的表達受制問題,即過度的淺層互動帶來的互動裝置藝術的藝術內蘊的表達擾亂。一是過度互動,過度互動往往伴隨著技術及交互手段的濫用,這一類作品的創作者誤將交互視為目的,過度重視形式而忽視了意蘊的挖掘與表達,更有甚者陷入技術崇拜,互動裝置藝術淪為技術的展示平臺。作為一種藝術形態,互動裝置藝術承載的使命是藝術情感的表達,藝術理念的傳達。互動是傳達得以深度發生的手段。其二是淺層互動,過度互動帶來的對交互形式的過分關注往往會削減對作品中的藝術哲思的思考,停留于形式的感官愉悅中,觀者往往被互動方式吸引,被視覺效果震撼,無暇亦無心思考作品的內蘊,這是對互動裝置藝術內蘊表達的一種擾亂。
其次是互動裝置藝術的傳播受制問題。裝置藝術作品自身的規模大、搬運難等特點與互動裝置藝術藝術形式的廣泛使用引起了大眾對互動裝置藝術與互動裝置概念的混淆都對當前語境下的互動裝置藝術的傳播造成了制約。一是互動裝置藝術作品自身的特點的制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構成包括了規模龐大的實體裝置,對展示空間有要求,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欣賞渠道受限,只有在大型的展會上、展覽上才得以體驗,互動裝置藝術的大范圍傳播成了難題。近年來國內國際上漸次建立了許多諸如德國的ZKM、荷蘭的V2等的數字媒體藝術機構,且踴躍創辦與參加各類的數字媒體藝術節,并積極展示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其傳播范圍依舊受限。二是互動裝置藝術的形式被應用到舞臺展示及更多的商業用途中,以新奇的形式,即時互動的方式,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觀賞者無法厘清互動裝置與互動裝置藝術的關系,錯把互動裝置的形式誤認為是互動裝置藝術,甚而在接觸到交互裝置藝術作品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對交互形式的贊嘆之中,無法真正領會作品中意趣。2012年諾基亞在紐約時代廣場以互動裝置作品的形式,給他們的 N 系列手機進行推廣。該作品以時代廣場的大屏幕為裝置實體展示游戲中拍的照片和故事,游戲參與者通過200 個N80手機里的游戲軟件進行參與。這樣的商業宣傳形式本無可厚非,但當這種商業宣傳被冠以互動裝置藝術的帽子,觀眾便會信以為真。這對于互動裝置藝術的傳播造成了不小的限制。
三、突破互動裝置藝術發展瓶頸的解決之道
筆者將基于數字技術的現實語境以及互動裝置藝術家近年來創作的多件作品,提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要解決互動裝置藝術的表達受制的問題,就要求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平衡交互技術用與藝術內蘊的分量,基于藝術理念,尋求恰當的交互方式,運用合理的技術手段,完成整個裝置藝術作品的構建。裝置藝術作品需要諸多觀者的介入,此舉便促使觀者對作品進行理解、欣賞以及再創作。安?蘭迪在他的文章中提及“‘美學’”――“這是一種越倒騰越凌亂的過程:物品的數量不斷地無限增加。這類如同嘉年華般擁擠的裝置作品”,這種“美學”很可能擾亂藝術作品意蘊表達,藝術家需要對作品的互動方式及引導互動的秩序進行預先的設定,防止觀者對作品內蘊有錯誤或混亂的解讀。
第二是互動裝置藝術的傳播受制問題,首先,互動裝置藝術的自身特點難以改變,此道難通。2014年美國藝術家珍妮特?艾勒曼和亞倫?科賓創作的大型遙控互動裝置作品《無數火花》,在溫哥華會展中心外的天空上架起了一張高強度聚合纖維構成的網,游客們用手機APP與之相連,與這個空中飄浮的網“屏幕”進行互動,在這張網上投射出動態煙花和圖案。非現場的觀眾也可以下載APP、設計圖案并傳送到這張巨網上,并通過反饋的影像來“分享”現場的氣氛。這個裝置成為“社交型”遠程藝術的代表作品,《無數火花》雖然還過于稚嫩,卻為互動裝置藝術未來的發展指出一個方向。借助互聯網將互動裝置藝術的創作、展示與傳播延伸到互聯網上,甚至將作品設定為一個有意味的展示平臺與交流平臺,在滿足作品觀賞者的群體創作、自由創作的欲望的同時滿足其分享需求以此激起情感上的共鳴,增大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傳播的廣度與深度。
四、結語
基于數字媒體語境下互動裝置藝術的現狀,基于其表達受制與傳播受制兩大問題,筆者提出平衡技術與藝術的分量,采用恰切的交互方式,建立適當的引導并融合互聯網技術的手段,以期為突破互動裝置藝術發展的現實瓶頸帶來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李四達.互動裝置藝術的交互模式研究[J]. 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08:146-148.
[2]高旭.電子互動裝置藝術[D].中國美術學院,2010.
[3]馬曉翔.新媒體裝置藝術的觀念與形式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2.
[4]鄧博.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
[5]劉航宇.科技與藝術的互動數字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審美體驗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6]高明武.遙望黑馬――對“物聯網”在藝術品市場與互動裝置藝術創作中的應用思考[J].齊魯藝苑,2010(02):32-35.
[7]高明武.淺談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技術構成與創作[J]. 齊魯藝苑,2009(04):18-20+33.
[8]姜在新.互動裝置藝術的特征研究[J].美術大觀,2006(11):146-147.
>> 基于中國動畫民族性的拓展數字技術應用研究 基于數字測量技術在建筑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 數字交互技術在動畫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數字繪畫技術在二維動畫中的應用研究 論基于Flas技術的交互性動畫在數字媒體中的應用 基于Maya MEL語言的數字媒體動畫控制技術的研究 FLASH動畫設計軟件在多媒體技術中的應用研究 動畫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研究 數字化背景下基于3D技術的民族水墨動畫創作研究 流媒體動畫應用研究 基于OpenGL的圖像動畫應用研究 數字媒體藝術在建筑美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數字指紋技術在壓縮媒體上的應用研究 數字媒體在畜牧飼養技術推廣中的應用研究 關于動漫設計與制作中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研究 新媒體技術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 分形藝術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SVG技術在動畫制作中的應用研究 數字流媒體教學系統的應用研究 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數字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藝術 > 基于數字媒體技術下的建筑動畫應用研究 基于數字媒體技術下的建筑動畫應用研究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渝嬋")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數字媒體技術的進步,使傳統動畫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同時建筑動畫也出現了新的媒介模式。建筑動畫從傳統單一的平鋪式審美到現在逐步結合數字媒體技術的展現形式,在未來建筑動畫也將向電影影像制作形式靠攏,內容形式更加豐富,創作手法多樣化、國際化,加入人機交互、平臺轉換、游戲引入,增強娛樂性、藝術性等數字媒體技術,引入復雜的故事情節來展現更好的建筑設計理念。數字媒體技術作為傳播的載體及各種技術手段在建筑動畫中的“虛擬性”表現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建筑動畫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11-0091-02
一、從“數字化”角度看建筑動畫
數字媒體是指傳媒的數字化,它是一種傳媒發展趨勢,是一種數字技術,集中體現了“人文、科技、藝術”的綜合性媒體藝術,通過計算機的特殊功能對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特效編輯、非線性制作及素材進行整合、修改、編輯,對于建筑動畫來說所形成的視覺效果比實拍效果更精致,某些方面也達到了實拍無法達到的視覺效果,學者尼古拉?米爾左夫(紐約州立大學)曾指出,“要用視覺文化瓦解和挑戰著任何想以純粹的語言形式來界定文化的企圖”。由此可見,媒體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在新媒體媒介下,數字媒體技術所生產制作的影視動畫、數字媒體平臺、網絡游戲等視覺文化的主要手段,逐步被社會采用,被大眾接受并向往。隨著數字媒體綜合性的發展,影視特效的制作和質量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電腦3D技術對物理世界的剛體動力學、流體動力學、柔體動力學、氣態動力學等自然現象的模擬更加成熟,數字電視、手機媒體、數字報紙以都成為新的傳播媒介,這些都為數字藝術家的影視創作提供了更便捷的展示平臺。
如今,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誕生和飛速發展,數字特效與建筑動畫的聯姻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事實。數字技術帶給建筑動畫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最大限度地豐富了動畫藝術的創作手法,徹底改變了傳統建筑動畫制作的方式與流程。
二、 數字媒體技術中虛擬現實對建筑動畫的應用
新媒體時代下的硬件更新速度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而這種硬件的提升也使數字媒體的載體范圍不斷擴大,移動終端種類的增多也必然意味著數字媒體技術多樣化存在的可行性。觀者在觀看這種載體所呈現的視覺信息時,注意力只會停留在那些新奇技術所帶來的視幻效果中,而虛擬現實技術滿足了大眾對視覺度的要求。
(一)虛擬建筑場景中的虛擬現實技術
建筑動畫又稱建筑漫游,建筑漫游作為一種新的視覺藝術形式沖擊著消費者的視網膜,且建筑漫游對房地產行業、城鄉規劃、室內設計、建筑設計行業有著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及顛覆性的影響力。
虛擬場景指現實中不存在的、尚未建成的建筑場景,而虛擬現實技術就是按照要表現對象的尺寸、形狀進行場景建模,再根據具體要求設定場景特效如:水景、風吹、雷雨等特效。而目前新媒體技術的空前發展,虛擬鏡頭得到的視覺效果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虛擬現實技術是針對虛擬場景中消費者可自主觀看建筑場景,以自由的角度去觀看和審視建筑的外觀、內部結構、整體布局特點,在建筑設計還未完工時就可以讓消費者去感受真實的建筑環境,不再根據傳統的建筑漫游,設計者主觀引導消費者、投資方觀看視覺效果最完美的宣傳影像,虛擬現實技術還原了自主性,為銷售方帶來了更新穎、更具吸引力的營銷手段。
(二)真實建筑場景中的虛擬現實復原
真實建筑場景是指建筑對象是客觀存在的,對場景的復原制作是基于對象的真實數據,例如名勝古跡、勝景,可以滿足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了解旅游景點相關內容,以及一些保存不完整但有文字、圖片資料可復原的建筑場景,但是大部分消費群體沒辦法觀看的世界各地名勝風光,虛擬現實的真實復原可保存文化的傳承。
“虛擬現實技術”是通過數字媒體技術模擬三維環境,對需復原場景進行真實環境仿真,生成逼真的聽覺、視覺、觸覺一體化的虛擬環境,用戶可以不在現場或根本不存在的環境中體驗真實存在的虛擬場景。虛擬現實技術場景比傳統的建筑漫游、二維圖片、視頻展示、文字說明更具有吸引力,筆者相信在不久將來,數字媒體技術的多樣化、人性化會占據市場,成為主流。
三、 數字媒體技術對建筑動畫表現技法的影響
軟件的多元化,信息技術處理的多樣化對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而建筑動畫的技術表現同樣也離不開數字媒體技術的支持,各類軟件接口的不斷完善也使動畫技術表現不僅僅局限于二維或三維,時間空間維度的延展也同樣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技術瓶頸。
(一)軟件平臺與建筑動畫相關技術的沖突
以往建筑動畫的制作是可以由個人來獨立完成,早期建筑動畫的制作所需要的軟件包括3ds max、Auto CAD、Photo shop、After Effects,只需有圖紙、建模、渲染、燈光、材質及后期處理剪輯軟件即可,而這些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后期又出現了很多插件制作人物及流水的RPC、建筑生長插件聚光制造、流體插件、種樹插件Forest、粒子效果插件以及后期剪輯、調色等插件。
插件的出現使得建筑動畫內容更加豐富,優化面數節省渲染時間提高渲染質量,但是同時也出現大量的問題,例如計算機硬件配置與插件版本的不兼容,插件與插件之間的版本也不相同,在制作過程中設計軟件與設計插件缺乏統一標準是建筑動畫中無法避免的問題,并會浪費大量的精力去尋找最匹配的硬件與軟件,提高了制作的難度。
(二)重技術輕藝術的表現方式
大量的軟件配合、插件介入使得設計者們無暇顧及建筑動畫的藝術性表達,一個建筑動畫設計師所要學習的內容太過復雜、繁多,數字媒體軟件及插件的不斷更新,各種特效的絢麗表達,技術的重量已經逐漸超越了藝術的表現,而也有大量的非藝術人員從事著這個行業。
大部分建筑動畫設計作品注重視覺、聽覺、觸覺較為生硬的虛擬場景,缺乏美感,展示界面缺少設計感,對整個設計的整體把握和表現力控制力度有限。在數字媒體的技術下,由于技術的復雜性,制作技術人員與藝術設計人員沒有得到良好的分工配合,計算機的應用使得技術人員更加得心應手,藝術創作者并沒有參與其中,這也是建筑動畫作品缺乏藝術性的必然問題。
(三)設計缺乏整體標準化,對硬件要求過高
對建筑動畫展示設計而言,對計算機硬件要求極高,操作系統64位與32位、高版本與低版本都不與兼容,建筑動畫的制作在家庭機面前要進行流暢的展示必須保證顯示30幀圖像畫面,最少不得少于15幀,否則會出現不連續及跳動感,像卡機一樣的視覺效果,大大降低了演示效果。計算機要求要有中央處理器、獨立顯卡、良好的現實屏顯,才能減少由于數據過大帶來的問題。
計算機與個軟件平臺存在通用性差、易用性弱的問題,在展示過程中,需要展示的內容在不同環境下需安裝展示的插件,否則就無法進行,眾多的使用標準和操作標準牽制著設計者與操作者的后續內容。也正是因為他們相互之間各自為戰讓我們看到該行業缺乏整體的標準化,不能照顧到消費者、使用者的利益,也成為其發展上的一大問題。
四、 媒體環境下數字媒體技術運用的現實意義
在新媒體環境下,如果要保證信息的精確傳播、畫面質量的美輪美奐,同時能夠使自然界本來并不存在的物體可以為情節發展的主題提供推動力,制作的視覺元素必須非常逼真和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數字媒體技術在創作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至關重要的作用。強調視覺特效的現實意義,不僅僅在建筑動畫領域,而是包括所有傳媒體系。因為現在的網絡游戲、APP游戲畫面更傾向于電影效果,視覺特效制作的內容也逐步擴大化,越來越強調方法的一致性、互通性,所以在許多建筑動畫設計作品中,相片級真實度的畫面效果也向國際化、影視化邁進。
畫面處理的思路以及理性需求都是根據不同的目的而確定的,最基本,也是最廣泛的作用就是如何進行色調的調節處理。各種媒體作品經常在后期制作過程中調節畫面色調的各項參數,作用就在于能夠使不同時間和不同環境條件下所拍攝的畫面,能夠在色調上有機統一,同時作品整體色調的處理在表現作品的氛圍和情緒特征方面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再者絢麗的視覺效果和表達特定的情節含義都需要通過單獨突出和淡化某種色調來完成。新媒體環境下的觀眾,視覺經驗已經十分豐富,自然常規的畫面效果起不到吸引觀眾視覺注意力的目的,所以特殊視覺效果在媒體作品制作的運用顯得至關重要,因為畫面需要更具表現力和沖擊力。 綜上所述,視覺作為一種美學現象,更是各種媒介共享、交融的技術盛宴,能夠使創意人員的發散性思維完全釋放。
五、小 結
符合觀眾的正常視聽經驗、感官體驗是數字媒體技術所展現的最基本的內容,而重視觀眾的文化積淀、審美心理、交互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數字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表現手段,根據觀眾的欣賞習慣和接受程度進行考量,并且能夠對他們的審美心理特點予以尊重,在快速的時展過程中,數字媒體技術也必將展現出自身的重要價值、意義和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Ron Brinkmann.數字合成的科學與藝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3]宋書利,鄭周元.淺談數字特效在電影中的運用[J].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
[4]姚德義.水晶石技法NUKEX 6.2影視后期合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