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商業模式涉及的基本問題

商業模式涉及的基本問題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8 16:5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業模式涉及的基本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商業模式涉及的基本問題

篇(1)

Abstract: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is the necessary process of the company's value cre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from the customer value creation perspectiv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of the business model is to create value for customers, the goal of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is to pay attention to "new mode takes the place of the old model". On the bas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and comes to this: customer's consumption concept is the precondition, grasp the customer value segmentation, innovation, relocation, and value experience is power, goal is the most suitable model for customer. This paper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business model practi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關鍵詞: 演進;商業模式;顧客價值

Key words: evolution;business model;customer value

中圖分類號:F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2-0006-03

1 提出問題

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有人提出了“商業模式”的概念,但直到90年代,日益加劇的全球化競爭導致企業的經營環境更加動蕩不定,產業價值轉移的趨勢日益明顯,有些產業甚至呈現超強競爭的態勢。而商業模式創新是塑造新游戲規則的重要途徑,加上信息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因此,從商業模式角度思考企業發展的問題逐漸受到學者和企業家們的重視。例如,埃森哲(Accenture)在就“公司創造和獲取價值的核心邏輯是什么”這個問題對40家美國公司70位高管進行訪談時發現,他們都提到了商業模式(Linder和Cantrell,2000)。即使在傳統產業,管理者也逐漸意識到商業模式創新對于企業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意義。

正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如今企業間的競爭,是商業模式間的競爭而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Hamel則把商業模式表述為“企業做生意的方式”或。從根本上說,商業模式描述了企業如何運行。成功的商業模式可以回答彼得·德魯克常問的三個問題:業務的本質是什么?誰是顧客?顧客珍視什么?它也能解決每個經營管理者都要面對的基本問題:如何通過經營管理來盈利。

商業模式作為一種運營機制,企業通過運用它來持續達到主要目標。商業模式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各個不同的部分組成,這些部分之間相互促進、共同作用,最終實現商業模式運行。Thomas的觀點是,商業模式是一項構造,該構造可以通過一項可盈利的業務將企業運營中涉及的客戶、供應商、資源等聯系起來。起初,商業模式強調收益模式,但是企業僅僅追求收益,忽視了銷售鏈中對顧客價值的重視。真正地剖析收益來源,發現企業創業者的最終目的是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只有這些需求得到滿足后才真正創造了價值。因此,多種多樣的商業模式必須以顧客價值實現為中心,通過不斷挖掘用戶價值發展商業模式,贏得商業機會和企業發展。

2 現有文獻中從價值創造角度對商業模式的研究比較

商業模式最早的定義之一是Paul Timmers(1998)的觀點:商業模式可以看作是一個由成品流、服務流和信息流構成的系統。其后,Weill和Vitale(2001)在Paul Timmers研究的基礎上,在增加了市場參與者的地位后,提出:商業模式是對公司的供應商、顧客、投資者等相關利益者的角色的描述。Amit和Zott(2000)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實現效率與創新的關鍵,是企業為自身、供應商及客戶創造價值的重要方式。在國內相關領域中,王波、彭亞利(2002)認為,商業模式有兩種理解:一是經營性商業模式,即企業通過完善運營機制來不斷獲利;二是戰略性商業模式,指一個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外部和內部環境中調整自身的戰略以實現持續盈利。袁新龍和吳清烈(2005)提出,商業模式是一個由不同部分組成系統,該系統的各部分相互關聯互動,體現在企業既為顧客提供價值,同時自身也實現價值獲得收益。

從客戶價值角度出發的商業模式創新認為商業模式創新是創造出優于現有方法的方案,從而更好地為客戶解決問題。Mitchell提出,商業模式創新是以客戶滿意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所需的服務。Magretta則將商業模式創新與價值鏈理論相結合,認為商業模式是對企業價值鏈的改進,不斷實現客戶價值。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根據邁克爾·波特的戰略觀點,成功企業包括三種:專注、差異化和低成本化發展。在山寨經濟肆虐的市場環境下,國內差異化競爭的商業模式發展難度很大;隨著東南亞市場的開拓,低成本優勢也在消失;因此只有專注才是目前中國企業的最大的契機,發展專注于自己顧客的商業模式,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因此,經營者對于商業模式認知正由經營運作向戰略層次轉變,由最初的企業關注自身、利潤等向顧客價值、戰略目標等轉變。但是企業運用商業模式的最終目的都是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隨著企業環境的變化,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必須面臨調整隨著時間的推進與企業的發展,企業要由以自身利益為主導轉向以顧客利益為主導發展。

3 理論框架分析

從顧客價值角度看,就要形成對“顧客份額”的追求,將顧客看成不同的個體,尊重其個性化需求,并從顧客的行為特征來看問題,通過對消費者行為追蹤,設計滿足其消費行為的多類商品項目的組合。大多數消費者對于價格都比較敏感,偏向于較低的價格或折扣,這一點往往成為新商業模式的突破口。目標客戶更重視產品價格卻忽視產品裝飾,新的商業模式挖掘顧客需求這方面的特性可以形成成本優勢,從而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利潤。

由于新商業模式有較大的低成本優勢,其帶來的大額利潤可以支持其進一步擴張。因為商業模式創新易被模仿,新入侵者出現,模仿改進原有模式,進一步侵占更多客戶市場。由于舊模式隱含的高成本以及提供許多超出現有客戶需求的服務,使用舊商業模式的公司很難在成本價格上與新商業模式的公司持平。因此,舊商業模式公司大都采用重新定位目標市場客戶的做法,轉移公司注意力,發展高端市場,但仍不能排除新商業模式低價對客戶的影響,舊模式不斷被影響,日益艱難。新商業模式繼續發展,在保持低成本優勢的前提下,增加產品附屬價值,贏得更大市場空間,進一步壓迫舊模式。舊模式逐漸消亡后,市場漸轉為新商業模式間針對效率、差異化、客戶、供應商等的競爭,新一輪的市場競爭由此開始。雖然以上闡述的是新商業模式逐步替代舊商業模式的過程,但對于每一個單獨的企業來說也都是一樣的,企業的商業模式隨著市場不斷被拓展,顧客需求不斷被滿足,終有過時的一天,企業要在優勝劣汰的環境中持續運作就必須不斷根據顧客的新需求,以自己原有的商業模式為競爭對手,開拓出新的商業模式,維持并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在以顧客價值為導向的過程中,實現利益最大化。

4 基于價值創造的商業模式演進案例探討

4.1 顧客的消費觀念是影響商業模式演進的前提 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變化引領著商業模式的變化與演進。以電信業為例,要贏得顧客份額,實現企業價值,就必須不斷對商業模式進行完善修改。電信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高度相關,隨著電信產業的快速發展,用戶需求也不斷提升,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傳統的語音業務已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隨著3G市場的日趨成熟,用戶的需求將會發生井噴式的爆發,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也將加劇。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電信必須通過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推出新業務來滿足用戶需求。

4.2 把握顧客價值的細分、創新、重定位及價值體驗是推動商業模式不斷演進的核心

4.2.1 顧客價值細分 例如,隨著人們的旅游悠閑意識的提高使中國旅游市場得到迅速發展。然而,由于人們對待旅行需求的差異是很大,其所要求的突破常規體現自我的旅行方式對旅行社的產品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許多南方沿海經濟發達旅游中介紛紛推出“點菜式”自助旅游,挖掘顧客的細分要求,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實施顧客價值細分的商業模式,外部市場需具備;客戶間差異性增加;客戶更加成熟。當客戶期望更高質量的服務和產品時便推動企業演進商業模式開發更多個性化的產品,引導企業良性發展。

4.2.2 顧客價值重定位 這種重新定位可以通過改變目標市場實現,很多奢侈品品牌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在企業發展遇到瓶頸時重新定位顧客價值,引導顧客價值到一個新的領域,如世界著名奢侈品Prada,在20世紀70年代時,時尚環境變化,公司一度瀕臨破產邊緣,Miuccia Prada接管家族企業,將公司傳統品牌理念和現代化先進技術進行結合,引領顧客審美向簡約發展,吸引到一批奢侈品愛好者,企業化險為夷,獲得了高額利潤。每個企業都可能遇到發展瓶頸,類似情況下,企業就應重新定位客戶價值,抓住契機開創另一個輝煌。

4.2.3 顧客價值體驗,改進產品質量以及提出個性化服務,在本質上都是為顧客創造良好的價值體驗 同為電商的PPG和凡客,凡客在經營時借鑒PPG商業模式在顧客價值方面的缺失。凡客老總因為看到顧客在網抱怨關于物流速度太慢的抱怨后,立即意識到客戶在網上購物后的迫切心理。于是,凡客于08年4月建立了“如風達”物流公司,在各大一線城市中,公司擁有自己的倉庫,一天兩次接貨,大大提高了送貨的速度。凡客優化服務流程,開放網上評論、及時對失敗服務補救,從源頭上留住了顧客。逐漸形成以顧客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其商業模式的演進針對顧客對自身商業模式做出的改進,最終適應顧客的動態需求。

4.3 最適合顧客的模式是商業模式演變過程中新舊模式替代的目標 阿里巴巴公司的創建靈感源于對外經貿部的網站建設,其初始目標是為中國的中小企業搭建了一個對外出口銷售產品的貿易平臺。他們的首先不是為贏利,而是為增加企業的知名度,讓風投能為大眾信服。為此,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利用低價方式吸引中小企業成為“中國供應商”,在公司業務形成一定規模后,順理成章地向中小企業加收服務費。阿里巴巴從客戶角度出發,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建立網上交易模式,突破了傳統模式時間空間的限制,適應了現代社會需要,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隨企業規模的擴大,阿里巴巴也致力于追求做大做全,更多地希望把直接消費者培養成忠誠用戶。因此,阿里巴巴做出了在淘寶上投資20個億的決定,改進消費模式,事實證明這一舉措確實明智。阿里巴巴推行的培養忠誠客戶的商業模式,在吸引新客戶的成本遠高于保住老客戶的今天十分成功,而抓住顧客的要領就是不斷調整商業模式適應顧客的需要。

5 研究結論

商業模式演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因素較多,因素間關系又彼此錯綜復雜。本文在分析了商業模式的定義及其演進過程中顧客價值的重要性。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認為,顧客價值出發的商業模式的演進應結合我國經濟發展轉型時期的產業形勢和產業發展特點,并且可以將相關理論應用與于實踐中。

在實踐中也可以將上述理論應用于江蘇中小企業,隨著網絡的發展,顧客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提高,電子商務公司也從傳統會展中得到啟發,發現商機,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發展網絡會展,從傳統會展中爭取客戶,在不斷探討嘗試商品網絡交易會,拓展客戶領域,發展新的會員。同時大力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構建區域性網絡在線銷售平臺,促進網絡在線交易,不斷以客戶為導向改進商業模式。

總的來說,我們面臨的是新的經濟形勢與新的市場需求。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曾指出,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將表現為三個階段:商品經濟時代、服務經濟時代和體驗經濟時代。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發展,世界金融文化不斷融合,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以不同于以往的速度迅速的變化著。消費者的需求由以往的單一、簡單向個性化、高端化不斷發展,顧客逐漸更加重視產品的精神化部分。這對于企業來說是個挑戰,企業如何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過程與體驗是現代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企業需要的是專注與創新,同時兼顧效率,專注于企業的優勢部分,面對不同年齡層、職業、文化的顧客創新不同的營銷戰略以及相切合的商業模式,通過創新來提升顧客滿意度。歸結到最后,不管是營銷變革還是渠道變革,實質上都是抓住顧客價值的商業模式變革。

參考文獻:

[1]Christoph Zott,Raphale Amit.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2):181-199.

[2]Raphael Amit,Christoph Zott.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493-520.

[3]王波,彭亞麗.再造商業模式[J].IT經理世界,2002,(07):88-89.

篇(2)

【關鍵詞】信息管理;商業;交易成本;組織成本

亞當斯密跨時代的指出:社會分工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在馬克思和列寧的論述里,公司是有計劃的,因而交易成本低,社會是無計劃的,因而交易成本高,計劃經濟就是想將國家建設成一個大公司。科斯進一步明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指出公司的產生就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但組織成本遏制了公司的無限擴張。這三位政治學經濟學巨擘以分工、交易、組織為關鍵字,勾勒了經濟市場上的萬象變化。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社會商業領域的數據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大數據(big data)的概念進入商業范疇。學術研究領域提出了數據密集型科學的第四范式研究,相應的商業領域也早早開始基于海量數據創新商業模式以及運營管理體系,信息管理與信息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應用進入新的時代,因此,有必要梳理信息管理對于現代以及未來商業的影響。

1. 信息對于商業的價值

1.1 信息價值的測度

信息是加工處理后的對人們有價值的數據。所以信息管理研究領域的兩個基本問題就是:如何處理信息以及信息的價值。處理信息依靠信息技術(IT)以及信息系統。但是,首先需要確定信息的價值,才能明確信息管理的發展方向,才能把握信息在商業發展領域的基本屬性。

對于信息價值的宏觀,人們提出了兩種測度方式:一是獲取利用信息的成本加上利用信息獲取的利潤;二是利用信息之后的收益減去未利用信息時的收益。但是用這種宏觀的測度方式,容易測量失真,無法揭示信息的真正價值所在。

對于信息價值的微觀測度,Melvile等人總結發現:信息技術的商業價值體現在效率(Efficiency)和效益(Effectiveness)兩方面,也可以表示為效率影響和企業競爭力影響。這種測度方式,忽略了信息管理的成本與信息的價值具有一體性,容易低估信息管理的成本。

基于交易成本與組織成本理論,我認為,可以通過交易成本與組織成本的變化量來測度信息的價值。一般來說,信息的正確使用,帶來交易成本與組織成本的下降;同時有這樣一種猜測,信息的使用傾向于帶來交易成本的下降,但不一定帶來組織成本的下降。并且就公司層面而言,信息管理傾向于優先降低組織成本;就社會層面而言,信息的價值主要在于降低交易成本。

1.2 公司層面的信息管理價值

Stphen Haag總結了信息管理的六個任務與目標,分別是:提高生產效率、加速決策過程、加強團隊合作、建立企業間伙伴關系與企業聯盟、實現全球化、推動組織變革。可以發現,建立企業間伙伴關系、實現全球化,這兩點是屬于交易成本范疇的,而另外四點都屬于組織成本范疇。信息可以看出,信息管理的價值主要在于加強組織決策,強化組織行動。

越是規模大、業務多的公司,其組織成本越高,但一開始使用信息管理系統的邊際收益就越大;隨著信息管理的程度逐漸加深,相應的組織結構就需要一定程度的調整以配合信息系統,此時信息管理的邊際成本開始增長,而邊際收益則受限于公司的整體發展戰略,這時候就會有兩種情況發生:或是公司戰略變革,大幅度提升邊際收益,此時信息管理的水平將會跨階梯式提升;或是公司維持原有戰略,則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趨近,公司信息管理達到穩定值。這是針對于組織成本而言。

而在交易成本范疇,為了通過信息管理實現全球化與建立企業間伙伴關系,公司首先需要投入一定的資源,而交易成本的下降量,并不完全取決于在信息管理上的投入,首先取決于公司的競爭優勢定位,即公司在戰略層面因何盈利及發展何種市場。

1.3 社會層面信息管理的商業價值

信息管理在社會層面,則主要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本文最開始公司與社會的辨析中,可以看出社會因為是無計劃的,所以其組織成本最低,社會運行的主要關注點在于交易成本。因為當資源配置完成后,需要經過市場的作用進行優化配置,但是市場作用會有交易成本,當資源重配置的優化收益低于交易成本時,市場的優化配置不會發生,所以降低交易費用,能夠增強市場作用。這個原理不僅體現在常規的商業層面,對于環境產品等外部性很強從而交易費用較高的產品,信息管理的體現了巨大的價值。

2. 信息管理如何對公司發揮作用――對于沃爾瑪與淘寶的案例分析

波特指出,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低成本與差異化,我們認為目標聚集也屬于差異化的層面。

2.1 沃爾瑪的信息管理

沃爾瑪應用信息管理優化自身運營管理體系的案例一直未業界所稱道。在這家零售企業,從事軟件開發與維護的工程師就超過了兩千人,它使用的一系列信息管理的舉措都是業內最早。在信息管理方面的領先地位幫助它取得了在商業競爭中的全面優勢,它依托信息系統實現了高效配送、快速運輸:沃爾瑪將物流成本由行業平均的銷售額10%降低到了2%,將同業商店兩周補貨一次的頻率提高到了一周兩次。沃爾瑪通過企業自有的衛星來監控貨物運輸車輛的位置。在其整個信息管理系統中,利用了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來優化供應鏈管理,無處不在條形碼和數據傳輸實現了整個零售業全產業鏈的信息監控;建立了快速反應(QR)系統,提高訂貨速度與準確度,改變了傳統的商業信息保密慣例,與合作伙伴分享銷售、庫存信息;同時還建立了強大的數據庫管理系統。

可以看出,沃爾瑪已經遠不同于傳統的零售企業,而是轉型成為一家信息驅動的公司,它的優勢都是建立于準確高效的信息系統以及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通過信息管理所降低的組織成本,成功轉化成為了社會層面或者是市場層面的交易成本降低,所以從商業系統層面來說,沃爾瑪是通過做出了降低社會交易成本的貢獻,所以鞏固了自身的分工優勢。

2.2 淘寶的信息平臺

沃爾瑪已然非常成功,但是在中國,更加成功的則是淘寶模式。淘寶為什么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了,因為淘寶的實質是通過信息平臺聚合了大量的商業企業,甚至有些淘寶店規模之小、經營之粗放和想象中的公司相去甚遠,但是它們都帶有公司的屬性。我們在淘寶購物時,顧客實際上他認為自己是在面對一個公司,淘寶對于購物者來說是一個整體,雖然它的規模是如此龐大;如果淘寶(不僅僅是指淘寶公司,還包括淘寶平臺上的眾多淘寶店)是一個有組織結構的公司的話,我們不敢想象這個公司的組織成本會有多大;但是如果淘寶上的眾多店鋪不在一個平臺上時,我們無法想象對于買方和賣方的交易成本會有多大。而淘寶通過信息管理,充分利用了信息的價值,同時降低了交易成本與組織成本。

淘寶從一開始就是按照一個信息平臺的發展戰略來打造企業的,就如1.2部分第二段所論述的戰略變革的情況,但是它不是戰略變革,而是它一開始就是按照信息時代的戰略來設計企業、打造企業的。所以對于淘寶公司(不是淘寶平臺,不包括眾多店鋪)來說,它進行信息管理的邊際收益是遠大于傳統企業的,相應的能接受的邊際成本上限也遠高,所以就能進行更深入的信息管理工作,能給社會帶來的交易成本降低也越大,于是它的社會分工優勢就越明確。

3. 信息管理將如何影響商業發展――未來趨勢分析

3.1 公司規模擴大

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公司有能力進一步擴大規模;商業信息化的發展,則使得公司對于信息獲取、處理、管理的需求不斷提高。信息管理使得公司的能力與需求雙向提升,迅速擴大了企業規模。這個趨勢已經發生,諸多論文中提出的信息技術使得公司的管理與組織結構扁平化、網絡化、柔性化,就是發生在這個過程中的。組織結構的變化是表,而公司發展思路的轉變是里,所以說,信息管理最終會使得大公司轉變自身的發展思路,因為不斷提升的信息化需求必須得到整個公司結構的配合,而公司結構又緊密依賴于公司的戰略定位。

3.2 小微企業發展

如果說“航母級”公司的出現是信息管理發展所帶來影響的第一階段的話,那么緊隨其后的就是小微企業的發展。小微企業先天具有極低的組織成本,一般來說是大型企業是無法實現的,所以擺在小微企業面前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降低交易成本。淘寶模式已經指出了一條路,依托信息網絡,搭建信息平臺,但這個平臺的決策者是千千萬萬個賣方和買方個體。小微企業具有巨大的活力,在市場中能有更加靈活的商業舉措,在交易成本降低之后,能夠給商業市場帶來大量的新鮮血液。

3.3 “互聯網+”模式

“互聯網+”模式已經成為全國戰略,這個模式的核心價值就在于通過互聯網來實現全社會范圍內有價值信息的高效流通,不斷釋放社會活力,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所以,今后各行業融入“互聯網+”模式已成定局,因為這意味著信息時代對各行業信息管理水平的要求,不能融入這個趨勢的企業將會因為需要太高的交易成本而在市場中被拋棄。

3.4 信息產權問題

信息管理,已經成為一個產業,原材料是數據,產品是定向的信息,有時也包括配套的解決方案。信息管理到來的價值越來越大,有一個問題的爭論也逐漸熱烈,即數據的所有權歸屬于誰,信息的價值應該由誰分享。這不僅是隱私權的問題,還涉及到數據信息的盈利的權利。信息產權所帶來的問題,可能會逐漸產生,應該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周蕊.信息技術對商業模式的影響[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9):1819

[2]方永選.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影響商業模式創新的機理分析[J].江蘇商論,2014,(30)

[3]張慶華.當代信息技術對管理現代化的影響[J].商業研究,2002:6465

[4]楊定泉.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組織結構對交易成本的影響分析[J].商業時代,2010,(10):7475

[5]鄭琦.信息技術如何獲得商業競爭優勢[J].信息與計算機,2001,(8):1415

[6]黃紅梅.信息技術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及模式優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

[7]付興奎,王靖會.試論信息經濟時代的信息管理[J].現代情報,2007,27(4):4447

[8]郭捷.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視角,機械工業出版社

篇(3)

關鍵字:微博 作品 著作權

一、微博簡介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2009年8月份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2012年10月,有報告顯示至2011年12月,中國微博用戶總數達到2.498億,成世界第一大國。作為一種創作者及傳播者參與度都更高的媒體(也被成為"自媒體"),微博有著受眾更廣泛,傳播更便捷且迅速的特點。網絡的發達,使創作作品及其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網絡上,侵犯他人著作權的事件層出不窮,如某些網站未經權利人許可,又未注明作者,轉載他人文章的行為時有發生。此種行為已然成為現今網絡環境中侵犯他人著作權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微博這種新型傳播方式也難以擺脫傳統網絡侵權行為的襲擾。

二、微博的著作權屬性分析

微博究竟具有怎樣的知識產權屬性?微博的內容,除去所配的圖片,一般以文字為主要組成部分,與傳統博客不同,其具有嚴格的字數限制,即字數不能超過140字,追求言簡意賅的傳播效果,這與其所期望打到的傳播便捷迅速的目標是相一致的。然而,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這最多140字的短小文字究竟是否構成《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

我國《著作權法》第3條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作品的類型,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對作品作出如下解釋:"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造成果。"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我國保護的作品必須具有兩個實質要件:一,具有獨創性;二,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下面就以這兩個要件來分析微博的內容是否構成"作品"。

關于作品獨創性的認定,在理論和司法實踐中都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帶。由于法哲學基礎的差異,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知識產權理論對獨創性的認定標準并不相同。英美法系受"商業版權說"的影響,注重保護版權人的財產利益,故而法律更多地鼓勵人們通過創作不同類型的作品來促進知識的產生和傳播。除了保護擁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文藝作品,也保護沒有多少創造性的事實作品、功能性作品,如1790年,美國制定第一部版權法將地圖和圖表納入與圖書同樣的保護范圍。也就是說,早期的英美國家立法對作品獨創性的要求比較低。于此不同,大陸法系國家從開始就采取了比較嚴格的獨創性標準。這些國家的立法注重保護作品中蘊含的作者的人格精神權利,要求作品具有較高的"創作高度",故而將大量平庸的、常識性的東西排除出版權法保護的范圍之外。而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曾對作品保護條件的規定:"享有版權保護的作品必須是初創作品。作品中反映的思想不要求是新的,但其文學的和藝術的表現形式必須是由作者首創的……",這一規定顯然更傾向于英美法系的標準,即只要求作品的首創性,而不對作品的價值做更高的要求。我國著作權法有關的獨創性的規定,只有原則性的表述,對于作品原創的標準已經明確,但是否要求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則沒有明確規定。

以微博所載內容來看,由于字數的限制,相較于傳統文字作品的信息量大大壓縮,但文字本身的多寡,并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為作品的依據。比如作為傳統作品領域的詩歌,有其特殊的格式要求和文學價值,無可爭議地被認定為作品的范疇。某些微博的內容也的確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如近年來逐漸興起的微型小說,一般也就數十字,姑且不論其文學價值的多寡(這也不是法律能夠判斷的問題),其創作本身體現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是作者自身思維內容的表現形式。鑒于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的獨創性沒有明確的量上的規定,從保護微博作者創作積極性,以及鼓勵信息傳播的角度來說,對此類內容給予作品的認定,應為合理。但對于沒有實際意義,純粹流水賬式的記錄,如對一天工作內容的總結,或者網友間的聊天調侃,由于其缺乏最基本的創作要素,當然構不上著作權法獨創性的要求。

著作權法構成作品的另一個形式要件,即能以有形形式復制,此要求也不能成為否認微博是作品的理由。在網絡環境下,文字、圖形、影像等信息并不是以有形形式加以復制和傳播的,但是這些信息可能僅是傳統作品表現形式的轉換,并無實質差異,對這些信息能否給予著作權法保護曾存在一定的爭議。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對此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3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絡環境下無法歸于著作權法第3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也就是說,數字化以后的文字、圖形、圖像等信息與其本身一樣,都被認為是作品,那么,認定微博內容為作品就沒什么障礙了。

三、微博的法律保護意義及方式

既然微博可以被認為是作品,理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但其處于網絡環境中,又有其自身不同以往作品的特點,故而權利內容與其他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差異。

傳統文字作品,諸如書籍、報刊等,其著作權中的財產權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出售得以實現,如圖書作者通過將圖書的版權賣給出版商,進而印刷出版,消費者付出價款獲得紙質書籍,從而使權利人取得商業利益。即使是數字化的圖書,也是通過權利人授權網絡中的用戶,用戶付費閱讀的方式實現商業價值的。(雖然網絡盜版較之紙質出版更加嚴重,但并沒有對其商業模式產生根本性的變化,即作者創作,用戶付費閱讀的模式)

我國2001年修改的《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了著作權人對其作品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這是微博作為網絡環境中的作品最重要的權利形式之一。以信息網絡傳播的微博作品,與其他文字作品同樣蘊含了作者的智慧和思想,區別僅是篇幅長短。但是,僅僅認為對微博的保護就是保護其內容,顯然是不恰當的。"任何作品的內容,無論是反映哪一事實現象,都是作者思想觀念的集中反映。如果賦予作者對其思想的壟斷權,勢必會禁錮人類文化的發展,阻礙作品的廣泛傳播。"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指出:"版權保護的不是思想本身,而是思想的表現形式。"

微博作為一種很簡短的表現方式,一方面表達出原創者的思想,另一方面通過對所表達思想的高度概括、提煉,以極為精煉的方式(在短短140個字以內)呈現出作品的內容來,可以說,這種簡單、概括的方式正體現了微博傳播方式的獨特,而這種獨特本身體現在它的表現形式上,而非其中蘊含的實際內涵,因為從內涵的角度來看,由于篇幅限制,其與傳統的文字作品在表達的廣度和深度上肯定會存在差距。

因此,筆者認為,對微博的保護是保護其在網絡傳播中,以特定形式展現給受眾的這種表現方式,即特定的微博創作者,通過創作一條140個字以內的微博,向不特定的公眾傳播的方式。對其最基本的保護,應當是在轉載其微博時注明作者的姓名,尤其是在未直接轉發作者原始微博(因為直接轉發會顯示原作者的姓名)的情況下,應當標明原作者以保護其合法權利。

由于微博的興起才短短數年,對其是否應納入著作法的保護以及具體的保護方式還存在不少爭議,有待我們進一步地研究。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http:///view/1567099.htm,最后訪問時間:2012年11月20日

[2]吳漢東.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篇(4)

熱詞:學術著作出版 學術出版 類型邊界 規模邊界 品質邊界

作為學術圖書編輯,我們受益于當前學術出版的振興,也肩負著提升學術出版水平、弘揚優秀文化成果的使命。一方面,我們要深入學習《關于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范的通知》等相關政策,貫徹執行學術著作出版規范,提高學術著作出版質量;另一方面,做好學術著作出版需要明確學術著作出版的邊界。正確認識學術著作出版的類型邊界,合理規劃學術著作出版的規模邊界,自覺維護學術著作出版的品質邊界,是我們開展選題策劃、編校加工、宣傳推廣等各項出版工作的前提。

一、學術著作出版的類型邊界

1.學術著作不等于學術出版

在文化體制改革和出版行業轉型改制的大背景下,出版社面臨的市場壓力與日俱增,學術著作版塊即使不能盈利也要能夠維持自身的運轉。然而,關于學術著作出版能否盈利,業界一直眾說紛紜。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常常將學術出版與學術著作出版混為一談,于是很多人用“非營利性”來限定學術出版,也有人認為學術出版“有利可圖”。2012年9月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范的通知》對學術著作做出了明確限定:“學術著作是作者根據某一學科或領域的研究成果而撰寫的作品。這些作品或在理論上有創新見解,或在實踐中有新的發明,或具有重要的文化積累價值。”通知中還特別指出:“本通知所指學術著作包括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學科的研究型著作,通俗理論讀物、科普讀物等不在其列。”

這一規定有助于我們澄清對學術著作和學術出版的認識。學術著作不等于學術圖書,學術著作出版也不等于學術出版。學術出版往往是相對于教育出版、大眾出版而言的,主要包含兩個層次:出版學術專著的學術著作出版和出版通俗理論讀物的學術普及出版。把握學術著作的概念,厘清學術著作出版的類型邊界,是我們正確認識學術著作出版范疇與出版效益的前提。

2.學術著作出版能否盈利

在學術出版領域,那些銷量不俗甚至能媲美暢銷書的學術圖書,往往是經年積累下來的經典作品――有著穩定持久的銷量,其突出特征是常銷;或者是具有普及性質的通俗理論讀物――能夠面向更廣大的讀者群體,其突出特征是暢銷。當然,也有極少數既經典又通俗、既常銷又暢銷的學術圖書――這正是學術圖書編輯們夢寐以求、不懈追求的優質選題。

“有利可圖”的學術普及圖書,嚴格說來并不屬于學術著作出版的范疇。而除去數量稀少的學術經典,目前學術著作出版的主打品種――專題性學術著作,其實市場很有限。能盈利的學術著作必須有成為經典、實現常銷的潛力,或者能比較好地回應當前的理論熱點和現實問題,而一般性的學術著作確實難以盈利,學術著作出版是非營利性的。

二、學術著作出版的規模邊界

就學術著作出版而言,經典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學術著作由于高度的專業性和前沿性、創新性,往往只能在專業群體內傳播,很難在短期內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1.“門檻問題”也是規模問題

目前,學術著作出版大都離不開各類科研基金、出版基金甚至作者個人的經費支持。這樣一來,通過資助維持學術著作出版可謂穩賺不賠。一些民營出版商開始介入學術著作出版,從一個側面證明目前確實存在此種“商業模式”。然而,由此衍生的大量急功近利、粗制濫造的“職稱書”和“課題書”,擠占了出版資源,影響了業者心態,破壞了學術著作出版的正常秩序,所以學界和業界呼吁堅守學術出版門檻的聲音不絕于耳。“門檻問題”提醒我們,學術著作出版在規模上要有邊界。

即使不談出版的社會效益,僅從經濟效益來看,無視書稿學術品質,簡單收錢出書,靠數量和規模來盈利的出版模式也是極不合算且完全不可持續的。這種“一錘子買賣”式的所謂“學術著作出版”,不僅文化附加值太低,而且破壞了整個業界乃至學界的生態環境。在經濟領域,政府一直在提倡產業升級、創新驅動,就是要引導企業通過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利潤率,實現效益提升和良性發展。在文化領域、出版領域,我們更要避免陷入高能耗高污染、簡單模仿低效益的生產模式。學術著作出版必須合理控制規模,集中寶貴的出版資源推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2.影響學術著作出版規模的幾個因素

(1)在學術出版的框架下設定學術著作出版比例。眾所周知,學術出版是一個國家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對于科技發展和文明進步具有重大意義。為了更好地實現橫向上對社會公眾的廣泛輻射和縱向上更穩健的可持續發展,學術出版必須在學術著作出版與學術普及出版之間實現某種平衡。沒有學術著作系統、深入、開拓性的研究積累,學術普及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將無法提升;而離開了后者的廣泛傳播,前者實現社會效益的范圍和程度也將大打折扣。實現學術出版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求我們根據出版社的傳統、定位、人員、資源等合理規劃學術著作與學術普及圖書的比例結構。

(2)根據國家基金項目策劃學術著作出版選題。為了促進學術著作出版事業,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科教文化基金的支持力度。通過這些基金,學術著作出版完全可以獲得基本的經費保障。而且,國家基金項目是一種極具權威性的學術評價機制,獲得基金項目支持是對學術研究水平的認可。策劃優秀出版選題申請出版基金,從科研基金項目中發現優質出版選題,已成為很多出版社開發學術出版項目的主要策略之一。面對市場壓力,合理確定學術著作出版規模,用好有限的學術著作出版資源,必須依靠國家基金項目的資金支持和評價支持。

(3)根據學術研究的規模和水平確定學術著作出版規模。保持合理的規模不等于一味地縮小規模,學術著作出版的規模取決于學術研究的規模和水平。今天,在我國科研事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學術著作出版必須科學合理地擴大規模,以更好地服務于科研事業的發展和文化成果的傳播。當然,學術研究成果的發表有很多種途徑,如學術期刊、學術報告等,學術著作只是其中一種。而且,并不是所有系統的、長期的研究成果都需要或者說適合以學術著作的形式和傳播。考慮到學術著作出版資源的有限性,我們需要精選適合出版的學術研究成果,這就涉及學術著作出版的品質邊界問題。

三、學術著作出版的品質邊界

1.品質邊界的上限是精品和經典

學術著作出版不僅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而且優秀的學術著作,特別是經典名著也完全能夠實現其經濟效益。要實現學術著作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我們必須確立學術著作出版的品質邊界。品質邊界的上限無疑是精品和經典。很多學術出版社都是依靠長期不懈地推出經典著作,引領學術研究熱點、話語、觀念和方法而成就出版品牌的。出精品不僅是學術著作出版實現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必然要求,也是很多出版社打造出版品牌、塑造專業形象的重要策略之一。

2.在今日中國學術研究成果中尋找精品佳作

傳統上,我們開發經典選題的主要途徑有二:一是向歷史追溯,出版國內已經獲得廣泛認可的經典;二是向國外借力,譯介各國名著。今天,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科研人員隊伍的壯大和實力的增長,我國學術研究水平正在縮短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距離甚至領先全球。科研超越、文化振興,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有理由相信,明日的學術經典中將會有更多今日中國研究人員的作品。作為學術圖書編輯,我們適逢中國學術出版的大好時機。在當前國內學術研究成果中發現精品,助推經典,是做好學術著作出版的一個著力點。

3.區分不同類型的精品佳作

結合前面提到的圖書的暢銷常銷長銷,我們可以對優秀學術著作做更細致的區分,以進一步明確學術著作出版的重點。好的學術著作必須關注現實,同時取得理論上的突破:側重于回應現實熱點、解釋實踐問題、帶有一定應用性的優秀學術著作,其讀者面可能更廣;側重于回答學科基本問題,構建學科基本理論,給人以理念、價值、方法、結構等思想啟示的優秀學術著作,更有可能常銷;而能夠回應人類面臨的基本問題,且思想深刻、見解精辟、方法獨特、極具創新性與突破性的學術著作,則有可能既暢銷又常銷,這樣的學術著作如能做到語言雋永、深入淺出、振聾發聵,就能走向更廣大的讀者,實現更廣泛的文化價值。

不同類型的學術佳作有不同的寫作方式、不同的讀者對象和生命周期,其出版效益及實現效益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在操作上應有所區別。這些作品兼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學術著作出版的優質品種和重點關注對象。

篇(5)

關鍵詞:零售業;綠色經營;三維分析

綠色經濟的形成基于綠色產業的發展——綠色農業、綠色制造業、綠色服務業。綠色商業(包括零售業)是綠色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經濟、技術的原因,發達國家更早一步地將環境保護與商業經營緊密結合在一起,認為綠色環保與商業經營同等重要。環境責任與商業模式的整合也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之一。近幾年來,國際零售業的綠色浪潮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以“沃爾瑪”為代表的跨國公司更是在東道國實施全面的綠色行動。“沃爾瑪”正在從傳統零售商逐步向綠色零售商提升;正在由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向世界上最環保的企業發展。[1]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零售企業就開始了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程度的綠色經營活動,主要表現在:一是積極經營綠色商品(如綠色食品、綠色用品已經進入許多超市與商場);二是積極建設綠色商店(如深圳擁有28000平方米的生態型購物中心——怡景中心城);三是積極開展綠色商業運動(如上海市2000年就展開了“綠色營銷工程”活動)。隨著零售綠色經營實踐的發展,綠色經營成為業界和學者共同關注的話題,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零售綠色經營的研究與探討中,產生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總體看,國內學者對商業領域綠色經營的研究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90年代——2006年)。這一階段是隨著綠色經濟、綠色營銷在國內的興起而逐漸介入與展開的。如1998年3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就出版了羅國民等人著的《綠色營銷——環境與市場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的劉鳳軍曾在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的支持下系統研究了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的綠色營銷。1998年9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申根榮編著的《綠色營銷管理》。之后,一些學者開始從商業領域的特性出發進行營銷與經營的研究與探討。如曹靜(2000)進行了“商業綠色營銷市場分析”;吉福林(2002)做出“論商業企業的綠色經營”的思考;[2]張葉(2002)根據綠色經濟標準的原則,把綠色經濟運行細化為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企業與綠色消費,但只從生產角度解釋了什么是綠色企業。熊凱(2004)明確提出了綠色商業的內涵,但僅從商品及銷售配套設施、商流與物流、營銷三個方面進行了解釋。

第二階段(2006年—)。2006年以來,國內學者對商業綠色經營(或綠色商業)的研究有了新的發展,體現在開始比較深入地進行有關問題的研究。如柴艷萍等(2006)從環境倫理和商業的角度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構建與自然相和諧生態商業的設想;上海商業經濟學會朱成鋼(2006)提出應該“建立與綠色消費相適應的商品流通業”。尤其是2006年底中國商業經濟學會與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共同組織的“中國綠色商業發展戰略”課題的研究,將更多學者的眼球迅速吸引到這一方面。隨著“中國綠色商業發展戰略”課題研究中延伸出的一系列全國范圍的綠色商業發展研討會的舉行①,國內學者對綠色商業相關問題的關注與研究越來越多。

綠色經營是商業(包括零售業)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發展綠色經營也是商業企業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與使命。雖然學者們已經從不同角度與層次探討(這可以從發表的學術論文、出版的著作、研究課題等方面得到證實)了商業綠色經營(或綠色商業)有關的問題,但商業領域綠色經營依然是一個談得少而不深入、系統研究不夠的命題,研究成果還遠遠不能滿足零售業實踐發展的需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尤其是急需進一步清晰“綠色商業”、“零售綠色經營”等基本概念、含義的界定。

一、對零售綠色經營的界定

綠色經營(green operation)一般指企業適應社會經濟可持持續發展的要求,把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與環境、有益于消費者和公眾身心健康的理念,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增長,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的有機統一。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解決環境污染、能源危機和資源枯竭等環境問題,一些發達國家開始把環境作為經營的重要內容。具體來說,進行綠色經營的企業在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時,以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經濟效益;在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時,以長遠利益為重;在處理局部與全局利益的關系時,以全局利益為重。因此,綠色經營服從于全球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綠色經營所提倡的是既要相對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發展構成危害,并為其發展創造優良條件為宗旨的經營活動,這也是企業的永續性經營活動。

對零售綠色經營的界定就是要在全球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下,分別從零售企業的綠色經營理念、綠色經營方式以及對綠色商品的經營這三個方面進行細致地考察。本文認為,對零售商綠色經營的界定應該從三個維度進行:一是經營綠色商品,這綠色經營的基本特征與業務活動,也是考察零售商綠色經營的基本指標;二是以“綠色”方式從事經營活動,即以保護環境、保護消費者安全為核心進行營銷與管理活動,包括售前環節綠色供應鏈的建立、對供應商提高環境效率的激勵、對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教育,售中對綠色商品銷售的促進、對環境負面影響較小的服務方式的采納等等;三是以“綠色零售商”的身份從事經營活動,綠色零售商的核心是在根本上擁有綠色經營理念,并將綠色理念貫穿到企業的文化與一切業務活動中。

如果用一幢房子來形容零售綠色經營,三者的關系是:(1)經營綠色商品是“房頂”,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是顯見的企業活動;(2)以綠色方式進行經營是“圍墻”,它是房頂的支撐,因而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沒有按綠色方式從事經營活動,也很難做好綠色商品的經營;(3)綠色零售商則是“地基”,它是整幢房子的基礎與根本。如果零售商不能從戰略的、生態的角度塑造自己,就難以長久地做好綠色經營活動。

零售綠色經營的三個維度也是零售綠色經營發展的三個階段。國外零售商綠色經營的發展與國內零售商綠色經營的實踐都表明了這樣的發展軌跡,即引進綠色商品探索綠色方式經營打造綠色零售企業。“沃爾瑪”就是先從經營綠色商品入手,逐漸向綠色零售商轉變的典型代表:2004 年在美國一家山姆俱樂部銷售用有機棉花制成的19萬套瑜伽運動服;在達拉斯的一個超市經營著四百種有機食品;有機嬰兒服、有機海鮮魚類和有機蔬果等也都已經納入了沃爾瑪的視線;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積極支持有機產品,并在供應商中推廣對環境友善的生產程序等。2005 年沃爾瑪提出了在三年之內每年投資 5億美元開發“綠色建筑”,以減少商店能源使用量30 個百分點,減少能源浪費 25 個百分點。按照公司的計劃,2005年7月20日沃爾瑪在德克薩斯州麥尼金市的達拉斯郊區,開設了一家基于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科技為理念的大型超市,超市的建筑設計采用了20多種以綠色特征為目標的措施;如沃爾瑪(中國)也積極采取措施,以保持室內26 度恒溫、使用紅外線空氣幕、采用 T5節能燈、分階段除霜;等等。2005年底以來更是積極攜手政府、媒體和社會組織進行了許多環保活動;積極捐贈環保項目,與社區共同開展可降解購物袋與舊電池回收、撿拾垃圾、植樹等環保社區活動。而且將環保議題融入到業務中去,全面樹立綠色企業形象。如2008年3月13日,在沃爾瑪蕪湖的購物廣場舉行了“綠色生活2008公益活動”。向顧客免費贈送了3 000個綠色環保布袋。②

二、對零售綠色經營的三維分析

零售綠色經營的研究是應用型研究。對零售綠色經營的界定與研究,首先應該從零售綠色經營的實踐出發,并緊密結合有關理論。本文認為,環境倫理學理論、產業生態學理論、戰略營銷理論可以從不同側面解釋零售綠色經營的三個維度,因而可以成為研究零售綠色經營的理論基礎。

(一)環境倫理學分析

從環境倫理學分析,是要解釋“樹立怎樣的經營理念”。倫理學的基本問題之一是利益與道德的關系問題。它體現在經濟利益與道德的關系;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關系兩個方面。[3]環境倫理學(environment ethics)關注的焦點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對于自然資源的依賴性、發展需求擴張下的自然資源的稀缺性、以及自然資源稟賦和利用特點等引發的人與人之間或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問題。[4]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系巖佐茂認為環境倫理學的建設不僅僅是提出與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工業化模式相反的理念,關鍵還在于企業道德、技術工作者道德、消費者道德、行政道德的建設。[5]

用倫理學理論分析零售經營,是環境倫理學在零售經營中的具體應用。零售經營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進行的。從環境倫理學角度看,零售經營中始終需要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零售商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也即企業利益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二是零售商與社會環境的關系,也即企業利益與社會公眾的利益關系。因此,所謂零售綠色經營,從根本上說首先應該是綠色理念的建立以及在經營過程中的貫徹,包括:(1)注意環境保護。即在經營的過程中,將環境保護意識納入實際操作過程中,如企業文化中要有一定的環保理念;企業的運營文件中要有“關注環保”的字樣;各個層次的員工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實行“不過度包裝”。(2)注意消費者人身安全。即以適當的方式銷售安全的商品。(3)注意經營活動中的人文關懷。即以消費者為本開展營銷活動。在滿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的合理利潤,在兼顧節約資源的情況下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商品的消費需求。

(二)產業生態學分析

從產業生態學理論分析,是要解釋“以怎樣的方式經營”。產業生態學是研究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科學。它探討產業系統與經濟系統及其同自然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產業生態學的關鍵問題包括:現代技術循環是如何運作的?它們有什么環境影響?人類文化系統中涉及資源的組成部分是如何運作的?它們有什么環境影響?技術-環境關系未來將如何演變?如何具體地界定和實現可持續性,它與負責人的環境表現有什么區別?[6]而產業生態學實踐者界定的產業(industry)的外延非常廣泛,包括了采掘業、制造業、農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能源生產和使用業、消費者和服務提供商對產品的使用以及廢物處置等活動。[6]從產業生態學思考零售商的綠色經營問題,實際上涵蓋了對上游的供應商、對零售商自身、對下游消費者所進行的不同的環保措施與行動。

(三)價值遷移理論分析

從價值遷移理論分析,是要解釋“經營怎樣的商品”。價值遷移(value migration )是戰略營銷中重要的理論。原意為“顧客從原有的已經過時的業務設計所提供的產品的購買轉向能夠為他們提供優異價值產品購買的過程”。[7]譬如顧客原來購買普通彩色電視機, 而現在則轉向購買液晶電視機。人們雖然對看電視節目的需求沒有改變, 但對電視節目載體的需求發生了變化, 即液晶電視能帶給人們更舒適、更美觀的感受;譬如顧客以前購買傳統食品, 而現在則轉向購買“有機食品”、“綠色食品”。人們對食品本身的需求沒有改變, 但對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要求。

價值遷移理論告訴我們: 第一, 顧客需求是動態變化著的。顧客所追求的“價值”是隨著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的。因此, 顧客的價值遷移是一種常態, 其根本原因是產品利益與顧客需求之間的不協調。顧客價值遷移總是伴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而進行的。經濟發展導致人們收入增加, 為顧客價值遷移產生了內在動力;而科技進步, 又使得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 為顧客價值遷移創造了實現的條件。第二, 顧客價值遷移的過程其實也是消費升級的過程。在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顧客只能購買過時的業務設計所提供的商品。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顧客產生了對優異價值(綠色環保)商品的需求,具體可以表現在:一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務)上增加對商品的新的要求,即要求商品達到一定的生產和銷售條件標準,希望購買的商品不僅能滿足物理上的需求,而且還能避免商品的消費帶來的負面影響。隨著綠色商品出現,人們的視線逐漸從普通商品專向同類綠色商品,綠色食品、綠色家電等綠色商品的暢銷就是很好的證明;二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務)領域增加對新品種的需求,即希望購買和消費更利于健康、更利于環保的新產品;三是對新的消費領域的商品(或服務)的需求,即希望購買和消費更多新的符合健康和環保要求的商品與服務。[8]

三、結語

我國零售業綠色經營起步比較晚,實踐中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理論研究中也有需要不斷深化的方面,例如對“沃爾瑪”的綠色經營進行系統的案例分析;對地方零售業綠色經營的實踐進行對比研究;尤其是建設基于環境倫理學、產業生態學、戰略營銷學基礎上的、符合綠色經濟發展要求的、結構完整的、對實踐有明確指導作用的零售綠色經營教材。

注釋:

① 2006年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確立了“中國綠色商業發展戰略” 課題;2006年11月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綠色商業發展論壇”;2006年12月13日在西單召開了商品流通論壇,20多位國內的流通專家就發展綠色商業進行了問題探討;2007年5月在河南鄭州舉辦了“第二屆綠色商業發展論壇”;2007年5月在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舉行了課題研究研討會;等等。

② 蕪湖:“綠色生活2008公益活動”——責任消費、環保沃爾瑪[EB/OL]. [2008-03-13].wal-martchina.com/news/2008/20080335.htm.

參考文獻

[1] 趙亞平,李萍.從顧客價值遷移考察沃爾瑪的綠色經營[J].生態經濟,2007(9):140.

[2] 吉福林.論商業企業的綠色經營[J].商業研究,2002(11):63-65.

[3] 楊通進. 對倫理學基本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EB/OL]. [2008-06-10].theory.people.com.cn/GB/40534/7358351.html.

[4] 李真真,杜鵬,黃小茹. 環境倫理的實踐導向研究及其意義[EB/OL]. [2008-06-04].cas.cn/html/Dir/2008/06/04/8770.htm.

[5] [日]巖佐茂./philosophy.cass.cn/chuban/zxdt/dtgqml/02/020.4/dt020402.htm.

[6] T. E Graedel.B.R. Allenby.產業生態學(第二版)[M].施涵,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9,21.

篇(6)

一、IASB公允價值會計最新進展

早在2005年9月,IASB就將“公允價值計量”項目列入了議程,開始研究和制定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為所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要求或允許的公允價值計量建立統一的指南來源,以減少復雜性并提高應用的一致性。金融危機過后,IASB加快了公允價值及其相關項目的修訂工作。后金融危機時代,IASB的征求意見稿中涉及公允價值計量和應用的內容作如下歸納。

(一)2009年IASB公允價值會計進展 2009年5月,IASB了《公允價值計量(征求意見稿)》對公允價值及有序交易等相關術語進行了定義,建立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框架,并就非活躍市場環境下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提供了指南。首先,公允價值被定義為“在計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場參與者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的或轉移一項負債所意愿支付的價格(即退出價格)”,同時明確定義了“最大程度和最好的使用”、“在用估值前提”等概念。其次,征求意見稿所建立的公允價值計量框架除了規定資產、負債及權益工具公允價值計量的基本問題外,還明確規定用于計量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必須與市場法、收益法或成本法一致,并將用于計量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輸入值按優先次序分為三個層次。再次,征求意見稿還對不存在活躍市場條件下公允價值計量提供了應用指南。

2009年7月、11月,IASB分別了《金融工具:分類和計量(征求意見稿)》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對現行IAS39金融資產的分類和計量問題進行了修訂,重新調整了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IFRS9將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改為要求主體以其管理金融資產的商業模式和合同現金流特征為依據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且主體商業模式是第一因素,當金融資產具備商業模式和合同現金流特征這兩個分類條件時用攤余成本計量,其他情況只能按公允價值計量。IFRS9還進一步規定主體選擇在其他綜合收益項目下反映公允價值計量的權益工具產生的損益時,損益須以利得或損失來確認。

(二)2010年IASB公允價值會計進展 2010年4月,IASB了《國際會計準則第19號――雇員福利》(IAS 19)改進項目《設定受益計劃(征求意見稿)》,對IAS19中設定受益計劃的確認、列報和披露有關內容進行了基礎改進,其中規定了設定收益負債的估計或計劃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改變時,立即予以確認,并在綜合收益表中確認設定受益負債(資產)的凈額變化。

2010年5月,IASB了《應用公允價值選擇權的金融負債(征求意見稿)》,建議將應用公允價值選擇權指定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全額計入損益,同時將變動總額中報告主體自身信用風險影響的部分轉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2010年6月,IASB了《公允價值計量中計量不確定性分析的披露(征求意見稿)》,對公允價值計量的部分披露內容重新征求意見,即要求第三層次的公允價值計量在計量不確定性分析中考慮不可觀察輸入值相關性的影響。

2010年7月,IASB了《其他綜合收益項目的列報(征求意見稿)》,損益和其他綜合收益表的損益部分中應包括如果一項金融資產重分類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重分類之前的賬面價值和重分類日(根據IFRS 9的定義)公允價值的差異導致的利得或損失。

2010年8月,IASB了《征求意見稿――租賃》,對有關租賃的確認原則、計量方法、列示項目和披露信息等內容進行了規范。其中,使用權資產的重估《國際會計準則第16號――不動產、廠房和設備》對某類不動產、廠房和設備的所有自有資產進行重估時需要考慮重估日的公允價值;在租金支付收取權的減值計量中,采用終止確認法時涉及租賃資產、租金支付收取權的公允價值。

(三)2011年IASB公允價值會計進展 2011年1月,IASB了征求意見稿《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抵銷》,目的是為了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美國公認會計原則下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抵銷建立一個共同的標準,其中要求在報告期末,主體按金融工具類別分別披露有關已確認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信息應包括以公允價值計量確定的組合層面的調整數,以反映主體對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的凈暴露,或者交易對手對主體信用風險的凈暴露。

二、IASB公允價值會計最新進展對我國的影響

我國2006年2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所引入的公允價值是適度、謹慎和有條件的。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和生物資產等17項具體準則中規定,只有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才能采用公允價值計量。IASB的新國際會計準則和與公允價值有關的征求意見稿,將會改進公允價值的計量規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公允價值應用的范圍,這對我國的影響值得探討。

(一)促進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IASB結合金融危機后全球的情況對國際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改革和完善。目前,IASB和FASB在公允價值方面已經完全消除了雙方在該項目上的差異。我國財政部制定的持續趨同路線圖明確指出,中國對IASB為應對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和落實G20、FASB要求所做的努力表示高度贊賞和充分肯定,并將一如既往地支持 IASB 致力于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的制定工作。因此,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引入體現出我國支持國際準則改革的基本方向,促進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盡管IASB并不認為新興經濟市場國家環境下公允價值計量存在特殊問題,也沒有為其提供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但是,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確具有新興市場的公允價值自身的特點和問題,希望公允價值的范圍不要擴展得太大。

(二)提高會計信息可靠性與相關性 IASB對公允價值的一系列改進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和限制了公允價值的計量規范以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披露,對具體實務操作規范給出了明確的要求,既通俗易懂又容易操作,這將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進而提高了決策有用性;《公允價值計量(征求意見稿)》明確定義了公允價值及有序交易等相關術語,闡明了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計量方法等,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但是,會計信息可靠性和相關性是以公允價值的準確取得為基礎的。對于我國新興市場經濟,目前沒有公開且可信的渠道進行金融工具估值,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普遍存在,難以實現“公允”;由于估值技術尚不成熟,可能出現估值結果誤差較大等問題,因此,對于公允價值的應用仍有一定難度。

(三)增加企業利潤操縱空間 IASB改進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初衷是盡量避免利潤操縱行為。如《公允價值計量中計量不確定性分析的披露(征求意見稿)》要求對公允價值計量的部分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限制以抑制利潤操縱行為。但在我國由于資本市場欠成熟,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因此這些改進項目有可能導致利潤操縱行為。第一,在公允價值級次中,只有一級輸入值不需調整,完全依據客觀數據,而二級、三級輸入值需要大量的估計和模型,介入了許多主觀因素,給管理層留下了利潤操縱的空間而損害股東權益;第二,有關“在用”前提與“最佳最好使用原則”的結合,“最有利市場”的理解和應用,以及資產組的價值等問題并不明確,留下利潤操縱的機會;第三,關于“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列報的調整會增大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性,為管理層創造了乘機操縱利潤的機會。

(四)增加企業經營成本 IASB公允價值的最新進展加強了對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限制,如在我國實施將會明顯提高公允價值的估值成本、審計成本和相關實施成本等經營成本,顯然不符合成本與效益原則。具體體現在:第一,估值成本提高。而有些對非上市公司投資或股權比例較小的投資很難取得所需信息,甚至可能出現為了評估而評估的現象,企業付出極高成本,而評估的結果并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第二,審計成本上升。由于準則中涉及主觀判斷的因素越來越多,這對審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建立更嚴密的審計程序,收集更充分的審計證據,從而相應增加審計難度和工作量,審計風險上升,最終導致審計成本增加。第三,相關實施成本增加。企業需要在短時期內完善系統、培訓人員等各方面以適應準則變革的要求,可見IASB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改進項目對國內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五)提高對會計人員整體素質的要求 IFRS9及關于公允價值的各個征求意見稿從會計角度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目的,賦予管理層更多的選擇權和利潤操縱的空間,這便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會計人員根據準則要求進行主觀判斷的情況較以往有所增加,會計人員是否具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將對財務報表能否公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知識結構不夠完整,職業判斷能力較為缺乏,職業道德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與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會計工作要求尚有較大差距。這將會成為IASB公允價值改進項目在我國實施的障礙。

三、我國公允價值應用對策

IASB公允價值會計的最新進展對我國的啟示具有重要的實際價值,我國應結合當前國情,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

(一)積極參與國際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修訂 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過程中,只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實際情況,修訂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才能真正實現其高質量、權威性和全球公認性。我國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應堅持“趨同”而不是“直接采用”的基本立場,持續跟進IASB公允價值及其相關研究,積極參與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討論與修訂,能使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終稿更好地體現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提升我國在國際準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

(二)加快建立我國公允價值計量框架 公允價值計量是IASB擬做重大修訂的項目之一,《公允價值計量(征求意見稿)》建立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框架,單一來源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復雜性和實務操作中的多樣性。而我國目前關于公允價值的準則散布在各個具體準則中,缺乏統一性,增加了公允價值取得的難度和成本,因此,有關部門應借鑒IASB最新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加快建立適合我國目前實際情況的公允價值框架,提高公允價值計量的操作性,增強公允價值所反映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

(三)優化公允價值應用市場環境 活躍、流動、健全的資本市場能提供公允價值計量所需的信息。我國尚處于經濟轉型過程中,市場化程度不充分,經濟發展不均衡,優先考慮市價的公允價值輸入值質量不高,在經濟波動劇烈時,不僅不能得到公允的信息,甚至會導致信息失真。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市場環境須做到:第一,努力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大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創新力度;第二,大力推進會計信息化進程,建立各類價格的網上平臺,研發財務軟件輔助與公允價值應用有關的數據運算和分析工作,提高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并降低相關運行成本;第三,建議監管機構成立專業的估值機構,規范公允價值評估制度,從而為企業提供權威的、統一的估值信息。

(四)健全公允價值應用法律制度 為遏制利潤操縱行為,我國在擴大公允價值使用范圍前需健全其應用的法律制度。第一,政府應不斷完善與公允價值計量和會計信息質量有關的法律法規,對濫用公允價值的企業和會計人員進行嚴格監督,加大處罰力度;第二,應健全的會計師問責制度,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行業自律,對于企業財務報告中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項目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并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第三,加強守法宣傳和道德教育,從主觀上消除利潤操縱的動機是杜絕假借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根本措施。

(五)完善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體系 推動公允價值在我國的進一步應用和國際協調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公允價值的級次判斷和估值需要精于會計財務、資產評估等知識的專業人員;對會計信息可靠性的要求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從業人員;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修訂需要精業務、懂外語和善于溝通談判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我國應高度重視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尤其高校和相關會計部門應承擔起該重任,不斷完善會計學教育體系。一方面,著力培養高素質的研究創新型人才,加強其理論研究水平,密切注意國際學術前沿和發展動態,特別是提高運用國際前沿的研究方法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著力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并加強后續培訓,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加大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操守,具備良好的整體素質。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關注IASB公允價值會計的最新進展并充分考慮其在我國的適用性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我國經濟轉型的實際情況,應積極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修訂,全面推進我國會計準則持續國際趨同,建立我國公允價值的計量框架,優化公允價值應用的市場環境,健全公允價值應用的法律制度,完善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為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玉廷:《關于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全面趨同問題》,《會計研究》2009年第9期。

[2]黃世忠:《后危機時代公允價值會計的改革與重塑》,《會計研究》2010 年第6期。

[3]葛家澍,竇家春,陳朝琳:《財務會計計量模式的必然選擇:雙重計量》,《會計研究》2010年第2期。

[4]董必榮:《試論公允價值的本質及其計量的可靠性》,《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 年第11期。

篇(7)

關鍵詞:大數據 情報分析 競爭情報 商務智能 生物醫學 政府治理 軍事情報

中圖分類號: G25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4)05-0007-06

Intelligence Analysis in Different Domains and Its Developmen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Big Data

Abstract Big data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five domain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usiness management, bioinformatics, government governance and military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domains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ception and practice on intelligence analysis across five domains,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across five domains 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and points out the effects of big data for intelligence analysis.

Key words big data; intelligence analysi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usiness intelligence; bioinformatics; government governance; military intelligence

1 前言

不同研究領域有其自身的研究對象、理論源流、學術習慣以及概念框架體系,它們會深刻影響各領域對同一術語的界定和理解。如競爭情報、商業管理、生物醫學、政府治理及軍事情報等領域不僅都會涉及“情報分析”這一概念,而且都是圍繞著情報分析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的。但是,這些領域中的情報分析的內涵與外延、實施情報分析的過程等均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可一概而論。本文的目的,是分析競爭情報、商業管理、生物醫學、政府治理及軍事情報等五個領域中“情報分析”概念與實踐的特點,以及大數據環境下這些領域中情報分析的發展動向,揭示情報分析的學科差異,為建立統一的情報分析方法體系提供理論素材。

2 不同領域的情報分析及其在大數據環境下的發展

信息與情報是不同概念,情報是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或從各種文本中挖掘的知識,可以是一種產品、活動、組織,或是一組知識的專門表達形式[1-2];生成情報所采取的分析方法與執行過程稱為情報分析研究。對于競爭情報、商業管理、生物醫學、政府治理及軍事情報等學科領域而言,它們的產生與發展與情報分析研究在具體問題域中的應用有著直接、密切的關系,盡管這五個領域對情報分析的概念理解及實踐特點不盡相同,但情報分析都是這些領域知識的核心內容,也是支持該領域研究的關鍵,而且,在大數據環境下,大數據理念與方法正在對這五個領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這是本文選取競爭情報、商業管理、生物醫學、政府治理及軍事情報等領域作為研究對象的重要原因。

2.1 競爭情報領域

“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是企業用來提高競爭優勢的情報分析工作,它通過感知外部環境變化、競爭對手的技術跟蹤等手段,建立一個關于競爭對手或外部環境的預警系統,并支持決策服務,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維持優勢地位[3-5]。由此可見,CI是對外部競爭環境進行全面監控的過程,是一種“知己知彼”的交互分析過程。與其他領域的情報分析相比,通過CI分析所得到的情報更具有目的性、針對性及對抗性等特征,同時對自身跟對手的差距、潛在的機會等問題給出了解答。

企業進行CI活動時,合法性是開展整個活動的基礎,即CI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或商業道德規范。競爭對手或市場的相關信息主要是通過公開信息來源(如出版資料、科研報告、互聯網、新聞、數據庫、政策法規等)獲得,其它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所能獲得的非公開發表的信息(如通過第三方獲取的信息、錄用對手公司的離職人員所獲得信息、人際網絡等灰色信息等)也是CI的重要信息來源[3][6]。也就是說,CI主要的信息來源是基于“文本型式”的科技文獻、網絡信息、政府信息、新聞、政策研究、產品信息等類型,并結合灰色信息來提高CI分析的有效性及真實性。從分析方法來看,因外部競爭環境復雜性與競爭對手多樣性而產生出多種CI方法,常見如定標比超、SWOT、專利分析、五力分析、財務分析等方法[5];此外,利[7]根據五力分析與SWOT分析拓展出基于競爭要素的CI四維分析框架。在技術工具方面,分析人員可選擇數據挖掘、文本挖掘、網絡挖掘、可視化技術、信息抽取、一般統計分析、軟件等方法或工具[8],將數據或信息轉化為“可操作的情報”(Actionable Intelligence),再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如管理決策、營運能力、市場監控等)形成各種情報產品(如每月情報通訊、咨詢報告、競爭對手文檔、形勢分析等),提供企業作為戰略行動依據、危機預警判斷、商業談判等重大決策參考。

大數據環境下,公開信息來源越來越多樣化,考驗著企業的情報獲取與分析能力,特別是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及時感知與動態應變能力, CI在企業戰略預警與危機管理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9]。從當前的研究與實踐來看,CI 面臨著“全信息源獲取”、“分析復雜化與實時化”兩個急迫解決的問題,就前者而言,企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解決全信息源獲取的技術性問題;對后者來說,隨著企業可以獲取越來越多的異構的數據及信息,要求CI能夠處理更加復雜的分析對象,其分析方法需要結合更多智能化技術,工作流程需要結合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10-11],例如,除了上述常見的分析方法之外,非結構化數據處理、關聯關系分析、網絡挖掘(如輿情分析、觀點挖掘等)、實時分析及云計算等方法或技術都是企業進行CI分析的新挑戰[12]。此外,除了獲取公開信息來源之外,由社交媒體產生的社會化數據[13],也引發了企業CI對競爭對手進行實時監控與分析的需求。總言之,從基本目的來看CI分析在大數據環境下的發展,會發現CI正從對現有競爭對手和外部環境進行分析以輔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轉向對實時數據或信息進行快速分析響應,通過多種分析方法的結合做到知識發現以及構建適應外部環境的持續應變分析模式[14],用來支持企業在競爭環境中做出高效精準決策。

2.2 商業管理領域

商業管理領域所涉及的情報分析是指“商務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或商業情報。BI通常被定義為由數據倉庫、ETL、聯機分析、數據挖掘、客戶關系管理、知識管理等多種技術融合而成的方法及系統,用來管理企業內的相關商業數據、專家信息及知識。不同于CI關注外部情報,BI針對企業內部的各種數據及信息進行分析,從而達到企業績效管理、客戶關系優化、監控商業活動等管理目的[15-16]。由此可見,BI是一種用來提高企業營銷管理能力的一套集成分析方法與系統,分析所得的情報被應用在解決客戶及產品的需求趨勢、潛在服務與產品的關系、銷售預測、營銷策略創新等問題。

從實踐角度看, BI的實施包括了輸入、流程及輸出等三個主要步驟:①輸入是指數據來源,BI的信息源是基于“數值型式”的業務數據、客戶相關數據、專家信息、檢索日志記錄等,或是企業內部現有數據倉庫的存儲內容。②流程是指數據處理與分析過程,在BI的實施過程中,利用ETL等技術方法將企業的各種業務數據導入數據倉庫、或是進行數據集成,并進行數據分析與挖掘,再將分析結果結合企業的戰略、運營、關鍵績效指標或模型庫等加以實踐應用,最終達到組織層次的商業績效管理、以及戰略層次的戰略規劃[17]。③輸出是指BI系統或平臺產生的各種情報產品,如產品銷售報表、客戶分析報表、產品定價方案、績效管理報表、財務報表等。從技術角度來看,Chen等人[18]認為BI分析經歷過三個演化階段:第一個階段是BI1.0,其技術基礎是結構化數據管理與數據倉庫;到了2000年的互聯網出現后,BI進入了BI2.0階段,即以網絡環境為主的商業情報分析,BI開始重視實時數據分析、集體智慧、觀點挖掘、關聯數據、網絡分析或文本挖掘等技術[19],表明了基于企業內及結構化數據的情報分析已無法滿足決策要求了,而是需要結合更多的企業外部及非結構化數據,來挖掘用戶對企業業務開展、市場活動的想法;第三階段是BI3.0階段,它是在移動終端、RFID及情景感測等技術發展背景下產生的,對企業而言,如何高效處理這類移動性強、與位置相關、以人為中心、情境敏感的數據,將是BI分析的巨大挑戰。

大數據環境下,各種新型信息技術改變了企業的營銷決策與商業模式,也對BI的架構、功能和所要發揮的作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馮芷艷等人[20]從管理學角度提出大數據背景下現代企業商業管理研究的前沿課題,例如,企業應利用智能化技術等手段,挖掘提煉出社會化網絡環境中典型的行為模式、個性化行為,其中對新型數據源的實時清洗、實時挖掘、實時建模、實時輿情監測等都是值得發展的分析技術,同時,還要在精準性與實時分析之間尋求企業績效管理的平衡點。由此可以看出,企業的BI分析在大數據環境下,正從過去基于歷史數據的情報分析向“實時分析”(Real-Time Analysis)的方向轉變。具體來說,BI若要進行實時分析,必須先解決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決策支持及信息反饋等環節中的滯后問題,Seufert及Schiefer等人[21]認為必須通過信息集成設施與商業環境集成來解決這些問題,包括以事件(Events)驅動機制替代周期性的批量處理方式來解決數據采集滯后的問題,利用聯機分析或數據挖掘來解決分析滯后的問題等等。此外,Lim等人[22]強調新型數據源對BI分析的影響,并指出現有的BI系統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如Hadoop、MapReduce)、文本挖掘(如從搜索引擎轉向企業搜索系統、從情感分析轉向觀點挖掘、從信息抽取轉向Q&A系統)、網絡分析(如鏈接挖掘、社區發現、社會化推薦)等技術進行整合,是最值得深入研究的內容。

2.3 生物醫學領域

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情報分析主要是指“生物醫學信息學”(Biomedical Informatics,BMI)[23],它是由信息計量學、醫學信息學(Medical Informatics)與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等多種學科融合而產生的新興領域,主要利用情報學、護理學、生物工程、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分析方法與技術來研究生物醫學問題,支持衛生保健、臨床實驗及醫學知識發現過程中的決策與服務。具體來說,BMI分析的基本目的在于了解生命的起源、進化、遺傳和發育的本質,通過相關分析方法或技術挖掘出潛藏在眾多生物信息數據庫中的新知識,輔助或直接開展基因組序列分析、基因進化分析、藥物設計、預測蛋白質分子結構與功能、基因區域預測及基因功能預測等工作[24-26]。

BMI的分析對象是生物醫學數據(Biomedical Data),包括患者的敘述性數據(如病征描述內容)、數據測量的文本數據、遺傳信息、記錄信號、圖紙或影像數據等[27],這些素材除了可從綜合數據庫(如Web of Knowledge、Science Direct等)獲得之外,BMI領域的專業數據庫(如Genebank、EMBL、DDBJ、Swiss2Port等)、醫學中心或生物信息中心(如EBI、EMBL、NCBI、NIH等)也是主要的獲取渠道。由于生物醫學領域的數據復雜性,促使人們必須開發更新、更靈敏的計算機技術或算法來處理及分析生物醫學數據。從分析方法來看,BMI除了沿用生物醫學領域的專門分析方法(如序列對比、結構對比、功能對比預測等)之外,也借鑒了數據挖掘、文本挖掘、本體構建、知識發現等相關方法和技術[25][28-29],借鑒相關領域的分析方法原因有二:一是幫助加快及改進生物計算分析效率,并降低人工分析及物力投入成本;二是解決遺傳語言中存在的語義鴻溝(Semantic Gap)、生物醫學本體構建及其概念分類與檢索等障礙。通過BMI分析所得到的情報產出有各種形式,如研究論文、特定主題分析報告、診斷報告書、基因表達圖譜等,其產出結果可用來解釋生命進化、人體生理與病理關系等現象,同時對疾病診斷、藥物研發或遺傳解碼等實踐應用提供了有效支持。

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分析及信息處理方法已經成為BMI分析的基礎工作,同時,大數據理念與方法,對BMI分析從“發現及關聯”轉向“組合及預測”、從系統層次的分析轉向分子層次的分析,起到了重大影響[28]。Miller[30]也認為BMI面對急速增加的生物醫學數據數量的問題,特別是下一世代的序列分析技術,將能解析出更多的基因序列,致使數據結構更加復雜化,因此需要在全基因組層面上開展多中心、大樣本、反復驗證的基因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從而輔助科研人員對基因組或疾病做深入的科學探究。此外,BMI也開始關注生物醫學數據與網絡數據的結合,通過社會網絡分析、網絡分析或云計算等方法來鑒別、預測或追蹤藥物治療、不同地區人口的關注疾病等問題[31]。總言之,為了能支持上述BMI分析,分析前的預處理工作必須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即情報分析活動的第一步驟,對多源數據進行抽取、比對、清洗與轉換,從而提高及保證生物醫學多源數據融合的效率與質量。

2.4 政府治理領域

Web2.0與開放數據(Open Data)對政府治理產生了許多刺激作用,說明了公共數據(Public Data)開放對提高政府運作的透明度、治理效率及影響決策等的重要性。目前,政府治理領域所指的情報分析尚無公認定義,整體來說,更傾向通過“政府數據挖掘”(Government Data Mining,GDM),即通過對稅務、就業、執法、國家安全(如航空運輸、金融交易、監視等)等相關數據的深入挖掘,分離出潛藏在數據中的噪音及有價值的情報,用來提高政府治理的水平[32]。由此可見,GDM的基本目的是促進公共治理與解決社會服務問題,即強化數據-治理-服務三者之間的關聯關系,并涉及了信息公開與共享、信息增值與再利用、數據訪問與存取、數據保密、數據整合等研究課題。

GDM的分析對象是政府開放的公共數據,如,美國政府以數據共享及再利用為目標,建立了開放美國政府數據的Data.gov網站,對用戶提供多種數據集和輸出接口,以方便政府數據再利用及增值開發,并結合Data.gov與云計算,構建了面向美國所有政府部門的Apps.gov云服務門戶[33]。以美國Data.gov網站開放的數據類型為例,截至2014年7月5日,網站上共開放了110,875個數據集,涉及了企業、地球觀測、教育、地理空間等21類。從分析方法來看,數據挖掘是GDM的關鍵技術,常見如統計分析、分類、聚類、關聯規則、決策樹、神經網絡等。劉典文[34]梳理了數據挖掘在公共管理領域的各種應用,如通過孤立點分析找出詐欺行為的特征、通過聚類分析找出城市交通系統規劃及站點分布等,而電子政務、政府績效管理、公共危機管理等也是廣泛運用數據挖掘來找出更多有價值的情報。通過GDM分析得到的情報,可通過每月統計報表、問題解決方案、特定事件監測匯報等型式呈現結果,向決策者或管理者提供政府信息資源增值、信息孤島與社會服務問題解決、城市管理與監控等方面的治理支持。

大數據環境下,Yiu[35]認為大數據分析是改變政府治理與社會服務的重要方法或技術,它強化了跨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與關聯、支持組織學習與績效管理,并將管理顆粒度細化到個人,從而可廣泛地應用于各種政府服務管理,如實時信息管理、多源數據融合分析稅務詐欺、個性化服務、城市人口監控與預測等。為了解決部門條塊分割的管理碎片化及資源分配問題,陳美[36]認為可以通過建立集成各種交通數據的綜合多維交通信息體系,實現各種政府數據的綜合分析,快速解決交通事故、應對惡劣氣候對交通的不良影響、及時實施道路養護等等。王志軍[37]以北京石景山區的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應用示范點為例,以流量法、壓力法和噪音法分析該區的供水管網相關數據,找出漏損情況及匹配適合的檢漏方法,達到了精細化分析、智能化管理,并取得了節約耗能的效果。除了分析公共數據外,喻國明[38]利用數據挖掘及社會語義分析工具分析百度搜索詞,探討了中國社會的輿情現實的走勢與發展,發現社會民生、公共安全、衛生及環境生態是近年來中國社會輿論持續關注的基本問題,對于社會管理和社會協調有重要的啟示。由此可見,在大數據環境下GDM分析的發展重點在于,從公共數據或其他開放數據分析中,精準、及時掌握政府部門在各種社會服務中的運行規律,以及深刻察覺其中的治理問題,并提供以數據為支撐的決策情報與問題解決方案。

2.5 軍事情報領域

軍事情報(Military Intelligence,MI)是指是為了保障軍事斗爭,有目的地搜集敵方、我方、友方、中立方等相關方面的素材信息(包括公開信息、秘密信息、部隊及技術偵查情報、軍事戰備相關情報等),再經深入的綜合分析后得到的情報[39]。在這種情報分析中,特別強調要避免因忽視危機信號、過度過濾信息、信息交流不暢、情報政治化等因素造成的情報失察(Intelligence Failure)或情勢誤判[40]。也就是說,MI分析的基本目的在于情報保障及避免情報失察,其分析任務是面向國家安全的情報偵察探測、分析模擬、戰略研擬、決策參考等方面。

MI的分析對象依據不同標準而劃分不同類型,按真實程度可劃分真假情報;按性質可劃分軍事指揮、后勤、裝備等情報;按載體可劃分文字、聲像、實物等情報[40]。具體來說,MI是從公開與非公開數據源、軍事信息系統、衛星預警系統等各種渠道取得的基于“戰事局勢”的偵查情報、傳感數據、地理數據、照片、聲音、武器裝備等等相關素材。從分析方法來看,MI除了一般的基礎分析方法(如數學方法、文獻研究等)之外,情報素材鑒別方法(先期過濾工作)、作戰想定方法(基于軍事任務)、成果評估方法(確定軍事情報價值)都是體現軍事情報領域研究特點的專門分析方法[41]。經過MI分析得到的情報,可通過戰略分析評估報告、戰情模擬分析報告、特定目標監控報告等形式呈現內容,并支撐軍事情報單位的軍事斗爭準備,達到戰事情況監控、戰勝對手、及時預測客觀情況等各項目標。

大數據環境下,面對公開信息來源及新型網絡環境的數據過剩問題,情報人員沒有足夠時間篩選潛在的有價值情報[42],例如,軍事情報單位得知可能在某日下午發動網絡攻擊,但這樣的情報量是不足夠的,必須具體知道何人、何時、何地及如何阻止他們,而該網絡恐怖事件即將發生,不允許情報人員花費時間分析該網絡攻擊的時間、地點與人物。又例如,2012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推出XDATA項目,目的是開發大數據處理與分析相關的計算技術與開放源碼軟件,用來滿足國防軍事需求。但除了開發軟件工具包之外,項目更涉及了可拓展的分析與數據處理技術、可視化用戶界面技術、軟件集成研究及評價等等技術,將來可以具體應用在網絡科技、電子戰、電子防護、數據決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防御、工程化彈性系統及監視偵察系統等[43]。上述例子說明,大數據環境給MI分析智能化帶來巨大的挑戰,研究的課題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情報的自動監控與關鍵信息的自動識別定位;不同來源的數據與同一事件的對應關系發現;非關鍵信息之間的隱藏關聯規則等等。

3 結語

本文梳理了競爭情報、商業管理、生物醫學、政府治理及軍事情報五個領域中情報分析的概念與實踐的特點,揭示了不同領域的情報分析的特征,以及大數據理念與技術對五個領域中的情報分析帶來的影響。為更加清楚起見,本文從基本目的、問題情景、研究任務、數據類型、數據來源、分析活動、分析技術、產出形式、結果價值以及大數據的影響等十個方面列出了不同領域情報分析的特征(見表1),期望能幫助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情報分析的內涵和外延。

參考文獻:

[1]包昌火. 情報研究方法論[M].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0.

[2]Moore D T.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lligence Analysis[M].Washington, D.C.: Joint Military Intelligence College,2010.

[3]陳峰. 競爭情報概念及相關因素分析[J]. 圖書情報知識,2003,(1): 20-22.

[4]包昌火.加強競爭情報工作 提高我國企業競爭能力[J].中國信息導報,1998,(11): 30-33.

[5]王知津. 競爭情報[M].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5.

[6]李正中,許蕾. 競爭情報行為的正當性與灰色信息收集方式的研究[J].情報學報,2000,19(1): 77-81.

[7]利.基于要素細分的競爭情報四維分析框架[J]. 情報學報,2007,26(1): 89-99.

[8]Bose 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cess and tools for intelligence analysis[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08,108(4):510-528.

[9]包昌火,趙剛,黃英,等. 略論競爭情報的發展走向[J]. 情報學報,2004,23(3):352-366.

[10]化柏林.網絡海量信息環境下的情報方法體系研究[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35(11):1-5.

[11]李廣建,楊林. 大數據視角下的情報研究與情報研究技術[J]. 圖書與情報,2012,(6): 1-8.

[12]劉高勇,汪會玲,吳金紅. 大數據時代的競爭情報發展動向探析[J]. 圖書情報知識,2013,(2):105-111.

[13]謝志航,冷洪霞,楊晶晶. 大數據背景下社會化媒體數據的情報價值探討[J]. 情報探索,2013,(10):6-8.

[14]黃曉斌,鐘輝新. 基于大數據的企業競爭情報系統模型構建[J]. 情報雜志,2013,32(3): 37-43.

[15]Negash S. Business intelligence[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4,(13):177-195.

[16]Ranjan J. Business Intelligence: Concepts, Components,Techniques and Benefits[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9(1): 60-70.

[17]朱曉武. 商務智能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綜述[J]. 計算機系統應用,2007,(1): 114-117.

[18]Chen H C, Chiang R H L, Storey V C.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 From Big Data to Big Impact[J]. MIS Quarterly,2012,36(4):1165-1188.

[19]Trujillo J, Maté A. Business Intelligence 2.0: A General Overview[M].Aufaure M,Zimányi E,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2:96,98-116.

[20]馮芷艷,郭迅華,曾大軍,等. 大數據背景下商務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課題[J].管理科學學報,2013,16(1): 1-9.

[21]Seufert A, Schiefer J. Enhanced business intelligence - supporting business processes with real-time business analytics: 1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atabase and Expert Systems Applications[Z]. Copenhagen,Denmark: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5.

[22]Lim E P, Chen H C, Chen G Q.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 Research Directions[J]. ACM Transactions 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3,3(4): 1-10.

[23]Bernstam E V, Smith J W, Johnson T R. What is biomedical informatics?[J].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2010,43(1):104-110.

[24]黃科,曹家樹,吳秋云,等. 生物信息學[J].情報學報,2002, 21(4): 491-496.

[25]陳銘. 后基因組時代的生物信息學[J]. 生物信息學, 2004,(2):29-34.

[26]陳潤生. 當前生物信息學的重要研究任務[J]. 生物工程進展,1999,19(4):11-14.

[27]Shortliffe E, Barnett G O. Biomedical Data: Their Acquisition,Storage,and Use[M].London:Springer, 2014:

39-66.

[28]Bellazzi R, Diomidous M, Sarkar I, et al. 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current issues in biomedical informatics[J]. 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 2011,

50(6): 536-544.

[29]Pardue J H, Gerthoffer W T. Knowledge acquisition, semantic text mining, and security risks in health and biomedical informatics[J].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2,(2): 27-33.

[30]Miller K. Big Data Analytics in Biomedical Research[J]. Biomedical Computation Review,2012,(2):14-21.

[31]Costa F F. Social networks, web-based tools and diseases: implication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J]. Drug Discovery Today,2013, 18(5-6):272-281.

[32]Cate F H. Government data mining: The need for a legal framework[J]. Harvard Civil Rights-Civil Liberties Law Review,2008,43(2):435-489.

[33]劉增明,賈一葦. 美國政府Data.gov和Apps.gov的經驗與啟示[J]. 電子政務,2011,(4):90-95.

[34]劉典文.數據挖掘技術在公共管理領域的應用[J]. 行政論壇,2010, 17(2): 42-46.

[35]Yiu C. The Big Data Opportunity: Making government faster, smarter and more personal[R]. London: Policy Exchange, 2012.

[36]陳美. 大數據在公共交通中的應用[J]. 圖書與情報, 2012,(6): 22-28.

[37]王志軍.大數據時代下的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管理[J]. 中國科技產業,2014,(2):74-75.

[38]喻國明. 大數據分析下的中國社會輿情:總體態勢與結構性特征[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5): 2-9.

[39]周軍.試論軍事情報的概念[J].情報雜志,2004,(1): 33-34.

[40]沈固朝. 情報失察――西方情報研究的重要課題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09,(2):34-37.

[41]程立斌,林春應. 軍事情報研究方法體系探析[J]. 情報雜志,2007,(2):87-89.

[42]Magnuson S. Defense, Intel Communities Wrestle With the Promise and Problems of 'Big Data' (UPDATED)[J/OL].[2014-08-20].https:///read/1G1-323351157/defense-intel-communities-wrestle-with-the-promis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夜夜爽夜夜叫夜夜高潮漏水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小说| 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男女啪啪高清无遮挡免费| 国内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 色欲天天天天天综合网|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大全|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 乱子轮熟睡1区| 看成年全黄大色黄大片| 做床爱无遮挡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 欧美精品suv|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一区二区三区内射美女毛片| 国产动作大片中文字幕| 大陆少妇xxxx做受| 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四区麻豆文化传媒| 亚 洲 视 频 高 清 无 码|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