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6:58: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導論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數字媒體方向課程體系的建設以創新性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基本指導思想,重視實踐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所學習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實效性,真正做到學有所用,以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成為本行業和企業所歡迎的有用人才。課程體系分為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模塊、數字媒體方向核心課程模塊、專業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模塊。
1.1核心課程
軟件工程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主線構成專業基礎和專業主干課程。其中,計算機與軟件基礎課程有:計算機導論、程序設計入門、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編譯原理、信息安全技術、計算機體系結構以及J2EE與中間件技術;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有:軟件工程導論、軟件測試技術、需求分析與UML設計、軟件項目管理與過程控制;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有: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網絡流媒體技術、用戶界面設計、視頻音頻制作與處理、數字影視特技應用、高級游戲特性與游戲引擎、人機交互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與應用、高級腳本與插件技術等。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開始單獨的實驗課程和配套的課程設計。
1.2特色課程
計算機網絡游戲由計算機技術、藝術設計學和計算機動畫以及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高度交叉結合,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的游戲編程功底和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和一定的藝術素養,熟悉游戲產品開發流程,具有一定的策劃能力,能在游戲公司、門戶網站、手機運營企業、動畫公司等單位從事游戲設計、游戲開發、游戲制作、游戲策劃、游戲運營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競爭力與創新精神的高級復合型人才。計算機游戲程序設計。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學習普及游戲開發理念,培養游戲開發氛圍,挑選有潛力的學生組成開發團隊;傳授游戲開發中的程序設計要素,特別是游戲引擎開發的基本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游戲開發的基本理念,熟悉游戲開發的基本技巧和流程,并具備從事游戲程序設計工作的基本技能。虛擬現實與數字娛樂。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介紹虛擬現實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統組成、相關的軟件技術及虛擬現實的應用,并介紹了當前數字娛樂的現狀,發展和一些關鍵技術。內容包括:虛擬現實的定義、特性和組成,虛擬世界的創建和管理,虛擬現實中的視覺計算,虛擬現實中的交互技術,虛擬現實中的聲覺計算,增強現實,分布式虛擬現實,虛擬現實應用,與虛擬現實相關的數字娛樂技術。
2實踐教學體系
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創新性人才,就要強化實驗教學的開放性和多層次化?;趧撔滦栽瓌t和以生為本原則,結合培養目標和自身教學特點,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實踐教學體系分為課程實驗,專業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三個方面,各實踐環節之問相互協調、相互銜接、循序漸進。
2.1課程實驗
依照實踐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實現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基本能力培養的系列課程,并按照系列課程的復雜度和規模設計實踐環節,開展了多層次課程實驗教學,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漸進規則,將實驗課安排大學四年的各個環節。多層次實驗教學是指在實驗大綱與目標的規范基礎上,將實驗項目設計成基礎型、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不同層次的實驗。同一學生從基礎規范一綜合設計一研究創新這樣難度遞增的實驗項目中逐漸進行訓練,實現系統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課程實驗主要包括:手繪訓練、視頻特技與非線性編輯、多媒體網頁設計、移動娛樂軟件開發、網絡娛樂軟件開發、界面設計課程設計、虛擬現實開發課程設計等。
2.2專業實訓
專業實訓作為知識、能力、綜合素質教育的結合點,成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重點之一。專業實訓是對課堂教學具有延伸作用,是學生培訓職業能力、熟悉職業環境、了解實際知識的重要渠道。通過專業實訓,學生不僅可以把所學轉化為所用,還能使學生在學習操作過程中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來慢慢適應相應職業崗位,鍛煉職業的能力,為實習以及今后走向社會積累經驗、打下基礎。我校軟件工程專業是校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以爭建微軟IT學院、HP軟件學院為契機,與知名IT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軟件開發、軟件測試和服務外包人才。與中軟國際、Tarena(達內)科技等十多家IT企業聯合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就業基地。
2.3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畢業實習是學生將前期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真正了解、感受未來的工作,鍛煉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真正實現與行業需求的專業實踐能力對接。能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從而積累工作經驗,為就業做準備。為了增強學生和指導老師對畢業設計(論文)及畢業實習的重視,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和提高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及畢業實習實踐環節獲得的實踐能力,也為緩解畢業設計時間(論文)不足,筆者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有機結合,實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模式,學生畢業設計的內容來自于畢業實習,并且畢業設計的內容要將畢業實習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升華,除體現學生四年來所學知識綜合之外,還要體現出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達到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標準。
3結束語
關鍵詞:算法設計與分析;教學研究;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算法設計與分析”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核心課程之一,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對于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好算法課是必要且是必須的?!八惴ㄔO計與分析”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不僅是講授計算領域中不同問題的標準算法,更重要的是分析其算法復雜度,并且在諸多可行算法中選擇一種時間或者空間效率最高的方法。美國著名算法大師Donld Knuth認為“計算機科學就是算法的研究”,他主持設計的TeX排版系統被譽為是“不存在Bug的系統”,這是以大師嚴密的算法設計基礎為保證的。前微軟高級副總裁李開復博士認為“計算機科學實質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則是模擬人類思維的一種算法科學。計算機算法的應用已經遍及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計算機軟硬件機器學習、電信及互聯網、一般制造業、經濟與金融業等。算法技術不僅在計算機領域,而且在其它理工及社會科學領域都有極其廣泛的應用。任何問題的求解,都離不開一般性的算法設計原則,在筆者執教的學校,數學和信息安全兩個非計算機專業已將該課程列為必修課程。因此,提高“算法設計與分析”課程教學水平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作用。
2教材選擇
近年來,國內引進了一些優秀的國外教材,其中的《算法導論》是國際上被引用頻率最高而且知名度也最高的專著,但是由于它篇幅過長,在國外多用于兩個學期的教學課程,因此難以將該教材系統地用于學時有限的本科教學;《算法設計與分析》是美國工程院院士UIIman等三位大師合著的優秀教材,該書的目的是將算法領域的基礎研究結果進行綜合,重點在于對算法思想過程的理解,而不是算法的實現細節和具體的編程技巧。但是該書內容和習題難度都較大,因此更適合作為研究生教材。國內的專家王曉東和周培德所編寫的教材也很優秀。這些教材都被我們重點推薦給學生作為參考書。
出于上述考慮,我們最終選擇了沙特學者M.H.Alsuwaiyel所著的《算法設計技巧與分析》作為教材,該書基本覆蓋了傳統算法設計的主要內容,此外還包含了概率算法和近似算法等一些基本內容,這些內容在傳統教材中并不多見,是一些高端算法經常使用的方法。雖然該書不是歐美傳統名校教材,但作者在南加州大學攻讀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因此該書吸收了歐美優秀教材的風格,且文筆簡潔流暢。該書的內容及習題難度適中,便于課堂教學及自學,是一本適合本科教學的好書。
如果一個本科生能夠學好本教材,并在后面的碩士階段,學好UIIman的《算法設計與分析》,之后再將《算法導論》學習好,則必將打下堅實的算法理論基礎,為終身的職業生涯所受用。
3興趣培養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大學理工科三年級學生,要求他們不僅具備數學分析、概率及線性代數的基礎,而且具備離散數學和數據結構等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很多學生剛學過數據結構,翻開算法教材,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材中確實有部分章節如數據結構,排序算法,圖的遍歷等取材于數據結構課程。因此會有些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認為是在學習重復的課程。
針對這一情況,首先我們會教育學生兩課程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數據結構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如果對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及對其信息處理過程建立數據模型;而算法設計課程的重點是算法的效率問題,其主題是算法的空間和時間復雜度,主要論述如何運用算法技術改進已有一些算法的效率,或者對復雜問題進行求解。
近年來,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發展迅速,CPU、外存、內存的性能在持續提高,價格卻大幅度下跌。因此有很多人認為,軟件的效率已經不再重要了,只要提高計算機系統的配置就足夠了。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我們在第一節的緒論課中引用《算法導論》的例子,深入淺出地闡明了算法效率的重要性。設有兩個排序算法:其一是插入排序,時間復雜度為c1 n*n, c1是一個不依賴于n的常數;其二是歸并排序,時間復雜度為c2 nlog n,c2是一個不依賴于n的常數,一般情況下c1< c2。n是待排序數列的長度。對于這兩個實質上屬于不同數量級的算法,很多人并未真正感覺到log n比n優化多少,甚至當n較小時,插入排序比歸并排序還要快速一些。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當n逐漸增大到一定數值以后,無論c1比c2小多少,歸并排序均比插入排序快速。在大規模數據集上排序結果的對比,則效果更為顯著。假若在高性能計算機A(10億指令/秒)上運行插入排序,而在低速計算機B(1千萬指令/秒)上運行歸并排序。此時硬件條件是機器A比機器B快了近100倍;軟件先決條件是 c1值為2, c2值為50;數據集的規模n為100萬。
計算得到:
機器A運行時間為2*(100萬*100萬)/10億=2000秒
機器B運行時間為 50*100萬*lg(100萬)≈100秒
結果是驚人的,用了快100倍的機器處理相同的數據集,反而慢幾乎20倍。如果數據集大10倍為1000萬,那么機器A要算2.3天,機器B只要20分鐘,這一差距是令人震驚的。
事實上,算法技術的發展沒能跟上硬件的發展,其發展空間還很大,盲目崇尚硬件建設而忽視算法技術的觀點是錯誤的。
在電信應用中,雖然硬件和軟件技術發展很快,但是用戶的需求更是呈爆炸式增長。一個國家網內就可能有成百萬實時在線用戶,每秒幾十萬次用戶交互發生,夜間有成千萬的話單記錄要處理。當一臺內存中存放近百萬用戶資料,則浪費16個字節就是浪費16M空間。如果記錄的數據結構及處理算法設計不合理,則內存很容易不夠用,大量工作任務會被拋棄。要在這樣的平臺軟件上構建軟件,必須對每個字節空間、每個計算機指令的使用優化到位。否則,即便有先進的計算機系統,一般的軟件技術是無法承受高性能、高容量計算的需要的。算法技術能支持開發人員在軟件設計階段從理論層面保障系統的效率達到最優。
經首次引論性教學,絕大多數同學認識了算法課程重要性,明確了學習目的,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理論教學
課程教學組在教材內容上選擇了以下內容:
(1) 算法分析基本概念,數學預備知識。這些都是本課程工具性方法。
(2) 堆和不相交理論。介紹了能有效實現優先隊列的數據結構。
(3) 歸納法、分治、動態規劃。介紹了計算機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遞歸為主題的設計技術,遞歸要求能夠將待解問題抽象為遞推表達式,確定初試值和遞推終止條件后就能將復雜問題化解為嵌套的簡單問題。
(4) 貪心算法。介紹了如何求解最優化問題。
(5)NP完全問題。介紹不確定性圖靈機在P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這類論題對于培養學生將來思考問題復雜度是個導論。
(6) 回朔法。介紹有組織的窮盡搜索算法,對一些問題尤其是解空間很大的問題有效。我們介紹了3著色、8皇后等經典問題。
(7) 概率算法和近似算法。一般性介紹近20年來算法研究迅猛發展的領域,以擴展學生知識面,但不做考核要求。
其他內容如數據結構、圖遍歷等是數據結構和圖論課的內容,本課程內不做講解,供學生預習課程時選讀;對于域指定問題的迭代改進和計算幾何技術等高級課題,推薦學生根據興趣自學。
近年,越來越多的國內高校主張雙語教學。我們也有這樣的規劃,但是考慮課程有一定深度,三年級本科生英語運用還有限,為此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先采用中文教學。但是我們鼓勵學生同步閱讀英文版教材,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科研和國際化軟件研發的需要。
5科研方法及實踐能力培養
科研式教育并不是新生事物。在二十年前,我國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名校就對高年級學生講授研究生課程,并進行導師制研教結合型教學,使得很多學生讀研時就能取得優秀的成果。作者所執教的是重點工科院校,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便于我們展開科研式教學:一是有超過60%的學生主觀上有本科畢業后繼續深造的愿望;二是學校有豐富的圖書館資源,能全文檢索CNKI、碩博士論文、IEEE、ACM、ELSERVIER、SPRINGER等中外優秀電子數據庫。在教學中,作者也將在科研中讀到的一些新穎實用且難度適中的論文摘錄下來介紹給學生,并將自己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方法介紹給學生。除了閱讀教材,我們還鼓勵學生讀一些高端的雜志,例如計算機學科領域的四大學報,ACM期刊,Softwar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等刊物,從其中檢索感興趣的論題。讀核心期刊有幾點好處:這些刊物審稿嚴格,文章無論是學術性、前瞻性、理論正確性及寫作水平都有保證;減少檢索的開銷。讀者可以先在這些高水平雜志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后,再廣泛檢索與主題相關的其它刊物或會議文章。引導學有余力的本科生讀高水平論文并不是過高要求,算法設計及數據結構教材中大部分章節內容其實也都是來源于前二十至五十年的國際知名算法學術期刊,其中選擇ACM、IEEE及ISAM雜志內容的比例最高?,F在的一些學術期刊中刊出的優秀算法,過幾年就會被大量的引用或實際應用,也許再過十至二十年后就會被引入未來的教材之中。
我們認為,在本科高年級展開研究式教學對學生長遠發展有好處。對打算深造的同學,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思索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很多成功的學者就是在大學受到某門課程老師的影響而走上科研道路的??茖W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工科博士生學習到第三、四年后才開始發表一級論文,很多碩士生畢業前才急忙撰寫可發表成果。而同時有些博士生入學兩年就能取得豐碩的成果,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們在本科高年級階段就培養了研究型思維,為以后深造明確了方向并作好了理論準備。如果本科階段就培養研究型學習方法,那么在日后深造過程中多出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而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研究習慣,正是我們教師要不斷探索的論題。
重視理論而實踐不足,是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國際上,知名的軟件鮮有來自中國人的原創。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實驗環節,我們布置了基本的排序、遞歸、貪心、回溯等論題的實驗,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編程語言實現,不僅僅是單純的算法實現,最好能夠編制出實用美觀的界面,將算法更友好地呈現出來。無論以后的工作或者深造,目標是可應用或者可發表的成果,都需要研發者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我們認為實踐與理論教育是并重的。
6結束語
通過四年的教學實踐,學生對此課程實踐的參與度越來越高。通過教育方法的不斷改進,學生的課程成績也一屆好于一屆。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啟發引導式教育,很多同學開始萌發研究型思維,課余經常向老師提問,有的問題有較高難度,老師都要回去研究資料才能解答。在來自本校新入學的碩士生中,不少同學反映受益于此課,有些同學讀研究生后不久就在一級學報上發表了算法類論文,這也正是我們當初所期待的。我們教師仍然要不斷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并將研究成果及方法引進課堂,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教學中,還發現一個現象,數學系的學生比計算機系的考試成績要高一些。最簡單的因素,是他們理論思維能力更強,如何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法及增強工科學生學習本課程能力,是我們課程教學組今后要探索與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M.H.AlsuwAIyel. 算法設計技巧與分析[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大學教育不是培訓班
重視基礎教學是中國科大一貫的辦學特色,如何在工程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找到理論與實踐、科學與工程之間的“平衡支點”?
中國科大軟件學院執行院長周學海認為,高校應當從企業的需求出發,結合高校自身的培養模式,提煉出人才應具備的能力、素質。“軟件工程人才,不僅要上手快,還要有后勁,后者更重要”。
學院軟件工程碩士目前學制是兩年半,要求完成不少于40個學分,分為3個階段:第一年是理論學習,第二年開始到企業實習、做畢業論文,最后半年是論文整理、答辯和學位申請。
據中國科大軟件學院副院長李曦介紹,學院強調專業基礎課教學,很重視學生的計算機、軟件、數學等基礎能力培養,比如,《算法設計與分析》這門基礎理論課,其他高校一般開40學時,該校是60學時。學生也有很大的學習自主權。全院共開設了108門課程,除本專業的幾門核心課程外,5個專業方向的學生可以自由選修各模塊的課程,也可以跨專業選課。
自主不代表要求降低。學生入學頭一年要完成30多個學分的理論課學習,要求核心課程平均分不得低于75分,否則就失去學位申請的資格。即使是擁有計算機和信息專業背景的學生,每天也要學到夜里11點多。
“我們培養的不是簡單的打工仔,而是技術骨干和懂技術的管理者,要為大家今后的職業成長和發展打好基礎?!弊钭尷铌匦牢康氖?,畢業生返校做講座的時候,總會在結尾提到:感謝那段艱苦學習的歲月。
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做軟件的首先要有IDEA(創意),然后開發設計出樣品,最終按照工程的要求做出產品?!痹谲浖W院總支書記、副院長吳敏看來,軟件公司其實就是一個“軟件工廠”,如果學生不下車間鍛煉實踐,就無法樹立起一個工程師應具備的“工程意識”。
在實踐教學方面,學院在第一年就設置了“工程實驗”的必修環節,首創了如同“三明治”一樣的“多階段分層次實踐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細化為“專業基礎、專業強化、專業綜合”3個階段,共3個學分,把不同階段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緊緊地鑲嵌在一起。
其中,專業基礎部分主要針對各專業方向的基礎課程,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和運用本專業項目開發所需的基本理論、編程語言和開發環境。專業強化部分是完成某專業方向的綜合性實踐能力的訓練,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本專業相關理論知識和方法,以及軟件工程項目管理工具。在專業綜合部分,學生自主選題,或者是企業提出需求,3~5名學生組成一個小團隊,利用一年的課余時間,按軟件工程規范完成一個工程開發項目,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學院還建立了軟件工程中心,承接項目開發,為學生提供工程實踐環境。
據李曦介紹,設置工程實驗環節后,學生的實際開發項目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能夠熟練使用本專業的各種軟件開發工具。從學生實習單位反饋情況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得到工業界的認可,對提高學生的一次就業質量幫助很大。
從機制上確保學生實習質量
第一學年結束后,軟件學院的學生像候鳥一樣飛往70家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這些基地多為國內外著名研究所和IT企業,如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微軟、惠普、IBM、華為等。2011年,平均每個學生有5個實習崗位可供選擇。
接下來的一年里,他們將扎根企業進行嚴格的實習,同時開始準備畢業論文。
到企業之后,學生每人都配有企業導師,進行全程指導。實習3個月左右,學院派校內導師到學生所在實習城市檢查實習情況,指導論文開題。
論文題目要求來自企業生產實際,不僅強調先進性和可行性,還對論文所涵蓋的內容有明確要求。
關鍵詞:獨立學院;課程改革;人才培養;程序設計
隨著計算機軟件行業的發展與普及,十幾年來計算機軟件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高等學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卻沒有多大的改變,課程教學理念嚴重滯后于實際需要,教學效果存在相當大的問題?,F在的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擁有的優勢越來越少,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對獨立學院的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而言,更是如此。比專業理論知識,他們沒有一本、二本的學生全面扎實,比實踐操作能力,他們又遠不及高職學生。那么獨立學院應該培養怎樣的計算機軟件人才呢?學生將來畢業以后,憑借什么在社會上立足呢?這是我們老師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為適應新的形勢,我院明確了計算機軟件人才的定位:培養應用型軟件人才。這個培養目標既是從獨立學院學生的自身條件出發,又符合當前社會對計算機軟件人才的需求。在這個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我們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上進行了大膽嘗試,修訂了教學大綱,增加、刪除了部分教學內容,并將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引入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存在的問題
已往的教學經驗表明,學生在學習程序設計類課程時最難的地方不是掌握某種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規范,而是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規范是死的,并且與任何一種自然語言相比,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規范更簡單規則。因此,只要學生掌握好了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再花費一定的時間掌握某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規范,就能用該程序設計語言設計程序,甚至達到精通水平。
具體而言,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教學內容與教材組織過于陳舊;教學目標沒有反映新形勢的需要。其典型表現在:程序設計方法強調不夠,抽象思維能力培養不足;某些程序設計中重要的概念講授力度不足,如庫與接口、UML建模以及目前流行的軟件開發方法等,學生在實際的軟件開發中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
2構建程序設計基礎培養四階段課程體系
大多數獨立學院的本科計算機軟件專業現行的課程設計,與普通的一本、二本院校相比相差無幾,沒有突出獨立學院的特點,也沒有明確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因此,對獨立學院計算機軟件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迫在眉睫。我院以“計算機導論與C語言程序設計”為公共基礎的程序邏輯訓練、以“高級程序設計技術”為核心的程序設計方法培養、以“數據結構”為支持的數據與程序抽象能力培養、以“C++程序設計”貫穿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新理念,并在大三大四高年級開設了Java、Linux、UML建模等程序設計類選修課程,形成了“基礎訓練+方法培養+提高能力+拓展層面+實踐應用”的程序設計教學新模式[1],在強化程序設計能力培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提出并實施四層次軟件人才培養新模式
我院以課程體系為基礎,提出并實施了“基礎訓練+提高能力+拓展層面+實踐運用”的四層次軟件人才培養模式。
3.1基礎訓練
程序設計基礎訓練課程開設在大學一年級,是大學階段系統認識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的入門課程,通過程序設計的詞法、語法及使用方法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體會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在基礎訓練中,通過對計算機導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并能熟練運用計算機編寫程序;通過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掌握程序設計的方法,訓練程序設計中的邏輯思維。
3.2能力提高
程序設計能力提高課程開設在二年級,主要從兩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一是高級程序設計技術課程,重點學習典型的程序設計方法技術,便于學生系統地學習并掌握程序設計方法技術。二是數據結構課程,通過構造性思維的訓練,重點突出數據抽象與程序抽象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基礎訓練階段之后能更深入地理解程序設計的概念。
3.3層面拓展
主要以市場需求為基礎,包括工具類別與應用環境的拓展,以選修課形式開設在三、四年級。在具有良好C程序設計能力基礎上,展開其他程序設計工具層面,如開設Java、VC++、VB等程序設計類選修課程,增強學生掌握新工具,舉一反三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國外市場份額不斷增加,熟悉和使用Unix環境已成為計算機軟件專業應當掌握的重要技術,開設Unix環境編程和Linux程序設計等課程,將拓展應用環境,提高學生適應新環境的程序設計能力。
3.4實踐應用
自2006年以來,我院就加大了程序設計課程中的實踐課時比例,實踐課時占到總學時的1/2或1/3,每門實踐課都單獨安排了實踐課老師,指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實踐。在實踐課設計中,我們既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又注重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把實驗自下而上分為知識層、應用層和綜合層3個層次。
知識層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和Java程序設計等理論課增設了相應的課程設計,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是:按軟件企業先進的項目管理和開發模式,以“項目驅動”進行軟件系統開發的實訓。應用層重點在于鞏固與應用,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課外興趣小組或在畢業論文設計中,大部分學生都能使用VC++做系統級深層次應用。綜合層則關注綜合與創新,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大型的綜合性IT比賽,如ITAT、大學生挑戰者杯創業大賽等。
3.5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強化
計算機程序設計能力,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技能的提高和智力的開發變得越來越重要,技能培養的重要程度決不亞于知識傳授。對程序設計能力的提高來講,編程序不難,編好程序不易。質的飛躍來自量的積累、艱苦的磨煉,所以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關鍵在于實踐。程序設計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是創造性的藝術,只有提高了科學思維,學會了程序設計的真本領,才會將知識與技術變成能力,應用自如。
3.5.1案例驅動教學:興趣引導
針對獨立學院學生思維靈活但學習自覺性較差的特點,我們采用案例教學法,避免了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的呆板,通過實例演示,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之后,再提升到理論高度,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經過多次教學的探索,總結出重點講授解題思路、算法設計及編程構思,突出上機訓練,在編寫程序過程中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性的學習,程序設計中的成果能極大地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培養學生程序設計的興趣,并達到更加牢靠地鞏固理論知識的目的。好的程序設計案例所采用的程序設計方法教會學生用適當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其思考過程。
3.5.2指導―大運動量實踐―反饋訓練:加強創造性思維培養
數據結構[2]的學習過程,是進行復雜程序設計的訓練過程。技能培養的重要程度不亞于知識傳授。難點在于讓學生理解,習慣算法構造思維方法。針對數據結構技術性與綜合性較突出的特點,我們提出并實施了“指導―大運動量實踐―反饋訓練”教學法。通過作業練習、課程實習、課程設計3個環節實現實踐過程,前者偏重于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后者側重于軟件設計綜合訓練,促進了專業學生邏輯抽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5.3項目訓練:提高應用能力
通過“項目訓練”[3]方法,我們提出課程設計規范要求,突出關鍵技術要點,貫穿基本技能訓練主線,精心設計綜合性實驗,體現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思路。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時進行軟件開發綜合訓練的第一門課,通過選用具有一定實用性的綜合題目,采用學生個人進行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問題分析、總體結構設計、用戶界面設計、程序設計基本技能和技術的一系列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合作研究、協作開發大型軟件項目的能力,培養學生采用軟件工程正規方法進行設計與實現,為專業技能訓練奠定了基礎?!绊椖坑柧殹狈绞綄W生引入具體的項目研發,使學生有更多的主動學習機會,培養了科研能力。
3.5.4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創新能力
競賽等多種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現程序設計能力的舞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們已連續3年開展全校“電腦文化節”、“網頁設計大賽”、“Flash競賽”、“計算機知識競賽”;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數學建模比賽,6人次獲國家級獎勵,20人次獲得省級獎勵;學生在程序設計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多項獎勵,3人次獲ITAT國家級獎,多人次獲省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
4結語
計算機課程改革勢在必行,特別是對于獨立學院來說,更是迫在眉睫。改革的成功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就業。在進行計算機課程改革的基礎上,我們針對軟件人才的培養,提出程序設計教學的新模式和以設計為中心的能力培養新方法。作為一種有益的嘗試,新的課程體系通過一種有趣的、面目可親的方式向學生說明了創造性思維能力在程序設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翟玉慶,鄧建明. 計算機科學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5(1):31-33.
[2] 耿國華. 數據結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志英,寧洪,戴葵. 強化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C]//第七屆全國計算機系系主任論壇論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7.
Reform of Computer Courses and Training of Software Personnel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LIU Ya, TAN Qian-mao, ZHOU Li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Jinjiang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Pengshan 620860, China)
關鍵詞: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畢業論文 認知情況
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面對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 除了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外, 培養食品方面的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讓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盡快融入企業、融入崗位, 發揮自己的重要性,除了學到相應的理論知識外,實踐過程尤為重要, 而大學 4年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畢業論文(設計)。4年制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安排于第7學期的10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 面臨工作時間緊張、求職考研壓力沖擊、工作條件欠缺和管理疏漏等諸多實際困難和問題。為了解專業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認知狀況或建議,探索適合當前形勢的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控制方法,我們在近3 年的畢業論文(設計)實踐中, 對參與畢業論文(設計)的專業學生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1.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為加強食品專業學生充分認識畢業論文(設計)的重要性, 在大一新生入校的專業介紹中對專業培養方案作了專題講解; 在3~5學期中,學校推出創新性實驗等項目,為學生進入畢業論文(設計)做鋪墊;第7學期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 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畢業論文(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使其真正從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得到鍛煉和培養。對于專業培養計劃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知曉情況, 學生于第1、2 、3、4 學年知道的分別為27. 10%、52. 40%、77. 24%和98.12%。近3年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后的調查結果顯示, 99.12%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并親身感受到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可以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動手能力,鍛煉思維培養。調查結果還發現,學生認為畢業論文(設計)能強化基礎知識、提高寫作能力、提高信息檢索能力、加強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鍛煉表達能力的分別達到71. 35%、82. 82%、80.14% 、90. 61%、71. 65%、68.67%;還有34.20%學生認為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對考取研究生非常有幫助。
2.學生開展畢業論文(設計)的綜合能力
2.1 檢索文獻的能力
畢業論文(設計)是一次綜合檢驗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動手實踐能力、信息獲取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及寫作能力的過程。食品專業學生在第5學期均選修了文獻檢索課程,但是在開展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前,47. 38% 的學生從未進行文獻檢索,42. 56%學生僅偶爾檢索過專業文獻, 僅10. 06%的學生經常使用校圖書館數據庫進行文獻查閱工作。
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過程中, 94.63%學生使用校圖書館數據庫,35.42%的學生使用Google、百度文庫等網絡工具,11.52%的學生到圖書館查閱過紙質期刊。認為文獻查閱這個過程可幫助論文選題的為77.32%,課幫助開題報告和論文撰寫的分別為58. 715%和97. 14%。
2.2 實驗操作能力
畢業論文(設計)通過文獻檢索、選題后進入實驗操作階段,選擇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分別占58. 76%和41.24%。選擇畢業論文部分的學生54. 17%的不知道如何開展實驗,僅11. 51%學生清晰知道實驗的開展順序、常用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 57.50%的學生使用了統計軟件、作圖軟件及畫圖軟件,采用的統計軟件類型主要是Excel,畫圖軟件為Excel和CAD。 雖在論文工作前, 89. 48%的學生已經學習運用過某種相關軟件,但實際應用過程中,只有25. 78%的學生能熟練運用各類軟件, 而74. 22%的學生不太熟練甚至生疏。
2.3論文撰寫能力
在畢業論文(設計)撰寫前,有64.12%的學生不知道論文的基本格式,只有10.30%的學生清楚的指導論文撰寫的內容和格式。73.33%的學生基本掌握了統計圖表的使用, 但在論文(設計)撰寫工作中, 初次使用統計圖表時,仍出現較多的錯誤, 其中表題圖題、表目設置、有效數字、表線和圖形圖標錯誤率分別達19. 83%、45.11%、32.32%、16. 81%。通過老師指導和專題講座, 學生基本掌握了開題報告書寫格式和要求, 其中的立題依據、研究內容、預期成果、技術路線等內容書寫正確率分別為91. 40%、82 50%、68. 17%和74. 37%。
3.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評價與建議
調查學生關于“指導老師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關注程度”評價, 80.42%學生認為帶教老師非常關注, 14.44%的學生認為老師關注程度一般入, 另有54.24%的學生人認為帶教老師完全不關注自己的畢業論文(設計)。
調查學生關于“自己對畢業論文(設計)管理過程的精力投入”結果顯示, 89.10% 的學生認為在論文撰寫過程中自己能全身心投入, 通過查閱文獻、實驗數據分析、及時與老師聯系保證畢業論文(設計)進度和質量, 而10.90%的學生則認為自己因為各種原因投入畢業論文(設計)精力一般。
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存在,學生認為影響畢業論文(設計)的因素包括學生時間保障和重視程度、指導老師的能力和投入、工作條件、考研求職壓力影響和過程管理等, 回答率分別占94.34%、90.12%、85.30%、80.46%、62.07%。
4.結語
實踐證明, 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實施能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學能力、溝通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學生通過近10周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可以拓展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并融入到實踐中, 進而真正體會到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文獻資料檢索、閱讀和翻譯工作, 可以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和專業知識面;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分類, 可以鞏固統計軟件和計算機知識和能力;通過論文(設計)選題, 可以調動學生科研思維,促使其發現實際生產工作急待解決問題;通過論文的修改和寫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通過論文答辯過程, 可以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總之, 畢業論文(設計)為學生搭建了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平臺[1-3] 。重視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各環節,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和調動學生開展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蘇政權,毋福海,黃麗玫,等.預防醫學專業衛生檢驗方向畢業論文的教學實踐[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4):408,416.
關鍵詞:大類模式;電子信息類“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李鋒(1970-),男,陜西商洛人,江蘇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副教授;田雨波(1971-),男,滿族,遼寧鐵嶺人,江蘇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教授。(江蘇 鎮江 212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5-0099-02
作為社會信息化的支撐和依托,電子信息技術及相關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21世紀,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方位地向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相應地,電子信息相關學科知識領域更新與增長越來越快,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越來越緊密。伴隨著學科發展方向不斷分化、細化的同時,電子信息各學科、專業或方向之間的交叉基礎知識更加多,專業界限越來越模糊。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呈現變化快、多元化的趨勢。在這種形勢下,實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已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和共識。大類培養模式提倡按大類招生,實施厚基礎、寬口徑的通識教育,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流培養,學生結合自身興趣特點做出合理的選擇。事實說明,大類培養利于提高辦學效益,優化教學資源,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和滲透,實現更廣泛的通才教育,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生活多元化對人才的需求。
一、開設“專業導論”課程的意義和目標
在大類培養模式下,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主要是學習公共課和大類基礎課,大三期間學習技術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大四期間學習專業課程和接受綜合實踐訓練。但是在專業人才培養實踐中發現,盡管大類培養適應了學科專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但要更好地發揮大類培養的優勢,還必須加強大類學習到專業培養之間的銜接,否則將直接影響培養目標的實現。
1.開設“專業導論”課程的意義
在大類培養階段,本科低年級學生對電子信息學科、專業缺乏整體認識,不了解自己的專業方向,不了解專業課程設置,不了解專業課程與基礎通識課程的關系;在思想上準備不足,不知為何要學習這些課程,不知道這些課程對于專業學習和未來所從事的工作的作用,沒有自己的專業目標和努力方向,缺少明晰的學業規劃,甚至有不少高年級學生到了選擇專業方向的時候對自己的專業都不甚了解。針對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展開的問卷調查及座談會結果表明,在開設專業導論課程之前學生普遍存在迷茫情緒,找不到發展方向,不能心平氣和、扎扎實實地學習,甚至出現了所謂“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的情況。
大學階段是青年人渴望自主成長的時期,抓好大類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銜接可以縮短他們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期,引導大學生做好學業規劃,為實現培養目標、提升培養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皩I導論”作為專業啟蒙課程,將學科專業教育、思想教育、就業教育等融為一體,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就讀的學科與專業,加深對所學專業的感情,激發學習本專業的興趣和學習動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后續課程做鋪墊;同時引導學生做好學業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2.“專業導論”課程的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在第二學年下學期和第三學年的上學期開設“專業導論”課程——電子信息技術導論更加符合教學實際。該課程的目標是:介紹電子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學科知識體系、技術發展歷程、當前的技術狀況及發展走向、前沿領域,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興趣,激發部分學生對某些研究領域的興趣;介紹本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專業特色、課程設置、進度安排、實踐環節等;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指導學生做好學涯規劃和人生職業規劃。
二、“專業導論”教學模式探索
由于“專業導論”課程的特殊性,為使該課程教學效果更加明顯,應從課程安排、教學內容、任課教師、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探索合適的教學模式。
1.課程安排
在大類培養機制下,大學一年級學生在專業方面接觸的主要是大類基礎課,對專業的認識比較膚淺,對于專業領域的知識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大學二年級開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專業的認識不斷深化,了解專業的愿望也更加強烈。到了大學三年級,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某個領域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但還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不知道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及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因此,學校選擇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初和大學三年級上學期初各開設16學時的“專業導論”課程。
2.教學內容
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初,針對即將進入專業學習的學生,著重介紹專業特色、專業課程及專業知識體系、實踐環節;介紹電子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專業技術發展歷程、當前的技術狀況及發展走向、前沿研究課題等;介紹電子信息產業的主要領域及與學科之間的關系,電子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強調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支柱產業,讓學生對自己所選專業產生認同感,激發學習專業課程的興趣。
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分若干模塊介紹信息科學的各個學科各分支的研究內容及發展動態,如:電磁場與無線技術模塊,通信技術與通信網模塊,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與信息安全模塊,微電子、集成電路及其應用模塊,控制科學與工程模塊,數字信號處理、圖像、語音處理模塊,光電信息技術等。介紹各模塊所涉及的知識領域基本框架,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等,使學生初步體會信息科學所涉及的領域范疇,相關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方法,達到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3.任課教師安排
為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采用課程教學小組的形式安排任課教師。小組長為課程的總負責教師,由主管教學的副院長或系主任擔任,小組成員為專業骨干教師,根據每個教師的專長負責不同的模塊。小組長負責介紹課程總體概況,包括主要學科領域、技術、產業、前沿課題等,突出介紹電子信息產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其他任課教師分別向學生介紹各模塊的基本理論、技術及發展動態等。課程教學小組經常針對專業導論課進行教學經驗、教學內容、方式、方法及教學效果等方面的交流、探討和研究。
4.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由課程組長負責,采用作業小論文+課程大論文的形式。每位教師根據自己負責的模塊擬出若干題目讓學生選擇,最后課程組長綜合各任課教師的評分給出本課程的總成績。
作業小論文:若干題目自選,如電子信息技術可分為哪些產業,電子信息技術與國民經濟及工業信息化之間的關系,電子信息技術各個學科與產業之間的聯系,感興趣的產業或領域,某領域的發展現狀,大學期間專業學習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等。
課程大論文:要求學生在學習完專業導論的基礎上,通過調研對大學的專業學習及今后的發展進行規劃,形成課程學習報告。包括各自特長和愛好是什么,自己的學習習慣、喜歡的職業,該領域當前的社會需求是什么,本科階段應培養的能力有哪些,大學剩下的時間準備做哪些事情,畢業后的發展規劃是什么,準備采取哪些措施去實施你的計劃等。
三、對“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效果的思考
通過學生座談會和問卷等形式對本課程教學效果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在本課程之前,很多學生都存在對所學專業不了解、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這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規劃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對學業生涯定位模糊,對基礎課不重視。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2009級學生在開課之前認為自己了解該專業的僅占14.3%,了解一點的占50.8%,認為自己對專業學科領域及相關產業了解的僅占9.5%,認為自己有明確專業愛好的僅占8%左右,不少學生渴望對專業有更深入的了解。經過課程學習之后,有70%左右的學生對自己大學階段學習及今后專業發展提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劃。教學座談會反饋結果表明學生和學生管理部門也對該課程持肯定態度。
由于“專業導論”課程的開設時間較短,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形式較為單一、與工程實際聯系偏少、部分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時間安排不盡合理等。為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課程時間安排
“專業導論”作為大類招生專業的專業先導課程,具有教育和引導的多重功能,在低年級開設更有利于學生盡早了解專業,建立對專業的認同感,并盡早確立今后繼續深造所要涉及的發展方向,減少專業上迷茫、學習精力分散等情況的發生;在中高年級開設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學科不同分支,并結合自身愛好特長對學業和今后發展方向做出合理規劃。因此建議將“專業導論”課程的兩部分內容分別安排在低年級和中高年級開設。
2.改革教學內容
密切跟蹤學科發展,充分發揮不同研究方向教師的優勢,充分把握學科及其分支的發展動態,把本學科最新的發展情況介紹給學生,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專業內容及發展方向,并適當結合學校特色,構建特色化的教學內容。
3.重視條件建設,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條件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保證。進一步加強該課程的建設,包括教材、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網絡教學環境的建設;積極利用實驗室、企業等條件開展實踐教學;努力實現專題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等有機結合。
四、結語
在大類培養體制下,電子信息類“專業導論”課程在整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加強“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其引領、規劃和導向作用,指導學生認識專業、規劃未來,對提高教學質量乃至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學低年級課程中開設專業導論課的探索[J].高教論壇,2007.2(1):37-39.
[2]彭熙偉,廖曉鐘,鄒凌.“自動化專業導論”課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1):74-75.
學之魅:術業專攻 誨人不倦
何炎祥認為,作為綜合性大學的教師,真正能吸引學生的、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應當是其文化底蘊和學識魅力。文化底蘊蘊涵于他對計算機教育規律的理解和把握,學識魅力源自于他對教學工作的激情和高水平的課堂駕馭能力。
正如何老師所言,一流的大學必須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他30年如一日,如一塊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學生吸引在自己的身邊。為了讓學生從入校開始就能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他親自為本科生主講“計算機導論”,并使這門基礎課程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他重視專業基礎教學,主講的“C語言程序設計”案例豐富,突出實用,為學生學習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推動教學改革,致力攻堅克難,把被學生視作“天書”的“編譯原理”課程打造成了國家精品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被學生親切地稱為“何編譯”。“編譯原理”課程網站也以其內容全、編排精、互動實的特點吸引了校內外眾多師生訪問。正如學校教學督導組一位專家評價的那樣,“何炎祥老師主講的‘編譯原理’,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將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與相關的研究領域有機結合,再輔以漂亮的板書、生動活潑的講解和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彪y怪學生不無感慨地說,“只要看看上課時教室里的人數就知道課堂效果了。”
他的付出收獲了累累碩果。他面向全校學生的“創新學習與IT發展”素質教育講座場場爆滿;他指導的兩名本科生于2007年獲得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他先后指導博士后7名,已指導畢業的博士生23名,碩士生68名,許多學生畢業后成為單位的教學科研骨干;2005年11月,由他指導的研究生作品“移動終端上的GPS系統(Mobile GPS)”獲全國第九屆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他指導的熊乃學博士學位論文于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并被學校推薦參加國家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中,長期主持博士生討論班,每周一次的討論班甚至吸引了一些慕名的本科生。“雖然有些聽不懂,但是能夠感受這種學習氛圍,也不枉此行?!币晃桓吣昙壉究粕缡钦f。
思之魅:崇尚學術追求卓越
何炎祥常說,要做個有思想的人。思想的魅力體現在他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學院文化之中,體現在他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的傾心奉獻之中。
作為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他對學科發展見解不凡,對學院發展充滿信心。在人才培養上,他提倡“以人為本,崇尚學術,激勵創新,追求卓越”的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既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又要求強素質、專技能,實現計算機人才素質結構由T型向∏型的轉變。在學院發展戰略上,他主張構筑大學科、搭建大平臺、提升教學科研質量,增強學科綜合實力。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他強調教師教學科研并重,人才引進與培養并舉,特別是做好領軍人才和大師引進工作,抓好創新團隊和學科梯隊建設。在體制機制建設上,他主導實施了學院、研究所、課群組的矩陣式管理模式,使得學院面貌煥然一新。在實際工作中,他團結帶領黨政領導班子推動學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各項工作的開展,為學院發展盡心盡力,成績斐然。
多年來,他以身作則,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在科研與學術交流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他曾主持和主要承擔包括863高技術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40余項,200多篇,其中,近1/3論文被SCI/EI/ISTP/英國科技文摘/俄羅斯科技情報文摘等索引和摘錄。出版著作和教材15本,其中《分布式操作系統》、《編譯原理》和《編譯原理及其習題解答》等多本教材成了暢銷的學習指導用書。他先后多次到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訪學、參會和合作研究。
人之魅:表里如一甘為人梯
熟悉何炎祥的人,都說他胸襟寬廣、精力充沛。的確,他在計算機學院的“掌門人”、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的學科帶頭人、“編譯原理”教學團隊的負責人、學術領域的大忙人角色之間自由切換,游刃有余。談及“秘訣”,他說了八個字:“常修吾身、常思進取”。
一直以來,他都堅持著早起晨跑的習慣,刮風下雨,數九寒冬,從不間斷,這也保證了他有充足的精力從事繁忙的工作。他善于統籌安排,調控時間,出差一般安排在周末,盡量不影響日常工作;2008年,在全年工作幾近收尾之際,他才抽出寶貴的20天時間,到美國UCI大學計算機系從事合作研究,借以充電。他對同行邀約總是盡心盡力,毫不敷衍,用他的至真至誠在校內外營造了良好的學院發展氛圍,個人也贏得了普遍贊譽。2008年11月,哈爾濱工程大學軟件學院成立之際,何炎祥專呈親筆賀電一封,該院領導回電,“無不驚嘆于何院長玉筆親書灑脫手跡,它將載入哈工程大軟件學院發展的史冊?!本磁逯橐缬谘员?。
他深知,教育不僅要有文化品位、智慧高度,還要兼具人格深度,要為師生員工樹立愛校愛教的典范,處處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武漢大學慶祝建校115周年暨紀念西遷樂山70周年大會上的發言中,他慷慨激昂,豪情萬丈地說道,“西遷樂山的崢嶸歲月,鍛造了武大人追求卓越、和而不同的堅強意志,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武大人建設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的夢想始終不渝?!鄙钊雽W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期間,他積極為學校建言獻策,其建議成為學校實踐載體的重要內容。
他注重團隊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并一再強調,“要給年輕人創造機會,充分發揮年輕人的特長和優勢,讓他們在教學科研的過程中不斷鍛造自己。”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教學團隊形成了你追我趕、齊頭并進的良好風尚,核心成員伍春香副教授被評為“武漢大學師德標兵”,他指導的博士后吳黎兵獲得湖北省首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高校組)理科組一等獎,被省總工會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章”。
千秋業,看三尺講臺,詩意闌珊;立杏壇,畢一生心血,青勝于藍。春風細雨,披星荷鋤;術專業精,培桃育李。
這,就是何炎祥教授的風范。
關于課程教學的評價
1.同行專家的評價
(1) 校內專家的評價
何炎祥老師主講的“編譯原理”,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將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與相關的研究領域有機結合,再輔以漂亮的板書,生動活潑的講解和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抓住了同學們的注意力,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獲得學生們的一致好評,是計算機學院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被學生們稱之為“何編譯”。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加恒
(2) 校外專家的評價
編譯程序(Compiler)是計算機系統中的重要系統軟件,是計算機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支撐基礎。何炎祥老師主編的《編譯原理》教材,系統地介紹了設計和構造編譯程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典型實現技術,內容包括適合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翻譯的形式語言理論和自動機理論,常用的詞法分析方法,各種經典的語法分析技術,中間代碼生成及語法制導翻譯方法,存儲器的組織和管理方法,代碼優化和代碼生成方法,詞法分析器生成工具LEX和語法分析器生成工具YACC,以及并行編譯程序和編譯自動化等。該教材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溝通,典型方法與新技術的融合。而且概念清晰,重點明確、文筆流暢、深入淺出,系統性強,是國內同類教材中很有特色的一本教科書。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博士生導師
盧正鼎
2.學生的評價
韋福如(200031500228):何老師備課認真負責,對教學兢兢業業;板書清晰、工整、流暢;授課富有激情,能調動同學們的最大熱情,使其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他在課堂授課的同時,也和同學們討論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及相關計算機科學的研究熱點,拋磚引玉,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謝國慶(200031500028):何老師上課投入,講授清晰透徹,把“編譯原理”這門枯燥難懂的課程講得深入淺出,他經常在課堂上和同學一起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王曉宇(200031500203):我個人認為何老師的課有兩個特點:一是重點突出,講解分析直入要點,其他非重點的知識一語帶過;二是他上課很有激情,常常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解枯燥無味的知識,或是搞活課堂氣氛,使我們能夠對上課保持著較高的熱情。何老師的這兩個特點,使得我們的上課學習效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