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29: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個性化健康教育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000-02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隨之而來的不僅是人的壽命的延長,生活方式同樣有所改變。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發病率日益增高,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在治療老年糖尿病方面,除了藥物治療、護理外,健康教育也被用于臨床指導老年人治療糖尿病。健康教育作為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搞好糖尿病教育,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和保證良好治療的貫徹執行,是糖尿病成功治療的關鍵[1]。我院在2012年l0月――2012年12月,對在我院住院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除采取藥物治療、積極護理外,還對患者采取個性化健康教育,經隨訪,作用明顯,現將方法及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63一74歲,平均68.34歲;病程3-10年,平均6.55年;住院天數,10-15天,平均11.44天;文化程度方面,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28例,高中11例,大學及以上11例;病情方面,l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52例。將60例患者經患者同意隨機平分為教育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實施糖尿病常規護理,教育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個性化健康教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糖尿病常規護理措施。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充分評估后,對患者進行護理目標、護理計劃的研究,并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包括血糖監測、血糖控制情況記錄、遵醫囑用藥情況等。
1.2.2 教育組 在對照組護理措施基礎上,加入個性化健康教育。①個性化健康教育內容設計: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血糖的正常范圍和控制標準,低血糖的臨床表現、預防及處理,使用胰島素的方法,有關糖尿病日常飲食、運動原則,降糖藥服藥方法,血糖儀使用,主要并發癥的危害性及防治等。②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對患者實施多樣化的教育手段,向患者展示多種食物模型,使患者對食物有直觀的認識;在病房走廊通道墻壁懸掛設計精美的海報.加深患者對血糖監測、并發癥的預防、低血糖癥狀、各項代謝指標控制標準等內容的理解;發放糖尿病知識小冊子。③掌握患者治療的計劃:責任護士要了解患者的治療方案,及時掌握患者的治療動態:每周至少1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患者目前所處的病情,有關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并交待注意要點。④了解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干預后使用同一糖尿病知識問卷對患者再次進行調查,了解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2]。
1.3 統計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的血糖情況以及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將所采集的數據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評價指標
2.1.1 血糖監測 每天監測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以及凌晨3點血糖,并做好記錄。
2.1.2 糖尿病相關知識了解 主要記錄患者對低血糖危象,糖尿病自我飲食、運動的原則,降糖藥口服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對自我血糖監測的意義等知識的了解程度。
2.2 結果 教育組患者的血糖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且教育組患者在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上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表2。
3 討 論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療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糖尿病個性化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起著重要作用,可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糖尿病,增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謝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在相同的醫療條件下,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更好地了解糖尿病作為終身服藥的慢性病需要長期的漫長的控制,才能有效地控制糖代謝異常,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藥物治療的以及護理的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在健康教育中,護理人員的作用不可缺少,其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在制定健康教育計劃時,要結合患者不同情況制訂針對患者的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內容,即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家庭生活背景、日常生活作息習慣、對糖尿病的理解程度以及個性秉性等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內容與健康教育方式。通過教育加強了護患溝通,滿足了患者的需求,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使患者主動參與自己的健康管理。在患者出院后,加強對患者的隨訪工作使健康教育持續化[4]。在對患者進行教育時,護理人員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語態以及教育內容,不能生搬硬套地為患者“讀”也不能對患者的教育從“一”而終,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恢復情況,及時修改教育的內容與教育方式,使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貫穿于護理的始終,使患者在生活中養成一種健康的適合糖尿病的科學的生活習慣。
綜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終生性、漫長的慢性疾病,其是可以控制的,并發癥是可防可治的,只有讓患者在掌握有關糖尿病知識、堅持正確治療的同時,才能提高對治療、對護理、對藥物的依從性,達到治療效果的最佳狀態。經過個性化教育后的患者在生活中能夠注意對糖尿病的飲食控制,自我保護、自我監測、提高自我生活管理能力、并能夠合理的用藥,對糖尿病用藥有一個基本的甄別能力,使患者在患病后,最大程度地提升生活質量,避免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思考、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錢榮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鞏固療效的基礎[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3,6(4):4.
[2] 劉艷紅,余桂芳,龍彩霞,吳燕平.個體化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識掌握程度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9,8(7):70-72.
【關鍵詞】個性化健康教育模式;社區糖尿病患者;療效
近幾年來,隨著老齡化逐漸增多,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在我國,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致力于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及護理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于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1]。我院為進一步研究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方法,特選取66例我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進行研究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選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我社區的糖尿病患者66例,將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33例患者實驗組中女患者15例,男患者18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55.6±3.8)歲,病程1.5~8年,平均病程(4.2±1.6)年;對照組中女患者13例,男患者20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6.8±3.2)歲,病程2~7.5年,平均病程(4.5±1.4)年。這66例患者均確診為糖尿病。并且這66例患者的病程、年齡、性別無明顯差異,在統計學上無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組的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責任制護士每天給予患者電話隨訪,進行健康指導,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模式,必要時要上門指導。主要內容如下:(1)向患者傳授基本的糖尿病知識,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概念、病因、發病機制等;(2)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讓患者正確面對疾病,不要產生畏懼的心理;(3)鼓勵患者進行積極的運動治療,運動有助于患者的康復;(4)知道患者進行飲食治療,指導患者正確的飲食,防止病情加重;(5)指導患者服用降糖藥物的護理。對照組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指導患者服用降糖藥物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教育結束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血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 ±s表示計量資料,用 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在教育結束后的血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兩組患者在教育后的1個月及3個月的糖化血紅蛋白均無顯著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教育后的6個月,實驗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
表1比較兩組患者在教育結束后的血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s)
組別 例數 時間 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
實驗組 33 教育后1個月 7.31±2.11 8.92±2.32
教育后3個月 6.91±2.01 7.32±2.03
教育后6個月 8.61±1.81 6.02±1.2
對照組 33 教育后1個月 9.91±3.32 9.69±2.91
教育后3個月 10.31±2.91 8.91±2.51
教育后6個月 12.09±3.02 8.3±1.82
3 討論
對于社區糖尿病的患者給予個性化健康教育,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教育后的1個月及3個月的糖化血紅蛋白均無顯著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教育后的6個月,給予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給予常規教育的患者,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
綜上所述,對于社區糖尿病患者給予個性化健康教育,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認識顯著增多,能有主動配合治療,使血糖能夠有效的控制。故在社區積極開展對糖尿病人的護理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姚菁,趙新平,沈偉珍,等.社區糖尿病患者個性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6):1864-1866.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5(c)-114-02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孕婦及其家屬越來越重視圍產期保健及護理。選擇2006年1月~2007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孕產婦予以產前健康教育,并發放調查咨詢表,根據反饋信息、調查對象知識及需求上的差異,實施個性化互動式健康教育和行為指導,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2006年1月~2007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孕產婦,從孕期到產前、產時及時給予健康宣教和行為指導。隨機發放調查咨詢表598份,回收556份,回收率為92%。孕產婦年齡:20~30歲428例(76.98%),31~35歲80例(14.34%),35歲以上12例(2.16%);初產婦396例(71.22%),經產婦160例(28.78%);文化程度:本科54例(9.7%),大專62例(14.5%),高中208例(43.5%),初中214例(38.5%),其他18例(3.2%)。職業:干部48例(8.6%),工人156例(28.1%),農民87例(15.6%),其他102例(18.3%),無業163例(29.3%)。
1.2 方法
選用經統一印制的調查咨詢表進行調查分析。根據回收統計結果,制定了產前健康教育及行為指導方案,采用個性化互動式教學模式,實施于產科護理中。包括語言教育、文字教育和示范教育三部分。
1.3 宣教對象及形式
宣教對象為孕產婦及其家屬。注重技能培訓,孕婦及家屬直接參與討論及模擬訓練,面對面指導交流,鼓勵提問和討論,把講和做結合起來,采用個性化互動式上課教學方法與技巧,使孕婦之間、孕婦與醫護人員之間可以充分互動交流,孕婦得到現場指導,醫護人員及時得到信息反饋,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1.4 調查咨詢表涵蓋條目
包括年齡,孕產婦文化程度,職業和對妊娠及分娩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對圍產期護理服務的需求,產前有關方面知識的宣教,孕產婦住院保健內容要求,對開展鎮痛分娩及有關服務模式需求等。
1.5產前教育內容
包括孕前及孕早期的保健,合理營養,孕產婦心理保健,分娩鎮痛,優生優育知識和產前診斷,分娩準備教育,自然分娩和產時保健要點,產褥期母嬰保健與母乳喂養等。
2 結果
圍產期護理服務的需求、產前健康教育內容、住院健康教育的需求分別見表1,2,3。以2006年同期未接受知識培訓的556例為基礎組(宣教前),實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孕婦認知及行為改變見表4。
3 討論
從表1可以看出,占69.9%的孕婦期望與醫務人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可見當前護患關系的重要性。每個孕婦在承擔做母親這個新的角色的時候,均渴望得到應有的關愛與支持,以更好地體現出她們的能力和價值。根據這些需求,護理人員的任務應該是保護和促進孕產婦的健康,這不但需要在生理上,還要在心理、社會適應性上支持孕產婦,使其能在最佳狀態下完成分娩。醫務人員要提高自身素質與健康教育的能力,掌握更好的人文科學知識,提高溝通技巧與方法,使溝通更有效,在整個圍產期要及時、有目的進行宣教及行為指導,重點放在孕產婦心理準備、專科知識宣教和配合訓練上。注意尊重孕產婦的尊嚴、感受,注意保護隱私,提供生理、心理、精神全方位的支持。
但在回收的556份調查咨詢表中,有40.5%的孕產婦不了解該項服務的詳情,提示我們宣教新業務力度還不夠,指導我們應該加大投入力度。從表2還可以看出,關于產前保健知識的需求,孕期營養及孕期常見病防治占首位,說明孕婦對孕期自我保健、優生優育、自我監護的意識不斷增強,她們不僅希望得到孕期營養、衛生保健、育兒常識等知識,而且希望能得到孕期的心理保健、自我監護等知識。因此應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及行為指導,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主動追求健康[1]。表3顯示,住院健康教育中,有73.4%的孕婦希望在分娩時得到醫務人員的不斷鼓勵和支持。因此,我們應從以健康教育防病治病為目的轉變為以保護健康、促進健康為目的,根據孕產婦需要提供服務,重視健康教育,重視群體保健,以提高孕產婦的自我保健能力為己任[2]。在孕晚期應組織孕婦熟悉病房環境,講解臨產先兆、分娩知識、各產程進展、疼痛的原因、出現時間及持續時間、鎮痛方法的使用、家屬該做什么,指導她們飲食和休息,保證有充沛的精力。為減輕孕婦對分娩的恐懼感,實施“一對一”陪產,采取適宜的分娩鎮痛,為產前的宣教和行為指導提供了寬闊的空間,從而減少焦慮、恐懼導致的肌肉緊張、宮縮乏力,縮短了產程,降低難產率的發生,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成功率。人們健康意識普遍增強,孕婦對自身及胎兒的健康更為關注,對健康信息傳播的期望及質量要求比以往有很大提高,而孕婦個體之間對孕期保健、分娩和產后母嬰保健存在著認知、情感、技巧各方面的差異,其心理素質、文化程度和健康狀況也各不相同,故應根據不同來源的孕產婦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需要進行教學改革,從原來常規教學模式轉變為個性化互動式教學模式[3],向每位孕產婦講解每項內容和意義、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有利空間,互相交流,使其順利分娩,降低剖宮產率。
[參考文獻]
[1]田本淳.健康教育概論(一)[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2):89.
[2]華嘉增.現代產科服務的新要求[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7):124.
[3]張纓.孕婦學校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7):521.
1.主動式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務模式創新。
為了實現主動式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務,我們整合高等院校體育部和計算機專業教師、專科醫院醫生、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心理咨詢師等人力資源,利用軟件系統(包括基于體域網的社區居家養老健康云系統、老年人健康素養問卷調查系統、老年人健康教育問答咨詢服務平臺)和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擁有體域網傳感器設備可以實時采集老年人體征數據并上傳到社區居家養老健康云系統。醫生可以通過健康管理系統查看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的發展態勢)的平臺作用,根據體域網傳感器測量到的老年人實時體征數據和健康素養問卷調查的統計數據,識別出老年人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和存在較高健康風險的老年人個體,再由醫生、心理咨詢師、健康管理師、體育教育講師主動對老人及其關愛員(老人關愛員包括老人監護人、家屬、保姆等)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即建立面向社區居家養老老年人的主動式健康教育服務模式。
(1)在社區服務中心的統籌安排下,開發并應用基于移動計算技術的老年人健康素養調查問卷系統,不定期對社區居家養老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問卷結果,實時把握老年人健康知識、健康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的發展態勢;開發老年人健康教育問答咨詢服務平臺,把老年健康教育延伸到老人日常生活,還可以利用老年人健康教育問答咨詢服務平臺的健康信息推送功能,把個性化的健康信息推送給老人,形成健康咨詢和健康信息推送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服務模式。
(2)在健康咨詢師、體育教育工作者、綜合醫院醫生的配合下,軟件開發人員對老年人調查問卷結果、老年人實時體征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識別出轄區內老年人全體中普遍存在的身體素質、心理素養、健康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問題,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教育對象選擇、健康教育內容及教育方式的科學設計提供支持。
(3)根據健康素養數據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的結果,針對性設計健康教育講座、健康教育系列活動的主題和內容,對轄區內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健康教育干預、體育干預和保健診療活動干預;針對具有較高健康風險的老年人個體,通過社區居家養老健康云系統把老人健康風險推送給老人及老人關愛員;利用健康教育問答咨詢平臺的健康信息推送功能把個性化、針對性的健康信息推送給老人。還可以通過軟件技能培訓,讓老年人熟悉社區居家養老健康管理系統的功能,掌握體域網傳感器的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科技助老系統的效能,形成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務之間的良性互動,逐步形成老年人健康素養提升的合力。
(4)社區工作人員還可以根據季節變更、疾病疫情暴發等情況,主動組織并施行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動。還應關注老人關愛員(包括老人家屬、監護人、與老人結對的自愿者、社區工作人員)的健康教育,通過開發食材搭配禁忌隨手查、藥物搭配禁忌隨手查、肛腸健康衛士等手機應用為老人關愛員提供易于獲取的健康知識,通過潛移默化的健康宣教使之能夠給予老人更高質量的健康關愛。
2.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動的實施。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醫療保健知識與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健康管理系統軟件技能培訓四個方面,分別由綜合醫院醫生、心理健康咨詢師、軟件開發人員進行。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對象是老年人本人、老人關愛員、社區工作人員、自愿者等。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專題講座、社區義診、電話咨詢、網上咨詢服務、上門宣教和健康教育手機應用等方式。
3.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
每次健康教育活動之后,都進行健康教育效果問卷調查,再依據健康教育效果的評估量表評價宣教的效果,識別出老年人在健康知識或技能方面的不足,適時安排后續的健康教育活動,以期達到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
二、結語
[關鍵詞] 健康教育;同步;個性化;效果;肺癌患者和家屬;紫杉醇;奈達鉑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2(c)-0124-03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亦是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從我國分布來看,肺癌占癌癥死亡病因的第三位僅次于胃癌和肝癌[1]。幾乎80%以上的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且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有文獻報道,有效的化療可使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延長1~3個月,1年生存率增加10%[2]。20世紀90年代,紫杉醇、吉西他濱、長春瑞濱、伊立替康等聯合鉑類已成為晚期NSCIC的一線治療方案[3]。由于順鉑有較嚴重的腎毒性和胃腸道副反應,影響了它的臨床應用,奈達鉑是一個新型第二代鉑類抗腫瘤藥物,其抗癌作用機制與順鉑相同,毒副作用小,患者可以耐受[4],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健康教育是護士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使患者自愿改變不利于健康的行為,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因素。常規健康教育是根據科室特點制定出的不同病種的標準健康教育內容對患者實施口頭的健康教育,同步個性化健康教育是根據患者和家屬的需要、在患者入院后治療的不同階段、在治療和護理的同時對個體進行適時,按需、反復、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我科于2010年1月開始采用同步個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對紫杉醇聯合奈達鉑治療的晚期肺癌患者開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兩組88例晚期肺癌患者均經病理或細胞學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卡氏評≥70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化療前經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無異常,無化療禁忌,患者和家屬同意化療。實驗組患者男28例,女16例,年齡24~68歲,中位年齡45歲,其中小學12例、初中18例、高中及以上14例。腺癌26例,鱗癌10例,腺鱗癌4例、支氣管肺泡癌4例;按照國際抗癌聯盟(UICC)肺癌分期標準Ⅲ期32例,Ⅳ期12例;對照組患者男26例,女18例,年齡26~69歲,中位年齡45歲,其中小學14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10例。腺癌24例,鱗癌12例、腺鱗癌5例、支氣管肺泡癌3例,Ⅲ期34例,Ⅳ期10例,兩組在病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TN方案化療:紫杉醇155 mg/m2,靜脈滴注3 h,第1天;給藥前12 h和6 h分別口服地塞米松15 mg;給藥前30 min給苯海拉明20 mg或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西咪替丁300 mg靜脈滴注,在靜脈滴注紫杉醇的過程中監測患者血壓、脈搏、呼吸;奈達鉑80 mg/m2靜脈滴注,分3~4 d。根據病情輔以重組粒細胞刺激因子(G-CSF)、預防嘔吐、抗感染等支持治療。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對照組
施實常規健康教育,由當班護士口頭作入院宣教、說明檢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項、化療方案,化療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1.3.2 觀察組
本組在患者入院后采用深入訪談,根據患者及家屬的需求,采用一對一的方式,依據患者的病情、患者的情緒心理、對疾病的態度、疾病知識、飲食知識、藥物知識及相關知識、自我護理能力等方面的需求進行準確的評估、針對不同的個體制定出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計劃,并采取良好的溝通方式,對患者和其家屬按需進行健康教育,適時評估,并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及需求進行動態調整,反復宣教。
1.3.2.1 入院階段 患者入院后,護士熱情主動接待患者,向其介紹病區環境、入院須知、管床醫生、并作自我介紹,使期盡快熟悉住院環境;通過開放式提問和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對入院患者進行入院評估。主動與患者及家屬交流,針對患者個人特點,首先深表同情和理解,鼓勵其說出內里的感受,有針對性地進行心里指導,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對患者的不適和各種癥狀,護士應加強醫、護、患三者之間的溝通,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患者及家屬的需求;說明檢查的目的、意義和注意事項。根據患者情況和家屬的要求深入淺出地解釋肺癌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說明化療的必要性,化療方案(TN)、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注意事項和有效的護理措施,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配合治療和護理,這樣才能確保化療方案順利實施[5]。口頭講解與發放健康宣教手冊相結合,并要求患者及家屬簡單復述、大膽提出新問題。
1.3.2.2 住院時化療前階段 評估患者對化療的態度及心理,化療前重點講解化療藥物使用過程時的注意事項:說明紫杉醇和奈達鉑的藥物性質,紫杉醇是從紫杉樹皮中分離提取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化合物,有過敏的可能,所以在給藥前12 h和6 h分別口服地塞米松15 mg,給藥前30 min給予非那根或苯海拉明20 mg肌內注射,西咪替丁300 mg靜脈滴注,在靜脈滴注紫杉醇滴注3 h的過程中,筆者用心電監護檢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3 h的必要性,以防過敏反應發生。說明紫杉醇每療程用1 d,第1天;奈達鉑靜脈滴注3~4 d,讓患者及家屬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介紹使用相同藥物的成功病例,增強其對化療的信心,解除顧慮。通過患者復述和填寫自制調查評估表的的方式,評估患者及家屬上一階段知識的掌握程度情況和健康需求,掌握不好的,對其反復宣教。
1.3.2.3 化療階段 根據個體對化療的反應不同,給予不同的化療不良反應的預防宣教方法:①過敏反應的預防宣教,向患者說明過敏反應是紫杉醇重要的不良反應,盡管預先使用了大量的抗過敏的藥物,仍有報道[6]1%~2%的患者發生嚴重的變態反應,為了解除患者及家屬的擔心和顧慮,護士還要向患者說明除給予預處理外,第一次輸注紫杉醇的患者,為了防止過敏反應造成藥物浪費,第一次首先用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加紫杉醇一支靜脈慢滴,專人守護,心電監護,并備好氧氣和急救藥品。②預防藥物外滲方法宣教,化療時囑患者穿刺的肢體制動、以防藥物外滲,并告知患者識別藥物外滲的方法,在輸注紫杉醇的過程中,要對護士說出自己的主觀感受如針尖處刺痛、脹痛或燒灼痛、滴速減慢等,說明及早發現外滲的先兆及時啟動化療藥物外滲的應急預案,作對癥處理后,不會出現局部破潰和壞死,以減輕患者和家屬的心里負擔。③飲食指導,化療期間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清淡飲食,少食多餐,不宜進食過飽、不宜進食過油膩的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④脫發的預防宣教及行為指導,在化療前護士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說明紫杉醇聯合化療導致脫發,一般兩周后開始,指導患者準備好假發套、帽子以度過脫發期也可以在給藥前10 min用冰帽降低局部溫度減少頭發脫落[7]。⑤感染的預防宣教,化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其化療可導致白細胞,作為機體的重要的防御功能白細胞減少是患者并發感染、發熱的最主要因素[8]。說明患者應定期檢查血常規意義,及時給予升白細胞的藥物,同時指導患者注意休息,保暖,指導患者加強口腔護理,餐后及時用漱口液漱口,避免到公共場所,以防止感染。⑥心臟不良反應的預防宣教,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紫杉醇化療時可能會出現血壓低和無癥狀的短時間的心動過速,所以在化療開始的1 h內每15分鐘測血壓、脈搏、呼吸一次必要時查心電圖,如有異常立即停藥處理。本組無心臟不良反應發生。⑦神經系統反應宣教,向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疏導,說明若在用藥后2~3 d,出現肌肉關節痛屬用藥后引起的一過性反應,指導患者多休息,保暖,進行適當按摩可恢復正常。
1.3.2.4 化療后階段 評估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程度及需求,指導患者休息、飲食、活動,嘔吐頻繁的患者,囑患者家屬及時向醫生匯報,及時給予止吐藥物。向堅持化療的患者給予肯定和鼓勵,說明堅持化療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屬化療間歇期一般為兩周左右,化療間歇期間要加強營養,以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富含多種氨基酸的食物,化療反應消失后可適當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平時的護理過程中,隨時對患者評估、與家屬交流,及時補充,不斷完善。
1.3.2.5 出院階段 出院時重點宣教自我觀察護理、按時服藥、禁煙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囑患者定期復查血常規和肝腎功能,如有不適及時與自己的管床醫生取得聯系或及時隨診,告知其管床醫生的聯系電話。指導患者或家屬辦理出院手續。
1.4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①根據健康教育內容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由專人負責分別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化療期間出現的心理反應。②根據健康教育內容自制調查問卷,得分≥80分為達標;60~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化療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比較
觀察組患者產生負性情緒較對照組明顯較少,心理狀態顯著改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飲食、疾病、藥物相關知識的掌握、自我護理、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知識、飲食知識、藥物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藥物引起副反應的自我護理能力、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 < 0.01)。見表2。
2.2 兩組化療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調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 0.01)。見表3。
3 討論
在晚期肺癌的治療過程中必須使用化療藥物,而抗癌藥物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機體正常細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可引起胃腸道反應、脫發、骨髓抑制、甚至有過敏的危險,加上病情的反復、靜脈穿刺的困難、經濟的壓力等因素作用下,患者往往會同時存在焦慮、抑郁、絕望、悲傷、顧慮重重等心理障礙,從而影響患者對化療的耐受力,甚至終止化療[9]。同步個性化健康教育從患者和家屬的實際需求出發,按時、按需、反復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體現了個性化的特點,不斷評估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和需求,有針性進行心理疏導和指導,可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增強患者對化療的耐受力,同時使化療取得好的療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對觀察組的化療患者進行同步個性化健康教育并與僅作常規健康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產生負性情緒較對照組明顯較少,心里狀態明顯改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患者對疾病知識、飲食知識、藥物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藥物引起副反應的自我護理能力、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 < 0.01)。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 0.01)。這表明同步個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知識水平。同步個性化健康教育在紫杉醇聯合奈達鉑治療晚期肺癌中的應用有利于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對紫杉醇聯合奈達鉑治療晚期肺癌的患者治療期間進行同步個性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激發患者的信心,解除因化療毒副作用所產生的恐懼,改善患者配合化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改善患者和家屬的心里狀態及對疾病的態度,從而提高社會及家庭對患者的支持度,使患者在精神上、心里上獲得安慰,從而減輕患者的心里負擔,更積極地配合治療護理,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化療期間的生活質量[10],在臨床應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陽,李衛民.肺癌預防的研究進展[J].西部醫學,2005,17:252-253.
[2] 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37-555.
[3] Shepherd FA. Chemo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have were ached a new plateau? [J]. Semin Oncol,1999,26(1 Suppl 4):3-11.
[4] 蔡友鵬,許慎,林淑君,等.紫杉醇和順鉑與紫杉醇和奈達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對比觀察[J].中華腫瘤雜志,2010, 1(32):75.
[5] 袁志萍.癌癥患者化療前的心理狀態及護理[J].黑龍江醫藥,2008,5(21):139-140.
[6] 徐小娣.紫杉醇治療腫瘤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8):616.
[7] 唐艷麗.頭發降溫預防脫發的觀察和護理[J].護理學雜志,1991,6(2):66.
[8] 高艷秋,杭志榮,楊志紅,等.強烈化療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1):66.
[9] 張渝,王小璐.老年胃癌患者化療期心理干預措施及其效果[J].護理雜志,2010,27(4):259-261.
妊娠期間發現或發生糖尿病耐量異常而引起不同程度的高血糖,血糖異常達到診斷標準稱妊娠糖尿病(GDM)[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年齡的增大,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未得到及時治療會出現一系列母嬰合并癥。通過健康教育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保證母嬰安全。我國護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健康教育內容較簡單,教育時機把握不準,缺乏個性化的教育。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對2010年8月-12月在我院門診行產前保健者456例進行妊娠糖尿病(GDM)的篩查,結果456例孕婦進行糖篩查,篩查陽性者139例,陽性率30.5%,耐量試驗(OGTT),確診為GDM39例(28.1%),診斷為糖耐量受損(GIGT)21例(15.1%)。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鼓勵患者與其家屬充分表達其感受,運用護理程序,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的不同情況,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內容
2.1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做好心理護理,對孕婦進行孕前咨詢和孕期管理,向孕婦及其家屬介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有關知識,講解降糖治療的必要性和孕期血糖控制穩定的重要性。
2.2飲食指導 由于妊娠期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能量完全由孕婦提供,在滿足母兒正常生理需要,通過高纖維和鈣等低糖、低脂和增加運動量的方法,使體質量和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根據理想體質量、體力活動程度來確定每日總熱量,控制營養。理想的飲食,既要避免血糖過高致胎兒胰島素分泌增加,又要注意滿足母嬰生理需要,同時不引起饑餓性酮癥酸中毒。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類分別占總熱量15%~20%,20%~30%,50%~60%,攝入足夠的纖維蛋白質,因為食物纖維有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中午吃粗纖維,豐富維生素,攝入足夠的鈣,因孕中晚期鈣需要增加,血清蛋食物,保持體重量正常增長,提倡少食多餐,每日分5~6餐,飲食要清淡,不宜過多調味品,以粗糧和豆類為主,適當肉食,淀粉類少吃,水果以含糖量低的為宜,營養要均衡。早餐不宜過多,臨睡前加餐,以避免夜間發生低血糖。干預不僅有利于控制孕婦的體質量、改善高血糖狀態,且能提高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增強與胰島素的結合力[2]。
2.3良好的生活習慣 根據自身的情況安排飲食,測量體重,生活規律,開朗樂觀,輕松面對生活。
2.4運動的指導 患者運動量不宜過大,注意適量,更應注意安全,告知不宜空腹運動以防低血糖,飯后1小時內要適當的散步,運動的量以自己適宜為度,適當的做家務[3]。
2.5指導孕婦自我監護 患者應學會自我檢測血糖,掌握正常值,學會自數胎動。
2.6預防感染 應加強衛生宣教,做好個人衛生,一旦出現感染及時與醫生聯系,積極治療,盡快得到有效控制。
2.7胰島素治療的教育 對于需要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嚴格指導病人掌握胰島素注射方法、部位的選擇、時間、劑量及存儲胰島素的方法、識別低血糖或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的癥狀,一旦出現低血糖,立即進食或喝糖水。
2.8產后教育 講解繼續隨訪的重要性,母乳喂養的好處,產后進行飲食與運動療法,坐月子期間飲食控制的重要性,繼續監測血糖,調到穩定水平。
3 結論與體會
健康教育是貫穿于整個孕期,對血糖異常者進行健康教育的配合,使血糖可以控制,母嬰健康安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王水娟.個性化健康教育應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11(8):106-107.
【關鍵詞】冠心病;健康教育;干預;復發頻率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436―02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其中以中老年人多見,也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系統的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老年冠心病患者正確認識疾病,避免加重冠心病的誘發因素,懂得自我護理方法,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從而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于2011年6月至12月收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274例。男182例,女92例。年齡40-91歲,平均年齡65.5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64例,高中124例,初中52例,小學21例,文盲13例,糖尿病49例,高血壓54例,血脂異常59例,飲酒67例,吸煙45例.。再采用隨機抽樣法,對2011年1月至7月收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進行抽取274例。
1.2調查內容 采用自問卷進行調查。
2結果
2.1 冠心病患者入院、住院期間及出院健康教育的知曉率的調查 在274例份答卷中,入院初、住院期間及出院時對健康教育知曉率的有效答卷分別為98份(36%)110份(40%)及128份(46%),說明冠心病患者通過健康教育后,自我預防保健知識有明顯的提高。Campbell等[4]進行的以護士為主導的CHD二級預防隨機對照研究和國內王貴芝等[5]開展的“生命網工程”都體現了護士在冠心病二級預防中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首先要樹立現代護理觀,明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冠心病患者不同階段對健康教育內容認識程度的調查 見表1
2.3 冠心病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接受程度 見表2.
2.4健康教育后,冠心病患者隨訪記錄1年發現一年內冠心病復發頻率明顯減少。見表3.
從表中可以看出,針對日趨增高的冠心病發病率,醫務人員可以通過不斷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的預防知識的認知水平,加強對冠心病健康教育的干預,幫助更好的控制危險因素,來預防冠心病發病,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
3討論
健康教育逐漸成為常規護理工作中的核心,改變以往以疾病藥物治療為中心的醫學理念轉變以患者為中心。在藥物控制的基礎上,護理工作更加注重健康教育在心絞痛預防和控制的作用{1}。院內外一體化的健康教育需要護理人員提高自身文化素質,語言和行為修養:要求護理人員在保證提高的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考慮,理解、支持,鼓勵和幫助患者,幫助其建立健康的“知、信、行”模式,真正傲到讓患者滿意{2}。本研究中,采用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并且在多個環節進行強化,最后進行冠心病知識相關考核。隨訪記錄1年發現一年內規范健康行為合格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1年內入院率低于對照組(50%)
3.1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1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過程,促使人們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護和促進個體的健康。
3.1.2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和對健康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健康教育能調動患者應對疾病的主管能動性,因此,護理人員有責任的向患者傳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識,形成人們科學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而冠心病是與生活方式有關的老年慢性病,故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3.2.健康教育方式
3.2.1單人指導:患者住院期間,由主管床位的護士利用晨間護理,治療,巡視,或其他時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或者發放健康教育手冊,人手一冊,對視力上好的患者,護士為其講解后可讓自己閱讀,并適當提供有關雜志、報刊;對視力不佳、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護士可為其閱讀。
3.2.2集體教育 科室設置健康教育課堂,不定期聘請專科醫生講課,進行冠心病防治知識的宣教,授課期間患者可對不明白的問題當場提問,授課老師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患者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同時,在科室增面設置老年冠心病健康教育專欄,有專人負責,定期更換新內容。以不同的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也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間的文化生活。
3.2.3醫院內健康教育的實施:胡容[6]在這方面作了大膽嘗試,創立了“優勢健康教育內容遞增教育法(APIE)”,即通過從患者最希望獲取的知識交起,不斷激發患者學習愿望,不斷遞增健康教育內容。他們在實踐中應用APIE程序對臨床教育實施改革和管理,取得較好的效果。李自瓊等[7]將統籌法應用于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較大程度地改善了護士人力和時間的不足。
3.3健康教育的理論基礎
3.3.1 知信行理論(KABP Model):知信行理論是改變健康相關行為的基本模式之一。這一理論認為:衛生知識和信息是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進而改變相關行為的基礎,而信念和態度是行為改變的動力。Alm-Roijer 的研究認為CHD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可以增加患者對生活方式改變及藥物治療的依從性。
3.3.2 健康促進模式(HBM):健康促進模式通過分析健康促進行為的決定因素來解釋為什么人們采用或不采用健康的行為。在此模式中,健康促進行為的決定因素被分為認知感受因素(個人想法)、影響因素、行為意向。Wu等運用此模式對臺灣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行為進行了研究,取得滿意的效果。
通過健康教育發現,教育后的患者在掌握相關知識,相關技能態度不良行為等方面有明顯的改變和提高,但接受程度有差異。健康教育是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水平的得力措施,要根據冠心病患者的年齡、心理狀態、知識水平、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個性化進行健康宣教,通過健康教育,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改變不良的心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同時密切了解護患關系,改變的護士的服務態度和工作模式,增加了護患間相互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調動了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對改善預后、減少并發癥,降低冠心病復發的頻率,延長壽命,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質量有很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銀雪、曲香、在整體護理中如何進行患者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i)53-54
[2] 劉同想、孔素平、廖忠友,等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對冠心病患者機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評估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7,6(2):127-129。
[3] 華鋒英,胡德芳。個性化健康教育對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j,上海護理2009,9(1):35-37}
[4] Campbell NC,Thain J,Deans HG,Secondary prevention clinic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andomised trial of effect on health .BMJ,2003,316:1424-1427.
[5] 王桂芝,高鶴南,熊薇,等。護士在冠心病二級預防中的作用。中華護理雜志,2001,36(7):51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