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茶文化的特征

茶文化的特征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7 17:2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茶文化的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茶文化的特征

篇(1)

關鍵詞:茶文化;藝術;美學特征

一直以來,茶文化都是中國推崇的主要文化之一,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藝術的美感,更是新時期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藝術體現。現如今,國內的茶文化已然成為了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們認可和熟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茶文化的藝術美感,尤其對于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其是一種無稽之談,只是對茶藝的一種渲染而已。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我國的茶文化藝術,確實有其獨特的美感,而且茶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并不是簡單的表面美感,如果僅僅對茶藝的表面進行研究,所發現的美學特征是十分淺顯的,而且并不是茶文化藝術的真正美學特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呢?筆者認為,茶文化的藝術美感,其實是一個過程的升華,也是一種意境。但是,不得不承認,茶文化藝術也有著濃厚的現實藝術美感,它所體現出來的文化藝術特色和精神最為直接,而且經常能夠給人帶來一定的修身養性功效。

1茶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介紹

對于茶文化藝術的認識,大多數人的第一直覺都是簡單的品茶文化,因為這是最為直觀也是最為切實的感受所在。但是茶文化藝術并不是這么簡單,其中還包含了一定的音樂、舞蹈、服飾、建筑等藝術特色共同形成的品飲藝術,同時,在整個品茶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有很多的茶藝文化,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并且有著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現如今,藝術領域對于茶文化的評價是一種綜合文化的代表,能夠與多種藝術特色實現深層次的融合,而且在整個品茶的過程中,不僅僅有茶香的味道,還有一定的意境感受。在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當中,經常可以見到文人墨客,在吟詩作對的過程中,總要以茶作伴,將茶作為雙方品賞的主要內容,同時很多人更是以茶為主題進行詩歌的即興創作。而且,當有親朋好友上門拜訪的時候,主人為客人準備的,往往都是簡單的茶。為什么一定要準備茶品呢?主要原因在于品茶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其對客人身份以及和主人關系的一種認可。通常,在相互入座以后,主人會邀請客人共同品茶,雙方的品茶過程一模一樣,都是簡單的品嘗即可,沒有進行完全的飲用,否則會沖淡茶的味道,難以正確地品析出來。而這樣的品茶過程,又何嘗不是一種美感的彰顯呢?茶雖簡單,卻代表了尊重,代表了友好,并給予了品茶雙方一定的精神美感。

2茶文化藝術的美學表現

2.1茶文化的綜合美體現

我國的茶文化藝術,本身便是一種美的彰顯,而其中的美學價值,也在人們的推崇下獲得全面的提升。但是,茶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是否有著明顯的表現呢?答案是肯定的。茶香本隨風,入口香三分。很多人在品茶的過程中,單純地認為茶文化的美感主要體現在茶的味道上,味道佳的茶便是美的茶,味道較差的茶,則沒有品的必要性,其本質已然缺乏一定的美感。但是茶文化藝術的美感并不止步于茶的味道上。它的整個過程,都是一種美的體現。因而,茶文化藝術的美,也被視為一種綜合美。而其中的美學便體現在多樣的文化藝術特征上,如音樂、書法、繪畫上,都有著一定的茶文化美感,而且能夠與品茶的過程銜接起來,形成綜合的美。通常人們在進行品茶的過程中,還會對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進行多方面的凝練和升華,進而形成一種全新的美學文化,不僅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寧靜、平和,還有著現代文化中的流暢、靜然,其中著重體現了中華文化當中的獨特審美觀念,凸顯了中國人民最為誠摯的審美追求。

2.2茶文化的創造美體現

除了茶文化的綜合美之外,茶文化通常還被人們視為一種創造性的美。而這一美學特征主要體現在茶葉技師的表演,也就是沖茶泡茶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這里的沖茶泡茶,并非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不僅需要對茶葉進行一定的篩選,還必須進行一定分量的調配,整個過程十分的細膩流暢。即使是在后期的沖茶過程中,也存在一種形式美的表現,也就是長嘴的茶壺,將其最為實際地倒入杯中,需要具有較高的平衡能力,而且不能隨意的晃動。同時,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技藝精湛的茶藝師傅,在沖茶的過程中,茶水進入杯中的速度一直沒有變化,保持相當穩定的狀態。現如今的社會當中,茶文化也衍生出了獨特的表演藝術,其中蘊含了相當多的美學特征,并且不再是一門簡單的理論性質學科,開始有了以實踐為主的表演形式,其中所產生的趣味十分高尚,而且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的精神追求。茶文化的創造美是一種全新的美感體現,同時也是一種意境的升華。

3茶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

3.1茶文化藝術的基礎美學特征

在當代的茶文化藝術當中,包含了較多的美學特征,而歸納起來總共可以分為五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形式美,指的是茶文化的杯具以及茶壺等物件,細細觀賞起來有著獨特的美感。其次是動作美,它指的是沖茶泡茶的師傅在整個茶藝表演的過程中,所展現的一些動作,十分的優雅自然,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向往。然后是結構美,它指的是茶文化在展現的過程中,經常需要與其他的特色文化藝術產生一定的交流與融合,整體的結構十分的富有美感。再之是環境美,在品茶的過程中,雙方選擇的環境一般都較為優雅,而且十分美觀,與茶香進行了美妙的結合。最后是神韻美,這方面的內容主要指的是一種意境的升華,人們在品茶的時候,茶香會由口中進入神經,給人一種全身的意境美感。

3.2茶文化藝術表演四要素

茶文化藝術的美感形成,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茶文化藝術韻味作為基礎,還需要表演的四要素進行充實細化。而這四要素的內容主要有最為基礎的茶席布置、深層次的茶藝程式、高素質的茶藝師素養以及茶文化的主體內涵構成。在一個完善的茶文化表現過程中,首先需要對茶席進行布置,也就是對品茶環境的布置,如果整體的布置過于平淡,也會給品茗茶香造成一定的阻礙。而如果整體的布置具有一定的優雅風格,將會在無形之中深化品茶的意境。茶藝程式是一個選茶、泡茶、沖茶、品茶的過程,其中的各個環節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藝術美感。而茶藝師的修養,也可以稱為茶文化藝術的靈魂,它對于茶藝的美感表演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最后,茶文化內涵本身存在于品茶的過程中,其中的美感不言而喻。

4結束語

總而言之,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并不是淺顯的停留在茶藝的表面,許多時候還更深的存在于品茶的過程當中以及整個茶藝的展現,人們在對茶文化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應當正確審視茶文化帶來的獨特文化韻味,加以合理的優化,進而塑造出獨特的文化美感。

作者:曾釗 張健 單位: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佘藝玲,楊秋娜.閩茶文化英譯的美學意蘊[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5,(02):42-46.

[2]宋小娟,顏粲.茶文化中茶服的美學內涵[J].美術教育研究,2016,(06):39.

[3]丁玉霞,艾美華.紀錄片:茶文化傳播的美學意蘊[J].今傳媒,2016,(02):110-111.

篇(2)

關鍵詞:民間音樂;茶文化;歷史底蘊

眾所周知,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茶文化不斷的吸收不同的文化內涵,形成了包容性的文化格局。而當它與中國民間音樂相遇時,仿佛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作為歷史悠久的藝術表現形式,民間音樂也具有頗高的“江湖地位”。在傳統文化味道越來越淡薄的當代社會,從民間音樂上,我們能夠搜尋到更多關于茶文化的記憶。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研究我國民間音樂在茶文化中的表現對于我國傳統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茶文化中民間音樂的起源和發展

隨著歷史的發展,茶文化集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中的文化理論并繼承了中國傳統道德中平和的處世態度。在品茶的過程中,人們的內心也仿佛在經歷一場盛大的洗禮。同時,在茶文化傳播的過程中,茶文化也受到了中國民間藝術的影響,特別是中國民間音樂的熏陶。民間音樂取材于民間,它沒有經過隆重的包裝,也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卻反映了百姓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1.1茶文化中民間音樂的起源

中國是茶文化的故鄉。首先,從地域角度上來說,地大物博的中國給予了茶文化成長以及繁衍的條件。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以及肥沃的土壤都為茶葉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同時,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孕育了濃厚的東方特色茶文化。其次,當我們細細的品味茶文化時就會發現,茶文化中的思想與中國傳統的核心思想十分契合。從茶文化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似乎也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歷程。而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受到大眾的歡迎,不僅是因為它的功效,更是因為它給了普通大眾生活的希望,并給予心靈上的支持和靈魂上的補給,對于一些以茶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地區,茶不僅能夠給他們帶來穩定的收入以及美好的物質生活,也成為了他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在勞作期間,茶成為了他們的伙伴和朋友。在每天的相處中,他們和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們看過茶葉的舒展,聞過茶葉的清香,更深知茶葉的秉性。經過長期的實踐,他們將自己對茶葉的見解口口相傳,讓更多的人了解了種植、采收、沖泡的技巧,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茶文化的精神內涵。當然,與圖騰文化在草原民族的地位一樣,茶文化在其心中也是不可侵犯的存在。他們將把茶葉中發現的生活信條記錄下來,并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于是音樂則成為了最普遍的記錄方式,他們為茶文化寫詞、譜曲,以此來表達自己對茶的熱愛和鐘情。最后,這些來自于勞動者的歌曲也成為了當地必不可少的文化特色。

1.2茶文化中民間音樂的發展

自從唐朝開始,茶葉開始廣泛的種植。隨著茶葉的普及,普通百姓也開始接觸茶文化,并逐漸成了民間藝人重要的靈感來源。可見,在百花齊放的文化盛世,茶文化已經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它不僅獲得了著名詩人的熱愛,也是眾多民間藝人創作的取材“基地”。到了宋朝,茶文化與民間音樂的互動更加頻繁。在清朝時期,江南地區出現的采茶戲,它們的風格或詼諧幽默、或輕松明快,而曲風大都婉轉動聽,朗朗上口。由于它們大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因而傳播的范圍十分的廣泛。例如:在安化地區,為了將殘枝、枯葉等挑選出來,提高茶葉制品的質量,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揀茶。這道工序必須依靠手工進行,才能夠保證其最后的質量。在揀茶的過程中,為了緩解沉悶的勞動氣氛,安化的婦女們將茶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民歌中,創作出了一首與茶有關的民歌。這首歌經過了一些改變之后,就是現在廣為流傳的《十二個月采茶》。

2我國民間音樂在茶文化中的表現

民間音樂是民間藝術主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頗高的研究價值。民間音樂也是普通大眾生活的寫照,從耳熟能詳的民間音樂中,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民間藝人對于生活的態度,也能夠借由他們的作品得知民間大眾的生活狀態。茶文化中的民間音樂成為了整個民間生活最忠實的記錄者。如果說茶文化能夠為大眾提供精神上的食糧,那么民間音樂無疑是他們呼吸的氧氣。而作為極具古代藝術的兩個歷史悠久的“杰作”,傳統茶文化與民間音樂都是我國先人智慧的結晶,都能夠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因此,它們才得以長久的流傳下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歷史的摩擦,我們難免會丟失一些文化片段,這對于傳統文化而言是巨大的損失。作為民間藝術的典范,民間音樂與茶文化的融合不僅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也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因此,能夠認識到我國民間音樂在茶文化中的表現,就能夠將茶文化推向更加寬廣的舞臺。

2.1民間音樂增加了茶藝表演的表現形式

隨著茶文化的發展,中國的茶藝表演形式和內容逐漸豐富起來。從隋朝開始,茶藝表演已經成為皇家的御用表演。而在茶藝表演中,音樂是最特別的存在之一。背景音樂的作用不僅能夠烘托茶文化的別樣氛圍,也能夠提高整場表演的藝術氣息。它突破了單一表演的形式,將音樂融入在泡茶、品茶、評茶的過程之中,增加了趣味性,也點燃了人們對茶文化的熱情。在鳳慶地區,彝族的文化特色深深地融入到了他們的音樂之中。鳳慶地區盛產茶葉,那里的人們天生就有一副動聽的好嗓子。一開始,他們用歌聲傳達豐收的喜悅,緩解勞動的疲勞,后來這些勞動之歌逐漸成為鳳慶地區別致的文化特色。在鳳慶地區的茶藝表演之中,民間音樂的穿透力不僅能夠打破了人們心靈上的隔閡,也能讓聽眾感受到當地人們對于茶文化深深的熱愛之情。可見,民間音樂早已和茶文化深深的融合在一起,它不僅豐富了茶藝表演的內容,增加了茶藝表演的表現形式,也向人們充分的展示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2.2民間音樂為茶文化構建了一個理想的氛圍

音樂是具有感染力的。民間音樂不僅能夠快速的調動人的情緒,也能夠給人帶來強烈的親切感。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音樂與茶文化的節奏,將音樂的節拍與茶藝表演的步驟相結合,不僅能夠使整個過程變得更加流暢與和諧,也能夠將茶文化的內涵展現得更加完美。音樂像是劑,讓茶文化變得更加柔軟,緩緩地融入人們的心中。民間音樂簡單的節奏能夠舒緩人們的緊張情緒,讓人們靜下心來,慢慢的品味茶香,慢慢的領悟茶文化的內涵。在民間音樂中,茶文化的魅力得以更好的發散出來。可見,民間音樂為茶文化構建了一個理想的國度,在音樂的懷抱中,人們能夠全身心的感受茶文化,并慢慢的放下對茶文化的芥蒂,敞開心扉接受茶文化。而在潛移默化之中,我們已經變成了茶文化的擁護者和傳承者,并愿意肩負起繼續傳承和發展茶文化的使命和責任。

2.3民間音樂突出了茶文化的地域性的特征

在全球一體化的經濟體制下,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事物反而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在中國,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家喻戶曉,民間音樂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民間音樂誕生于民間,反映了民間百態,并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心聲,因此,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種與生俱來的“群眾緣”,減少了茶文化傳播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也能夠快速地獲得人們的認同。同時,民族和地域特征濃厚的茶文化也受到了國外友人的歡迎。即使語言并不相通,但是,他們卻能在音樂中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在音符中實現心靈的溝通。可見,作為語言上的溝通者,民間音樂也發揮了無可比擬的作用。由此可見,民間音樂的加入增加了茶文化地域性的特征,這種特征就像強烈的生命符號,能夠將茶文化傳播的越來越遠。

2.4民間音樂提高了茶藝表演的藝術層次

茶文化屬于文化的領域,而民間藝術屬于藝術的范疇,民間音樂的出現能夠提高茶藝表演的藝術層次。音樂的價值不在于它能夠在當時給人們創造多少的歡樂,引發大眾多少的感慨。不管相隔多遠的距離,經過多長的時間,音樂總能夠喚醒人們塵封的記憶,讓人們回憶起擱淺的過往,這就是音樂的藝術價值。而在民間音樂的幫助下,我國傳統的茶文化也有了更好的傳播載體,這也進一步提高了茶文化傳播的效率。

3總結

綜上所述,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路上,我們應該繼續放低姿態,深入的了解茶文化所涉及的領域,并從各個角度對茶文化進行深層挖掘。民間音樂作為茶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也作為茶藝表演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廣更深的茶文化探索途徑。希望通過本文的的分析和講述,能夠讓大家對我國傳統茶文化有一個系統而全面的了解。

參考文獻

[1]黃燕.淺析我國民間音樂在茶文化中的表現[J].福建茶葉,2016(6):367-368.

[2]李汶姬.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間音樂的變異及其反思———以鳳慶佤族音樂為例[J].神州旬刊,2013(8):30-30.

[3]李汶姬,趙靜.鳳慶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間音樂的表現及重要性[J].音樂大觀,2013(3):71-72.

[4]汪莎.云南鳳慶茶道文化中的音樂考察及其思考[J].創作與評論,2013(16):96-99.

篇(3)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是茶與文化的結合體,更是中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非物質載體。既然茶文化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因此茶文化也就可以體現中國的國民性,即國民思想政治。隨著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國茶文化也在不斷發展,隨之則是國人思想政治變化。鑒于此,分析茶文化對國人思想政治發展的影響就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豐富茶文化內涵,還有助于國人思想政治的發展。

關鍵詞:

茶文化;國民性;思想政治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極其廣泛,其中茶文化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國人思想政治特征,也為中華民族大一統奠定了基礎。研究并探討茶文化,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更有助于發展國人思想政治,兩者之間具有一種不可分割的關系。

1中國茶文化的內涵

1.1茶藝

在茶文化中,茶藝處于核心地位。一般而言,食茶要經過食茶、喝茶、飲茶、品茶四步,也只有到品茶這步,才能使得食茶具有藝術性,才能稱得上是茶藝。當人們的食茶行為變為一種藝術行為后,茶就會蛻去最基本的意義,會對人們的精神和心理產生作用,進而演變成一種文化現象或社會現象,如茶道、茶館、茶藝等,并使茶藝存在獨立的價值。

1.2茶道

茶道即所謂的品茗之道,是茶藝操作過程中所體現的一種精神境界,這種精神境界是茶藝的魂,更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由于茶文化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因此茶也就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秉性,即厚德載物,道與器本身就是融合的,茶本身所具有的內涵使得茶與道同時獲得了升華。處于現實中心的人都在不斷尋求超越現實,擺脫身心的束縛的路徑,進而獲得身心解放、獲得情感的解放。茶道所追尋的正是這種對人生、對現實的超越,靜與雅是其主要特征,這種特征既符合茶的自然屬性,又是藝術的自然特性。中國茶道精神為陸羽首創,他將諸家思想均融于茶理,并結合唐代文化特征,這便是茶文化的雛形。

1.3茶德

誠如上述,茶道以茶德為基礎,茶道是茶藝的魂,而茶德則是茶道的魂。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茶德早已獲得世人的認可,并推崇備至。所謂“精行儉德”,表明茶德的標準是茶的優良品質必須與品德優良之人匹配,這也是茶道的核心精神,也即重德。基于此,茶人都以追求塑造高品質的人格、不斷完善自我追求目標。茶德,既體現著茶人的精神,又是茶人所確立的道德標準。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們對茶的認識形成的一種象征性的品貌,不喧囂,不激揚。隨著茶品在生活領域中的滲透,人們對生活的理解、認知開始浮現。

2中國茶文化發展國人思想政治的必要性

2.1公共意識淡薄

中國著名學者指出,中國傳統的“差異格局”目前仍在影響中國國民的思想政治。外加市場經濟的影響,使得中國國人的公共參與意識不斷缺失,自我意識不斷膨脹。現實生活中,國人公共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受個人自我利益驅動的影響,多數國人將個人利益看得過于重要,群體觀念淡薄,缺少國家感、缺少使命感;其次,多數國人自治能力缺失,公共場合不能自覺維護公共秩序;最后,自我防范意識較強,相互之間缺少信任感,不關心他人境遇,對公共事務缺乏關系。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只有重德,提高國人的道德修養。

2.2人格精神欠缺

人格精神欠缺一直是中國部分國人的劣根性表現。現代社會,這種劣根性依然存在,并且表現出獨特的時代特征:(1)人生價值及理想的迷失。這主要表現在缺少追逐價值的勇氣,自己的生活往往不能做主,而是依靠他人,要求他人為自己的生活指明方向,生活態度更是模仿他人,容易屈服于他人的世界觀及生存方式。當前,中國夢是國家思想建設的主線,這一主線反映出當前國人缺少自我理想,追求自我生活的現狀。(2)自治能力不足。這主要表現為自我約束能力下降,無法進行自我評價。社會發展最需要的是可以進行自治的個體,并可以按照社會法規及道德規范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并進行自我個體管束,以保證個體具有獨立的人格。但現實生活中卻普遍存在個體自制力缺失的情況,如班級管理中,自治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自覺地遵守班級秩序,可以獲得較大的自主性;而一些不具備自治能力的學生,則需要代表權威的教師或班干部進行管束,其最終結果是導致學生對權利的過度盲目崇拜。此外,由于自治力缺失,導致國人法律觀念淡薄,無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及人格尊嚴,還無法以法律武器規范個人的行為,導致社會秩序紊亂。這種現狀的改變,需要國人具有一種求和精神,天人合一,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3中國茶文化對國人思想政治的發展

3.1凸顯國人思想政治的重德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茶文化開始盛行。茶文化的盛行是為突出國民的精神境界,即示儉。唐代,中國茶文化開始進入大發展時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世人稱為茶圣的陸羽。陸羽在其著作《茶經》中指出,茶性節儉,最宜德行精儉之人飲,這就要求茶人應當具備勤儉節約的美德,并積極遵守這種美德。唐代以詩聞名于世,其茶詩也存世較多,這些茶詩也多描述品茶所得的境界。也正是通過對茶詩優美境界的描述,國人那種重德、追求完美的性格才得以凸顯。而后宋元明清四朝的茶人也繼承了前期茶人重德、追求完美的茶德,對茶的贊美也不絕于耳。如蘇軾曾做《葉嘉傳》,傳中蘇軾詳細闡述了茶的品德,其用意則是借茶抒意,表明作者對完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另外還有許多關于茶的詩篇,正是在茶的境界中體現了國人的國民精神追求。

3.2凸顯國人思想政治的求和

茶本身就是一種中正之物,品茶則可以實現人的心情的平和,消除人的煩惱。在中國,茶文化異常繁榮,中國國人也特別愛飲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品茶會給人一種平和的享受,使人放松身心。晚唐茶人裴汶在《茶述》中指出,茶本性精良,味道純凈,具有消除煩惱之功效,可以幫助人實現中和。鑒于此,中國國民多喜愛品茶,并在品茶中求和。中國人的求和并不僅體現在上述言論中,更多的是體現在飲茶、品茶的感受中。茶圣陸羽以《茶經》名聞于世,這本論述茶的經典的核心則是對天人合一的孜孜追求,以求達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合一,人的精神與肉體的合一。縱覽中國歷朝歷代的茶著作,其基本精神均是國人對天人合一、超凡脫俗境界的不斷追求。

3.3凸顯國人思想政治的雅與靜

從本質上來講,中國的茶文化也是一種審美文化。這種審美文化,并不僅僅源于茶的外形美、茶藝的美,更源于中國國人思想政治中的雅與靜。在雅、靜的自然山水中,在人為的具有雅、靜的環境中品茶,享受品茶帶給人們的一種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進而顯示出中國國人思想政治中的好雅、好靜的國民性格。縱觀歷朝歷代的關于茶的論著,其闡釋的品茶的環境均是山、水、云霧等,這些環境的共同特征就是雅與靜,不能不令人沉醉,是一種超脫的美。幾千年以來,中國國人尤其是中國文人,尤其喜歡這種品茶的美。如在室內品茶,則必須營造這種雅與靜的具有山水特征的環境。唐代品茶多在室外環境中進行,宋代品茶則多在室內進行,并注重品茶環境的營造。宋代詩人吳自牧在《茶肆》對當時杭州的茶肆進行了全面的描述,指出列花架以裝飾門店,并將奇異之物安放在花架上。明代關于茶的論著則多是對室內品茶環境的論述,及對自然山水環境的追求。如許次紓在《茶疏》中指出了最適宜飲茶的環境,窗明幾凈、輕陰微雨、小橋畫舫,這些環境均是既雅又靜,且有山有水。

3.4凸顯國人思想政治的堅忍與克制

現代作家林語堂曾說過,一壺清茶便可隨遇而安。一句隨遇而安,不僅突出了中國國人的性格,更突出了中國文人的性格。儒家思想的引導,中國國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并不斷追求這種己任,其中尤以中國文人最為突出。但蕓蕓眾生,能到達這種境界的畢竟是少數,即便順利入仕,也常會有不如意的事情。面對現實的挫敗,道家的無為、堅忍、克制思想就成為中國國人的政治思想的調節劑,且這種政治思想在茶文化中表現的尤為明顯。中國國人尤其是文人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經常沉湎于品茶,以茶作陪,堅忍并克制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說,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得益于中國國人面對人生挫折且無可奈何之時尋求心理安慰的過程,因此可以說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國人政治思想的外在表現形式。茶圣陸羽的一生是充滿挫折的一生,但是他仍然可以持續堅忍,并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時以茶為伴,最終寫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經典的茶著作———《茶經》。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多數茶著作都是經過此過程產生的,如明朱權的《茶譜》。靖難之役后,朱權被改封南昌,仕途失意。但朱權并未醉心于極端宗教,而是在郁然茂盛的茶園中品茶,由此化解自己內心中的憤怒,強迫自己絕塵于世,最終造就了《茶譜》一書,對中國后市茶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歷史中眾多的茶著作,多數都是中國文人所做,且創作背景均是在人生不如意,以茶尋求安慰時所做。唐代著名詩人盧仝,如果人生得意,就不可能有《七碗茶詩》流傳于世。宋代詩人蘇軾,如仕途得意,也就不會有《葉嘉傳》流傳后世。正是中國這些文人的人生的無奈,才能使得他們醉心于品茶,并豐富了茶詩,豐富了中國茶文化。

作者:黃亞果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明明.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4):104-106.

[2]梁曉宇.中國茶文化的特征[J].烏蒙論壇,2014,(2):36-39.

[3]劉建萍.加強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7):138-140.

[4]張耀燦,錢廣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論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問題[J].思想教育研究,2014,(7):19-22.

[5]姜衛衛.湛江茶文化的特征及其價值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3):95-98.

篇(4)

關鍵詞:慢游;茶文化;旅游產品;建議

慢游是以低碳交通方式前往有限的旅游目的地,放慢旅行、游覽速度,停留更長時間以獲得深度體驗的新型旅游方式[1]。慢游獨有的節奏慢、體驗深度化等特性與茶文化旅游特征有著眾多的聯系。針對當前我國茶文化旅游形式較為單一的問題,探討慢游這樣一種新思路,將有助于豐富茶文化旅游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新的旅游體驗項目。

1茶文化旅游與慢游理念的聯系性

1.1茶文化與茶文化旅游

1.1.1茶文化的概念

廣義的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茶樹的栽培、管理、茶葉的采摘、制作、營銷、品飲全過程。狹義的茶文化則是專指其“精神財富”部分,其核心是品飲有關的茶藝與茶道[2]。

1.1.2茶文化旅游的內涵

茶文化旅游的界定當前學術界還存在一些爭議。姚國坤認為:“茶文化旅游屬于休閑文化,也是一種茶文化活動”[3]。馬海云認為:“茶文化旅游是民俗旅游的一個分支,它將茶文化相關資源與其他旅游資源有機結合,進行綜合和深度開發,使旅游者得到與茶相關的物質和精神享受的一種文化旅行”[4]。筆者認為茶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種,其以茶文化為資源載體,充分利用傳統茶文化及其相關資源,借助現代旅游開發的理念,為旅游者提供茶區觀光、茶文化體驗、休閑度假、茶俗觀賞、購物等圍繞茶文化要素而展開的一系列旅游活動。

1.2慢游的內涵

慢游,首先是從國外出現并成為近年來較為熱門的一種新興的旅游體驗形式。國內對此種旅游方式主要側重于現象的描述,比如通過對知網等數據庫的搜索發現,有關慢游的文獻大部分都停留在“快旅慢游”的口號表述上,對于慢游深層次的研究較為匱乏。結合國內外現有的有關慢游的文獻,本文認為慢游是指通過低碳交通的方式出行,在游覽過程中追求慢節奏體驗和觀賞方式,通過長時間逗留在旅游目的地地區以便了解和融入當地社會,從而加深旅游體驗,獲得更多旅游樂趣的一種新型旅游方式。

1.3兩者之間的聯系茶文化與慢游兩者之間存在的諸多聯系。

一是節奏方面的聯系性。從茶文化內涵的角度來看,體驗茶文化的方式較多,但體驗茶文化不是一種快餐文化的方式,而是需要心神怡靜的體驗和感受,無論是生態茶園觀光,還是茶藝觀賞,亦或是茶道養生等都需要游客節奏舒緩、平心靜氣,而這些正是我國傳統茶文化的的特點之一。這與慢游的慢節奏旅游形式有著明顯的契合點。二是參與體驗性方面的聯系。慢游要求加深旅游體驗,注重旅游活動的參與性,這與茶文化旅游活動當前的開展形式也有著一些相同之處。三是生態環保意識方面的聯系。慢游的出游方式要求低碳出行,盡可能地降低對生態自然環境的破壞。同時,在旅游目的地地區開展旅游活動也追求環保意識。茶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本身對于產茶區的生態環境就有較嚴格的要求,也就是注重原有茶區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避免因旅游開發給自然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四是對于文化內涵的訴求聯系。慢游通過長時間逗留在旅游目的地地區,以便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當地特有的地域文化。而茶文化旅游的載體正是基于茶文化內涵,旅游者在茶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都是圍繞著茶文化來展開,其文化訴求和文化氛圍的營造都比較符合慢游的特征。由此可見,慢游和茶文化旅游是可以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慢游的旅游形式將茶文化貫穿其中,進而加深游客對茶文化內涵的體驗,提升旅游品牌的口碑。

2開展茶文化慢游的相關要求

在開展茶文化慢游這種活動過程中,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2.1旅游產品開發應重視節奏慢的要求

慢游的基本特征在于節奏舒緩的游覽方式,可以長時間逗留在旅游目的地地區。茶文化旅游要開展慢游形式,就必須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旅游產品的體驗節奏,不能是走馬觀花式的快速游覽,而是通過環保的“慢”交通工具、線路節點的精心設計、游覽內容的豐富多樣等方面來延長旅游者的逗留時間。

2.2對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文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

大眾旅游在發展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消極影響,而慢游要求旅游者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尤其重視低碳減排。所以,慢游從出行交通工具方面要求采用低碳交通工具,減少或降低旅游碳足跡,在游覽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避免或減少對游覽區環境的影響。在茶文化旅游開展過程中,按照慢游理念對交通工具采取低碳化標準,比如:景區觀光車以電動車為主,或者開展騎行游覽,以及步行游覽等,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開展以畜力為交通工具的形式,禁止或減少機動車進入景區,從而降低旅游碳排放。除此之外,在旅游過程中也注重對游客環保意識的宣傳,加大景區環境保護的力度。另外,不只是關注生態環境,茶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文化旅游,為了使游客更真切的體驗茶文化,還必須對原有的茶文化生態環境加以保護,保證文化內涵的原真性。

2.3深度體驗性的要求

深度體驗是慢游的核心理念。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受心理內驅力的影響,對于旅游產品的消費體驗都有追求更高品質的心理期望。茶文化旅游活動的開展,要營造滿足消費者心理訴求的條件,讓旅游者能夠全心感受旅游過程中茶文化的精神內核,多設計參與體驗式的旅游項目,比如采茶節、采茶歌舞、茶藝修學、茶道養生等旅游內容,讓游客在參與過程中加強自身的心理與情感過程,達到與茶文化產生共鳴的效果,這樣才能使游客有可能獲得深度旅游體驗,滿足其慢游中了解和融匯地域文化的體驗訴求。

2.4多元包容性的要求

慢游是旅游者在追求形式個性化的旅游活動,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居民而言,文化背景的差異可能帶來一些觀念上和生活方面的不同。但慢游的精神是追求包容的態度面對世界,所以旅游活動中的文化差異現象要做好多元化的處理,加強游客與目的地居民的包容性心理建設。

2.5社區參與性的要求

除了文化方面的包容性之外,如何將地域特有的茶文化展示給旅游者,這就離不開社區居民的參與。一般旅游資源的開發,社區居民的參與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相對于文化旅游而言,本地區的文化很大程度上需要居民的參與,因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民風民俗的展示就是最具有代表性及最具有鮮活性的文化載體。此外,社區參與不僅能提升茶文化的體驗氛圍,同時,也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起到茶區旅游扶貧等社會經濟效益,進而促使當地居民與游客之間的關系會更為和諧。

3茶文化旅游開展慢游的幾點建議

茶文化旅游開展慢游,除了滿足以上幾點要求之外,還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做好相應的工作。

3.1積極引導慢游意識

當前,我國旅游者的旅游方式還是以觀光游為主,而休閑度假游、深度體驗游的群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慢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體驗方式,對于國內傳統的旅游者而言還缺乏了解,但這里面也存在一些機遇,正是因為不了解才會激發旅游者的求新、求奇的心理。引導茶文化旅游,需要加大對慢游理念的宣傳,借助電視、報紙、雜志以及新型媒介諸如互聯網、節慶、會展等渠道,主動出擊,積極引導旅游者關注和了解茶文化慢游產品。

3.2加強環保意識的宣傳

現階段我國旅游活動中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游客環保意識淡薄這樣的頑癥。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不僅是對茶園景區的開發要求,同時也是慢游者追求的理想目的地。因此,加強環保意識的宣傳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這方面的工作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加大對旅游者的環境保護宣傳,避免和減少旅游者的不文明現象;另一方面是加大對當地居民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只有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到環保行動中去,才能真正打造一個理想的景區來迎接四方來客。

3.3政府積極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在產業發展政策方面,鑒于我國眾多茶區多處于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經濟條件較差等現實情況,政府部門應積極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扶持一些較高開發價值的項目,以便帶動當地茶產業綜合經濟效益的增長。

3.4打造適合慢游的茶文化旅游產品

在茶文化旅游產品設計方面,要深入挖掘當地茶文化特色,創新旅游項目,避免過度商業化,開發出適合慢游的旅游產品,從而吸引游客,延長其停留時間。

3.5倡導和實現低碳旅行的慢游理念

在交通系統方面,為了營造茶文化慢游的有利條件,需要對旅游線路展開科學設計,開發相應的慢游交通工具,減少因旅游活動帶來的碳排放。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開展慢游專線,將慢節奏和沿途風景相結合,提升旅行體驗。總之,鑒于茶文化旅游與慢游形式存在較高的關聯度,我們應該積極嘗試將兩者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具有低碳環保、深度體驗的新型旅游產品。在這樣的嘗試中,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慢游的發展是復雜的,茶文化如何正確地展示給游客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君軼,唐佳,張高軍.慢游:概念、特征及動因[J].思想戰線,2012(06):118.

[2]王聯英.茶文化旅游產品的概念、類型、開發價值和開發策略[J].海峽科學,2013(12):74.

[3]姚國坤.茶文化概論[M].浙江攝影出版社,2004:16.

篇(5)

關鍵詞:茶文化;高校;素質教育;價值

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培養高端人才的高等院校正面臨著不斷增大的壓力。一方面,舊的教育體制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另一方面,新的就業環境迫使高等院校必須及時地做出戰略調整,讓畢業生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茶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同樣面臨著重重挑戰,在新時代,將茶文化的發展與高校的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必將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實現兩者的創新式發展。

1茶文化的現代特征

我國的茶文化歷久彌新、源遠流長,就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來看,它根植于我國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的農業文明之中,在官本位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教道教等傳統思想的綜合影響下,形成了敬畏自然、重視傳統倫理道德,講求“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的思想內核。這種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延續千年,雖然期間茶文化的表現形式和重點發生過變化,但這一核心價值理念一直相對穩定,并且影響非常深遠。從開始,我國進入了近代歷史,當國門被外國列強用槍炮打開之后,中國的科學、教育、文化都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當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茶文化也不例外。在這一百多年的近代歷史進程中,中國逐步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從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宗法社會向法治社會轉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下,我國的茶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同樣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深刻變革了生產生活方式,改變了茶葉的生產、加工和消費形式,人們對于茶文化的態度也有了一定偏移。早在二十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了茶葉生產的機械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壯大,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近年來,我國茶葉產業不斷縱深發展,產業鏈條得到了進一步延伸和擴張。茶葉的綜合利用滲透到了化工、醫療、食品等多個領域數百種商品之中,以科學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正在改變著茶文化的核心價值內涵。可以說,現代茶文化的價值內涵更加追求人的主導性,偏重于人對茶文化的享受,相關的禮法觀念卻相對弱化。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現代人對茶文化的新價值內涵正在加速接受,并從中獲得了更多的物質文化享受。盡管如此,傳統茶文化與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緊密相連的特征依然明顯,并沒有隨著現代文明的沖擊而消失殆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在中國人的潛意識里仍然眷戀著“忠孝禮義廉恥”等傳統價值觀念,與茶文化的傳統核心內涵相契合。值得注意的是,茶文化的現代化發展并非簡單的時間概念,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而且各個地區之間發展水平差距非常之大。在一些西部欠發達地區,傳統的茶文化依然非常穩定地存在著,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茶文化有著較大的區別。其實,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很多領域都有著與茶文化相似的發展路徑,因此,研究我國的茶文化發展對于探究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發展規律也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2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深入貫徹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不斷深化在教育領域的改革。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國一些高等院校加大了對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和探索力度,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例如,在高校的公共課或者選修課中加入了曲藝、象棋、書法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內容,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其具備了更高的文化內涵,可謂是一舉兩得。素質教育是合乎發展規律的,通過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更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加有利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國的素質教育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比如,我國高等學校的素質教育開展的面太窄,很多情況下僅局限于本專業,其本質上還是服務于專業教學。有些地方雖然在跨專業等方面做了些嘗試,例如多開設公共課、給專業相近的學生聯合授課、打破專業限制等,但是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還是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過深,沒能真正理解素質教育的核心價值內涵,沒有從本質上意識到素質教育是在專業教學的基礎上全方位地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各種途徑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社會實踐能力,最終培養出適合時展需要的優秀人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高等院校素質教育有著類似的發展歷程,都經受著新時代中多元化因素的影響。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和高校的素質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優勢互補。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亟需得到創新發展來實現自我救贖,獲得更多年輕人的接受認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里聚集了大量中國最優秀的青年人才,他們具有知識、能力朝氣和活力,對傳統事物和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通過一定方式和途徑讓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中傳播和推廣,以廣大青年學生的熱情和創造力,必將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并培養出足夠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接班人。

3茶文化對高校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3.1有利于綜合學科體系建設

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人的起居生活中發揮著獨特的影響力。目前,茶文化已經走出國門,走上了國際舞臺,在很多國家都得到了推廣,這一方面見證了我國國家軟實力的增強,另一方面也證明了茶文化歷久彌新,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時代特征。在國外,很多具有國家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都被納入了當地高等教育的范疇,推動了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這對我國高等教育具有啟示性,將茶文化引入我國高等教育的體系之中,給學生全方位的茶文化教育,增強其對茶文化的了解和感悟,不但有利于克服我國高等教育過于注重專業性教學的弊端,而且有利于我國高校素質教育中綜合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3.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茶藝分為六大要素,即人、茶、水、器、藝、境。在這六大構成要素中,人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發揮著核心作用。人既是茶藝活動的掌控者,也是茶藝意境的創造者。茶藝需要上好的茶葉、水、器皿,同時更需要茶藝師的心靈手巧才能貢獻出極致的茶藝精髓。茶藝的內涵博大精深,是一個綜合性的美學體系,其中吸收了很多種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佛教、道教、儒教等,仁愛等傳統文化精髓也融入其中。茶藝講究天人合一,要求茶藝師心無旁騖、心如止水,實現人與物的完美融合。茶藝中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只有在細細的品味中才可以感悟。當代大學生正在處于人生的轉折時期,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正逐步形成,然而,社會上種種不良思想和風氣極大地影響著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如果不及時制止和調整,必將影響其一生。茶藝展示的是一種平和的人生境界,研習茶藝可以讓學生變得更加理性和淡然,提升自我感悟能力,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另外,茶文化展現了一種人生藝術,在繁忙的工作學習之后,通過茶道規則沏一壺好茶慢慢品位,在品茶的過程中思考和感悟,無形中便提升了人生修養,讓心靈得到凈化。

3.3有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提高,在這種大背景下,茶文化休閑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中國人對茶情有獨鐘,對茶文化更是偏愛有加,茶文化休閑產業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相對于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國的茶藝人才存在著嚴重短缺的問題,極大地制約了茶文化休閑產業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大量的高校畢業生長期處于失業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對高等教育發展也十分不利。就業難具有警示作用,倒逼著當代高校必須做出調整和改革,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實用性強的知識和技能。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無疑是一種順應時展的明智選擇,有助于培養專業的茶藝師,迎合市場需求。而且,茶藝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中國茶文化的傳承者,承擔著將茶文化創新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4茶文化與高校素質教育的良性互動

茶文化與高校素質教育是一種互為促進的關系,一方面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研習茶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素養和內涵,有利于其正確價值觀念體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高校學生具有極強的學習領悟和創新能力,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茶文化的傳承者和接班人。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和校方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資金、人才、制度、硬件等方面給予足夠的保障,逐步將茶文化納入綜合學科體系中來,并在全國高校進行推廣,形成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教育體系。茶文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單純依靠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校方應當創造條件與企業等社會經營主體進行合作,讓學生走出去,到茶藝社等社會舞臺上磨礪和鍛煉。在親身的實踐中深刻掌握和領悟茶藝的精髓。總之,只有實現創新,才能讓古老的茶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輝,更加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讓茶文化與當代主流文化完美融合,實現新形勢下的傳承和發展。

作者:孫麗花 單位:河北省泊頭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龔永新.茶文化與茶道藝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篇(6)

關鍵詞:“一帶一路”茶文化交際翻譯

中圖分類號:F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b)-048-02

在翻譯界,有許多種翻譯理論、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豪斯的顯性翻譯和隱形翻譯,紐馬克的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萊斯、費米爾、霍茨和諾德的功能理論翻譯,奈達的動態對等翻譯等翻譯策略和理論在翻譯史上百花齊放,對語言翻譯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無論是歸化和異化之爭還是形式對等和動態對等之爭,為翻譯提供了巨大的理論支撐和實踐總結。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逐步超過許多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了打造屬于自己的中華體系,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在歷史上,有“絲之路”,很少提及“茶之路”,但是“絲之路”,和“茶之路”是并行發展的。由于茶葉的地域特色,以及北方民族的生活習慣,茶葉慢慢被當地化,那么在“一帶一路”這個全新的時代背景下,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特色也將被全面推廣。為了更好地傳播我國的傳統文化,茶文化的英文翻譯顯得尤為重要,在翻譯中,既要保持我國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又要準確體現中國茶文化的茶名和茶葉品性。在茶葉文化翻譯中,我們需要注意翻譯方法的多樣性和靈動性。因此,筆者認為,基于宣揚中國茶文化的文化內容和達到交際目的,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指導價值。

1交際翻譯理論和文本類型

著名的英國翻譯理論家,皮特·紐馬克(PeterNewmark)提出兩種翻譯模式,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語義翻譯通常是在目的語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的形式上的翻譯,更注重翻譯文本準確地傳遞原文信息,比如科技文、說明文等。語義翻譯力圖在譯語語義和句法結構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準確再現原文的語境意義。交際翻譯具有相對意義。哈蒂姆和梅森(Hatim&Mason)指出,翻譯是“發生在某個社會情境中的交際過程”。而紐馬克指出:交際翻譯努力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相同。茶文化的交際翻譯目的在于通過讀者對文本的閱讀,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歷史[1]。翻譯是對文本的翻譯,因此紐馬克將所有的文本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text)和呼喚型文本(vocativetext),在將所有的文本類型分類的前提下,不同的文本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文學作品和權威性言論等為表達型文本,閱讀時不需要考慮讀者的反應;教材和學術論文等為信息型文本,強調文本的真實性和規范性;而通俗讀物等為呼喚型文本,起到號召和宣傳作用。茶文化的交際翻譯集歸化翻譯和意譯翻譯的優勢。

中國茶文化的相關閱讀資料,有《舌尖上的中國茶》、《大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國茶文化》、《茶經》等,以《大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國茶文化》為例,該書從文化角度對中國的茶文化進行了詳細生動的描述,讓讀者了解茶文化的認識和加強鑒賞能力。在外國友人閱讀時,簡單明了地理解我國茶文化和解讀源語言文化與信息,在翻譯過程中,詞語和句子要盡可能翻譯出源語言的文化特色。翻譯文本時不僅要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還應將中國特色的藝術魅力和東方文化內涵傳遞出去,對不同的文化特色的詞語和句子根據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茶文化文本中多散句和短語,翻譯中要體現漢語散文形散意不散的特點,采用音譯、直譯、意譯等不同方法,對文本的句子進行拆分、整合。因此筆者認為,根據中國茶文化的文本類型,交際翻譯具有很強的適用性。

2中國茶文化翻譯技巧

將中國的茶文化通過文本翻譯的方式,不僅讓外國讀者不僅了解中國的茶文化,更了解我國的政治、經濟和其他文化等諸多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茶文化的翻譯是跨文化文本翻譯,涉及兩種文化,包括語言,是將源語言文本與目標文本嵌入到一定的情景中,因此屬于交際行為或者交際活動的一部分。翻譯的茶文化文本可以被視為交際情景中交際符號的綜合,但是文本翻譯的情景和翻譯文本接受時的情景是完全不同的。利用翻譯文本所要實現的意圖決定文本翻譯時所用的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翻譯手段。

2.1直譯

紐馬克認為特定的時間內與特定的文化所發生的事,適合采用語義翻譯,保留地方特色。這里所說的語義翻譯比較接近直譯。茶文化翻譯內容只要是包含民族特色和茶葉產地,茶葉形色時,可采用直譯法。比如西湖龍井,所產地為西湖,茶色嫩綠,茶味甘醇,形狀扁平挺直。這里的西湖龍井譯為“WestLakelongjingtea”,句子可翻譯為“Longjinggreencolor,aroma,mellowrefreshing,shapedlikeBuxus”。由于中國的少數民族有自己的生活習慣,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邊茶”,這里的邊茶翻譯為“bordertea”。在翻譯茶器名稱時,也可采用直譯法,比如紫砂茶壺,可譯為“purplesandteapot”,翻譯時點出了色澤、材質、器物等要點。

2.2意譯

對于中國茶文化中的神話人物和古代詩人的詩句可采用音譯的方式。音譯是看重原文,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譯。在中國茶文化中,有“斗茶”這一說法,如果采用直譯的方式,很容易讓人產生歧義,將“斗”誤解為打斗、斗爭的意思。但是歷史上,我們可知“斗茶”是一項文雅的活動。那在翻譯的時候,如何讓外國友人不產生誤會,而且又能將這一有中國特色的茶文化傳遞出去呢?因此,根據“斗茶”的歷史記載,我們可知,這是一項競賽,因此,我們可將“斗茶”翻譯成“teacompetition”。關于茶文化的詩句,比如白居易有“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的《兩碗茶》,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就需要翻譯者針對詩句的意思,進行英文翻譯,向外國友人傳達更加準確的原文意思,表達獨特的美感。

2.3音譯加注釋

音譯是對中國茶文化中茶葉名稱、產地、區域適合的翻譯方式,有些茶葉名稱和茶葉品質體現了悠久的中國歷史,體現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和文化魅力,可以增加注釋,例如武夷山的大紅袍,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因此在翻譯時,可譯為DahongpaoTea(WuyiMountainRockTea)。

3“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翻譯探索

3.1外宣翻譯理論策略

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外宣對于任何國家或地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外宣翻譯可以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貿易國家的文化傳播。因此要求外宣翻譯者潛心研究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和思維模式,善于發現和分析中外文化的差異和特點,在抓住茶文化文本主旨、領會其精神的前提下,翻譯時對茶文化文本中的茶葉科學知識、茶葉文化進行直譯、音譯、整合、意譯等方式加詞、刪減等[2]。在外宣翻譯中,交際翻譯又是最主要的翻譯策略,其遵循讀者第一的原則,把讀者的反應和讀者的文化背景作為核心,力爭翻譯的文本通俗易懂,同時通過語義翻譯,最大程度地傳遞中國茶文化的語義信息和美學信息。

3.2“歸化翻譯”與“異化翻譯”互相補充策略

茶文化的文本翻譯中,“異化翻譯”是“歸化翻譯”的基礎,“歸化翻譯”是“異化翻譯”的補充。“異化翻譯”講究的是“在兩種異質文化存在的前提下,將不完全遵循目的語語言與語篇規范;關注國家間,民族間文化的差異,堅持茶葉文化的真實性,茶葉的品性或采用目的語中的特色詞語來解讀茶文化中的藝術美感,目的是為讀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針對我國茶文化從屬于儒家文化,茶文化文本的翻譯應當堅持異化翻譯。而茶文化中包含了相當多的農業科技,這些科技論文采用歸化翻譯更加適合。

3.3交際功能翻譯策略

跨文化文本翻譯涉及兩種文化,包括語言,將源語言文本與目標文本嵌入到一定的情景中,因此屬于交際行為或者交際活動的一部分。茶文化翻譯的文本可以被視為交際情景中交際符號的綜合,但是文本翻譯時的情景和翻譯文本接受時的情景是完全不同的。茶文化譯本需要反映原茶文化的有關特征,讀者因為在不同的文化中長大,所以其對世界的了解、生活方式、對事物的觀點以及閱讀目標語文本時的體驗均有所不同。交際功能是中國茶文化文本翻譯的決定性標準,翻譯的文本的語義特征和句法特征都從屬于這一標準。

4結語

隨著我國茶文化在世界的傳播,中國茶文化的英文翻譯已經成為促進茶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中國的茶文化是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結合的產物。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下,茶文化也將走向更國際化境界。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為茶文化翻譯提供了新的視角,只有實現茶文化的信息傳遞,才能進一步弘揚我國悠久的中華文化,讓世界更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參考文獻 

[1] Newmark P.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西方翻譯理論精選[M].申雨平,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2] 張健.外宣翻譯導論[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 

[3] 林治.以茶文化優化“一帶一路”人文生態環境[J].西部大開發,2016(7). 

[4] 喻霜霜.文化文本的英譯策略探索[D].湘潭大學,2015. 

篇(7)

真正地領略過茶道的人一定都清楚茶藝的精髓和茶具的精致,其實品茶不單單是喝茶那么簡單,往往通過品茶我們能夠了解名茶、茶具、茶點、茶俗、茶藝等相關的知識,那些復雜的品茶步驟和制茶工藝總是讓人驚嘆古人的智慧;那些名茶的背景和茶具的介紹讓喝茶具有了一定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茶藝是飲茶風俗和品茶技藝的藝術結晶,具有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意蘊。茶文化不僅僅在中國盛行,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韓國的茶道藝術也在世界上頗負盛名。對于現代社會雙邊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廣茶文化,對于促進中國與外國友人的合作與交流時尤為重要,將我國的茶文化與茶道藝術推廣在國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茶道及其文化價值,對于中國與世界的文化接軌具有深遠的意義。

2茶文化與現代包裝設計

鑒于之前對茶文化的介紹及品茶文化對于當下社會的積極意義,我們不難發現,現代人品茶的推廣具有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歷史淵源,那么如何設計與茶相關的產品包裝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產品更加暢銷呢?那就是在包裝中充分運用茶文化元素,強化設計的原創,彰顯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來進行與茶相關的包裝設計。

2.1以茶色為包裝主體色系進行設計。現代包裝的顏色在設計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來作為整體的色系的話,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心態平和的感受,這樣的產品包裝往往第一時間觸動消費者心靈深處的茶文化情結,使得產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時結合中國古典藝術的紋飾元素,在整體視覺與色彩上與古典相諧調能具有特殊的韻味。

2.2以與茶相關的詩句為設計標題。如果在包裝中出現飲茶相關的詞句,尤其是產品的LOGO與茶文化相結合,能夠給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讓產品的包裝更加新穎而獨特。比如在茶包裝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體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針對包裝外主體文字中采用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如白居易詩句“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等茶詩,仿佛讓顧客在購買茶飲的同時在品嘗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2.3以古人飲茶的圖畫為設計背景。產品包裝盡量要貼合產品的特性,如果產品剛好是茶葉、茶飲料、茶具等茶文化相關聯的物品,那么產品包裝一定要以飲茶文化的圖畫作為背景,從茶文、茶道、茶藝的畫面風格中去尋求突破。

2.4以茶文化為設計理念進行設計。產品包裝總體的設計理念以茶文化為主,同時具有多層次的產品設計模式,可以分唐宋元明清不同歷史時期的茶文化產品包裝,也可以將茶的顏色、質地等進行分類,設計構思成不同系列的產品包裝。這樣既凸顯了包裝的主題,也將產品層次進行了細致劃分,對于商家而言提高不僅提高了產品的賣點,也豐富了產品的生產線。

3.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疯狂做受xxxx国产|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伊人|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人交乣女bbw| 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污黄啪啪网18以下勿进| 日本人妻人人人澡人人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情侣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最好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琪琪秋|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奇米在线7777在线精品|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亚洲黑人巨大videos|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日本亲近相奷中文字幕| 露脸内射熟女--69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