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幼兒德育的基本方法

幼兒德育的基本方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6 16:52: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幼兒德育的基本方法

篇(1)

一、何為和諧德育

“和諧德育”早在八五期間,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德育學科組專家、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詹萬生教授首次提出。“八五”期間,詹萬生教授承擔了國家教委重點課題——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德育現狀調查研究。在進行大量調研基礎上撰寫的總體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整體構建大、中、小學和諧德育體系的建議。之后,他又在領銜九五、十五國家重點課題中,圍繞著整體構建和諧德育體系進行了歷時十年的深化研究與推廣經驗。逐漸建立起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縱向與學校、家庭、社會橫向結合的“和諧德育論”的理論體系。按照詹萬生教授的觀點,“和諧德育,是德育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受教育者個體發展需要的統一為出發點,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調控構成德育體系諸要素之間的關系,使之發生和諧共振效應,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和諧發展的一種德育模式。”這種觀點得到大多數研究者的認同,是目前對和諧德育較為統一的看法。

具體到幼兒階段德育,它的內涵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德育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師與幼兒關系的和諧;2.德育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一致;3.認知、情感、意識道德過程的統一;4德育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管理、評價等德育要素的和諧。、

二、和諧德育的特征及意義

1.和諧德育的特征

和諧德育作為目前被廣泛推崇的德育理念,具有不同于以前所有德育思想的本質特征,這是和諧德育的實踐者須認識和掌握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以人為本,彰顯人性化。和諧德育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受教育者個體發展需要的統一為出發點,以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諧德育必須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這表現在它改變傳統德育以社會為中心的弊端,確立了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的觀念;在德育方法上,以受教育者的內在吸收為根本,轉變了外在強加灌輸的呆板做法。和諧德育突顯了個人價值和個人主體性。

二是理性化、科學化。和諧德育強調遵循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活動規律,根據受教育者年齡、心理、閱歷、個性特點,選擇相適應的德育內容和方法。在幼兒德育方面,和諧德育注重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征,克服了傳統德育憑個人主觀與經驗,不顧受者能否接受的非理性沖動,更為理性與科學。

三是協調性。和諧德育是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調控構成德育體系諸要素之間的關系,使之發生和諧共振效應,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和諧發展的一種德育模式。它強調若干相互聯系的基本要素的相互影響、相互匹配、統一和諧。任何只注重單一德育要素發展的都是違背和諧德育宗旨的。

2.和諧德育的意義

和諧德育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人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因子,決定了和諧的人才有和諧的社會。幼兒教育是人生的起點教育,其德育水平對于人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實施和諧德育,以提高幼兒思想道德品質為起點,推及全體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這就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來說,和諧德育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諧德育培養的和諧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動力支持和可靠保障。在制約社會和諧的各種力量中,由道德價值觀凝聚起來的精神上的和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個社會是不是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

和諧德育是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需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戰略目標指引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前蘇聯偉大的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蔑視背叛的種子,應該在孩子敏銳的年齡時期撒下去,這時候正是人的精神各個方面都在塑造深刻自我的時候。”所以,幼兒德育是基礎。198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綱領》中規定,“幼兒園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初步的五愛教育,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品德文明行為和活潑開朗的性格。”1990年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加入了情感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德育目標和任務。在幼兒品德行為習慣方面增加了“勇敢”、“好問”、“友愛”等具體要求。1995年經修訂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又增加了“愛科學”的情感要求和“自信”的個性品質。2001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增加了與人交往、互相合作、分享、責任感等新要求。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德育的內容幾乎涵蓋了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要求。追求和諧德育相當于培養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三、和諧德育視角下幼兒園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和諧德育是一種與和諧社會相匹配的新的德育理念,它彰顯人性、注重科學,并且講求各要素的協調統一,是對歷史上德育觀念的一種改進與創新。我們講和諧德育,在現在更多的是一種追求和景仰,現實德育與和諧德育的要求還有不少的差距。

近年來,由于我國正處在受教育人口的高峰期,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與日俱增,而我們的優質教育資源則相對不足,在激烈的競爭面前,德育受到了輕視,文化與技能的學習做為被關注焦點的地位從來不曾動搖與改變,造成了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局面。德育的實施也被輕描淡寫,以致于用和諧德育的視角來看,出現了一系列不和諧。這種德育的不和諧反映在幼兒教育階段,有以下表現。

1.教師對幼兒的主體性認識不足

雖然理論上教師都懂得,德育是一種最講求內化的教育,在實施中要尊重幼兒主體性。

但是,具體到實際當中卻有不少與理論上的差距。這主要體現在德育的方法上。

一般來講,德育方法有:1.說明,即通過講解、談話、討論等方式向幼兒講清一些簡單的道理,幫助幼兒分清是非、辨別好壞,使幼兒具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并能用這些道德觀念來指導自己行為的一種方法;2.范例、榜樣;3.行為練習,指組織幼兒按照正確的行為準則(規則)去反復進行實踐;4.行為評價方法(表揚、獎勵、批評、懲罰);5.陶冶教育,即自覺地利用環境條件、生活氛圍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舉止等教育因素,對受教育者進行積極影響的方法。陳憲等人于1995年在上海地區調查幼兒德育現狀,在德育方法方面的調查結果表明,教師選用較多的方法依次為談話、表揚、講故事和樹榜樣。據高偉(2006)在對幼兒園德育教育低效性問題進行的研究,有幼兒園教師一周內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如下表:

德育方式花費時間(分)所占比例(%)

叮囑(提醒)7.1760

命令0.86

表揚0.524

批評3.5230

總計12.01100

還有老師一周所采用的德育方式主要有講述故事內容、課堂提問、批評和總結發言幾類,其中,“講故事”和“課堂提問”兩項占了91%。我們不難看出隱于其后的指導思想,即幼兒德育是以教師為主導,而很少考慮幼兒的主體作用,這是一套以外在的價值標準對幼兒進行道德知識的灌輸的德育方法。雖然我們在理念上承認德育中幼兒的主體性地位,但是,教師往往是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標和步驟來作用于幼兒,重說教輕內化,幼兒處于形式上被承認而實際上被忽視的境地。

2.德育過程缺乏知情意的統一。

有研究者(王麗,2000)在對幼兒分享行為的研究時指出,目前教育最明顯的效果就是使幼兒“知道”和能說出“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就是快樂”這樣的話語,而這些話語并沒有真正成為孩子觀念的一部分,也不能使孩子出現真正的分享行為。這體現出德育過程中知情意的分離。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德”是認知、情感和行為三者密不可分的統一體。三者分離的德育,致使不少幼兒說起來是一套,而行動中卻是另外一套。達不到預定的德育目標。

3.家長德育觀失當,與學校德育相背道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幼兒不切實際地進行培養。在日常生活,家長不惜重金送孩子去學音樂、跳舞、畫畫、唱歌,甚至在孩子母語都說不流利時,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送孩子去學英語,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家長們以為這就是對孩子的教育,而對于德育則不以為然。實際上,德育是幼兒教育的重心,不顧一切地只重智育,不僅使幼兒失去了快樂的童年,更使他們失去了學習做人與養成良好習慣的寶貴時機。還有家長以成人方式來教育幼兒,不加選擇地濫用獎罰手段,不恰當地使用物質獎勵等。混淆了孩子的道德認識,與學校的德育發生偏差,使孩子產生道德困惑。

四、幼兒園和諧德育的實現

和諧德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克服傳統德育的缺陷,實現和諧德育,需要學校全面理解和諧德育的實質內涵,并在思想上認識和諧德育對于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在實踐中做到以下幾點:

1.德育主實施者要建立起和諧德育的理念

幼兒園作為幼兒德育實施的主要力量,是幼兒德育的實施者和引領者。其自身所持的德育理念,不僅決定著園中教師的德育觀與行動,而且對家庭和社會也產生輻射作用。所以,幼兒園作為實施主體,一定要首先樹立起和諧德育理念。這主要體現在:

倡導建立德育教育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師與幼兒雙方的和諧。這是因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有效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條件,而且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幼兒的德育主要是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完成,幼兒生理與心理發展水平決定了其與教師關系的親疏對其教育效果的影響度。越是和諧的師生關系,越能對幼兒產生深刻的影響。

有推動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德育統一的理念。學校與家庭溝通,實現學校、家庭和諧,同時對社會進行輻射引導,最終實現“三教”和諧。學校、社會環境、家庭教育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只有在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諧一致的時候,幼兒的品德教育才是事半功倍的。學校要帶動家庭與社會,使三者德育目標一致,方法互補,資源共享,產生多渠道、多方位的和諧德育效應。

2.改善幼兒德育目標、內容、方法,踐行幼兒和諧德育。

和諧德育的系統性體現在德育內部,就是德育目標、內容、方法等的和諧一致。

德育目標是和諧德育實施的切入點,要實現和諧德育,首先就要使幼兒德育目標生活化、細致化,使德育目標貼近幼兒的發展水平。教師要針對孩子的認知特點,棄除那些空洞、抽象的理論,而要貼近生活,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隨機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將德育教育與幼兒生活實踐相結合,生活化、細致化德育目標。德育目標上還要注意不同幼兒的道德水平差異性,使德育目標與不同幼兒的道德發展相和諧。

德育內容是實現目標的橋梁。我國傳統的德育主要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理論教育和道德教育三部分,長期以來,我們就是以這三項內容為核心進行德育工作,幼兒德育也不例外。有研究者(劉焱,1999年)指出,德育的內容應該由四部分組成,最基礎的為親社會性,其后才為道德品質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作為幼兒德育,必須以最基礎的親社會性為目標,若跨越基礎層面,直接進入高級層面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甚至是思想教育,則違反了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這是我們需要克服和改變的。

道德方法或者手段是道德目標實現的載體,對于德育效果有很大影響。實現和諧德育,在方法上,要拋棄不適合于幼兒特點的理論說教方法,多選用符合其發展水平的、易于為幼兒接受的游戲等方法。

3.優化環境,為幼兒和諧德育的實現提供保障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尤其是分辨力缺失的幼兒來說,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馬克思鑒于環境對于人的作用,曾提出必須使環境成為合乎人性的環境。

幼兒德育的成效受多種因素影響,學校育人氛圍淡溥,對幼兒產生不了教化作用;家庭以及社會的德育環境惡劣,容易使幼兒產生道德困惑,導致學校德育成果低效性。因此,在幼兒園內,要營造和諧環境,老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老師之間彼此相互禮讓幫助、友好相處等等,同時,打造一個美麗、潔凈的校園環境,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道德的發展。同時,家庭與社會也要納入幼兒德育環境,家長提高自身水平,與學校德育形成合力;關注社會風氣,注意形成文明、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使幼兒沐浴在和諧社會的春風里,漸漸成長。

參考文獻:

1.楊麗珠,鄒曉燕,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學前教育研究,2004年09月

2.郭英,論中國幼兒德育教育的現狀,中國校外教育(理論)[J],2007年11月

篇(2)

【關鍵詞】品德;生活德育;德育環境;德育資源

幼兒的品德發展是其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園工作的核心。一個人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是一項連續的系統工程,幼兒德育教育則是這個工程的起點。正所謂“一歲看小、三歲看老”,童年只有一次,讓孩子擁有一個人生的最佳開端,是我園一致的最高追求。但如何實施德育教育,為培養幼兒健全人格奠定基礎呢?近年來我園一直進行著這樣的研究,如今我園的德育工作已是錦上添花,現談一下我們的點滴經驗。

一、樹立“生活德育觀念”

“生活德育”觀念,即德育內容來自生活,并滲透幼兒的整個生活中。離開了參與社會生活,德育教育就只能是紙上談兵。社會生活是最好的課堂,幼兒就應該成為廣闊天地大課堂的自主學習者。“生活德育”思想,即德育教育應走到孩子生活中去,堅持做到活動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動與滲透、實踐與體驗。

(1)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隨機進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將德育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通過生活中幼兒親身經歷的小事,幼兒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效果也是最顯而易見的。

(2)抓住各領域教學和游戲的有利時機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充分利用各領域教學和游戲的有利時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要善于把德育教育容納到各領域教學之中。

二、創設德育教育環境

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助于幼兒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1)走進社會,在“大課堂”中育德

堅持帶幼兒走進社會、大自然,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萌發幼兒良好的社會情感,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和交往能力。每年春天我園都要安排郊游活動。根據活動需要組織幼兒到田間、農家、超市、郵局等地參觀,幼兒在參觀學習過程中習得社會規則,了解風土人情,鍛煉意志品質,效果遠大于課堂上的說教。去年冬天難忘的董村之行“心系小高舉一家”是我們從網上獲悉后舉行的一次活動,我園不僅發動老師給他們資助、捐款,還把小高舉請到園里和小朋友一起學習、游戲、過六一……讓他感受到了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孩子們帶給他的快樂,同時也讓我園的小朋友知道了得到愛和回報愛同樣快樂。08年5.12大地震,我園舉行了“心系汶川、情系幼兒”募捐活動,孩子們在父母家人的帶領下和全園職工一起向募捐箱里投進了自己真摯的祝福,本次活動全園師生共捐款9137.4元,向災區人民盡一點微薄之力傳遞了師生們深深地關懷之情。

(2)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在“小課堂”中育德

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兒童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利用環境來進行德育教育,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良好品行也在其中養成。其中“媽媽,您辛苦了”的主題活動情景十分動人,還被長葛市電視臺進行了專題報道。

(3)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以合作研究指導家庭德育

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環境,是幼兒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父母的言行、生活中的謙讓、尊重等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模仿的榜樣。

1.充分利用各種契機,大力宣傳家庭德育方法。

2.請各行各業的家長走進課堂,講述他們工作職業的內容、特點,孩子們會更加崇拜自己的爸爸媽媽,熱愛身邊人,懂得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3.吸納家長參與德育課題研究,共同研討“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等課題,請家長提出好的意見或建議。家長、教師在研究中互動,在互動中提高。

三、視德育工作為系統工程

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有同心協力的施教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實效。

1.以賞識教育促孩子發展

教師在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采用積極肯定、鼓勵的態度對待幼兒的表現,發現幼兒某些行為可作為教育素材,采取個別講解引導法、集體討論等讓幼兒明白哪些做法是對的,為什么對?哪些做法是不對的,為什么不對?從小事入手,從現在做起。如現在提倡賞識教育,教師運用豐富多樣的賞識方法給予肯定和鼓勵,稱贊一聲“你真棒”、“你比昨天有進步”或撫摩一下孩子的頭,或給孩子一個微笑,無聲地伸出大拇指等。孩子在不斷的賞識中,鞏固著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自信傳遞快樂、由于寬容收獲喜悅。

2.以幼兒同伴為資源促進幼兒良好品行主動形成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同伴關系是兒童道德發展的基礎,同伴之間的交往有助于發展兒童的自我概念”。良好的同伴關系是幼兒心理通向健康的橋梁;同伴是幼兒學習、模仿的主要源泉。

3.以激勵機制調動教師進行德育的積極性

我園德育工作在師德培訓的基礎上,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指導綱要》的指導下,要求教師們圍繞園德育總目標,根據本班幼兒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的、有效地、滲透性的德育教育,并要求老師平時注意積累經驗,最好形成文字材料,針對骨干教師鼓勵她們撰寫經驗報告或論文,年終評出“文明班級”和“優秀德育標兵”,還可為老師年終考核雙倍加分,這樣既可參加上級論文評比活動,也為我園德育教育工作積累了一筆豐富的財富,同時也提高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近兩年我園張曉紅、王雪敏的多名教師被評為市“德育標兵”;崔巧紅等評為許昌市“德育先進工作者”;曹媛媛、李娜、趙惠榮等10多名教師的德育論文在許昌市論文比賽中榮獲特、一、二等獎;樊書艷、王桂金、寧彩虹等多名教師的德育論文在長葛市論文比賽中榮獲特、一、二等獎。胡晴、燕南軒等十多名幼兒被評為市“品德優秀學生”;賈一諾、趙海波等被評為市“美德少年”;史松冉、郭林然等被評為許昌市“文明學生”;我園也多次獲得許昌市教育先進單位、巾幗建功示范崗、許昌市示范幼兒園、德育示范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目前,我園已形成“園內處處有德育,教師人人抓德育”的氛圍和“德育研究促師德修養,崇高師德促全面質量”的良好循環。我園有好孩子進步欄、有升旗儀式、有品德行為掛圖、有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兩周更換一次的家長園地等。基本形成“尊師愛幼、文明守紀、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園風。

在我們的德育工作中難免存在有不足之處:部分隔代家長德育觀念差,導致了教育的不一致;教師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們將不斷吸取教訓,總結教育經驗,探討幼兒德育教育新路子,為幼教改革作出新貢獻,也讓德育教育這朵文明之花在我園爭奇斗艷,成為我園素質教育道路上的一顆奇葩。

【參考文獻】

[1]劉振天.昆體良論兒童道德教育[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 1992年第4期。

[2]鄒英.幼兒德育――直面與超越[J].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

篇(3)

【關鍵詞】幼兒園 全面發展 幼兒教育 思路及方法

一、重視幼兒體育教育的開展

(1)注重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提高幼兒身體素質是幼兒體育的重中之重。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主要是體質的增強。科學的、適于幼兒的體育活動是增強幼兒體質最積極、最有效的因素之一。在幼兒體育中,不能把目光放在技能技巧的訓練上;更不能允許為比賽、表演、為幼兒園爭名次、爭榮譽等目的而進行有傷幼兒身體的任何活動。

(2)符合幼兒體育的內容。幼兒體育的內容包含幾個方面:首先,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其次,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包括走、跑、跳、攀登等基本技能;再次,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最后,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針對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差,應當進行相應的安全知識教育。

(3)重視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態度。體育活動的功能必須通過幼兒自身的積極參加才可能實現,體育活動成敗的關鍵在于幼兒對體育活動是否喜歡、是否投入。因此,實施體育必須重視培養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態度,不能為了達到計劃的目標,生硬地強迫幼兒訓練或完成某項運動,或因為幼兒不能達到教師的要求而進行懲罰、責備。此外,體育活動的難度、趣味性以及活動的設備、條件等也是教師要特別關注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用豐富多彩、輕松活潑的身體活動來促進幼兒體質的增強。

二、幼兒智育

(1)圍繞幼兒好奇心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幼兒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兒求知興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現,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將之進一步發展為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是幼兒智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學習興趣主要包括探究的興趣、求知的興趣、創造的興趣以及動手的興趣;教師應當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去探究、去發現。

(2)發展幼兒智力。發展幼兒智力包括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如發展幼兒的感知覺、觀察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和創造能力等,其中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發展幼兒正確運用感官的能力,也就是發展幼兒正確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來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智力品質,如思維活動的速度、靈活性觀察事物的準確性、敏銳性等;幫助幼兒嘗試使用智力活動的方法和技能,如觀察事物或現象的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等。

(3)環境寬松、自由,有助于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幼兒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對其智力活動的水平影響很大。在教學活動中,幼兒能夠自由思考、自由活動、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智力得到發展。在一個壓抑的環境里,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活動,他們將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喪失自信心,不可能發展自己的能力。

三、幼兒德育

(1)將幼兒德育融入在環境創設之中。筆者認為,幼兒園應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從全面提高每個幼兒的素質入手,為幼兒創設一個清潔、舒適、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環境,把品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幼兒生活的環境中。教師要細心呵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孩子,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用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獲得愛、感受愛的同時,能夠逐漸學會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

(2)幼兒德育與隨機教育相結合。筆者認為,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應當貫穿于一日活動中,隨機教育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它要求教師要多關心幼兒,加強聯系和了解,發現問題抓住機會及時組織教育,使幼兒從身邊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爭執甚至還會做錯事。此時,教師一要及時處理,二要循循善誘,問清緣由幫助孩子來分辨是非,并把它看作是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時機。有些問題還可以組織幼兒一起來討論,以提高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切忌不問不聞、草草了事或粗暴對待。

(3)將幼兒德育滲透于游戲活動中。游戲活動是幼兒最為喜愛的一種形式,也是培養孩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重要形式。許多游戲活動都是模擬社會環境、社會角色來進行的。在游戲中,幼兒懂得了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也在解決問題或糾紛的過程中,揭示正確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提高道德認知水平。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媽媽”要細心照顧“孩子”,“孩子”要尊重長輩,“奶奶”累了,幫“奶奶”捶捶背,“奶奶”病了送她去醫院,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幼兒在游戲中扮演著各種角色,逐步認識并理解角色的義務、職責,不斷地學習社會經驗和行為準則,進而使同情心、責任感得到發展,并逐步養成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

四、幼兒美育

篇(4)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獎勵;獎勵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7)07/08-0021-04

幼兒園德育滲透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之中,獎勵策略是幼兒園德育中最常見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幼兒園德育實踐中,部分教師對于獎勵的理解和運用存在偏差,致使幼兒園德育效果不太理想。由此,部分研究者在論文中反復強調獎勵策略的負面效應,批判教師濫用獎勵,導致許多教師在獎勵運用方面存在許多困惑。應該說,獎勵策略是一種中性的德育方法,其本身無所謂好與壞,不能一概而論。〔1〕本文從獎勵的界定入手,重點探討獎勵策略的有效運用對幼兒園德育的重要意義,并對教師如何有效運用獎勵策略進行較為深入的論述,以期為幼兒園教師順利開展德育工作、有效提升幼兒道德發展水平提供參考。

一、獎勵概念的界定及其分類

研究者對于獎勵的界定有多種方式,比較有代表性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心理學意義上的界定,是指施于行為之后以增加該行為再次出現的可能性的事物,側重的是獎勵的象征物;另一種是教育學意義上的解釋,是指對個人或集體正確、良好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或表揚,側重獎勵的過程,強調獎勵是一種教學方法,一種德育方法。〔2〕教育研究者比較認可后者對獎勵的解釋。檀傳寶認為獎勵是德育眾多具體方法中的一種,指通過一種積極的強化方式來影響學生道德行為的教育方法,意味著對學生的正確認識和行為的肯定或較高評價。〔3〕筆者則將獎勵界定為在幼兒園德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積極道德行為表現(與不道德行為相對)進行表揚與肯定的方法。

認知學派認為獎勵可以分為外在獎勵和內在獎勵,并強調內在獎勵的作用。行為主義者則認為獎勵可以分為物質類獎勵和非物質類獎勵。物質類獎勵包括獎品、獎狀和額外獲得的自由時間等。非物質類獎勵包括得到教師的注意、表揚和鼓勵等。〔4〕以上是根據獎勵象征物的形式來劃分獎勵的類型。而從獎勵的實施性質看,獎勵包括控制型獎勵和信息提供型獎勵,前者指向獎勵幼兒的道德行為過程,后者偏重獎勵幼兒的道德行為結果。〔5〕

二、幼兒園德育中有效運用獎勵的意義

1.從德育的本質特性來看,獎勵是開展幼兒園德育必需的方法,具有必要性

劉鐵芳認為,道德教化直接關注個體生命的價值形態,調節生命的肉身形態與價值形態的沖突,謀求個體生命的內在和諧,謀求個體在世界之中的合理、幸福生活。〔6〕檀傳寶也認為,德育應回歸對人生的關照,精神性或價值性是道德生活與教育的本質,而精神性的核心是精神家園或終極價值的不可或缺性。〔7〕因此,從本質意義上說,德育是要教人尚善崇美,幫助人獲取幸福感,德育的過程應該是和諧、舒適的,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達到個體德性的完滿。

每一個教育過程都少不了對教育對象的評價。來自權威者的評價能讓受教育者明白自身的水平和處境,幫助受教育者確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對受教育者作肯定或否定評價,這在教育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否認,獎勵能使幼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8〕沒有任何贊揚、肯定,充斥著否定、懲罰的德育活動無法培養出誠心向真、向善、向美的真德性。因此,獎勵對幼兒園德育來說是必要的。

2.從獎勵的效用來看,獎勵的運用可以強化幼兒的積極道德行為,具有有效性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們往往重復能夠得到獎勵的行為,避免重復要付出代價和受到懲罰的行為。獎勵確實具有一定的強化作用,一旦教師對幼兒的積極道德行為及時給予恰當的獎勵,即強化,幼兒就能獲得自信和愉悅感,從而不斷重復和保持這些道德行為。這種現象在幼兒園并不少見。

根據操作學習理論的觀點,人們在不期待即時報酬的條件下也會表現出親社會行為,這是因為先前的獎賞已經使相應的行為得到內部強化。也就是說,也許幼兒之前的道德行為是建立在追求獎勵的動機之上,但是獎勵同時也為道德行為的內部動機生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最后幼兒會因為道德行為本身的愉悅感與滿足感而持續這種行為,進而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力。因此,獎勵具有強化促進的力量,可以有效強化幼兒的積極道德行為。

3.從幼兒園德育對象――幼兒的年齡特點看,獎勵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具有適宜性

對幼兒的道德教育不能光靠口頭說教,還需要一些切實可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效方法。根據發展心理學研究成果,學前兒童年齡尚小,其理解能力差,抽象思維發展水平低,難以對自身行為進行判別和反思。有研究指出,學前兒童基本處于道德判斷的“無律”和“他律”階段。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需要成人的評價和干預,需要以成人的評價作為參照。

另外,幼兒雖然思維尚未發展成熟,但是可塑性強,模仿力強。成人的贊許和肯定是幼兒的社會性需要之一。獎勵對于幼兒具有積極意義。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受到教師獎勵的行為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而幼兒良好的觀察和模仿能力也為他們提供了模仿的可能性。

總體而言,獎勵作為一種德育方法,對于幼兒園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因為在理解和運用獎勵上的一時偏差,導致幼兒園教師對獎勵產生偏見,甚至對獎勵敬而遠之,這是非常不明智的。獎勵策略本身不存在不妥之處,關鍵要看教師能否合理有效地運用獎勵策略,提升幼兒園德育質量。

三、在幼兒園德育中有效運用獎勵的策略

綜觀檀傳寶、鄭三元、莫源秋、周小宋等人的研究,結合自身對幼兒園德育實踐的所見與所思,筆者認為,實施有效德育的前提是幼兒園教師必須將幼兒視為獨特的有自身獨立人格和自尊的個體,充分尊重每一個幼兒。在此基礎上,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園德育實踐中運用獎勵時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獎勵頻次得當

有的教師在德育中濫用獎勵,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有獎,上課坐得端正有獎,游戲時不跟同伴打鬧有獎……有些教師尤其喜歡頻繁使用事先許諾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幼兒,如“你不跟小朋友搶玩具,老師就獎你一朵小紅花”,“你要是能吃完一碗飯,不浪費糧食,老師就表揚你”,“你不哭了,老師就獎你自由活動”……這種對獎勵的濫用容易產生“德西效應”,〔9〕一是導致獎勵變得微不足道,對幼兒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二是使幼兒對獎勵產生依賴心理,被獎勵所左右,甚至把得到獎勵看成是學習的目的,產生對獎賞物的關注與貪求,一切以獎勵為目的,喪失內部動機。

要做到獎勵頻次得當,必須把握獎勵的時機。如果幼兒沒有內在行為動機,或者內在動機不強,教師不得不從外部激勵幼兒,推動幼兒道德行為的產生和保持,這時采用獎勵是必要的。但如果幼兒已經認可道德行為本身,已經具有內部動機,此時就沒有必要獎勵幼兒,以免弄巧成拙,不僅不能提高幼兒的主動性,反而會削弱幼兒的內在動機。

2.獎勵程度得當

人的發展是多樣的,幼兒園教師要以多元智能觀作為指導,多對幼兒作縱向評價,獎勵幼兒在道德上的每一點進步。

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往往喜歡橫向評價幼兒,往往會導致幼兒產生消極體驗,因為在一些幼兒得到獎勵的同時,其他幼兒可能會受到傷害,因此教師應該慎用橫向評價。

教師獎勵幼兒的程度要與幼兒的表現相一致,不能不負責任地夸大其辭,給幼兒留下不真誠的感覺。久而久之,這種過度夸大的獎勵會喪失獎勵的作用。

教師對幼兒的表揚應該越具體越好,讓幼兒充分了解自己得到表揚的具體原因,這樣不但能讓幼兒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以便更好地堅持下去,而且還能增強幼兒的積極情感體驗,因為幼兒能從中感受到教師確實是在關注自己,注意到了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比如,一名幼兒摔倒了,另一名幼兒跑過去把他扶起來。如果教師見到后說:“你今天真乖!”幼兒往往不明白“乖”是指什么,獎勵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教師說:“你今天把小朋友扶了起來。你做得很好,老師很高興!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也要像這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種方法既表揚了幼兒,又能強化培養幼兒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良好行為。

3.獎勵形式靈活多樣

教師在實施獎勵的過程中要多方面考慮幼兒的需要和興趣,采用多種形式獎勵幼兒。獎勵的形式包括有形的物質獎品(如小紅花)、自由活動時間和社會性獎勵(如口頭表揚、點頭贊許)等。有時教師還要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教師提供的獎品,因為如果幼兒對于獎品不感興趣,覺得獎品太乏味,獎勵就會失去激勵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獎勵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幼兒將行為動機內化。因此,在獎勵類型方面,教師應該適當減少物質獎勵,多采用精神性獎勵,因為精神性獎勵更容易強化幼兒的內部動機。從實施性質來講,教師應該多采用指向行為過程的信息提供型獎勵,少采用指向結果的控制型獎勵。雖然控制型獎勵便于教師實施,但是對幼兒的道德發展來說,信息提供型獎勵更為有益。

4.獎勵公平、公正

獎勵實施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是有效實施獎勵的關鍵。如果獎勵實施過程中出現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會使獎勵失去權威性,致使獎勵的作用大打折扣。另外,教師要盡可能擴大受獎勵幼兒的范圍,照顧到更多幼兒的感受,促進全體幼兒的道德成長。莫源秋的一項調查發現,在調查研究的半年時間里,小班約有15.7%,中班約有23.5%,大班約有28.6%的幼兒很少或者基本沒有得到過教師的獎勵。這意味著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漠視甚至放棄了對這些幼兒道德發展的關注。擴大獎勵的覆蓋面,使更多幼兒受益,這是急需引起教師重視和改進的問題。

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制定一種合理的獎勵制度和監督機制,確保獎勵制度能得到大多數幼兒的認可。另外,教師還要盡量考慮大多數幼兒的情緒和感受,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并適當擴大獎勵的覆蓋面,讓更多幼兒擁有自信與成功的體驗。處于這種獎勵氛圍中的幼兒,其積極性和自主性將會大大增強。

5.家園德育一致

家長與教師教育的一致性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關注。研究者認為,比較而言,教育的一致性越強,教育的效果越好。〔10〕在德育方面也如此。如果家長與教師對幼兒道德行為的獎勵標準一致,幼兒的道德行為將更具有穩定性。如果兩者的標準處于分歧甚至是矛盾狀態,幼兒的行為在幼兒園能受到表揚,在家里卻受到冷遇(比如教師肯定幼兒與同伴分享玩具的行為,但是家長因為怕幼兒弄丟、弄壞玩具而不主張幼兒這樣做),那么幼兒容易在道德認識上產生混亂,甚至形成矛盾人格,導致幼兒道德行為不一致,道德發展滯后。這正是幼兒的道德行為缺乏跨情境性的原因,因為家園德育工作沒有達成一致,幼兒在幼兒園和家里自然會表現不一。作為專業教育者,教師最好能主動與家長聯系,促進家園在德育方面達成一致,形成作用于幼兒道德發展的合力。應該說,家園合作的一致性越強,合力就越大,幼兒的道德發展自然也會更好。

6.恰當整合其他方法

獎勵僅僅是教師實施德育的諸多手段中的一種,只有與其他教育手段(如批評、情境陶冶等)有機結合,遵從最優化整合等原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獎勵較偏重外部強化,過多地依賴這種德育方法,容易讓幼兒產生依賴心理,“一心一意以獎勵為目標”。因此,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是應該努力創造條件,讓幼兒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力量,充分感受到道德行為本身的樂趣,由此形成穩定而持久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

為了形成對比,教師一般會綜合使用獎懲策略。筆者認為,對于幼兒最好的懲罰莫過于“自然后果懲罰法”,即教師并不刻意懲罰幼兒,但是有意讓幼兒感受自己行為的后果,然后再適時進行解釋教育。幼兒天性脆弱而單純,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個體相比,他們對于具體的懲罰(如責罵、剝奪游戲時間等)更敏感。為了逃避懲罰,幼兒往往會回避教師,而不是改變自己的行為。另外,幼兒的模仿能力強,成人的懲罰容易使幼兒受到負面強化,學會責罵他人甚至動粗等不良行為。因此,教師在選擇德育方法時應該慎用懲罰。

綜上所述,獎勵這種具體的德育方法只要在幼兒園德育實踐中運用得當,就能起到強化幼兒道德行為的作用,使幼兒在精神上感到愉悅和滿足,在道德水平上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檀傳寶. 獎其當獎,罰其當罰〔J〕. 人民教育,2005,(12):11.

〔2〕周小宋,李美華. 美國課堂管理中的有效獎勵與無效獎勵〔J〕.比較教育研究,2004,(3):64-67.

〔3〕〔8〕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李彥.課堂管理技巧〔J〕//周小宋,李美華.美國課堂管理中的有效獎勵與無效獎勵.比較教育研究,2004,(3):64-65.

〔5〕HELENROSE FIVES, DANA K MANNING. Teachers’ strategies for student engagement: Comparing research to demonstrated knowledge〔R〕. Washington DC:The 2005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5.

〔6〕劉鐵芳.生命與教化:現代性道德教化問題審理〔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7〕檀傳寶. 德性、德性生活的實存與歷史:對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本質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0,(1):36-40.

篇(5)

【關鍵詞】幼兒;德育 ;良好習慣

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始終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思考的問題。良好的品德行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對幼兒以后的成長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說:“要想學會做事,首先學會做人!”多年幼教實踐讓我得出這樣一條經驗:要想教有所獲、學有所成,關鍵的基礎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兒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是開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證。而尊重實際,因人施教,卻是實施幼兒德育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一、將德育教育及時有效地滲透到幼兒的日常活動中

處于幼兒期(3―6歲)的孩子,其個人興趣和能力差異已有所表現,個性特征初步形成,這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由于現在4-2-1的家庭模式,絕大多數幼兒在家倍受寵愛,從而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就要注重每一個環節,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獲得良好積極的發展。在進行幼兒德育教育時,教師時常參與幼兒活動,才能充分了解幼兒思想、行為習慣的具體發展情況及個體差異。有針對性、有層次地幫助幼兒認識問題,抓住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及時予以教育糾正,使之形成正確的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面向全體幼兒,實現德育教育的任務。比如說,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如在各類比賽性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取勝的道理;在跳繩、搭積木等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謙互讓,學會分享,不爭搶玩具等。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時侯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其一生都會起到重要作用。教師要善于發掘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的教育意義,使幼兒在具體的行為中,逐漸萌發愛祖國、愛勞動的情感,培養幼兒誠實、友愛、不怕困難、講禮貌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真正地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二、創設優質教育環境,環境布置體現德育內容

教育環境中滲透德育內容,往往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而它對幼兒的作用及其影響是巨大的。如:“我可愛的家鄉”圖片展覽等,可以自然的激發起幼兒熱愛我們生活的城市的真情實感,從而潛移默化的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教育。我們也改變過去單純地為美化活動室而布置環境的觀點,把品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幼兒生活的環境中。如,餐廳墻面的布置可以是一些珍惜糧食的圖片和詩詞,或者讓小朋友們自己畫一些珍惜糧食的圖畫等,在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圖片、材料、布置展覽的過程中,在健康、積極的情緒感染下,幼兒對珍惜糧食,熱愛勞動會有更深的體會,受到更好的教育。

三、注重家庭教育,好的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共同的教育和培養

馬卡連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切,這是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而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知道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習慣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內容合適,是可行的,同時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經常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必要性,使家長從內心贊同我們的觀點進而支持我們的工作。在幼兒園,通過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活動,請家長走進課堂,與孩子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環保服裝,組織“時裝秀”表演;利用重陽節開展親子活動,請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園參加親子游戲,這種家長與幼兒的互動,使家園教育取得一致,提高了幼兒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德育教育要全面,品德教育也應滲透于幼兒家庭教育中,試想:如果一個家長滿口臟話,動手就打人,那他的孩子又怎能做到文明禮貌的去對待別人呢?家庭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做到家園一致,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發展導向,成為孩子成長的表率。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他們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師溫暖的牽引和扶持。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孩子學會生活、學習、做人的能力,是傳給他們一輩子享之不盡的財富。所以,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圍中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林崇德主編.《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2]張燕編著.《幼兒園管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3]沈伯梅,于芳主編.《幼兒園管理案例研究》.百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

[4]王普華主編.《幼兒園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5]馬卡連柯.《教育過程的組織方法》.

篇(6)

關鍵詞: 德育 生活常規 小班幼兒

小班幼兒正處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初始期,所謂“一歲看小,三歲看老”,幼兒時期的德育將影響一個人的整個人生。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德育如何在小班幼兒常規培養中滲透是幼教工作者需要一直探究的問題。

從小班的年齡特點來看:3~6歲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期。

一、創設游戲情境,感受德育“之美”

1.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游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有效手段。新生入園時,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標記。還可以通過智力游戲“猜猜我是誰”,使幼兒加深對班上老師的認識及對小朋友的認識,增進與老師、小朋友的感情。

2.孩子玩好玩具后容易亂扔、亂放,可以采用“送玩具寶寶回家”的游戲進行訓練。教師可以和孩子一起將玩具送回家,邊送邊說:“玩具寶寶回家嘍,玩具寶寶再見。”通過這樣反復游戲,幼兒就會知道什么玩具該放在什么地方,逐步培養幼兒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規習慣。

3.利用音樂游戲的趣味性,如“碰一碰”“朋友你好”,使幼兒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順從游戲的規則和要求而加強對自己的約束,并且在游戲過程中會得到其他幼兒的提醒和督促,從而有效矯正自己的行為遵守規則,養成遵守規則進行游戲的良好習慣。

二、結合榜樣學習,促進幼兒跟學行為

1.同伴間的榜樣。“瞧,文文的小手洗得多干凈”,“看,林林把玩具放得多整齊”,等等,老師只要表揚了某個小朋友,立刻就會有許多小朋友紛紛模仿這個小朋友的良好行為。因此,老師應及時表揚幼兒的良好品質。

2.教師做榜樣。教師是幼兒心目中極有影響的人,一舉一動都能發揮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和家長必須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兒有禮貌,教師要待人誠懇,說話文雅;要求幼兒注意傾聽別人講的習慣,教師和家長就要認真聽完幼兒的講話,而不是邊聽邊做其他事。

3.五角星粘紙的魔力。為了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促使幼兒在各方面有進步,就要發揮小紅花的作用。離園前的準備工作是一個重要環節,如果組織得不好,就很容易造成安全問題。在幼兒整理好之后,教師手舉著五角星,嘴里念著:“我的五角星要找好朋友了。”同時,用五角星鼓勵有進步的幼兒,如:沒有遲到,睡覺不哭,自己解便,在活動中認真傾聽等,提高幼兒的自信心。

4.故事引導法。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榜樣教育,但這種教育方法主要是運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向幼兒介紹遵守常規的典型,啟發幼兒向文藝作品中的榜樣學習,形成良好品質。幼兒喜歡聽有趣味的故事,教師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載體,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如為培養幼兒愛惜糧食,教師可以講述《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

四、關注情感體驗,使道德教育深入人心

小班幼兒年齡小,來到幼兒園,發現很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便會產生分離焦慮及與陌生人接觸的防范心理。他們會出現哭鬧或不接受老師幫助等行為,這時如果用一些身體語言如: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與他們握握手,每天多和他們談心交流,漸漸地,他們就會從不接受老師變得接受老師,喜歡老師進而離不開老師。通過這些與孩子們的情感交流,孩子們會越來越喜歡你,有了感情的基礎,為常規管理打好了基礎,建好了鋪路石。

五、結合主題教育,創設趣味化的德育活動

如《我的幼兒園》認識幼兒園、老師、保健醫生、食堂的阿姨,《開心寶寶》介紹我和我的家庭;《我的物品》認識自己在幼兒園使用的物品;《我的朋友》認識同伴及一起玩游戲,等等。通過這些主題活動使他們認識自己,對自己與幼兒園的人、事物的關系建立初步概念。與此同時,教師請幼兒將自己最喜愛的照片和玩具帶到幼兒園,使他們的自我情感得到滿足,從而進一步悅納周圍的環境。

六、做好家園配合,形成良好品質

篇(7)

一、幼兒道德教育現代性內涵

認識這一問題之前,必須強調幼兒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這不僅是因為后者是前者的邏輯前提,而且沒有對這一必要性的科學認識或者根本上認為幼兒德育沒有必要,那么在思想上就不會有幼兒德育應有的地位,從而實踐上也就不會有幼兒德育的現代性。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構成,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因此幼兒德育也就是人完整道德教育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幼兒時期是個很特殊的時期,這一點從心理學研究即可證明。對道德教育來說,這也是個很重要的時期。幼兒時期心靈純凈,各種思想觀點還沒有形成,不論受到好的教育與環境影響,還是不好的教育與環境影響,都會在心靈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正因如此,自古以來就不乏仁人志士尤其是教育家十分重視兒童早期的道德教育,從古羅馬的昆體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普魯塔克(Ploutarkos)到近代大教育家夸美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從中國古代的顏之推到近代魯迅等,他們都是早期道德教育的倡導者,其有關思想也早已成為德育思想史中最可寶貴的財富。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這些思想難免會帶有與各自時代、社會結構相一致的印痕。然而,對歷史的批判和繼承正是現代德育重建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德育現代性發展的必然要求。傳統德育給予現代德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其思想內容和方式方法方面的影響非常深遠,至今在部分教育者的觀念里還余跡猶存。比如,以講究“使為則為,使止則止”(《顏氏家訓·教子》)為核心特征的重命令輕理喻、重權威輕個性、重控制輕選擇、重規訓輕德性、重服從輕體驗等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家庭和幼兒教育里還大量存在,道德教育內容有教(習俗教化)無德(道德)現象仍較普遍等。應該說,這些都與德育現代化發展方向不相一致。現代社會已在工業文明基礎上憑借現代科技的強力推進,正大步朝向現代化,而社會現代化必然要求人的現代化,道德教育在幫助人完成現代化并進而促進社會現代化方面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道德教育本身要盡快完成由傳統到現代的轉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人自身發展的現代性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道德教育同其它各級各類道德教育一樣,增強自身現代性是當前的首要使命,而且在一定意義上說更具有基礎性作用。

現代性是相對于傳統性而言的,從存在方式或表現形式上看,它體現于道德教育的性質、目標、功能、價值、內容、過程、方法、手段、途徑等方方面面,而從存在特性上看,道德教育現代性則是現代德育(相對于傳統德育)綜合特征的表征,含有科學性、民主性、終身性、全面性、主體性、發展性、全民性、世界性等特性,其核心特性是主體性與發展性。“現代德育以促進人的德性現代化為中心,或者說是以促進主體現代德性發展為根本。主體性、發展性是現代德育的本質規定。”[1]幼兒德育現代性就是堅持以幼兒為德育主體,在發展性德育理念指導下,通過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啟發、引導與幼兒的認知、體驗、踐行的互動,促進幼兒德性健康發展。德育現代性要求對幼兒的道德教育必須走出以往片面主知、主情或主行的德育模式,走向知情行協調發展的德育模式。在現代性的吁求下,幼兒教育工作者不僅要使自身工作更貼近幼兒心理特點,而且要不辱使命,認真反思在社會現代化背景下幼兒德育的發展理路及其功能價值。因此,幼兒教育者就要從理論上來充實幼兒德育的現代性基礎,即道德教育哲學和道德教育心理學。

二、幼兒道德教育現代性的哲學基礎

從哲學視角觀照道德教育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道德總是哲學在思考倫理價值時的首要選擇。道德哲學是時代精神的反映,是引領一個時代道德發展的航標。美國著名道德教育家柯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曾說:“道德哲學和道德心理學是研究道德教育的兩個基本領域,道德心理學是研究道德發展是什么的問題,道德哲學探討道德發展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在我們為道德教育找到一個合理的基礎之前,必須把心理學上的‘是’和哲學上的‘應該’這兩種研究結合起來。”[2]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直到今天道德實踐領域并沒有很好地實現這兩者的聯姻,不僅如此,教育者的觀點和行為也較少明確從道德教育哲學和道德教育心理學出發。這種現象在基礎教育包括幼教階段的學校道德教育中非常明顯,直接表現則是道德教育的人為痕跡隨處可見。“如果說人們對道德哲學家很少直接就道德教育問題發表言論還只是感到遺憾的話,那么教育工作者不能或很少自覺利用道德哲學的成果,則可稱之為教育的不幸了。”[3]實際情況正是這樣,教育工作者還缺乏對道德教育價值深刻的反思,對當前如何進行道德教育和進行什么樣的道德教育等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也缺乏主動尋求道德教育研究成果的意識。一百多年來,道德教育在現代化的征程中已取得豐碩成果,它們對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觀念以及推進道德教育現代化進程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正如著名教育哲學家喬治·奈勒(G·F·Kneller)所言:“哲學解放了教師的想象力,同時又指導著他的理智。教師追溯各種教育問題的哲學根源,從而以比較廣闊的眼界來看待這些問題。教師通過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統地解決人們已經認識清楚并提煉出來的各種重大問題。那些不應用哲學去思考問題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膚淺的。一個膚淺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壞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壞則每況愈下。”[4]因此,與所有教育工作者一樣,幼兒教育工作者首先也應是一位道德哲學家,對幼兒道德發展應有自己的且符合時代要求的思考,從而使人的德性在生命的幼年就能得到深深的培植。

現代化和多元化發展的社會對人已從多方面提出了要求,而最根本的是要求人從唯知是求、唯知是德的“知性人”困境中解脫出來,將人的發展融入社會、自然及環境和諧發展之中,建構起全面發展與和諧發展的德性人。自然,要完成人自身這一偉大轉變的任務就要從幼兒抓起,要讓幼兒德育走出傳統重智輕德、重護輕養(修養)、重教輕育等諸多一重一輕的怪圈,真正使幼兒德育建基于現代性之上。從道德教育哲學的角度來看,當前幼兒德育要認真反思并處理好以下若干重要問題:

一是道德教育與習俗教育的關系。學界普遍認為,道德與習俗同屬社會規范,但習俗是非道德性社會規范,道德既有個性也有共性,而習俗則是特定社會的一致性認同或權威的規定。對幼兒道德教育來說,如何看待道德與習俗的關系,涉及到對幼兒德性價值的不同認識。有些幼兒教育工作者傾向于認為幼兒還處在道德睡眠時期,對幼兒談道德不切實際,有“小題大作”之嫌,他們往往以習俗教育代替道德教育,認為幼兒需要的只是遵守。顯然,“單純服從并不是道德,道德不只是盲目地接受習俗和傳統”。[5]

二是道德、社會準則與個人選擇的關系。幼兒是否需要自己的道德選擇?不少人認為幼兒太小,還不懂得選擇,其實這是對幼兒作為道德主體這一事實的極大漠視。無視幼兒的道德選擇,道德教育就只能是成人的意志,是成人的隨意干預和強迫控制,所培養的也只是一種“聽話”道德。作為道德哲學的一個公設,“‘道德的’不僅指服從和適應特定社會所認可的習俗和規則的行為,而且指個人在面臨各種不同原則和行為時所作的選擇行動”。[6]道德哲學家弗蘭克納(William·K·Frankena)也說:“道德的產生是有助于個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對個人進行不必要的干預。道德是為了人而產生,但不能說人是為了體現道德而生存。”[7]與這一現代德育思想相映照,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規定,幼兒園必須“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關于此點還可見下文道德心理學的進一步分析)

三是紀律與道德發展的關系。教育者習慣將紀律詮釋為對外在強加的各種社會準則的服從,是控制孩子的一種手段。這種紀律觀值得認真反思。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紀律是整個教育過程的結果,而不是個別的特殊的方法”,作為一種教育的結果,其目標狀態表征為“自覺紀律”(即不論有無監督,主體能始終做出正確的行為)。[8]比較上述兩種不同的紀律觀,可以發現包含于其中的各自不同的道德主張和明顯不同的道德教育取向,在前者紀律是一種工具,有很強的成人取向,而在后者紀律則成為發展的目的,是一種兒童取向,紀律不再是束縛兒童自身的一種手段,而成為有益于兒童發展的發展性紀律,即實現了紀律教育由外在控制到內在自我調節的恰當轉換。

以上三方面相互聯系,集中到一點就是道德哲學要求人們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對幼兒道德教育的建設路向、德性培養等問題予以重新思考和判斷。

三、幼兒道德教育現代性的心理學基礎

正如柯爾伯格所言,道德心理學主要是研究幼兒道德發展是什么的問題。對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研究這一問題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幼兒道德發展的心理特點和規律。幼兒有靈有情也有智,他(她)不是行為主義者手中操縱的機器,也不是認知主義者所解讀的那樣冰冷的理性,甚至也不可以當作等待解讀的“文本”。幼兒道德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既不是成人經驗的總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隨幼兒生活的發展一起發展,隨幼兒的成長一道成長的。幼兒生命的鮮活性使得他對生活有著無比的熱愛,對人類道德有著不盡的探索興趣,他對道德有著一份天然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善。幼兒對這個世界的感受會構成他對道德理解的一部分,也是今后道德自我建構極為重要的內容。因此,教育者有責任呵護并珍視幼兒對待世界的這份情感,并使對幼兒的道德教育能很好地適應其自身成長的特點和規律。

作為道德心理學領域的旗幟性人物,皮亞杰(Jean Piaget)和柯爾伯格已于上個世紀先后研究了兒童以道德認知為核心的道德發展規律,從總體上揭示出了道德發展遵從由他律到自律的發展路向。而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受后現代思潮的影響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啟示,道德心理學領域關注的問題更為轉向兒童自身及其與社會相互作用方面,這使得傳統單向度的社會決定論道德教育徹底走向它的盡頭。突出的表現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關于體驗、移情與社會行為,二是關于選擇、建構與道德發展。這兩個方面的理論及其應用對于提高幼兒德育現代性水平,增強其實效性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首先,當代道德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轉向之一是確立道德品格自我建構的普遍范式。根據建構主義心理學關于“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建構過程”[9]的觀點,人的道德品格就不再是一些固定不變或與情景無關的特質,正如“人們并不像擁有一定的眼睛顏色和身高那樣,擁有人格特質和道德德行”,[10]道德品格是兒童對情景選擇并與情景相互作用而整合的結果。自我建構觀強調品格建構的主體性和情景性特征,突出了品格變化形成過程中的自我選擇、情景支持等因素的作用,應該說對幼兒道德教育富有指導意義。皮亞杰對幼兒的研究表明,幼兒到晚期時已有自律道德的萌芽,而我國學者的研究也表明,我國幼兒4歲時就已經基本能擺脫成人的影響,做出許多獨立的判斷,7歲時主觀性判斷已有明顯發展,到9歲時這種判斷基本取代了客觀判斷(李伯黍,1981)。既然幼兒時期已有初步自律道德的意識(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是一種自律的道德),那么發展幼兒自律道德就要尊重其自我選擇的權利。其實,兒童心理學家格塞爾(A·L·Gesell)早已提出“2歲危機期”這一概念,埃里克森(E·H·Erickson)對此解釋說是幼兒向父母尋求自我選擇的反抗,在他的理論中,主動性與自主性被視為幼兒階段發展的核心任務。

其次,體驗正被學界認為是道德生成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和途徑。就幼兒來說,研究表明,幼兒一般還不會明確考慮行為的道德后果與做出道德上的自我批評或自我反思,其道德體驗源于行為的直接結果。這種特點的體驗方式連同成人對他的處置方式一起共同決定了幼兒是一個“愉快的生活者”還是一個成人眼中的“侵犯的快樂者”。心理學家吉爾·諾姆(Gil Noam,1993)的研究很好說明了這一問題,他認為“一些兒童早期不良的經驗會導致一種‘不良意愿’模式的建構,而長期的傷害和同伴的拒絕則會扭曲兒童道德互惠的建構,以至于這樣的孩子感到‘有權力’以攻擊和剝削的方式對待別人”。[11]顯然,對教育者來說,防止幼兒建構“不良意愿”模式并代之以“良好意愿”模式是件極為重要的事,否則當幼兒將這種不良模式整合到道德自我建構中時,就會在以后生活中,尤其是解讀社會道德情景時形成個人偏見。

最后是移情(empathy),一種替他人著想的道德能力。目前,國內外大量相關研究一致表明,兒童親社會道德行為同移情能力密切聯系在一起,而禁止性道德行為則同負疚、羞愧以及厭惡感聯系在一起。這說明移情有助于兒童做出親社會道德行為或利他行為,而且它同兒童的道德判斷、道德推理甚至道德習慣的形成是整合在一起的,是影響兒童道德圖式建構的重要因素并成為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這種研究喻示了幼兒道德教育新的方向,并成為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道德心理基礎。

總之,發展幼兒道德教育現代性要求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幼兒道德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積極轉變觀念、改革教育模式,從而不斷增強道德教育對幼兒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注:

[1]班華:《現代德育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頁

[2][美]柯爾伯格著,魏賢超、柯森譯:《道德教育的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頁

[3][6]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頁

[4]陳友松:《當代西方教育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35頁

[5][7][美]威廉·弗蘭克納,黃偉合等譯:《善的求索:道德哲學導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7頁

[8]于欽波、劉民:《外國德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97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老汉色av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视频x8x8|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成 人 免 费 黄 色|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亚洲av日韩av欧| 性欧美老妇另类xxxx| 天堂在线中文网www|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亚洲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护士脱了内裤让我爽了一夜视频|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内射白嫩少妇超碰|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八戒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免费毛片a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亚洲—本道 在线无码av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