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鄉村治理路徑

鄉村治理路徑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3 14:46: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治理路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鄉村治理路徑

篇(1)

>> 論幸福教育的有效路徑及其旨歸 提高大學治理的有效性 多元治理:公務員職務犯罪有效治理的路徑探析 網絡化治理: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有效路徑 混合產權交易制度:公共池塘資源治理的有效路徑 完善中小企業財務治理有效路徑的思考 培育社會資本推進鄉村有效治理路徑選擇 提升農村社區治理有效性的路徑 社會組織有效參與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路徑分析 跨域協同治理:破解區域發展碎片化難題的有效路徑 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治理創新的有效路徑探索 協商民主與鄉村治理的有效路徑探析 治理的有效路徑研究 基于國家治理角度的國企審計有效路徑分析 大學“去行政化”改革及其治理路徑 英語課堂有效管理要素及其實施路徑 有效治理視角下國有企業制度創新與改革路徑探索 中國近代公司治理的實踐及其有效性 私營企業家族式治理的有效性及其缺失 企業會計誠信缺失對社會的危害性及其有效治理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5-12-10 .

[2][美]阿道夫?A.伯利,加德納?C.米恩斯.現代公司與私有財產[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3-130.

[3][4][19] 林毅夫,等.充分信息與國有企業改革[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56,59,60-61.

[5][9][25][32][美]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165,18-25 ,129,184.

[6][14][20][22][23][29][30][31][美]詹姆斯?杜德斯達,弗瑞斯?沃馬克.美國公立大學的未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11,126,14,15,115-117,137-138,125,114-115.

[7][33][34][美]亨利?羅索夫斯基.美國校園文化――學生、教授、管理[M].謝宗仙,等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23,21,22.

[8][15][24][26][美]詹姆斯?杜德斯達.21世界的大學[M].劉彤,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13,206,207,209.

[10]〔美〕亨利?漢斯曼.企業所有權論[M].于靜,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332.

[11] 張維迎.大學的邏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8-19.

[12] Armen A.Alchian,Harold Demsetz.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5):777-795.

[13] 劉梟,程均麗.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高校董事會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J].高教探索,2011(3):14-22.

[16][21][28]〔美〕羅納德?G.埃倫伯格.美國的大學治理[M].張婷姝,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8-9.

[17][18]〔美〕尤金?法馬,邁克爾?詹森.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M]// 陳郁.所有權、控制權與激勵――經濟學文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68-169,176.

[27] Juanita Ross Epp,Carol MacNeil.Perceptions of Shared Governance in an Elementary School[J].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97(3):254,267.

[35] NCES.Total Revenue of Private Nonprofit Degree-granting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by Source of Funds and Level of Institution:1999-2000 through 2011-12[EB/OL].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d13/tables/dt13_333.40.asp,2015-12-12.

篇(2)

[論文關鍵詞]農民 組織化水平 鄉村 治理結構

[論文內容提要]我國農村弱質性的社會基礎以及農民組織化水平低的基本狀況,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所以,要在尊重農民權利和自由、保障農民權益的基礎上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農民組織化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對農村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影響;村治理結構的改革。因此,要不斷擴大農村自治體的規模,逐步實現鄉鎮自治,實現農村社會自主治理和民主治理。

在我國,農村居住分散情況十分普遍,農民原子化現象十分嚴重,農民相互分離,處于散漫的低組織狀態,這是一個不爭的農村現實情況,人們常常用“一盤散沙”來形容。然而,農民的這種低組織狀況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可以理解為中國農村社會基礎再造的過程,針對當前的社會理想、國家目標或現代化導向,有目的、有意識地對農民之間的連接關系以及由此形成的農民與國家、市場之間的關系結構進行調整和改造,使得二者之間能夠有高度的契合,能夠實現順利的對接。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農民如何形成一致行動的能力與國家力量相配合實現國家目標并獲取自身福利的實踐過程”。而農民與國家、市場高度契合、順利對接、形成一致行動能力的結合點就是農村組織化的社會基礎。

一、當前農村組織存在的問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組織化的社會基礎。尤其在農村,要在尊重農民權利、保護農民權益的基礎之上把農民組織起來,因為“現代的個體都是權利主體,它們之間因權利而平等,彼此之間的聯系只靠契約建立。為了實現權利,大規模的社會組織和普遍的社會交往成為必需”。。然而,在我國,農民的組織化水平仍然比較低,主要表現在:

第一。在我國農村社會,非正式組織的數量少、種類單一。有學者把我國農村組織分為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認為“在我國農村社會,正式組織包括鄉(鎮)黨委、鄉(鎮)政府、村支部、村委會等;非正式組織則主要包括宗(家)族組織、宗教組織、農民自發的維權組織以及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等”。。然而,就我國廣域的農村社會和龐大的農民數量而言,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的數量顯然很少,組織種類也比較單一,不能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第二,從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的發展趨勢上看,一些組織出現衰微趨勢,而一些組織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還不穩定、不成熟。首先,就農村社會中的宗族組織而言,雖然宗族組織和宗族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仍會在以后很長時間影響基層農村社會,但是隨著社會和經濟條件的變化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則是民工潮的出現,因為農民再也不會被固定在生他養他的血緣和地緣社會,宗族勢必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千年基礎”,因此,宗族會不斷地瓦解,不斷地渾蝕其固有的劣根性。其次,對于農民的維權組織來說,只能算是一種臨時性的組織,它為維護農民的權益而成立,一旦所要求的權益得到解決便自行解散。至于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由于它產生時間短,所以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成熟,而且數量也很少。只有宗教組織在農村社會迅速復興,填補了人們的精神需求,農村成為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人教人數不斷增加,但即使這樣,宗教組織也沒有成為農村社會的主導組織。

第三,就正式組織而言,村委會和村黨支部組織的治理效能不理想,沒有發揮應有的組織功能。首先,從國家與社會層面上看,由于農村實行和人民公社體制的解體,以及國家在農村推行“鄉政村治”,農民開始自我管理,實行村民自治,國家政權與農村社會逐步分離,尤其在稅費改革和取消農業稅以后,村民自治組織由于缺乏必要的財力支撐,難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已經影響了村民自治的有效運行。其次,從村委會與村黨支部的運行機制來看,“村兩委”相互掣肘,影響村級組織的有效運行?!吨腥A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是由村民選舉產生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而村黨支部作為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這樣,“村兩委”在行使公共權力時就難免產生矛盾和沖突,“在這個問題上,抱怨是雙重的,黨支部方面認為村級直接選舉削弱了黨的領導,村委會方面認為組織法不落實”。加之“組織體系的制度化水平不夠,組織運作的規范性、統一性、靈活性還都很差”,因此,“從改革之初到現在……一套真正體現鄉村經濟社會內在要求的組織體系還遠沒有建立起來?!裰骰潭鹊奶岣卟]有帶來組織體系的適應性提高,也沒有有效地保障鄉村社會經濟的協調運行”。。最后,從村民委員會和村黨支部組織與村民的關系上來看,農民對村級組織的疏離感加劇了。“從鄉村生活的觀察出發,我們沒有辦法得出基層組織對于農民的服務越來越好、農民對于基層組織越來越親的整體判斷。相反,農民和基層組織的疏離感加劇了。”這已經被一項“農民對村組織、村干部的信任程度”的調查所證實。

從一些數字可以看出,村民對村組織和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主要集中在“有點不可信”和“有點可信”之間,村民并不怎么信任村干部和村組織;更嚴重的是,在農村社會的實際生活中,一些村干部腐敗、不檢點的行為也引起了農民的極大不信任甚至是反感。因此,村干部和村組織在村民中的威信并不高,其管理活動依靠的不是權威而是權力。農民對村干部和村組織的不信任,大大地阻礙了“村兩委”組織功能的發揮和鄉村治理的效能。但是,“客觀地說,基層組織在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是強大而積極的,但比較而言,在治理方面的努力就差強人意。或者說,目前的基層組織體制,如果說在動員和組織經濟方面是有效的,那么在改善鄉村治理方面,是基本不相適應的。所以,改善鄉村治理,首先要反思和檢討的,是改造基層組織體制”?!盎鶎咏M織改革必須有大動作。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在的任務是要再造基層組織體系”。再造農村社會基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

二、農村(民)組織在農村基層的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政治、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整個社會的發展狀況,為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歷史性的機遇,創造了非常好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我們要在現有的農村經濟政策的空間里改造基層農村社會基礎,逐步解決“三農問題”,在農村社會建立各種形式的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這有利于促進基層農村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具體體現在: "

首先,在基層農村政治建設上,農村組織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基層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公民民主意識的成長,有利于農民利益表達和民主參與過程的有序化、制度化和對國家權力社會監督的機制化。從民主管理的角度看,農民組織可以平衡農村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制約基層政權組織的權力,防止強勢群體侵犯農民權益,“必須讓社會中的主要利益團體聯合參與政府組織,以此來防止任何一個利益團體可能將自身的意志強加于其他利益集團”。。從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的角度來看,隨著社會格局的深刻變動,農民的利益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此而產生的許多社會矛盾和經濟糾紛,就需要農村有相應的解決機制。而單個農民的利益表達和訴求就顯得“軟弱無力”,在整個政治參與體制中處于劣勢;而且,作為單純原子化農民的政治參與,容易帶來政治參與的失序和低效,需要農民組織起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建立與國家政權的聯系通道。從農民組織的公益性來看,它會更多地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關注社會的多元化需求,統籌社會各方,兼顧弱勢群體,發揚民主,實現社會公平。廣大農民應該組織起來,在利益一致的基礎上結成各式各樣的農民組織,集中農民意見,代表農民利益,和政府部門以及其他社會組織進行對話,有序地進行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以增強農民與國家、市場和社會的博弈能力。

其次,在基層農村經濟發展上,農民組織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建設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向科學化、商品化、集約化轉型;有利于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經營的有序競爭,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也有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宏觀組織。應該把原子化的農民個體結成代表農民權益的組織,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性作用。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也可以以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農村合作社、農民互助協會等形式,參與到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農產品貿易和流通體系建設中去。另一方面,隨著市場化、信息化和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電話、電腦、網絡等現代信息傳輸工具在農村的使用,農村市場服務型中介組織發展很快。這些中介組織在市場營銷、信息服務、農產品加工、儲藏和農資采購經營等方面提供了許多便捷服務,有利于農民r解市場信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規模,避免盲目生產}在彌補市場和政府的不足,克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在基層社會和文化建設方面,農民組織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農村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目前,對于農民個體來說,一方面,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生產方式以及國家權力對農村社會控制的減弱,使得農民在生產、生活方面的需求不斷增長,從而產生對各種社會組織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農民自發結成各種組織,如生產幫扶組織、特困戶救助組織、兒童上學接送組織等。這些農村社會組織在社會互助、公共援助、社會福利、情感交流等方面進行合作。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進行生產,大多數農村家庭很難備足各種農具,很難具有足夠的資金、技術,或因家庭勞動力不足等原因,程度不同地需要各種農村組織的幫助。除了在物質利益方面需要實際幫助以外,農民在體育、衛生、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還需要組織實體,以便于開展各種體育活動、衛生活動、文化活動等。這些活動既能滿足農民的社會情感需求,也能滿足他們的精神信仰需求。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農村組織的各種活動,不乏有迷信活動、非法宗教活動以及違法活動。所以,我們要對農民進行教育,以提高他們的素質,使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消費觀、婚育觀,不斷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讓農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既然農民組織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基層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那么,就應該給予農村社會組織和農民組織相應的法律地位,保障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在基層社會的活動,提高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的民主化、制度化和法律化水平。

三、國內有關鄉村治理理論和農村(民)組織對鄉村治理結構的影響 "

國內理論界對于鄉村治理理論的研究以及鄉村治理的模式和路徑選擇,大多是從國家與社會互動關系的視角出發,立足于解決鄉鎮存在的問題而提出來的,而很少有專文從尊重農民的權利、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性作用的視角,提出農民組織化水平的提高對于鄉村治理結構改革的影響,而這恰恰是解決中國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的核心所在。

中國問題的實質是農村問題,而農村問題的實質是農民問題,解決農民問題的出路在于改造農村社會的社會組織結構以及農民的聯結和組織方式。針對我國目前農村組織化水平低、農民居住分散以及農民群體具有散漫性的特點,鄉村治理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把農民組織起來,建立各種農民組織,再造農村基層組織化的社會基礎。理由是:

根據多中心治理理論,把農民組織起來,建立各式各樣的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使這些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成為鄉村治理的中心,與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各種社會組織進行合作治理,實現基層社會與政府之間的互動,“一方面,社會中分散的利益按照功能分化的原則組織起來,有序地參與到政策形成過程中去;另一方面,從這種制度化的參與機制中,國家權力獲得了穩定的支持來源(合法性)和控制權”。在經濟上,這些組織參與基層社會的經濟管理,可以把鄉鎮政權從繁重的經濟事務中解脫出來,切斷了鄉鎮政府作為“謀利性政權人”的經濟基礎。在政治上,這些組織參與鄉村社會的政治民主建設,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這樣,鄉鎮政權可以從傳統的政治管理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而它所要“扮演的角色越來越不是服務的直接供給者而是調停者、中介人甚或裁判員”。這樣就切斷了上級政府可借以利用的壓力型體制的通道。在社會文化建設上,農村組織和農民組織可以為村民提供各種服務和幫助,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群眾文化活動和互助活動,實現農民的自我教育、相互合作和相互援助。這樣,鄉鎮“政府與社會力量通過面對面的合作方式組成了網狀管理系統”。鄉鎮政府與農民組織及其他社會主體就能以平等的身份,通過對話建立合作關系來實現鄉村治理的目標。

從國家對農村社會政治整合的轉型來看。由于實施城鄉一體化和“工業支持農業、工業反哺農業”的農村戰略,國家對農村社會的整合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以農業稅費改革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動為標志,國家對社會的整合開始由“汲取式整合”向“供給式整合”轉型。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國家應該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性作用,維護農民的權利和自由,保護農民權益,對農村社會應該采取新的整合方式,挖掘基層社會的內在潛力,為鄉村社會的民主治理和自主治理提供內生動力。這種內生動力借助于國家、市場和社會等外在力量的推動,使農村社會的民主治理和自主治理具有堅實的社會組織基礎。把農民組織起來,讓農民組織在基層農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中發揮農民的主體性作用,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農民的各種權利,以便與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各種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鄉村治理。

顯然,上述的治理結構必然涉及到鄉鎮政權改革的未來走向問題。從現有的對未來鄉鎮改革的各種觀點來分析,其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解決鄉鎮存在的問題而提出來的。在實際生活中,鄉鎮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一方面反映出鄉村治理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艱巨任務,不僅僅是因為我國農村地域廣闊、農民數量龐大、農村生產水平低下的歷史和現實狀況所形成的黏滯性給治理帶來難度;還因為我國以為主要形式的農村改革到現在也只有不到30年的時間,而要在這短短的時間里理順鄉村社會的各種結構和關系,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隨著整個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各種新的政策、措施會不斷出臺,各種新的情況也會不斷產生。所以鄉村治理是一個長期的調適過程。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們所采取的立足于解決鄉鎮現實問題的鄉村治理路徑,都難免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病。因為隨著一個問題的解決,難免又會出現新的問題,同時又產生解決新的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鄉鎮問題,就要尋找產生鄉鎮問題的根源:農民組織化水平低下所造成的弱社會。

篇(3)

8月31日,陳敏爾先后來到威寧石門鄉新民村、女姑村等地調研。隨后,陳敏爾專程前往赫章水塘堡鄉考察核桃產業發展。9月2日上午,陳敏爾在威寧主持召開座談會。

陳敏爾在講話中指出,這些年來,畢節市堅定不移地貫徹主基調主戰略,精準扎實地推進扶貧開發,各方面工作不斷有新進展新亮點,對畢節市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省委、省政府是充分肯定的。畢節試驗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與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要求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希望畢節市深入落實的重要批示精神,繼續高舉畢節試驗區的旗幟,堅持艱苦奮斗、團結奮斗、不懈奮斗,按照“兩條底線”和“三大主題”要求,抓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旅游產業化“四個輪子”一起轉,與時俱進地把試驗區各項工作推向前進。要把握重要時間節點,堅持項目化落實、具體化推進,心無旁騖干工作、促發展,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向建設畢節試驗區30周年獻禮。威寧在扶貧開發方面要繼續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敢作敢為、善作善成,讓“威寧經驗”成為常青樹,成為貫徹總書記“6?18”重要講話精神的新高地。

陳敏爾強調,全省上下要把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將總書記重要講話作為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抓準找到做好扶貧工作的方向和方法。要通過學習領會講話精神,清醒認識全省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強化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責任心,確保到2020年全省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解決貧困問題和落實兜底措施,所有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脫貧摘帽。要通過學習領會講話精神,切實把扶貧對象搞精準、把扶貧主體搞精準、把扶貧路徑搞精準,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的精準度,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扶貧開發路子。要通過學習領會講話精神,發揮好基層干部、各族群眾和各類專業人才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增強扶貧開發工作的創造力。

篇(4)

[關鍵詞]農村人口空心化;農村人力資本;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小康

[中圖分類號]F3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7470(2015)—12—0100(05)[作者]鄭萬軍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重慶市401120

一、引言:農村小康誰來建?

黨的十報告明確提出,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眾所周知,由于歷史和體制的原因,相對城市而言我國農村發展明顯處于“短板”態勢。顯然,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梢哉f,農民不富、農業不穩、農村不強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解決的一大難題。不僅如此,隨著農村打工經濟的持續發展,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外流,當前我國農村普遍出現了農業副業化、勞動力老齡化和農村空心化的問題,并成為“三農”問題的新發展和新表現。無論是農業副業化、勞動力老齡化,還是農村空心化,究其根本皆源于農村人口空心化:農村人口的空心化既直接表現為農村勞動力的老齡化,也直接導致了農業副業化和農村空心化。于此背景下,我們必須正視和思考一個問題:農村小康誰來建?農村人口空心化及其導致的系列次生問題,不僅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諸多媒體和學界的熱議。一方面,學者們對農村空心化、空心村問題作了較多有益的探討。劉彥隨等主要從地理學角度分析了農村空心化的類型和演變趨勢。〔1〕此外,周祝平、林孟清等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視角分析了農村空心化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2〕〔3〕另一方面,學者們對農村人力資本的現狀和人力資本積累的作用等問題也給予了較多關注。衡霞認為,我國農村人力資本開發目前存在關系尋租致使農村人力資源逃避資本化開發、開發主體單一、開發成本與收益比失衡、開發內容狹窄等缺陷?!?〕馮繼紅通過實證研究指出,農村人力資本在農民收入增長中的作用明顯,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和是否接受技術培訓以及接受培訓的時間長短與農民人均收入存在正相關關系?!?〕潘錦云等指出,能否完成新農村建設關鍵在于有沒有與新農村建設要求相匹配的農民人力資本,而舊路徑依賴對培育新農村建設農民主體形成了鎖定效應?!?〕總體而言,目前為止對農村人口空心化所做的專題研究仍較為少見?;趯ξ覈r村現實困境的強烈關懷和既有研究相對缺乏的考慮,本文擬從人力資本的視角探討農村人口空心化的表征、實質、成因和治理。通過長期的實地考察和調研,我們發現農村人口空心化主要體現為農村生產建設主體與農村社會治理主體的缺失和弱化,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多年持續流出直接導致了農村人力資本的空心化,而究其根本成因在于農村人力資本前期投資的不足和當期的嚴重流失。在我國農業資源環境的硬約束下,加大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加強農村專業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既是治理農村人口空心化的適宜路徑,也是推進我國農村小康建設的關鍵。

二、農村人口空心化的表征:主體缺失與弱化

隨著農村的推行,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得以顯著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釋放,而的解體、戶籍管控的漸次松動和經濟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則加速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非農轉移。與此同步,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流動則經歷了一個由先期自發性的盲目流動到后來以政府部門指導和組織為主的相對有序轉移的轉變過程。不僅如此,實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戰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曾一度被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視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舉措。但隨著劉易斯拐點的臨近,我國的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在城市,顯著的表現是2008年以來民工潮正迅速逆轉為民工荒。在農村則表現為日益嚴重的農村人口空心化。從表征上看,當前我國農村人口空心化主要體現為主體缺失與弱化,即農村生產建設主體和農村社會治理主體的缺失與弱化。

1.農村生產建設主體的缺失與弱化

首先,農村人口空心化表現為農業生產主體的缺失和弱化。多年來,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持續外流,導致了農業生產主體的嚴重缺失和弱化。一方面,農業生產人員嚴重缺乏,在一些農村普遍出現了農田拋荒現象。另一方面,“婦女農業”、“老人農業”基本成為當下我國農業生產的常態。農業生產主體的嚴重缺失和弱化既影響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導致了農業生產的萎縮,同時也影響了我國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即要求勞動力投入較多的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減少。〔7〕其次,農村人口空心化表現為農村建設主體的缺失和弱化。農村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需要廣大農民的集體協商籌劃,而且也要足夠數量的農民進行共同建設。但是,農村人口空心化的出現和發展,卻使得農村建設主體也出現嚴重缺失,無法滿足農村正常建設需求。一方面,農村建設主體數量不足,使得大量農村基礎建設無法進行集體協商,建設也無法開展。另一方面,農村留守人員多為老人、婦女和小孩,囿于自身的能力和身體素質基本無力承擔農村各類公共基本建設的重任,以至于很多地方出現了由城市工程隊下鄉承包鄉村公共基本建設的現象。

2.農村社會治理主體的缺位與弱化

農村的建設和發展,不僅需要充足的自治力量,更需要充滿智慧的農村社會治理主體和組織。具體而言,就是要建立成熟的農村“兩委”班子。如此,才能保證農村有效的自我管理和科學發展,從而推動農村小康社會建設。但由于農村勞動力的過度轉移,使得農村成為“386199部隊”的留守陣地。農村社會治理主體的缺位和弱化,使得農村各種事業的發展都遭遇了極大的挑戰,也顯示出農村整體自治力量和管理組織的虛化。以農村的村委換屆為例,農村勞動力的過度外流使得農村進行村委換屆選舉的參選選民不足,出現了“誰來選舉”的問題,選舉程序也遭遇了極大的破壞。同時,大量農村精英人才的外流則導致了“選舉誰”的難題,即無法選出素質較高、能力出眾的“鄉村賢達”來領導農村的建設與發展。

三、農村人口空心化的實質:農村人力資本空心化

農村人口空心化的實質就是農村人力資本空心化。農村人力資本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相對城市而言,本來就存在農村人力資本存量不足的問題。不僅如此,多年來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外流,尤其是農村青年精英人才的不斷流失,既減少了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對象,也直接削弱了我國既有農村人力資本質量。

1.農村人力資本存量嚴重不足

人力資本存量是指經資本投資形成的,凝結于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和健康等。因此,除開后天的投資外,是否擁有一定數量身體素質較好的勞動力對于良好人力資本的形成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一方面,農村人口空心化的持續發展,使得我國農村勞動力明顯存量不足,同時農村留守人員的身體素質也普遍偏弱。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國對農村人力資本的投資也明顯不足。以教育為例,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資,但卻因受教育的人口驟減而未能扭轉頹勢。依據教育年限法對人力資本存量的測算,我們可選取農村在讀學生的數量作為觀測指標。根據有關數據,農村普通小學在校的學生數量從2006年的66461432人減少為2013年的32170406人,年均下降9.66%;農村初中在校學生數從2011年的11629800人下降至2013年的8145300人,年均下降16.31%;農村普通高中在校學生數從2006年的2320898人下降至2013年的814909人,年均下降13.14%;農村化技術培訓學校注冊學生數從2006年的38423600人下降至2013年的30430400人,年均下降3.2%。農村受教育人口的逐年減少,既有計劃生育政策的原因,也是二元經濟背景下農民選擇“逃離”農村的結果。

2.農村人力資本質量大幅下降

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持續外流,尤其是青年精英人才的不斷流失,直接導致了農村人力資本質量的大幅下降。從國家統計局的農民工監測報告中可以看出,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外流仍在加速,2008年全國農民工數量為2.25億人,2014年增加為2.74億人,累計增長了21.78%,年均增加816.67萬人。在老一代外出務工的農民群體中,能工巧匠往往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人在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中往往是“鄉村能人”,承擔著“專家”角色,屬于農村生產和建設中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這一群體選擇離開農村往往是為了單純追求更高的收入,故返回農村的可能性較大,但返鄉之日已年老體弱,人力資本質量已大為弱化。新生代農民工往往較為年輕,多為80后和90后,相對老一代農民工而言,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本應成為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的重點培育對象和繼承者。但是他們卻追求更加現代化的生活,因而也更加傾心城市,返回農村的意愿總體較低。在農村一般的情況是,外流的不一定是精英,但精英外流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一方面受教育年限越長的農民越有可能成為農村的精英人才,但另一方面受教育年限越長的農民外流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此,導致了農村人力資本質量的嚴重下滑。

四、農村人口空心化的成因:農村人力資本的短缺與流失

人力資本投資的先天不足導致了農村人力資本存量的短缺,而農村勞動力的持續外流又進一步加劇了農村人力資本的凈流失。從歷史來看,我國農村一直相對貧窮落后、信息閉塞、資源有限,制約了農村人力資本的積累。從現實來看,無論是政府還是農民自身大都缺乏對人力資本投資的正確認識和安排,使得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和培育先天不足,呈現出自然性短缺。與此同時,由于長期以來農村與城市獲取的政策支持不同,農民與城市居民接受非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國民待遇,誘使農民尤其是青壯年農民紛紛選擇流出農村走向城市,農村人力資本長期持續的凈流失導致了我國當下嚴重的農村人口空心化,影響了農村的小康建設。

1.人力資本投資不足導致農村人力資本存量的短缺

一般而言,衡量人力資本短缺與否可以借助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大小來判斷。眾所周知,我國農業的發展長期嚴重依賴于化肥、農藥和地膜等生產資料的大規模投入。這既說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主要來源于大規模物質資本的投入,也佐證了我國農村人力資本的短缺。毋庸置疑,農村人力資本投資長期存在不足是導致我國農村人力資本短缺的主要原因。建國后長期以農促工的經濟發展戰略致使農村資源過度外溢,進而導致原本就存在自然性短缺的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匱乏、培育困難。時至今日,仍存在諸多致使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和培育難以奏效的阻礙因素。一是政府對農村人力資本投資重視不足。這既表現為認識上的不足,也體現為實踐中有效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和培育政策的缺失。二是隨著農村人口空心化的加劇,農村實際可接受人力資本投資的對象也驟然減少。三是基于經濟理性的考量,農民自身選擇人力資本投資的意愿較低。四是目前政府出臺的農民培訓政策和項目或落空或效果不佳。總之,當前我國農村人力資本存量的嚴重短缺既是農村人力資本投資長期不足的“歷史欠賬”,也是政府和農民自身在單純經濟理性思維的支配下主動選擇的必然結果。

2.農村勞動力過度轉移導致農村人力資本的凈流失

城鄉間的巨大落差和政府的政策指引是我國農村打工經濟高漲的主要動力,而農村打工經濟的持續發展則導致了農村勞動力的過度轉移,進而致使農村人力資本的凈流失。一方面農民進入城市容易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獲得較高的收入,這是打工經濟得以興起的原動力。如圖1所示,即使在2006年全國免除農業稅和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我國農民工資性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依然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另一方面,城市相對優質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也吸引著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近年來,我國城鄉間公共服務的非均等化廣為詬病。僅以醫療資源為例,即可有效反映出我國城鄉間公共服務存在的巨大落差。具體如圖2所示。盡管當下我國農村勞動力存在過度轉移已是不爭的事實,但迄今為止政府政策對我國農村打工經濟的鼓勵和支持鮮有根本的改變。可以說,我國農村勞動力的過度轉移致使農村人力資本凈流失的同時,也正逐步侵蝕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根基。

五、農村人口空心化的治理路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當前我國農村出現了人口空心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持續外流既導致了原本先天不足的農村人力資本存量驟降,也嚴重弱化了農村人力資本的總體質量。因此,一些地方政府過去長期實行的單獨強調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政策和做法值得反思和調整。在短時間內經歷了民工潮和民工荒之后,顯然證明了此方面過往政策的短視,即在以GDP為主要考核導向下農村一味追求發展勞務經濟(打工經濟),單方面強調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而沒有把農村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納入考慮的范疇。時至今日,農村人口空心化問題日趨嚴重,既影響到了新農村和農村小康建設,也制約了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當然,在我國農業資源環境的硬約束下,治理農村人口空心化、改善農村人力資本狀況的適宜路徑并不在于農民的大規?;亓鳎歉鶕ㄔO現代農業和農村小康的要求加大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加強農村專業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

1.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定向培養農業專業技術人才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在現有約束條件下我國要做強農業必須堅定地走現代農業之路。農業科學技術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要支撐,而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是農業科學技術傳承、創新和運用的載體和主體。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培養一支既掌握了必備的農業實務技能,又愿意長期扎根農村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此,應大力創新機制,積極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向農村定向輸送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就當前的現狀來看,囿于行業偏見、產業前景預期不樂觀和政府投資的不足,我國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甚為緩慢,甚至一度嚴重后退萎縮。因此,一方面政府在繼續加大農業、農村投資的同時,應及時進行政策調整和整合,提升涉農政策效力和效果,積極改善外部大環境,努力形成農業向好的社會預期。另一方面,應大力進行機制創新,吸引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就讀農業職業技術學校(學院)。具體而言:一是可以根據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與相關農業院校合作實施“訂單式教育”,針對性地解決農村農技人才短缺問題。二是盡早啟動免費農技生計劃。建議全面實施中等農業職業技術學校免試免費政策,以吸引農村應屆初中畢業生選擇就讀。同時,以現行的免費師范生計劃為藍本,每年選擇性吸納一定數量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報考高等農業院校,在讀期間國家給予學費減免和生活津貼等優惠措施,但需事先合同承諾在農業相關行業的最短從業年限。如此,既可照顧農村考生的升學,促進教育公平,也可保證高級專業農技人才的供給。三是可以考慮借鑒韓國培養農業繼承人的做法和經驗。對于自愿選擇前往或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的青年人提供免費學習機會,推薦其到農業技術指導站或相關農業院校接受免費培訓。同時,在現有農業從業者中選擇拔萃者進行重點指導和培訓,以提升其綜合素質,并由政府給予土地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將其培育成為職業農民或者家庭農場主。

2.發展特色農業,在“干中學”培養專業農業生產人才

當前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資源環境的硬約束不僅要求發展現代農業,而且要發展特色農業。我國雖然農業資源短缺,但地域遼闊,東西南北跨度大,區域差異懸殊,各地極賦特色,適合發展特色農業。發展特色農業既符合各地的資源比較優勢,也可增加農民就業、增強農業競爭力、提升農業效率。發展特色農業,需要積極發現和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農業資源,并努力把既有的特色農業資源培育和發展成為特色農業產業,同時培養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所需的具備一定技能的各類農業生產人才。特色農業產業離不開各類農村特殊技能人才,即鄉土專家、民間藝人等“民間高手”。各類身具一定技藝的鄉村“民間高手”是各類特色農業的技術骨干和產業領頭羊,各地政府應善于發現并積極扶持這些潛在的未來特色農業產業領軍人物,鼓勵、幫扶其創業,然后由其帶動周圍的村民就業,以“干中學、學中干”的模式推進各類農業生產人才的培養。把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和培養農業生產人才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為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撐,而且也大大降低了農業生產人才的培養成本,有利于農業生產人才的迅速成長、農民就近就業和農民收入的提高。

3.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集體經濟中培養農村經營管理人才

農民專業合作社既是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的需要,也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有效途徑。傳統的小農生產模式注定了我國農業競爭力和農民抗御市場風險能力的低下,而人均農業資源的短缺和現行土地制度的約束也決定了我國不能走大農場農業的道路。因此,在的基礎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的可行選擇。農民專業合作社既可適應當前我國農地碎片化的實際,也可充分發揮專業生產和集中統一經營管理的優勢,有助于現代農業科技的推廣運用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同時,作為新興的集體經濟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既是鍛煉和培養農村生產經營管理人才的上好訓練場,也是市場經濟中農民抱團取暖的優選方式。在持續的市場化過程中,雖然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不斷增強,但作為個體其抗拒市場風險的能力卻難得提升。在此情境下,通過參加各類專業合作社,農民不僅可以在專業化的生產中提升農業生產技術,而且可以在集體的統一管理中逐漸習得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雖然自2006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以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為迅速,但總體仍差強人意。既存在發展不均衡,也有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等問題的制約。因此,政府既要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組建成立新的專業合作社,以此作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載體和培養農村經營管理人才的實訓基地,又要充分利用政策搞好對現有合作社的幫扶,助其做大做強,使其成為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的龍頭。

4.加大人才外部輸入,幫帶農村社會治理人才

建設新農村和農村小康社會,不僅需要懂技術、能生產和善經營的農村實務人才,也需要會管理的農村社會治理人才。農村的社會治理人才即村干部,是農村生產建設和社會管理的領導力量??陀^來看,一個村子發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村干部的素質。如前所述,大量農村青年精英人才的持續外流致使農村干部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狀況。因此,在短期內無法根本扭轉的情況下,應加大人才外部的輸入,以充實農村社會治理力量,同時幫帶農村治理人才的成長。為此,一是應在繼續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同時,通過機制改革和創新吸引優秀的大學生村官真正下沉到農村,并長期扎根農村。二是可全面實行涉農機關干部長期駐村掛職制度,避免虛職化和形式化。三是鼓勵社會力量入村幫扶,如支持志愿組織或有志于到農村發展的適宜社會人才到農村任職。

參考文獻:

〔1〕劉彥隨,劉玉,翟榮新.中國農村空心化的地理學研究與整治實踐[J].地理學報,2009,(10).

〔2〕周祝平.中國農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戰[J].人口研究,2008,(02).

〔3〕林孟清.推動鄉村建設運動:治理農村空心化的正確選擇[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0,(05).

〔4〕〔7〕衡霞.論農村人力資本開發[J].經濟體制改革,2009,(01).

〔5〕馮繼紅.人力資本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分析[J].經濟經緯,2008,(05).

〔6〕潘錦云,李晏墅.人力資本理論與新農村建設農民主體重塑[J].經濟學動態,2008,(04).

〔7〕康靜萍.“誰來種地”困局及路徑選擇———基于江西省農村地區的調查[J].清華政治經濟學報,2014,(02).

篇(5)

【關鍵詞】 農村公路 管養機制 發展 養護

本世紀初以來,大量農村公路的興建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公路也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生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圍繞著農村公路,各地著力發展糧食產業帶、茶葉產業帶、食用菌產業帶、水產養殖產業帶、中藥材產業帶、花卉苗木產業帶和水干果產業圈、蔬菜產業圈、畜禽產業圈等各種生態經濟,農村呈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目前,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農村公路的管理和養護已滯后于實際需要。為此,需要積極探索創新農村公路管養機制,為農村生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交通基礎設施保障。

一、農村公路基本情況

截至2012年底,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達367.84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44萬公里。全國通公路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9.55%;其中,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7.43%,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86.46%,比上年末分別提高0.25個和2.42個百分點。經有關經濟學家測算,農村公路每投入1元,就在當地產生10元的經濟效益。通村公路改變了城鄉之間的二元分割,為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不完全統計,使農民從家到縣城路上時間減少30%,到鎮集貿市場路上時間減少25%,使學生到學校時間減少20%,使農用班線車往返時間減少5%,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降低了運輸成本40%。同時,也帶動了新農村建設居民點和示范點的發展,新農村新生活的美好愿景正逐漸成為現實。

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現狀分析

“三分建,七分養”。公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學的管理與及時、專業的養護相結合,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農村公路如果缺乏及時有效的養護,路況必然會下降,進而妨礙到農村生態經濟的發展。目前,農村公路的管養突出表現為“兩低兩難”。

一是公路等級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受到建設資金投入等條件的限制,建成的農村公路普遍存在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不強的缺陷。目前,農村公路中準四級公路和等外公路占了總里程的60%以上。特別是山嶺重丘區的農村公路,因為邊坡、擋墻不夠完善,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極易發生塌方、擋墻倒塌等險情。

二是安全通行能力低,交通安全設施普遍不完善。山區公路普遍存在線型差、急彎多、陡坡多、臨水臨崖路段多,安全隱患先天存在,同樣受建設資金不足的限制,大部分農村公路只能注重主體工程建設,在安保工程建設上投入少,造成一些安全隱患的產生,影響著群眾的安全出行。

三是管養資金籌措難。農村公路管養的成本相對較高,但由于地方經濟欠發達,地方財政對農村公路管養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同時,由于在康莊工程建設中,受益鄉村已經進行了籌集,再次籌集資金用于公路的日常管養顯得后繼乏力。通過各種渠道募集的資金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制約著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的深入開展。一些地方由于路面失修路況大幅降低,水果蔬菜等生態農作物顛簸著運到山下已經開始腐爛。

四是生態養護實施難。目前在農村公路的大修中修和日常保養中,受資金、機械、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養護還不夠生態,甚至一些養護工作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導致廢渣棄土到處散落,嚴重破壞了周邊生態。

三、創新農村公路管養機制

1、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農村公路的建設,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但對于后建設時期的農村公路管理工作,方方面面普遍重視不夠。農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必須突出“三個結合”:一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積極主動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和沿線鄉、鎮、村的支持,力爭將農村公路管養與文明村鎮創建、“千村示范、百村整治”等新農村建設有效載體相結合;二是與建設平安縣(市)、平安鄉鎮結合,針對農村公路建設后通行條件改觀但安全設施設置不夠健全的實際,將農村公路的管理納入到平安縣市、平安鄉鎮的建設中去,擺上黨委政府議事日程;三是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結合。建設生態文明是當前的中心工作,作為其中重要內容的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村公路的支撐,加強農村公路的管養,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2、大力推廣生態養護和預防性養護

在專業養護方面,注重生態養護。通過修筑攔水埂、跌水坎等措施,預防和治理路基沖缺和水溝及邊坡的沖刷問題,同時綠化、美化路基和邊坡;通過加強對橋涵、構造物的檢查、防護,確保橋涵及沿河路堤擋墻駁岸等構造物完好;通過經常清理邊溝、清理涵洞,保證排水通暢,杜絕水漫路面;通過做好路肩培筑工作,有效處理好路肩積水問題,充分發揮小挖機及多功能機械的優勢,清挖“假水溝死水溝及斷頭溝”,培筑土路肩,并用沖擊夯和平板夯夯實,切實做到全面養護,提升路容路貌。

3、建立專業和協管結合的路政管理機制

針對山區農村公路路政管理的特點,一方面合理設置基層路政中隊、增加一線管理力量,另一方面依托鄉鎮政府、村級組織和鄉鎮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把農村公路路政管理機制和日常養護運行機制有機整合起來,資源共享,發揮規模效應。要在此基礎上,充分發動公路沿線群眾的愛路護路意識,著力創建共管共建的路政管理局面。比如,對各鄉村公路的受益村進行引導,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村民愛路護路公約》,并以公約牌的形式設置在村里顯眼的位置,時刻提醒著每一名村民愛路、護路;根據農村公路分布的特點,聘請工作能力強、熱心于公路管理的農村老干部擔任公路管理的信息員,在遇到違反公路管理法律法規的情形時,在第一時間進行勸阻和制止,并及時進行信息的反饋;在農村公路上設置了大量宣傳牌,使公路沿線群眾能夠充分利用這一平臺來發現和舉報各類公路違法行為。通過這些措施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沿線群眾的農村公路主人翁意識增強,真正把農村公路當成自家的路去愛護、保護。

4、打造標準化的農村公路養護站所

推行公路管理站規范化建設。一般應由鄉鎮分管領導兼任養護管理站的站長,對建設規范化農村公路管理站的工作非常支持,積極提供場所,配備電腦、空調、桌椅、資料柜等設備,并按統一要求實施“兩制度”、“三職責”、“七圖表”上墻和養護內業資料的規范化,使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成為了農村公路養護的牢固陣地。

5、建設高素質的農村公路養護隊伍

要著手組建一支相對穩定和素質較好的農村公路養護隊伍,根據農村公路基本上都是采取分段承包的方式進行養護的實際,在選擇養護承包人時,一般首先由公路所在地村兩委集體討論推薦,由公路部門和相關鄉鎮共同確定。這些被推薦人員,本身就是公路的受益者,責任心強、熱心于公益事業,因此能夠較好的完成公路的日常養護任務。為了提升養護人員(養護承包人)的養護水平,公路部門和鄉鎮聯合開展了養護道工(養護承包人)的教育培訓工作。鄉鎮提供培訓場所,負責組織召集人員,公路部門則提供師資和教材。除了專門培訓之外,平時,各公路段下屬的專業養護公路站的技術人員定期對村道養護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幫助鄉村公路養護管理站建立健全公路技術檔案,擬訂保養工作計劃。通過這些措施,鄉村道養護人員的養護水平不斷得以提升。

6、規范實施養護考核

為保證養護工作的及時到位,在明確養護管理主體的基礎上,應當建立健全政府―部門―鄉鎮―養護承包人層層考核的工作機制??h級政府將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納入到對鄉鎮和交通部門的考核之中,交通公路部門按季對鄉鎮養護管理工作和養護質量進行考核,兩項考核均與經費補助進行掛鉤,鄉鎮則按月對養護工的養護情況進行考核,抽查養護工的出勤天數,將養護質量與承包款掛鉤,并公開考核結果。在鄉村公路上,要設置了《鄉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牌》,標明責任部門、督察部門、養護承包人和監督電話,公路養護如果有沒有達到技術要求,責任在誰一目了然,同時社會群眾也能夠參與到養護工作的監督中來。

四、穩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籌措渠道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重中之重是資金渠道問題。當前,地方各級財政均十分緊張,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通過“上級部門補一點、地方財政出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沿線群眾集一點”,逐步形成政府為主、農村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渠道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籌集模式。根據當前的物價水平,農村公路的養護資金渠道一般應從以下方面予以保障。

第一,省、市、縣三級財政根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實際需要,按照縣級財政為主,省、市財政補助撥款為輔的方式,籌集和安排專項農村公路養護專項資金。省級養護專項資金由一定比例的燃油稅返還、公路客貨運附加費和其他省級財政安排的資金構成,其中從燃油稅返還中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比例不得低于返還總額的15%。經過測算,一般說來,省級財政應當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標準安排養護資金補助,縣級財政應當按照每年每公里分別不低于4000元、2000元、500元的標準安排縣道、鄉道、村道的日常管理養護資金,才能夠基本保障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需求。省、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均應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第二,鄉道、村道管理養護資金可以通過公路沿線受益單位、社會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捐款,村委會采取“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限用于村道)等方式籌集。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單位利用上述資金直接從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免征營業稅。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過程中,行政性事業收費予以減免。鄉道、村道路面大中修、水毀路段的搶修恢復等投資額較大的工程項目,一般應由省財政、縣財政、鎮和村分別按20%、50%、30%比例負擔維修費用。

第三,建立安全暢通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撥付渠道,嚴格根據農村公路養護計劃和預算撥付資金,保證養護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鄉級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管養的責任主體,交通部門承擔行業監管職能。據此,省級統籌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資金應撥付至交通部門,由交通部門根據各鄉鎮農村公路管理考核情況和實際,會同財政部門進行撥付??h財政預算安排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由縣交通部門會同鄉鎮政府申報,列入年度部門預算,按照縣級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撥付。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要嚴格管理,專項核算,專款專用,公開資金使用情況,實行年度審計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未完工的養護工程項目資金以及當年的管理養護資金,可結轉下年度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麗、劉艷娜、徐星:農村公路財政資金轉移支付方式[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2(1).

篇(6)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農村空心化 城鄉二元結構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農村空心化困局導致城鄉發展不均衡,二元制結構問題突出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而城鄉一體化邏輯為解決農村空心化困局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為農村城市化、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城鄉二元制結構是出現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出性難題,表現在城市發展與鄉村發展脫軌,導致各類資源分配不均。在中國,城鄉二元制結構表現在經濟上的差距和政策上的差距:經濟上,城市的經濟發展較快且消費水平較高并占有大量的物質資源。相比之下農村地區較為貧窮落后,消費水平低,更多地充當城市的原料供應地。政策上,城市居民在社會福利基礎保障這一系列政策上就占有較大的優勢。

城鄉二元制結構嚴重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在解決這類問題上都積極采取各類政策。中國一方面在加大農村扶持力度的同時,也在發展上積極采取統籌城鄉發展的模式。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卻遇到諸多難題和困境,集中表現農村空心化的困局。

空心化對農村和城市發展的影響

所謂農村空心化的困局,是當前農村發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個亟待解決和較為突出的問題,但在國內的研究中尚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一般的學者認為是指在城鄉二元制結構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很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為了尋求更好的經濟收入和良好的生活,紛紛涌向城市,從而造成了農村出現空心化??招幕瘜τ谵r村地區的發展和城市地區的發展帶來諸多影響:第一,對于農村地區而言,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和精英人才的缺失導致農村地區的發展停滯。地區發展歸根結底也是人的發展,因此一個地區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充足的勞動力,另一方則需要優秀的人才。農村空心化所造成的困局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人口的大量流失,一方面使農村地區勞動力喪失,另外一方面使農村地區的精英人才喪失。勞動力喪失直接導致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缺乏勞動力,田地荒蕪。

第二,對于農業發展來說,農村勞動力的減少會直接導致農業發展出現問題。農村地區的發展依賴于農業,農業是農村地區發展的經濟基石。而農業的發展即便是在現代科技技術條件下,也依然需要勞動力的大量投入。農村空心化直接導致了農業生產的人員匱乏,耕地持續減少,農業發展受損,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農業安全和糧食安全。此外,由于農村地區人才減少,導致對于農業生產不能有效的利用現代科技,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很多農村地區農業發展相對滯后。

第三,從整體經濟上來說,農村地區發展的停滯會加大城鄉差距。農村空心化的困局所產生的影響并不僅僅局限于農村地區,對于整個社會經濟而言,農村空心化會導致整個農村地區消費水平和購買力持續走低,嚴重影響整個農村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國家,中國有九億多農民,農村地區占據有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持續落后和相對貧窮也就意味著整個社會經濟的持續滯后。

第四,就城市而言,雖然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為城市帶來充沛勞動力,但也加重了城市負擔。尤其是在中國的北上廣等地區,在這些城市的人口當中,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一方面為城市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開拓了城市的市場使城市持續繁榮,同時也加重城市的負擔。城市的資源依靠周邊農村地區的持續供應,在周邊農村地區相對落后而城市需求大大增加時,不斷加重的城市負擔最終會導致各類社會問題的出現。在城市里,環境污染問題,醫療衛生等基礎資源社會短缺的問題,交通堵塞問題無一不是由于人口暴增所導致。研究表明,一個城市根據其規模大小對于人口有一定的適應性的承載能力,例如北京,其人口承載能力的極限數字應當在800-1000萬人左右,而當前北京地區的人口已經遠遠超出了承載極限。

第五,農民工問題持續不能得到解決。中國農民工問題是一個較大的社會問題――不僅在于農民權益的維護方面,其問題的表現更多地出現在包括農民工的流動、農民工本身的群體意識和群體問題等方面。

解決農村空心化的困局――城鄉一體化的邏輯

解決農村空心化的困局,傳統的政策和做法是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扶持力度。當前在中國,中央政府對國家級貧困縣的扶持力度甚至達到了每年上百億資金的投入,超過了某些非貧困縣全年的財政收入。然而結果卻是貧困縣依然是貧困縣。這暴露出在目前解決農村空心化危局上依然存在著較大的誤區。

城鄉一體化的提出,是對于這一解決問題誤區的糾正和對于如何解決目前農村空心化危局甚至是解決城鄉二元制結構問題所進行的一種新的探索,是目前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全新階段。其要求就是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發展,破除經濟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地區性差異,破除人為政策的影響所導致的城鄉差異?;疽c有這樣幾個方面:

破除戶籍限制。當前在幾個試點城市進行的戶籍改革已經卓有成效,就是對于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初步實踐。當前我國實行的戶籍制度,嚴重影響到了地區的平衡,阻礙了各地區人口流動、資源流動。然而貿然地廢除戶籍制度,也必然會導致一些社會問題。因此要首先破除戶籍制度的限制,即不在區分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將城鄉居民一視同仁。然后再逐步削減地區戶口不同所帶的不同政策的影響,使城市和鄉鎮戶口的福利效力一致。

破除發展政策的限制。對于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發展,很多地區有著不一樣的政策支持,要著力破除這一限制。同時要鼓勵一些企業積極利用鄉鎮地區的優勢條件,在一些農村創辦企業。目前珠三角地區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的深圳曾幾何時也只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鄉村,但在政策的著力扶持下,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建成了國際性的大都市。因此,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要著力加強政策引導,破除政策所帶來的人為壁壘。

e極鼓勵農民工、農村科技人員返鄉創業,造福家鄉。對于很多中國的農民工而言,背井離鄉并不是他們的愿望,而是基于生存的需要和生活的追求。因此,國家應當著力鼓勵農民工和一些技術人才返鄉創業,使他們將城市的發展模式、技術條件帶回農村,在農村地區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一方面要為農民工等農村人員返鄉創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強技術合作、企業合作并積極為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開拓市場。

(作者單位:新疆社會科學院)

【參考文獻】

①陳家喜、劉王裔:《我國農村空心化的生成形態與治理路徑》,《中州學刊》,2012年第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极品少妇第一次偷高潮哇哇大 | 美女脱了内裤张开腿让男人桶网站| 午夜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嫩b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 男人j放进女人p全黄|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大地资源网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乱码|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 深夜放纵内射少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婷婷|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 人妻插b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 亚洲美女图片| 精品一区国产vr| 日本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超碰最新上传| 免费看a级肉片| 日本三级片网站|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毛片| 野外做受三级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午夜伦情电午夜伦情电影 |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亚洲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14美女爱做视频免费| 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