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6: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工實訓分析與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電工技術課程體系由基礎知識、應用技能、綜合測試和課程評價四個模塊組成。其中,基礎知識模塊包括電工技術的最基本內容,其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應用技能模塊包括實驗、基本技能實訓和電路仿真等與電工技術理論內容相配套的重要實踐環節,其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與應用能力;綜合測試模塊包括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結合《國家職業標準——維修電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學生掌握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能力;課程評價模塊包括學生、任課教師、專業教研室等對本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二、重組理論內容,夯實理論基礎
電工技術課程所包涵的內容較多,各專業對本課程的要求也存在差異,給課程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通過與相關專業溝通、研究專業培養目標對本課程的需求,結合維修電工考試對基礎知識的要求,電工技術基礎知識模塊按內容屬性分為直流電路、交流電路、磁路和變壓器及電機電器四個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下設若干個基本課題。各專業可結合專業培養目標的需求組合出適合本專業的電工技術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各基本課題的內容要簡練、實用,避免過多的理論推導。同時要貼緊實驗和基本技能實訓內容;貼緊維修電工考證的內容,力求達到基礎知識、應用技能、電工考證的高度統一。
三、整合實踐內涵,提升應用能力
1.實驗教學,以儀表使用為主。電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許多知識必須通過實驗手段才能正確建立,實驗教學環節在電工技術教學中至關重要。實驗內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電路基本元件、基本電路及儀器儀表使用為主線合理安排,弱化理論驗證性實驗,強化應用性實驗。通過實驗鞏固電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其內容包括電位、電壓測量及基爾霍夫定律驗證、常用阻容元件識別與測試、日光燈電路及功率因數的提高、三相電路負載、單相變壓器特性的測試和三相異步電動機測試與使用。
2.基本技能實訓,注重打好基本功。電工技術應用能力的落腳點就是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實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內容包括安全用電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電工儀表的使用;照明系統圖和平面圖的識讀及照明電路的安裝;低壓控制電器的拆裝;電動機的拆裝;電氣控制圖的識讀及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通過基本技能實訓使學生逐步積累電工基本知識和實用技能,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設虛擬實驗,拓展學生視野。實驗教學中引入EDA技術,一是解決了由于實驗信號存在時間過短,常規儀器難觀察得到的問題。二是解決了實驗場地不足的問題。學生通過仿真實驗,既預習了實驗,又學習了電子設計自動化的方法,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鍛煉提高實踐技能。為其今后設計電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論、技能并重
考核是對學生知識、智力和技能的一種測量、也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檢驗。綜合測試模塊包括基礎知識考核、實驗考核、基本技能實訓考核三個單元。基礎知識考核含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部分。過程考核主要考查學生課堂發言、完成作業及單元測試的情況,占40%;結果考核要圍繞教學大綱,貼緊中級維修電工考核標準,貼緊實驗、實訓教學內容,通過建立試題庫,以客觀題(填空、選擇、判斷、畫圖、計算)為主。內容的選擇要體現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實驗考核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儀器儀表使用的能力、實驗報告完成情況。注重實驗過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實訓考核以實訓課題為基本單元進行考核。將考點及評分標準告知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要緊密圍繞考點進行練習,注重實訓結果的考核。
關鍵詞:中職 電力 教學改革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20
新世紀,我國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國家為發展中職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而當前的職業教育面臨著最好的發展機遇、最佳的外部條件,如果仍走老路顯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圍繞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這個核心,結合實際,采取措施,實現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續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對那些當前不是很合理的中職技工學校的教學模式和內容做一定的改革與探索。
經過近年來幾輪大規模的電網改造,整體的電網結構、設備等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為電力企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隨著統一堅強智能電網規劃的逐步實施,電力行業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電力企業對人才和人力資源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來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統計分析顯示,全國電力行業138萬名職工中,僅有高級技師1630名,技師2.3萬名,兩者之和不足職工總數的2%,遠遠低于發達國家30%的水平。調查中還發現,目前技術性職業崗位仍處于不飽和狀態。由此充分說明,電力行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電力專業技能型人才基本上不會為崗位需求所束縛,唯一要提高的就是自己的競爭力。因此,作為向電力行業輸送技術和技能型人才的電力類中職技工院校應順應電力行業的技術發展和職業崗位需求,及時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專業競爭力。
一、“發電廠及變電站電氣設備”(中職)專業簡介
我校“發電廠及變電站電氣設備”(中職)專業的招生對象為應屆初中畢業生,基本學制是3年。培養目標是適應電力行業、及其他電力建設、安裝、維修等單位及電力用戶,服務生產第一線需要的、掌握電氣設備運行與維護等職業崗位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電氣操作、電氣設備運行與維護等相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我校還要求學生獲得國家或重慶市有關部門規定的中級變配電室值班電工、電氣值班員、變電站值班員、變電檢修工、繼電保護工或其他上崗資格證書。
1.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1)企業自備電廠、企業供配電 :電氣操作、運行、檢修、維護等。(2)電力工程施工單位:電廠、電站、線路的安裝、施工、調試。(3)電氣設備生產制造企業:電氣設備裝配、檢測、調試;電氣類產品的營銷,技術服務工作。(4)工礦企業、小區物業、大型建筑、事業單位,以變配電值班、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為主要崗位的電氣運行。
2.本專業培養模式:采用“2+1”模式,即兩年教學加一年頂崗實習。第一年主要開展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其中部分課程要開展實驗或綜合訓練。第二年主要開展專業課教學和專業實訓教學。第三年組織實習,同時根據當年用人市場信息和需求情況,對部分學生組織有針對性的崗前技能培訓,也有少部分由學校和用人企業共同組織到相關企業開展崗前培訓。第二年和第三年教學進程中還要安排電氣運行相關專業中級工、高級工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及考試、進網電工作業許可證培訓及考試。
二、本專業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我校本專業為例,歸納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反饋信息,本專業教學質量整體認可度高,但仍然存在下列問題。
1.公共基礎文化課的設置門類和學時都略顯不足,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可持續發展。中職人才培養越來越關注人的綜合職業能力和文化素養,熟練的單一技能已無法適應就業、轉崗和學歷提升的需要。
2.課程設置重復,部分內容在不同課程中被反復講授,如中性點的接地運行方式,但都不完整。
3.部分課程的教材跟不上技術更新的步伐,如電氣設備運行與維護課程、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課程。部分教材難度太大,且難度大的部分并不適用,如電機學、電力系統運行、高電壓技術課程理論及計算部分。
4.我校經過示范和骨干建設已建成和更新了很多專業課教學資源庫和實驗實訓基地,原有課程設置未及時更新,未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資源和實習實訓資源,導致學生對設備不認識、操作不熟悉。
5.中職學生大多厭學,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原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深度、難度和趣味性方面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適應。
6.職業技能鑒定宣傳力度不夠,部分畢業生在校期間不明白職業資格證書的內涵及適用范圍。
三、本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一)構建更為科學、全面的公共基礎課程體系
中等職業教育的定位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在對學生進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教育。專業教育有較高的文化起點,扎實的文化和科學知識基礎是學生的能力、素質、科學世界觀發展的必要基礎。基礎越扎實,形成的發展后勁的“能級”越高。科學文化知識基礎也為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學習作了必要的鋪墊。因此,建議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制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的意見(教職成廳[2012]5號)》中對課程結構的要求,結合電力類新型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素質培養的目標,將思政教育與人文素質、職業道德緊密結合,搭建貫穿三年的更為科學、全面的公共基礎課程體系,使得畢業生達到相當于高中畢業生的文化水平,能取得計算機及英語相應證書,有利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溝通,便于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為人才“立交橋”的構建鋪墊基礎。
(二)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應因材施教,更注重培養職業能力
1.形成講、練、操融為一體的課程結構。如建議設置“電工基礎及測量”課,將原電工理論課與電工測量實訓融為一體;將“計算機基礎”理論課與實際操作交互進行,淡化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界限,將二者緊密聯系起來。
2.整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綜合課程。建議增加“電氣運行技術”課學時,因為本門課程是在學生學完專業課后進行的一次“崗位大練兵”,是本專業所覆蓋的所有崗位上所需的知識、技能的大綜合,包括常規操作、事故處理、事故分析等。通過理論講解、認識實習、仿真操作,把觀察、思維、操作結合起來,促進他們把知識轉化為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3.改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偏多、偏難、偏深的現狀。如“電機技術”課和“電力系統”課應適量刪減學時,做到少而精,注重實用性,突出職教特色。
4.增減一些課程。如為適應微機監控、無人值班等新技術的要求開設“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課程;刪掉傳統的“畢業設計”與“課程設計”,以技能訓練與技能考核取而代之。
5.課程內容科學篩選、及時更新。按就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篩選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建議弱化電力系統運行課程計算部分、高電壓技術課程理論部分,刪除電氣設備運行與維護課程不再使用的部分設備,增加新設備類型,簡化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原理與運行課程計算部分,增加微機保護內容等。
(三)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電力類專業的特殊性、高電壓大電流的危險性,運行中電氣設備不可以隨意觸碰和操作,大大制約了學生動手能力地培養與技能水平地提升。學生不能進入真實電力行業運行環境,即便到了頂崗實習階段,也只能遠觀不能靠近,更不能動手實作,導致本專業課程學習與現場脫離,學生學習興趣低。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信息化技術在職業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建議調整本專業課程設置,充分利用我校已建成的信息化資源,如變電運行仿真實訓室、電氣檢修仿真實訓室等,最大限度實現一體化教學。其優勢在于:(1)構建虛擬教學情境、解決教學做一體化實施中安全性與學生操作性的矛盾。(2)虛擬工作職場,學生可以角色扮演與參與,培養學生職業意識與職業能力。(3)教學過程中的直觀性、形象性、具體性和趣味性,可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
(四)專業實訓室等教學設施建設
專業實訓室的建設除符合一般的教學要求外,還要盡可能適應情境化教學的需要;教學工位要符合課程內容和學生人數的要求,要具有職業技能訓練的必備條件;要具有安全、衛生、規范的勞動環境和條件。根據課程設置,建議本專業擴建電氣設備安裝檢修實訓基地及變電運行三維仿真實訓室。
(五)考核制度與方法建議
為了適應以就業為導向,突出技能培養的新的教育形勢,必須改革學業考核制度與方法。改革考核制度與方法的核心在于建立全面的題庫,并且可以公開,以達到引導學生把握學習重點和學習方向的目的。考核形式上,基礎、文化課考核宜采用傳統的集中書面考試,專業課和專業技能的考核更宜使用過程考核和項目操作考核。
(六)加強職業資格宣傳,提高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質量
根據《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對從事技術復雜、通用性廣、涉及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職業(工種)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培訓,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就業上崗。電工電氣方面的職業屬于就業準入的職業范圍。因此,對該專業學生應從日常管理和專業課教學兩方面都應該加強職業資格的宣傳和教育,讓學生意識到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要性。由于中職學生學習自覺性差,因此在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應安排專門的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課程,保證良好的培訓質量,使學生畢業前能取得電氣運行相關專業中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和進網電工作業許可證書。
四、結束語
本專業適應面廣,學生發展潛力大,教學改革應充分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學生職業能力逐步提升的規律,培養學生從中職新生遞進到具備初級職業知識的學生,再到具備中級職業能力的學生,最后成長為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孟廣平.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蔣乃平.職教課程改革要點與課程模式[J].北京教育,2000(3).
[3]中等職業學校”電廠及變電站電氣運行專業“教學指導方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2001.
[4]武震宇.提高中職電力類專業教學質量的思考[J].科學咨詢,2011(8).
作者簡介:
關鍵詞:電氣工程訓練;電工電子技術;應用
引言
我國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目的是促進工程教育改革,加強工程教育實踐,進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質量;建立與注冊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吸引工業界廣泛參與,進一步密切工程教育與工業界的聯系;促進我國工程教育實現國際互認。
一、電氣工程訓練與電工電子技術教學現狀分析
(一)電氣工程訓練現狀
電氣工程訓練在電氣工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利用電氣工程培訓可以提高學生維護、管理和實際操作相關電氣工程實驗裝置、設備和工程技術的能力,這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在相關的教學過程中,電氣工程專業增設實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接觸到一些實際的環境,對相關的操作和實驗步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電氣工程的培訓內容一般包括實際操作和電氣電子技術、電氣安全常識等基礎知識。目前電子工程相關的培訓課程安排很不合理,缺乏相關的實踐內容,讓學生學以致用。
(二)電工電子技術教學現狀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一門涉及電工電子學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科,是高職高專機電類專業必須掌握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電工電子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其實踐性比較強,只有多進行實踐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然而,在實際進行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時,大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即教學模式依然停留在概念講解、列舉實例與做習題三點一線的階段。電工電子專業理論知識本身比較復雜難懂,用這種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性地接收教師所教知識,長時期的學模式下,學生對電工電子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降低。盡管現階段大部分職業院校開始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課件進行電工電子教學,但很多教師由于專業素養比較低,很少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課件制作,多是從網上下載課件進行教學。在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的創新能力與主動學習積極性難免會出現下降情況。
二、提高電氣工程訓練與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效果的建議
(一)重視實踐教學,強化能力培養
強化實驗實踐教學,構建“實驗教學、綜合實踐和創新創業訓練”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專業實際科學設置創新創業綜合實踐模塊,充分挖掘模塊中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提升的元素或內涵。通過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學科競賽、學術報告、、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均可折算學分,多修學分可以置換選修課程學分。根據專業培養實際,靈活設計課程見習、畢業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等活動;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靈活開展相關實習(實訓)、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校內外實踐協同育人,合作共建專業、實驗與實訓平臺,推動師資與課程等資源共享;鼓勵同國內外知名學校開展學分互認、訪學、第二校園經歷等類型多樣的交流學習。
(二)創建智能學習助理,提高學生學習針對性
在電子電工技術教學活動融入人工智能技術,創建互助式智能學習助理。該助理可根據用戶當前和歷史的學習行為,為用戶自動地提供相適應的學習內容的重難、難點,同時實現智能批改、自動答疑等功能。這不僅增加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更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智能學習助理還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進行智能分析。智能學習助理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依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實驗操作等模塊做出綜合分析與評估,給學生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學生的電子電工技術課程學習成績。智能學習助理要類似于“天貓精靈”“小愛音箱”等智能助手,涵蓋電子電工技術課程所需的學習資源,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實時搜索查詢。
(三)推進課程改革,強化以學生為中心
以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出發點,以專業認證標準為指導,基于社會需求,以倒推的方式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加強橫向聯系,跨學科、跨專業建立基礎平臺課程,開展分層分類教學改革,加強縱向貫通,在不同模塊間開展教學研討。構建“課程-能力”關系矩陣,突出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對畢業要求達成的支撐作用,課程整合、課程、課程優化、課程趨新,解決因人設課、課程內容重復、課程內容陳舊等問題,形成層層相扣、緊密支撐的課程結構。
(四)以任務驅動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特征和環境條件,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本課程針對8個不同的項目,依據行為導向原則,以任務為最小單元,將每個任務按照資料獲取、任務方案設計、任務的實施與測試、任務評價的完整過程進行。職業院校的學生最大的弱點就是理論基礎薄弱,如何貫徹好職業教育“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是值得深思的。很多職業項目化課程在設計過程中過度弱化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導致很多學生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無法舉一反三。因此,教學項目設計過程中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匹配本門課程知識能力目標和專業能力目標。
一、職業學校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現況
近年來,為了適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適應學生自主學習、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和提高職業學校的教學效率,各個職業學校積極開展課程資源建設,同時建成了不少精品課程和各類專業的網絡課程。但是當前職業學校的課程資源還存在許多問題:第一,課程資源沒有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課程資源學生利用率非常低;第二,課程資源僅是課件、動畫、圖片及習題的簡單拼湊,內容雜亂無序,缺乏教學資源建設的系統性;第三,電子教材、教學視頻及相關教學資料容量較大,學生閱讀、下載非常不方便;第四,課程資源僅是電子資料的堆砌,缺乏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二、微課的相關概念及特點
職業學校的微課是指按照專業的課程標準和技能實訓實踐的要求,以視頻為主要媒介,記錄教師在課堂內繞某個知識點而展開的教學或實踐活動。微課主要包含兩層含義,時間之“微”和傳授知識量之“微”。微課主要是以某個知識點為基本教學模塊來設計和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微課的核心是短小精煉的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括與知識點相關的課程設計、課件材料、教學思考、測試練習及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等輔教學與課程資源。因此,微課既與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資源不一樣,又是在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課例、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其基礎上建設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課程教學資源,其主要操作技能流程進行更全面的分解和細化,也讓學生對于操作要求和操作流程把握更加準確和更加到位。
三、“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及其特點
“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是職業教育機電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通過這門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認識電工實訓室、了解安全用電與觸電急救,電氣火災的防范及撲救,供電用電與節約用電,常用電工工具的使用,常用電工材料的選擇與導線的連接,電壓、電流、功率的測量,電阻的測量,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電容、電感的識別,單相交流電的測量,單相交流電路的測量,三相交流電的測量,基本照明電路的安裝和家用配電板的安裝等工作任務。然而,在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由于電工實訓設備較少,教學過程中不得不進行分批,分組進行,教學效率低下;第二,理論內容比較抽象,讓學生理解比較困難;第三,現在的電工技術發展非常快,學校的教學設備也很難與時俱進,無法跟上行業發展的速度,造成學生學習的技能與行業需求脫節。四、基于微課“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基于微課的“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課程資源進行模塊化方式進行設計,將教學重點、實踐操作步驟和習題解答錄制成微課,讓學生通過網絡能夠全面了解“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一)全面系統地進行課程分析。為了讓“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教學資源真正服務于學生,并適合學生學習和教學內容符合企業需要,組成由企業專家、課程專家和信息技術工程師的團隊對課程進行分析。從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知能的要求出發,使得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能夠更加貼近實踐的要求,貼近崗位的需求,并根據專業理論和實訓教學分成不同層級,讓學生根據需要進行不同層級的選擇性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專業課程個性化的學習平臺。
(二)科學合理地分解教學內容。為了讓每一個微課和其他微課之間符合學習規律和教學規律,為了體現微課短小、精煉和高效的特點,需要對理論知識按一定的規律進行細化,也請教育專家按學生的對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的內容進行分解和細化,并針對一些難點和重點提出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建議;針對相關的實踐操作進行了分析和研討,確定該微課要突出的步驟和細節,給微課的錄制提出相應的要求。
(三)高質高效的微課錄像與制作。根據教學設計,認真做好相關主題的課件、案例、習題等輔助素材,然后采取現場錄像,以顯示教育教學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為保障視頻的質量,可要請攝像專業的教師加入微課課程資源建設團隊,使得視頻錄制高質有效,以便于學生認真學習和后期推廣。
【關鍵詞】調研;電機;專業
一、調研時間
2012年2月
二、調研地點
烏魯木齊市及其周邊傲立電梯有限公司、弛達電氣有限公司、金風科技、國電紅雁池電廠等企業
三、調研目的
研究電機設備安裝與維護課程知識的社會需求情況與發展前景,了解企業對學習該門課程的相關專業的從業人員的學歷,年齡,專業,素質與能力的要求,了解企業對專業知識與能力結構,課程體系與實踐性教學環節設置等方面的意見,為學習本課程的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提供可靠的依據,使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電機設備安裝與維護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相關能力對接,同時也為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及適應不斷變化的企業用人需求。
四、調研方式
問卷與走訪調研相結合
五、具體內容
1、調研情況簡介與分析
本次調研共發出調查表25份,回收有效問卷25份,對企業需求什么方向的人才、認為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電控核心及相關課程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企業看中畢業生什么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及各單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了詳細的調查。
通過各位工程師及項目經理的介紹,結合調研企業部分實習員工的敘述,大致可看出目前行業就電機設備安裝運行與維修需要如下一些能力:(1)具有安全生產、節能環保等意識,嚴格遵守操作規程;(2)掌握電工、電子、機械等基本知識在電氣控制設備中的應用,了解常用電氣控制設備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3)能識讀電氣原理圖,并能繪制一般電氣控制線路圖;(4)能正確選擇并使用常用電工儀器儀表及輔助設備;(5)能進行常用電氣控制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6)能對供用電設施進行基本維護和常規運行操作。對于具體的課程,80%的被調研企業認為電工基礎課程非常有必要開設,而電機設備安裝與維護恰恰是電工基礎課程中三相異步電動機部分知識的深化,全部的被調研企業都認為掌握電動機部分知識是上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而在電機與電氣控制電路知識模塊的掌握中,對于電機設備安裝與維護課程中必要達到的能力包括電機的工作原理、識讀各種電器符號及電路圖、能夠制作和維修繼電器\接觸器控制電路。
此外企業還有對中職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企業主要注重的是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這些基本素質,對身體素質和專業轉換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應該注意的是對文化課成績要求的很低,這說明企業注重的是實際能力和素質,另外也說明文化課所反映的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遭到了企業的質疑。
2、調研電機維修工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
電機維修工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有三相異步電機的拆裝及拆裝后的試驗,此任務將壞舊電機進行解體拆裝并檢驗,或者對新電機及久未使用的電機進行二次檢驗
3、完成此典型工作任務應具備的各項工作能力分析及工作任務的安全事項
完成此典型工作任務應具備對異步電機結構了解、掌握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能熟練使用拆裝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常用工具、掌握正確拆裝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方法、了解拆裝后的試驗內容和流程、熟悉三相異步電動機定子繞組相關知識、能正確辨別三相異步電動機定子繞組首尾端、能正確進行三相異步電動機耐壓試驗和空載試驗。
安全及注意事項
(1)拆卸時必須檢查機殼與端蓋的接縫處是否做好標記,拿出轉子應小心緩慢、輕拿輕放、端平轉子,為防止手滑或用力不均勻碰上繞組,應用紙板墊在繞組端部,在拆卸時應防止碰傷定子繞組,拆卸軸承時應洗凈并檢查是否損壞,判斷有無必要更換,拆除軸承時,拉具的拉力應著力于軸承內圈,不能著力于軸承外圈,拉鋸頂端不得損壞轉子軸端中心孔。
(2)端蓋螺釘的松動與緊固必須按對角線上下左右依次旋動,不能用錘子直接敲打電機的任何部位,只能用紫銅棒在墊好木塊后再敲擊或直接用錘子敲打紫銅棒。抽出轉子或安裝轉子時動作要小心,一邊送一邊接,裝配后應檢查轉子轉動是否靈活,有無卡阻現象。
(3)耐壓試驗應選擇專用測試場所:帶絕緣材料的工作臺、地上鋪設絕緣墊、電源必須有單獨的開關,裝置于測試場所入口顯眼的位置,并予以特別標明測試區標志。操作人員穿戴好防護用具,不可穿有金屬裝飾品的衣服或佩戴金屬首飾和手表等。儀器必須有良好的接地,作業前務必將地線接妥,以確保人員安全。非合格操作人員和不相關人員應遠離高壓測試區。本儀器絕對不能讓有心臟病或佩戴心律調整器的人員操作。
4、與電機拆裝及拆裝后試驗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電機設備安裝與維護課程的名稱及課程內容的選定分析
與電機拆裝及拆裝后試驗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電機設備安裝與維護課程的名稱為《電機設備安裝與維護》,課程內容應包括電機設備更換作業、三相異步電動機拆裝及拆裝后試驗、電機設備的日常維護、三相異步電動機常見故障分析與檢修,這些內容可以涵蓋電機維修工的崗位能力需求。
5、培養學生掌握完成此典型工作任務的能力校內實訓條件建設的建議
為培養學生完成此典型工作任務,建議實訓條件應具備以下設備及器材:
(1)拉具:拆卸帶輪和軸承
(2)活扳手:起松和緊固螺母
(3)呆扳手:在無法使用活扳手的地方用它來起松和緊固螺母
(4)錘子、紫銅棒:用來傳遞力量,避免直接敲擊造成金屬表面損傷
(5)旋具:用來緊固和拆卸螺釘
(6)刷子:清掃灰塵和油污
(7)萬用表:用來測量交直流電壓、直流電流和電阻
(8)直流雙臂電橋:用來測量1歐姆以下小電阻
(9)500V兆歐表:用來測量大電阻和絕緣電阻
(10)三相自耦調壓器:提供不同的電壓
(11)交流電流表:直接接入式交流電流表,用來測量交流電流
(12)低功率因數功率表:用來測量交流或直流負載的電功率
(13)三相異步電動機:作為被測量器材
6、完成本課程教學任務應有的最多或最少課時數的建議
本課程建議學時84節,最少54學時,最多90學時。
關鍵詞:高職;電工;職業化;改革;認證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內容及授課模式的“職業化”已成為當前較為熱門的研究主題。高職電工實訓作為電工課程的深化環節,無論對電專業還是非電專業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特別是對通信行業,根據從業標準和國家安監部門要求,所有參加通信工程一線工作的員工都必須具備電工上崗資質。因此,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電工實訓應該緊密結合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建立能夠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嚴格參照職業資格標準進行教學和實施。
一、現狀及問題
電工實訓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模式與教學要求不相適應,教學設備落后、更新緩慢,實訓教學內容與行業前沿技術相脫節等問題。要轉變思想,改進教學內容,在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思路引導下融入新的教學方法,構建開放式電工實訓基地,根據實際情況分層次設計電工實訓教學過程等。
(一)教學目標定位不夠準確
教學目標是對一門課程授課要求的集中反映,是該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設置及學生培養目標實現中所起作用的具體體現。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電工實訓課程的開設主要是對電工課程內容的進一步鞏固,是對電工基礎知識的實踐驗證。因此,電工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一般都會概括為“知、懂、會”三個字。所謂“知”,即讓學生知道所訓練項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對項目所涉及知識的初步了解;所謂“懂”,即讓學生對訓練項目操作流程有較準確的把握,對操作項目的內在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所謂“會”,即要求學生能較獨立的、安全的完成各項訓練科目的基本操作。這樣的培養目標固化了課程的知識結構,學生只能局限于掌握所訓練的項目,對于課程的“職業化”改革和目前倡導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教學內容不夠“職業化”
教學內容選取的恰當與否是教學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基礎。研究認為,目前電工實訓課程內容設置存在兩種現象。
一是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許多高職院校的電工實訓定位在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其教學內容延續著中專時期的幾個老項目。對于學生“職業化”能力培養及創新意識激發不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是電工實訓課程太過專業化,高職院校相關研究人員在改革電工實訓課程的過程中對于教學內容陳舊存在一致的看法,在設法調整的過程中,部分院校將電工實訓課程按照維修電工的要求進行了改革,將電氣行業領域最先進的技術、標準、工藝等作為了電工實訓課程的授課內容,使得非強電專業學生無法很好的接受,偏離了該課程在此類專業中開設的意義。
(三)教學模式陳舊
傳統的電工實訓一般采用“口授+板書+掛圖”的教學模式,理論灌輸比例較重,實際操作部分采用演示和學生固定式模仿操作相結合,逐步達到“會-精-快”的訓練要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樣的培養模式,對于提高學生對某個項目或某個實踐領域的操作熟練度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職業能力的提升促進作用較小。
(四)教學環境落后
電工實訓是一門相對枯燥的專業基礎課,各高職院校對其發展的重視程度相對其他專業課程較小,導致一直以來教學環境的改善欠缺,設備也相對落后。另外,由于教學內容的固化和教學模式的陳舊,導致教學環境一直停留在原實驗室的條件下進行,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先進教學軟件的應用程度嚴重不夠。上述條件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實訓環境的閉塞導致對外交流的機會減少,服務企業的功能得不到有效施展,形成一種不良的循環。
根據當前企業需求,結合電工上崗證認證標準,深度改革電工實訓環節,通過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改善教學環境等步驟,解決電工實訓存在的問題,使該課程真正發揮其專業基礎課的作用,同時也使其能夠更好的服務企業。
二、課程改革
(一)教學目標明確化
高職電工實訓是高職工科類(含電子、通信、電力、電氣等)專業的基礎課程,一般安排在高職第二學期電工基礎授課結束,作為知識鞏固、動手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確立和基本用電安全常識樹立的重要環節。
對于上述工科專業學生,電工上崗證已經被確立為上崗的重要指標,因此,很多院校都會對學生在在校期間專門集中進行培訓認證。其認證的目標可以概括如下:使學生獲得一般電氣類工作崗位必備的電氣測量、電路連接及電動機和觸電急救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日后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打下基礎,同時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學習遷移能力、環境整理整頓能力和安全生產能力以及執行能力等綜合職業素質。
該目標可分為三部分內容:即知識學習目標、技能訓練目標和素質形成目標。對于知識目標的要求是學生能用相關知識描述問題;對于技能目標的要求是學生能使用工具完成常見技能任務;對于素質形成目標則是要在日常的學習和訓練中逐漸養成符合素質要求的行為習慣。
目標與電工實訓環節培養目標存在相互滲透的內容,因此,可以將兩者進行結合,即電工實訓環節可作為學生電工上崗證認證前培訓的一部分。使學生在該環節結束后達到上崗證認證的要求,并能夠直接參加認證。達到節省人力資源、節約培養成本、提高實訓環節效率的目的。因此,該環節的教學目標可以進一步明確為:使學生具備一般電氣類工作崗位必備的電工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基本用電安全常識及觸電急救能力,具有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為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電工)資格認證及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內容職業化
高職學生培養目標向職業化發展一直是社會和高校最為關注的課題,教學內容是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根據對課程培養目標的研究和重新確立的要求,教學內容應進行相應的改革。其改革的方向應緊密結合電工上崗認證要求、結合各項能力培養目標及電工實訓課程培養目標。改革按照項目化教學設計,設計思路如下:一是分析各知識點的布局,確定學習任務;二是根據各學習任務明確該任務的學習目標,細化各項技能訓練內容、要求及方式,明確考核標準;三是明確各模塊授課學時。
教學內容的選取要充分考慮職業化,由于該課程是作為普通工科專業的基礎課程,因此內容不能過于專業化(電專業除外),但也不能停留在電工基礎水平,介于兩者之間,讓學生在過程中不僅掌握電工基礎知識,達到認證要求,還能較全面的了解用電的基本常識,讓所學知識對接各類相關企業的基本職業要求,使學生學完后能夠從事基本的電工工作。根據自身教學實踐經驗,按照電工課程理論知識由淺入深的結構層次,選取安全用電影視賞析、火災消防演練、觸電急救演練、室內照明電路安裝、低壓配電箱安裝、三相異步電動機典型控制電路設計與安裝等項目為載體進行內容編排,使學生達到電工上崗證認證的標準,并配備相應設計項目鍛煉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教學模式一體化
一體化教學是各高職院校在各類課程中一直改革推進的方向。對于高職電工實訓課程,既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又需要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采用一體化教學是較為合適的實現手段。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有一支專業知識扎實、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隊伍共同完成,要求能充分了解課程的教學目標,提煉和分配知識技能要點,合理設計項目任務,細化各任務實施步驟,并能在授課過程中掌控全局,以學生為主導進行引領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本文列舉“三相異步電動機典型控制電路的設計與安裝”項目的教學內容編排案例進一步說明該課程一體化授課的組織形式。
三相異步電動機典型控制電路的設計與安裝:
1.實訓目的和要求
熟悉常用低壓配電電器、低壓控制電路的結構,能拆裝、檢修開關、按鈕、交流接觸器等低壓電器。
能正確地將三相異步電動機接入電源并正確使用,能對電動機使用過程中一些數據進行測試。
能規范地進行電動機控制線路的安裝與調試。
2.實訓器材
(1)三相異步電動機1臺;
(2)交流接觸器2個;
(3)熱繼電器1個;
(4)熔斷器5個;
(5)按鈕3個;
(6)空氣開關1個;
(7)導線、端子板等。
3.實訓內容
一是熟悉電路元件。檢查所需要的元器件的質量,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規定要求,否則應予以更換。對照電路圖尋找并且熟悉電路的組成元件,在空白紙上按照比例畫出以下元器件相對的安裝位置,并且標明該元件在電路圖上的代號:
(1)熔斷器:FU1、FU2
(2)接觸器:KM1、KM2
(3)熱繼電器:FR
(4)按鈕:SB1、SB2、SB3
(5)空氣開關:QS
(6)三相異步電動機:M
(7)端子板:XT
二是將學生分為5大組,每大組分為3小組,各小組分別負責接觸器、熱繼電器、按鈕3塊電路的設計和連接。要求各大組能根據電路圖,在控制板上安裝所有的電器元件,元件排列要求合理、整齊、勻稱、間距合理,元件緊固程度適當。
三是各小組根據負責電路圖,進行布線。要求“橫平豎直,直角彎線,少用導線少交叉,多線并攏緊貼安裝板一起走。”嚴禁損傷線芯和導線絕緣;接點牢靠,不松動,不壓絕緣層,不露銅過長等。
四是各大組將各分電路集合,形成完成的控制電路,要求仔細檢查,尤其是各電路之間的銜接部分,更應反復查驗。
五是經指導教師檢查通電運行。
六是觀察接觸器KM對電路的影響。改變接觸器KM1常閉常開觸點的接線順序,觀察電動機的轉動情況。改變KM1、KM2的位置,觀察電動機轉動情況。
七是熱繼電器FR的作用。撤除熱繼電器,觀察電動機轉動情況,并作比較。
八是觀察按鈕SB對電路的影響。改變SB1的接線順序,觀察電動機的轉動變化。改變SB2的接線順序,觀察電動機的轉動變化。改變SB3的接線順序,觀察電動機的轉動變化。
九是各大組從以上變化中,任選1個,設置完成后,互相交換電路,找出故障所在,并記錄在下表中:
參考文獻
[1]任曉敏.關于高職院校電工實訓教學問題的思考與探索[J].職教廣角,2012(7-8).
[2]朱楠高職維修電工實訓一體化教學初探[J].教育論叢,2012,(11).
[3]徐國華等.非電專業學生電工技能培訓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4).
[4]葉瑩電工實訓教學的改革探索[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5]劉安寧.分層次教學在電工實訓中的應用探索[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6]馬麗娟,王平安.電工實訓教學改革的探討[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6).
[7]王英群.“電工實訓課”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淺談[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0)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維修電工實訓;方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C41 文獻標識碼: A
教學改革的核心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應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直接的方法是多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車間,貼近實際”。對于具有涉及專業知識多,技能范圍廣的維修電工專業采用何種形式的教學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采用項目教學目前是最適宜的。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并不是完全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環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協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主動建構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積極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主動接受知識,使學生有效地達到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建構。
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而項目教學法正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索為基礎,采用科學研究及實踐方法,促進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任務以項目的形式布置給學生,以小組協助方式,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計劃,團體協作完成整個項目,使學生理解和把握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體協作精神。它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其目的是在教學中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一、一般維修電工技能實訓的現狀
維修電工實訓是電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實訓。按照維修電工國家職業資格的標準,作為維修電工人才培養的依據。實訓緊緊圍繞電動機控制線路的安裝、機床設備的電氣故障排除、儀器儀表的使用與維護、安全與文明生產四大方面來開展。
在實訓教學中存在以下常見問題:
(1)教師中存在著理論與實訓的脫節,如理論教師“光說不練”,而實訓教師“能做不擅言”。
(2)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表現出心不在焉,缺乏興趣,有些同學甚至把實訓時間當作是平時課堂教學外的“假期”,不遵守學習與勞動紀律。
(3)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基本上只跟隨教師的步伐,而缺少提問,沒有創造性的思維或行動。
(4)學生之間存在個性和理解力的差異,而教師在電工實訓整個過程中對每個學生所傳授的技能知識面和技能的深度卻是一致的。
(5)實訓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學生們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沒有給能力強的學生提供更大的平臺。
(6)通過幾周專用周的時間實訓學生所掌握的技能有所欠缺。
(7)一部分學生即使考取了相關工種的技能證書,在面臨生產實習或定崗實習時,仍不能將應用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
二、具體案例
采用項目教學法后,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布置相對獨立的任務或項目;資料收集、方案設計與實施;任務完成后的評價。教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起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等作用。通過項目的實施進行,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把握完成項目每一環節的基本要求和實踐技能,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確定合適的教學項目,是項目教學正常開展的前提。在維修電工實訓的教學中,應根據項目教學的特點和維修電工專項能力的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確定分階段的實施來培養學生該模塊的專項能力。
1、項目教學活動開始
實訓指導教師介紹維修電工實訓的內容、要求、活動的總體安排,再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組建5至6人的合作小組,每個小組選取一個負責人,再由負責人分配組員任務,并作出相應的實訓工作計劃。
2、項目教學活動開展
小組成員根據自己分配到的相應任務去查找資料、研究問題,并把每日學習情況和研究結果、發現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以便能按照計劃進行,還能及時與老師之間交流信息。指導老師在這過程中起到的是輔助作用,對學生的問題及時回答、或者提出意見和建議供學生思考。指導教師不直接參與學生活動,也不必要求各小組按照相同的模式和進度。不定期的可以讓每個小組進行討論,讓小組之間互相借鑒和分析,指導教師可以參與其中,隨時解答學生的問題。討論結束,教師可以對各小組有個分階段評價。通過分階段評價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找出前期不足,及時調整,同時也是總體評價的基礎。
3、項目驗收評估和學生成績評定
指導教師最后根據各小組對項目的完成情況,做出一個總體評價,再根據小組總體評價、組員的分工難易程度、實際工作量完成情況和實際掌握情況對每個組員進行評價。這個評價是綜合性的,也是對整個項目教學效果的評價。
4、項目總結
項目總結是項目教學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采用教師和學生討論的方式來進行。項目結束后,組織各小組對整個項目的設計、組織、進度、驗收等每個環節進行深入分析,核對各項目標是否完全實現。對沒有實現的部分,討論原因在哪里,并思考解決方法。
三、實施項目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項目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參與度。學生對教學形式會產生新奇感,對項目的實施會產生緊迫感,對疑難問題的解決會產生突破感,對項目的完成會充滿自豪感。這會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實現了教學改革的初衷。
2、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教學實施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生不斷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開拓自己的思維,他們對每個課題的設計都能融入自己的觀點。這就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項目教學中,學生的第一資料是校本教材。學生依據校本教材利用課余或自習時間去查閱資料,去完善項目的設計,這些都是學生自己進行的。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便于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項目教學中有嚴格的考核機制,從任務的接受到學習紀律,從實施的過程到最后的完成,都要進行考核,并配有一定的學分。通過學分的積累,達到標準的同學可以提前考級,提前進入準就業狀態。有了這種激勵機制,再加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通報,并對完成好的同學提出表揚,對完成差的同學進行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中處處感到有“壓力”、時時感到有動力,自然會形成一個的良好學習氛圍。
四、項目教學法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1、實施項目教學法對項目的選擇是成功的關鍵
實施項目教學法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①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在一起
②符合企業實際生產過程要求和生產標準
2、應重視對實訓課程的師資培養
教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起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等作用,是這個項目順利進行的維持者,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項目教學法能否順利進行。
應加強維修電工實訓課程的師資培養:
(1)每年安排教師參加各種培圳班,以提高教師的技能水平。
(2)安排教師去企業和公司掛職實踐。
(3)定期聘請企業的專家來校指導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項目評價手段
項目評價是項目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環節。應充分體現評價主體的多樣化(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學習紀律、學習態度、操作規范、職業素養)。良好的評價手段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學習勁頭更足,學習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