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
時間:2023-08-31 16:22: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金融風險管理理論是現代金融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理論體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文通過對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的分析,指出這場危機展現出的現代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程度、深度和廣度大大超出了我們對傳統金融風險的認識,既對金融風險管理和監管模式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也為金融風險管理模式創新賦予了新的啟示。
關鍵詞 金融危機 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管理
一、全球金融危機產生原因的分析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此次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呈現某種形式混合的趨勢。
迄今為止國內外關于金融危機的成因眾說紛紜,概況起來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是制度說,認為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全球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第二是政策說,認為美國的高消費、低儲蓄、長期低利率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是金融危機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就是大家普遍認可的市場說,則主要從金融市場的微觀角度來分析危機的原因,認為過度的金融創新、寬松的金融監管、金融機構的高杠桿、評級機構的道德風險和人性的貪婪等等都是造成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總之,造成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和原因是復雜的,不能僅僅單獨從某一個方面出發去考慮問題,應該將各個方面的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去思考。
二、金融風險管理歷程
(一)金融風險和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
金融風險是指任何有可能導致企業或機構財務損失的風險。而風險是一個十分寬泛的詞匯,目前還遠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現在對風險解釋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1.風險是結果的任何變化2.風險是損失發生的可能性3.風險是預期損失的不利偏差4.風險是可度量的不確定性5.風險是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金融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利率風險、合規風險、戰略風險和聲譽風險這幾種類型。
顧名思義,金融風險管理則是對相應的金融風險進行管理。金融風險管理的過程大致需要風險識別、風險度量與風險管理控制三個環節。首先是風險識別是指在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對實際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的歸類和實施全面的分析研究。其次是風險度量是指對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損失范圍、程度進行估計和衡量,并對不同程度的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后果進行定量分析。其中風險度量的主要方法有敏感性分析、VaR估計、情景分析與壓力測試。最后是風險管理控制是解決金融風險的途徑和方法。一般分為控制法和財務法。
(二)金融風險管理的發展
金融風險管理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信用風險管理、市場風險管理已經全面風險管理的歷程。
金融風險管理的萌芽于20世紀50年代,那時金融風險集中在金融機構,表現為獨立的金融系統的風險。政府管制、資本缺乏流動性以及技術限制在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中筑起的貿易壁壘,加之中央銀行控制著貨幣供應和匯率,從而未發生過全面的金融危機。出現的危機僅限于個別銀行,突出表現為信用風險。進入20世紀80年代,曾經由銀行以及政府主導的那種封閉的、嚴密控制的金融體系,已經被資本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所取代,經濟全球化取代了封閉的國內市場,人們所熟悉的按照地域劃分的市場也以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市場取代政府成為風險的承擔者和解決者。此時金融風險則主要表現為市場風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則是80年代爆發的債務危機和儲貸危機。20世紀90年代以后,金融風險管理在不斷變化的全球金融環境中繼續得到迅速發展。不僅金融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對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而且金融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以信用風險的量化管理模型(如VaR和KMV模型)為代表的現代金融風險管理技術正迅速崛起,并日漸成為金融風險管理的主流。與此同時,金融風險管理由過去主要注重信用風險管理和市場風險管理發展到現在信用風險管理與市場風險管理并重,并兼顧其他風險管理的全面的風險管理系統。
三、金融風險管理發展的新趨勢
而隨著金融危機的發生,金融風險管理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各國都更加重視完善相應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從而使金融風險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主要的方面。
(一)重視培養風險管理文化
一個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失敗與否,不是因為缺乏信貸政策和相關的程序,即使設置非常復雜的風險控制手段,如果缺少一個好的風險管理些文化,所有這些都將是徒有形式。風險管理效果較好的企業具有共同的特征:領導者具有極強的風險意識,并極力將這種意識灌輸給企業內的所有成員,即注重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培養風險管理文化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1.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和理念。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編制各種風險識別標準,定時檢查各部門的執行情況,力爭做到事前控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跟蹤解決,并提交相關的報告。2.重塑人本主義的企業文化。用人本主義來逐漸地取代資本主義在企業中的主導地位,把企業中的人應當視為人本身來看待,而不僅僅是看做一種生產要素。這種人本管理的本質是以促進人自身自由、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而這種方式有利于風險管理文化的培養。
因此各金融機構應該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增強員工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管理意識轉化為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促進企業建設系統、規范、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二)風險管理量化技術的發展
近些年來,金融風險管理量化手段和方法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持續期和凸性概念被引入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使得銀行管理利率風險的傳統資產負債管理方法變更加科學。其次,隨著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程技術的發展,各種形式的對沖風險管理更使市場風險管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時一些衡量和管理衍生金融工具自身風險的指標也得到了廣泛的利用和發展。但是衍生金融工具既可用于管理風險又可用于獲取盈利從而帶來風險的這種雙刃劍性質在這此金融危機中得以充分暴露。目前,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風險屬性跟其管理風險的屬性一樣得到了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的充分重視。最后,VaR模型在20世紀90年代的迅速發展使得各種工具和市場上的風險的統一衡量和綜合管理獲得重大突破,VaR模型成為市場風險管理的一種共同標準,這種影響和變化甚至被稱為風險管理的VaR革命。因此在金融危機后,金融機構重新明確了主要的風險因子和期限結構。
另外衡量金融風險的技術是多種多樣的,各種衡量技術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都服務于特定的目的。因此,脫離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實際需要來評論這些技術的絕對優劣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要結合風險管理的實際需要選用恰當的方法來衡量風險水平,并且要注意不同衡量方法之間相互取長補短的作用。
四、對于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的啟示
(一)全面認識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吸取美國金融風險管理的寶貴經驗
本次金融危機顯示,為了切實提高我國金融監管的效率,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因采取市場主導、集中管理的模式,從分業監管逐步轉向統一監管,可以考慮設立一個機構,加強金融機構的協調監管,解決目前金融領域存在的監管沖突、監管空白等問題。
(二)提高風險度量水平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持續上漲的周期,在這一過程中,極易出現追求利潤、忽視風險的非理性的經營行為,一旦市場形勢出現扭轉,可能對金融機構的經營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因此應該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引進先進的風險度量技術,提高金融機構自身風險管理能力。
(三)推進金融創新
美國由于大量的金融創新且沒有節制的利用,導致次貸危機爆發引起金融危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金融創新視而不見。由于我國的金融創新不足,導致金融體系運作的效率低,一方面實體經濟大量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資金低效率的運作,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已經難以滿足滿足投資者多層次的投資需求,尤其是直接融資的規模遠小于間接投資,債券市場發育嚴重滯后于股票市場。因此,各方需求表面我國金融創新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張金清.金融風險管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2]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3]余為麗.管理觀察.金融風險管理理論的演進.2008.10.
[4]羅珊.華東經濟管理.金融風險管理理論回顧與展望.2010.12.
[關鍵詞]金融風險;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建立步驟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7-0097-02
1金融風險管理的內涵
金融風險是伴隨著金融活動而產生的,主要是指資本市場當中的參與者在金融活動中對其資產和收入不確定性的顯現,如資產或債務、未來收益等價值的不確定性或波動性。[1]
相應的,金融風險管理就是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衡量和控制風險及回報之間的得失。金融風險管理任務之一就是對發生這種波動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大小作出有效判斷。
2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的內涵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謂的風險管理體系,就是要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型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機制和手段,通過手段的調節,對市場進行引導,以達到調控市場的目的。面對復雜而難以掌控的金融市場,投資者的行為和目的迥異,難以進行追索,很難監控和把握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而一個好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就是要在保證自身運行穩定的前提下,引導市場,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達到控制風險和引導市場的效果。
3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不斷深入,我國金融市場所面臨的金融風險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金融風險管理日趨重要。金融風險給金融市場、國家經濟甚至國家安全帶來的極大消極影響,在國際上,許多金融機構和組織、大型企業、各國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都在積極探求金融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技術――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來對金融風險實施有效識別、精確度量和嚴格控制。
4金融風險體系的管理建立步驟
4.1確立金融風險管理的目標
4.1.1金融風險管理的目標
金融風險管理的目標是指以最小的風險管理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從而實現經濟單位價值最大化。
近代風險學者克萊蒙認為,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保存組織生存的能力,并對客戶提品和服務,以保護公司的人力與物力,保障企業的綜合盈利能力。海靈頓(Harrington)認為,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通過風險成本最小化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2]
4.1.2金融風險管理目標包括的方面
(1)企業與組織及成員的生存和發展。這可謂是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風險管理方案應使企業和組織能夠在面臨損失的情況時得到持續發展,在面對意外事件和風險的情況下能夠維持生存。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意味著通過金融風險管理的運行,能夠使個人、家庭、經濟單位乃至社會免遭風險損失的重創。
(2)保證企業經營恢復正常運轉。風險事故的發生會給人們帶來程度不同的打擊和損失,進一步影響或打破企業的常規狀態和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甚至可能會使組織陷于絕境。實施風險管理能夠有助于企業快速回歸正常運營。同時,使其盡快回到損失前的水平,并使企業盡快實現收益穩定增長。
(3)緩解消極情緒,提供安全保障。風險事故的發生一方面會導致物質損失,另一方面也會給人們帶來嚴重的消極情緒。因此,通過心理引導,消減人們因意外災害事故導致的心理壓力,也是金融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
4.2金融風險評價
金融風險評價是指包括對金融風險識別、金融風險衡量、選擇各種處置風險的工具以及金融風險管理對策等各個方面進行評估。
4.2.1金融風險識別
金融風險識別是指在進行了實地考察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對隱性及顯性風險進行系統的區分和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
4.2.2金融風險衡量
這是指對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或程度、風險范圍進行預判和估計,并對不同程度的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影響進行定量分析。
4.2.3金融風險管理對策的選擇
這是指在前面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根據金融風險管理的目標,優化配置各種金融風險管理的工具,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這是金融風險評價的必經之路。
4.2.險評估方法
(1)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全稱為產量成本利潤分析,也叫盈虧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指分析有關產品的產銷數量、銷售價格、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與利潤之間的相互關系,引導企業選擇以最小的成本生產最多產品并使企業獲得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決策。[3]
由此推算企業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產量水平才可以彌補企業的總成本,即,盈虧相抵。這就是盈虧臨界點分析。用公式可表示為:BE=FC/(SP-VC)。其中,BE表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FC表示固定成本;SP表示單位產品售價;VC表示單位產品變動成本。企業業務量如低于此點,就發生虧損;反之,則獲得盈利。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該指標說明企業要實現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業水平。其公式:盈虧臨界點作業率=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正常開工的業務量
安全邊際:指實際或預計的銷售業務量與保本業務量的差量。經濟含義是指表明銷售量下降多少企業仍不致虧損。公式如下:
安全生產業務量=預計業務量-盈虧臨界點業務量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實際業務量)×100%
銷售邊際率=銷售利潤/銷售收入=安全邊際率*貢獻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邊際部分(即超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的貢獻毛益率才構成為企業的利潤。
(2)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是指從許多不確定性因素中找出對投資項目效益指標有重大影響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估算其對項目效益指標的影響程度和敏感性程度,進而判斷項目承擔風險能力的一種不確定性研究方法。
①確定敏感性分析指標。敏感性分析的對象是具體的技術方案及其反映的經濟效益。故方案的一些經濟效益評估指標,如:凈現值、投資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都可作為敏感性分析指標。②計算該技術方案的目標值。一般將在常規狀態下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數值作為目標值。③選取不確定因素。在進行敏感性分析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選取方案中變動可能性較大、并對效益目標值產生較大影響的因素。例如:產量規模變動、產品售價變動、投資額變化等。[4]④計算不確定因素變動時對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完成單因素敏感性分析時,則要保證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變動其中一個不確定因素。以此類推,以此求出每個不確定因素本身對方案效益指標目標值的影響程度。⑤找出敏感因素,積極分析和應對,以提高技術方案的抗風險的能力。
4.3風險控制
金融風險的控制和處置是解決金融風險的方法和途徑。現如今,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深入,我們應當積極借鑒金融風險管理的國際先進經驗以及新巴塞爾協議的范式與標準為指導,在我國金融界推行金融風險管理八項措施:
(1)風險預估及控制:金融機構要預判短期借進、長期貸出的風險,面對突發事件要有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
(2)套現能力:在資金不虧損的前提下,金融機構必須保持或增加其將資產轉為現金的能力。
(3)分散化:金融機構應重視資金來源、貸款和投資種類多樣化,防止過分依賴單一資金來源或投資種類。
(4)經營控制:金融機構要對所進行的風險交易操作需要嚴格的控制,及時注銷信譽極低合作對象的交易,將損失降到最低。
(5)透明度:金融機構要通過交流和公示規避自擔風險,建立投資者的信任和信心。
(6)資產質量:充足和高質量的資本準備將會提升其收益水平,同時應保證資本的充實度,以應對未知的風險。
(7)金融信息化:這是金融發展大勢所趨,金融機構通過金融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來降低交易成本,加快金融創新。
(8)金融技術的知識產權:政府和金融機構應注意保護金融技術知識產權,增加資金投入和科技研發力度,以保證金融安全。
5結論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同樣地,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也需要不斷進行修正和改進。我們也應該以一種理性的心態看待其建立。不同于其他體系的建設,金融風險管理體系需要不斷進行經驗的積累,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總而言之,一切衡量風險的指標都只是輔助風險控制的方法,而真正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還要依賴于對于風險以及整個市場的研究和了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控制市場波動,維持整個體系的穩定。
參考文獻:
[1]史春魁.金融風險管理理論論述[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介版),2007(3).
[2](美)Scott E.Harrington,Gregory R.Niehaus.風險管理與保險[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金融行業在發展的同時,其風險管理與企業財務的控制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涉及面廣、靈敏度高、綜合性強等是企業風險財務管理跟一般風險管理相比的特點。跟一般財務管理相比,其具有管理內容寬、管理手法先進、理財觀念新等優勢。風險管理問題是現代社會所有金融行業中的主要問題之一。由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的不確定性、風險性問題逐漸顯現出來。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也日益激烈。在國民經濟中企業的作用決定了企業金融風險、經濟風險、財務風險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金融風險管理與企業財務控制對于企業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金融;風險;企業財務控制
現代國內、國際的市場環境復雜,現有的企業面對這樣復雜的經濟環境,在競爭相當激烈的市場中,細微的失誤就會影響整個企業及其經濟狀況的發展。企業為了穩步的發展,并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利益,必須進行合理的金融風險管理與科學的財務控制。在現有的經濟環境下,金融風險問題存在于企業財務的每一個環節。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每一個企業都具有風險意識、危機意識,注意防范財務問題,在發現問題時及時給予解決、將損失降到最小化可以有效的防止企業在緊張經濟條件下出現的癱瘓幾率。
一、 金融風險管理
(一) 什么是金融風險管理。使用一切辦法避免、減少風險的出現以及盡可能地減少風險過后的經濟損失就是金融風險管理。宏觀的講,合理的進行金融風險管理可以保證整個社會經濟的流動性,保證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可以使整個社會的經濟得到穩步的發展。微觀的講,科學的金融風險管理可以保證每個企業的正常運轉,在風險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通過科學、有效的金融管理就可以在風險來臨時有效地躲避,在風險不可躲避時減少損失,保證企業的正常經濟流動。
(二) 金融風險管理分析。由于金融行業的不確定性以及市場復雜性,金融風險的來源有很多種,主要有,市場風險、經營風險以及技術風險。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行業受國際經濟情況影響越來越明顯。在金融行業發展不是特別穩固,并且在其國內外的共同影響下,各種經濟問題接踵而來,金融行業的風險不斷加大。 金融風暴的影響一直沒有完全得到解決,其影響也就連綿不斷。我國金融市場也出現了很大的動蕩。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匯率、國家政策不斷改變,金融行業的不確定性也逐漸加強。在這種不確定性的影響下,金融風險的發生率也不斷攀升。金融行業收益的波動性也很大,企業經營的風險一直在提升。
近年來,科技的飛速發展,電腦高手也不斷增多,通過病毒、黑客軟件攻擊其他企業,企業機密泄露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在金融交易過程中,如果電子設備突然斷電、死機都會給企業直接造成的損失。
二、 企業財務控制
(一) 企業財務控制現狀。合理的財務控制對企業的資金流動、收益、高效利用有著很大的幫助。財務控制給予了企業決策客觀的評價,也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最終目標,得到利益的最大化。財務控制也可以保證企業資金的安全性、合理利用性以及流動性,降低了企業經營時的風險。有效地對企業進行財務管理還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提高企業的凝聚力。
就目前來看,企業對財務控制了解得還不夠全面,企業財務控制的體系也不夠系統,對于財務控制的手段還不夠成熟。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很多企業開始重視財務控制,意識到財務控制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資金的正常運轉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接下來的發展。企業對于財務控制的想法也得到了改變,不再只重眼前利益,首先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在調整財務理念之后,企業對資金的規劃也變得越來越合理。很多企業將金融風險管理放在財務管理的首要位置。但是財務管理觀念的轉變時間短,財務管理方法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實際管理中還是會出現很多問題。財務管理的體制不夠健全,沒有合理的管理部門;財務控制內部的信息交流不夠,沒有統一全面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財務部門沒有占據重要地位,很多建議不被采納。
(二) 企業財務控制方法。企業財務控制的最終目的就是在保證資金正常流動的同時提高收益。想要有效的進行財務控制:首先,要有系統的財務控制體質。企業領導都需要認同財務管理的必要性,并且了解正確的財務控制方法在提高企業效益上的重要性,意識到在金融風險來臨前如何有效躲避,風險不可躲避時讓損失最小化的重要意義。保證財務部門的基本權益,其他部門不能隨便影響財務部門的正常工作。適當的給予財務部門權力,以確保財務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主動性。企業當中的所有員工都要有合理控制企業財務的理念,了解其重要性。提高財務部門本身的工作能力以及預判能力,及時的規避風險。完善企業管理體制,各部門都有明確的分工,努力完成本職工作,積極地投入到企業發展中。完善企業管理中信息流動的高效性,保證信息的及時轉達。及時地了解到各方面的金融信息,盡早的分析出風險所在并及時處理。保證企業機密的保密性,建設好企業的網絡系統,信息不被泄露。有專門的風險分析團隊,對金融風險進行及時的判斷,并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的執行力,再好的解決辦法沒有得到有效執行都是白用功,金融風險管理必須得到重視才能使企業穩步發展。
三、 企業理財過程中的風險研究
在企業的發展歷程中,內、外部風險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有損害性、不確定性等特點。財務風險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其發生的時間與概率都是不能確定的,只要財務風險出現,其損失就是必然的。有些企業對財務風險控制的好,其損失可能并不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但如果處理的不好就可能使整個企業破產。但是在風險產生的同時,往往會給企業帶來很多盈利機會,風險越大,盈利也就越大,但是如果不能好好把握機會,準確的進行投資很可能直接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危險。我國對待金融風險應該積極面對并制定合理應對方法,而不應該消極躲避,越躲避往往造成的損失越大。
財務風險控制是企業管理當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地運用風險控制可以有效的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避免企業產生經濟危機。在企業遇到危機時,合理的運用風險,在風險中獲得盈利、控制損失是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目標。
結束語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在社會環境瞬息萬變、強烈波動的影響下。企業風險的管理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高速發展。也可以說,管理和控制金融風險就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本質所在。經過金融危機,我國企業都認識到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重要意義。企業不能就此滿足,好好分析在金融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構建系統的金融管理體制,加強在金融風險發生時的抗壓能力與應變能力。與此同時,企業要加強對企業管理的改革、創新和完善。進而改進現有的財務管理體制。加強財務控制管理體系的作用,要在風險來臨前預知風險,及時作出應對風險的手段與方法,將風險損失最低化。保證企業在各種風險來臨的條件下,仍穩步發展,不受金融風險所影響。及時的更新財務管理體制,保證在更大的金融風險來臨時,有足夠的能力與之對抗,保證企業的正常運作與發展。(作者單位: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
參考文獻:
[1]魏鋒.論資金回收視角下的企業現金流財務風險控制[J].財經界,2014(20).
[2]竇玲.企業財務危機成因及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研究[J].商,2014(24).
[3]任曾曾.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探討[J].時代金融(下旬),2014(1).
1.1金融管理的特點決定了風險存在的可能性。金融管理是組織資金運行、處理金融關系的管理行為,它以貨幣計量為手段,通過調節、控制資金運行的規模、方向和速度,綜合反映著經濟管理的重點、規律和成效。因此,金融狀況是經濟活動內容、過程和結果的價值體現,在經濟管理中起著效益“晴雨表”的作用。這也決定了它的業務活動具有范圍廣泛、綜合性強、可靠性高、內容復雜等特點。這些特點與一定的環境變化相結合,就會出現風險問題,存在潛在的資金損失的可能性。
1.2環境的變化是金融風險存在的決定因素。首先,現有的金融管理理論和方法并不能完全解決實際問題。面對多變的環境,傳統的金融理論和方法并未完全滿足實際需要,因為其分析基礎是靜態的,是在嚴格的均衡假設前提下得出的結論,然后將之應用于現實的非均衡狀態。但是現實經濟活動比人們的認識復雜得多,是動態的,多數情況下處于非均衡狀態,偶爾處于均衡狀態。人們依然用這種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必然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這就是人們要不斷地適應環境變化的原因,也是人們的主觀常常與客觀發生沖突的根源這種沖突直接引發風險的產生。金融管理活動不可避免地面臨這種現實。因此,金融風險不可避免地客觀存在著。其次,環境變化引發風險管理的產生。環境因素包括內部環境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兩個方面。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因素都不停地變化著,金融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情況,做出正確決策,并組織實施。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或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就會給管理目標帶來不良影響。習慣的做法主要是事后進行考核、總結,這時損失往往已經發生。即使實施過程中對問題有所覺察,也因缺乏必要的機制,很難補救。因此,建立一種管理機制,事先和事中預見環境因素變化,分析這些變化對實現金融管理目標的影響程度,將其及時提供給金融管理人員,使其掌握可能的變化方向程度和時間,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及責任約定,就顯得特別重要。
2我國金融市場的現狀
2.1我國金融體制的不合理。首先是宏觀調控機制不靈,表現為一控就死,一放就亂,亂了又控的不良循環;其次是地方政府職能部門人為的干預,把金融機構置于“騎虎難下”的兩難境地。
2.2金融機制不健全、執法不嚴、監管不力。由于我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中央政府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從法律上確立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規制主體,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保監會協助的分別對銀行、證券、保險進行規制的法定地位、規制目的、規制對象,規制范圍以及法律責任。這也造成了各金融主體肆意違反規定行為屢禁不止,直接造成各類金融風險迭起。
2.3由于我國金融體制的特殊性,金融改革一直滯后于經濟改革。一個更為高效、合理的金融支持是經濟穩定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經濟貨幣化程度不斷提高,從而引致“金融深化”程度日益提高,同時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及由此引致的經濟高速增長,也帶動了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但由于金融體制改革相對滯后,我國全面發展在金融深化程度提升的同時,也存在著明顯的金融抑制。
3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管理機制構建
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加強風險管理,必須構建金融風險管理機制,使風險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為此,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完善金融法制法規,并加快發展和完善金融市場。加快發展和完善金融市是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前提。這些工作包括建立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完善票據貼市場為企業和銀行短期融資創造條件;加快資本市場發展,適度擴大股票和企業債券市場規模。國家要繼續實施積極的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保持必要的力度。以期在保持民經濟穩定增長和低通貨膨脹率的同時,繼續保持國際收的基本平衡,從而保持宏觀經濟的總量平衡和國民經濟的外均衡,進一步增強我國抵御國際投機勢力和國際金融風沖擊的能力,實現有效的金融風險管理。
3.2制定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分級、風險管理策略選擇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風險管理依靠的是內部機制,通過內部控制來確保風險能得到恰當的、持續的監控。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與此相同,但具有自身特定的內容。一是金融風險識別。指金融人員對所面臨的風險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性質的過程。風險種類不同,嚴重程度也有所不同。風險識別是一項持續性和系統性的工作,金融風險管理者要不斷地去識別,隨時發現原有風險的變化,以及可能出現的新的潛在風險。識別風險的方法很多,通常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二是金融風險衡量。指在風險被找出之后,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將造成的損失有多大。風險造成的損失既取決于其嚴重程度,又取決于其發生頻率。最大的風險是那些損失巨大,并經常發生的風險。風險衡量的作用可使風險分析定量化,為選擇最佳的風險管理策略提供可靠依據。三是金融風險分級。指在風險識別和衡量的基礎上,對它們進行排序,分別列入不同的風險級別。風險級別一般有四種類型,即高頻率高損失,高頻率低損失,低頻率高損失,低頻率低損失。針對不同的情況,應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四是金融風險管理策略的選擇。指從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自留四種方式中,選擇一種或幾種來防范與化解風險。五是風險管理效果評價和風險管理報告。前者是對風險管理策略的適用性及其效益情況進行分析、檢查、修正與評估。風險管理效益的大小,取決于是否能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后者要求金融風險管理部門在現有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風險報告。提交的報告應包括對當前或近期較為重大的風險控制系統的評價,指出存在的弱點或隱患及應采取的修正措施。風險管理信息在金融部門內部的有效溝通,是有效風險控制系統的一個重要條件。
3.3建立金融監管的外部控制系統,加強區域性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監管的外部輔助控制系統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各級政府對當時金融業的行政領導和對金融風險防范的責任。政府對金融業的行政領導并不是指直接對金融業務特別是信貸進行行政干預,而是指對當地金融業的穩定發展和穩健運行負有行政領導責任,對金融風險負有行政責任。人民銀行及各級分支行要及時向當地政府通報金融風險現狀,對易發度高的各類金融風險和高風險的地區迅速提請各級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和警惕,出現問題要由當地政府協調處理。二是金融同業制約。在轄區內按照平等、公益的原則建立金融同業工會,制訂同業公約,共同遵守,互相監督,進行自律。通過金融機構自我約束、相互監督、有序競爭、共同發展。三是建立金融社會監督機構,加強審計部門對金融系統的外部審計,督促金融機構化解風險,加強執法部門對金融機構的執法檢查和對社會非法金融機構、社會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共同維護金融秩序。
參考文獻:
[1]黃海峰.論中國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9).
[2]鐘偉.略論新巴塞爾協議的操作風險管理框架[J].國際金融研究.2004.(4).
關鍵詞:金融風險管理 問題 策略
引言
隨著當前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加入WTO已經多年,金融市場將不斷對外開放,隨時都會面臨著來自于其他國家金融風險的沖擊。特別是在近些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9年美國次貸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使各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難以平衡,這些都是因管理不當所引發的金融災難,慶幸的是我國在這兩次危機中艱難的挺了過來。近幾年來,在風險管理中雖然有所成效,但是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例如我國由于受到國際食品價格上漲影響及國內食品供應短缺,造成通貨膨脹率持續上漲,央行為了控制物價,不斷加息,導致我國當前利率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利率風險逐步增長,同時也加大了央行監管壓力,解決這些問題迫在眉睫。
一、金融風險管理概念
金融風險指與金融市場波動有關的任何可能導致企業或機構財務損失的風險,是未來收益不確定的波動性,主要包括信譽風險、市場風險、人事風險等。
金融風險管理是調節金融投資安全性與收益性均衡的金融管理方法,通過營利性或非營利性組織來對風險進行衡量、控制及回報之間的得失。充分認識和衡量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與處置方案,保證貨幣資金籌集與經濟活動平穩運行,從而將風險的損失降低最低,使企業達到經濟目標的利潤最大化。
二、我國金融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淡薄
我國金融機構缺乏風險概念,對待金融風險的觀念意識較差,法律意識淡薄。商業銀行為了擴大和爭取資金規模造成許多不良貸款,各種理財投資業務的開展較為盲目,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風險。投資者為了獲得經濟回報忽略了風險防范,許多法規還沒有深入到金融體系,造成了金融風險監管力度不足。
(二)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
改革開放多年的經濟發展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國還未建立健全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金融組織結構也不完善。央行信貸資金管理與金融監督工作更重視業務范圍控制,信貸風險管理模式落后,無法適應當前金融市場運作。金融機構內部管理不善,大量不良債權導致信用風險,金融資產質量較低。此外,我國大部金融機構還未建立獨立的風險管控部門,從而給金融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三)金融市場信息不透明
金融產品是信息咨詢的結合體,只有透明的信息才能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但是當前我國金融市場信息缺乏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造成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失真,存在許多內部交易,導致市場資金流向的內部操縱,甚至會引發市場混亂。
(四)金融產品單一
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主要是存貸款、理財與期貨交易等業務同時開展,混合經營,實行全球化運作。而我國金融市場仍然以存貸款為主,中間業務開展較少,金融產品單一,還處于傳統的經營模式,難以滿足投資者需求。我國金融企業指令貸款較多,從而導致利潤降低,加大了金融風險的概率。
三、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民間監管為主
通過國際經驗表明,政府實行的各項核心監督政策不僅對銀行業發展和效益沒有幫助,而且也無法降低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反之,大力提倡和鼓勵民間直接監督銀行反而是最具效力的監管方式。引進和加強民間與銀行業發展效益,民間監督越健全,銀行業的不良資產率就越低。政府應該大力鼓勵設立民營銀行,逐步減輕對國有銀行的依賴。同時銀監會要保持監管的獨立性,逐步放松直接管制,可以適當降低市場準入標準,放寬銀行經營范圍。
(二)完善風險管理體制
金融機構不僅受到外部金融風險威脅,其內部風險管理的缺失也影響著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因此,金融主管部門必須建立嚴密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防范意識,完善結構設置。通過對內部監控體制的建立來達到有效的內部管控。同時要建立責任制度,包括金融業務及產品的風險責任制,明確責任人的管轄范圍及權力,此外,管理者應具有及時發現潛在風險的能力,并能夠應對解決,從而使金融風險率降至最低。
(三)分業經營轉向混業經營
當前世界金融業發展已經從分業經營轉向混業經營,因此,其混業經營與監管已經成為當今金融業發展的必要趨勢。我國應在掌握了世界金融信息的前提下,通過分析評定來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隨著適應市場的需求,各家金融機構每日經營管理的業務交叉較多,各監管部門的合作要求也越來越頻繁。我們可以效仿歐盟發達國家金融監管模式,將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三家金融監管部門整合成為金融監管的大部門,達到金融風險監管的集中化和一體化。
四、結束語
金融業在現代市場中具有重要地位,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許多機遇的同時,也帶來眾多潛伏的金融風險。隨著我國金融風險擴大的趨勢,必須要深入研究金融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國國情狀況,建立一套合理的金融管理機制,規范金融市場,盡最大努力改變我國金融風險規避能力,從而促進我國金融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金融行業發展業非常迅速,為了和國內外的金融環境相適應,滿足人們多元的金融產品需求,需要創新金融產品以及相關的機制。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在創新金融的同時,也增加了金融的風險,為了促進金融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研究金融風險管理。文章主要闡述了我國當前創新金融行業的特點,對當前存在的金融風險進行了分析,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應的管理金融風險的策略,以促進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金融創新;金融風險;特點;分析;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4)16-0109-02
一、分析金融創新的特點
想要管理金融創新背景下的金融風險,既要細致的分析金融創新活動,這樣才能更具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管理策略。
(一)產品相似
金融行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總占有重要地位,銀行、保險等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金融行業之間也產生了更加激烈的競爭。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金融機構都創新了金融產品,可是這些機構的產品在進入市場以后,就會有更多的類似產品出現,所以金融產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造成了資源浪費,也惡化了創新金融產品和機制的環境,對整個金融行業可持續發展有嚴重影響。
(二)金融行業出現了很多的理財業務
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人們的經濟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以此為背景,人們更加熱衷理財產品,其理財意識和觀念大大提高,以前只是簡單儲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所以各個機構大力創新理財業務,這是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并且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無論是我國的商業銀行,還是有外資的銀行也想在理財業務中獲得利益,這樣大大豐富了理財產品,也是金融創新的一個亮點。
(三)模糊的機構界限
如果從金融機構的職能和作用方面來分析,銀行、證券、保險等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所以從傳統理論上來說,幾乎沒有交集。可是在當前金融創新的背景下,這些機構的職能和作用產生了交叉,界限變得模糊,他們提供類似的服務和產品。例如,銀行可以代辦許多保險公司的業務,保險公司也可以賣銀行的產品,這些充分顯示金融行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二、金融創新背景下的金融風險分析
在對金融創新的特點進行分析以后,接下來對此環境下的金融風險進行分析,以此來促進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制度方面的風險
原來分業經營時我國《商業銀行法》中的規定,也就是商業銀行經營的業務只能是自己的,不能經營其他的業務,例如保險、信托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商業銀行可以經營的業務就很少,只能進行資產負債業務以及中間業務。可是當前逐漸加強的金融一體化趨勢促使發達國家一些銀行改革金融制度,經營方式轉變為混業經營,并且還在我國設立分行或者以獨立法人的方式發展混業經營,增加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如果我國的商業銀行還是堅持傳統的分業經營模式,將會在競爭中被淘汰,阻礙了我國金融機構優化的步伐,降低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增加了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風險。
(二)經營方面的風險
當前,國內和國外的金融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商業銀行在逐步邁向一體化的過程中,原來我國封閉的、效率低的、抵抗風險的商業銀行發展面臨很大的挑戰。在當前的環境中,經營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
首先,較低的資本充足率。《新資本協議》中設置的最低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是8%,可是我國商業銀行嚴重缺乏資本金,增加了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風險,雖然近幾年這種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還是沒有和銀行的發展保持一致,這是一個不足之處,大大降低了我國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銀行的發展會受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如果銀行的資本不夠,就會影響資本規模的正常發展,增加其風險。
其次,較高的不良資本比例。我國商業銀行雖然對不良資產的危害有一定的認識,而且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降低不良貸款的比例,可是相對來說,不良資本率還是比較高的。原來,因為銀行是國有性質的,所以資金的流動性沒有明顯的表現,可是當前不斷增強的金融一體化顯示出了資金流動性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同時不斷的創新金融還提高了金融的流動性,如果商業銀行不能將這個問題好好解決,也會嚴重影響其經營。
接著,不高的盈利能力。盈利是商業銀行的一個重要屬性。可是根據目前的情況,盈利能力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想要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要不斷的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國際上的一些大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還是無法相提并論。可是我國商業銀行具有壟斷性質,所以還是會得到較高的收益的,可是金融產品的創新要求更高的收益,也存在著較高的風險。所以如果商業銀行一直保持低收益的話,進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就更大。
三、管理金融創新環境下金融風險的策略
在對金融創新活動的特點以及金融創新環境下的金融風險進行分析以后,需要研究管理金融風險的策略,這樣才能及時的、更好的調整創新,促進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積極增加國際合作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全球化、一體化。以此為背景,僅僅依靠一個國家維持經濟的穩定和對金融風險進行控制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國際各國要相互合作,加強宏觀調整經濟,并且相互合作,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金融風險,維持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促使各個國家穩定的金融發展。所以我國商業銀行也可以加入各個國家相互監管的協議,或者在制定金融行業標準、創新和推廣金融業務的時候參考國際規則,確保我國和國家金融接軌。
(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為了更好的避免金融風險,強化管理金融風險,就要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充分發揮自我管理的作用。首先,要從思想上加強認識。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金融也是,有利,也有弊,所以我國銀行要清醒的認識到金融的缺點,認識金融創新的本質,根據規律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雖然金融創新工作在金融創新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可是也增加了金融創新的復雜程度,也就增加了金融創新的風險,所以要時刻保持風險意識,提高風險觀念,敏銳的嗅到風險,然后提早采取措施應對。其次,建立健全防范風險的制度,在金融行業肯定會存在著風險,而金融創新更是增加了金融的潛在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更加需要完善的防范風險的制度,通過總結實際經驗,建立預測風險的指標體系,提高度量金融風險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制度上確保金融創新的順利進行。
(三)對金融監管進行完善
金融創新是一種發展趨勢,不斷的創新才能提高金融市場的生機和活力,可是維持穩定的金融市場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要求,所以我國在監管金融市場的時候要既要維持穩定,又要鼓勵創新。根據我國當前的金融情況,金融創新可以快速推動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所以對金融創新的態度是鼓勵,而不是制止。為了創設良好的金融創新環境,需要不斷的調整管制的程度,可是也要把握好度,如果放任其自由發展的話,就會導致違法違規現象的產生,對我國金融環境產生破壞作用。因此,需要提高金融監管的完善程度,就要調整金融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并切實落實這些法律法規,使其發揮相應的作用。首先,可以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因為金融創新和很多實際問題相關,可是這些問題并沒有在法律法規中體現,所以以金融創新中的實際問題為基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防治打擦邊球的現象產生。其次,對于已經不發揮法律作用的相關法律法規,要及時的修正和廢除。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很多業務都是交叉的,和這些業務有關的法律法規很可能已經不適用,所以要及時的修真或者廢除,提高法律法規的指導作用。
(四)對創新路徑進行優化
金融創新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也就是產品、機構、制度。首先,在創新金融產品時,在開發產品的時候要以優質資產為依托,將不良資產的比例降低,同時因為我國的金融創新還不夠成熟,所以可以創新要從易到難,在充分考慮金融機構的能力之后在創新,盡可能的創新債券、股權等基礎產品,一步一步發展,最大程度的減少潛在風險。其次,創新金融機構,當前我國的經營是混業經營,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只有不斷的改革,建立健全配套設施,對我國的金融經營模式進行完善,可是在創新金融的同時,也要體現出主要的經營業務,形成自身的業務優勢,以此得到更多客戶的信任。接著,創新金融制度,就是更新和完善監管和激勵制度,以此來創設更好的金融創新環境,良好的管理金融風險。
四、結語
金融創新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國商業銀行要適應這種趨勢,分別從法律、制度、經營模式上采取完善措施,促進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進行和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先智.金融風險管理的新挑戰及次貸危機的啟示[J].管理評論,2009(03).
[2]張慧麗.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的啟示[J].商場現代化,2009(13).
[3]高克.淺談風險價值下的金融風險管理[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4(01).
[4]陳欣穎.淺談我國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4(03).
[5]劉魏文.論企業金融風險的屬性、特征和管理[J].企業家天地,2013(01).
[6]杜帥.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問題和方法[J].現代經濟信息,2013(15).
[7]王佳瑩.淺談銀行金融風險管理[J].中國市場,2013(09).
[8]龔奕.試論以金融創新為基礎的金融風險管理[J].商,2013(21).
[9]羅書章.金融監管制度演變與金融機構風險管理[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3(03).
[10]李寧;白展蔚.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農村金融的風險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3(04).
[11]萬里揚.后危機時代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的方法探析[J].中國外貿,2012(22).
[12]馮貴賓.我國當前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中國外貿,2012(20).
關鍵詞:風險價值;置信度;風險矩陣;VaR方法
中圖分類號:F83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6-0054-02
一、VaR方法的背景及定義
1.VaR產生的背景。近年來,金融風險的危害在逐步加大,人們對金融風險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在金融市場價格比較穩定的背景下,人們更多地注意的是金融市場的信用風險,而幾乎不考慮市場風險的因素。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浮動匯率制下匯率、利率等金融產品價格的變動日益趨向頻繁和無序,20世紀80年代后金融創新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世界各國金融自由化的潮流使金融市場的波動更加劇烈。當金融衍生工具越來越多地被用于投機而不是保值的目的時,出于規避風險的需要而產生的金融衍生工具本身也就孕育著極大的風險。于是,如何有效地控制金融市場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市場風險,就成為各種擁有金融資產的機構所面J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VaR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2.VaR的定義。G30,J.P.Morgan提出的VaR風險控制模型在1995年世界銀行巴塞爾委員會上被認可采納之后廣泛應用于國外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中。VaR即Value“Risk的簡稱,譯為“風險價值”。某種資產或投資組合的VaR是如下定義的:在一段時間內,該項資產的價值損失(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相對值)不超過VaR的概率必須等于預先確定的值(即統計學上的置信度)。用公式表示為:
P(X
二、VaR的優點和局限性
1.VaR的優點。首先.VaR可以用來簡單明了的表示市場風險的大小,單位是美元或其他貨幣,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投資者和管理者都可以通過VaR值對金融風險進行評判。再次,它可以事前計算風險,不像以往風險管理的方法都是在事后衡量風險大小。因此,有關高級管理人員事后就少了一個申辯自己不了解風險大小的理由,得到了監管部門的青睞。最后,它不僅能計算單個金融工具的風險,還能計算由多個金融工具組成的投資組合風險.這是傳統金融風險管理所不能做到的。
2.VaR的局限性。(1)VaR模型著重從分析過去來預測將來,但是,市場風險因素過去的變化并不總能精確的預測一個交易組合將來的變化。1998年著名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瀕臨破產,就是因為市場波動出現了大幅偏離以往經驗值的狀況。(2)難以精確的模擬所有交易組合的市場風險因素。(3)公開的VaR值反映過去的交易頭寸,而將來的風險取決于將來的頭寸。(4)vaR模型若使用一天作為時間基準,不能準確捕捉到那些無法在一天內清算或規避的頭寸的市場風險。(5)亞洲金融危機還提醒投資者:VaR法并不能預測到投資組合的確切損失程度,也無法捕捉到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之間的關系。
三、VaR方法的應用領域
目前,VaR方法廣泛應用于信息披露、資源分配、績效評價、金融監管等各種不同的目的。非金融類公司和資產管理者可以利用VaR控制金融風險,而對于需要集中控制風險的機構,VaR方法更是一種有效的工具。VaR的主要應用領域如下:
1.內部風險管理與控制。目前國外已有很多銀行、保險公司、投資基金、養老金基金及非金融公司采用VaR方法作為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的手段。利用VaR方法進行風險控制,可以使每個交易員或交易單位都能確切地明了他們在進行有多大風險的金融交易,并可以為每個交易員或交易單位設置VaR限額,以防止過度投機行為的出現。如果推行嚴格的VaR管理,一些金融交易的重大虧損也許就可以完全避免。
2.業績評估與資源分配。VaR方法作為績效評估工具,既可用來評估交易員的投資績效,也可用來評估模型績效和針對不同的投資領域進行績效評估。如果用于不同投資領域的績效評估,它可以幫助我們決定將有限的資本資源配置在哪些方面,這樣VaR系統就可為公司提供一種競爭優勢,即適時改變戰略,重點發展那些經VaR值調整后收益值增加的部門。
3.金融監管。鑒于其在國家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金融機構的監管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熱門話題。目前國際比較流行的以“資本充足性”為基礎的監管框架,簡單明了,標準一致,管理上較為方便,適用于大小不同的金融機構。但是,以VaR為基礎的金融監管模型近年來引起了諸多監管部門的注意。VaR模型比較適合金融機構本身的風險管理要求,它的缺點是模式比較復雜,成本高,且只能計算市場風險部分,同時,如果金融機構計算VaR的動機,不在于風險控制而在于降低資本需求,對于經營不善的券商反而會加重其經營危機;VaR模式要求主觀機關需逐一審查券商所使用的模式及所設定的置信區間,管理上有一定難度。
4.信息披露。市場風險的定量性披露有助于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所以目前金融市場上信息的披露業就越來越重要了,VaR順應了以盯市報告(marktomarket)為基礎的信息充分披露這一現代趨勢。VaR方法將多維風險以一個簡單的一維數值來表示,簡單明了,如果成為能夠提供有意義的信息的披露工具,將會大大增加金融機構操作的透明程度,投資者、存款人、貸款人及交易雙方就可以對金融機構施加強大的紀律約束,促進他們以謹慎的態度管理交易行為。
5.非金融類公司。由于現在企業實施跨國經營和多元化經營的現象比比皆是,它們往往持有多種資產以分散風險,因此,非金融機構所受的威脅絲毫不遜于金融機構,以一家跨國經營石油開采和冶煉的企業為例,公司的風險將來自于利率、匯率、石油及天然氣的價格變化等等。
四、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