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 16:26: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反應速率的意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化學平衡移動意義在于,當改變外界條件比如溫度、壓力和反應物、生成物濃度時,打破了原有化學平衡狀態使其最大限度的向正方向進行,這在工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1)濃度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從化學平衡常數定義分析來看,當反應溫度不變時,增加反應物濃度必然會使化學反應向正方向移動,從而引起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平衡狀態;同樣將生成物移走,對于原有的平衡狀態來看,相當于增加了反應物的濃度,反應也會向正方向移動,提高反應物的利用率,這在工業生產上應用比較廣泛。例如,對于N2+3H2=2NH3可逆反應來講,讓化學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可以在反應容器中充入N2或者H2使它們的濃度增加。在實際的生產中為了獲得多的NH3,需要將生成的NH3盡快的移走,降低NH3的濃度。這樣反應就能向正方向移動。
(2)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改變濃度是在化學平衡常數不變的情況下遵循的規律,但是當化學反應溫度發生變化會引起化學平衡常數的變化。經過物理化學家們的潛心研究,終于發現了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其滿足克拉伯龍方程,即當升高溫度化學反應向吸熱的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化學反應向放熱方向移動。所以,在工業生產中根據化學反應的吸、放熱采取相應的措施,讓其向著生成物方向移動。
(3)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壓強對化學反應的影響主要針對反應物中有氣體或者是生成物有氣體反應,由化學平衡常數來看,化學方程式中分子數增加和減少的反應,壓強對其產生的影響也不同。經過試驗證明,在其他條件時,增大壓強有利于向化學分子數小的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有利于向化學分子數增大的方向移動。
二、化學反應速率理論
不同化學反應其反應速率有著明顯的區別,比如,酸堿中和以及爆炸反應比較猛烈,部分氧化反應進行緩慢。為了將化學反應更好的為化工生產服務,需要對化學反應詳細的研究,經過研究最終用化學反應速率來衡量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
1、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通過影響化學平衡進行過程實現的。對于大多數化學反應,增加生成物或者降低生成物濃度有利于向正方向移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守這個規律。比如,某組分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分級數是零,不管增加還是減少該組分都不會對化學反應速率造成影響;當某組分反應分級數是負數,增加其濃度不會提高原反應的速率,相反會降低其速率。對于某化學反應,當確定了催化劑和外界溫度后,濃度就成為影響其反應速率是重要因素。
2、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有重要影響。化學反應除了濃度對反應速率有影響外,和化學速率常數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溫度對化學反應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反應速率常數實現。反應中如果整個體系的活化能降低,其反應溫度就越高,反應速率也就越快。但是對于復雜的反應體系來講,溫度升高有利于向活化能高的方向移動。
3、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催化性具有選擇性,比如某種物質在一個反應中是催化劑,在其他反應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劑。對于具有主副反應的體系,可以選擇合適的催化劑達到促進主反應抑制副反應的目的。另外,在化工生產中需要研究影響催化劑中毒的因素,避免由于使用工業設施不慎,導致催化劑中毒情況的發生。催化劑中毒使催化劑不能發揮最佳的催化效果,影響反應的進行。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比較直觀、顯著,其影響效果一般分為以下五種。第一種是最常見的,它是指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間呈現指數關系,即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呈現出加快的趨勢,比如鹽酸和燒堿的反應。范特霍夫是首位提出溫度與化學反應速率常數間影響關系的化學家,而他研究的正是第一類反應。范特霍夫指出,在反應物濃度一定的情況下,溫度每升高10K,化學反應速率會隨著加快2~4倍,相應地,化學反應速率常數也會增加2~4倍。第二種是爆炸極限反應,也就是說,當溫度升高時,K增大,但達到極限時,K增加得非??欤踔習鸨?。第三種是常見的催化反應,在這類反應中,溫度是通過影響催化劑的活性來影響反應速率的。例如,Fe這種催化劑的活性,從500~550℃開始,隨著溫度升高,活性逐漸增強,并且當催化劑Fe達到最大活性值時,化學反應速率最大,而超過這一極限對應的溫度時,Fe的活性會隨溫度升高而下降,此時化學反應速率常數也會隨著減小。第四種類比較反常,比如2NO+O2——2NO2,當溫度升高時,化學反應速率反而會降低。第五種指的是溫度變化會改變化學反應的生成物,會致使副反應的發生或者反應復雜化,在這類反應中,化學反應速率常數的變化趨勢較為復雜,通常有起有伏,較難把握。
二、溶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溶劑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重要因素,而考慮溶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結果時,通常要綜合分析,即全面考慮溶劑的極性,溶劑介電常數,原電池原理等。換言之,溶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主要表面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如果一個化學反應,它的生成物的極性大于反應物,那么在極性溶劑中反應速率較大,相反地,如果生成物的極性小于反應物,那么在極性溶劑中化學反應速率會減慢。第二,在化學反應中,溶劑的介電常數越大,表示著離子間的吸引力越弱,所以溶劑的介電常數越大,離子間的化合反應越難進行。第三,當化學反應是金屬與電解質溶液間的反應,若金屬中含有雜質,那么將形成原電池,而這將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第四,如果反應物都是電解質,那么在稀溶液下,溶液中的離子強度直接影響著化學反應速率,也就是說,若溶液中存在其他離子,則將會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
三、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主要通過改變反應途徑、降低活化能等來實現的,而催化劑的種類,表面狀態,表面性質等都對化學反應速率有顯著影響。就催化劑種類而言,催化劑有普通催化劑和負催化劑之分,其中負催化劑的作用效果是阻礙反應進行,也就是說當溫度升高時,化學反應速率會降低,比如保鮮劑和防腐劑。而催化劑的表面狀態是催化劑的物理性質,它主要包括催化劑的表面積、表面孔徑大小。通常情況下,催化劑的表面積越大、表面空穴越多,催化劑的活性就越大,相應地,化學反應速率常數就會越大。比如在H2O2的分解反應中,不同狀態的鉑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不同,具體而言,在粉狀鉑的催化下,H2O2分解反應速率快于絲狀鉑,而絲狀鉑催化下的反應速率快于塊狀鉑。另外由于鉑黑是鉑的膠體分散狀態,活性比粉狀鉑、絲狀鉑都大,所以在它的催化下可能會使H2O2的分解反應伴隨著猛烈爆炸。
結束語
研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及其影響結果,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探究的過程就是學習和鞏固的過程。在教師教學完成后,再進行實驗,再歸納總結相關知識,不僅有利于溫故知新,增強我們的學習效果,還有助于我們學生分析、探究等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這有助于教學評價,有利于教師教學。其實,研究結果能反應出我們學生的學習成效、探究能力以及學習態度,而了解這些,能在極大程度上幫助教師認識到我們學生的優點以及不足,有助于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劉美玲.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之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32):90.
一、化學反應速率及其影響因素
1.化學反應速率是用來衡量化學反應進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是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固體或純液體(不是溶液)的濃度可視為不變的常數,故一般不用固體或純液體表示化學反應速率。用不同物質表示同一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時,其數值可能不同(因此,必須指明具體物質),但各種物質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相應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
2.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性質是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1)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只適用于氣體反應或溶液中的反應;
(2)壓強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只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3)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測得,其他條件不變時,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增加到原來的2-4倍;
(4)使用催化劑,使原來難以進行的化學反應分步進行(本身參與了反應,但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從而大幅度改變了化學反應速率;
(5)光、電磁波、超聲波、反應物顆粒的大小、溶劑的性質等也會對化學反應速率產生影響。
3.濃度和壓強的改變僅僅改變了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數目,溫度的改變和催化劑的存在卻能改變單位體積內反應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數。
A.升高溫度可使該反應的逆反應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劑可有效提高正反應速率
C.反應達到平衡后,NO的反應速率保持恒定
D.單位時間內消耗CO和CO2的物質的量相等時,反應達到平衡
解析:升高溫度、使用催化劑都會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既包括正反應速率,又包括逆反應速率,故A項錯誤,B項正確。反應達到平衡后,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因此C、D項都是正確的。
答案:A
二、化學平衡的建立及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1)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即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生成物),不能全部轉化為生成物(反應物)。(2)動: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化學反應達到平衡時正反應和逆反應仍在繼續進行。(3)等:指反應體系中的用同一種物質來表示的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對于不同種物質而言,速率不一定相等。(4)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質量、物質的量濃度,各組分的百分含量(體積分數、質量分數)、轉化率等不隨時間變化而改變。(5)變: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平衡發生移動。(6)化學平衡的建立與反應的途徑無關,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是化學平衡狀態特征的具體體現。
2.平衡移動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或溫度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它是濃度、壓強和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平衡移動影響的概括和總結,只適用于已經達到平衡狀態的可逆反應,未處于平衡狀態的體系不能用此原理分析,但它也適用于其他動態平衡體系,如溶解平衡、電離平衡和水解平衡等。催化劑能夠同等程度地增加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因此它對化學平衡的移動沒有影響。
A.升高溫度和減小壓強
B.降低溫度和減小壓強
C.降低溫度和增大壓強
D.升高溫度和增大壓強
解析:本題考查了條件改變對平衡移動的影響。由題意知,該反應為吸熱反應,故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向正方向進行;又知該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故減小壓強有利于反應向正方向進行。
答案:A
三、化學平衡常數(濃度平衡常數)及轉化率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
(1)化學平衡常數的數學表達式。
(2)化學平衡常數表示的意義。
平衡常數數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應進行越完全,反應物轉化率越高,反之則越低。
2.化學平衡的基本計算
(1)物質濃度的變化關系。
反應物:平衡濃度=起始濃度-轉化濃度;生成物:平衡濃度=起始濃度+轉化濃度。
其中,各物質的轉化濃度之比等于它們在化學方程式中物質的計量數之比。
(4)計算模式:
(5)化學平衡計算的關鍵是準確掌握相關的基本概念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瘜W平衡的計算步驟,通常是先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列出反應起始時或平衡時有關物質的濃度或物質的量,然后再通過相關的轉換,分別求出其他物質的濃度或物質的量和轉化率。概括為:建立解題模式、確立平衡狀態方程。說明:①反應起始時,反應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時存在;②由于起始濃度是人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質起始濃度不一定呈化學計量數比,若反應物起始濃度呈計量數比,則隱含反應物轉化率相等,且平衡時反應物的濃度呈計量數比;③起始濃度、平衡濃度不一定呈計量數比,但物質之間是按計量數反應和生成的,故各物質的濃度變化一定呈計量數比,這是計算的關鍵。
答案:C
四、學習化學平衡應注意的三個問題
1.等效平衡:在兩種不同的初始狀態下,同一個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恒溫、恒容或恒溫、恒壓)下分別達到平衡時,各組成成分的物質的量(或體積)分數相等的狀態。在恒溫恒容條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一般條件是:反應物投料量相當;在恒溫恒壓條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條件是:相同反應物的投料比相等。
2.平衡移動的思維基點:
(1)先同后變。進行判斷時,可設置相同的平衡狀態(參照標準),再根據題設條件觀察變化的趨勢。
(2)不為零原則。對于可逆反應而言,無論使用任何外部條件,都不可能使其平衡體系中的任何物質濃度變化到零。
3.在實際生產中,需要綜合考慮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原料選擇、產量和設備等各方面情況,以確定最佳生產條件。合成氨選擇的適宜條件通常是:20MPa-50MPa、500℃左右、鐵觸媒;及時補充N2和H2,及時將生成氨分離出來。
答案:B
五、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圖像題
解題策略:(1)首先要看清楚橫軸和縱軸的意義(特別是縱軸,表示轉化率和表示反應物的百分含量情況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線本身屬等溫線還是等壓線。(當有多余曲線及兩個以
解析:在恒容狀態下,在5個相同的容器中同時通入等量的NO2,反應相同時間,那么有兩種可能:一是已達到平衡狀態,二是還沒有達到平衡狀態,仍然在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若5個容器在反應相同時間下,均已達到平衡,因為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O2的百分含量隨溫度升高而升高,所以B項正確。若5個容器中有未達到平衡狀態的,那么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增大,會出現溫度高的NO2轉化得快,導致NO2的百分含量減少的情況,在D圖中轉折點為平衡狀態,轉折點左則為未平衡狀態,右則為平衡狀態,D項正確。
答案:BD
【跟蹤訓練】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第4min至第6min該化學反應處于平衡狀態
B.第2min時,如果只改變某一條件,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降低溫度
C.第2min時,如果只改變某一條件,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劑
D.第6min時,其他條件不變,如果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大
3.B解析:根據表中數據得,第4min后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保持不變,即反應達到平衡狀態;該反應在2—4min內的反應速率大于0—2min內的反應速率,即第2min時反應速率增大,因此改變的條件不可能為降低溫度,可能為使用催化劑;6min時,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
4.A解析:由于t2時刻,反應再次達到平衡后的反應速率大于原平衡時的反應速率,則可判斷t1時正反應速率減小,而逆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5.A解析:縮小容器容積使這兩個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的轉化率增大;升高溫度,反應(Ⅰ)向逆反應方向移動,A的轉化率減??;③使A的轉化率都減小。
例1 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探究氨基甲酸銨(NH2COONH4)的水解反應速率的測定。
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該研究小組分別用三份初始濃度不同的氨基甲酸銨溶液測定其水解反應速率,得到c(NH2COO-)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
計算25.0 ℃時,0~6 min 內氨基甲酸銨水解反應的平均速率: 。
解析 25.0 ℃時,0~6 min 內氨基甲酸銨水解的平均速率為:[(2.2-1.9)mol?L-16 min]=0.05 mol?L-1?min-1。
例2 對于可逆反應A(g)+3B(g)?2C(g),在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 mol?L-1?min-1
B. v(B)=1.2 mol?L-1?min-1
C. v(C)=0.4 mol?L-1?min-1
D. v(C)=1.1 mol?L-1?min-1
解析 比較反應速率的大小時,可以用各物質表示的速率除以對應物質的化學計量數,然后對求出的數值進行大小排序,數值大的,表示該反應速率快;也可以利用比例關系轉化為用同一種表示的反應速率,再比較大小。以物質A為基礎,當A以0.5 mol?L-1?min-1的速率反應時,此時v(B)應為1.5 mol?L-1?min-1,v(C) 應為1.0 mol?L-1?min-1,所以表示反應速率最快的是D項。
答案 D
例3 某溫度下,濃度都是1 mol?L-1的兩種氣體X2和Y2,在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氣體Z,經過t min后,測得各物質的濃度分別為c(X2)=0.4 mol?L-1,c(Y2)=0.6 mol?L-1,c(Z)=0.4 mol?L-1,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
A. 2X2+3Y2?2X2Y3 B. 3X2+2Y2?2X3Y2
C. X2+2Y2?2XY2 D. 2X2+Y2?2X2Y
解析 根據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可以求得v(X2)=[1-0.4t]mol?L-1?min-1, v(Y2)=[1-0.6t]mol?L-1?min-1, v(Z)=[0.4t]mol?L-1?min-1。在一個反應體系內,各物質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相應的化學計量系數比,所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3X2+2Y2?2Z。根據質量守恒,得Z的化學式為X3Y2。
答案 B
點撥 (1)化學反應速率從測定時間分,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從反應的方向分,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所以同一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數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義是相同的,而且必須注明反應物質。(2)在一個反應體系內,各物質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相應的化學計量系數比,所以依據化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化學反應速率。比較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孩倮蒙鲜鲫P系,可求解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②利用上述關系,可求解方程式中未知的化學計量數。
二、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例4 為探究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率(以v(H2)表示),向反應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質,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加入NH4HSO4固體,v(H2)不變
B. 加入少量水,v(H2)減小
C. 加入CH3COONa固體,v(H2)減小
D. 滴加少量CuSO4溶液,v(H2)減小
解析 對一個液相反應來說,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溫度、濃度、催化劑以及其它影響因素。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溫度、氫離子的濃度以及其它影響因素。選項A,加入NH4HSO4固體,增加了體系中的氫離子的濃度,v(H2)增大,錯誤;選項B,加入少量水,減小了體系中的氫離子的濃度,v(H2)減小,正確;選項C,加入CH3COONa固體,CH3COONa固體電離出來的CH3COO-與溶液中的H+反應生成弱酸分子CH3COOH,使溶液中的氫離子的濃度減小,v(H2)減小,正確;選項D,滴加少量CuSO4溶液,因為鋅可以置換出單質銅,使得體系中形成銅鋅原電池,加快了反應速率, v(H2)增大,錯誤。
答案 B
例5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CaCO3(s)=CaO(s)+CO2(g)在室溫下不能自發進行,說明該反應的ΔH
B. 鍍銅鐵制品鍍層受損后,鐵制品比受損前更容易生銹
C. N2(g)+3H2(g)?2NH3(g) ΔH
D. 水的離子積常數Kw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說明水的電離是放熱反應
解析 選項A,室溫下該反應不能自發進行,所以該反應的ΔG>0,而且該反應的ΔS>0,則ΔH>0,錯誤;選項B,鍍銅鐵制品鍍層受損后,在環境中形成原電池,鐵作負極更容易生銹,正確;選項C,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但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氫氣的平衡轉化率減小,錯誤;選項D,水的離子積常數Kw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說明水的電離是吸熱反應,錯誤。
答案 B
例6 某實驗小組以H2O2分解為例,研究濃度、催化劑、溶液酸堿性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在常溫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實驗。
(1)催化劑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原因是 。
(2)常溫下5% H2O2溶液的pH約為6,H2O2的電離方程式為 。
(3)實驗①和②的目的是 。實驗時由于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而無法得出結論。資料顯示,通常條件下H2O2穩定,不易分解。為了達到實驗目的,你對原實驗方案的改進是 。
(4)實驗③④⑤中,測得生成氧氣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下圖。
分析上圖能夠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解析 (1)加入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分子成為活化分子,從而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2)常溫下,H2O2的pH約為6,則H2O2為弱酸,其電離方程式為:H2O2?H++HO2-。
(3)實驗①②中均沒有使用催化劑,只是增大了H2O2的濃度,故實驗①②的目的是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實驗過程中現象不明顯,可采用升溫或使用同種催化劑的方法加快反應速率來達到實驗目的。
(4)實驗③④⑤中H2O2的濃度相同,并加入相同量的催化劑,而改變的條件是④中酸性增強,⑤中堿性增強。通過相同時間內產生O2的快慢(⑤>③>④)可得出如下結論:溶液的堿性增強,能加快H2O2的分解;而溶液的酸性增強,能抑制H2O2的分解。
點撥 (1)在一定溫度下,固體和純液體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定值,不因其量的增減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2)溫度對正、逆反應速率都有影響;(3)壓強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只是對有氣體參加的反應而言的;(4)對于一個可逆反應,催化劑既是正反應的催化劑,也是逆反應的催化劑。
練習
1. 在一定條件下,反應N2+3H2?2NH3,在2 L密閉容器中進行,5 min內氨的質量增加了1.7 g,則反應速率為( )
A. v(H2)=0.03 mol?L-1?min-1
B. v(N2)=0.02 mol?L-1?min-1
C. v(NH3)=0.17 g?L-1?min-1
D. v(NH3)=0.01 mol?L-1?min-1
2. 將等物質的量的氣體A2和B2注入容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C,平衡時測得c(A2)=0.58 mol?L-1,則c(B2)=0.16 mol?L-1,c(C)=0.84 mol?L-1,則C的分子式為( )
A. AB2 B. A2B4 C. AB D. A2B
3. 將4 mol A氣體和2 mol B氣體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2A(g)+B(g)?2C(g)。若經2 s后測得C的濃度為0.6 mol?L-1,現有下列幾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
①用物質A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3 mol?L-1?s-1
②用物質B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6 mol?L-1?s-1
③2 s時物質A的轉化率為70%
④2 s時物質B的濃度為0.7 mol?L-1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0.1 mol?L-1 Na2S2O3溶液與0.1 mol?L-1 H2SO4溶液各5 mL和10 mL水混合,反應速率為v1 mol?L-1?s-1;0.2 mol?L-1 Na2S2O3溶液與0.2 mol?L-1 H2SO4溶液各5 mL和20 mL水混合,反應速率為v2 mol?L-1?s-1。則v1和v2的關系是(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確定
5. 在一定條件下,NO能跟H2發生如下反應:2NO+2H2=N2+2H2O。經研究,上述反應是按以下三步反應依次進行的總反應(括號中是該條件下反應的相對速率):(Ⅰ)2NO+H2=N2O+H2O(慢);(Ⅱ)2N2O=2N2+O2(快);(Ⅲ)2H2+O2=2H2O(更快)。以上總反應的速率主要取決于三步反應中的( )
A. (Ⅰ) B. (Ⅱ)
C. (Ⅲ) D. (Ⅱ)和(Ⅲ)
6. 亞氯酸鹽(NaClO2)可用作漂白劑,在常溫下、不見光時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溶液中因生成亞氯酸而發生分解:5HClO2=4ClO2+H++Cl-+2H2O。分解時,剛加入硫酸時反應緩慢,隨后突然反應釋放出ClO2,這是因為( )
A. 酸使亞氯酸的氧化性增強
B. 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 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D. 逸出的ClO2使反應的生成物濃度降低
7. 在體積恒定的密閉容器中,一定量的SO2與1.100 mol O2在催化劑作用下加熱到600℃發生反應:2SO2+O2?2SO3,當氣體的物質的量減少0.315 mol時,反應達到平衡,在相同的溫度下測得氣體壓強為反應前的82.5%。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反應達到平衡時,SO3的生成速率與SO2消耗速率相等
B. 降低溫度,正反應速率減小而逆反應速率增大
C. 將平衡混合氣體通入過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質量為161.980 g
D. 達到平衡時,SO2的轉化率是90%
8. 某化學反應2A?B+D在四種不同條件下進行,B、D起始濃度為0。反應物A的濃度(mol?L-1)隨反應時間(min)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根據上述數據,完成下列填空:
(1)實驗1,反應在10至20分鐘時間內平均速率為 mol?L-1?min-1。
(2)實驗2,A的初始濃度c2= mol?L-1,反應經20分鐘就達到平衡,可推測實驗2中還隱含的條件是 。
(3)設實驗3的反應速率為v3,實驗1的反應速率為v1,則v3 v1(填“>、=、、=、
參考答案
化學平衡(第1課時)
化學平衡貫穿高中必修與選修內容,主要體現在必修二“化學反應與能量”和選修四“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等主題中,承前而又啟后,是學生認識化學、學習化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從化學平衡中抽象出的化學平衡模型往往是學生的認知難點,因此化學平衡這一節不僅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單元課程理念分析
本單元主題為“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從化學反應速率入手,延伸到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最后過渡到化學平衡?;瘜W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不僅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同時它也遍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工業生產中,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并進行歸納總結。從課程基本理念來看,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要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包括生活經驗以及前面已經學習過的化學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貫徹落實以化學實驗為主的課程理念,使學生體驗科學究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教師應該用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也應該主動的進行自我評價。
二、內容標準分析
在義務教育的化學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過飽和溶液以及溶解度的概念,這對于學生理解蔗糖的溶解、結晶平衡很有幫助。在必修二“化學反應與能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以及淺顯的化學反應限度問題,并學習了催化劑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煉鐵高爐尾氣中存在的化學反應的限度問題。但是前面學習的這些內容僅是學習化學平衡章節的鋪墊內容,雖然有部分交叉,但卻是螺旋式上升的知識結構,在內容標準的要求上也有很大不同,但是也有著緊密的聯系。
內容標準對比:
教材章節
內容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二節:溶解度
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
2.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義。
3.了解結晶現象。
4.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①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有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據給定的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
②
探究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三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的溫度變化。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節: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
1.認識提高燃料燃燒效率的重要性。
2.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化學反應的限度,了解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①實驗探究:溫度、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
②設計實驗:證明某些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選修四第二章第三節:化學平衡
1.描述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知道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能利用化學平衡常數計算反應物的轉化率。
2.通過實驗探究溫度、濃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并能用理論加以解釋。
3.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①實驗:溫度、濃度對溴離子與銅離子配位平衡的影響。
②討論:化學反應的趨勢和速率。
③討論:合成氨反應條件選擇的依據。
從內容標準的動詞上來看,從初中時期的知道、認識階段,到必修二認識、了解階段,再到本章節的探究、解釋階段,可見對于化學平衡的學習是一個不斷進階的過程,也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初中時期學過的溶解度概念是我們研究溶解、結晶平衡的基礎;必修二中的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引入了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并通過實驗初步探究了可逆反應的限度問題,并認識到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而在本章節的學習中,學生要進一步深入了解可逆反應、可逆過程,掌握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的特征,描述平衡的建立過程,并能夠將可逆過程的平衡狀態遷移到化學平衡狀態,能夠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進一步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
從活動與探究建議來看,實驗探究貫穿三個板塊,可見教師在講授化學平衡這一章節時,一定要注重運用探究性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合作意識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單元知識類型分析
從化學知識的分類上來看,本單元主要涉及化學用語、概念原理、化學計算以及化學實驗四種知識類型。
化學用語
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
概念原理
可逆過程、可逆反應、化學平衡
化學計算
濃度的計算、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
化學平衡狀態時一些簡單的邏輯推理運算
化學實驗
蔗糖溶解、結晶平衡,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的可逆平衡
四、單元概念圖的概念編排順序及特點
從這一單元的概念圖來看,化學平衡是與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反應進行的方向同一層級的概念,不同的是,化學反應速率是化學動力學問題,而化學平衡與反應進行的方向是化學熱力學問題?;瘜W平衡下面是發散出的更加細化的相關的概念,化學平衡是基于可逆反應的平衡,因此可逆反應是下層概念,可逆反應又有自己的下層概念,即它自身具有可逆性和限度?;瘜W平衡的改變帶來的就是平衡的移動,因此平衡移動是與可逆反應平行的下層概念,而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以及解釋平衡移動的勒夏特列原理又是平衡移動的下層概念?;瘜W平衡常數作為衡量可逆反應是否到達平衡的有效手段,也是化學平衡的下層概念。影響化學平衡的三大因素作為影響化學平衡因素這一概念下的三個平行概念。不難看出,化學反應作為本節的中心概念向外輻射,概念與概念之間層層遞進也層層細化。
五、教材分析
化學平衡這一節位于選修四第二章第二節,承接必修二第二章第三節的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同時也是選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的理論基礎,地位十分重要,同時也是教學的和學生學習的重難點。
欄目分析:
先行組織者分析——P25頁第一段作為本節內容的先行組織者,通過例舉了幾個學生之前就已經接觸過的化學反應,提出我們從前沒有考慮反應的限度問題。然后通過物質的溶解引入溶解平衡這一物理平衡,引導學生在可逆過程平衡的基礎上,構建可逆反應的化學平衡。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利于學生理解,進行知識建構;從哪可逆過程到可逆反應,從簡到易,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
P25資料卡片——詳細講解了固體溶質的溶解、結晶過程作為可逆過程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可逆過程以及可逆過程的平衡,同時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溶液理論。
P26資料卡片——對可逆反應進行了明確定義,并將反應限度為100%以及為0%的反應作為特殊情況處理,那么所有的化學反應就實現了統一。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于可逆反應的理解,在可逆反應的基礎上建構化學平衡。
六、學情分析(三維目標起點狀態)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明確蔗糖在水中不能無限溶解,在過飽和溶液中會有結晶析出。
2、了解溫度能夠影響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
3、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并能夠進行簡單計算。
4、知道催化劑與溫度能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
5、對可逆反應有一定的了解。
過程與方法:
1、有一定實驗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2、有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但是不強。
3、抽象思維能力不強。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控制化學反應速率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的意義。
2、知道在工業生產(高爐煉鐵)中存在化學反應的限度問題,改變化學反應的限度可以提高轉化率。
七、三維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溶解平衡這一可逆過程的理解和遷移,使學生建立起化學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應,明確可逆反應的表達方式。
2、通過實驗探究以及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實驗探究能力、科學素養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2、通過對化學平衡概念的理解,歸納出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的特征。3、能用平衡狀態的特征來判斷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過程與方法:
1、從學生已有關于溶解的知識——溶解平衡,導入化學平衡,通過對溶解平衡的理解和遷移,使學生建立起化學平衡是個動態平衡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探究可逆過程、可逆反應以及化學平衡的特點。
3、引導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的概念,討論并歸納出反應達到平衡時所具有的特征。
4、通過適當的練習讓學生用已歸納的平衡特征來判斷在一定條件下,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某種程度時是否達到平衡。
5、通過課下查閱資料,提高搜集信息、篩選信息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化學平衡普遍存在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工業生產中,改變化學平衡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2、化學平衡的核心內容——動態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環保等平衡問題與化學理論密切聯系在一起——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八、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對可逆過程以及可逆反應的認識和理解。
2、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過程以及概念理解。
3、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
4、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
教學難點:
1、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過程。
2、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以及判斷。
重難點確定理論依據:
對于本節內容而言,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化學平衡展開,化學平衡這一節是下一章“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選修二“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的延伸,無論在教材中還是在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是對于可逆過程以及可逆反應的認識和理解、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過程以及概念理解、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以及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都是教師教學的重點。
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對可逆過程以及可逆反應的認識都比較淺顯,而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化學平衡又十分抽象,不利于他們的理解,因此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過程、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以及判斷是教學難點。
九、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提問法、談話法、實驗探究法、講解法
十、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
可逆過程及平衡
【提問】:大家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并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思考一下,蔗糖能夠在水中無限的溶解嗎?
【講解】我們以前就已經學習過蔗糖、食鹽等固體是不能在水溶液中無限溶解的,因為他們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PPT展示】展示一杯飽和蔗糖溶液,杯內仍有沒有溶解的蔗糖固體。
【提問】大家思考一下,當蔗糖溶液達到飽和的時候,溶解現象還存在嗎,如果存在,如何通過實驗驗證呢?
【教師引導】向飽和蔗糖溶液中加入繼續加入蔗糖晶體,蔗糖晶體的總質量不會再減少,但是如果蔗糖晶體能夠在別的地方析出,就能證明蔗糖在析出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溶解,因為在一定溫度下,蔗糖的溶解度是一定的。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手段讓蔗糖在別的地方析出呢?
【PPT展示】播放向蔗糖溶液中插入棉線并有蔗糖晶體在棉線析出的視頻,驗證先前提出的假設。
【板書】蔗糖溶液
可逆過程
在溶液達到飽和時,v溶解=v結晶
【總結】蔗糖溶解是一個可逆過程,溶液達到飽和時,并非是一個靜止的過程,而是蔗糖晶體的溶解速度與析出速度相同。
【提問】既然溶液中一直存在著溶解和結晶的過程,那在溶液還未達到飽和前,這兩種過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在過飽和的情況下,這兩種過程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閱讀P25資料卡片。
【總結并板書】
未飽和時:v溶解>v結晶
過飽和時:v溶解
【思考并回答】
蔗糖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不會無限度的溶解。
【仔細觀察】通過觀察圖片確定自己回答的正確性。
【思考并進行交流】溶解現象可能仍然存在,只不過溶解過程與結晶過程速度一樣。
【實驗設計】通過回顧初中知識,想到向飽和蔗糖溶液中插入棉線,觀察是否有蔗糖晶體析出。
【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得出飽和蔗糖溶液中同時存在溶解與結晶兩個過程,且v溶解=v結晶的結論。
【思考并回答】在沒有達到飽和前,v溶解>v結晶;在過飽和的情況下v溶解
回顧溶解度概念,讓學生明確蔗糖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是有一定
“限度”的。
溫故知新,在溶解度、飽和溶液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實驗探究蔗糖的溶解是一個可逆過程,在飽和溶液狀態下溶解與結晶達到平衡。
實驗設計過程如果學生沒有想到插入棉線,其他可行的方案也可以,教師可以進行適當干預
明確蔗糖溶解過程是一個可逆過程,在達到平衡時正過程與逆過程的進行速度一樣。在沒有達到飽和前,v溶解>v結晶;在過飽和的情況下v溶解
環節二
可逆反應
【導入】我們剛剛研究了蔗糖溶解這一可逆過程,但是我們不僅接觸過像蔗糖溶解這樣的可逆過程,還接觸過可逆反應,比如說在高爐煉鐵中存在的焦炭和氧氣生成一氧化碳的反應,以及我們工業上的合成氨反應。
【板書】可逆反應
高爐煉鐵:
2C+O2=2CO
工業及合成氨:
2N2+3H2=2NH3
【討論】我們現在已經舉出了幾個可逆反應的例子,讓我們來歸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可逆反應應該用什么特殊的表示符號呢?
這個反應叫做可逆反應嗎?
【總結】在相同的條件下能夠同時從正向和逆向兩個方向進行化學的化學反應稱為可逆反應,可逆反應要用可逆符號來表示。
【回顧】回顧從前學過的可逆反應,以及他們在工業生產的體現。
【交流討論】可逆反應是正向和逆向均能進行的反應,但是要在同樣的條件下,氧氣與氫氣生成水的過程與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反應條件不一樣,所以不是可逆反應;可逆反應要用可逆號而不是等號來表示。
從可逆過程過渡到可逆反應,是知識進階,也是知識遷移的一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可逆過程與可逆反應之間的關系。
通過交流討論以及教師引導明確可逆反應的定義以及基本特征,能夠判斷可逆反應。
環節三
化學平衡
【類比探究】我們已經研究過,對于可逆過程,當它達到平衡時,存在v溶解=v結晶的動態平衡,那么可逆反應作為可逆過程的一種,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平衡呢?
【追問】那在達到平衡之前,這個可逆反應是怎樣進行的呢?
【PPT展示】二氧化氮在容器里的反應過程,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氣體顏色。預測達到平衡時的現象。
【繼續PPT展示】將剛剛的實驗裝置進行熱水浴操作,氣體顏色改變,引導學生思考原因。
【講解】氣體顏色的改變意味著v正≠v逆了,說明平衡發生了移動,這意味化學平衡是可以改變的。
【回顧總結】在到達平衡時,這個體系有什么特點呢?
【總結歸納并板書】化學平衡
定義:
研究對象:可逆反應
標志:各組分濃度都不再改變
實質:v正=v逆
特征:
①逆:只有可逆反應才有化學平衡
②等:v正=v逆
③動:反應并沒有停止,而是達到了動態平衡。
④定:各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都不在改變。
⑤變:化學平衡是可以改變的。
【思考交流并回答】可逆反應同樣存在這樣的平衡,在達到平衡時v正=v逆,反應物不再減少,生成物也不再增加。
【回答】在到達平衡之前v正>v逆,,
反應物不斷減少,生成物不斷增加。
【觀察并思考】
反應達到平衡時,v正=v逆,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裝置里的氣體顏色不再改變。
【思考并回答】NO2變少了N2O2變多了,反應進行的程度加深了一些。
【歸納思考并回答】到達平衡時v正=v逆,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化學平衡會因為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通過類比推理、知識遷移,以及小組間的合作交流,發掘出可逆反應的平衡特征。
教師引導,通過類比和遷移,自我構建化學平衡的建立過程。
通過實驗探究,歸納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發現化學平衡的特征
通過歸納總結以及教師講解,在化學平衡建立的基礎上掌握化學平衡的特征。
環節四
鞏固提升
【習題鞏固】
【例1】
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ˋC
)
A.
C的生成速率與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單位時間內生成nmolA,同時生成3nmolB
C.
A、B、C的濃度不再變化
D.
A、B、C的分子數比為1:3:2
【例2】
下列說法中可以充分說明反應:
在恒溫下已達平衡狀態的是(
B
)
A.反應容器內壓強不隨時間變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應容器內P、Q、R、S四者共存
D.反應容器內總物質的量不隨時間而變化
【例3】
下列說法可以證明反應已達平衡狀態的是(
AC
)
A.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3個H-H鍵形成
B.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3個H-H鍵斷裂
C.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6個N-H鍵斷裂
D.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6個N-H鍵形成
【教師講解】
【思考作答】
回顧剛剛講到的化學平衡的相關知識,并通過邏輯推理,簡單運算等方式來確定答案。
【聆聽講解】仔細聽教師講解,審查自己的錯誤以及思維漏洞。
這是三道均是判斷可逆是否達到平衡的題目,但是切入點卻不一樣,即從不同的方面來判斷各組分是否還在變化,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有利于學生對化學平衡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他們邏輯推理能力。
環節五
情感升華
【PPT展示】合成氨工業在人類歷史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合成氨工業,就不會有今天迅猛發展的農業,也就不能養活地球上的七十多億人口,盡管合成氨工業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收益,但事實上反應:
2N2+3H2=2NH3
它的轉化率并不高,而提高合成氨的轉化率,仍然是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的問題,如何讓反應朝我們希望的方向進行?請大家思考這個問題并查閱相關資料,我們下一節課會講解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傾聽、思考】感受化學給人類文明帶來的巨大貢獻,并結合合成氨工業中的可逆反應,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印象,同時積極思考老師留下的問題并進行資料的查找。
通過講述化學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應用以及貢獻,讓學生感受化學的魅力,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增強對社會發展的責任感。
十一:板書設計
主板書
三、化學平衡
研究對象:可逆反應
定義: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當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百分含量(濃度、質量、質量分數、體積分數)保持不變的狀態。
標志:各組分濃度都不再改變
實質:v正=v逆
化學平衡特征:
逆、等、動、定、變
主板書
一、可逆過程
在溶液達到飽和時,v溶解=v結晶
未飽和時:v溶解>v結晶
過飽和時:v溶解
二、可逆反應
特點:在相同的條件下能夠同時從正向和逆向兩個方向進行化學的化學反應。
表示:可逆符號
到達平衡:v正=v逆
未達平衡:v正>v逆
副板書
練習題目的一些講解
十二:教學設計反思
困難:
1.
不能準確判斷一課時教學具體能夠進行到什么地方,因為沒有進行過具體授課,因此無法確定每一部分的教學過程具體需要多長時間。
2.
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只有習題和口頭提問。
3.
教學設計過程中,不能準確判斷哪一種教學活動更有助于學生理解。
解決策略:
1.
上網查找一些精品課程,同時學習老師發的一些案例,將一課時教學內容確定在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之前。
2.
應該設計導學案對學生進行評價。
知識目標
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理解濃度、壓強和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的原理。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對變化規律本質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建議
化學平衡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化學平衡的建立,這是本章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為化學平衡常數,在最新的高中化學教學大綱(2002年版)中,該部分沒有要求。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采用圖畫和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合成氨工業為例,指出在化學研究和化工生產中,只考慮化學反應速率是不夠的,還需要考慮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即化學平衡。建立化學平衡觀點的關鍵,是幫助學生理解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中,正、逆反應速率會趨于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為例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并進而以的可逆反應為例,說明在上述可逆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這樣層層引導,通過圖畫等幫助學生聯想,借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教學難點。
教材接著通過對19世紀后期,在英國曾出現的用建造高大高爐的方法來減少高爐氣中含量的錯誤做法展開討論。通過對該史實的討論,使學生對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化學平衡教法建議
教學中應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圖、本節內的圖畫等啟發學生聯想,借以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學可采取以下步驟:
1.以合成氨工業為例,引入新課,明確化學平衡研究的課題。
(1)復習提問,工業上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
(2)明確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并提問可逆反應的定義,強調“二同”——即正反應、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同時進行;強調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所以對任一可逆反應來講,都有一個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問題。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業中要考慮的兩個問題,一是化學反應速率問題,即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合成氨的產量;一是如何使和盡可能多地轉變為,即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各種條件對反應進行程度的影響——化學平衡研究的問題。
2.從具體的化學反應入手,層層引導,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如蔗糖飽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的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
又如,說明一定溫度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可逆反應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反應無論進行多長時間,反應混合物中各氣體的濃度都不再發生變化。
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有何特征?讓學生討論。最后得出: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此時化學反應進行到最大限度)。并指出某一化學平衡狀態是在一定條件下建立的。
3.為進一步深刻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可以書中的史實為例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得出在一定條件下當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增加高爐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鐵礦石的接觸時間,并沒有改變化學平衡建立時的條件,所以平衡狀態不變,即CO的濃度是相同的。關于CO濃度的變化是一個化學平衡移動的問題,將在下一節教學中主要討論。從而使學生明白本節的討論題的涵義。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條件和化學平衡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本節的教學,系統性較好,有利于啟發學生思考,便于學生接受。
本節重點:濃度、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難點: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因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等內容,不僅在知識上為本節的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其探討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可遷移用來指導學生進行本書的學習。所以本節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確指出,當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改變時,化學平衡就會發生移動。同時指出,研究化學平衡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保持平衡狀態不變,而是為了利用外界條件的改變,使化學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動,如向提高反應物轉化率的方向移動,由此說明學習本節的實際意義。
教材重視由實驗引入教學,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結論。反之,則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并在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后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出平衡移動原理。
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教材中采用對合成氨反應實驗數據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動原理的同時,也指出該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學生在應用原理
時,應注意原理的適用范圍,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熏陶和科學方法的訓練。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學建議
本節教學可從演示實驗入手,采用邊演示實驗邊講解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啟發學生充分討論,由師生共同歸納出平衡移動原理。
新課的引入:
①復習上一節講過的“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強調化學平衡狀態是建立在一定條件基礎上的,當濃度、壓強、溫度等反應條件改變時,原平衡的反應混合物里各組分的濃度也會隨著改變,從而達到新的平衡狀態。
②給出“化學平衡的移動”概念,強調化學平衡的移動是可逆反應中舊平衡的破壞、新平衡的建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一直在變化著。
③指出學習和研究化學平衡的實際意義正是利用外界條件的改變,使舊的化學平衡破壞并建立新的較理想的化學平衡。
具體的教學建議如下:
1.重點講解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觀察上一節教材中的表3-l,對比第1和第4組數據,讓學生思考:可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2)從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入手,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里應明確,溶液顏色的深淺變化,實質是濃度的增大與減小而造成的。
(3)引導學生運用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展開討論,說明濃度的改變為什么會使化學平衡發生移動。討論時,應研究一個具體的可逆反應。討論后,應明確濃度的改變使正、逆反應速率不再相等,使化學平衡發生移動;增加某一反應物的濃度,會使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進行調整;新平衡建立時,生成物的濃度要較原平衡時增加,該反應物的濃度較剛增加時減小,但較原平衡時增加。
2.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應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并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也是從實驗入手。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歸納出壓強和溫度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3.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學:在明確了濃度、壓強、溫度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以后,可采用歸納法,突破對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中“減弱這種改變”含義理解上的困難:
其他幾個問題:
1.關于催化劑問題,應明確:①由于催化劑能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應速率,因此它對化學平衡的移動沒有影響;②使用催化劑,能改變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
2.關于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范圍和局限性,應明確:①平衡移動原理對所有的動態平衡都適用,為后面將要學習的電離平衡、水解平衡作鋪墊;②平衡移動原理能用來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但不能用來判斷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教育學生在應用原理時應注意原理的適用范圍,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熏陶和科學方法的訓練。
關鍵詞: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圖象問題;解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5-0158
平衡圖象問題形式多樣,能從多方面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問題的分析能力,能較好地體現思維素質,所以經常在題目中出現。下面,筆者具體談談這類問題的解題策略,并分類加以例析。
一、策略妙談
1. 對于化學反應速率的有關圖象問題,可按照以下方法進行分析:(1)認清坐標系,搞清橫、縱坐標所表示的意義。(2)看起點,分清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減小的是反應物,濃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數以原點為起點。(3)看變化趨勢,分清正反應和逆反應,分清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4)看終點,分清消耗的濃度和增大的濃度。反應物消耗的濃度與生成物增大的濃度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計量系數之比。(5)對于時間――速率圖象,看清曲線是連續的,還是跳躍的。分清“漸變”和“突變”、“大變”和“小變”。
2. 對于化學平衡的有關圖象問題,可按照以下方法進行分析:(1)認清坐標系,搞清橫、縱坐標所代表的意義,并與勒夏特列原理掛鉤。(2)緊扣可逆反應的特征,搞清正反應方向是吸熱還是放熱、體積是增是減還是不變,進而推斷有無固體、純液體物質參加或生成。(3)看清速率的變化及變化量的大小,在條件與變化之間搭橋。(4)看清起點、拐點、終點,看清曲線的變化趨勢。(5)先拐先平。對于可逆反應mA(g)+nB(g) pC(g)+qD(g),在轉化率――時間曲線中,先出拐點的曲線先達到平衡。它所代表的溫度高、壓強大。(6)定一議二。當圖象中有三個量時,先確定一個量不變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
二、題型歸類
1. 速率――時間圖
例1. 在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反應:mA(氣)+nB(氣)
pC(氣)+qD(氣)若增大壓強或升高溫度,重新達到平衡后,ν′正,ν′逆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均如圖所示,則對該反應敘述正確的是( )。
A. 正反應是放熱反應,m+n
B. 逆反應是放熱反應,m+n>p+q
C. 正反應是放熱反應,m+n>p+q
D. 逆反應是放熱反應,m+n
解析:由圖象可看出在改變條件的瞬間,ν′逆>ν′正,故平衡發生了逆向移動。
增大壓強時,平衡逆向移動,說明m+n
答案: A
2. 速率――壓強(或溫度)圖
例2. 下列反應符合右圖p-v變化曲線的是( )。
A. H2(g)+I2 (g) 2HI(g)
B. 3NO2(g)+H2O(l) 2HNO3(l)+NO(g)
C. 4NH3(g)+5O2(g) 4NO(g)+6H2O(g)
D. CO2(g)+C(s) 2CO(g)
解析: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壓強p,ν正、ν逆都增大,但氣體分子數多的一邊增大的幅度大,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由圖示可知,ν正斜率大,即隨壓強p的增大,ν正增大的多,故ν正應為氣體分子數較多的一邊。
答案:B
3. 轉化率(或質量分數)――壓強、溫度圖
例3. 已知反應mA(g)+nB(g) xC(g)+yD(g),A的轉化率RA與p、T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示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 正反應吸熱,m+n>x+y
B. 正反應吸熱,m+n
C. 正反應放熱,m+n>x+y
D. 正反應放熱,m+n
解析:相同壓強時,升高溫度,轉化率RA提高,說明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相同溫度時,增大壓強,轉化率RA提高,說明正反應為氣體體積縮小的反應,即m+n>x+y。
答案:A
4. 質量分數――時間圖
例4. 對于可逆反應mA(g)+nB(s) pC(g)+qD(g),其他條件不變時,產物D的質量分數D%與溫度T或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降溫,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 使用催化劑可使D%有所增加
C. 化學方程式中氣體的化學計量數m
D. B的顆粒越小,正反應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解析:這類圖象題的解題方法是“先拐先平”,即曲線先折拐的首先達到平衡。因為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都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使反應盡快達到平衡,所以T1
(上接第158頁)
答案:AC
5. 物質的量(轉化率)――時間圖
例5. 反應2X(g)+Y(g) 2Z(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在不同溫度(T1和T2)及壓強(P1和P2)下,產物Z的物質的量nZ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述判斷正確的是( )。
A. T1
C. T1>T2,P1>P2 D. T1>T2,P1
解析:溫度相同時(上面2條曲線),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化學平衡的時間越短,故P1>P2;若從縱坐標nZ來分析,P1P2,nZ減小,平衡逆向移動,對照反應特征(氣體體積減?。?,可知P1>P2。同理,壓強相同時(下面2條曲線),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化學平衡的時間越短,故T1>T2;若從nZ來分析,T2T1,nZ減小,平衡逆向移動(正向放熱則逆向吸熱),說明T1>T2。
答案:C
6. 體積分數――壓強、時間圖
例6. 在一定溫度不同壓強(p1
2Y(g)+Z(g)中,生成物Z在反應混合物中的體積分數(φ)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有以下圖示,其中正確的是( )。
解析:因為p1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