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質量農業發展

高質量農業發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21 16:5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質量農業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質量農業發展

篇(1)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五大振興,其中首要著力點就是產業振興。在當前我國農業面臨農產品供求失衡,產業競爭力持續偏低,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等突出矛盾前提下,亟待重新審視傳統農業發展路徑,加快轉換農業發展方式、拓展農業發展新路徑、打造農業發展新動能,推動特色農業向高質量發展。結合培訓內容,我將圍繞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產業發展的意義、面臨的挑戰和幾點建議談談我的感受:

一、推進特色農業發展的意義

中國地廣物豐、資源稟賦區域差異較大,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農業,走差異化發展路徑,是當前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與傳統大農業相比,特色農業的特點十分鮮明,除具有資源、產品優勢特色外,多數還蘊含社會、文化、歷史等特色元素,因此特色農業也具有功能多元、價值多重的突出特征。發展特色農業適應我國基本國情,對加快打造農業發展新動能、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發展特色農業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選擇。依托地區優勢資源發展特色農業,有利于加快推進優質農產品品種結構、種植結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通過科學布局,協調推進產業發展,提高我國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率。發展特色農業也是推動農民脫貧增收的現實途徑。特色農業多集中在偏遠和資源貧瘠的地區,這些地區也多是貧困落后地區。發展特色農業,有利于促進這些地區產業發展,實現精準脫貧。發展特色農業也是滿足消費需求升級的重要舉措。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與開發,有利于滿足國內持續增長的多元化、優質化農產品消費需求。發展特色農業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有利于加速農村人才集聚、促進鄉村文化傳承、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激發基層組織活力,協調推進“五大振興”,實現全面振興。

二、我國特色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我國特色農業發展目前仍面臨較大挑戰。從產業內部障礙來看,首先是特色農業生產規模有限。受目標市場區域相對集中影響,特色農業發展規模相對較小,多集中在區域內。盲目擴大規模易導致市場飽和、產業 效益受損。 其次是要素配置效率偏低。突出 體現在技術、資金、主體、信息、基礎 設施和裝備等有效供給不足。特色 農業普遍存在信息化、智能化、機械 化水平偏低的問題。 再次,產業鏈條較短,產品精深 加工開發不足。特色產業開發仍以 初級產品為主,精深加工和全產品 開發較為欠缺,產業產品價值挖掘 的深度和廣度不夠。 最后,品牌建設相對滯后。區域 內打響品牌的特色農產品不少,但 在國內、國際市場具有較高知名度 的特色農產品屈指可數,特色農業 普遍存在資源和產品特、優,但影響 力不夠大的問題。 再從產業發展外部制約看。一是 特色農業面臨外部競爭。部分特色 農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面臨國內 相似產品的競爭;部分外向型程度 高的特色產品面臨進口產品的替代 和沖擊。 二是特色農業市場風險較大。生 產易受自然災害影響,引發產量波 動和價格波動,“蒜你狠”“豆你玩” “姜你軍”等均是特色農產品市場風 險較大的體現。 三是特色農業保障機制缺乏。國 內尚缺乏針對特色農產品實施生產 保險或市場保險支持政策,生產主 體和產業發展保障水平較低。

三、促進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幾點建議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需從以下方面著力推進。

一是加強特色農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充分認識和挖掘地區優勢特色資源,合理開發和布局優勢產業,做好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例如《云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 產業發展規劃 2016—2020年》,提出 到 2020年,10大重點產業綜合產值 達 8100億元,全省農村一二三產業 綜合產值 10000億元以上。全省農業 增加值達 3000億元。近年來,云南發 展高原特色農業,精心打造糧食、畜牧、煙 草、蔗糖、橡膠等,迪慶、麗江、怒江、大 理等州市憑借三江并流區域和相似 的高原特征,形成了獨特的資源優 勢,依托河谷地帶大力發展高原漁 牧、高能食品、高原旅游等產業,打 好“三江并流”牌,效果凸顯。

二是強化特色農業發展科技和裝備支撐。重視優良品種的選育與開發,強化精深加工技術、設備研發和深加工產品開發,有效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產業附加值。加強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機裝備、倉儲、加工、物流、冷鏈等設施的建設。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機工業不斷發展 壯大,到 2018年,我國農機裝備產業 企業總數超過 8000家,其中規模以 上企業超過 2000家, 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 務收入達到 2600億 元,能夠生產 4000多 種農業裝備產品,市 場規模占全球的 45% 以上,國際貿易總量 占全球的 20%,成為 世界農機裝備制造和 使用大國。技術和產 品不斷優化升級,攻 克了精細耕作、精量 播種、高效施肥、精準 施藥、節水灌溉、低損 收獲、增值加工等關 鍵核心技術,滿足 90%的國內農機市場 需求,支撐農作物機 械化水平達到 68%。水稻精量直播 機、60行大型播種施肥機、精量植 保機械、智能采棉機等重大裝備與 國際先進水平齊平,基本解決了水 稻、小麥、玉米、馬鈴薯、棉花、大 豆、油菜、甘蔗等主要農作物高質高 效機械化生產技術瓶頸及裝備制約 難題。 湖北隨州、鐘祥的香菇產業企 業,在新技術、新產品、高品質的引 領下,與全國行業知名院、所、校聯 姻,研發食用菌凍干食品工程技術, 并引進具有國際領先技術的真空凍 干生產線,生產 7大系列 50余種產 品,在全國香菇行業中,保持龍頭地 位。今年一季度,湖北全省農產品出 口逆勢增長 6.8%,其中蘑菇罐頭出 口同比增長 4267.3%。

三是加快推進特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解決生產發展規 模有限的同時,通過多功能拓展和 利用,深度挖掘特色農業蘊含的文 旅、歷史、文化傳承等多功能,加速 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顯著 提升產業綜合效益。浙江省戶均耕 地不到 4畝,低于全國戶均 7.5畝的 水平,從 2011年開始,浙江提出進一 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和農 業服務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 合聯動發展。目前,全省農村產業融 合已進入產業鏈不斷延伸,在推進 農業標準化生產、打造優勢農產品 的基礎上,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 體化發展。如安吉的竹產業,已形成 從竹資源到竹地板、竹家具、竹纖維 紡織品以及竹葉黃酮、竹醋液等系 列產品;桐廬、德清的美麗鄉村旅 游,武義、開化的創意農業,義烏、遂 昌的農村電子商務,嵊州的現代農 業綜合體等大展宏圖。

篇(2)

關鍵詞:農業信息;農業現代化;信息服務

一、農業信息化的積極作用

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農業信息化是當代農業現代化的標志和關鍵,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支撐條件,它將主導著未來一個時期農業現代化的方向。農業信息化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必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和深遠影響。

1.農業信息化是克服農業弱質特點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農業是一個弱質產業。農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較低,在需求總量的擴張上存在一定的障礙。加之農業生產由于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人類控制農業生產的能力較低,大量的農業資本投入到土地上,資本的轉移更新能力相對較弱;更由于農產品貯存難、體積大、價值低,經不起收獲與銷售時間的拖延,市場競爭能力也相對較低。所有這些,都足以說明農業具有比較效益低下和自身發展能力差的特點,并由此形成農業的弱質性。為解決農業的弱質性問題,必須實現農業的信息化,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科技的貢獻份額,實現農業產品的高附加值。

2.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針對農村勞動力整體科技文化素質不高(特別是在多數農村青壯年轉向其他產業,務農人員主體由老、弱、病、殘及婦女組成),生產技術含量偏低,生產成本提高,投入產出比例下降,資源利用率和轉化率低下,限制了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狀況,要在廣泛應用農業機械、化肥、農膜等工業技術成果的基礎上,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使我國農業科技和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逐步建立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農業信息技術作為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先導,在促進未來農業生產和整個農業科技進步中將起到全局推動作用。通過信息技術,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因此得到改造,農業生產率將大幅度提高,生產成本下降;通過信息技術,不僅可將現有單項農業技術進行綜合組裝配套,實現高層次的科技創新,而且可方便快捷地大面積推廣應用;通過信息技術,還將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進步,傳統的高消耗、低效益型的生產結構方式將被新興的低消耗、高效益的生產結構方式所替代,將會全面提高農業和農村科技的總體水平。

3.實現農業信息化是實施農業決策科學化的重要手段。農業系統的復雜性、動態性、模糊性和隨機性決定了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復雜性。所以制定有效的農業決策,需要多學科、多知識的綜合利用,同時還應充分利用專家的知識與經驗進行判斷與推理。作為農業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農業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作物模型系統等的相互結合,目的就是為最大限度地保證宏觀決策的合理化、經營管理的現代化和生產過程的科學化。實現農業信息化為生產和管理者作出科學而有效的決策提供支撐。

二、實現農業信息化的對策

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起步較晚,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開展數據庫與信息系統、遙感技術、專家決策支持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和農作物生產模擬系統等技術的研究,并應用于農業、資源、環境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但也存在著總體水平不高,信息資源的數量與質量不能滿足農業生產與管理的需要及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因此,針對我國國情,對農業信息化發展提出如下對策:

轉貼于

1.增強全民信息意識。國際上信息意識已非常強,信息技術應用的熱潮已到來。我國也把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納入“十一五”規劃中。把信息技術引入農業已是歷史的必然,農民靠信息引導進入市場、組織生產,政府靠信息宏觀調控,制定農業決策,這是國外的成功經驗,更是市場經濟、現代農業的要求。但目前我國廣大農民、基層科技人員和政府部門的有關領導信息意識仍較淡薄,使本來就稀缺的信息資源得不到利用,這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極為不利,因此應盡快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識和自覺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積極性。

2.加快農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許多發達國家從綜合國力的需要出發,相繼提出建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美國計劃投資4000億美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歐盟以及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也緊跟其后。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并促進了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和科研合作的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建設,我國信息網絡起步晚,但發展較快。農業部“中國農業信息網”已有1000多個地、縣入網。中國農科院建立的“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也已初具規模。發展現代化的寬帶、高速農業信息網絡應是我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我國的基礎網絡設施還存在著參差不齊、設備低下、帶寬不足、網速緩慢的弊端。因此,必須采用先進信息網絡技術,建立集多個農業信息網絡于一身的高速、寬帶的全國性農業信息廣域網,將信息智能化并通過農業信息網絡進行傳播,提高農業生產管理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篇(3)

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這種整合在我國的正處于萌芽狀態,而在國外早就實現了規?;托б婊?。目前我國和農業發達國家的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無論從土地方面的集約還是在農業生產效率方面,相對于農業發達國家,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要邁出第一步,就是土地的集約化經營。我國已經理順了土地的有效流轉關系,從法律層面上保障了土地集約的發展,這就為土地的大規模流轉做好了準備。

而我國目前主要的整合方式就是合作社經營整合。主要以一個生產隊或者是以村為單位,所有的經營戶組成農業合作社,土地集中經營管理,只有少數人負責耕種,其他人只負責分紅,這就使很多人從農業生產中分離出來,從事第二產業或第三產業,從而實現勞動力的解放,一方面可以實現土地集約,為現代農業打好基礎,另一方面使很多底層的農民轉變身份,轉變成為自由職業者。這對于我國建設工業化社會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而土地的有償流轉經營和合作社經營相比規模就小多了,不過也是目前農村中主要的流轉方式。

相對來講,鹽堿地的改造就是必須以技術的投入為主要基礎,而這個技術要求對于很多人來講就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潤禾公司目前主要致力于此項集約經營改造。

為了引導規模農業的形成,國家應確立規模農業的相對標準,并對達到標準的給予一定的確認和政策支持,引導社會的資金積極投向規模農業,引導現代農業的快速高質量形成。潤禾公司的發展實踐中,在形成規模土地資源過程中就有很大的感觸。潤禾公司主要以自己的專利技術對鹽堿地實施改造,在占有幾萬畝鹽堿地資源的條件下,確立并實踐著現代農業發展理念。

潤禾公司現已改造鹽堿地近萬畝,這萬畝良田被長嶺縣確定為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范園區。這個示范園區中有千畝瓜菜種植園區、有6000畝有機富硒水稻種植園區、特色有機養殖園區,還有15000畝有機循環農業園區。這些園區的形成都是在有一定規模土地的基礎上開展的,對于產供銷整個環節是最經濟合理的,尤其在15000畝有機循環農業開發園區中,各環節鏈上都能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效果。這個15000畝有機循環農業園區是以種植15000畝甜粘玉米為起點,種植過程中全程有機規范控制,施用有機肥料,采取生物防治蟲害,讓產品達到有機優質,再進入甜粘玉米加工環節,讓產出的甜粘玉米零距離進入整理加工,達到速凍甜粘玉米的品質最優。在供應鮮甜粘玉米時,在最短路徑相對減少了運輸費用每畝約200元,由于整片大規模種植,在采收環節可以采用機械化作業,每畝減少成本支出60元。采收后的玉米青秸稈可以直接轉化成養分很高的青飼料,轉變成飼料商品(散戶農民,一般不能使青秸稈轉化成商品),這樣每畝可增收600~1000元,這些青秸稈就地就近進入牛羊規模養殖環節,保證低成本飼料供應,牛羊過腹轉化產生的大量糞便進入生物無害化處理,沼氣供熱進入溫室種植,節約能源降低種植成本,沼渣沼液還田,進入有機種植過程。在這個循環過程中加工企業保證產品質量最優的同時減少運輸費用300多萬元,農民種植青秸稈增收1000多萬元,養殖減少成本300多萬元,全產業鏈高品質產品增值2000多萬元。

篇(4)

關鍵詞: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機制選擇

一、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首先要明確我國農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時代,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把握現有的政策和機遇,將我國現代農業推向優質、健康發展的軌道。我們將從農產品供需情況、農村勞動力供給和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三個方面來闡述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1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渡階段

從農產品供需情況來看,農產品供給需求發生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我國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與此同時,水果蔬菜種植面積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這種農產品種植面積上的變化,是消費者對于農產品需求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國糧食產量年年上升。與國際市場相比糧食價格較低、儲備糧充足,但進口量卻逐年擴大,這種并存情況的存在有持續和不斷擴大的趨勢,這顯然是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這兩個直接反映說明,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度階段。

2農村勞動力正處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鎮轉移的階段

從我國農村勞動力供給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勞動力供應大量過剩,農業勞動生產率極低,勞動力二元結構突顯?,F階段農村流動人口年齡較輕,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是具有較高生產力的勞動群體,我們必須正確的認識這種結構的流動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無疑對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經濟結構帶來了積極影響。從短期來看,這種結構性的流動對農業生產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農業勞動力質量下降,對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方面。

3農業朝著有助于實現與非農產業的有效對接方向發展

從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來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7.9%逐年減少為2005年的12.6%。近幾年,我國農業的發展已經開始關注農業與非農產業間形成的鏈條關系,農產品加工行業逐漸彰顯出其發展壯大的趨勢,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我國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要求提出了挑戰.致使農業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必須朝著優質、健康方向發展,以滿足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實現農業與非農業鏈條的高效率對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國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必須滿足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二、據國內外現代農業的發展現況,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根據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把握,明確其發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走向坦途。

(一)據我國的現實情況說明,我國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的潛在趨勢是勢不可擋的

我國人多地少,農業自身具有發展的要求;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農產品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對農作物品種質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這些變化致使我國的現代農業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發展道路。

1農藥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對我國單位畝產量的貢獻

我國處于現代農業的起步階段,生物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還不強,農業生物科技應用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農藥化肥的使用對在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上。我國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萬噸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萬噸。歷年的增長幅度平均可達5.91%。在我國農業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時,我國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農作物單產量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長了116%。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對于我們的環境帶了嚴重的破壞。由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單靠農藥化肥的施用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已不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2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反映出的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國正處于農業生產率高速增長時期,在這個階段不僅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人們由只追求溫飽發展為更追求品質的消費理念。

2006年,國家統計年鑒資料顯示,糧食作物構成由1995年的73.43%持續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藥材和蔬菜水果的構成則大幅度提高,種植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逐漸減少而對更具營養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斷增長。由于人們不斷追求高質量、安全指標都達標的農產品,必然驅使農業生產以生物科技為支撐,使之為現代農業的實現做好充分的硬件準備。

3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需要高質量的農作物

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發展好農業的后續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階段。在農業領域,要通過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深度加工,增加農業的后續效益。但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除了對自身加工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對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質要求,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現代農業的發展就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為農產品加工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保證。

(二)據國外的實踐說明,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根據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發展農業的經驗來看,我國發展現代農業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是正確的選擇。以下將選擇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進行說明。

1以色列——世界領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稱的現代農業。以色列是個資源貧國、人口小國。2005年,農業總產值為4億美元,占經濟總產值的6%,從事農業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積少,水資源稀缺。以色列在農業資源及其匱乏的條件下,生產出世界一流的農產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領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領先的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滴灌技術、高產種養技術、精準農業技術、多倍體繁育技術及光熱網膜技術,等等。

2美國——人少地多的大規模集約化兼世界領先生物科技并稱的現代農業。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從事農業的人口僅占全國總人口的2%,農業的生產率極高,農業高生產率的堅實支柱就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美國的經濟實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以確保其農業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美國農業研究的基本目標可以概括為:在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省資源,提高農業產量和利潤率.改善農產品的品質,保持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根據發達農業國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地處沙漠荒原還是丘陵山地,無論是地少人多還是資源貧乏,其現代農業發展都離不開以生物科技為支撐。所以,借鑒上述兩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共同經驗,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正確選擇。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機制選擇

在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方向后,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就在于我國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機制選擇問題上。我國在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過程中,政企和農業組織是處于研發和推廣的主動地位,而廣大農民則處于接受的被動地位。高效的創新、推廣的農業科技隊伍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對于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是至關重要的。從政府、企業、農民組織與農民的關系的角度來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及應用機制。

1政府與農民

要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機制,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府政策支持、財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現代農業的實現;政府的財政支持也直接體現在農業科技發展的各個方面,現階段我國政府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的創新是個積累的過程,成果出現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對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國的科研成果上,同時,也反映在農科的推廣程度及農民對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企業與農民

企業可以分為農業科技的創新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農科的創新企業來說,通過獨立自主的研發為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通過銷售新產品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作為農產品加工企業來說,通過其對農產品的要求為農民提供相應的市場信息。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上所發揮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對政府在這方面發揮作用的有效補充,可以看出農民在接受應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選擇權,但仍然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

3農業合作組織與農民

篇(5)

關鍵詞:高原特色農業;特色;高效;規模;區域;云南省

隨著國家對農業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國農業進入觀念變革、機制創新、結構轉型、產業重塑的關鍵時期[1]。發展特色農業一直是國家乃至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現在特色農業模式大致可以分為3類:一是以提高土地生產效率,種植高附加值農產品為主要特色的耕地資源短缺型特色農業發展模式。以日本精品果蔬種植和荷蘭花卉園藝為代表。二是以大范圍使用農業機械代替勞動力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總產量為主要特色的勞動短缺型特色農業發展模式。三是以中小農場經營為主,注重農業生產綜合效益為主要特色的土地勞動力適中型特色農業發展模式[2]。云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氣候及人文資源優勢,但云南特色農業還處在一個緩慢發展的階段,與日本等特色農業大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可能是因為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特色農業體系。特色農業的性質及消費定位不同使其在發展中有別于普通農業,它要求有更高程度的區域特色性、更為全面的產業融合性、更迅速的農業信息傳輸性以及更為精確的市場導向性,從而被人們所接受,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并最終創建一個可持續的高質量農業生態系統。特色農業在現在諸多的學者定義中可概括為:特色、高效、規模、區域[2]。本文從這4個方面進行展開,來分析云南高原特色農業。

1特色

特色本質上是相對而言的,在比較中形成差異與特色。當然這種特色的定義不只局限于種植品種及品質的特色,而是特色農業的生產、銷售、管理、運輸、服務等有別于其他農產品的地方?;诳评盏摹妒袌龉芾恚悍治?、計劃、執行與控制》,可以將任何一種產品分為3個層次:核心利益、有型產品、附加產品[3],普通農產品的價值結構是成正三角形分布的,它大多滿足的是人們最基礎的生理需要,而特色農產品的定位應為更高階層的產品,所以它不單是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還應該潛在地滿足人們的文化心理需要。因此,特色農業只有抓好以高品質為基礎,以特色的區域品牌發展,才能真正做出農產品的特色。將當地的民族文化與人文精神融入到特色農業中形成“品牌特色”是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當然,產品的品牌建設必須以產品極高的質量為基礎。

1.1品質特色

現在云南許多特色農產品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便是生產加工小而散,難以把控在優質農業生產區生產農產品的品質問題。在云南許多優質農作物產區很多都還是個人或者小作坊在進行農產品的生產,由于沒有統一的加工規定、科學的養殖及加工技術,導致一個產區內的產品品質參差不齊,難以形成一個穩定的地域品質標識。因此,只有強化優質農業生產區域內的集體組織管理,以質量控制為核心,才能突顯出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優勢。如統一產品銷售渠道、標定產品生產流程及標準、嚴格監管、構建淘汰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才能保障優質農業生產區的產品質量,形成一個優質農產品的地域標識,為該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目前,我國食品安全與生態環境的認證標準主要為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3類,食品質量管理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我國農產品大多數仍處于無公害食品甚至更低的水平,要想較為全面地提高我國農產品品質,不僅需提高國家對于食品安全及生態環境認定的標準及處罰力度,還要解決我國農民生產力分散及種植水平低等問題。小農種植在當今農業發展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科學性,一個有效的農業合作組織對于特色農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大力推行農業組織化進程,使用統一的科學種植方法來管理特色農業,特色農產品品質才會提高。

1.2品牌特色

一個特色農業擁有自己的品牌特色是打入市場、吸引消費者、提高效益的關鍵所在。針對農業品牌的建立,筆者認為一個地區的民族文化從農業鄉土中來,也應回到農業鄉土中去,只有實現這樣一個循環才能實現經濟與文化的雙贏。法國以農業標準化建設為基礎,結合傳統文化及地方資源優勢制定了“原產地命名控制”認證體系,即AOC認證標志。它體現了農產品與其產地之間的密切關系,有著AOC認證標志的農產品在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種養技術和經營管理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品質優良可被消費者長期認同。云南在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面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民族文化命名控制”認證體系,將區域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區域品牌,提高產品的文化底蘊及其附加值。云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眾多的少數民族和風格迥異的民族風情構成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將這些少數民族文化與特色農產品聯系結合起來,汲取當地民族文化內涵以優質的農產品為基礎,樹立自己的農業區域品牌,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產品的文化競爭力,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形成潛移默化的產品形象,還間接地保護與宣揚了當地民族文化,使文化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2高效

特色農業必定是一個高效農業。它不僅要求農業投入與回報的高效,還在于特色農業與其他產業及相關市場需求聯系的緊密性,品牌塑造與宣傳的有效性等最終形成一整套高效的整合系統?,F在大多數的特色農業示范區都呈現過度設施化及分散化的特點[4],這代表的只是一種科學先進的種植方法,并不是一種實用高效的種植方法,對于農民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借鑒意義。對于特色農業“高效”,首先抓住現在消費者對特色農產品的消費心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合理利用當地現有的自然資源,適當使用科學農業技術。一方面,“高效”的定義在于農產品與消費需求的緊密契合。由于我國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飲食消費需求結構有了由量到質的轉變,現在消費者追求有機、綠色的精品農作物,但是許多農產企業所追求的高效,往往是指農作物的高產量,而沒有以一個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農業的高效,高效農業一定是以生態農業為基礎的,積極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在保證安全綠色有機的基礎上提高產量[5]。另一方面,“高效”的定義還在于一份優質農產品從產出到被消費者積極接受的整個過程的高效利用。以日本農業為例,日本是公認發展精品農業與高效農業最好的國家之一,日本農業致力于提高土地生產效率與農產品附加值,屬于耕地資源短缺型的特色農業發展模式,它的高效不僅體現于單位耕地的高產量,更體現于質量、管理、物流、文化底蘊等各方面的高效利用,日本農業擁有高效嚴格的農業管理體系、高速發達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帶有區域特色的“區域品牌”戰略體系等。云南高原特色發展可以借鑒日本特色農業發展經驗,云南地處低緯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區,垂直氣候明顯,生態環境優良,為農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多樣的民族文化為農產品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環境,但是因為地形復雜、優質的農作物產區面積較小,所以云南在提高土地效率的同時,還應兼顧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高效利用生態及文化資源,建立與市場緊密聯系的農產品物流體系。

3規模

特色農業因產品經濟價值較高、市場需求較普通農業小、供需彈性較大,所以種植規模更容易受到市場供需波動的影響。特色農業必定是規?;?、集約化統一管理的,因而規模較小、管理分散的農業難以發揮特色農業的優勢,但特色農產品經濟價值較高,故會出現盲目擴張規模的現象,需要嚴格根據市場消費規模動態控制特色農業生產規模。特色農業有別于普通農業,主要在于一部分對農產品有更高需求的人群,所以特色農產品規模是“寧取仙桃一個不要爛杏一筐”。如果供過于求,再特色優質的產品也成為爛杏一筐。近幾年的瑪卡跟風種植導致瑪卡白菜價等案例表明,許多特色農產業沒有一個統一有效的規模調控機制,造成了農民沒有因此致富反而因此“致負”。特色農產品不同于普通農產品擁有廣大的消費需求,特色農產品滿足的是小眾人群特色或高質量的需求,所以特色農產品更需要一個有效的調控機制,保證特色農產品的供需平衡及產業的穩定發展。以日本農協為例,日本農協會對轄區內的農業生產和農村區域發展做出科學合理規劃,并且農協長期規劃為10年,每3年修改1次,形成中期規劃,以指導未來農業發展[6]。在農業規模控制預測方面,雖然有國家宏觀調控,但在基層還未建立健全統一專業的農業規模調控機制,普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機構無此類調控功能。建立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動態的規模調控機制,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在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基礎上,政府對于市場實際供需情況預測種植規模,在供需不平衡時預警進行適當動態調控。

4區域

云南省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多樣的氣候,多元的農業區域有利于農業層次化、多元化發展。特色農業區域布局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布局過程。在高原特色農業區域選定上,首先,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基于云南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多樣發展多樣化農業,但不一定利于特色農業發展,因為云南地理氣候多樣且零碎,甚至有“百步不同天”的說法,其實適宜規模化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的區域較少,在區域選擇上可由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選址及種植的合理性及發展潛力進行專業評估,然后再進行規模開發。其次,特色農業區域選擇應考慮到消費市場和產業鏈集群情況,發展特色生鮮農產品,必須考慮選定區域的物流輻射范圍內的市場接受需求情況[7-8]。

5結語

篇(6)

在移民區,設施農業的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其經營的格局還較為分散。具有較小的生產規模,連片種植面積小,產量不高,加上移民種植習慣的隨意性,對種植蔬菜的品種、數量及質量等方面要求不嚴,規模種植的格局尚未形成,外銷的優勢還不具備。由于移民在遷出前掌握的信息比較閉塞,遷出后還存在等、靠、要等思想,因此當前對于移民來說,亟需的是進行市場信息、新品種及新技術的服務。對于運銷大戶來說,其最需要的是有關市場預測方面的信息。目前,移民區的蔬菜生產信息服務較為落后,供求信息不足,在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較為落后。目前原州區尚未建有專門的蔬菜專業技術推廣機構,在蔬菜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較為缺乏,蔬菜技術推廣的任務主要由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來承擔。這部分推廣人員不僅知識老化,而且由于很多是轉行承擔蔬菜技術推廣工作的,蔬菜種植方面的專業知識缺乏,技術力量薄弱,難以推動設施農業的全面發展。

2對策

2.1加大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力度,使其盡快掌握農業技術有組織地進行移民區的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盡量多組織多培訓,要在種植技術上不斷進行培訓;實踐操作上不斷進行指導,使其盡快掌握基本的設施農業種植操作技術[1-2]。

2.2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持,調動移民生產積極性在設施農業方面,從政策和資金2個方面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以農民和企業作為發展的主體,吸收社會各個方面的投資。對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機遇和自治區扶貧政策進行充分的利用,促進設施農業發展進程的加快。

2.3嚴把日光溫室建造質量關移民區的日光溫室多數是招標建造的,一次性成型的日光溫室,分配給移民使用,移民從未見過日光溫室,更不知道棚體質量。棚體設施不健全不配套,嚴重影響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從而導致種植操作難度大,甚至效益不高。因此,必須嚴把日光溫室建造質量關,確保移民能夠正常使用。

2.4堅持種苗先行的原則,建設種苗繁育基地移民從未種植過日光溫室,必須供給高質量的種苗,讓他們移栽定植。因此必須要有相應的育苗基地,著重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人才參與到工廠化育苗技術建設中。按照設施農業生產的規模、茬口和品種要求,培育出高質量的種苗,保證移民設施農業生產的供應。

2.5合理安排茬口和種植種類,提高生產效益移民區日光溫室在茬口安排上應該按照“先易后難,梯次推進”的技術要求,先安排種植技術簡單的葉菜類,讓他們先適應日光溫室最基本的種植操作技術,然后安排其種植技術比較復雜的果菜類,逐步提高移民的日光溫室種植操作技術,從而提高生產效益[3]。

2.6加大成熟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科技貢獻率移民區要有成熟技術的示范與推廣,集成組裝設施農業標準化建設,工廠化育苗、膜下技術、測土培方施肥、溫度調控、張掛反光幕、二氧化碳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熱風爐應用、新型保溫材料、機械化半機械化應用等,建立成熟高新技術的示范溫室,使移民看得見、跟著學,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從而實現高產高效生產。

2.7加強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完善和壯大科技隊伍對癥下藥,開展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示范與推廣,采取現場指導培訓,以移民區從事設施農業生產和經營的專業農民為重點,以移民區為單元,集中地進行設施農業先進技術的培訓,培養一批農民骨干示范戶,以發揮其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建立一支與全區設施農業發展相適應的縣鄉村技術推廣隊伍和高素質的專業農民隊伍,以促使移民區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4]。

篇(7)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經營模式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農民繼之后的又一次偉大創舉。是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方式的創新。作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供銷合作社,積極投身農業產業化經營,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既是供銷合作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切入點,又為供銷合作社自身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引言——福江農業發展公司簡介

福泉市供銷社福江農業發展公司的前身是福泉市供銷社農資服務公司,系福泉市供銷社下屬集體企業?,F有資產近1000萬元,在職職工13人,退休職工36人。公司在2008年以前主要經營化肥、農藥、農膜、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之后,公司通過改革改制。跳出單一的“供銷”業務。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2009年以來,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省政府下發了《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強調推動社有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供銷合作社具有聯系農民、產業眾多、熟悉市場的綜合優勢,有條件的社有企業都要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為此,福泉市供銷社領導班子積極引導社有企業與農戶結成更緊密的利益關系,為生產者提供全方位服務。依托社有企業,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規范,加快建立水平較高的優質農產品基地,引導農民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成立了福泉市供銷社福江農業發展公司。公司流轉土地500畝,引進食用菌、獼猴桃、各種反季節蔬菜水果等種植技術。在福泉市黃絲鎮江邊寨創辦了食用菌、水果、蔬菜示范基地,并建立農產品配送中心。已種植草莓50畝;西瓜50畝;食用菌100畝;露天精品獼猴桃300畝。2010年生產銷售西瓜、草莓、蔬菜、食用菌達700噸,實現銷售收入204.5萬元,利潤45萬元,解決當地農民就業120人,把更多的利潤返還給農民。為農民增加收入100余萬元。

二、福江農業發展公司的成功之道

(一)利用資源優勢。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

供銷社的宗旨是為“三農”服務,作為供銷社企業必須有服務的實力,才能更好地服務“三農”。福泉市供銷社結合國發[2009]40號文件和黔府發[2010]9號文件精神,認真學習、深刻體會。企業要全面發展。必須以科技興農為指引,以產業調整為途徑。才能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2010年初,市供銷社牽頭聯合多部門先后到四川什邡、山東、福建、貴陽等省內外實地考察學習。隨后公司決定在福泉市黃絲鎮江邊寨建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該寨屬布依寨,綠茵環繞,空氣新鮮,依山傍水。水土優質,無工廠污染。屬天然環保生產基地。公司利用土地流轉,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現已建成高質量標準化大棚300個,建成廠房、加工房、辦公房3600平方米,完成溝渠、高壓水池、三相電、噴灌滴灌設施建設,共計投資600多萬元?;叵绕趯嵤└黝愂卟怂N植100畝,規劃500畝,工程是邊建設,邊生產,通過不斷投入,精細管理、精心培育,規模由小到大,同時基地采取現代設施農業生產方式,用大棚調節土壤溫度,生產“早市”西瓜,反季節草莓及白平、姬茹食用菌,不打催熟劑,科學使用肥料和農藥,經監測無化學肥料、農藥殘留。屬環保健康產品。產出的食用菌、西瓜、草莓、蔬菜上市后頗受顧客歡迎。

(二)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人才

為抓好生產和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公司從浙江省引進蔬菜、水果生產技術人員5名,負責實施全套一系列高科技農業生產技術:從四川省引進具有20多年生產、加工、培訓經驗的食用菌技術人員2名,負責實施全套一系列食用菌生產加工技術和培訓農戶;公司為了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積極與貴陽五里沖市場對接工作,借助貴州農經網,構建市場銷售網絡,為產品的市場銷售提供了保障。

(三)創建自主品牌、執行標準化生產,增加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隨著基地的發展,公司順應市場,沿著“現代化、高科技、觀光、餐飲、文化”五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進行打造。為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公司從制定和實施農業標準技術操作規程、執行標準化生產技術人手,按照企業發展理念來發展農業。把基地變為工廠、把田間變為車間,按照分車間生產、分層管理、分級負責的方式加強管理,以“福江牌”商標對福江公司系列農產品進行了注冊保護,提升了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2011年夏天大棚西瓜,實現畝產量13000斤。畝產值15000元,畝產利潤6000元;大棚疏菜豇豆、絲瓜、黃瓜,實現畝產量8000斤,畝產值7000元,畝產利潤3000元:冬季。草莓銷售超萬斤?;禺a出的食用菌白平、姬茹兩個品種。產量達300噸,預計銷售收入可實現165萬元。更為重要的是,基地每天有100余名附近的農民就近打工,每天人均收入在40-100元,公司從2010年4月至12月發放農民工工資86萬元,對帶動周邊農民脫貧致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及結論

(一)存在的問題

福江農業發展公司在上級領導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支持下,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和開拓創新,摸索出了一條適合公司生產、發展的經營模式。經過兩年多的發展,該公司擁有黔南地區最大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已逐漸發展成為省級農副產品生產經營的龍頭企業。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公司資金匱乏

因基地建設投資大,基礎設施建設占用資金約三分之二,生產投入約占三分之一,企業自籌資金400多萬元也是杯水車薪。資金是制約公司產業化發展的一大瓶頸,資金投入又是產業化的強大動力。因此,基地要發展,必須解決資金嚴重匱乏的問題,這樣企業才能持續穩定地發展和壯大。

2.農民的利益保障問題

由于福江公司目前的盈利狀況較好,與公司簽訂合同的農戶能保障自己生產出的農產品能夠銷售出去并獲得穩定的收入:同時每天在基地打工的農民工也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但市場是瞬息萬變的,一旦公司遭遇經營風險,出現虧損甚至破產的話,農民的利益該如何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就會出現危機,這樣將會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穩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樱花草在线观看播放www|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看一| 风流老太婆bbb有毛| 免费人成视频xvideos入口| 扒开她的内裤把她摸出水口述| 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最近2019中文字幕大全第二页|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骚小妹影院|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麻豆一区二区在我观看|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少妇| 99精品偷自拍|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69视频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三人同眠| 99国产精品无码| 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亚洲aaaaa特级|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男男无码sm调教gv|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午夜性无码专区|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