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4: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流專業特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移動改變物流:智能移動終端的廣泛使用,商務信息的隨時傳遞,不僅是人與人的互通,還是信息與信息的互通,其毛細血管屬性、去中心化屬性將顛覆傳統的物流結構。
2、IT技術從輔助走向核心,成為物流企業最重要的軟實力、發動機,將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深刻改變企業的組織、流程、互聯互通和服務方式,而大數據經過了幾年的積累已經具備初步的應用價值。
3、電子商務將各種形態的物流企業融合,從相對單一的功能性物流走向綜合性物流。市場的發展趨勢奠定了未來高校專業發展建設的方向,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勢在必行。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早在2009年就開設物流管理專業(高職),經過6年的探索和教學建設,總結了一套與學院特色專業“計算機信息管理”和“電子商務”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物流管理專業現已經成為學院的特色品牌專業。
一物流管理專業綜合性、系統性教學的重要性
1.1綜合性、系統性教學的意義
教學內容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其中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的基礎。理論教學在給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輔以實踐教學的內容,并給予技術指導。縱觀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關于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的內容比例已經大幅度提升,如電子商務與物聯網技術、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操作、倉儲管理操作與運輸管理軟件操作等,所以學院把優勢專業的實操內容融合到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教學活動中,把教學重點側重于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強化和拓展,讓教學過程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操作性。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力加強重點學科的建設與教學體系推廣,把物流管理專業枯燥的專業理論知識變得現實、逼真化,可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訓練學生的物流系統電子信息方面的操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習的整體效果。
1.2特色化專業建設的目的
在高校開展物流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建設有自己特色物流管理專業變得極為重要,強強聯合的專業共建,綜合化學科體系的建設是各個高校的首要任務。作為應用型、實操型的專業,物流管理專業涉及的應用層面較為廣泛,培養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則更需要以扎實的綜合實踐教學為基礎條件。
1.3綜合性、特色化教學的表現特征
現今狀況是我國高校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均設計有一定比例的綜合實踐教學環節,但是課程的不統一,師資的不平衡,教學方案缺乏系統性,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去甚遠。具體來說,物流管理專業綜合性、特色化教學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深學生對物流的認識
由于物流活動環節多、范圍廣,所涉面中的專業概念多且枯燥,整體內容也比較抽象,關于計算機軟件操作內容猶如紙上談兵,多元化內容無法關聯成一個整體。現代信息化處理的引入,借助電子商務與信息化平臺,學生了解了最貼近生活的物流內容;管理信息系統軟件操作,把所有實體化的物流內容變成最直觀的數據信息;倉儲與運輸管理軟件操作,把實際工作崗位的內容課堂化,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其對理論教學中相關概念、理論的理解。
(2)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性運用
現代信息化技術在物流管理專業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科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把計算機信息管理、電子商務的專業特點添加到物流管理當中去,強強聯合的專業建設就轉變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全新學科體系和教學模式。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擁有省級重點專業“計算機信息管理”,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總結出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無論數據分析、編寫程序、信息化處理、軟件操作等都有獨到的經驗。物理管理中信息處理、管理軟件操作是與計算機信息管理最緊密相關的,發揮其專業特色,把獨創的教學模式融入物理管理教學體系中,開創特色化專業教學模式。
(3)培養“雙技術型”物流人才
“雙技術型”人才培養是市場需求狀況提出的新型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這類人才不僅能擔當物流專業性設備操作的一線崗位工作,還能游刃有余的進行物流信息處理和數據分析的電子信息操作,起到技術支持的作用。“雙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擴大了傳統意義上就業的概念,工作崗位的不可或缺性尤為突出,在對于性別要求高的行業緩解男女比例的就業壓力,實現社會公平性。人盡其才的發展趨勢,對于我國物流業的發展乃至經濟社會發展作用重大。
二特色專業建設的相關性課程
2.1特色專業建設原則
根據專業特點、學科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建設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專業綜合教學體系時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物流管理活動是動態的管理過程,是眾多因素的綜合體,如要把計算機操作能力貫穿于整個物流管理教學活動,就必須把實操項目分散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如:數據庫管理內容添加到倉儲管理教學中;運輸軟件操作內容放到實驗室教學中;讓學生把統計學中的知識應用到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中;建立與電子信息處理相對應的實驗室中心;維護并開發課堂以外的教學實踐基地等。
(2)物流設備與計算機操作相結合的原則
物流設備的使用具有很強的實操性,現代科技的加入使得操作設備與計算機實現一體化:RFID終端與計算機庫存管理軟件的結合、電子信息展牌(電子標簽)與倉儲管理軟件的結合、配單信息與運輸管理軟件的結合等。如果只是單一理論課程的知識講解,在具體操作時就會亂作一團,所以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開設物流設備使用的課程時都會關聯性的開設計算機軟件實操課程,且學習的課堂就是設備使用場地。
(3)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體現在教師類型的“雙師型”上,物流管理是理論加實踐的綜合性學科,從物流方案的設計到最終的實施需要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要對物流活動有一個整體的把控。相對難度高的專業綜合性教師尤為難得,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特聘省內專家為專業指導,把教師教學內容分為專業知識理論課與實踐操作實訓課兩類。打破了傳統的單一化理論教學模式,讓教學場地變為“教室--計算機實訓室--物流與供應鏈設備實訓室--企業實訓基地”這一新型綜合布局,整合優化教學資源,開創屬于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
(4)協調性原則
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改變統,把原本學生畢業后去參加社會實踐的計劃放在每個學年教學任務計劃中,使用的是“專業理論--信息化實訓--社會實踐--信息化實訓--社會實踐”的綜合協調性教學原則,把特色化的計算機操作實訓作為教學重點,務必讓學生在理論加實踐的教學模式中鍛煉自身的就業技能。
2.2特色專業建設相關性課程教學方案
(1)基礎理論課程
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物流管理專業隸屬于經濟管理系,學院在大力建設學科體系時已經把學院特色融入到各個專業中,在開展物流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之前就已經安排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及VF數據庫等相關知識,經過2年的系統化學習,計算機操作內容貫徹始終。
(2)實踐課程
學院安排的校外實訓課程主要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內容,操作物流設備與設施,包括倉儲管理中常見的運輸設備和軟件操作,如絡捷斯特和中諾思等。物流系統軟件操作是管理內容的關鍵,對于計算機操作的要求更高。ERP模擬實訓軟件、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成本預算等都是對于信息化處理能力的考驗。學生通過校內、外基地實訓等教學手段加深了對相應原理的理解。目前我院已與陜西省物流協會、中通快遞西安分部、西北建材物流中心等多家物流企業建立了培養新型信息化物流人才的關系;在校內開展物流信息管理設計大賽、小組方案實施等形式多樣的教學輔助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校園生活內容。
三建立特色專業教學體系的保障機制
為了進一步落實特色化專業建設,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一系列綜合性教學保障機制。
3.1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現行的教師團隊出現的怪現象:懂理論的不懂實踐、懂操作的不懂物流、懂計算機的不懂設備使用。為了跳出這種怪圈,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勢在必行,關鍵在于教師的不斷學習。為了適應教學需要而增加個人技能是教學體系和專業特色化建設的核心。
3.2加強對計算機實訓室軟硬件設備的投入
在現有計算機實訓室的基礎上,充實相關實驗設備,加大對實驗室軟硬件設備的投入。購買了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等物流軟件,提高實驗開課率。學院加大硬件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校內物流與供應鏈實訓室,引進先進物流設備及設施,把書本上的內容展現在學生眼前,課堂實踐就是操作。模擬實際工作崗位,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安排崗位操作,提出物流設計方案,實體化軟件操作,撰寫方案報告,增加學生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為確保實踐教學質量,建立了學院—院系—學生的三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1、學院層面,將綜合實訓教學質量檢查納入到日常的教學檢查中;每學期有計劃地對計算機實訓課程及校內實訓課程進行考核;2、院系層面,每學期通過下達教學任務,開展期中檢查和召開年度教學工作總結會,對實踐教學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對下一步工作進行規劃;3、學生層面,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全面聽取學生對教學質量的反饋意見;要求學生對校內、外實訓進行總結并整理反饋意見。
四結語
關鍵詞:港航物流;工學結合;創新;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推動港航物流業快速發展,不斷提高港航物流人才隊伍的能力和素質,是為滿足國民經濟與現代社會發展的整體需要,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在培養港航物流管理人才的過程中,應加強培養學生具備行業的核心能力和職業素質。因此,本文立足天津區域經濟發展,以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為例,首先分析天津濱海新區對港航物流人才的需求狀況與港航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有條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工學交替、四段互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具有教育理念先進、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培養環節體現互動和培養方案系統完整的特點,為港航類物流職業教育立足區域,服務產業,加速完善人才培養的實踐提供研究基礎和參考。
1 區域經濟發展對港航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1.1 天津市港航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
隨著國務院確立天津市濱海新區為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后,為港口和航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對港口與航運相關專業的學生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然而面對物流行業規模的持續擴大,目前物流專業人才在數量、質量上卻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
1.2 天津市物流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專業能力強、文化素質高的特點
天津多數物流企業的現有從業人員的狀況不容樂觀,存在學歷水平偏低,物流專業人員占總體數量比例低,從事綜合業務的能力差的現象。
1.3 建設北方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對港航類物流人才體現三個層次的需求
戰略型物流人才。戰略型人才必須對企業的為了發展方向和管理體制進行充分研究,熟練把控物流業務全局,具備從戰略上分析企業未來發展趨勢。
管理型物流人才。管理型人才要對物流管理、進出口貿易等知識熟練掌握,熟練制訂有針對性科學的企業物流活動方案。
技能型物流人才。技能型港航物流人才則是指具有集裝箱碼頭、散貨碼頭、件雜貨碼頭業務操作和基層管理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碼頭調度、堆場計劃、泊位計劃、船舶配載計劃、港口倉庫管理、外輪理貨業務、船舶港口、碼頭安全管理、港口裝卸工藝和設備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基層管理實用型人才。
在以上人才需求層次中,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水平、業務操作能力強、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的優秀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未來人才需求的重點,也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2 高等職業教育港航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特點與能力素質標準
2.1 港航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普通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不同之處
以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為例,港航物流管理專業是以港航商務管理、集裝箱運輸實務、外輪業務、集裝箱多式聯運、租船實務等為專業骨干課程;以港航法規、物流管理基礎、國貿實務與單證、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國際航運管理為專業基礎課程,這些專業課程都有“涉海”背景,其人才培養的標準與要求也就有著不同的特別的要求。港航物流管理人才除了必須具備較強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外,還要求熟練掌握港口、海洋運輸等業務專業知識與技能。
2.2 港航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行業核心能力標準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下,港航物流管理人才應當具備持續學習、終生學習的能力,及時更新業務中遇到的專業知識,進而逐步培養和具備行業要求的核心素能:高水平的語言表達特別是熟練的英語溝通能力,可以滿足因為物流管理工作涉及到協作部門多、流程環節多,必須具有較好的團隊合作能力的要求;商務處理和運輸港口調度是港口和航運行業的核心業務崗位職能,對于這種需要多方協調、不可預測突發性的工作環境較多的情況,應當具備較好的人際溝通技能、組織協調能力、對突發事件的隨機應變能力;熟練掌握對國際商品貿易進出口流程、各環節的業務單證處理操作、港口內各類型船舶的進出港作業管理能力和港口倉儲與配送運輸操作能力。
3 高等職業教育港航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現有條件及存在的不足
在港航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方面,天津海運職業學院通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創新與實踐,獲得了可喜的成績,例如:形成了以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團隊,聘請企業專家到學校兼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雙向交流,提升現有教師企業實戰經驗,采用外引內培等方式提高本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教學實力。港口航運實踐實訓教學資源在國內高職院校處于領先水平, 內陸堆場營運管理系統實訓室、CFS貨運站營運管理系統、集裝箱碼頭營運管理系統實訓室、件雜貨散貨碼頭可視化綜合生產管理系統實訓室、典型港口機械仿真訓練實訓室等先進實訓設備和軟件系統在教學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學生在具體港航業務環節的實際操作能力。面對成績,也要看到由于種種原因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港航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與物流行業、企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些不足在其他高職院校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應該格外關注。
(1)往屆畢業生整體就業質量有待提高
具體體現在專業對口率低、畢業生工資收入水平不高、職位提升速度緩慢等。分析原因主要為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的創新性不足,在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面前,很多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足,工作創新能力欠缺,整體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2)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不夠深入
校企合作雖然初具規模、正常開展,但是由于校企雙方利益互補上沒有做到互利平等,所以在校企合作上呈現學校積極性遠高于企業,因此,企業為學校提供的學生實習環節、教師頂崗實踐、橫向科研課題的合作開發等資源相對較少,學校也不能及時掌握行業的新發展、新信息。
(3)人才培養的管理運作機制阻礙工學結合教學的有效實施
現有教學評價體系仍然是以期末考試為主要的最終評價標準,對于過程性評價沒有給予足夠大比例的側重,考試方式還是以理論試卷考試為主,對于動手實踐操作型考試方式的應用較少,盡管實踐教學、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越來越被重視,但遠沒有形成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現代高職教學與評價體系,這種現狀阻礙了高職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4 高等職業教育港航物流管理“工學交替、四段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
以上港航物流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嚴重阻礙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因此,在考慮專業的現實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獨特之處,針對存在的不足和代表性問題,提出了港航物流管理“工學交替、四段互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港航物流管理“工學交替、四段互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其含義是在學院與企業之間雙向交互,企業學校雙向交互,人才培養過程的各組成環節緊密連續性的互動。即企業與學校互動、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互動、授課講師與學生互動、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互動、知識學習與校外實習鍛煉互動。同時設計了四個層段的工學交替式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素養。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實施過程中,學校與校外物流實訓基地及實習企業緊密合作,在學生頂崗實習、教師實踐能力培養、課程改革建設、科研課題共同開發、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創新等方面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加強合作。人才培養過程由四個層段構成,各階段互相銜接,通過校內港航物流課程的管理理論學習、校外港航實習實訓基地的實操實習、校內工學交替的港航物流管理職業崗位能力訓練、校外頂崗實習四個層段,逐步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崗位技能、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具體實施包括:
第一層段:首先學生在入學后,主要安排在學習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通過學習能夠掌握專業所需要的基本理論知識,同時通過人文、價值觀等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
第二層段:為學生安排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技術課程的學習,同時通過校企合作,組織學生到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專業認知實習。近年來,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在與天津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天津大亞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中通遠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等幾家物流企業的校企合作中,嘗試了吸納企業優秀專業技師補充到教學一線和開發橫向科研項目資源,創新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實現學校與物流企業資源共享、合作雙贏。在將校企合作、工學交替作為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環節進行實施的過程中,分析整理出如下經驗與啟示:
(1)創建平穩運行的實習實踐平臺,保證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物流管理本身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在高職港航物流專業的辦學建設中,通過校企對接,建設足夠數量、合作緊密的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實習和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提供平臺。
(2)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港航物流管理專業建設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廣泛采納來自港航物流企業的專家的建議,對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進行系統合理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嘗試根據企業生產實際,將核心課程課堂搬到企業作業現場,實施校企兩地授課的教學組織方式,將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于學完本課程后,使學生在專業崗位操作能力、事務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
(3)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相互融合。在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型物流人才的過程中,多次聘請物流企業經理來學校向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與企業文化教育,組織學生來到企業生產工作現場參觀,通過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相互融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吃苦耐勞、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學生通過在企業實際工作環境下的鍛煉與企業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實踐中對港航物流管理基本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從而獲得港航物流企業運作管理以及港口、航運的業務操作崗位所要求具備的技能。
第三層段:教學組織以考取相關的職業崗位從業資格證書為重點,讓學生在校內利用仿真實訓,例如企業貨代管理系統實訓室、內陸堆場營運管理系統實訓室、CFS貨運站營運管理系統、集裝箱碼頭營運管理系統實訓室等,學習港航物流管理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技能訓練課程,課程設置以“港口生產崗位和港航服務崗位”為主線,圍繞船、港、貨、線四個方面,進一步體現港航物流特色,以專業就業為導向,提升專業對口就業。通過將專業課程、技能課程分類分層,使學生能清晰每一崗位對應的課程及技能要求達到的標準。該體系突出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人才培養特色。
第四層段:到企業實戰練習。學院通過組織企業招聘雙選會等形式,幫助學生成功應聘,進入簽約企業完成帶薪頂崗實習,未能應聘成功的學生學院安排其去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畢業論文的寫作和論文答辯同步進行,畢業論文的完成過程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通過企業崗位實習和畢業論文寫作使學生學習掌握的工作能力與企業崗位能力無縫對接,個人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在未來職業發展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此外,針對港航物流企業的具體業務崗位對相關技能的要求、區域經濟發展對港口與航運物流服務業總體服務質量需求,港航物流管理專業“工學交替、四段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港口與航運物流業“職業崗位能力、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職業核心能力、工作創新能力、個人綜合素養”五位合一作為人才培養總體目標,持續深化在學生實習實訓環節的校企密切合作,同時校企在科研項目上進行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最終通過深入推進實施校企融合、教學中堅持實踐育人,采用先進人才培養方式等提升港航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陶經輝,張曉萍,等. 物流產業發展與物流人才需求模型研究[J].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9(1):106-110.
[2] 鄭麗娟,胥洪娥. 基于核心競爭力的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探索[J].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27(4):121
-123.
關鍵詞:物流工程;交通運輸;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2-0160-03
一、概述
物流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為商品流通提供服務的行業,特別是在電子商務急速發展的帶動下,物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幾年,國家相關部門通過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及相關的支持物流產業發展政策,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的目標。
物流業的發展,帶動了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一定會對高端物流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據相關文獻[1],我國對高級物流人才的需求每年都以15%的速度在增長。總的來說,物流人才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流管理人才,一類是物流工程人才。目前前者的數量相對較多,培養模式較為完善,而后者以某些專業為特色的物流工程人才較為匱乏,培養模式也不成體系。主要是因為具有專業特色的物流工程是一個復合性的新興交叉學科,需要以專業特色為基礎,從系統科學的角度對物流工程方面的規劃、建設、管理、信息、技術等多系統進行了研究。因此,物流工程不同于物流管理,應是一個具有專業背景和專業特色的交叉性復雜學科。
如何培養出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新型物流工程高端人才成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將結合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特色,以此專業為背景,對物流工程專業人才特質進行探討,提出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對加快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促進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物流工程專業人才特色
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04)中,將物流本科專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歸屬于管理學內的工商管理(代碼1102)中的物流管理專業;另一類是歸屬于工學內的交通運輸(代碼0812)中的物流工程專業。本文研究的則是后一種情況。物流工程專業大都是依據各高校的某些較強的工科專業延伸而設立的,各自的物流工程專業都體現了背景專業的特色。如以機械專業為背景的物流工程特色是物流工具、設施設備等;以計算機、控制學科為背景的物流工程特色是物流信息、貨物跟蹤等;以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為背景的物流工程特色是綜合運輸體系、貨物運輸組織等。因此這些具有不同特色的物流工程專業大都設立在不同的專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也將與特長專業相結合,制定出適合背景專業優勢的物流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1.“T”型人才特征。物流工程具有復雜交叉學科的特性,集聚了多學科專業知識和科學方法,其主要包括社會、經濟、管理、信息等學科及相應的背景工程學科,是這些學科的交叉性的新興學科,其特征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的交融結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工程性、復雜性、動態性等特點。因此,物流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屬于復合性T字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不同的是,在掌握基本的物流基礎知識和現代物流基本技術的基礎上,還必須具有工程思維和系統性思維的能力,每個學生應發揮自己的特長,如數據分析能力、編程能力或者系統規劃能力,以滿足物流行業針對性的人才需求。
針對交通運輸工程專業背景的物流工程人才,在掌握物流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不僅必須具備工程學科的思維能力,還必須具備專業特色能力,如解決物流系統中與貨運相關的交通問題的能力。
2.企業物流和社會物流。目前的物流行業高等人才大都從事的是和企業物流相關的工作,企業物流注重的是對企業生產、運輸流程的規劃和調整,最終達到節約企業運營成本的目的。隨著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及社會物流系統的發展,為了滿足行業對于社會物流相關人才的需求,高校應轉變思維,在掌握企業物流基本知識的前提下,將社會物流的思維理念融入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擴展視野,以全社會為研究范疇,研究社會物流體系結構和運行規律;研究流通網絡分布是否合理、流通的渠道是否通暢;如何進行科學管理和有效控制、采用先進的技術來保證物流的高效率低成本運行等。
社會物流系統研究主體將是全社會,具有不確定性、動態性、復雜性等特征。如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問題、物流節點布局問題、物流搬運設施設備等問題、物流行業標準問題、物流政策法規問題等。物流工程專業大都研究社會物流系統問題。
3.交通運輸工程和物流工程。針對大部分非專業人士,提到物流,第一反應就是貨物運輸,將物流與運輸混為一談。對于交通運輸工程與物流工程這兩個不同的專業,兩者既有交叉又有不同點。
交通運輸工程是研究支撐人和物移動的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及相關的交通運輸組織優化、交通信息及智能技術等的學科。人的移動是客運,物的移動是貨運,而貨運又是物流工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物流系統需要研究的重要內容。因此,在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支撐下的物流工程學科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如何發揮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優勢去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物流工程專業是我們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物流工程學科和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交叉知識非常普遍。加強交通信息、交通控制、交通知識的滲透,可以培養物流工程專業學生的物流仿真、貨物跟蹤、路徑優化等方面的能力;加強以傳統水運管理科學的知識滲透,則可以培養學生港口物流專業方面的能力;加強交通規劃和管理知識的滲透,則可以培養學生物流配送網絡和節點規劃方面的能力。
三、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創新是培養模式的精髓,如何通過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去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成果的專業性人才。所謂創新就是改變傳統培養模式中的不足,提出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否是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要以培養成果來加以檢驗,而成果就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即培養的人才是否是創新型的,而要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一定是通過創新性的課程體系、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及創新性的師資來達成培養目標。
物流工程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要結合專業特色。如具有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特色,具體體現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及師資配備等多方面,充分體現了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的特色。
1.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具有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特色的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培養物流工程專業的普適性人才,更應培養具有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特色的專業性人才。
人才培養目標要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工程職業道德、國際視野和工程實踐學習經歷;掌握從事具體交通運輸工程特色的物流工程與管理工作所需的相關科學知識,以及物流工程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叉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技術手段;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手段并考慮經濟、環境、法律、法規、安全等制約因素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勝任物流工程及相關(如交通運輸)領域的規劃、設計、運營、管理、咨詢、研究、等工作;并能面向未來,具備創新意識以及終身學習、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能力;具有專業特色的綜合性物流工程專業的卓越人才。
物流工程專業依托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的支撐,培養的人才在掌握物流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需要熟練掌握社會物流系統中的基礎設施規劃與設計,貨物運輸組織、管理及控制,企業物流的運作、管理控制過程及物流方案設計優化。
經過卓越工程師專業的培養,其目標是使學生在專業知識方面能夠掌握物流工程及交叉的交通運輸工程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具有運用物流及交通運輸技術綜合分析和解決物流系統規劃與貨運交通等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
總之,依托交通運輸工程特色專業的物流工程人才應該掌握以下幾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1)物流工程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與方法。(2)針對物流工程系統中的專業問題,掌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與技能。(3)針對物流系統中有關的交通問題,要有系統觀點、工程理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4)熟悉國家及政府管理部門關于物流與交通運輸發展的法規、政策及規定,掌握現代物流體系及交通運輸發展的動態及前沿。(5)要有自我學習、不斷更新、不斷進取的能力。
2.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建設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好的課程體系能夠達成培養目標,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課程體系是學生獲得許多能力的重要途徑。要想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力、創新實踐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必須要建立科學系統、富有創新思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在培養目標中已分析了專業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課程體系建設應該圍繞培養目標展開。針對以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為背景的物流工程專業,在分析專業特色的基礎上,課程體系應以模塊形式加以構建。各模塊之間既有內在關聯又有內容上的區別;在模塊內部使用公共的基礎理論知識,避免原有課程設置中的許多基礎知識在多門課程中重復,既能節約課時,又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幾大模塊構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針對我校的物流工程專業,在充分調查現有課程體系成效的基礎上,分析現有課程體系的不足,在借鑒國內外高校成功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充分聽取專業人士意見,對課程體系展開調整優化。初步設想建設以下幾大模塊:(1)公共基礎知識模塊。主要是數學、外語、計算機、人文課程等,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基本知識能力。(2)專業基礎知識模塊。主要是交通運輸工程和物流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專業可能用到的方法論方面的課程,如概論、專業基礎課程、運籌學、建模方法、數據分析、仿真等。(3)物流工程與貨運交通專業模塊。主要是圍繞物流工程和交通工程中的有關社會物流系統而展開的課程,以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如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物流節點規劃設計、貨運交通等。(4)物流管理模塊。主要是針對企業物流方面展開的課程,包括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物流設施設備等。(5)教學實踐創新模塊。主要是鍛煉學生的實踐、創新、綜合能力,主要通過創新大賽、創新課題、課程設計及產學研合作基地實習加以完成。(6)畢業論文設計模塊。畢業論文及設計主要來檢驗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及發展潛力。
3.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創新應圍繞培養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方法,其主要有以下幾種:(1)理論教學的創新。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經典理論的同時,引入該學科的前沿性知識及探索性問題,增強學生的理論創新能力。(2)案例教學。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將實際工程案例引入課堂,也可聘請校外具有實際工程經驗的專家進入課堂進行案例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融合貫通,加強學生對實際工程問題的認識能力及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創新能力。(3)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理論教學過程中,結合工程實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現場調查,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到產學研合作單位進行教學實踐,參與到實際工程項目,體驗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的結合。(4)研討試教學。研討試教學將圍繞某個探索性問題或者實際性工程問題,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展開研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和組織協調溝通能力,同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5)論壇試教學。組織專家論壇、企業家論壇及教師學生論壇,也可以聘請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開設各類學術講座,充分利用專家、企業家的理論前沿知識和工程實踐經驗,引導學生創新意識。另外,在創新教學過程中將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如實驗室、產學研基地、項目合作等),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
在建立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充分利用我校交通運輸工程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優勢,嘗試建立本科“導師制”,將物流工程專業本科生分由若干導師指導,圍繞教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課題,指導學生參與理論及實際研究,讓學生在本科階段提前進入導師的研究領域,參與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創新能力。
4.師資力量的配套。師資力量是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名師出高徒,我校的物流工程專業師資應該大力引進,引進學術帶頭人及青年優秀人才;同時,對現有師資要進行培訓、進修,為其提供出國進修和研討的機會,還可以派青年教師去物流企業掛職學習,更好地了解物流的運作模式,將實際應用中的問題帶回學校,讓物流工程專業更貼合社會需求;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特別是物流工程這種立足于應用實踐的學科,更應該多邀請行業專家學者或物流企業家來學校講學,進行合作交流,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于物流行業發展的認識。
5.教材資料的更新。教材資料是人才培養的根本,教材也需要有專業特色,目前,國內高校的物流工程專業尚沒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教材體系。當務之急,具有相同特色(如交通運輸特色)的各高校間應加強合作與交流,組織物流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等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和編寫物流工程學科的系列教材。對于國外優秀的物流工程類教材,應加以引進和翻譯,尤其是國外物流工程及貨運交通相關案例書籍的引進和翻譯;對于國內實際物流工程案例加以整理,編寫成課程案例集。經典理論、學科前沿及工程案例等教材資料體系對培養卓越工程師人才是極其重要的。
四、結語
作為實用性、工程性很強的物流工程專業培養出的創新人才,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物流系統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商業模式的改變,對物流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高校作為培養輸送人才的基地,必須要緊緊把握物流工程專業發展的方向,圍繞學科優勢,制定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林兆花,燕珍,蔡曉麗.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物流技術,2013,32(2):258-288.
[2]張明會,唐四元.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物流教學,2007.
引言
“十一五”期間,中國高等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階段,提高教學質量和培育特色成為高校的共識。對于中國較早開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要辦出特色確實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如何發揮特長,確立競爭優勢,以差異化競爭策略重塑專業特色,從而贏得生存與發展空間形成特色,是擺在所有高校面前的重要課題。
由于各高校對專業特色的含義理解不清,指導思想不明確現象比較普遍,導致各高校在專業特色的建設過程中重宣傳、輕建設,或者只是簡單模仿名校,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專業特色,到目前為止,只能在教育部2004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當中找到辦學特色的解釋:“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應當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大,效果顯著。特色有一定的穩定性并應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得到公認。”該方案認為特色可體現在不同方面:治學方略、辦學觀念、辦學思路;科學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教育模式、人才特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解決教改中的重點問題等方面。對辦學特色的解釋涵蓋了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特色以及各學校的特色定位,但是作為專業特色來說,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長期積淀出來的特有的東西;二是要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重要作用;三是特色本文由收集整理要有一定穩定性,并被社會認可。
有關特色專業建設的研究,國內學者謝朝陽等(2009)、馬晶(2008)等結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育現狀,主要從教學理念、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實踐教學等方面提出了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路,在目前的研究中把專業特色等同于人才培養特色,把特色定位與特色本身相混淆,很少有基于區域經濟優勢對本校的特色專業進行規劃建設,本文擬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結合河南省新型工業化和糧食核心區建設研究國際經濟與貿易特色專業建設問題,在此基礎上,著手培育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專業課程與教學實踐特色。
一、依托區域優勢培育專業特色
1.打造食品工業強省的戰略機遇。河南省基于全國糧食主產區和糧食核心區建設的戰略要求,力求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從普通農產品到優質農產品生產,從初級農產品到深加工增值,從“賣原料”到“賣產品”,河南省農業產業演繹著深刻的嬗變,向農業強省進一步邁進。2012年河南省食品工業經濟總量居全省工業行業首位,居全國食品工業第二位,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全國第一肉制品加工大省。河南食品加工業的迅速崛起,是河南由農業大省邁向農業強省的一個標志性變化,這種源自農業的經濟增長,為向經濟強省跨越,實現“中原崛起”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河南省在2009年在《河南省食品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將食品工業列為省戰略支撐產業加以支持。規劃明確指出,以河南省糧食核心產區建設為契機,極力推進食品工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相結合,今后十年依然要把食品工業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中原崛起的重要戰略支撐產業,把河南建設成為全國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食品工業強省,實現從“中國糧倉”到“國人廚房”和“世界餐桌”的跨越。
2.建設鄭州中原國際物流園區。河南作為全國交通樞紐,一直努力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物流園區,《鄭州現代物流中心發展規劃綱要(2006—2010年)》,指出,要以圃田為中心,在鄭汴路、金水東路(鄭汴快速通道)、京珠高速公路兩側區域,并逐步向開封方向展開,規劃建設集市域、區域和國際物流于一體,具有多式聯運、集裝箱中轉、貨運、保稅倉儲、分撥配送、流通加工、物品展示、信息服務等功能的中原國際物流園區,成為鄭州中心物流樞紐主要的功能載體、中西部地區優勢突出的國際貿易窗口和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加工地。
河南作為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產大省和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在全國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因此,河南省必須以發展新型工業化為契機,抓住國家糧食戰略工程——糧食核心產區建設的機遇,以及河南省開放帶動戰略對人才的需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進行特色專業建設時必須考慮我省新時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提供河南省實現新跨躍、新崛起的“動力源”。 因此,以河南省新型工業化和糧食核心區建設為背景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特色專業建設問題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專業特色培育的實踐
河南工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經過長期的積淀,專業凸顯了河南工業大學在國際物流和糧食產業研究領域的學科優勢,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學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河南省對國際物流和國際農產品貿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但是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基于以上河南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分析,我們認為河南省新型工業道路、糧食核心區建設、以鄭州為中心的物流樞紐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大了對國際物流和國際農產品貿易人才的需求,但現有的專業培養模式不能滿足河南經濟發展的實踐要求。
因此,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必須緊扣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突出河南省貿易的區域性貿易特點,加大與相關行業協會、用人單位的溝通力度,廣泛征求相關業務部門意見,集思廣益,以河南省經濟建設與發展為導向,推動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色建設,以培養具有較系統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及實務知識,具備國際商務溝通能力、國際物流管理、國際市場分析能力、國際貿易運作能力、從事國際農產品貿易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服務于河南區域經濟建設。特色專業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用人單位訪談等途徑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格定位進行調研,進而對該專業特色培育開展規劃等工作,圍繞該專業特色培育的需要,我們主要在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專業課程與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特色培育,并將教改成果體現在最新版的專業培養方案中,期待落實到教學實踐并接受實踐的檢驗、評價,不斷完善,直至最后得到社會公認并產生一定影響。
1.師資隊伍:企業家進課堂。河南省獨特的區域優勢造就了一大批國際物流、糧食期貨貿易以及國際農產品貿易方面的專家和企業家,企業家在多年的創業與經營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引入企業家進課堂,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課本上無法學到或體會的知識,而且一定程度上改變“實踐型”教師缺乏的現狀。具體做法是,由專業教師牽頭規劃,開設專業選修課,邀請企業家通過專題講座方式給學生講學。經過多年的實踐,本專業不僅已邀請多位外向型企業的知名企業家和高層管理人員進入課堂講學,而且還與他們建立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
2.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將案例教學法引進課堂是許多院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常用的教學方法。案例如何體現“典型性、時代性、貼近性、借鑒性”卻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尤其是貼近性往往是一些國內外經典案例所不具備的。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將河南省企業的對外貿易、境外投資和國際物流等典型案例引進課堂,不僅增加貼近性,而且更具有借鑒性。通過實地調研、高層訪談或當地商業媒體等多種渠道挖掘河南企業國際化經營案例,并按不同課程匯編成分冊,現已有“實用國際貿易實務案例”、“國際物流教學案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案例”等,將案例實實在在地融入理論教學,很好地為理論教學服務。
3.專業課程:地方課程。專業課程是專業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專業素質的特質課程。為適應新型工業化、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糧食生產核心產區建設和鄭州市物流樞紐中心的建設,按照我校在國際物流和糧食產業的學科優勢,進一步強化專業特色,課題組通過長期的準備與就地取材,已經先后開設《糧食期貨貿易》、《國際農產品貿易》、《糧食經濟》、《國際物流》、《國際采購》等課程。具體實施過程是,本專業教師(課程負責人)負責組織策劃,專業教師與校外專家、企業家共同對中小企業創業及經營活動進行深度挖掘,形成課程教學體系,組織自編講義,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向學生講授,拓展了學生的專業知識。
4.實踐教學:仿真實訓。利用外貿實習平臺、外貿單證實習平臺、電子商務模擬實驗平臺、國際物流運行平臺,通過整合各類軟件,形成高度模擬的國際貿易實務、海關實務、國際結算、國際物流、電子商務相關課程的實驗環境。
5.實踐基地:對接+滾動式。作為專業教學的重要部分,實踐教學日益受到各方重視。實踐基地更是夯實實踐環節的基礎。以專業人才培養為依托,該專業與相關外向型企業實行對接,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增長,不斷創建新的實習基地從而保持其數量的滾動增長,我們稱之為“對接+滾動式”實踐基地。這樣,學校與企業為學生共同構建了穩定的合作基地。通過多年的運作,該專業已與本地20多家有影響力的企業建立了該種類型的實習基地,從而保證專業實習“有組織、有保障、有內容、有收獲”。
【關鍵詞】特色農產品;物流;特點;意義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特色農產品物流水平基本還處于原始階段,物流成本高、損耗大、效率低。當前,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瓶頸矛盾已從生產領域轉向了流通領域;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正在成為解決大市場與小生產矛盾的重要舉措。由于特色農產品生產的地域性與消費的普遍性、生產的季節性與消費的全年性之間的對立,造成了特色農產品供給與消費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靠的就是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現代特色農產品物流不僅能使農產品實現其價值與使用價值,還能降低特色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的成本,提高附加值,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一、特色農產品物流的定義
特色農產品物流是指特色農產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實體和信息流動,從生產地到消費地、生產者到消費者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產品流動過程,它包括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包裝、儲藏、配送、裝卸、信息等環節,并將各個環節做到有效整合,實現農產品價值增值的過程。
二、黃岡特色農產品物流產業及其特點
一般情況下,具有以下特點的農產品都可以稱之為特色農產品:一是具有一定的品質特色,具體說來就是產品品質獨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認知度;二是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具體說來就是產業可延伸性強,經濟開發價值高;三是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具體來講就是目標市場相對明確,市場競爭優勢明顯或具有潛在的市場需求。如黃岡麻城的福白菊、羅田的板栗、紅安的花生等,都是具有湖北黃岡特色的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物流由于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因而也表現出自身獨特的特征,具體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特色農產品物流周期性、季節性的特征明顯。特色農產品物流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和周期性,表現為:在農產品成熟時,出現短時、較大的物流量;而季節過后,物流量迅速減小,呈現較大的周期性和波動性。(2)特色農產品物流具有點多、面廣性。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者基本是分散的農戶,沒有成規模;如目前,湖北省黃岡市的特色農產品主要以鮮貨鮮銷和干貨銷售形式為主,生產經營者大都在大別山區和湖區的農戶,特色農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市區,在分散的產銷之間要滿足消費者在不同時空上的要求,使得農產品物流面臨著時間、空間、數量和質量的巨大挑戰。特色農產品不僅有食用的特色農產品,還有大量用于輕工、紡織和化工等方面的工業所用原料特色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的流向,不光在黃岡市本地,很多都是銷往省內、國內,還有部分進入了國際市場。(3)特色農產品物流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由于特色農產品所具有鮮活、易腐等生化特性,所以要求特色農產品的各個物流環節,要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和專業性。為使特色農產品的使用價值得到保證,在特色農產品儲運過程中,需采取防潮、低溫、冷藏、烘干、防蟲害等一系列流通加工的技術處理措施。特色農產品物流要求有配套的硬件設施,有專門的物流技術人員;其中硬件設施主要包括特色農產品的冷藏庫庫、恒溫庫,輸送分揀的專用設備、專用農產品碼頭、專用恒溫車、冷藏車運輸工具、裝卸設備等等。專業的物流技術人員,可以保證特色農產品在各個環節銜接非常好,從而保證特色農產品的產品質量。
三、發展黃岡特色農產品物流業的意義
黃岡特色農產品物流的現狀,已影響了黃岡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特色農產品物流業必將對農民生活、農業生產、新農村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等都會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1)有利于提高黃岡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研究特色農產品物流將會進一步促進黃岡市特色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在原有的特色農產品稀缺性和差異性基礎上降低流通損耗和交易成本,使黃岡市特色農產品在產業鏈環節形成競爭優勢,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提高黃岡市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提高黃岡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的銷售量和市場占有份額。(2)有利于提高農村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特色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使得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向前延伸,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創造新的空間;特色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將促進龍頭企業在新的工業園區落戶,成為新城鎮的重要組成部分;特色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還將會打破城鄉分割狀態,把工農商貿連為一體,加快城鎮資金、高素質人才和先進物流技術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血液和活力,促進和加快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加快解決三農問題的步伐。(3)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構建和諧社會。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在近幾年明顯減緩,增加農民收入成為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突出問題。黃岡市不但是湖北省糧棉油主要產區,黃岡市的家禽、食用菌、蜂產品、魔芋、茶葉、中藥材、牛奶、板栗、蠶繭等特色農產品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大多數特色農產品長時間“養在深閨人未識”,如果能夠把這些特色特色農產品,通過現代物流手段帶到市場,展現特色農產品的獨有特征,就能夠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發揮其應有效用。發展特色農產品物流業,利用現代物流手段,采用統一采購、集中配送,連鎖經營,提高流通加工和包裝等的標準化程度,既有利于將特色農產品及時送往城市,滿足市場需求,擴大特色農產品的市場份額,又有利于農業生產資料(化肥、農藥、生產機具等)等工業品下鄉,降低經營成本,帶動特色農產品的產業鏈的發展,促進產業鏈上相應的儲藏、運輸、生產、加工、營銷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另外,借助現代物流業,不僅可以將本地農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也可以將國內外農業先進技術引入本地區,從而更好地發展外向型經濟。這一切必將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4)有利于解決日益突出的特色農產品消費安全問題。傳統農產品營銷體制下,經營者小規模購銷、分散運輸,生產流通環節的農產品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物流業,主要是通過構建大型的農產品物流的龍頭企業,通過政府扶持和企業自身的拼搏形成企業的品牌號召力,由若干龍頭企業分工協作承建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采取封閉型流通通道,以確保產品從生產、收購、運輸、庫存、加工、配送諸環節的產品安全質量,這就從經營體制上建立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全流通通道,為居民食品的安全消費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綜上所述,黃岡市特色農產品物流業發展具有直接現實意義;同時特色農產品物流發展對黃岡市農業的帶動效應和示范效應,對促進農業現代化和“三農問題”的緩和也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物流專業現狀分析
1.1專業人才培養物流專業作為一個新專業,很多是建立在一些傳統機械類、交通類和管理類等老專業之上,根據教指委2013年報告中,可知現有物流專業57%設置在管理類院系,11%設置在交通類院系,工程類及其他占到7%左右。所以在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會出現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與傳統專業區別不明顯等問題。同時專業教師多為老專業教師,在物流專業的教學中會存在專業教學拓展不夠、照本宣科、與實踐脫離等問題。以此造成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差距較大,進一步出現企業招不到人,學生不好就業問題。
1.2師資建設根據教指委報告,2013年物流專業師資結構分布為碩士學位教師占比例43%,博士學位教師學位占的比例超過一半,其中職稱比例中副教授和講師占主力,比例分別為37%和43%。從調研結果看,師資結構相對合理。但由于專業較新,物流方向的專業碩士和博士比例較少,2008年后才陸續有物流方向的博士畢業,所以物流專業博士教師多為新進教師,專業教學經驗較少。同時高校教師不僅有教學職責,還有科研任務,一些高校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考核機制,使得一些高校教師在個人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出現教學和科研分配不合理問題。
1.3實驗實踐教學環節根據統計,截止2013年,將近18%的學校沒有建立實驗室,而已有實驗室的高校其相應的實驗占地面積大多都在500平米以下。實訓基地方面,將近20%的院校沒有相應的實習基地,大部分有多個實訓基地。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實驗設備設施落后,與教學要求不符,不能和課堂教學有效銜接,與企業實際相脫離,起不到很好的實踐教學效果。甚至很多實習基地存在掛牌模式,并沒有承擔實際的教學活動,影響物流專業人才培養。
2物流專業發展對策
結合國內外的先進經驗,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專業發展對策如下:
2.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特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物流教指委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專業的指導性培養方案為高校建立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了指導,在此基礎上各高校需結合自身專業和學科背景,建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其一是物流服務的特色,其二是高校自身的專業背景。其中物流服務根據物流服務主體層次有微觀的企業物流,宏觀的政府相關物流,根據物流服務業務范圍可分為企業物流、系統物流、供應鏈物流等,不同人才培養模式對于不同的物流服務層次。結合高校專業背景培養人才,比如大連海事大學物流專業可以體現航海物流特色,制定相關理論和實踐實驗課程。武漢科技大學物流專業可以體現鋼鐵物流特色,增設相關特色課程等等。
2.2加強專業課程與教材建設,與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在明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加強課程建設,其主要是加強專業課程設置,避免出現內容重復,交叉多的情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加強與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相關課程設置,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另外,教材建設方面,為了與專業課程設置相一致,避免課程間內容交叉太多,最好自主編寫教材。沒有自編教材的課程在課程選擇上要盡可能選擇符合專業課程設置的內容,達到教學設置合理要求。
2.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對于師資隊伍建設,主要從內外兩方面入手,內部采用老教師帶新教師,物流專業教師(比如物流專業畢業并從事多年物流教學老師)帶非物流學科教師(比如老專業或轉專業過來的教師),并多采用定期教學聽課評論會等,以此促進物流專業教學水平的提升。對外鼓勵專業教師進修,比如碩士學位老師進修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老師進入博士后工作站學習,參加國內外訪問學者項目;同時鼓勵教師與企業合作,到企業鍛煉,并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2.4使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物流專業教學需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尤其要重視實踐教學效果。通常可采用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等多種方式,在教學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學、軟件仿真教學、項目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盡可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物流專業;多樣化;專業定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2009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標志著我國物流業新一輪發展的序幕。提高物流業的發展速度,實現我國物流業的現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具備現代物流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必須適應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需求[1]。
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專門就此問題提出: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作為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搖籃,高職院校貫徹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最好的實際行動就是更好、更多地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物流專門人才[1]。物流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實踐中,必須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實踐教學既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客觀要求,又是我國高職院校更深層次改革與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迫切需要。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1 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1.1 行業定義
現代物流業是融合交通運輸業、物流倉儲業、國際貨代業和計算機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
1.2 行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
物流業總體規模在不斷擴大,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但是,行業發展也面臨著以下主要問題:
(1)全社會物流運行效率偏低,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高出發達國家1倍左右;
(2)物流技術、人才培養和物流標準不能滿足需要,物流服務的組織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
(3)社會化物流需求不足和專業化物流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存在。
1.3 行業發展要求
(1)物流業要向以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現代物流業發展,通過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樣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提高自身競爭力;
(2)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制造業和商貿業優化內部分工,專注核心業務。
1.4 行業發展基本原則
(1)建立技術標準,綜合集成倉儲、運輸、貨代、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多種功能,推進物流一體化運作;
(2)創新服務方式,以滿足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物流需求為出發點,不斷創新物流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
1.5 行業發展主要任務
(1)加快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發展:加強主要港口、國際集裝箱中轉站、多功能國際貨運站、國際機場的多式聯運物流設施建設,逐步形成一批適應國際貿易發展需要的大型國際物流港。
(2)優化口岸通關作業流程,實行申辦手續電子化和“一站式”服務,提高通關效率。
(3)優化物流業發展的區域布局,其中包括全國九大物流區域之一的以上海、南京、寧波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物流區域。
(4)加強物聯網技術、集裝技術、單元化裝卸技術、物品編碼體系、條形碼、智能標簽、無線射頻設別(RFID)、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可視化技術、貨物快速分揀技術等物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2 上海物流行業發展規劃
進入“十一五”以來,上海物流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十一五”前3年,上海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7%,2008年達到1 794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1%,占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3%。2008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8億噸,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 800萬標準箱,位居世界第二;上海航空貨郵量達到304萬噸,其中浦東國際機場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上海市政府了本市貫徹《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方案,實施期限為2009~2011年。其中明確,上海到2011年將基本建成國際重要物流樞紐和亞太物流中心之一[1]。
上海市將重點推動四大領域的發展:口岸物流、制造業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城市運行重點物流。
深化嘉定汽車城、金山化學工業區、臨港裝備制造業、寶山鋼鐵及冶金產品4個重點物流基地建設,形成汽車和零部件、化學危險品、特種裝備和鋼材的多層次專業化物流服務能力。
3 上海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建設方案思路
3.1 專業定位
據調查分析,全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以綜合管理為最主要培養方向的占到48.2%。其次,倉儲作業管理也是各院校比較重視的人才培養方向,比重為34.5%。這是因為物流管理不僅僅是作為一門針對性強的學科而走進市場,更主要的是因為它針對的不是一項,而是整個管理流程,而其余的運輸、配送、營銷、國際物流作為物流這一大方向的分支,遴選比例大致持平,分布在20%~28%左右[2]。
而上海29所高職院校中有11所院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其中只有6所學院在物流管理專業定位上有一定的特色方向。他們分別是企業物流管理方向、城市配送方向、報關與貨代方向、供應鏈管理。雖然都有各自的特色,但與行業發展的趨勢和區域發展的重點還是不能完全吻合。畢業生就業可能面臨因為專業太窄而缺乏靈活性,或者因為專業太寬而缺乏競爭優勢的問題。因此,應該是“窄寬合一”,在專業定位上首先應該符合上海物流行業重點發展的方向(口岸國際物流、先進制造業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城市運行重點物流),然后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如學生特點、師資隊伍、學校教學軟硬件、合作企業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確定一定的專業特色。
3.2 人才培養
上海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應根據本地區域特點和市場需求,在學生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特色培養”。這樣既能提升本校在兄弟院校中的競爭優勢,又能使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崗位時有一定的靈活性,適應企業多樣化的人才的需求,培養物流復合技能人才,并使學生能夠感到上課所學的知識和實際工作有密切聯系。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大多是以操作和基層管理為主。根據在滬企業情況分析,其中企業物流管理方向對口崗位有零售連鎖企業,如沃爾瑪、家樂福、世紀聯華、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采購職位:如零售企業采購部門的采購助理;儲運職位:如制單員、調度員;專業物流公司:如國際快件公司UPS、國內快遞企業、郵政企業及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適合崗位包括快遞員、報關員、貨代員、單證員;物流營銷職位:如貨代銷售員、客戶服務專員、物流銷售員;外貿職位:如國際貿易公司單證員、跟單員、外銷員、業務員
等[3]。而上海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特色應該體現在專業化和國際化上,如掌握物流專業外語應用能力、信息技術設備操作能力、口岸保稅物流專業知識能力以及化工品物流、汽車物流、口岸保稅物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物流專業。
3.3 課程建設
理論教材精選帶有習題訓練與解析、案例分析的教材,實踐教材精選帶有企業案例操作、企業軟件模擬的教材,并且避免不同教材知識點重復。資助有水平的教師進行校內實訓教材編寫,并與企業、軟件開發公司合作編寫實訓教材。同時進行精品課程建設,對核心課程或特色課程建設課程教學網站。逐步加入物流專業外語課程,增加物流信息管理技術課程、國際物流通關課程、供應鏈管理實訓課程。具體方案簡述如圖1所示:
3.4 師資隊伍建設
現有的物流教師大多是從其他相關專業轉過來,專業方面并不是很強[4],而研究生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對企業需求并不了解。因此,目前一方面要請有工作經驗的高水平老師講課,同時增加專職教師頂崗實踐并聘用本行業專家顧問作為專業帶頭人。聘用的教師專、本科階段最好是非物流專業背景,如電子信息、化工、汽車制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制造、電氣工程、建筑工程等一定的工科背景,這樣有利于教師形成寬廣的知識面。對于一些有企業實訓經歷的教師應該定期請他們參加講課競賽、教學交流。對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出國深造的機會。以此來充分激發校內外現有師資的教學熱情、科研熱情和工作熱情,團結合作,共同奮進。
3.5 教學改革
根據學情分析,高職院校學生主要問題是學習缺乏主動性,如何提高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是當務之急,而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整理,避免知識點重復教學。如海運運費計算,在物流管理概論、集裝箱運輸實務、運輸管理實務、國際貨運實務等課程中均出現,那么可以放在國際貨運課中詳細講解,其他課程一筆帶過或簡要復習一下。如此即節約了課堂資源,又不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同時,教師要掌握多種課堂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同步實操教學法等,以此提高課堂師生互動性,使學生感覺在有趣多樣的教學環境中學到了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4 結束語
通過分析上海物流行業發展趨勢和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設置問題,明確了上海高職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復合技能型的物流人才。科學整合校內、校外有限資源,綜合考慮專業建設相關因素,確定相應的培養方案,并結合地域優勢發展特色的物流專業。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 貫徹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J]. 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會刊,2009(5):1.
[2] 合肥學院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調查分析報告[Z]. 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