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04: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資金的來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基于地域視角 具體如下:
(1)總體情況。在接受調查的204家江蘇省中小企業中,有137家企業認為目前資金狀況一般,占全部調查對象的67.16%;有34家企業認為目前資金寬裕,占全部調查對象的16.18%;有33家企業認為目前資金緊張,占全部調查對象的16.67%。總的來說,有超過八成的中小企業目前的資金狀況處于和好于一般狀態,說明江蘇各地區中小企業的發展總體呈現良好健康態勢。
(2)蘇南。在接受調查的98家蘇南中小企業中,有64家企業目前資金狀況一般,占蘇南地區全部調查對象的65.30%,此外各有17家企業資金處于緊張和寬裕的狀態,均占蘇南地區全部調查對象的17.35%。可見,蘇南大部分中小企業資金狀況良好,能夠跟得上企業和市場的發展腳步。
(3)蘇中。接受問卷調查的蘇中地區中小企業共有50家,有33家中小企業目前資金狀況處在一般狀態,占蘇中地區全部調查對象的66%;有12家中小企業表示資金寬裕,占蘇中地區全部調查對象的24%;還有5家企業目前資金狀況緊張,占蘇中地區全部調查對象的10%。蘇中地區的中小企業大部分資金狀況呈現一般狀態,比率甚至稍稍超過了蘇南地區,資金富裕的企業比率也超過了蘇南,此外,呈現資金緊張的企業,從統計數據上來看也低于蘇南,總體上資金狀況優于蘇南地區的中小企業。
(4)蘇北。在接受問卷調查的56家蘇北地區中小企業中,有40家中小企業目前資金狀況一般,占蘇北地區全部調查對象的71.43%;有12家企業呈現出緊張的狀態,占蘇北地區全部調查對象的21.43%;而僅有4家企業表示資金寬裕,占蘇北地區全部調查對象的7.14%。不難看出,蘇北各中小企業的資金狀況總體上同樣呈現出一般的狀態,但是,與蘇南、蘇中的中小企業相比,資金緊張的企業數目明顯偏多,并且,企業數量也有相當大的差距。蘇北地區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情況是三個地區中最為嚴重的。
(二)基于行業視角 具體有:
(1)總體情況。在接受調查的中小企業中,高科技企業61家,占據了全部企業的30%;輕工業和商業各有54家,均占據全部企業的27%;而其他行業也有33家,占據全部企業的16%。這樣的比率顯示出,中小企業分布特性在幾個主要的行業中較為均衡。
(2)輕工業。在輕工業類中小企業中,最為偏好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依次是自籌資金、民間借貸和內部集資。在將企業初創期和目前的資金來源進行比較后,銀行貸款的選擇傾向略微下降,選擇的企業數目由成立時的49家降到了46家;自籌資金這一資金來源占據了企業融資偏好的第二位,并且有更多的企業通過這一方式進行了融資,選擇這一資金來源的企業數目由原來的39家上升到了41家,青睞趨勢顯而易見;民間借貸對于輕工業中小企業而言是資金來源的第三位選擇,但從統計數據來看,企業成立時和目前的傾向相比并沒有發生變化,保持著一定的穩定性。此外,內部集資也是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大選擇,但在輕工業領域,這一資金來源選擇傾向從原來的21家下降到了18家,略有下降;雖然財政投入、股權融資和其他方式也是不錯的資金來源,但是在輕工業行業,選擇的企業數量較少。
(3)高科技產業。在高科技產業類中小企業中,最為偏好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其次是自籌資金、內部集資和股權融資。在列出的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是最受高科技企業歡迎的資金來源,并且有48家企業目前的資金來源中有銀行貸款這一項,企業數量比成立時多出了2家。位于第二位的自籌資金選項,選擇其作為資金來源的企業數目也有所上升,由原來的32家上升到了35家,雖然上升程度不是很大,但也足以顯現出高科技產業對該融資來源的重視。此外,高科技企業對內部集資、財政投入、股權融資和民間借貸的偏好程度相當,選擇這四類資金來源的企業也是呈現出了上升趨勢,和企業成立時相比,分別有了1、1、3、6家企業數目的上升。而其他方式幾乎沒有企業去選擇。
(4)商業。在從事商業類的中小企業中,銀行貸款、自籌資金、內部集資是企業最主要的三大資金來源。但是和輕工業以及新科技產業類的企業相比,銀行貸款這一資金來源并沒有顯示出遙遙領先的姿態,自籌資金的比重和銀行貸款呈現出并駕齊驅的態勢。但分析顯示,三大資金來源受青睞的程度與企業成立時相比都有了些許下降,自籌資金從原來的36下降到了33,銀行貸款從38下降到了37,而內部集資更是從22下降到了18;此外,民間借貸、財政投入、股權融資和其他方式這四項資金來源雖說不是商業類的資金來源巨頭,但從趨勢上來看,這四項資金已經受到了商業類中小企業的重視,與成立時相比,選擇民間借貸、財政投入的分別多出了2家企業,而股權投資也多出了一家企業,這細微的變化顯示已經有更多的企業對這四項資金來源表示了青睞。
(5)其他。在除去上述三大行業的剩余中小企業中,自籌資金、銀行存款和內部集資是比較重要的三大資金來源,擁有自籌資金和銀行存款這兩項資金來源的企業數量從成立時的21都上升到了26,而內部集資從14上升到了17。位列第四位的財政投入也有了數量的上升。民間借貸、股權融資和其他方式是企業采用的比較少的三種資金來源,但其中股權融資和其他方式是上升的,民間借貸是減少的。(詳細數據如圖1、表1所示)
圖1 其他企業現有資金來源與成立之初的比較
在接受調查的204家企業中,輕工業、高科技產業、商業和其他產業這四類中小企業最為偏好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分別有49家、52家、39家和29家中小企業把銀行貸款視為企業最喜好的資金來源。其次,各行業分別有22家、31家、19家和16家中小企業把自籌資金這一資金來源視為第二偏好。
(三)發展階段分析 具體如下:
(1)總體情況。在接受調查的204家中小企業中,處于創業期的企業資金57.14%處于一般狀況,36.73%處于緊張狀態,而只有6.12%的資金略顯寬裕;而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中,83.65%資金狀況一般,另外資金緊張和寬裕的比例分別為9.62%和6.73%;對于成熟期的中小企業,有43.14%的資金處于一般狀態,45.10%為寬裕,11.76%為緊張狀態。很明顯,在創業期和成長期的企業狀態下,資金大部分處于一般的情況,相對于成長期和成熟期來看,創業期資金的緊張程度最為嚴重。成熟期的資金的寬裕程度最高,發展的也最健康。由此,從創業期到成長期再到成熟期,中小企業的資金狀況在一步步地健康發展。
(2)創業期。在創業期的中小企業(如圖2),最為偏好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與自籌資金,其次是內部集資、民間貸款、財政收入和股權融資。在企業成立之初,絕大部分企業選擇了銀行貸款作為其籌集資金的最佳選擇(40家),可是就目前來看,它的選擇度下降了2家(38家),從而被自籌資金(成立時與目前均為38家)這一籌資方式超過。民間借貸、內部集資、財政收入這三種方式,從成立之初到目前均有所上升,分別為9家到17家、14家到15家以及4家到8家。而股權投資和其他方式與自籌資金的局勢相同,均保持穩定,分別為7家和1家。不難看出,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不管是在創立初期還是目前,都更為偏向于選擇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為其融資的最佳途徑,民間借貸、內部籌資以及財政投入與股權融資的選擇性也在不斷增加。
圖2 創業期中小企業現有資金來源與成立之初的比較
(3)成長期。在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中,最為偏好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其次是自籌資金、內部集資和民間借貸。從圖3不難看出,在將企業初創期和目前的資金來源進行比較后,各類主流傾向均為上升或保持穩定的趨勢,除了內部籌資有輕微的下降。作為資金來源的首要選擇,銀行貸款的選擇具有遙遙領先的地位,具有85到87家的選擇,而最為第二選擇性的自籌資金,從企業的成立之初目前,它的選擇有了突破性的飛躍,由原來的63家到現在的72家。對于民間借貸從28家到29家這一點輕微的上升空間來看,財政收入與股權融資,雖然在總量上難以與民間借貸相抗衡,但其上升程度分別為19家到33家與16家到20家的4家變化,遠遠高于民間借貸。而其他方式的選擇則保持穩定的2家。
(4)成熟期。在處于成熟期的中小企業中(如圖3),銀行貸款、自籌資金、內部集資是企業最主要的三大資金來源。和成長期相似,銀行貸款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優勢,從創業之初到目前處于29家到33家的高選擇。緊隨其后的自籌資金從成立到目前有略微的下降,從原來的26家到25家的選擇。內部籌資的選擇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保持著20家的選擇。對于民間借貸以及財政投入,選擇性均有略微的下降,分別從創業時期的9家和10家,下降到目前的7家和9家。股權融資是這段時期必須要提的資金來源方式,它的上升速度最快,從創業時期的10家,到了目前的17家,看來選擇股權融資作為資金來源方式會在未來成為更多中小企業的選擇。
在接受調查的204家企業中,有處于創業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3類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他們最為偏好的資金來源都是銀行貸款,分別有38家、91家和41家表現出了這樣的偏好。但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對銀行貸款的偏好是最為強烈的。有17家創業期企業和49家成長期企業把自籌資金看做第二偏好的資金來源,而成熟期的中小企業則偏向于把內部籌資作為企業的第二大資金來源。
二、江蘇省中小企業資金來源困難原因
(一)江蘇省不同地域中小企業認為資金來源困難的原因 對位于蘇南的各中小企業而言,企業自身缺陷和金融機構提供資金還不足以滿足企業需要是導致融資失敗的主要原因,雖然次要原因還有很多,但銀行的偏見還是以38.78%的比率被重點提了出來。對于蘇中的各中小企業而言,銀行貸款程序繁瑣苛刻是導致企業融資失敗的突出因素,比率竟占62%,此外這類企業同樣面臨企業自身缺陷和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不足導致融資失敗帶來的影響。和蘇南地區的中小企業一樣,蘇北的企業同樣因為企業自身缺陷和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不足這兩大主要原因而導致融資失敗,然而,有73.21%的企業認為融資失敗的原因是由于企業自身存在缺陷,可見蘇北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還有待提高。(數據詳見表3)
(二)江蘇省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認為資金來源困難的原因
三類企業在面對融資失敗原因這一問題時,觀點都偏向于企業自身問題和金融機構本來就能力有限的選項上。但高科技企業有37.7%的比例認為銀行存在歧視中小企業的現象并且信用機構存在操作審批上的苛刻繁瑣。輕工業和商業則分別有32.73%和35.19%這樣稍大的比率認為銀行貸款程序的繁瑣苛刻應該為企業融資失敗負責,或多或少應該采取行動配合中小企業融資的順利進行。(數據詳見表4)
(三)江蘇省各發展階段中小企業認為資金來源困難的原因
在對企業資金來源困難的原因調查中,絕大部分企業認為在于企業自身缺陷、金融機構本身能提供資金就不足與銀行貸款程序的繁瑣苛刻為主。但是對于成長期企業,銀行的偏見在此占據了較大的比重,比值達到37.5%。創業期和成熟期的企業中也分別有28.57%和29.41%的比率認為是銀行對中小企業有偏見而導致了融資失敗的發生。由此可見,銀行的偏見與歧視也是企業不能成功達到融資目的的原因之一。同時還可以發現三類企業對信用擔保,民間高利,行業不景氣沒有報以過多的怨言。(數據詳見表5)
在所有接受調查的江蘇中小企業中,有26%的企業認為融資失敗是企業自身存在一些缺陷,20%的企業認為是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不能滿足企業需要導致的失敗,此外,認為銀行對中小企業有偏見和銀行貸款程序繁瑣苛刻導致融資失敗的比率各占15%。認為另外三個原因導致融資失敗的比率分別為9%、9%和6%。
(四)江蘇省中小企業資金來源困難深層次原因 從上述調查統計的結果來看,資金來源困難主要來源于企業發展所表現的自身問題、銀行的偏見以及融資貸款程序所折射的政府相關管理問題,即歸結為內部和外部兩方面。
(1)江蘇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部原因。具體有:一是中小企業在發展戰略和內部管理方面存在問題。一些中小企業缺乏長遠的發展戰略,未能準確的定位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盲目追求擴大生產規模,尋求快速發展,使得中小企業無法相對穩健的發展,從而引發高歇業率和倒閉率。二是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旺盛。由于不少中小企業準備快速擴張生產經營規模,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來適應市場競爭需要,以及中小企業的人工,流動資金和原材料等多種生產經營成本的上漲等,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大幅度上漲,由此相應地增加了對外源融資特別是銀行貸款的需求。
(2)江蘇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銀行信貸體系不完善。信貸審批手續繁雜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問題。一筆貸款從申請到最后批復手續繁瑣,所需時間過長,難以及時滿足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需要,容易貽誤企業發展壯大的最佳時機。此外,銀行在信貸這一塊長久以來便對中小企業存有偏見。二是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不夠。我國政府在目前的資本市場上仍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政府在引導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上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一方面,國家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不夠,缺乏專門為其提供服務的配套措施。不僅如此,現行金融體系還對中小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的活動作了過分嚴格的控制,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
三、江蘇中小企業資金來源困難破解對策
(一)中小企業方面 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的一些改變、變革、內部規范化來提升企業的綜合能力,從而吸引外部機構資金的進入,特別是江蘇中小企業目前依賴較重的銀行,盡力滿足其融資條件。一是制定可行的企業發展戰略、愿景,讓銀行等金融機構清楚企業的發展目標、路徑以及可行的盈利模式,使其對企業長期良性成長充滿信心。二是企業規范化建設以及再造,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小企業管理的規范化亟待提高,財務信息混亂、數據不真實,因此加強中小企業規范化管理體系的建設非常重要,特別是財務、內部風險控制以及日常管理制度的執行性等方面。三是塑造充滿活力的企業文化。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人是非常重要的發展要素,打造一個和諧、團結、凝聚力強的企業文化易于激發企業員工的創造性和戰斗力,從而轉化為企業長久的發展潛力和動力。四是改變傳統觀念,在可能的前提下積極嘗試除銀行等常規金融機構外的資金來源,如進行股權的改造來引入戰略投資者或其它產業投資基金等。
(二)金融機構方面 商業銀行應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轉變觀念,合理配置金融資本,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作為新的貸款增長點和利潤來源渠道。利用利率的杠桿作用,對市場的金融貸款進行市場調節。要在商業銀行內部成立中小企業信貸部,規范貸款管理,專門負責中小企業貸款審批、發放與管理。降低貸款手續的繁瑣程度,方便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需要開發更多的金融服務項目,提高為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效率和提供相關的信息咨詢服務。
(三)政府方面 具體有:
(1)加強適應中小企業資金來源需要的法律法規建設。政府要在已有的政策法規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建設。政府部門主要以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援助等方式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就江蘇蘇南、蘇中、蘇北各中小企業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來看,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也必須按地域實施。對于在調查問卷中對政府扶持顯示出強烈欲望的蘇北地區,政府應當下放制定地方稅收優惠的權利,讓地方政府根據當地中小企業的意愿和現狀,制定出一套適合和方便他們更好地融資的政策。與此同時,政府應該以對待蘇南地區的態度,對蘇北地區中小企業提供財政援助,有理有據地切實幫助有需要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實現做大做強的愿望。當然,除了特別照顧蘇北地區中小企業的發展外,政府部門也不能放松執行機構對已經制定的法律法規在蘇南、蘇中地區的執行情況,切忌把法律法規只當門面,不去實踐。
(2)建立以政府為指導的融資擔保體系。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制度、構建配套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制度是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政策支持。央行應制定一套適合中小企業特色的信用等級評定制度,目的是為了對中小企業的真實信用級別做出客觀而公正的評價。對于那些沒有很多固定資產來擔保融資,謀求金融機構信任,但有良好發展空間和勢頭的中小企業,政府應當提供信貸擔保,協助中小企業向參與計劃的貸款機構取得貸款,信貸擔保金額可視企業情況而定。各級財政部門應該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建立信用擔保風險補償基金,設立再擔保基金制度,幫助擔保機構分散風險。有關部門可重點扶持一些經營管理較好、風險管控水平較高、有一定影響力的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建立“扶優限劣”的良性發展機制,促進擔保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3)謹慎制定貨幣政策。國家的貨幣政策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有著直接的影響。從全國大范圍來看,中西部差距大,統一調息不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從江蘇來看,南北經濟同樣也存在差異,只有針對不同地區做出不同的調息決策,才能更好地解決中小企業在融資上遇到的麻煩。政府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狀況,出臺的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應該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此外還要對政策的后續實施過程進行跟蹤監測和分析,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適時適度的預調和微調,降低貨幣政策與調控目標偏離的可能性,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
(4)完善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鼓勵中小企業參與直接融資。拓寬直接融資方式無疑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途徑,而通過中小板和創業板這種融資方式無疑是直接融資中的重點。因此,中國證監會應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盡快按現實需要建立交易成本較低、準入標準較松的二板市場或地方柜臺交易市場,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直接融資的場所。
(5)引入民資機構。為更好地解決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的來源問題,政府應該鼓勵一定數量的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并設立銀行提供融資服務,特別是對于面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民營金融機構給予政策上的優惠支持,中小企業多為民營企業,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機構有利于解決其融資難的問題,同時民營性質的金融機構對民營中小企業更為熟悉,對風險的控制能力會更好。另外,民營資本的進入會進一步促進目前的國有金融機構改進、創新服務和管理能力,從而更好的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
(6)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小企業相當一部分從事科技創新領域,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已為世界各國所公認,在國內其專利技術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護,這就為技術轉化為資本制造了障礙。因此,政府應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應降低相關的知識保護成本,主動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保駕護航,促進高科技類中小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像江蘇這樣發達的沿海省份,可以建立更多的產業投資基金,鼓勵科技的市場化轉化,提升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一、引言
風險投資供給問題也就是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問題,作為風險投資供需兩端中的一端,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風險投資的規模和發展。一般而言,風險投資的資金供給主體由政府、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大公司、富裕的家庭和個人、金融機構以及外國風險投資等構成。根據各國風險投資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政府監管機制等的不同,不同國家的風險投資資金供給主體結構也是不同的,其中最重要的不同在于政府在資金來源中所占的地位的差異。對于風險投資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與地區,養老基金、大公司、金融機構等民間主體是風險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而政府只是在中小企業的種子期以及對于外部效應比較高的風險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其中以美國最為典型。相反,對于處于風險投資發展初期的國家和地區,政府資金在風險投資資金來源中所占的比重就比較大,我國就屬于這種類型。
風險投資的資金供給結構是隨著風險投資制度自身的演進發展而不斷變化的。 在風險投資早期階段,由于風險投資很不成熟,風險很大,容量很小,因此一般只是富有的個人或家庭投資; 隨著風險投資的發展,容量不斷增大,風險也有所下降,一些大型企業也參與到風險投資中來。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風險投資比較發達的國家中,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商業銀行、捐贈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逐漸成為風險投資資金的主要提供者。
本文對美國、歐洲、亞洲(中國大陸以外)以及中國大陸的風險投資資金供給狀況進行實證分析,并對它們之間的異同進行總結, 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我國風險投資資金供給狀況的啟示和建議。
二、美國風險投資供給狀況分析
美國是現代風險投資的發源地, 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風險投資業的規模和效率一直走在全球風險投資業的前列。 美國又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堅定執行者, 因此其風險投資業資金供給狀況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由表1可見,在1978年美國風險投資資金來源結構中, 個人和家庭還以0.70億美元占據了首位,保險公司也以0.35億美元處于次席,養老基金只占第四位。但到1979年,養老基金就一躍占據了風險投資資金供給的首位,其后除了1981年與個人與家庭的資金供給平分秋色之外,養老基金一直一枝獨秀,牢牢占據了美國風險投資資金來源的首位。從比例上來說,1978年養老基金為風險投資提供的資金只占總資金的15%,其后逐漸增加,1986年達到了50%左右,并一直維持在30%~50%之間。從歷年的總體情況來看,保險公司與捐贈基金分別占據了美國風險投資資金來源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三、歐洲風險投資供給狀況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在歐洲風險投資資金來源部門分布中,養老基金也占據了比較重要的地位,與銀行一起排在了歷年資金來源的前兩位。 但與美國不同的是, 養老基金投資風險投資的比例并不占絕對優勢,不僅常常將首位讓給商業銀行,而且與其他來源的資金比例相差也不大。在美國,政府部門投入風險投資的資金比例非常小, 以至于在表1中都沒有反映出來。 而歐洲政府部門對風險投資的投入所占比例雖然只有5%~10%,但是總體來說,卻要高于法人企業、 股票市場以及個人對風險投資的投入比例,略低于投資基金和保險公司。與美國相比,歐洲風險投資來源分布的另一個不同是個人投入所占比例要小得多, 在各來源渠道中只排名在倒數第四左右。總之,與美國相比,歐洲風險投資資金來源分布中,政府和銀行所占的比重相對重要一些,而個人、企業和證券市場的作用卻相對小一些。 這與美國更崇尚自由市場而歐洲政府和銀行的影響更大有很大關系。
表3給出了英國、 德國和法國等三個風險投資業比較發達的歐洲國家的風險投資資金來源的分布情況。 英國風險投資資金來源分為國內和國外兩個渠道, 而來自國外的資金數量顯然要大于來自國內的資金數量,尤其是2007年來自英國國內和國外資金的比例竟然達到25∶75, 這與英國的金融業發達并且開放程度較高不無關系。 英國風險投資資金來源也是以養老基金占據的份額最大(尤其是來自國外的資金),與美國相似,這或許是因為英國在經濟制度和金融政策與美國最為接近有關。排在第二、第三位的為投資基金和銀行, 而政府部門投入風險投資業的資金份額比較小, 尤其是來自英國國內的政府部門的資金。 這一點也與英國的市場自由化在歐洲處于較高水平有關。
在德國,2003年風險投資資金來源排名中占據前三名的是銀行、 政府部門和保險公司,2006年前三名排名是投資基金、 個人和銀行,2007年前三名排名是保險公司、投資基金和銀行,而2009年稍作調整,為銀行、投資基金和個人。由此可見,德國的銀行、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是風險投資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政府部門和個人也提供了一定比例的資金。但與英美不同的是,養老基金在德國風險投資業資金供應系統中所占的比重很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德國奉行國家資本主義政策的結果。
法國風險投資資金來源分布與德國較為相似,但也有一定差異。法國1999~2001年風險投資資金來源渠道排名前三名的是銀行、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2006年是保險公司、銀行和個人,2007年是保險公司、個人和投資基金,到2010年上半年則是個人、投資基金和政府部門。由此可見,法國的保險公司、銀行和個人為風險投資資金供給的貢獻較大,其他如養老基金和投資基金也提供了一定比例的資金,而政府部門、機構投資者提供的資金則相對較少。與德國不同的是,法國風險投資資金供給的渠道中,個人的作用要大一些, 而政府部門的作用卻要更小一些。
四、亞洲風險投資供給狀況分析
由于經濟基礎、經濟制度以及文化的不同,亞洲風險投資的來源分布也表現出與歐洲風險投資來源分布的差異。在表4中,亞洲風險投資有37%來自法人企業,高出排名第二的銀行和保險公司近一倍,超過10%的還有養老基金,而在歐洲風險投資來源中占據較大比例的政府部門和個人在亞洲創業資本來源中都不超過10%,來源于個人的資金比例更是只有3%, 遠遠低于其他風險投資來源渠道。
表4還給出了日本、 印度和中國臺灣等三個主要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風險投資來源分布情況。法人企業無一例外地在這三個國家和地區的風險投資來源中占據了榜首或接近榜首的位置。 而法人企業之外的風險投資來源渠道所占的比例次序, 對于這三個國家和地區就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在日本,2007年風險投資來源比例最高的是銀行,占據了41%的比例,銀行和法人企業所提供的風險資本合計比例超過了70%,如果再加上保險公司,則合計比例達到了90%,也就是說其他來源的風險投資只占了10%的比重。由此可見,日本的風險投資主要來自于金融機構和法人企業,這與日本所奉行的銀行控股和企業交叉持股的經濟金融制度是一致的。
在印度,2009年風險投資來源比例最高的是投資機構,占據了47.4%的比例,接近一半,遠遠高于其他來源的風險投資資金。占據第二位的是銀行,也只有11.7%的比例。法人企業和政府部門分別只有7.2%和6.6%。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個人的數據都很低,以至沒有單獨列出,包括在其他類之中。
在中國臺灣,法人企業也同樣占據了風險投資來源的榜首位置,從2005~2009年都占據了40%左右的比例。接下來是投資機構(在16%以上)和個人(在10%左右), 而保險公司和銀行均不超過10%,政府部門更是以不到5%的比例處于最后一位。養老基金則基本上是無所作為。如果把保險公司、銀行、投資機構、金融控股公司和證券公司合在一起考慮,則金融機構的投入占據了中國臺灣風險投資資金來源的40%~50%,與法人企業并駕齊驅。個人也為風險投資的供給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政府部門和養老基金則作用明顯偏小。
從總體來看,在亞洲國家中,法人企業和金融機構成為風險投資來源的主要渠道,而養老基金、個人和政府部門對風險投資資金供給的貢獻則顯然要低于歐美。
表5給出了澳大利亞2002年和2006~2008年的風險資本來源部門的分布情況。 由于2002年與2006~2008年數據的統計口徑不同, 所以有一些出入。在2002年,養老基金投入風險投資的資金占了36.4%的比例, 遠遠高于其他來源的資金。而在2006~2008年, 養老基金為風險投資提供的資金均只在3%~4%之間,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2002年養老基金為風險投資所提供的大比例資金是一種特殊情況,不具有可持續性。2002年其他比較重要的風險投資來源有法人非養老基金、 銀行等。 在2006~2008年,除海外不可分類資金和國內不可分類資金之外, 風險投資來源的主要渠道包括家庭/個人、媒介基金、法人非養老基金等,而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捐贈基金等來源都相對較少。在不可分類資金中,海外不可分類資金所占比例超過20%,是國內不可分類資金的兩倍, 這說明在澳大利亞來自海外的風險投資資金占了比較高的比例。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澳大利亞風險投資資金來源與歐美、亞洲等國家和地區都有著一定的差異, 有著自己的特色,即家庭/個人、媒介基金、法人非養老基金等渠道提供的資金比較多, 而在歐美風險投資來源中比重較高的養老基金, 以及在亞洲國家和地區風險投資來源中占據重要地位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等, 在澳大利亞風險投資來源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我國內地風險投資供給狀況分析
我國內地風險投資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20世紀的最后十幾年時間里,發展一直很緩慢,而且存在很多問題。直到本世紀初,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風險投資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在風險資本供給方面也可以看出這種變化。
我國內地風險投資資金來源渠道從大類來說可以分為本土和外資兩種,見表6。近年來,來自海外的資金有較為明顯的增長然后衰減的趨勢,2003年只占5.0%(不排除與統計樣本存在偏差有關),2005年占33.9%,2007年和2008年分別為51.8%和49.3%, 已達到一半左右的份額, 但2009年和2010年大幅下降,占比分別為29.40%和22.52%。在外資的風險投資資金中,來自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國外的風險投資機構為中國大陸提供的風險投資資金所占比重并不大。這說明國外逐利的機構投資者雖然很看好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但更為內行的外資風險投資機構對中國風險投資市場卻相對謹慎得多。
2003年以來,我國風險投資資金中來自本土的金額也在不斷上漲,在2008年之前,由于來自外資的金額上升速度更快,所以本土資金所占的比重卻在下降。但到2009年和2010年,來自本土的風險投資資金得到飛速增長,已經從不到50%的比重迅速上升到占據70%以上的比例。來自本土的風險投資資金的具體來源渠道有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個人和事業單位等。 其中事業單位在2003年和2005年的調查中有數據, 而且其金額和比例都很小,在2006~2010年的調查中,這一項沒有數據,說明其在總的風險投資資金來源中所占比重已經非常微小了。在我國風險投資本土的幾個主要來源渠道中,企業始終占據了最高的位置,其次是政府,雖然在總的風險投資來源中所占比重逐漸下降, 但這兩個來源始終占據了前兩位,即使在2010年兩者合計依然占據了接近一半的份額。本土的個人和金融機構在風險投資資金來源構成中的比重相對較小,2008年以前始終未能超過10%的比例,來自金融機構的資金在2008年以后才上升到略高于10%。 個人投入風險投資的興趣不高可能與我國個人富裕程度遜于國外以及我國風險投資風險較高、 退出渠道不暢等因素有關, 而金融機構投入風險投資的興趣不高應該與我國近年證券市場、 房地產等其他投資領域收益率高于風險投資業有關。
六、結語
【關鍵詞】大型建筑企業;資金管理;資金籌集
在當前銀行貸款普遍收緊的形勢下,面對資金緊張的實際情況,資金籌集和分配問題是大型建筑企業必須要解決好重大問題之一。大型建筑企業要在利用好資金專項分析的各種方法,對資金需求量、資金的來源渠道、資金的內部分配做出符合實際的預測和預先安排。以下筆者對大型建筑企業資金管理進行具體闡釋。
一、確定資金需求量,控制資金投放
大型建筑企業無論通過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籌集資金,都應該先確定資金的需要量。籌集資金盡管要多層次、多渠道地去籌集,要廣開財路,但必須要有一定的度,要有一個合理的界限。資金不足,當然會影響大型建筑企業的效果和質量,進而會影響企業的發展;資金過剩,會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益。在確定資金的需要量、測算資金的預算定額時,鑒于大型建筑普遍是訂單式生產特點,企業應遵循“量入為出”這一原則,通過既科學合理,又適當簡化的方法來測定預算支出定額,從而確定資金的需要量。由于承攬項目比較特殊,項目工程進度,業主付款的及時性等方面均會對資金安排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減少資金占用,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必須科學合理安排資金的投放和回放,控制資金的投放時間。
二、確定資金投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資金的投向既決定資金需要量的多少,又決定資金的使用效果。大型建筑企業一般業務類型較多,有施工主業,有建筑先導產業設計業,有上下游一體化的設備制造業,也有主業延伸的投資業等。即使是施工主業,也有各種不同建筑行業如鐵路、公路橋梁建設,港口航道建設,疏浚業,市政、房建等。各種業務類型的市場發展形式、毛利水平、資金投入量均有很大的差別,且不同業務類型的周期也有差別。因此,對大型建筑企業資金的投向進行重點分析,堅持以“一業為主、延伸經營”的原則來確定企業的經營策略,廣開財路,周密研究確定資金投向,在保證主業正常運作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延伸產業,將資金投向與建筑有關的其他各種業務,如 BOT 投資等業務,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而且業務范圍的拓寬也可減少企業風險,達到資金流動增值目的,從而實現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目標。籌資是為了投資,在一般情況下,企業總是先確定有利的投資方向,有了明確的資金用途,然后才選擇籌資的渠道和方法,但要防止那種把資金籌集同資金投放割裂開來的做法。
三、選擇籌資來源,降低資金成本
大型建筑企業作為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無論通過何種渠道,運用何種方式籌資,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即資金成本,包括資金占用費和資金籌集費。資金占用費包括股利、借款利息、債券利息等;資金籌集費包括股票、債券設計印刷費、發行手續費、注冊費、借款手續費、擔保費、律師費等。不同資金來源的資金成本各不相同,而且資金取得的難易程度也不一樣。為此,大型建筑企業要選擇最經濟方便的資金來源。在實際工作中,每一種籌資方式往往是各有優缺點。有的資金供應比較穩定,有的資金取得比較方便,有的資金必須按時歸還,有的資金成本較低,有的籌集巨額資金比較有利,有的取得少量資金有利。因此,必須要綜合考慮各種籌集渠道和籌資方式,研究各種資金來源構成,求得籌資方式的最佳組合,以便降低綜合資金成本。
四、妥善安排自有資金比例,適度負債經營
負債經營是指企業依靠債務資金開展物業管理經營活動,這是現代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一種經營手段。但如果負債過重,不僅會發生籌資風險,而且會削弱企業自負盈虧能力,甚至由于喪失償債能力而面臨破產。因而,大型建筑企業在實行負債經營時必須適度,這樣才能既利用負債經營的有利作用,又避免了可能發生的籌資風險。此外,大型建筑企業在實施負債經營策略時,還必須以一定的自有資金為前提,借入款項應該用于經濟效益較好、投資報酬率較高的行業項目,以求借入資金成本率低于資金利潤率和項目投資收益率,避免債務投資收益不能應付借款本息。
總之,在新形勢下大型建筑企業應在樹立全局意識、風險意識、成本效益意識和現金流意識等基本原則下,要有針對性地利用好資金集中計劃管理、專項分析、內控優化等多種方法,構建適合本企業的資金管理策略體系。
參 考 文 獻
[1]安云亮,梁敬華.淺談境外企業資金管理[J].對外經貿財會.2004(1)
[2]張瑞君,裴化云.商業銀行財務集中管理模式探析[J].國際金融研究.
2004(10)
關鍵詞:企業財務狀況分析
1企業資產的質量特征
質量較高的企業資產,應該能夠滿足企業長、短期發展以及償還債務的需要。從資產的功用來看,不同的資產有不同的功用,因而其質量特征也各不相同:第一,企業的經營性流動資產(流動資產減去短期投資)是企業短期內最具有活力的資產,也是企業近期經營業績的主要來源、償還短期債務的主要保障。第二,企業的對外投資,體現了企業謀求對外擴張或者賺取非主營業務利潤的努力。第三,企業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是企業從事長期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技術裝備水平。
2企業資本結構的質量特征
我們認為,關注企業資本結構的質量特征,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企業資本成本的水平與企業資產報酬率的對比關系:第二,企業資金來源的期限構成與企業資產結構的適應性:第三,企業的財務杠桿狀況與企業財務風險、企業的財務杠桿狀況與企業未來融資要求以及企業未來發展的適應性;第四,企業所有者權益內部構成狀況與企業未來發展的適應性等。
2.1企業資本成本的高低與企業資產報酬率的對比關系一般來說,資本成本是指企業取得和使用資本所付出的代價,主要包括籌資過程中的籌資費用和使用過程中的使用費用。其中,籌資費用是指企業獲取資金來源(如發行債券、股票以及其他籌資方式)過程中發生的申請、登記、印刷等費用i使用費用則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因使用資金而支付給資金提供者的報酬,如利息、股利等。這樣,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除去籌資費用外,企業從債權人處籌集的資金(負債)與從股東處籌集的資金(資本),均存在資本成本的問題。企業的資本成本,應該是指企業的負債成本與股東入資成本的加權平均成本。
2.2企業資金來源的期限構成與企業資產結構的適應性從期限構成的角度來看,企業資金來源中的所有者權益部分,在有限責任公司的條件下,屬于永久性資金來源。企業資金來源中的負債部分,則有流動負債與長期負債之分。按照財務管理理論,企業籌集資金的用途,決定籌集資金的類型:企業增加永久性流動資產或增加長期資產,應當通過長期資金來源《包括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解決:企業由于季節性、臨時性原因造成的流動資產中的波動部分,則應由短期資金來源來解決。
2.3企業的財務杠桿狀況與企業財務風險、企業的財務杠桿狀況與企業未來融資要求以及企業未來發展的適應性。企業的財務杠桿,一般可以表現為三種關系:即負債與資產的對比關系(即資產負債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對比關系、或長期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對比關系。實際上,上述三種關系所表現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即表現在形成企業資產的財務來源中,負債所占有的相對規模。按照一般的財務管理理論,企業財務杠桿比率越高,表明企業資源對負債的依賴程度越高。在企業過高的財務杠桿比率的條件下,企業在財務上將面臨著以下壓力:一是不能正常償還到期債務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業發生虧損的時候,可能會由于所有者權益的比重相對較小而使企業債權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三是受此影響,企業從潛在的債權人那里獲得新的資金的難度會大大提高。這就是說,企業在未來進行債務融資以滿足未來正常經營與發展的難度會因企業較高的杠桿比率而增加。因此,較高財務杠桿比率的企業,其財務風險相對較高。
2.4企業所有者權益內部構成狀況與企業未來發展的適應性企業所有者權益內部的構成狀況,主要是指三個方面:一是指在企業的實收資本結構中,普通股與優先股的構成比例;二是指在企業的普通股份的構成中,控制性股東、重大影響性股東和非重大影響性股東的持股者的構成狀況:三是指企業所有者權益各構成項目的比例。
3利潤的質量特征
我們認為,利潤質量較高的含義是是指:企業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因此,考察企業利潤的質量特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1一定的盈利能力我們所說的“一定的盈利能力”是指,在企業會計政策保持一貫性的條件下,在絕對額上,企業具有大于零的凈利潤:在獲利能力比率上,其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營業利潤率等指標在同行業中處于平均水平以上。
3.2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結構基本合理”有以下幾層含義:①企業的利潤結構應該與企業的資產結構相匹配。②費用變化是合理的、費用在年度之間沒有出現不合理的下降。③利潤總額部分的構成合理。
3.3企業的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企業的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是指企業的主要利潤組成部分有足夠的獲取現金能力,企業對利潤有足夠的支付能力。這主要包括:①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利潤表中“同口徑營業利潤”保持應當基本一致。②投資收益應該對應一定規模的現金回收。
4現金流量的質量特征
現金流量的質量特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4.1穩定發展階段企業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應該對企業的利潤有足夠的支付能力。對于那些商品經營活動占有較大比重的企業來說,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是企業短期內最穩定、最主動、最可以寄予希望維持企業經常性資金流轉的現金流量。在投資收益所對應的現金流入量波動性較強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可能會主要用于下列用途:①支付利息費用:②支付本年現金股利:③本年度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等攤銷性費用;(D補償本年度已經計提、但應由以后年度支付的應計性費用;⑤如果還有剩余的現金流量,則剩余的凈現金流量可以為企業對內擴大再生產、對外進行股權和債權投資提供額外的資金支持。
不言而喻,無論開辦什么樣的企業,都必須籌備相應的資金,并轉化為企業在再生產過程中經常使用的經營資金。企業中的經營資金表現為資金占用與資金來源的對立統一:它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形式占用在一定的項目上,同時又有其相應的來源。占用與來源,有了這一方,必須會出現另一方;失去了另一方,這一方也不復存在。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從資金占用方面看,根據它在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分為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兩大類。固定資金是指運用在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等勞動資料方面的資金,其實物形態叫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價值是在不斷重復的生產過程中逐漸地向產品轉移的,它在報廢以前,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比較長期地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流動資金則不同,流動資金主要用于購買勞動對象。勞動對象只參加一次生產周轉,就改變自己的實物形態,并把全部價值轉移于產品。流動資金的另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員工的工資和各項生產費用,作為預付價值,它也一次全部參加周轉。從任何一個瞬間看,企業的流動資金是同時并存于在生產的各個階段,具體表現為儲備階段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等的庫存儲備;生產階段的在產品、半成品;銷售階段的庫存產品、發出商品;結算中的應收款以及處于兩次周轉間歇的貨幣等。從資金來源方面看,一部分是國家基金;一部分是從銀行取得的貸款;還有一部分是聯營單位投入的資金、發行債券籌集的資金以及結算過程中暫時吸收的資金。如實反映并監督資金占用及其來源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是工業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
資金進入企業以后,隨著再生產活動而不斷地運動著。企業經營資金的運動,既表現為資金的循環與周轉,也表現為資金的耗費與收回。
資金的循環周轉,屬于資金形態的變化。首先在供應過程,企業以貨幣購買勞動對象,形成生產儲備,企業的資金隨之由貨幣形態轉化為材料儲備形態,即形成儲備資金,這是資金循環的第一階段。接著進入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工人借助于勞動資料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使勞動對象發生形態或性質上的變化,創造出產品。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將材料投入生產,并用貨幣支付工資和其他生產費用,企業的資金隨之由材料儲備形態和貨幣形態轉化為在產品、半成品形態,即形成生產資金;另一方面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固定資產發生磨損及其價值轉移,企業的資金于是逐漸脫離固定資產形態而轉化為在產品、半成品形態。隨著生產的繼續進行,在產品、半成品最終轉化為完工產品,從而脫離生產過程而成為入庫待售的產成品。于是企業的資金再由在產品、半成品形態轉化為庫存的產品形態,即形成產品資金,這是資金循環的第二階段。最后,進入銷售過程。在銷售過程中用貨幣支付銷售費用以及為發出銷售產品而耗用材料,企業的資金隨之由貨幣形態和材料儲備形態轉化為發出銷售的產品形態。隨著產品銷售的實現,企業的資金終于由發出銷售的產品形態又轉化為貨幣形態,這是資金循環的第三階段。企業的資金像這樣從貨幣形態開始,順次經過供、產、銷三個連續的階段,最后又回到原來的出發點,這是資金的循環。資金循環周而復始,不斷重復,就是資金的周轉,總稱為資金的循環周轉。
工業生產中的資金耗費,主要表現為生產費用。在生產過程中,“勞動消費它自己的物質要素,即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把它們吞食掉,因而是消費過程。”工業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廠房、機器設備等勞動資料的消耗,在價值上表現為固定資金的耗費;消耗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等勞動對象的價值以及支付的工資和各項費用,表現為流動資金的耗費,這些資金耗費的總和,構成產品的生產成本。此外,在銷售過程中,為了銷售產品,在包裝、發運等方面發生的銷售費用,表現為追加的資金耗費。在生產、銷售過程中耗費的所有這些資金,最后都要通過產品的銷售而收回。收回的資金中,不僅包括了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已耗費的物質資料的價值,還包括了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新創造的全部價值。因此,所收回的資金除用于補償生產中的耗費(其中包括支付的工資等)外,其余額就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盈利,應按規定在國家與企業之間進行分配,其中一部分要以稅金(或稅金和利潤)的形式上交國家。由于生產過程同時是再生產過程,這一個生產周期所耗費的資金,通過國家產品的銷售而收回,就為進行下一個生產周期創造了物質條件。所以,在企業再生產過程中,耗費轉化為收回,收回又進一步轉化為耗費,如此循環往復,使再生產活動得以連續不斷地進行。
投入企業的經營資金,也會由于某些原因而退出企業經營過程,脫離企業資金的循環周轉。例如,固定資產報廢清理等,將引起企業資金占用及其來源的減少。
[中心詞匯]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形式;比擬研討;多元化
房地產業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在其開發和消費進程中離不開金融支持。換言之,房地產開發的進程實質上是一種投資進程,即資金的有效投入和增值收回的進程。因此,經過什么方式、什么渠道停止融資是房地產開發運營進程中最重要的環節。
一、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特點
我國房地產業經過近10年的高速開展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組成局部,也是與金融體系聯絡十分嚴密的一個行業,保證資金的供應是房地產開發的關鍵要素。目前,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際存款、自籌資金及其他資金三個方面。依據央行剖析,在房地產現有資金來源中,國際存款局部簡直被銀行存款壟斷,自籌資金局部在剔除自有資金后大多直接來自銀行信貸,而其它資金局部的70%來自銀行團體信貸(即所謂的團體住房按揭存款)。因此在房地產行業現有的融資歷局中,來自銀行信貸的比例超越了一半。
這種高度依賴銀行信貸的單一融資方式決議了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狀況與國度貨幣政策嚴密相關,而這種相關性促使房地產行業在面對國度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時,易墮入融資困境;同時,房地產行業劇烈的地域性顏色又使其在不同的區域構成不同的融資歷局。因此研討不同地域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融資歷局,將有助于不同地域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揚長避短,完善自身的融資機制。本文將以上海為例,對我國的區域房地產融資歷局停止剖析。
二、典型城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比擬剖析
為更好地剖析上海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融資形式并研討自2003年實施微觀調控以來我國房地產行業融資結構的變化,本文以2003~2007年的資金來源統計數據為剖析樣本,在此基礎上選取我國房地產市場具有代表性目的意義的華北北京、華南廣州、華中武漢和華東杭州4城市與上海停止比擬。
1.2007年各城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比擬剖析
從融資結構上看:上海市房地產資金來源中的自籌資金占比雖高于其他城市,但低于2006年水平,同時思索到自有資金局部占比上升這一狀況(2007年上海市房地產融資結構中的股權融資局部擴展清楚),說明自籌資金局部中直接來自銀行存款局部的占比有所下降;其他資金占比雖上升幅度位居第二,但比重依然低于其他城市;定金及預付款占比不到其他城市的一半;應用外資占比同比小升,但略低于廣州的3.19%;國際存款略高于武漢的21.36%,但同比降幅最大。由于自籌資金、應用外資局部的相對高占比和國際存款的相對低占比,所以可以為2007年上海房地產融資對銀行存款的依賴性低于其他城市。
從資金來源變化上看:上海是唯逐一個出現國際存款和定金及預付款局部同比負增長的城市,特別是定金及預付款局部的降幅接近一半,而自籌資金同比增長率僅高于武漢,因此2007年上海融資金額同比增長最低,特別是2007年資金來源總計同比增長只要17.06%,接近杭州的1/3,不到廣州的一半。另外,2007年上海的資金來源總計2548.19億元,遠低于北京的4154.49億元,高于廣州的1162.84億元。
2.各城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比擬剖析
上海房地產融資中的國際存款占比雖然在2007年同比下降幅度最大,但與自身2003年的國際存款占比相比卻高出0.08個百分點,而其他城市2007年的國際存款占比均比2003年出現不同水平下降,特別是杭州,其在5年內的累積降幅到達了10.2個百分點,由原先的40.02%下降到目前的24.82%。不過異樣與自身2003年的狀況相比,2007年上海房地產融資中的定金及預付款的占比卻徑直下降了31.4個百分點,其下降幅度為北京的10倍、武漢的5倍和廣州的2倍;而2007年上海應用外資局部的累積占比則只上升了0.27個百分點,遠遠低于廣州的1.44%和武漢的1.73%。
觀察近5年這些城市的房地產融資變化,可以發現上海房地產國際存款、自籌資金、其它資金(包括定金及預付款)的累積增長額度均小于其它城市,特別是定金及預付款局部出現負增長,這使得上海成為5個城市中房地產融資金額增幅最小的城市。同時,應用外資局部的融資資金的累積增長幅度也只高于北京而低于其他城市,成為5個城市中房地產累積投資開發資金增幅最小的城市。
此外,經過城市資金來源累計指數的比擬,可以發現近5年來二線城市房地產的開發投資資金的增幅遠大于一線城市。
三、上海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狀況剖析
受國度調控政策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上海房地產開發資金出現了自2000年以來的初次負增長,其總額為2112.1億元,為3年來最少,比2007年增加了446億元,較2006年增加了64.8億元。
從近幾年上海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結構上看,國際存款金額延續兩年下調,基本在550億元上下,其中2007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國際存款558.4億元,比上年下降2.9%(2006年增長19.1%),占年度資金來源的21.9%,比重同比下降4.5個百分點。2008年應用外資也較2007年有所增加。與此同時,上海房地產開發資金中企業自籌資金創近年來新高,曾經迫近600億元,并首度超越房地產開發存款額度,占比28.18%,成為上海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第二大資金來源。
比擬2007年與2008年的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構成,可以發現:與2007年其他資金占比到達52.4%,同比上升7.9個百分點相比,由于2008年樓市低迷,其他資金從2007年的1336.96億元降至2008年的896.03億元,同比增加了33%,占比回落8個百分點。究其緣由,是由于其他資金主要由團體按揭存款和定金及預付款組成,而在2007年,上海市團體住房存款隨房地產市場升溫出現迸發性增長,占據其它資金構成比例的58.4%(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資料:2007年上海市團體房貸在房地產存款新增額中的占比攀升至82.2%的歷史高位)。相比之下,2008年上海市團體住房存款由于受市場成交量大幅萎縮影響,同比清楚少增。2008年12月末,上海市中外資銀行團體住房存款余額為3107.69億元,比年終添加88.9億元,同比少增345.99億元。團體住房存款余額比年終增長2.9%,增幅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全體而言,近幾年上海房地產資金來源開發投資同比增長有所減緩,但是其規模依然不時擴展。而開發企業自籌資金和企業的銀行存款占當年資金來源的比例一直都堅持在二成以上,加上團體住房按揭貸款比例居高不下,因此,上海房地產投資中來自銀行的存款將超越55%(以2007年為例,團體住房按揭存款占比30.2%,國際存款占比21.9%,再加上諸如工程墊款等其他直接來自銀行信貸的資金,粗略估量2007年上海房地產融資中有將近60%為銀行存款),可見對銀行的依賴水平依然很高。同時,企業自有資金占比依然過低,2003年和2004年企業自有資金僅占12.68%,2005年下半年國度對房地產項目資本金的要求提高,企業自有資金還是僅占15.5%,遠遠落后于國度規則的35%的要求,而到了2007年,企業的自有資金雖然有了提升,但是未能打破20%。自有資金比例過低會使得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供應受外界影響極大,開發的風險主要在于開發周期長,時期不確定要素多,一旦政策和市場供需變化,企業就會墮入主動,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四、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多元化意見
房地產融資歷局多元化趨向是微觀調控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存款融資受限后的主動選擇。其基本上契合房地產投資的資金需求特點,也已被國外房地產金融市場的實際開展驗證:由原來的單純依賴傳統商業銀行存款,向以傳統商業銀行存款為主、創新融資為輔,直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相結合的方向開展。委托存款、房地產信托、房地產投資基金(REITs)、IPO、股權融資等成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新的融資選擇,從而完成降低融資本錢、確保資金鏈平安、提高資金運用靈敏性的目的。國際房地產金融市場以房地產信托基金為主體的多元化形式也代表了未來中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的實際和開展方向。
摘 要 我國多數企業的融資渠道比較單一,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是企業獲取資金的主要來源。通過股票市場募集資金和引入私募股權、風險投資的企業比重較少. 中小企業的發展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一件大事,在這種背景下,很有必要對西方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進行研究、總結和認識,以便“洋為中用”,結合我國已經即將采取的一些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境遇的措施,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支持體系。
關鍵詞 中國企業 融資渠道 融資方式
中國中小企業在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獨特功能,如充當經濟增長引擎、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等等為中國各界所認可。企業發展問題在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但由于中國當前獨特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約,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許多企業自身難以克服的經濟、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在這些難題中,融資問題更是首當其沖,成為舉國上下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企業融資渠道
總的來說,中國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內部融資、外部融資。
1、內部融資
按照現代資本結構理論中的“優序理論”,企業融資的首選是企業的內部資金,主要是指企業留存的稅后利潤,在內部融資不足時,再進行外部融資。企業內部融資來源主要包括:
1)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指企業從歷年實現的利潤中提取或留存于企業的內部積累,它來源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所實現的凈利潤,包括企業的盈余公積(包括法定公積金、任意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兩個部分;
2)內部員工集資
3)親友借款
4)股東借款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分別占我國中小私營企業資金來源的30%和26%。內源性融資比重過高,影響了中小企業利用資本杠桿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小企業面臨著嚴峻的融資難困境。
2、外部融資
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光靠內部融資是遠遠不夠的。企業外部籌資具有速度快、彈性大、資金量大的優點,因此,在購并過程中一般是籌集資金的主要來源。但其缺點是保密性差,企業需要負擔高額成本,因此產生較高的風險。
二、融資方式
企業的融資主要有以下幾種:
1、借款籌資:借款籌資是指企業向銀行或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借入資金,有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
2、債券籌資:債券是經濟主體為籌措資金而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3、股權籌資:股權籌資是指以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籌資。
4、商業信用籌資:信用籌資是指企業利用其商業信譽,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生產經營活動中與其客戶之間發生的、與交易直接相關卻帶有籌資特征的信用行為,包括預收客戶購貨款、收取的押金或訂金、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采購物資或接受勞務、利用商業匯票結算,等等。
5、吸收直接投資:吸收直接投資是指公司以協議等形式,按照“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原則吸其他單位和個人投資的一種權益性籌資方式。
6、融資租賃籌資:融資租賃是指由出租方融通資金為承租方提供所需設備,具有融資、融物的雙重特性。
三、中國企業融資渠道與方式現狀
銀行借款是我國企業最傳統的一種籌資渠道。它不會影響原有股東的控股權、利息費用可以稅前列支,并且能獲得超額利潤等財務杠桿效益。另外相對于債券籌資來說,銀行借款的資金成本較低、籌資速度較快、借款彈性相對靈活、且不需要公開企業的財務信息。
同時,民間貸款更為方便。
所以,我國多數企業的融資渠道比較單一,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是企業獲取資金的主要來源。通過股票市場募集資金和引入私募股權、風險投資的企業比重較少。而大量的債權類融資需求的是通過多種其他金融工具來滿足,有的甚至需要結合項目的風險收益特征及其結構,通過各種金融工具的組合來實現的。
先間接融資,如果不好間接融資就去進行股票融資,最后才是發行債券,這是融資的順序。我國發行股票和債券的門檻都比較高。發行債券的門檻更高一些。
所以,在面對“企業過去三年已實施的重大融資方式”這一問題,73.5%的企業選擇了“長期銀行貸款”,55.3%選擇了“民間借貸”,14.9%選擇了“銀團貸款”,10.5%選擇了“引入私募股權/風險投資”。
四、總結
調查顯示,企業利潤和銀行貸款仍然是企業獲得資金最主要的渠道,但比例與2011年同期相比均有較大程度的降低。企業的上市意愿與2011年相比也有所降低,而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基本狀況:
(1)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其目前發展主要依靠自身內部積累,即中小企業內源融資比重過高,外源融資比重過低;
(2)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但銀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動資金以及固定資產更新資金,而很少提供長期信貸;
(3)親友借貸、職工內部集資以及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民間信用體系建設的差異,非正規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區發育程度差異極大;
(4)中小企業普遍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不僅權益資金的來源極為有限,而且很難獲得長期債務的支持;
(5)資產規模是決定企業能否獲得銀行借貸以及長期債務資金的決定性因素。
參考文獻:
[1]王敏華,袁迎紅.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2009.
[2]姚俊平.中小企業的作用與現狀.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
[3]楊澤云,楊宜.淺析構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經濟叢刊.2009.
[4]中國人民銀行.2008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
[5]茅于軾.民間投資應盡早啟動.浙商.2009.
[6]崔津渡,王巍聊.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新浪財經.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