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語文新的教育理論
時間:2023-08-16 17:04: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新的教育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和諧課堂;新課改;構建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我國小學語文和諧課堂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標志著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不僅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對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應當僅僅停留在學生被動接受的層面上,而是應當積極地進行語文知識本質的學習,共同構建小學語文的和諧課堂。和諧課堂的構建是一門教學藝術,小學語文和諧課堂的構建不單單是進行知識理論傳承的需要,而且還是積極引導學生提高自身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筆者認為,完善小學語文和諧課堂的構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我國當前的教學體制下,由于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總是希望能夠在短暫的不足一小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多的語文知識塞到小學生的腦子里。在這種緊張、嚴肅的學習環境中,小學生的思維模式被固定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長此以往就會使小學生對語文課堂教育產生厭倦情緒,這與構建小學語文和諧課堂的理念是相違背的。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當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方面,廣大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有關規定要求自己,積極主動地采取多種措施化解籠罩在課堂教學中的無形壓力,使整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一分幽默,少一些嚴肅,多一分鼓勵,少一些責備,從而為學生的有效學習營造一個和諧愉悅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
二、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形成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說明,應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但是我國目前的現狀卻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多仍舊是停留在老師講課、學生被動聽課的形式占主要地位,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這種模式與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有關規定是不相一致的。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認為,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同學生雙方共同參與才能夠完成的,并且還應當在課堂教學中產生積極主動的交互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僅僅是一個幫助者、引導者以及問題的解惑者,學生才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構建和諧的小學語文課堂應當在開放式教學課堂中積極進行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有效互動應當遵循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積極互動的活動原則,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個比較深刻的理解,而且還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小學語文和諧課堂教學的構建達到其深層次的要求。
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就是一堂沒有交往、沒有互動性的學習過程,已經難以適應當前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們應當亟需轉變為學習的主體,應當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當從每個學生的成長出發,視教育不僅為文化傳遞,而且為人格心靈的喚醒時,教師的工作就實現著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構,永遠充滿著研究和創造的性質。
三、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新課標下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學生被動壓抑的地位,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充滿了學生的發現、質疑、思考與探索,也伴隨著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充滿了師生的討論、交流和理解,使學生心靈得到解放,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被激發,主體意識增強。在這個背景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學生年齡、不同的學習內容,靈活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也轉變成了新型的知識傳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以及教育改革的研究者。這也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基礎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深入認識到小學教育是以促進少年兒童在健康、認知、社會性、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總體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體來講,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還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多學科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學習、創新能力與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力。
總之,和諧的語文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發展的課堂。教師應準確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以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駕馭課堂,充分發揮組織、引導、指導、輔導的作用。教師要做到目中有學生,心中有學情,要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的前提下來“導”,要順著學生的學,就大家共同關心的“疑”“惑”來“導”。在“導”中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習慣。而這些方法、習慣,不應是教師講出來的,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一點點發現、領悟、小結、歸納出來的。這樣的方法才是活的、管用的方法,這樣的習慣才是對自己有觸動、愿意養成的習慣。引導并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并教會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并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引導并激勵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這是每一位教師在每一節課上都要做的十分重要的指導工作,也是教師創建和諧語文課堂的主旨。
【參考文獻】
[1]孫桂卿,孫學芳.創設和諧課堂之我見[J].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9(02)
[2]郭靈燕.創建和諧小學語文課堂的嘗試[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10)
[3]單志成.讓語文課堂成為和諧融洽的對話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J].寧夏教育科研,2006(01)
在新課改的趨勢下,在許多的小學也實施了新課改,新課改是提高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重大條件,而教師教學模式需要與新課改相匹配,需要改變傳統,將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教學中,這對于教師、學校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小學語文在新課改的同時,也需要各個小學語文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并且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改變。因此在新課改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施還需要深入探討。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
1小學語文新課改的重大意義
新課改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陣地,關系著我過教育事業的發展,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它不僅可以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同時也給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機會,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的過程中需要舍棄傳統的糟粕,發展新時代的教學方法,而是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充實自己,去了解到世界各地教學模式的多變。這樣的課改也會使學生不僅僅在學習上有所提高,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會得到發展。各個小學也不再是以學生的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優異,而是以學生各個方面發展的程度來進行評測。簡單地說新課改帶給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煥然一新的局面,因此新課改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是勢在必行的。
2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新課改對于一個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這意味著教師要將自己的教學方法大部分都拋棄,然后去學習優秀的教學方法,并且在不斷的改變的同時研究出屬于自己的新教學模式,這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完成的,而正是在這個不斷改變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實施也存在不足:(1)許多年齡較為年長的小學語文教師面對這樣的新課改非常的不適應,他們已經教書育人很久了,要他們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去學習新的教學模式,對于他們來說真的有些困難。(2)不僅是年長的教師,對于新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利用新的教學模式來上課是有些難的,雖說這部分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學校里就是學的新的教學理念,但是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完全的去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想請教年長的小學語文教師,可是年長的小學語文教師又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3)有些小學在小學語文新課改中表現的態度是不重視,學校領導在這個方面沒有嚴格監督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新課改的認識,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導致了教師的不在意,這樣新課改就沒有得到實施,小學語文教學依舊沒有得到提高。(4)在還有部分學校中,依舊是在應試教育觀念中,小學語文教師依舊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學生的成績考好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就得到提升了,但是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沒有得到發展。因此這樣的現狀就影響著整個學校的發展,于是就出現了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改時期出現了教學質量差距大,在沒有同行共同探討的探索中,在新課改中探索的教師在教學中就會感覺很吃力。逐漸地小學語文教師就不再對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甚至拋棄對新的教學模式的學習,繼續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3在新課改時期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
為了實行新課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必須要有嚴格的規定,各個教育機構也要將新課改落實到位。在新課改時期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1)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學語文知識。現在的教學不再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記筆記,而是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探討,學生也要參與對知識的研究,這樣做教學就會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學生對于知識就會更加清晰,思維也得到了開拓。(2)新課改中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個體差異。學生的差異性與生俱來,其發展也就不同,因此教師要尊重有差異的學生,把教學方法和學生特點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教學中得到平衡的發展,學生的各個長處才會體現出來。(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鍛煉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新課改也比較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進行一些讓學生合作的形式來教學,讓學生知道知識也有可以合作完成的地方,這樣使小學語文教學順利進行,同時也能體現學生在人際方面的能力。(4)在新課改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安排相應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探究活動中教師幫助學生找尋自己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的落后的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進行一定的指導,并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健康的心理。多個方面進行教學,教學就會變得很順利。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要將新課改的要求認真實施,并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注意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這樣才是體現了新課改的目標。當然這也需要學校領導、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監督。只有各級部門、教師的共同努力、嚴格要求,在新課改時期進行的小學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成功,小學語文教學才會不斷的往前發展。
作者:張曉萍 林立輝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西營城鎮中心學校
參考文獻
我積極參加培訓的同時,還注意學習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文章,努力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樹立嶄新的教學觀。
努力適應新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制”走向“教師開發”,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主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使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使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二、樹立了新型的學生觀。
(一)、學生是發展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和成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關鍵詞】異本新教材 教材內容 話語體系 合適性
小學語文科教學論(也稱教學法)教材數量極多,良莠不齊,特別是教材內容值得反思與探討。筆者把新課程改革以后編寫的教學論教材稱為新教材。這里擇取比較典型的影響較大的兩部新教材對其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并對教材內容的合適性作出評價。這兩部教材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別是由倪文錦主編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和江平主編的《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以下簡稱倪本和江本)。這兩部教材在邏輯框架的設置、“研究領域”的關注點和話語體系諸方面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導致了教材內容不同程度的差異。
一、邏輯框架:對話與建構
倪本教材的邏輯框架,主要以語文課程標準作為課程內容并將它教材化。其基本思想是:以對話的姿態,“交換一種理念,重建一種關系”。江本的邏輯框架是,基于以往的理論和經驗并結合新課標和新課程實踐經驗作為課程內容,并將它教材化。其價值是:以知識建構為取向,滿足“教師系統教學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和一般教學工作的需要”,比較注重實用。正因為這樣, 江本與倪本教材章節內容的安排有顯著的差異。
1.即使章節標題相同或相似,但內容也相差較大。
由表1可見,江本在論述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時的視點在“技術”(方法)上,重點闡述的是哪些現代教育“技術”、如何與語文教學整合。倪本聚焦于現代教育技術對語文教學和對人才培養的影響。重點闡述:①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和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②插入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內容,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成為實現一些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實施的條件和基礎;③現代教育技術對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意義等。在更寬泛的視野里論述了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的關系和意義、方法與價值。關于“小學語文教師”的論述,倪本的視點在“教師的素養”上,圍繞理念轉變、角色轉換、能力提升來展開內容;江本的視點在教師角色和教師專業發展上,兩者在表述也有差異。
2.有的課程內容,在章節的布局上有差異而且論述的側重點和分量也不同。
比如,關于“小學語文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江本分兩節來論述,倪本分兩章進行論述。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江本放在一章里分五節來論述,倪本獨立設章分五章進行論述。這是因為教材核心概念的差異而使邏輯框架有所不同。江本是圍繞核心概念“課程”與“教學”來結構教材體系的,試圖將“課程”地位和意義突出來。倪本的核心概念是“新課程教學”,所以“課程”意義是分散在許多章節里面的,只有在“校本課程與小學語文教學”一章里比較顯眼。正因為這樣,在專章或專節介紹小學語文教材時,倪本限定在新課程實驗教科書,專章分別介紹了“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的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及教學案例,以突出“新課程教學”概念的內涵。江本專節介紹“小學語文課程教材”,討論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的發展”、“國外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的編寫原則”、“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的使用”等問題。雖也有對新課程實驗教科書的介紹,但只是“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的發展”中的一部分內容。這樣安排顯然是根據江本教材自身的邏輯框架來設定的。
3.章節內容的取舍也有所不同
倪本在章的內容設置上比江本多了兩項內容,一是緒論“新課程的價值追求和語文教學的轉型”,二是“校本課程與小學語文教學”;少了三方面內容,一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小學語文學習特點”和“小學語文學法指導”;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小學語文教學規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小學語文教學策略”;三是“小學語文教育研究”。顯然,這些作為章節內容的取舍,也與教材不同的邏輯起點有關。
由于以上原因,江本和倪本的教材內容所針對的教學對象是不同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前者比較適合準教師的學習,后者適合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或培訓。因為倪本教材的基本思想就是“交換一種理念,重建一種關系”,也就是說,在職教師通過倪本教材的學習,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需有一個“顛覆與重建”的陣痛過程,并最終確立新課程教學理念,建立起一種嶄新的教學關系。而準教師對語文學科教學論的學習,雖然也要樹立起新課程教學理念,掌握新課程教學的方法,但必須對傳統的教學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最終走上“繼承與創新”的路子。
二、“研究領域”:繼承與創新
“研究領域”這里指小學語文科教學研究所涉及的范圍及諸多的研究課題。對“研究領域”中內容的取舍實質上是課程內容的取舍,一旦選取“研究領域” 中的某些課題,這些課題便是課程內容的一部分。所以,“研究領域”的內容取舍,具體規定了教材內容是什么。
1.“閱讀教學”部分的內容體系
顯然,江本“閱讀教學”部分的內容體系側重于“實用性”,其中“閱讀教學理論的關注點”和“閱讀教學的內容與方法”,不管是談理論或述經驗都是以滿足“實際操作”需要為出發點的。而倪本側重于倡導一種新的理念,其中“閱讀教學實施的方法和策略”中提及的“感受閱讀樂趣”、“豐富閱讀活動”、“注重閱讀體驗”、“學會多種讀法”、“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是新課程改革實踐中的經驗概括,這種概括主要是在肯定并推介“一種新的理念”。其中,倪本“閱讀教學評價”中論述了“語文課標中對閱讀評價的規定”和“評價的實施”,實際上也是在強調新課程理念。所以,倪本試圖超越一種視野,擴展某種理論邊界。這種愿望和努力,在“作文教學”部分的內容體系中也是顯而易見的。
2.“作文教學”部分的內容體系
表3中列出的“研究的領域”7個方面,江本和倪本在內容上幾乎不重合。江本關注的是教師急需掌握的基本的習作教學理論和經驗,而倪本在指出了“當前習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后,選擇了“課程標準的寫作取向和國外小學作文”以及“小學生作文的心理過程模型”這兩部分內容加以論述。這樣結構內容,編者試圖為“當前習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提供全新的思路。在編者看來,“當前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盡管存在上述多方面的問題,但根源是一個,就是受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影響”,[1] 所以,“課程標準的寫作取向”和“國外小學作文”的理論與經驗,以及理論上比較成熟的三種“小學生作文的心理過程模型”,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理解和掌握的。
倪本,放在歷史與現實的背景和基礎上,放在學術視野里來審視、論述選定的內容,如“檔案袋學習的評價”。對問題的討論及相關性理論的梳理比較清晰。
江本,淡去了一些理論背景,剪除學術的纏繞,直接面對問題(話題或課題)加以闡述,所以對問題“是什么”的論述比較清晰。
三、話語體系:規范與重建
“話語不同于言語,相反,它指語文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限定下的群體表現形式。它是隱匿在人們意識之下,卻又暗中支配人們言語、思想行為的潛在邏輯。”[2]簡言之,由于概念(術語)選用和意義表達風格的不同話語體系也就不同。話語體系的差異,會影響學習者接受教學內容時的思維方式甚至是學術思想和方法。下面例舉四個方面的內容,比較江本與倪本在話語體系上的差異。
1.“課程性質”部分的內容及其表述
語文“課程性質”是語文教學史上的若干問題之一,是教學論學科內容應當涵蓋的要素。所以歷來的語文科教學論(教學法)都會關注和重視對它的討論和闡釋。江本的闡釋是從“對‘語文’的辨析”開始的,即以“‘語文’的辨析”作為闡釋“課程性質”的邏輯起點。這是沿襲了以往闡釋“課程性質”的表述方法,即從語文自身來考察這門課程的性質。然后闡述了“語文課程的階段性”和“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科性質”兩部分內容。在闡釋了“對‘語文’的辨析”后論述“語文課程的階段性”,最合理的解釋是,試圖明確“課程性質”在各個階段的課程教學取向,即小學側重于語言文字教學,初中側重于語言文章教學,高中側重于語言文學教學。可能編者考慮到以前的語文教材編寫上也有這種傾向的事實?!靶W語文課程的學科性質”這部分內容分點論述了“學科性質的認識”、“學科性質的思考”、“學科性質的關系”,以此來明確“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科性質”是什么的問題。顯然,編者的意圖是試圖更加具體地明確“小學語文”的課程性質。
倪本對語文課程性質的闡述,風格上與江本有較大的差異,即“對我國語文教育研究百年歷程概貌式的考察”,以展示性質的演變過程,理解課程性質的定位表述,并在此基礎上揭示概念的內涵。選取的內容為:“特殊歷史時期政治運動的回響”(1949~1966);“工具性與思想性的震蕩式交替”(1978~1990);“課程取向‘人文性’的表達”(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此基礎上,概述了“《語文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的表述及含義”。從這樣的角度闡述“課程性質”,學理清晰,立足點穩定,避免了一些枝枝節節的問題糾纏。
2.“語文檔案袋評價”表達意義的風格
倪本,分兩段來論述“語文檔案袋評價”的內容。首先,將其置于“質性課程評價”之中,作為“質性評價”的典范之一來討論其內涵和構成。其中的概念、術語直接源于國外文獻,所以是基于國外文獻的話語體系。這樣表達,站在學理的高度,理論背景清晰。其次,作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重要思想來討論,重點解釋檔案袋評價的方式。這是以“質性課程評價”理論為學理基礎來解讀課程標準“評價建議”中的概念即“語文學習檔案袋資料”。如果說前一點是學術研究的表述,那么后一點便是教學文件的解讀,這種“解讀”指向新課程教學現實。
江本,“語文檔案袋評價”稱為“小學語文學習檔案袋”,置于“小學語文學習評價”之中,以知識認識體系即“檔案袋的內涵”、“檔案袋的構成”、“檔案袋的特點”、“檔案袋評價的具體操作”來展開論述,淡去了理論背景,突出了關于“檔案袋評價”的知識。這種表達往往需要將已有的文獻包括國外的文獻進行整合并認作是“普遍真理”,即非一家之言。
3.“課程評價”概念的整合與切分
表4中,“課程與教學評價”,倪本用“課程評價”這個概念概述,江本用“課程評價”、“學習評價”、“教學評價”三個概念概述。倪本的“課程評價”表述與“課程性質”的表述在風格上是一致的。江本的表述有利于操作,但內容上難以避免重復。
4.案例素材與理論素材的處理
案例素材的取舍上江本選用了比較具體完整的案例。它起到的作用是,增強感性內容,平衡理論性內容與實踐性內容,提供直接的課程教學經驗。而且,這些案例在教材中往往被作為闡述理論的印證材料,教材在論述中對案例前后鉤連,充分演繹,增加了感性色彩。
倪本的亮點在于學理的光輝。雖然也有一些短小案例穿插其中,但幾乎都是概述性的,服從于理論論述的需要。
四、教材內容選擇與闡述的建議
語文教學論學科的教學任務重在培養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包括教學知識、教學能力和教學情感等,具體應注重:一是提高學生的教學理論水平,增強學生教學設計與評價以及問題研究的思維能力;二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把所學的教學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品格,并用于指導和改善自己教學與研究的行為。
顯然要完成這兩個方面的任務,不僅要靠教材的作用還要發揮教學的作用,但教材必須體現:在論述系統教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套學術規范和思維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關于“課程性質”,倪本教材對我國語文教育研究百年歷程進行了概貌式的考察,展示性質的演變過程,理解課程性質的定位表述,并在此基礎上揭示“人文性”概念的內涵。這個表述過程不單是要科學地揭示“人文性”概念的內涵,而且蘊涵著一定的學術規范和思維方式。如果忽略這一點,那么學生可能獲得了知識而丟棄了“學術規范和思維方式”,勢必降低學生素養的培養。
1.語文教學論教材內容的選擇標準
教材內容的選擇可以圍繞“用‘什么’來培養起學生的教學素養”的問題來思考和把握。
從現成的教材看,不管依據什么樣的邏輯框架組織起來的教材,其內容都沒有超越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的“研究領域”。但是進入教材的內容未必都是合適的,未必都能對培養學生的教學素養起到作用??赡苁枪P者孤陋寡聞,至今尚未看到過語文教學論教材內容的選擇標準。但是,反思以往的教材內容和教學經驗,語文教學論教材內容的選擇恐怕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有利于教學經驗的傳承與創新
任何教學創新都是基于傳統教學經驗的,新課程改革也不例外。而且,就學習者而言首先需要的是經驗建構,沒有一定數量的經驗作為基礎,創新是難以進行的。所以對待傳統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正確的態度應該:①要反思,②要學習。江本教材比較注重教學經驗的介紹和闡述,試圖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2)有利于改進和完善學習者的思維方式
每一門學科都不應該忽視對學習者思維方式的影響。如上所說,語文教學論教材不僅是傳授一套系統的教學知識,還要對學習者的學術規范和思維方式起到影響。所以,對教材內容選擇和組織,還必須考慮到教材要有利于改進和完善學習者的思維方式。
(3)有利于語文教師專業化建設
就教學而言,教師專業化集中表現為教學專業化,包括:掌握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知識的運用;為維護前途而進行超越專業的自我提高;在基本知識和技術方面的正規教育等。就目前的情形看,教師專業化在教學專業化層面上可以落實到以下兩個方面:
1)用專業知識來解決學習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1980年,《世界教育年報》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主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專業化的目標是發展教師的教育教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這種以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為目標的取向應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事實上,在教學層面上教師(包括準教師)不習慣用專業知識來分析與解決問題。比如,針對一些研討課的評課,很多教師都是隨便講幾句。這“隨便講幾句”往往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即缺乏理論和學術規范。所以,教材內容要提供這方面的“技術含量”。
2)向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發展。教師成為研究者。這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教師成為研究者”中的“研究”的特征是反思、探討和總結,以此實現觀念更新,知識創新。倪本教材在這方面提供了范式,有許多借鑒的經驗。
(4)突出語文教學研究的重點,反映新的研究成果。
新課程改革中,吸收了諸如“語感”、“對話教學”、“檔案袋學習”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對引領當前的新課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這些研究成果是教學論教材“當然”內容。但是,新的研究成果非常多,所以還要做篩選的工作。有的教學論教材在對新的研究成果的選用上不夠謹慎,結果是多而爛,排擠了傳統的優秀的研究成果。
2.建立和規范語文教學論的話語體系
所謂建立和規范語文教學論話語體系,就是強調教材內容的“合適表達”。這里強調一點,即采用中西融合的、通俗易懂的話語。教師不是專門的理論研究者,教材若大量使用新概念或外來的術語,就會增加學習者的心理困惑,降低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所以即使要引用國外的相關理論來拓寬理論邊界,提高理論的“硬度”,也不能毫無節制的。這里以概念為例,比較一下倪本和江本關于“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的話語差異。
表5中倪本,A類概念13個;B類概念43個。江本,A 類概念11個;B類概念30個。顯然,A 類概念差別不大;B類概念差異很大,而且倪本的B類概念理論色彩更濃,即理論的邊界更寬,并大多需要作具體的解釋。江本的B類概念基本上是傳統的話語。事實上,這兩類概念組成了“課程的基本理念”的基本的教材內容。雖然“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既定內容,但由于兩個版本在闡述時所使用的話語(術語)不盡相同,教材內容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誠然,對“課程的基本理念”的闡述沒有固定的形式,只要達意即可,但是某種形式(話語)一旦進入教材就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區別。按照皮亞杰的理論,知識建構主要是依賴于同化和順應兩個機制來完成的。生硬搬用一些外來術語或者用以闡述對象的概念大多需要重新闡釋,那么學習者的知識建構總是處于順應狀態,是非常費勁而且往往不受學習者的歡迎。雖然順應對于重構學習者的學習心理有好處,但前提是學習者必須有足夠好的接受能力,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從轉型時期的教育理論研究和傳播來看,中西融合的通俗易懂的話語體系比較適合當今教材的改革與發展。
〖*本文為2006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等教育本科小學語文(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與教學內容建設”研究》(浙教科規辦[SC150])成果之一?!?/p>
〖注 釋〗
一、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過去的一年,我能夠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通過學習提高了自身對小學語文教研工作性質的認識,增強了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特別是通過參加吉林省教育學院組織的教研員培訓班,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堅定了做好小學語文教研工作的決心和信心。通過學習和培訓,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業務方面,對我都是一個提升的過程,為今后做好本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二、 鉆研業務,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過去的一年,我能夠團結部室的其他同志,在完成本職工作方面積極努力,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效果,為我縣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六年級語文新教材輔導
為了使六年級語文教師更好地理解新課程標準教材,按學校和小教部工作計劃,我利用開學初教師備課期間,為全縣小學六年級語文老師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語文新教材輔導。在準備輔導材料的過程中,我能夠端正思想認識,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講授的內容,同時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注重了工作的實效性,使輔導工作真正發揮了作用,不流于形式,收到了實效。
2、開學初視導檢查
為了充分發揮教研部門的職能作用,幾年來我們都能夠深入基層學校進行教學視導檢查。在今年的兩個學期開學初下鄉調研中,我們深入了十幾個鄉鎮中心校和所轄的部分村小進行了視導檢查。按照下鄉前的工作計劃,我能夠對所查內容認真記錄,思考整理形成文字材料,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服務,為今后工作積累了第一手的材料,也為所檢查的學校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提高辦學質量提供了幫助。
3、深入基層教研組織,積極協助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為了深入進行課程改革,活躍教研氣氛,我縣小學相繼成立了幾個教研協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主題鮮明的學科教研活動。為了充分發揮教研的引領作用,在各個教研組織開展各種教研活動時,我都是積極參與,努力發揮著自己在活動中的作用,為指導活動的開展獻計獻策。一年來,我與其他相關同志,先后深入到了大興中心校、橫道河中心校、黃河中心校指導并觀摩教研活動,提高了教研活動的質量,促進了課改的健康發展。
4、深入薄弱校指導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隨著課改的深入發展,一些學校由于師資等各個方面的原因,在教學質量方面與很多學校產生了較大的差距。為了減小差距,促進教育教學的均衡發展,幾年來,我們將教研的重點和難點定位在農村,定位在農村的薄弱校。為了推動影壁山小學的教學質量能夠再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加大了對其教研扶持力度,連續幾天蹲點搞調研,并在其興隆小學召開了教學現場會,安排兩位老師上了二、三年級的語文課。通過與相對薄弱的學校領導教師座談、研究教學,促進了他們思想認識再上一個新的高度,研究能力也有了提高,對于帶動一個區域教學水平的提升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5、加強了對骨干教師的培養
6、用科研帶動教研,加強了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模式的落實。
xx年上半年,我們在實驗小學召開了語文、數學兩個學科的教學模式研討會,分別總結了語文、數學兩學科的教學基本模式,供全縣小學老師學習并落實到教學中。之后不久,我們將這些教學模式申報為吉林省教育廳教研室“十一五”重點教研課題“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這一舉措,為進一步落實這些教學模式提供了契機。在整個xx年年,我們在深入基層學校調研時,都將落實教學模式作為重點工作來檢查和指導,取得了很好的實效。
三、團結協作,積極完成學校和部室的各項工作
【關鍵詞】教育理念 教學改革 學習進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60
新課改的不斷發展,不僅能夠幫助到小學語文教師更多地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快的吸收運用知識;還能夠幫助教師們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中不斷進步,有一個質的提升,為學生們打好小學語文基礎。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狀況及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的語文教學,其實教學效率是比較低下的。教師不能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課堂氛圍,沒有給學生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一個交流平臺,學生感受不到語文學習的是靜音與真正的價值,認為語文學習是不重要的,認為語文學習只是為了認字。但實際上,語文學習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們的情操,讓學生們在語文課本中學習古人那些優秀的思想品質,從而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語文學習也是為了學生更多地了解生活了解這個大千世界,了解我們所生存之外的一個世界,讓學生們了解語文的美,認識到語文的價值。所以現階段的大部分小學語文的教育狀況是,學生認為語文學習不重要,叫試講的語文課無聊枯燥,沒有真正體現語文的價值,也沒有真正的讓學生了解到語文。這就是現階段的語文教學的狀況,教師教學的一些狀況和學生學習的一些問題。
教師在實際課堂的教學中課堂沒有設置明確的任務與目標。要知道,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教學目標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主體設計,每堂課要有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與任務,教師要按著這個任務與目標來最大程度的完成語文這節課堂內容的學習。所以這就是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育理念,習慣了一節課講到了下課就聽到了沒有緊湊的安排教育時間,沒有一個課堂任務設置的觀念。但是新課改以來新的教育理念的發展與推進,要求教師以新課改的理念,設置不完整的教學目標與設計完整的教學結構,按照目標來進行語文教學,對課本內容有一定的掌握,對于教材內容要明確的講解。這樣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這才是新課改傳達的教育理念,這是傳統教育中所缺乏的理念。
課堂教學中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就在進行新的教學。如果在課堂過程中,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都沒有掌握牢固的話,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就會有很大的困難,學生的各種思維的培養與發展也會面臨困難。因為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我只有基礎知識打牢固了,以后的高樓才會建設得更穩固。在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基礎教學,然后就直接給學生灌輸新的知識點新的語文內容這樣的講解學生能明白嗎?而且知識點的灌輸與書寫這樣的獎金也是枯燥無聊的學生會對語文學習提不來興趣。
口語、閱讀、寫作的教學過于形式化,缺乏實質性的創新。小學語文的課程應該非常重視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而教師只是依據考試的要求,缺失學生口語能力的教學;在閱讀上寬泛,沒有實質性的閱讀價值,而且往往在閱讀上出現以“教師閱讀為主,學生閱讀為輔”的現象;在寫作上,對學生的要求和約束過于應試化,學生在寫作上要依據教師的模板和考試的要求去寫一些“四平八穩”的形式化作文,使得學生寫作思維的創新能力喪失。
二、小學語文新課改下新的教育理念推進教學的改革
語文作為小學中的一門主要課程,具有充足的教學時間。而且其課程也要求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性教學的要求,同時這也是跳出傳統語文教語文的有效教學方法。當然,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真正的跳出這種模式,還需要更加具體的教學方式和考試制度做有力的保障。
加強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上更加的注重教師的實踐性教學。而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還比較的傳統,教學理念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課改的要求。加之,在當前的考試制度下,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同樣可以達到考試的要求,使得教師不愿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改變這沿襲了多年的教學模式。因此,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加大對教師的新理念的教育,讓教師充分吃透課改的實質內涵,同時做到在制度上約束,學校在教學管理上不能形式化,應該加強具體的教學考察,考察教師的實際教學模式,避免教師“濫竽充數”。
重視教材的主導地位,立足教材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突出教材的實際地位,立足好教材進而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對學生知識的傳輸時,不能完全根據實際的考試制度來實施教學。諸如在教材中重視學生課外能力的拓展,而該部分在考試中不作要求,但教師仍然要為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資料,并且組織有效的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以便于學生查閱。這種重視教材主導地位的方式,可以既做到了立足教材的要求,有利于教師的課程開拓,而且又培養了學生自我閱讀和思維的能力。
在教學上,做到有計劃、有目標的開展教學。我國的小學教育還是以集體的教學形式開展,而且往往人數的基數比較大。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的教學計劃和目標進行有效的教學開展,做到對學生學習問題的及時發現,進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的,來適應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教學需求。
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發展,有效的課堂設計與組織。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遵循“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進行有效的課堂設計,以維持教學效果的長久性。教師應該注重語文教學的情景設置,能夠做到把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案例放置到語文課堂的教學之中,讓學生感覺到語文的魅力,進而拉近學生與語文的距離。同時,在對情景課程的開展中,增加學生動手訓練的環節。
總而言之,教師要明白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必須得到推行,開展教育語文教學也是新課改理念的關鍵所在,開展實際的研究活動,有各種各樣新形式的出現,也是新課改帶來的新的時光。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行知思想;多元智能理論;教學手段;課堂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3)22-040-1
加德納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把人的智能分為七種,這七種智能分別是: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后來加德納又加了一種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這樣總共有八種智能,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不同的智能分別存在。因此,每個學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智能或某幾方面的只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
一、多元智能理論給予教學的啟示
1.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自然個性以及公平地看待全體學生 。
多元化智能理論認為有八種智能,每一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因此,教師應該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深度掘出學生潛在的才能,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愛滿天下,愛生如子?!辈灰蚰承W生功課差些,就以“差生、劣生”對待。
2.教師應樹立整體性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教育價值觀 。
加德納多元智能的提出使人們可以更加科學、全面地評價人的智能表現和特征,促使教育將影響范疇定位在更加全面的教育上。同時,就如多元智能理論指出的,隨著每個人的每種智能水平及其組合方式的不相同,個人對問題所產生的理解及處理方式不相同,這就是個性化的體現,學科教學對不同智能的開發允許有不同程度,但要力求最大化的開發。
3.教學手段應該多樣化 。
加德納認為每個主體都具有某些智能,也就是每個學生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因此,針對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創設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寓教于樂,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愿學、樂學,激發他們源源不斷的學習興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體”。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可以使每個學生都了解授課的內容,比如在講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配上王菲所演唱的歌曲,那么具有音樂智能的學生可能一下子就記住了這首詞。
二、多元智能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措施
1.小學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
其實,對傳統教學中的先生講、學生聽,視學生為“容器”的現象,陶行知先生早就深惡痛絕,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十分尊重兒童,他說:“我們應該承認兒童的人權。”“小孩子是民國的小主人。”他還特地寫了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鄙厦嫣岬降摹傲蠼夥拧币渤浞煮w現了他尊重兒童、理解兒童、相信兒童的教育思想。我國的傳統教學方式一直以來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且教師的角色是不容置疑的,這樣就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性。創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為主體。小學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存在學習語文的興趣下,學習效果就可以事半功倍;其次,要在課堂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老師在課堂上課時,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備課為主,而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要求,重點關注學生感興趣的一部分知識點。在課堂提問時,誘導學生提問,通過對學生提問的半開放式解答,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應該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氛圍可以看成是一個小的制度環境,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給學生一個輕松的學習、思考的環境,有利于學生老師之間的良好溝通。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讓課堂煥發生命的光彩。
2.小學語文應開展分層教學。
在多元智能理論下,每個主體所具有的只能是不相同的,這樣就需要按照教學的基本流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小學語文采用分層教學。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針對學生的特點不同,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各個層次的特點采取不同的上課重點和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適用分層教學,首先要對每個學生都有所了解,這是分層的基礎。其次應該建立分層目標,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長期學習機制。把教學目標便成學生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的學生的指導,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學習特點,比如有些學生用看書背書可以很好的記憶,而有些學生需要有寫的或者需要圖文相結合等,這樣學生可以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最后應及時調整目標,通過一段時間的分層教學后,學生的學習有了一定得進步,教師需要重新制定新的分層目標。
3.小學語文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固定的教學方法肯定會使學生厭倦,只有不斷變化的教學手段才可以使學生時刻保持學習的動力。①多媒體教學:如今已是信息時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創設情景模式,是學生深入到課本中去,而且具有圖像、聲音等輔助工具,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②晨讀:有了先進的教學手段,我國傳統的優良手段也不能丟。晨讀在我國已存在了上千年的歷史,實踐證明晨讀對于學習語文具有很好的效果,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學習方法。③小組討論:在教授小學語文課程時,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踴躍發言。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把陶行知教師思想與教育的課程改革結合起來,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規律開展真人教育,反對封閉式的教育,主張真實的教育;反對硬性灌輸的教育,主張尊重學生的教育;反對壓抑學生個性的教育,主張以學生需要為基礎的教育。
[參考文獻]
[1] 龔寶成等.多元智能理論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滲透.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