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0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的地位與作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播音主持藝術教學》課程的特點
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是為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需要,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素質播音主持人才而設置的。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已經在教學實踐中顯示出了他的優勢和作用,從中央電視臺到省市媒體,一大批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播音員主持人正在成為大媒體時代的主力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著力量,為中國夢的實現默默奉獻著。但是一談到播音主持藝術教學實踐課程恐怕大多數人會感到陌生。我們必須承認,培養一名合格的播音員、主持人和培養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藝術教師其途徑和方法是有區別的。
(一)復雜性
播音主持藝術教學實踐課程是從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中走出來的一門專業課程,他所包含的內容和形式相當復雜。首先,教學中必須涵蓋播音主持藝術教學中所涉及的全部內容,包括語音知識、語言表達、主持技巧等方方面面,不但不能敷衍相反還要求該課程的認課教員,要把相關知識講透、講清,是學生能舉一反三,活學活用,這對教師而言提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其次,教學中必須涵蓋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知識。這是一門培養專業教師的課程,對于教育理念、教育素養等相關能力的培養和灌輸必不可少。同時要看到時代社會變遷對于學生發展和心理的影響,要教會學生善于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問題。眾所周知,教育學和心理學本身就是單獨存在的兩門專業學科,要想同時掌握善于使用還要和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結合起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二)系統性
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涵蓋領域廣涉及門類多,三十多年的發展史已經使它成為一門系統復雜的課程,高等教育四年的學習中每一學期都細分清晰布局嚴整、環環相扣專業性極強。而和教育學和心理學比較起來,他還是很年輕的,后者在幾百年的發展變化中更是紛繁復雜,細致入微,其系統性可見一斑。
(三)專業性
前面已經多次提到專業性問題,就是說要把三個獨立的專業完成整合實現再生。要組合的好更要組合的巧,要讓這個專業課程實現個性與魅力的完美變身,不強調其專業性是很難達到的。
二、教師的多重身份
《播音主持藝術教學》課程如此復雜對于教師而言要求就更高了。必須看到單單了解一門播音主持藝術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教師多方面的綜合素質的能力體現。
(一)播音員主持人身份
要想教好這門課程,要求教師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播音員、主持人。包括專業理論技巧、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和操守方面必須具備一個合格主持人應具備的所有能力,這是你進行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必須經歷的一個身份。
(二)教育者身份
具備了主持人的全面能力之后要看到你所從事的工作是要培養具備教學能力的年輕力量,這就不單純是坐在錄音棚里或攝影機前那么單一了,你需要樹立準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等,從而能培養具有時代氣息的教育觀。掌握好教學相長的作用和方法。
(三)示范者身份
教師在教學中本身就在驗證自己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學生在學習中首先是模仿教師,逐漸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和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重視自己示范者的身份,強調不能簡單復制,更重視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播音與主持藝術教學中實踐教學方法
《播音主持藝術教學》課程的關鍵在實踐,學生學習的最終結果也要靠實踐來檢驗。教學實踐是該課程的特色與任務。一方面有利于消化吸收理論知識,進一步完善學習的目標和方向;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的實踐,也為學生今后的教學就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討論法
模擬真實教學環境中備課環節,進行分組討論研究,制定相關教學規范和章程,并完成教學討論,得出教學研討成果或結論。
(二)模擬實驗法
總結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境進行分析研討,根據模擬教學研討結果現場進行教學實踐。
(三)案例分析法
強調教師的積累和能力培養以經典案例作為說課的主要內容,從中吸取寶貴經驗或教訓的一種方法。
四、教學實踐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如此復雜的一門課程對于教師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要想完成好工作需要教師做大量的案頭工作,同時強調與時俱進,與時代接軌。那么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怎樣的特征呢?
(一) 教師應當成為教學實踐中總的策劃者和組織者
在教學之前給學生布置相關學習任務,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和教學大綱,完善教學細節,強調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寫出具體策劃大綱。
(二) 教師應當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駕馭者
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規律進入學習情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學生學習的不穩定性和情緒化的特征在教學中適時跟進,及時把握和調整。大膽改變教學方法,掌握教學活動中的“活”和“新”。
(三) 教師應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貫穿線
教師是靈魂是向導,更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的線索的提供者。事先準備好大的目標和方向,教學中層層引導、步步為營,逐漸使學生掌握學習的特點和方法。
從上述論述中不難發現,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發揮積極地教學引導和主導作用,推動課程層層深入;教師應當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指引學生學習的目標和方向;教師還應該強調自身的督促作用,更好的完成整個教學實踐。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 學科教育 教師定位 作用
近代科技的發展帶來信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整個社會出現了“信息化”的潮流。每一次信息技術的大突破,都對教育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自從人類文明產生以來,教育已經經歷了兩次革命,目前正在經歷著第三次革命,即信息革命。在信息化社會中,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越來越便捷,人們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將有極大的改變。這一切對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
目前,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有力工具。現代教育技術正在引起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變革。人類的認識從物質轉到能量,曾經引起整個時代觀念的變革。當認識再度擴展到能夠透徹闡明信息的本質和利用信息產生資源的基本規律的時候,當人類的交往、工作、生活、學習等各領域出現了嶄新的數字化生存方式的時候,必將引起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
我們以往的學習,教學關系是固定的。教師就是教師,學生就是學生。一旦為師,終身為師。而現在為師的基礎變了。一來社會變化太快,二來科學知識體系變化也太快,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學材料已不再局限于印刷在書本上的文字和圖形,出現了融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影像為一體的電子教科書及多媒體軟件、網上教學節目、衛星節目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材料。有了這些教學材料,學習者就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廣泛而豐富的教學知識和內容,打破了師生必須在同一教室空間里面對面才能進行教學的狀況。教學形式正從教師利用黑板、粉筆,按教科書內容進行單向灌輸式課堂教學,向現代網絡化、多媒體教學發展;教育模式正從封閉式的校園教育,向開放式的網絡教育發展。信息技術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們學習的興趣、效率和能動性。多媒體教學、計算機教學軟件、遠程教育、虛擬大學等應運而生。先進的信息技術使教育資源共享的原則得以貫徹,人們聽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課程的要求已經或正在實現,學習選擇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學習、因材施教真正成為可能;學術交流空前繁榮,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信息生產、傳播和應用日新月異地高速發展;現代教育科學、心理科學和信息科學技術的綜合和相互滲透,已成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強大動力;傳統的教和學的模式正在醞釀重大的突破,教育面臨著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在過去的十多年中,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別要求學生具備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的真偽、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作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新的基礎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
教育,不再只是灌輸和傳授書本知識與技能,不再只是促進背誦、寫作業和考試;教育將深刻改變自己的目標與職能,成為個人全面成長的助手,成為信息社會個人選擇和發展的無微不至的“教練”或指導者。在校園里、在教室里進行的,由學校的教學計劃、課程表和上下課鐘聲決定的不再是教育的惟一形式。教育就在人們的生活中,在學習者的成長中。“學校再也不會是一個為學生的一生準備一切的地方”。人們在學校的學習只是人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基礎階段而已,個人出生至臨終的全部歷程都必須是學習的歷程。這是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教育系統,它允許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學習,并使個人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和控制權為個性化學習和學習方式多樣化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也使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的的終身教育成為現實。
在信息社會開放式教育的條件下,由于教育環境的充分敞開,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惟一源泉,教師僅僅充當知識輸出者的角色就會禁錮學生的頭腦、限制學生的眼界,會妨礙學生運用符合時代特點的先進方法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知識。由此,教師角色必須作出適應開放式教育的轉換,既是知識的輸出者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在信息社會個性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學習類型、學習風格和學習進度等“對癥下藥”,以促進每個學生都得到適合自己特點、類型和風格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的發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者。
首先,教師應該是能使用信息技術演示教學的表演藝術家。
藝術大師卓別林幽默的表演能深深的扎根于我們的記憶中,深刻的表象能吸引人們去思考,去探索,去挖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生動的情景再現、過程經歷,能促使學生去思考發現。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計算機演示教學內容。它在提供情景、創設過程、克服某些條件限制、突出事物本質特征方面為學生學習概念規律創造條件,促進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等方面具有許多優越性。注重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思想,加強人機對話的交互功能,突出學生的主體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針對難點、重點進行突破。
其次,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導演者、信息的編碼者和學生探究學習的指導者。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強調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不是課堂的支配者和知識的傳播者。所以建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如何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但加強教師的指導,避免導致無效學習。一般的教師先把相關學習內容放到相應的網站(如學校或教師的網站)或服務器上,使學生在特定范圍內進行自主學習,既達到學習目的,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選擇合適的軟件平臺,實施探究教學,開放學習環境,即答應學生自己決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決問題,教師作為指導者、促進者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所采用的基本學習方式包括:探究學習、設計與制作、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基本組織形式是合作學習。對于基礎學科,進行一些探究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盡可能讓學生親自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對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效的。教師及時正確指導,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少走彎路,發現問題,促進知識的合成及能力的提高。
再者,學科教師應該是學科資源庫的建設者和學科教學創新的帶頭人。
教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的教師素養已經過時,新課標教育目標要求教師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他們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并從中獲得科學的方法與精神。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科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去教給學生“一碗水”,還要去打造一個知識的“大海”,讓學生能在其中遨游。教師平時要注重積件開發,加大學科資源庫的建設。
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學習探究知識的大舞臺,還要根據自己學科特點、課程要求,去創新教學方法方式,使學生真正能夠在探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獲。例如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由于實驗器材及教師實驗水平的局限,某些實驗(如光的衍射、靜電實驗等)難于成功;某些實驗(如布朗運動)可見度小;某些實驗時間短難于觀察或無法測量;某些實驗的數據處理相當繁雜,難以找到簡明的物理規律。而運用計算機輔助科學實驗的模式是將現代化手段與傳統的科學實驗有機整合,形成多媒體實驗教學環境,它可以提供學生在現實環境中無法體驗的場景,讓學生面對問題,自己做實驗,發現、總結規律。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仿真物理實驗室自己設計實驗,通過人機交互對話框調整參數,探究不同狀態參數下實驗數據的變化,推導物理規律。
最后,學科教師應該是學生永遠的良師益友。
化學 教學 主體
課堂教學中教的主導作用是建立在學的主體性基礎上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現在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因此認真、深入地研究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擺在了每一位教育實踐者的面前。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淺談以下幾點,以供讀者參考:
一、學生主體地位的基本內涵
主體性,是人的本質的最深層次,是全面發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教育教學過程,根本上說是學生作為認識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地去獲取知識和能力的過程。這是一個能動的反映過程。滿堂灌之所以為素質教育所不取,就在于它取消了學生能動地、自主地思考、探索、參與的資格。一句話,它取消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資格。
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變他律為自律,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要遵循主體參與原則,發揮主導作用,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構建主體教育模式,全方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包括以下內容:
(一)教育教學是學生通過聽、看、想、說、做這樣一些實踐活動,去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的活動。
(二)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全面發展自身素質,充分表現個性才能的過程,核心在于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主體參與的原則,包括:
(一)“引而不發”原則。
《學記》上說:“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引導學生而不牽著學生走,策動學生而不推著學生走,讓學生開動腦筋而不替他得出結論,引而不發原則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主體觀的基礎。
(二)總體性原則。
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全方位參與。從參與過程看,由身入,到心入,到神入。總體性原則突出了學生主體的地位,是主體觀的核心。
因此,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有無具體的學習活動。具體的學習活動就是學生的學習實踐。實踐出真知,活動出成績。只有具體活動,才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講解可多可少,但學生的活動不可或缺。
三、高中化學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
1、創設寬松、民主、和藹的課堂氣氛。
枯燥呆板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主體性被扼殺,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被動地、痛苦地在知識的沙漠里跋涉,思想阻塞,更談不上主動地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發揮的程度,取決于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的寬松程度。課堂教學環境寬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愈充分。當學生提出出乎意料的想法時,教師應積極評價。當學生對教師提出疑問時,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解釋,當學生一時還理不清思路時,教師應耐心地給予點撥,這樣,學生感到安全,放松,才會敢于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友好、和藹、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
2、重視興趣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下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化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從化學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如化學實驗,其鮮明、生動、直觀的形象和意想不到的結果,往往會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境當中,使學生獲得持久的興趣,這是促其主體性發展的基礎條件。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會的樂趣,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教學中,我們將每個教學環節化解為幾個小環節,且做到亦精亦小,每個小環節都緊扣教學內容,做到環環相扣,層層接近,為學生搭好學會的臺階,感受學會的樂趣。只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習活動才真正成為主體活動。
3、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應明確新課程的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需仔細地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備課的重點是備學生,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條件來探究新的知識,發現規律。當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科學地引導,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可以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也可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加以引導,教師千萬不能代替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以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4、以演示實驗為載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進入中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化學的理論性逐漸增強,因此在課堂中適當地進行演示實驗,就會促使學生對化學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一些現象明顯的化學演示實驗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會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興趣。演示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新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把講解和演示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學生對實驗原理、操作過程有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然后再指導學生按照操作要求進行操作,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進行自我敘述,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釋,如果學生感覺有困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及時的啟發和提示,促使學生能夠通過演示實驗進行自己總結,探索出正確的結論,真正發揮學生自我的主體作用。
論文摘要:教師自身對職業的認知,包括工作體會、工作樂趣、工作成就體現、工作壓力、工作地位、再擇業傾向、對學校的感受等方面,這些因素都會對教師的職業心態有影響。主要對獨立學院專職教師職業認知的各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職業認知的研究現狀與教師職業認知的界定
魯漢玲針對高校教師對職業的基本認識(職業滿意度、職業傾向性、對自身職業性質的認識)和工作狀況(敬業精神、每天用于科研和學習的時間、工作壓力)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提出了建議;韓剛認為教師的職業態度由教師職業價值認知、情感反映和行為傾向三部分構成,其中教師職業價值認知是重要環節,它決定了情感反映和教師行為的方向、方式和結果。并指出:“教師職業價值認知是指教師(主體)在其職業(客體)的屬性和功能對其(主體)需求滿足程度的基礎上,對其職業(客體)的一種主觀評價。”教師職業認知是教師從教育活動對其自身的滿足程度出發,對教育活動的主觀評價。教師自身對職業的認知,包括工作心情、工作樂趣、工作成就體現、工作壓力、工作地位、再擇業傾向、對學校的感受等方面。教師的職業心態,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外界對其主觀感受施加影響后形成的心理定勢,這種心理定勢的形成受到職業認識的上述諸方面的影響。下面對教師職業心態產生影響的主要方面進行分析。
二、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職業認知狀況
通過前期文獻研究與專家咨詢會等方式對獨立學院教師、領導進行了訪談。在文獻綜述和訪談的基礎上,我們對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職業認知狀況有了以下了解。
1.工作體會
從整體來看,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工作體會主要介于“比較愉快”和“一般”之間,總體工作體會是比較愉快的。
2.工作樂趣
與學生交流、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教學相長、成就感是獨立學院專職教師工作樂趣的四個主要因素。
3.工作地位
從總體來看,獨立學院專職教師認為地位一般,說明了他們總體地位不高。
4.工作壓力
從總體上來說,獨立學院專職教師壓力主要介于“比較大”和“一般”之間,總體壓力感較強。從對工作壓力和教師的地位的方差分析來看,不同壓力的大小與地位高低之間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不同地位的教師自身所感知的壓力大小是不同的。從工作壓力和地位的平均數差異比較來看,發現教師地位越高,工作壓力越小,即教師地位與工作壓力呈負相關關系。
三、討論與建議
上述所談的各方面對教師職業心態的影響不是孤立存在和發揮作用的。其中,教師的地位和職業壓力是兩個關鍵因素。教師的地位受制于教師待遇和職稱,教師的壓力對教師的工作體會、工作樂趣和再擇業傾向等方面有較廣泛的影響。現就教師的地位和壓力展開論述。
1.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地位有待提高
教師這一職業的地位影響著教師的職業心態。教師地位不高將會導致教師產生消極的心態,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開展與教師自身的職業發展。
(1)總體地位不高的原因
①學校類別的不同。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是普通高校的優勢辦學資源與優質社會資本相結合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它與普通本科院校不同,與一流大學相比有較大差距。②社會背景原因。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教育性質的轉變,隨之帶來的是學術職業的精英地位的轉變。自1999年擴招以來,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的規模不斷擴大,培養質量有所下降。教師地位的下降又使教師職業的吸引力隨之下降,使從業者的素質和專業水準降低,這又進一步降低了教師的地位,形成惡性循環。③教師結構原因。“兩頭大,中間/J、’,是獨立學院專職教師隊伍的結構特.。青年教師在獨立學院的教師結構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大,是獨立學院穩定教師隊伍的主要來源。而在大學中,教師被授予不同的學術身份,不同的職稱就是不同學術身份的體現。大學教師的職稱分為講師、助教、副教授和教授。這些職稱是等級的排列和定位,意味著一個有等級差別的學術階梯,各自代表著在學術序列中的位置和地位。獨立學院可以利用職稱來挑選優秀的教師,又可以對絕大多數教師施加壓力,使他們努力工作,不斷進取。在學術管理和學校管理上,獨立學院實行的是科層化,年輕教師擁有的權力很小,沒有話語權和決策權。
(2)提高教師地位的對策
①獨立學院教師地位的提高,首先應是學術地位的提高。應大力提升知識資本和文化能力,這就應將其智慧、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學術上。學校應積極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學校應為教師搭建專業成長、專業發展的平臺。教師不應當被看做是一種教書的工具,不應當只是按照社會的倫理規范去從事職業活動。教師應當樹立成長意識,發揮自我塑造的主動性,通過教學活動滿足自身的需要,促進自身的發展。②應該逆轉當前極力拉開教師之間學術地位差距的趨勢,權衡學科(知識)的組織設置,科學合理地配置學術資源和學術權力,既不過度集中,也不過度分散,既有利于發揮學術權威的作用,也有利于獨立學院的主力軍青年學者的成長。只有通過教師自身學術水平提高和能力的發展,其地位才能得以提高,進而促進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提高,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學校的品位,為獨立學院的生存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獨立學院專職教師解壓勢在必行
教師的職業壓力是普遍存在的,職業壓力對教師職業心態有直接影響。教師職業壓力過大而得不到有效緩解將會導致教師產生消極的心態。因此,對教師職業壓力的研究很有必要。有研究者把教師職業壓力分為積極和消極兩類,但是現實研究表明壓力的消極作用甚于積極作用。
(1)職業壓力的來源
教師的職業壓力來自多個方面,本文主要從社會、學校和教師個人三方面進行分析。第一,社會因素。教育關乎國家的命運、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生存發展。社會各界都在關注著教師,對教師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過高的要求期望往往會讓教師產生壓力。同時,教師承擔著培養下一代的重任,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做人。社會對教師的過高要求是教師職業壓力的主要來源。第二,學校因素。由于社會對獨立學院的認可度不高,獨立學院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下去,就必須提高教育質量。而教育質量提高的任務主要依靠教師來完成。但獨立學院所錄取的學生素質普遍低于其它普通高校,再加之獨立學院的管理和條件相對落后,對學生的培養難度就可想而知了0另外,教師的待遇與地位也不高。這些都不利于教師的工作,同樣也導致了教師的職業壓力。第三,教師個人因素。獨立學院教師多為剛從大學畢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或是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人,社會閱歷缺乏。他們大多懷著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對社會現實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容易形成理想與現實的脫節。他們個人期望值太高,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自身能力的不足。這樣就容易凸顯出過高的個人期望值與自身能力和素質不足的矛盾,從而形成壓力。另外,教師的職業壓力也與教師的人格特質有關。
〔中圖分類號〕 G633.5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1)07(A)―0040―01
課堂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雖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在具體操作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二者關系處理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科教學質量,而且影響著學生身心發展。那么,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該如何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呢?
一、明確兩者的含義
“以教師為主導”是指教師要轉變原有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合作者,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使其思維、情感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以學生為主體”是指教師必須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一切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都應該為學生這一“主體”服務,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由此可見,兩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地位顯然是不同的。在歷史教學中,要處理好兩者關系,教師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教育教學活動要緊緊圍繞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這一關鍵環節進行。
二、鞏固教師主導地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要鞏固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一是要求教師應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探索適應時展需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法,為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創造條件;二是在加強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上下工夫。教師應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基礎上,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貫穿于讀、講、練、評等整個教學活動中去。
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歷史教師應做到:一是要讓學生正確認識自身在教學中的地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二是積極為學生創造參與體現主體地位活動的機會;三是教師要設法保障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抓好兩者的銜接
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過程。其間,即使教師課講得非常精彩,但得不到學生的認同,也是白費工夫。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間接的,要想使教學產生正面效應,還必須依靠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師的“主導”要被學生很好的接受,使“主體”產生“主導”所期望的結果,這就需要一個銜接的過程。筆者認為,二者的銜接點應該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講明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二是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媒體,使學生直觀地感知歷史知識,激發其深入學習歷史知識的欲望;三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從鄉土歷史知識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在“舊史”的闡釋中注入“新知”;四是教師要提高專業素養,練好基本功,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改革教學方法。
四、重視協調發展
歷史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師與生、教與學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要想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實現“主導”與“主體”的協調發展,還需要以下條件的滿足:一是一致的教學目標。歷史教學中,師生雙方都要圍繞知識學習、能力提高和個性發展這一總目標。在一致的教學目標指引下,才能實現“主導”與“主體”的協調發展;二是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學法及學法與教法的同步,教法要為學法服務。教學方法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由點面結構向主體交叉式結構轉變,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三是科學的教學評價。歷史教學的過程既是師生交流的過程,同時又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過程,師生雙方應按照教學總目標的要求去評價教與學,這樣才更為科學、合理;四是及時的教學反饋。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師生雙方只有不斷收集、分析、處理反饋信息,實現教與學的協調發展,才能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主導”與“主體”才能達到相對穩定的平衡。
摘要:自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很多人對新課標的解讀有些誤解,認為新課標中將教師的地位下降了,然而自古以來,教師這一角色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當前教育的指導下,并不是讓學生放棄自古以來的尊師精神,從《學記》的理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尊師精神對教學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們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精髓。
關鍵詞:尊師教學相長師生關系
作者簡介:孫志宏,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科教學?語文 。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20-0181-01
《學記》中倡導“三王四代為其師”,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歷代的統治階級對教師都是非常尊重的,教師可以教導統治者如何處理政事,如何教化百姓,可以幫助統治者如何治國平天下。當代的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加豐富,文化傳承,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都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則需要教育,教育的另一個代名詞當然就是教師。而在當前社會發展的浪潮中,教師的地位如果不被尊重,那就保障不了教育的質量,所以對新課標的解讀和對《學記》的延伸發展是有重要作用的。
一、教學相長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在教的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地學習,學生的進步和教師的進步是共同的,“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這雖然是在闡述教與學的作用,也同樣是在提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處理教學相長的道理。在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表面意義上得平等地位,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師的地位回歸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說教師的作用仍然是處于對學生的引導過程中的,因此,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教學相長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可以知道新時期師生關系的重要原則。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但是教師仍然是傳授知識的主體。
二、師道尊嚴
新課程標準中談到師生關系這個問題時,教師的地位看似是從絕對的主體地位下降到從屬的位置,但是,這種理解有欠妥當,因為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我們對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明顯區別于以前教師一言堂的情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和教學方法引入到新的課堂中來,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教師多提問,多了解學生的觀點,啟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自主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作為教師來說,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學生不是怕老師,而是要對老師尊重,尊重是絕對的。尊師也是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新課標中說到的師生之間地位的平等,并不是就不提倡尊師,還是要對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充滿敬畏的,一日為師,終生為師的訓誡還是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
三、尊師的重要性
“尊師重道”是儒家經典著作中最常出現的主張理論,孔子銅像的底部有時還會將這四個字鐫刻在銅像底座上,尊師,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人對尊師重道的精神也是極其重視的。在西學東漸之前,尊師的理念一直都深深影響著當時的學生,尤其是儒家弟子,他們甚至將尊師重道奉為終生信守的圭臬。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特別重視師道尊嚴這個問題,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對“師”看得異常重要。禮儀教化的實行,才能顯示出“師”與“道”是同等重要的地位,荀子講君與師并稱,認為“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認為國家的興衰盛旺,與這個國家是否講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尊師重傅了,才能促使國家興旺發達。再有唐代韓愈曾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認為只有尊師重道,社會才能更好地朝著“道統”發展。宋代的蘇軾說:“斯文有傳,學者有師”,蘇軾認為教師的地位高低對于文化發展,人才的培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尊師關乎重大。
四、“尊師”需要的必要條件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每一個有個獨特個性、情感和體會的人來說,從情感的建立上來說,“尊師”應該是從每個學生的內心發出的,“尊師”這一行為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所以,“尊師”在筆者看來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上的,尊重是要相互的,而不是一方面的事情。
(一)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
首先,教師需要充分的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等,對于學生是要充滿愛的感情來教育;不能因為成績的好壞而將學生分等級來評價。鼓勵的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的好方式。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夠被學生尊重,只有全心全意地為學生付出,關心他們的成長,對于學生的錯誤能夠指正,但是并不詆毀學生,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是要學生正視到自己的錯誤。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而每一個教師只有擁有一顆愛心和包容之心才能夠被學生尊重。
(二)尊重自身修養的完善
一個人如果像想要得到尊重,那么首先需要自己足夠優秀,當然,能夠成為教師的人,自然會教師所必備的素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是一個完全合格的教師。所以,如果教師想要被學生尊重,那么首先需要教師是一個積極向上,樂觀醇厚的人。從授課的專業角度來說,不管是老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都應該對所教的課程有充分的理解,而不是每次講授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內容,而是需要教師能夠與時俱進。新時期的思想和世界觀,需要教師傳授給學生,所以不斷地學習也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有的精神。從思想上來說,作為一個被學生尊重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然后是一個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有著積極地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教師是引導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人物,只有擁有這樣人格的教師才足以值得被學生學習和尊重。
由此可見,當代的尊師精神需要建立在“以人為本”的條件下,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是要求學生有尊師的思想,懂得尊師的重要性。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尊師”是要建立在師德的基礎上的,只有擁有良好的師德才能夠被學生尊重。
參考文獻:
[1] 弘揚傳統典當文化 更新優化經營理念.文化學刊 , 2011, (04)
[2]彭曙齊.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建設的再思考. 人民論壇 ,2011, (05)
關鍵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英語教學方式
引言
作為文科的基礎學科,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掌握語言本身,同時通過語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表達情感,認識社會的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正確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關系作些淺談。
一、“主導”與“主體”的本質含義
“主導”。長期以來,人們有一種錯覺,認為發揮主導作用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當然,教師的“講”與“問”是需要的,特別是在關鍵之處,教師的精講,精問,往往起了畫龍點睛,恍然大悟的導向作用。但不能走極端,認為教師的每一句話都必要。主導的根本含義應是“引導事物向某方面發展”。所謂“主體”,哲學上指“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在教育上學生的主體作用,即教師“以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其中,學習主體的主動努力程度往往決定其學習的效果。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客觀必然性
2.1 必須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教學方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育質量等,都主要由教師預先設計和決定。相反,學生決定不了這些,他們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老師教給他們什么,他們是未知的。教師之所以起主導作用,是因為教師受過專門的教育訓練,教學方向,教學內容都是應該已經掌握的;而學生特別是中學生正在成長發育時期,知識和經驗都不豐富,還缺乏一定深度的認識辯識能力,他們不可能掌握教學的方向,內容,方法等。可見,撇開教師的主導作用談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科學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2.2 必須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教師來說,學生是受教育的客體;對于解決教學任務的一系列認識活動來說,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學到知識,獲得能力,發展智力,學生的“學”是核心,只有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得以實現。而讓學生很好的發揮主體地位的前提條件是,教師發揮好真正的主導作用。
2.3 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了順應時展,教育部制定了《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新課程體制下的教學,既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還是課程創造與開發的過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和輔導者。新課程要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而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學習。
三、教師在教學中主導作用的發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已是一個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也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另一個要求。
3.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大膽學習,實踐,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參與中得到訓練和發展。如,在教學不可數名詞之后,有學生問:“food是不可數名詞,但為什么有的時候會加一s?”某教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尋求解釋,并布置了一項任務:類似不可數名詞food后有時加一s的單詞還有哪些?第二天,學生查出的單詞之多出乎教師的意料。
3.2 教師必須充分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教師必須充分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外語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而教材又給師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機會和可能性。外語教材內容都包含很多情感資源,教師不應把教材當作語言讀本,還應當作情感讀本,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資源。
3.3 結合教材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問題,以啟動學生的聯想思維。教師要善于以問題為載體,以聯想思維訓練為主線來組織教學。要善于質疑,圍繞教材內容的中心問題巧妙地進行教學過程設計。通過引疑,激疑,質疑,引導學生從觀察、猜想中提出問題,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參與到結論產生的過程中去,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
總之,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不是單方面的活動過程。教師的主導應該讓學生明確干什么,并以極大的熱情,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投入到學習中,通過主體產成巨大作用。
四、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是學習時的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主要表現為濃厚的認知興趣,高漲的學習熱情,堅強的學習意志和積極的思維活動。而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就在于這些積極因素的參與學習。
4.1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首先,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課堂教學氣氛是課堂的一種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結合的表現,是一種獨特的心理氣氛,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精神飽滿,興奮異常,相互感染,從而人人都參與教學活動。
其次,利用直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實物,特別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組織課堂教學,更加形象逼真,生動活潑。例如:JEFC Book I Unit 4What's this in English?在教學這個句型時,就地取材,搜集所有的學習用品讓學生進行問答練習。這些東西學生天天接觸,非常熟悉,都能準確地操練。
最后,鼓勵實踐,激發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實踐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也要在學習實踐中進行。只有通過實踐,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本身的交際功能,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4.2 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在英語教學的范圍內,主體性是指使學生成為自身發展的主體。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有必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英語實踐的機會和時間,盡可能地擺脫對教師的依賴,發揮其主體意識。
4.3 加強目的性教育,明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心理學研究表明,需要一動機一目標是構成人的積極心理動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樹立動機,有了動機才能確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反復向學生強調英語的重要地位及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到,英語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絕大部分的國際會議是用英語作為第一通用語言。英語是聯合國的正式工作語言之一。英語是因特網所使用的國際性語言。因此,我們必須掌握英語這個交際工具,以便在全國的現代化建設和國際事物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