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勞動教育的感受和收獲
時間:2023-08-14 16:40: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的感受和收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家走過運動場,運動場的草坪是天然的,平整勻稱,賞心悅目。在學校運動場后邊,有一片占了學校面積一半的農場,有門有裝飾有景點,菜園里,一片綠意盈盈,菜花、卷心菜、油菜、蒜苗等蔬菜長勢喜人。一塊塊菜畦,旁邊都有年級牌和各個班級的口號,既齊整又生機蓬勃。
聽富春七小章振樂校長介紹, 從2009年網絡上流行開心農場“種菜”“偷菜”,他就想辦成一個現實版的開心農場。那時候,他的出發點想給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一個可以探索自然奧秘的獨特天地,另外讓沒時間買菜的老師不用再去買菜,學校自己種的還是有機綠色的菜。于是,他利用一切辦法,把學校操場邊的15畝邊角土地統一起來,開辟成種植園地。緊鄰著開心農場,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橋下面,學校還有一間農具陳列館,放置了風車、紡織機等很多農具,讓學生體驗農耕文化。
章校長說:依據二十四節氣,老師帶領學生及家長們在田地里勞作、種植。一年級種蠶豆,二年級種土豆,三年級種桑養蠶,四年級種油菜,五年級種向日葵,六年級養殖。立春時,孩子們在開心農場里尋找春天;立夏時舉辦收獲節,孩子們到農場摘蠶豆、剝蠶豆、煮蠶豆、吃蠶豆……老師們還把音樂課、美術課、科學課搬到田間地頭上,讓孩子們聆聽鳥鳴,畫藍天白云,尋找自然秘密。參與新勞動教育在學生身上發生了很多故事。從學校2009年創辦活動開始算起,該活動已經持續了十年。孩子們根據節氣,在田野里觀察他們播下的種子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如今的新勞動教育已在富陽區全域推廣,被評為全國十大美好課程之一,富春七小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唯一一所勞動教育試點學校。
我深深感到,在富春七小做一個學生是幸福的。因為那么多老師,把大自然這一堂課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我們的先賢,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曾說過,“多識草木鳥獸之名”。可是我們現在,不要說孩子,即便是大人,也是跟自然越來越疏離,草木鳥獸多有不識,小麥還是水稻,韭菜還是蒜苗都無法分清。這是不是一種悲哀?其實,在中國傳統鄉村,深藏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在中國的農歷光陰里,蘊含著多么深厚的生活哲學;春種秋收,夏長冬藏,萬物有靈,和諧共生;我們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感受這些文化,體悟這些哲學,使我們的精神受其滋養——這才是我們中國人精神上的故鄉。
站在人群中,我特別感動。我還了解到,這座校園的音樂課,首先是帶孩子們到“開心農場”去聆聽蟲鳴;他們的美術課,則是帶著孩子在草坪上仰望藍天,畫下心中的一朵朵白云;他們的科學課,是帶著孩子們在播種和收獲間發現生命的奧秘。老師們并不奢望這些校本課程能留給孩子們一生的印象,只期盼給孩子們留下一點點痕跡;而且他們有一個心愿:播下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種子,為孩子的幸福人生開啟一扇大門。
短短一個下午的參觀和交流,特別是教師隊伍得到錘煉和進步,實現專業化成長,形成團結向上風清氣正的氛圍,讓我們大開眼界,感慨良多。
從辦學目標角度思考:富春第七小學“新勞動教育課程”以“培育全人”為目標,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形成鮮明的特色。試圖喚醒德育的本真,實現從課堂育人到開放育人,從書本育人到生活育人,從知識育人到實踐育人。富春七小從“開心農場”、 “親子合作”等方面展開“新勞動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學校活動讓孩子們親近土地,親近大自然,培養孩子們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尊重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行。必將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富春七小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致力于孩子的身心發展。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把學生從繁重枯燥的課堂教學解放出來,釋放他們的天性,可能對學習成績相得益彰。
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
進入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服務能力,在大班生活期間,如不及時地加強對其自理能力的更高要求與鍛煉,就會前功盡棄,達不到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目的。為此我在設置勞動活動之前,首先對幼兒提出新的要求。如快速整理床鋪;自己穿脫衣服,疊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為同伴分發學習用品玩具等。在每周勞動日里,我把全體幼兒分成幾個小組,交給他們不同的勞動任務(清洗墻壁、玩具、桌椅、整理圖書等),并提出具體要求。每次勞動后都要進行評比,對每個幼兒的表現給予肯定,使受表揚者得到鼓舞,能力較差的幼兒也受到了教育與鞭策。活動中不但激發了孩子們的勞動熱情,提高了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及勞動技能技巧,而且使幼兒把自己對勞動的需求變為一種自覺的行動,知道勞動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二、根據季節,對幼兒進行不同內容的勞動教育,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
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帶來了色彩斑斕的世界,期中隱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強烈地吸引這孩子們,幼兒由好奇到自覺主動參與勞動,從中獲得許多科學知識。通過管理自然角,孩子們在不斷的勞動觀察中,知道大豆、馬鈴薯發芽早,豌豆、辣椒發芽遲;種子發芽所必需的條件(空氣、溫度、水分)缺一不可;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水分不同;要使小苗長得壯就必須不斷澆水、施肥和鋤草。幼兒在好奇的促使下,不斷地進行探索勞動,不但獲得了豐富的自然知識,而且從中受到了愛惜糧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教育。
在碩果累累的金秋時節,我又不失時機地帶孩子們到野外采集植物的種子、落葉、花瓣,并引導幼兒把采集來的種子進行歸類;通過想象,用采集的落葉、花瓣剪貼各種各樣的圖案。通過這些有趣的勞動,孩子們不僅從中學到了許多種子的采集方法,認識了不同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硬度,知道了各類種子收獲的季節、用途等科學知識,而且在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熱愛勞動、喜歡勞動的種子。
三、為幼兒準備豐富的勞動材料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好奇就充滿幻想。這是幼兒精神世界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珍稀保護孩子們的這種求知欲與創造力,合理地利用各種材料,讓孩子們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技巧去進行勞動創造。如:孩子們利用自己收集的舊掛歷折出栩栩如生的小鳥與水果;用廢紙盒剪粘成娃娃家的小沙發、電視機、小板凳等;利用廢糖紙折美麗的花蝴蝶;從過時的舊畫報上剪下需要的圖案,經過排列布置出美麗的畫面;在邊角料上刺繡出色澤艷麗的圖案;把不起眼的橡膠泥捏出形象逼真的老虎、馬、長頸鹿、孔雀等;在喜慶的節日里(元旦、六一、國慶節)還會剪出各式各樣的窗花、拉花來裝飾環境,制作賀卡送給自己最喜歡的人。孩子們通過自由的想象和勞動創造把廢舊的物品變成有價值的欣賞品,給人以美的享受。把這些勞動成果布置在活動室內,幼兒親身感受到了獲得勞動成果的喜悅,懂得了創造性勞動的價值。
四、進行個別委派、輪流值日,培養幼兒的責任心與為他人服務的品德
在獨生子女的家庭里,許多成人只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在家中有求必應,事事如愿,來到幼兒園,生活在這個“孩子”的大家庭里未必能事事如他(她)的心愿。如:發(水果)時把大的、多的留給自己或好朋友,做值日時溜邊等。針對以上情況,我對全班幼兒進行重新編排(按能力進行搭配)四人一組,委托有些自私毛病的幼兒擔任組長,要求搞好本組的工作,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各組值日生進行輪流值日,并每日同小朋友一起對值日生進行評議,比一比誰做得最好。并請小朋友為其鼓掌或說一句鼓勵的話,號召大家向他學習,在孩子們心中樹立起正確的形象,促使個別孩子自覺地克服自私的心理。
五、家園密切配合,使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
教育工作重點
根據十六大提出教育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要求,教育部最近確定了教育工作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為實現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目標,教育工作要不斷增強教育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多樣性,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更加廣泛和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為實現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的目標,決定從現在起到2005年,鞏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成果,打好“普九”攻堅戰,使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15%。到2010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更大發展,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2020年,在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形成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體系。為實現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要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繼續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要增強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使學校成為終身學習服務的重要載體。
(摘自2002年12月27日《江西日報》)
教育部發出通知
要求多元評價學生
教育部日前發出改革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的通知,要改變目前“重結果”不重過程,重分數不重能力的評價與升學制度,要求教師、學生、社會多元評價學生。
通知指出,中小學生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要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發展,對學生的評價應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多個方面。
教育部還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要采用多樣性、開放式的評價方法。要建立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成長記錄應收集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成績記錄及各種作品、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教師、學生的觀察和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考試與測驗的信息等。
要改變長期以來以升學率作為惟一標準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做法,建立起符合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中小學評價體系。初中升高中,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體差異,改變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惟一錄取標準的做法。高中錄取,可試行參考學生成長記錄、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記錄、體育文藝活動記錄等資料,綜合評價進行錄取。
(摘自2003年1月3日《錢江晚報》)
北京中小學教師必
修心理健康課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包括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點。北京市教委首次把“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作為全體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課,至少要學習30課時。全市中小學教師關于“心理健康”的培訓將在2005年底前完成。
據介紹,通過“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培訓,要使全體中小學教師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了解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表現,掌握針對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輔導或指導的手段和方法并能對學生進行輔導,同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新一輪的培訓將更傾向于案例分析和心理輔導相結合。北京教育學院將負責組織專家設計教案,考核由全市統一組織。
(摘自2002年12月30日《齊魯晚報》)
我國每8個青少年
有1個心理亞健康
中國心理學會對全國22個省市的調查結果顯示,約13%的青少年存在明顯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其中部分人的情緒問題、人際關系緊張現象十分突出;與此同時,16%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焦慮、強迫、抑郁等癥狀。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并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
專家認為,青少年的內心矛盾沖突本來就是非常強烈,對某一事情的誤解往往導致行為上的偏差,有時甚至做出不顧一切地傷害別人、損害社會的極端舉動。很多老師、家長以為,事情發生了,對學生處理了,就沒事了。實際上,恰恰忽略了學生的心理亞健康問題。
(摘自2003年1月11日《科技日報》)
上海實施職業教育
工程
上海經濟的持續發展不僅需要高素質的管理、研究人員,更需要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最近上海市推出了發展職業教育的舉措。
這些舉措包括:就業與創業能力培訓工程。對失業人員、從業人員、新生勞動力加強職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高技能緊缺人才培養工程。加快培養一批數控機床維修操作工、軟件藍領、高級護理等高技能緊缺人才,培養一批能夠參與國際勞動力競爭的高技能人才;外來務工人員培訓工程。組織外來務工人員學習文化知識、技術技能、法律常識等,提高他們的素質;終身培訓體系構建工程。整合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創辦綜合性、社區性的高等職業學校或社區學院、社區學校。把職業學校辦成面向全社會的、開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訓中心。此外,還將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工程和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工程等。
(杜啟榮摘自2002年11月30日《新聞晚報》)
瑞典中小學的
勞動技術教育
瑞典在基礎教育階段一貫重視手工勞動教育,同時注意勞動教育內容和形式的更新。瑞典中小學的手工課從3年級至9年級連續開設7年。
手工勞動教育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視 ,是因為它對學生身心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對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動手能力至關重要。手工勞動教育既有普遍的適應性,它對所有兒童和青少年都適合,又不受學校所處地理環境的影響。手工勞動教育為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較為完美的內容和形式。
除手工勞動教育外,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年級還增設了一些新的勞動教育課程,如在7―9年級增加了技術課和幼兒保育課等。勞動教育的形式也有變化,除課堂教學外,還通過參觀和調查,讓學生獲得不同勞動領域、工作環境和職業的感性認識,為以后接受職業教育或選擇職業作些思想準備。
(摘自2003年1月6日《文匯報》)
威廉姆斯的
創造力教學策略
美國著名學者威廉姆斯為培養、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提出了以下教學策略:1.激發性問題。運用發問的技巧,提出有激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多方面探求各種事物的新意義,分析探索知識的功能,去發現新知識和新事物。2.隨機的探求。將一種熟悉的結構隨意改變成另外的結構,并從隨意變動結構的那些新方法中獲得一種新范例。3.直觀表達。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感官感受事物,培養表達的技巧,同時啟發他們對事物的敏感性。4.以調適促發展。輔導學生從錯誤或失敗中學習,強調發展勝于調適;通過積極調適而拓展出發展的多種選擇及可能性。5.創造性傾聽技能。輔導學生從學習聽別人講話中,產生新見解及獲得由一事物導致另一事物的資料。6.視覺化技術。輔導學生用具體的圖或實例的方式來表達或說明各種觀念、思想情感、經驗。
(摘自2002年12月9日《文匯報》)
日本兒童的“食育”
日本學者提出,在育兒學中除德育、智育、體育外,還應進行“食育”。所謂“食育”,就是從幼兒期起,給予食物、食品及相關知識的教育,并將這種飲食教育,延伸到藝術想象力和人生觀培養上。
“食育”的主要內容: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認為“教育的核心是怎樣看待飲食”,“懂得餐桌上的食物是怎樣來的和怎樣做的”。基于此,日本學者認為,從兒童能說話和簡單交流起,就要有意識地灌輸一些飲食的來源、制作、營養價值,以及怎樣吃、吃多少等知識。在連續強化教育中,潛移默化地使他們認識偏食的危害,并自覺做到膳食平衡。兒童接受“食育”后,能將健康的飲食習慣延續終身。
在飲食中培養人生觀:在向兒童介紹各種食物的來源和制作時,可說明這些食物的制作需要付出的勞動。讓孩子們參加食物的制作,更會加深“有勞動才有收獲”的體會。還有,孩子在吃魚時,怕被刺喉,家長便予以鼓勵。讓他們知道,集中精力,以經常吃作為鍛煉的道理。
(盛榮強摘自2002年12月15日《南京日報》)
美國人眼中的優秀兒童
1.具有技巧和知識,能適當運用這些技巧和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2.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時間里集中注意力來求得解決某一問題。
3.熱愛學習,喜歡探討問題和做作業。
4.堅持性強,能把指定的任務作為重要目標,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
5.反應性強,容易受到啟發,對成人的建議和提問積極作出反應。
6.有理智的好奇心,能從自己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并且自己能夠提出新問題。
7.樂意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和進行爭論。
8.機靈,具有較敏銳的觀察力。
9.善于正確地運用眾多詞匯。
10.具有獨創性,能夠用新穎的或者異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11.想像力強,能夠獨立思考。
12.興趣廣泛,對各種學問和活動都感興趣。
13.關心集體,樂于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助人為樂,和他人融洽相處,對別人不吹毛求疵。
14.情緒穩定,經常保持自信、愉快和安詳,有幽默感,能夠適應日常變化,不暴怒。
(摘自2003年1月7日《齊魯晚報》)
父母是最好的“玩具”
牛津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西爾瓦經過對3000名3―5歲的兒童深入研究后得出結論:“兒童的成功與他們所
擁有玩具的多少和類型、父母陪伴他們時間多與寡有著極其復雜的關系。給孩子們太多或者類型不當的玩具,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害處。因為他們在大堆的玩具面前往往感到無所適從,更不可能在某一種玩具上有足夠的逗留時間并從中學到什么有益的東西。”
研究者指出,與父母有很多時間共享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要勝過有大量玩具的孩子,甚至于那些會玩電腦的孩子。
(摘自2002年12月5日《齊魯晚報》)
早晨睡懶覺有助于
掌握新技能
研究人員對睡眠方式進行研究時發現,被稱為第二階段睡眠,即在熟睡與做夢之間那段時間的睡眠非常重要。研究者說:“有些情況下人們在一個晚上會有50%的時間都處于第二階段睡眠。假設我們每天都睡8個小時,那么最后的兩個小時對于強化記憶尤為關鍵,但這兩個小時的第二階段睡眠往往因為人們要早早起床而被打斷。”
這一研究結果對于運動員、音樂家以及外科醫生而言非常重要,其他一些需要用手來完成高難度動作的人也會因此受益。
研究人員說,這一研究結果也許還可以解釋為何嬰兒的睡眠時間較長。這是因為:“嬰兒在睡眠時間里也在學習。”
世人皆知,中華民族的祖先用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創造了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文明國度。勞動人民在勞作中感悟生活,體會著自然美、人文美,同時也留下了“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的古訓。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古訓的旗幟是否依舊鮮明?
看今朝的學生們,在“萬般兼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家庭價值觀和社會大背景的引領下,過著“十指不沾陽春水,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純粹生活。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現在學生在家庭中承擔勞動的實際情況,我們做了一份不記名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在本校六年級中隨機抽樣的100名學生。調查結果如下:
每天起床疊被子的占9%,偶爾為之的23%,從不疊被的有68%;
經常幫家人洗碗的僅占5%,難得洗的19%,從不洗碗的達到76%;
會用電飯煲煮飯煲粥的25%,不會的占75%;
會用洗衣機洗衣服的12%,從沒試過的88%;
經常整理自己房間的(一個星期一到兩次)13%,一個月一兩次的29%,完全由家長整理的58%;
經常在家里打掃衛生的5%,偶爾幫忙打掃的17%,從來不干的竟然有78%;
吃飯時經常擺碗筷盛飯端菜的18%,偶爾為之的16%,飯來張口的66%;
統計結果顯示,每天累計家務勞動時間少于15分鐘的86%,介于15至30分鐘之間的有12%,還有2%的學生超過了半小時。
雖然,這是一次不夠完善的調查,但它足以讓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且讓我們作個橫向比較,與英、法、美、韓這幾個國家相比,英國小學生的勞動時間為每天30分鐘,法國為36分鐘,我們的鄰邦韓國為42分鐘,美國則為72分鐘。我們中國的孩子,據有關方面統計,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這個結果是否令以勞動為榮的中華民族觸目驚心,繼而憂心忡忡了呢?
所舉以上種種,從中我們提煉出一句關鍵語,即勞動教育的弱化。通過縱向的對照和橫向的比較,我們必須承認,學生們四肢不勤、集體懶惰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家庭勞動教育的弱化對青少年品德養成的負影響
1.缺乏獨立性
媒體曾經有過這樣的報道:上海有一個大學生,住校之后還由母親到學校替他洗衣服、整理床鋪等。后來他考取了出國留學,出國前先要到北京參加集訓。事情的轉折就在這里,在北京集訓時,由于他連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致使他得了神經衰弱和恐懼癥,最終不得不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
此例說明,連生活都無法自理,依賴成性的孩子將來怎能成才做棟梁?這樣的“愛”是溺愛!
還記得孩子在蹣跚學步時,他會慢慢地推開你伸長的雙手嗎?科學研究發現,孩子出生12個月后,就會表現出一種獨立自我的意向,比如走路會推開你的手,食物非要自己來抓。這是種可貴的與生俱來的獨立意識,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的成長中,遂其天性,讓他的獨立性得到健康發展,那么孩子長大后一定能獨立自主,行事果斷。
2.吝嗇付出,自私自利
有個朋友抱怨:我女兒都六年級了,一點家務都不會干,連來月經弄臟的內褲都要我洗。自己的房間凌亂不堪,經常衣服、書籍、毛絨玩具隨意堆放,亂得還不如狗窩。我下班回來要買菜、燒菜,有時沒及時洗她換下來的衣服,她就對我又叫又鬧。作業做得晚,還要吃各種宵夜,不合她口味就耍小姐脾氣,真令我筋疲力盡,苦不堪言。
朋友的孩子其實是當下一個群體的縮影。當依賴成了習慣,家人的辛苦勞作和付出也成了理所當然。他們漠視家人的勞動,以學習為借口逃避家務勞動,這時孩子已經建立了家庭關系的不平衡模式。他們只會坐享其成而不懂得付出,只習慣向家人索取而不懂得感恩,從而形成了吝嗇、嬌蠻專橫、自私自利的品性。
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說:“勞動是社會中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義務。”
我們需要建立平等正確的家庭關系,明確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必須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孩子從小就承擔家務,他們一定會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和艱辛。有了這樣的領悟后,孩子會懂得珍惜,必然會對父母家人的付出感同身受,充滿體諒和感激。
3.滋生不良惡習
馬克思說“體力勞動是防止一切社會病毒的偉大的消毒劑。”
看到這句話時,不由聯想到某衛視有一檔收視率很高的青少年角色互換節目,叫《變形記》。兩個少年在七天之中角色互換,轉換人生,從而獲得迥異的人生體驗。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一個少年,他是家境優越的城市叛逆少年,父母保姆式地伺候他,滿足他所有的物質需要,上當地最好的學校,家里什么都不需要他做,只要他不在外闖禍就萬事大吉了。事實上,他跋扈暴戾、愛慕虛榮、網癮成性,對父母、老師的教育嗤之以鼻,罵爸爸是豬,毒打親媽和老師……這樣的頑劣讓父母痛苦萬分。
造成這個城市小霸王如此品性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家庭勞動教育方面的缺失,也是滋生惡習的重要土壤。父母以為愛他就是給他最優越的生活,讀最好的學校,殊不知這個閑來無所事事的孩子,開始靠網絡暴力游戲來打發時間。從沒有在勞動中體會過幸福快樂感的孩子,開始無事生非用各種出格的舉動填補空閑,從而吸引旁人的注意。
因此,閑會閑出病來,這種病不僅是身體的疾病,更是思想品德的不健康。一旦背棄“勞動創造生活,創造幸福”的古訓,我們的孩子更易走入懶惰、貪婪、暴力、冷漠、叛逆的歧途。
三、強化家庭勞動教育對塑造青少年良好品德大有裨益
高爾基說“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
1.勞動讓孩子樂觀向上
我知道什么是勞動: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的源泉。――高爾基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現象,無所事事的人情緒低落,郁郁寡歡;而整天忙碌的人卻活力四射,開朗快樂。這個現象無疑證明了一點――勞動是快樂的源泉。孩子在勞動中保持運動狀態,那么他全身所有的細胞都在運動。勞動能夠讓孩子轉移焦慮,自然心胸開闊心情舒暢。當看到光潔的地板,或是整潔的房間,或是洗得光亮的餐具時,孩子更是能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這種持續的樂觀態度將伴隨孩子成長。
2.勞動讓青少年得到鍛煉,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面包來之不易。”
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孩子能有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那么就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不要擔心孩子的雙手磨出硬繭,因為勞動鍛煉的不僅是肢體,更錘煉了意志,培養了吃苦精神。
洗一天碗,容易;打掃一次衛生,簡單。難得的是――堅持不懈。
但凡堅持下來的,百折不撓的孩子,將會受益終身。美國對四百多名兒童所做的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愛干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愛干家務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長大后的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
3.家務勞動讓青少年珍惜勞動成果
當孩子洗過衣服之后,他才會知道要洗掉一個污漬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力氣,需要用怎樣的洗滌劑和怎樣的清除方式才能徹底洗凈。有了這樣的親身體驗后,不再需要家長的叮囑,孩子也會小心翼翼盡量不弄臟衣物。
當孩子整理房間花了一個多小時,累得滿頭大汗還沒有像媽媽整理得那樣井井有條時,他會考慮:我要是平時注意物歸其類,按序擺放的話,就不會這么難整理!
家長任何的言教都沒有孩子自己動手來得更直接有效。家長們不妨放手,孩子也會在勞動之后,更加珍惜勞動成果。
4.勞動讓青少年更體諒家人,懂得感恩尊重他人
再以《變形計》為例。與上面那個城市小霸王互換的是個山里的孩子。他的家境與之真乃天壤之別,母親遠走,父親常年臥病,兄妹三人全靠年近八旬的奶奶支撐,全家一年都吃不上一次肉。窮苦的孩子每天走20公里的山路上下學,在山上捉蜈蚣賣錢給爸爸買藥,從小就懂得操持家務,照顧爸爸,帶好妹妹,像個大人一樣有擔當。到了互換的城市家庭后,新媽媽給這個農村兒子買數百元的新衣服時,他哭著喊太貴堅決不要,又覺得在外吃飯太費錢而自己動手炒菜給新爸爸媽媽吃,逛街時體諒媽媽太累,就算自己暈車也要陪媽媽坐車……
這個農村娃娃的勤勞純樸,孝順懂事感動了無數人,雖然貧窮,但高尚的品德從孩子純凈的眼眸中閃著耀眼的光芒。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傳承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這樣的好孩子,是我們培養的目標。他們能在每日的勞動中品味生活,肩負擔當,懂得體諒家人,懂得感恩別人的付出,也能尊重他人的勞動。
四、強化勞動教育的策略和行為
1.家長――放手去愛
從前有個母親,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孩子18歲成人之前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家人親友提醒這個母親,孩子慢慢長大了,你得讓他做點什么。這個母親回答,孩子這么小,會做什么呀?等他到了18歲成人了,他自然會做了。這個孩子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衣食無憂地長到了18歲。在他生日這天,媽媽高興地說:兒子,今天開始你是大人了,你該照顧我了,以后這家里的活都得你干了……
這顯然是個笑話,我們不妨續寫省略號后面的內容,估計這個18歲孩子會說:“媽媽,你說什么呢?我餓了,你給我做飯去吧!”
當孩子一歲學步推開你的手時,家長就要懂得放手了。放手去愛,讓孩子獨立的天性釋放,即使跌倒了,他也會掙扎著自己爬起來,在跌打滾爬中,孩子才能學會保護自己。
讓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根據他的實際能力,鼓勵他完成一份份家務。比如3歲的時候,鼓勵他給家人遞進門的拖鞋;4歲的時候,請他每天把洗澡換下來的衣物放到洗衣籃;5歲時,讓他嘗試每天把各個房間的垃圾集中倒到一個大的垃圾袋里,等等。孩子不會一下子就做好做到位,在他們沮喪或將要放棄妥協時,更需要家長的耐心。給孩子一個鼓勵的微笑,手把手地教導,孩子肯定會在家長的鼓勵下越做越好。
放手,不是放棄,而是為了孩子以后的路走得更穩健。
2.堅持――養成習慣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知悉了孩子接受家庭勞動教育的諸多益處,那么如何培養孩子養成勞動的習慣呢?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引導孩子充分品味勞動的樂趣。有的家庭為了刺激孩子勞動,用“金錢的誘惑”作為交換條件,比如洗個碗2角錢,掃個地1元錢。這是個錯誤的觀念,你似乎培養的是一分付出、一分收獲的價值觀,卻忽略了孩子的家庭主人翁意識。給自己干活,還拿家長的錢,不合情理。我們可以迎合孩子希望得到夸獎、尊敬、受歡迎等這些心理,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比如,把他的勞動成果曬到網絡上,看到網友的點贊,孩子肯定會得意之余干勁更足;也可以時不時地在親友過來做客時,適時地介紹哪些是孩子的勞動成果;還可以把勞動前后的照片對比下,在對比中感受勞動的價值。孩子覺得他的工作是有價值的,能得到肯定的,那么自然會堅持下去。
引導孩子體悟到勞動的好處。在家長懂得了勞動的妙處之后,最關鍵的還是要孩子自己領悟,這樣才能成為他持之以恒的動力。如一起看《變形計》時,家長和孩子可以參與討論,為什么兩個孩子有這樣的差別?引導孩子意識到家務勞動對孩子成長的積極作用,從而孩子也會用這樣鮮活的事例說服自己堅持下去。
除此之外,和家長一起勞動時,那份說說笑笑同甘共苦的氛圍也會感染孩子,那種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會是他堅持下去的理由。
3.延伸――創造知識
說“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因為困擾于生火做飯的種種瑣碎麻煩,有人發明了電飯煲;因為細小的垃圾很難清除,有人發明了吸塵器。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在課堂上,通過解讀這些發明背后的故事,都能發現一個真理――勞動創造生活,改變世界。利用這些發明家的故事,鼓勵學生堅持勞動,善于發現,或許你不僅僅科學地總結了一套干家務的經驗,還能在家務之外收獲意外的驚喜。
4.鞏固――家校攜手
雖然在家庭勞動教育這一方面,家庭起到了主導作用,但學校的正確引導能鞏固孩子的習慣養成。
如何從小培養幼兒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呢?
1 教育幼兒尊敬勞動者,樹立幼兒愛勞動的觀念。
1.1 利用故事進行教育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教育形式,講《小貓釣魚》、《懶惰的熊》等故事,讓幼兒知道懶惰不好,知道愛勞動的孩子最光榮,懂得只有勤勞的人才會有收獲,好吃懶做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從而達到教育幼兒熱愛勞動的目的。我國的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多向幼兒講述我國勞動人民勤勞的故事。如:《愚公移山》通過故事中老愚公祖祖輩輩勤勞刻苦,終于將大山移走的動人情節,教育孩子勤勞就能辦大事,誰都最喜歡勤勞的人。
1.2 帶領幼兒觀察成人勞動,進行勞動教育。
帶幼兒到周邊環境去觀察農民辛勤的耕作;觀察建筑工人無論酷暑和寒冬季節一樣堅持作業;觀察清潔工人不畏天氣惡劣,每天早早起來打掃衛生;觀察教師深夜還在燈下孜孜不倦地為學生批改作業、備課;觀察交通警察指揮交通。通過觀察,向孩子介紹身邊這些勤勞的人,以及他們所取得的偉大成績,讓幼兒尊敬勞動者,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從中體會到唯有勞動者才是最有能耐的人,唯有勞動者的勞動才能使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從而萌發孩子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心理,產生勞動的渴望,在孩子幼小心田里植下熱愛和尊敬勞動者、立志當一個真正勞動者的種子。
1.3 利用游戲進行教育
對于幼兒來說,他的生活就是游戲,要幼兒收拾玩具的時候,老師可以這樣說:“玩具寶寶玩累了,它們要回家睡覺了,讓我們送它們回家吧。”這樣,讓孩子感受到收拾玩具就像玩游戲那么有趣。還可以通過區角活動,讓幼兒扮演角色,模仿成人的勞動。在娃娃家里,幼兒扮媽媽給娃娃梳頭發、洗臉、喂飯、喂水、蓋被子,扮廚師做飯、切菜、炒菜;在愛心小醫院里,幼兒扮醫生給病人看病、打針;在商場里,幼兒扮售貨員賣菜、賣水果、賣玩具;在理發店里,幼兒扮理發師幫娃娃洗頭發、剪頭發、吹頭發;在自然角里,幼兒扮阿姨給植物澆水,給動物喂食等等。這樣,通過游戲,萌發了幼兒熱愛勞動的思想。
2 家長應配合幼兒園的教育
在幼兒園里,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要求每個幼兒都要愛勞動,能獨立處理自己身邊力所能及的事。如設立幼兒每周的勞動日,在勞動日里,小班的孩子到操場旁邊草地上撿樹葉給教師制作教玩具;中班的孩子在老師、阿姨的協助下,刷洗玩具、擦桌子、擺椅子等;大班的孩子在老師引導下到植物園里給植物澆水、拔草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天設立幼兒值日生,幫助分飯菜、掃地、收拾玩具、整理床鋪、擺桌椅、督促同伴衛生清潔。還有很多游戲活動培養孩子愛勞動和獨立能力。然而,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肯于在智力方面大投資、下本錢,卻把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置之度外,或以為無關緊要。孩子回到家里,要求幫助拿碗筷、擦桌子、自己洗澡、穿衣服、洗碗、掃地等等,但家長卻怕孩子做不了,嫌麻煩,為了省時,不讓孩子動手做,你越不讓干,孩子越不想干,越不會干,今天怕麻煩,明天的麻煩會更多。或認為孩子沒有幾天在家,應讓孩子舒服,享受享受,過多保護寵愛。這就出現了和幼兒園的教育背道而馳的現象,使到幼兒園的教育打了折扣,抵消了許多。同時也使孩子學會了做“兩面派”,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家長應配合幼兒園的教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勞動環境,使家庭教育和幼兒園的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使孩子形成愛勞動的習慣。
3 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需持之以恒,及時細化,方可形成。
熱愛勞動國旗下演講稿范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德》。
同學們,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這里我要說,勞動教育是人生必修課,良好的勞動習慣對于我們少年兒童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如果一個孩子,如果不愛勞動,自然就缺乏勞動的體驗。說實話,同學們之中誰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涵義?你們能體會到爸爸媽媽賺錢的不容易嗎?要知道我們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爸爸和媽媽用勞動換來的呀!其次,勞動的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用和創造。如果我們沒有好的勞動習慣,我們學到的知識就難以運用到生活中去。更談不上應用和創造了。第三,勞動對于培養每個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發現:第一、兒童勞動時間越長,獨立性越強;第二,兒童從事勞動的時間越長,越有利于形成勤勞節儉的好品德。專家們分析說,讓孩子從小干家務,可以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珍重家庭親情、尊重他人等品質,我們長大以后自然比那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更有出息。這一調查結果證實了,家務勞動與孩子成才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我們要熱愛勞動,就需要把勞動變成一種習慣,如果養成了這種好習慣,勞動就成了一個愉快而自然的過程。經過老師們的了解與調查,不少同學經常在家幫助父母干家務,做一些象洗衣服、刷碗、摘菜、買東西、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一些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同學吃飯用叫、吃完撂下碗筷抹嘴就走現象,不排除晚上讓父母鋪床,早晨讓父母疊被現象,不排除父母偶爾支使點活、馬上小嘴撅起老高現象。
同學們,上帝為我們創造大腦,是要我們靠自己的本事生存;上帝賦予我們雙手,是要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勞動增長見識,勞動是快樂的。我們要時刻牢記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我們要持之以恒,真正從內心把勞動當做自己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來看待。
相信,只要大家愿意去做,一定能從勞動中獲得許多快樂,同時也獲得許多做人的道理。請同學們記住: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德。讓我們都來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吧!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熱愛勞動國旗下演講稿范文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你勞動的樣子,很美”。有同學說,別給我們喝雞湯了,不用你講,我道理都懂,但平時學習已經很累了,我們哪有時間勞動?那么,親愛的同學們,有誰規定,學習的姿態,只有伏案苦讀這一種?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被無數的中國人開辟了精神家園的陶淵明,在很早以前就把日常的勞作演繹成了一首首詩,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國人的靈魂。有同學可能會說,校園不是田園,我怎么能夠欣賞得到大自然的美。那么我想問,值日時,清掃路旁的落花時,你可曾留意過笤帚的細紋在泥土上留下的痕跡,落紅的凋零又可曾讓你讓你有過生命的觸動?
生活的詩意無處不在,而這種詩意,也完全可以在勞動中得來,你看這個“勞”,多像是一個人和土地親近,和花草對話的樣子?用力的姿態,原本是美麗的樣子,你再看著個“動”,天上有白云,人在白云下勞動,人和自然多么和諧融洽!
退一步講,在校園里宿舍教室,都是你的領地,也是其他同學的天地,試想一下你的下鋪,不喜歡洗腳,也不愿意換洗衣服,你所在的空間,散發出異味時,你是選擇關閉呼吸,還是期望,勞駕他動一動?試想一下,你的同桌,隨手將擦鼻涕的紙,扔在你的腳底下,你作何感想?試想一下,值日的同學,不愿意清掃教室里的垃圾,教室的玻璃整日蒙塵,校園里垃圾遍地,其時你想做怎樣的選擇?
是的,你說的沒錯,除了自己勞動之外,條件允許,你還可以請專門的人為你服務,那么帶給你清潔體驗的他們,你就沒有資格再看輕他們的存在;你還可以選擇人工智能為你服務,只是,倘若研發人工智能的人不曾注意到人們有這種需求,他那天才的靈感又從哪里迸發?你不曾注意到靈感往往來源于你和這個世界親密的接觸中,那么你學習的意義又在哪里?
再退一步來講,回到家中,我們是希望和家人團坐,一起包個餃子聊聊天,感受“家人在旁,燈火”可親的溫馨,然后帶上家人的心意繼續伏案,還是希望未來的自己,變成一個笤帚倒了都不扶的巨嬰?倘若如此,當我們的父母垂垂老矣,我們又能否給予他們一絲溫暖?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是高科技替代不了的。
“時間永遠分叉,通向無數的未來。”親愛的同學們,勞動是一詞匯,但是它更是行動;這個行動里,有我們對生命的思考,有我們對世界的審美,勞動的我們很美,勞動的我們能讓世界變得更美,未來,有更好的世界在前面等待著我們,我們要享用時代的福利,更要用自己智慧的結晶,勞動的汗水,為這個時代增添更多的光彩!
謝謝大家!
熱愛勞動國旗下演講稿范文3
大家好!
我是___,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揚勞動精神,譜青春贊歌》。
美國哲學家弗蘭克林曾說過:“勞動是幸福之父。”校園里盛開的花朵,如果沒有同學們的細心呵護,必不會如此嬌艷。食堂里的就餐環境,若沒有同學們自覺清理,必不會干凈整潔。除了園丁的修剪與清潔工人的打掃,我們在其中付出的小小勞動同樣不可忽視。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應用雙手創造價值,用自己的勞動給他人帶來幸福與快樂。
“人生在勤,不勞何獲”,張衡的名言發人深思。在這個科技不斷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時代,我們在享受優質生活條件的同時,對高科技甚至是對身邊人的依賴度不斷加大,對自主勞動十分懈怠。青年一代缺乏勞動激情的現狀同樣能夠影射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家中家務,父母一手包攬,卻少有孩子主動幫忙;校園中組織打掃衛生,同學之間踴躍報名者寥寥無幾……這些種種,無一不暗示著青少年在勞動教育方面的缺失。
勞動是幸福之源,勞動是時代之光。真正的美好生活應由勞動來成就。作為最具活力的青年一代,我們應熱愛勞動,欣賞勞動的獨特之美,尊重勞動。蘇霍姆林斯基有言:“一個人能在勞動的物質成果中體現他的智慧、技術,對事業的無私熱愛和自己的榮譽、自尊,能為自己的勞動成果而自豪。”作為新時代的勞動者,我們首先應樹立勞動意識,培養對勞動的熱愛。著名大學教授,林學家李保國在教書之余,扎根山林之間,研究林業栽培,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農產品品牌,以自己對勞動的熱愛探索生態扶貧新路,并帶動自己的學生,共同用勞動創造價值。
其次,作為新時代的勞動者,我們應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勞動中實現自身價值,收獲別樣的風景。針對當前青年人勞動意識淡薄的現狀,政府及相關企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分別對學生在初中、高中應掌握的勞動技能作了具體規定,并倡議在中小學每周開設勞動實踐課程,從小培養學生勞動的習慣。近年來,許多大學也將勞動課作為必修課程,并計入學分。政府政策實施,社會倡議推動,熱愛勞動的精神必將蔚然成風。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積極響應學校老師號召,參與社會實踐,在勞動中積累社會經驗,提高自身素質。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同學們,新時代的壯麗畫卷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徐徐展開。讓我們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繼承先輩優良傳統,弘揚勞動精神,譜寫出屬于我們的青春贊歌,開創出屬于我們的新時代!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熱愛勞動國旗下演講稿范文4 同學們:
大家好!
高爾基曾說: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雙手創造出來的。其實我們生來就是一群勞動者,是勞動讓我們創造出了這個七彩世界。是勞動,讓田野瓜果處處飄香,是勞動,讓紅領巾喜悅地飄進知識的海洋。
許多同學認為勞動就是指體力勞動。那錯了。它包含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它贈予人類許多驕傲,許多輝煌,也給中國歷史留下不少閃光的華章銘文,如司馬遷多年努力編成了《史記》,李時珍尋尋覓覓終得《本草綱目》……再如神州五號、六號的成功發射是經過許多科學家幾年的努力才換來的。可見勞動價值之大。
無窮的知識都是勞動的結晶,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我們應付諸行動,相信只要肯刻苦勞動,那所得到的將是更寶貴的財富。對于我們小學生而言,現在正是學習階段,學習也是一種勞動,在這段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許多誘惑,許多困難。請不要畏懼,不要退縮,把目光放長遠,那樣,在求學路上,你就不會那么輕易地被困難所打敗。要時刻銘記: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所獲得的知識都是老師誨人不倦的教育和自己刻苦學習的成果。
一、為人師表,堅定教育信念。
思想決定行動。我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實踐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敬業愛生,為人師表,以校為家,團結同事,服從分工,言行一致,以自己的品德和人格教育和感染學生。同時,注重政治理論、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的學習。認真對待每周四全鎮的規定政治學習的時間和課余時間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把集體學習與自學結合起來,注重方法,學習有記錄,及時寫下心得體會。
二、以身作則,抓好質量促發展。
無論我走到哪里,牢記教書育人是教師起碼的本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教學上,我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認真備課、上課、聽課、批改作業、檢測,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注重自身素質養成,做到為人師表,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堅持鼓勵為主、賞識為主的工作方式,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善于捕捉學習,生活中的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能夠在愉悅的心情中找出并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于學困生和后進生,我更是特別關愛,熱情鼓勵,耐心輔導,多找閃光點,我教育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通過師生的關愛,奮發上進,融入到集體之中,由于自己的努力,我所帶過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班級和諧、有生氣,整體素質提高的快,深受學生、家長、學校信賴。
三、正確引領,讓師生健康成長。
思想決定行為,習慣決定命運。做為老師,如果不能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那就是一種罪過。我組織學生先后制訂了各項班級規章制度,樹立學生的規則意識。對德育、教學、體衛、安全、美育、勞動教育等目標化、制度化,形成了規程;對班級管理、校園凈化綠化、學生行為規范管理等進一步健全、量化,使班級各項制度更完善,崗位責任更明確,更能客觀、公正地衡量學生的各項工作業績,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現在什么事都提倡以人為本,那是講究人文關懷,并不是目無綱紀,想做什么就怎么做。我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既體現靈活的人文關懷,更注重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只要制度健全與公正,就能使學生在穩定、有序的環境中學習,只要每位學生嚴格按制度指導言行,就能保證教學活動正常開展,形成良性循環,保障學生健康發展。
“立人為本,成志以學。”任班主任以來,我始終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去教導,對學校大大小小的工作都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模范形象。我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各項教學常規帶頭落實,用實際行動推進學校各項工作高效而有序進行。我視教學質量為生命,常告訴自己,教學質量不能丟,與老師們共同學習,經常深入課堂聽課,積極參與評課、說課和課題研究,及時召開家長會,了解家長需求。我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學會微笑,學會分享,學會創新,比如:我要求學生每周幫家里做一件家務,每餐由一個學生分餐,積極參與“慢車王”比賽活動等,有效地對學生實施了感恩教育、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