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5: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工程平面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課程內容完善了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學知識的內容體系
土木工程專業的建筑方案設計課程是在房屋建筑學課程基礎上,講解現行建筑設計規范、不同類型建筑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法,通過具體的設計專題,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維,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的設計方法。雖然土木工程專業房屋建筑學課程包含了關于建筑設計的知識,但內容只有4學時,而畢業設計環節中涉及建筑設計的環節為4-5周。如果沒有建筑方案設計課程的內容對房屋建筑學課程中的設計知識做進一步的深化和完善,那么學生將嚴重缺乏建筑設計方面的知識,從而影響畢業設計的進度和質量。因此,開設建筑方案設計課程,從課程內容上完善了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學知識的內容體系。
1.2課程設置保證了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學類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和延續性
目前,土木工程專業開設的建筑學類的課程有建筑制圖、房屋建筑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筑美術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較為獨立,彼此之間缺乏關聯性,缺少過渡和呼應。建筑方案設計課程的開設可以將這些建筑類的課程統籌和協調起來,加強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學習建筑制圖和房屋建筑學課程,學生掌握了建筑制圖的標準和要求、建筑細部的構造要求及淺略的建筑設計知識。在此基礎上,開設建筑方案設計課程,通過講解理論性的設計原理和方法、進行具體題目的實踐設計,可以進一步讓學生開拓視野、掌握正確的設計方法,能夠獨立地分析、解決設計問題。在建筑方案設計課程之后開設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建筑美術課程,可以有助于學生運用建筑美學原理強化建筑平、立面設計,并通過計算機技術準確的將設計方案轉化為二維或三維圖形,形成更直觀的建筑表達效果,加強學生對空間的理解和組合能力。因此,開設建筑方案設計課程,有助于加強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學類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和延續性。
1.3課程開設有助于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在工程設計領域,建筑、結構和設備是緊密結合的三個部分,建筑設計控制著建筑室內外空間的舒適度和建筑外立面的藝術效果,結構設計在此基礎上實現建筑的安全和穩定,設備從水、電、空調三個方面來實現建筑使用的舒適度。這三個部分合作的好壞決定了建筑設計成果的優劣,因此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應當掌握建筑設計和設備設計的知識,以實現三方在實施工程項目時能合作共贏。當前,建筑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這種大趨勢下,更加迫切要求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掌握相關的建筑設計知識,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開設建筑方案設計課程有助于拓寬和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和理論素養,有助于培養應用型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建筑方案設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老師在上課過程中的理論課時偏多,造成了學生實踐設計課時偏少,從而無法實現老師一對一的輔導學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偏少,學生學習較為被動。同時,在實踐課時中,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也較少,很多學生都是悶著頭自己做。2)、學生在實踐設計中,不善于查閱資料,缺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在設計過程中,任務書中只規定了每種房間的面積,房間具體的開間和進深尺寸要由學生確定。很多學生在確定房間開間和進深尺寸時,不考慮房間的使用功能,只憑空想隨意確定,最后設計出來的房間完全無法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其實只要學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慮房間的使用對尺寸的要求,并查閱相關的設計規范或建筑設計資料集,都能夠確定較為合適的尺寸。3)、學生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偏重建筑平面設計,忽略立面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建筑平面的設計,導致沒有太多時間進行建筑立面的設計。同時,由于缺少一定的建筑美學基礎,學生設計出來的建筑立面比較簡單、呆板。最終出來的圖紙往往是平面設計達到了深度要求,立面只是在平面的基礎上生成的,毫無美感可言。
3建筑方案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
3.1轉變教學思路和教學形式,重新定位老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
土木工程專業的建筑方案設計課程應該由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的偏重理論教學的思路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以實踐設計為主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思路。教學形式由以老師集中的理論授課為主的轉變為以學生進行多個專題的實踐設計為主要內容,理論知識的講授穿插在各個設計專題中。在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形式下,老師角色由傳統的教學主體轉變為學生設計過程中的協助者、引導者,在學生完成各個設計專題的過程中一對一的輔導學生,針對不同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做具體的指導,啟發和引導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學生的角色由傳統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教學中的主體,能夠主動地根據老師下達的設計任務書,查閱相關資料、制定設計進度安排,并進行實踐設計,最終完成專題設計的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老師和學生共同研究學習,一起合作解決問題。
3.2采取啟發式、案例式的教學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
土木工程專業的建筑方案設計課程中理論教學部分可采取啟發式、案例式的教學方法,來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老師引導學生發現并把握設計中的主要矛盾,選擇可行的解決方法,尋找設計的切入點。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對比不同方案的優劣,為提高設計能力打下基礎。參觀加實例分析的案例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設計專題相關知識的印象。老師通過方案圖片介紹多個相關建筑設計實例,研究其功能組織、立面細部做法、建筑形體與色彩等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各個方案的設計思路及其優缺點,不僅能夠讓學生全方位的了解設計專題,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除了通過圖片展示開展案例式的教學,也可以將上課地點移至真實的建筑空間內,更直觀地從功能設計、形態設計、空間設計等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更直接的接觸和感受建筑空間,并進行對比分析。
3.3教學內容應選擇適合土木工程專業的設計專題,嚴格控制設計進度
土木工程專業的建筑方案設計課程作為專業選修課,從深度和廣度上無法與建筑學專業的建筑設計課程相提并論,因此課程內容應以大量性建筑作為設計專題以培養學生具備建筑設計的基礎知識。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應當將現行的建筑設計標準和規范最大限度的融入教學和設計中,不僅能夠端正學生嚴謹和規范的設計態度,也能夠培養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查閱規范的良好習慣。此外,在設計過程中,老師對設計構思的過程要進行層層控制,嚴格檢查各階段設計草圖,以實現學生在每個設計階段都能有所收獲。為保證設計質量,老師要嚴格按照設計控制學生的設計進度,,學生的最終成績也應涵蓋學生平時的表現。
4結語
VR技術浸沒感是依據人們視覺、聽覺的生理特點,通過電腦產生非真的三維圖像世界,只需參與者戴上頭盔顯示器和數據手套等設備,就可以將自己進入虛擬的環境中并成為其中一員。參與者同虛擬環境中各種事物的相互作用就好像在真實的世界一般,所有感覺都是那么真切,有一種真實世界的感覺。VR系統中的人機交互系統是一種似乎正常的交互,用戶可以通過鍵盤或鼠標進行交互,也可以通過頭盔顯示器和數據手套等設備進行交互。使用者通過自身的語言、身體運動或動作等自然技能,就能對虛擬世界中的對象進行操作或測察。構想性,又稱“自主性”,強調VR技術要具備廣闊富裕的想象空間,開闊人類的認知視野,虛擬現實技術不僅能再現逼真的環境,也能構想不存在或不能發生的環境。一個完整的VR系統是以虛擬環境處理器———高端計算機、以視覺系統———特殊頭盔、以聽覺系統———語音識別、聲音合成與聲音定位、以身體方位姿態跟蹤設備———方位跟蹤器和數據手套,以及多種感的覺反饋系統等功能構成編輯本段面臨的問題。因為VR系統中裝有視覺系統、聽覺系統、觸覺系統、動覺系統等設備裝置,因此用戶參與者在虛擬的世界環境中可獲得多種感受感知,從而達到真實世界的感覺。
2虛擬現實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2.1土木工程中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的前景
以前在土木工程這個行業中,人們只能用很抽象的理論概念來表達很豐富的內容,譬如用平面設計圖、剖面設計圖、立面設計圖等多種平面設計圖來形成一些特定的符號,表示出三維圖像的立體建筑,并用抽象的圖形和精練的語言作為輔助來描述要建造的建筑物以傳遞信息。但是這種傳遞方式對信息接受者來說會受到限制,因為每個接受者所從事的工作、知識水平的高低以及理解能力的是不同的,這樣就會很難交流,就無法傳遞原本想要傳遞的信息。虛擬現實技術的興起與發展,成為克服這一困難的好助手,提供了極其有效的手段。用VR技術不僅能出現虛擬的世界,而且也能再現真實的世界。再現真實的世界時,它可以突破空間和時間的束縛,真正的做到“超越現實”;而在虛擬的世界時,它又能使虛擬世界環境中的對象表現出逼真的三維立體圖像,使人感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后形成一種“浸沒感、交互性、構想性和多感知性的三維信息空間”。虛擬現實技術對參與者來說是一種新型高端的人機接口,這種技術是利用電子計算機來生成的三維立體環境,不僅能使用戶感受到虛擬世界環境中對象的逼真存在,而且也能使用戶在虛擬世界中的運動和操作及時做出準確的反應。
2.2土木工程中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的領域
在建筑工程施工時,施工的方案設計結構復雜,施工結構計算也很復雜,這兩項在施工中都是大問題,施工的方案設計問題在于建筑施工現場的結構構件和施工機械設備之間關系的表述;施工結構計算的問題在于施工結構在施工狀態下的變形大于建筑結構建成后。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案設計中是指利用VR技術,在虛擬的世界中,建立建筑場景實物、建筑結構的構件和人工接口的機械設備等構成的的三維立體模型,其形成還基于計算機各種功能的仿真系統,讓虛擬環境中的模型對象具有動態性能,還可以對虛擬世界環境中的模型進行裝配設備,并依據所操作的裝配結果,在人機交互的虛擬世界環境中對虛擬施工方案進行操作和修改。“建筑施工方案設計結構復雜,其涉及的因素也比較多,如對起重機的位置、高度和纜風繩著力點的選擇、構件放置位置、起重機開行路線及起吊路線等都是建筑施工方案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對以上因素考慮不周,那么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和成本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還會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建筑工程施工前要對施工方案進行受力狀態復核“。比如在建筑物空間跨度大的結構施工中,不僅要考慮到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和可行,還要考慮建筑結構自身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和可行”。某建筑結構,鋼結構屋蓋支承在鋼桅桿上,桅桿兩端為錐形,與下部混凝土結構鉸結。在鋼屋蓋桅桿和混凝土之間采用前索、背索、穩定索和撐桿構成一個穩定的結構體系,來減小鋼桁架的變形。在鋼結構的施工過程中,不同的支撐方案、拼接方案,在不同的部位就會引起不同的效應。隨著連接桿件的安裝,這些施工階段的應力將殘余在結構部位上,并最終影響結構受力的安全性以致在就位過程中有可能失穩和變形,這就需要進行施工過程的精確分析。如果采用VR技術就可以對不同的方案做出大量的分析,從而保證施工方案的最優化。
建筑行業已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長期以來建筑市場的競爭過度。如今建筑工程項目的運作對業主來說絕對占優勢。在投標的有限時間內,怎樣才能使業主和評標專家清楚地了解招標投標文件的編制,以及被認可程度的高低,這關系到承包商最終能不能中標。為此,承包商不僅注重投標方案技術的可行性和報價合理性的同時,而且也非常注重投標方案的包裝。“特別是國際工程、國家重點工程和大型工程的招標投標,常常在項目企劃時期就已經開始著手這方面的運作”。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把抽象復雜的施工過程和建筑方案逼真的表現出來,這種技術不僅能節約時間和投資,而且也不用項目負責人的現場講述和答辯,通過虛擬逼真系統將投標方案表現的一目了然,這對承包商中標的幾率必然大大增加。
今后可視化計算將是個重要的發展。在科學研究中,人們要在大量的數據中得出有價值的規律和結論,就必須對這些大量數據量進行整理和分析。最終把科學的數據進行三維立體圖形顯示,并通過交互系統變換參數來觀察計算結果的過程及其全貌,實現可視化計算,實現VR技術飛躍式的發展。“在運用有限元法進行結構分析時,利用VR技術可以通過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三維物體中各點力的大小;也可以隨意變換角度,從個個點去觀察”。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的交互性能修改各種數據,以便對各種建筑方案和其結果進行比較。如此一來就能使工程師的思維更形象化、概念更容易理解。將復雜的建筑結構設計、結構分析和工程控制通過利用可視化計算技術來提高計算機軟件的處理能力。比如,在橋梁和結構分析時就能借助圖形或圖像實施動態控制結構分析,實施動態演示。還可以進行倒拆動態演示、結構施工線型顯示、分橋結構拼裝動態演示、危險截面應力分布圖顯示、施工階段主梁形心線的設計曲線和實測擬合曲線的顯示、主梁內力圖顯示、施工預告圖形顯示等等。
3虛擬現實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虛擬現實技術在城市規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近期、中期和遠景規劃。在規劃中需要考慮各個建筑同周圍環境是否和諧相容,新建筑是否同周圍環境的原有的建筑協調,以免造成建筑物建成后,才發現它破壞了城市原有的風格和合理布局。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建立建筑規劃圖更是一覽無遺。譬如建立起的三峽水庫模型,便可在水庫建成之前,直觀地看到建成后的壯觀景象。蓄水后將最先淹沒那些村莊和農田,哪些文物將被淹沒,這樣能主動及時解決問題。把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土木工程中一大優勢是很好的推銷。比如,在建筑工程項目投標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把設計好的投標文件方案展現出來,利用VR技術的設備頭盔顯示器把業主帶入虛擬的未來的建筑物里參觀,使業主可逼真的感受到虛擬建筑物門的高度、屋內設計和窗戶朝向以及采光多少等,就如同在現實一般。因此,用VR技術展示這些建筑裝飾比用枯燥的文字和簡單的圖片宣傳更有吸引力。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土木工程中的有一大優勢是節約時間和工程投資。比如,克萊斯勒公司在1988年在設計某兩種新型車上取得的突破就是利用了虛擬現實技術,這項技術第一次使設計的新車直接從計算機屏幕投入生產線,可以說完全省略了試生產這項過程。也正是利用了這項新型高新技術,才使得克萊斯勒公司避免了1500項設計差錯,既節約了工程開發時間和又節省了工程投資費用。“利用VR技術還可以進行汽車沖撞試驗,不必使用真的汽車便可以顯示出在不同條件下沖撞后的后果”。現今VR技術已經成為人類探索客觀世界規律的三大手段之一,與理論分析、科學實驗并排。因此用VR技術來設計新材料,不僅能預先了解改變成分對新材料的影響,而且還能在新材料沒有出來前就預先了解到用這種材料制造出來的零件在不同受力情況下是如何損壞的。因此,把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必然是一種新的嘗試,以上例證說明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土木工程對土木工程行業是一種突破,具有巨大作用。
4結語
我國土木工程也同樣存在信息化建設問題。隨著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以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開發和國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礎設施項目,以北京奧運工程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礎設施項目,還有量大面廣的城鄉住宅建設項目正處在建設之中,再加上我國已加入WT0,進入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實施迎接經濟全球化挑戰的大戰略,土木工程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重要的發展機遇中肩負重任,必須把握住大課題,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設,實現更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和素質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計算機、通信、自動控制等信息匯集處理高新技術對傳統土木工程技術手段及施工方式進行改造與提升,促進土木工程技術及施工手段不斷完善,使其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將引起土木工程企業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動企業團隊的重組及施工流程的優化,促使企業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場發展的高級階段,必定融入現代物流業、電子商務業和信息產業,從而實現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設須致力建設三大系統。
一、建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的技術和控制信息系統
信息技術是計算機、通信、控制及信息處理等技術的集成。應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設備,現代建筑師可以充分直觀地展示新時代的設計理念和建筑美學,可以盡情地表達大膽的創意和神奇的構思,超越時間和空間,塑造并優化創作成果,使其創作成果達到傳統創作方式無法比擬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為對象的三維協同設計模型,采用了模塊化的模型設計技術,使得設計方法從平面設計走向模型設計,由于模型設計采用數據庫技術和網絡技術,從而實現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設計人員(多專業)在同一個模型上工作,減少了不必要的條件傳遞和確認,信息資源得到了充分共享。這些信息資源將貫穿于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設計、采購和施工),圖形由計算機系統自動產生,使得設計人員可以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優化設計方案上,設計過程更為直觀形象。而以可視化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化設計環境,在三維模型設計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可視化技術以及面向對象的軟件開發技術,以專家庫、知識庫為支撐,研究新的設計管理和設計模式,構造一個更易于操作、具備智能化的設計環境。目前許多工業項目的模型設計過程已初步應用了可視化技術,比如,實體建模,使設計過程更為直觀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視化的設計校審,使校審更為形象,并可與設計深度交叉;可視化的進度審核,將設計的三維模型與項目進度資源數據庫相連,從項目進度資源數據庫抽取信息來可視化地展現和分析項目管理的各種狀態。
在施工中推廣應用自動化控制技術,可有效地完成用傳統控制方式難以實現的高難度施工項目。例如高層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預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動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術進行大型構件和設備的整體吊裝和安裝控制、整體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腳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橋梁懸索受力的控制;幕墻的生產和加工控制;高溫高壓的焊接質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體搬遷、以及沉降觀測和數據采集,大型工業設施的三維空間管線布局的計算機模擬等等。信息化技術將全面革新設計技術和施工技術,其應用領域將越來越廣,應用程度將越來越深,建筑工業化水平將越來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標準、行業管理、工程管理、企業管理的信息系統
信息技術是一項各行業普遍適用的高新技術,必須與行業技術有機結合方能發揮作用。為使信息技術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規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進,須準確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術應用標準和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及時修編標準,便于檢索查詢和管理有關標準,隨時隨地選用標準和對標準的執行進行檢查驗收,從而有效地推進標準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業涉及的門類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設備管線安裝業、裝飾裝修業,以及相關的房地產業、勘察設計業、設備半成品、鋼結構加工業等,包含的企業眾多,構成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行業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沒有一個規范有效的行業管理體系和高效的運作機制,將難以保證這個行業的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發展。傳統的管理方式及信息處理手段難以實現這一目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高效的行業管理、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方便有效地對行業的有關情況
進行統計分析,制定合理的產業發展政策、產業技術政策、產業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提供了全新的條件與可能。目前,信息技術的應用已使得全球產業信息的獲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同時研討,掌握人類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密切關聯的土木工程業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戰略性和更為科學的依據,使建筑行業管理上一個新的水平。
信息技術給實體的數字化、時間的縮短、空間的縮小,對實體本質的把握更為科學,工程項目的單件性、時代性、環境性、多要素性決定了項目信息的大規模性、變動性、多門類性,信息技術使工程成為數字工程。而數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進入新階段,包括項目融資拓寬渠道、項目策劃優選優化、項目設計電腦化,項目施工管理中運籌學在工期控制上的應用,多因素分析在質量控制上的應用,動態進行投資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檔案化、數字化、動態化,為工程的策劃和融資、設計、施工、運行和維修等全過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條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術實現更寬范圍的人力資源管理,更準確的會計管理、成本管理、融資管理、投資管理,更優化的決策管理、計劃管理,更高效的項目施工管理。信息技術也使建筑師、結構工程師、監理工程師以及項目經理的信息更為豐富,為新產生的團隊合作關系甚至跨國的伙伴關系提供了前提。高技術的辦公環境,促進新技術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創新,對更有效地提高生產率提供了可能,也促進了企業文化的升級。關于工程項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學工業設計院于萬里同志的文章《從國外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看國外工程項目管理》所言:工程項目的管理是一個多目標、既分別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多工序、多復雜又龐大的系統工程。一個大型復雜的工程項目的管理實際上就是利用能夠控制的資源(人力、機具、材料、資金、工期)在一定的條件下對一個既定目標(進度、質量、費用)進行科學的計劃和以更多的定量數據做深入動態分析,對于工程實施有效地調整控制,以盡可能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項目的管理必須依靠整套先進的管理理念,這種管理在國外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些軟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項目計劃的編制。
在工程項目的招投標階段以及中標授標之后的合同條件都要求承包商編制切實可行的“細化的施工進度計劃”,對工程進行詳細的剖析。軟件對一個工程項目的所有任務做出精確的時間安排,同時還對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原材料、勞動力、設計和投資進行分析和比較,在千頭萬緒的任務中找出關鍵要緊的任務(關鍵線路)以及對任務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與物力、機具等資源的安排。
2.項目跟蹤過程。
軟件對于工程進度能夠進行動態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項目各級管理人員根據所制定的計劃和目標,要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對影響項目進展的內外部因素隨時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及時、連續、系統的紀錄和報告并輸入計算機,也就是真實、實時地反映工程進度,分析工程進度數據,及時反映工程項目的變化。
3.項目的分析、控制與優化。
由于管理軟件實現了廣義的網絡技術,項目管理者根據跟蹤提供的信息,對比原計劃(或既定目標),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糾偏對策,實施糾偏措施。軟件不但考慮時間問題還根據資源和費用進行分析求得一個時間短、資源耗費少、費用低的計劃方案,并通過軟件進行網絡計劃的優化,也就是利用時差不斷改善網絡計劃的最初方案使之獲得最佳工期、最低費用和對資源的最有效利用。軟件有對工程數據與作業活動的強大過濾功能,將現行計劃執行情況與目標計劃進行數據庫比較,然后再將滯后于目標計劃的所有工作活動過濾出來,進行單獨的追趕或特別跟蹤。對于發現工期滯后的工作項目及時地采取補救措施,制定相應的追趕計劃。對于現行超前于目標計劃的工作可有意識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項目的施工速度來降低工程成本或使總體計劃更趨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聯網的方案優選、施工招投標、材料設備采購、人才招聘的企業商務貿易信息系統
互聯網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務方面發揮越來越大、越來越廣泛的作用,同時又為設計方案、施工組織方案、技術措施方案、種種合作方案有效進行比較,高效進行優化,將大大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水平。
通過電子郵件、互聯網傳遞,使建筑項目和承建商、材料供應商的信息溝通有效克服招投標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狀態,同時增強透明度,推進公開化,網上招投標相當規模業務的開展將會更加規范市場行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標的競爭在更廣范圍更高的層次上進行。
電子商務對建筑材料、機械設備、機具的采購顯得更為寬范圍、廣領域,甚至會進入貨物及其流通的細微部分,使需求方對貨物的質量、價格、生產方式、供貨方式、市場信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徹的把握。網上交易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監督交易全過程提供了可能,同時還為買賣雙方的合作經營伙伴關系起主導作用。對不正當競爭行為、誠信失缺行為進行有力遏制,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人才上網,網上各專業專家組在網上會診技術難關和質量難題,對土木工程人力資源開發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說,現代建筑企業更加依賴網上技術研發,依賴網上人才庫,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企業做大做強。
利用項目管理信息平臺、電子郵件、視頻會議系統三種體系,為項目提供了一種先進的現代化信息傳遞和交換手段,使項目信息共享更及時、更靈活、更廣泛,并具備了實施異地交互討論的環境,參與項目的人員在世界范圍內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查看項目管理信息,總部管理人員也可以同時訪問其他地方項目管理信息,隨時了解項目總體情況,通過這個數據庫把公司本部、公司分部、施工現場、分包商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創造了一個異地協同工作的環境,并可實施異地指揮和控制。
1.1部分教材內容陳舊過時,亟待更新
“房屋建筑學”是一門開設在大二階段的專業基礎類課程,是培養和塑造學生專業態度與專業認識的一個起點。在這個階段,學生初識房屋建筑,學習房屋建筑的各組成部位與其組成構造,其中不乏各種建筑材料與施工工藝。通過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保持教學內容與當下建筑工程的一致性,對學生樹立專業第一印象與培養“應用型”人才顯得意義重大。但是查閱市面主流版本教材內容,特別是在引入先進工藝與新材料等方面,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例如:防水材料中講到的瀝青油氈早已被防水卷材與防水涂料給取代;新版《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混凝土強度最低為C15,而書中仍將C10混凝土作為基礎墊層來使用等。作為培養民辦高校土建類專業的學生,“應用型”復合人才主要是以懂原理,能動手為主要出發點。但是目前“房屋建筑學”的教材內容顯然與實際工程有很大的脫節,教材內容更新勢在必行。
1.2課程教授內容繁雜,學生顧此失彼
“房屋建筑學”在土建專業整個教學系統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需要學生運用所學課程,如“土木工程概論”、“土木工程制圖”與“土木工程材料”等先修課程知識作鋪墊。這些課程與“房屋建筑學”課程之間環環相扣,知識點相互重疊與滲透,可以說“房屋建筑學”是一個綜合以上課程的一次綜合運用。正是由于該課程具有高度的綜合性與專業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的知識銜接能力不夠,綜合運用能力有限,教授的效果往往事與愿違。
1.3重理論、輕實踐,課程設計不盡如人意
“房屋建筑學”的內容包含兩個部分:建筑設計與建筑構造。前者主要側重與建筑功能與形象的設計,后者重點集中于構件的功能與施工做法。該課程的常規教學方法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輔以一周的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的學時比例約為3:1,滿足教學大綱的任務與要求。而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課程設計集中于期末考試前一周,學生無心投入設計實踐之中,疲于應付各科考試。
1.4涉及設計數據較多,學生缺乏感知能力
“房屋建筑學”里含有較多的設計數據與尺寸要求,各種尺寸大小不一。有考量建筑長與寬的較大尺寸(以米為計量單位),亦有衡量細部構件較小的尺寸(以毫米為計量單位)。學生對于某個數據缺乏直觀的體驗,無法準確判斷及合理做出設計。
1.5考核方式落后,學生考后即忘
“房屋建筑學”通常采用閉卷考試形式,主要以考查學生理論知識為主,如概念和構件作法等。這就造成學生死記硬背,考前突擊,考后即忘。失去了課程教學的基本意義,與“實踐性”、“應用型”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
2“房屋建筑學”的課程改革
2.1吐故納新,保持知識的先進性
“應用型”人才培養注重的是與時俱進,塑造符合時代要求、滿足市場需求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如何能讓學生從校園到職場無縫銜接,是本次專業轉型革命的一個重要問題。保持知識的先進性,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顯得尤其重要。應加大教材更新力度,及時融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與新規范的更新內容,摒棄廢舊、少見的內容,合理刪減教材。民辦高校也可以根據各自定位與發展方向,開展自編專業教材建設工程,讓教師擁有更多自,從而達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調整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向實踐課傾斜
“應用型”人才的價值體現在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大實踐課教學學時,控制實踐課教學質量重要性不言而喻,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繼而再用理論知識加以詮釋,這是一條比較適合民辦高校學生學習特點的方法。可以考慮把本課程的課程設計放在學期期中,比較圓滿地解決了期末時間緊張的矛盾。
2.3開展戶外課堂,加深對建筑的“感知”印象
面對“房屋建筑學”中比較專業的概念和比較具體的施工構造做法,采用傳統的“填鴨式”理論教學方式暴露出了種種弊端,課堂效果收效甚微。按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可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環境,通過激發學生興趣,進行自我“感知”是一種新穎且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方法。“房屋建筑學”的課堂完全可以設置在建筑室內外的各個位置。例如:講授房屋的開間、進深或勒腳、散水、女兒墻等構件時,可以將學生分組,尋找校內各建筑對應的構件,并要求用皮尺測量出各構件的尺寸;講授屋面的排水形式與防水構造時,可將課堂直接開設在建筑的屋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能動性,又在實際測量中加深了對構件的了解,一舉多得。
2.4多種考核形式并存,注重學生動手能力
考核方法應突破傳統的紙面答題,改變單一的一考定成績的形式。由于“房屋建筑學”的綜合性與工程實用性,可以在考試形式上多樣化,考試內容上專業化。例如:在講授完成建筑平面設計的內容后,通過設置課堂小測驗的方式,用一些簡單的建筑方案快題,要求學生繪圖表示,以達到鞏固練習,強化鍛煉的目的;在講授完成樓梯的設計步驟與要求后,設置綜合小測驗,要求學生設計一套完整的樓梯并用繪圖的形式表達。將這種單元測驗的成績計入總分,最終匯總評判。這種方法弱化了期末考試一考定成績的現象,避免了學生平時不努力,考前抱佛腳的現象。
3結語
【關鍵詞】 英國規范,道路設計,Civil 3D 軟件
AutoCAD Civil 3D軟件是一款基于Autodesk的工程設計軟件,具有強大的三維處理功能,相比國內一般普遍使用的二維道路設計軟件,Civil 3D軟件的三維地形處理功能為道路的縱斷面設計、施工橫斷面設計和土方設計提供了更加便捷、準確的數據基礎,這是目前國內其它道路設計軟件所無法達到的。本文結合該軟件在斯里蘭卡項目中的設計過程來介紹Civil 3D 2011軟件在道路設計中的應用。
1 工程項目簡介
斯里蘭卡C11標是中國水電承建的中國政府資金援助北部道路修復項目,位于斯里蘭卡北部,自營段(B296道路)全長42公里,該路面的基本結構為:土料回填——礫石土料底基層(30cm)——級配碎石基層(20cm)——瀝青混凝土磨耗層(5cm)。
按照合同要求,承包商負責原始地形測量并用業主指定的CIVIL 3D 軟件在英國規范下進行道路平縱橫設計。
2 設計步驟
2.1 測量
2.1.1 GPS控制點的確定
2.1.2 加密控制點( 平面控制&高程控制)
為了保證控制點通視和后期測量放線,本項目用全站儀和水準儀在GPS控制點中間按每100-300m加密控制點,在B296路共設置控制點122個和水準點72個.
2.2 用CIVIL 3D進行道路平面設計
項目承建的B296路是斯里蘭卡B級公路,主要承擔居住區、工業區、城市中心之間的交通,連通A級公路,根據技術規范,B296路設計車速為70km/h,最大超高6.0%,最小曲線半徑185m,最小緩和曲線長45m,這些設計參數是根據道路類型,車流量及設計年限等指標按照斯里蘭卡《公路線性設計標準》(1998)得出的。
1)創建曲面中水C11-B296
創建新曲面:中水C11-B296,后續的所有設計都在這個曲面上進行,包括路線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道路設計等。
新建曲面步驟及建好的中水C11標-B296曲面如圖2:
2)點文件導入
將用全站儀外業測量的點導入,CIVIL 3D軟件默認的點文件是文本格式,所以需要將測量的點文件轉換為文本格式,軟件可以默認或創建多種P注1XYZ順序的點文件。
3)曲面生成
§設計方法
4 結語
通過CIVIL 3D軟件在本項目中的應用,深切感受到該款軟件強大的圖形處理功能及數據管理功能,通過二維與三維圖形的結合能更加優化道路設計,尤其通過對參數的調整或者通過安裝本土化包的方式能滿足各個區域的設計規范要求,隨著中國及國際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相信該軟件對鐵路、公路、橋梁、隧道等土木工程設計效率會有提高作用。
本文結合項目特點簡單闡述基礎的道路平縱橫設計過程,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同事專家批評指正。
注1:P是指外業測量點的序號,導入過程中,此數據可有可無。在此項過程中,全站儀受天氣影響或者操作失誤影響會導致測量點資料會出現部分錯誤,這在其他設計軟件使用過程中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在測量點在轉換過程中,審查點的正確性是有必要的。
鐵路線上分布著大量的建筑物和設施,如橋涵、隧道、車站、供電、通訊、信號及給排水等。鐵路線的位置決定了各項建筑物的配置和設備的位置;反之有一些建筑物的配置也影響鐵路線的位置。鐵路線的位置不僅對工程數量和工程費用有巨大影響,而且對運行安全和運輸效率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鐵路修建之前必須定好鐵路線位置,才能進行各種建筑物的具體設計??睖y設計階段由于鐵路的復雜環境與要求,必須經過由廣到狹,由概略到精細的勘測,同時使鐵路線位置設計有步驟地從較多的方案中經過多次選優,最終達到最佳的空間位置。
鐵路定線是在地形圖或地面上選定線路的方向,確定線路的空間位置,并布置各種建筑物,是鐵路勘測設計中決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要作好定線工作,必須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逐步接近地、分階段地進行工作。每一階段都應精心設計,多作方案必選。內容應從粗到細,從整體到部分,工作過程是從面到帶,從帶到線,知道確定線路的具置,這種特點決定了鐵路定線過程中內外業的關系:外業勘測與調查是內業定線的依據,而內業定線又指導下一階段的外業勘測,經過多次反復,最后才將線路測設于地面。影響線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設計線的意義及行經地區其他建設的配合。干線鐵路的走向應力求順直,以縮短直通客貨運輸距離和時間。地方意義的鐵路,則易于靠近城鎮和礦區,以滿足當地客貨運輸的需求。走向的選擇還應與路網規劃及行經地區其他建設項目協調配合。要根據客貨流向選好接軌站,力爭減少折角運輸。要有利于規劃的干線或支線引入。要考慮與其他地方交通體系的合理銜接,并應滿足國防要求。(2)設計線的經濟效益和運量要求。選擇線路的走向應盡可能為更多的工礦基地和經濟中心服務,即加速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又使鐵路擴大運量,增加運營收入,爭取較高的經濟收益。(3)自然條件。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決定線路的工程難易程度和運營質量,對線路走向有直接的影響。對于嚴重不良的地質條件、缺水地區、高烈度地震區以及高達山嶺、困難峽谷等自然障礙,選線時宜考慮避繞。 (4)設計線主要技術指標和施工條件。設計線的主要技術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線路的走向,同樣的運輸任務,采用大功率的機車,則可以采用較大的最大坡度值,是線路有可能更靠近短直方向。
自然條件下的定線原則
1.河谷定線
沿河而行的路線稱為河谷線。在路網中,河谷線有較大的比重。沿河谷定線具有下列優點:
(1)河谷縱坡為單向坡,可避免線路出現逆破,且可利用支流測谷展線。(2)多數城鎮位于河谷階地,在階地設站,可更好的為地方服務。(3)多數河谷具有開闊地段,鐵路通過階地,可更好的為地方服務;即可提高鐵路的效益,又方便了鐵路員工的物質、文化生活。
河谷兩岸條件常有差別,應結合地形、地質、水文、農田及城鎮的分部情況,選擇有利岸側定線。但有利的岸側,不會始終局限于一岸,應注意選擇有利的地點跨河改變岸側。
河谷線定線,線路位置往往差異幾十米甚至幾米,就會對鐵路的安全和工程量帶來很大影響。線路合理位置的選擇,可分三種情況加以分析研究:
(1)河谷較開闊,橫坡較緩且地質良好時,理想的線路位置為不受洪水沖刷的階地。 (2)河谷狹窄,橫坡較陡,且地質不良時,線路應由避開山坡與外移建橋的方案進行比選。 (3)河谷十分彎曲時,可根據山咀或河谷的實際情況,采取沿河繞行或取直方案。
2.越嶺地段
當線路需要從某一水系(河谷)轉入另一水系(河谷)時,必須穿越分水嶺。越嶺地區高程障礙大,一般需要展線,地質復雜,工程集中,對線路的走向、主要技術標準(特別是限制坡度和最小曲線半徑)、工程數量和運營條件等影響極大。所以應大面積選線,認真研究、尋找合理的越嶺線路方案。
越嶺線路常是沿通向分水嶺埡口的河谷足坡定線,并以隧道(地形有利時用路塹)越過埡口,再沿分水嶺另一側的河谷向下游定線。越嶺線路應主要解決的問題為越嶺埡口選擇、越嶺高程選擇、和越嶺引線定線。
越嶺引線定線是,應注意一下幾點:
(1)結合地形條件選擇合理的最大坡度(限制坡度或加力坡度)。越嶺地區高差大,為避免大量人工展線,除應研究低高程的長隧道越嶺方案外,還應與采用較陡 坡度的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2)為了能控制合理的展線長度,應從埡口往兩側(從高到底)定線,以避免展線不足或過長。由于埡口兩側自然坡度上陡下緩,在上游應盡量利用支溝側谷合理展線,是線路盡早降入祝賀股的開闊臺地。 (3)埡口附近,地形尤為困難,在有充分依據時,引線可合理選用符合全線標準的最小曲線半徑。
3.平原、丘陵地區
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丘陵地區邱崗連綿,但相對高差不大,一般工農業都比較發達,占地及拆遷問題比較突出,地質條件比較簡單,但水文條件可能復雜。因此,在平原、丘陵地區定線,應著重注意解決好下列問題:
本系統以GoogleEarth為三維地理信息數據來源,在GoogleEarth實現鐵路工程地質勘察,通過Access數據庫管理勘察成果并將勘察成果輸入AutoCAD成圖。因此要通過數據庫管理技術建立統一的數據接口,實現GoogleEarth與AutoCAD的相互通信。GoogleEarth和AutoCAD分別是Google公司和Autodesk公司開發的軟件產品,要實現二者集成,需通過其提供的二次開發接口,在C號環境下編程實現。具體步驟如下:(1)在C號環境下,利用GoogleEarthCOMAPI和AutoCADAPI分別獲取GoogleEarth和AutoCAD的窗口句柄;(2)利用WIN32API將獲取的窗口可視化地管理起來[5];(3)建立統一的線路和地質數據庫,實現二者之間的數據共享。集成GoogleEarth窗口和AutoCAD窗口后的系統如圖2所示。窗口有上下切分模式、左右切分模式、單GoogleEarth模式和單Auto-CAD模式。
2鐵路定線與方案展示
作為一個鐵路工程地質勘察系統,鐵路定線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這就要求在GoogleEarth三維地理信息平臺上,能夠進行鐵路定線以及方案展示,以便能為鐵路沿線的地質勘察提供參考和依據?;贕oogleEarth進行鐵路選線,目前國內已經有較成熟的系統。本實驗室劉江濤等[5]研發的“基于GoogleEarth的鐵路三維空間選線系統”[5]提供了交互式定線、平面設計、縱面設計、橋梁、隧道、站場設計等眾多功能(圖3)并且取得了較大的實際應用價值,因此本系統對其中鐵路定線模塊予以直接引用。
3遙感解譯與空間分析
3.1遙感解譯GoogleEarth可以提供多分辨率衛星影像、地形數據,不同地質、地物在遙感圖像上的光譜及紋理特征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實現從宏觀-局部多尺度的遙感地質信息解譯,其解譯要素可分為地貌單元、地質構造、不良地質、水文地質、特殊巖土等,包括斷層、地質界線、不良地質體、巖溶區、產狀、觀測點、鉆探、試坑、水文點、水準點、照相點、區域地質圖、工程地質平面圖、環境保護區劃圖等[6-7]。KML是Keyhole標記語言(KeyholeMarkupLanguage)的縮寫,是一種采用XML語法與格式的語言,用于描述和保存地理信息[8],如Placemark、Path、Polygon和GroundOverlay,可以被GoogleEarth識別并顯示。因此,可建立地質信息與KML元素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實現解譯成果在GoogleEarth上的可視化表達。不同類型的地質信息通過不同的顏色、比例、符號、粗細和描述信息進行區分。解譯成果通過Access數據庫管理,并實時顯示在GoogleEarth三維地理信息平臺上,如圖4所示。3.2空間分析系統利用GoogleEarth三維地理信息平臺,完成點線面測量、線路調查、產狀測量、坡向測量、視傾角、真厚度計算等空間分析功能,能夠快速獲取區域性的地層斷層產狀、巖層厚度、邊坡坡率及與線路空間位置關系,減少現場地質調查工作量,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以產狀測量功能為例,產狀測量是地質研究中的基礎工作,在地質各領域應用廣泛。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地學工作者要求能夠快速、準確、批量的獲取巖層產狀,而地質羅盤、坡度儀等傳統工具又存在工作量大、精度低,受限于野外條件等缺陷。而利用GoogleEarth遙感影像和地形數據,可以從宏觀尺度上進行地表淺層巖層的判別,并確定巖層分界線。實現從GoogleEarth提取巖層分界點數據需要用到GoogleEarthCOMAPI接口技術。通過調用函數GetPointOnTerrainFromScreenCoords([in]doublescreen_x,[in]doublescreen_y,[out,retval]IPointOnTerrainGE**pPoint)即可返回選取點pPoint的經緯坐標和高程值。得到的巖層分界點數據為大地坐標,需轉換為平面坐標,因此需要用式(1)進行高斯投影坐標正算[9]:獲取巖層分界點的平面坐標后,可通過最小二乘法進行平面擬合,擬合出巖層面,如圖5所示。最后根據擬合出的巖層面方程和產狀計算公式,計算出走向、傾向、傾角等產狀信息。
4鐵路工程地質勘察成果展示與查詢
鐵路工程地質勘查數據最終通過Access數據庫統一管理,為讓設計人員、評審專家和決策者能全面了解勘察成果,系統基于GoogleEarth建立了三維綜合展示平臺,實現了遙感影像、地理信息、地質資料、線路方案、勘察資料等空間信息的集成,綜合展示信息如圖6所示。勘察成果綜合展示平臺實現了二維、三維混合以及多數據源的融合。整個線路的三維地形、影像、地形圖、平面設計成果、線位、橋梁、隧道、車站、地質等各專業信息通過數據庫統一管理,最終集成到同一個KML文件,將KML文件導入到GoogleEarth,便可實現勘察成果的綜合展示。系統根據XML語法與格式以及KML文件的特點,為KML文件中點、線、面、圖片等添加<description>標簽,<description>標簽具體描述各項成果的詳細信息。這樣,通過點擊該圖標,即可查詢其詳細信息。如需查詢線路交點的設計信息,在GoogleEarth窗口點擊線路交點圖標,會出現一個屬性對話框,對話框顯示線路交點的曲線半徑、緩和曲線長、交點坐標、轉角等設計信息;如需查詢勘察點的坐標信息,只要單擊勘察,就會自動彈出勘察點信息窗口。為進一步增強綜合展示信息的全局效果,可根據鐵路線位設置三維游覽路徑,路徑可根據線位自動計算,也可人工繪制。沿路徑游覽時,可設計相關參數,如游覽速度、視點高度、視角和停留時間等,如圖7所示,從而實現方案的全方位展示。在鐵路工程地質勘察中,經常會遇到設計多個方案的情況,本系統提供了同時展示多個方案的功能,供勘察設計人員比選,提高方案比選質量和效率?;贕oogleEarth的鐵路工程地質勘察信息展示平臺,彌補了傳統方法在立體綜合展示能力上的不足,有助于對地形地貌、地質條件等的總體把握,特別是對于山區鐵路,有更大的應用價值。
5應用與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