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實體經濟發展方向

實體經濟發展方向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2 09:05: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實體經濟發展方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實體經濟發展方向

篇(1)

關鍵詞:不動產經濟 波動規律 波動特征

一、前言

不動產經濟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目前我國不動產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考慮到經濟周期發展規律,不動產經濟波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何把握不動產經濟的波動規律,全面分析不動產經濟波動的特征,對提高我國不動產經濟發展質量,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這一認識,我們應認識到不動產經濟的重要作用,重點做好不動產經濟波動的特征研究工作,正確分析我國不動產經濟波動的影響因素,確保我國不動產經濟波動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二、我國不動產經濟波動受到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較大

宏觀經濟的整體運行情況與房地產的發展往往呈現出正相關性,即當宏觀經濟運行良好,社會總財富持續增加,人均收入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往往伴隨著房地產的蓬勃發展。

我國不動產經濟受到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最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宏觀經濟的高效運行,促進了不動產經濟的發展

宏觀經濟的高效運行,帶給了各行各業以發展機遇,對于不動產經濟的促進更是具有較大作用,具體表現在為不動產經濟提供了充足的購買力。

(二)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影響了不動產經濟的發展軌跡

不動產經濟的發展軌跡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較大,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制定,決定了不動產經濟的整體發展軌跡及發展質量,所以,不動產經濟與宏觀經濟政策關系密切。

(三)宏觀經濟的發展質量,決定了不動產經濟的發展方向

宏觀經濟發展質量較高,不動產經濟就會朝著良性方向發展。宏觀經濟發展質量較低,不動產經濟就會表現的相對低迷。所以,宏觀經濟的發展質量,直接決定了不動產經濟的發展方向。

三、我國不動產經濟波動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進程的影響

房地產的發展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滿足人們居住的需求,而城市化進程又可以使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從而造成了對房屋的需求。我國正處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時期,每年大量進程農民工、大學畢業生進入城市,從而帶動了房地產的繁榮。

我國的不動產經濟主要是建立在城市化基礎上的,如果沒有城市化政策的支持,城市不動產經濟不可能獲得充足的購買力,城市不動產經濟也不可能有如此的多的消費群體參與到不動產經濟中來。從這一點來看,我國不動產經濟波動與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在當前形勢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無疑給不動產經濟帶來了繁榮和促進,直接提升了不動產經濟的發展質量。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減緩,不動產經濟也將從過熱朝著趨緩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我國不動產經濟波動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只有認識到城市化進程對不動產經濟波動的影響,才能保證不動產經濟保持平穩發展。

四、我國不動產經濟波動受到了來自政策支持力度的影響

從歷史看,政策包括財政政策、稅收政策、信貸政策等對房地產的影響非常大,當國家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的時候,往往能迎來房地產發展的高峰,而當國家收緊銀根,房地產受到的沖擊又是最大的,考察房地產的經濟周期要很好的看清楚政策的調控力度。

對于當前我國的不動產經濟來說,不動產經濟的繁榮程度,已經成為了銀行金融業的晴雨表。每當銀行和金融政策出現調整的時候,不動產經濟都會出現小幅的波動和調整。所以,政策支持力度對不動產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不能正確理解政策支持力度對不動產經濟波動的影響,就不能達到正確分析不動產經濟波動的目的。

五、我國不動產經濟波動與供需矛盾有著密切關系

房地產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人們的住房需求,即所謂的剛性需求;一是人們的投資需求。而供給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開發商開發的商品房,一是政府投資興建的政策性保障住房。

從供需方面來看,不動產經濟的波動與供需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不動產數量供大于求,則不動產經濟的發展質量將會較低,其整體發展速度也會受到影響,不動產經濟的整體效益將會受到較大影響。如果供不應求,則不動產經濟的升值空間較大,不動產經濟將會出現較為理想的繁榮狀態。

六、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不動產經濟在實際發展中是呈現上下波動的狀態的,只有掌握了不動產經濟的波動特征,正確理解不動產經濟波動的影響因素,才能保證不動產經濟波動在合理范圍之內,進而達到提高不動產經濟發展質量,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江.不動產通論[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張亞麗,梁云芳,高鐵梅.預期收入、收益率和房價波動――基于35個城市動態面板模型的研究[J].財貿經濟;2011年01期

[3]石柱鮮,趙紅強,譚屹然.我國房地產業的泡沫分析[J].重慶與世界;2011年05期

[4]孔行.我國房地產價格形成機理與波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年

[5]池京均.金融危機后中日韓經濟周期協動性和影響因素的確定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篇(2)

從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對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相互關系,提出了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如果協調之間的關系而采取的相應措施,使人們對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更加的了解與掌握。

關鍵詞:

金融體系;實體經濟;關系反思;實體經濟關系

金融體系與社會經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加快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市場經濟的波動和周期之間的關系,才能夠保證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金融體系能夠體現出社會資金的流動趨勢和發展方向,其中包括了社會經濟和運行規律,是通過對社會經濟狀況的語言描述而反映出的人類思想。而實體經濟是表現出當前社會經濟運作的情況,也可以切實地展現出金融體系運作。分析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規律,可以高效的規避經濟風險,從而達到更高經濟效益。我們可以看出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是有著必要聯系的。

1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概念

金融體系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它的概念:①宏觀概念角度;②整體角度。宏觀概念角度是金融制度在國家整體經濟中運作時所形成的一個重要的模式,每個國家之間都不盡相同,都有一定的差異性,這根據每個國家的發展水平與發展速度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有些國家是根據金融市場發展的情況來決定國家的金融體系,還有些國家是由國家來進行宏觀調控或者金融管理機構來決定的。整體角度分析,可以把金融體系看作是國家的綜合性體系,能夠體現出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情況,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經濟發展的框架,金融交易平臺、中介管理機構、市場資產聯合構成了金融體系,而企業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更好的生存,需要了解市場環境的不穩定性來綜合分析全局情況。金融體系能夠實現登上融資、整合企業流動性資產,這是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還具有細化股權、指導資源配置、加強風險管理、激勵經濟運行、提供企業關鍵性信息的作用。實體經濟包括所有物質產品生產和精神消費的內容,從宏觀的經濟學概念角度包含了各種經濟經營活動,涉及到交通、工業、文化、信息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產業,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整體經濟社會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從經濟特點的角度來看,經濟實體主要包含了提供人類基本生活生產資料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作用。實體經濟活動能夠保障人們發展經濟和生產消費活動的關鍵所在,可以通過實體經濟活動實現人們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文化消費[1]。

2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

在我們國家的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中,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趨于金融體系發展,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于實體經濟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比較傾向于利益的獲取,發生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存在脫節的現象,這就需要側重于優化配置實體資源和生產要素。金融體系的金融機構在發展中需要有完備的信息支持,但在實體企業進行融資貸款時許多金融機構通常都有求必應,使金融體系出現門檻低、缺乏穩定發展的情況,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不協調。還有一些金融體系發生非理易,使很多企業只追求經濟利益而不切實際地進行金融交易,出現了金融體系失控的現象。只有加強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政府部門也積極主導,給實體經濟提供大力的支持,促進經濟的發展,并對實體經濟加強構建進度,給實體企業提供便利的資源支持和物質保障。近幾年,我們國家對各行各業加大了相關的扶持力度,促進了實體經濟的飛速發展,整個實力都有所提升,資本市場也隨之快速發展。出現經濟危機的時期,出現了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脫節,這是由于金融體系當中的理財規模過于膨脹,使銀行的可貸款資金快速降低,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隨時會出現金融泡沫的現象。我們國家的債務問題比例雖然已經很相似于其他發達國家,但是由于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已經很成熟,不會出現經濟增長量透支的影響[2]。金融體系需要從不同的階段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規律而不斷進行完善,前提是需要了解實體經濟的發展情況,及時總結出它的運作規律,這樣才可以使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更穩定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使實體經濟從初期的單純貨幣式交易發展成為一個固定的模式,而這個模式就是金融體系。實體經濟的運行規律離不開金融體系的發展,同時金融體系的發展可以適當的規避實體經濟運行中所遇到的各種風險,可以看出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穩定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體系的發展推動實體經濟,可以給實體經濟提供可信度較大的中介平臺,為實體經濟轉移相應的經濟風險,以保障實體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3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規律

3.1金融體系自身的運行規律

金融體系的發展是有一定的邏輯和固定規律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金融體系已經演變得非常復雜,它涉及多個方面,從“投機”我們可以來解釋金融體系自身的運行規律。“投機”交易在金融體系的運行中起到劑的作用,投機所存在的高收益和高風險同時也擴大了金融體系的資金配置和風險范圍。金融投機是在供大于需、價格比較低的時候買進,在供不應求、價格比較高的時候賣出,投機者不參與消費和生產,而從買賣之中獲取差價而謀利。掌握好投機的適度更加方便實現資金的跨期配置,同時促進了市場的價格波動,增加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效率。另外,有些金融體系的交易看上去是與實體經濟脫離的,但是卻具有價格發現、風險管理的功能,所以,這也是實體經濟發展所經歷的過程之一。

3.2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匹配程度

在傳統金融體系的發展影響下各個國家都希望通過金融體系的迅速發展來帶動經濟增長,不斷推出對外開放、促進金融自由化的相關政策與舉措,這也成為放松金融監管的依據。在大多數國家的金融體系還在不斷的發展中,不斷加強金融全球化的時候還是爆發了國際金融危機,一些經濟學家為了解釋傳統理論和經濟實踐的對立現象,重新說明了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且認為金融發展不只是單一的促進經濟增長,而且還存在一定的范圍,金融發展超過了范圍反會阻礙經濟的增長。在評估私人部門信貸規模、銀行信貸供給增長、金融體系就業比例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時發現,金融體系的發展規模對經濟增長存在“閾值效應”[3]。這種“閾值效應”說明過度復雜化的金融體系會加大監督資源的投入范圍和規模。在國際性的金融安全發展滯后、政府制度治理缺失的情況下,政府是每個國家的政府,而金融市場卻是國際的市場,金融過度國際化并不一定能實現全球資源優化配置,反而會有一定的風險和不穩定的負面影響。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講,金融全球化會帶來更多的運作資金,能加快經濟增長的速度,但實際情況卻并不是這樣,比如像我國這樣經濟增長比較快的發展中國家,并不是資金流入國內,反倒向高收入的國家進行投資。另外,金融體系過度發展也不利于監管機構與市場參與主體充分了解金融體系的風險情況。所以,需要政府通過市場準入限制以及利率管制等系列管理政策,來加快資源合理配置,不但使金融機構主動降低風險,還能防止金融抑制的危害,從而促進金融體系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4協調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有效措施

4.1金融體系自由化改革

金融體系想在整體的市場經濟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就需要進行未來自由化發展,對金融體系進行改革,使金融體系在復雜的金融行業內發揮更大的功效。政府要在金融體系進行自由化改革時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指引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通過對利率的變化來實現穩定經濟的控制,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有利保障。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改革不但能加強實體經濟的發展水平與盈利能力,還能實現多元渠道拓展經濟融資,從而增加實體經濟效益,更加協調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全面發展。

4.2完善實體經濟資本市場的發展

無論是金融體系的發展還是實體經濟的發展都受到資本市場發展的影響,如果想加快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就需要對資本市場進行改革,這樣才能穩定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體系可以分為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直接金融就是資本市場,而間接金融就是各類的金融機構,這兩者結合成為金融體系。金融機構在經濟發展中對于實體經濟來說起到了中介的作用,而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是直接金融。所以,在進行資本市場改革時,要依靠各類金融機構的宣傳與推廣,讓實體經濟及時了解到資本市場的各種金融信息,促使資本市場更加完善的發展。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也要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實體經濟進行制約,從而避免實體經濟用非正當的方法獲取利益。另外,資本市場在發展過程中還要對金融信用結構進行完善,增加融資渠道,以保障實體經濟擁有良好的金融體系環境,提供資金保障,進一步促進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共同發展[4]。

4.3加快金融體系發展發揮實體經濟更多作用

實體經濟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要起到主動的作用,需要發展經濟需求的導向,完善金融體系,解決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發展出現脫節的問題。比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強調實體資本的積累,然后融入到金融體系中,使金融體系擴大規模。對實體經濟進行有效的改革,激活市場金融需求,促進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使二者發展目標達到最佳融合狀態。現在我們國家的實體經濟已經往市場化的方向發展,金融體系往多元化發展,為金融體系擴大規模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

5結束語

金融體系的發展變化在我們國家的現代化經濟建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這二者之間的關系需要不斷的探索,并且成為一項研究項目。隨著經濟的發展與變化,近些年發生了對這方面課題的研究產生了偏差,使一些地區的金融業沒有正確的指導而增加了金融風險的幾率。所以,有必要深刻認識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使地方經濟能夠健康穩定發展,掌握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規律,制定出適用的相關決策,從而規避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出現失調的現象。

參考文獻:

[1]余悅.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J].財經界(學術版),2015,(10).

[2]王艷枝.金融與實體經濟關系的重新審視[J].中國外資,2013,(18).

[3]蔣智陶.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效率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篇(3)

【關鍵詞】區域產業 產業戰略

一、區域產業戰略概念

(一)戰略概念

戰略的觀念最早出現于中國,論述戰略的中國古籍《老子》,主要涉及的戰略內容是政治戰略、軍事戰略,因年代久遠,語言變遷,其內容當今已無人能準確解讀;第二本中國古籍《孫子兵法》,第一章《計篇》中的“廟算”一段明確提出了戰略的概念,“廟算”的本意是“在宗祠中推算”,結合本章內容翻譯為現代語言就是“戰略分析”,在這一部分孫武重點討論了“涉及軍事成敗的本質性關鍵性因素”;中國古代政治戰略家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向劉備介紹了針對劉備狀況的“涉及政治成敗的本質性關鍵因素”。

源于西方的“企業戰略”多參照西方對戰略的理解,是關于“企業在具體競爭行為中以取勝為目的的系列大步驟”,現在通常說的“企業戰略制定”主要指“企業在具體競爭行為中以取勝為目的的系列大步驟的制定”。較為特殊的是,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和金偉燦的《藍海戰略》中的所謂戰略指“企業在具體競爭行為中以取勝為目的的系列大步驟制定過程中的選擇原理”。

綜合中西方理論中對戰略的理解,戰略指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及其集合,若偏重本質則為中國的傳統理解,偏重實用則為西方人的理解。“戰略分析”、“戰略決策”、“戰略計劃”、“戰略選擇”、“戰略哲學”、“戰略規劃”、“戰略競爭”、“競爭戰略”、“擴張戰略”以及“戰略防守”等在經濟管理中常涉及到的關于戰略的詞,其具體含義均包括“重要”、“關鍵”、“普遍”、“主要”以及“大”等含義。

本文認為戰略一詞指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及其集合。經濟問題的研究應以事物的本質為基礎,因而戰略包含源自中國傳統的含義,又因研究對象為經濟領域,因而戰略也包含源自西方的含義。具體理解時取偏向于中國傳統的含義還是西方的含義,視戰略一詞具體所指對象而定。

(二)產業概念

“產業”一詞在中國古語中主要指“家產”、“財產”;在經濟領域“產業”最初指工業生產包括重工業生產和一般制造業生產;隨著旅游業的興旺發達、形成規模,以及電影、藝術等文化創意類經營項目模仿工業的一些經營理念,“產業”一詞涵義得到擴大,形成了現代涵義。“產業”在目前主要指社會活動中的經營性項目和經營性領域。

“產業發展”、“經濟發展”、“區域發展”三個相關聯、有時可以相互替代的名詞中,“產業發展”、“經濟發展”、“區域發展”所針對的對象是不同的,涵義依次擴大。“產業發展”針對的對象指經營性項目的運營實體和經營性領域;“經濟發展”針對的對象除包括經營性項目的運營實體和經營性領域外還包括一定區域內全體人民的收入;“區域發展”針對的對象既包括經營性項目的運營實體和經營性領域,還包括一定區域內全體人民的收入,以及對經營性項目、經營性領域、提高一定區域內全體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社會治理水平起到支持作用的科教文衛等非營利性質的社會生產項目。

(三)區域產業戰略概念

區域產業戰略,是以區域政府為主體,以實現轄區內產業的高速、平衡、協調、持久發展為目的而堅持的一套戰略方案。區域產業戰略理論指全面指導區域產業戰略制定的綜合性理論體系。

區域產業戰略是以實現轄區內產業良性發展為目的的戰略方案,區域產業戰略可以成為區域的政府制定區域產業政策的依據,但其本身并不等同于區域產業政策。區域產業戰略重點分析區域產業發展的各類戰略性相關因素的相互作用機理、在系列戰略性相關因素的作用下區域產業的發展方向、政府對戰略性相關因素的干涉及其作用機理以及政府對戰略性相關因素的干涉對區域產業發展方向的影響;區域產業政策以政府的經濟發展預定目標、政府為實現預定經濟目標對下一級政府機構提出的行政行為要求、政府對金融機構的要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以及國有投資項目為內容,不包含任何決策理由以及理論分析。

區域產業戰略理論重視作為各地產業基礎的區域差異,以產業發展中決定產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為研究對象,在涉及產業發展方案的比較、取舍時,產業發展方案只包括重要環節或關鍵環節。

區域產業戰略理論是目前不同區域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產業拓展空間日趨狹小的理論產物,該理論對于如何使不同地區的產業在相互激烈競爭中仍然持續發展,能夠給出準確答案。

二、區域產業戰略理論定位

(一)區域產業戰略理論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外無學者就區域產業戰略全面綜合性研究給出專著,僅國內部分學者就區域產業戰略的某一方面發表過論文。區域產業戰略全面綜合性研究專著缺乏,并不代表區域產業戰略的理論缺乏。通過學科研究所涉及到的對象的對比可以知道,區域產業戰略依然在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等理論豐產領域得到廣泛研究。在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理論研究領域,理論涉及到區域產業戰略理論的國內外著作較多。

(二)區域產業戰略理論功能

因為生產實踐的社會關聯性和理論的相互包容性,區域產業戰略的相關理論多被區域發展戰略理論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理論所包涵。目前被區域發展戰略理論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理論所包涵的區域產業戰略相關理論表現為,以討論區域產業戰略的價值理念、區域產業戰略的環境支持、區域產業戰略的政府政策為主,對直接制定區域產業戰略所需的戰略判斷規則、可據情況選擇使用的戰略措施、戰略措施結合技巧、目前區域產業戰略選擇急需得到解決的戰略判斷方案較少涉及。針對目前相關理論在實踐性、實用性方面尚不完美的特點,區域產業戰略理論需要向更具有實踐性、實用性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美]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

[2][澳]羅伯特·J·斯廷森,羅杰·R·斯托,布萊恩·H·羅伯茨.區域經濟發展分析與規劃戰略[M]. 朱啟貴,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2.

篇(4)

關鍵詞: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 金融市場

十六大報告指出,要正確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說明虛擬經濟在我國已經在發揮著巨大作用,并且在將來一段時期內會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正確地界定虛擬經濟,研究世界經濟中虛擬經濟的發展狀況與趨勢,探索虛擬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的影響以及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方向對我國經濟在加入WTO后盡快融入世界經濟的潮流非常有現實意義。

一、虛擬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分析

虛擬經濟是一個現實,是總體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個現象。馬克思關于虛擬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初級階段的論述非常精辟。貨幣的功能主要是價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支付環節和實物環節發生了分離,貨幣經歷了信用化、資本化的進程。從實質上講,其屬性利功能己發生了變化,它具有與實物或實體經濟相互聯系、又相互分離的兩重性。實體經濟突然成了貨幣信用的天然載體。

兩者一旦分離,貨幣在經濟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實體經濟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狀態和運作體系。虛擬經濟的發展便突飛猛進。經濟發展到規模化和產業化以后,資本積累和生產集中成了生產力的內在需求,資本市場便以資金集中的體系出現了,大量的社會閑散貨幣轉換為股票、債券等各種有價證券。它是貨幣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信用化,使以資金利資本流動為代表的金融業對與實體經濟超越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航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又為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化金融市場形成提供了發展的基本條件。二戰以后,世界貨幣體系幾經變動,使得金融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日趨擴大。

該體系的發展源于實體經濟,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體系的運作規律也部分地脫離了實體經濟的限制,反過來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縱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如何認識這種背離,使之更好地為我所用,也許是我們對虛擬經濟最本質和最具實踐意義的理解。

二、虛擬經濟發展的階段

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在會后提出了虛擬經濟發展的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閑置貨幣的資本化,即人們手中的閑置貨幣變成了可以產生利息的資本。第二個階段則是生息資本的社會化,即由銀行作為中介機構將人們手中閑置的貨幣借入,再轉貸出去生息,人們還可用閑置貨幣購買各種有價證券來生息,這是人們手中的存款憑證有價證券也就是虛擬資本。第四個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即虛擬資本可以跨國進行交易。

以上的階段論客觀地描述了虛擬經濟發展的過程,對人們把握虛擬經濟的運行趨勢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三、何為我國所提倡和追求的虛擬經濟

當前,在西方“虛擬經濟”一詞往往是指電子商務等“網上經濟”活動。

國內一些學者也贊同這一概念,以有形、無形來確定和劃分實物和虛擬兩種經濟形態。電子商務的興起作為一種新的重大的經濟現象,其本質也是經濟活動信用化的表現。

十六大以來,我國學界關于虛擬經濟的爭論很多,大多集中在虛擬經濟的界定上。關于虛擬經濟代表性的論述圍繞著信用制度展開,認為虛擬經濟的內涵是信用制度膨脹下金融活動與實體經濟偏離的那一部分形態,不能將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動視為虛擬經濟。有學者認為:虛擬經濟是指信用膨脹形成的金融資產和金融市場中與實體經濟沒有直接聯系的金融交易活動。上述界定本身并沒有經濟學理論上的含義,僅僅是為了便于對經濟現象的描述,這種觀點比較接近主流觀點。國內還有一種觀點是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來劃分,把非物質生產活動統統視為虛擬經濟。這一劃分引出了關于價值和財富創造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問題。

筆者認為,以上觀點在認識虛擬經濟的本質上很有幫助,但是并未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論及虛擬經濟的具體運用。關于虛擬經濟,我國的資本市場運作體系不完善,社會閑散資金投資渠道缺乏,風險投資進入和退出架構尚未具雛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資金支持,中介服務組織極度不發達。只有以這些事實為基礎出發點,才能論及虛擬經濟的實質和其重要性。

四、關于我國發展虛擬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的良性運行的幾點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要發展的虛擬經濟內容和功能應該區別于世界上虛擬經濟發展的現狀,結合我國的國情和虛擬經濟的一些發展經驗,筆者認為完善的市場體系建設、有力的法律保證、適時的政策調整是成功的關鍵。

1.盡快建立健全風險投資體系,推動民間資本運營的良性擴展。我國產業的結構還未實現高級化,集中表現在產品的附加值特別是科技含量不高,體現在產業發展上就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相對滯后。而制約其成長的主要因素是投資渠道的不暢。美國的硅谷產業群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進版本,它的成功應該歸功于風險投資體系的完善。我國的創業資本投資已經起步,但普遍面臨資本金嚴重不足的困難(平均資本金不足100萬元)。為此,我國應逐步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機制以拓展中小企業創業投資的資金渠道,特別是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業投資問題。

實現這個目標,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盡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場,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間資本,使投資主體多元化。我國的居民儲蓄已經突破10萬億,沒有多樣化的投資方式,既會造成社會范圍內資金利用的低效率,也會對銀行的經營形成巨大的壓力。

2.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增強社會的風險意識,嚴格控制泡沫經濟的過度膨脹。我國證券市場上的各類中介機構如投資銀行、審計機構、證券分析機構、咨詢機構等數量比較少,并且相比較國外相關機構水平也比較落后。

我認為發展我國中介組織,要明確三個方向:一是增強中介組織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這在美國有安達信事件的教訓。建議采取審計評估輪換制,規定每個審計機構對同一公司審計的員工連續年限,并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顯然審計成本會微有增加,但其社會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機構的服務范圍。將更多有潛力的個小企業、高新企業納入中介機構的服務體系,為風險投資等行為創造更好的外在環境。三是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經濟分析和咨詢機構,同時,將大學研究界學者和社會體機構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界的人力資源是寶貴的財富,內部的爭鳴可以讓人們更好地認清某經濟現象的發展規律和趨勢。我國在這一方面確實有待提高。

3.進一步規范證券市場,強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場監管體制。近期著名的“藍田”事件竟然由一個業外的研究人員來引發,從某種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國證券市場上信息批露制度的不完備性,也對我國的行政性監管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嚴禁違規資金入市場,防范新信貸風險的政策具有長期性。

參照國外先進經驗,我國要大力推進以下措施:首先,要嚴格股票交易實名制,每個投資者對自己的交易行為負責,打擊市場內的惡意勾結,防上機構投資者或其他人戶聯合炒作。其次,要加大對市場操縱者的處罰力度,切實保障中小股東的利益。要調動社會閑散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保障中小股東的權益是個關鍵,另一方面,越來越成熟的中小股東也會成為市場上有力的監督力量和影響力量。第三,要加強交易信息、重大決策信息的透明程度,監管部門應當定期及時公布上市公司的股東戶數的相關資料,對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要實行負責制,嚴厲處罰散布虛假信息的公司和個人。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增強中小股東、特別是社會資金的投資積極性。

4.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在有條件的地區進行試點。金融創新是虛擬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金融創新涵蓋內容較廣,包括貨幣和信用形式的創新、金融機構組織和經營管理上的創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操作技術等技術上的創新、交易范圍的擴大等。

嚴格地說,由于市場體系仍未完備,新經濟尚不發達,國內金融創新大發展的條件還未完全具備。但是,我們可以依托上海、深圳等經濟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發展在小范圍內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如期貨期權、外匯保值等。

5.積極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和金融工具,強化競爭意識。外資金融機構資金的進入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并且已經對我國的金融業經營帶來了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合作與學習是明智的。

篇(5)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路徑選擇;競合;低碳

中圖分類號:F291.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后危機時代主要特征是是指全球性經濟危機得到一定緩和之后,各國經濟增長雖相對平穩但仍存在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時期。“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征一是國際貿易市場將長期處于供需不均衡狀態,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進口需求尚難以在短期內恢復到危機前的繁榮狀態,外向型企業和產業的持續性發展面臨巨大挑戰,拓展和培育國內市場勢在必行;二是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發達經濟體影響力下降,新興經濟體影響力上升;三是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將成為世界性趨勢一方面鑒于過度發展虛擬經濟帶來的慘重教訓,發達國家開始重新重視以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發展,以此來調整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工業化和經濟現代化的過渡階段,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仍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四是低碳經濟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在全球氣候日益變暖以及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的形勢下,低碳經濟是人類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后危機時代”背景下京津冀都市圈的內外環境分析

1.從外部環境分析,第一,區域性政策和規劃的出臺促進了京津冀都市圈發展,2006年國務院分別批準了北京和天津兩市的城市規劃,北京被確定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國際大都市”,天津被確定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從而劃定了兩市不同的目標和職能,也促使京津冀都市圈內的“雙核”城市逐步由競爭關系轉向競合關系,從而有助于增強都市圈的整體競爭力。同年,天津濱海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2008年3月國務院又將其確定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使濱海新區成為繼深圳、上海浦東之后第三個全面開放的經濟新區。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天津濱海新區經濟獲得飛速增長,2008年的GDP總量達到3102.24 億元,約占天津GDP總量的44.82%(天津市當年的GDP總量為6354.38億元)。此外,北京市的重新定位和奧運會的舉辦使得首鋼向京唐港區搬遷,促使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合作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尤為重要的是,2006年編制的“十一五”規劃將《京津冀都市圈規劃》納入為一個重要的區域規劃,由此正式確認了發展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性;2010年5月,國家發改委將醞釀已久的《京津冀都市圈規劃》遞呈國務院,該規劃預計年底即將出臺。由此,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方向將更為明確,經濟合作將更為務實,區域經濟凝聚力也將更為增強。第二,國際產業轉移格局的變動促進了京津冀都市圈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方面,在后危機時代,各國紛紛將戰略新興產業列為本國經濟的發展重點,借此爭奪科技的制高點,以獲得先發優勢。在此情形下,京津冀都市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創新優勢,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增強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隨著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不斷上升和市場需求逐漸趨于飽和,外商投資北移的趨勢不斷增強:第三,周邊都市圈的崛起使京津冀都市圈面臨嚴峻挑戰,以濟南和青島為雙核的山東半島都市圈,緊鄰日韓,港口便利,又得益于密集的城市分布以及制造業的高度集聚,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得以充分釋放,加大了對遼寧沿海經濟帶的扶持力度,形成了都市圈與沿海經濟帶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第四,周邊省份的崛起為京津冀都市圈創造了良好的經濟腹地,京津冀都市圈將獲得日益廣闊和穩固的的資源供給和市場需求腹地,從而有利于擺脫對國際市場的過度依賴,增強自身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2.從內部環境分析,第一,隸屬于不同的行政區劃,京津冀都市圈內各城市間長期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尤其是對某些共享性資源和基礎設施的使用常常得不到有效協調。雖然出臺了京津冀都市圈規劃,三地也出臺了各自的城鎮發展規劃,都市圈內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會不斷出現,亟待具有約束力的都市圈相關法律出臺。第二,京津冀三地尚未形成分工合理、競爭有序的競合關系,三地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時各自為政,不注重發揮自身的累積優勢和比較優勢,導致了區域間產業的同質化競爭。第三,不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仍是都市圈發展的瓶頸,京津冀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要求構建一個分工合理、協作有序的區域基礎設施網絡,不利于加強都市圈內核心城市與腹地間的經濟聯系。

二、“后危機時代”京津冀都市圈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一,構建法制化、規范化、三方互動的都市圈管治模式,增強都市圈規劃的科學性、規范性、前瞻性和連續性,使各城市的中遠期規劃與京津冀都市圈整體規劃相協調,并適時進行修改和調整,實現局部與整體的共同發展;第二,構建新型產業分工體系,形成競爭與合作共存的競合關系,構建一個由京、津、冀三方共同組成的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加強河北地區相關的產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第三,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對共享性基礎設施和資源,大力發展多種交通方式的一體化運營模式,構建統一的津冀港務發展中心,根據比較優勢確定各港口的發展方向,促使港口間形成錯位競爭、互為發展的格局。第四,扶持中小城市發展,構建層次結構合理的城市群,在都市圈的中遠期規劃中,為中小城市的擴建和發展留有充足的空間,在產業政策對中小城市的民營經濟和優勢產業予以積極扶持,改革戶籍制度,降低市鎮設置標準,直接推動城鎮及中小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安樹偉.大都市區管治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2]祝爾娟.京津冀都市圈發展新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篇(6)

1城郊鄉鎮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方向

城郊鄉鎮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要有更高的目標定位和對應的發展方向。要準確把握當地農業結構特點和產業特色,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加大培植力度,不斷完善、不斷壯大,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1綜合化

目前,有些鄉鎮仍然設置較多的“七站八所”,農口也有幾個單位和部門,有的屬鄉鎮管理,有的直屬縣(區)部門管理,顯得比較分散。城郊鄉鎮二、三產業發達,農業經濟所占比重相對較低,其他社會管理任務也較重。從全局的角度和精簡機構的原則出發,要樹立大農業的觀念,充分整合農技推廣、林業、農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這樣的機構,考慮與上級主管部門對口,可掛“農技推廣站”等其他各個單位牌子。實際上,相對于農業縣,不少城市區一級政府的農口部門已經比較集中,農業服務體系綜合化也便于條塊管理和指導。

1.2實體化

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要建成經濟實體。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一定規模的種養基地。也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和配置,建立植保服務專業隊、種苗供應點、農機服務隊和維修點,建立農產品專業市場和深加工基地。建成經濟實體后要按照企業化的方法進行運作管理,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采取相應的經營體制。由于仍然承擔服務職能,政府投入機制應當繼續保留。作為經濟實體,主體上還是以為農服務為主,以微利為主。也可以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狀況,挖掘潛力,開展一些其他經營活動,不斷改善經濟條件,壯大自身實力,為更好地開展為農服務創造積極的條件。

1.3示范化

現在的品種、技術更新比較快。傳統的推廣方法,特別是說教式的宣傳發動,效果往往不好。農民最講究實在,有什么好品種、好技術、好機械,做出示范、樹起典型,農民看著覺得心理踏實,也愿意接受,效果比較明顯。城郊鄉鎮地處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優越,輻射帶動作用強。要把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建成新品種推廣、新技術使用的示范基地,農業新技術、新農機培訓的教學基地,新產品的銷售基地。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示范基地建設的過程,也是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出過程,必然也會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

1.4景點化

發展景點式農業,目前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并取得明顯效果,如生態農莊、農家樂、體驗式采摘、花木基地、垂釣中心等,做得比較好的也有建成生態公園、會議(培訓)中心。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要努力挖掘潛力,把自身的發展與當地的生態農業、旅游農業、觀光農業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主動融入其中。

2城郊鄉鎮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措施

加強鄉鎮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有利條件很多,各級十分重視,農民迫切需要。同時,面臨的困難又比較多,牽涉到各方面的利益調整。在推進過程中,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精心謀劃,因地制宜,落實各項措施,確保抓出成效。

2.1理順關系

在有些地區,鄉鎮農口單位由于歷史原因,往往各有隸屬、多頭管理,少數地方甚至好事爭著管,壞事沒人問。由于單位性質、人員性質也各有不同,自然工資渠道、福利待遇差別較大,影響職工的積極性。理順關系首先要明確隸屬關系,從有利于事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在一個縣(區)范圍內要盡可能的統一模式,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隸屬于鄉鎮政府比較合適,業務上接受縣(區)主管部門領導。在主要人事安排、重大財產處置方面,鄉鎮黨委、政府應主動征求縣(區)主管部門意見,切實加強溝通。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根據職能應明確為事業單位,具體運作可實行企業化管理。

2.2加強協作和配合

鄉鎮黨委、政府,縣(區)主管部門、財政部門、人事部門等,既要認真履行好各自的職責,也要加強聯系、增進理解、互相支持。成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必然會遇到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困難,特別是人、財、物的問題等,這就需要各方面通力協作,互相配合,妥善處理。對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管理,各單位、各部門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關鍵時期,更要切實幫助協調解決好相關矛盾和有關問題,確保正常運轉。

2.3抓好各種資源的整合

鄉鎮農口各單位,經多年發展已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和資源,也培養了一批有經驗的農技干部和科技人員。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地也形成了各自的產業特色。鄉鎮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應一切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整合出新的特色、整合出1+1>2的經濟效益和實打實的服務水平。

2.4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

篇(7)

關鍵詞 產業經濟 金融危機 經濟轉型

一、引言

當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不得不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探究與思考,尤其是對中國以后的發展方向,闡述中國經濟轉型。此外,還需要對當前的經濟模式帶來的一系列危害進行思考。處在當前這個國際大環境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了挑戰與機遇,國際金融危機嚴峻,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簡要的闡述與思考。

二、國家金融危機

(一)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背景

在20世紀70年代國際資本擴張的過程中,構建了世界經濟秩序的基礎:一是貨幣領域,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信用貨幣體系的建立,解脫了實物對資本的束縛,虛擬資本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迅速上升,造成了全世界的虛擬經濟對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金融資本的依賴;二是在生產領域,對以美國為主導的實體經濟的依賴,金融自由化成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流動的紐帶,全世界的經濟循環流成為以國際金融為主導的循環圈,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現則是必然結果。

(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全球金融領域出現的一次次危機,產生的沖擊波沖擊了全球各個國家。美國次貸產生第一輪沖擊波;美國債券引發國際金融危機是第二輪沖擊波;對于美國和歐洲國家來說,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上升、稅收的銳減、政府預算赤字的激增是第三輪沖擊波;商品價格下降、生產和服務下降以及經濟困難加劇是金融危機的第四輪沖擊波。金融危機更容易在具有貿易聯系的國家之間擴散,歐元區等許多國家銀行希望利用美聯儲貨幣互換工具獲得急需的美元,美元成為避險資產和應急資產,美國出于為后續向國際社會發債融資而極力穩定美元,這些因素有望支撐美元短期走強。然而,美元近期的價格反轉并不能改變美元中長期的價值下跌趨勢,決定美元長期走向的除了經濟基本面和美元策略外,還有三大根本性因素:美元在全球貨幣儲備中的地位、美元享有的鑄幣稅特權、美元走勢受制于日益嚴重的雙赤字。

金融危機對我國也產生了嚴重影響,我國金融機構受到嚴重沖擊,但由于我國的金融體制、銀行制度經過改革,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的質量與過去相比有了大幅的提高,加上我國政府對金融活動較為嚴格的控制和較為有效的管理,所以金融危機對我國的金融系統的破壞程度相對較小,但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卻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首先,發達國家是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其中美國是我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導致財富縮水、居民消費水平減低、企業投資下降,這必然導致進口減少。其次,由于在中國的金融行業沒有大規模參與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其金融行業遭受的沖擊不大,避免了美國和其他西方經濟體所面臨的困境。但是在危機的第二階段,中國的實體經濟體還是會遭到破壞,表現為對中國的商品出口的沖擊,中國對外貿易、外需市場嚴重萎縮,國際融資困難以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等一些負面影響。

三、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思考

(一)中國產業經濟發展亟待轉型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自然災害的影響,使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甚至出現下滑趨勢。在國內外的發展背景下,我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出現了困難,產業經濟形菅暇,中國的產業也必須順應時代,不能原地不動,所以產業經濟發展的轉型迫在眉睫。

其實轉型的方向就是升級。認識的轉型升級,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產業內的升級;產業結構根據經濟發展的歷史和邏輯序列從低級水平向高級水平的發展;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高加工度化與技術集約化。目標的轉型升級,在發展是硬道理的目標追求過程中,中國經濟雖然做大了但并不強,只有做強了才能有拓展空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環境的轉型升級,快速的經濟增長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表現為水、土、空氣、食物的污染,這些都是慘痛的經驗教訓,生態轉型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健康和生命比生產總值更重要。體制的轉型升級,要使得體制和文化能夠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能夠有利于創業,讓各種經濟成分公平進入、公平競爭。企業和企業家的轉型升級,基礎是企業,而企業家則是管事的,企業家一定要意識到過度的商業化、過度的急功近利并不利于企業發展,而僅有資金沒有核心技術和市場需求,也無法支撐企業的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營企業,低成本制造是民營企業的一大特征。民營企業最重要的是自主創新,努力從價值鏈低端轉移至高端,“創新成本低”將引領中國未來的發展模式,成為中國與國際競爭的又一個戰略競爭力。在創新過程中,創新目標設定要用國際標準,以國際的視野將有限的投入聚焦到中國比較優勢的領域。

(二)中國產業經濟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沉重地打擊了全球經濟,在這種不利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下,中國經濟也面臨著許多挑戰。首先,雖然中國在對外貿易中持續順差,但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市場的消費能力在下降,儲蓄率在上漲,這意味著中國出口好轉的勢頭是有限的。其次,國際經濟環境混亂導致國際雙順差的結構失衡,以及儲力持續大幅增長的總量失衡,也給中國經濟帶來極大挑戰。環境惡化、資源短缺等壓力使中國推進低碳發展面臨著特殊挑戰:目前的高碳排放階段,資源稟賦的高碳結構,國際分工體系中屬于高碳的加工制造環節。而這一系列都屬于粗放型經濟模式。經濟增速換擋也帶來挑戰,其和經濟周期不同,經濟周期可以返回原來的狀態,而經濟增速一旦下來了就難以返回,所帶來的挑戰遠大于經濟周期性的挑戰。同時,經濟增速是一種連帶挑戰,會產生一系列問題:經濟結構調整;部分行業萎縮,面臨倒閉;市場需求減少,訂單減少,金融風險加大等。而這些挑戰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只能迎接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筆者認為應該立足根本點和擴大內需,科學利用外資,提高外資質量和對外經濟發展效益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結語

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道路坎坷,金融危機的大環境讓我們為中國的未來經濟發展擔憂,需要政府采取正確的策略進行宏觀調控,發揮指揮的作用。當今世界金融局勢,只要美國出了問題,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這就是“美國打個噴嚏,全世界都會感冒”。中國得時刻備著“感冒藥”。企業,尤其是企業家,得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順應時展,緊跟世界步伐;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優化出口結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作者單位為重慶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豆国产97在线 | 亚洲|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欧美交换配乱吟粗大视频 |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日本护士毛茸茸高潮| 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拍|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国产乱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免费国精产品一二二三| 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两个人的视频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色婷婷五月综合欧美图片| 美女不带套日出白浆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gay片男同志免费网站| 国产97在线 | 亚洲| 亚洲av福利院在线观看| 香蕉在线 亚洲 欧美 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级毛片内射视频| 国内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区别在哪| 24小时日本高清www| 最近2019年好看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