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育數字化

高校教育數字化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2 09:05: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教育數字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校教育數字化

篇(1)

一、教育數字化在高校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龐大的信息資源,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知識水平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資源是非常稀少的,學生的知識來源主要是從教科書、教師講授和課外輔導資料中來的,不僅教學過程過于枯燥、乏味,也使得教學效率持續低下。而教育數字化能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在網絡上學習知識,通過社交網絡快速與同學交換信息與資料,以教材為主,以信息資源為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使學生掙脫傳統教學的束縛,能夠靈活地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學習和談搜,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當數字化在教學中實行之后,傳統的教師為主地位默默發生了改變,學生的地位得到凸顯。教師作為教學中的指路人和引導者,在教學中起到組織、引導、督促的作用,不再處于傳統教學中的強勢地位,而將更多的自由還給了學生。由于網絡資源非常豐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網上搜索自己想找的資料,避免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干擾,使學生能夠掌握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將數字化引導課堂之后,教師可以作為學習中的參與者,與學生共同分享學習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成為學習中的主人翁。

二、科學引進數字化技術,促進高校教育的長遠發展

教育數字化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發展趨勢,在高校教學中應用數字化技術,不僅能夠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還能夠將我國教育與世界教育相融合。為了能夠實現數字化在高校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可以采用如下幾個方法:

(1)加強對高校教師的數字化培訓

高校教師是教育數字化開展的實行人,因此高校教師的數字化水平決定了教育數字化是否能夠貫徹落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高校教師的技術培訓,使其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熟練掌握對各種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操作,學會使用計算機制作課件、文檔、數據表格,并能夠使用網絡技術對網絡課件進行瀏覽和下載,從網絡上搜集與課程相關的知識,并能夠采用遠程操作的方式將資料傳遞給學生。同時,教師還應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學會靈活采用探究式、啟發式、案例教學法、遠程教學法等綜合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的不同,來靈活對這些創新教學方法進行切換,提高高校教師運用現代化、數字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2)實現教學資源的數字化

為了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數字化,我們首先應規范信息化內容。教學資源信息化應重點建設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二是多媒體網絡課程建設;三是教學資源的質量管理;四是教學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其中素材類教學資源和多媒體網絡課程建設是基礎,是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和核心;對教學資源的質量管理主要是使教學資源與高校人才培養標準定位相適應,同時規范其篩選標準;多媒體網絡課程和素材類資源的內容形式多樣,各具特色,教學資源管理系統必須適應這種形式的變化,充分利用它們的特色。其次,明確信息化標準。主要側重點在于統一、規范教學資源開發者的開發行為和制作要求、統一、規范管理系統的功能要求。一是從教學資源開發者角度提出一些資源制作的技術要求;二是教學資源使用者角度,為方便使用這些教學資源,需要對其進行描述,標注屬性,其屬性可以作為教學資源管理系統數據結構的直接依據:三是從教學資源評審者角度提出教學資源的質量管理標準,作為使用者篩選資源的直接依據;四是從教學資源管理者角度提出管理這些教學資源的管理系統體系結構以及所應具備的一些基本功能。

(3)利用數字化技術改進教學方法

當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中,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特性,將學生與教師的電腦連接成為一個內部的教學系統,讓教師的教學展示能夠呈現在學生的電腦上,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電腦對學生的電腦進行遠程控制,對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參與,并實現小組討論的方式,隨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分享和控制。通過多媒體互動教學,既可以實現學生的獨立學習模式,也可以實現多機互聯的合作方式,在當前很多計算機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五個小組,以小組的方式來完成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期間對學生的任務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并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按照小組的任務分配來完成自己的任務并幫助其他學生完成任務,從而體現了團隊合作能力,使計算機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比如,近年來,網絡技術獲得了快速發展,為網絡教學提供了多種可能。利用網絡,能夠通過圖像、聲音、視頻等對計算機教學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方面的技能,還能夠使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更多的資源和信息,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并且,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可以集文字、聲音、圖象和動畫于一體,且具有綜合處理能力,特別是信息技術提供的網絡傳遞方式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隨時開放,教學情境生動逼真,能夠使得學生快速進入角色,為教師的教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學生創建一個生動、真實的教學場景,激發起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利用可以使用的信息資源,對問題進行解答,從而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篇(2)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數字化教育資源;高校體育;用戶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G8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4-0019-03

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當前全球教育改革面臨的共同問題。回顧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結合的發展歷程,其一是離不開優質教育資源的數字化,其二是離不開迭展的互聯網技術對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傳播的支持,其三是離不開用戶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高效使用。可以說,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是現階段實現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以實踐性較強的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應用現狀為例,一方面優質教育資源的數字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較缺乏幫助大學生解決體育課程學習難題的資源內容。同時,對優質數字化體育資源的建設原則、框架和內容等欠考慮,不利于大學生的自主學練,信息化教學效果總體不容樂觀。因此,建設適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習慣的優質數字化體育資源,以滿足其個性化體育學習的需求,對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促進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運用互聯網思維審視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資源這一“產品”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提出改進對策,使其更加適合資源使用者的需求,在有效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為提升我國高校體育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應用效果提供參考。

一、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概念界定及類型

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指出:“教育資源是指以數字信號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的教育信息,其建設主要包括媒體素材、試題庫、試卷素材、課件與網絡課件、案例、文獻資料、網絡課程常見問題解答和資源目錄索引九大類型。”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發展,教育部2013年推出的《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將教育資源分為“教學素材、教學課件、網絡課程、虛擬仿真系統、教育游戲、教學案例、數字圖書、數字教材、教學工具和學習網站”十類。根據高校體育課程實踐性較強的特點,本文所指的數字化教育資源以教學素材、教學課件、網絡課程、數字圖書與教材和學習網站為主。

二、互聯網思維與高校數字化體育資源建設

面對互聯網化浪潮,包括教育在內的所有行業均面臨著轉型和改造的問題。為了幫助傳統行業順利地實現轉型,互聯網思維應運而生,其指“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主要包括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和跨界思維九大內容。其中“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思維是核心,其他八個思維以這一核心為基礎對產品定位與規劃、研發與供應、營銷以及企業管理等環節全方位地進行互聯網化的改造,使互聯網真正融入產品之中并給用戶帶來極致的體驗,以符合大互聯時代的發展需求。雖然互聯網思維緣起于商業領域,但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其思維范式對高校建設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具有較好的借鑒作用。以互聯網思維審視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資源,可將其視為“產品”,利用這一“產品”開展教學的高校體育教師和進行學習的大學生是主要“用戶”,資源建設者需依托互聯網,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對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資源這一“產品”從規劃、研發、應用、管理及迭代更新等各環節予以把控與改進,使其真正滿足主要用戶群體的實際需求。

三、互聯網思維視角下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資源多集成于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的“健身、美體、舞蹈教練”技能專題下,共涵蓋本科層次的國家級和省級體育類精品課程382門,但很多課程已停止更新,一些資源鏈接也已失效。此外,在知名度較高、使用人數較多的學堂在線平臺和中國大學MOOC平臺以“體育”為關鍵詞,共搜索到相關課程7門,其中只有學堂在線平臺上線的《走近冬奧會》課程采用了學習者可隨時加入課程、所有課件全部開放、考核通過即可獲得證書的自主模式,其他6門課程均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加入學習,課程結束后無法訪問相關資源。從互聯網思維來看,從高校體育教師、受教大學生和其他資源使用者的體驗角度來看,以上基于互聯網的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資源在建設中主要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1. 資源共享平臺功能少,在線使用體驗差

篇(3)

【關鍵詞】 東西部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比較分析;教育均衡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2)05—0064—06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崛起,全球數字化學習的浪潮隨之到來,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現階段,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已取得了較矚目的成就,但隨著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不均衡凸顯出來,尤其體現在東西部教育基礎設施、資源等方面,擴大了區域間教育的差異。[1]因此,教育信息化需要改革,而改革離不開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

基于這一原因,筆者對我國東西部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現狀進行調研,旨在挖掘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大投入沒有大產出”的影響因素,提出優化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的解決方案,合理配置各種數字化學習資源,縮小東西部教育“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

一、調查概述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過調查東部的徐州、西部的蘭州高校大學生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情況,挖掘影響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旨在探究出優化東西部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效果的策略和方法,縮小區域差距,促進高等教育均衡發展。

2. 研究對象

本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1年11月16日至2011年12月30日,隨機抽取了西北師范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大學和蘭州交通大學,徐州師范大學、徐州醫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和徐州工程學院的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本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其中蘭州高校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2份,回收率為96%,有效問卷190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5%;徐州高校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3份,回收率為91.5%,有效問卷180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0%。抽樣過程中,研究者盡量考慮了被抽樣學生的年級、性別和專業分布的平衡。調查的專業有:生物工程、電子通信工程、教育技術學、廣播電視編導、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英語語言文學、教育學、能化礦加、藥學等,如表1所示。

3. 研究的代表性分析

研究選取蘭州和徐州為個案分析,主要原因是:蘭州位于黃土、青藏、內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地帶,是西北地區及新亞歐大陸橋的交通要塞,也是黃河上游最大的工業城市,在西部省會城市中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濟北”的輻射帶動作用。蘭州獨特的地域、政治、經濟、教育各方面的綜合競爭力在西部省會城市中綜合排名第7,在西部12省中處于中等水平,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西部各地區的平均狀況。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稱,為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的結合部,在《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所列的大陸15個城市群中,排名第8的徐州城市群是唯一無省會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因此,地處江蘇北部的徐州,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能夠代表東部11省的平均狀況。故將西部的蘭州和東部的徐州為個案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4. 研究的信效度

為保證調查的客觀真實性和結論的可靠性,筆者根據研究問題及目標設計初稿,印制20份,對學生進行試調查,根據發現的問題,對問卷修改得出定稿,從而消除了研究者只依靠一次數據收集來源做研究可能形成的偏見,保證了研究的效度[2]。此外,經SPSS17.0軟件對調查數據的驗證,問卷a信度系數為0.9163,問卷信度系數達到0.9以上,說明本問卷各題間的一致性或同質性很好,本次調查具有較高的信度。

5. 研究內容及數據處理方法

問卷共包含23個問題,內容涉及三個方面: ①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和大學生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認識及態度;②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情況;③ 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效果評價及大學生使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對收集到的有效數據采用SPSS for Windows 17.0統計軟件和Excel 2003進行數據分析。

二、數據統計及分析

(一)大學生對數字化學習資源認識的比較

1. 數字化學習資源能否促進學習

調查顯示,認為數字化學習資源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西部高校學生選擇為37.9%,東部為52.8%;認為效果一般,西部高校學生選擇為55.2%,東部為45.6%;西部高校有7%的學生認為數字化學習資源沒有效果,東部僅為1.7%。調查還顯示,西部高校有46.6%的學生對數字化學習資源興趣較大,東部為59.4%;西部高校有48.5%的學生對數字化學習資源興趣一般,東部為39.4%;西部高校有4.9%的學生對數字化學習資源沒有興趣,東部僅為1.1%。由此可知,東西部高校大部分學生對數字化學習資源較感興趣,但東部高校學生的興趣指數明顯高于西部高校。

2. 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優勢

由圖1可知,西部高校有27.2%的學生認為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可以改變學習的方式,隨時隨地學習,26.3%的學生認為可以拓寬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15.8%的學生認為可以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21.1%的學生認為可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4.7%的學生認為可以提高協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東部高校相應為26.8%、30%、14.4%、22.2%和6.1%。圖1顯示的兩條曲線走向基本趨同,這說明東西部高校學生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認同感基本一致。

(二) 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現狀的比較

1.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獲取途徑

調查顯示,在數字化學習資源來源上,東部高校有32.8%的學生選擇了網絡下載,選擇校園網占33.3%,選擇網絡課程占20%,選擇教師研發的占6.7%,選擇學校購買的占6.7%。西部高校則相應為44.7%、23.2%、12.8%、7.4%和8.9%(如圖2所示)。這說明,東西部高校學生資源獲取的主要途徑是網絡,在校園網和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和應用方面東部好于西部,但東西部高校教師自己研發和學校購買的資源數量都嚴重不足。因此,應加大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開發力度,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2.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使用頻率

(1)學生每周網上學習時間統計及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東西部高校學生每周主要花費2-6小時進行網上學習,其次是6-10小時,超過15小時的學生都不超過10%。這說明,目前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意識普遍不強,需要積極引導。為此,筆者進一步挖掘了其影響因素,主要歸結為:可利用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太少(西部高校學生選擇為26.8%,東部為6.1%),缺少數字化學習經驗、沒有接受數字化學習資源相關培訓(西部高校選擇為37.8%,東部為11.1%),缺少學習動機和興趣(西部選擇為13.2%,東部為38.3%)。調查亦顯示出東部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較西部高校健全,資源較豐富,但東部高校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不大,這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究深層次原因。

(2)最受學生歡迎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次序

調查可知,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選擇,西部高校學生依次排列為:網絡課程、在線論壇、教學課件、數字圖書館、試題庫、教學專題網站等;東部高校為:網絡課程、教學課件、數字圖書館、教學專題網站、在線論壇、虛擬軟件庫等。這說明,東西部高校學生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認識和功能定位基本一致,普遍關注網絡課程、教學課件和數字圖書館等電子資源。

(三)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效果的比較及影響因素分析

調查顯示,西部高校僅7.4%的學生認為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效果很好,認為效果不大的占31.1%,認為效果一般的占56.3%;東部高校則相應為:10.6%、19.4%和67.8%(如圖3所示)。這說明,東西部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都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但東部略好于西部)。

為此,筆者從資源建設、政策體系和評價體系三個層面挖掘出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如圖4所示)。其中涉及軟件資源(西部高校占25.3%、東部占17.2%)、硬件資源(西部高校占16.3%,東部占7.2%)、技術支撐平臺(西部高校占33.7%、東部占16.1%)、政策體系(西部高校占4.2%、東部占11.1%)和評價體系(西部高校占3.2%、東部占7.8%)。這些數據說明東部的資源建設較西部完善,這和教育投入有關。

三、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東西部高校在數字化資源建設和應用方面都存在著重實施輕規劃、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應用、重資金投入輕效果評估等現象。追根溯源,主要體現為:資源規劃不協調、師生認識不足、培訓機制不健全、評價體系不完善和政策體系不到位。

1.資源規劃不協調

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歷經多年發展,“硬件”建設已有良好基礎,“校校通”工程從2000年啟動,各地域內數字化資源建設已具相當規模。調研顯示了西部高校認為數字化學習資源數量不足的學生占35.8%,設備老化的占32.6%,設備基本不用的占15.3%;東部高校相應為29.4%、31.3%和6.1%。認為本校軟件資源建設需完善的東西部高校學生分別為17.2%和25.3%,硬件資源方面分別為7.2%和16.3%,技術支撐平臺方面分別為16.1%和33.7%。此外,調查還得知,資源建設缺乏統一規劃(西部為97.9%、東部為91.2%),不能有效共享,形成信息孤島,資源浪費現象較嚴重。這些都說明數字化學習資源在應用中普遍存在著“重擁有輕應用”、“重硬輕軟”、“車無精品”等現象,但在資源建設方面東部略好于西部。

誠然,東西部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不均衡,有歷史、區域文化觀念差異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投入不同引發的。東部高校投入的教育經費較多,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也高;西部高校則投入不足,嚴重制約各種辦學條件。因此,國家應對西部高校投入更多資金,縮小地區之間資源建設的差距。

2.師生認識不足

數字化學習資源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應用效果,這和人的因素大有關系——教師和學生。調查得知,西部高校認為教師水平有限、需要提高信息素養的學生占15.8%,教師沒有積極利用或指導使用網絡資源占14.2%;東部高校13.4%的學生認為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有限。調查還顯示出在使用數字化學習資源時,教師的指導情況不同:東部高校的教師積極使用的占12.8%,建議學生使用的占45.6%,沒有指導、建議使用的僅占3.3%,西部高校則對應為15.8%、38.9%和14.2%。這說明,東西部高校教師對待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態度不同,東部明顯好于西部。這源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引發的西部教師收入不高,影響了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使得優秀教師從西部流到東部和發達地區。[3]此外,西部地區思想觀念較保守,開放意識差,信息閉塞。因此,只有轉變師生的態度,激發他們的熱情,才能真正提高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效果。

3.培訓機制不健全

影響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學校是否開展了數字化學習的相關培訓。調查顯示,西部高校28.9%的學生沒有接受過數字化學習相關培訓,36.8%的學生認為培訓很有必要、迫切希望能夠接受培訓,8.9%的學生認為無所謂,認為不需要培訓的學生占11.6%;東部高校則相應為21.1%、52.2%、1.1%和3.9%。由此可見,由于缺乏相關培訓,導致了學生的數字化學習經驗不足,進而影響了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效果。調查還顯示,東部高校學生希望接受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培訓意識較西部高校學生強烈些,這源于東部學校地處發達地區,對各方面的要求較高造成。

4.評價體系不完善

調查顯示,認為本校的數字化資源應用評價體系基本完善的西部高校學生僅有29.5%,選較差的占14.2%;東部高校為41.1%和7.8%。調查還顯示了應從軟硬件結合的角度評價數字化學習資源(西部高校學生選擇為62.6%),還有部分學生認為應依據軟件資源和硬件設備來評價(西部高校學生選擇分別為23.7%和11.1%),認為與評價人員的信息素養有關的西部高校學生占2.6%;東部高校則為53.3%、41.1%、5.6%和2.3%。這些數據說明,東部高校的數字化資源評價體系較西部高校好些。但東西部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總體評價系數都不高,評價標準不一。

5. 政策體系不到位

自從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對西部地區教育的規劃和指導,應在政策和經費方面對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予以支持。國家加大支持不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力度,完全能夠改變中國高等教育結構嚴重失衡的狀況,縮小東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4]調查顯示,目前東西部高校學生(西部為4.2%、東部為11.1%)認為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需完善政策體系,但東部高校學生的呼聲明顯高于西部。這說明,國家在加大對西部高等教育政策扶持的同時,不應忽略東部,應保持東部的領先位置,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四、對策及建議

1.對西部高校進行適度的政策傾斜

調查顯示,西部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方面遜色于東部高校,這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有關。國家應加大對西部高校的投資力度,在國家西部大開發計劃經費中設立“西部教育發展專項”。國家對西部高校的投資,不能是扶貧式的,在觀念與實際做法上必須有根本性轉變。調查還顯示,西部高校教師信息素養不高(東部略好于西部),不能有效指導學生使用數字化學習資源。近十年來,西部高校人才流失嚴重,主要是西部高校教師的收入水平與東部差距太大,導致“孔雀”紛紛東南飛。因此,國家必須制定適應的優惠和傾斜性政策,用差別化政策給西部教育“開小灶”,切實提高西部地區高校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穩定西部高校師資隊伍,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到西部工作。[5]只有提高師生的整體素養,才能提高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效率,推進西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當然,在加大西部教育投資和人才培養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東部教育的投入和發展。只有數字化學習資源真正發揮作用,東西部“數字鴻溝”才能消除,才能真正實現教育信息化。

2.構建完善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保障體系

(1)完善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是否使用、如何使用、使用的效果如何,缺少評估體系和標準規范,各單位各自為政。[6]為了提高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效率,國家宏觀層面上應該統一制定測評體系,指標體系要體現規范化和靈活性的兼顧、動態與靜態結合、過程與結果并重。[7]中觀上特別是對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校,質量指標體系除了在辦學指導思想等基本指標上保持一致性外,還應該建立不同的子指標體系(尤其應針對東西部高校的不同特色和學生特點適度調整),增強指標體系對不同評估對象的適應性。[8]微觀層面上,高校要重視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的過程性評價,即數字化學習資源使用某一階段(如時間、單元等)后進行的評價。

(2)健全培訓機制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數字學習資源有效應用的重要環節,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亦是影響數字化學習資源有效應用的重要因素。為此,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師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數字化學習資源培訓除了事先設置的內容外,還應該能夠方便靈活地添置新的教材、課件、課堂教學、現場指導、模擬演練、交流研討等多種形式,可以根據培訓目標的要求,結合培訓對象、培訓條件等實際情況決定采用一種或綜合采用多種培訓方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培訓教師應具備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仿真模型等手段,用可視化和動畫界面為培訓提供溝通方式的能力,能夠直觀、具體、無誤的向受訓人員表達培訓內容中難以理解的場景和知識點。[9] 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做各種各樣的實訓實驗和演練。因此,東西部高校的師生必須轉變觀念,參與培訓,唯如此,才能滿足數字化生存的需要。

3.完善數字化學習資源優化配置機制

調查顯示出東西部高校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效果較差,這歸結于資源缺乏統一規劃。因此,要提高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效果,必須優化配置資源。應從兩個層面著手:從政府層面來講,要形成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優化統籌的戰略,全面考慮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區、不同層次高校的現狀和需求,合理、均衡配置數字化學習資源。為此,教育部門應建設統一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管理平臺和資源庫,為下一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提供服務。[10] 從高校層面來講,要注重科學規劃,上一級教育部門要整合下一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所建的資源,形成一個資源匯聚中心,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既注重從外部爭取資源又注重內部資源優化和利用率的提高,從而形成科學、合理的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優化配置機制。構建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平臺,突破應用瓶頸,整合多方資源,上下聯動、內外聯動,實現東西部地區不同學校間、學校內部間的優質資源配置均衡,提供相對均等的教育機會和條件,以教育信息一體化促進東西部教育的均衡發展。

4.加強合作交流和對西部高校的支持

東部高校在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與應用方面,已經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通過東西部高校間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對西部高校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和應用起到很好的借鑒和幫助作用。如東部地區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開展對口人員技術培訓、免費特色數據庫贈送、人員交流等形式加強對西部高校的支援。此外,東部高校可以開發資源共享系統,直接將電子期刊、專題網站等優質資源輸送到西部高校,這對于資金技術實力不足的西部高校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11]

篇(4)

數字化校園的概念來自于“數字地球”,是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產物。數字化校園,顧名思義,數字化校園指的是依托在計算機以及網絡技術上的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得教育資源得到最優分配。在數字化校園中,可以通過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來提高教育模式以及科研活動的質量。現如今,信息化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數字化辦公、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學習、數字化教育這些都是我們所熟悉的了。全新的教育學習設備儀器的出現,革命性地改變了當今大學生的學習模式。高校的學生們在獲取知識時有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

數字化校園是個新興的概念,在其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曾遇到過一系列問題。有部分高校把校園網當做了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工作,但是其運作以及管理模式還是遵循傳統,沒有進行改革創新。這種誤解沒有實現數字化校園的精髓。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早在1995年的時候就建立了“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現在,全國主要高校的校園網都與之進行了連接。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建立實現了利用網絡通訊等技術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校園網絡的功能,實現了整個數字化校園的統籌功能。在教育部的倡議之下,各大地方高校紛紛進行相應,揭開了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模式的序幕。數字化校園的內涵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深化。在地方高校的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中,教學質量、科研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成為可提高的目標項目。

然而我國地域遼闊,民族聚居分布不均,經濟、文化、教育發展不平衡,民族地區高校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等問題,都影響著民族地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發展,因此探討制約民族地區高校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高水平的院校需要一個良好的數字化校園的環境。伴隨著各大高校的擴張,教育資源的分配上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教育資源的分散、信息傳遞減弱、準確性不佳等問題的矛盾日益尖銳,這些問題的出現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與此同時,這也為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也成為目前很多高校建設的目標。

近年來,民族地區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工程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伴隨著國家對民族地區高校的扶持,有些地方高校成為CERNET2核心節點,有些高校計劃接入下一代互聯網。精品課程開發工作成效顯著,高校中100%的教師都使用多媒體教室上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民族地區高校累計投入8850余萬元用于數字化圖書館資源建設,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

各高校充分認識到了建設數字化校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經有更多高校啟動了本校的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勢頭良好。

二、民族地方數字化校園的構成與基本要求

民族地方數字化校園包含教學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管理數字化以及科研數字化等方面。這些都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基礎之上。民族地方高校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包括了校園廣播電視、一卡通系統、會議廳音響、圖書館系統以及多媒體教學系統等。

在教學數字化的范疇中,民族地方高校所要完成的目標是教學方式數字化、教學資源數字化。高校應當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教育教學,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其中包括課程學習,作業在線提交以及在線測評。這可以使學生從多方面學習,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堂的一對多學習中。學生們可以借此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計劃,從而更高效率的進行學習。通過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可以使更多的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高校的圖書館系統,可以為在校師生提供極為豐富的圖書期刊資源。這樣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最優配置,極大地提高了教育的質量及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數字化教學手段,能夠產生更好地教學效果。

在服務數字化范疇中,民族地方高校所要完成的目標是應當極大地提高在校師生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效率。校園廣播電視、校園新媒體、一卡通系統、教室查詢系統等等多包含在服務數字化中。校園廣播電視能夠及時的為廣大師生提供資訊;校園新媒體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寬廣的交流平臺,這一點與傳統的交流模式相比發生了革命性地變化,實時性是服務數字化的一個標志特色;一卡通系統可以為師生提供各種校園內的繳費服務,使得學生可以完成校園內一卡在手,萬事皆通的目的;教室查詢系統可以方便在校學生查詢實時的教室情況,可以明確哪些教室是沒有課程的空余教室,方便查找自習室。除此之外公告查詢、車位查詢等都是服務數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離不開物聯網的支持,這也是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在管理數字化范疇中,民族地方高校所要完成的目標是校務管理數字化、教務管理數字化。校務管理包含黨委活動、財務管理、學科建設、人事管理等方面,要完成整個校園事物的管理以及人力物力的統籌分配,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管理數字化可以通過計算機通信技術進行更高效率的工作。教務管理包括選課上課以及考試安排的管理。借助管理數字化,可以更好地對教務活動進行安排分析。管理數字化能夠提高整個校園的校園的效率,及時的安排事物并進行全方面的通知公告。管理數字化也是民族地方高校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科研數字化范疇中,民族地方高校所要完成的目標是更高效率地進行科研活動。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做任何工作都離不開數字化的支持,尤其是在科研活動中,能夠合適地利用數字化條件可以更好地進行工作。在民族地方高校中,學習必要的軟件進行科研已經成為了必修課,C語言、3dmax等都是現在大學生們所熟悉掌握的技能了。科研數字化使科研的效率極大地提高,這也成為現在全國乃至全球高水平院校所追求的目標。

三、民族地方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議與探索

民族地方高校數字化建設必須遵循以下幾條理念:

(一)民族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應當具有思想上的變革

民族地方高校的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不是簡單地將校園里的各個設施關聯起來,各重要的是應當具備思想上的變革。先進的模式配以先進的管理理念,才能將數字化校園的思想進行貫徹融合。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首先應當加強人員素質。這包括學校管理者、教職工以及學生,這些人員必須具備基本的數字化校園意識以及操作技能。建立民族數字化校園,需要師生攜手共建。這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不斷地堅持創新。

在現在的時代大背景下,絕大多數教師與學生已經具備了操作數字化教學設備的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師生們應當具備隨時使用數字化校園的意識,主動地在學習生活以及科研活動進行數字化校園活動。學校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實現數字化建模,并且為所作決策進行評價

(二)民族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應當實現硬件與軟件的結合

當今校園網具有較強的通信能力,能夠滿足廣大師生的通信需求。校園網是在校師生使用網絡服務的入口,校園網具有良好的信息以及資源的共享功能。

民族數字化校園的硬件基礎平臺包括中心機房建設、綜合布線系統、防雷與接地系統、網絡交換系統、網絡管理系統等。這些硬件設備應該與軟件設施相配套,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最優功效。數字化校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包含一卡通系統、有線電視系統、LED屏幕顯示系統、多媒體系統以及監控及報警系統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離不開軟硬件的結合。

在民族地方高校的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中,圖書館的資源管理是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圖書館的資源豐富且量級頗大,這需要一個強大的服務器進行支持。目前,一般的校園網都是用以太網,這能夠達到千兆的速率,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頗為成熟了。

在軟件方面,已經有很多應用較為廣泛的軟件投入使用,各大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相應的校園網絡平臺以及bbs電子公告板進行交流。隨著移動設施的發展,很多安卓客戶端應用也投入使用,這些軟件方面的發展,都為民族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提供了保障。

(三)民族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應當因地制宜

民族地方高校數字化建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應當因地制宜。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經濟文化發展情況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在建設數字化校園時必須考慮當地的現實情況。在較為發達的地區,經濟條件較好,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遇到的問題會減少很多,相對順暢。發達地區的民族地方高校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是在各項基礎全部達標的基礎上,其管理模式在運轉中強調了之于教育體系內部縱橫的邏輯聯系以及數字化結構的優化。在欠發達地區,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會遇到相對較大的阻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細致的規劃以及操作。在欠發達地區建設數字化校園,首先應當搭建一個網絡平臺,為現代化管理提供基礎,其次,應當注重規范化建設以及教育質量內涵的提升,再次,應當發揮好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性,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應用,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才能夠一步步穩扎穩打,在欠發達地區的高校建立數字化校園服務。

(四)民族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應當有明確的目標

除了應當具有思想上的變革、實現硬件與軟件的結合以及因地制宜之外,地方高校的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應當具有明確的目標。統一的資源配置與管理,這些都是在建設民族地方高校數字化校園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

我們建立的數字化校園是以校園網為基礎,并且覆蓋全校的公共基礎設施以及有線無線網絡通信的數字化校園。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目標是為廣大在校師生提供更好地交流平臺、更快捷的生活服務、更高效的工作效率以及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有了明確的目的作為指導思想,建設民族地方高校數字化校園的道路將會更加順暢。

篇(5)

關鍵詞:化校園,特征,原則

1.引言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提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是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近年來,數字化校園建設成為了高等學校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由于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和經常性的工作,其建設水平是高校整體辦學水平、資源整合與共享能力、高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標志。因此,搞好數字化校園建設意義重大。

2.數字化校園的概念

1990年由美國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發起并主持的一項大型科研項目“信息化校園計劃”,這項計劃以調查和研究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學中的發展狀況及促進大學信息技術的應用為目的,是迄今為止美國持續時間最長和規模最大的教育技術研究項目,被認為是數字化校園的雛形,是數字化校園的概念最早出現[1]。

數字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作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這是我國高校普遍接受的對數字化校園的定義。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中人們已經深刻認識到,數字化校園建設不僅僅是網絡建設工程,而是教育信息化整體推進的過程,不光是教育設備、教育手段的數字化的過程,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學制度、教學模式的轉變和現代化的過程。“數字化校園是系統、數字化校園是工程、數字化校園是標準、數字化校園是文化”的思想已經被普遍認同。

3.數字化校園的特征

數字化校園是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以網絡為基礎,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實現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等所有信息資源的全面數字化,即從環境(教室、實驗室、設備等)、資源(講義、課件、圖書等)到各類活動(教、學、科研教研、管理、服務等)的全面數字化,實現網上教學、網上辦公、網上管理和網上服務,擴展傳統校園的功能,推動高校進行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形成一個先進的教育環境,更好地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

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數字化校園會呈現各種各樣的特征。僅從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學的角度來看,數字化校園與傳統校園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平臺網絡化:數字化校園以校園網為依托,直接或間接地與Internet相連,師生之間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教學互動。(2)資源數字化:所有教學信息資源全面數字化,在數字化校園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和教師可將他們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的結果形成數字化作業和教案。(3)環境虛擬化:數字化校園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虛擬大學。虛擬大學,通過Internet(CERNET)互聯互通,開展網上學習和網上實驗,實現資源共享,并且使得學員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學校的景色風貌、教育風格、學校管理等。(4)學習個性化:在網絡上,學生完全根據教師的安排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異步的交流與學習,它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的“一刀切”現象,從而實現了真正的個別化教學。利用校園網或Internet上大量的個性化教育資源,能夠適應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學習。個性化是信息技術所取得的最偉大成就之一,而數字化校園又為個性化的學習和研究開辟了廣闊空間。(5)教學智能化:智能化就是自動化,它是通過一系列智能技術,使信息獲取和傳播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從而能夠部分地代替或優化師生勞動,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靈活性[3]。

4.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和原則

數字化校園建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信息系統的建立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其本質是將現代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對高校現行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及其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思考和漸進性的重組,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因此,明確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和基本原則至關重要。

4.1.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創建數字化的教學環境和管理手段,實現數字化學習、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科研和數字化管理,以新的人才理論、教學理論和管理理論為指導,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實現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

4.2.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本原則

為了避免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當中出現偏差和失誤,在分析研究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總結出以下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1)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協調發展的原則。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項投資大、周期長、難度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高校內部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部門,高校需樹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科學發展觀,從整體戰略的高度,從自身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需求出發,按照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一般規律和總體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總體規劃。在建設過程中,既要從縱向上有計劃、有步驟地分步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各項工程,又要從橫向上處理好校內各個部門之間以及高校和其它校外機構之間的協作,實現各項工程的有序建設和協調發展。

(2)統一領導、統一管理、政策配套的原則。數字化校園建設需要全校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需要制訂各種規范標準和政策法規,需要重組管理組織結構,需要人們觀念的更新、素質的提高,而且可能會導致利益的再分配,這些將會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產生巨大的阻力。因此,數字化校園建設必須進行集中統一管理,以保證數字化校園建設理性、有序、健康地深入發展。為避免重復建設、發展不平衡等現象的出現,高校需從自身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整體需求出發,而非個別部門的需求出發,統一領導數字化校園建設,并根據建設的整體規劃統一部署、實施、管理各項工程,防止出現各自為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在高校中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還必須要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收費政策、績效獎勵政策等,對于積極投入者,應該有較大力度的政策傾斜,政策配套是數字化校園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3)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的原則。規范的制定是數字化校園能否順利建設的重要前提,這包括硬件的規范、軟件的規范、用戶的規范、應用的規范、信息的規范、管理的規范等。只有這些標準到位以后,信息化建設才能以比較理想的速度推進。在技術上按照統一數據標準、統一數據庫、統一開發平臺、統一用戶管理、統一門戶的要求,制定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規劃和信息標準,構建學校數據平臺,實現高校各管理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各種應用系統的建設必須遵循國家和學校統一制定的相關信息標準和技術標準進行開發,并能實現與應用平臺的平滑對接。

(4)完善基礎、強化應用、建用結合、以用促建的原則。數字化校園建設應重視網絡、數據中心、公共應用平臺等基礎平臺的建設,這些平臺為高校各類應用的建設提供公共的支撐系統。同時,應用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心,數字化校園的意義只有在豐富多彩的應用中才能體現出來,因此,應用系統建設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內容,成功的應用能夠吸引領導決策層和師生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關注,獲得廣泛的支持,從而強有力地促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快速發展。

(5)突出重點、突出效益的原則。建設過程中,高校可以在短期內能實現的、與核心業務相關的應用系統為試點,組織力量重點突破,爭取早日見效并帶動全局。資源開發一定是數字化校園建設重點,在各個層次系統的建設中,始終貫穿著資源的數字化。資源數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個系統的應用水平,也代表了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程度。因此需要建立起長期的數字資源集成的體制和機制,數字化圖書館、學科資源庫、網絡教學資源庫、科研信息庫等應該作為重點建設項目。

(6)重視人才、加強培訓的原則。。凱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調查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意識到,對于大學應用信息技術來說,最關鍵的問題實際上并不在于技術和產品,而在于人。。換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和學生。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逐漸認識到,在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幫助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這些設備。”人才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關鍵,數字化校園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發揮,取決于師資隊伍的信息化素質,因此要采取措施對他們進行強化培訓,使他們不但能夠掌握使用信息技術的一般技能,還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網上信息資源和開展網上教學活動。要重視網絡信息中心、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的培訓,他們不僅要熟悉信息技術,而且還要充分了解高校的管理業務,包括戰略、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高校各項管理業務的細節。他們不僅需要啟發需求、了解需求、滿足需求,而且還要持續改進、提供貼身的技術支持與服務。

(7)強調先進性、實用性、擴展性并舉的原則。數字化校園建設需充分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積極推進先進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同時,也應從高校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出發,做到夠用、能用即可,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或盲目地追究技術的先進性。另外,信息技術和應用都是不斷發展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必須保證建設過程中的可擴展、可兼容。

(8)注重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的原則。數字化校園既要考慮資源的共享和交換,又要注意信息資源的保護和隔離,針對不同的應用和網絡通信環境,采取不同的措施,確保數據的安全和保密;應從系統結構、技術措施、系統管理等方面著手,確保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達到最大的平均無故障時間;應該選擇可管理性、可維護性較好的產品,方便今后對系統的日常運行維護和管理。

5.結束語

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交流等帶來了巨大變化,數字化校園必將對高校的結構、運作、管理等產生深遠影響,數字化將最終帶來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和教育環境。數字化校園建設水平的高低取決于高校的綜合實力和對數字化校園的科學認識兩方面。高校只有明確自身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目標,遵循正確的建設原則,采取有效的建設策略,才能順利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進程和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在信息化社會中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布拉戈韋斯特.森多夫. 邁向數字化和通訊時代的全球智慧.教育展望,1998,(3)

[2]萬里鵬 陳雅.數字化校園:21世紀大學的概念模型.情報科學,2004,(2)

篇(6)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教育信息化;資源利用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30-7342-02

1 國內高校數字化校園發展現狀

校園數字化是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將地域活動中的眾多信息孤島,通過校園的現代化的通信基礎設施連接起來,以實現信息資源利用的高速、優化、整合和共享。數字化校園就是以校園計算機網絡為主要技術基礎,利用各種信息通訊技術工具和手段,實現整個校園從硬件基礎設施、信息資源到組織活動的全方位數字化建設[1]。簡單來說,數字化校園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校園里實現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資源數字化、用戶終端智能化。

數字化校園主要建設目標就是搭建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擴展性強、覆蓋全校的校園網絡環境,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目前高校的數字化校園網絡基本具有以下條件:存在多校區的高校在校區之間用光纖連接,整個校園網絡主干千兆/萬兆,百兆到樓層/桌面,光纖Internet出口。基于校園網的各種應用有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欄、遠程訪問、FTP服務、文件共享、門戶網站等。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在有線校園網的基礎上,利用WLAN技術實現無線校園網。

2 國內高校在校園數字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數字化校園不但打破了傳統校園的地理空間和時間限制,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學習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而且為校園信息資源的優化整合利用提供了良好條件。但是數字化校園能否在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信息優化中發揮作用,能否使校園網絡、多媒體和資源信息得到高效利用,這才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真正目的,也是衡量校園數字化先進程度的主要標準。國內高校在校園數字化建設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幫助,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數字化校園的運行效率。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2.1 對數字化校園建設認識上的模糊,存在“重硬輕軟” 現象

許多高校以為數字化校園建設就是建網站、架網線、接終端、搞預算,以為數字化的主要任務是硬件設施購置、安裝和運行,把校園數字化的目的和手段混淆起來;或者以為校園數字化建設的重點在于機器,而把人和管理放在次要位置,倒置了“有”和“用”的關系。錢可以買來先進的設備,但買不來良好的應用,錢可以買來高端的校園網設施,但買不來真正的數字化校園。

2.2 在基礎建設階段缺乏整體規劃,在后期資源信息整合與利用階段欠缺信息規范

由于國內高校在管理、決策執行體制上的缺陷,導致許多高校在校園數字化建設初期規劃中缺乏科學性、整體性和系統性。這些規劃方案有的由校教務處提出,有的由網絡中心、電化教育技術中心提出,有的由學校所屬的遠程教育學院或圖書館提出。由于各部門在提出規劃方案過程中不免要從自身業務或部門利益出發,或者由于規劃人對于學校在教學科研管理上的情況不太熟悉等,這些都難免造成規劃的零散,導致規劃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和統一性,直接影響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質量和后續發展。

2.3 教師信息素養、信息意識有待提高

信息素養主要包括人們對信息的認識,信息知識及應用技能的掌握,這對人們理解信息,利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而現在校內有些教師、學生,良好的信息習慣還沒有養成,他們不良的信息習慣和偏低的信息素養將大大阻礙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推進。研究表明,在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難度和障礙最大的工作就是教學信息化問題。在中國高校中,關于各高校教師信息技能準備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科教師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并不是很熟練[2]。

2.4 在管理上缺乏協調,分離的服務模式導致系統不能共享

學校各個部門的職責和業務分工的不同,決定了它們在數字化校園中承擔的服務角色不一。如果學校在管理上缺乏整體協調,就難免造成各部門在數字化業務中各自為政和服務模式的分離。而這一管理現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資源無法共享或者無法有效共享。

3 完善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相應策略

3.1 從管理入手,解決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校園數字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的部門包括校網絡中心、遠程教育中心、教務處、圖書館、基建處、學生處、宣傳部等等。如果在建設規劃中采取單兵作戰,上述問題從根本上無法得到解決。所以,為保證數字化校園建設理性、有序、健康的向深入發展,數字化校園建設必須實行統一管理,建立一支專門的信息化建設隊伍,成立獨立的信息化領導小組,下設信息化建設辦公室,它是“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的日常辦公機構,負責制定整個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長期規劃和階段性規劃。各院、系、中心、職能部門指定專門負責本部門信息化建設的專職或者兼職老師。

3.2 從優化整合校園信息資源上解決存在的問題

數字化校園建設關鍵是要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提高學校教學、科研和各種管理服務工作的效率。

每個高校都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它的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文化知識和教育信息資源。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對分散在學校各個部門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優化,使其在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得到充分利用。按照形式,可以把校園信息資源分為:多媒體教學資源及教務管理信息,學生管理信息,校內教學科研活動信息,對外交流信息,后勤服務信息,招生就業信息,財務信息等。

實現信息資源優化共享的關鍵是如何把來自于不同部門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整合起來。針對目前國內高校機構分工和管理模式,筆者認為實行校園信息有效管理的方案是建立專門的校園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執行中心。這個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在校園數字化基礎建設基本完成后全面負責校園信息資源的優化整合,為實現信息共享服務。具體包括,數字化教學資源系統建設(多媒體素材庫、多媒體課件庫、校園視頻資源庫、自主型網絡課程庫、講授型網絡課程庫、精品課程庫、教師教學網站群、專業課程資源庫),數字化書刊資料系統建設(校內圖書館業務數字網絡化、網上查詢借閱、書刊信息互聯等),教學信息站點建設(以校內教學和學術活動為主),遠程教育系統建設以及校園后勤服務咨詢網站等。各子系統可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根據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及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選擇針對性地逐個建設。

3.3 從技術總體設計思路上解決存在的問題

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我們需要運用適當的策略保證建設工作的健康發展。一要總體規劃、分布實施、逐步推廣;二要內合外聯、資源共享、優化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復開發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費;三要繼承改革、創新試驗、形成特色;四要抓住重點、加快發展、形成優勢。

4 結束語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在當今數字時代的必然目標,在有線校園網的基礎上,拓展為無線校園網,采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建立基于虛擬化的數據中心等均是今后高校數字化校園的發展趨勢。數字化校園非一日一時可以建成的,需要統籌規劃、逐步實施,日臻完善。數字化校園工程是建設一流的開放性大學的標志性工程,是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的研究型基礎性工程,也是我國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數字校園高校管理模式創新

一、數字校園相關概述

數字校園主要依托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為中心技術,以共享知識資源為方法,強調傳承與合作的精神,是智能化、網絡化有機結合的教育環境。新興的教育模式為學習者提供了個性化成長的學習環境與自主選擇的學習資源。三維虛擬校園系統是數字校園的主要平臺,主要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中心,現行的三維虛擬校園系統的中心是VRP數字校園系統。數字化校園實際上就是應用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技術對校園中的生活、教學以及管理等相關信息進行整合,以建構統一的權限控制與用戶管理;通過業務流程再造,促進學校展開管理創新與制度創新活動,實現管理規范化、教育信息化。基于學生和教職人員為中心,以科研活動和教學活動等為服務對象,利用校園數字化共享資源,構建良好的數字化科研、教學等環境。在傳統校園的前提下,基于網絡為中心,不管是資源、環境還是活動都實現數字化,實現網絡服務與辦公等。學校在進行科研、教育等工作中全程使用專業性與交互性的局域網,開展數字化教學活動。

二、面向數字校園的高校管理的要點

1.基于信息流為主

高校和企業不同,企業比較重視產品生產,而高校比較注重教學、科研及學生的各類活動,通過信息對活動進行描述,因為高校活動無論是科研還是教學,皆是信息產生與傳播的過程。高校內部管理盡管牽涉物資流,但更主要的是人事管理信息、教學管理信息、科研管理信息等信息流。為此,高校管理需基于信息流為中心,通過設計、應用信息資源,能夠保證信息流通暢與信息資源合理應用,推動各個部門之間協同工作。

2.信息化能夠轉變高校以往組織體系,使其朝著網絡化方向發展

第一,信息化對轉變以往管理制度具有積極作用,為其提供主動的技術支持。當前網絡技術的使用,讓執行者與決策者之間能夠進行有效溝通。第二,網絡技術的全面性突破了高校內部各部門間的組織間隔,利用互聯網,能夠將信息及時的傳播到各個部門,便于各部門及時溝通與討論。高校在信息化建設中需樹立正確的理念,轉變管理制度,優化職能管理模式,完善業務管理流程,為高校師生提供優質的服務與高效的管理。近幾年,天津多所本科、高職類院校都開始施行數字迎新系統,其實際上就是對多個部門進行整合,如招生辦、學生處、教務處、辦公室、后勤處等,在招生、迎新中進行數據管理和業務管理的流程,構建系統的新生招生及注冊的管理系統,實現相關部門協同工作,對新生進行一站式管理與服務。

三、面向數字校園的高校管理創新

基于新時期背景下,創新高校管理,實現數字校園十分重要,不但同高校核心競爭力提升有關,還同高校學生未來發展有莫大聯系。學校內部有關部門需給予面向數字校園的高校管理創新工作高度重視,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最大化地發揮其蘊含的實效性,使高校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能為市場源源不斷的培養和輸送各類人才。

1.以數字化技術為中心,創新高校管理模式

所謂數字化管理是指在高校管理過程中應用數字化技術。在我國諸多高校中,數字化管理皆是從支持常規辦公業務自動化辦公開始的,當前已經發展成涵蓋多個業務部門的信息系統與支持各業務的信息系統這兩個模塊。電子校務實際上是電子政務在學校中的主要體現,可以說電子校務平臺為數字校園的中心,其主要以高校管理為中心,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完善業務流程,構建多種應用體系,進行高效的教育服務和管理,構建一個能夠共享信息資源,加強各部門工作質量的電子校務系統。

2.以數字化技術為中心,創新高校教學模式

數字化教學實際上就是合理應用數字化工具,采用數字化技術,將課堂教學與知識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在源頭上打造一個新興的教學模式,以滿足當前社會經濟與科技發展對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實際需求。基于此,高校需要構建良好的數字化教學環境,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其中包含網絡課程、課件、實驗資源以及共享軟件資源等,實現師生協作學習與在線互動。當然,這些教學活動脫離不開電子校務系統提供的服務與管理。總而言之,利用教學支撐平臺支持在線教學,更新教學理念和創新教學模式。

3.以數字化技術為中心,創新高校科研制度

實際上,大學是知識產出與傳播的主要場所,而知識管理是大學生十分重要的職能。高校師生科研活動自身是零散組織的,而科研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便是創新知識,為此數字化科研需考慮怎樣有助于師生高效創新知識。第一,構建包含知識存儲、知識搜索、知識發現、知識共享等性能的知識管理系統。第二,構建包含團隊組織、信息、團隊溝通、文檔管理等信念的科研協作系統。第三,構建包含項目管理、成員管理以及經費管理等性能的科研項目管理系統等。第四,構建模擬實驗環境等研究支持系統。上述這些科研活動都脫離不開電子校務平臺提供的服務與管理。利用數字化平臺,能夠轉變以往科研溝通方式,實現跨時空合作,加強學科資源整合,創建良好的學生創新氛圍,加強高校科研水平與綜合能力。

4.以數字化技術為中心,創新高校校園文化與社會服務

對于高校服務性能的創新和支撐來講,數字化技術不但包含校園的各種信息,如教育培訓信息、咨詢信息;為社會提供諸多教育,如終生教育、遠程教育等;為師生提供網絡娛樂活動與社區生活服務。

四、高校數字校園建設的方法及原則

在對數字校園建設進行設計和規劃時,相關人員需重點注意下述幾方面內容。

1.創新觀念,樹立新意識

數字校園建設同高校長遠發展有莫大聯系,其不但能夠提升高校內部管理效率,還能增強高校核心競爭力。相關人員需要給予數字校園建設高度重視,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充分發揮其存在的實效性,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各個部門間互相合作,把原本的信息化成果與數字校園建設相結合,促使相關部門改變以往管理理念,協同配合,共享學校信息資源。

2.建設優質的信息化人才隊伍

信息化建設為一項系統工作,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與工作效率,這便需要各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定期組織培訓活動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與評估機制,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的規范性。重視內部培訓的同時,重視外部引入,構建高效的人才引進策略,吸引更多優質人才,穩固隊伍,確保數字校園建設的實效性。

3.建設數字校園的原則

高校建設數字校園會涉及諸多設計環節與落實環節,不但要注重應用系統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信息資源建設等,還需對建設項目的協調發展進行充分考慮。在具體建設中需嚴格遵守下述幾點原則。第一,可行性與實效性。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各系統產品與技術一定要具備較強的穩定性與實效性,不但要方便用戶應用,還要方便系統管理。第二,成熟性與新興性。在設計數字校園系統時需要應用新興系統與先進技術,同時注重技術的可行性、思維的恰當性及方法的合理性。實際上,系統設計能夠充分體現目前新興理念和技術,確保之后占據主置。成熟性和新興性保持并重,考慮近些年發展方向,需將新興性放到主要位置。第三,標準性與開放性。在建設數字校園過程中,相關部門需嚴格遵守教育部門下發的相關標準,可以同遵守標準的其他系統變換信息,進行保證資源信息的開放性與共享性。第四,系統性與可靠性。高校在建設數字校園時需著重考慮技術的開放性與先進性,另外,還需從系統管理、體系結構及技術方法等方面入手,保證系統穩定運行,提高其可靠性。第五,升級性與拓展性。隨著服務和管理的不斷轉變,系統勢必朝著縱向或者橫向拓展,促使系統優化。系統設計需嚴格考慮其升級性與拓展性。第六,共享性與安全性。高校數字校園的安全性包含數據權限、網絡、身份認證、數據庫等全面的安全防護。不但要注重信息資源的共享性,還需注重信息資源的安全性,這便要求結合使用環境應用包含數據存取的權限控制與系統安全制度等安全策略。第七,維護性與管理性。高校數字校園是由不同的子系統構建而成的,為了方便系統常規維護與管理,這便要求建設產品和方面有較強的可維護性與管理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校長遠發展來講,加強高校管理創新勢在必行,因其是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條件,是推動高校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點。相關人員可以通過創新高校管理模式、創新高校教學模式、創新高校科研制度、創新高校校園文化與社會服務,提升高校內部管理工作水平,促進高校管理效率提升到新高度,為其更上一層樓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1]吳玲敏.GIS技術下高校數字校園建設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8

[2]陳泰峰.物聯網助力高校智能數字校園體系建設[J].時代農機,20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交换| 女性高爱潮视频|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产区一二三产区区别在线| 草草地址线路①屁屁影院成人| 丰满少妇内射一区|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激烈床震gif动态图免费|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日本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无广告|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亚洲人ⅴsaⅴ国产精品|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国产熟女露脸大叫高潮|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久久久精品免费| 老妇xxxxx性开放|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又色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免费看男女做羞羞的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