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2 09:05: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篇(1)

關鍵詞:京津冀

區城經濟一體化 區域合作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10-208-01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不同的空間經濟主體之間為了生產、消費、貿易等利益的獲取,產生市場一體化的過程。包括從產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勞動力、資本、技術、信鼠)到經濟政策統一的逐步演化。它是狀態與過程、手段與目的的統一,是在區域戰略的指導下,通過區域規劃、區域政策,加強區域間的協調,實現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格局優化。

一、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階段的判斷

區域經濟一體化一般包含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取消對商品流動的限制,實現貿易一體化;第二階段: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實現要素一體化;第三階段:區域內經濟政策的協調一致,達到政策一體化;第四階段:所有貿易、要素和政策全面統一,實現完全一體化。那么,京津冀都市圈目前處在哪個階段呢?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京津冀都市圈已經走過了貿易一體化這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初級階段。作為國內的三個一級行政區,本身并不存在貿易的壁壘,市場開放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達成共識,發揮整體功能,增強整體實力,成為共同的發展目標。我們通過具體案例來看京津冀都市圈區域合作的表現:

1 近年來,受市場力量的驅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京津冀都市圈跨行政區的產業轉移頻繁。一些不再符合北京的功能定位、資源財富和環境要求的產業,因此搬遷到河北具有較強產業基礎的地區。2002年以來,已有近500家北京企業搬遷到了周邊河北各市。最具代表性的產業轉移,當然是首鋼的搬遷。作為北京最大企業之一的首鋼公司,將其鋼鐵生產遷移到河北省唐山的曹妃甸,在渤海之濱新建起一座中國最現代化的鋼鐵企業,并與唐山的其他鋼鐵企業一起,形成中國最大的鋼鐵工業生產基地。

2 產業鏈在京津冀跨行政區布局,是要素一體化的另一個表現。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使產業價值鏈發生了重大變化,現代企業的運作模式是將研發、營銷等產業鏈上的高能級生產要素放在高梯度地區,而將產品加工等低能級生產工序放在低梯度地區。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總部在北京,生產基地在天津、河北的聚集趨勢。例如,天津的“摩托羅拉”公司把北亞地區總部設在北京,河北海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制藥集團公司等企業相繼把研發機構設立在北京。

3 從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看,加強京津冀都市圈的合作,是區域經濟空間格局演變規律的必然要求。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當一個區域達到中等發達水平后,必然會產生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調整的要求,也就是說,必然進入要素一體化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階段。我們從京津冀都市圈的區域合作的現實中看到:人員自由往來已經實現,基礎設施共建初步展開,產業轉移已經開始。所以,我們對京津冀都市圈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判斷是目前階段為要素一體化階段。

二、繼續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途徑探討

繼續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使之向更高的一體化階段演化,就是進入到政策一體化階段。所謂政策一體化,就是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根據發展的現實要求,在一些政策上尋求三地的共同性或一致性。在此,我們提出實現政策一體化的途徑:

1 堅持科學發展觀,整合京津冀都市圈區域經濟社會的綜合目標。要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首先是要對目前各區域的發展目標進行整合,形成京津冀在發展目標上的共識。目標整合的導向是實現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追求社會公平。為縮小區域差距,應發揮經濟扶持與財政優惠政策的積極效應,建立財政轉移、產業轉移、人才轉移和科技轉移的四個機制。發揮京津和河北省的中心城市經濟實力方面的優勢,對河北省邊窮落后地區給予財政補助,以平衡該地區經濟的自我積累能力與整個區域的協調能力。加大向落后地區公共衛生、醫療和社會救助的扶持力度,加大對貧困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實現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2 注重規劃協調,提升京津冀都市圈的區域整體競爭力。區域規劃是政府對經濟活動和資源利用的空間安排。推進京津冀都市圈的一體化必須規劃先行,通過規劃明確一體化的總目標和分階段目標。目前,國家層面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已經進人審議階段,將為京津冀一體化奠定了政策基礎。加強京津冀都市圈產業發展的規劃協調。包括協調產業結構。協調項目安排等。要使京津冀區域經濟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就必須從自身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出發,統一制定適合本地區特點的區域產業發展規劃。與此同時,要加強各地區產業發展的規劃協調,京津冀都市圈重大的生產力布局,要在正確認識區域差異和地區優勢問題的前提下,從全局出發合理布局重大的工業項目、農業項目、交通運輸項目以及城鎮和其他方面的建設項目,使區域經濟能夠均衡發展。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在競爭中進行產業整合,在競爭中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和產業結構安排,逐漸形成以分工協作為基礎的區域性產業網絡,進而形成整體競爭優勢。

3 以構建和諧的區域關系為目標,建立區域利益協調機制。建立區域利益協調的長效機制,是構建京津冀都市圈和諧區域經濟關系的核心內容。這些機制包括市場開放、政策優惠、區域援助、轉移支付等多方面。其中,制定京津冀生態環境改善的建設和補償方案,保護生態環境,是目前建立區域利益協調的長效機制的當務之急。為確保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質量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應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京津冀都市圈生態環境整治補償機制。一是對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進行梳理并盡快設立補償基金;二是對該地區環境質量下降、負載量迅速增加等問題,加大投入力度進行綜合治理與規劃建設;三是合理配置水資源,補償三省市水資源分配以及由此引發的移民、生態環境保護和防洪損失問題。

4 加強各層次主體之間的密切配合,強化政府間協作的機制。實現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主體是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市場主導、政府推動,是當前區域經濟合作的必由之路,從長遠看,京津冀都市圈的整合應當由市場力量來推進,但由于目前我們仍處在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轉型時期,政府的推動和協調是十分必要的。在現有的政府協商機制的框架下,面對諸多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的契機,各地政府要齊心協力。相互依托,優勢互補,共謀合作發展大計。各層次主體之間要彼此協作。密切配合,構筑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總體框架,實現區域的騰飛,使京津冀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參考文獻:

1 孫翠蘭.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京津冀區域經濟合作[J].渤海經濟望,2007[3]

2 孟祥林,張悅想區域經濟合作的必要性與障礙因素分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3 曹陽,王亮.區域合作模式與類型的分析框架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7(5)

4 吳玲蓉 區域經濟合作模式:比較與借鑒[J].南方經濟,2005(12)

篇(2)

關鍵詞:區域經濟一體化;大都市圈發展;跨洲、跨區域經濟合作;貿易安全

中圖分類號:F114.46

新一輪的區域協議涵蓋的范圍大大擴展,不僅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而且包括服務貿易自由化、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統一的競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共同的環境標準、勞工標準,甚至提出要具備共同的民主理念等。比如,北美、歐盟以及其他一些區域一體化協議中,很多都涉及標準、物流、海關合作、服務、知識產權和競爭政策等條款。許多國家放棄或基于原有貿易優惠安排而成立自由貿易區或關稅同盟,有的從關稅同盟發展成為共同市場。突尼斯、摩洛哥等成員先后與歐盟談判建立“歐盟與地中海自由貿易區”,并成為歐盟伙伴國。南非則在與印度、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積極籌建“印度洋經濟圈”。東盟與中日韓等亞太大國的“10+3”區域合作近年來也取得了十分令人矚目的效果。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特點

全球范圍內區域經濟一體化迅速發展主要依靠三條途徑:一是不斷深化、升級現有形式;二是擴展現有集團成員;三是締結新的區域貿易協議或重新啟動沉寂多年的區域經濟合作談判。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覆蓋廣泛深入

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只有12個島國和公國沒有參與任何區域貿易協議(RTA)。174個國家和地區至少參加了一個(最多達29個)區域貿易協議,平均每個國家或地區參加了5個。這也表明區域經濟一體化涉及國家和地區數量多,日益成為國際合作的又一重要平臺。新一輪的區域協議涵蓋的范圍大大擴展,不僅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而且包括服務貿易自由化、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統一的競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共同的環境標準、勞工標準,甚至提出要具備共同的民主理念等。比如,北美、歐盟、南南以及其他一些區域一體化協議中,很多都涉及標準、物流、海關合作、服務、知識產權和競爭政策等條款。許多國家放棄或基于原有貿易優惠安排而成立自由貿易區或關稅同盟,有的從關稅同盟發展成為共同市場。比如,1995年1月,南錐體四國(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根據1994年簽署的“黑金城議定書”的規定,將自由貿易區提升為關稅同盟,并正式開始運轉,從而成為世界上僅次于歐盟的第二大關稅同盟。

(二)跨洲、跨區域經濟合作的興起和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區域經濟合作的構成基礎發生了較大變化,打破了狹義的地域相鄰概念,出現了跨洲、跨洋的區域合作組織。比如,日本相繼與墨西哥、新加坡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不同區域經濟集團之間也展開了連橫合作。南錐體共同市場與其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之間開始探討建立自由貿易區,而東盟與歐盟外長會議之間就政治、經濟領域內廣泛的問題進行探討業已制度化。北美自由貿易區也有意與南錐體共同市場合作,建立從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整個美洲范圍內的自由貿易區。突尼斯、摩洛哥等成員先后與歐盟談判建立“歐盟與地中海自由貿易區”,并成為歐盟伙伴國。南非則在與印度、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積極籌建“印度洋經濟圈”。東盟與中日韓等亞太大國的“10+3”區域合作近年來也取得了十分令人矚目的效果。

(三)我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

時至2011年,我國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在國際上聽到中國的表態和立場。從人口、資源、經濟總量以及在國際地位來看,我國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生活的影響舉足輕重。區域經濟合作使我國與各類經濟與合作組織的雙邊合作不斷加深,以我國與東盟合作為例,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自2010年1月1日以來,雙方貿易創歷史新高,2010年達2927.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7.5%;其中,中國從東盟進口1546億美元,同比增長44.8%;中國向東盟出口達1382億美元,同比增長30.1%。

近幾年,我國同海灣合作委員會、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中非論壇合作方面的談判與合作都獲得了積極的推進,我國積極務實成為雙邊貿易投資自由化的積極參與者。截至2011年初,我國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貿易和議定書,同123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多邊貿易議定書,同86多個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的協定,與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4個自由貿易區,進一步兌現了入世貿易便利承諾,關稅總稅率降低為9.8% ,為我國有效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空間,鞏固了我國開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二、對我國經貿發展的影響

區域經濟一體化促使勞動和資本得到節約、生產要素在成員國間自由流動、優化配置,從而達到了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擴大區域經濟市場的效果,這也有利于經濟向縱深方面發展,消除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同時,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貿易發展帶來了較大影響。其中海關處于對外貿易的關鍵地位,我國海關發展戰略選擇將對區域一體化建設產生較大影響。

(一)積極影響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貿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如下。

1.促進對外貿易發展與經濟增長

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促進集團成員國內部經濟的融合與發展,通過削減關稅或免除關稅,取消貿易的數量和地區限制,削減非關稅貿易壁壘形成國際性或是區域的統一經濟市場。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導向下,國際分工和協作向縱深發展,使我國與國際經濟和其他國之間的經濟相互聯系和融合加深,營造一個相對較好的貿易環境,從而使我國的對外貿易迅速增長,我國對外貿易在我國的經濟總額中所占比重也明顯提高。我國對外貿易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地推動了迅速增長。2009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超過了德國,躍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的比重從2005年的6.7%提高到8.8%。其中,貨物出口額從世界第3位上升至世界第1位,占世界比重從2005年的7.3%提高到2009年的9.6%。

2.提升了對外開放水平

通過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使我國可以吸引更多外資,從而能夠學習更多外國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外資的引入不但可以為我國帶來資金,同時也為我國缺乏開發新產品和生產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資源能力的行業和企業帶來技術支持和各種技能和先進的管理經驗。2010年我國累計吸收外資1057.4億美元,同比增長17.4%,首次突破千億美元。

3.增強了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和談判力量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促使了以我國為主導地位的東北亞、亞太等區域一體化集團的形成。在此類集團聯盟中我國可以綜合他國的經濟、技術和資金力量,與他國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加強和擴大對外經濟合作關系,匯入國際經濟市場,進而形成一種合力作用,增強了我國在世界環境中的領導地位和綜合國力。2010年,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通過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投票權”的改革方案,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第三大股東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理事會也批準了“份額和執行董事會”的改革方案,中國的份額將從目前的3.72%升至6.394%,投票權升至第3位,超越德國、法國和英國,僅排在美國和日本之后。

篇(3)

【關鍵詞】WTO;區域經濟一體化;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家間聯系的日益緊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正越來越強。經濟全球化過程是世界范圍內國家和地區間經濟的融合過程,是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按照市場經濟原則流動和配置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各國為了占據發展優勢,紛紛尋求國際合作,區域經濟一體化由此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自中國加入WTO成立以來,如何在WTO框架下尋求適合自身國情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就成為中國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含義界定

從時間上來看,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伴隨著上世紀90年代日益凸顯的經濟全球化而出現的一個概念,廣義上包括一般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相對而言,后者較之前者范圍要小,但也更加反映了地區間日漸緊密的經濟依賴和協作。它們兩者的關系是:任何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都是經濟一體化組織的一部分,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推動了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從概念上來看,所謂“區域”是指一個能夠進行多邊經濟合作的地理范圍,這一范圍往往大于一個國家的地理范圍,如歐盟、亞太經合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等都是典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區域經濟一體化著眼于消除經濟發展中的地理障礙,以立足經濟發展為重點,消除因國境、國別限制而造成的經濟發展障礙。很顯然,經濟一體化是其最終目的,而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是實現經濟一體化的管理、組織機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全球涌現,形成了一股強勁的新浪潮。這股新浪潮推進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內容之廣泛、機制之靈活、形式之多樣,都是前所未有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強勁發展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同時也反映了世界多極化曲折發展的新趨勢。

從根本上來看,當代國際分工的深化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是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主要經濟基礎;國家地區間經濟貿易發展不平衡,特別是發達國家間的不平衡是促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另一個因素。而發展中國家由于不同社會制度的矛盾,各國經濟發展相當不平衡,致使貿易歧視和貿易保護主義依然存在,因此發展中國家難以發揮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也開始尋求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保護。此外,地區利益的保持和追求也是促進各國走向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因素。

二、WTO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關系解析

WTO和經濟區域一體化都是伴隨著國家間關系的日益緊密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而出現的新概念,兩者都以全球經濟合作和共同發展為構想,它們之間并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對WTO體制的必要補充

自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具體而言,實現了生產、加工、經銷的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程度更高、范圍更廣;以金融市場為代表的全球性一體化資本市場亦初步形成。然而,隨著WTO成員國日漸眾多,WTO體制下在推動多邊合作中遇到了一系列瓶頸和障礙,主要表現在因不同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各異,導致談判中經濟利益很難達成一致,面對這種情況,一些國家另辟蹊徑,通過協調區域關系、建立起立足于區域發展的一體化組織,從而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增強本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力。區域經濟一體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同時也補充了WTO體制在處理不同區域和國家間經濟合作關系的不足。

(二)經濟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受到WTO的監管

“WTO的建立,標志著統一的有約束力的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WTO認為,關稅同盟是世貿組織成員之間建立一個單一的關稅區,相互取消關稅和其他限制性商業法規;自由貿易區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關稅領土所組成的集團,相互取消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從上述內容來看,無論是采取關稅同盟,還是自由貿易區的方式,其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國家間的經濟發展。通過國家、地區間自由協定的簽訂,發展地區經濟一體化對于世界貿易組織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WTO并不限制國家、地區間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但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立必須在WTO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為此,WTO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做出了一些限制和規定,例如,對于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立的條件,WTO曾作出如下規定:“不論是自由貿易區還是關稅同盟,任何區域經濟組織的成立,都必須有利于促進成員間的貿易,同時,關稅同盟成員對未參加同盟的第三方的貿易所實現的限制,大體上不得高于或嚴于為建立同盟時各成員間所實行的一般限制水平。自由貿易區成員對未參加同盟的第三方的貿易所實現的限制,大體上不得高于或嚴于為建立自由貿易區時各成員間所實行的一般限制水平。”為了進一步提高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監管力度,WTO專門成立了區域貿易協定委員會,以便加強對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行審議和系統監督。由此可見,區域經濟一體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WTO的監管,必須在WTO體制和框架允許的范圍內活動。

三、中國在WTO框架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中的博弈策略選擇

(一)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一個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只有順應潮流,積極主動參與,才能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獲得或維護相關利益。”①隨著中國加入WTO后,在國際經貿合作中參與程度越來越深入,中國的對外區域經濟合作也有了顯著進展,例如,中國于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APEC),于2001年正式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并組織成立上海經濟合作組織,還積極參與與拉美國家的經貿合作關系。從這些成果來看,

雖然我國的對外區域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貢獻,但仍處于較低發展階段,很多時候是國際形勢所迫下的無奈選擇。事實證明,在經濟發展潮流不可阻擋的情勢下,主動轉變發展思路、順應社會潮流,積極尋求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有利于取得經濟發展主動權。因而,無論是立足于我國經濟發展,還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都是必然的選擇。

(二)積極推動以亞洲為核心的經濟區域一體化進程

區域經濟一體化涉及到不同地域、國家間的利益,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各異,因而其最終實現需要長期、復雜的談判過程,所以,我們不應急于求成,而應按照循序漸進、、由簡入繁的原則,在互惠互利基礎上建立與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對我國而言,首先應該著重鞏固的是立足東亞各國的經濟合作組織,鑒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初見成效,而且中國與東盟各國及日、韓有著地緣優勢,文化背景也極為相似,在產業結構和自然資源方面都有較大程度的互補,具有得天獨厚的合作條件。因此,立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快同日、韓兩國的經貿磋商,促進亞洲區域經濟發展應當是我國未來經濟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方向。

(三)深化國內改革和改革開放力度,提高國際競爭力

經濟區域一體化的參與程度越高,就會相應對我國的改革開放程度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在經濟區域一體化進程中,會有經濟發達國家參與進來,其貿易自由化程度必然高于我國,這也就會造成對我國產品和企業的嚴重沖擊。在WTO體制下,參與經濟區域一體化,就必然要求我國在一定時間內逐漸減小關稅設置和貿易壁壘,如果我國企業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不可避免要遭受很大損失。為此,我國政府應當加快改革開放力度,并加強企業的危機意識教育,為其未來發展方向提供引導和建議,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占據優勢地位。

21世紀仍是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體制并行發展、交互作用的世紀。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經濟大國,對世界經濟有很強的依賴性。面對新的國際貿易形勢,我國無論是出于本國發展需要,還是經濟發展潮流的波及,都必須轉變發展思路,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設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王堯.服務貿易自由化區域路徑與中國的選擇[D].廈門大學,2009:7-8.

[2]曾華群等.新型貿易自由區:“更緊密經貿關系”的法律模式[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9(3):76-77.

篇(4)

(耒陽市導子鄉政府,湖南 耒陽 410001)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及目前我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現狀,并從兩個方面對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 :區域經濟一體化;現狀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5)08-0066-01

收稿日期:2015-02-20

作者簡介:謝軍(1984-),男,湖南耒陽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概述

1. 區域經濟一體化內涵

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國家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密切。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也在進一步加強。所謂區域經濟一體化,從字面意義來說,就是指區域內不同國家在經濟方面進行合作,共同處理各種經濟活動或者問題。區域經濟一體化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區域一體化的實現,有利于化解成員國之間經濟活動中原有的各種矛盾或者人為障礙等,各個國家之間可以順利進行經濟合作,而每個國家中企業的運作市場也會不斷擴大;第二,各個成員國之間簽訂一系列的協議或者合同,實行統一的經濟政策或者措施,并建立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對區域內的所有經濟活動進行協調管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對于加強各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維護良好的發展秩序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同時有利于和諧世界的構建。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及實現有必然原因。從經濟方面來說,當前全球范圍內市場改革趨勢日益加強,這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世這也是緩和區域矛盾與沖突的重要舉措,也是為了抗衡其他地區的區域集團或組織而建立起來的。區域一體化的實現,既給其他地區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使這些國家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2. 我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現狀

為了加強中外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溝通與交流,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我國積極地參與到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中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現狀如下:

第一,中國與東盟成員國之間建立了經濟合作關系,這也是中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開端。2002 年,我國與東盟國家召開會議,并簽署了《加強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對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活動進行了規范。

第二,中國與日本、韓國建立經濟合作關系,也稱為東北亞經濟合作。2003 年,我國與日韓兩國發表了三方聯合宣言,加強了三國之間的經濟交流。但我們必須要注意,到目前為止,三國并沒有形成制度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第三,中國經濟圈的建立。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區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從國內的發展情況來看,內地與香港簽訂了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系協議,對兩地的產品降低關稅,甚至對部分港澳產品實現零關稅,并禁止采用反傾銷及與之相關的措施。這樣一來,中國內地與港澳之間的經濟往來更為密切,貿易自由化在逐步實現。

第四,中國與歐洲地區、美洲地區加強了經濟合作。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使成員國之間建立了自由貿易區。之后,中國政府了《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制定了中國對歐盟的相關政策目標,旨在加強與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

此外,中國還與南美的很多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進行了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總之,就目前來說,中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在不斷地加強。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眾所周知,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利有弊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1.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的正面影響

首先,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和發展,確實加強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各個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對于構建一個積極穩定的發展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次,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可以進一步降低或者消除我國與不同國家經濟交流過程中的貿易壁壘,使我國產品更容易走出國門,增加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市場銷量,有利于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經濟效益。總之,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于擴大我國各個行業的經營范圍和經營規模,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以及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使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首先,從經濟發展方面來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有可能會造成“貿易轉移”,影響我國的國外市場,降低經濟效益。同時,很多國外產品可以自由地進入國內市場,使我國部分企業面臨著一定的發展壓力。其次,從我國的法律制度方面來說,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各個成員國之間要簽訂某些合同,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簽訂一些合作協議或者合同,商定不合法或者不合理的問題。再次,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大量的人力資源被用來參與談判,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其他多邊談判的正常進行。

三、結語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和實現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世界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中國必須充分認識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刻內涵及發展意義,并采取各種積極的措施去應對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挑戰或者負面影響,化消極為積極,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陽.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D]. 合肥:安徽大學,2014:23.

篇(5)

【關鍵詞】 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一體化 區域市場一體化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出現的新現象,它的迅猛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之一,顯著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如今,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發展時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作用更為凸顯,而且市場的力量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根本動力同樣不容忽視。由于我國行政區域劃分的限制,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區域市場,商品、服務與資本的交換與流通同時受市場與非市場兩方面因素的制約,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一、區域市場一體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

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市場分割至始至終扮演著負面影響者的角色。市場分割體現了在某區域內不同地方的市場主體受到不同市場供求關系的調節,以及各地方之間存在大量的貿易壁壘,導致各地方之間的經濟邊界不斷得以強化,從而給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與此相反,市場一體化與地方市場分割是一對相對應的概念。從一定意義上說,建設區域統一開放市場的過程就是逐步消除地方市場分割的過程。對于區域市場一體化的理解可以從三個方面出發。首先,一體化旨在消除一種地方市場分割行為,其中,一個國家某區域內各地方政府為了本地的利益,通過費率控制、技術壁壘與行政管制等多種手段,限制外地要素和產品進入本地市場或限制本地要素和產品流向外地的行為,這就是所謂的市場分割行為。而市場一體化,意味著貨物、服務、人員和資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動,而且意味著地方轄區內外這些要素或產品持有者享有平等的市場準入條件和機會,也就是不斷消除市場分割的行為或采取的措施等。其次,它描述的是一種狀態或水平,即在這種狀態下,某區域內不同地方的市場主體受到同類型的供求關系的影響和調節。再次,它描述的是一個過程或趨勢,即在這個過程中,區域內部各地方之間的經濟邊界逐步消失,即市場分割行為消失。某區域內各地方間具有內在的經濟聯系,經濟區域是市場經濟運行的一種橫向經濟聯系在空間上的表現。經濟區域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空間區域分工的表現形式,是社會分工的形式之一。區域內各地方行為主體采取合作行為,并形成合理的區域內地方間的合理分工和消除地方分割的過程就是區域市場一體化。

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突破地理上相互毗鄰、原本獨立發展的模式的區域間經濟交流逐漸頻繁,這使區域間經濟分工與合作日趨深入,從而導致經濟聯合發展與區劃分割矛盾日益突出,這就是一種稱之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當前,區域經濟一體化已經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其本質就是通過建立區域整合市場,實現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的地區分工并推動全國統一市場建設。進一步保障區域內外由經濟聯合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促使地區內行政單位有效地協同行動,逐漸消除區域內外市場流通壁壘,降低區域經濟發展成本,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效率,進而協調各行為主體的社會經濟政策,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才是解決日益突出的矛盾的方法。在我國,生產要素流通的“壁壘”主要體現為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下的行政分化所導致的市場分化和市場封鎖。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區域差異向前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條件日趨成熟,呈現出以城市圈為先導,部分行業或領域先行的特點的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正越來越明顯地出現在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視線中。通過制度建設,逐步弱化并最終消除行政邊界對經濟活動的制約作用,使資源配置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進行,擴大資源配置的選擇空間,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從而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效率,這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終目的。

二、區域市場一體化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市場作為經濟發展的載體,它的良好運作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市場一體化是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最主要的動因之一,同時也是區域內外的生產要素順暢流通和經濟一體化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區域市場一體化正在各行為主體即政府與市場作用的合力下深入發展,并且出現了整體推進和部分先行兩種一體化模式。眾所周知,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作為促使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兩種市場因素,都對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出了強烈及高層次的要求。在國內,市場拉動力主要體現在跨越行政區域的成產要素流動、生產活動的日益頻繁所產生的經濟一體化要求。為了實現本區域短期經濟發展利益,一部分地方行政主體傾向于對本地和非本地企業區別對待,由此產生了市場壁壘。這種區別對待實際上縮小了企業發展的市場范圍,同時也提升了要素流動不順暢造成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不可避免地為企業和個人所承擔,這不但影響了該區域企業的發展環境,也阻礙了經濟的平穩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日益成形,為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契機,相關利益體對其產生的強烈推動欲望不得而知。國外市場作為另一個影響因素,正從側面推動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依存度仍舊較高而且是不可避免,引進并利用外資一度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打破了以往經濟發展“一致對外”的特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區域經濟內部發展潛力挖掘方面的不足。外國資本的進入通常傾向于選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投資環境較好的區域,使得中心城市與經濟腹地形成“二元化”的產業結構,經濟關系時常出現斷裂或者脫節。如今,處于后經濟危機時期,國際市場依舊疲軟,對外貿易遭受嚴重挫折,這也使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視角逐漸由對外聯系為主,轉向對外聯系與對內挖掘并舉,加快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步伐。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促使全國經濟發展更加平穩和諧,同時也會反作用于區域市場一體化的進程。總體來說,區域市場一體化能夠有效地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又會為區域市場一體化提供支撐。

綜上所述,面對發展條件日趨成熟,驅動要素日益明顯的大環境,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將進入快速發展期。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各個區域的協同帶動,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成,意味著區域經濟發展聯動機制以及協同機制的建立,同時也為實現區域市場的一體化和產業發展的一體化提供有效支撐。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有利于形成我國行政調控的新載體,促成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新變革,為區域企業發展的帶來新機遇。

三、實現區域市場一體化確保區域經濟一體化穩步前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自然地理方面的限制或壁壘、企業壟斷壁壘、政府行政壟斷等都是形成市場分割的原因。同時,企業與地方政府均可能是形成壁壘的主體。區域市場一體化作為消除市場分割的手段,需要擁有合理的促進一體化的措施。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1、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提供良好環境。政府始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中政策環境的制定者。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應主要扮演著公共事務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是主動干預經濟活動。因此必須要進一步調整政府職能,進一步限制和規范政府行為,從而引導并制定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服務的政策。首先,要克服不同區域政策差異性。加強行政協調磋商,克服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傾向,制定相關整合區域政策,完善區域共同市場。同時,在招商引資、土地批租、外貿出口、人才流動、技術開發、信息共享等方面要聯合制定統一政策,著力營造一種區域經濟發展無差異的政策環境,徹底清除市場分割形成的壁壘。再就是,要建立區域市場共同規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突破相互之間壁壘,開放相互之間市場,做到市場透明;著力實現金融服務自由化和自由融合;統一和完善技術、人才在地區間自由流動和就業的區域服務網絡。

2、力促企業主導實現,提供發展支撐。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從根本上打破了以往計劃經濟體制中以政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的發展模式,而轉向企業作為一體化的主體。企業的自主選擇和作用有助于建立區域市場,同時也為企業和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提供保障。首先,加快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實現政企分開。毋庸置疑,弱化地方保護動機的根本舉措是國企改革。其次,實現民營等其他市場主體與國有主體的平級待遇。在經濟結構調整及產業整合中抓住機遇,把一體化要求真正落實到企業經營中。再次,組建更多跨區域大型集團,發揮區域內外協調的作用。形成以資源有效配置和整體利益最大化為基礎的合理的專業分工格局,進而整和產業結構,并通過市場交易內部化,繞開壁壘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從而實現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3、制定有效的法律,保障有效實施。法治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重要性都極為關鍵的因素,尤其當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它的影響力將會達到更高層次。通過法律構建起經濟布局合理,城市地位明確,區域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區域內經濟和社會總體均衡發展,這些是合理的法律的追求。有效地抑制各地政府片面追求本地利益,防止資源流失,減少經濟糾紛,降低交易成本,亟需各地密切配合的一體化發展的法規,為促進市場一體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首先,進一步立法與完善法律體系。在最高法的修改中,必須堅持相關原則,比如嚴禁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維護統一的全國市場與區域市場等。其次,盡快制定相關區域法規或規范性文件,以便引導和規范區域經濟一體化,并保障經濟一體化中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協調發展。通過嚴謹法律體系調空,從根本上扭轉各自為政,缺乏協調的局面,保證區域經濟發展健康、合理和高效。再次,在制定相關法規時,對地方保護做出盡可能具體的界定,并制定相應的懲罰條款。建立負責區域統一市場的行政執法機構,并構筑完善的法律服務平臺,保證執法的規范與公正。

四、結束語

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經濟一體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它依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區域市場一體化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推動力,同樣需要穩步前行。故此,想要確保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順利,市場不可避免的成為治理過程中首當其沖的突破點。市場有條不紊的發展才能促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從而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反過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又能為市場一體化提供條件。總體來說,區域市場一體化能夠有效地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又會為區域市場一體化提供支撐。在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過程中,通過制定合理的法律條文,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促進企業的自主發展,才能有效地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從而服務于全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洪:中國市場發展報告[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2] 潘捷軍:從行政區經濟走向經濟區經濟[J].浙江經濟,2001(21).

[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國內市場一體化對中國地區協調發展的影響及其啟示[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5(12).

[4] 陸銘、陳釗: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市場整合與工業集聚[M].上海三聯書店,2006.

篇(6)

【關鍵詞】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

全球經濟飛速發展的總體趨勢之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優勢開始逐漸突出。近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熱點開始朝向環渤海地區住哪一,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雖然京津冀地區經濟環境相對于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區而言,仍然處于初級水平,但是其當前具有的經濟實力和整體結構特征,已經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機制

想要明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機制,首先應當對其概念進行明晰。雖然當前對于區域一體化的概念缺乏統一的界定,但是仍然可以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其諸多共性并且加以總結。所謂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地緣毗鄰的城市或地區通過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和渠道,制定統一的區域政策制度、區域規劃布局以及對接措施,在共同的區域發展戰略思想指導之下,形成具有共生關系的發展目標,并且協調行動;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總體目標,充分發揮各自區位優勢,進行合理的地域分工;利用各地區間經濟發展方向的同一性、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地域的相鄰性等特點,實現全區域內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借助于合理的利益調節機制,促進地區間的產業整合與重組,實行地區經濟聯合與協作,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并以有效的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內部耗損,以提高區域經濟總體效益的一個動態過程。從這樣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重一體化區域內部的合作和分工合理化,并且著眼于實現區域環境共贏,注重可持續發展。

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機制,主要是需要考慮促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動力,是建立起區域經濟一體化環境的優勢體現。對于動力機制而言,其自身決定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產生和發展的動力根源,因此必須給予充分重視。對于動力機制而言,首先應當注意到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集聚效應與擴散效應。考慮到區域經濟一體化是要實現區域內部多個組成部分的協同發展,因此展開了經濟一體化的區域環境中,更為微觀的區域性政策將會被統一的政策所代替,這必然會促進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區域內部環境中自由流動,推動其朝向更加具有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區域集聚,從而實現對于地區環境內部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同時,這種增長與優化還能夠帶來擴散效應,形成區域朝向周邊的帶動。其次,規模經濟同樣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發展動力。區域經濟一體化,能夠幫助經濟的發展打破既有的行政區域格局,而轉變向經濟區域整合的方向,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資源的優化利用,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都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規模經濟在更為寬泛的區域環境中,比相對窄的地理環境之下更容易形成。最后,低成本機制的形成,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動力。低成本并不僅僅局限于規模經濟所帶來的成本降低,而是來源于區域經濟環境的各個方面,其中包括人力資源成本、運輸成本以及某些自然資源成本等,都需要考慮在內。由于突破了行政格局,因此區域范圍內的資源能夠在有效流動的基礎上,遵從市場機制實現優化調配,從而實現成本機制。

二、京津冀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與發展

京津冀地區在經濟的發展方面各有所長,具有極強的互補性特征,因此對于該區域的經濟一體化進程推動而言,毋庸置疑地有著積極價值。當前環境下,京津冀政府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已經得到加強,從2004年共同簽署《廊坊共識》到2008年簽署《北京市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經濟社會發展合作的會談紀要》和《天津市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備忘錄》等,這些都無意成為了京津冀地區區域經濟合作一體化實現的諸多里程碑事件。

雖然從政策層面看,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一直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但是從實際的展開狀況看,仍然存在諸多障礙。首先,不同區域合作主體對于經濟合作的認識方面存在偏差,并且尤其是在京津冀區域環境中,仍然缺乏具有一定高度的市場意識。從合作態度方面看,北京仍然以自我中心的態度十分突出,要求津冀為北京提供對應服務,在產業轉移、水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此種態度均較為突出,天津同樣想要依據港口優勢進行自我建設。這種狀況造成了河北難以獲取和京津兩地對等的發展機會,因此從觀念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區區域合作還有待進一步整頓。

其次,^域內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高層次區域合作、磋商與協調機制。近年來,雖然京津冀高層領導進行了雙邊互訪和多邊協商,但是總體說來這種機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而想要建立起深入的京津冀地區經濟一體化,更為深入和密切的磋商機制亟待形成。目前僅限于首長聯席會、協調會和合作論壇明顯無法滿足這種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要求,必須實現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磋商機制的建立,才能切實構建起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方針。

三、結論

針對于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當前的展開現狀,實際工作中應當以科學發展觀作為統領區域一體化實現的主導思想,深入把握未來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和不發,并且切實加強不同層次之間主題的密切溝通和配合,建立起更為均衡的政府協作機制。除此以外,應當注意轉變觀念,打造京津冀發展協同觀念,以互惠互利作為發展的根基,建立區域間利益協調機制和利益補償機制。推動區域內市場環境成熟,支持資源和生產要素更為自由的流動和分配。

參考文獻:

篇(7)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幾個國家通過統一制定特別的對內和對外的各種經濟和金融政策,消除國家之間由于國別不同而阻礙經濟貿易發展的障礙,是一種對成員國有區別的減少或者消除貿易壁壘的政策。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為了獲得共同利益,多國經濟建立起了聯盟,各國之間商品流通沒有任何貿易壁壘,從而達到商品和各種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和優化配置,并且最終形成了由分立的各國經濟到統一的經濟的狀態。

二、理論分析

加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是我國順應時代的潮流,更是我國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同樣也帶來了各種挑戰和困難。下面先從理論方面分析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可以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們都知道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制定了統一的財政、金融和經濟政策,消除各國之間貿易障礙,實現區域內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讓稀缺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高效利用,各國之間資源流通障礙的問題被解決了,區域內經濟便實現了凈增加。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之后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不存在,相應的成員國就會都擴大各自的市場規模大力發展經濟,競爭加劇后各國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都會提高,這樣各國經濟就會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區域經濟一體化還能夠促進我國區域內貿易的發展。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越來越多,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行的相關政策對同盟國之間產生的貿易壁壘得到破除,促進了我國同區域內相關成員國的貿易自由化和國家化,進而區域內貿易得到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也對我國資源優化配置產生了促進作用。區域經濟一體化有效的促進了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同盟國的流通,從而資源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之間簽訂相關協議制定相關政策從而結為不同的經濟、貿易聯盟,使得同盟國之間的勞動力和商品自由流動,讓商品和生產要素得到優化的配置,提高同盟國使用要素的效率,從而各國經濟水平都得到提高。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的消極影響

首先區域經濟一體化后我國的關稅將會進一步降低,這對我國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會產生沖擊性作用,影響我國低端產品的出口,造成很多農民工失業。例如東南亞地區許多國家的勞動力成本遠比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低,而我國很大部分勞動力還得從事那些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由于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區域內資金自由流動,同盟國將會很可能威脅到我國相同行業的產品,因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后同盟國產品減免了關稅再加上地理位置天然的優越性和產品質量高,使其產品的成本降低。加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還會對我國匯率造成影響,許多國家會繼續要求我國人民幣升值,這會影響到我國的出口產業的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國之間的制定的優惠和政策待遇通常也會對非成員國造成不公平競爭。

三、實證分析

目前,區域經濟一體化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各種各樣的區域一體化組織層出不窮。我們熟知的幾個典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像歐盟、北美貿易區、上海經合組織和亞太經合組織對加盟國的經濟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歐盟、北美貿易區和亞太經合這幾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響,我們將從這幾個組織來分析其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一)歐盟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目前歐盟成員國己達28個,包括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等原東歐國家。歐盟的成員國不斷增多,對同盟各國的經濟發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樣也對中國的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這些新的成員國關稅稅率降低。以前,這些東歐國家的關稅是十分高的,加入歐盟后這些國家的關稅稅率就降低了,這對于我國的很多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中國很多企業可以將以前因為關稅太高,造成產品成本很高而沒能擴大生產的擴大,這樣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在歐洲擴大了銷路。中國企業的產品可以在歐盟各國之間流通,在那些以前沒進入的東歐國家也能銷售,進而可以在東歐市場取得更大的規模效益。2014年,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達到4673億歐元,占歐盟貿易總額的14%,歐盟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已經是中國。可見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響。

(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影響

北美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很值得我們去研究,這跟歐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不同的。我國自從和歐盟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后,一直處于互惠合作的狀態,但是我們和美國就是北美自由貿易區最大的貿易國,卻因為政治的關系是處在競爭合作的關系。因此,北美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兩方面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首先積極方面,北美自由貿易區因為建立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各國達成一致互惠約定,使得北美地區經濟的活力得到很到提升。區域內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得到了有效配置,要素在同盟國之間流通,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同盟國的經濟發展都被帶動起來,消費需求也不斷增長,北美地區的區域內貿易得到了迅速增長。我國由此打開了很多的市場,以往那些不能出口的國家也可以出口了,我國的貿易量得到了快速的增加。再從消極影響方面來看,我國與北美自由貿易區一些成員國在某些商品上是處于競爭狀態的,以往也許我國出口產品到這些國家都需要關稅,但是處于北美自由貿易區內的成員國加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化就不需要關稅了或者關稅稅率很低,北美自由貿易區內的成員國的產品會因為成本的降低和較高的質量,威脅到我國相同行業的產品。我國沒有在北美貿易區內不能享受優惠,然而一些與我國競爭的國家享受了優惠,這成為我國產品進入市場的新障礙。由此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不可避免,這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沖擊。我國的勞動力資源也受到了影響,北美貿易區的成員國國如墨西哥比我們國家的勞動力資源更加廉價,以往我國的勞動力資源因為廉價而受到歡迎,如今墨西哥加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進入壁壘不存在,這樣美國等同盟國更多的偏愛墨西哥的勞動力資源,我國勞動力資源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三)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影響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的大背景下,隨著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北美自由貿易區進一步發展,亞洲地區在世界經濟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的情形下,成立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對我國經濟也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的作用。積極方面首先有利于中國把握全球經濟合作的最新發展形勢,因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很多都是世界經濟強國,整體經濟雄厚實力強大、經濟發達、生產及消費能力強、人均消費水平高,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后我國市場的銷路可以得到很大的擴展。我國還可以因勢利導地對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做出規劃,區域經濟一體化后成員國之間貿易壁壘不存在,關稅稅率很低,這為我國企業創造一個更好的、更加穩定和開放的外部環境。我國還應該學習其他成員國在經濟管理體制中的先進經驗,學習他們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自身的市場體制建設。我國和其他很多成員國相鄰,這使得交通運輸變得十分便利,這無疑也是一種優勢。貿易投資自由化和技術合作自由化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利于我們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從而促進經濟技術的提高。我國還應該抓住這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機會,大力推動和先進技術國家的合作,在與這些國家合作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我國的技術水平。再從消極方面的影響來看,我國有的企業技術不如一些同盟國如汽車行業,需要不斷的發展,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后,同盟國出口到我國汽車關稅稅率很低,這些國家在汽車技術方面優于我們國家,在我國肯定會受到極大的歡迎,于是可以進一步擴開市場、擴大銷路,這對我國汽車行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地區關稅稅率的降低,對我國部分企業形成巨大挑戰。另一方面由于勞動力我國成本較低,以前的出口產品在價格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有的同盟國比我們國家勞動力成本更低,對我國的產品出口到這些國家極為不利,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国产视频| a级无遮挡超级高清-在线观看| 老师喂我乳我脱她胸罩|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漂亮人妻被黑人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国产精品igao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欧美同性猛男gay69| 久爱www人成免费网站| 强行糟蹋人妻hd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 中文字幕爆乳julia女教师|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少妇人妻真实偷人精品视频| 337p日本大胆欧美裸体艺术| 男同gay自慰网站| 老鲁夜夜老鲁|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xxxx日本少妇做受| 一本色综合久久| 欧美熟妇色ⅹxxx欧美妇| 麻豆一二三四区乱码|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中国浓毛少妇毛茸茸| 熟妇丰满多毛的大隂户|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日本高清不卡aⅴ免费网站|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欧美又大又色又爽aaaa片|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超碰|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