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特色農業前景

特色農業前景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1 16:55: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特色農業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特色農業前景

篇(1)

《指南》指出,對優勢特色產業的扶持范圍是:經營項目原則上需符合《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6-2018年)》,主要包括: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等種植養殖基地項目;糧油、果蔬、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農產品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扶持的類型分兩種:

(一)財政補助項目

1.符合當地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

2.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

3.市場潛力較大,輻射帶動能力強,顯著帶動農民增收,預期效益好。

4.建設方案先進科學,產品技術和工藝路線合理。

5.項目建設符合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要求,有利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項目產生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獲得相關環保部門的審核或批復;農業面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治理;農業生產廢棄物能得到有效利用;能夠確保水資源安全和可持續利用。種養業生產過程減少農藥、化肥、添加劑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相關農業生產規范要求;產品質量安全可靠,達到相關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

6.投資估算合理,自籌資金來源有保障,籌資方案可行。

7.土地流轉用地或項目建設用地手續合法。

(二)貸款貼息項目

1.優先支持符合當地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的產業。對于未列入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但市場發展前景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其他產業,也可列入扶持范圍。

2.貸款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用途符合國家金融政策和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范圍。3.貸款期限、貼息期限及額度等符合規定要求。4.貸款項目對農業結構調整、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農民增收和就業帶動作用明顯。

篇(2)

關鍵詞:鹽池縣;黃花菜;農業;增效增收;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S6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4-0024-1

黃花菜又被稱為金針菜,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其栽培歷史達2000年,具有色澤黃亮和營養豐富的特點,遠銷國內外。就鹽池縣的黃花菜產業而言,處于發展的初期,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并且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形成了以“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市場生產理念為指導的緊緊圍繞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與發展規劃,以政策資金為保障,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的黃花菜產業。對黃花菜特色產業進行推廣,建立示范園基地,為鹽池縣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黃花菜產業市場前景

黃花菜產業已經發展為我國的一個特色產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是一種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產業,對建立中國特色的農業生產線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黃花菜是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具有味道鮮美、口感青嫩和營養豐富的特點,據測定,每100克干黃花含蛋白質10.1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62.6克,粗纖維6.7克,灰分6.9克,鈣463毫克,鐵165毫克,磷173毫克,胡蘿卜素3.44毫克,硫胺素0.36毫克,核黃素0.14毫克,尼克酸4.1毫克。同時據《本草綱目》記載,黃花菜性味甘涼,無毒、解煩熱、利胸膈,安五臟,煮食治小便赤澀”。有止血,通乳,利尿之功效?,F代醫學分析認為,黃花菜含鈣、磷最為突出,纖維素和胡蘿卜素含量較高,并含有助孕素和生物激素。此外,還有大量的軟磷脂,可以起到健腦和抗衰老的作用,同時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可見,黃花菜是一個寶,能夠對人體的健康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說明黃花菜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同時,黃花菜易于管理,投入不大,但是效益高,對農民的增收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多,為黃花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同時黃花菜產業的發展可以解決農業人口的就業問題,對我國而言,黃花菜產業是一個雙贏的產業。

2 鹽池縣發展黃花菜產業的優勢

鹽池縣發展黃花菜產業具有較大的優勢,這對黃花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為黃花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力的條件。鹽池縣發展黃花菜產業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2.1 政府的支持

鹽池縣政府從大局著眼,認識到發展黃花菜產業的重要性,因此加大了對鹽池縣發展黃花菜產業的大力支持,進行了整體的規劃,積極的建立黃花菜科技示范園區,同時加強對該產業的財政補助,大大的提高了農民種植黃花菜的積極性。同時鹽池縣加強對黃花菜產業鏈的發展,重點培養和扶持黃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曬場、烘干加工設備和產品外包裝、信息平臺建設,為產品加工銷售提供有力支撐,解決黃花種植戶后顧之憂。除了在資金和管理上的支持以外,政府還加強了對技術的投入,積極的聘請專業的黃花菜種植人員,結合鹽池縣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和指導。

2.2 鹽池縣的氣候環境

鹽池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向黃土丘陵過渡地帶,是寧夏中部干旱帶上的農牧業大縣。北接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南連我國黃花菜主產區之一的甘肅慶陽,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296.4mm,年蒸發量2179.8mm,是年均降水量的6~7倍。年平均氣溫7.6℃,日照時數2867.9小時,日照百分率65.7%,太陽輻射值140大卡/cm2。冬季寒冷漫長,春暖遲、夏熱短、秋涼早,日照充足、光能豐富、晝夜溫差大,有效積溫高。縣內土壤呈中性或微堿性,質地沙壤,結構疏松,通透性好,自然條件十分適宜黃花菜生長。

鹽池氣候涼爽,境內無工業污染,空氣潔凈,病蟲害種類少,發生頻次低,農家肥充足,種植的黃花菜品質好、花蕾大、菜條豐潤、色澤鮮亮、味美爽口,是黃花菜的上等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黃花種植示范基地已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黃花地理標志認證,申請注冊的“惠萱王”牌黃花菜,有“特級金針菜”之譽,92%以上通過訂單銷往北京、上海、福建、廣東等一線城市,產品供不應求。

2.3 勞動力充足

鹽池縣的勞動力充足也是發展黃花菜產業的一個有力因素,因為黃花菜的種植需要依靠精心的管理,這就對勞動力有較大的要求,可見,鹽池縣發展黃花菜產業可以有效的減輕就業難的問題,對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 鹽池縣黃花菜產業對農民和農業的促進作用

鹽池縣從2011開始發展黃花菜產業,在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已經開始步入正軌,并且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11年,鹽池縣進入盛花期黃花1.05萬畝,平均畝產干花200公斤,畝產值5600元,農民畝純收入近4000元。全年完成黃花種植4萬畝,其中春移栽1.5萬畝,秋移栽2.5萬畝,預計三年后進入盛花期,年生產干黃花1200萬公斤,預計年產值3.5億元。

鹽池縣優良的氣候條件對黃花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提高了黃花菜的產量,并逐步發展為鹽池縣的特色產業,享譽各個城市,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好評,進而帶動了鹽池縣經濟的騰飛??梢?,黃花菜產業對鹽池縣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4 結束語

篇(3)

關鍵詞:生態農業;旅游;“三農”

一、生態農業旅游概念

生態農業旅游是指充分利用農業資源,以利用內涵為主題而開發出的主要包括農村獨特的田園風光、農事勞作及農村特有的風土人情等內容,具有極大參與性的一種旅游活動。

生態農業旅游有著狹義和廣義上的兩層內涵。其中僅用來滿足游客觀光需求的農業行為屬于狹義上的;而廣義上的生態農業旅游涵蓋了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農業自然景觀以及農村人文文化資源的范疇,通過以旅游為載體的內涵式規劃、設計與構建,把農業建設、高效管理、農藝展示、農產品加工與銷售、科學布局,讓廣大消費者充分領略現代生態農業旅游及生態農業文化的獨特情趣與魅力。

二、我國生態農業旅游現狀

目前,我國生態農業旅游發展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生態農業旅游以觀光、休閑為主要功能的,包括觀賞、美食、購物、親身務農體驗、鄉土文化交流等;二是生態農業旅游與傳統旅游業相結合,開發傳統旅游景點周邊的生態農業區域,使其成為景點的一部分;三是觀光性農業分布多數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地區以及特色農業地區。

一方面,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在遇到新機遇的同時,由于開發者和消費者是通過外在干擾的手段進行開發和經營,因此,一旦生態旅游管理不當或者干擾程度超出農業系統本身所能承載的閾值,則會對生態農業系統本身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農業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在其自身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為此,文章從適應生態農業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出發,總結當前中國生態農業旅游存在的問題,以及分析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的前景。

1.開發者對生態農業旅游認識模糊

目前,我國許多開發者對生態農業旅游的概念相當模糊,有的鄉村旅游開發者和政府對生態農業旅游的內涵認識不夠,他們僅僅從效益觀入手,盲目花大本錢改造硬件設施,大規模改造自然農業系統設施和環境,過于粉飾農村房屋,添置娛樂設施等。這不僅會破壞自然生態系統,使原有的鄉土氣息消失殆盡,更會讓廣大追求原生主義的消費者失望,本質上扭曲了鄉村生態農業旅游的內涵。而有的地方僅僅把生態旅游作為獨特的亮點參與市場競爭,而不考慮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這種模式只是為了讓廣大消費者走進大自然,領略大自然,本質上卻讓鄉土文化與生態環境貌合神離,忽略了生態農業旅游的深層次含義,效果得不償失。

2.特色不明顯,產品過于單一

生態農業旅游有著其本質上的獨特性,其“農趣”“農味”、鄉土氣息就使得它區別于其他旅游產業。但目前我國生態農業旅游多集中在開發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游產品上,如觀光果園、森林公園、垂釣中心等,許多地方都是“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屋”,產品雷同,過于單一,品位不高,并沒有形成特色系列旅游產品,導致游客滯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有的甚至落入了“春季看花,秋季摘果”的套數。由于地方特色不明顯,未形成產業化發展系統,開發的種類、廣度、深度都不夠,因此,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明顯。

3.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近年來,我國生態農業旅游在迅速發展的同時,政府政策卻制定不到位,沒有相關的政策法規出臺,或缺乏執行力;同時,缺少相關的質量評價標準、衛生許可、從業資格認證等制度法規出臺來起指導和規范作用,導致生態農業旅游開發項目上的盲目性發展和低水平發展,生態環境得不到切實保護。而生態農業旅游的微觀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數開發者都是私營民間資本,因此在行業競爭、標準劃定、科學布局、有效管理等出現混亂局面,這嚴重影響到我國生態農業旅游的健康持續發展。

4.負面影響日益嚴重

在鄉村生態農業旅游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原本閉塞的鄉村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游客。鄉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及帶著泥土氣息的空氣質量伴隨著正在涌入的游客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而日益下降。游客隨意丟棄廢棄物,自身經營者造成的生活垃圾,開發商拋棄的建筑垃圾在旅游區的河面、路邊、田間隨處可見,嚴重破壞了農村旅游地的環境衛生,影響了當地農民的正常生活環境。缺乏合理規劃建設、娛樂場所、游客隨意破壞旅游地植被和采摘農產品,都是破壞生態農業旅游環境的罪魁禍首。在鄉村生態農業旅游逐漸發展起來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日漸嚴重,主要表現在:鄉土文化可能被游客帶來的文化所同化;傳統文化可能會被裸地商品化、舞臺化;鄉村樸實的民風和生活秩序也會遭受破壞,這些都將會阻礙生態農業發展的進程。

三、我國生態農業旅游前景分析

我國是農業大國,發展生態農業旅游可以緩解多方面的壓力,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協調城鄉經濟健康循環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雖然我國生態農業旅游起步晚、底子薄,但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持續引導“三農”問題,且我國農業資源豐富,發展生態農業旅游前景廣闊。

1.有效解決“三農”問題

長期以來,“三農”問題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薄弱環節。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黨執政興國的首要任務。傳統粗放型道路顯然已不再適應現代“三農”問題的發展,而是要有效利用資源,加強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生態農業旅游以其與自然貼近、低耗能、低污染的特點,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旅游產業。從大多數成功經驗看來,生態旅游和農業資源的結合,效果顯著,由于生態農業旅游一般位于城市近郊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該類區域在發展中引導消費者由城市到郊區,同時消費也會傾向這些地區,使農民收入發生結構性變化,非農業產值就會上升,生態農業旅游帶來的副業和農產品也會一起協同發展。

2.利用豐富的資源

我國地域遼闊,地貌多姿,氣候多樣,物種繁多,各地區生態環境千差萬別,豐富多彩,形成了景觀各異的生態農業空間。從南到北,有熱帶雨林、江南水鄉、中原大地和北國風光;從西到東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和東部海灘。我國農業文化源遠流長,產生了十分豐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農業文明和文化,如傳統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等,不論對外國人還是國內消費者都頗具吸引力。此外我國獨特的民族風情、鄉土文化、特色美食以及古老建筑等都以獨特風格吸引著廣大消費者。

3.優化農產品市場

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設成本低;另外,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建設周期短,能很快產生經濟效益,其中就包括農業生產值和旅游收入,而兩者的結合使得其本身優于傳統農業。比如,產品在采摘、觀賞、銷售等旅游活動中就直接銷售給消費者,此過程中就免除了運輸、加工、上市等成本,同時其價格本身也會高于市場價股,為農民朋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生態農業旅游作為一項低成本生態農業和高消費旅游業相結合的新型產物,發展前景巨大,只要廣大開發者和參與者能深刻挖掘其本身的獨特內涵,分析需求,充分利用生態農業資源,根據自身區域特色開發建設,就能在旅游業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熊麗輝.長沙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2]張攀攀.福建省生態農業旅游資源評價及開發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1.

篇(4)

1明確指導思想

堅持“高新、高效和龍頭帶動”的基本思想,以高新技術轉化應用為先導,以高效益發展為前提,以龍頭帶動為紐帶,以示范、創新和技術輻射為支撐。在戰略部署上,以科技帶企業,以企業帶園區,以園區帶農戶,逐步形成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技貿工農一體化的模式,走出國門,躋身國際市場。在經營模式上,由科研單位、地方財政、實施單位以及企業經營者共同投資,組建產權明晰、職責明確、風險共擔、利益分享的股份制企業。在開發方向上,按照“農科教、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實行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優化組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科技園的模式。

2完善促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優惠政策

建議合肥市各級部門加強對園區建設的扶持和管理,制定長期穩定的科技政策,并在土地使用、稅收、進出口權、進口關稅減免、投融資機制和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和有效的保障措施,以實現園區的持續高效發展。主要包括:園區建設用地與土地流轉政策,稅收與金融扶持政策,鼓勵科技人員進入園區創業政策,設立農業科學園區建設專項經費。同時,政府應通過鼓勵政策、成果權屬界定等有效措施,吸引企業與科研單位進行科技合作,采取股份制、聯營、合作等方式積極籌措建設資金,鼓勵農民以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入股。

3大力促進科技創新與機制創新

要鼓勵園區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各種科技合作關系,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人員,根據園區發展建設的需要,到園區做兼職技術開發研究工作。建立新型的人才聘用制度,大膽進行產權體制改革,吸引科技成果入園,以提高園區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加大園區企業自主開發應用性技術的資金投入,通過多種途徑培養農業科學園區急需管理人才,做好科技的對接、信息的對接、市場的對接,積極引進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名、優、特、新項目和高新技術,使園區真正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示范基地,農民增加收入的示范窗口。在推廣農業高新技術、新品種的同時,積極與各地生產加工企業建立聯系,大力開拓銷售市場,為農民提前、產中和產后全方位的服務。

在運行機制上,要大膽借鑒現代企業管理經驗,進行運行公司制、投資業主制、科技承包制、聯結農戶合同制的試點;在建設內容上,可以是“專業性園區”、“綜合性園區”或“開發區式的園區”;在建設的組織和建設主體上,可以是“政府興辦型”、“民間興辦型”或“民辦官助型”,同時在互惠互利基礎上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聯合經營;在利益分配上,應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依法保護好各類園區尤其是民營科技園區的合法權益。

4加強特色園區的建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園區的建設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沒有特色的園區是沒有生命力的。應根據市場需求及發展趨勢,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選擇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具有區域特色,能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對提高當地農民收入意義重大,是本地區農業結構調整重點培育和扶持的名、特、優產品進行挖掘和開發。園區主導產品選擇不宜過多,以1~3個為宜,太多了難以集中有效配置科技資源,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迅速轉化和推廣??煽紤]優先發展設施園藝、養殖和農產品加工業,重點發展以花卉苗木、特色林果和種草養畜的產業,也可興建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健身娛樂、科普文化、加工貿易、生產科研等諸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旅游觀光園等。總之,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特色園區,以“農業科技園”為平臺,來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升級。

5切實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龍頭企業在園區發展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的發展將有力促進園區主導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如山東龍口、廣東新興等實驗區,均有自己的龍頭企業。在龍頭企業建設上,各園區應結合自己的資金、產業化水平等實際情況,大力培植相關企業,生產具有自己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同時,通過采取相應的優惠政策扶植龍頭企業,并通過其帶動作用,逐步實現優質農產品生產產業化。

園區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必須加強對園區的品牌建設的意識,利用園區的品牌效益,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同時,做好園區產品和商標的命名及注冊工作,積極參與申請ISO的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以名牌促銷售,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園區示范的功能。

6與農業推廣體系相結合

建議在原有的農業推廣體系的基礎上,利用原有的農業推廣體系的人員、基地和網絡,加入政府的扶持,組建農業科技園區。要適應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必須進一步深化農業推廣體制的改革,同時逐步推進農業推廣與農業科研機構、農業大專院校的聯合與溝通,面向市場,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的原則。合肥作為我國教育基地之一更應發揮各大院校和人才的優勢,通過建立農業科技園區,使農業科研、示范、推廣融為一體,還能起到龍頭帶動的作用。

7構建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

篇(5)

本屆投資合作交流大會以“發揮黃河金三角優勢、擴大經濟合作交流、實現合作共同跨越發展”為主題。堅持“策劃要求實,辦會要務實,成果要落實”的辦會原則,進一步完善投資交流合作大會搭建平臺、聚集客商,細分專業對接、特色組展布展和分流實地考察的工作機制,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陜西東大門建設”戰略支點功能。

本屆投資合作交流大會展館按照簡約大方、特色鮮明、產業突出、展示優勢的原則,設一個室外綜合展演區(非物質文化藝術表演、品牌汽車展區);三個主題館(國際國內館、渭南館、特色商品館)。國內國際館主要展示黃河金三角三省四市的合作規劃、發展前景及渭南國際友好城市的特色展示。渭南館主要展示各縣(市、區)的特色產業、園區基礎、招商成果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特色商品館主要進行國際國內特色名優商品的展示展銷。

此次活動總體安排實行“1+2+3”模式,即10月28日舉辦的一場大型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黃河金三角投資合作交流大會及崛起新絲路?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懇談會兩場主題會議。 “中華根?黃河魂”旅游系列活動、黃河金三角現代農業產業優勢項目對接會和29日的黃河金三角工業產業及園區特色產業推介會等三個平行專題推介會。

10月28日上午,精彩的合陽提線木偶、東雷上鑼鼓,潼關古戰船,背芯子、華陰老腔等一系列宣傳富于鮮明東秦歷史文化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藝術表演吸引了大批群眾前來觀看。

非物質文化藝術表演結束后,召開了黃河金三角投資合作交流大會,陜西省副省長王莉霞、渭南市市委書記徐新榮、福建省貿促會會長張秋、渭南市市長奚正平、三門峽市市長趙海燕、運城市副市長王健康、渭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雷超武,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奇,泰國、韓國領事館以及陜西省發改委、交通廳等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參加。大會由陜西省商務廳李生榮副廳長主持,王莉霞副省長、徐新榮書記、福建省貿促會會長張秋分別致辭。

28日下午、召開了崛起新絲路?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懇談會、黃河金三角現代農業推介暨產業優勢項目對接會以及“中華根?黃河魂”旅游系列活動。

崛起新絲路?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懇談會由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鄒佩主持,懇談會圍繞“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的主導思想。邀請中國行政管理學院教授李興國,著名經濟學者、研究員、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張寶通與渭南市市長奚正平、三門峽市市長趙海燕、運城市副市長王健康、臨汾市副市長楊治平探討了黃河金三角區域及人文優勢、合作潛力及發展前景。推介了黃河金三角城市未來發展中的區域、產業、政策、環境等各層面的差異化優勢。讓更多的投資者了解黃河金三角,讓更多的媒體關注黃河金三角。在懇談會后進行了項目集中簽約,三省四市共簽訂35個項目,總投資1069億元,其中渭南市簽約19個項目,投資586.6億元。同時還簽訂了“黃河金三角”晉陜豫職工合作與發展備忘錄。

陜西省農業廳副廳長文引學、渭南市副市長吳蟒成,運城市、臨汾市、三門峽市有關領導出席了黃河金三角現代農業推介暨產業優勢項目對接會,邀請了黃河金三角相關客商、渭南各縣市分管領導等200余人參加。會上,黃河金三角各地市領導就各自現代農業發展優勢做了精彩推介并舉行了簽約儀式,渭南市簽約涉農合作項目21個,簽約金額66.07億元。大會還為渭南市第七、八批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授牌。

篇(6)

1成土母巖特征

恩施州境內土壤成土母巖以灰質巖為主,其次為頁巖、石英砂巖和少量的紫色頁巖、第四紀紅色粘土及近代河流沖積物等。土壤通過巖石風化形成,其分布受到母巖制約。例如:筆者在恩施市新塘鄉、龍鳳鎮等地進行農業地質調查工作時發現,紫色土類分布區與巴東組二段(T2b2)出露區一致,成土母巖為巴東組含鐵質較高的紫色泥巖,而石灰土巖類多來自大冶組(T1d)、嘉陵江組(T1j)灰巖、白云巖等。受構造影響,恩施州地形切割深,地層出露較全,從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共出露11個系,45個組的地層[5],該州成土母巖復雜,巖性及元素地球化學特征也較復雜。1.5恩施州富硒巖層分布特征恩施州雖然成土母巖復雜,但發育多套富硒巖層,該區因其下二疊統孤峰組硒含量居世界之首,被譽為“世界硒都”[6]。其中,恩施市雙河漁塘壩地區孤峰組產出世界唯一的沉積型獨立硒礦床。恩施州富硒巖層的產出導致富硒土壤廣泛分布,硒元素來自成土母巖的風化,可分為兩種類型:(1)石煤型;(2)燃煤型。其中,石煤型富硒土壤是由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1n)、奧陶系上統-志留系下統龍馬溪組(O3S1l)、二疊系下統孤峰組(P1g)、二疊系上統大隆組(P2d)[7]等黑色巖系中的石煤風化作用與成壤作用而形成的(表3);此外,中國燃煤層中硒含量總體偏高,是地球上富集硒的主要地質體[8],該州燃煤型富硒土壤是由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2l)、二疊系下統梁山組(P1l)、侏羅系下統桐竹園組(J1t)等煤系地層風化作用與成壤作用而形成的。恩施州黑色巖系與煤系地層出露較廣,富硒巖石、富硒土壤、富硒動植物資源聚集形成了天然富硒地質環境與富硒生物圈,恩施州發展富硒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硒資源優勢。

2恩施州特色農業

恩施州是農業部定點扶貧地區,生物資源富集,特色農產品種類較多。加之,恩施具有天然的富硒地質環境,發展富硒特色農業條件極佳。

2.1魔芋魔芋為喜陰、喜濕、怕熱、不耐寒、怕漬水的作物,生長環境要求特殊,全世界范圍內適宜種植的區域極為有限。恩施州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土壤微酸性,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魔芋是恩施州極具優勢的特色資源,恩施州魔芋產量、產值均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魔芋制品絕大部分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需求量巨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2茶葉恩施州為我國茶葉重要產區,茶產業已成為其優勢支柱產業。該州享有“世界硒都”美譽,是世界上罕見的高硒地區,是天然富硒茶的最佳產地,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伍家臺貢茶、鶴峰茶、馬坡茶等均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而飲用含硒茶又被認為是缺硒地區人們補硒的重要途徑,富硒茶不僅受到國內市場歡迎,而且在國際市場亦具較強的競爭力,恩施發展富硒茶產業具有資源優勢。

2.3地道藥材恩施的行政區域早年為巴蜀管轄之地,恩施藥材具有“川藥”地道性毋庸置疑。且恩施州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全州藥用植物資源達到2088種,被稱為“華中藥庫”。歷史上已形成了“雞爪黃連”、“紫油厚樸”、“湖北貝母”、“板橋黨參”、“窯歸”等著名品牌,是傳統出口創匯品種。隨著國家中藥現代綱要的實施,生物醫藥蓬勃發展,天然植物藥物走俏全球,地道藥材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2.4特色蔬菜恩施州獨特的自然氣候和環境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特色蔬菜資源,其中人工種植蔬菜以鳳頭姜、白皮大蒜、山藥等為主,山野菜以薇菜、粉葛、莼菜為主,很多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走向了海外市場。同時,該州二高山以上地區發展蔬菜也具有優勢和特色,在大山頂等地區種植蔬菜,無污染且品質良好,又能在季節上和上市時間與平原南北蔬菜錯開,目前已成為湖北省重要的蔬菜基地。

2.5山羊恩施州牧草資源十分豐富,草山草坡面積達到1582萬畝,理論載畜量100萬個牛單位。隨著草場改良和退耕還草工程的實施,草山草坡面積還將進一步擴大。山羊在該州養殖歷史悠久,有宜昌白山羊、狗頭山羊等獨具特色的地方良種,發展養羊業優勢明顯。

3恩施州農業地質工作方法探討

首先,農業地質要以地質為基礎。系統收集工作區內的構造、地層、區域地球化學特征與成土母巖的分布資料,以地質圖、土壤類型圖以及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找出各種土壤形成的地質背景,以確定農業地質背景,然后開展農業地質野外工作。農業地質野外工作是否合理,是得到全面客觀農業地質資料的基礎,是農業地質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地質野外工作主要由農業生態地質填圖、農業生態地質剖面測量、農業生態地質調查樣品采集三種手段完成,結合恩施州農業地質條件,每種工作手段注意如下要點:(1)農業生態地質填圖具體包括填圖路線布置、觀測點定點、填圖記錄、農業綜合調查。針對恩施州高原型山地為主的地貌特征,調查工作必須與地形圖相結合,填圖路線要垂直于區域構造地貌單元,以便穿越不同的基巖、土壤和植被類型分布區,盡量做到不同農業區的全面覆蓋;由于本區基巖出露面積大,土壤堆積類型以殘坡積為主,殘坡積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學性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巖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在選取觀測點時要仔細觀察界線點(土壤界線點和地層界線點),尤其要重點觀察地層界線,最后圈出地層界線和土壤界線;由于本區富硒巖層出露廣泛,在填圖記錄中尤其要加強對富硒巖層分布區相關農業地質因素的描述,以便在布點時更有針對性;農業綜合調查包括土地利用現狀、農藥化肥使用情況、單面積產量、農業結構情況、農產品加工及開發前景,筆者認為本區調查工作要加強與當地農業部門和農業生產者的交流,因為本地農業種植調整頻繁,例如農田水改旱、旱改水情況很常見,加強交流有助于我們更全面了解調查區的農業生產情況,避免工作人員在野外“一葉障目”,主觀臆斷。(2)農業生態地質剖面具體包括巖石地球化學剖面和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又分為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剖面應盡量布置在巖石類型、土壤類型和地貌單元發育相對齊全的區域。恩施是“世界硒都”,本區巖石地球化學剖面強調涵蓋富硒巖層,土壤水平剖面要穿越不同土壤類型分布區和不同母巖分布區,土壤垂直剖面也要在不同土壤類型區域分別布置,每種類型至少有1-2條剖面控制,在剖面上取樣進行測試,得出不同類型母巖、不同類型土壤、不同深度土壤的硒含量及有用有害元素含量,研究各種元素在表生環境下的擴散特征。(3)農業生態地質調查樣品采集主要包括土壤樣品、農作物樣品、水樣的采集。恩施地區淺層土壤樣取樣深度一般為0-20cm,深層樣取樣深度視土壤深度而定,能達到200cm的土壤分布區要連續采集到200cm,恩施州很多區域基巖埋深淺,土壤甚至不足50cm,在這種區域采集深層樣,除了連續采集土壤樣品外,至少要取一件與土壤直接接觸的下伏基巖樣品進行測試,以便對比研究基巖對土壤元素地球化學特征的影響;農作物樣品應根據不同的采樣對象具體設計,主要采取農作物直接被利用部分和根系土,進行元素遷移規律研究;本區水樣采集條件亦較特殊,筆者實地調查時發現本區山泉特別發育,山泉匯入小溪,小溪再匯入大河或水庫,農業生產者普遍將同一泉眼流出的泉水同時用于飲用和灌溉,在本區采集水樣,應在不同基巖出露區進行布置,以了解流經不同基巖的泉水地球化學性質,樣品可以布置在農村居民直接使用的泉水出露點,也可以布置在用于農業和生活用水的水庫或大河。其次,農業地質要為農業生產服務。向農業部門系統收集區內農業生產的基本情況、農作物分布規律、所處的地理環境、氣候水文等生態環境也是必要的工作。在此項工作中,尤其強調要建立完善的農作物采樣規劃,恩施州各地區地形和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即使相同的農產品生長期也不一致,農作物采樣是該區農業地質調查工作中的難點工作,應多向農業部門收集資料并進行詳細的實地調查,建立完善的農作物采樣規劃。再次,要深入分析總結調查結果,并上升到科學理論。在對所采取的母巖、土壤、水系、植物樣品的調查結果基礎上,繪制各種圖件,進行有關元素遷移和分布的研究,按照地質學和生物學原理進行估計評價??傊?,農業地質總的技術路線應以基礎地質為依托,以地球化學調查為手段,以土壤環境和農作物質量評價為核心。在系統收集區內地質、地球化學成果和土壤及農業利用方面的成果資料,結合野外的母質、土壤、農作物的實地調查,評價土壤環境和農作物質量,并研究其相關性。

4恩施州開展農業地質工作的一些建議

篇(7)

【關鍵詞】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化

Abstract: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s, ethnic areas of Guizhou have made great explorations i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ransferring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to unique advantage, even become market advantages .However,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t is still a poor province of agriculture. The writer pointed out that undertaking industrialization of distinctive agricultura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celerat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regions agricultural. This feature took a survey on the situation of Guizhou ethnic areas, made an analysis on restraint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ade some suggestions to relevant items as well.

Key words: ethnic areas of Guizhou ;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 industrialization

一、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內陸山區省份。民族地區土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55.5%,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41.27%。包括黔南、黔東南、黔西南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11個自治縣以及252個民族鄉。少數民族數量在居全國第3位,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居全國第5位。世居少數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等17個。貴州全省有5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6個屬于少數民族地區縣。[1]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優越,水資源、大氣和耕地受工業及城市“三廢”污染較少,土壤類型多樣且富含有益元素,是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的天然場所。西部大開發以來,貴州民族地區在發展特色農業方面,尤其是把資源環境特色轉變成農業特色乃至市場優勢方面進行了艱苦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已形成了如施秉中藥材、湄潭茶葉、從江椪柑、貞豐花椒、綏陽辣椒等一批經營規模適度、主導產品突出、經濟效益顯著的產業大縣。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貴州省正逐步形成特色優勢產業新格局,農民增收的步伐正在加快。

然而,貴州民族地區特色農業還沒有從根本上走出傳統農業的桎梏。第一,經濟總量小,農戶分散,生產方式粗放。長期背負“糧食小省、農業弱省、農民大省”的包袱蹣跚前行。第二,市場開拓力度小。不少地方還遵循傳統的思維模式,重生產,輕銷售。第三,政府行為與市場經濟不協調,不按市場規律辦事。第四,生產者之間缺乏應有的協作機制,大多數地區還未建立連接生產和市場的中介組織,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這些問題的存在需要我們找出一條適合貴州省特色農業發展的道路,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特色農業產業化應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二、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前景

特色農業是以特色資源和名優產品為基礎的農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市場活力,打造特色農業產業群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城鎮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紐帶。[2]

1、政府的規劃與支持,在戰略層面上推動了特色農業產業化進程。

貴州省政府在《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強調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大力實施生態養殖業推進工程。做大做強蔬菜產業,重點推進47個特色商品蔬菜大縣建設,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00萬畝以上。發展壯大茶產業,茶園面積達到500萬畝。著力提升馬鈴薯產業,加快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和生產基地建設,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100萬畝。大力發展特色中藥材和林果業,中藥材面積達到300萬畝,果樹面積達到500萬畝,油茶面積達到300萬畝。建設優質烤煙生產基地,優質烤煙產量達到35萬噸以上。圍繞建設優質白酒基地,擴大高粱種植面積。 穩定油菜種植面積,建設優質高產油菜生產基地。積極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雜糧種植。實施優質糧油生產基地建設、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動植物良種繁育、動植物保護等工程。加強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積極推進50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區)建設。

2、良好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貴州的自然資源頗具特色,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屬于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生物資源豐富,品種多,價值高。就特色農產品來說,主要有烤煙、油菜、馬鈴薯等傳統優勢產品,這些產品在目前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潛在特色產品主要有中藥材、茶葉、豬牛羊肉、竹業、油桐籽、生漆、核桃、板栗、竹筍等。多種類型的氣候、土地資源與生物資源相結合,有利于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和特色立體農業。盡管貴州農業產業化經營起步晚,但總體上發展態勢良好,2009年,全省茶園面積198.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938.1萬畝,馬鈴薯面積超過1000萬畝,水果和中藥材種植面積分別為211.24萬畝和38.4萬畝。全省禽蛋、奶類和肉類產業分別凈增3.08、1.11和12.61萬噸,畜牧業總產值達281.53億元。同時,以優質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企業發展迅速,全省現有市(州、地)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576家,已初步形成以省級龍頭企業為骨干覆蓋農業優勢領域的企業群體,農產品加工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持續增長。

3、廣闊的市場空間,使貴州民族地區特色農業優勢迅速轉化為經濟優勢。

貴州“十二五”期間確立了產業發展的趨勢,逐步發展和形成五大產業群。其中,輕工業產業群依托生物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發展壯大輕工業,包括卷煙、釀酒、制藥、特色食品加工和旅游商品生產等,為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發展延長了產業鏈,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貴州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優越,大氣、水源和耕地受工業及城市“三廢”污染少,土壤類型多樣且富含有益元素,是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的天然場所。今天人們對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敏感,貴州安全、健康、生態、環保的農產品會日益受到消費者青睞。

三、制約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因素分析

1、自然地理環境復雜,土地資源可利用率不高。

貴州少數民族地區一山四季,氣候垂直分布,降水豐富,生物物種較為齊全,但山高壩低,優劣勢相抵。全省土地資源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地較少。丘陵面積為54197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0.8%;山地面積為1087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1.7%,山間平壩地面積為13230平方千米,僅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5%。這種地理特征表明,可用于農業開發的土地資源不多,尤其是近年來,人口增多,非農業用地增多,耕地面積在不斷縮小。全省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05公頃,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加之地處巖溶山區,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土層淺薄,抗侵蝕能力弱。從總體上看,該地區的自然環境適宜傳統農業的生存,不利于現代化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2、農業經濟基礎薄弱,組織結構不合理,未形成有效的特色農業價值鏈體系。

傳統上由于受自然環境脆弱不穩定、人口素質低下、社會歷史的承襲性以及深居內陸的區位等因素的制約,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農業經濟基礎薄弱。加之產業結構單一、所有制結構不合理、產業組織發育水平低等問題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該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先天條件不足。在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選擇來看,貴州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經常出現兩個問題:一方面“重資源,輕市場”,單純依賴于本地區的農業資源,忽視以市場為導向。其后果是產業選擇與市場需求脫節,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二是支柱產業選擇上的趨同性,導致了資源的大量浪費,產品銷售困難,資金周轉不靈及過度低水平競爭。另外,農業產業價值鏈短,農產品加工率低;加工技術落后,增長率低;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各環節脫節,不能形成有效的價值鏈體系。以上因素,嚴重影響了農民增收,也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全面、快速和健康發展。

3、產業集聚效應差,科技發展水平較低,組織支撐體系薄弱。

該地區雖然形成了一些特色農業產業帶,但缺乏特色農業的主導產業,“遍地開花”現象嚴重。也使得農業的產前、產后部門等相關支撐機構難以聚集,相關支撐產業的發展緩慢。

從某種程度講,農業產業化本身就是科技投入農業,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農業科技進步的產業活動。[3]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貴州民族地區,科學技術的投入無疑是克服諸多硬約束,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關鍵。目前,這一地區農村科技資源缺乏,農業科技服務不到位,科技進步對農業產業化的推動作用還不顯著。

4、市場機制不完善,開發程度低,政府支持力度尚待提高。

農業產業化發展是農產品開發的動力,而開發農產品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市場經濟力。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長期所形成的傳統經濟體制與農業小生產方式結合在一起,制約了農業產業化所依存的市場機制的完善,主要體現為,市場主體結構發育水平低;市場中介嚴重短缺;市場開發程度偏低等。近年來,政府雖然加大了對特色農業規劃和撥款的力度,但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對策建議

1、以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推動貴州特色農業價值鏈的形成和建設。

農業產業價值鏈包括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它是一條協作鏈、增值鏈、信息鏈,也是一條選擇性競爭鏈。貴州省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發展之路應該是,在鞏固糧食、白酒、烤煙、油菜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茶葉、蔬菜、中藥、馬鈴薯等新興產業,不斷擴大產業集中度,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力爭十二五時期,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集約化的要求,圍繞上述特色產業,集中開發,重點培植,區域推進,規模發展。

首先,規?;於ㄌ厣r業發展的基礎。規模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引領市場的重要導向?!笆濉睍r期,在確保農村人口糧食基本自給的前提下,貴州按照區域化布局、規?;a的要求,規劃馬鈴薯穩定在1000萬畝,蔬菜發展到2000萬畝,茶葉、中藥材各發展到500萬畝,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0%,促進貴州特色優勢農業的高速發展。

其次,產業化——小生產對接大市場的紐帶。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加工企業或合作經濟組織為依托,以廣大農戶為基礎,以社會化服務為手段,將農業再生產過程中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連接起來的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4]貴州民族地區應著力于這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圍繞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和運輸環節,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了一個高效益的產業鏈條。從傳統的基于產品和服務的交易為主,逐漸發展成為以戰略聯盟、流程對接為特征的深度合作。“小土豆”也可以做成“大產業”。

第三,品牌化——參與市場競爭的法寶。打“貴州牌”增加區位品牌效應,通過大力開展無公害、綠色、環保、有機和地理標志認證;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大力開展品牌創建等一些列措施和活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形成“綠色、健康、環保、原生態”具有貴州區位優勢的區域核心競爭力。如貴州“老干媽”油辣椒、“黔山牌”蔬菜等已在國內市場享有很高聲譽。還可以進一步以“黔茶”為品牌符號,打造“貴州高品質綠茶”等一系列具有獨特地域優勢的農產品。

2、規劃發展重點,形成產業集聚,延伸具有成長性的特色農業產業鏈。

目前貴州民族地區農業產業集群已有初步發展,如畢節地區以威寧、赫章、納雍、大方為主的馬鈴薯產業帶,全區馬鈴薯產值已達83.42億元。大婁山、苗嶺、烏蒙山、武陵山等春夏秋冬蔬菜產業帶初步建成,一些地區還建立了夏秋季反季節、次早熟、加工、特色經濟觀光等蔬菜產業帶,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遵義建設和打造的以湄潭翠芽、銀針茶為主的湄潭名優綠茶產業帶;以鳳岡為主的富鋅富硒茶產業帶;以正安、道真為主的富鋅硒高山云霧茶產業帶;以余慶為主的名優苦丁茶產業帶。這些產業集群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帶動作用。應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選擇能夠發揮本地區農業產業固有優勢,并盡量在發展前景最好的環節或產品來提高競爭力。應選擇茶葉、中草藥、煙草等經濟作物;生豬、肉牛、肉羊養殖業以及特色、反季節蔬菜、水果等三大類特色農產品發展為重點,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形成跨區域經營的特色農業產業帶。支持優勢特色農業做大規模、提升檔次、延伸農業發展鏈條,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并最終實現農業經濟走以產業集群促產業特色,以產業特色促產業集群的循環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化道路。

3、市場拉動、龍頭帶動和政府推動,合力推進貴州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

貴州民族地區應逐步形成特色農業的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互為依托,共同發展,實現特色農業支撐二三產業、二三產業反哺農業的良性循環。通過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專業市場和經濟合作組織,推進產業化進程。創新農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特別在養殖、中藥材、茶葉、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的發展上,以“合作社+農戶”、“龍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促進農工貿、種養加、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真正形成“企業發展、農民致富、地方增收”的格局。政府在特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從發展戰略和競爭戰略的高度來進行戰略性和經濟性的平衡投資與指導。一方面通過農業發展規劃,確定本地區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特色農業發展的方向、規模。正如貴州省政府在2012年貴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提出的,由省農委牽頭,到2015年,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400家,扶持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00家。著力建成一批標準化程度高、基礎設施好、科技含量高、輻射效應明顯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組織實施農業產業化重點工程。另一方面通過吸引外部人才、技術和資金,鼓勵具有優勢的產業優先發展。其次,還可以通過成立產業化信息服務中心,向農民提供可靠和準確的市場信息,指導農民進行生產,架起農民與市場之間的橋梁。

參考文獻:

[1]貴州省統計局.貴州統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2]劉茂興.黃土地上的綠色希望——甘肅農業產業化經營研究[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65.

[3]戴媛媛.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曹縣模式[J].農業經濟2009.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人狍大战 |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 极品尤物被啪到呻吟喷水| 色在线 | 国产| 国内少妇人妻丰满av|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成人丝袜激情一区二区|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欧美熟妇色ⅹxxx欧美妇|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 |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京东| 99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乱对白刺激视频|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夜夜爽8888免费视频|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 丰满少妇被粗大猛烈进人高清 | 少妇熟女高潮流白浆| 办公室被绑奶头调教羞辱ol|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尤物网址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