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無形資產的機會成本

無形資產的機會成本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1 16:55: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無形資產的機會成本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無形資產的機會成本

篇(1)

一、國際技術轉讓的涵義

國際技術轉讓,顧名思義是指國際間的技術交換與交流。它有兩層涵義:首先,它是一種國際間的技術交換與交流活動,具有國際性因素。判斷是否具有國際性的標準是看作為轉讓的技術是否跨越國境。其次,它是一種技術轉讓活動。根據《聯合國國際技術轉讓行動守則》中的規定,“技術轉讓是指關于制造產品、生產或提供服務的系統知識的轉讓,但不包括貨物的單純買賣或租賃”。

國際技術轉讓可分為非商業性技術轉讓和商業性技術轉讓兩種。非商業性技術轉讓是指公有性的技術知識的轉移,以無償方式進行。例如,國際間的科學技術情報交換及學術交流等。商業性的技術轉讓是帶有產權的技術知識的轉移,是有償轉讓,主要通過經濟合作途徑和貿易途徑兩種方式進行。無論哪種轉讓,從的角度來說,都存在技術轉讓計價與賬務處理問題。

二、國際技術轉讓的價格確定

1.技術價格的界定。技術價格是指技術合同或協議所規定的技術接受方(買方)向技術供方(賣方)所支付的全部費用。對賣方來說是一項特定技術的賣價或回收,對買方來說則是引進一項技術的支付價格或成本。技術轉讓中的價格和技術的價值并不直接相關,只是買方向賣方所支付的技術使用費,亦即買方對賣方轉讓技術的貨幣補償或酬金。

2.技術賣方的成本確定。在簽署國際技術轉讓協議之前,買賣雙方都要預測一下可能的收入和成本,再根據其他一些因素進行調整,以得出比較實際的價格水平。作為技術賣方,在作價時要考慮三個因素:技術轉讓的總成本、技術轉讓后可能給買方帶來的新增收益和市場規范價格。賣方至少希望從售價中收回部分或全部成本,并希望分享一部分新增收益,分享部分的多少一般參照市場的規范價格。

出售一項技術,在技術轉讓總成本中,應考慮三種成本:轉讓成本、開發成本和機會成本。轉讓成本是指轉讓技術過程中所發生的直接成本,并不包括技術本身的成本。轉讓成本主要包括五項:①賣方所提供的技術服務,如派專家指導安裝、調試、技術培訓及市場開拓等;②談判過程的差旅費和管理費,如談判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食宿和費等;③有關的費用,如條款的法律咨詢、審查和注冊等費用;④保護國際技術知識產權發生的有關費用;⑤其他與執行國際技術合同相關的費用,如邀請買方來訪或培訓的招待費用,經紀人傭金等。開發成本是指和開發這項技術的成本,包括所投入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資金。這里的機會成本是指因轉讓技術而使供方失去在買方所在國或地區的全部或部分產品投資或銷售機會而造成的可能損失。

3.新增利潤的。一項新技術的使用預期會給買方帶來一定的邊際收益,即新增利潤。國際技術的新增利潤可表現為三種方式:降低生成成本;提高質量或性能,從而提高售價;增加銷售量。如果同時考慮價格、成本和銷售量等因素,而且這些因素逐年變化,則新增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R為新增利潤;Po、Co和Qo分別為國際技術引進前的產品價格、成本和銷售量;Pt、Ct和Qt為合同期間N年內第t年的價格、成本和銷售量;r為貼現率。

4.技術賣方的作價原則。賣方對所出售的國際技術作價可分為三個部分:收回全部或部分轉讓成本;收回部分開發成本和機會成本;對國際技術的新增利潤提成。

國際技術的總價格=轉讓成本×轉讓成本分攤系數+開發成本×開發成本分攤系數+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分攤系數+新增利潤×新增利潤提成率。

上式中各系數都在0至1之間。在確定了轉讓成本、開發成本、機會成本和新增利潤之后,再分別確定自己能接受的各項系數的上下限。以系數的下限確定的價格稱為賣方期望得到的最低價格,即底價。以系數的上限所確定的價格作為最高價格,即頂價。

通常以賣方轉讓成本的全部和開發成本的一部分作為底價。底價(賣方)=轉讓成本+開發成本×開發成本分攤系數。

賣方在確定頂價時,要遵守三條原則:①頂價不超過期望的新增利潤。超過了這個界線,意味著賣方剝奪了買方從引進國際技術中期望得到的全部利潤,使買方失去了引進國際技術的興趣。②頂價不高于供方競爭對手所提供的價格,否則,對手會把這筆交易搶走。③頂價不超過買方自我開發的成本。如果賣方頂價高于買方開發這項知識產權的總成本,買方會選擇自我開發。因此,賣方在確定頂價時應取新增利潤、競爭對手的最低價格和買方開發成本三者中的最低者。

5.技術買方的作價原則。對于國際技術買方來說,在確定一項引進國際技術的必要性時必須滿足三個條件:①引進國際技術的總成本要比自我開發這項國際技術的總成本低;②引進國際技術所能帶來的預期利潤大于零;③對于相同的國際技術,要貨比三家,優先考慮優價者。若不滿足第一條和第二條,就失去了引進技術的意義,引進決策就是錯誤的;不滿足第三條,就不是最優決策。綜合上述作價的三條原則,買方的頂價應是自我開發總成本的現值、買方預期新增利潤和供方最低競爭價格三者中的最低數值;買方的底價通常是對賣方轉讓成本的估計值。即:底價(買方)=賣方轉讓成本。

6.國際技術轉讓的計價方法。根據國際技術的特點及作價原則,其計價方法通常有兩種:①一次結算法。即根據轉讓雙方轉讓國際技術的協議內容和承擔的義務、責任,確定一個定價,一次支付。②提成法。是按買方使用國際技術后的得益來計算支付國際技術使用費的一種方法。這是一種變動計價法,隨著接受方銷售產品價格和銷售額的變動而變動。提成法的基本公式為:提成總價=預付金+提成基價×提成率。

上式中,預付是買方向賣方預付的一部分轉讓價款,一般將賣方轉讓國際技術的轉讓成本作為確定預付金的最低標準;提成率是指買方支付給賣方的提成費用與合同產品(凈)銷售額的比率;提成基價是指計算提成費用所依據的基本價格。一般采用凈銷售額,即國際技術在正常交易中的實際售價減去與接受國際技術無關的各項價格因素(如包裝運雜費等),提成年限一般為合同內國際技術產品在驗收合格投產后五年。

三、國際技術轉讓的核算

1.賬戶設置。為了正確反映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取得、攤銷、轉讓,應設置“無形資產”賬戶,該賬戶屬資產類賬戶。借方登記無形資產的增加額,貸方登記無形資產減少額,余額在借方,表示擁有的無形資產價值。國際技術轉讓的賬務處理,應在“無形資產”賬戶下設置明細賬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2.技術的取得。①購入或自創并按程序取得技術。企業可根據由國外購入某項技術的有關單據借記“無形資產——××技術”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②國外投資轉入技術。企業可根據雙方協商定價,按有關單據借記“無形資產——××技術”科目,貸記“實收資本——法人資本——××公司”科目。③接受捐贈技術。企業可根據捐贈技術的有關單據借記“無形資產——××技術”科目,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篇(2)

關鍵詞:無形資產評估;收益法;風險;控制

一、無形資產評估的現實意義

1.企業發展過程中無形資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企業以無形資產的形式對外進行投資越來越常見,這些無形資產主要有專利技術、知識產權及商標權等,所以大多數企業也開始紛紛重視自身無形資產的建設。與此同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尤其是最近相當活躍的企業融資、收購以及聯營等經濟活動中,無形資產也體現了較大的價值。隨著無形資產價值比重的增加,做好無形資產評估工作是經濟穩定發展的需要。

2.有利于保護無形資產,防止其流失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累積和創新它的無形資產。而如果企業未能意識到它自身無形資產的價值,也不對其實施有效保護措施,那么企業的無形資產將會輕易流失,甚至被其他企業利用起來,這對企業將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所以,企業只有對無形資產進行合理的評估,其價值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有利于企業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無形資產的價值,并對現有無形資產進行挖掘和整合。

3.有利于提升我國的品牌意識,推進品牌建設

品牌是當前市場競爭中為人所熟知的也是最具市場潛力的無形資產。為了讓品牌建設者始終滿懷信心,企業應當做好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與此同時,也能讓那些尚沒有品牌意識的經營者意識到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建設和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品牌意識,推進品牌建設。

4.完善現代化市場的需要

隨著無形資產重要性的增強,市場經濟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無形資產,由此造成的糾紛問題也越來越多。那么這就要求一個公正公平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從而使得糾紛雙方結果達成一致。

二、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

無形資產的評估,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其評估結果也有天壤之別,因而所采用的評估方法對評估結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在方法選擇過程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評估對象和評估目的。已有文獻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本文主要討論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在明確評估對象以后,按照評估對象在其剩余使用壽命內每年可以獲得的預期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現,累加得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采用收益現值法無疑是科學的,因為這種方法注重的是評估對象的預期收益,而這也是無形資產最重要的價值所在。所以本文采用收益法。

根據無形資產轉讓計價方式不同,收益法在應用上可以表示為:

(1)

(2)

式中:V為無形資產評估值;K為無形資產分成率;Rt為第t 年分成基數(超額收益);t為收益期限;r為折現率;Y為最低收費額。

式(1)和式(2)的不同之處是式(2)中多了一項最低收費額, 這是指在無形資產的轉讓中, 根據購買方實際生產和銷售的具體情況收取轉讓費的場合所確定的“旱澇保收”收入,有時稱之為“入門費”。不過在后項計算無形資產的分成率時,是按扣除最低收費額后測算的,本質上與式(1)是一致的。通常稱式(1)為收益模式, 式(2)為成本―收益模式。

三、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存在的風險

由上文所述,可見收益法是目前最適合于評估無形資產的方法,但是由于方法本身的要求,評估過程仍存在著以下風險:

1.無形資產的評估范圍難以準確界定

無形資產評估的出發點就是找準無形資產的具體對象,但是無形資產的無實體性特點使其評估范圍和對象的確定成為無形資產評估一個難點。

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評估師以及被評估企業對無形資產的認識往往不夠充分。比如,一些難以評估的無形資產,比如特許經營權、商譽等容易被忽略不計;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而出現的一些非傳統的新型無形資產(如期權價值、客戶關系等)也容易由于認識不足而被忽視。

另一種對無形資產認識不足的表現在于只注重無形資產的外在形式,不關注無形資產的實質內容,造成無形資產的虛評。對于一些無形資產忽略了其未來的獲利能力,造成無形資產的虛評。

2.無形資產超額收益的界定與測算有一定難度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無形資產通常是與企業中其它有形資產相互協同才能產生收益。無形資產通常不會單獨產生收益,這就要求我們在評估中,應當采用恰當的手段把無形資產的收益和其它有形資產有效的區分開來,進一步計算出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的收益。而這一要求對于目前的技術而言是一大難點,只要界定過程中有偏差,就會造成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不準確,從而影響最終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二是影響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的因素有許多。內在的因素有無形資產自身的、經濟壽命、性能以及壟斷程度等因素,外在的因素則是指國家政策、市場、法律、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其中對無形資產超額收益起著決定作用的是內在因素,而外在因素也對其有重要影響。正是因為有這眾多的不確定因素,造成了無形資產超額收益的界定與測算具有一定難度。

3.無形資產收益期限具有不確定性

確定無形資產收益的期限需要關注以下兩個條件:一個是受法律保護的期限,另一個是剩余經濟使用年限。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通常采用受法律保護的期限作為收益期限,盡管如此,但無形資產產生價值主要還是來源于它的超額收益,而它的剩余經濟使用年限會影響到其壽命的長短以及產生價值的大小,所以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它受法律保護的期限,也要同時考慮其剩余經濟試用年限。

4.折現率的選取有一定難度

由于收益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需要使用折現率對未來的現金流量進行折現,那么采用不同的折現率將會使得同一個評估方案呈現出不一樣的評估結果,折現率的細微差異都會在評估結果中體現出來,因此采用收益法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選取選取合適的折現率極為重要。

折現率是未來的收益轉化為現值的比率,也可以看成是投資報酬率。而投資報酬率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無風險報酬率;二是風險報酬率。通常來說,無風險報酬率不需要人為進行選取,它取決于資金的機會成本,即無風險報酬率不能低于該投資的機會成本。這個機會成本通常以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或同期國庫券利率確定,而對于要確定承擔風險所必需的報酬率的問題,只能采用現代財務理論中已經確定的那些關于投資報酬率的定性結論,從而協助確定資產評估中所需要的折現率,僅是一個理論值,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折現率的準確性,并且增加了評估的難度。

四、采用收益法的風險控制途徑

1.明確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和對象,擴展無形資產的范圍

在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應當確定無形資產的評估對象和它的范圍,這就要求評估目的的準確性,因為無形資產只有在特定評估目的下才能成立。在明確評估目的之后,與評估目的有關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都應該作為評估對象。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無形資產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在確定無形資產評估范圍時,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無形資產的內涵,而應該努力與國際通用標準接軌,適當擴大和豐富無形資產的外延,從而避免由于無形資產外延窄小而造成無形資產的漏評。

2.加強評估人員的風險意識,詳細了解被評估無形資產的基本情況

無形資產的評估,尤其是在使用收益法時,評估風險的高低和評估人員的人為操作具有很大關系。所以,評估人員隊伍的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具體實施評估的過程中,評估人員應當嚴格遵守評估規范意見進行操作。此外,評估人員還應當對無形資產的取得過程及產權情況有詳細的認識,關于此無形資產是否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會計處理的特殊規定;公司的概況、歷史沿革、公司經營的內部環境以及外部的市場環境;市場中相類似的無形資產的最新狀況等。針對委托方可能提供虛假的資料,評估人員應當具有風險意識,嚴格審查委托方提供的相關資料,并采取有效合法的方法識別出委托方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

3.做好對無形資產相關數據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在評估過程中,評估人員應當按照嚴格的順序做好對數據資料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并且認真核查全部數據資料的來源,從而保證所有數據的真實可靠性,避免差錯。由于無形資產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不穩定性,包括收益分成率、折現率以及未來收益,再加上無法完全獲取十分完整的市場資料,所以,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慮發生誤差的可能性,采取適當的措施予以規避,盡量減少評估中可能出現的差錯。

4.正確預測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

在采用收益法進行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就是無形資產收益額的預測。對超額收益造成影響的因素很多,這就要求在預測超額收益的過程中全面考慮眾多因素。具體而言,應當關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超額收益必須是無形資產帶來的。由于無形資產單獨一般不一定會產生收益,它是與有形資產相協同而帶來收益的。所以,在評估過程中應當把無形資產創造的收益單獨分離出來。第二,應注重無形資產的未來獲利能力。由于超額收益本身就是指無形資產的未來收益,因此,在進行評估中,對其收益的判斷更應關注的是其未來的獲利能力。第三,對于初次交易未使用過的無形資產的收益預測應當首要關注它的成本。預測無形資產時主要依據過去的收益情況,因此,對于初次交易的未使用過的無形資產,其成本就成為了主要因素。第四,在預測收益時,要理解國家宏觀政策。無形資產收益的預測往往受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要考慮到國家的產業政策對該種無形資產持控制還是扶持的態度。第五,對無形資產的收益進行預測時,還應關注在整個預測年限中,該企業的成本變動趨勢和生產銷售計劃,此外還應考慮無形資產自身的技術先進性和相似無形資產的替代性和競爭性。

5.合理確定折現率

由于折現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評估結果,所以確定準確無誤的折現率就顯得極為重要。在確定折現率時,應當遵守以下幾點:第一,應當以一樣的視角去計算收益額和折現率,比如收益額是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那么折現率也應當不包含通貨膨脹率。此外,不能直接把行業的基準收益率用來當作折現率,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修正。第二,必須要根據具體的評估目的和收益分成的情況及其假設條件,來確定無形資產的折現率。這就要求在評估過程中要關注折現率和收益成分是否是互相匹配的,以及無形資產的收益率和企業整體的平均收益率、企業其它相關資產的收益率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第三,基本的折現率應該高于無風險報酬率,因為風險是和報酬相對應的,這也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的。總之,我國在折現率確定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所以,在實際選擇收益率時,我們應當適當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成熟的操作標準,再結合本企業無形資產的具體情況來合理確定折現率。

參考文獻:

[1]周媛媛,陳建成.收益法對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應用探析[J].科技與管理,2007(2).

[2]朱勤豐.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風險與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3).

[3]高建來,張浩.無形資產評估中收益法應用問題探討[J].當代經濟,2009(5).

[4]唐艷.我國無形資產評估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1(13).

[5]歐陽文晉.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3).

篇(3)

[關鍵詞] 誠信成本 誠信收益 誠信時間模型

一、企業誠信的成本――收益分析

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是否選擇誠信不僅僅是一個倫理道德問題,更多的還是個經濟問題。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必然會在利益的獲得與誠信道德選擇的代價之間進行成本和利益的權衡,這便形成了對誠信道德選擇的成本―收益經濟學分析。誠信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既有投入,也有回報,具有商品的某些屬性。企業誠信是一種無形資產,根據經濟學原理,企業要取得誠信這種無形資產必須有所付出,即誠信是有成本的。企業誠信付出會使其在市場上誠信度提高,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市場形象,無形資產升值,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回報,即誠信收益。

1.企業誠信成本

企業誠信成本有多種劃分方法,有人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有人分為有形成本和無形成本;有人分為主動成本和被動成本。本文在以上劃分基礎之上把誠信成本分為守信成本和失信成本。守信成本包括主動成本和被動成本(守信機會成本),失信成本包括罰款支出和信譽喪失成本(失信機會成本)。如圖1所示:

圖1 企業誠信成本

(1)企業守信成本是指企業堅持誠信經營所付出的代價。其中被動成本指企業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支付的成本,是對企業誠信經營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說是企業“為了誠信而誠信”。例如:要實現對客戶和消費者誠信的承諾,必須如期履行合同、保證產品質量;實現對企業員工誠信的承諾,必須保證按時足額發放員工的工資報酬、保障員工的福利、建立和完善勞動安全保障設施;實現對投資者誠信的承諾,就要保證投資者財產的安全和投資者財產的保值增值;實現對政府、社會誠信的承諾,必須保證及時足額繳納稅款、保證合理開發和使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污染所花費用等等。企業若不支付這些被動成本,則可能會給自身帶來一時的利益,但這些收益是以犧牲長期利益而換來的短期收益。因此,也可以把這部分成本看作企業守信機會成本。

企業守信經營的主動成本是指企業具有了長遠眼光,為了樹立良好的企業誠信形象而心甘情愿主動支付的成本。如企業用于維護自身誠信形象的廣告宣傳活動費用;企業向客戶和消費者提供優質完美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所需支付的費用;對員工進行情感投資、建立誠信用人機制、用于職工誠信教育的費用等。海爾集團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誠信經營的例子,目的就是要教育員工豎立嚴格的質量意識,以誠實守信的態度對待消費者。也正是憑著這種誠信的經營理念使海爾得以穩步走向世界。管理學家愛德華?勞勒在其所著的《最終競爭力》一書中提到:通過企業的高投入建立的雇主和雇員之間的信任和合作關系,是企業競爭力的最終來源。

(2)企業失信成本指失信經營所帶來的損失,主要包括:

①信譽喪失的損失。例如企業因為失信行為而導致市場份額縮小甚至喪失的損失;投資者不愿再繼續投資或抽回投資造成的損失;員工的忠誠度降低甚至離開企業造成人員流失的損失;失去與其他經營者合作機會而造成的損失等。這些成本是間接的、隱性的信譽喪失成本,一旦發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若能避免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因此也可被看作企業的失信機會成本。

②懲罰支出的損失。這是企業失信成本的直接、顯性的表現,例如不履行合同而支付的違約金;因商標侵權、制假售假、偷稅逃稅、走私販私、環境污染等受到社會有關部門嚴厲制裁的支出等。

誠信投資是一個戰術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是一個藝術問題,更是一個科學問題。我們要杜絕失信成本的發生,但對于守信成本也不是一味盲目的投入,“莊媽媽凈菜社”就是一味進行誠信投資不注重回報而導致失敗的典型的教訓,因此,必須要注重企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2.企業守信收益

(1)市場集聚收益。企業通過誠信經營,依靠信得過的產品與優質的服務,建立起客戶與消費者對企業的忠誠,從而實現連續不斷的重復性購買。再通過消費者之間的口碑相傳贏得更多的顧客,使企業形成再次銷售和多次銷售,增加企業的銷售量,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

(2)人才集聚收益。企業通過誠信待人的用人機制來吸引并留住更多優秀的人才,使企業有充足的人力資源。企業員工對企業的忠誠而發揮出來的主人翁精神和巨大的創造力,可以為企業帶來的更大價值。

(3)資本集聚收益。有了誠信相當于企業擁有了一張融資的通行證,這對于當前融資難的中小企業來說更為重要。而且如果企業信用充足,一筆同樣數額的資金,可以周轉使用多次,這樣可大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4)無形的商譽集聚收益。中國一個企業生產的領帶在市場上價格只有數十元人民幣,當該企業成為皮爾?卡丹的定點生產廠家,還是原來的領帶貼上皮爾?卡丹的商標時,其價格猛增至700元~800元以上,這就是誠信的巨大價值。因為人家賣的不僅是產品,還有企業的商譽。商譽就是企業的市場形象,就是金錢,而企業的商譽是由誠信鑄成的。

二、企業誠信與失信經營的時間模型

現實的經濟活動表明,“誠信”是有價值的。任何經濟現象的出現都是成本和收益相互對應的,付出成本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收益的高低,這是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欺詐只會給自己帶來一時的不義之財,但要付出喪失交易伙伴的沉重代價,嚴重者將最終被市場淘汰出局,這是任何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經營者和企業家都明白的道理。“誠信”已成為時下中國人最為稀缺的一種資源,誰擁有它并進行認真的經營管理,誰就會成為一個成功者。

1.企業失信時間模型

圖2企業失信時間模型

總體來講,企業失信行為的單位時間內,成本和收益水平是時間的函數,見圖2所示。雖然企業采取了不誠信經營行為,但由于信息傳遞的滯后性,其行為并不能迅速被其他人所知,因此在短期內其收益水平會迅速提高,達到較高水平,隨后會進一步增加。但隨著企業不誠信行為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收益水平會停止增加并開始下降。在某個時點,也即企業不誠信行為被社會了解到某種程度或受到某種處罰時,其收益水平會大幅度下降,嚴重的失信行為甚至會失去收益能力。無論企業用什么樣的理由解釋不誠信行為,人們都無法給予原諒,因為信譽很脆弱,它經受不住一次良心的違背。企業通過長時間的經營才能建立信譽,擁有信譽時間越長久的企業越受人們信任。但是無論企業的信譽保持了多久,只要有一次不誠信行為,就會擊垮多年的誠信形象。不誠信給企業的傷害一般是致命的,即使能夠勉強渡過危機,也要用更長久更巨大的努力去愈合這道傷口。

2.企業守信時間模型

同樣,企業守信行為單位時間內,成本和收益也是時間的函數。企業守信經營模型可分為投入期、發展期和品牌期三個階段,見圖3:

圖3企業守信時間模型

投入期:企業在進行誠信投資的初期階段,有可能是不賺錢甚至是賠錢的,企業的收益曲線是緩慢增長的。因為誠信從投入到產生存在一個“時滯”,包括消費者的反應時滯、需求時滯等,主要取決于消費者對企業所投入誠信的理解程度、收入因素等,往往是投資進行一段時間后,消費者和合作者才相信企業有信譽。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在被動成本支付時,企業可能會吃虧。比如在遇到困難時仍要履行合約,顧客不必為此支付誠信費用,也不會立即要求進行其他合作。企業付出了誠信成本,但并沒有得到誠信收益。但客戶因為這件事情更加信任企業,以后還會繼續合作,甚至給企業帶來其他客戶。這筆誠信收益比其誠信成本大得多,只是在行為發生時沒有反映出來。因此,從當前看,誠信被動成本大于誠信收益;從長遠看,誠信被動成本小于誠信收益。所以,只要企業想繼續生存下去,就應該誠信經營。

發展期:當企業準備支付誠信的主動成本時,就已經有了長遠眼光,樹立誠信形象為將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時,因為企業已經有了積累起來的信譽,所以企業誠信回報就會快速增長,其收益曲線就會變得陡峭。當企業不會為了誠信而誠信時,其被動投資已變為主動投資。企業發現誠信能帶來的收益越大,則會投資越多的資金用于樹立誠信形象。支付誠信被動成本還處在較低層次,為了生存;支付誠信主動成本則處在較高層次,為了企業發展。不管是哪一種,只要用持續發展的眼光看,誠信收益一定大于誠信成本。

品牌期:當企業持續不斷的投入誠信投資,而又源源不斷得到誠信回報時,企業就形成了自己的誠信品牌。品牌是企業在誠信方面長期大量投入的結晶。我們已經進入了品牌的時代,社會越發達,需求越復雜,消費越高檔,品牌也就越重要。品牌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除了滿足人們的物質消費要求以外,更能滿足人們在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享受。根據西方經濟學家的調查統計表明:在人均收入達一萬美元以上的國家,90%的消費市場是滿足人們心理和精神上的追求。正因為如此,品牌在市場經濟中有著獨特的經濟魅力。品牌是一種信譽和口碑,是企業誠信的投入和企業文化的結晶,是一種巨大的無形資產。它將直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回報和收益。在一個健康向上、秩序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中,投資誠信的回報應該遠遠大于付出,即收益遠大于成本。據美國的一家咨詢公司的調查顯示:在誠實守信方面每投入一元,將產出3元~6元的收益,其投資收益率遠遠高于一般的投資項目。我們平常所說的“老字號”、“金字招牌”和品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是企業誠信在市場中的折射影像,是企業經過多年甚至幾十年、上百年持久的市場考驗才得來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一塊不朽的豐碑,同樣也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

參考文獻:

[1]金康偉陳琪:民營企業誠信經營的成本與收益分析.鄉鎮企業研究[J].2004,5:P54-55

[2]杜煒:企業誠信的成本與收益.統計與決策[J].2004,10:P146

篇(4)

2006年,在我國新頒布的一系列會計準則中,引入一種新的會計計量屬性—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與之相對應,催生了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業務,其中重點之一是合并對價分攤公允價值評估,本文就此談談看法。

【關鍵詞】

資產評估;企業合并;對價分攤

1 企業合并對價分攤

企業合并,顧名思義,是指將兩個或更多的獨立企業進行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行為。

企業合并過程中,合并方所發生的成本——合并對價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即合并對價分攤。對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不存在合并對價分攤的問題,因為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在同一控制下,合并方應當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確定所取得的資產和負債的金額。只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才涉及合并對價分攤。

企業合并對價分攤是指將企業合并的成本分配在所得到的可辨認資產、負債之間,進而確定因合并所取得的被合并方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入賬金額。若購買方所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所取得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

2 企業合并對價分攤評估的評估對象

按照《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的規定,企業合并中合并方取得的被合并企業的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是合并對價分攤評估業務中的評估對象,它不同于企業并購中的評估對象。

在企業合并對價分攤評估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確認和識別企業合并中取得的無形資產。若無形資產存在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要單獨予以確認,并按照公允價值入賬。

評估人員在評估過程中,應當以無形資產會計準則和企業合并會計準則為依據,評估人員可以下面兩個條件作為判斷依據,判斷無形資產是否存在且可辨認:一是被合并企業是否存在源自合同權利或基于法定權利的無形資產,二是該無形資產是否能從被合并企業中分離出來單獨出售。上述兩個條件滿足任何一個,說明存在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在合并日要以公允價值對其進行計量。

與確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相對應,在企業合并對價分攤評估中,也涉及或有負債的識別和確認問題。在企業合并日,若被合并企業有未決訴訟、待執行的虧損合同、債務擔保、已對外公布的重組計劃、產品質量保證等情況,評估人員就應判斷是否存在或有負債,該或有負債是否能夠確認。

3 企業合并對價分攤評估

從本質上講,企業合并對價分攤評估是對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方所取得的資產、負債的評估,具體包括有形資產、負債以及或有負債的評估,無形資產的評估,遞延所得稅的計算,

商譽的計算,最后還要對評估結果的整體合理性進行測試。

3.1 有形資產、負債以及或有負債的評估

合并方在取得被合并方的資產、負債以后,要按公允價值計量。評估人員要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確定相關有形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下表1是有形資產、負債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和過程。

3.2 無形資產的評估

無形資產的評估主要是看其是否存在活躍市場。若存在,應按合并日的市價確定公允價值,若不存在活躍市場,則要采用一定的估值技術進行評估。

無形資產一般情況下較少單獨轉讓,可比交易案例難以取得,所以在無形資產評估中,市場法不是首選。又因為成本法中無形資產的成本不易與其他經營成本相區分,且不能很好地體現無形資產給持有者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成本法也較少運用。鑒于無形資產的特殊性,在合并對價分攤評估中,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通常由收益法來確定。

增量收益折現法。無形資產的使用會產生增量現金流,具體表現在價格的溢價和成本的節省兩個方面。評估人員可以分別預測出包括無形資產的經濟實體的未來現金流和不含無形資產的經濟實體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然后將兩者進行比較,判斷有無增量現金流。若有,就是無形資產的使用所帶來的,將增量現金流折現就能得到該無形資產的稅后公允價值。

節省許可費折現法。從機會成本的角度看,擁有了無形資產便可以節省許可費,所節省的許可費就是一種收益,將節省的許可費折現后得出的金額就是該無形資產的價值。這種方法可用于專利技術和品牌價值的評估。

多期超額收益折現法。無形資產不能單獨產生現金流,必須與其他資產共同作用才行。將無形資產與其他資產形成的現金流作為一個整體,從中減去其他資產產生的現金流,亦即將總收益進行拆分,即可得出待估無形資產的收益,按一定的折現率將其折現,折現值之和即為無形資產的價值。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對現金流貢獻最大的無形資產的評估。

3.3 遞延所得稅的計算

遞延所得稅是由于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一致,形成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而形成了遞延所得稅。在合并對價分攤評估中,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之后,公允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的,就要根據所得稅會計準則的規定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且其金額不能折現。當然,合并方在分配合并對價時,對于被合并方在此前已經確認的遞延所得稅項目不應予以考慮。

3.4 商譽的計算

企業合并中,合并方要支付現金及非現金資產、承擔債務、發行債券及股票,還要支付其他相關費用,所有這些構成了企業的合并成本。評估人員在分別確定了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后,將其匯總就能確定出被合并方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評估人員將合并方的合并成本與所取得的被合并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相比較,若前者高于后者,排除合并方失誤造成收購對價過高的因素,差額就代表被合并企業存在著商譽,合并方應在合并時予以確認。商譽的形成原因復雜,可能是因為歷史悠久,管理能力超群,地理位置優越等使企業具有了超額的獲得能力。若計算出的商譽金額較高,評估人員應當提請公司管理當局關注減值風險。

3.5 整體合理性測試

評估人員在確定了合并對價分攤的公允價值之后,要對評估結果是否合理進行測試。首先是加權平均資本回報率的計算,前提是以被合并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為權重做出計算,然后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與加權平均資本回報率二者比較,若兩者基本相等或接近,則說明評估結果整體上是合理的,若兩者差異較大,則要對評估過程進行反思,復核所識別的無形資產是否存在,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評估方法是否得當,參數選取是否正確,結論是否合理。在具體操作時,可以企業價值評估時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基礎,適當考慮風險溢價或折價。

【參考文獻】

[1]《資產評估》.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用書.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3(05)

篇(5)

一、自用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和出租的建筑物。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一投資性房地產》規定:投資性房地產應該單獨計量和出售。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但是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

根據以上規定,企業可以把暫時閑置的自用房地產轉化為投資性房地產。又因為自用房地產是企業的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按歷史成本計價,計提折舊或攤銷。當把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時就可以按公允價值計價。又因為近幾年物價大幅上漲,轉換后的房地產價值可能遠大于其賬面價值。這樣就可以實現企業資產賬面價值的增值。

[例1]某企業有一幢樓房因為暫時閑置,該房屋的原始價值為1000萬元,按直線法計提折舊,估計殘值為零,該房屋預計可使用100年,已經使用20年。2008年11月30日開始對外出租,租期為15個月,該建筑物在租賃日的公允價值為2000萬元。

該建筑物在轉換日的賬面價值為=1000-1000÷100×20=800(萬元)。轉換的會計處理為:

借:投資性房地產 20000000

累計折舊 2000000

貸:固定資產 10000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2000000

由以上會計處理過程可以看出,這項轉換使企業凈資產增加了12000000元。

但是處理后企業可能會出現下列兩種情況:

第一,出租單位在租賃期間不改變投資性房地產的用途。因為租期為15個月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如果要自用還可以在15個月后將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房。在租賃期內不轉換,除了使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增加了12000000:~;同時對外出租還可以賺取一筆可觀的租金收入,從而導致當期利潤也相應增加。

第二,出租單位在租賃期內要改變投資性房地產的用途。企業是否轉換投資性房地產為自用房地產要受如下因素制約:(1)因為租賃合同沒有到期可能要賠償承租單位違約金(用A表示);(2)收回投資性房地產失去的租金(機會成本,用B表示);(3)因為資產增值企業貸款成功,當期貸款的利息(用C表示);(4)收回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房當期給企業帶來的收益(用D表示);(5)貸款資金給企業創造的經濟效益(用F表示)。則:當F+D-(A+B+C)>0時,進行轉換對企業有利;當F+D-(A+B+C)<0時,進行轉換對企業不利。

接上例,如果改為自用房,年創造凈利潤200萬,貸款投資收益為100萬,而貸款的年利息為80萬,賠償金為50萬,年租金損失額為60萬(機會成本)。則:200+100-80-50-60=110(萬元)。這種情況下企業很可能要收回出租房,改為自用房。

若改為自用房年創造凈利潤為200萬,年借款收益為50,年借款利息為10075,賠償金為8075,年租金收入損失8075。則:200+50-100-80-80=-10(萬元)。這種情況下,企業就不可能改為自用房。

同理,土地使用權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也可實現資產增值。

[例2]某企業有土地使用權原價值為1000萬,其使用年限為50年,已經使用10年,近期閑置,可以對外出租,租期為15月,對外出租日期為2007年10月20日,轉換日,此土地使用權的公允價值為1500萬。其會計處理如下:

借:投資性房地產 15000000

累計攤銷 2000000

貸: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10000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7000000

由分錄可以看出,這項會計處理使企業凈資產增加了7000000元。

二、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換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對于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在開發階段,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資本化。但是,是否符合資本化條件,有嚴格的要求,要有充分論證,要經相關審計并且很難達到標準。企業以此為由把開發費用全部予以費用化,以開發失敗為由又把開發中的無形資產轉讓給個人,然后再經過一定的操作程序達到企業資產增值的目的。為了實現價值增值,企業一般在開發無形資產時要經過如下轉換程序:

(1)企業開發費用作為當期費處理。

[例3]某企業研發一無形資產在研發階段發生的費用總計20萬元。則可以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借:研發支出 200000

貸:原材料(等) 200000

確認開發失敗,研發支出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借:管理費用 200000

貸:研發支出 200000

(2)將無形資產轉讓給個人,開發成功后以個人名義申請專利。

(3)申請成功后,個人再將無形資產捐贈予企業。接受捐贈時要經過評估,通過評估增值實現企業的資產增值。

沿用例3的資料,假設該研發項目開發以后通過個人申報成功之后又捐贈予該企業,經評估該項無形資產的價值為50萬。其他資料如例3,則會計處理為:

借:無形資產 500000

貸:營業外收入 500000

經過這樣的處理,該企業資產賬面價值增加300000元(500000-200000)。

三、持有至到期投資量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根據準則規定,企業將尚未到期的某項持有至到期投資在本會計年度內出售或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額,相對于該類投資在出售或重分類前的總額較大時,應當將該類投資的剩余部分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且在本年度及以后兩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內不得再將該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但是,下列情況除外:(1)出售日或重分類日距離該項投資到期日或贖回日較近(如到期前三個月內),市場利率變化對該項投資的公允價值沒有顯著影響;(2)根據合同約定的定期償付或提前還款方式收回該投資幾乎所有初始本金后,將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類;(3)出售或重分類是由于企業無法控制、預期不會重復發生且難以合理預計的獨立事項所引起。持有至到期投資部分出售或重分類的金額較大且不屬于上述三種例外情況,使該投資的剩余部分不再適合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企業應該將該投資的剩余部分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并以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重分類日,該投資剩余部分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人所有者權益,在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或終止確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根據規定,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應在重分類日按其公允價值,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其賬面余額,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應同時結轉減值準備。

[例4]某企業因為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資金額相對于出售前的總金額較大,剩余部分不再具備持有至到期投資而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剩余部分的賬面價值為:(借方)成本207#;(貸方)利息調整為5萬元;(借方)應計利息1萬。此時該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公允價值為:25萬元。則會計處理為: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200000

――應計利息 10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 40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50000

貸:持有到期投資――成本 2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10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90000

篇(6)

摘要從生物學中的“共生”思想和概念入手,本文提出了共生營銷的概念,并根據博弈論及機會成本最低的原則,論述了企業進行共生營銷的必要性和共生營銷的主要形式。

關鍵詞:機會成本共生營銷形式對象

一、共生營銷的概念

共生營銷起源于生物學中的“共生”思想和概念。“共生”一詞來源于希臘語,其概念首先是由德國真菌學家德貝里在!"**$年提出的。他將共生定義為不同種屬按某種物質聯系而生活在一起,它暗示了生物體某種程度的永久性物質聯系。共生為共生單元提供理想的進化路程,這種進化路徑使單元之間在相互激勵中進化。共生不僅是一種生物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經濟領域中企業間的共生關系將促進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它是促進經濟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的基本動力之一。根據共生原理,筆者以為可以將共生營銷定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為了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通過分享營銷資源,創造性地滿足市場需求的一種營銷策略。它的興起與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企業處于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面對眾多水平很高、實力很強的對手,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處于優勢。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產品與多種科學技術結合趨勢不斷擴大,開發新一代產品的高昂費用即使是大公司往往也無法承受。在這種形勢下,企業一方面從內部整合價值鏈,優化內部共生環境;另一方面,具有優勢互補關系的企業通過分享營銷資源,集中各種企業的優勢,共同進行新產品開發,共享人才和設備等資源,共同提供服務等,從而達到減少企業競爭風險,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目的。

二、博弈論及機會成本最低決定的共生營銷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進行生產的直接目的,就是通過選擇最佳的生產經營方式,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而企業的利潤則由成本和收益來決定。為便于討論,我們僅從成本方面討論企業的營銷方式的選擇,而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關于成本的考慮是使機會成本最小。生產某單位產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企業選擇某一營銷方式的機會成本是營銷者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的產品或服務在其它營銷方式中所能獲得的最高收入。假定市場上有甲、乙兩企業生產或提供相同或相關的產品或服務,二者具有優勢互補關系。是獨自經營?還是共生營銷?根據博弈論以及機會成本原理,我們可以建立如下機會成本矩陣(見下圖)。根據機會成本矩陣,若甲、乙兩企業均選擇獨自經營,則他們的機會成本分別為"個單位和$個單位,而當甲選擇與其它企業共生營銷時,由于與其它企業實現了資源共享,共同分擔風險,所以其機會成本降低為%個單位,而乙企業選擇獨自經營,其機會成本仍為$;同理,若乙企業選擇與其它企業共生營銷,甲企業獨自經營,則其機會成本分別為"和&;而當甲、乙兩企業均選擇與對方共生營銷時,由于甲、乙兩企業在人力、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因而,二者的機會成本都降至最低,為!個單位。由此可以看出,若甲、乙兩企業均選擇獨自經營,雙方之間難以實現優勢互補,彼此的機會成本都相當高。若兩企業只有一個愿意與其它企業共生,則必然有一個要承擔極高的機會成本,而另一個企業因為沒能找到最佳的共生伙伴,也不可能實現機會成本最低。只有當甲、乙兩企業成為共生伙伴時,雙方的機會成本才達到最低,才符合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才能實現企業營銷方式選擇的帕累托最優。

三、共生營銷的形式

共生營銷本身體現了企業間的一種博弈關系,其本質是共生性,共生各方講究共生而不是對抗。共生營銷的形式是指共生單元相互作用或相互結合的方式,它既反映了共生單元之間作用的方式和作用時間的長短,也反映共生單元之間的能量互換關系。

篇(7)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

投資是企業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它通常是指企業將一定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對象上,以期在未來獲取收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活動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其中按投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又稱為實物投資,是指直接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投資,直接形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直接投資往往數額大,回收期長、與生產經營聯系緊密。

間接投資一般也稱為證券投資,是指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購買或取得其他單位的有價證券(股票、債券等)。

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技術的先進程度、證券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投資對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潛力,因此,對固定資產投資和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1、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資產投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由于它投資數額大、投資回收期長、一經決策和實施就難以改變,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成敗與否后果深遠。實務中,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一般都要提出幾種投資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后從中選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這就需要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投資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法等投資決策方法,但現行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采用凈現值(簡稱NPV)法。所謂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的未來現金流人量的現值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的差額。用公式可表達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i表示預定的折現率。

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是: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的采納與否決策中,凈現值為正者則采納,凈現值為負者不采納;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應選用凈現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不難發現,凈現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凈現值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反映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即以各種投資方案收益的大小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因此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凈現值法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是該方案能夠給企業增加的價值,因此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凈現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資方案。

因此,現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凈現值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

二、證券投資決策

1.證券投資決策方法。證券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將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風險聯系起來,對二者進行權衡后選擇最為合理的證券進行投資。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主要是討論如何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獲取證券投資收益,這就是著名的投資組合理論。投資組合理論最初由馬考維茨(HMarkowitz)于20世紀50

年代創立,后經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發展,主要運用證券投資回報率的期望值E和系統風險系數β兩個指標表示一個證券(或證券組合)的投資價值,以此為基礎的分析被稱為“E—β”分析。

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風險,即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是由于一些會影響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戰爭、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的風險。這些因素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統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公是指發生于個別公司的因素如新產品開發失敗、失去一項重要合同、重大項目投標的失敗、競爭對手的出現、生產工藝技術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風險,此類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或消除。

2.對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資本市場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證券的回報率和系統風險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即風險與收益對等,高風險可以用高回報來補償,而低風險則伴隨著低回報。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其價值,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刻都應與其價值相符,因此購買或出售證券只能獲得與該證券的系統風險相一致的回報率。也就是說,證券投資的凈現值等于零。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不能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指標,而應采用“E—β”分析法。

綜上所述,對固定資產投資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差異歸納為以下幾點:

(1)現行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主要采用凈現值(NPV)法,而對證券投資決策則采用回報率與風險(E—β)分析法。

(2)只有當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不小于零時,才有可能接受該方案,而證券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一般為零。

(3)由于證券市場的競爭性遠遠高于產品市場,使得證券市場能夠迅速達到競爭性均衡狀態,因此,證券投資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產品市場或者因為存在壟斷和寡頭,或者因為某個或某些企業的創新而使得該行業調整到競爭性均衡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賺取經濟租金。

三、原因分析

1.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資產決策和證券投資決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決策類型,其實并非如此,兩者實際上都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量化風險。

威廉•夏普1964年開創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簡稱CAPM)被認為是財務管理學形成和發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現第一次使人們能夠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這一模型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必要報酬率;Rf代表無風險報酬率;β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β系數;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證券的平均報酬率。

可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單、直觀地揭示了證券的期望報酬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例:當前的無風險報酬率為6%,市場平均報酬率為12%,A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大,其值β為1.5;B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小,其β值為0.75,則:

A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1.5×(12%—4%)=18%

B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0.75×(12%—4%)=12%

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證券投資分析的直接工具,應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以直接預測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而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同樣發揮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計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風險越大,資金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就說明該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期望報酬率大于資金的機會成本。

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還是證券投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證券投資決策中,資金的機會成本就是該證券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用估計的資金機會成本作為折現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預期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其凈現值,并根據計算結果的大小對投資方案作出取舍。

2.從經濟租金和有效資本市場假說的角度來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豆国产95在线 | 亚洲|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少妇无力反抗慢慢张开双腿|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超碰|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寺庙双乳高耸嗯啊h| 男女作爱在线播放免费网站|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韩国|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叫床视频|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日本人妻人人人澡人人爽| 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欧美老妇与zozozo交| 97超碰人人看超碰人人|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免|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 草草地址线路①屁屁影院成人|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动态120秒免费|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6080yyy午夜理论片中无码|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 av无码久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