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保險監管趨勢

保險監管趨勢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1 16:55: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險監管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保險監管趨勢

篇(1)

[關鍵詞] 再保險業務 償付能力 監管 現狀 趨勢

我國目前對于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監管的規定主要散見于其他編報規則之中,這些規則包括《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第3號:應收及預付款項》、《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第6號:認可負債》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第9號:綜合收益》。“隨著我國再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有些規定已經滯后于實務發展,有些規定則需要補充”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2008年12月3日,中國保監會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第15號:再保險業務(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本文以該征求意見稿為依據,分析我國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監管的趨勢,并對趨勢進行評價,以期把握我國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監管的脈搏。

一、我國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監管的趨勢分析

從目前來看,我國再保險償付能力監管的趨勢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引入重大保險風險判斷標準判別再保險業務類型

我國再保險償付能力監管重要趨勢之一就是利用重大保險風險判斷標準將創新再保險業務納入監管。未來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監管將以是否轉移重大保險風險為標準,將再保險業務分為轉移重大保險風險的再保險業務和未轉移重大保險風險的再保險業務,又以再保險業務所轉移的風險是否已經發生為依據將轉移重大保險風險的再保險業務進一步區分為預期再保險業務和追溯再保險業務。由于這三類再保險業務轉移的風險截然不同,因此,對這三類業務采用不同的監管措施,即允許按照會計準則中規定的原則正常認可預期再保險業務的損益、遞延認可追溯再保險業務產生的收益和不認可未轉移保險風險業務的損益。

2.差異化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評估標準

再保險償付能力監管的另一重要趨勢是考慮賬齡、償付能力和境內外等風險因素差異化制定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評估標準。其中,考慮到境內外不同公司而制定不同的標準,主要是由于對境內保險公司監管的難度要低于對境外保險公司的監管,而對境內保險公司監管的充分性要高于境外保險公司,這就使得兩類公司的再保險業務可能帶來的風險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化監管的發展趨勢符合國際慣例,并可鼓勵境外再保險公司在國內成立機構,增加我國再保險市場的主體。

3.加強再保險業務信息披露要求

再保險償付能力監管的重要趨勢還體現在加強對再保險業務信息披露的要求。圍繞再保險業務的重要決策、重大合同信息、重要交易對手風險信息及重大關聯方交易等幾個關鍵控制點,建立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加強再保險業務信息披露是實現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監管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對我國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監管趨勢的評價

總體上,我國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監管的趨勢是加強了對再保險業務的風險防范。無論是細化再保險業務的判斷標準、差異化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評估標準,還是加強再保險業務信息披露的要求,都是從風險防范的角度出發加強再保險業務監管。以再保險業務判別標準的細化而言,這一措施就可以更好地防范相關風險,保障保單持有人利益。縱觀世界保險業,在曾經出現過的破產及指控質疑案件中,我們經常與財務再保險、有限風險再保險等創新再保險業務不期而遇。通常,帶來風險隱患的創新再保險業務往往是以再保險合同的形式出現,但其所轉移與承擔的保險風險十分有限甚至為零,監管當局將此類產品作為傳統再保險合同進行監管,掩蓋了問題保險公司真實的經營成果和償付能力狀況,進而損害保單持有人的利益。因此,細化判斷標準,辨別再保險業務轉移風險的程度,進而實現對再保險業務的分類監管,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考慮到創新再保險業務在中國發展的現狀及可能前景,細化標準之后還可以及時將創新業務納入償付能力監管體系之中,對于防范此類再保險業務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次,從再保險償付能力監管趨勢的影響來看,毋庸置疑,監管新規勢必改變現行監管行為,但不僅如此,此新規還會對保險會計實務產生重要影響。2006年2月財政部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6號――再保險合同》(以下簡稱為“保險合同準則”)中初次引入了對保險合同及再保險合同所承擔保險風險的判斷。此次再保險征求意見稿所用重大保險風險的判斷標準與保險合同準則中保險風險的判斷標準之間存在“量”的區別,這可能會影響到一些再保險合同的會計確認與計量,即,一些再保險合同可能是轉移了少量保險風險,但這些保險風險不足以稱之為重大,那么,依據現行會計準則這些合同的收益可以正常確認,而按照新的監管規定,這些合同的收益不被認可。顯然,采用重大保險風險的判斷標準細分再保險業務更符合國際慣例,因此,新的監管趨勢將會對我國保險會計準則形成有益的補充,也勢必對我國保險會計實務產生積極的影響。

最后,從與國際慣例趨同的角度看,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監管趨勢較好地與國際慣例趨同。但在制定再保險業務償付能力評估標準時,與國際慣例不同的是,新規并未考慮到信用評級因素,而其他國家多會考慮到信用評級因素。這可能是新規考慮到我國保險業的信用評級業務還有待進一步發展,目前相關評級信息的獲得與應用還有待加強。當然,如果新規可以考慮到信用評級因素的積極作用,勢必會促進我國保險信用評級業務的發展,并更好地與國際慣例接軌。

篇(2)

關鍵詞:完善、保險業監管體系

保險業在我國屬于朝陽產業,但同時也是高風險的特殊行業。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險業風險,促進保險業健康、安全、有序地發展,必須切實加強保險業監管。為此,我們應從我國保險業發展實際和監管現狀出發,充分借鑒國際保險業監管的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保險業監管體系,不斷提高我國保險業的監管水平。

一、國際保險業監督發展趨勢

在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全球保險業的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各國保險市場相融性不斷增強,保險業的國際依賴程度不斷提高,一國保險市場日益成為全球保險市場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業的這種國際化趨勢,使得一國保險市場的發展非常容易同時受到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和沖擊。為了避免本國保險業出現重大波動和災難性風險,確保本國保險業安全和健康發展,各國紛紛制定政策措施,全面加強本國保險業監管。一方面,各國相應地調整了宏觀保險監管目標,把保險體系的安全與穩定作為保險監管的首要任務。綜合起來看,各國保險監管主要有四大基本目標:一是保持社會公眾對保險制度體系和機構體系的信任;二是增進社會公眾對保險體系的了解和理解;三是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四是減少和打擊保險行業的犯罪。另一方面,各國通過制定法律制度對保險監管部門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要努力維護本國保險市場的穩定;二是要依法監管,充分尊重保險機構的經營自;三是要平衡和協調消費者與保險行業間的利益;四是要加快本國保險業的改革與創新;五是要通過有效監管,增強本國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六是要堅持市場化原則,保護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在宏觀監管目標和法律制度的導引下,各國保險業監管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償付能力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產品監管的市場化趨向日益明顯,混合監管體制正在建立,普遍強調保險公司要建立信息公開披露制度,電子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速度加快。

二、建立和完善我國保險業監督體系的若干設想

從總體上看,我國保險業監管法律法規體系與保險業發展的客觀要求還很不適應,尚未形成一套科學的監管指標體系,保險業監管制度尚待進一步健全。我國即將加入WTO,國內保險業必然要與國際接軌,客觀上也要求我們遵照國際慣例對保險業進行監管。

1.進一步確立開放型的現代保險業監管目標和理念。

首先,要從全球保險業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出發,調整和完善我國保險業監管目標:努力維護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我國保險業健康、安全、有序地發展;全面提升我國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強化政府監管,兼顧保險市場的效率與公平。其次,建立和完善以保險監管機構為主體、保險機構內部控制為基礎、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為補充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我國的保險監管水平。再次,要堅持對保險業的依法合規化監管,避免監管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克服治標不治本的短期監管行為,逐步使我國保險業監管向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在監管內容和方法上也要進一步更新觀念,鼓勵保險創新,降低監管成本。

當初在保檢監管中要逐步實現以下轉變:一是由單純的業務合規性監管,向合規性監管與風險性監管并重、以風險性監管為主的方向發展;二是由非現場檢查為主向現場檢查與非現場檢查相結合方向發展,盡快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三是由傳統的手工檢查,向手工檢查與計算機檢查互補、以計算機檢查為主的方向發展;四是由對保險違法“創新”的事后管制,向事前防范、正確引導保險機構的創新活動、將保險監管和保險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方向發展。此外,還要注意根據不同時期監管政策的要求和保險機構的自身特點,努力尋找政府保險監管與保險機構內控的最佳結合點和結合方式,切實將保險監管政策融入保險企業完善內控、加強管理的工作之中,努力提高監管的有效性。

2.盡快完善我國保險業監管法律法規體系。

隨著我國保險業的迅速發展以及中國加入WTO進程的加快,現有的保險法律法規在許多方面已經明顯不適應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要求。為此,我們要及時修改和充實現行的保險法律體系,盡快形成一套既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慣例的保險法律法規體系,為保險公司依法經營、保險業監管部門依法監管創造條件。當前,我們要依據保險市場開放的現狀、加入WTO后外資保險機構的設立和經營情況、國際保險監管趨勢的變化,抓緊修訂《保險法》,并盡快修改制定與之相配套的法律和規章,全面清理與WTO基本原則和對外承諾不相符的內容,充分發揮保險法律的引導和保障作用,為保險業健康發展提供一個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要加大保險執法監督力度,堅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保險執法水平。

3.努力改進保險業監管方式和手段。

一是進一步突出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要在堅持市場行為監管與償付能力監管并重的同時,通過綜合運用最低資本充足率制度、資產負債評價制度、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等手段,完善償付能力監測指標體系,逐步使嚴格的償付能力監管成為保險業監管的核心,維護保險行業穩定,切實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

二是推進保險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和完善保險業監管信息系統。要制定和完善全行業信息化建設規劃和具體信息標準,構建開放型的中國保險業信息網以及完善的保險監管信息系統,及時披露保險機構的業務經營情況和風險狀況。要充分運用現代電子化手段,改善信息傳遞方式和速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準確性,加強對保險業風險的實時監管。要建立和完善保險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做到有嚴密的風險控制、經常的風險監測、及時的風險報告、審慎的風險評估,并按不同的監管責任,提出防范和化解保險業風險的預備方案,妥善處置保險業風險。

三是根據國際審慎監管原則,嚴格保險機構市場準入,優化保險機構體系,嚴格掌握外資公司市場準入標準,合理把握外資保險機構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同時要建立嚴格的市場退出機制,堅決淘汰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公司,防止行業性風險的爆發。

四是把道德風險的防范提升到應有的水平,突出對保險機構高級管理人員職責行為和職業道德操守的監管,嚴把保險機構高級管理人員準入關,建立保險機構高級管理人員退出機制,建立對保險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期間的談話與誡免制度、業績監測與考評的指標體系等,防止發生道德風險。

五是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完善監管責任制。要通過選拔、培訓等各種方式努力提高監管人員的素質,抓緊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監管隊伍。要明確和完善監管責任制,認真開展內審和監察工作,嚴肅查處在監管中嚴重違規違章問題,加強對保險監管的再監督,保證保險業監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加強對國有保險公司的監管。

把保險監管部門的監管與金融機構監事會的監督檢查結合起來,強化以財務監督為核心的監督檢查力度,把年度定期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以專項檢查為重點,促進國有保險公司依法合規經營。國有保險公司監事會要加強同保險監管部門的聯系,相互通報有關信息和情況,進一步健全國有保險公司的監管機制,提高對國有保險公司的監管效率,從而形成保險監管部門與國有保險公司監事會相結合的監管體系,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保險業監管的新路子。

5.要強化保險機構內部控制和行業自律機制。

保險機構內部控制是政府保險監管的基礎。目前,我國保險機構內部控制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個別保險機構的內部管理和控制還很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內部監督和制約。對此,我們要借鑒國際經驗,按照《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指導原則》的要求,不斷強化各項內部管理機制、基礎管理制度和內部監督體系。特別是要加強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管理,嚴格分離資金運用業務與保險業務,建立獨立有效的投資決策機制、投資風險評估機制和投資行為監督機制,切實防范和化解保險風險。與此同時,要加快保險業自律組織體系建設,保險行業協會要發揮行業協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功能,認真指導和監督各會員貫徹執行各項政策法規和遵守同業規則,制止保險機構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努力成為政府監管部門的有效補充。

6.借助中介機構力量加大現場檢查力度。

由于受保險信息披露質量、監管成本、監管資源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保險監管信息往往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誤差。為了確保保險監管發揮應有的功效,我們還應借助獨立審計等中介部門的力量對保險機構的財務報表和會計記錄進行檢查,并籍此進一步分析保險公司的資產質量情況和風險狀況,增強對違規違法事實認定的法律效力。

篇(3)

關鍵詞:銀行 保險 模式 發展

從1999年開始,我國壽險業掀起了銀保合作的浪潮,合作日趨頻繁,合作規模逐步擴大,合作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尤其近幾年,銀保業務異軍突起,已成為繼個險營銷后我國壽險業發展的重要支柱。2008年銀保業務更是呈現“井噴”現象,銀保渠道保費收入3,590億元,同比增幅達111%,占總保費收入的近50%,成為推動行業增長的主力軍。但是,綜觀國內銀行保險業務的現狀,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手續費支付不規范、成本惡意競爭、市場誤導、合作短期行為等。

依據國際經驗判斷,我國快速發展的銀行保險業務目前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屬于低水平擴張過程,而且積存了不少行業層面和公司層面的問題。在目前全球金融業發生一系列變革的關鍵時期,面對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以及金融業并購浪潮,如何為我國銀保業務發展尋求出路,探索我國銀保業務的未來發展模式,既是解決目前諸多問題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國銀保業務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所在。本文將對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模式進行思考,從系統、理性的角度探索適合我國銀保業務發展的現實模式。

一、銀行保險業務發展模式及其國際借鑒

從西方國家的理論和實踐看,按照銀行和保險業融合程度的不同,銀保業務的發展模式大致可分為銷售協議、戰略聯盟、資本滲透和金融控股集團四種。銷售協議模式是銀行與保險公司公司通過簽訂協議建立合作關系,是一種松散的、以手續費為基礎的經營模式,銀行介入保險的程度不深,只扮演保險銷售渠道的角色,該模式最簡單易行,成本相對較低。戰略聯盟模式是銀行與保險公司實現戰略合作,業務范圍由“銷售協議”階段的網點銷售擴展到聯合開發產品、建立統一的平臺等,實現雙方業務滲透、互惠互利,該模式是銀保雙方進一步合作的過渡模式。資本滲透模式是銀行和保險公司通過交叉持股、資本互換、建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建立資本紐帶關系,強化業務融合的深度,實現更大程度的利益共享的經營模式,按照資本滲透的方式不同,又包括交叉持股和建立合資公司等。金融控股集團模式是一種銀行和保險全面融合的經營模式,是指成立金融控股集團,從事兩種以上的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此種模式下的銀保業務從集團戰略的高度充分展開,拓寬了金融服務領域,增強了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受各國金融環境、政策法規、開放程度及歷史變遷等方面的影響,銀行保險業務在西方各國的發展程度和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在歐洲,由于金融業一直允許混業經營,銀行和保險業的資本滲透得到允許,因此歐洲的銀行保險業務比其他國家發展早、規模大,但具體模式仍有差異,如在保險市場競爭程度不高的法國,銀行和保險主要通過新建企業的形式達到合作;而在保險業發達的英國,銀行更傾向于通過與保險公司合并或合資方式進入保險領域;德國是實行混業經營最為典型的國家,其金融體系的特征是全能銀行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不受金融業務分工的限制,金融業務多樣化。而在美國,1933年頒布的《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嚴格禁止金融業混業經營,1956年聯邦立法通過的《銀行控股公司法案》更是明令禁止銀行從事保險業務。隨著金融一體化和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1999年11月《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通過終于清除了銀保融通的法律障礙,從此美國國內的金融業合并開始大規模展開,銀保業務得到迅速發展。

二、我國銀行保險發展模式的現狀及選擇

應該說,一個國家的銀保業務并沒有固定的發展模式,既要考慮國家的金融體制、法律環境、經濟發展、市場化程度等諸多因素,又要考慮單個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市場趨向和市場判斷。當前,受我國長期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限制,我國銀保業務最主要的發展模式仍以銷售協議為主。這種模式下雙方的合作關系比較松散,融合度有限,合作雙方主要把注意力放在產品銷售量與手續費上,常會造成以哄抬手續費為核心的惡性競爭,且合作協議多采取一年一簽的方式,銀行會根據保險公司的產品、費率政策以及以往銷量等因素決定網點資源的分配,這種合作的臨時性和不確定性也是制約當前銀保業務發展的因素之一。

隨著銷售協議模式的深入,我國有些保險公司也在尋求與銀行的戰略聯盟式合作,在產品研發、系統開發、投融資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并且除柜面以外,逐步開拓理財中心、網上銀行、信用卡等其他銷售渠道,以擴大資源的整合范圍,如近年很多壽險公司開展的IC計劃(InsuranceConsultant,保險理財顧問)就是戰略聯盟的發展模式,且效果得到初步顯現(據統計,IC經理的人均件數和人均保費一般可達到普通人的3倍和7倍)。

在銀保股權合作方面,一些金融企業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金融控股模式和間接參股模式已經出現,如中國郵政集團旗下既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又成立了中郵人壽保險公司;中信集團下設中信實業銀行和信誠人壽公司;光大集團旗下的光大銀行和光大永明人壽等;中國人壽提出了“主業特強,適度多元”的戰略布局;中國平安也已形成以保險為主,集銀行、證券、信托、投資和海外業務為一體的緊密型金融控股集團的架構。

筆者認為,隨著銀行與保險公司綜合經營的推進以及監管環境的發展變化,未來我國銀行保險的發展模式會呈現以下趨勢:

(一)銷售協議模式仍會在很長時間內作為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主要模式。

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體制下,雖然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綜合經營有了突破性進展,但從試點到經驗總結,再到一定范圍內推廣,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此過程當中一體化程度高的發展模式雖會呈現較高的成長速度,但市場份額方面仍無法動搖銷售協議模式的主導地位。

(二)交叉持股會在試點中推進,在銀行保險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保險公司和銀行互相參股已沒有法律障礙,從實踐來看,中國人壽已在銀行領域配置了大量資產,已先后投資了9家未上市和已上市銀行,但主要以財務投資為主;平安則通過收購深圳商業銀行組建平安銀行。在銀行入股保險公司方面,交通銀行收購中保康聯壽險公司51%的股份,北京銀行接盤首創安泰,搶得了商業銀行入主保險公司的頭班車。從實踐中看,交叉持股方式有利于銀行與保險公司建立長期的合作理念和發展規劃,促進銀行與保險業的深度合作,未

來將在銀保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三)合資公司模式在我國很難發展成為主流模式。

雖然合資公司模式在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取得了較大成功,但在我國當前的監管環境和文化環境看,合資公司難以在中國銀行保險市場快速發展壯大:首先,我國監管環境下短期內不會解禁銀行與保險公司共同組建專業的銀行保險公司,這從制度層面對合資公司模式產生限制;其次,受各種因素影響,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普遍發展緩慢,2008年底外資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僅占比不到5%。

(四)金融控股集團模式將逐漸成熟,成為未來金融一體化的較好選擇。

銀行保險的核心要素在于“融合”,銀行保險的未來發展趨勢也在于融合,從國際經驗看,金融一體化和混業經營是世界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具體到我國實踐,成立以保險公司為主載體的金融控股集團,將是金融分業監管體制下,順應全球金融一體化趨勢,應對國際巨型金融控股集團競爭的有效方式。

首先,金融控股集團各子公司間投資主體明確,產權制度清晰,混業中有分業,既方便發揮整體優勢,又便于分類指導、個別發展;其次,通過資本融合的方式,可有效形成同一集團在品牌、經營戰略、營銷網絡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協同優勢,降低整體運營成本并從多元化經營中獲取更大收益;第三,采取金融控股集團的形式,既可以保持原有產、壽險及相關業務的相對獨立性,又能在集團不同金融業務之間形成良好的“防火墻”,防止風險在各子公司間傳遞。

當然,金融控股集團模式在在近期和中遠期會有不同的體現。從近期來看,由于我國目前金融市場尚不完善,仍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沿用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辦法,還不宜實行過多的金融控股集團。從中長期來看,隨著金融控股集團內部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環境的改善,有關金融控股集團的優勢和潛力會逐步體現出來,將會在資產規模、范圍經濟、綜合型金融產品的設計開發與銷售、提供符合國際水準的全方位金融服務等方面,形成相當的競爭優勢。

三、基于金融控股集團模式下的制度環境分析

我國自1993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后,一直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體制,對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業之間的相互投資和業務合作做出了諸多法律限制。但隨著金融全球化和一體化的迅猛發展,我國為適應金融業內在發展要求及應對國際金融競爭需要,在金融跨業經營,尤其是在銀行與保險的股權融合和綜合經營方面呈現出逐漸放松管制的趨勢。

2006年6月下發的《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國十條”)中,明確提出“穩步推進保險公司綜合經營試點,探索保險業與銀行業、證券業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的合作”,“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保險資金參股商業銀行”。“國十條”的頒布,為銀行與保險業的資本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據。“國十條”頒布以后,2006年9月保監會出臺了《關于保險機構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通知》,這使保險公司得以破冰銀保之間的資本融合。

在銀行投資保險公司方面,中國銀監會出于監管風險考慮,對銀行入股保險業一直較為謹慎。直到2007年底,國務院批準了銀監會和保監會聯合上報的《關于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問題的請示文件》(下稱“160號”文件),原則同意了商業銀行投資八股保險公司,但僅限三至四家銀行試點。2008年1月兩會聯合簽署了《關于加強銀保深層次合作和跨業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指出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以及有效隔離風險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和商業平等互利的原則,可以開展相互投資的試點”。“160號”文的獲批以及《備忘錄》的簽署從制度上允許了銀行投資入股保險公司。

從以上制度變遷路徑可以看出,我國雖然沒有放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體制,但對保險業與銀行業的綜合經營的方向非常明確,制度法規對于金融跨業經營的限制正在被逐漸打開,金融混業成為可能,這必將大大促進銀保業務在中國的發展。

四、加快銀保業務發展及促進金融一體化趨勢的政策建議

如前所述,雖然我國金融業制度法規對跨業經營的限制有所松動,但就中國目前情況看,仍然存在一些政策障礙。為了實現我國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促使銀行業和保險業迅速跟上全球發展步伐,建議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應對銀保業務的發展采取積極態度,從政策上支持商業銀行及保險公司在組織架構上開展創新。

(一)強化監管,立足解決當前銀行保險模式下的規范發展問題,引導銀行與保險公司建立長期合作發展機制。

根據對未來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發展模式的分析,雖然伴隨金融混業的進程,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發展模式將呈現多樣化格局,資本滲透、金融控股等模式均具有巨大潛力,但由于現實條件限制,協議銷售和戰略聯盟模式仍將在短期內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因此,應針對當前市場中暴露的諸多問題制定嚴格的監管舉措,堅決整頓市場非理性競爭行為,并通過政策導向引導銀行與保險公司建立長期合作理念,規劃形成長期合作機制。更為重要是,要積極倡導并嚴肅落實市場誠信建設,把市場誠信作為銀保業務的生命線來維護。

(二)盡快出臺保險公司和銀行股權投資的實施細則,適當放松股權投資的資格限制,促進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之間的交叉持股。

從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國在很長時間內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銀行保險發展模式仍是協議銷售和戰略聯盟方式。而交叉持股能夠有效加深這種合作關系,有利于雙方建立長期的合作理念和發展規劃,促進銀行與保險業的深度合作。我國現在雖然允許保險公司投資商業銀行股權,但對于投資主體的資格要求很高,這些政策限制將很多有意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保險公司拒之門外,影響了他們與銀行的合作與共同發展。

(三)加快推進《金融控股集團法》的醞釀出臺。

我國商業銀行已獲準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現又允許對投資保險公司進行試點。隨著金融混業的步伐加快,各種金融交叉業務和衍生工具更是層出不窮,但《金融控股集團法》卻遲遲沒有能夠推出,影響了金融混業的規范與效率。因此應加快研究出臺《金融控股集團法》,探索保險企業和其他金融機構深層次合作機制,鼓勵具有一定規模、經營狀況好的保險(金融)控股公司實行綜合經營。

(四)盡快推動金融監管委員會的設立,實現金融聯席監管的協調統一,或通過其他方式發揮類似監管功能。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銀保業務實行的是雙重監管的手段,即人主體是一個,但監管的主體卻有兩個。這種雙重監管,由于缺乏統一協調機構,難以形成協調配合的長效機制,在實踐中容易導致脫節現象。隨著我國銀行和保險業綜合經營進程的加快以及金融控股集團的出現,金融聯席監管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急需成立金融監管委員會,推動金融混業經營的相關立法,統一協調監管部門之間的監管沖突,防止和解決新時期金融監管的越位和缺位問題。

(五)產品開發的費率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

篇(4)

保監會近日通知,明確將實施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簡稱償二代)。從2019年一季度起,保險公司只向保監會報送償二代報告,停止報送償一代報告。這意味著我國保險監管將全面實行“風險導向”新制度,實現質變。

昨日,中國保監會財務會計部主任任春生在保監會舉例新聞會上表示,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關于中國風險導向償付能力體系正式實施有關事項的通知》,決定結束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雙軌并行”的過渡期狀態,正式切換為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

償二代建設于2019年啟動,經過三年努力,2019年2月償二代正式并進入實施過渡期。在建設過程中,保監會始終以風險導向、中國實際和國際可比較三個基本原則,構建了符合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大趨勢,具有知識產權的新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

從2019年開始,償二代順利完成了4個季度的試運行,顯示出風險可控、成效顯示、運行平穩。“從去年一季度測試中的10多家不達標,到四季度只有6家不達到,整體運行平穩,趨勢向好。一些保險公司通過補充資本金調整業務結構等方式,實現達標。”任春生表示。

那么,償二代實施,對于高現價產品多的保險公司有什么影響?任春生表示,業務結構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的公司,受到的影響更大。

這說明償二代的正式實施,將進一步加強我國保險行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促進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引導行業轉型,更多地推出業務結構好,有著更多保障性的保險產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同時,也將進一步深化保險監管改革,為人身險費率和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在償二代下,對于險資在資本市場舉牌和購買股權影響有多大?

保監會財務會計部監管一處處長郭箐表示,償二代對于保險投資的影響,不同公司影響不同。在償一代下,保險公司改善償付能力方式有限,但在償二代下,給予保險公司管理運作空間很大,經營管理好的公司和經營管理能力不好的公司區別也很大。

保險公司不僅可以通過股東增加資本金,還可以通過改善產品業務結構,調整股票股權投資標的等方式,用內生性方式,提高公司自身償付能力充足率。

相信保險公司在選擇股票標的物時,會更加重視質量,提升對于藍籌股的投資占比。

下一步,保監會將穩妥有序組織償二代實施,不斷完善保險監管。

一是按照“十三五”規劃建議,完善保險業審慎監管體系。

二是跟蹤完善償二代標準,償二代配套標準,通過監管升級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服務經濟社會新常態發展。

三是繼續做好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狀況的監測、分析、預警等工作,做好風險防范,守住風險底線。四是運用償二代國際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保險監管規則的討論和制定,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貢獻力量。

中國保監會主席近日在2019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要防范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2019年是償二代正式切換的一年,這對保險機構的償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別是在當前各類風險不斷積聚的背景下,更要牢牢守住償付能力這條紅線。

要持續監測償二代切換后各公司的償付能力狀況,重點關注試運行期間償二代指標不達標的公司,和壓力測試下償付能力風險較大的公司。

篇(5)

[關鍵詞] 金融監管 發展趨勢 混業監管 風險監管 內控機制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來源于微觀經濟學的市場失靈理論,即:金融市場并非完美,金融市場的諸多缺陷使得市場機制依靠自身力量無法克服,從而必須依靠政府的金融監管以克服市場缺陷。從國外發達國家的金融監管實踐來看,其大致經歷了從嚴格的金融管制到放松管制,再加強管制到再放松管制的過程,并呈現出諸多引入注目的發展趨勢。下文將對國外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進行介紹,以期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的監管理念,對完善我國的金融監管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國外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

1.金融監管體制由分業監管向混業監管過渡

近年來國外金融業紛紛實行混業經營,功能型監管思想也得以廣泛傳播,各國金融監管體制呈現出向部分混業監管或完全混業監管的模式過渡的趨勢。英國的大衛T?盧埃林教授在1997年對73個國家的金融監管組織結構進行研究,發現有13個國家實行單一機構混業監管,35個國家實行銀行、證券、保險業分業監管,25個國家實行部分混業監管,后者包括銀行證券統一監管、保險單獨監管(7個);銀行保險統一監管、證券單獨監管(13個)以及證券保險統一監管、銀行單獨監管(3個)3種形式。

2.金融監管法制日益趨同化

近年來,國外金融監管法制呈現出趨同化的發展趨勢,即:各國在監管模式及具體制度上相互影響、相互協調而日趨接近。就監管風格而言,世界上大致有兩種模式:英國模式和美國模式。英國模式以行業自律為主,法治監管為輔;美國模式則以法治監管為主,行業自律為輔。英國模式的金融監管機構在履行監管職責時往往借助道義勸說和君子協定等來達到目的;而美國模式的金融監管機構則往往以法律法規為依據,進行規范監管。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兩種模式出現了相互融合的趨勢,即英國不斷走向法治化,注重法治建設;而美國則向英國模式靠攏,不斷放松管制的同時增強監管的靈活性。

3.注重風險監管和創新業務的監管

從監管內容看,國外金融監管的監管重點實現了兩個重大轉變:第一、從注重合規性監管向合規性監管和風險監管并重轉變。過去監管當局一直將監管重點放在合規性方面,認為只要制定好市場游戲規則,并確保市場參與者遵照執行,就能實現監管目標。但合規性監管的市場敏感度較低,不能及時反映銀行風險,相應的監管措施也滯后于市場發展,因此,國際銀行監管組織及一些國家的監管當局相繼推出一系列以風險監管為基礎的審慎規則,如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利率風險管理原則》等,實現了合規性監管向合規性監管和風險監管并重轉變。第二、從注重傳統銀行業務監管向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監管并重轉變。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如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網上銀行交易等創新業務,它們在增加收益的同時也增大了風險,且更易擴散,對金融市場的沖擊也更加直接和猛烈。因此,只注重傳統銀行業務的監管已經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整個銀行業的風險狀況,只有“雙管齊下”,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的監管并重,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銀行業的整體風險。

4.兼顧外部監管、內控機制和同業自律機制

金融監管機構的外部監管固然重要,但是金融機構自身的內部控制卻是有效實施外部金融監管的前提和基礎。外部金融監管的力量無論如何強大,監管的程度無論如何細致而周密,如果沒有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相配合,其監管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近年來,巴林銀行、大和銀行以及住友商社等一系列嚴重事件的發生均與其內控機制的缺陷或執行上的不力有著直接關系。這使得各國監管當局和國際性監管組織開始對銀行的內控機制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此外,金融機構同業自律機制作為增強金融業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受到各國普遍重視。以歐洲大陸國家為代表,比利時、法國、德國、盧森堡、荷蘭等國的銀行家學會和某些專業信貸機構的行業組織都在不同程度上發揮著監督作用。

5.金融監管日益國際化

隨著金融國際化的發展和不斷深化,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和依賴性也不斷加強,各種風險在各國之間相互轉移、擴散,譬如1997年7月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就蔓延到了許多國家,使整個世界的經濟都受到了強烈的震動。很顯然,金融國際化要求金融監管也隨之國際化。因此,各國致力于國際銀行聯合監管,如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通過的《巴塞爾協議》統一了國際銀行的資本定義與資本率標準。各種國際性監管組織也紛紛成立,并保持著合作與交流,各國對跨國銀行的監管也趨于統一和規范。

二、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示

就目前而言,我國金融市場還很不健全,金融監管也存在諸多缺陷,毋庸置疑,上述國外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及其先進的監管理念對完善我國當前的金融監管提供了以下許多有益的啟示:

1.改分業監管為分業監管和統一監管相結合

我國當前實行的是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分別監管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分業監管體制,這種監管體制曾經適應了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狀況,但隨著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分業經營的模式呈現出很多弊端,突出表現在銀行資產項目過于集中、券商融資渠道不暢、保險資金投資效益低下。于是,管理層逐漸放松了管制,如允許券商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允許保險基金以購買投資基金形式進入股市以及允許券商股票質押貸款等,這表明我國金融業已呈現出混業經營的趨勢。同時,一些金融機構開始仿效國外,以控股的方式實現業務的擴張,如光大集團和中信集團就集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于一身。考慮到國外金融混業經營對我國金融業所帶來的沖擊,我認為,我國應對金融監管組織結構進行適當改革,改分業監管為分業監管和統一監管相結合,以適應已經變化的金融形勢。例如,成立國家金融監管局作為監管的權威機構,原專業監管機構仍然負責各自領域的監管,但國家金融監管局通過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以實現對銀行、證券、保險業務的全面監管,其主要任務是針對金融監管的真空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劃分各金融監管機構的職責范圍,協調各監管機構的利益沖突以及劃分監管歸屬等。

2.改進金融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率

例如,將合規性監管與風險監管相結合,以合規性檢查為前提,風險監督為主,二者并重;建立銀行信用評級制度,進行合規性和風險性評級,以強化銀行對其經營和風險程度的識別和管理,增強自我約束力,同時便于中央銀行準確掌握銀行經營狀況,并根據銀行的不同等級采取不同監管措施;加強銀行創新業務的監管,如網絡銀行業務應正式列入金融機構管理范圍,建立專門的網絡銀行準入制度,制定網絡安全標準,建立安全認證體系等;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注意不能扼殺和阻礙金融創新;運用現代科技對金融運行實施動態、實時、持續的風險監管,以便及時化解風險提高監管效率。

3.健全我國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

(1)合理設置內控機構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普遍設立了內部稽核機構,但多數歸各分支機構管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足,應借鑒國外經驗,設立對最高權力機構負責的內審機構,以確保最高管理者可以隨時關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

(2)建立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稽核評價制度

稽核評價制度可以進一步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的完善,尤其在我國金融機構自我約束不力、內控意識不強、過分依賴外部監管的情況下,建立內控稽核評價制度顯得更加重要。

(3)充實改善內控設施,建立高效的金融管理信息系統

利用計算機這一現代化工具,實現信息采集、加工處理、傳輸的自動化,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建立數據庫、模型庫、方法庫,實現快速、準確、合理的預測和分析,提供內部控制的信息來源和最終決策支持。

4.完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

首先,要依據國內金融業發展的現狀、國際金融監管變化的新趨勢以及人世后內外資金融機構監管并軌的需要,及時做好法規的廢、改、立工作。其次,必須強化對金融監管執法的監督,讓非金融監管職能部門承擔金融監管執法監管職能,如法律部門、內審部門等。毋庸置疑,只有在立法和執法兩個方面得到法律的有力支撐,金融監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維波:金融監管的理論綜述.當代財經,2004年第3期

[2]王 璇 李 毅:金融監管理論演化進程及其趨勢.華南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3]楊愛文 林丹紅:金融監管理論:一個文獻綜述.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4]蔣 海 劉少波:金融監管理論及其新進展.經濟評論,2003年第1期

篇(6)

保險監管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國際化趨勢下,保險市場國際化、保險風險國際化、保險業務國際化和保險機構國際化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各國保險監管機構正在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在更廣的范圍內履行保護保單持有人利益,有效防范保險風險的跨國傳播,促進全球保險業穩健發展。在保險監管國際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的背景和形勢下,中國的保險監管也必須順應形勢,在監管制度、規則、標準等方面逐步與國際接軌。由于中國的保險監管歷史較短,實務中有許多問題尚處于探索之中。特別是在新形勢下,中國過去的保險監管在理念、目標、思路以及監管實踐等方面還存在與市場經濟和開放經濟環境不適應甚至沖突的地方。中國的保險監管應當放開眼界,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一切成熟和成功的保險監管制度和保險監管經驗。其中,建立國際化的保險監管框架是必需和必要的。

一、建立治理結構、制約機制和市場競爭機制健全的監管環境

要想取得良好的制度管理,必須要求保險公司制定適當的經營戰略,建立一支有能力、負責任的管理隊伍。應當鼓勵保險公司建立一種能夠加強利益相關者監督作用的所有翻結構。為了加強對管理成效的監督,限制不良動機,避免外界對保險機構商業活動的干預,應當在良好的財務狀況基礎之上,建立股權多元化的保險機構。保險機構應當具備良好的制度管理,制定內容廣泛的內部控制和決策程序,由經驗豐富的人員實施,由管理部門進行監督。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即使是能力很強的管理部門也難免犯錯誤,因此,有效的風險管理非常重要,保險機構應當具備衡量、監督和控制不同風險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市場化的改革有利于促使保險機構增強自主意識和責任意識,有利于改善資源配置,提高市場效率,有利于更好地保持供需平衡,以合理價格提高服務質量。在加強謹慎監管的前提下,應當逐步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創造保險市場開展廣泛開放的競爭氛圍,允許業績較好的保險機構展示他們優勢,應當繼續推進對外開放政策,嚴格履行人世承諾,積極引進外國保險機構,逐步豐富中國保險市場。

二、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審慎監管規章框架體系

通過保險監管法律、規章和標準的推行,使市場參與者確信,保險市場的規則和作法是可靠的,進而增加市場的透明度和參與者的信心。應當經常檢查和改進保險立法工作,以便適應新的市場情況。由于中國的保險監管正處于新舊體制和觀念交替參雜的特殊階段,因此在制定適合市場環境的法律制度方面,也面臨著特殊的挑戰。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當前中國的保險監管法規雖然從內容上講,在很多方面已經基本符合保險監管核心原則的評估標準,但是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清晰的保險監管法律和監管規章體系框架。特別是我們的監管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紛繁雜亂,它們之間,以及它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之間缺乏鉤稽關系,不能明確反映出立法者所遵循的監管理念和邏輯。一個非常重要的缺陷是沒有審慎監管的概念,應當參照《保險監管核心原則》的要求,對現行紛繁雜亂的監管規章和各種規范性文件進行徹底清理、歸類、調整和歸并,給經營者和監管者一個清晰的線索,以便大家能夠很容易地了解和掌握。盡快建立一個適合我國保險業經營與監管需要、符合國際慣例、比較完備的保險監管法律、規章體系,使我國的保險經營和監管活動完全納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的法制化軌道。

三、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保險監管會計、審計和精算制度

為了能讓投資者、消費者、經營管理人員和其它一些對保險公司擁有實際或潛在利益的有關各方對公司的運營效率作出合理的評價,并對其未來前景作出理性預測,就應當向他們提供所必需的信息。在這個方面,會計制度發揮著主要作用。能夠反映保險業特殊性的保險會計制度,是實施有效監管的基本條件,是保險機構內部管理的有效手段,對其它有關各方而言,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事實上,只有當擁有了實施法規所必需的有效信息的時候,保險法規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如何確保能夠獲得保險機構的可靠信息,是中國保險監管機構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因為如果缺乏這種獲取可靠信息的機制,就很難及時發現保險隱藏的財務問題,一旦到了惡化的地步,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會計制度和相關規定應該適用于所有的保險機構,并且與國際認可的會計標準保持一致。會計核算應當能夠真實反映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準確披露公司的經營業績,為此應當對每個會計項目進行明確的界定,而且還要闡明準確的評估方法。

為確保保險機構遵守會計制度和有關規定,遵守內部控制程序,應當建立有效的外部、內部審計和保險精算制度。要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內審部門和精算師的作用,從制度上保證內審和精算工作的獨立性和超脫性。應當建立健全保險機構審慎會計制度、外部審計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建立符合保險業特點的審慎會計制度。保險機構必須聘請符合資質要求的專業會計、審計機構,對其報送監管機構和對公眾披露的報表資料公允性進行獨立審計。

四、建立現代化的保險數據庫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掌握可靠的基本數據資料對保險經營和監管都是至關重要的。保險費率是在大數定律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損失頻率、損失嚴重程度和死亡率等大量可靠的保單數據,是確定保險費率、維持償付能力和市場穩定的重要條件。目前中國的保險機構以往的保險單數量還不足以使其建立可靠的數據庫,甚至尚未建立有效的數據收集系統。因此,應當鼓勵承保人通過相互合作,共同收集數據。中國保監會應當適應保險業信息化發展趨勢,加快監管數據庫和非現場監管基礎建設,加大硬件配備和軟件開發力度,盡早將監管工作由手工操作轉變到充分利用計算機等現代化信息手段上來,切實提高監管效率。逐步提高披露這些信息的標準、質量、及時性和相關性,這對消費者能夠從適當的保險機構選擇適當的產品是非常必要的。最重要的信息主要涉及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保險產品的性質以及相關保險中介機構的情況。應當建立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提高保險產品和保險機構經營狀況的透明度,為社會公眾選擇保險產品和保險公司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信息,保障保險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要進一步完善投訴制度,強化社會公眾監督。

五、建立靈敏的風險預警系統

應當在完善保險風險監管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經驗和先進做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保險風險評價和預警系統。利用現代化的非現場監管手段和保險風險評價和預警系統,對中資和外資、國有和股份制保險公司實行統一和持續的風險監管。根據監測和分析結果,及時發出預警信號,采取糾正措施。在非現場監管基礎上,建立對保險機構的監管分類評級制度,對違法違規問題突出、內部管理松弛、風險狀況嚴重的保險機構,耍給予密切關注,加大現場監管頻率和查處力度。要針對產險和壽險、中資和外資、國有和股份制以及不同規模保險機構的特點,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保險風險處置辦法。建立切實可行的兼并、收購、破產等市場退出機制。對徹底喪失償付能力,嚴重損害被保險人利益、危及整個保險體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要采取果斷措施,使其平穩退出市場,減少社會震動。

六、建立保險監管交流與協作制度

進一步加強保監會與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與溝通。充分發揮銀行、證券和保險業監管機構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研究金融全球化和加人世界貿易組織新形勢下,中國銀行、證券和保險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以及金融監管機構之間協調行動的具體內容和方式。密切關注金融業發展趨勢和動向,必要時通力合作,防范金融風險在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之間蔓延和擴散,共同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建立保險監管機構與工商、稅務、審計等政府部門“雙邊”或“多邊”的交流與協調機制。明確職責,交流信息,溝通看法,促進共識。在獨立履行職責的前提下,注意政策措施上的相互協調。杜絕政出多門現象,協同樹立和維護政府部門的良好社會形象。加強與境外保險監管當局之間的監管協作與信息交流。盡快與在我國境內設有保險機構或我國在對方國家設有保險機構的監管當局建立穩定的監管協作機制乙參照東道國與母國監管責任劃分的國際慣例,加強監管信息交流,協調實施對跨國保險機構的有效監管,在保險業全球一體化進程中,確保任何國家、任何形式的保險公司都不能逃避監督。積極參與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的各項活動,及時引進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提高我國的保險監管水平。作為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會員和新興市場國家的保險監管機構,中國保監會要切實利用好這個國際保險監管交流與合作的場所,認真學習世界各國同行們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研究借鑒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近年來制定的對各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保險監管原則、標準和建議,并結合中國國情,探索出一套既符合中國保險業實際,又能與國際接軌的保險監管制度。

篇(7)

關鍵詞:保險監管;償付能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保險業從此打開了通往世界保險市場的大門。對中國保險業來說,加入世貿組織不僅要面對保險市場競爭所提出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對國際市場游戲規則的把握與認同。因此,了解國際保險監管發展趨勢,借鑒國際保險監管先進經驗,對我國保險監管體系的形成和制度建設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是當務之急。

1.我國保險償付能力監管現狀及其不足

我國目前采用的償付能力監控指標是在借鑒歐盟償付能力額度制度和美國風險資本管理的基礎上形成的,其中包括定性和定量監管兩個方面。定性監管主要規定了保險條款、費率、準備金的提存,規定了保險公司單個風險自留額和全部風險自留額,并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進行了規定;定量監管主要是采用了英國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思路。但與實施這種保險償付能力監管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體系和監管指標尚有許多不合理、不完善之處。

1.1缺乏完整的保險會計準則體系。

保險公司不僅同一般企業一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而且還承擔著社會保障的責任,關乎廣大投保人的利益。保險公司的兩重性質決定了其會計行為規范的兩重性:一方面需符合一般財務會計原則,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證保險公司對外財務信息的披露,要求真實、公允地反映保險公司會計期間內的經營成果和資產負債表日的財務狀況,要求保險公司的財務信息與其他行業保持可比性;另一方面要符合監管會計原則,主要服務于保險監管當局為保證保單持有人利益而監控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需要。因此,保險公司在會計制度的設計上,不僅需要建立適合于保險行業的財務會計制度,還需要重視監管會計制度的建設。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都建立了專門的保險監管會計制度,而我國僅于2004年下發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準則公告第1號:固定資產、土地使用權和計算機軟件(征求意見稿)》,保險監管會計制度建設總體尚處于初始階段。

1.2缺乏統一的保險企業會計制度標準。

目前我國的保險企業會計制度實行兩種標準,一種是適行于上市公司和股份公司《金融保險企業會計制度》(2002年1月1日頒布),另一種是非上市和股份公司實行的《保險公司會計制度》(1999年1月1日頒布),兩種制度最大的區別是在《金融保險企業會計制度》中更加強調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更有利于反映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由于兩種制度對會計要素的確認原則及方法不同,對評估保險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及償付能力也會帶來直接影響。

1.3監管指標不全面,預警作用不明顯。

保險財務監管指標體系的建立不僅要做到滿足現狀,更要能夠對以前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并對以后的經營態勢做出合理預測。我國在借鑒美國保險監管指標體系基礎上建立的財務指標體系只是側重于公司盈利和經營性風險的分析,涉及綜合性財務狀況和準備金方面的指標較少。而美國的保險監管財務指標僅對產險公司就設立了11個指標,從綜合財務狀況、利潤經營狀況、流動性和準備金等多方面來綜合考核公司的經營狀況。我國只借鑒了美國監管指標體系的一些指標,沒有設立一套類似于美國的對歷史數據財務狀況的追蹤分析系統,在美國對歷史數據財務狀況的追蹤分析系統中3年前提出過警告的公司中,有80%的公司最終都破產了。

1.4缺乏對財務指標的動態監管。

我國評估保險公司財務指標的償付能力是以1年內公司認可資產減認可負債的差額作為標準的,只測算這一時期保險公司的靜態償付能力,沒有考慮保險公司長期持續經營的要求,不能真實反映不同保險公司的實際償付能力。另一方面我國使用的一系列財務比率法是定量指標體系構成的,它們在選擇上是否恰當、合理,都會影響到預警系統的運行效率。在2003年下發的《保險公司最低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中只是從認可資產表、認可負債表、最低償付金額幾方面對保險公司的財務情況監管,并沒有聯系保險公司在一定假設條件下的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及其對財務狀況的影響做出預測。

2.加強我國保險償付能力監管的建議

2.1進一步重視并加強保險償付能力的監管。

我國保險監管當局對財險公司和壽險公司分別規定了最低償付能力標準,但這些規定并沒有被很好地執行,一些中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的概念和風險選擇的意識不強,掛賠現象嚴重,整體償付能力依然薄弱。保險公司承擔著廣大被保險人可能發生保險事故而引致的賠償或給付責任,只有本身具有足夠的償付能力,才能保障被保險人的安全,增強消費者的信心。因此保險監管應進一步重視并加強對保險公司的最低償付能力的考核,結合國情,參照國際慣例,改善目前最低償付能力的計算方法,使其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確保保險公司對所承擔的風險具有足夠的賠償或給付能力,保證公司良好的財務穩定性和較高的置信度。同時要注重建立應急機制和化解風險的渠道,一旦發現償付能力不足,應立刻采取諸如辦理再保險、轉讓業務、增加資本金、調整資產結構或是限期整頓、停止部分業務、直接接管等補救措施,重新塑造保險公司的財務信用體系,以維護社會保險園地的正常秩序,促進保險業務的健康發展。

2.2建立完善的保險業法定會計準則體系。

加快保險企業會計制度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統一化建設,認真研究并借鑒國外保險會計的規范和標準保險業法定會計準則體系,結合我國保險業發展實際和監管要求,不斷建立完善體現保險行業特殊性的保險業會計準則體系。保險公司可以先按照保險行業通用會計準則(GAAP)編制通用會計報表,再按照保險法定會計準則(SAP)調整為監理會計報表從而滿足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的不同需要。

2.3建立有預警性和評級等級制度的監管模式。

集中保險公司的資產獲利能力、資產質量、投資收益、準備金充足率、資本金充足率等體現償付能力安全性的各項財務指標,并分析3到5年的財務跟蹤指標和財務評價等級制度,通過多年跟蹤的財務指標來分析發現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征兆,評價公司今后的發展趨勢,并且采用財務評價等級制度的方式對公司的大小和財務狀況進行分類,提高監管的精細化程度。目前,以NAIC(全美保險監督官協會)的IRIS(保險監管信息系統)和RBC(基于風險的資本管理方法)為代表的保險機構償付能力風險預警機制已經在世界各國廣為應用,我國的保險監管應盡快改變傳統的主觀性和經驗性做法,加快監管信息化建設,提高監管效率和質量。

2.4建立由靜態監管向動態監管轉變的監管模式。

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進行動態監管的主要內容包括:(1)動態評價保險產品負債與其相對應資產的實際形態是否匹配;(2)不僅是對決算期進行評估,而且通過對未來任一時點現金流量狀態進行模擬,來反映和評估保險公司的所有經營狀況;(3)借鑒美國做法進行利率假設,通過適當的概率分布來確定利率和變化,并考慮公司的各種資產和負債的配置,將公司現金流公式化,計算出各種利率假設下公司的現金流入和流出,以此來評價公司的償付能力。

2.5加強保險行業自律。

成功有序的監管離不開行業組織的自律配合,保險行業協會是保險人或保險中介機構組成的社會團體,其在規范保險市場方面發揮著政府監管當局不具備的協調作用。因為行業組織在起市場主體間聯絡、信息、技術咨詢和共享服務等作用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還能獨立充當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和行業經營行為的仲裁者。監管當局應積極支持保險行業組織的建設,以行業的自律擔負起監管的輔助作用,通過保險行業協會加強各保險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維護保險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從而避免同業過度競爭造成虧損和償付能力的不足。

2.6提高保險監管從業人員的素質。

加入WTO,中國保險監管業面臨考驗,保險監管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加入WTO,意味著中國保險監管在物質或者有形的層面上迅速地向國際靠攏、與國際接軌,但保險監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理念,文化和理念上的轉變問題是不可能通過WTO或其他什么協議可以簡單解決的。但事實證明,有形和無形兩個層面之間是緊密相連的,二者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只有達到協調一致,才能稱得上是有效的、與國際接軌的保險監管。這里的關鍵問題是所有保險監管從業人員的普遍素質。從現狀看,我國保險監管隊伍是相當不錯的,精練、充滿朝氣。但是必須看到,我們從事保險監管的歷史畢竟太短,對市場經濟和開放條件下保險監管理念、技術和手段的了解、認識和掌握有限。在不少人的觀念中還留存著計劃經濟和封閉經濟體制下政府行為模式的烙印。人的觀念不轉變、素質不提高,所謂的接軌是不會有生命力的。應當看到,在監管機構、監管形式和監管內容上,當前我國保險監管與國際潮流不一致。比如,全球兼并盛行而我國的保險監管則要求產、壽險分業經營,國際保險監管日趨放松對微觀層次的監管而注意對償付能力的審查,我國卻強化對費率、條款的監管。對此,一方面,我們應積極地予以正確評價,我國的保險監管方面基本反映了我國的保險業水平及發展要求,如產、壽險分業經營就促進了我國長期以來發展不足的壽險業務迅速增長,又如從全球購并歷史來看,合總是以分而發展為基礎的。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從國際保險監管中看到我國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黃亞鋒著.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構建,《保險研究》,2001年06期.

[2]曾靜.完善我國保險償付能力監管的思考,《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戴娟.借鑒國際經驗加強保險監管體系的建設,《保險研究》,2004年0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地资源网高清免费观看|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入口|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0| 免费观看18禁无遮挡真人网站|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超碰成人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免费毛儿一区二区十八岁| 观看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六十路の高齢熟女が| 小13箩利洗澡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玖玖资源站亚洲最大的网站|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bl| 神马影院888不卡院|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 日韩av无码成人无码免费|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视频|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有|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