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育實踐

小學教育實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1 16:55: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實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教育實踐

篇(1)

第一,語言的親和力與準確性。小學生處于兒童階段,他們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他們,因此小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準確的接收到信息。同時教師的語言應該具有極強的親和力,用一種柔和的方式與學生交流。第二,板書的繪畫能力。不同于中學生,小學生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只有新鮮有趣的事物才會充分吸引他們,因此,小學教師應具有一定的繪畫能力,黑板板書活潑可愛,用醒目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三,課堂活躍能力。小學生生性好動,不喜歡課堂上死氣沉沉,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活躍課堂氣氛的能力,經常通過故事、兒歌、游戲等輕松有趣的形式,寓教于樂。

二、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現狀

小教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是高師院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點。目前,該專業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表現出的實踐能力相對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教學能力

基礎教學能力是教師從師任教的基本能力。小教專業學生的基礎教學能力主要存在這樣一些問題。第一,教學語言僵化,感染力欠佳。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在校小教專業學生普通話不夠標準,二級甲等的過級率不高;學生在頂崗實習或教學見習中的教學語言僵化,感染力不夠,使得小學生的聽課積極性不高;不少實習教師的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不夠協調、自然,學生與老師之間缺乏溝通。第二,板書呆板,書寫不規范。不少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暴露出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板書呆板無趣,缺少設計。錯別字、筆順錯誤等問題也屢有發生。第三,過度依賴教材。一些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過度依賴教材,有些更是一成不變地根據教材和教參的設置授課,沒有和學生的學情相結合,使得授課效果大大降低。

(二)教學操作能力

教學操作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需各種能力的綜合,對教師的教學行為起著調節和控制作用,是教師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關鍵能力。目前,小教專業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普遍不太成熟。主要表現在:第一,教學設計能力不高。不少學生在教學實習時課前準備不充分,教學設計不規范,對《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闡述不明確,教學重難點不突出。第二,課堂調控能力不強。小學的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具有極強的現場性和不可預測性。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學生在面對真實的小學課堂教學環境時,常常暴露出課堂調控能力的不足:或是不能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如期完成教學計劃;或是對學生關注不夠,教學分離,導致教學效果差;或是對學生的提問或突發狀況驚慌失措,不能沉著應對;或是課堂紀律差,秩序混亂,教學過程無法順利進行等。第三,教學反思能力不足。教學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能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但我們的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后沒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經驗,找出原因,教學反思能力有待加強。

(三)教學創新能力

教學創新能力是教師超越現有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以新穎的,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手段,高水平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可以說,教學創新能力是評價一個教師優秀與否的重要指標。目前,小教專業學生在教學實踐能力中的創新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還是停留在模仿和學習階段,過度依賴教材,知識傳授局限于書本,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精神,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在更新和組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情設計課程最優方案,創造新的教學方法,以及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還比較欠缺,同時,學生的教學科研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實踐能力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一)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

教學實踐能力是衡量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就要求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重視實踐,強化技能,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畢業時即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也具備過硬的教學實踐能力。但從目前來看,很多師范院校的課程體系是由全校公共課、教師教育類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課程)四部分組成,而在這四類課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全校公共課,比例最低的是實踐環節(包括軍事訓練、教學實習和見習等),專門開設教師技能訓練等實踐課程的學校并不多。一些師范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忽略了小學教育專業的特殊性,沒有聯系小學教育實際,在實踐環節上與其他教育類專業幾乎沒有區別。一些院校的課程設置內容陳舊,課程內容與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相脫離,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脫離,不能滿足學生作為未來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力度不夠

教師職業技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學的相關知識與經驗促使學生學習,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的一系列行為方式。目前我國師范院校對小教專業師范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力度明顯不夠:很多師范院校沒有在小教專業的培養方案中納入技能訓練,即使有技能訓練也不成系統,而是單一的、零散的訓練,缺乏從組織到實施、從課程到師資的嚴格管理,訓練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也缺乏對訓練進行科學、規范的考核,大部分師范院校除了普通話按照國家語委的規范要求進行考核外,其他技能如板書設計技能、課件制作技能、班級組織管理技能、科研技能等的考核涉及很少,導致技能訓練的動力不足,學生在校時的教師職業技能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走上教學崗位時才暴露出問題。

(三)教學實踐時間短,形式單一

教學實踐是學校培養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逐步提高的。國外許多發達國家比較重視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教學實踐的時間長,并且實踐的形式也多樣。“在美國,教育實踐分三種:模擬實習、早期實地經驗和教學學習。英國的教育實踐也有兩種形式:非正式教育實習和正式教育實習。教育實踐的時間根據秋、春、夏三個學期來安排,一般不得少于20周。”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教學實踐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實踐時間短,落實不到位。我國大部分師范院校的教學實踐一般為6到8周,如果除去實習開始的一周準備以及實習結束時的一周總結,實際上真正用于實習的時間僅一個月左右。而這一個月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聽課,輔助班主任工作,真正走上講臺上課的次數非常有限。一些學校甚至安排學生回當地自行聯系學校,實行“放羊式”的實習,使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流于形式。二是實踐形式單一,很多學校在教學計劃中只有教學實習,缺少教學見習和模擬訓練,學生缺乏一個循序漸進,理論與實踐不斷轉化的逐步提高的過程,從而導致教學實踐效果不理想。

四、提高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思考

(一)調整和完善培養方案,突出小學教育專業特色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院校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培養的指導性文件,是學校進行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小學教育專業是培養小學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其人才培養應該“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學,定格在本科”。也就是說,高師院校小教專業的人才培養首先應突出師范性,強調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其次應貼合小學的實際需求,與培養中學教師的師范專業有所區別;再次是定位在本科層次的培養,與傳統的中師教育的培養目標區分開來,培養出的學生才是能適應小學教育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因此,高師院校應完善小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對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規格要求、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安排等進行調整,突出小學教育的專業辦學特色。

(二)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課程結構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就學習者個體而言,學習的根本標志就是越來越容易地、有效地參與團體重要的實踐活動。”這正是實踐教學的意義所在。實踐教學不僅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檢驗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高師院校應努力克服實踐教學體系結構不完善、與理論教學脫節,以及專業性不強等弊端,“以‘大實踐觀’為統領、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目標。”可將實踐教學體系從基礎實踐、專業實踐,以及綜合實踐三大板塊進行構建,將學生的基本技能與素質培養、職業技能訓練、創新精神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作為實踐教學的核心內容,從各門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校內集中實訓環節以及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等環節入手,全面改革和完善小教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最核心的是整合學科課程資源,優化課程結構。根據小學教育的特殊要求設置課程,精簡理論課程,加大技能性實踐課程的比重和學時,增加與小學緊密聯系的課程,課程體系從單一轉向綜合,課程內容從封閉轉向開放,課程目標從知識傳授轉向實踐應用。

(三)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加強教育實習管理

篇(2)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問題;提升路徑

一、概述

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關注的焦點,黨和國家一直在盡最大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斷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在諸多措施之中,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保障每個農村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舉措。為了縮小城鄉差距,黨和國家重點對農村地區進行傾斜,在經費保障、師資配備以及教學設施和設備等各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具體到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實際,城鄉教育差距依然存在,農村教育的發展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和阻礙,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力氣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現階段農村小學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經費保障方面存在問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農村教育發展所需的經費保障越來越充足,但是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制約,相對于城市來講,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經費保障還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小學教育的經費保障更是難以支撐其發展,與城市的經費保障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經費保障的不足,導致農村小學教育在教學環境、教學設施、教育理念和師資力量上都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師資力量上差距更大,這些客觀情況的存在是制約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師資隊伍存在問題。師資隊伍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許多農村地區教師的配備數量不能滿足要求,一個人上幾個主科,雖然人數少,但教學任務重,教學質量差,不全面,沒有達到素質教育,現在特別是一些貧困邊遠地區,許多農村教師基于自身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個人發展的原因,沒有深深扎根基服務農村的決心和信心,千方百計往城市里發展,這就只是教師的配備數量在一些地區不能滿足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需要。二是農村教師的結構不夠合理,缺乏高素質、高學歷年輕教師的補充,缺乏高素質、高學歷美術音樂藝術類的補充,缺乏高素質體育教師的補充,缺乏高素質、高學歷計算機教師的補充,現有教師在年齡、學歷以及知識結構方面與城市教師的構成存在很大的差距。三是農村教師的后續培訓以及進修工作難以落到實處,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專業化成長存在很大的問題。所有這些因素都導致教師方面不能滿足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第三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教學的設施和設備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近幾年黨和國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學的硬件和軟件都在不斷地改善,但好似相對于城市地區,農村小學教育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還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特別是一些貧困邊遠地區或是教學點,許多教學條件還遠遠不能滿足基本發展的需要。

篇(3)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實踐基地;建設模式

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是高等師范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當前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在師資培養過程中,“人情式”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使實踐教學遭遇瓶頸,地方小學在與師范院校合作共建專業實踐基地中表現普遍消極。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受阻,嚴重制約師范院校實踐教學的開展,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如何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是當前師范??茖W校發展的關鍵。本文擬探索師范院校與小學開展校際合作共建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長效機制,力圖尋找既可促進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實踐教學質量,又可提高合作基地的辦學水平、促進教師能力提高,實現多方共贏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為師范??茖W校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提供可行性參考。

一、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遭遇發展瓶頸

當前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首先考慮便捷原則,“就近、交通便利,便于師范院校師范專業領導和教師對實習生的指導與管理,也利于節約實習經費”[1]?;诖耍瑤煼对盒Mㄟ^各種途徑與目標小學溝通,讓其“自愿”簽署協議,承接學生的實踐教學任務。師范實踐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模仿、試做、實操等手段,在小學教師和師范教師雙重指導下,學習課堂教學、班級管理、活動組織、作業批改甚至學校管理等多方面技能技巧。這就要求師范生的實踐活動要深入到小學的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中。但現實情況是由于基地領導和教師態度不積極,師范院校在安排實踐活動時不敢做過多或過高要求,在工作開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實踐基地領導缺乏重視

師范院校為了完成實踐教學任務,更多的是考慮自身實踐教學的需要,較少甚至沒有考慮基地的需求,沒實現“雙贏”。許多基地領導認為是為師范院校提供廉價的實踐教學場所,基地沒有從中受益,不但增加了工作量,還要承擔實習學生的安全及本身教學質量下滑的風險,所以小學(特別是在當地有些聲譽的小學)不愿簽署基地建設協議。大部分基地是師范院校通過校友、師生、朋友等關系進行溝通,小學礙于情面勉強接受,進行實踐教學安排時,基地領導多不會盡心盡力。這樣的基地,當關系人還在校時,基地使用可能還比較順暢,一旦關系人離校,基地也就流失了,難以長久穩定。

(二)教師參與實踐指導的動力不足

教師積極性不足的問題在基地小學教師和師范院校指導教師中都存在。由于基地對實習學生指導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安排實踐教學任務時,多是安排臨時性任務,指派給有關班級的任課老師或班主任,且往往沒有給予指導教師相應的勞動報酬或其他形式的表彰。“由于學校資金有限,學校下撥的教學經費基本只能維持正常的課堂理論教學,沒有更多的剩余用于實習基地建設”[2],師范院校能給予指導教師的報酬非常有限,這造成許多承接任務的小學老師認為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工作上消極應對。而對于師范院校指導教師來說,由于實習基地態度消極,使他們覺得到基地指導實踐教學是一種有求于人的事情,工作難以開展,難免也會產生畏難情緒,實踐教學效果不佳。

(三)基地使用功能單一

師范的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基本上都停留在提供見習、實習場所的層次上,沒有更深層次的合作。雖然簽署的協議中也有師范院校為基地小學提供服務和幫助,但多數此類條款設定的都比較模糊,比如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共同開展教研活動等,在實際操作時由于雙方對基地建設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財力保障,教師積極性不高。基地小學為師范院校學生提供見習、實習的場所,小學從中沒有受益,這也是教師們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新思路:由“人情式”到“共贏式”轉變

當前“人情”式的基地建設模式,使小學被動接受師范院校的邀約,基地建設僅師范院校受益,這是制約基地長期穩定發展和高效利用的癥結所在。有研究者提到“在教育實踐基地建立后需要盡可能鞏固、發展雙方的合作關系,做到‘雙贏’”[3],只有雙方都能從合作中獲得益,合作關系才能長久維系,基地建設才能得到良性發展,所以在建設長期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時,可從滿足參與單位、教師、學生不同利益訴求的方向進行考慮,尋求利益共同點,采取“共贏式”的方式設計共建模式。

(一)以師范院校、基地小學共同發展為出發點

地方政府的參與可使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獲得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能更好地調動各方建設的積極性,使基地的發展更穩定。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具有管理、促進當地教育的發展職責。教育發展離不開智力支持和優秀師資,而這正是師范院校可以提供的。師范院??梢詾楫數鼗A教育出謀劃策,為小學師資能力提高建言獻策,把促進當地教育的發展作為實踐基地建設的內容之一,可使師范院校的智力成果服務于社會,又可獲得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提高小學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二)以師范教師與小學教師共同成長為基礎

師范院校專業教師和小學老師能否受益,是基地能否良性發展的基礎。教師的受益包括物質獎勵和職業發展兩個方面,大規模的物質獎勵各方都難以做到,但為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幫助卻是可行的。比如,對師范院校與小學教師共同開展的課題研究給予優先支持、把師范院校教師在基地的工作與掛職鍛煉相結合、把師范院校學生的教育實踐活動與小學教師的在崗研修相結合等等。此外,將促進在職教師職業成長作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建設規劃中。

(三)以師范生與小學生共同進步為目標

師范生及小學生是實踐教學的施行者和受體,在基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師范生的實踐對象就是小學生,實踐的內容涉及教育活動的多個方面,比如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班級管理等等,而很多師范院校在設計實踐教學實施計劃時,關注的是師范院校學生,基本沒有關注到小學生,許多參與實踐活動的小學老師都認為,基地的建設收獲最大的就是師范院校學生,這也是許多小學不愿意成為基地的原因。畢竟參與實踐的師范生由于經驗、能力方面的不足,如果在實踐過程中不注意加以引導,在開展實踐活動時,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嚴重的會造成小學教學質量下滑,甚至引起小學生家長反對。因此,在基地建設使用過程中,要統籌兼顧,認真設計實踐教學實施計劃,要把負面影響轉變為正面影響,使師范院校學生和小學生都有收獲,共同進步。

三、“共贏式”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步驟

(一)爭取教育主管部門政策扶持

市縣級政府具體管轄小學,又有一定的制定政策并進行實施的權力,也有一定的財政話語權,且市縣所擁有的小學數量基本上能滿足師范院校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需要,節省師范院校成本,同時市縣政府對本區域內基礎教育的發展往往也有迫切的需求,易于溝通達成共識。在選定好目標市縣后,師范院校需組織精干隊伍,對擬合作開展基地建設的區域進行基礎教育現狀調查,了解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解決的對策。如果是師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影響了素質教育的開展,師范院??梢蕴岢鲈诨亟ㄔO過程中搭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補充,使結構趨于合理;如果是師資能力不足,師范院??梢蕴岢鲈诨亟ㄔO中送訓到校,開展師資培訓等。總之要找出市縣政府最希望解決的教育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并把這些對策融入到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這樣就易于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獲得支持。

(二)與政府、小學基地共建管理隊伍和師資團隊

要讓實踐基地穩定發展并良好運轉,離不開強有力的管理團隊和優秀的師資隊伍,在取得當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應馬上組建隊伍,其中管理隊伍可設兩級:第一級為中心領導組,可由市縣分管教育的副縣(市)長或教育局長任組長,師范院校分管教學副校長任副組長,師范院校教務處長、各專業系主任及各擬建實踐基地的小學校長為成員,指導整個市縣的基地建設,并制定有關政策。第二級為實踐基地小學工作領導小組,可由小學校長任組長,師范院校專業系主任及小學分管教學副校長為副組長,兩校各學科骨干教師為成員組成,具體承擔起基地各項實踐教學工作。許多師范院校都會安排學科專業教師承擔,學科專業教師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可能是佼佼者,但指導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卻并不一定在行,同樣的,小學骨干教師具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但如何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參加實踐活動的大學生并對他們進行指導,初次接受指導任務的老師也備感吃力。據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有48.6%的師范院校學科教師和60.5%的小學教師認為自己能指導大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但有些吃力,需要必要的輔導。因此,組建起隊伍后,首要任務就是對兩校的各學科骨干教師開展業務培訓,建立一支能為學生實訓提供指導的師資隊伍。

(三)共同制定基地建設管理制度和計劃

管理團隊建立起來后,雙方就應根據師范院校的需要和小學的實際,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給予的政策,著手制定基地建設管理的規章制度。規定各方的責、權、利,有明確工作任務,要使參與人員了解做什么、怎么做。比如,可以制定小學教師在崗研修制度,規定師范院校每學期有責任為基地教師送訓到校一次,基地小學老師有免費獲得培訓機會的權利,同時,小學老師在崗接受培訓研修期間,有指導大學生開展教育實踐的義務等。這些條款通過制度規定下來后,即使參與人員變更,其他人員開展工作時也有章可循,能順利實施。師范院校和小學根據制度規定,結合學校的教學和工作需要,以一學期為單位,把需要在基地中完成的任務,在學期初就列入各自的學期工作計劃中,雙方人員都能提前做準備,且能提前設計和規劃。

(四)充分利用基地資源,豐富工作內涵

師范院校與小學的互動交流越頻繁,越能相互了解,聯系才會越緊密,才能促進基地的穩定發展。而要高頻率地使用基地,就要充分了解雙方需求,挖掘基地資源,豐富基地工作內容。比如增加基地開展實踐活動,使其既面向大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又面向師范院校教師、小學教師,承擔其教研活動、課題研究、師資培訓等任務。甚至是面向家長和小學生,承擔起家校聯誼,親子課外活動的任務,有任務就會有活動,基地承擔的任務多樣,活動就會豐富多彩,各方也能通過活動受益,基地的發展就會充滿活力。另外,也可以通過改變學生的教育實踐模式來加強與小學基地的長期互動。比如,對于實踐基地離師范院校區較近的,可改變原來的陣風式集中見習模式為師徒制的分散見習模式,由基地小學老師帶3-5位師范院校學生做徒弟,每周固定的時間(師范院校學生校內無課)到小學基地跟隨師父學習,并在師父允許的情況下,參與作業批改、班級管理、課外活動組織甚至是課堂教學活動。

(五)加強過程的監督和管理,完善反饋和評價機制

實踐教育基地各項工作任務實施過程的有效監督和管理,以及及時反饋和準確評價,是基地運行效率的保障,也是基地穩定發展的基礎,但由于管理和評價的對象眾多,時間跨度長,要做到有效、及時和準確,僅用常規的駐點指導、巡查、座談等方式,確實難以做到。當前便利的互聯網技術為監督和管理提供一條有效的途徑。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實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遠程監控、指導和管理,同時在實習結束時,利用系統的管理數據,對學生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實踐教學是師范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教育實踐要求必須創新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共贏式”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使所建設的基地真正做到長期、穩定高效運行,并能更好地培養小學師資。

參考文獻:

[1]李斌.對師范院校師范專業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的認識[J].江蘇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版,2010:114.

[2]梅德平.影響實習基地穩定的因素及其長效機制的建立———以高等師范院校非師范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為例[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24):4.

篇(4)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的推進和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教育實踐能力,越來越成為小學教育專業教學改革關注的內容之一。2011年教育部下發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明確將“實踐取向”作為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將“教育實踐與體驗”作為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結合相關課程學習,密切聯系小學,在日常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積累所學、所思、所想,具有觀摩、參與、研究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這就要求小學教育專業不斷加強教學研究,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努力構建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完善課程體系,明確實踐教學目標

課程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的基本平臺。按照“優化知識結構、強化能力結構、內化素質結構”的總體要求,小學教育專業在課程體系的制定上應強調以“學術性、師范性”為特色,以能力本位為主要價值取向,構建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專業主干、專業拓展、綜合素質等五級課程平臺,強化兒童發展、教育哲學、小學教育概論、班級管理、教育政策法規、小學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綜合實踐活動、小學生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方法、教師專業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師語言、書寫技能等課程,努力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在注重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同時,強化學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教育專業素質課程所占總學時的比重,合理分配學科專業課、教育理論課、方法技能課和教育實踐課各部分的課時比例,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完善教育實踐課程管理,確保教育實踐課程的時間和質量,努力構建基于學科知識體系、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基本技能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教育專業素質發展的課程體系。

在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的同時,小學教育專業應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即通過教育教學,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基礎教育事業的情感;樹立科學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溝通表達、組織協調、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自我專業特長。為此,大學一年級應側重教學基本功(包括書法、普通話與教師口語、即興演講、聲樂與器樂、簡筆畫與手工制作等)的訓練與專業情感的初步培養;大學二年級應側重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上課、說課與評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個別輔導、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查與評定能力等)的訓練與教育理念的形成;大學三年級在繼續培養教學能力的同時還應培養教育管理能力(包括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課外活動、聯系家庭和社會的能力等),并通過頂崗實習等方式進一步鞏固專業情感與教育理念,培養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大學四年級則側重培養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選擇課題、設計研究計劃、開展教育行動研究、撰寫教育故事與小論文等)和自我專業特長(即經過實踐訓練,學生在專業能力某方面形成的一定的優勢,如制作多媒體課件能力、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能力、雙語教學能力等)。

二、改革課堂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課堂教學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的基本途徑,為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小學教育專業各門課程尤其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改革課堂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首先應結合課程內容制訂實踐教學大綱,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與實施途徑,通過各種途徑訓練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如,教師語言、音樂、美術、書法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心理學、教育學、學科教學論等相關理論課程可按實踐教學大綱,安排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時間,對學生實施觀察學習、模擬學習,加強形成性評價,訓練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在利用課堂引導學生實踐的同時,各課程還可加強課堂教學的延伸,如,開展課前十分鐘演講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重視實踐性作業的布置與檢查,加強課后實踐能力的訓練與輔導,彌補課堂實踐教學時間不足的缺陷;指導學生做好課外學習筆記,記錄課外閱讀(理論、案例等)的摘要、反思成果等,拓展學生視野;教育學、學科教學論等課程加強微格教學,組織到小學見習實習,指導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閱讀教育名著,研討教育熱點問題,撰寫教育小論文,開展教育手抄報、讀后感、教育教學技能等各類教育技能比賽,以達到實踐教學的預期目的。

與此同時,小學教育專業還應積極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將筆試、技能考試、匯報演出、展覽等形式有機結合。如:教師口語、書法、音樂、美術等必修課期末可采用抽簽決定考試題目、相關教師組成評委組打分的考試方式;學科課程與教學研究可采用閉卷考理論、開卷考技能相結合的方式;專業拓展課小學語文(數學)教學技能與訓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語言表達藝術與訓練、兒童歌曲創編與伴奏、兒童舞蹈與唱游、兒童故事表演與創編、教玩具制作、書法藝術等也可采用匯報演出、展覽等形式,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課外實踐訓練

課外活動是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是實踐教學的又一基本途徑。小學教育專業應制訂并落實課外活動的制度與措施,根據專業特點組織相關學生社團,列入每學期系部、教研室教學工作計劃。將社團活動和群眾性活動有機結合,廣泛成立各類學習型、活動型社團,如支教社、文學社、心理輔導站、大學生合唱團、手工制作、聲樂、體育、書法、朗誦等多個類別的活動社團。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礎上強化實踐鍛煉,開展富有成效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檢查、有落實、有成效。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錘煉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與此同時,小學教育專業還應積極開展普及性的群眾課外實踐活動,加強教學基本功與能力的檢查與訓練,如由學習部負責實施普通話、書法、簡筆畫、聲樂、舞蹈等教學基本功每日一練活動,保證課外訓練的制度化、經常化與常規化。同時應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剪紙、手工制作、簡筆畫、歌舞等專業展示,舉辦簡筆畫、書法、朗誦、演講、器樂、手抄報、講課、說課、評課、組織班隊活動、課件制作等教師能力大賽及征文比賽(文學、教育心理、兒童文學等)、手抄報比賽、科技小制作比賽等,提高學生開展教育實踐能力訓練的積極性,提升實踐教學的成果。

在加強校內實踐的同時,小學教育專業還應重視校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加強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組織學生開展教育見習與實習?!督處熃逃n程標準(試行)》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目標提出,要“結合相關課程學習,觀摩小學課堂教學,了解課堂教學的規范與過程。深入班級,了解小學生群體活動的狀況以及小學班級管理、班隊活動的內容和要求,獲得與小學生直接交往的體驗。密切聯系小學,了解小學的教育與管理實踐,獲得對小學工作內容和運作過程的感性認識”。為此,小學教育專業應根據課程設置情況,將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內容具體化、制度化,力求每次見、實習前均有基礎教育名師舉辦講座或公開課,做到整個見習、實習過程都安排專門教師全程帶班,加強指導;見習、實習后都要求學生按照提綱進行反思,寫出日記、總結、小論文,組織學生交流,從而實現教學實踐的層次化、自主化和反思化。

四、推行頂崗支教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實踐教學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目標“教育實踐與體驗”中要求:在有指導的情況下,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標設計與實施教學方案,經歷1~2門課程的教學活動;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參與指導學習、管理班級和組織班隊活動,獲得與家庭、社區聯系的經歷;參與各種教研活動,獲得與其他教師直接對話或交流的機會……參與各種類型的科研活動,獲得科學地研究學生的經歷與體驗。據此,根據學校定位、地理位置、課程時間比例要求等實際情況,為保證學生實踐鍛煉的經?;?,小學教育專業應積極與地方政府、小學加強聯系,深入基礎教育第一線開展頂崗支教活動,既可以提升學生實踐教學能力,又能夠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提高當地小學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服務地方,從而實現多贏。

為此,小學教育專業一方面可以組織大二、大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成立支教小組,在進行充分的“上崗”前的集中備課和業務培訓的基礎上,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校門,定時間、定課時、定人員,有組織地到支教學校任教和輔導課外興趣小組,增加學生對小學及小學生的直接感知,培養學生將學科知識與技能運用于教學的能力,訓練學生初步的教學能力。同時,小學教育專業應根據課程計劃安排,充分利用實習環節,組織學生到小學頂崗支教,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實習班主任、少先隊工作,實習課外活動,進行教育觀察、調查與課題研究等,深化學生專業意識,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莊建東.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專業素質培養模式探析[J].文獻資料,2009(33).

篇(5)

關鍵詞:實踐導向;小學教育;課程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給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現階段的小學教育對實踐性要求很高,小學教師必須掌握有效的教學實踐方式。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是培養小學教師的重要場所,只有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學過程中,設置具有實踐導向的課程,才能提升小教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時展的需求,因此,加強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實踐導向課程設置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中以實踐導向為依據的重要性

在實踐性教育理念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學也對實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畢業生,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新時期,小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具有教育創新的能力。以實踐為導向的小教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正是側重于對小學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基于實踐導向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將教學重心向學生方向轉移,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對今后學生教師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現階段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實踐導向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學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在課程設置中也加強了對實踐導向的運用。但是由于對實踐課程理解程度低,在課程設置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定位不準確。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在教學模式定位中,主要要求學生將學習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將實踐教學作為了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降低了實踐教學的作用。而實際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的。同時,由于缺乏必要的認識,在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中,以實踐導向的教學還處于被動局面,學校更加傾向于文化課程教學。第二,課程形式過于單一。高校開展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過程中,往往以簡單的理解為主,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教學評價指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能夠積攢更多的學分,學習內容實踐性偏弱,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今后的執教生涯造成不利影響。第三,實踐與理論脫節。很多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學課程設置過程中,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放在了對立面,認為實踐與理論是對立的,兩者之間的聯系相對較少。然而,實際上兩者存在必然的相互依存關系,理論是實踐的基礎,而實踐的進行必須以理論為依據,同時也能夠對理論進行驗證。

3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實踐導向課程設置策略

3.1找準定位,保證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在設置教學課程前,必須明確教學的目標,明白通過教學需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以培養結果為目標,保證實踐導向教學設置的合理性。另外,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必須保證實踐導向貫穿于整個理論知識教學中,確保理論教學中包含有實踐操作,而實踐教學中也貫穿有理論講解,真正意義上實現實踐導向課程教學。

3.2加強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實踐導向課程的規劃與設計

傳統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更多的是體現學生小學教育理論的培養,導致學生在走向教學工作崗位時遇到了很多的困難。通過前沿實踐教學課程的設置,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非常樂意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需要增加實踐課程在小學本科教學中的比例,增加課時,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F階段的小學教師培養還要不斷豐富實踐教學的形式,保持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單一的教學模式往往不被學生接受,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特別是小學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必須以實踐為導向,采用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方式:或見習實習、或技能培訓、或微課教學等,激發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實踐教學能力對今后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3.3不斷完善實踐導向課程教學支持體系

為了保證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實踐導向教學更好地開展,就必須建立足夠多的實踐教學基地,并保持與各類實習小學良好的合作關系,以滿足學生實踐需求,還能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利用實踐基地,學生可以把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基地實踐活動有效結合起來,理論與實踐得以相互促進,綜合提升學生素質。廣泛建立高校與小學的合作機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對未來工作意向選擇不同類型小學進行實習,通過比較,找出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例如有的學生多才多藝,可以在偏重文藝培養的小學得到鍛煉和才能的發揮,通過實踐基地與小學實習比較,還能總結屬于自己的教學方式與風格,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學模式必須更新,以適應時展的需要。目前,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是教學的重要的目標之一,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具有創新實踐能力,作為培養小學教師的重要場所,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必須以實踐為導向,增強課程的實踐性,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王華剛 單位:銅仁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小學教育專業 教育實踐類課程 改革 

 

近年來,教師職前培養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受到批評最多的是理論與實踐的分離。小學教育專業出現在高等教育中雖然只有十年左右的歷史,但教育實踐問題卻日益凸顯,這些問題導致職前教師出現專業情意淡薄、實踐性知識積累不夠、對實際教育教學體驗不足、工作適應期延長的嚴重缺陷,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教育實踐課程已成為嚴重影響小學教育專業發展的瓶頸因素,突破這一瓶頸是當今高師院校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正確理解教育實踐的含義 

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教師教育過程中的教育實踐的理解比較狹隘,往往將它與教育實習等同起來,這主要緣于教育實習一直是教師教育中師范生得以深入中小學的唯一機會。但這種先理論后實習、理論與實踐斷裂的培養模式已遭到廣泛的質疑。 

小學教育專業植入高等教育體系之后,要真正培養出專業化程度較高,即能盡快勝任教師工作并能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要求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首先必須突破“教育實踐活動即教育實習”的傳統觀念,在師范生進入小學進行教育實習之前,就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其做好教師意識和專業精神、教師基本功、教育教學技能和教育科學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充分準備。同時,在教育實習之后,也應讓師范生有機會反思、糾偏補漏和再實踐,從而使認識與實踐的結合走向深化。 

因此,教師教育中的“教育實踐活動”,從活動場所看,不僅包括在小學進行的實踐活動,而且包括在師范院校內和其他教育場所進行的實踐活動;從活動內容看,不僅包括要完成多重任務的教育實習,而且包括任務相對單一的教師基本功練習、教材研習、教育教學技能練習、教育科學研究研習、社會服務等各項活動;從活動方式上看,應包括合作研討、觀摩(見習)、模擬教學(微格教學)、參與競賽、實習、有償或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從活動組織形式看,應包括集體性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的實踐活動和個體獨立的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從組織管理看,除了有由學校統一組織的活動外,還可以有師范生在學校教師引導下自發的實踐活動。 

二、正確把握教育實踐類課程的專業意義 

教師職業具有“雙專業性”,教師教育課程是形成教師雙專業性質的決定性因素。 

教師教育課程應該包括教育信念與責任、教育知識與技能、教育實踐與體驗三個領域,而不僅僅是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材教法。教師教育課程從課程內容上可分為教育理論課程、教育實踐課程兩大類。教育實踐課程與教育理論課程同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一種以實踐性為主的綜合性實踐課程。 

教育實踐課程是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師教育特色的集中體現,也是小學教育專業的特色所在。原因在于:1.中小學教師不是以其所教學科為專業,而是把“教育行為與教育活動”視為其專業表現的領域。中小學教育活動最鮮明、最本質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實踐性,而不是理論性;2.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鮮明的實踐性要求中小學教師要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知識。這種實踐性的知識是與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相對應的,其獲得的基本途徑是真實的教育情境與教育現場。離開了教育實踐課程,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培養就是句空話。因此,在整個教師教育課程中教育實踐課程具有核心價值;3.小學教育教學就其內容來講是簡單的,但就其教學內容的心理化來說卻是復雜的。事實上,教育對象越是低齡化,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就越高,小學教師專業素質更多的是體現在其擁有的實踐性知識上。豐富的實踐性知識是小學教師最重要的專業支撐。 

三、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當選擇教育實踐課程的內容 

高等師范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實踐課程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具體內容。 

1.專業情意培養 

專業情意培養主要包括:初步認識小學教育,懂得小學教育的意義;了解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及其專業精神;熱愛小學生,愿意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目的是幫助師范生自覺地以“教師”的素質要求發展自己,促進其從以學生身份被動地接受學習向以準教師的身份共同研究教育現象的轉變。課程實施形式上應靈

[1] [2] 

活多樣,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請進來。如可以安排與小學教師的交流活動,既要與優秀教師交流,又要適當與從師范院校畢業不久而較有成就的年輕教師交流,以促使師范新生樹立起遠期的目標和近期可及的目標。 

.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養 

班主任工作能力培養主要包括:()班集體建設的實踐。要求學會制定班集體建設規劃、班級學期工作計劃與總結;()學生個案研究實踐。要求學會幫助“后進生”,學會寫兒童個案研究報告;()班隊活動設計與組織實踐。要求學會設計班隊主題活動方案,組織班隊主題活動,能較好體現設計方案;()課外活動設計與組織實踐,要求學會制定班級課外活動規劃,組織小學生課外活動,符合活動要求。

.教學能力的培養 

教學能力培養主要包括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技能和教學基本環節三個方面。 

()教學基本功。包括漢字書寫(三筆字)、普通話與教師口語、即興演講、簡筆畫等。 

()課堂教學技能。包括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課堂組織技能、交往互動技能、創設情境技能、板書技能、結束技能。 

()教學基本環節。包括教學設計、上課、說課與評課、開放性、個性化作業設計、個別輔導等。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 

教育科研能力培養主要包括:()案例研究的撰寫。能夠選定案例、圍繞案例搜集資料,寫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夠分析案例,能夠寫出符合規范的案例研究報告。()教育故事撰寫。能夠撰寫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教育行動研究。能夠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教育見習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行動研究,能夠撰寫出符合要求的行動研究報告。 

.自我專業特長的培養 

可從自身資源和小學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出發,確定幾項自我專業特長,如具有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體課件能力、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能力。還如具有初步的雙語教學能力,能在小學中高年級進行數學、品德與社會、科學等科目的雙語教學等。 

(二)正確進行教育實踐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實施的基本原則 

一是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主要是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活動課程和學科類課程的結合。二是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做到見習分散,實習相對集中。三是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在搞好校內教育實踐訓練的同時,必須充分重視校外空間的作用。各類教育實踐基地應該是校外教育實踐的主平臺。 

.實施的基本途徑與形式 

教育實踐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兩種。校內實踐的具體形式主要有學科教學、微格訓練、小組模擬訓練、各種教學實踐競賽活動、社團活動、助教、助研、助管、寢室每日練活動、小學名師講壇與觀摩課等。校外實踐的具體形式主要有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師成長協作團、做家教、擔任培訓(輔導)班教師、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等。 

.考核與評價 

()將教育實踐活動同學分掛鉤,適當加大教育實踐課程學分比重。 

()制定教育實踐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相應的考評組織。 

()教學基本功實行資格證制度,每年定期考核,凡有一項教學基本功不合格的不能進入教育實習。 

()評價主體多元化。對每次重要的教育實踐活動都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指導教師(包括小學指導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辦法。 

篇(7)

【關鍵詞】 小學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01

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如何,存在什么樣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小學教育專業應進行怎樣的改革才能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從問卷調查并結合課堂觀察和對指導教師的訪談情況來看,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存在不少問題,教學實踐能力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基礎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用語不規范,缺乏感染性。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和對指導教師的訪談,發現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部分學生普通話不標準,語言表達不流暢,口頭語過多,語速過快,沒有給與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講課內容不連貫,偶爾會出現卡殼的情況。語言表達缺乏一定的感染力。表情緊張、不自然,走動過于頻繁,站位不恰當,手勢過多。其次,書寫不規范、板書設計不合理。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板書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有的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字跡不夠工整,書寫不規范,個別板書有錯別字出現,個別字筆畫書寫有誤,板書書寫姿勢不當,板書設計不合理等。第三,過度依賴多媒體,課件制作過于花哨。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問題:部分學生對于多媒體過度依賴,有些同學會花非常長的時間來制作課件。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如課件直接從網上下載或者課件制作太過花哨吸引學生注意力等問題。

二、教學操作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設計不合理(2)教學方法手段單一且運用缺乏適切性(3)課堂組織管理能力、隨機應變能力較差(4)師生交流互動理解片面,層次較淺等

三、教學發展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能力不強,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創新,只是按部就班的能夠把整個教學活動進行下來。而在同其進行訪談問及原因時,很多同學表示“光顧著把課上下去,很少考慮創新”、“自己不知道如何創新”、“很多教師都是這么上課,那么我也用這種方式”等等。

四、針對以上現象,提出如下策略

(一)優化培養模式,借鑒中師特色。

1.明確小學教師專業特性,創新小學教師培養模式。根據小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加強學生的通識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整體素質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它不僅著眼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且就其文化素養而言,也充分考慮到小學教育專業本、專科程度的綜合性。

2.借鑒中師特色,注重實踐能力。在小學教師培養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后,特別是進入本科階段后,一些中等師范教育階段富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培養方式正在逐步淡化,特別是對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往往重視不夠而造成很多學生畢業后不知道如何教。由于急于向本科院??拷湓械闹袔熖厣?,尤其是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方面的特色,也在逐漸淡化和消失。因此,借鑒中師特色,尤其是對學生教育實踐能力重視的特色,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加合格的小學教師。

(二)優化教育理論課程結構,改革教師教學方法

1.豐富教育理論課程門類,加大課程學時比重,更新課程內容。知識的掌握是能力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而能力的發展反過來又會促進知識的掌握。因此,要使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首先必須讓其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但是,目前很多高師小學教育專業開設的教育理論課程種類有限,尤其缺少和小學生、小學教育教學緊密相關理論課程,這就使得學生掌握的只是一些硬性的理論知識,缺少相應的應用性。因此,小學教育專業要豐富教育理論課程,尤其要多增加一些小學生、小學教育教學緊密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拓展教育視野,以形成更加全面、扎實、實用的理論功底。同時,針對教育理論課程地位低下,課時比例較低的問題,高師小學教育專業要重新制定課程計劃,加大教育理論課程課時數,使教育理論課程在總課程中占有合適的比例。

2.加強教育理論課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教師教學方法,樹立示范作用。由于學生人數眾多,教師數量有限,目前很多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理論課程都是以合堂的形式來進行,這大大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高校應該加大對教育理論課程師資力量的投入,不斷壯大教育理論課程教師隊伍。同時,注重提高教育理論課程教師的業務水平,使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理念,把這些新的理論灌注到教育理論課堂中,讓學生學到先進的、前沿的教學理論知識。

(三)強化技能訓練,增強角色意識

1.強化“三字一話”訓練?!叭忠辉挕?,即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它是每個師范生必須具備的職業技能,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面對的是身心發展不成熟且各方面都屬于初學者的小學生,對其具備的“三字一話”的標準和要求更高。因此,每個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過硬的“三字一話”本領。

2.加強藝體勞技能的訓練。美育、體育、勞動技術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小學教師,要具備相應的藝體勞等方面的技能。

3.加強說課訓練。高師院校應該加強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說課方面的訓練,大力開展說課活動來提高其教學實踐能力。

4.加強課堂模擬訓練?!罢n堂教學模擬訓練就是在模擬真實課堂教學的情景下,按照課堂教學應有的條件而組織的教學形式?!逼渲凶钪姆绞骄褪恰敖巧缪荨庇柧?。這種訓練的操作程序是: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分別扮演“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利用類似表演的方式來提高高師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四)改革實踐環節,培養實踐能力

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是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發展教學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改革,要做到以下幾點:1.延長并合理安排教育實習時間。2.加強對教育實習的指導和監督力度。3.加強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建立互惠關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1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高潮少妇|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内射人妻视频国内| 国产97色在线 | 日韩| 插一插射一射视频| 亚洲18色成人网站www| 欲求不满的寂寞人妻中文字幕 | 欧美激情黑人极品hd|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线路久久| 老司机午夜福利试看体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白人大战34厘米黑人bd| 日本乱妇乱子视频| 亚洲av无码不卡|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尤物丿|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 a级特黄的片子|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五月|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就色|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男女后进式猛烈xx00动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