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音樂影響論文

音樂影響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8-30 22:49: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影響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音樂影響論文

篇(1)

論文內容提要:本文通過對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作特色和表現手法的分析與介紹,闡述了他對藝術歌曲創作所做出的杰出貢獻和對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深遠影響

19世紀初,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失敗和封建勢力的復辟,歐洲的藝術風格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強烈影響,藝術歌曲的創作由此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由于社會現實生活的改變,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家再用音樂來表達資產階級蓬勃向上的理想,顯然已經失去了其社會基礎,他們對那種古典樂派崇尚的理性和古典樂派大師們的那種用大型音樂體裁形式來表現社會生活的重大題材,已經明顯的喪失了熱情。于是,他們轉而尋求一些新的藝術形式、新的藝術視角和新的技巧風格來開創一個新的時代。這時,用藝術歌曲這種借助于文學和音樂的結合來描繪人的精神世界和內心活動的藝術體裁,與深受浪漫主義思潮影響的音樂家的藝術愿望之間構成了一種默契,使歐洲音樂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業已存在了數個世紀的藝術歌曲,在此時期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即它不在是一種內容簡單、創作形式單調的傳統意義上的歌曲,而是一種具有抒情性因素,心理意境刻畫極其細致,并通常帶有一種自傳性的,文學與音樂達到了一種完美結合的新型藝術體裁,被后人視為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以舒伯特等人為代表的藝術歌曲為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注人了新的源流。舒伯特不僅在創作技巧上采用大小調相結合的調性布局,開創了鋼琴伴奏藝術的功能性作用,并且在文學詩詞與音樂的結合上,在揭示音樂思想、內容的表達方式方法上,特別是在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態度上,都較其前人有較大的突破和創新,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發展了音樂與文學詩詞的理想結合,開創了浪漫樂派藝術歌曲風格

在浪漫主義音樂流派形成之前,人們通常把藝術歌曲認知為是一種淺顯的、與純音樂格格不人的通俗音樂體裁,對于音樂與文學詩詞之間的有機結合和歌詞的藝術價值往往是不夠重視的。盡管在歌劇、清唱劇和康塔塔出現之后,藝術家們已推動了這個緩慢的進程,而文學浪漫主義思潮的“興起”和“介人”,才促使這個時期的音樂家們并創了一個藝術歌曲的新紀元。以舒伯特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音樂家,真正拋棄了舊有的美學原則,使19世紀的藝術歌曲無論在體裁形式、和聲風格、旋律特征等方面較前有本質的區別,但對其發展起主導作用的,則是文學與音樂關系的改變。舒伯特曾說:“是歌德的音樂與詩的天才,幫助了我的成功。”可以說,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是植根于浪漫主義詩人那優秀文學詩歌的豐饒的土壤里。他不僅重視詩歌的內容和意境,還在不斷的發掘詩詞的內涵,在創作技法上,無論是外境的烘托還是內心的刻畫,都著重追求和深化詩詞的意蘊和潛在的內心感受,而成為一種在詩歌基礎上再創造的藝術。例如在《菩提樹》這首作品中,舒伯特在歌曲的A段中,用明朗而又極富有詩意的大調旋律,宣染出歌詞中的抒情寧靜的氣氛。當進行到B段歌詞把人們帶到嚴酷的現實中來時,作者并沒有沿用古典樂派那種傳統的四五度轉調手法,而是獨具匠心的采用同主音小調上,暗淡、傷感、憂郁的音調旋律和鋼琴伴奏那躁動不安的織體,把歌詞中的“門前有棵菩提樹,……刻下甜蜜詩句。……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閉上了我的兩眼。”這種內心的悲傷和失望,刻畫得淋漓盡致,使歌詞和音樂之間完美、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一種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形象。

舒伯特這種重視文學詩歌對音樂的影響和在音樂進行中細致準確的運用創新的音樂語言和音樂形象的表現技法,不斷深化了文學詩詞中提供的意境與情感。在藝術歌曲創作中,運用調性布局、和聲色彩和鋼琴伴奏,多層次的、準確而細致的揭示了歌詞內容和人物的心理狀態,挖掘出了文學的內蘊。舒伯特的這種藝術歌曲的創作理念,深深的影響了其后的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等人的音樂藝術歌曲的創作,為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的詩歌文學作家海涅、歌德、謬勒和莎士比亞等為代表浪漫主義的詩歌插上了音樂的翅膀,開創了音樂浪漫主義的新時代。

創造性的發展了鋼琴伴奏藝術的功能性的作用

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已不再是以前歌曲中那種簡單的輔助與襯托,也沒有過分強調所謂的“鋼琴性”因素,而是一種適應于音樂作品整體結構和音樂內容的需要,及表現音樂形象、發掘歌詞內涵的重要創作手段。他富于創造性的鋼琴伴奏織體的寫法,不僅在文學詩詞與音樂之間起到了一種外景的描繪作用,而且在人物內心的心理刻畫上,構成了一個多層次的相互襯托,從而提升了歌曲的藝術價值。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不僅從氣氛上創造了超越詩詞的力量,也刻畫了詩詞所要表達的更多的情感。如《紡車旁的瑪格麗特》塑造的是一位純潔少女沉靦在初戀中的形象,她邊歌唱邊搖紡車,抒發著內心熾熱的愛戀的情懷。鋼琴伴奏部分的延綿不斷流暢的六連音音型不僅刻畫了紡車轉動不止的形態,也刻畫了少女思念心上人時的不安心情;聲樂部分充滿了抒情性,體現出了少女的美好向往和純真的心靈。舒伯特運用鋼琴來補充揭示詩詞中那些只能感受到但卻沒有道出的話,這些都加深了歌曲藝術形象的內心刻畫。在《小夜曲》里,歌曲中聲樂的部分“歌聲也會使你感動,來吧,親愛的!愿你傾聽我的歌聲”,在這里人聲與鋼琴伴奏聲構成了二重唱。在這首歌曲的進行中,樂句之間常出現的鋼琴的間奏是對歌聲的呼應,預示著歌聲中所期望聽到的回聲,使人聲與琴聲構成一種對應關系。在《郵車》中的前奏與間奏的鋼琴部分,即是描寫輕快的馬車聲和郵車的喇叭聲來刻畫一種動感意境。

舒伯特是根據歌曲的整體內容,用鋼琴來描寫寒夜的森林、奔馳的馬匹、公雞的鳴叫、郵車的號角聲、小溪流淌等客觀.環境和聲響;同時,又使鋼琴擔負著人物心理刻畫的重任,揭示出人物的各種情緒和情感,如喜悅、活潑、興奮、激動、惆悵、失望、悲哀等;還有,他用鋼琴來描繪明亮、暗淡、朦朧、透明、神秘等色彩也是很成功的。這一切都使歌曲產生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所以說,鋼琴伴奏部分是舒伯特整個藝術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機部分,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中,鋼琴的前奏、間奏、尾奏已不再只是起著一種簡單的連接功能作用,而是一種既富于造型又深含人物內心情感的發掘與補充的一種重要手段。

歌曲旋律的自然流暢、簡潔樸素和歌唱性

在舒伯特的六百首藝術歌曲中,首先以其自然流暢的歌唱性和簡潔樸素的的旋律而著名,形成了其歌曲中隨處可見的人聲表彩的變化和戲劇效果,旋律極易上口,富有歌唱性。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不僅僅旋律優美、易唱,還在于他為每個藝術形象都找到了不重復的特點。既通俗又新穎,不同于維也納18世紀的專業音樂語言,和當時新的民族世俗音調相近。這是舒伯特把專業世俗歌曲和民歌融合在一起,以此來完成藝術歌曲在音調上的變革,更新了世俗藝術歌曲的旋律進行,使之更接近于維也納民歌。他把藝術歌曲保留在抒情小曲的體裁之中,引用借鑒了民間歌舞的傳統,同時使歌曲旋律線條表現力服從于詩歌意韻的起伏,唱起來就極易上口,富于歌唱性,具有濃郁的民間音樂和風俗舞蹈的特質,如《野玫瑰》、《縛魚》、(聽聽云雀》等;還有的歌曲如演講般的自然流暢,如《春之信念》、《藝神之子》等。

篇(2)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是關注人心靈和社會和諧的思想體系。孔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強調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型,民免而;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行政立法和道德修養的思想。維護禮制并且提倡德治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則,并因此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統治者的擁護被長期奉為正統思想。繼孔子之后,孟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孟子主張,在政治統治上施行“仁政”,并提出了人人皆有“惻隱之心”的觀點,他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著一份共同的憐憫之心,稱為“惻隱之心”,這份心情不是表現于人的外在表現中,而是需要通過人們自覺的自我認知去開發和體驗。儒家思想強調對心靈的探索和對自我道德方面的約束,并通過自我認知的過程逐漸體會內心深處的“惻隱之心”。“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正是要我們通過對自我的認識和探索去感受天地之道、宇宙之道。道家文化在中國古代思想界,雖然沒有儒家思想那樣曾一度處于統治地位,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道家文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道家思想強調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追求人的精神上的自由。通過對心靈不斷地進行內在的自我發掘和認識,以達到自我心靈的超脫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心理思想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注重人的心理平衡,即使身心不受侵擾,一切是非冷暖、世態炎涼,一并聽之任之,順其自然,‘得不足喜,失不足憂’,以其‘因’‘順’‘和’的處世態度來將老子‘無為而無所不為’‘柔弱勝剛強’的原則進一步開化為生死由之、以不變應萬變的心理定勢,這便是道家心理思想的主旨所在。”道家思想對現代社會生活中人的內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世事無常的平靜對待和對思想境界的追求,是化解在巨大生活壓力下當代人心理壓力的有效途徑。佛家文化是東漢時期傳入我國的外來文化,它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因其在思想上奉勸人們進行自我忍耐和自我欲望的壓抑和約束,而受到中國封建統治階級的推崇。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大興土木廣建佛教寺院,使得佛教文化在民間廣泛流傳并產生深遠影響。“佛教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人的本性即是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但無明的人會執迷不悟,覺悟的人才明心見性。任何塵俗中人都可頓悟成佛,超凡入圣。”佛教文化的思想核心是“禪”。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標的實現,并不是得到了神靈的幫助和救贖,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人們對自我心靈的認識和對自己欲望的修正,是自我的救贖和頓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繼承性,一種文化的產生和繁衍一定發生在一定的地域內,并在同一民族中流傳。同一地域的人們長久以來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民族風俗習慣和生活習慣。文化正是這一風俗和社會生活形成的基石。同時,在風俗習慣和社會生活的流傳和延續的過程中,文化也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同一地域的人們將文化代代流傳下來,使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繼承性的特點。同時在文化的流傳過程中,這一民族和地域的人們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民族心理特點。

二、傳統文化影響下的民族心理

(一)以和為貴,追求和諧之美

在漢代,儒家作為統治者所推崇的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主導思想。它“以倫理來組織社會,以道德來代替宗教,以禮俗來代替法律”的“以和為貴”的儒家思想,被廣泛滲透進中國人的生活之中,時至今日,我們仍然以“追求和諧”為社會發展目標,對和諧之美的追求是所有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心聲。幾千年來,中國的傳統思想中都滲透著對“和”的追求。“家和萬事興”“和和美美”都用來形容中國人的幸福。著名作家冰心曾經說過,“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可見,中國人對美的理解和對和諧之美的追求已通過中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表現出來。

(二)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談起,《論語?子罕》中記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里的“逝者”包羅萬象,可以是天地自然,也可以是人與社會生活。也就是說世間萬物就這么逝去著,日夜不停歇。這種“生生不息”的思想觀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并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品質。在永不停歇的運動中,我們逐漸理解了發展的意義,學會了用奮斗和頑強的精神堅持著對未來的執著。“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孔子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反侵略斗爭激發了人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使自強不息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傳統的文化和社會生活為民族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使“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永久流傳。

(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在中國人的心里,國家是一個龐大的家庭,它是由無數小家組合而成。在中國人的傳統理念中,將對小家的和諧、安定和團結的追求同樣賦予給國家。人們對家庭的認識和理解,上升為對國家的認識和理解。從追求小家的和諧以及對小家的這一范圍的認同上升為對國家和諧的追求和對國家這一集體概念的認同。對于國家和諧、安定團結的認同和追求,加強了國家的民族凝聚力,使人們的心靈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認同感。人們濃厚的愛國情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條件。而中國人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的形成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分不開。

三、傳統文化、心理對民族音樂的影響

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伴隨著歷史的過程逐漸形成這一民族獨有的心理特點。在這一心理特點的影響下,會形成這一民族獨有的音樂等多種藝術。意識是對客觀生活的反映,它來源于人們對于生活的認識。而音樂又來源于意識,是人在主觀意識的推動下創作出來的。音樂藝術是對客觀生活和創作者主觀情感的反映,傳統文化在音樂藝術的創作中逐漸體現出來。傳統文化影響了人的價值觀念和情感走向,從而決定了音樂創作的風格和走向。也就是說,任何音樂作品都是由人通過自己的意識創造出來的,但這個創造的過程實際上又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在音樂創作的主題和思想境界上,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對個體的“超我”的追求,使音樂隨著文化的變遷而不斷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也在經歷著推陳出新的過程。在寶貴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一直都伴隨著新的文化和思想的注入。傳統文化的潺潺溪流正在匯納百川,注入新鮮血液并不斷發展成為波濤澎湃的大河。在傳統文化得以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受其深刻影響的音樂藝術也在經歷著成長和發展。從原始文化背景下,原始人類的歡呼和打擊石器的聲音,到封建社會文化背景下華麗的《霓裳羽衣曲》,從少數民族傳統的原生態歌曲,到民族音樂對國外音樂的吸納,音樂的發展始終伴隨著文化的發展。文化是音樂成長和發展的沃土,是音樂賴以生存的環境。音樂的發展不能離開文化和社會環境這一大的背景而存在。

篇(3)

關鍵詞:宋代雅樂的特點;宋代雅樂的評價;宋君臣對雅樂的態度

雅樂一般泛指宮廷的祭祀活動和朝會儀禮中所用的音樂。起源于周代的禮樂制度,用于郊社、宗廟、宮廷儀禮、射鄉以及軍事上的大典等。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歷朝統治者認為雅樂具有“化民”和鞏固政權的作用,對雅樂持比較重視的態度。宋朝統治者對雅樂的重視主要表現在宋代的六次雅樂改制、宋代君臣對雅樂的態度等幾個方面。關于宋代宮廷雅樂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著作、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三個部分。

1 有關著作中及論文中關于宋代雅樂的介紹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金文達《中國古代音樂史》等著作中專門論述了宋代宮廷雅樂,詳細介紹了雅樂的特點等,且認為宋代雅樂存在著復古主義和神秘主義。夏野《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和田可文《簡明中國音樂史》,介紹了宋代雅樂的樂隊等方面,并且也認為宋代雅樂是仿古的。林萃青《宋代音樂史論文集――理論與描述》,[1]主要是對大晟樂做了詳細的介紹,分析大晟樂產生和滅亡的過程及其影響、敘述宋徽宗的禮樂事跡及其帝王符號、禮樂符號等。筆者發現近些年關于雅樂的學位論文還是有許多的,其中直接以宋代雅樂為主題的學位論文有五篇,[2]另外一些碩、博士論文中也涉及了宋代雅樂。根據已有研究成果筆者暫將宋代雅樂分為七個部分予以分析。

(1)關于宋代雅樂特點的介紹。著作和論文中介紹宋代雅樂的特點,一般都是從雅樂的應用場合、樂曲內容、樂曲創制及標題、樂律制度等幾方面來進行的介紹。韓偉《宋代樂論研究》、邱源媛《唐宋雅樂的對比研究》等這些學位論文都采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紹雅樂的特點。李幼平《宋代音樂藝術實踐中的黃鐘標準音高》[3]、田中有紀《北宋士大夫的八音思想――陳祥道與陳的雅樂構想》[4]等也有相關介紹。李幼平《宋代音樂藝術實踐中的黃鐘標準音高》主要介紹了關于黃鐘音高的樂論。田中有紀的《北宋士大夫的八音思想――陳祥道與陳的雅樂構想》分析了有關雅樂的北宋士大夫的討論,特別考察以八音的概念為基礎的王安石學派的樂論。

(2)宋代君臣對雅樂的態度。宋代君臣極其重視宋代雅樂,主要與其社會背景和政治目的有著必然的聯系。相關著作主要介紹了宋代統治者重視雅樂的原因,如夏野《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及金文達《中國古代音樂史》。學位論文:初益辰《宋代宮廷音樂機構設置研究》從宋統治者本身和宋宮廷音樂機構對雅樂的重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鄭月平《從歷史文化學的角度解讀北宋之雅樂》分別從北宋各朝皇帝、儒臣樂論等方面強調了宋統治者的態度。

(3)關于對宋代雅樂的評價問題。當今學術界對其持有以下三種態度:首先,持否定的態度。孫琳《唐宋宮廷雅樂之比較研究》、鄭月平《從歷史文化學的角度解讀北宋之雅樂》等分別從雅樂的律呂制作和樂論上、應用場合來強調雅樂的復古性,并具有神秘色彩。其次,持肯定態度的觀點。黃炳寅在其《中國音樂與文學史話集》[5]中提到“宋朝學者在追求音樂革新的精神頗值稱道,論其治學態度則已脫離舊臼而重視較科學之實驗研究”,對雅樂持肯定態度。第三,持部分肯定的態度。李方元在其《宋史?樂志》中說道:“宋代雅樂之所以有超過前代的影響和成績……不僅使雅樂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而且還使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都是明顯的事實。”寇文娟《關于“宋代雅樂評價”問題的幾點思考》,[6]文章通過分析論證,認為宋代雅樂復古成分下面卻隱含了很多復興的因素。

(4)宋代雅樂祭祀中的禮制分析。路佳琳的碩士學位論文《北宋景佑―嘉年間的雅樂研究》和的碩士學位論文《宋代五禮儀式音樂研究》,都對雅樂中的五禮儀式進行了分析,增強了我們對五禮的認識。

(5)對南宋祭祀歌曲的考證和譯解。在音樂著作和論文中闡述南宋雅樂的比較少,普遍認為南宋雅樂沿襲了北宋的雅樂制度。林萃青的《古代音樂的跨國跨文化解讀――南宋宮廷雅樂》主要是對南宋宮廷雅樂歌曲的音響實體和表演實踐方面來加以分析。《宋代五禮儀式音樂研究》,本文選取了《中興禮書》中的50首祭祀樂歌進行了譯譜和分析。

(6)大晟樂的制作、大晟府的成立及其影響。大晟府是宋徽宗時期建立的一個音樂機構,雖然其只存在了20余年,但是其所形成的影響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劉媛媛《宋代宮廷音樂機構研究》和初益辰《宋代宮廷音樂機構設置研究》,這兩篇文章均從大晟府建立的雅化本質及其影響、大晟府樂器的雅化性質以及大晟府定律方面的極端雅化等方面做了簡單介紹。

(7)新儒學對宋代雅樂的影響。宋朝,新儒學成了當時社會思想領域的主流,占據著主導地位,對宋代雅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徐小明《宋代――中國音樂藝術的轉折期》強調宋明理學的形成是對統治者思想的絕好配合,表現在宮廷音樂上,就是極力提高雅樂的地位。張藝《探源宋代宮廷音樂機構與制度》,認為宋學的興盛使雅樂得到了重視。關于宋明理學對宋代雅樂的影響這個問題,涉及的只是新儒學的形成使宋代雅樂具有了復古和神秘的特點。

2 反思

現有研究成果集中在了雅樂的改制、宋代君臣對雅樂的態度、大晟府及其影響,以及宋代雅樂和其他朝代的比較這幾個方面。另外,認為南宋雅樂由于其特殊的社會背景,基本承襲了北宋雅樂,僅林萃青幾篇文章涉及了南宋雅樂。那么筆者認為既然是宋代雅樂,為何只強調北宋雅樂,難道南宋雅樂真的是對于北宋雅樂一成不變的承襲嗎?對于宋代雅樂的評價問題,一直頗有爭議。對宋雅樂持批判態度主要是從宋代雅樂依照古法制律這個問題上來考量的,另外也有學者對其持肯定的態度。筆者認為應以客觀的態度去分析才會得到合理的判斷。

宋明理學的形成確實對宋代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一些代表人物的音樂思想也對宋代雅樂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但是就目前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只是提出新儒學的形成使宋代雅樂具有了復古和神秘的特點,其實筆者認為應該對一些主要代表人物的音樂思想進行考證,從而使我們對新儒學對宋代雅樂的影響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參考文獻:

[1] 林萃青.宋代音樂史論文集――理論與描述[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

[2] 邱源媛.唐宋雅樂的對比研究[D].鄭月平.從歷史文化學的角度解讀北宋之雅樂[D].孔琳.唐宋宮廷雅樂之比較研究[D].李明明.中國古代雅樂文化分期研究[D].路佳琳.北宋景佑――嘉年間的雅樂研究[D].

[3] 李幼平.宋代音樂藝術實踐中的黃鐘標準音高[J].音樂研究,2001(2).

[4] 田中有紀.北宋士大夫的八音思想――陳祥道與陳的雅樂構想[J].中華民族專題.

篇(4)

一、音樂學研究論文

音樂學研究論文是我國在此學科取得成果的最直接體現,也是音樂學學科構建的主體。2012年,我國較為優秀的音樂學研究論文主要刊登于國內音樂專業和藝術類學術刊物上,內容涵蓋音樂學子學科所及的不同研究領域。2012年,民族音樂學研究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內容豐富多樣。以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調查與分析為主要內容的代表論文包括:張伯瑜《云南個舊市大屯鎮洞經音樂三首套曲分析》、周青青《北京通州運河號子中的山東音樂淵源》、袁靜芳《走近藏哇寺》、趙塔里木《蒙古族額魯特部民歌特征的鑒別與解釋》、錢茸《淺析滬劇唱詞音聲的地域性音樂價值――兼推“雙六選點”分析模式》、黃婉《在“挪用”中飾變與創造――文化生態視野下的2012基諾族“特懋克”節》、李明月《“堂名”憶舊:蘇州地區十番鑼鼓生存現象探微――以常熟辛莊“春和堂”為個例》、楊和平《民間禮俗的音聲表達――以蒲城喪葬儀式音樂活態現狀調查為例》等。有關民族音樂學方法論的研究論文主要包括:洛秦《“音樂上海學”建構的意義、研究架構及其問題思考》、管建華《東西方音樂的帕斯卡爾式的歷史沉思》、《音樂學與音樂人類學的哲學基礎之比較――兼及中國傳統音樂研究的反思》、薛藝兵《通過田野走進歷史――論中國音樂人類學歷史研究的途徑與方法》、楊民康《音樂民族志書寫的共時性平臺及其“顯―隱”歷時研究觀――以云南與東南亞跨界族群音樂文化書寫為實例》、宋瑾《從“音樂”到“音聲”――音樂人類學學科邊界問題》等。此類論文凸顯作者群體對民族音樂學歷史維度的思考,以及鮮明的跨學科傾向。此外,還有部分文章從傳統音樂的保護與教學入手展開研究,代表文章包括王耀華《熟、背、析、研――教學體會》、張應華、謝嘉幸《我國當代少數民族音樂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討》、沈洽《以人為本的多元―本位音樂教育――基于人類學和民族音樂學視角的思考》、葉松榮《學科發展的瓶頸――關于中國傳統音樂理論學位論文寫作中的局限性探討》等。

2012年,西方音樂史研究論文主要集中于巴羅克時期以前的早期音樂上,代表論文包括余志剛《中世紀音樂教學漫議》、姚亞平《歐洲早期音樂傳統與20 世紀現代作曲觀念》、伍維曦《與中世紀晚期多聲部彌撒套曲的體裁特性》、周耀群《關于“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兩部斷代史的比較》等。這些論文從各位學者的獨立研究角度出發,對西方音樂早期歷史的不同細節開展研究和思考,試圖在理論闡述中深化對音樂史局部細節和音樂歷史觀念形成的認知,進一步喚起人們對古今歷史比較和創作、教育問題的重視。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德國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誕辰200周年紀念,瓦格納研究論文亦成為2012年我國西方音樂史研究的重點,代表論文包括:劉經樹《“清楚變化了的音樂創造”――瓦格納的“音樂戲劇”構想》和楊九華《“”的闡釋 ――再論瓦格納樂劇中的婚姻倫理觀》。另外,對于經典音樂的審美闡釋和音樂流派研究的代表論文可舉鄒彥《貝多芬(Op.31-2)的標題性內涵》和劉瑾《審美困境與現性重建:對新浪漫主義音樂產生及意義的美學思考》。

在中國古代音樂史領域,學者們將目光紛紛投向中國與境外音樂交流史,代表文章包括宮宏宇《基督教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的盲人音樂教育――以安格妮絲?郭士立、穆瑞為例》、陳應時《唐傳日本調名曲名考》、鄭祖襄《談楊蔭瀏對田邊尚雄“中國音樂外來說”的批評》、葉鍵、黃敏學《18世紀西方傳教士的中國音樂研究及其學術史影響》,以及王小盾的系列論文《域外漢文音樂文獻述要》。古代音樂史研究的另一個范疇集中于音樂考古,代表論文有:方建軍《鐘離國編鐘編研究》、《音樂考古學的六個課題》、王子初《我們的編鐘考古》、武家璧《曾侯乙墓漆畫“雜懸”圖及其實驗心理學解釋》。在近現代音樂史領域,2012年的研究論文主要是對近現代音樂家的學術紀念,論文包括:楊和平《論李凌的音樂美學思想》、俞玉姿《略談老志誠先生的音樂思想――紀念老志誠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居其宏《我國新音樂發展戰略的設計師和先行者――蕭友梅音樂思想與創作教育實踐的跨世紀回望》等。中央音樂學院發起的“國家音樂史”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領域。2012年集中發表的論文包括:呂鈺秀《他者對于一個國家音樂想象的建構藍本》、李淑琴《從研究的政治化走向學術化――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學科建設的回顧與思考》、蒲方《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分期的特殊性及復雜性》等。

2012年,我國音樂美學領域的研究論文首先以評述于潤洋教授美學研究貢獻為主導,代表文章包括葉松榮《論于潤洋西方音樂史學研究中的理論建構》、何寬釗《論于潤洋學術研究中的歷史意識》、柯揚《承先賢之法,啟后生之思――論于潤洋對卓菲亞?麗薩音樂美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等。其他論文則是不同學者對音樂美學理論、趨勢與應用問題的獨立闡發,例如韓鍾恩《判斷力批判:置疑音樂美學學科語言并及音樂學寫作范式》、劉研《審美經驗的復興――理查德?舒斯特曼的實用主義美學觀與通俗音樂》、張晶晶《對阿多諾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素材”的梳理與解讀》等。

二、音樂學專業教育教學

2012年,我國的音樂學專業教育教學向著精英化、集約化和實力化的方向努力邁進。在專業音樂院校和綜合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系的主導下,音樂學專業教學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發展體系。在不同層次音樂學專業招生方面,各個院校和科研機構結合音樂理論研究的現實需求,招生數量略有緊縮,考試難度相對增加。如此舉措,不僅維護了音樂學專業精英化教育的傳統,同時也對當代大學生的理論基礎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不同層次的學術人才培養上,各個院校特別重視理論培養和藝術實踐的結合,鼓勵學生將研究重心立足當代、返觀歷史,積極參與音樂田野調查和音樂表演活動,在親身實踐中鍛煉學生的研究能力。各個院校給予學生相對寬松的課程安排,不但要求學生學好音樂理論知識,還不斷啟發學生對其他藝術領域和更廣泛的社會文化產生興趣,獲得更為廣博的文化見識,充分增強學生的學術實力。音樂院校采取各種手段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加以限定和考核,通過論文評比、音樂論壇、大師講座、理論訪談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學習,增長自身的學術本領。學生的畢業論文答辯活動日益規范,答辯通過標準相對嚴格,有效防止學生論文品質和學術素質的整體下滑。

除了各個音樂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日常教學工作外,音樂學界在2012年還積極開展音樂學教學研討、論文評獎和專題講座活動,有力推動音樂學專業教學工作,促進院校間交流合作,增加校園學術氛圍。2012年2月,第四屆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獎”評選征文活動正式展開。活動向海內外華人征集自2009年正式發表的音樂評論參選,并在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第五屆年會召開之際集中評審。2012年3月12日至15日,中央音樂學院舉辦了“中國音樂史學術交流系列專題1:國家音樂史”活動。斯洛伐克音樂學者奧斯卡?艾謝克應邀參加活動,共同探討“國家音樂史”寫作的方法手段和內容選擇。2012年10月,上海音樂學院先后組織了“第九屆(2012)錢仁康音樂學術講壇”和“音樂學學術論壇”,以此作為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建系3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2012年11月至12月,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舉辦系列學術講座,邀請資深專家舉辦專題講座。

三、音樂學學術會議

2012年,我國音樂學界各類學術會議相繼舉辦,有力推動了同領域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促進專業學術會議向著常態化、正規化的方向邁進。在民族音樂學領域,2012年6月29日,由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承辦的“當代社會中的傳統音樂國際研討會”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與會專家以音樂同社會政治、變革的關系為主題,著重討論當代語境下的民族音樂學研究視角與方法。2012年7月12至15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七屆年會在西安音樂學院召開。會議提交論文摘要240余篇,內容涉及黃河流域音樂文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音樂生態研究、音樂與科技、跨界族群音樂文化等研究領域,呈現出學科交叉、研究跨界的學科發展趨勢。2012年7月18日至25日,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第十三屆年會在新疆師范大學召開。會議圍繞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中國跨界民族音樂文化研究、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少數民族音樂教學改革研究三個方面議題展開探討,充分展示了我國近年在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成果。2012年10月30日,國際音理會亞洲大洋洲地區音樂學會首屆學術研討會暨亞太民族音樂學會第十七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泰山學術論壇在山東濟南舉行。來自亞太地區的音樂學家圍繞亞洲、大洋洲、太平洋地區民族之間的音樂傳播與交流、構建適合于亞太地區各國的傳統音樂理論體系等議題做主題發言。

在西方音樂史研究領域,2012年6月21至22日,上海音樂學院舉辦“2012?上海音樂學院?瓦格納國際學術論壇”。 論壇聚合國內最優秀的瓦格納研究學者同國際瓦格納研究實現對話,提升我國的音樂學研究水平,增進與西方學術界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由中國西方音樂學會主辦,四川音樂學院承辦的“2012西方音樂學會青年學者論壇”于9月21日在四川音樂學院舉行。 會議由九位西方音樂史專家對11名青年學子的課題發言進行交流點評,旨在促進青年學者的科研工作和學術交流,積極培養理論新秀。在中國音樂史研究領域,9月24至26日,中國音樂史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七屆全國高校學生中國音樂史論文評選“徐小平獎”頒獎大會在沈陽音樂學院舉行。會議對“契丹音樂史”、“音樂上海學研究”等新課題給予充分重視,并對中國音樂史新近研究成果加以展示。在音樂美學領域,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前沿與對話――全國中青年音樂理論家論壇”在華南師范大學舉辦。論壇邀請全國50名中青年音樂理論家參會,論題涉及多個學科,促進音樂學學科間的相互對話和啟迪。2012年12月2日,“2012年中國音樂美學學會筆會”在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舉行。筆會圍繞 “音樂美學學科資源考掘” 和 “身體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的作用” 兩大主題進行研討。

四、音樂學紀念與交流活動

2012年,中國音樂學界舉行了多項學術紀念和交流活動,對于音樂學院系建設和老一輩音樂理論家的學術貢獻加以總結,并對中國音樂學的對外推介與交流做出貢獻。2012年11月26至27日,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迎來了建系30周年紀念。系列紀念活動由學術研討會、紀念座談會、學術講堂系列、學術成果展、學生音樂會等活動組成。全系教師還集體出版了學術研究文集,對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科研成果加以展示。2012年5月12日,中央音樂學院舉辦“馬思聰百年誕辰紀念活動”。 其中的學術研討會對馬思聰的學術造詣、音樂創作、教育教學和學術精神展開深入的討論和研究。2012年9月15至16日,中央音樂學院隆重舉辦“春雨潤物 學海成洋――于潤洋八十春秋學術研討會”。近3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同事學生圍繞他的學術品格、理論特色和歷史貢獻進行了深入研討。2012年,恰逢中央音樂學院資深音樂學教授張洪島先生百年壽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對張洪島教授的學術成就和教學工作進行重點回顧。2012年9月27日,四川音樂學院舉行“紀念王光祈先生120周年誕辰學術研討會”。全國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學術研討會,對王光祈作為中國音樂學開拓者的歷史地位和學術成就進行回顧、梳理和闡釋。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 2012年12月22日至26日,陳應時、方建軍、李玫等中國學者應邀參加第七屆東亞律學大會并宣讀論文。此次學術交流與研討活動,引起東亞音樂研究機構對中國律學學者研究成果的密切關注。

五、音樂學理論出版

篇(5)

一、會議信息展示方式

1.1國際會議信息情況

世界會議以國際音樂感知與認知國際聯合會(ICMPC)年會研究為例,該會每四年召開一次會議。該會沒有學會網站,都由當屆的舉辦國的主辦單位會議信息,有會前的通知信息,會前會和正式會議的安排,會中的學術交流安排等其他活動安排的展示。現收集到的該會會議情況是自2000-2008年的五屆會議的網絡文獻信息,主要有大會的會議名稱、會議屆次、會議時間、會議地點、主辦機構、會議負責人等,有會議主題、會議多個專題、專題主持人、專題報告時間等;會議作者、會議論文篇名、會議論文展板區等,會前學者研討議題及方式,會后交流等活動安排的展示。會議代表最關注的會議論文索引的內容,會議論文是以篇名索引的樣式展示出來,同時展示各專題參加人和時間。

大會設有兩種交流方式:專題報告和展板交流。著者是否參與大會的專題報道,或展板報道,是在投論文時作者自己做出的選擇。大會也會對于每篇論文進行審議,作出安排,這涉及學術水平、寫作質量、選題新穎、報告人數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果沒有被同意作為專題報告的論文,大會將通知審議下來的論文作為展板論文展示。

代表會在會前就知道自己的論文屬于哪個專題,到會后會準確地在自己的專題組聽報告,一般沒有小組討論的環節。展板區也基本按照這樣的順序排列,作者要在大會安排制定的展板報道時間,提前站在自己的展板前,來接待對其論文研究內容感興趣的其他代表,如有提問,就要細心講解,也可能會有一群人站著討論,大家真對這個展板的研究內容提出不同的思路,這種交流對于作者來說受益匪淺。

展板展示的利處在于節省個人的時間,代表在各個展板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與自己的研究很接近的課題,做到有的放矢,可以與展板的作者深入交流。還可看到更多的研究課題,開闊眼界,好的研究課題會有撞擊及震撼心靈的感覺,新穎別具一格。弊處是因為時間緊,文章多,與自己研究方向或興趣不同的課題將不會瀏覽。對于自己研究感興趣的課題能在展板前過目,不可能與更多的展板作者咨詢,只能作出選擇性地交流探討。代表間的會后聯系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很多,但也會遇到很熱心的代表,建立長期的聯系或課題合作的機會。

國際會議信息一般在會前,這樣各國所有的專家學者可以通過網站,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論文是否被最后錄取,再作參加會議的準備。如果由于種種原因作者不能到會,要及時與大會聯系,這樣在已經公布的會議論文索引中將被除名。

1.2國內會議信息展示情況

國內會議信息以我國音樂心理學會年會為例,該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有學會網[!]站,會前的信息通知,會中的學術交流安排等其他活動安排的展示。現收集到的該會會議文獻情況是2004、2006、2008年的三屆會議信息報道,主要有大會的會議名稱、會議屆次、會議時間、會議地點、主辦機構,有會議多個專題、會議作者、會議論文篇名、會議論文全文等項內容。

我國的會議正與國際會議的做法相反,國內會議索引一般是在會議中,或會議后展示。國內會議上一般采用的專題小組交流方式,是各學科大部分學術研討會都采用的方式。

篇(6)

1986年,中國音協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委托在京舉辦了“亞洲太平洋地區傳統音樂研討會”。國外專家對會上交流的中國音樂學家的研究成果1致表示高度贊賞,并對中國音樂學研究成果沒有翻譯介紹到國外而深表遺憾。造成研究成果交流不暢的原因之1是由于中國專業音樂界人士的外語翻譯與寫作優秀的人才極少,外語優秀的人才1般難以深入了解音樂學科的專業術語以及學科發展前沿動態。所以,為了促進發展世界音樂文化的交流,為了文化知識的全面發展,加強我國音樂專業外語的教學迫在眉睫。論文首先介紹了音樂院校對培養音樂翻譯人才的重視度和現狀,對于各個領域的學術來說,高校當然是最能反映現狀的1個關鍵部門。其次從各種音樂界舉行的活動入手論述了語言的不通對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的嚴重影響。論文在論述了諸多現象后對音樂院校加強音樂專業外語教學的社會意義進行了闡述。并通過周密思考提出了1些可行的措施。

關鍵詞:文化交流;音樂文獻翻譯;音樂專業外語;教學

ABSTRACT

篇(7)

  音樂的開題報告1

  一、課題名稱: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當前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成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項復雜的社會系統過程中,作為學校教育基本組織形式的課堂教學,如果培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我們音樂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我們要資助引導學生從理論法學習、創造、發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叫深層的感悟能力,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此項研究,不光是提升教師和學生素養的需要也是新型社會下學校發展的需要。

  三、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本課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通過研究這一課題,加強音樂理論教學,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各種形式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提升音樂教師的素質,發揮音樂教師的主要作用。

  四、課題研究內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優秀音樂資源,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素質教育,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的現實意義。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問卷調查統計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第一階段:

  1.明確實驗目的,搜集相關資料。

  2.制定研究方案,組織研討。

  3.通過認真學習,觀看《音樂課程標準》等書籍。

  提供研究參考、借鑒。

  具體時間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階段:

  1.抽查,了解圍繞課題在所教班級實踐操作。

  2.分工明確及時展開研究工作。

  3.同課頭研討、展示,兌現分析。

  4.結合第二課題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進行展演。

  具體時間為:20**年10月——20**年12月。

  第三階段:

  1.圍繞教材開展一系列與課題相關的音樂教學活動。

  2.課題歸納總結。

  3.收集,整理資料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課題報告。

  4.按期學習交流,互相聽課,組織藝術實踐活動。

  5.總結陳訴。

  具體時間為:20**年1月——20**年6月。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體現形式。

  傳統教學形式與現行的教學模式的碰撞,學生及社會思想的改變,課題的研究會有一些困難,但是課題經過一年的研究,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各項配合再加上全體課題組人員,相信一定客服各種困難,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將此研究報告及課件,調查結果,課案,表格等形式把結果予以展示。

  音樂的開題報告2

  (一)來源和論文類型

  1.選題來源:自行命題

  (二)課題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1.選題的背景

  2001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已正式啟動并使用,這標志著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改革已全面開展,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使得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音樂教育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但能夠使人的思維更加活躍、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們的視野、豐富人們的生活,同時對開發提升人們的智力、增加想象力、培養創造性也有著一定的作用。

  但是,從近二十多年來少數民族地區基礎音樂教育的狀況來看,由于受地理位置、經濟環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在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發展長期停滯不前,與推進素質教育的時代不能在同一步伐上。音樂課至今沒有得到重視。少數民族中小學的音樂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都嚴重缺乏,且管理與對音樂的研究也較落后。這些地區的教學質量普遍很低,教學模式很單一,大部分都是以傳統的教唱模式為。由于地區條件的局限性,相關專業畢業生的自主擇業性觀念又較強,使得較偏僻的地區中小學音樂師資力量嚴重欠缺,那么這些發展較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也就很難接收到專業的音樂知識,感受不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因此也就難以發揮出音樂本身所要實現的美育功能。

  2.選題的意義和目的

  本文中的湘西自治州全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湘西自治州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漢族、回族、瑤族、侗族、白族等三十個民族,其中以土家族、苗族居多。由于湘西地理位置偏僻,地處武陵山區,境內山巒疊起,丘陵起伏,多民族雜居,湘西自治州是全國重點扶持的貧困地區,已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計劃之中。由于該地的地域封閉性和交際范圍的限制,經濟落后,教育基礎很單薄、教育改革起步較晚,因此也使得那里的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大多城市中小學的音樂教育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音樂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湘西自治州這個較為落后的地區有著一定的復雜性、分散性、地方性和落后性等特點。本課題通過對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進行了初步的的考察與探索后,對當地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的狀況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對促進該地區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與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人生長在湘西,深知當地地區音樂教育的落后,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可以為推進該地區的音樂教育教學能略盡微薄之力。

  (三) 研究現狀綜述

  湘西地區的音樂文化積淀很深厚,音樂舞蹈更是該民族地區中群眾們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內容,因此,大部分研究者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在對湘西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之中,也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反觀對湘西地區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的研究則起步晚,成果極少,且都是以論文與期刊的形式出現,至于專門研究該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成書目前還沒有,可見對其研究的薄弱與缺乏。現對湘西自治州的音樂教育研究分述如下:

  1.已有碩士論文研究現狀

  陳育梅的碩士論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環境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從教育環境產生的國內國外背景的簡單介紹,然后從問卷的調查統計對湘西自治州中小學的教育環境進行了較為客觀的評估,后對當地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發展的對策。該篇論文是對整個湘西州中小學教育環境的狀況一個詳細的調查概述,對后面中小學音樂的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參考價值。

  侯杰的碩士論文《湘西多民族雜居地區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該篇論文是結合湘西多民族雜居地區的實際情況,展開對該地區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研究,對湘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實施音樂課程提供了切合實際的理論指導,擴展了其研究的視野。同時結合音樂人類學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觀念,從跨文化這一角度來審視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不但為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也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得到實際的運用,為理論提供了的支撐點。改進傳統教育的以音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具有促進作用。

  王躍輝的碩士論文《湘西自治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該論文從湘西自治州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為著力點,以過發放回收問卷,統計調查結果與分析這一客觀調查來研究當地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情況。而后對湘西州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從對湘西各級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幾點建議;對如何提升湘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的思考和關于建設湘西自治州鄉土音樂教材的思考這三個方面提出了發展對策。

  2.各類期刊已有研究成果

  王蓉芳,唐寅玲發表的期刊《論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為例》,本篇文章從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育文化的積淀、文化的傳遞、文化的選擇以及文化創新這四個方面的文化功能進行探討和研究。

  周慧《論湘西多民族地區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依據湘西民族地區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原則和方式,結合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展開對音樂課程資源實踐教學利用的研究,以鄉土音樂資源整合為理論前提來提出鄉土音樂資源整合的具體做法,以適應新形式下的湘西中小學課堂音樂教學的需求。

  楊蓉《湘西地方音樂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及利用》在文中分析了湘西地區音樂課程資源的種類,并簡要說明了課程內容資源的調查與篩選的方式方法。對該地區的音樂課程的建設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陳瑾《湘西農村音樂教育改革的思考》從對湘西農村音樂教育發展現狀及分析入手,提出教育機構在思考當地文化發展的通史,更應重視民族地區有特色的文化傳播和繼承,并著力于本民族地區的音樂教學研究和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以湘西傳統音樂為突破口,改革農村音樂教育,并提出了新思路:讓有特色、簡單易學的民間樂器進課堂;結合科學的發生發聲,學唱湘西民歌以及利用湘西民間舞蹈資源,開設室外音樂課堂。

  田愛萍《湘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對湘西農村音樂教育觀念陳舊、師資力量不足、設備落后等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陳文靜《關于湘西農村音樂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一點思考》。作者主要闡述了如何將湘西豐富的地方音樂課程資源引入課堂,其研究成果對開發與利用湘西音樂課程資源,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龍勤彪的《湘西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前景探析——以兩河中心小學為例》。從客觀上進行探索與分析,從主觀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與意見。

  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與研究》。該文章通過對湘西所管轄兩區兩縣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整體狀況深入的調查研究,整理出了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與不足,細致梳理的問題的形成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與途徑來促進湘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

  劉廷新的《自治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調查與分析》。文章對湘西農村部分中小學的音樂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學校及家長對該門課程重視與認識等方面做了一些調查,指出應從提升認識、更新觀念,鞏固師資,引進專業人才等方面入手來解決當地的音樂教育問題。

  從以上已有成果以及本人所搜集的資料顯示,在對湘西自治州音樂教育的研究方面,其成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見,且大多數論文資料都是針對一些常見的教學現象進行論證,并談一些較為主觀上的體會及感想,沒能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及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其創新性成果也并不多,可實施性也不強。

  (四) 研究內容

  本課題將分為四個部分來進行研究。

  第一章 選題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概況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策略

  本課題是通過發放問卷,對湘西自治州地區的中小學進行農村與城市的分層發放,并對這些學校的音樂教師與學生進行隨機抽樣來進行該地中小學目前的音樂教育情況的了解。通過對部分縣市的教育局領導,學校領導、音樂教師、學生以及走訪部分學生家長進行調查。從對學校的教學設備、師資力量以及教師的專業素質->本質和教學方式方法等情況來研究。努力分析出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情況和影響的因素,剖析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況和影響因素。對以上問題產生的原因做出客觀分析,為湘西自治州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找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五)難點和創新之處

  1.研究難點

  湘西自治州轄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順、龍山、瀘溪、鳳凰、古丈這七個縣。其各個縣市的中小學都較分散,且都距離較遠。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整個湘西的教育都較發達城市單薄。據本人所了解,湘西州里面發展較快較好,教育也相對比其他縣發達一點的城市中小學,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這個只關注學習分數的教育大浪潮里,大部分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的主科教學,因為這影響著他們的升學率。而在落后偏僻一點的農村中小學里由于教學設備以及師資的缺乏,音樂教學活動則難以順利開展。這給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研究增加了很多難題。

  2.創新之處

  首次系統的全面地從各個方面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采用發放回收問卷得到最新的數據來統計,掌握一手資料,并客觀的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

  (六)擬采取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第一步,搜集整理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文獻資料。

  第二步,實地調查當地中小學音樂教學情況。

  第三步,分析所得調查情況,研究其中的問題,并給出建議。

  2.研究方法

  本論文在研究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現狀實際調查,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1)文獻研究法:主要通過圖書館書刊查閱以及網絡電子書刊、資源等方法搜集文獻資料,努力占有第一手資料,力求系統、全面地搜集與研究論題相關的教育資料來進行客觀、全面和細致的梳理。

  (2)訪談法:選擇性的對本課題有關的領導、教師、學生、部分家長及各相關人員進行各種方式的訪談,包括面談或者電話等。并對所得到的回答進行客觀的分析來獲取所需的資料。

  (3)問卷調查法與抽樣法:采用發放問卷,對湘西自治州地區的中小學進行農村與城市的具有代表性的學校來分層發放,并對這些學校的音樂教師與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來獲取所需資料。

  (七)研究計劃進度

  20XX.5—20XX.8 選題并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9.1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答辯

  20XX.10—20XX.3 撰寫畢業論文,完成初稿

  20XX.3—20XX.5 修改畢業論文,定稿

  20XX.6 畢業論文答辯

  (八)參考文獻

  1.著作類

  [1]周純祿.跨世紀的奠基禮:湘西州教育綜合改革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04

  [2]孟鑄群,陳紅濤:湘西民族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07

  [3]秦平著:民族教育探索與實踐[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01

  2.論文類

  [1]侯杰.湘西多民族雜居地區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7

  [2]王躍輝.湘西自治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8

  [3]陳育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環境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3.期刊類

  [1]王躍輝.基礎教育傳承民族文化—湘西中小學本土音樂教育發展的新思路[J].音樂教育與創作,20**,9

  [2]王蓉芳,唐寅玲.論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為例[J].商情,2010,15

  [3]周慧.論湘西多民族地區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02

  [4]楊蓉.湘西地方音樂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利用[J].民族論壇,2005,8

  [5]陳瑾.湘西農村音樂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2006,03

  [6]田愛萍.湘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J].大觀周刊,2011,14

  [7]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與研究[J].文學界(理論版),2012,2

  [8]龍勤彪.湘西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以兩河中心小學為例[J].2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人作爱免费视频道歉|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性一交一乱一透一a级|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正在播放国产剧情亂倫| 国产内射老熟女aaaa| 十九岁中国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在线高清理伦片a|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天天爽天天爽天天爽|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黑人上司好猛我好爽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美女视频黄的全免费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