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17: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教育理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概念界定
1.幸福教育的理念
幸福教育是指在幸福的感受中進行幸福內容、幸福觀的教育。幸福教育以人為本,關注人的幸福感,激發和喚醒人的幸福意識,在培養人的生活能力的同時,培養人感受幸福的能力,提升人的幸福感。
“幸福教育理念”就是讓教育與幸福相連,讓校園成為守望師生幸福生活的福祉領地。通過一系列活動,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幫助師生提高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引領教師、學生過一種幸福的校園生活。
2.“幸福教育”理念下學區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依據積極心理學理論,開展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斷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促進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形成健全人格。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對情感的自我調節能力、意志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探索途徑
良好的“興趣、習慣、方法”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重要因素,是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一定的學習策略指導下培養、形成的。因此,我們把“幸福教育工程”的三個落腳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作為學區增強課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主線,并貫穿在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
(一)開設心理活動課
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是我學區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之一。早在2004年,我們就在學區范圍內開設了此課程。它是以學生的成長點為立足點,以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為主線,以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為主要內容,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以正面教育為主的活動課程,輔導目標重在發展、預防。
在教學內容確定的基礎上,通過“活動、明理、互動、升華”等環節設計,采取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討論分析等多種形式的系列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觀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活動:通過小游戲、音樂欣賞等暖身活動,引導學生進入心理活動課情境。給學生創設出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為進入活動主題進行了有力的鋪墊。利用講故事、學生表演、投影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掌握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
明理:通常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言,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充分感悟。體驗與感悟是心理課常用的方法,讓學生充分體驗,達到育人的目的,學生在明白事理的同時,自我認識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互助:同學之間結合實際分析自身情況,形成自我認識,提高自我認知能力等。
升華: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達到自我提升之目的。
通過實踐及調查統計顯示,心理活動課已成為學校中最受學生歡迎的課之一,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在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學區提出“教師人人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并對全體科任教師提出:“突出學科特點,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全方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宗旨,開拓性地推行教學新理念,即在幸福教育理念支持下研究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
1.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效能
教師通過營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課堂氛圍,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特別是精心設置問題情境等引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探究新知識,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念,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能。
2. 三個“落腳點”,奠定學生幸福生活基礎
結合“幸福教育工程”,我們提出了三個落腳點――“興趣、習慣和方法”,各校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習慣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學習策略的指導。我們采取“兩結合、一制定”加以落實,即:把興趣培養與學習任務結合起來;把培養習慣與教學任務結合起來;制定“興趣、習慣、方法”的實施方案加以落實。
學區黨總支定期聽取學校校長落實此工作的匯報,將其納入校長的考核范圍,進行專題匯報……經過四個學期有計劃、有步驟的落實,很多學校的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隨之而來的是學習成績的提高。
3.深挖學科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在落實三個落腳點的同時,我們還要求每位科任教師結合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審美意識、意志力和群體意識等的培養。例如:語文課通過對優秀文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高尚情操的同時,幫助學生克服消極的心理狀態;英語課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重點培養學生的協作和交往意識;數學課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等。
(三)開展班級團體輔導
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從2006年起,學區十分重視班主任這支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作用。結合本班學生實際,開展預防性和發展性為主的班級團體輔導活動。學生們在“傾聽”“同感”“判斷”“商量”中達到在大我中完成小我,在完成小我中又能促進大我,使大我與小我在和平相處中并進發展,體現出學校“心育”的教育性、發展性、預防性。
(四)綜合實踐課
活潑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學校的多種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通過調查訪問、參觀、拓展訓練、社會服務等形式培養學生交往、合作、戰勝挫折等心理品質。
(五)學校心理咨詢活動
小學生的心理咨詢是心理教師根據學生的求助情況,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知識,通過與學生討論、談話等方式,給咨詢的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指導的過程,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問題與根源,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提高學生處理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問題的能力,并產生情感、認識和意志上的變化,從而消除不良的心理影響,達到適應環境、發展自我、增進心理健康的目的。在對學生進行補救性和適應性的輔導外,我們還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指導、啟發學生依靠自身的內在力量,預防、克服和排解心理問題,同時注重對學生在學習和自我方面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潛能開發。心理教師利用他們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小學生存在的問題,采取系統脫敏法、認知重建法、宣泄疏導法、贊賞激勵法、民主對話法、自我教育法等,對學生進行輔導。對正常的學生,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開發學生潛能,使心理咨詢室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在對學生開展咨詢的同時,也對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活動。
(六)與家長、社區通力合作,開展“三結合”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和社會教育是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向家長介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科學的親子互動方法,介紹為孩子創造良好家庭環境的技巧。知心姐姐盧勤為我們進行了“家校配合,共同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的講座。各學校開展家長參與的親子運動會,全校師生和家長社區代表參與的六年級“感恩畢業典禮”。
三、完善機制
(一)成立心理核心組
針對各校心理教師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的現狀,學區發揮資源優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小組,加強橫向學習與交流。2006年3月,學區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組正式成立。通過學習、教研與交流等形式不斷提高心理教師的專業水平,為營造幸福校園,提高師生幸福感提供了人員保障。
(二)發揮學區指導功能
1.自我學習活動,理解“幸福教育”的理念
學區及各校為每位干部和教師配備了三本書,即《幸福教育論》《教師的幸福感》和《積極心理學》。教師們利用業余時間,閱讀書籍,撰寫讀書心得,為工作實踐積累著豐厚的理論知識。
2.交流與論壇活動,感悟“幸福教育”的真諦
利用每周校長例會時間,學區進行“幸福教育”理論學習與探討,從“內涵解讀”到“實踐構想”,提高校長們對“幸福教育”的理解;舉辦全體中層以上干部參加的“幸福教育論壇”會,提高大家開展“幸福教育”的認識,并在實踐操作上達成共識。
(三)注重教師專業發展
開展說課做課、導師帶徒、校本教研、專題培訓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與能力,引導教師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和享受的心態從教。
(四)開展活動,內化幸福教育
學區通過開展“我談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案例”及“幸福教育論文”征集、演講等系列活動,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幸福教育”的理念,使教師有效地把育人理念有機地融合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教師們的業務與技能。
(五)課題引路,逐步提高師生的幸福指數
科研課題的研究能提升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層次,提高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此我們組織教師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北京教育學會等的課題研究。如學區組織各校參與了中央教科所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學習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學模式”課題的研究。
為了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學區先后多次組織干部和教師參加由中央教科所孟萬金、張彩云等人主講的積極心理學培訓。通過培訓、學習,強化教師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思考和處理教育教學的策略與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帶動教師遇到問題時一切從積極出發,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問題;用積極的途徑培養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反饋強化積極的效果;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
(六)樹立典型,以點帶面
三里屯小學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較早的學校,參加了北師大國家級課題并承辦了“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區級現場會,專家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充分肯定。
西壩河三小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學校以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咨詢室的建設為突破口,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市德育心理研究中心在該校召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校的特色發展項目。
(七)制度做保障
為了確保幸福教育理念下學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提升學校心理教育水平,學區通過制定課堂教學評優制度、幸福教育工程評價制度、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教學流程管理要求等推動幸福教育工程的落實。
四、效果體現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區“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探索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學生收獲了開展幸福教育帶來的快樂
1.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加強。主要表現是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轉為現在的主動探究。在與家長進行信息反饋座談會上,許多家長談到了學生在家學習時的變化。很多家長說:以前在家與孩子談學習,多半是一扭頭就走,現在家長與學生共同交流,彼此分享孩子學習的得與失。
2.學生學會了探索,逐步掌握了學習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學習的自覺性得到提高,學生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幸福。
3.學生嘗到了落實“三個落腳點”所帶來的好處,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如近兩年來,我學區的教學成績逐步提高,各種抽測成績87%以上的學校超過區平均分。學生拿到了開啟幸福的金鑰匙,感受到了學習的幸福與快樂。
(二)教師逐步體驗到了工作的幸福
1.教師們的心理專業水平得到提高
我們積極參加由區指導中心組織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例》編寫工作,該書已于2007年由新時代出版社在全國范圍內發行。
2007年,我們組織教師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新課程心理活動課優秀教案評比,我學區有23名教師分別取得一二三等獎的好成績。
2.心理科研成績顯著
學區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論文和案例評選活動,如參加“健康杯”評審活動、中央教科所舉辦的征文評比以及市區教育學會舉辦的征文活動,學區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獲得國家級別獎項的有338人,市區級的100多人。
3.教學成果突顯,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區品牌
近四年來,我學區及所轄學校參加或承辦國家級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3次,承辦北京市心理現場會2次,區級2次。做心理活動課和班級輔導課33節,得到專家的充分肯定。
學區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驗先后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代科學教育》等雜志刊登。《現代教育報》曾三次宣傳報道過我學區開展心理活動課情況,對我區教師的課給以詳細報道。
在上級領導的親切關心、干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區8所學校全部被評為朝陽區心理健康教育先進校。其中,7所學校成為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校。學區先后在全國、市、區內做過典型經驗發言,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心理專家俞國良、北京市教委德育處領導的高度評價,發揮了在朝陽區、北京市乃至全國的典型示范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區品牌。
(三)帶動了學校特色項目的發展
幸福教育帶動學校特色的發展,目前學區8所學校校校有特色,如新源西里小學的“普特融合特色”、三里屯小學的攝影特色、黃胄藝術實驗小學的藝術特色等項目在市區乃至全國產生影響,另外,學區建立了教輔中心,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個性發展、健康成長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
(四)推動了學校良好校園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理念;策略
隨著人們對心理學研究的深入,逐漸有了新的視角,也就是積極心理學,這主要是注重開發和應用人們身體中固有的、潛在的、積極的力量,通過這種方式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某種方式積極宣傳和培養學生構建自身積極健康的心理,維護并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隨著心理問題出現逐漸的低齡化、極端化,我國的各個高校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也提高了與之配套的軟硬件設施。目前,在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向學生介紹促進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優良品格和心理品質。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解析各種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問題的現象,向學生傳授進行心理調適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心理問題的預防,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咨詢,不定期地開展心理健康的講座和主體活動宣傳。通過這些方法,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有效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但是這種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對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的預防,教學的重點是學生的心理問題,實質上屬于一種“消極心理學”。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理念已經難以適應當前教育以及時代的發展要求,需要及時進行改進,加強學生對積極情緒的體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幸福能力和積極人格,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二、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改變傳統的心理學教育的理念
教育理念約束著整個教學活動,是進行教學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理論基礎,是對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觀要求和理性認識。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逐漸增加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心理學教育理念下,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緩解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學的重點是“預防”。在這種教育理念下,人們會對心理教育產生誤解和偏見,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是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健康的問題直接等同于心理健康,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就是為了處理和鑒別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這種理念是典型的問題取向,沒有正確、科學地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出學生固有的、潛在的積極力量。通過讓學生不斷地體驗積極地情緒,培養出積極的人格和心理品質,達到預防心理問題的目的。轉變傳統的心理學教育理念,需要做到的是在知識觀方面的轉變,通過在高校中全面的普及積極心理學相關的知識,使學生正確認識和意識到積極心理學對自己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2.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積極心理學的內容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生命教育、人際交往、挫折和壓力的應對、自我認識、常見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心理健康的標準等。從教學內容可以看出來,目前更加注重對心理問題的預防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在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下,學校應該增加相關的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積極的情緒,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和獲取幸福的能力。積極的情緒包括愛、感激、自豪、興趣、滿意、快樂等,主要是人體感受到愉悅,可以是受到身體內或者是外部的刺激以及個體的需求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積極的情緒有利于預防疾病,有助于身體健康,同時能夠讓人們充滿幸福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高校的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應該注重使用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增加學生在積極情緒方面的體驗,培養學生調節情緒的方法。
3.對心理學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拓展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和心理品質,教師需要注重拓展心理學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多渠道對向學生灌輸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首先,教師是要注重課堂教學,這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師根據積極心理學的教育目標,注重加強學生進行自我認識和完善,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其次,在其余的時間,教師可以積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發掘朋輩資源,在日常的溝通中促進互相之間的了解,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學的指導和培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理念轉變為積極心理學,是時代和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和人格,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在積極心理學的教學理念下,首先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正確認識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其次,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積極心理學的內容,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積極心理學的作用。最后,教師需要對心理學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拓展,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參考文獻:
[1]屠鳴,李曉彧,魏春燕,邱建國,王媛.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2]米豆豆.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途徑探究——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
關鍵詞:心理教育;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
一、引言
職業院校在以往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堅持傳統的思想教育方式,但是在對以往工作的總結中發現,德育工作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即使思想德育課程內容變多、學校德育教師隊伍陣容在不斷擴大,與之相反的卻是班主任工作量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復雜,因此職業院校班主任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管理理念,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去開展工作和研究,做到教育活動真正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心理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
二、適應新環境、樹立心理教育理念
第一,堅持和諧的心理教育理念。心理教育本應成為職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職業教育學校孤立的以德育論德育,割裂了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聯系。作為學校如果要培養出一個合格、心智健全的人才就必須取得學生的心理和品德雙重健康,這樣才符合教育本身培養人情感品質的特定目的。20世紀初期,心理學者將心理健康教育對象轉移到全體學生當中,開始集中關注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第二,以精神成長為教育目標理念。精神的成長貫穿在教育的過程之中,在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夠得到強化,精神品質能夠提升。從本質上講心理教育的方法原理便是人與人心靈的溝通。職業學校的班主任要充當學生心靈的關懷者,根據以往的優秀班主任工作經驗來看,關注學生精神成長和精神層面的所有問題會給學生的未來發展帶來深遠的積極影響。職業院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級中學的學生,缺乏學習和規劃的目標、沒有學習動力、缺少精神支柱是所有職業院校的學生共同的特點。職業院校班主任對于后進生的啟發和鼓勵都要從關懷其心理精神層面做起,促進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成長起來。第三,以全體學生為心理教育和服務對象。職業院校應該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通過適宜的措施為全體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一是培養學生形成優良的心理品質;二是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師資隊伍和軟硬件設施的建設;三是從根本上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只有以全體學生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才能擔起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任,才能提高全體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水平,增強學生的心理機能,最終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水平。在以全體學生為心理健康教育對象的同時,也要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給予特殊關注和積極心理矯正,這樣才能做好全面的服務。第四,多元化智能化的教育評價理念。多元化和智能化的評價就是要改變以往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發展狀況的單一評價模式,心理教育能夠幫助原有學習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取得很大的發展,通過心理機能的調試能夠激發學生更多的潛能,通過多元智能的原理和積極心理學的刺激,在正確看待職業學生的前提下塑造和培養他們成為社會合格的人才。職業院校的班主任要一方面尊重學生的差異、正視學生的現實發展,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另一方面要積極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用積極地心態評價、看待管理學生事務。
三、樹立心理教育理念提升班主任工作有效性
第一,積極發揮班主任工作優勢。通過根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把心理健康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能力、知識、思想道德上不斷的提高。班主任工作中如果遇到學生的心理及行為有異常狀況,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解決或者轉變,學生的品行和學業就得不到改善,因此班主任應該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切入點,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只有扮演好“心理專家”的角色,班主任才能取得心理輔導和針對學生的成功調試,首先班主任是教育對象和要素之間的中介,通過日常與學生的接近不斷地影響學生,通過班主任可以針對學生隱蔽性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溝通,并且在心理問題的轉化中,班主任一定要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二,開啟心靈對話打開學生心扉。班主任針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要展開心理的溝通與對話,對學生心跡進行觀察以及心理特征的把握。職業學校的學生心理特點不同于普通學校的學生,它有著自身的特殊性,班主任需要真正做到打開學生心扉,進行心靈的溝通,不能以居高臨下命令的口吻進行交談,而是要對學生表現出足夠的耐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微信、QQ、Email等現代網絡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更有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第三,激勵學生提高進步的動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拼搏的理想,并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步化成學生進步的動力,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挑戰,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不斷地堅定自身的理想,樹立更高的奮斗目標,保證學生擁有持續不斷的內部驅動力。第四,激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班主任應該堅持對每一名學生都充滿熱情和期待,側重于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處理情緒和壓力,針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訓練等等,所有職業院校的學生都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良好的自覺意識,最大限度激發和挖掘自身的心理潛能,最終成長為合格的接班人。
四、結束語
職業院校的學生生源復雜,管理難度大,班主任教師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不僅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也要學會自我調節,保持良好心境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洪維明.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兩個核心[J].職業,2012(06).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基礎知識的講解,忽視了教材中所隱含的心理健康知識,這樣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單純地學習地理知識,無法通過此學科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強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這樣的情況,地理教師應該對教學進行重新認識,深入挖掘教材中潛藏的心理健康知識,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學相結合,以此來實現精英人才的培養目標。
一、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教師想要在地理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教師就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執行者,教師的思想觀念對其教學行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教師具備了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之后,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就會注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反之,教師則會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因此,教師要從自身入手,樹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進行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學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夠積極地配合教師,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對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挖掘,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習成績,同時還能夠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這對學生以后的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比如說,當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地球上的水》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知識講解,一方面是講解地理知識,對地球上的水資源組成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區別,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一思想的引入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滲透節約用水的觀念,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以教材為基礎挖掘心理教育知識
教師想要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地理教材進行深入挖掘,以教材為基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教師脫離教材,引用課外資料來為學生講解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就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教師必須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懂得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傳授學生地理知識,附帶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隱藏的心理教育知識。比如說,當教師想要為學生講解《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從地理知識入手,為學生講解在旅游開發中為什么要保護環境,如何保護環境,當教師講解完地理知識,教師就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為學生講解一下當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旅游中出現的環境問題等,然后通過這些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旅游過程中對環境進行保護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在以后旅游過程中就會自覺地不亂扔垃圾,不在景觀建筑上亂寫亂畫,進行文明旅游。
三、結合課外實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開展地理教學過程中,因為地理知識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過程中會采用實踐活動的方式。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通過親身感受來習得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外實踐是比較常見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理性的認識來影響學生感性的認識,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過程中心理也能夠健康發展。結合課外實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動探究課題為基礎,教師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師將學生帶入到自然環境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切身的感受來了解自然,清楚自然和人類社會和諧相處的意義,以及如何和諧相處。同時通過野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比如說,當教師想要為學生講解《環境污染與防治》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對城市垃圾清理情況進行調查。當學生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之后,學生就能夠認識到自己不應該亂扔垃圾,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對環境進行保護。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垃圾清理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知曉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難處,想要做好就必須克服重重困難,以此來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四、結語
關鍵詞 護士 健康教育 影響因素 對策
健康教育是維持人類健康的一項有效措施,也是現代醫院為滿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責,許多發達國家都把健康教育作為培訓護士的一項基本要求。但在實際工作中,這項工作往往不到位,即使進行,也僅限于向患者介紹一些住院知識和一般的衛生宣教,不能保證健康教育質量。本文將對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影響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其對策進行闡述,以期幫助護士樹立健康教育理念,提高護士健康教育水平,從而幫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活動,促進人們自覺地采納有關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變人們不健康行為,培養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強健康教育是護士的職責:1860年南丁格爾開辦的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所規定的教學基本原則中就指出,教育是護理的一部分,并號召“護士應同時也是衛生導師和宣傳鼓動家。我國《護士管理條例》第22條中也規定護士有承擔預防保健工作,宣傳防病治病知識,進行健康指導,開展健康教育,提供衛生咨詢的義務。盡管人們的保健意識大大增強,但健康教育仍較滯后。
加強健康教育是縮短與國際護理差距的需要:在美國,護理人員從學校到臨床都系統進行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健康教育理念已成為工作行為準則。美國有一百多所學校培養健康教育的碩士,博士。英國倫敦大學師范學院設有健康教育教研室,不但可授予學位,還有良好的現場基地。比利時在20世紀70年代在醫院就開始了結核病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80年代開始在大學開設相應的健康教育培訓課程。我國健康教育起步較晚,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較簡單,教育時機把握不準,缺乏個性教育。
加強健康教育是幫助護士樹立健康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對患者滿意度情況調查分析中發現,患者對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滿意度只有70%左右,明顯低于其他能力。同時,也認為護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臨床護士的健康教育理念有待加強。
加強健康教育是滿足患者健康知識需求,促進健康的有效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健康觀念明顯更新,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及護理保健知識有強烈的需求。加強健康教育是滿足患者健康知識需求的有效途徑。
影響健康教育的因素
護士因素:①知識缺乏及老化:我國護理隊伍普遍學歷偏低,對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缺乏;高校護理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護理教育模式陳舊,護理教科書數年不變,知識老化,不能適應新的醫學模式。②角色認識偏差:護士局限于執行醫囑、打針、發藥等治療性護理,對健康教育缺乏感性、理性認識,以“患者的健康問題為中心”的意識淡薄,將健康教育視為額外工作。③缺乏溝通交流技巧:據統計,在年輕護理隊伍中,54%的護士對溝通技巧僅限于基本了解,30%的護士未掌握溝通技術。護士缺乏提問、傾聽、開始和結束談話技巧,語言缺乏藝術性和吸引力,使患者無興趣專心聽講,達不到理想效果。④教育時機不恰當:患者剛入院,尤其是急癥患者和家屬,對新環境和角色的轉變尚未適應,對護士宣教收效甚微;患者身心狀況欠佳,如疼痛、發熱、惡心、嘔吐、焦慮、憤怒時,此時宣教易產生厭煩抵觸情緒;手術、特殊檢查前,患者往往緊張、恐懼,此時施教事倍功半。⑤健康教育方式不深:人在健康教育中,護士往往照本宣讀書面內容多,實際操作或根據不同患者進行不同的健康教育指導少,往往達不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患者因素:①患者的記憶理解能力和文化水平:患者記憶理解能力及文化水平越高,對疾病的了解欲望越強,理解和接受能力也越強。長期不科學的生活習慣,是宣教中重要的干擾因素。②經濟承受能力及對護士的信任度:經濟承受能力較差者重視治療輕教育,希望用盡可能少的錢得到最好的治療及護理效果,在病情稍有好轉就急于出院,使健康教育知識在短時間內無法掌握。有的只相信醫師的宣傳教育,從而影響護士的健康教育效果。③健康信念與學習態度:健康信念是指一個人對健康的認識和看法,不同的患者對健康有不同的認知學習態度,主動學習易于接受健康知識,被動學習則接受知識處于應付狀態,其效果必然較差。
其他因素:①護士編制不足,缺乏健康教育時間:衛生部規定護理人員與病床比例是0.4:1,但90%以上醫院達不到這個比例,護土往往不能騰出完整的時間,不是匆忙完成術前健康教育,就是一邊操作,一邊做健康教育。有超過1/3的護士認為沒有時間進行健康教育。②醫院決策者對護理隊伍的重視程度:醫院普遍存在對護士重使用輕培養的問題,忽視護士繼續學習深造的需求,繁重的腦力、體力勞動不能得到相應的獎勵報酬,影響了護土健康教育的積極性。③護理管理觀念和方法滯后:病區護士長注重護理記錄內容,應付檢查走形式。護士長隊伍呈現年輕化趨勢,管理經驗不足。
提高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對策
強化角色意識:部分護土對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知偏差,反映了在護理工作模式轉變過程中觀念轉變相對滯后,應提高護士對教育角色的認知水平。
加強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鼓勵護士參加各種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訓練,特別是有關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班。建議護校開設有關健康教育課程,鼓勵在職護士參加高護專科、本科自修學習,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
掌握健康教育的規律和方法:采用豐富多彩的教育方法,如談話、演示、讀書指導、技術操作、咨詢等多種形式,采取病室教育、個體教育或兩者相結合的教與學方式。指導護士要注重不同個體的要求,充分考慮患者的病情輕重、身心狀況,選擇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教育方式。有調查顯示,大部分患者仍傾向個別交流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把握健康教育時機:好的護患關系是溝通成功的必要條件,護士應根據患者的身心狀況選擇教育時機,在患者具有學習愿望和具備學習能力的身心條件時給予適時的教育。有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患者一入院就有著要求接受健康教育的強烈愿望。
健全質控及反饋機制:收集護士進行健康教育的情況及效果等內容,制定出具體的質量控制指標,以便護理部、科室、護士長對實施健康教育質量進行檢查及監督。通過信息反饋掌握健康教育情況,找出不足,及時調整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充實護理隊伍,為健康教育提供人力資源:補充一線護士,縮小病床與護士之比相差較大的距離,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課程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近年來,由于我國農村社會的發展變化,農村中小學教育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加強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確實促進農村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就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加強學習,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忽視或淡化心理健康教育,將嚴重阻礙素質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從而極大削弱人才發展的競爭力。廣大農村地區的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應通過全方位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廣大師生員工乃至家庭、社會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識,提高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二、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健全管理評估機制
為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教育行政部門應建立起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管理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師資配備、活動開展及成效考核等作為評估各學校該方面的重要指標。
此外,還應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機制。建立由專職或兼職人員組成的專家小組,依照一定的參照標準,定期和不定期地對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與隊伍的建設情況,教育教學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情況,活動課程的開設,心理輔導室的建設與資金投入狀況,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
三、加強師資建設,提高從教人員的專業素質
首先,農村中小學應盡量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來學校任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此外,還可以派具有教學經驗,熱愛心理健康教育事業,責任心強的非專業教師到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較好的農村地區學習與考察,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開闊教師的視野。當然,農村中小學還可以邀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專家、教授到學校來做輔導,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理論水平,增強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其次,農村中小學還可購買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材料,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來開展教師培訓工作。通過校本培訓等形式定期安排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培訓內容,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再次,農村中小學應依托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在硬、軟件方面的優勢,從實際出發,廣泛開展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培訓,使農村中小學教師盡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能結合現實問題靈活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從而在教育教學的實際過程中積極、主動、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開發適合農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資源,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農村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應從實際需要出發,整合學校、地方、科研機構以及教師的力量,積極開發適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以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與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學校自身教育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相結合,讓學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使學生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五、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交流合作,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需要學校、家庭、社會齊心協力,構建學校與社會、家庭“三教合一”的教育網絡。學校教育是溝通社會與家庭的橋梁,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學校要勇于擔當主力軍的重任,在創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時,也要向社會、家庭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構架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開展。
首先,農村的中小學校內要形成一股合力。學校從管理者、教師到服務者都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每一所學校都要創設和構建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學校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其次,也應當看到家庭、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社會的影響力比學校更為持久、更為深遠。因此,應把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整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個重要的支撐系統。學校應針對家長們的心理特點成立家長委員會,舉辦家長學校,向家長們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使之能對孩子提出合理的發展目標,掌握正確的與孩子進行心理溝通的技巧。學校還應與當地密切聯系,爭取地方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健康的文化體育場所,讓學生遠離不良環境,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區環境,保證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廣西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立項項目“基于環境模擬的高職創業教育實踐過程研究”(項目編號:SK13LX582)、2013年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模式研究――以柳州市為例”(課題編號:桂教科學[2013]13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9-0088-02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中的重點研究課題,尤其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幾年受到特別重視。高職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高職院校學生這一群體相對于其他本科大學生而言,有其十分特殊的特點。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普遍偏小,比普通大學生的年齡平均小3~4歲;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其學習環境、教學環境以及今后走向社會的發展空間,都與普通大學生有著較大差別。個體自身的差異、其所處的環境以及接觸的群體對象的差異,導致高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普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所差異。與此同時,這也體現出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應該引起特別重視。
近年來,圍繞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國內有眾多學者紛紛進行了相關研究,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積極健康心理教育是近年來被提及較多的一個概念,也是較為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認可的一種心理教育模式。對高職學生而言,培養、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擁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是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在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應金萍、徐競等人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趨勢及對策等問題開展了深入研究;鐘蘭祥、蔣育洋等人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院校教育管理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尤其是當前網絡環境沖擊下帶來的新情況;張旭新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特點與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了對比分析。
為了更好地研究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建立更為全面的面向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心理培養和塑造的教育模式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近年來,高職學生的就業形勢尤其嚴峻。這一方面基于整個國家大學生畢業人數急劇增加,從而導致整個大學生畢業群體就業壓力的增加;另一方面,也與高職學生自身的能力和職業素養在面向社會就業需求面前,顯得相對較弱或單薄有關。總之,目前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壓力比普通大學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更為嚴峻,由此引發的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也更為突出。為了更好地研究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通過對大量高職學生進行的調查、分析,總結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問題:
1.自卑的挫折心理。高職學生在入學時,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考試成績比同齡學生相對較差,不得已選擇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這一部分學生在讀期間甚至畢業后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思想深處始終會認為其比同齡學生,尤其是從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相對較弱,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都無法與其相比,因此內心會產生相當強烈的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將會嚴重阻礙高職學生走向社會和其潛能的發揮。其中,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卑心理的影響下,慢慢地故步自封、不敢突破,最后從事一些和自己專業和特長并無太大關聯的行業,其自我價值和潛能都沒能得到很好發揮。
2.激烈的競爭壓力。當前的就業環境注重的是學生的能力,因此,無論是高職學生還是其他大學畢業生,都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就業競爭壓力,這種競爭無時無刻都是存在的。高職學生整個在讀期間雖然也存在學習成績的互相競爭,但這種競爭壓力要明顯小于社會的就業壓力;且高職學生在讀期間有相當一部分正是由于無法承受巨大的學習競爭壓力而最終產生了種種不良后果,包括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成績下滑、喪失學生興趣與動力等。總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這類高職學生就已在激烈的競爭中受到過挫折,或者說是激烈競爭中的弱者、失利者。因此,當這些高職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時,面臨著比學習競爭壓力更大的就業競爭壓力,往往會表現出無法迅速適應、抗壓力能力低等負面現象。
3.同輩的對比壓力。高職學生無論其在什么類型的學校上學,在該學生或者在該學生家庭的眼中都是一種不可剝奪的榮耀,對學生的未來寄予厚望。受到這種來自家庭以及周圍親朋好友的期望,高職學生會在心中進行自覺或者不自覺的橫向同輩對比。與其他同齡的同學對比、與個人曾經的高中同學或者以前的同齡伙伴進行對比,對比的壓力可能會導致高職學生的心態發生失衡,甚至打亂高職學生的就業及發展節奏。某些高職學生在這種對比壓力下心態發生變化,高不成、低不就,既沒有興趣踏踏實實、一步一步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又沒有能力去勝任更復雜的一些工作崗位,最終導致學生在就業環節中遭受失敗。
總之,通過分析高職學生的種種就業心理問題可以發現,上述現象在目前的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為了讓高職學生在就業壓力面前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發展空間,必須培養、塑造其更加健康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二、高職學生健康心理塑造方法
當前,針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高職院校紛紛研究設計了相應的心理健康培養方法,歸納起來主要包括四大類。
1.個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輔導是最常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被采用最多的一種方法。這種教育的模式是將有輔導幫助需求的學生,帶到指定的地方進行一對一的單獨心理輔導。出于單獨心理輔導的環境和特點,在輔導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某些心理問題有著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也能夠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但這種單獨的個體心理指導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輔導的對象群體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這種個體心理輔導往往是將學生看作已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問題的對象來進行輔導,在進行輔導之前,輔導者和被輔導者之間已處于不對等的地位上,這對學生或多或少會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
2.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講座也是當前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常見手段。這種教育方法是將所有高職學生召集在一起,集中、統一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教育方式的優點是受眾面廣泛,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有機會接受到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但這種教育模式的受眾過于龐大,只能夠針對一些大家共同都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講座。否則的話,講座的受益面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心理健康講座就其使用方式和應用途徑而言,主要是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一些共同心理健康問題或困惑,進行一些表層的心理健康輔導及疏導以及對學生傳授一些常規的心理健康知識,豐富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常識。
3.團體互動輔導。團體互動輔導是近年來高職院校正在研究和創新的一種新型心理健康輔導方式。團體互動輔導方式是將輔導員和被輔導者均置于同一個教育環境中,所有人員在這個輔導過程中,既是心理教育的對象,同時也是發起心理教育的主導者。也就是說,在這種教育模式中,所有人員都會有互相進行互動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交流、學習和觀察。這種教育方式極大地激發了高職學生在心理健康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這種教育方式非常適合解決高職學生共同存在的某些心理健康問題,同時,由于這類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方式往往不唯一,通過讓學生以及心理咨詢師之間的互動教育,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去尋求最佳的問題解決方案。
4.網絡匿名輔導。網絡匿名輔導是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可以讓心理咨詢師和高職學生的身份互不暴露,學生在進行心理咨詢及輔導的過程中,可以匿名地、單純地針對心理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完全拋開個人的身份信息。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較適合對某些隱私問題的咨詢和疏導。由于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雙方的身份均不會被泄露,高職學生在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心理健康問題幫助的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思想包袱,能夠完全放開自己的思想壓力,將所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完整、原本地暴露在心理咨詢師面前,使得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能夠得到更好的疏導。
三、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設計
就業壓力已成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一種更加貼近當前高職學生在嚴峻的就業壓力面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十分必要。構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建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近年來所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這一教育理念強調采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教育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充分地去認識和發展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與此同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個體優點和長處的反復強調及強化,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變化,使其心理品質從糾結于各個獨立的心理問題,逐步轉換到積極健康的心理態度上來,能夠以一個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這種教育理念重點是強調對學生心理態度的教育和轉換,而不是單純糾結于對某個具體的心理問題進行引導和幫助。因此,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一個根本要素是真正做到讓學生通過轉化心理態度來實現自我調節、自我疏導。
2.構建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方式。通過上述分析和歸納,總結出了當前針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多種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有其特殊適切性,有優勢也有不足。為了更好地滿足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應建立起一套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同時,能夠在教育過程中,靈活地根據時間、地點、問題等現實因素選擇最佳的教育方式,以達到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輔助設施。目前,在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設施極其匱乏。很多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只能夠單純依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口頭交流,缺乏相應的教學輔助設施。然而,目前高職院校所面臨的嚴峻就業壓力形勢,對學生心理上產生的種種問題大多時候并不能僅僅依靠口頭疏導和溝通解決。比如高職學生的抗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這種困惑僅僅依靠心理咨詢師反復強調提高心理抗壓能力的重要性和部分方法是難以真正解決問題的;而適當地安排學生參加一些極限訓練或者心理拓展訓練,往往能夠獲得較好的效果。因此,高職院校在心理教育的輔助設施建設方面應進一步拓展和完善。
4.鞏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體系。目前,高職院校老師的培訓體系不十分完善,在某些高職院校中高職院校教師的知識培訓體系嚴重匱乏,從而導致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只能依靠自身的自學和總結相關經驗來達到知識系統的更新和完善。這種心理健康知識的更新方式一方面使知識的更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知識的更新完全不成體系。同時,僅僅依靠心理健康教師自發性的知識更新,也無法做到對高職心理健康教師學習動力的一種促進,最終的結果是導致高職心理健康教師長期得不到知識的更新。這種現象的直接后果是高職心理健康教師無法把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無法用最新的理論分析心理健康問題,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不能夠及時地發現和把握,也無法對高職學生在嚴峻的就業壓力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心理問題做出科學、合理的疏導。因此,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師的知識體系進行更新,并建立配套的激勵機制十分必要。這也是提高和完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