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勞動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勞動教育的現狀與思考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7 17:06: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的現狀與思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勞動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篇(1)

一、勞動教育對孩子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馬克思說過:“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眲趧幼鳛槿祟惿嬗谑澜绲囊环N活動,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勞動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yǎng)勞動觀念、養(yǎng)成勞動習慣,對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家庭勞動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從小樹立勞動觀念、養(yǎng)成勞動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實踐證明,從小做家務、熱愛勞動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對生活充滿自信,人際交往能力強于不愛勞動的孩子。美國心理學家威蘭特對波士頓地區(qū)490名孩子進行了20年的跟蹤研究表明,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以后的失業(yè)比例為1:15,犯罪比例為1:10,愛干家務的孩子平均收入要比不愛干家務的孩子高出20%左右。從小培養(yǎng)勞動習慣,有利于孩子德、智、體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2.家庭勞動教育能夠培養(yǎng)身心兩健的人

家庭勞動教育是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一種實踐活動,通過家務勞動可以鍛煉孩子身體健康成長,醫(yī)學科學的研究證明,勞動是多種生理器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促進肌肉、骨骼的發(fā)育,促進孩子的左右腦發(fā)育,對智力發(fā)展十分有益。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學家盧梭認為,培養(yǎng)身心兩健的人,必須在體力勞動中才能完成,勞動既可鍛煉兒童身體,也可以鍛煉兒童頭腦在“養(yǎng)成鍛煉身體和手工勞動的習慣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還養(yǎng)成了他反復思考的性情”。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張培養(yǎng)兒童手腦雙全、自立、立人的教育思想,培養(yǎng)“康健的體力,勞動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團體自治的精神”。

3.家庭勞動教育有利于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

獨立自主、堅毅和自信是一切有成就者必備的意志品質,這樣的意志品質只有經過長期勞動磨練才能獲得。一般來說,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體驗成功的過程,它有助于歷煉意志品質。孩子在做家務勞動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每一次困難和挫折都是對孩子意志、能力的磨煉,每一次磨練都會讓孩子增長克服困難的勇氣、抑制自身的惰性,在做家務勞動中孩子體驗到了勞動帶來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的不斷積累,就會形成獨立自主、堅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質。

4.家庭勞動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一種態(tài)度,是道德評價最基本的價值尺度,人的社會化不僅要求人們學會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社會行為規(guī)范,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家務勞動對孩子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務勞動能讓孩子們在勞動中體驗精神上的愉悅,學會關心他人,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對現在的獨生子女更為重要。孩子從小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就能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意識到自己作為家庭成員應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并且逐漸養(yǎng)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樹立起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

二、學習經驗,走出誤區(qū)

據有關方面對各國小學生每日勞動時間的統(tǒng)計,美國為72分鐘,韓國為42分鐘,法國為36分鐘,英國為30分鐘,中國只有12分鐘。德國的法律規(guī)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擦汽車和菜園里翻地;16-18歲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另據報載,美國和加拿大有17個城市每年舉辦“鐵孩子運動會”參賽者是7至14歲的少兒,比賽內容是連續(xù)進行長距離游泳、騎車、越野和長跑。每年均有成千上萬的父母帶著孩子前往報名參賽,角逐“鐵孩子”的桂冠。無獨有偶,日本中學普遍設有一門鍛煉課程,即在嚴冬組織學生身著短褲進行戶外長跑,旨地培養(yǎng)孩子鋼鐵般的意志。

這些生活富裕的國家,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令人大開眼界。相比之下,我們身邊的孩子未免被嬌寵得過了頭。然而,眼下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過于嬌嫩,吃不得苦耐不了勞,經受不了困難和挫折的考驗。這實在怨不得他人,從72分鐘比12分鐘的數字里,就不難得出,責任主要在父母身上。該是父母警醒的時候了,做父母的應充分認識到,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要培養(yǎng)孩子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難、迎接挑戰(zhàn)的素質,從小就應給其創(chuàng)造磨煉的機會。

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不是個簡單的習慣問題,從長遠來看是一個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大問題。一代青年如果不愛勞動,將后患無窮。古代巴比倫的消亡,與其民族好吃懶做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決不可等閑視之。決不能說說重要,做做次要,過后全忘掉。

三、對開展家庭勞動教育的幾點思考

勞動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yǎng)孩子勞動意識,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使他們在家庭勞動的潛移默化中增長才智,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這是現代社會對教育提出的要求。針對當前我國青少年勞動教育的現狀,筆者提出如下幾點思考

1.更新家長觀念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開展勞動教育關鍵是家長要走出認識上的識區(qū),樹立家教新理念。家長對勞動教育主要存在“三怕”的思想誤區(qū):一怕家務勞動會影響孩子學習:二怕孩子不會做家務,反倒添亂;三怕孩子吃苦受累。解決家長認識上的誤區(qū),首先要打破以“分數論英雄”的教育觀,不要把分數作為衡量孩子唯一的標準。其次要樹立以孩子全面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重視家庭勞動教育,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知識,有道德,有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第三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家庭勞動教育,從小培養(yǎng)孩予獨立的生活能力。

2.放手讓孩子做事,從小培養(yǎng)勞動行為習慣

為孩子創(chuàng)設勞動實踐機會與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從小體驗勞動的快樂和勞動的意義,在艱苦的勞動中磨煉意志品質和吃苦精神,將使他們終身受用。開展家庭勞動教育,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與活動能力,放手讓孩子做事,為孩子創(chuàng)造勞動的機會:一是從娃娃抓起,進行勞動啟蒙教育。父母應有意識地讓三四歲的幼兒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從小樹立勞動意識,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如,父母做家務時,可以讓孩子拿塊抹布擦擦桌椅或倒垃圾等。二是孩子稍長大點后,要進行自我服務的勞動教育,樹立“自己的事自己來做,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勞動觀念??朔蕾嚫改傅亩栊?,讓他們學會自我料理生活,洗自己的手帕、襪子、衣服等,學會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自強精神。三是通過勞動進行家庭責任教育。要讓孩子經常幫父母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收拾屋子、清洗廁所,為家人做飯做菜,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磨煉吃苦精神,學會社會生存技能,通過家務勞動讓孩子懂得為父母分擔家務是一種責任。

3.創(chuàng)建勞動教育大環(huán)境,讓孩子有更多參與勞動的機會

篇(2)

關鍵詞: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當代啟示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7-0001-02

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上個世紀前蘇聯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依舊對我們當今的家庭教育開展有著積極的指導和借鑒作用。由此,筆者通過對當前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誤區(qū)進行反思,從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中的特色之處得到了以下啟示。

一、深化家長對家庭教育功能的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始終強調要重視家庭教育的功能,他認為家庭教育不僅對孩子的童年期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是家長對社會教育事業(yè)的精神力量奉獻,也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與紐帶。而現在大多數家長只局限于對家庭教育功能第一層次的認識,即家庭教育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而并未升華到更高的層次。針對這一現象,筆者提出深化家長對家庭教育功能的認識,應從兩方面入手。

1.增強對社會教育事業(yè)的責任心和義務感。首先應該使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不僅關系著個體家庭中孩子的成長發(fā)展,更關系著整個社會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水平和程度。作為家長,應該把教育孩子當作自己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會工作去做,這是對社會教育事業(yè)特殊的精神力量奉獻。具備社會責任心和義務感,家長才會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益,進而推動社會教育事業(yè)的繁榮,促進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社會氛圍的形成和鞏固。

2.正確理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目前仍有一些家長存在著錯誤的觀念,如他們依然認為教育孩子主要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抑或有些家長即便意識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卻不愿意花費時間與精力去跟學校和老師認真溝通孩子的情況,總以各種借口推托。他們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與社會、學校的聯系,意識不到三者緊密聯系的重要性。所以,正如蘇提出的那樣: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和紐帶。家長只有真正理解了這些,才能跨出從根本上改變三種教育之間長期分離現狀的第一步。

二、加強對孩子的勞動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勞動鍛煉,他提出勞動鍛煉應成為家庭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就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義務感。因為他已用實踐證明,勞動具有很強大的教育作用。眼下的家庭中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躲避討厭勞動,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由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舒適生活。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建議家長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來加強對孩子的勞動教育。

1.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其勞動義務感。家長應盡早教育孩子,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得來的,沒有白來的食物,讓孩子在意識和情感上熱愛勞動。如教導孩子要積極參與家務勞動,使其明白自己是家庭成員之一,也應為這個家庭的干凈整潔付出,在勞動的過程中增強孩子內心的勞動義務感。

2.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勞動鍛煉。作為家長,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參與勞動鍛煉。如,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以鍛煉孩子的體力,克服懶惰;適度的社會勞動,能讓孩子體驗生活,體會父母工作勞動的不易;尤其鼓勵進行手腦并用的勞動,發(fā)展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培養(yǎng)高尚的情感等。家長應該明白,使孩子盡可能地參與到勞動鍛煉中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重視孩子精神世界的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庭教育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技能,更要重視孩子的精神世界,使得孩子能夠實現全面和諧地發(fā)展。這對當前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家長片面強調孩子智力的發(fā)展,盲目追求高分數,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卻忽略對孩子精神世界的引導有很大的啟示。

1.保護孩子心靈的純潔性,提高其道德修養(yǎng)。當今社會,物欲橫流、拜金主義盛行,孩子的心靈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污染。他們也開始變得虛榮攀比、自私自利、沉迷于享樂之中,失去了精神信仰和支柱。這無疑是危險的,家長一定要注意防范,如,教導孩子信奉善良,防止心靈空虛;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感,學會同情理解他人,防止麻木不仁;教育孩子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防止孩子變得自私自利;等等。

2.教會孩子獨立思考,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獨立思考,是一個孩子進行是非判斷的關鍵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一能力,孩子才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免于不良思想和風氣的毒害和侵蝕。作為家長,尤其要重視這一點。當遇到問題時,要教導孩子先冷靜下來,試著去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找出解決方法。凡事多獨立思考,用正確的價值觀做出判斷,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四、家長要正確地愛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曾明確指出,家長應該明智地愛孩子,要正確地使用自己的權力,對待孩子應該做到“熱情關懷和嚴格要求、和嚴厲相和諧”。然而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如皇帝般一味嬌寵溺愛的家長大有人在,對孩子嚴厲要求甚至不惜棍棒相加的家長大有人在,忽視孩子的精神需求、只用物質彌補親情的父母也大有人在。對于這一現實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的原則也深深地給我們以啟示。

1.家長要正確地使用權力。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自然有權力教育孩子,甚至是在必要時采取合理的懲罰措施。雖然家長愛孩子是不容置疑的,但切不能讓愛成為孩子的精神桎梏。溺愛最終帶給孩子的是與年齡不相符的幼稚和自私自利;專橫的愛讓孩子的心靈遭到破壞性的傷害,棍棒帶來的后果往往是變本加厲的叛逆與反抗;而贖買式的愛更是帶來孩子精神的空虛和情感的冷漠。家長一定要避免以上這三種形式的“不明智的愛”。

2.家長應該尊重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把兒童永遠當兒童看待。孩子也會逐漸長大,他們也需要個人的空間,也有自己的秘密和隱私。所以家長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和愿望。千萬不能因擔心孩子太小,不能正確處理事情,而一味地干涉并“全權”。這樣反倒會讓孩子厭煩,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會愈加逆反。父母對待日益長大成熟的孩子,一定要多聆聽,多交流,盡量去建立和諧、民主、融洽的家庭關系氛圍,而不是用家長的絕對權力去壓制和禁止。

參考文獻:

[1]胡繼淵,陳文彬.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理論和實踐初探[J].外國教育資料,1993,(4).

[2]唐其慈.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比較教育研究,1982,(4).

[3]唐其慈.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比較教育研究,1982,(5).

篇(3)

關鍵詞:勞動意識;勤勞;鍛煉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3.017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3-047-02 收稿日期:2012-01-20

據調查,目前我國獨生子女居多,參加家務勞動的比例甚少,孩子們被父母和祖父母呵護著、嬌慣著,有求必應,對父母有著極強的依賴性,卻不懂得父母親勞動的辛苦,從小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從長遠看,這種生活方式對他們的發(fā)展是很不利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有著熱愛勞動的傳統(tǒng)美德和勤于勞動的優(yōu)秀精神。但今天的孩子怎么會有如此的表現呢?

之所以出現如此現狀,有時也不是孩子不愿意參加勞動,而是家長不讓孩子參加,一些家長認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人少,家庭生活又是電氣化,家務勞動負擔越來越輕,用不著孩子干,讓他多玩玩,享受享受;也有些家長認為,讓孩子做家務,他們不會做,做不好,還得跟他們費口舌,弄不好還得“返工”,讓孩子干,還不如自己“承包’下來,雖累一點兒,但省心。家長片面理解對孩子的愛,總以為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自然也不讓孩子承擔任何勞動和責任。

這些想法,帶有一定的普遍性,足以表明家長對孩子勞動的內在價值缺乏認識,殊不知這種家長的愛往往會把孩子推到無知無用的境地,孩子不僅缺失勞動技能,而且也會沒有責任心,不懂得關心他人?!皭邸背闪藢⒆拥淖畲髠?。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想說,家長朋友,請您重視孩子參加勞動,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

一、讓孩子在勞動中磨礪出堅韌不拔的精神與克服困難的意志

在當今這個變幻莫測的現代社會里,生存需要面對挫折、傷害及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家長一味地庇護孩子,這個替孩子做了,那個替孩子解決了,大大削弱了孩子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深受寵愛的孩子,一旦步出家門,連一些生活中簡單的勞動技能都不會,又如何去獨立地面對生活中的競爭及學習、工作中的困難。我國一位青年科學家在談到他在學術上取得的成就時說,并不是由于自己聰明過人,而是能吃苦、勤奮、有志氣、有毅力,而他的這些個性特點來自幼年時期家庭的影響。他頗有感觸的回憶說,小時侯,有一次爸爸讓他一起整理房間,由于自控能力差,加上整理房間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無聊的事,一會兒,就想溜走,誰知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教育了他,并嚴肅要求他一定要把房間整理完再走,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勞動是這樣,以后學習、工作更是這樣。正是養(yǎng)成了做事要有始有終的習慣,才促就他今天的成功。

家長適當地讓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主要是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不僅是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思想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有了這種良好的思想品質,還可以“遷移“到學習、工作、事業(yè)等方面,對他們一生的成長發(fā)展都是有好處的,一位教育家曾說:“如果孩子的生命是一把披荊斬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塊不可缺少的砥石”。為了使生命的“刀”更鋒利些,我們應在教育孩子成長的路上設置一定的障礙,讓孩子在勞動這個大課題里受一點失敗或挫折,從而磨煉孩子的意志。

二、讓孩子在勞動中得到智力發(fā)展

手是人類特有的工具,俗話說得好,“心靈手巧”,動作與智力密切相關,適量的勞動只會使孩子聰明,絕不是影響學習和“礙事兒”?,F在,年輕的父母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想把自己未圓的夢讓孩子接著去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于是,生活的一些小事情,家庭里的勞動自己就“承包”下來,愿意用心中最完美的幻想去消散軀體上的勞累,孩子從小就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試想,在溫室里成長的幼苗能抵抗室外的暴風驟雨嗎?高智商的“低能兒”能擔當社會的重任嗎?

對孩子而言,勞動也是一種有趣味的游戲,比如讓孩子幫家長撿菜,在撿菜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孩子認識各種蔬菜的名稱,指導孩子們仔細觀察菜的特征,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同時還可以啟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菜葉的下面與反面顏色不同?”“為什么有的菜葉厚,而有的菜葉???”“這種菜的種子是什么樣的?”等等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同時又增添了幾分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中國有一句老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篇(4)

關鍵詞: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性質;價值定位和目標

農村小學初中階段的教育是什么性質的教育?如何定位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價值取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實際是一個必須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問題。因為,對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性質的規(guī)定是把握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價值定位的基礎和本真,而對其性質和價值定位的規(guī)定,又是發(fā)展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邏輯的起點,同時,也是研究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改革、課程改革、辦學模式等諸多問題的基本依據。

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性質是什么?人們的認識并不一致,究其原因,同人們的思維方式有關。只有用立體的、系統(tǒng)地、結合的思維方式,才能全面把握和回答這個問題。立體的、系統(tǒng)地、結合的思維視角,具體說,就是從三個維度及其結合中思考規(guī)定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性質。

第一,法律維度。從法律維度考察,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是義務教育。1986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可以分為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義務教育的表征主要有:一是強制性。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教育是一種強迫性的教育制度,是由國家強力保證實施的教育。義務教育的強制性,不僅指向作為教育主體之一的家庭(或公民個人),也指向作為教育主體的國家、相關社會組織。就是說,無論是家庭還是政府機關、社會組織,任何妨礙或破壞義務教育實施的行為都是違法的,都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制裁。二是免費性。義務教育的經費由國家承擔,對其受教育者實行免費教育。免費是完整的義務教育的必要條件,免費性是實施義務教育強迫性的基礎。否則,一個家庭經濟拮據,衣食住行都難以維持,義務教育強迫性又能奈何呢!三是普及性。義務教育要求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除按法律規(guī)定辦理緩學或免學手續(xù)外,都必須接受完成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四是基礎性。義務教育就是國民基礎教育,小學初中教育就是通常說的基礎教育。五是公共性。義務教育是社會的公共事業(yè),由國家設立或批準的學校實施,學校是基層公共服務機構。義務教育的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利益。義務教育由國家對其實施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全社會都關心、參與和支持的事業(yè)。六是平等、公平性。義務教育賦予一切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出身階層,平等的享有和接受教育的權利。同時,由國家向每一個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實現義務教育權利的條件。義務教育對每個適齡者都一樣,是公平的教育。

第二,教育自身維度。從教育自身維度考察,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是基礎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通常人們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階段)稱為基礎教育。也有的學者撰寫的文章指基礎教育為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基礎教育的突出表征是基礎性。小學和初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也可以說是為非基礎教育奠定基礎的教育。就受教育者自身而言,是接受高中教育、中專教育、高等教育的基礎,也是接受終身教育的基礎。人類社會將從政治型、經濟型社會向學習型社會發(fā)展,小學初中教育也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基礎。

第三,社會維度。從社會維度上考察,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是農村教育。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是農村社會系統(tǒng)的一個子系統(tǒng),一方面要受其他系統(tǒng)的制約和支持,另一方面又要為其他系統(tǒng)服務。農村教育性質的表征主要是支農、富農和為農,概言之,就是服務于新農村建設,服務于農業(yè)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為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智力、技術支持和人力資源?!秶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中指出,制定決定的目的是為“加強農村教育發(fā)展,深化農村教育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城市協調發(fā)展”。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規(guī)定“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服務”。就世界而言,許多國家,特別是發(fā)展中的以農業(yè)為主的國家,都是如此,例如印度學者在談到小學課程計劃時,指出:“應該與社會的需要相適應、相聯系,最終使學校成為重建印度農村的工具”。

農村小學初中教育三維性質集于一身,既是義務教育,又是基礎教育,也是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的教育,三者雖有各自的內涵,但是統(tǒng)一的,是相結合的,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彰顯其中的一維而否定或排斥另兩維中的任何一維,都是片面的,都會割裂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性質的完整性。我們應當抑簡單性思維而揚復雜性思維,也就是說“要求我們的思維是永遠不要將概念封閉起來,要粉碎封閉的疆界,在被分割的東西之間重建聯系,努力掌握多方面性,考慮到特殊性、地點、時間,又永不忘記起整合作用的整體”真2f。只有運用復雜性思維,才能從全局上,三維地把握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整體性質,也才能對其價值給出準確的定位。

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是干什么的?理論的表述就是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價值定位是什么?關于這個問題,學者們有許多闡釋,其中不乏真知卓見,但也有偏頗之處。有學者指出:義務教育是國民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制度的基礎,文化科學知識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和軸心。教育的基礎地位就是要為高一級學校、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奠定好基礎,也就是,基礎教育要為學生的升學打好基礎,所以,升學率的目標也是基礎教育中基礎的目標。同樣的觀點,有的學者闡釋為:基礎教育,從性質上說,走對國民實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識的教育,因此,應對全面的基礎教育實行統(tǒng)一的政策,要讓農村的中小學校集中精力辦好義務教育,讓農村中小學生集中精力學好國民基礎教育階段的各種知識,讓農村中小學的孩子與城市的孩子一樣集中精力修完完整的國民素質教育課程。也有的學者從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是農村教育這一維度出發(fā)直截了當地把農村教育定位于培養(yǎng)農民的教育。也有的學者由此出發(fā)提出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地方化”、“職業(yè)化”的結論。

從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局部來看,從一個維度考察,上述對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價值的定位的闡釋是很精辟的。但是,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性質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規(guī)定。因此,只有從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整體性質出發(fā),才能引伸出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價值正確的定位。否則,就會把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價值引向偏斜。

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三維性質決定了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價值定位和目標應該是三維一體的,即培養(yǎng)受教育者具有國民的基本素質;具有普通文化科學知識、職業(yè)知識和技能基礎;繼續(xù)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使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國家現代化的基礎性人才。這里重點談談對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服務于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認識:農村小學初中教育服務于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有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小學初中學校的輻射作用,即向農村傳播文化知識、科學技術、勞動技能、文明素養(yǎng)等,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按照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價值定位和目標培養(yǎng)學生,使之成為具有文化科學知識基礎、職業(yè)知識和技能基礎,具有基本的文明素養(yǎng),成為新農村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建設者和勞動者。有些人否定農村小學初中教育要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的觀點,其理由是,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就是為當下的比較落后的農村經濟社會服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普通農民,因此教育就失去了前瞻性、進步性。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誤解,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這個概念是個動態(tài)的概念,要做動態(tài)的理解,既包含有對當下的農村服務,也包含為發(fā)展過程中的農村服務,更包含對未來時期的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這一概念,其含義是非常寬泛的,從產業(yè)而言,不僅僅是農業(yè),還有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從就業(yè)崗位的類別而言,與城市沒有什么兩樣,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農村勞動力轉移是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是推進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標志。農村剩余勞動力一部分要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參加城市建設,成為城市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一部分要從農業(yè)生產轉移到小城鎮(zhèn)從事第二和第三產業(yè)的建設,成為農村新興行業(yè)的勞動者;相當一部分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yè)生產勞動,成為思想素質好、有文化、懂科學、會技術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他們是農村的一代知識農民。這樣的農民同其他行業(yè)的人一樣,同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主力軍。有些人頭腦中總是有些抹不掉的觀念,一提起農民,就從落后、愚昧、貧窮、低人一等聯系起來,輕視農民,看不起農民。實際上,無論從時間維度上看還是從空間維度上看,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都不是要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歷史意義上的農民,即使是留在農村從事農業(yè)生產勞動,也不是一般意義的農民,而是懂科學、懂技術的新一代農民。實現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價值定位和目標不是空話,必須有教育教學和實踐內容的體現和支撐,其基本內容應該有:國民基本素質教育、普通文化科學知識基礎教育、職業(yè)知識基礎和基本技術技能教育等諸多方面。對這些內容不應該有所偏頗、偏廢或排斥任何一個方面的重要內容,都會在實踐上把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引向歧途,三維價值定位和目標就無法實現。轉貼于

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現實,同其性質、三維價值定位和目標要求存在著巨大差距,而要縮小這個差距,使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符合其性質、三維價值定位和目標要求,必須切實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發(fā)展和改革農村小學初中教育。

第一,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必須由片面教育轉為全面發(fā)展教育。國家教育方針的核心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性質、價值定位和目標也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只有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既具有文化基礎知識、基本的國民素質,又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國家現代化本領、能力和品質。而現實的農村學校教育,則是一種片面的教育。當然,在現實的生活中,潛性的教育指導理念,以及教育內容和行動,則是地地道道的片面教育?,F實的農村教育是一種以文化知識為唯一內容和指向的教育。這種情況高中甚于初中,初中甚于小學,小學甚于幼兒園。學校的德育主要有兩個渠道,一個是思想品德課,一個是思想教育活動,前者只限于說教,缺少思想上的針對性,具體性,學生只記了一些知識,對其心理的教化成果甚微,許多學生是不得不學,而且學而不做者甚多,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各種課程中最不受重視的課程之一。許多學校沒有任何思想教育活動,有些學校雖然也開展一些活動,甚至搞得有聲有色,但多半圖形式而無內容。有活動,沒教育內容,這種活動也就失去了意義。體育、美育工作缺失,音、體、美課程,也是不受重視的課程之一,不但課時很少,而且也沒什么相應的活動,有的學校因為師資缺乏、質量不高,而不能正常開課,音、體、美教育嚴重缺失。相反,文化科學知識課或升學考試的課,則受到異常的關注,不僅課時多能得到保證,而且學生的課余時間,幾乎都是文化科學知識課的延伸。課業(yè)負擔越來越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許多學生壓得直不起腰,喋喋叫苦。有的初二學生中考后,撕掉了教科書,用以表示向負重苦難的日子告別。片面的教育已發(fā)展到極端,滲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學校以文化課測評分數論英雄,上者到重點班,次者到普通班,下者到戲稱的愛心班,甚至考試分數成了排座位的標尺,高分者坐前排,低分者坐后排。片面教育就是追求升學率的教育,評價一所學校優(yōu)劣,升學率是最根本的指標,升學率高的學校和老師,都會得到獎勵,而升學率未達到要求的,就會受到懲罰,某縣委書記就是因為升學率低而向全縣百姓道歉。然而這位縣委書記從來也沒有因為學生沒有實現全面發(fā)展目標而向百姓道歉,這一事實說明某些為官者,隱性的教育理念是推行全面教育的極大障礙之一,而對片面教育則起到助推的作用。

第二,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必須由脫離實際轉為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農村的廣闊天地為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農村小學初中教育不但沒有享用這些資源,反而走上了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脫離的道路。近些年的改革雖也規(guī)定一些同生產勞動相聯系的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但時間甚微,也沒有很好落實。并且這一點點的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聯系的課程,不僅不夠穩(wěn)定,也是一種形式、擺設,甚至成為某些學校創(chuàng)收的一種手段,學生和家長可向學校交錢或顧人頂替,學生本人未必親自參與。有些學生雖然也參加一點兒生產勞動或社會實踐,但是有勞動和實踐,卻沒有教育,為勞動而勞動,為實踐而實踐,這不是教育和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由于農村教育嚴重脫離生產勞動、社會實踐,致使農村的決大多數學生日益變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厭惡農業(yè)勞動、厭惡農民、厭惡農村。致使脫離農民、脫離農村、脫離農業(yè),成為多數農村孩子的廣種價值取向和選擇。陶行知在《中國鄉(xiāng)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對當時中國鄉(xiāng)村教育脫離鄉(xiāng)村經濟建設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中國鄉(xiāng)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離開鄉(xiāng)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羨慕奢華,看不起務農;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農夫子弟變成書呆子”。陶行知的話雖說的是解放前,但仍適于現在。現實的這種可怕后果,不能不使人們憂慮,也不能不引起有識之士的關注,因為這不僅關系到農村孩子們的成長,更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敗和民族的興衰。

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內容,也是培養(yǎng)和造就全面發(fā)展人的根本保障,更是培養(yǎng)新農村建設者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唯一方法或根本途徑。人的素質的形成和提高,僅靠書本知識和說教是不能實現的,而只有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才能逐步形成。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就是勞動人民參加生產勞動和各種社會實踐的結晶,勞動素質是各種素質的基礎,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引申出集體主義、群眾觀點、團隊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為人民服務等的思想品德,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和態(tài)度是親自參加勞動的一種體驗、一種感受。沒有這種體驗和感受的人,在口頭上說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但永遠也不會把這個情感內化在自己的血液和靈魂中。農村基礎教育只有走勞教結合的道路,讓學生親自生產和社會實踐,才能使他們體會到勞動、勞動人民的光榮、偉大,從而生長出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并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畢生的價值取向。正如只有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使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變成活的知識,做到學以至用,至用促學,學用結合。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走與勞動人民相結合的道路,成為社會主義現代√t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

在教育領域有少數學校按照國家教育方針要求,堅持走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創(chuàng)造了很多辦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惜的是沒有得到支持,沒有認真總結,更沒有自覺的推廣,這不能不說是教育領域中的一個失誤。

第三,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必須變精英教育為平民教育。精英教育在農村小學初中教育中普遍存在。我們對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實地考察,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特別是重點?;驅嶒炐5慕逃褪蔷⒔逃?,是對少數尖子生的教育,是對權貴和富人子弟的教育。農村的重點中小學,被稱為貴族學校,現又改稱為優(yōu)質學校,是精英教育理念的產物,其存在就是精英教育的實踐,其結果輻射到全部小學中學,使精英教育理念彌漫整個教育領域。這些所謂的優(yōu)質學校,是集中了國家或地方優(yōu)質教育資源,培養(yǎng)界域中的尖子學生或權貴、富人子弟,而剝奪了大多數學生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權利,加劇了教育的不平等。

平民教育是面向百姓的教育,面向普通百姓子女的教育,面向普通智力發(fā)展水平的學生的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因此,平民教育也是平等教育,應當提供給每個受教育者均等的受教育機會,享有國家提供的同等的教育資源的權利。維護每個學生的平等教育權利,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學校教育的責任。僅僅為了少數尖子學生的升學服務;而置大多數學生的后續(xù)生存發(fā)展而不顧,實在是目前學校教育的一種不可饒恕的罪過。

第四,農村小學初中教育要變單一文化知識教育的培養(yǎng)模式為文化知識和職業(yè)知識教育相滲透相結合的培養(yǎng)模式。農村小學初中教育就其教育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模式而言,仍然是以單一的文化知識為唯一的內容,課堂傳授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形式。這種教育嚴重脫離農村實際,脫離農業(yè)需要,脫離教師學生的訴求。我們國家是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課題組在福建6個縣的抽樣問卷調查表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占本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80%以上,有96.26%的教師認為學生的職業(yè)意識、基本勞動技能、態(tài)度等應該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培養(yǎng),94.17%的農村初中生認為,小學、初中階段應該給學生一定的職業(yè)意識、技能等方面的培養(yǎng),85.71%的小學生喜歡或很喜歡職業(yè)技能課,99%的初中學生希望或非常希望學校開設職業(yè)技術課。我們在吉林省東豐縣調查兩所初中,2004年和2005年畢業(yè)生中,分別有60.34%和55.63%留鄉(xiāng)務農,外出打工分別占19.5%和21.2%,升入普高的分別為16%和17%,升入職高的分別為3.8%和5.5%,個別復讀。就是說,農村初中畢業(yè)生大部分要留在農村就業(yè)或者出外打工參加城鎮(zhèn)建設。而目前普遍的現象是,農村小學初中學?;緵]有開設職業(yè)技術方面的課程,義務教育目標定位單一,“離農教育”“升學教育”仍占據主要地位。這樣一大批初中畢業(yè)生,難道不應該在小學初中階段學習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技能類課,不應該為他們的職業(yè)選擇奠定某些基礎嗎!

近些年,通過改革,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內容,增添了某些職業(yè)教育內容的課程,但內容隨機性較大,缺少吸引力,多半流于形式,有名無實。我們認為,排斥職業(yè)教育內容的滲透,是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最大誤區(qū)之一。其實許多國家對中小學階段職業(yè)教育內容的課程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對中小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適應社會需要評價標準就是: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具有動手能力,是否奠定了成為熟練工人所需要的良好基礎。我們都知道,猶太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務實的民族。猶太人認為,接受教育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與義務,但學習知識、專研律法都不能代替勞動的技能。從古代開始,希伯來人就極為強調掌握一門技藝,要求兒童無論貧富貴賤等級高低,到成年時都必須掌握一門手藝。部落所有的頭領也都有技術,甚至可以和街上的匠人媲美。以色列建國之前,在巴勒斯坦猶太人建立的基布茲組織中,就很重視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讓孩子們從小了解各種農活,掌握最基本的飼養(yǎng)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還經營自己的小農場、小飼養(yǎng)場、小植物園等。建國之后的以色列,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接受系統(tǒng)的勞動教育,使他們熟悉勞動的基本知識,了解主要的生產原料和加工過程,學會使用基本的勞動工具。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學生要掌握各種勞動技術,如材料加工、制圖、制表、電子、裁剪、縫紉、家務操持、家政管理等。普通學校8年級(相當我國初中二年級)要學習“以色列工業(yè)和國民經濟”課程,要求學生了解工業(yè)生產的基本原理、國民經濟的主要運行機制、產品的生產及市場營銷、財政金融的基本法則等。中學高年級的勞動教育有了明顯的職業(yè)化傾向,學校把勞動教育分成農業(yè)技術教育和工業(yè)技術教育兩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培養(yǎng)一門專門技藝。這種教育方法使學生學完中學課程時,已基本上完成了基礎的勞動教育訓練,相當一部分學生還學有專長,這對其選擇專門化的大學教育方向以及未來的就業(yè)都很有幫助。

篇(5)

關鍵詞:民族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36(2015)06-0044-04

目前,隨著國外高校開展通識教育和國內普通高校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以來,民族院校也普遍開展了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在提高民族院校教育質量,改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增強學生素質方面起到了良好效用。但依筆者的觀察,民族院校的文化素質教育與民族院校的內在發(fā)展要求以及大學生成長成才對文化素質的內在需求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民族院校因為有普通高校的特點,又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實際情況,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時候,不能照搬照套普通高校的做法,應該探尋適合民族院校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質教育路徑方法,將文化素質教育的理念貫穿在民族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在培養(yǎng)高素質民族人才和可靠接班人上做出新貢獻。

一、民族院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各民族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發(fā)展不平衡

民族院校存在著個別領導、部門和教師對文化素質教育認識錯位的現象。文化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而這些個別領導、部門、老師把文化素質教育看成一種工作形式,存在著措施不力的現象。此外,民族院校因歷史原因,大多基礎比較薄,部分民族院校因經費問題,在文化素質教育方面投入不夠,致使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只能簡單化甚至形式化,各民族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發(fā)展不平衡。

(二)重特色建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建設不夠理想

民族院校普遍重特色建設,民族理論、民族藝術、少數民族文化等學科課程得到非常重視,但文史哲等基礎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相對就投入不足,對大學文化精神方面研究也不夠,學校文化建設較差,層次不高,客觀上弱化了文化素質教育。

(三)重專業(yè)教育,輕視文化素質教育

文化素質教育在民族院校的開展,使各民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實際工作中,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在民族院校沒有得到同樣的重視,部分民族院校誤把文化素質教育當作了專業(yè)教育之外補充教育的東西,在這種觀念引導下,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被放在了一個次要甚至不太重要的位置上,兩者沒有得到同樣重視,造成兩者在事實上無關聯甚至撕裂的局面。

(四)專業(yè)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不能得到很好融合

由于多年課堂教學養(yǎng)成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習慣只傳授學生專業(yè)知識,而不能將文化素質教育融入到專業(yè)課教學中,很多教學采用的仍是以前的教學老路,專業(yè)課傳授的是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開設的文化素質教育課傳授的是文化知識。在這樣的局面下,很難讓學生認識到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很難讓其均衡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專業(yè)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如何合理地搭配并能滲透是民族院校要解決的問題。

(五)重人文知識傳授而忽略人文精神提升

很多民族院校錯誤地把文化素質教育等同于開設人文課程、舉辦人文講座、閱讀人文書籍,傳授文化知識上面,這背離了文化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文化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培養(yǎng)大學生的完滿人格。文化素質教育若不把歸結點放在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提升上,就會使文化素質教育成為民族高等教育的點綴。

(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備

民族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系統(tǒng)性不夠,隨意性較大。二是課程質量不夠高,有的公共課沒有教材,有的課程老師備課不到位。三是有些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比較陳舊,內容前沿性不夠,不能反映世界科學技術和文化發(fā)展的最新成就。

(七)實踐上急于求成而缺少統(tǒng)籌考慮

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是一個潛移默化、長期實踐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當前一些個別民族高院校突然增設了過多的文化素質必修課、選修課,并大面積增設了社團文化組織,讓老師學生苦不堪言,其后果令人堪憂。

二、民族院校要加強對文化素質教育的理解和認識

(一)要提高對文化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

對于“文化素質教育”的涵義,楊叔子、胡顯章、李曼麗、王義遒、金頂兵等人進行了探索研究,從人文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人文教育與科學精神培養(yǎng)等四個方面,分別進行了界說或限定,它們的觀點既有相通之處,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我個人認為教育部給定的定義最為合理。教育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對文化素質教育下的定義:“文化素質教育,是指對大學生進行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同時對文科學生進行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2:。它包括了人文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人文教育與科學精神培養(yǎng)等四個方面,學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必須從這個定義出發(fā),去設計方案,并實施文化素質教育。民族院校民族學生較多,由于受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教育欠發(fā)達影響,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所接受人文和科學教育普遍不足,所以民族院校開展的文化素質教育內容必須包括人文教育和科學精神培養(yǎng)兩方面內容,對各族各學科學生對等進行兩方面的教育,把各族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很高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的全面發(fā)展的、負責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要提高對開展文化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1.開展文化素質教育是時展的要求3:。當前,科學教育得到全世界全社會的空前青睞與重視,而人文教育受到普遍冷落,從國內外的有關報道和研究結果來看,給世界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為此,各個國家開始重視人文教育,開始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同步發(fā)展。在這種時代下,我們必須重視文化素質教育。

2.開展文化素質教育是知識經濟時展的客觀要求2:。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科技發(fā)展呈現知識高密集和綜合化的趨勢,人們的知識結構處于大調整綜合階段,我們只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人文素質才能適應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的要求,所以我們要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素質、人文素質。

3.開展文化素質教育是當代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2:。通過學習文化知識,參加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感召下,大學生的人格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人生境界會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有利于成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有利于他們成為“四有”人才,有利于他們成為我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民族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文化素質教育是教育發(fā)展的高級階段,內涵豐富,范圍廣泛,準確理解和把握其主要內容,對民族院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全面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文化素質教育應包括人文科學教育、自然科學教育、審美教育、國防教育、身心教育和勞動教育等內容。人文科學教育應重點放在語文根基、民族語言、史地知識、美學基礎、哲學素養(yǎng)等方面,通過向學生傳授人文知識,喚醒和引導潛藏在學生身上的人文需要,幫助他們認識和理解自己、他人以及環(huán)境的關系,增強人文關懷的意識與能力,理解人生的目的與意義,從而樹立起高尚的理想情操,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自然科學教育應包括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授和自然科學方法的訓練,通過自然科學教育,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精神,掌握從事科學研究的一定能力。審美教育即美育,借助判斷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手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國防教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軍事理論教育、軍事技能教育、日常生活作風教育等內容,通過國防教育,要使學生具有捍衛(wèi)國家、和安全,防御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和世界和平的意志與能力。身心教育應包括體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兩方面內容,使學生掌握身心健康的知識與技能。勞動教育包括勞動觀念教育、勞動技能教育、勞動習慣教育、社會公益勞動教育、自我服務勞動教育等內容,使學生形成勞動光榮思想,通過勞動自食其力和為社會做貢獻的能力。

四、民族院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路徑方法

(一)建立有利于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

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關鍵在領導和制度。各民族院校要成立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組織機構,專門從事學校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和組織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學校主要領導親自擔任負責人,要有固定辦公室,固定工作人員,專項文化素質教育經費。要制定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方案,形成科學完善的文化素質教育規(guī)章制度。要根據民族院校實際情況和生源組成情況,對不同學科專業(yè),分別提出要求,分步實施,分類指導。要統(tǒng)籌不同方面力量,調動各方面工作積極性,真抓實干,深入推動民族院校文化素質教育工作。

(二)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文化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教師是推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愛因斯坦說:"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與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頭腦中只能有了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具備了一定高度的素質,才能按照學校文化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確定教學目的,才能把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專業(yè)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把文化素質教育貫穿到每一門課程中去,貫穿到每一節(jié)課堂中去。民族院校要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教育觀念,要求教師在講授專業(yè)課程的同時,有意識地滲透文化素質教育內容。

(三)建立科學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在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建立文化環(huán)境就離不開課程教育,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的安排。從文化素質教育的核心與根本出發(fā),民族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愛國情懷,堅定走社會主義的信念;幫助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的傳統(tǒng)和制度,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培養(yǎng)為人類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情感與施展才華的能力;幫助學生增長歷史文化知識,拓寬眼界,形成良好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加強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民族觀、審美觀教育,不斷加強學生對上述“六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四)要克服對民族特色以外課程不夠重視的問題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是一名大學生應該達到的理想境界。過去,在民族院校課程設置中,很重視民族特色課程,其它人文課程相對重視不夠。人文學科所占比例較小,在文科學生中自然科學課程則可能沒有。今后,要特別注意,要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紤]到學業(yè)時限、專業(yè)實際、各族學生的差異,民族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在整個民族院校課程體系中要體現出基礎性、綜合性、層次性3:的特點,分層次,有步驟,循序展開。

(五)通過一、二課堂科學實施文化素質教育

文化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第一課堂,文化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第二課堂。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應分為知識性課程和體驗性課程。第一課堂體現的是知識性課程,學校要將經過全方面考慮,將予設置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安排在第一課堂傳授,例如內蒙古民族大學安排了20多門文化素質教育課在第一課堂講授,深受學生歡迎。第二課堂要體現體驗性課程。文化素質的本質是將精神氣質和人格品質內化于人的心靈。那么怎樣內化呢?就是要通過教育、培養(yǎng)、熏陶,通過學生的體驗、感悟、升華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和品格,這就要安排體驗性課程。第一要舉辦系列文化素質教育講座。通過舉辦適合學生特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貼近學生實際的講座,吸引學生來參加,吸收他們所需要的知識、開闊視野、啟迪思維、激感,受到教育。當前,內蒙古民族大學在校園中堅持開展講座活動,講座內容既有人文知識又有自然科學的基礎方法問題;既有各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又有世界形勢和文化發(fā)展熱點;既有主講人的精彩講授,又有聽眾的提問,還有相互的討論,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第二要舉辦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開設這方面課程的目的是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文化知識,促進文化知識向素質的轉化。每年舉辦的課程主要有校園科技節(jié)、文化節(jié)、藝術節(jié)、社團文化節(jié)、公寓文化節(jié)、體育節(jié)、少數民族文化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民族團結教育月,另外設有文學社、詩社、書法社、攝影社、無線電社、天文社、國防社等百余學生社團,這些社團在學校的指導下,開展講座、討論、閱讀、辯論、研究等文化素質活動。同時,還要有計劃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內蒙古民族大學這些年就開展了上述文化素質體驗課程,通過上述課程,各族學生不但增長了文化知識,而且邊參加邊體驗感悟升華,將知識逐步轉化為了自己的精神和素質。

(六)利用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作用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民族院校除民族特色外,還和普通高校一樣具有傳播科學和文化的功能,校園應該充滿深厚的文化氣息和科學氛圍,這樣才有利于推動文化素質教育,提高廣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民族院校要加強建設高品位高格調的人文景觀,主要包括:道路、廣場、樓堂、亭閣、畫廊的命名;建造有文化或科學精神意義的牌匾、楹聯、雕塑、塑像、奇石;在教學樓、圖書館、閱覽室、會堂懸掛科學家和文化名人畫像、名言警句、生平介紹等;在校園道路、廣場、花園周圍設立精美的警示牌、文明寄語、文化鑒言等4:,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對人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開展文化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劉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

2:教育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D:.教高司1998:2號.

3:譚秀森,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M:.濟南:泰山出版社,2010:160.

篇(6)

[關鍵詞]學生 藝術素質 音樂

抓好音樂教學,是構建以德育為主導,心理教育為主線,體育為基礎,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為主體的素質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人才的藝術素質如何,關系到整個民族的素質。音樂學科是“應試教育”帶來的重災學科。去年秋,我們對1994年錄取南城師范的137名普師新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內容是他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接受音樂教育的狀況。137名來自六個縣市的100余所中、小學的學生,只有一個人能識譜。調查表明,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城市還是農村,音樂課大多都開了,教材都訂了,師資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學生在識譜方面卻令人瞠目:農村學生幾乎100%不識譜,縣城中學的也僅占4%。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磥?中小學的音樂課大都是排在課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書包里,基本不用;教學大綱束之高閣,基本不顧;學生成績隨意給分,基本無要求。把這樣素質的學生送到師范,師范的音樂教育雖有一席之地,但面對學生實際水平與大綱嚴重脫節(jié)的現狀,音樂教學也只有陷入補課階段,使中師教學又面臨無法達標的局面。這些學生畢業(yè)又去教小學……如此惡性循環(huán),何日是了?這種現狀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1.辦學方向偏斜,音樂課時不足。

2.經費本就羞澀,音樂設施更差。

3.教師素質下降,音樂教學舉步維艱。

4.培養(yǎng)步入誤區(qū),整體素質無法提高。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中,對中小學音樂課程的任務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其間主要學習我國優(yōu)秀民族音樂作品,接觸了解外國優(yōu)秀音樂作品,初步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增強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表現和鑒賞力,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能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能使音樂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悅性有效地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厭學情緒,激發(fā)學習積極性,調動非智力因素,發(fā)展身心潛能;還能通過愛國主義歌曲的學習和演唱,加速德育內化過程,這就是寓德于樂。真正能達到這個目標,就能運用音樂教學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啟迪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能引導學生始終在形象的感染中進行抽象的思考;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不僅提高了感受力、理解力,而且豐富了想象力,這就是寓智于樂。探索音樂與健美相融,把音樂、舞蹈與形體相融,這就是寓體于樂。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思考實施素質教育,正在成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這是改變音樂教育現狀的極好機遇。我們認為:一定要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著力抓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準確把握音樂學科大綱的課程特點

首先,音樂課是一門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獲得都需要練習,而且是扎扎實實地練習,才能達到“雙基”要求。根據已經總結的教學經驗和現行音樂教材的特點,要在識譜和聽音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把增強學生信心、提高學生興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樂基礎知識、技能和課本歌曲、課外補充歌曲結合起來。九年義務教育音樂教材系統(tǒng)性很強,不僅練習內容和唱歌欣賞有機結合,而且欣賞的曲目到高年級又是主課教材,這種前有孕伏,后有發(fā)展的配置,顯示了編寫人員的匠心,千萬不可忽略。

在音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停留在口口相傳的旋律性教學中,這和世界上許多先進的音樂教學方式相差太遠,如西德的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強調節(jié)奏訓練和樂器教育。日本的鈴木教學法,強調欣賞和表現并列的體制等等;從他們的教學方法中,不難看出當代音樂教學正在向著音樂欣賞和節(jié)奏第一的方向發(fā)展。這些都值得我們研究和采用。音樂欣賞是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記憶和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學生間接參與音樂藝術實踐的重要內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學的教法,相得益彰,音樂課就會更受學生歡迎。

二、以改革的精神進行音樂課的基本建設

首先,關于音樂課師資建設問題,音樂課由于歷史的原因,師資力量數量不足,素質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來源。辦法只有鼓勵現有教師隊伍中、有這方面功底、愛好的教師,改行任音樂教師。讓他們一邊教課,一邊進修學習。這就要地縣有關師范、進修學校利用假期進行培訓;師范院校也要盡快加大音樂教師招生的名額?;蛘咴谥袔熣猩?列出專項音樂加試項目,增加分數比值,選擇一部分人才到中師側重培養(yǎng),成為專任教師。還有一條非常重要,就是現有音樂教師流失嚴重,有的以歌廳唱歌為主業(yè)或第二職業(yè),要想辦法使他們安心做好音樂教師。

其次,要把配備音樂設備作為“雙基”驗收的標準,欣賞課必須配備錄音機、磁帶、電視機等,有條件還要配備其它樂器。

篇(7)

【關鍵詞】農村學校體育改革哲學反思

農村學校主要是指縣以下的由鎮(zhèn)鄉(xiāng)一級政府直接管理的鄉(xiāng)村中小學校,其擔負的主要職能是開展農村的義務教育。目前,我國現有普通中小學86.6萬多所,農村約占89%,在校中小學生1億6900多萬,農村約占74%。學校體育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國民體育的基礎;農村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村國民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也關系著我國新一代農民的整體素質。

一、目前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教學中面臨的窘境

1.學校領導對體育重視不夠

(1)名義上雖有校長分管體育,但實際上許多分管校長分而不管,對隨意占用體育課尤其是畢業(yè)班的體育課聽之任之,有些地區(qū)畢業(yè)班根本沒有開設體育課。

(2)校領導對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漠不關心,只抓升學率,無視學生體育活動和身體健康狀況。

(3)體育課質量基本無人關心,校領導只對文化課感興趣,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

(4)分管領導對體育課多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數年不聽、不看體育課是常事。

(5)有的學校領導甚至把抓體育工作與教育質量對立起來,使學校體育工作變成了“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工作”。

2.師資不足

(1)具有??苹驅?埔陨蠈W歷的體育專業(yè)教師不足,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2)體育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男、女體育教師比例嚴重失調,女教師寥寥無幾。

(3)師資培訓力度不夠。在農村學校,體育課一般被認為是副科,體育教師很難被列入師資培訓的范圍內。

(4)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比較片面,體育教師付出的勞動得不到認可,不能同工同酬。

3.教學問題突出

(1)課程設置缺乏連續(xù)性、科學性、靈活性;體育考試項目的確定不夠科學、靈活、全面。

(2)體育課開課率低,隨意性大。大多數農村學校把體育課納入了教學計劃,列入了課程表,但名副其實的體育課開課率相當低,往往把體育課當成室外活動課,讓學生自由活動,或者把體育課當成自習課,玩一玩,放松一下,有一名老師監(jiān)護就行。尤其是村級學校,開課隨意性更大,有的班主任對上體育課是隨心所欲,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體育課名不副實。

二、現狀思考

筆者認為,在認識上,重智育輕體育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會評價與管理上,對農村中小學的體育工作還缺乏一套科學規(guī)范、嚴格公正的評價標準和管理機制;在經濟上,資金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體育教學落后的重要原因。此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領導的態(tài)度和愛好

“小城鎮(zhèn)體育,大社會問題——來自我國小城鎮(zhèn)學校體育的調查報告”中向我們揭示這樣一個現象:校領導對體育的態(tài)度,對某個體育項目的特別愛好,也能使小城鎮(zhèn)學校體育硬件有所變化。

2.農村學校體育改革缺乏整體性和配套性

目前我國農村學校教育的改革卻偏重于智育和德育,漠視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顯然有悖于教育的整體性規(guī)律。

3.教育政策“城市取向”,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

由于教育的話語權、決策權集中在城市階層,使得我們的教育政策和主流話語更多地帶有“城市取向”。今天我們的農村學校體育課堂的情形是:標準的課程規(guī)范的教學,有力的控制等等;學生的自由、天性、創(chuàng)造力就在這樣的教學中逐漸喪失殆盡。在這個問題上,教育本身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三、農村學校體育改革的理性回歸

農村學校體育對中國農村和農民現代化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這主要體現在:農村學校體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要素;是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最具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教育方式;是最具現代性的先進文化傳播器;是聯結學生與自然、學校與社會的文化紐帶;是促進體育文化傳承,推動體育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綠色后盾;是教育國際化的推進器。

1.構建主體性意識,依法教改,依法治體

學校體育工作和改革,尤其在農村,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人治。要改變學校體育改革尤其是農村學校體育改革因領導的好惡而變化的局面,必須構建農村學校體育各主體的主體意識,依法治教,依法治體。

2.整體推進,倡導終身體育,促進農村人口的全面發(fā)展

農村學校體育改革必須整體推進,倡導終身體育,促進農村人口的全面發(fā)展。為此,第一,農村學校教育各主體要充分認識到“五育”是一個整體,偏廢任何一方都不利于農村社會進步和農村人口的全面發(fā)展。第二,樹立體育課與其他課程一樣重要的觀念,體育教師與其他教師一樣是現代教育的主體。第三,教學內容需貫徹終身體育的理念。第四,以農村學校體育為依托,推動農村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勤于學習,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學手段,拓展新的空間

對于一個以城市化率剛剛達到50%的國家來說,沒有富于特色的合宜的農村學校體育模式及相關的政策傾斜,應該只是一種遺憾,而對于在理論和實踐上本已存在巨大差異的農村學校體育來說,“城市取向”的學校體育政策,使得本是鄉(xiāng)村傳統(tǒng)體育文化最為豐富的農村,遺棄和背離了他們原本有價值的體育文化資源,這不僅僅是體育工作者們的遺憾,更是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悲哀。農村學校體育教師要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學手段,拓展新的教學空間。如農村有山、有水、有著城市所不具備的大自然,讓學生去爬山不會比枯燥的“跑圈”運動量??;讓學生在田野里抓蝴蝶,聽到的笑聲或許是最開朗的。農村學校應盡可能地根據廣大農村的實際情況開展能夠讓學生真正喜歡的體育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這種“興趣”能夠陪伴他們一生。

【參考文獻】

[1] 劉志民、丁燕華. 小城鎮(zhèn)體育,大社會問題——來自我國小城鎮(zhèn)學校體育的調查報告[R].體育科研,2004(1):62-75.

[2] 孫慶祝 等. 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農村體育的必由之路[J]. 體育文化導刊,2004(8):53-55.

[3] 余夢興. 城鄉(xiāng)大學生體育能力的差異及對策[J]. 體育函授通訊,2002(18):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福利国产成人无码gif动图 | 日韩少妇人妻vs中文字幕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影音先锋2020色资源网|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丰满成熟妇女毛茸茸|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 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影音先锋2020色资源网|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霸乳|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五月六月丁香婷婷激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影视先锋av资源噜噜| 午夜免费国产体验区免费的|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 老鲁夜夜老鲁|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他掀开裙子把舌头伸进去添视频 | 性开放的欧美大片黑白配| 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h漫全彩纯肉无码网站| 和岳每晚弄的高潮嗷嗷叫视频|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欧美最猛性xxxx|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黑人大战中国av女叫惨了|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xx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