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0: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相關金融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商業銀行;審計;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4-0-02
引言
在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國家金融行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的維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銀行業畢竟是一個具有高風險的行業,近年來,隨著外部各種監管機制的不斷應用以及銀行的內部審計力度的加強,使得很多商業銀行在規避風險上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風險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在商業銀行的內部,還是存在很多經營的風險,銀行在審計方面的風險也隨之出現。商業銀行的審計業務,也從傳統的財務收支的審計發展到對銀行的風險、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審計,審計內容的不斷拓展,為審計風險的出現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如何加強對銀行的審計風險的控制,成為當前很多商業銀行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本文就商業銀行審計的風險種類、出現風險的原因以及審計風險控制的措施進行相關的分析。
一、商業銀行審計風險的形成原因
審計風險指的是審計人員對于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錯誤以及紕漏沒有及時發現,從而導致在制定審計結論時,具體的內容與被審計單位的實際財務情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銀行的審計風險主要有三種類型。即固有風險、控制風險以及檢查風險。形成這些審計風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銀行的審計人員缺乏相應的審計風險意識
銀行本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任何一個行業只要有經營過程,那么就一定會出現風險。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現象,在銀行的很多項目的審計過程中都有存在。審計的風險不能完全消除,只能是進行相應的控制和管理,以減少風險的危害性。對于當前有的商業銀行出現一些由于審計導致的損失的案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審計人員缺乏相應的審計風險意識是導致風險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在當前的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中,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體系,缺乏對相應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理的技術,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是由于銀行的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不夠,是最主觀的因素,由于認識程度不夠,因此在審計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疏忽和紕漏,從而擴大了風險的危害性。
(二)商業銀行進行審計的理念和方法都不夠先進
形成審計風險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商業銀行進行審計的理念和方法都不夠先進。現代的商業銀行,其內部的各種審計工作重點發生了轉移,應該要轉移到內部控制審計以及銀行的經營風險的審計,但是當前社會中很多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還主要是停留在對一些日常業務的審計上,比如對查證賬表,對于銀行的風險控制因素沒有進行相應的考慮,導致商業銀行的審計風險逐漸擴大。另外,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也逐漸加大了信息化程度,而一些審計工作的技術,還是比較原始的方法,對于現代化的商業銀行的審計需求不能滿足。對商業銀行的風險因素的控制力度不夠,風險的判斷也不夠準確等,都會加大銀行審計的風險。
(三)審計人員的技術水平還不夠高
銀行的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審計很金融的相關知識水平,而且還要具備多年的審計工作經驗,但是對于兩個條件都滿足的人員。在當前的社會中還比較手啊。比如有過多年審計經驗的人員,雖然具有豐富的審計經驗,但是沒有比較穩固的金融知識結構,對于當前商業銀行中的各種新業務的增加以及新產品的出臺,往往會無法著手,這部分人對審計工作的重點,還是放在銀行的日常業務、財務收支等方面,對于一些新業務的審計,往往不能很好地進行處理。而且現在的商業銀行的審計人員的知識層次往往參差不齊,當前很多商業銀行中的審計人員都是審計崗位上的重要人員,但是接受的相關的正式的培訓筆記少,對于銀行的審計工作,在宏觀上的把握還是不夠,遇到一些審計風險時,其綜合分析的能力不夠,導致不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很好的控制。而且審計人員的知識更新比較慢,對于一些審計的理論和相應的實踐操作,往往存在比較嚴重的不銜接的現象,當前也有一些審計人員沒有按照嚴格的審計標準進行審計工作,對于一些審計步驟甚至有忽略,使得銀行的審計工作出現了記錄不夠完善、不細致清晰等問題,加大了審計的風險。最后,商業銀行的審計人員之間的流動性以及相應的銜接工作沒有做好,導致審計人員缺乏相應的穩定性,也很容易造成審計的風險。
(四)商業銀行審計工作的程序還不夠規范
審計工作包括很多程序,比如審計的立項、提出相應的審計報告、審計工作的準備、進行實際的審計、制定審計報告等,任何一個環節中都可能出現風險,審計行為如果在任何一個環節中不夠規范,都可能會導致審計效率出現問題,甚至是帶來嚴重的后果。當前的商業銀行中,對于審計工作的程序操作不夠規范的現象時有發生,對程序也不夠重視,因此加大了審計風險的可能性。比如在進行審計工作之前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查,對于審計的方案也沒有進行討論分析,導致審計的方案缺乏相應的管理性,對于審計的內控測試的認識程度不夠等,都有可能會導致審計過程中出現比較嚴重的風險。
(五)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缺乏相應的控制標準
對于審計質量的控制體系而言,當前很多商業銀行中在這方面的體系建設都還不夠完善。健全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能夠對審計人員的責任、質量意識進行控制,對于降低銀行的審計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當前我國的審計機關已經指定了相關的準則以規范審計工作,但是在這些準則中,定量的內容還比較少,導致銀行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體系的建設還存在一定的障礙。當前很多商業銀行對于項目審計的質量問題,有的時候往往不能及時發現,質量的監控標準和體系不夠完善,是導致銀行審計出現風險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二、商業銀行如何加強審計風險的防范
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中出現風險,與很多方面都有關系,比如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不夠、審計防范和技術不夠先進、審計程序不夠規范等,都有可能導致審計工作中出現比較嚴重的風險性。為了加強對銀行審計工作的風險管理,提升銀行的審計效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加強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的提升
審計人員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風險意識,在審計工作中才能有高度的警惕性,加強風險的管理。加強風險意識的提升,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要加強對審計環境中的風險以及審計客體的風險的認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對我國的金融政策進行相應的研究,發現其中的風險環節,對被審計的對象的管理機制進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審計人員進行內部審計控制單元額有效性。第二,要加強對審計主體的風險的控制。審計的機關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對審計風險進行控制和防范工作,因此要在銀行審計機關的內部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對審計的風險進行識別,有助于在工作中降低審計風險出現的可能性。
(二)規范審計工作的操作,按照嚴格的規定進行審計工作
審計程序不夠規范,也是形成審計風險的重要原因。由于當前商業銀行的產品在不斷擴展,產生了很多金融衍生品,金融產業在不斷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更要加強商業銀行的審計風險的控制,應該對審計的程序進行規范,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要嚴格地按照審計的規范和程序進行操作,對審計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要進行把關。比如在進行審計之前要進行相應的調查、根據調查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審計方案,然后進行審計操作、制定審計報告等。商業銀行在審計的過程中要嚴格地執行標準和程序進行工作,不能忽視其中的項目與程序。
(三)加強對審計人員的能力素養的培訓
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素養的高低對于審計風險的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很多審計人員的能力素養不高的情況,要加強對其能力素養的額培訓。第一,要建立相應的人員素養的控制體系,在銀行的內部建立相關的人員素質的標準,用一個定性的標準來對審計人員的能力素養進行衡量,比如不僅要對各種金融知識具備一定的熟悉程度,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以及會計知識等,還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組織能力,其文化程度和組織能力要達到相應的標準才能進行審計工作。第二,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定期組織相關的學習,比如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根據審計人員的能力素養的變化時刻調整培訓計劃與培訓內容等。在商業銀行中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要定期接受培訓,不僅要接受審計工作相關知識的培訓,還要接受各種計算機業務以及金融業務的培訓。使得審計人員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層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素養。
(四)不斷加強對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
對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不夠,是導致審計風險出現的重要原因,在加強質量控制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體系的建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對審計工作的不同階段都進行相應的質量控制和管理。在不影響審計人員工作效率的基礎上,各級領導也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實時監控。在商業銀行的內部,可以成立專業的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對審計工作質量進行審查和監督。
(五)加大銀行內部信息化建設的力度
信息化建設是銀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提高銀行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基礎。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要對現代的信息技術進行充分的利用,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快捷、可靠、規范、透明等特性,加強銀行內部審計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銀行的內部監督,是加強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的。對于商業銀行的各種審計風險,可以利用各種信息文件共享機制的建設,來加強內部審計的信息反饋作用,對于出現的各種風險問題進行及時的防范和處理,以提高審計的效率,實現防范風險的目的。
(六)加強內部審計風險的評估
評估是對風險進行改進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科學有效的評估,可以為銀行的審計風險的防范帶來有力的幫助。通過對銀行的各項經營戰略以及業務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可以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框架,為商業銀行的風險的確定以及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提供必要的依據。同時可以通過有效的評估,發現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的一些薄弱的環節,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進,以便提高風險控制效率,對潛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可以對風險控制過程中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評估,從而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七)加強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文化的建設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物質以及制度的文化是一種有形的文化形式,而精神文化則是無形的,無形的文化對人的影響更大。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文化就屬于一種無形文化,是銀行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文化包括很多內容,如審計人員的價值觀、行為、精神、知識結構、道德等,審計文化的建設要包括審計價值、道德、知識、組織等多方面的建設,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審計文化各方面內容的建設,通過內部審計文化對銀行的各種經營行為產生有利的引導,提高員工的工作責任心,最終減少銀行內部審計風險。
三、結語
隨著銀行業的不斷發展,銀行的各種金融衍生品逐漸增多,也加大了銀行的審計工作的風險程度。加強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的風險控制,有助于商業銀行控制整體的經營風險,保障商業銀行的各種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也能不斷提升銀行的競爭實力,針對當前導致商業銀行審計風險的原因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提高審計風險的控制力度。
參考文獻:
[1]張國平.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管理創新及審計風險與防范[J].財經界(學術版),2013(05).
[2]武鵬,楊向榮,王曙光.商業銀行審計風險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06).
[3]安明碩.試論商業銀行的審計風險與控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02).
[4]崔青華.淺談內部審計中的審計風險與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2(06).
一、衍生金融工具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衍生金融工具的誕生在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加速經濟信息傳遞,優化資源合理配置,引導資金有效流動,增強國家金融宏觀調控能力等方面都有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銀行會計信息系統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供更加及時、全面、準確的會計信息以利于商業銀行經營決策,防范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巨大風險。
(一)衍生金融工具對銀行會計處理的影響 在衍生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的環境下,銀行會計信息能否滿足決策者的需求將直接關系到商業銀行的生存發展。面對這一新環境,銀行管理層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從提供受托責任信息轉變為面向決策有用性的信息;從提供傳統的財表報表轉變為提供個性化、多樣化會計信息;從披露單純的財務信息、貨幣信息、定量信息,轉變為同時披露財務與非財務信息、貨幣與非貨幣信息、定量與定性信息。同時,也對會計信息提供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銀行會計信息系統輸入方面,要求會計信息收集范圍擴大,實時采集銀行業務活動的全面數據,數據采集一次完成,盡量減少對銀行數據采集的人為干預,嵌入銀行業務活動規則,加大對原始數據的審查活動,防止舞弊行為的發生;在會計信息系統處理方面,要求會計憑證生成自動化,提高財務決策支持能力;在會計信息系統輸出方面,要求銀行會計信息輸出內容和方式的多樣化,及時輸出會計信息,實時對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巨大風險以及銀行內部員工的違規操作進行相應處理。
(二)衍生金融工具對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影響 衍生金融工具對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影響體現在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經營風險和會計風險上。經營風險對內部控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企業由于內部控制不力,造成內部管理混亂,操作人員違規操作致使企業面臨風險;第二,企業由于業務部門管理缺陷或市場信息不對等,企業未能在簽訂合約之前發現交易對方、交易事項存在的不確定性,使企業面臨風險;第三,企業財務部門未能適當統籌企業內部現金流量,使得企業無法正常支付保證金,或在合約到期時無法正常結算,由此造成的風險也屬于經營風險。而會計風險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則體現在:一是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而使其遭受損失;二是會計人員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追逐,可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違背職業道德,在會計核算和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采取對自身有利的方式,而不是以客觀的態度從事這一工作。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經營風險和會計風險無一不與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相關聯,內部控制體系的脆弱性將直接威脅銀行的經營管理活動。因此,防范和化解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經營、會計等風險有待于銀行AIS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二、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系統現狀與問題
目前,我國銀行會計信息系統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銀行會計信息系統的網絡化初具規模,但不可否認,在向全面、縱深方面發展時仍存在許多不足,不能適應商業銀行衍生金融工具創新的要求,也不能提供及時、準確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以利于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層防范和化解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風險。
(一)缺乏系統性、公共性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數據庫 對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相關數據的集中,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數據庫。衍生工具交易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既需要對現時市場的密切關注,也需要對過去交易的完成進行規律性的歸納總結;既需要實時分析,又需要經驗判斷。因此,衍生工具每一筆交易發生的數據信息對商業銀行非常重要。系統性的、公共性的衍生金融交易數據庫的缺乏,不利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也不利于金融工具方面會計新準則實施。
(二)銀行會計數據處理具有滯后性 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對商業銀行經營決策的有用性及相關性有重要作用,用于決策的會計信息過于滯后,則將引起相關性的下降。現行的銀行會計信息系統中財務數據對商業銀行運行狀況的反映是滯后的,其反映周期為年或月,不能實現事中控制,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誕生要求會計信息系統實時反映經營狀況和公允價值,對衍生金融工具所帶的各種風險進行及時處理。只有實時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經營狀況,才能進行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合理配置金融資源,有效化解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風險。
(三)銀行信息輸出內容狹窄 現行會計信息系統符合財務報表準則要求,但不能很好地滿足商業銀行過程控制和戰略決策支持的要求。衍生金融活動的發生與會計處理分離,會計流程以記賬憑證為起點實現銀行會計信息的處理和收集,會計信息系統只采集衍生金融業務事項數據的一個子集,并沒有采集組織整個業務過程的數據,如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類別、特征、風險系數、現行價值等數據在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中并不能得到反映。銀行會計信息系統存儲數據主要是為滿足財務業務視圖的需要,如果一項業務活動影響銀行的財務報表,則以匯總的方式反映業務事項的數據,因而并不能完全滿足商業銀行規避金融創新工具風險的需要。
(四)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 隨著人民銀行、銀監會及審計等部門監管工作的強化,各金融機構已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運行機制的內控制度。目前的主要問題在于執行制度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內部控制和管理混亂;內部不相容職務沒有合理的分離;會計控制功能弱化;員工素質控制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制度;內部審計體系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有效性差等。
(五)會計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衍生金融工具要求銀行會計人員掌握更多的估值分析技術,會計人員不僅需要懂得銀行會計的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統計學、金融學、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知識,對金融創新環境所帶來的風險具有敏銳的識別能力。同時,商業銀行也要加強會計準則和風險管理基礎的專業培訓,提高商業銀行會計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
三、金融工具創新環境下銀行會計信息系統重構
現行銀行會計信息系統將衍生金融產品的部分核算信息納入財務報表之內,盡管有先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卻在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和規避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風險方面仍存在著先天不足。因此,有必要對金融創新環境下的金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重構,以利于商業銀行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巨大風險。
(一)以事項會計思想作為系統重構的理論指導 以事項會計
重構現有銀行會計信息系統體系結構應以“事項”為核心,采用以數據為中心,而不是以處理為中心的數據庫組織方式。會計應該提供對各種可能的決策模型有用的相關經濟事項的非匯總數據。會計人員的任務只是提供與事項有關的信息,而讓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據其決策需要加工生產所需要的適當的事項信息,并將其運用在決策模型中。該體系結構的基本思路為:在各個銀行業務系統內嵌入業務事項處理規則,當銀行發生存、貸或中間業務時,特別是新的衍生金融投資工具出現時,按相應的業務事項處理流程和會計方法,在相應的ERP業務子系統內分工處理,并實時采集原始事項信息,通過系統間的數據接口或網絡將原始數據信息傳遞到審核數據庫,由稽核部門根據相關重要性水平等文件將業務子系統傳遞過來的數據進行初次審核。若ERP業務子系統傳遞過來的數據與衍生金融工具等風險較大的金融產品相關,則請求股票、期貨、期權等市場傳遞相關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數據進行審核,業務數據與市場數據符合時則傳遞至業務事項公共數據庫中,否則將信息發回ERP業務子系統進行相關處理。此過程的數據一般不作大的處理,只進行相應的審核工作,記錄時不再考慮記錄結果為誰提供,記錄數據盡量詳細、原始,而記錄過程則盡可能實現數據化和無紙化。這種銀行會計業務數據采集方式有利于各分行間數據采集標準的統一,也使得披露新增加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成為可能。
當信息使用者通過動態交互平臺發出事項請求后,動態交互平臺檢驗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權限,隨即驅動信息處理規則中的會計方法供使用者選擇進而進行處理,處理結果以用戶定制的報告模板傳遞稽核部門進行審核,防止商業銀行核心數據泄露,最終通過動態交互平臺傳送給信息使用者。
內部信息使用者通過動態交互平臺得到相關財務數據后,若財務報告未能滿足內部信息用戶的需求,信息使用者可將相關信息傳遞至ERP業務子系統,或對信息處理規則庫進行實時更新。內部信息使用者也可在分析相關財務數據后,根據法律法規或規章制度對銀行業務經營活動進行實時調控,加大總行對分行風險的管理控制,防止衍生金融工具對銀行經營造成巨大的影響。如銀行工作人員違規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投機套利活動,銀行經營管理部門可以對違規投資活動進行實時調整,當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出現時,銀行經營管理部門可以及時制定相應的衍生金融工具操作規范,引導銀行工作人員進行正確的投資經營決策。而外部信息使用者也可通過分析相關財務數據,將信息反饋給包括銀行經營管理層在內的內部信息使用者(如圖1虛線所示),銀行內部經營管理層也可根據外部信息使用者分析后的數據做出相應調整。
(二)以PEA會計模型作為應用設計的起點 REA模型是一種基于語義的概念模型,考慮了會計人員和非會計人員的信息需要,用E-R圖對會計對象進行建模,在模型中不包括會計分錄、科目體系、賬簿等“人造元素”,而是以會計對象――“價值運動”要素為基本元素,采集業務事件發生所涉及的資源、內部參與者和外部參與者,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采集業務事件的參與者有利于合理劃分衍生金融投資決策過程中的權責關系。
采集業務事件相關資源和參與者數據的關鍵是對銀行業務事件的識別。對于銀行業務事件的識別,可參考以下準則執行:(1)當一個部門或個人開始對某一活動負責時,意味著過程中的第一事件出現了,如銀行投資人員提出進行利率期貨投資申請以平抑利率變動影響,意味著利率期貨投資決策基本流程中的第一個事件出現。(2)忽略那些沒有內部人員參與的活動。在銀行的基本業務流程中,沒有內部人員參與的活動通常發生在貸款和存款業務流程中,如借款人向銀行提出早請,但銀行沒有進行受理,則不能作為業務事件,而衍生金融工具投資決策過程中通常都有內部人員的參與。(3)當責任由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時,認為是一個新的事件,如在利率期貨投資決策中,投資操作人員發生變換,則認為一個新的事件發生。(4)當過程中斷,而后又由同一個人員繼續執行時,認為是一個新的事件。中斷之后,可能會由組織或過程外的人員繼續執行,也可能按時間表繼續進行。如銀行會計部門交納或追加利率期貨保證金,然后在當日終了要進行相應的處理,則認為是兩個事件,而不是一個事件。(5)用一個事件名稱和描述來反映事件寬泛的本質,如用利率期貨投資循環事件來描述投資人員提出利率期貨投資申請,管理人員進行授權,投資人員進行利率期貨投資活動,利率期貨投資活動終止等事件。
我國目前的環境問題愈加嚴重,入冬過后大部分地區霧霾都非常嚴重。可見低碳對人們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低碳經濟是目前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轉折點,其是促使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結合目前的實際社會情況看,低碳經濟最符合目前社會的發展需要,所以銀行金融行業必須要注重低碳經濟的有效實施和發展。
目前銀行發展低碳經濟的影響因素
對低碳經濟的認知不夠。目前的低碳經濟還處在初級階段,所以很多的銀行對其的認知程度不夠,這就導致了銀行在進行低碳的工作中處理方式出現問題。同時也缺少對低碳金融觀念十分掌握的人才。這樣銀行對低碳金融的每個工作的流程沒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不熟悉其中的運作方式而導致銀行沒有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進一步的導致了銀行進行低碳經濟的動力不夠。這樣長久的發展下去必定會限制低碳經濟在銀行行業中的發展,阻止了經濟模式的轉變進程。
利潤經濟模式和低碳經濟發展理念之間存在矛盾。低碳經濟顧名思義就是在經濟發展的時候用最少的能源,以此讓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不過這種理念想要落到實處,就要有技術、人員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和配合,若是條件受到限制就會讓銀行企業的發展受到阻礙,在盈利上產生消極因素,這樣就從側面降低了銀行的經濟效益。因此銀行在為了配合社會進行低碳經濟發展的時候自身的利益會受到損害,增加了銀行在信貸上的危險,導致低碳經濟的活動舉步維艱。
缺少專業性的中介部門。要把低碳經濟的理念落到實處進行實施,這其中需要很長的時間,同時對一些普通型的集資項目來說存在的風險很大。因此需要有專門負責的部門進行相關的工作,以此進行協調項目的實施中牽涉到的一些審核流程。目前我國還沒有此類比較專業性的機構部門,而其他負責低碳經濟項目風險估計的部門也是精而量少,這就讓很多的銀行對低碳經濟的開展和投資上還處在觀望的階段中。由于低碳經濟的開展和實施還處在初級階段,所以很多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沒有進行更加整體的完善和健全。各項標準和一些認證的體制還有存在很大的空白,監督部門也沒有把相關的規定進行落實的監管和實施。
低碳經濟條件下的銀行金融發展策略
認識低碳經濟的重要性。要使銀行金融認識到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其首先就要增強社會對低碳經濟的認知,同時要使銀行了解低碳經濟的發展能夠為其自身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想要實現這一點,就要讓銀行把低碳經濟和經營理念相融。在這一點上可以先對國外的一些金融機構中吸取一些經驗,對有關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以此逐步的提升金融人員的綜合性素質。再由工作人員這一小點擴展到整個行業中,使整個銀行金融行業都認識到低碳經濟的意義。這樣就有了堅實的理論和技術作為支撐,以此把低碳經濟理念在銀行經營中進行落實,從而促使了低碳金融的有效發展。
把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普及推廣。可持續發展是低碳經濟的重要核心,其中不僅是包含了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包括了資源上發展。要讓金融機構建設更加長遠的發展策略,把控好短期和長期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提升市場中的綠色信貸,在為社會產生相關效益的時候也能夠提升自己的利潤。金融機構在這場轉變中需要明白的是,在短時間內實施低碳經濟的發展,會對自身的效益產生影響。不過從長遠的形勢上看,可以解決企業在大量的能源耗損中的長期發展的缺陷,降低了信貸存在的風險,從而讓銀行進行良性的發展。其次要對低碳經濟的開展會失去部分的客戶有一定的預料,不過這都是為了后續的發展和獲得低碳經濟型客戶必須要面對的。同時也是把有危險的信貸轉向綠色信貸的必然。
加強對低碳金融人才的培養。在低碳經濟的改革中,金融人才是其中的主要位置,其存在的主觀能動性可以直接性的Q定改革的結果,因此加強人才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具備綜合性素質的領導,才可以保障銀行在進行低碳經濟中在市場上處在有利位置,依照相關的等級分成了管理人員和金融人員。
關于加強領導隊伍,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下,相關的管理人員要做好榜樣,其自身需要具有著很專業的知識和水平,要對低碳經濟業務進行熟練的掌握,同時還要對其他的員工進行培訓。其次是在管理中對金融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其人員要掌握國家在低碳經濟實施中的一些政策,建設合理的獎懲制度,以此提升人員的工作投入度。要客觀的對相關人員的業務水平進行評價,把人員的薪酬和低碳經濟的業務結合,以此讓金融管理人員對低碳經濟加以重視,進而提升銀行人員的綜合素質。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工總行”e-icbc”互聯網金融戰略的提出,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營銷重要性顯得日益重要。工行濟南經十一路支行營業室抓住二季度營銷服務的有利契機,加強內外聯動,大力推進融e行、融e聯等電子銀行產品的營銷工作,掀起了一股互聯網金融營銷的新熱潮。
一、做好員工培訓,加強產品知識普及。利用晨會、網絡大學等多種手段加強員工對工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了解,使之熟練掌握各類產品的特點、使用方法及宣傳知識,為營銷推廣電子銀行產品打好基礎。
二、練好“內功”,重視網點陣地營銷。全網點員工從大堂到柜口,不放過每一位接觸到的客戶,多方位宣傳講解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優勢,增強客戶對工行相關產品的了解,提高產品滲透率,進而提高客戶粘性。
三、加強外拓,走出網點做推廣。積極轉變營銷思路,變被動為主動,利用旺季營銷的有利契機,加強內外聯動、公私聯動,積極營銷機構公司客戶以及工資客戶,在做好其他業務的同時推廣電子銀行產品,實現了多方聯動,營銷業績全面開花,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步,該營業室將繼續汲取有益經驗,挖掘潛力客戶,拓展新客戶,內外聯動做好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營銷工作,以爭取更好的成績。
關鍵詞:農業銀行;電子銀行;發展;業務
在銀行等金融機構,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網絡交易平臺便是電子銀行,它的應用可以使銀行的客戶通過網絡實現辦理各項金融業務,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具優勢的服務。這種服務方式打破了傳統銀行辦理業務的時間、空間局限性,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客戶擁有電子設備通過互聯網便可辦理金融業務。電子渠道在銀行的應用包括多項內容,例如POS機終端、電話銀行、手機銀行、ATM自動柜員機等。而電子銀行則屬于一種全新的服務方式,它是商業銀行大力發展與我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產物,可以對傳統商業銀行中服務的不足之處及時補充,并加以提升。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中的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異常迅猛,作為農業銀行也意識到電子銀行對銀行發展的重要性。為此,農業銀行也在不斷擴展服務方式,提高客戶應用電子銀行的服務體質量。
1.我國電子銀行發展現狀
1.1創新產品少、發展層次較低
1997年,我國網上銀行業務首先從招商銀行開通,之后網上銀行業務便開始逐漸遍布各大商業銀行。截至2015年,我國使用網上銀行的個人用戶達一億人次,交易額突破百萬億元。我國近200家商業銀行開通了網上銀行業務,不少企業開始通過網上銀行注冊用戶。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很多電子銀行只是傳統銀行延伸至互聯網上的業務,網上業務基本都屬于傳統業務范疇,業務量也多集中于存取款、轉賬等內容,并無更多創新型產品。盡管電子銀行在我國出現較早,但整體層次較低,創新型產品微乎其微,并且電子銀行的服務尚不健全,很多客戶利用電子銀行還會承擔一定的風險。
1.2業務發展水平較低,后期潛力巨大
據不完全統計,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約七成的家庭使用電子銀行。在電子銀行業務中幾乎涵蓋了70%的銀行業務量。我國現階段使用電子銀行的商業銀行較多,但發展水平不高,很多業務內容受限。但是電子銀行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交易總成本卻不會因為業務量大幅度提高而受到影響,因此后期電子銀行的發展潛力巨大,很多內容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
1.3電子銀行業務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日趨成熟
現階段,在我國金融業發展領域,一個重要的內容便是電子銀行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成立了金融監管體系,并且以金融信息化作為重要課題,在支付系統中也不斷在強化現代化體系的發展和運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也成為中央銀行廣泛推廣的管理模式。我國也正是進入推廣應用現代化支付系統的時代。從金融服務到經營管理,再到宏觀貨幣政策,在這樣的環境下實現了一體化。整個金融服務系統由支付服務系統與清算系統組合而成,我國的支付服務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2000年,我國成立金融認證中心,電子證書成為當下電子商務中為實體辦法的唯一憑證,且難以造假,有效保證參與者身份的真實性,便于檢驗和管理。我國也針對當前電子銀行廣泛發展的趨勢,頒布了眾多條例、管理辦法等內容,有效監管和保障了電子銀行在我國順利發展。
2.農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概況及存在問題
電子銀行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較早,但是農業銀行開設電子銀行業務的時間較晚,因此電子銀行業務在農業銀行的發展較晚,后期發展速度迅猛,如今農業銀行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電子銀行業務體系,包括網絡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多項業務范圍,客戶規模也逐步壯大。2015年底,我國在農業銀行開通電子銀行的客戶已經超過4億戶,傳統業務在電子業務中分流高達七成。很多地區,農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已經初具規模,電子銀行業務在農業銀行也得到跨越式的發展。超過60%的總銀行業務量都是在電子銀行業務中辦理的,業務量也隨著客戶對電子銀行的熟悉程度不斷呈現攀升趨勢。
2.1網上銀行的發展現狀
最初在推廣網上銀行時,農業銀行是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推介產品的,讓客戶不斷熟悉網上銀行的使用方法。現在農業銀行已經在門戶網站上建立了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不僅可以實現賬戶資金的管理,還能通過網上銀行投資理財、交納各類費用,并且享受各類營銷服務內容,大多數傳統農業銀行網點辦理的業務,均已實現了在網上銀行辦理,網上銀行正以十足的發展勢頭發展,從交易規模來看,網銀交易量也呈現大幅攀升態勢。
2.2電話銀行的發展現狀
利用電話網絡辦理完成各類金融業務的方式便是電話銀行,客戶可以通過撥打銀行電話完成金融交易內容。此項業務出現于1992年。最初,農業銀行開通電話銀行時只是作為銀行信息查詢的方式之一,并不能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轉賬、還款等金融業務。之后,隨著客戶需求的增加,農業銀行開始借助電話銀行開通更多的特色服務,幫助客戶實現網上轉賬付款,直接訂購產品等金融業務。
2.3手機銀行發展現狀
2005年,農業銀行開始發展手機銀行業務,短短幾年里,手機銀行已經成為農業銀行一個重要的金融交易平臺,很多客戶利用智能手機便可輕松掌握賬戶信息,并進行個人理財管理,在線消費、享受公共服務等內容也可輕松實現。這個平臺上多種金融業務的開通,使金融服務內容不斷優化和豐富。客戶只需掃描二維碼,手機上便可以輕松利用農業手機銀行辦理各項業務,也可在微信客服中尋找需要辦理業務的內容,這無疑為農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提供了便捷的發展空間。
2.4農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瓶頸
首先,定位不夠準確。農業銀行開通電子銀行業務,并未將電子銀行業務作為主推內容,而是將它作為傳統銀行業務的補充,因此,無論是傳統產品的推廣、同步都未及時將電子銀行開展的相關業務同步開展。第二,管理體制尚需完善。現階段農業銀行的管理機構停留在殘缺不全的現狀,并且不同部門間取法協調互助,很多網點的管理能力薄弱,業務繁瑣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有礙各類信息的廣泛普及。第三,營銷機制有待健全。無論哪種業務都需要科學的營銷機制,而農業銀行中并未將自己的電子銀行業務作為獨立的品牌來營銷,在電子銀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農業銀行顯然市場推廣力度不足。很多客戶并未充分了解電子銀行業務,參與電子銀行業務的積極性相對較低。第四,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現階段,農業銀行中的從業人員普遍精通傳統銀行業務,但是對電子銀行內容缺乏必要的技術知識,農業銀行在選拔人才隊伍時沒有按照人才引進計劃,及時更新對人才知識內容的要求。掌握專業而全面的電子銀行方面知識的人才稀缺,這也是導致農業銀行在開通電子銀行業務后,創新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五,電子銀行的風險防控機制尚未構建。從農業銀行內部發展來看,它們并未建立電子銀行業務統一標準的操作規范,在流程設置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規范內容,權限制約方面來看,不同的部門間規劃不清晰,并且技術層面的保障力度不足,這也給電子銀行業務未來發展中帶來一定的數據安全隱患。
3.加快農業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策略
3.1加強電子銀行品牌建設
作為未來一個時期的重要發展內容,農業銀行應當給予電子銀行業務足夠的重視,不斷強化對電子銀行品牌建設的力度。過去,農業銀行一貫以產品至上為發展理念,如今應當轉變發展理念,將客戶需求作為重要的發展導向,將業務流程不斷簡化。盡可能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特別是在開展電子銀行業務過程中,要讓客戶看到農業銀行可以提供的貼心服務,更個性化、綜合化的服務內容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內容。針對客戶通過電子銀行反饋的需求信息,農業銀行應當合理利用好這些信息,對客戶需求做出預測,超前開發,將電子銀行業務產品領先研發。此外,農業銀行應當發揮自身的農業優勢,拓寬渠道,吸引更多農業電子銀行業務,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這也是塑造品牌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可以將電子銀行的特性與金融同業有機結合,將提供的金融服務不斷優化。在創新層面上,農業銀行要把握好金融市場更新換代快的特點,不斷研發覆蓋能力更強的金融業務,將所有銀行開通的電子銀行業務囊括其中,并利用農業優勢,加快發展特色業務,擴大電子渠道,提高業務覆蓋面。要注重技術研發隊伍的人才培養力度,讓他們擁有更先進的技術,不斷年研發和推廣電子銀行新業務,實現現有銀行業務的優質升級,在增值業務方面,可以利用電子商務的優勢,實現銀行與企業的有機合作,擴大宣傳范圍,樹立品牌形象,將過去保守的觀念突破,讓客戶充分感受農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帶來的便捷條件和優越性,并且重視客戶體驗及反饋信息,將這些作為不斷改善電子銀行業務的源泉,將品牌打造地更加深入人心。
3.2打造過硬電子銀行人才隊伍,健全考核機制
提高現有的專業人才隊伍綜合素質,定期尋找掌握高精尖技術的人才前來授課,讓專業人才掌握的內容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并且強化管理崗位、業務營銷崗位的綜合素質,在培訓中著重對員工開展業務知識、信息技術、營銷策略等內容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全方位素質。在員工掌握過硬的傳統銀行業務素質基礎上,還應當讓員工意識到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性,并將電子銀行業務的相關技能納入績效考核范圍內,鼓勵員工積極主動營銷,將電子銀行業務的規模不斷擴大。例如,對新開戶的客戶介紹電子銀行業務的優勢,鼓勵他們使用電子銀行相關業務等。并將考核指標逐步向電子銀行相關產品方面傾斜,建立好相應的考核機制后,讓員工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以此來引導員工認識電子銀行業務的相關內容。銀行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客戶的信息反饋,可以建立專門的客戶體驗中心,將客戶在使用電子銀行過程中的體驗真實記錄下來,作為后期改進業務內容的主要參考內容,在體驗過程中還可以使很多潛在客戶加深對農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的認識和了解。
3.3加強電子銀行維護,提高電子銀行使用率
除了建立必要的反饋機制外,還應當積極開展激活活動,不少電子銀行用戶雖然開通相關業務,卻從未使用過,這部分用戶稱之為睡眠戶。為此,農業銀行應當不斷加強對這部門客戶的回訪和指導工作,幫助他們解決使用過程中的疑問,提高電子銀行業務的使用率。針對企業用戶還可開通上門推介活動,不僅負責使用的輔導,還應當負責后期的維護工作。電子銀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無論是產品銷售的競爭力還是吸引力都需要不斷提高,農業銀行在面對這樣的市場形勢,應當利用好成本優勢,為開通某些電子銀行業務的用戶提供必要的優惠政策,提高打折力度,鼓勵客戶使用電子銀行業務完成交易內容,讓客戶在使用電子銀行業務時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和更加便捷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戰軍,楮海山.淺析電子銀行業務發展若干問題[J].現代物業(下半月),2008,S1:157-160.
[2]管曉珂.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9,31:11-12.
[3]胡磊,王雪平.農行電子銀行業務營銷策略研究――以農業銀行蘇州分行為例[J].現代金融,2014,05:25-26.
[4]陳穎亭,陳彥波.農行加速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4,05:33-34.
[5]齊文忠,周萃,張正華,卓尚進,戴磊. 我國電子銀行迎來發展新機遇――四大銀行相關負責人談電子銀行業務發展新戰略[J].金卡工程,2006,04:61-64.
一、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概況
1.農村互聯網的發展情況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中農村人口占比28.6%,規模達1.77億,相比2012年增長2101萬人。2013年,農村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13.5%,城鎮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8.0%,城鄉網民規模的差距繼續縮小。近年來,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國農村人口在總體人口中的占比持續下降,但我國農村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占比卻保持上升,反映出農村互聯網普及工作的成效。2013年,中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27.5%,延續了2012年的增長態勢,城鄉互聯網普及差距進一步減少,農村地區依然是目前中國網民規模增長的重要動力,農村當然也就會成為政府和電信、互聯網企業發力的重要市場。
2.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現狀
首先,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市場逐漸發展壯大,不但減少了信用社,農商行,郵政的業務量,還減少了資本的投入。同時,更多的業務可以用網銀等互聯網工具在家解決,更加的方便快捷。
其次,互聯網金融帶動了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市場的普及,有效的拉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和農村微型金融的結合,將會從融資和支付等多方面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1][2]。百姓能夠及時的用互聯網金融進行農產品貿易,還可以在網上辦理百姓比較關注的社保,低保的相關業務。
二、農村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并非是一往無前,順風順水,在其未來發展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一些阻礙發展的瓶頸。而農村互聯網金融更是面臨著越來越巨大的挑戰。對于農村互聯網金融而言,當前最主要的問題有兩點:
首先,農村百姓普遍對互聯網金融認知度不高。在農村,可能接觸到網絡的人只有中青年,因此我們對某縣的幾個鄉鎮對102名中青年進行問卷調查,不知道有互聯網金融的有97人,了解過互聯網金融的有3人,而使用過互聯網金融的只有2人。可見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市場的使用率是相當低的。相關的金融機構目前也還沒有重視互聯網金融對農村的意義,因此也沒有在農村進行相關宣傳[4]。
其次,就互聯網金融本身來說,在服務對象與內容,也沒有傾向于農村市場。例如,如果你進入某銀行的個人網銀界面,你可以用個人網銀買理財,你可以用個人網銀買車險,你也可以用個人網銀買基金等等。然而,農村百姓需要的不是基金,也不是理財,而是更需要的是與農業相關,與農村百姓相關的金融產品。
三、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對策和建議
1.在推廣農村互聯網金融時要有針對性
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互聯網和農村金融的知識,提高農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知度,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鼓勵農民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農業生產等。
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經濟市場的特殊性,可以在"個人網銀""企業網銀"的基礎上,單獨設立“農村網銀”[3]。在使用上首先要方便,過于復雜不利于在農村市場的推廣,其次要簡單,農村普通百姓的知識文化所決定的,最后就是要快捷,讓農村百姓感受到“互聯網的速度”。在功能上,也要堅持“農村特色化”。
2.利用互聯網技術下形成的一系列遠程服務模式優化金融支農服務
目前,互聯網融資的兩種典型模式是眾籌和P2P。這兩種模式的共同之處是以互聯網為媒介,并具有程序簡化、效率較高、民間小額貸款等特點。農村銀行機構可以借鑒其服務高效的優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微信等社交平臺構成的掌上銀行,通過與移動運營商及增信機構合作,簡化授信程序,開發相應的小額農貸產品。同時,為了便于客戶了解、熟悉和運用該服務模式,農村銀行機構可以通過設立移動銀行或體驗店的方式[6],大力推廣惠及廣大客戶的新型服務模式。
3.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村銀行機構的支付結算服務
關鍵詞: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流程;金融中介理論;互聯網技術;金融機構
一、商業銀行相比與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優勢
1、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商業銀行經過長期的經營與發展,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最近幾年來,商業銀行加大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使用電子銀行的客戶數量明顯增多。按照2012年上市的銀行數據顯示,一共有九家銀行公布了其個人網銀的相關資料,七家銀行提供了企業網銀的相關資料,再經過專業的統計匯總之后,九家銀行使用個人網銀的數量約為3億,七家銀行使用企業網銀的數量接近532萬,同2011年相比有顯著的增幅。
2、擁有豐厚的資產作為其后盾。按照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3年年底到2012年年底,我國的金融業相關機構資產總額276600億元增加到1312700億元。在九年中,約103.61萬億元的總資產增長,年增長率達到18.9%。根據艾瑞商榷的《中國網上銀行年度監測報告》統計,2011年我國網上銀行交易總額約為712.1萬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5.9%。在同一時期相比,雖然互聯網企業的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非常快速,不過其資產范圍、交易模式等各種指標都是直接取代商業銀行。
3、擁有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金融業屬于一個經營風險的行業,風險管理作為商業銀行經營中的關鍵領域。面臨著法律風險、操作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其他風險等構建的凌亂復雜的風險框架,在日益嚴峻的外部監督管理的制約和日趨劇烈的同行競爭的推動下,商業銀行應注重管理風險等相關實際問題,在實施相關措施的過程中,不斷改進風險管理的程序,建立健全的風險控制制度,完善各種風險控制制度,嚴格控制各種風險。
4、金融行業入行標準高
在金融行業中,商業銀行以其歷史悠久、業務范圍廣泛的資源優勢,在現階段國民經濟運行與金融體系中影響深遠。以盈利為目的是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企業的工作宗旨,其是由中間業務、存貸業務、財富管理等等手段取得營業利潤的,但在盈利的同時,也要共同擔當者結算的中介與社會支付的角色,要保證金融活動可以順利進行等多種社會職責。所以,間斷部門嚴格監管商業銀行是無可厚非的,入行的標注高,互聯網企業所獲得的金融牌照的難度不言而喻。
二、基于互聯網的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的相關措施
1、尋找互惠共贏的合作關系
在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當中,互聯網企業與商業銀行除了是競爭對手之外,還是合作伙伴。面對著互聯網公司的來勢洶洶,商業銀行要積極迎接挑戰,但也不可以使用卑鄙的方式來擠兌對手,造成惡性競爭,這些都是不可取的,金融企業要做的就是與競爭對手建立一種互惠共贏的合作關系,充分發揚各自優勢,主動開發更具人性化的支付工具或金融產品,塑造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將客戶信息與商戶資源實現共享。互聯網企業由網絡支付、電子商務等著手,支配豐富的交易信息和客戶資源。商業銀行通過長期以來的經營,和物流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制造業等行業的龍頭企業構建強而有力的合作伙伴關系。雙方通過資源的共享、優勢互補,在一定的程度上,交叉銷售,與中小企業一起打造在線的融資平臺。
2、充分挖掘與培養綜合性的人才
互聯網業務的特殊屬性對人才與技術提出了更加高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人才競爭才是互聯網金融業的最終競爭對象。現階段商業銀行員工的知識體系大多都為單一的經濟金融專業或者是單一的計算機專業,尤其是缺少又熟悉銀行業務與通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綜合性管理決策人才。所以,商業銀行在招聘員工的時候,要側重與綜合型人才,同時也要強化培訓金融專業人才的科學技能與科技專業人才的金融知識,極力構造一個熟悉網絡編程與網絡運用,熟悉財務管理與金融業務知識,并熟悉應用各項互聯網工具所開展的市場營銷,擁有吸引客戶、培育客戶與留住客戶等能力,讓商業銀行得以保持發展活力。
3、全面提高科研及其運用水平
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管理決策、業務運作、數據處理與產品設計等每項流程都不能離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與科技系統的研發能力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競爭力與企業經營成功與失敗。互聯網公司面對著如此強大技術優勢,商業銀行應在科學與技術的投資加大力度,充分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主動整理數據,構建自己人性化的市場細分系統與客戶管理體系,在數據匯集的前提上,實施發掘深層次的數據,把數據匯集的技術長處轉化成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與此同時,要強化信息安全的保障,進一步提高金融體系與應急響應系統,提高金融信息安全的檢測性能,極力確保系統技術風險得到保障,確保金融業務的正常運行。(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黃建丹,譚春枝;論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運行對比——兼論開拓銀行網絡化創新以應對WTO[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葉建清,劉劍明;遵循制度變遷路徑,優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J];特區經濟;2005年07期
[3]徐穎.中小商業銀行加強民營企業貿易金融業務的探討[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10(02)
[4]陳福生;李婉麗.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效率的影響——基于商行2004-2010年面板數據的經驗證據[J].投資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