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4 16:48: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物理公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 電功的單位: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單位有: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
3. 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電度表)
4. 電功計算公式:w=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計算電功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
6. 計算電功還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電量);
7. 電功率(p):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單位有:瓦特(國際);常用單位有:千瓦
8. 計算電功率公式: (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 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10.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
12.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3.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14.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亮,易燒壞。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暗, 當u = u0時,則p = p0 ;正常發光。
(同一個電阻或燈炮,接在不同的電壓下使用,則有 ;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額定電壓是220伏,額定功率是100瓦的燈泡如果接在110伏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單位q→焦; i→安(a);r→歐(ω);t→秒。)
17.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則有w=q,可用電功公式來計算q。(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
生活用電
1. 家庭電路由: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
2. 兩根進戶線是火線和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是220伏,可用測電筆來判別。如果測電筆中氖管發光,則所測的是火線,不發光的是零線。
3.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并聯的。而開關則要與它所控制的用電器串聯。
4. 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保險產生較多的熱量,使它的溫度達到熔點,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5. 引起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電路發生短路;二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6.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7. 在安裝電路時,要把電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險絲應接在火線上(一根已足夠);控制開關也要裝在火線上,螺絲口燈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線上。
1、電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而來,也可以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量。
2、電能用w表示,常用單位是千瓦時(kwh),在物理學中能量的通用單位是焦耳(j),簡稱焦。1kwh = 3.6 106j。
3、電能表是測量一段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多少的儀器。a、“220v”是指這個電能表應該在220v的電路中使用;b、“10(20)a”指這個電能表的額定電流為10安,在短時間內最大電流不超過20安;c、“50hz”指這個電能表在50赫茲的交流電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這個電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時的電能,轉盤轉過600轉。
4、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是做功的過程,有多少電能發生了轉化,就說電流做了多少功。實質上,電功就是電能,也用w表示,通用單位也是焦耳,常用單位是千瓦時。
二、電功率
1、電功率是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常用單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馬力 = 735瓦。電功率的定義也可以理解為:用電器在1秒內消耗的電能。
2、電功率與電能、時間的關系: p = w / t 在使用時,單位要統一,單位有兩種可用:(1)、電功率用瓦(w),電能用焦耳(j),時間用秒(s);(2)、電功率用千瓦(kw),電能用千瓦時(kwh,度),時間用小時(h)。
3、1千瓦時是功率為1kw的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
4、電功率與電壓、電流的關系公式: p = i u 單位:電功率用瓦(w),電流用安(a),電壓用伏(v)。
5、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電功率(或者說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功率),叫做額定功率。
三、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1、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電路圖與測電阻的電路圖一樣。
2、進行測量時,一般要分別測量小燈泡過暗、正常發光、過亮時三次的電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計算電功率,只能用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功率。
四、電和熱
1、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要轉化成熱,這個現象叫電流的熱效應。
2、根據電功率公式和歐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這個公式表示:在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3、當發電廠電功率一定,送電電壓與送電電流成反比,輸電時電壓越高,電流就越小。此時因為輸電線路上有電阻,根據p = i2 r 可知,電流越小時,在電線上消耗的電能就會越少。所以電廠在輸電時提高送電電壓,減少電能在輸電線路上的損失。
4、電流的熱效應對人們有有利的一面(如電爐、電熱水器、電熱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電視機、電腦、電動機在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我們要利用有利電熱,減少或防止不利電熱(如電視機的散熱窗,電腦中的散熱風扇,電動機的外殼鐵片等)。
五、電功率和安全用電
根據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電路電壓一定時,電功率越大,電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電路中:a、不要同時使用很多大功率用電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電器;c、不要用銅絲、鐵絲代替保險絲,而且保險絲應該在可用范圍內盡量使用細一些的。
1.電功(w):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
2.電功的單位:國際單位:j。常用單位有:度(kw•h),1度=1kw•h=3.6×106j。
3.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電度表)
4.電功計算公式:w=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s)。
5.利用w=uit計算電功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
6.計算電功還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電量);
7.電功率(p):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單位有:w(國際);常用單位有:kw
8.計算電功率公式: (式中單位p→瓦(w);w→j;t→s;u→伏(v);i→安(a)
9.利用 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j、t用s,則p的單位是w;②如果w用kw•h、t用h,則p的單位是kw。
10.對于純電阻電路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公式:p=i2r和p=u2/r
11.額定電壓(u額):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額定功率(p額):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實際電壓(u實):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實際功率(p實):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亮,易燒壞。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暗,當u = u0時,則p = p0 ;正常發光。(同一個電阻或燈炮,接在不同的電壓下使用,則有 ;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額定電壓是220v,額定功率是100w的燈泡如果接在110v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25w。)
1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單位q→焦(j);i→安(a);r→歐(ω);t→秒(s)。)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則有w=q,可用電功公式來計算q。 (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
13.家庭電路由: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兩根進戶線是火線和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是220v,可用測電筆來判別。如果測電筆中氖管發光,則所測的是火線,不發光的是零線。
14.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并聯的。而開關則要與它所控制的用電器串聯。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保險產生較多的熱量,使它的溫度達到熔點,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能力
在高中的學習過程當中,物理的學習是其中一大難點。整個高中的物理學習當中,解題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好物理的關鍵。由此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解題規律,注重解題的過程,明確解題的思維,通過掌握相應的解題規律以及基本的物理學習的基礎,幫助學生理清學習以及解題的思路,從而能達到高效學習、快速準確解題的最終目的。
一、高中物理課程的特點
(一)抽象化
調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學生對高中物理的態度是覺得難學難懂。對學生來說,高中物理與初中所接觸的物理知識跨度很大。在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物理知識是比較具體化的、比較簡單的基礎知識,甚至有些初中物理知識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如“融化”“升華”“凝華”等基本概念,教師在講解這些知識時,完全可以使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例子,進而讓學生不僅理解得快,而且容易記憶。但是,高中物理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講解起來比較枯燥,難以理解,如高一物理學中的“向心力”“加速度”“電磁”等概念,它們都是特別抽象化的概念。
(二)公式化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最大的區別,就是公式開始變得越來越多。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公式的記憶是難點。例如,初中物理中的公式,無非就是關于壓強的計算,電學中關于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之間的換算,也有關于重力的計算,聲音的傳播速度等的計算,公式比較少,而且各個板塊中公式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性,容易記憶。但是,高中物理中的公式特別多,就“物體運動”這一個知識點來說,就有線速度運算公式、角速度運算公式、加速度運算公式。此外,還有周期與頻率、角速度與轉速等抽象概念公式。學生記憶困難,而且容易混淆。
(三)細微化
與初中物理知識相比,高中物理所學的知識特別細微,或者可以說,高中物理是對初中物理知識的深入研究和學習。初中物理大多學的是宏觀的、比較大范圍的概念知識,如可劃分成為“力學”“電學”“光學”等幾個板塊,只涉及每個板塊中表層的知識。而高中物理則不同,就單單在“力學”這個板塊中的重力這一個知識面上,就需要學得很細,如重力的計算、重心,還有與重力有所聯系的萬有引力、摩擦力等,都要學到,并且還要深入學習。
二、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分析了高中物理課程學習的特點后,有針對性的培養高中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提高學生們物理學習成績的好辦法。下面,我們就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分析。
(一)公式、定律記憶法――解題能力提高的基礎
通過對物理教科書了解,我們可以發現高中物理課程中牽涉到很多定律、定理、公式一類的知識,這類知識是前人的總結,對于這類知識除了死記硬背以外,沒有好的方法,這些知識是不允許改變的,是確定的知識。解答題目也是基于對這些理論的認同和熟知的基礎上,所以學生也只有完全掌握了這些公式、定律才能夠正確解答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二)全面、準確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
了解高中物理特點及其對學生能力培養方向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物理解題能力,是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基礎。針對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可以明確高中物理解題能力提高培養的主要方向。要加強理論學習,要求學生對定理、定律等爛熟于心,方便解題過程中對于定理、定律的應用。例如,對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對具體的力(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安培力、洛侖茲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對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還包括力作用于物體產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力的概念,我們在繁雜的力學問題中,在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運動問題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力,通過這些問題不斷加深對不同性質的力的理解,也不斷加深對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
(三)高中學生物理興趣培養――解題能力提高的關鍵
興趣是學生提高成績的關鍵,是學生學習物理最好的老師。通過高中物理興趣培養,可以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大腦處于高度興奮,造成獲取知識、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態。通過在物理教學^程中對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使物理理論與日常生活常見事物、情景進行聯系,調動學生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物理興趣有著極大的幫助。通過興趣的提高與培養,促進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
(四)高中物理解題能力提高――計算題的解題方式
高中物理解題能力的提高,要通過興趣培養使學生對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通過物理思維方式找出解題方向。無論是力學題、電學題,在進行有一定難度的計算題時,認真審題是解題的關鍵。通過認真的審題找出題目中給定的各個條件,然后通過不同思維方式,找出解題方向。然后進行畫圖,通過畫圖建立直觀的物理情景。物理計算題一般采用兩種解題方法,解析法和綜合法。前者是利用物理公式,一步一步地從已知向未知求解,后者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列出物理方程式求解。在實際做題時,不但要對物理知識有很好的理解,同時還要求學生具有很高的數學推理能力,通過雙方面的作用來提高解題能力。在提高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摒棄初中學習過程中羅列公式、生搬硬套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解題步驟與思路的應用,以此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高中物理考題的設置是將多方面知識綜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考察的。在課程的設置和問卷的設置上為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抽象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通過上文分析,我們也能看出高中物理課程學習的難度,需要教師從業者進行不斷探索,希望本文的誕生能為高中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提高提供一點思路。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物理;電學模式化;解題技巧
初中物理中電學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電路計算題的解法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是鍛煉學生物理思維和解題思維的關鍵環節。因此,物理電學計算題模式化解法是重點的教學內容,又是難點的教學要求。從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上講,很有必要對初中物理電路計算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討。
一、掌握初中電學模式化解題的重要性
初中電學教學的目的上,要求學生不僅對電路有著清楚的認識,還要對電學定律有著深刻的掌握。學生通過掌握電學計算題的模式化解法, 可在邏輯思維以及推理能力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電學試題中,電路計算的題目種類繁多,題型多樣,再加之歐姆定律以及串并聯電路不是很好理解,學生學習起來經常會感到解題無從下手,或是對歐姆定律理解不清的情況,而通過電學模式化解法的掌握,就能夠對電學習題的解答有著清楚的思路,有比較固定的解題方法,實現解題的模式化與提高效率。
二、初中電學模式化解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分析初中電學模式化解題法成為教學重難點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公式多,基本公式有:I=U/R、Q=I2Rt、W=UIt、P=UI,由這基本公式變形的公式就更多了。如求功率就有四個公式,P=UI、P=W/t、P=I2R、P=U2/R,在實際計算時,學生感到頭疼;二是看不懂電路圖,不能將題意用圖像語言和數學語言正確表達;三是沒有清晰的解題思路,解題過程將數據亂代入。當然,還有很多學生總以為計算式題比分析應用題容易得多,對一些法則、定律等知識學得比較扎實,計算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而在計算時或過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結果錯誤百出。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電學計算題模式化解法的培養,提高其計算的正確率,是初中物理教學深化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三、初中電學模式化解題法的分析
1.模式化解題法有基本的解題思路。一是要認真分析電路,在做初中電學題時,最為主要的就是分析電路圖,沒有給圖的題目按照題中文字信息畫圖,用電路圖將題中描述的所有信息表現出來,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畫電路圖,要讓學生分析電流走向,從電源的正極開始繪畫,元器件應該畫成長方形,畫法要求橫平豎直,不能有任何的曲線,元件的四條邊框要均勻分布。二是要再對題中電壓以及電流的情況進行分析,如要看電壓表斷開或連接時的狀態,要分析電路中串并聯的情況,要看電壓表與誰并聯就是測誰的電壓等等。
2.模式化解題法需要區分物理量的關系。電學模式化解題,需要把題中已知的物理量、要求的物理量和題中隱含的物理量在分析電路時標記出來,同時,把未知量都標在圖上,尋找各種物理量之間的邏輯關系。而要實現這種邏輯分析,就必須運用基本的電學計算公式和通過歐姆定律、焦耳定律等,建立起物理量方面的聯系。
3.模式化解題法的“三板斧”程序。第一是系統掌握基本公式和簡化基本公式,研究表明所有的電學公式其實有三個特性:公式是一個整體,公式可以變形公式都有已知條件。第二是善于簡化復雜電路,構造基本電路模型,如分析初中階段電學電路模型主要有三種:簡單電路、兩個電阻的串聯、兩個電阻的并聯。路。第三是對于串并聯電路可以使用“表格法”幫助整理解題思路和書寫解題步驟。
四、初中電學模式化解題法的實踐技巧
初中電學模式化解題法的具體做法是:走好兩大步,完成計算題。
第一大步:準備階段。認真讀題、審題,分析題目中所述電路的狀態。沒有電路圖的畫出電路圖。根據開關的閉合及斷開情況或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情況得出題目電路共有幾種狀態。
第二大步:解答計算階段。
1.找出電源并分出電源的正極。順次標出電流的流向。標電流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電路中的電流表視為一根導線,電壓表看為斷路(電阻很大);二是要注意各個電鍵當前是處于斷開還是閉合;三是若電流有分支,要特別注明電流是在什么地方分支,又是在什么地方匯合。
2.判斷電路的聯接方式。一般分為串聯和并聯,但也有些電路是既有串聯,又有并聯的混聯電路。若不是串聯的,一定要理清是哪幾個用電器并聯,如果還是混聯的,還要分清是以串聯為主體的混聯,還是以并聯為主體的混聯。
3.寫出電路的外部關系圖,既我們平時所說的電路特點。要求寫出連入電路中的所有用電器及整個電路的電壓、電流強度和電阻之間的關系。
4.若電路中連有電壓表和電流表,判斷它們分別是測什么地方的電壓和電流強度,分別對應于外部關系圖中的哪個物理量。
5.找已知條件。在外部關系圖中,對已知的物理量作出標記,并在外部關系圖下面寫出各已知條件。
關鍵詞:梯度;物理模型;學習習慣
進入高中的學習生活之后,學生普遍認為高一物理難學,原因就是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新教材和學生情況,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才能讓學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進入高中的物理學習。
一、高中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初步知識以及實際應用;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初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物理形象和現象,所以初中學生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而高中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的是經過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由于初中物理內容少,問題簡單,講解例題和練習多,課后學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試就很容易了。而高中物理內容多而且難度大,各部分知識相互聯系,有的學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學生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從而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高中物理對學生運用數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在教學內容上更多的涉及到數學知識,物理規律的數學表達式明顯加多加深,例如: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常用的就有10個之多,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三個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學生解題常常感到無所適從;解題方法有基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推論法、逆向思維法、比例法等。一些物理思想的培養也滲透其中。開始用圖像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矢量進入物理規律的表達式。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1.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高中物理教師不單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還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中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從生活中事例出發,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2.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
高中教學應以初中知識為教學的出發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多舉實例,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漸擴大范圍和增加難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
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讓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其次弄清每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來龍去脈,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的同時,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
4.物理模型的建立。高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條件。
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實現知識的遷移。
物理模型建立的重要途徑是物理習題講解。講解習題時,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并把物理過程圖景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物理習題做示意圖是將抽象變形象、抽象變具體,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要求學生審題時一邊讀題一邊畫圖,養成良好的習慣。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重點設計思考題,使學生有目的地帶著問題去讀書,設計些對重點的、關鍵性的內容能激起思維矛盾的思考題,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和思維活動,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電腦動畫再現物理情景。
總之,物理教師應該熟練駕馭教材,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的要求,進入高中物理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盧麗楊.談高中物理學習方式的轉變[J].龍巖師專學報
[2]李興英.高一新生心理適應能力調查分析[J].中國校醫
[3]鄭德輝.怎樣提高學生對高中物理的學習興趣[J].零陵學院學報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別顯著
現行高中物理課本,與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顯著特點:
1、從直觀到抽象:如物體――質點。
2、從單一到復雜: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勻速運動――變速運動、圓周運動、簡諧運動。
3、從標量到矢量:算術運算(加減法)――幾何運算(平行四邊形法則)。
4、從淺顯至嚴謹,從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敘述通俗易懂,語法結構簡單。所敘述的物理現象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且比較表面。絕大部分與學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體驗是吻合的,是一致的。其規律不太復雜,其運用的數學知識基本上是四則運算,且其公式參量也較少,實驗原理簡單,易于操作。因此,學生對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難。而高中物理每節的內容較多,篇幅較長,語言敘述較為嚴謹、簡練,敘述方式較為抽象、概括、理論性較強。描述方式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圖像法,它們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對同一物理現象或規律從多側面觀察它、研究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寬了。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無從下手。
二、學生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問題簡單,現象直觀、生動、具體、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記住。題型簡單,轉彎少,數字小,易計算 。因此,初中生的學習方法比較機械、簡單。習慣于背,不習慣于推理、歸納、論證;習慣于簡單的計算,不習慣于復雜的計算(如萬有引力、人造衛星等題目);習慣于模仿,不習慣于創新;習慣于課堂合唱,不習慣于獨立思考;按學生的話說:“只要記住了公式,把題中已知條件代進去便可得到答案。”
進入高中以后,由于定義、概念、規律、現象、公式多,敘述多,進度快,方法靈活,題型花樣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種以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方法,顯然是無能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義、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適用條件,便往往亂代公式,亂用數據,而對萬花筒式的題型變化,更是束手無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對一些形同質異、形異質同的問題,由于遇到一些似乎兩個看起來一樣的問題,但要用兩個不同的物理規律來解;而兩個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問題,卻可以用同一規律來解的情況,而覺得物理好像真是無章可循。而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必須在高一時,就應盡最大努力去培養他們。當然,整個的完善和提高,應貫穿于全高中階段。
三、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較差
高一物理的力學部分所用的數學知識,遠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則運算復雜得多。力的分解與合成中的三角知識;運動學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別;萬有引力、人造衛星中的冪的運算、簡單的極值運算等。然而,許多學生就連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邊角關系都似是而非,這里既有學生本身的數學知識差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物理中來的數理結合能力差,這一特點普通中學普通班的學生更為突出。
四、部分學生知識面狹窄,不注意觀察生活
高一學生,特別是普通中學普通班以及來自農村的高一學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課外閱讀的稀少、單一,導致他們知識面狹窄。不喜歡、更不善于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思考。即便是那些愛好體育運動、愛好打臺球的男生,他們也不能將諸如籃球、足球、乒乓球、鉛球、臺球等運動與拋體運動、碰撞等物理現象聯系起來。他們中絕大部分(特別是女生)對科普知識不感興趣。遇到理論性較強的地方,就會感到枯燥乏味,逐漸產生厭煩心理和應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變化,易引起精力分散,產生一些莫名的焦慮和煩惱。日常活動少,好靜厭動。這些對他們也會造成一種消極的影響,慢慢地對物理不感興趣,逐漸失去信心。他們認為與其花那么多時間在物理上長途跋涉,還不如省點心,多抓一下別的科目算了。針對高一學生學習物理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關鍵詞:初中物理;差異化教學;有效途徑
初中物理的教學意義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論知識,熟悉掌握物理實驗操作步驟以及物理實驗器材的使用及保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獨立自主地具備基解決本的物理問題的能力與素養.因此在全面推進初中物理改革的過程中,如何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個教師所必須要去解決的難題.本文通過分析當下初中物理教學現狀,進而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提出有參考性的意見。
一、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
通過對目前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調查,以及分析實際生產以及科研所得到的數據并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得到有用的信息與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是物理教學的基本目的.因此目前社會普遍認為進行物理學教學的創新是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但是現在初中學校采用的教材是把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分開的,這導致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物理學的知識是零散的有差異的,不能有機地整合成一個教學體系.在初中物理教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很難把握教學的度,這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W習主動性很差.在實驗教學中,學生按規定程序和嚴格的量化要求,嚴格按照實驗步驟一步一步操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尚未充分調動起來,學生的想象力被抑制,創新能力也就無從談起.所以為了更好的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的順利進行,必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
二、初中物理差異化教學的有效途徑分析
1、讓學生身臨其境,培養創新意識
創設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對于渴望學習知識的欲望,能夠在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的知識體系之間營造出一個和諧的關系,通過引進常見的問題,學生身邊發生的奇怪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產生需要探索學習的渴望。當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語境,適時加以引導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如“相距為s的甲乙座城市有一條交通主干線,每天都有火車相對發出。有一天甲乙兩地同時發出一輛火車,兩個火車的速度分別為v1,v2,在兩個火車之間有一個飛行速度為v3的小鳥。小鳥在兩個火車之間飛行,當小鳥碰見火車后立即掉頭飛行,那么當兩輛火車相遇的時候,小鳥飛行的距離為多少”。
這些很平常的情境的設置,有利于促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積極主動,以實際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大膽假設小心取證,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基礎物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給學生啟發式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分析問題的本質與精髓。學生學習知識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獲取知識的這一過程。這樣學生所獲得的絕對不僅僅是問題解決的能力與知識的增長,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該設身處地實時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例如,在利用打點計時器來計算物體的加速度的實驗中,我們通過利用打點計時器來進行打點,進而通過測量每兩個點之間的距離求出物體的加速度,這也是我們最基本的實驗目的。在這個實驗中,教師應該積極開拓學生的思路,多提出問題。例如我們不使用打點計時器,還可以使用什么器材進行實驗?如何降低摩擦力對于實驗的影響?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物理教學成果。
3、在物理教育中滲透創新教育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銜接。高中物理難學,難就難在初中與高中銜接中出現的“臺階”。這個臺階存在于物理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法與心理特點上。初中物理學習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大多是“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大多屬于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實驗為依據的具體的形象思維,較少要求應用科學概念和原理進行邏輯思維等抽象思維方式。初中物理練習題,要求學生解說物理現象的多,計算題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結果。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復雜,且與日常生活現象的聯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緊密。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多于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多于靜態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方法,特別要具有科學想象能力。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我們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一是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以舊知識同化新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二是加強直觀教學。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設法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三是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具體的物理問題,有時必須掌握一些特殊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教師應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指導。
2、注意自學能力的培養。一是記憶。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即所謂我們常提起的最基礎的知識。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在高三總復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準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補習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因此,學習語文需要熟記名言警句,學習數學必須記憶基本公式,學習物理也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這是學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條件,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下面的學習無從談起。
二是積累。是學習物理過程中記憶后的工作。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搜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一題,有的來自一道題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閱讀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過程中,要善于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于記憶。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斗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復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系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
三是綜合。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的,物理考綱能要求之內容也是一塊一塊的,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小綜合,等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后再進行系統大綜合。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決問題熟練,然后是解法靈活,而后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新。這里面包括對同一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中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一解,一種方法去順利解決多個類似的題目。真正做到靈巧運用,信手拈來的程度。
3、聯系實際,幫助理解。從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變化就是知識要求的變化。初中物理是通過現象認識規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記憶”;高中物理則是通過對規律的認識理解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解釋一些自然現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學習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驟是:一練、二講、三應用。
“一練”即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練習,通過對不同類型習題的練習,多方面、多角度地認識概念、認識規律、認識知識點、認識考點。
“二講”即把自己對規律、對概念、對知識點的認識講給同學,或者講給假想的同學,在講解時要多考慮如何講對方才能聽明白,如何講對方才更容易接受。一個概念、一條規律若能講一次或講清一個問題,自己對該概念或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就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