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音樂教育新體系

音樂教育新體系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4 16:48: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教育新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音樂教育新體系

篇(1)

【論文內容摘要】中國學校音樂教育體系吸收了三大國際音樂教育體系的先進理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學校音樂教學體系。在新體系背景下,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改革的內容與策略包括:開展最自然的音樂活動,使用最好的音樂引領兒童打開音樂進階之門;強調學前音樂教育階段的感性積累;強調開展音樂綜合活動。新體系改革的關鍵因素是幼兒音樂教師,應該提高其音樂素養,更新其音樂能力評價標準,樹立新的教師觀。

一、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由來與發展

21世紀初,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創建了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這是基于國際化的視野,積極研究與探索的中國學校音樂教育學科體系。該體系立足于中國音樂文化,融達爾克羅茲、奧爾夫、科達伊三大國際先進音樂教育體系優長,注重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新體系以“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為教育理念,以獲得感性經驗為主要教學目的,以音樂的藝術性為主要教學內容,以音樂實踐活動為重要教學方法,以內心音樂聯覺為重要音樂能力。

新體系自創建以來,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認可。2011年初,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全面啟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培訓。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培訓項目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對全國幼兒園、中小學音樂教師及各類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師進行培訓。截至2012年初,該項目已經進行了三期培訓,已經培訓了6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高校教師。通過培訓,學員們了解了國內外教育、教學理論的最新動態與成果,學習了音樂教育體系的理念、方法、內容以及各類教學案例。

二、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改革的內容與策略探索

1.尊重兒童天性,強調最自然的音樂活動

“兒童”一詞在拉丁語中意味著“自由者”(Liberi)。天真自由、好動好奇、熱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教育的責任就是創造適當的環境,保證和促進兒童天性自然發展。

自然的音樂活動必須是兒童親身參與的。奧爾夫認為兒童參與音樂的方式,必須自己參與,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中。這種行為方式合乎兒童的天性。兒童在其中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音樂創作的積極參與者。自然的音樂活動簡單易行,沒有人為的附加物,沒有繁贅的結構,接近生活、自然及兒童的天性。

自然的音樂活動是“娛己”而不是“娛他”。音樂起源于游戲,從根源上看,音樂就是為了自娛自樂,“心中的喜悅,是兒童生長最重要的因素”①,自然的音樂活動是“零功利”的。音樂活動的成果存在于教育行為過程之中。音樂活動中兒童充分打開的五官、積極運作的聯覺、創造性的即興反應、充分享受的表情,就是音樂活動的成果。把音樂活動做成音樂會形式等娛他性音樂活動,會給兒童增加太多的負擔,剝奪兒童內心的快樂。科達伊說:“快樂不是音樂的全部價值,但是沒有快樂音樂就沒有價值。”

自然的音樂活動強調即興、開放、游戲化。教師不能把自己的音樂反應全盤強加給兒童,也不需要精心調控活動結果使其表面上變得圓滿成功。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一般無法預料活動產生的結果,只能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經驗進行適當的推測。自然的音樂活動包羅萬象,兒童一切可能的操作和表達都是合理的。活動的亮點就是兒童對音樂敏感和個性化的回應。在游戲中,兒童從自我內心出發,用最自然的行為方式與音樂互動交流。

2.用最好的音樂引領兒童打開音樂進階之門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斯冉怡(Borbala Sziranyi)明確提出:“音樂教育中只應該使用最高質量的音樂。”②走進幼兒園,經常會聽到電聲音樂,會發現教師從網絡上隨便下載一些音樂給孩子聽。這其實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音樂教育界一直強調3至9歲是音樂學習的關鍵期,這其中又以3至5歲最為關鍵,這一時期的塑造對畢生發展可能達到怎樣的高度起決定作用。③因此,不同質量的音樂不僅會影響兒童對音樂風格的偏好、對音樂認知的態度、對音樂審美的能力,還會影響其對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關注程度,甚至會影響到今后的情感發展。音樂教師要給孩子聽最好的音樂,上最好的音樂課。

什么樣的音樂最好?筆者從多個視角思考認為:

簡單的音樂最好。音樂來源于生活,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中經常會出現生活中簡單的音樂信號,如約翰斯特勞斯《維也納森林故事》里的音樂動機就是布谷鳥的叫聲;肖邦《雨滴前奏曲》里淅淅瀝瀝的雨滴聲等。用簡單的形式表現形象的音樂。簡單的音樂包括孩子利用自身器官發出的音響(如拍手、捻指等)以及兒童借助周圍物理條件發出的一切音樂信號。簡單的音樂還包括模擬自然界及社會中的音響,例如:下行三度的布谷鳥叫聲、由弱到強的風聲、由遠及近的馬蹄聲等。

古典音樂最好。古典音樂泛指過去時代具有典范意義的音樂作品。這些音樂經過歷史的篩選流傳至今,是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經典名著雖然不能一下子被人們深刻領會,卻是有著豐富營養、高品位、高質量的,是可以用一生去體驗、領會的精神食糧。

民族音樂最好。民族音樂學家、音樂教育家科達依強調,民歌是孩子的音樂母語,兒童音樂教育應該以民歌為基礎。歌唱游戲、民間兒童歌曲是發展民族特點、民族潛意識的最好基礎。新體系挖掘了大量優秀的民間童謠,如湖南《月亮巴巴》、河北《踢毽》、北京《買梨》等。中國民歌豐富多彩,對于音樂教育來說,民族音樂作品不僅非常需要,而且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3.感性先于理性,學前音樂教育階段感性積累最重要

達爾克羅茲認為,音樂的本質在于對情感的反應。科達伊音樂學院院長 Peter Erdei對“何時教”進行了明確的定位:“音樂教育應該從幼兒園開始,這樣孩子在幼年時期就能抓住音樂的本質。”④因此,學前音樂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感性的積累,不是說教、認知和技術訓練。從音樂心理學角度看,音樂的習得是先感性體驗后知識技能,反之,體驗就會被禁錮。音樂教育應感性先于理性,也是奧爾夫教育觀念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學前音樂教育階段需要積累大量的感性經驗,為小學階段做準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把感性體驗變成知識是最簡單的。比如,告訴孩子某個標記叫做四分音符,時值為一拍,只需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但在這之前對四分音符的體驗卻要花費大量時間。學前階段需要通過童謠、兒歌等作品,運用聽、唱、說、創、動、舞等方式進行感性積累。如果機械地以專業音樂教育的初級階段來代替兒童音樂教育,就是走上了基礎音樂教育專業化的道路。

4.以音樂綜合活動促進兒童協調全面長遠發展

音樂綜合活動是指音樂與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集唱、動、創、舞為一體的綜合活動。這種綜合藝術行為不是機械地用音樂配合某一個動作,或是用動作配合音樂,這兩者是自然地結合為一。⑤這種綜合活動是聽覺、動覺與視覺的相互轉化,是從精神意識到肢體運用的相互轉化,不同于普通物理肢體的運用。新體系背景下音樂綜合活動的目標不是通過短期的訓練讓孩子學會演唱、演奏幾首作品,此類音樂活動更強調遠期價值回報,強調早期音樂教育對兒童全面長遠發展的影響。

三、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改革實施的思考

科達伊在《兒童合唱隊》中說:“做—個好的教師,要比做—個布達佩斯歌劇院的導演還要重要得多。對于—個不好的導演,失敗的只是他—個人,但對于—個糟糕的教師,他會持續失敗30年,將會扼殺30批兒童對音樂的熱愛。”教師是新體系實施與改革的關鍵,沒有高水準的教師隊伍,再先進的理念也無法得到實施和運用,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對幼兒音樂教師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1.幼兒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亟須提高

音樂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這對教師的音樂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一個成功的音樂教育家等于音樂家加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創始人首先都是音樂家。目前多數幼兒音樂教師的音樂能力相當薄弱,不少教師節奏掌握不好,甚至連音準都有很大的問題。我們必須加快步伐提高幼兒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

2.幼兒音樂教師音樂能力評價的新取向

第一,音樂能力不等于音樂技能,更不等于唱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訓練有素的耳朵、良好的內心音樂聽覺更重要。以標準的音高、恒定的節拍、良好的音樂審美展示在兒童面前,就提供了很好的音樂條件。學前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感受和表現。感受音樂的基礎元素,用兒童最本真的方式表現。這個表現一定不僅指唱,可以是奏、動、說、畫、寫等游戲方式。

第二,幼兒音樂教師的音樂能力評價標準不要參照專業音樂教育的評價標準。專業音樂教育與普通音樂教育的目標不同,服務對象不同,評價標準也不同。

第三,以多元的視角評價音樂智能。Linda Campbell等人認為良好的音樂智能包括“對聆聽并反應各種聲音感興趣”等12個方面。⑥

3.幼兒音樂教師新的教師觀

幼兒音樂教師不能只是會唱歌、跳舞的教師,在機械模仿聲音與動作的同時,還要做一個內心聽覺與外在表現高度統一的教師,做一名尊重孩子、善于發現孩子的教師,做一名能從多維角度解讀音樂的教師。

第一,幼兒音樂教師應該是耳朵打開的個體。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想要打開孩子的耳朵,教師首先要做耳朵打開的個體,學會欣賞作品。

第二,幼兒音樂教師應該是眼睛打開的個體。教師的創造力遠不及兒童,應該學會模仿兒童,鼓勵兒童的想象力,激發兒童的創造力。眼里有兒童,善于發現兒童,細心觀察兒童的愛好與反應,抓住時機給予適當的引導。

第三,幼兒音樂教師應該是頭腦打開的個體。幼兒園音樂活動不是重復性的再現作品,而是激發兒童感悟音樂的意識,引導兒童個性化的表現。讓兒童在獲得音樂表現能力、感受能力、記憶能力的同時,有活躍簡單的想法,有獨立的觀察思考能力,培養出最初的音樂思維,使思維更有序、更精準。

目前,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改革正處于初期階段,以上是筆者對新體系背景下兒童音樂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隨著不斷深入,改革可能會遇到新的困難。新體系改革是一條曲折而光明的路,“音樂屬于每一個中國兒童”應該成為所有幼兒音樂教育者的目標,每一名幼兒音樂教育者都要為之努力。

注釋:

①李坦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3.

②④潘琳.“讓音樂屬于每一人”——“科達伊周 北京2005”暨音樂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人民音樂,2006 (6).

③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50.

篇(2)

筆者參加了2012年7月第四期的培訓,其中普教班由各省教育廳推薦的骨干大學教師、中小學教師、教研員組成。課程安排上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公共必修課,共100個學時。任課教師除了指揮課聘請的指揮家林大葉外,其他教師均為中央音樂學院在職教師,其中絕大多數教師為“80后”優秀青年教師。

本文從“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課程綜合創新的角度進行總結分析,探討其課程設置、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對現代音樂教師培訓的導向意義。

一、“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課程分析

(一)培訓目標

1.該音樂教育體系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明確素質型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基本理念是進行以人為本的素質化教育,強調音樂教育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樂為本。

2.不應以傳授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為目的,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讓音樂為學生快樂服務,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

(二)課程設置

此次培訓班從7月10日至21日,共計12天,課程設置包括:歌唱基礎教學、鋼琴即興演奏、小型樂隊編配、音樂與動作、教學法、中外音樂作品分析、指揮、排練。另外還安排了學員公開課、分組討論、愛樂小學觀摩、匯報演出、座談等活動。

(三)培訓班課程分析

1.專業性強

此次培訓是由專業性較強的音樂學院舉辦。縱觀以往的培訓班,被委托的培訓機構一般由師范大學或教育學院組成,然而此次舉辦者是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這種教師培訓放在專業的音樂院校舉辦的例子在國外也呈現了良好的效果,如意大利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是由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相結合,對教師實施培訓,這樣整合了學校資源系統中的課程,讓本來具有的專業能力形成全新的培訓模式,能使學校之間有較好的合作機會,使參加培訓的教師在掌握教學規律和運用教學方法上得到提高。近些年,這種培訓在國內的培訓基地都有了較大的革新,為教師培訓的地點設置打開了新思路,通過更加專業化的音樂氛圍和環境,讓接受培訓的教師們可以更加接近“音樂本身”,從而更好地融入“音樂本身”,而這些優勢在其他師范類院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2.綜合性強

首先,教師本身的綜合技能的展現。從授課教師的學習和經歷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多數教師都是學樂器出身。如教“歌唱教學”的老師自幼學習小提琴,“音樂與動作”的老師自幼學習鋼琴,在教授這門課程中不但展現了身體與律動的關系,即興演奏的水平也很高。這就打破了傳統的聲樂教師就是學聲樂、舞蹈教師就是學舞蹈的傳統觀念。中央音樂學院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各自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擔任著數門專業必修課程(如“視唱練耳”“合唱指揮”“鋼琴即興演奏”)的教學任務。

其次,培訓課程具有綜合性。如歌唱教學課,它有別于一般音樂學院和師范院校的聲樂課,它基于柯達伊體系,注重學生的聽、寫、唱等方面的能力,打破了傳統聲樂課“一對一”的模式,注重唱合唱這種更加綜合的訓練。結合中國自己的民族音樂和民歌的改編歌曲大量應用于課堂,注重身體律動和歌唱結合,注重重唱、合唱的訓練。

3.創新性強

(1)觀念新

注重結合國際先進音樂教育體系(柯達伊、奧爾夫、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與中國本土文化,民族音樂文化的結合,啟發學員們改變舊的、錯誤的觀念,逐漸形成新的、正確的觀念。強調“體驗式”的音樂教學。

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培訓所使用的教材屬于內部教材,教材的特點是重點突出中國民族音樂的部分,在教材中,不僅有大量的中國民間歌曲,還有一些作曲家編創或改編的中國重唱、合唱作品。通過教材的使用,讓參加培訓的教師深刻體會到,民間音樂元素的大量積累、認識、了解,是應用到歌唱教學上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也體現了柯達伊的“音樂教育的素材要從民族的開始”教學理念。另外,奧爾夫樂器編配中關于“元素性音樂創作”也是國內較為少見的理念。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學員根據老師提供的素材創編成一個成品展示出來,開發音樂創造性思維。

(2)內容新

在課程設置上有“音樂與動作”“音樂與舞蹈”等培訓新課程。這些課程是在借鑒和吸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和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基礎上開設的,這些課程的方法讓節奏、動作、音樂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這種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學生身體與音樂的協調性和律動感。

(3)授課方式新

分組討論式:“奧爾夫樂隊編配”和“音樂與動作”這兩門課程,老師在對知識點進行講授之后,給學員提出作業要求,(轉第頁)(接第頁)要求學員用指定的音樂元素進行創作,再把學員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的編創任務,完成之后老師對完成情況進行點評,有需要修改部分可以繼續改進。

教師點評式:在“鋼琴即興伴奏”課程中,老師先把作業布置給大家,在之后的課上,老師要求學員上臺演奏,在全班學員面前展示自己的鋼琴即興編配能力,學員展示完畢后老師會逐一進行點評。這種方式達到了良好的互動效果,兼顧了共性與個性的發展。

二、現代音樂教師培訓的未來發展導向

從中央音樂學院的培訓和國內外一些研究相關教師培訓的重大課題中可以發現,在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任務內容中,不僅有基本的歌唱內容、樂器演奏、作品欣賞,還有音樂的游戲、聽音樂講故事、音樂劇目表演等這些用以發展學生動手創新能力的內容。這種綜合創新型的教師培訓在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培訓中給現代教師培訓一種新的思想導向 ,“專業的綜合性”要求現代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歌唱、指揮、演奏樂器等能力,還要求音樂教師具備文學、戲劇、舞蹈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這種關于創新綜合的教師培訓手段和方法在湖南師范大學的2008年教育部的重點課題研究中也進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以培養“能唱、能跳、能演、能編創”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為目標,目的是培養未來全新型的音樂教師。這次研究的課題以“音樂劇表演與編創”為教學途徑,設置了多個具有特性的教學環節,如舞臺表演、劇目創新、劇本創作等,使各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如音樂、舞蹈、表演、文學等內容,通過各種學術講座來強化教師的理論知識,開拓教師的藝術視野。這種新型音樂教師的綜合能力的培訓更注重啟發音樂體驗能力和教師綜合技能的培訓,著眼于發展音樂教師對音樂的體驗和組織能力。培養感受音樂與其他藝術的密切關系,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音樂的表演、欣賞、創作等途徑來抒感的能力。

由此可見,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將進入“綜合”的“無模式”時代,逐漸淘汰專業化、知識化、傳授式的傾向,實現音樂體系藝術化、音樂教育美育化、音樂教學感性化、音樂修養個性化的發展。現代的音樂教師培訓勢必將走出舊的教學模式,走進“綜合”的“無模式”時代,對體驗音樂情感能力的培訓、用音樂表達感情的培訓將成為教師培訓的首要目標。選擇學生主體需要的音樂為教學內容,采用以培養學生的音樂體驗能力為中心的體驗式教學方法,以接受與表達音樂情感能力和音樂綜合素質為標準進行的教師培訓理念,勢必帶來音樂教育的改革,從而推動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卿箐.探索中小學音樂師資培養新途徑[J].音樂創作,2012(6).

[2]于子貽.國外音樂師資培訓的啟示[J].樂器,2011(2).

[3]廖乃雄.論音樂教育[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4]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5]管建華.中國音樂教育與世界音樂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3)

1.專業性強

此次培訓是由專業性較強的音樂學院舉辦。縱觀以往的培訓班,被委托的培訓機構一般由師范大學或教育學院組成,然而此次舉辦者是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這種教師培訓放在專業的音樂院校舉辦的例子在國外也呈現了良好的效果,如意大利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是由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相結合,對教師實施培訓,這樣整合了學校資源系統中的課程,讓本來具有的專業能力形成全新的培訓模式,能使學校之間有較好的合作機會,使參加培訓的教師在掌握教學規律和運用教學方法上得到提高。

近些年,這種培訓在國內的培訓基地都有了較大的革新,為教師培訓的地點設置打開了新思路,通過更加專業化的音樂氛圍和環境,讓接受培訓的教師們可以更加接近“音樂本身”,從而更好地融入“音樂本身”,而這些優勢在其他師范類院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2.綜合性強

首先,教師本身的綜合技能的展現。從授課教師的學習和經歷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多數教師都是學樂器出身。如教“歌唱教學”的老師自幼學習小提琴,“音樂與動作”的老師自幼學習鋼琴,在教授這門課程中不但展現了身體與律動的關系,即興演奏的水平也很高。這就打破了傳統的聲樂教師就是學聲樂、舞蹈教師就是學舞蹈的傳統觀念。中央音樂學院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各自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擔任著數門專業必修課程(如“視唱練耳”“合唱指揮”“鋼琴即興演奏”)的教學任務。其次,培訓課程具有綜合性。如歌唱教學課,它有別于一般音樂學院和師范院校的聲樂課,它基于柯達伊體系,注重學生的聽、寫、唱等方面的能力,打破了傳統聲樂課“一對一”的模式,注重唱合唱這種更加綜合的訓練。結合中國自己的民族音樂和民歌的改編歌曲大量應用于課堂,注重身體律動和歌唱結合,注重重唱、合唱的訓練。

3.創新性強

(1)觀念新

注重結合國際先進音樂教育體系(柯達伊、奧爾夫、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與中國本土文化,民族音樂文化的結合,啟發學員們改變舊的、錯誤的觀念,逐漸形成新的、正確的觀念。強調“體驗式”的音樂教學。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培訓所使用的教材屬于內部教材,教材的特點是重點突出中國民族音樂的部分,在教材中,不僅有大量的中國民間歌曲,還有一些作曲家編創或改編的中國重唱、合唱作品。通過教材的使用,讓參加培訓的教師深刻體會到,民間音樂元素的大量積累、認識、了解,是應用到歌唱教學上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也體現了柯達伊的“音樂教育的素材要從民族的開始”教學理念。另外,奧爾夫樂器編配中關于“元素性音樂創作”也是國內較為少見的理念。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學員根據老師提供的素材創編成一個成品展示出來,開發音樂創造性思維。

(2)內容新

在課程設置上有“音樂與動作”“音樂與舞蹈”等培訓新課程。這些課程是在借鑒和吸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和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基礎上開設的,這些課程的方法讓節奏、動作、音樂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這種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學生身體與音樂的協調性和律動感。

(3)授課方式新

分組討論式:“奧爾夫樂隊編配”和“音樂與動作”這兩門課程,老師在對知識點進行講授之后,給學員提出作業要求,要求學員用指定的音樂元素進行創作,再把學員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的編創任務,完成之后老師對完成情況進行點評,有需要修改部分可以繼續改進。教師點評式:在“鋼琴即興伴奏”課程中,老師先把作業布置給大家,在之后的課上,老師要求學員上臺演奏,在全班學員面前展示自己的鋼琴即興編配能力,學員展示完畢后老師會逐一進行點評。這種方式達到了良好的互動效果,兼顧了共性與個性的發展。

二、現代音樂教師培訓的未來發展導向

從中央音樂學院的培訓和國內外一些研究相關教師培訓的重大課題中可以發現,在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任務內容中,不僅有基本的歌唱內容、樂器演奏、作品欣賞,還有音樂的游戲、聽音樂講故事、音樂劇目表演等這些用以發展學生動手創新能力的內容。這種綜合創新型的教師培訓在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培訓中給現代教師培訓一種新的思想導向,“專業的綜合性”要求現代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歌唱、指揮、演奏樂器等能力,還要求音樂教師具備文學、戲劇、舞蹈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這種關于創新綜合的教師培訓手段和方法在湖南師范大學的2008年教育部的重點課題研究中也進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以培養“能唱、能跳、能演、能編創”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為目標,目的是培養未來全新型的音樂教師。這次研究的課題以“音樂劇表演與編創”為教學途徑,設置了多個具有特性的教學環節,如舞臺表演、劇目創新、劇本創作等,使各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如音樂、舞蹈、表演、文學等內容,通過各種學術講座來強化教師的理論知識,開拓教師的藝術視野。這種新型音樂教師的綜合能力的培訓更注重啟發音樂體驗能力和教師綜合技能的培訓,著眼于發展音樂教師對音樂的體驗和組織能力。培養感受音樂與其他藝術的密切關系,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音樂的表演、欣賞、創作等途徑來抒感的能力。

篇(4)

前段時間有幸了解了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新體系的課程,感觸頗深。新體系給基礎音樂教育帶來了綠色,帶來了春天,它展示出一種新的思路,把音樂教育定位在一種文化層面上和對人的培養上,強調新的音樂教育應體現以審美體驗為核心,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為一名校外音樂教育工作者,我想就如何讓孩子快樂的學習音樂談幾點我的想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說過:音樂的訓練較與他藝術相比較更為重要。音韻之和更能深深印于兒童的內心,其所印為善,將來發表于外者為善,所印入者為惡,則其發表于外者亦惡,凡是在音樂上能得倒很好的教育人,辨別美惡仿佛是出于他的天性。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的重要。而目前,我們的音樂教育主要渠道就是學校音樂教育。一堂成功的學校音樂課,需要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那什么樣的音樂教師才能稱得上是優秀的音樂教師呢?我想優秀的音樂教師一定是有責任心和愛心的,那責任心和愛心表現于外是什么樣呢?我認為一名優秀的、有責任心和愛心的音樂教師,勢必要達到優秀音樂家的標準,那可以用科達伊的話來表達:有修養的耳朵、有修養的頭腦、有修養的內心和有修養的手指。四方面要同時兼備,且均衡發展。

· 有修養的耳朵、有修養的手指

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音樂功底,要對課堂上用到的每一首音樂作品形成的時代背景、形象、情感、風格、結構、旋律特征及創作思想,美學價值等方面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審美效益和知識效益。同時還要掌握歌唱、器樂演奏、舞蹈、戲劇表演等相關的音樂表現手段,通過這些表現手段讓學生身體力行,更真切的感受音樂,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音樂教師還要有樂理、和聲、配器、作品分析、指揮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因為扎實的理論基礎是音樂教學的有力保障。科達伊曾說,不稱職的音樂教師會剝奪幾代孩子和成人享受音樂的樂趣。可見音樂教師的重要性。

· 有修養的頭腦、有修養的內心

教師是一種崇高的社會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音樂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音樂知識,還在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人文素養,完善學生個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有高水平的素質修養,有健全的人格,有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其精神生活的榜樣,教師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 更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形成和發展。這是基于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發展在這一時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 教師的形象會成為學生最直觀的模仿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學生觀察著、想象著、模仿著。一個有著優秀人格魅力的教師能博得很多學生的敬仰,相反,一個人格低俗的教師,即使有淵博的知識,也很難博取學生的敬愛,而且還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每個教師都必須努力完善自己,培養自己具有高尚的情感,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

· 教師是課程的引導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實踐是認識事物的最有效途徑,實踐的主體才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著、支持者、合作者。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這樣一來就會導致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雙向式影響關系,正所謂教學相長。在教學過程中,誰是主體、誰是客體,只是相對的,這主要取決于具體過程與環節中所充當角色,和其主動性與積極性發揮的程度,取決于有無明確目的和動機如何。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的師生之間的共同活動,教師的主要活動是教,是傳授知識;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學,是攝取知識。這一過程又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教就沒有學,沒有學也就無所謂教。就像在表演,男女主角間是要互動的,這樣才會有戲劇沖突,才會引人入勝。所以,教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對于整個課堂來說很重要。

篇(5)

關鍵詞:音樂教育;基礎教育;學生審美

我國音樂教育在中小學基礎教學過程中,有著鮮明獨特的手法、方式,其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 成為其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學科。貫穿于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的人生觀、世界觀教育,會給學生的情操予以陶冶,帶給他們美的啟迪和善的引導。音樂教育可使美再慢慢地滲透到學生內心, 對培養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起著重要作用。

一、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國,盡管教師已開始注意到基礎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忘記了音樂教育的真正內涵。這造成的結果是音樂課根本就得不到重視(我國基礎教育音樂課為必修課,但與歐洲的“大八門”之一的音樂教育課不能比。在中國的許多地區,音樂教育課的開課并不能真正落實),把基礎教育中的音樂教育當成專業音樂教育,進行狂熱地追求,培養出來的學生卻是“是個什么都不像”。基于這樣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好好想一下音樂這門課程的真正教法。歐洲曾在2009年音樂教育年會上對音樂教育的目的進行詳細而深入的討論,參會者全都認為音樂是走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大門的必經之路,雖然音樂本身和這些領域無關。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應先使自身明確教育的目的,深刻地理解歐洲音樂教育年會上提出的“音樂開啟心靈的”一語的含義。

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專業,它首先是人基本素質的教育。它通過講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反映學生們的內心思想、世界以及社會生活等,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比較大濃厚的興趣、愛好,具有對音樂愉悅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初步鑒賞、創造能力等,教會學生如何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能夠創造生活,從而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達到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的目的。

二、學生審美認識

在藝術各個專業中,旋律性是第一的,它主要就是讓學生用耳朵去聽辨、用內心去感知音樂的主要旋律,能夠達到對音樂有較好的認識和掌握,品味、發現、感受、運用美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的提高。認知在基礎教學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學生的世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的審美情趣能被有效地激發出來,使學生對社會生活態度能有充分的認識,在音樂中能夠認知自我價值。

1.審美意識的形成。從美學角度來分析,只有審美、趣味不會被左右,在品味過程中能體驗美的生命力,長此以往,孩子才會有能力去感知美。在認知審美評價的引導下,我們要將主旋律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2.更高的音樂審美意識特征。更高的音樂審美意識是向上和充實的,感知能力的提高將我們的內心體驗和內在動機都有一個充分的展現。一個孩子內心對音樂旋律所建立的認識,與孩子大腦的強化認知和對問題的感知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系,對基礎教學的傳授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用優美的音符把孩子帶進主旋律的意境之中,能夠使孩子在無意識中受到美的熏陶,從而培養更高雅的音樂情趣,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美育教育的特點

在音樂教學進行時,聆聽音樂的主旋律和旋律性教學被視作基礎教學中,培養孩子音樂辨知美的有效方法。聆聽音樂主旋律能更有效、更便捷地辨知美,這是最好的過程。辯知美是以體驗主旋律與認知美的角度為主要過程展開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從作品的技法以及作者的內心世界來說,都和文學素材有一定的關系。那么豐富多彩且優秀的音樂作品對于理解音樂有著更為直接的作用。文化藝術修養對于音樂理解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中也涵蓋著無主題音樂旋律。在中小學生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感知主旋律的作用是體驗美的關鍵所在,學生加強生活體驗,非常有益于深入理解音樂作品,利于深刻領悟音樂作品中的精神實質。

參考文獻:

[1] 王治.背景音樂在中學教育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中),2013(3).

[2] 李寧寧,賈德梅,李洪玉.背景音樂對學習的影響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6(5).

[3] 吳愛蘭.背景音樂在英語教學中的初步應用[J].醫學教育,1998(3).

篇(6)

關鍵詞:音樂教育;寬度;廣度;頻度;深度;適度;效度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4-0040-01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流動的建筑,它是一種高度抽象的藝術。既然音樂是流動的、音樂的學習也應該是在與音樂的文本對話中去理解,不是強迫、灌輸。面對音樂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要做到相時而動、相歌而動、相人而動、相情而動。

一、教學理念有寬度

時代在飛速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用好傳統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理念(柯達伊、奧爾夫、達爾克羅茲),還要以音樂實踐活動作為重要的教學途徑,學習用新的理念來豐盈我們的教育教學。在每節課中,我都留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接觸“舞蹈與動作”,讓他們在經典音樂中用一個個外顯的、優美的動作表現內心對音樂的體驗。在歌唱教學中更要增加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創造板塊,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感性音樂經驗。用新舊理念指導教學,改變陳舊的教學形式,“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

二、教材選擇有廣度

有些學生愛唱歌但不愛音樂課,從教學內容方面究其原因是編寫組選材的審美與學生喜愛的審美存在差異。新課改之后,教材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部分流行音樂被編入教科書,但離學生的期待還有相當的距離。根據教材內容,我或從音樂主線,或從人文主線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欣賞藍調(blues)音樂,我會從學生熟悉的帶有藍調特征的流行音樂開始,然后再引領學生探究藍調音樂的特征,之后欣賞課本上的音樂或讓學生推薦自己熟悉的相關音樂。在教材的選擇上不拘泥于課本,而是以課本為主線,以此尋求更廣泛的、更易被學生接受的音樂。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是盲目的歌迷,而是充滿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師要在文本教材與課外教材中找到兩者平衡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探求教材使用的廣度。

三、技能知識達頻度

音樂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音樂本體性知識與技能的講授是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審美體驗是各教學領域共同的目標。兩者并不矛盾,關鍵是在課堂出現的時機、頻度要把握好,讓學生悟透、吃透,在大量而豐富的實踐和操作中體驗音樂的奧秘。教授《西風的話》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聽教師范唱歌曲感受音樂的變化,然后跟著老師的歌聲畫出力度的變化,最后才跟著老師的指揮表現歌曲的力度變化,做到游刃有余。并且拿出其中一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變化歌曲的力度變化,不求統一標準,只求言之有理。因為音樂是感性的藝術,要遵從個人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在一首歌的演唱中用不同的力度變化來表現,達到對力度記號的理性理解與歌唱實際中的靈活應用。這樣,本課的教唱只是學習技能的載體,教師頻繁地將知識的運用滲透在練習中,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四、教師示范表深度

音樂不只是表達的藝術,還是能引起共鳴的藝術。在孩子們的眼中,教師的位置是很高的,這種向師性決定著范唱是引起孩子演唱欲望的非常簡便且效果不錯的方式。課堂中教師的范唱感人心耳,學生易于捕捉,能引起共鳴。教師的范唱不僅僅是唱對節奏、音高,更要唱出歌曲中蘊含的深情,打動自己,打動學生,讓學生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情感也易于在歌聲中流淌。在課余和學生一起交流藝術范疇的更多門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動學生,和學生互相接納。

五、歌唱技能求適度

歌唱是一門藝術,發出美好的聲音是每位歌唱者的追求,達到一定的音高更是歌唱者自豪的資本。在歌唱表現活動中,有些學生不能自信地歌唱,往往由教師在教唱中拔高其能力,想其音高能唱到某個音,所以造成選“調”不合適。當學生的嗓音條件、體能條件達不到音高時,出現喊叫、走音、歌聲虛假等現象。為了達到一個“點”,而忽視了音樂的整體表現,學生的激情會在這個點的研磨中一點點消逝。因此,教師要在歌唱教學中選擇適合于學生的調。

六、活動設計顯效度

音樂活動的設計要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縮短學生同教材的心理距離,使他們在輕松、活潑、興奮的狀態下自覺地學習,通過活動顯示音樂技能的提升。要實現這一目標,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相適應。在《大海啊故鄉》這一課,我讓學生課余自己組團探究,加入一些動聽的聲音表現歌曲,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表現的激情。有的學生提議用海浪聲,有的提議模仿海鷗聲……最后用上了他們提議的方式,學生都很高興,演唱時個個神采飛揚。在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創設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所有的學習過程,以此帶動上課的激情,有實效地參與課堂表現。

七、結束語

“會聽音樂、會唱歌、會表現、會創作”,是音樂教學的目的。我力求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動靜有常、動人心弦的常態活動中,由量變到質變,逐步體驗感悟到音樂之美,并樂于表現音樂的情感美,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提高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篇(7)

一、助燃―演奏激勵學習情趣

首都師范大學的鄭莉教授和人民音樂出版社資深編輯金亞文老師在《音樂課程教學實施與策略―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專題講座中談道:“音樂分兩大類,即聲樂和器樂。關于演奏教學,如果要從根本上來講,它是音樂兩大門類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音樂包括表現當中,這兩個方面必須 ‘兩條腿一起走’。一個良好、完整的音樂課的結構,應該是以欣賞作為一個主線,或者作為一個中心,唱歌、演奏作為‘兩翼’,來形成一個比較理想的教學構架。所以,演奏這一‘翼’要弱了就不平衡了。”綜觀當前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演奏教學,還是處于比較薄弱的位置,究其原因在于多數老師對演奏教學的關注點不夠,或者說受到了一些條件的限制,忽視了對演奏教學的探究。導致了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音樂學習能力評價的片面性,也削弱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現行關注藝術教育的環境下,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應該要明白,不同的學生對音樂所表現出來的關注度與熱情度是不同的。有些是因為個人主觀原因的限制,有的則是因為客觀條件的制約,而更多學生是因為得不到老師的肯定而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

對于個性化的學生,我們應該尊重和理解學生,對學生的音樂能力有一個多角度的評價。有些學生性格活潑,喜歡唱歌,天生一副好嗓音,喜歡用自己自然的人聲來表達情感,但他們并不一定喜歡演奏樂器;有的則個性比較內向,反應稍微遲鈍,這類學生更多表現出來的不是愛演唱,而是喜歡聽音樂,這類學生的欣賞能力就會明顯優于其他學生;還有的學生沒有好的嗓音條件,但節奏感很強,或者是聽辨能力強,甚至他們更樂于借助演奏樂器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我們的音樂教育要關注到全體,尊重每一個學生內心對音樂學習的需求,允許他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充滿不同的聲響,從而更好地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以筆者曾聽過的《外婆的澎湖灣》一課為例,教師先是利用自身學習薩克斯的優勢,吹奏演繹了歌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趣,隨后教師巧妙地根據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不同,將其分為了演唱組與演奏組,讓演奏組的學生利用手中的陶笛樂器進行吹奏,一是感受不同樂器音色的變化,二是讓演唱與演奏組學生進行合作,在演奏富有感染力的吹奏中,人聲組用純凈的嗓音深情演唱了歌曲,使該課的教學達到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豐富和深化了教與學的內涵。

二、升溫―演奏激發創新思維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的領域。”演奏教學在音樂教育體系中既是學生學習音樂和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又是開發其智力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進行演奏教學?教學中演奏教學是否就是看譜子,通過不同的表演形式將音樂演奏出來呢?筆者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課中,不應該狹隘和簡單地去定位演奏教學的獨立性,而應該從廣義上的來認識演奏教學這種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式。

在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培訓強化班里,中央音樂學院的童昕老師就很巧妙地通過奧爾夫樂器進行編創,使樂器演奏富有創新思維。童老師首先給學員一個統一的節奏型,然后簡單地演唱了一條旋律,讓學員完全模唱老師演唱的旋律。接著,童老師改變了模唱的要求,要求學員聆聽完教師演唱后,演唱和老師節奏相同,音高有一定改變的旋律。學員在第一次模仿后嘗試進行了旋律音的改變,童老師再做進一步的要求,希望學員們接唱與老師節奏相同,旋律完全不同的樂句,讓我們有了創編的初步感覺。

隨后,童老師演唱旋律,要求大家使用音條樂器奏出老師所唱的旋律,引導學生發現內心的感覺,隨后再請學生邊唱邊奏出旋律。 看似一個很簡單的樂器編配活動的“前奏曲”,卻巧妙而簡單地引發了創作的欲望,并在純演唱和演唱加演奏的兩種方式的表現對比中,親身體驗到演奏時同樣需要有內心的歌唱,奏響的旋律才會打動人心。隨后,童老師播放了一段無聲的視頻片段,要求學員們根據視頻的內容,用自己手中所持有的樂器,來演繹該視頻片段的場景,學員們當起了配樂師,商量著根據畫面創作音響。并根據不同樂器音色的特點,不同樂器的組合,創編相應固定的節奏型,來為視頻內容創編音響。待各小組創編展示完成,老師播放了該視頻的原聲帶音樂,形成了創編演奏活動的一個教學。我們可以感受到,在通過樂器進行編創活動時,要善于挖掘所給音樂的素材,從這些素材中去挖掘最小的和最主要的音樂元素進行表現和演奏。在這樣的演奏創作中,學生必須調動自己的聯覺感官,通過探究和體驗的方式來了解不同樂器音色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在充分調動自己的音覺、聽覺、觸覺等多種聯覺的感知體驗中,編創富有生命力的音樂。因此,我們的音樂課堂有必要通過演奏的方式和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暢想―演奏激活動感課堂

演奏教學應該和其他教學領域緊密聯系。通過演奏教學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更能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想象、表達和創造能力。而作為面向接受基礎教育的全體孩子的演奏教學,我們不應該追求其演奏的技巧性,而應該更多地將演奏教學定位為幫助學生識譜和歌唱,幫助他們進行音準、節奏等音樂認知,進而更加富于樂感和自信地欣賞、歌唱、感受與表達音樂。

在視導工作時,曾聽過這樣一堂課,教師也是通過樂器的演奏方式來激發創新課堂。授課老師根據該作品童謠的特點,在執教“人音社”教材《蟈蟈和蛐蛐》一課中,從剖析音樂素材入手,從細微處著手,通過兩只蟈蟈吹牛的對話來挖掘教學內容,以不同的節奏進行語言對白,創設了蟈蟈與蛐蛐輪唱方式的對話,從 “qiqi”和“ququ” 人聲模擬到演奏樂器,不同的聲響效果,形象生動地模擬出蟈蟈和蛐蛐斗嘴的場景,有效引導學生在體驗節奏和音區變化中感知音樂形象,大大激活了音樂課堂,使整堂音樂課富有畫面感和層次感。還要特別提及的是:在引導創作人聲樂器和伴奏樂器演奏的“引子”后,教師組織學生通過演奏口琴和口風琴分別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進行了歌曲的識譜教學,之后,學生便入情入景、富有樂感和情景感地進行音樂學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 极品熟妇大蝴蝶20p|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囗交xx×bbb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中文| 免费xxxx性欧美18vr| 人妻洗澡被强公日日澡电影|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生桶| 在线观看a级片| 狂猛欧美激情性xxxx大豆行情|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毛片24种姿势无遮无拦| 熟女老女人的网站|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动态图 | 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 婷婷俺也去俺也去官网|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性一交一乱一色一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免费观看a级片| 中年熟妇的大黑p|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免费内射又粗又爽密桃视频| 女人夜夜春高潮爽a∨片传媒|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少妇视频|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_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_欧美|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文| 小sao货揉揉你的奶真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