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8: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的教學目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初中地理教師只有憑著對地理教育的執著追求、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將地理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地理學科才有生命力,才能促進學生發展。
2.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地理頭腦。
在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過程中,盡量利用和創設學生熟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地理知識掛起鉤來,相互印證,構建成系統、深刻和牢固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轉化成地理意識、地理眼光和地理頭腦,讓學生越來越覺得地理時刻都在我們身邊,是鮮活的、有用的。
3.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及對知識的應用,力求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地理的過程。
很多時候,教師覺得自己在課上已經把相應知識點講解清楚了,學生也覺得自己聽懂了,可是做題的時候,總有些學生做不對或不會做。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側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予指導。例如,講美國這一章節的城市內容時,針對男同學對美國NBA籃球隊的名字比較熟悉,把它應用于教學中,如休斯敦火箭隊,就把休斯敦這個城市的名字記住了,還有底特律活塞隊就把底特律記住了,以及洛杉磯湖人隊就把洛杉磯這個城市的名字記住了。這樣很容易把美國7個城市的名字都記住。
4.如何制定教學目標。
4.1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是課程標準,包括課程標準理念和內容標準,制定目標前應當認真研讀。
4.2了解學生情況,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已經具備的心理素質兩個方面出發。另外要考慮教學資源等外在條件。
4.3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學目標設計應以學生為出發點。
4.4教學目標是依據課程目標設計的:具體可分為三個領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5不能以課程具體內容標準代替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較課程目標更具體、詳細。
4.6課堂教學中要實施、落實教學目標,首先設計出精確的、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其次要緊密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和組織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和進行教學評價。
5.學生對地理課學習不太重視,認為對自己以后會考、高考沒多大影響,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激發、喚醒、鼓勵――教師要做有心人,平時注意收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奇聞逸事,注意身邊的新聞報道、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時出現的與地理有關的事件,以此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逐漸使他們了解到學習地理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首先了解學生想要什么?課堂上,利用插圖、故事、古詩、諺語等的插入,在課前5分鐘介紹地理知識,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并講解,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回來制作旅游手冊給同學們展示,在班級設立地理角,展示各種地理奇聞逸事,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講課等。在課外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等,這些輔助活動可以讓學生從“要你學”逐漸轉變為“我要學”。
初中地理教學與會考、高考的確有關系,可是,初中教學目的并不只是參加高考和會考。
參加地理高考的學生是高中選擇文科的學生,如果過早地將初中和高考聯系起來的話,則將給學生太重的負擔,不利于理解課標理念,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
地理和生活是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課的重要任務。現在新聞熱點很多,都是創設情境最好的話題,如由地震引出防震知識,由墨西哥灣漏油引出環境問題,由洪災、旱災引出巨大的損失來自于天災和人禍,使學生增強環境意識等,讓學生覺得學習地理對生活有幫助。
6.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6.1教師要將課程標準細化,制定可操作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制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層次性、開放性、可達性與可測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學習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展開教學活動,任何偏離目標的教學活動都是無效的勞動。
6.2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傳統教學方式與新型教學方式的關系。地理教學傳統的講授法、談話法,教師可在繼承基礎上創新發展。利用好地理課程資源,正確處理好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的關系,注重開發課程資源與信息技術整合,充分認識到計算機對教學起輔助作用。在教法選擇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倡導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鼓勵學生提問、創新,師生共享學習的快樂。任何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以目標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為前提,以學生發展為目的。
7.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使學生形成地理思維方式和地理學習能力。
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征、認知特點出發,注重學生間的差異性,設計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針對性。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需求和課堂生成調整教學。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關注學生的情感,把知識積累、技能形成作為學生發展要素看待,學生學習從傳統接受式逐漸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起到“導、促、幫”的作用。
8.如何有效使用初中地理教材。
現在地理教材由幾部分內容組成:講述部分、閱讀材料、活動及大量圖,學生拿到課本后,這些都可以刺激他們的感官,給他們新鮮感。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使教材內容變得更直觀、形象、生動,意圖作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興趣與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閱讀活動是對教材正文的補充。這部分不是可有可無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內容往往可以在此處挖掘。從這部分入手更容易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學生的“看”、“讀”、“思”、“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在互動中教師必須把握好度,不要影響正文。教師使用各類圖,發掘閱讀材料,有效利用活動,有效使用初中教材。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9—0191—01
一、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地理教學條件分析
1.轉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新課改背景之下,舊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嚴峻地挑戰,進行向著新的教學模式轉變。高中地理教學也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宗旨,進行了不斷的教育探索,持續革新地理教育方法體系與教學模式。因此在當前的地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改變傳統教師為本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課堂參與意識,使學生自身做到對知識的深入探索,根本增強和提高地理教學效果。
2.教師角色的轉變:傳統地理教師的教學方法是以課本為中心,由教師一味地說教,而不關注學生是否做到內容理解,這種“傾灌式”的教學模式,必然使學生主體接受知識過程中變得茫然,機械的死記硬背也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顯著。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指出當前所存在的傳統教學模式亟待革新,并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知識、技能、心理全面健康發展的社會接班人。地理課堂中,教師需要積極引進新的教學資源,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鼓勵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具備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
3.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途徑不斷增多、速度不斷加快。其中包括網絡、媒體等先進的科技手段。這便要求了地理教師個人的業務素質決不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要不斷通過多種渠道接受新的知識,以達到提高和增強自身教學能力的目的。在孜孜不倦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當今的教學要求相結合,善于抓住地域性本土教材,通過對課程資源的不斷優化,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自身業務素質。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學方法的探析
1.基礎性工作——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高中地理教學效果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教師首先要尊重每位學生,高中階段是學生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針對多元化的學生性格特征及其廣泛的興趣愛好,教師要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促使學生健康良好的發展。高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課堂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使每位同學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實現良好的地理教學效果。
2.全面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主題思想,任何形式的課程傳授,都要緊緊圍繞這個核心進行。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只有全面遵循教學目標,方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成效,是因為教師能夠對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的理解與把握。在課程進行中,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合理把握可以避免很多盲目性和隨意性,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方向性。
3.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精簡: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復雜繁多,針對此問題,教師應當對課程的內容有效地進行整合與精簡,這樣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能夠促使良好教學效果得以實現。地理課程內容的整合與精簡工作對于地理老師來講,要花費其大量的精力,但同時對其自身業務能力也是一種全面系統地考核。而且,應當注意的是在精挑細選教學內容的時候,還要注重對知識的全面性把握,決不可因為內容多、任務重,而采用不恰當的方式對內容進行大量刪減。應通過科學的分析來進行內容的合理整合,達到強化主干知識之目的。
4.引入初中內容,強化知識銜接:初中地理知識是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基礎,高中地理是對初中地理的一種深化與拓展,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之間的銜接,才能更加有效的學習高中地理。從高中地理課程本身而言,應當對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加以繼承和發展。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以區域比較法、區域分析法為主,而高中地理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也應該遵循初中地理的研究方法,通過深入分析各種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逐步形成嚴密的地理知識結構。
所謂分層教學,即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水平以及智力或非智力因素將學生科學合理的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向其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其在壓力適度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逐步提升。正因為分層教學的這些特點,使得它在課堂教學中大放光彩,與此同時,還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對此,本文就分層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方式進行簡單分析與論述。
1 目標分層,循序漸進
教學目標是否確定、是否正確,將會直接影響分層教學的順利開展與實施。教學目標的制度是教師上課的依據與憑證,不僅需要參考教材大綱,還需要根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與智能差異隨時調整與補充,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可能性與最近發展區。與此同時,還需要對不同群體與層次的學生設置難易程度難當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做到教無定法、有的放矢、循序漸進。每一層次教學目標的設置,都需要充分激發與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學習起點,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標層次水平應當有梯度,難度不宜過大,還需要循序漸進。唯有這樣,才能徹底轉變學困生陪讀的尷尬現象,讓其也能夠感受與嘗試到成功帶來的喜悅,以此來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讓學優生能夠“吃得飽”、學困生能夠“吃得了”、中等生能夠“吃得好”,這對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2 學生分層,因材施教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這句話充分揭示了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著差異的。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往往會因為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熱情以及智力等多種因素,而在地理學習中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差異。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除了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之外,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也是分層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影響著分層教學的最終效果。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強;有的學生反應能力快;還有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強,不同學生在學習方面表現會因為其自身原因而有所不同。所以,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態度將其科學合理分為若干小組,便于教師對此因材施教,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具體操作如下:A層次是指那些學習成績優異、學習能力強的學優生;B層次則主要是指學習成績良好、反應迅速、紀律良好的中等生;C層次則主要是指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認真的學困生。這樣的分層教學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組織,從而樹立起學習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3 師生互動,動態分層
教學是一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這也正是分層教學的主要依據,讓教師的教學過程適應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想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營造一種友好、平等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對教師、地理的畏懼心理,讓其能夠敞開胸懷,主動融入分層教學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例如,教學“中國的地理差異”一節時,在對教學目標以及學生進行分層過后,教師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小組探討與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什么因素是劃分我國地理區域的主要原因?(2)根據這些因素可以將我國劃分哪幾種地理區域?(3)這些地區各自有什么地理特征?讓學生根據各自的學習能力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問題,并與同層次的小組成員展開討論,這時教師時刻在學生身邊進行點撥與指導,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與交流。
4 評價分層,共同發展
分成教學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不僅體現在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能力方面,也體現在教學評價上。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制定與設置不同的教學評價體系,做到對學生的綜合分層評價。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初中;地理復習課;運用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入,很多新型的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案例教學法就是其中的一種。案例教學法具有趣味性、形象性、針對性的特點,將其應用到初中地理復習課中,可以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從而提高地理復習效率。
一、在初中地理復習課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教學案例就是教學素材,主要為了呈現相應的教學內容,在初中地理復習課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加強學生對相關地理教學知識的記憶。教學案例中包含基本的地理原理和一般的地理知識,能將地理特征和地理規律很好地體現出來。教學案例的內容具有針對性和多樣性,既有特殊、一般、綜合的地理情境,還包括區域、世界、人文、自然等地理情境。除此之外,教學案例的呈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景觀、數據的,還有圖像、文字的等。在地理復習課中應用地理教學案例,可以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充分體現師生互動、教學互補的原則,從而優化復習效果和教學過程,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除此之外,在地理復習課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個人自信心,而且還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完善,為學生的全面高效復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案例教學法在初中地理復習課中的運用策略
1.選擇有效的教學案例
復習教學不同于新課教學,新課教學是為了給學生傳授新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而復習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學生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和補充。前者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而后者要遵循詳略得當的教學原則,對重要的內容要多花些時間復習,對不重要的知識點可以采取一帶而過的方式進行復習。這樣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時間的最大化利用,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地理復習效率。因此,在初中地理復習課中,地理老師引入的教學案例要具有針對性,不要繁瑣復雜,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能突出重點內容。例如,在復習“城市的區位因素”這一節內容的時候,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影響城市區位的因素有了大致的了解,其中包含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比如氣候、地形、宗教、軍事、交通、資源和政治等。這些不同的因素對城市區位有著不同的影響。地理老師可以結合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譬如地形、氣候等,引入相關的教學案例并對其具體的影響效果進行分析,而對一些次要的影響因素如政治、宗教等則稍稍帶過。這種復習方式不僅可以節約教學時間,還能提高地理復習效率。
2.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
科學的教學方式是保證地理復習取得實效性的前提和基礎,除了要選擇有效的教學案例,地理老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以及教學目標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這是保證地理復習效果的決定因素之一。例如,在復習“地球和地圖”這節內容的時候,地理老師首先要仔細研究教學目標,再圍繞教學目標制訂合適的復習方式。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經緯線的概念和特點,同時還要學會劃分經度和緯度以及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此外還要掌握經緯線的分布規律。這既是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很多學生在本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都感覺十分吃力。針對這一狀況,地理老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復習。首先將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引入教學案例,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和交流。因為前期已經學習過該節內容,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討論中可以暢所欲言,既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又能有效吸取別人的觀點,從而提高復習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地理復習與地理新課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地理老師要認識到地理復習的教學特點,地理復習主要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因此,在引入教學案例之后,老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針對性評價,既要重視評價結果,更要重視評價過程,讓學生對自己的復習情況有一個全面詳細的了解,找到自己學習中的短板,從而加以改進,達到提高復習效率的目的。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復習課中應用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鞏固相應的教學內容,既能加強學生的理解,又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從而提高地理復習效率,為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式如.案例教學盛行中的反思:以地理學科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4):20-22.
[2]鐘紫峰.初中地理的案例教學[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1):35-36.
關鍵詞:初中地理; 教學設計 ;策略研究
新課程改革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各種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應用,但這些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教學設計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一、如何使地理教師的課堂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以來,為了更好地根據新課程教學設計的理念叫學校和教師更好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開展對地理教師教學理論知識,更新知識,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培訓,形成地理課上完整的內容體現,滿足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努力改變地理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實踐問題的進展。在初中地理教師的知識更新培訓,又要注重地理教師培訓新教學資源的使用,地理教師對各種教學媒體資源的綜合利用,充分利用投影、幻燈、錄像、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為了使圖像的教學內容,在課上充分利用地球演示儀或自制活動幻燈片的“影像”(或多媒體課件)在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運動,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地理圖像,清晰的地球運動,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初中地理課程教學設計能力的策略
1.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豐富內容是在新課程改革前放棄舊的教材內容,擴大新的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分析探討教學內容,充分理解和掌握,關注時事,搜輯教學相關圖片和影像資料,關注現代科學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從而豐富教學內容。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深刻理解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及時分析學習情況
在正常情況下,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主能力和生理心理上的差異,甚至同一班的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能力,以提高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針對性。學生掌握的內容,如,等高線、高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可以適當解釋,為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如地形類型的判斷,世界的溫度分布等內容,他們將需要詳細解釋有什么不同,及時分析學情,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學計劃。
3.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明確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教師和學生都期望能達到學習的效果。地理課程的目標是建立三個維度的地理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明確,確定教學設計能否有效實施。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嘗試知識傳授的同時,引導學生喜歡地理知識的樂趣,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在地理課程感興趣,并愿意學習地理知識。
4.靈活應用教學方法
教師應擴展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學習和理解復雜的地理知識、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和復雜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設施,教師應靈活選擇模塊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體驗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靈活的教學目的。
5.準確評價教學效果
準確的教學評價是教師了解目標,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發現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三、用案例教學法
在課堂上引入大量的案例是一種將在許多課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案情介紹,一方面,對學生的具體環境的形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案例思考、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另一方面,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實際中應用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使用知識的課堂討論分析方法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議。
四、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積極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應利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學習和理解復雜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和復雜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設施,教師,靈活選擇模塊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體驗法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靈活的教學目的。
不同的學生的知識水平是不同的,他們獲得知識的渠道,理解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影響教師的課程教學設計。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設計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解課本的一個例子,老師可以組織教學和設計,讓每一組學生都可以展現實力的搭配,為一個課本的分工,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總結后的展示結果的合作小組。在這個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也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熱情和興趣。要實現這種普及性的參與式教學,教師需要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實現合理的學習課程安排。 在地理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師生情感交流和知識和信息的傳遞,也有利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轉變觀念,引導課堂,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注重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困難,尊重和鼓勵學生。
五、結語
初中地理教師只有以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合理地完成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才能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保證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教學設計的能力,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新標準。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課堂有效教學;興趣;學習活動;生活;反思
有效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越來越被更多的教師所接受,并在教學中實踐、豐富和發展著。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如何實施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我根據近期的國培學習和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六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探析,希望能給同行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著眼于學生,制訂科學、具體、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所提出的概括性要求,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靈魂,也是每節課教學的方向。制訂科學、具體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控制、激勵、測試功能,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整個教學過程應該為教學目標而展開,受教學目標指導和支配。如果教學目標科學、具體,就會導出有效的課堂教學。
要正確制訂科學、具體、有效的教學目標,我認為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如何決定了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能不能把教材分析透徹,是能不能上好課的基本前提。在教材分析時,要跳出教師本位、教材本位、課堂本位、知識本位的習慣,要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地進行教材分析;可以對教科書進行改造、更換、補充,只要符合原來的教學意圖、符合學生和教學實際就可以;要重視對教材中“閱讀材料”“活動”“圖表”等欄目的分析,因為這些欄目是師生互動、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拓展能力的平臺,也是開展教學的線索。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只有了解學生的狀況,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在學情分析的時候主要分析:①知識基礎、能力素養基礎;②哪些內容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③對難點問題或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的預想;④學完本節后學生會達到的狀況。“備學生”是一個有難度、有技術的備課環節,其關鍵是準確把握一個度。如果將學習者的起點定得太高,脫離學習者的實際水平,就會降低教學效果,使學習者在高難度的學習內容面前望而卻步,最后導致學生“不懂裝懂”的現象;如將學習者的起點定得太低,也脫離學習者的實際水平,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使學習者在低水平的內容上做無效的勞動,長此以往,就會降低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3.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是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之后,確定的教學要達到的效果。教學目標是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依據,是衡量教學成敗的標準。確立教學目標時要做到吃透教材,深刻領會教材的宗旨;認真研究學生,把握好學情;對三維目標進行科學定位。了解哪些內容要學生做一般了解,哪些內容要讓學生理解,哪些內容要做詳細掌握;這節課要讓學生達到怎樣的能力,要形成怎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設計圍繞目標進行,教學活動圍繞目標展開。如果我們能做到以上幾點,我們的教學目標一定會更科學合理,更符合學生實際,我們的教學也會更有效。
二、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精講點撥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適時適度,精講點撥,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一節課45分鐘,教師必須精心籌劃、合理安排。
1.做好課前的復習鞏固
初中地理課一星期只有兩節課,而且有的課時相距時間較長,學生要學第二課時的時候可能把第一課時的內容給忘了,因此,在上課前我們要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前面知識的復習,以便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復習方法有多種:小測、提問、老師歸納總結、填圖拼圖比賽、知識接龍等等。老師要制訂一系列的評價機制,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項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2.預留課內的作業時間
講授新課的時候,有的教師講得過多、過細,以為這樣才能講得透徹,讓學生明白,其實這種教法擠掉了學生的大量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只好把作業留到課外做。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老師要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梯度地設計相應的練習,練習要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完成,對于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可當場進行輔導。
三、課堂引入直觀,有趣味性
新課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始,教師要盡可能地優化設計,力求簡約、精彩、恰當。實踐證明:新課導入是一門藝術,教師的精彩開場白如同歌曲的前奏會引人入勝,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課堂上來,直接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課堂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所以設計時要注意科學性、目的性、趣味性以及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四、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學中教師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和學法指導是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針對初中學生共同的認知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吸引學生的問題情境,設置具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學習的過程,在落實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同時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如:在講到美國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分布時,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美國NBA籃球聯賽,讓學生說出自己熟悉的球隊的名字和分布的城市,然后利用空白地圖制作一張球隊所在城市的分布圖,因為有些球隊的名字體現了該城市的特色,如:超音速隊所在的西雅圖是美國的飛機制造中心,活塞隊所在的底特律是汽車城,火箭隊所在的休斯敦是重要的航天基地。如此一來,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了美國的城市的分布和職能。又如在講述“地球的自轉與公轉”時,教師和學生也是課堂教學的“教具”,借鑒情景劇的方式,讓自己及學生扮演地球、太陽,來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學生在演示的同時,既掌握了知識,又愉悅了身心,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學以致用,密切聯系實際
密切聯系實際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驅動。新課程強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構建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地理課程必須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要面向社會生活實踐,不斷溝通生活與地理的聯系,使真實世界的地理和課本中的地理融為一體,讓學生在真實的地理學習環境中發現地理、探索地理,提高對地理的認識,同時在無形中發展思維,為未來的學習創造打下基礎。
六、教師堅持不斷地教學反思
反思是實施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反思性教學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師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怎樣提升呢?就是反思與學習。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今我們對其進行了修改,成長=經驗+學習+反思。教師上完一節課后,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我的某一環節應如何調整更有效?”等等,不斷地對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對教學反饋進行反思。反思要持之以恒,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這樣才能使教師的地理教學更有效。
參考文獻:
一、理念引導,把握教學方向
有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就有什么樣的行動。地理新課程理念是中學地理教學的思想基礎,是教學的行動指南。地理新課程理念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評價內容及行為的多元化、多樣化等觀念都給新時期地理教學賦予了新的內涵。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學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一定的聯系,在學會繼承與發展中踐行新的教學理念,特別是學習主體的辯證關系、學習方式的改變與選擇、評價多元與多樣化等方面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深入實踐,把學生的獨立性、情感性、主體性等個性特征作為教學的重點發展目標體現出來,這是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的一個基本前提。鑒于此,理念為先導,正確把握教學的方向,教師至少要做到這樣幾點:一是要加強理論學習,包括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對地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核心理念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進而正確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去;二是要廣泛學習國際普適性的支撐性學習理論知識,如多元智力理論、自主學習理論等,為教學實踐提供正確的理論支撐;三是要把兩種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并不斷反思完善,逐步形成自我的教育思想,使教學實踐不僅具有實效性,更具有創新性。
二、優化設計,明確目標與任務
充分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基礎,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前提,需要教師認真研究教材、學生,有的放矢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經驗,在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和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也體現一定的情意獲取。有效的教學設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根據教材內容的情況,分析學生的基礎,在學生和教材之間尋找到一個連接點,確定一個清晰的教學目標,明確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明確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任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并且要有充分的突破方法;二是精選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鏈接“教”與“學”的平臺,教師和學生正是借助教學內容實現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其精度和價值因素,要讓教學內容始終在服務于目標中不斷篩選,在預設與生成中不斷調整,體現著一定的層次,既要考慮到學習內容的本身,又要考慮到知識內容的延伸,并服務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三是教學過程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要考慮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把學的主體還給學生的時候,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整個課堂活動始終在師生互動中進行。
三、多措并舉,豐富教學方法
轉變學習方式是地理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必然導致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師應樹立“教”是為了服務于學生“學”的觀念。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為確保教學內容的傳授到位、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整個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必須改變單一的傳授方式,根據教學實際,力爭教學重點有體現,難點解決有方法。比如,問題引導法,教師依據課堂教學內容及預計的教學目標要求,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設計具有一定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從個別地理事物特征去推斷一般地理事物的特征,并不斷縱深探析,在鍛煉思維中尋找到問題的答案。再如,根據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采用合理的同質或異質分組等方法,組織他們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無形中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在不同方式的體驗中掌握知識,學習效果非常有效。
四、整合資源,有效運用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