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8: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化學小課題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化學 課堂情境 創設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實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注重課堂情境的創設。新課改初中化學教學中,注重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優化“有效課堂”。
從哪些方面去搞好課堂情境創設呢?
本文就將自己與同事在微型課題《農村初中化學課堂情境創設實踐研究》的點滴體會淺談如下:
一、初中化學課堂 情境創設的策略途徑
1.通過實驗演示,創設問題情境
在最初接觸化學知識時,學生往往會帶著望而生畏的不良心理,因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化學教師可以多設計趣味性的實驗。
比如“空瓶生煙”、“點不燃的手帕”等情境: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感受到化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愉悅性。
再如在對“水的組成”這個課題:化學教師在向學生們演示電解水的實驗,在驗證水電解所生成的產物是氧氣及氫氣以后,學生便能夠深刻的感受到化學知識的奇特,并且將化學變化的實質領悟,對由水獲得氫氣的理想能源獲得初步的認識,使學生意識到化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此外,初中化學教師還可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結合其他相應的演示實驗,通過與問題情境的結合,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目的。
2.通過家庭小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家庭小實驗是一種輔助形式,同時也是學生較為青睞的一種探究形式。借助于家庭小實驗,能夠對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加以培養,能夠對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加以培養,最終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的得以加強。
比如講解“碳酸鈣的性質”時,化學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里自己動手做實驗進行觀察:
①將洗凈的雞蛋浸泡在醋酸當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②將浸泡在醋酸中的雞蛋放置三天以后,然后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結束實驗以后,讓學生們分別談談雞蛋殼的性質,學生便能夠發現周圍的雞蛋殼產生氣泡,然后雞蛋殼會逐漸的變軟直至消失,這種意外的發現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情趣,產生強烈的求知和探究欲望,然后通過自主地在網上查找或者查閱課外書,不斷的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不但了解到了雞蛋殼的相關知識,并且也對碳酸鈣的性質進行了自主的學習,進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更加堅定了學習化學知識的信心和興趣。
3.通過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初中化學探究性學習的開展,應當對生活實際緊密的加以結合。所以,初中化學教師應當以常見的生活現象、事例及物質,引入課題,對問題情境進行合理的創設,使學生能夠切身的感到生活與化學的聯系,讓學生們知道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進而促進學生的探究學習。
比如,在對“分子和原子”的知識進行學習時,化學教師可以將校園中盛開的花朵拿入課堂中,學生在對花香進行分享時,教師可以隨即將問題提出“是否聞到了花香?為什么能聞到花香?”
然后教師將幾滴紅墨水滴入到半杯水中,接著提問學生“觀察到什么現象?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這樣便能夠使學生帶著較強的疑惑,這時教師就可以將課題引入,使枯燥乏味的“原子及分子”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對于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課題進行,將學生放置于實際的問題情境中,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和探究欲望,同時從諸多的問題中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借助實驗 創設情境 解答問題
例如:在實驗中創設情境探究“金屬鈉及過氧化鈉的性質”。 雖然這些知識在高一課本中也會學的,但現在的初中化學實驗探究題中時常出現,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看看實驗圖片,干巴巴地介紹幾個化學方程式,就要求學生得出金屬鈉及過氧化鈉的性質,那很難湊效。
于是,我把鈉與水的反應設計成以下三個實驗情境:①鈉與小燒杯中的水(預先滴有酚酞)反應,②鈉與試管中的cuso4溶液反應,③鈉投入盛有水和煤油混合液的試管中。
在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的同時,很自然地認識了鈉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熔點低、硬度小、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在化學性質方面,鈉的性質很活潑,與水反應很劇烈,可以置換水中的氫,當鈉投入鹽溶液中,鈉只能置換水中的氫,而不能置換鹽溶液中的金屬離子,生成的氫氧化鈉可能與鹽溶液中的金屬離子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沉淀。
進而啟發學生思考;鈉分別與三氯化鐵溶液、氯化鎂溶液、飽和石灰水如何反應?
把過氧化鈉與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設計成以下三個實驗:①向放在試管中的過氧化鈉固體加水,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產生的氣體,②在石棉網上放置棉花包裹著的過氧化鈉固體,然后用膠頭滴管向棉花上加幾滴水③在石棉網上放置棉花包裹著的過氧化鈉固體,然后用導管向棉花上吹氣。
把問題拋給學生:
【問題1】 向包裹著的過氧化鈉固體的棉花上加幾滴水或吹氣,棉花為什么會燃燒?發生了哪些反應?方程式如何寫?
【問題2】 請設計一個裝置,驗證過氧化鈉固體與水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其產物是氫氧化鈉和氧氣。
通過觀察直觀的實驗現象后,學生的學習不在變得枯燥乏味,而是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識,學會了思考,提高了能力,解答有關探究題就迎刃而解了。
問題是打開思維的鑰匙,情境則是將思維放飛的舞臺。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思維的碰撞能夠產生創造性的火花。所以,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趣味性、探究性的問題情境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化學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特點將問題情境加以創設,把學生領入精彩十足的問題空間,使學生盡情的在問題情境中想象,從而提升化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北京大學出版
[2] 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談新課程的教學觀》北京大學出版社
[3] 徐偉. 問題化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7(03)
[4] 范曉偉. 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6(12)
化學應該是一門“參與”的學科。在新課程理念中,學生成了教學主體。在課堂教學得到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業教學的改革卻相對滯后。化學作業一直以來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業教學不能與課堂教學改革同步進行,成為薄弱環節,影響了整個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問題的提出
1、傳統化學作業存在的問題
(1)作業以教師師統一布置為主,學生選擇很少。
(2)作業布置以書面為主,學生缺少實踐。
2、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的課程理念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化學教學中的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通過課堂訓練、課外家庭作業、化學小論文等方式,使化學作業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并積極主動地去做作業并完成作業。作業的有效與否直接決定新課程目標的實現。作業有效性研究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大體將化學作業的設計原則分為初中與高中兩個階段來闡述:
(一)初中化學是化學教學的啟蒙階段,重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作業的有效設計是落實多元化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應遵循以下原則:
1、正確理解課堂教學和課外初中化學作業的關系;
2、正確把握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業中的角色和作用;
3、把握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合適的目標任務;
4、把握新課與復習課、章節復習與綜合復習的關系。
因此,初中化學作業設計不僅要體現分層性、多樣性、趣味性和復習性,立體開發學生思維,提高興趣、培養能力、開拓視野,還應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為更好的發揮化學作業的重要作用,作業的布置可采用多種形式:
1、閱讀型作業---新教材中提供了較多的“閱讀材料”和選學內容,例如:人教版九年級教材中“空氣質量日報、預報”、“綠色化學”、“水資源緊缺指標”、“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薄膜”等等。
2、記憶型作業---例如:初中元素化合價、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號元素、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還有化學基本概念、原理、實驗現象等,檢查這些作業還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及概括問題的能力。
3、實踐型作業---以教材上課后的“活動與研究性學習”為主,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網絡收集相關資料。也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收集實例資料;調查當地河水水質情況、土壤的酸堿度等。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交流中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
4、探究型作業---以課本中的“家庭小實驗”、“小制作”為主。如人教版九年級化學課本中的“自制簡易凈水器”“制作葉脈書簽”等。學生在完成這些作業時,必會思考制作的原理、所用材料藥品、操作步驟等。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也增強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
興趣。
5、方案設計型作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方案的宏觀設計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獲取信息資料的能力,繼而為今后的化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應始終重視實驗方案的設計。
(二)、高中化學教學在初中教學的基礎之上,學科難度逐步加深,教學主要目的在于繼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掌握了學生對現行高中化學作業的看法和不同學生對化學作業的要求,據此提出高中化學作業的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強化化學作業的有效性。
作業有效的特征:目的明確、題量適當、自由靈活、效果優良。
① 目的明確:
每一次有效的作業都應該是目的明確、要求具體。每一次作業能解決一類或兩類問題,掌握解題思路,學會解題方法。有效作業的目的要能促進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
②題量適當:
化學課時是有限的,一份作業是否有效,關鍵是看一次作業能不能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并且對以后的學習有啟示作用。有效的作業題量必定要適當,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把握。
(2)提高作業有效的實施原則:
①開放性原則
在作業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首先了解研究學生,掌握學生之間的差別,然后分層次進行作業設計和布置,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作業內容要面向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學習內容的延伸的;學生的作業不僅要關注結果,更重要的要關注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的表現。
②合作性原則
在作業布置中,要重視學生的相互協作,鼓勵學生開展經常性討論和交流活動,使學生在發表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一法、交流作業體驗和感想、傾聽他人經驗的過程中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經驗和認識,豐富自己的解題思路和作業方法。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評價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③漸進性原則
【關鍵詞】 初中化學 課堂教學 新理念
《化學課程標準》指出: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讓每一位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彩的化學世界;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等。目前我市新課改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面對改版的新教材,如何施教?對每位初中化學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怎樣以積極的心態從容應對,這些基本理念為新課程的研究與實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據,下面就談一談我對新教材教學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親身感受,密切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新課標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學習化學的興趣是學習化學的主要動機之一。生活中的化學與學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展開探究,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如學習煤和石油時,介紹潔凈能源的開發、目前各國開發新能源的舉措等,如英國農村大面積種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國一些科學家開發利用人體能;學習酸的通性、pH時,讓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用pH試紙測定肥皂水、食醋、礦泉水、洗發劑等液體的pH值,判斷各種液體的酸堿性。
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是新課標教材的重要內容
作為每一位初中化學教師要十分明確這一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為: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解釋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其實質也就是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的步驟與方法。我們強調科學探究活動,但不意味著所有的化學教學內容的教學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來進行。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自身的能力特長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學習策略,綜合靈活地運用科學探究,形成優勢互補,從而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和體驗,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加強化學實驗操作教學
1、提出問題。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先導,是指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心理傾向,培養學生創新貴在自己能發現問題,凡事能想到為什么?科學家愛迪生說過:“一個人不下決心獨立思考就會失去生活的樂趣――創造”教師根據大綱,結合教材,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提出與新課有密切聯系、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或將課本上一些驗證性實驗設置為問題提出進行探究
2、進行合理的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根據上述分析的結果,可假設可能是氨分子、水分子、OH-、NH4+三種粒子中的任何一種或幾種運動到放酚酞試液試液的燒杯中使酚酞試液變紅。因此,除了課本中設計的實驗外還須按照假設的情況添加實驗,在第一個燒杯中分別放入NH4+Cl溶液、NaOH溶液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可排除水分子、OH-、NH4+三種粒子的干擾。
3、導出結論。通過上述實驗可否定水分子、OH-、NH4+三種粒子運動到放酚酞試液的燒杯中使酚酞試液變紅的假設,從而得出只能是氨分子運動到放酚酞試液的燒杯中使酚酞試液變紅,也證實了分子的運動論。
四、開展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
本模式體現了知識的傳授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與學生的實際經驗相結合,在活動中學習、觀察、體驗,使學習活動本身能引起學生進一步的探索興趣而不至于泯滅探索的好奇心;由思維五步法(暗示、問題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創新嘗試
化學學習中的記憶法現代科學正在逐步揭示記憶功能的秘密。人們一致認為,干擾是造成遺忘、影響記憶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排除干擾,減少遺忘,從而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1、堅定信念,鍛煉記憶。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記憶的關鍵,在于要有“我能記住這種自信心”。人的記憶力強弱,固然與先天因素有關,但更重要的是環境的影響和個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鍛煉越發達,人的記憶力也是如此。高爾基說:“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能熄滅,也可能燃燒起來。”意志消沉,懶懶散散,遺傳素質再優越,環境再好,也是無濟于事的。
關鍵詞:教學 質量 措施
在化學教學中經常出現重教輕學,學生被動學習、效率低、能力差的問題,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脫節的現象。只有進行新的教學嘗試,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質量。
1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師生互動。我國的教育體制造成了目前大部分的學校均采用填鴨式教學。由于課時有限,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進度,就不得不把大量信息灌入到學生們的腦海里。就造成了學生們被動學習的局面,時間長了難免會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們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很有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成績。
1.2忽視圖表作用。教材的撰寫和編排都是經過研究的,濃縮了教學精華,同時也是編者們的心血。化學教材中不僅有文字敘述,同時也有生動的插圖。這些插圖直觀生動,富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它可以讓學生們對化學實驗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但是有些老師認為這些插圖沒有什么作用,在講課過程中忽視了它們的存在,沒有對插圖進行講解或者實驗。
1.3理論聯系實際較差。化學教學通常都是理論教學,忽視了實際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在講到燃燒和氧化這一課時,老師們通常會將滿足燃燒的條件和氧化的定義教給大家,并沒有和實際生活中的情況相聯系。
1.4學生動手能力較弱。學生們只是在臺下看著老師一步步的操作實驗,最后得出結論。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較差,而且印象不深,不久就忘了。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實驗還是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增加學生印象的同時還能寓教于樂,這對初三緊張的學習環境而言無疑是件好事。
2提高初三化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2.1課前準備是基礎。教師課前給出學生課題,讓學生提前預習,明確要探究的目標。如在學習初三化學新教材第一章"開啟化學之門"的第一課之前,先列了一些提綱,由學生針對提綱預習,自己查找資料,寫出預習報告。教師要精心備課,在引導過程中,要創設的挑戰性的問題情景。教師有目的地創設能激發學生創造意識的各種情境,促使學生產生質疑、問難、探索求解的創造性學習動機。
2.2課堂上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創新教學氛圍。教師應努力營造出自由、平等的氛圍。學生年齡尚小,經歷甚少,有時提出的設想與現實可能有一定的反差,教師應對學生所犯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給學生提供創造性氛圍時,教師要做到公開地向學生表示出,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以及任何探索跡象,都是好事情,要給予肯定;當學生對某一問題感興趣并非常興奮時,要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步調活動;教學氣氛要輕松活潑;不反對猜測,特別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測。
2.3課堂上營造討論的氣氛。在引導探究式教學過程中,討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初三化學新教材《奇妙的二氧化碳》這一節的內容比較零碎,和生活比較貼近,可對教學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如先列出研究的提綱,學生先進行準備。上課時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四人一組,以知識競賽的形式來完成課前提出的問題,同時又適當插入新的知識進行討論。通過這么一節課,學生積極討論,積極參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既學習了新的知識又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助于創造性思維的活動。使智力從"常態"躍遷到"激發態",由此迸發出創造性的思維火花。
2.4發揮化學實驗的優勢。化學實驗是引導探究性教學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橋梁"。教學應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化學儀器和藥品,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實驗探究。同時,學生實驗操作時,教師還應做到給學生操作時間;給學生思考時間;給學生發問時間。
2.5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引導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學生電子計算機輔助手段,發現和解決問題,可以借助實物投影更加清楚地觀察實驗現象,對于一些實驗室很難完成的實驗,可以借助多媒體,以錄相的形式播給學生看。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從而通過現象,歸納出本質和規律。
2.6課后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須讓學生置身于社會的實踐之中,使學生動手做實驗,盡量把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實驗,也可以選擇一些生活用品來完成一些家庭小實驗;到社會中調查研究,選擇切合實驗的小課題研究,如調查生活環境的空氣質量如何,水環境如何等等。在課后作業中適當布置一些貼近生活的小論文,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
2.7總復習是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全面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在復習中,抓住重點及時突破,對于難點、重點做到及時復習和鞏固。具體做法有運用列表法幫助學生梳理和識記;強化酸、堿、鹽通性規律;讓學生選做"水樣、土樣酸堿性測定"及"幾種鹽的鑒定",并開放實驗室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酸、堿、鹽的性質"實驗。抓住關鍵,歸納各物質相互聯系規律化學方程式是學習化學的關鍵。歸納各物質相互聯系規律實質上是各物質間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歸類和總結。復習時注意掌握各物質相互聯系規律及其化學方程式應緊扣酸、堿、鹽通性,運用多種形式和活動進行復習,如各物質間化學方程式書寫比賽等。復習中以實驗為主線貫穿各章知識點,實驗應以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實驗為主。在復習實驗過程中,還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復習效果。
2.8針對中考考試題型,進行專題總結及綜合訓練。其中專題可分為反應類型,物質分類、物質鑒別、文字敘述推斷題、框格型推斷題等等。中考復習過程中要以大綱要求為導向,基礎知識為依據,化學實驗為核心,能力培養為宗旨,突破重點和關鍵。
“減負”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有效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式變革、學法指導、評價等多個環節系統思考。
1.提高興趣,使學生愛學
案例1: “人文奠基”初中語文系列課程探究
初中語文組的教師們共同探索,通過回歸語文的本源,打造出“北京理工附中‘人文奠基’初中語文系列課程”,整個系列課程包含“早起誦讀詩歌”“整書深度閱讀”“周末家庭影院”“語文實踐活動”“接力日記大家寫”和“班級圖書館”六部分內容,走出了一條讀、品、悟、行結合的語文教學新模式之路。
案例2:趣味體驗,讓數學學習動起來
經過分析,數學組教師們精心設計了許多數學趣味體驗活動,例如,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假期作業:讓學生自主完成一個小課題研究,撰寫數學小論文。開學后年級組織了“數學小論文大賽”活動,學生就自己的研究進行陳述、答辯,并編輯了優秀小論文集——《青芽》。此外,教師們專門舉辦了“數學好聲音”、“數學論壇”等活動,開展“小先生”講題,并評選出“十佳講師”“十佳導師”。
2.探索有效作業,使學生精學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校教師從實際學情出發,自編練習題,精選精練,分層布置作業,使學生精學。
案例3:自編初中數學練習冊《水滴集》
初中數學備課組的教師們基于每節課的核心概念、公式,自編練習題,現已經形成自編習題集——《水滴集》。《水滴集》采用每章一冊的形式,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練習題在難度上分層,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實施過程性評價。此外,初中數學組自編寒假作業,依據學情,分層設計,精挑細選,分別編制《數學寒假作業》專題版、基礎版、精華版。
3.優化教法,使學生樂學
寓教于樂,寓學于樂,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為使學生能夠享受學習的快樂,我校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法,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探究。
案例4:創新教具——神奇化學牌
初中化學組教師們結合學科特點,創新教具,開發出“化學牌”,以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玩“化學牌”的過程,學習化學反應,使學生記得簡單,學得輕松,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還給學生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了合作學習。
4.指導學法,使學生善學
開展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對于減輕學習負擔十分必要。
案例5:學畫“數學畫”和“數學思維導圖”
為引導學生系統梳理知識,形成數學思維,數學教師組織學生畫“數學畫”。此外,學生們利用數學“知識樹”,總結、梳理章節知識。通過上述嘗試,學生們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尋找到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習也因此變得簡單、快樂。
一年多以來,我校在“減負增效”工作方面的努力探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當前,學校已經構建了綜合型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精細化,教育教學方式實現了有效轉變,使得教師們教得有效,學生們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學校在特色化辦學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關鍵詞】指導作用 探究能力 環保意識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講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讓每一位學生以輕松快樂的心情去認識多彩的化學世界;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等。這些基本理念為新課程的研究與實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據,下面就談一談我對新教材教學的幾點粗淺體會:
1.新課程環境教學下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消弱
隨著壞境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的發表意見,使每個學生均有發展的空間,這是新課標的一個要求。因此,在教師的觀念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提升。但與此同時,又容易走向另一個誤區:課堂上教師不敢過多的引導,生怕破壞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于是學生發表的意見,一味的被肯定、被贊揚,教學中的民主氣氛顯得十分濃厚,而教師的適時點撥卻變得小心翼翼,課上該點撥時不敢點撥,好像一加引導,就不叫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了。教師缺少了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認為新課標教學,要充分體現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好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才能達到教學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新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做到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
2.新教材實驗探究性增強,體現學生的探究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本特征的科學,因此化學教學也應體現這一特征,并將其作為化學教學的主模式。在化學課程改革中,化學實驗的改革是關鍵的一部分。新課標教材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將驗證性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而不再硬性規定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這就給教師進行實驗教學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實際上,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關鍵是如何有效的發揮它們的功效。由于初中學生掌握的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限制,沒有真正發揮驗證性試驗的作用,容易造成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科學的研究方法。所以,改進驗證性實驗,強化探索、研究性試驗是非常有必要的。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學習形式,經過學生的親自參與,觀察實驗現象,從觀察中得以思考與分析,達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保護環境已成為當前和未來的一項全球性的重大課題。新教材中介紹了臭氧層的破壞、酸雨、溫室效應、光化學煙霧、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及其防治。并將"居室中化學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見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選學教材中。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將環保教育滲透于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明白,為了不讓環境污染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當講到涉及環保的相關知識時,可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介紹一些實例來加深印象,拓寬視野。使學生認識事物的兩面性,在理論的基礎上加以實踐,發揚化學有益的精神,造福于社會,才是學習化學、研究化學的意義。
4.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和親身感受,密切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新課標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學習化學的興趣是學習化學的主要動機之一。生活中的化學與學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展開探究,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如學習煤和石油時,介紹潔凈能源的開發、目前各國開發新能源的舉措等,如英國農村大面積種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國一些科學家開發利用人體能;學習酸的通性、PH時,讓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用PH試紙測定肥皂水、食醋、礦泉水、洗發劑等液體的PH值,判斷各種液體的酸堿性。再如,根據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學知識進行非法活動,教給學生打假識假的經驗和常識,如用無水硫酸銅粉末驗證市場買回的酒精是否摻有水;為節約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條油餅等事實,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于生活。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最佳途徑 ,科學探究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可采用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如學習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后,讓學生走出課堂,調查本地水資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況,深入社會生活實際去獲得第一手的信息,通過發現問題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并寫出調查報告。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結示化學現象的本質。因此,教學中要廣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并開展自制儀器、自制實驗裝置評比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關注化學與生活的關系。
【關鍵詞】化學實驗;學習興趣;教學實驗
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能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鉆研問題,開闊眼界,它也是一個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種高效的催化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實效。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于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取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如何利用化學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文就此作一個拋磚引玉:
(一)創設各種情景引趣
先設置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九年級化學緒言課第一課時的教學時可這樣設計:將四個事先已沾有不同液體(都是無色的)小燒杯擺在桌上,然后將一瓶無色液體分別注入四個小燒杯中,奇跡出現了,四個無色杯子中分別出現了紅、藍、白、黃四種不同顏色的“飲料”。又如講到必修一中“鈉的化合物”時,先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從“日常生活中,水通常用來滅火,你能相信滴水能生火嗎?”問題引入,使學生形成矛盾心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緊接著進行演示實驗,可在包有少量Na2O2(事先不讓學生知道)的棉花上滴幾滴水,當學生觀察到棉花劇烈燃燒的現象后,明知水不能使棉花燃燒,可又無法解釋眼前的事實時,強烈的探求欲望噴發出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進入了學習心理最佳狀態。
(二)優化演示實驗激趣
在中學階段一些演示實驗因耗時長、實驗裝置組裝過于復雜、實驗現象不明顯、反應速度過快等原因,讓學生觀察現象時失去興趣,優化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十分重要。如演示必修一中“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熱穩定性”時,分別做兩組實驗不但需要組裝的儀器多、演示耗間長,而且很難控制反應時間相同,如果采用大試管套小試管,組裝成一套實驗裝置,用同一酒精燈同時加熱的方式來完成實驗,實驗現象明顯并且大大縮短了時間。又如演示必修二中“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時,若按課本i驟操作,學生觀察實驗時發現聞不到產生新物質的氣味。如果以在燃燒匙(因燃燒匙是由銅做的,充當了該反應的催化劑)中滴加幾滴乙醇并且在酒精燈上燃燒的方式來演示實驗,學生能很快聞到產生新物質的氣味。再如講到必修一中“鐵的氫氧化物”時,演示實驗中向少量的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課本上描述先生成白色絮狀沉淀,然后白色絮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為紅褐色的現象,但實際上學生幾乎觀察不到白色絮狀沉淀,而是直接先觀察到灰綠色,后到紅褐色。因前兩種顏色變化太快,學生很難觀察到氫氧化亞鐵的顏色。如果將實驗改進如下:先將蒸餾水加熱煮沸,除去溶解氧氣,再分別配制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并向配置好的溶液加幾滴煤油或苯,以隔絕空氣,將二者混合時,把長膠頭滴管插入液面以下,在溶液底部就可觀察到白色氫氧化亞鐵生成。
(三)通過化學實驗探究拓趣
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促進興趣的發展與持久,更能促進能力的提高。如讓學生動手分組完成“在雞蛋白上寫字”、“水中花園”、“燒不壞的手帕”、“變幻莫測的晴雨花”、“魔棒點煙”、“雪條燃燒”等趣味實驗。有些趣味實驗活動的操作要求較高、耗時較長,把這些實驗安排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或家庭小實驗中,比如:用食醋洗水壺中的水垢;制作簡易凈水器;用鮮花汁制酸堿指示劑等。做實驗時學生興奮不已,感受到學化學無比快樂。利用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首先指導學生選課題,主要是生活中常見的小課題,如地溝油的制取和檢測、常見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測定;清潔各種污漬的研究;大晶體制作等,實驗過程中及時做好記錄、拍照、視頻,課后撰寫研究日記,反思自己的思維活動和活動表現。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如“我與化學”、“化學實驗100秒”,通過參加比賽,學生能力得到多方面鍛煉,豐富多方面化學知識,認識到化學知識的廣泛應用,從而樹立學好化學的決心。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無處不在,使學生意識到學好化學的必要性。
總之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最成功的教學手段之一,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為“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和體驗探究的科學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變學生好學為樂學,提高學生的素質及能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胡綺妙.例談初中化學趣味實驗的設計及應用,化學教學,2015
[5]任志鴻.高中新教材優秀教案,南方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