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1 16:39: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管理水平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廊坊市維爾達計算機軟件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是電子政務及數字化城管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系統集成業務服務商。公司致力于為政府和企業客戶提供咨詢服務、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互聯網增值服務、數字化城管解決方案及實施等服務。
廊坊市維爾達公司數字化城管系統是綜合運用現代數字信息技術,以數字地圖和單元網格劃分為基礎,集成基礎地理、地理編碼、市政及社區服務部件、事件的多種數據資源,以城市監管員和市民服務熱線為信息收集渠道,創建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務綜合指揮系統,通過多部門信息共享、協同工作,構建起溝通快捷、責任到位、處置及時、運轉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的監督和處置新機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從2004年成立以來,廊坊市維爾達計算機軟件有限公司已在文安、永清、大城等多個市、縣構建起了數字化城管系統,為我國城市信息化的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廊坊市維爾達公司數字化城管系統具有以下的典型應用:城市監管員或市民服務熱線收集到城市下水道的井蓋遭竊信息后,負責井蓋所在區域的城管人員趕赴現場,使用專業配備的移動設備拍照,同時手機GPS定位功能可以獲取井蓋的定位信息。該城管人員可將照片連同定位信息通過3G網絡回傳指揮大廳的數字城管后臺系統,經過審批、調度等辦公流程,系統可發送指令,指派、協調相關單位人員前去現場處理,處理后的結果經過核查人員現場拍照再次上傳回指揮中心進行核查、確認。
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和多個項目的成功實踐,廊坊市維爾達公司數字化城管系統形成以下核心技術:
1.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定位技術和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術,實現移動式的數字化城市業務管理和數據管理。
2.利用GIS和地理編碼技術,實現基于網格地圖的精細化城市管理。
3.基于MIS、GIS、OA一體化技術建立政府職能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協同工作環境。
4.強大的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的查詢統計和數據分析功能,為系統的考勤、考核、領導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公共管理;體系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在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中,產業興旺固然是直接左右廣大鄉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核心因素,而公共治理是決定農業產業化、科學化、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建設新農村不僅要大幅增加鄉村人口的物質收入,還要建設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鄉村生活環境,全力推動鄉村公共治理水平加速發展。
1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村公共管理體系建設成就
1.1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大幅提升
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廣大鄉村地區的公共管理體系建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是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大幅提升。例如許多偏遠鄉村和山村基本實現了通水、通電,改變了千百年來農村地區只能挑水吃、煤油燈照明的陳舊落后面貌。即便是在少數極端貧困地區,政府也通過易地搬遷的方式重新安置,使這些地區的村民從此過上衣食無憂的新生活。經過數10年基礎設施建設,廣大農村地區已基本實現了路路通和村村通,也就是實現了道路硬化與通信線路全覆蓋,更有大量鄉村地區實現了互聯網全面普及。
1.2政策性投入持續增加,夯實公共管理基礎
隨著“三農”問題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針對“三農”加大投入便成為近年來政策傾斜與扶助的核心。例如政府公共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已覆蓋全部鄉村地區,各地每年基于公共財政轉移支付開展的公共管理工作得到了越來越堅實的資金和資源支持,為廣大鄉村地區全面提高公共管理工作水平奠定了扎實的經濟與物資基礎[1]。
2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村公共管理體系建設的常見問題
2.1法律支持體系建設不完善
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村公共管理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也為未來“三農”發展描繪了極為可喜的前景。但一些更加偏遠的鄉村、山區與牧區,農村公共管理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從制度、措施、資金、人員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法律支持體系建設不完善。農村公共管理法律體系建設的缺陷主要表現為針對性和執行性不足,這是由于國內法律體系中專門針對農村公共治理的法律法規幾乎處于空白造成的。現有的公共管理法律法規主要緣于城市的實踐經驗與現實問題而制定和完善,并不適用于鄉村地區,農村不同所有制經濟體出現利益糾紛時很難找到對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調解和處置,農村地區的市場經濟在監督管理方面缺少專項法律的指導。法律支持體系建設不完善的最大缺陷就是容易給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也使奉公守法者出于安全等方面的擔憂而不敢或不愿在鄉村加大投資與生產。
2.2資源投入系統均衡性與針對性有限
針對鄉村地區和“三農”建設的資金與資源投入存在均衡性和針對性不足的問題。廣闊的疆域和極不均衡的經濟發展狀態決定了不同鄉村地區在“三農”發展方面存在千差萬別的特點和需求,而戰略層面的資金與資源扶持幾乎無法實現面面俱到,只能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改善和修正。這就造成一些地方的政策性投入出現“撒芝麻”“攤大餅”的均衡主義問題,也就是無差別的公共財政轉移支付。表面上看這種平均化的投入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公平公正,實質上卻降低了政策性扶持應當發揮的主導引領和激勵推動作用。尤其是對經濟發展落后、基礎薄弱的鄉村地區而言,對資金和資源的迫切需求需要管理層予以傾斜和照顧。過于均衡的投入顯然難以滿足特殊地區的特殊需求,在更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地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2]。
3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村公共管理體系建設的優化路徑
3.1加快法律支持體系建設,夯實依法治理基礎
涉及公共管理的體系建設不能缺少法律法規的指引和依據。由于多年來廣大鄉村地區在經濟發展、民生建設和公共管理等方面處于法律監管相對邊緣乃至空白的地位,使農村發生農民、農戶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現象。法律體系的建設為農村公共管理實現系統化與規范化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為農村提升公共管理服務水平提供更加明確和清晰的法律依據和指導。因此,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村公共管理體系建設優化要重點加快法律支持體系建設,夯實依法治理基礎。由于法律相對于實踐工作的滯后性,應在現有法律體系基礎上鼓勵地方立法,以試點方式分步驟、分階段推廣普及。當前,全國性法律體系中與公共管理相關的內容多屬于宏觀戰略的原則性內容,雖然足夠高瞻遠矚,但在精細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適應性較差等問題,尤其是對廣大鄉村地區越來越多個性化需求的契合程度明顯不足。面對這種過于籠統的法律,農村公共管理常會陷入主觀臆斷的“泥淖”,容易因人而異出現認知誤區和歧義。因此,地方性法律法規的出臺迫在眉睫。
3.2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提高資源投入系統的均衡性與針對性
作為直接影響農村公共治理系統性建設的核心因素,政策性資金和資源投入對農村公共管理的科學化與現代化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為解決當前這一環節中的現存問題,各地應積極探索本土優化策略,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提高資源投入系統的均衡性與針對性。例如近年來部分鄉村地區通過外部投入和內部發展已奠定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為優化公共管理體系建設提供了相對良好的硬件條件,管理部門可以側重于本地產業化發展帶動,以自身“造血”的方式進一步提高本地公共管理的系統性和規范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通過鄉村集體產業的利潤收益或稅收收入等,支持當地公共管理體系建設,提質增效,基于公共管理系統化和規范化反哺集體經濟做大做強,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對仍處于相對貧困和經濟實力仍相對薄弱的偏遠鄉村、山區或牧區,公共管理更加需要財政性資金支持。這些地區的主管單位應適度進行強化投入,通過外部“輸血量”的增加助力公共管理水平盡快提升[3]。
3.3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管理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農村公共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公共管理體系不能缺少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不同于城市對人才的強大吸引力,不少鄉村地區長期都是人才流出和流失的“重災區”。多數年輕人外出學習或打工,更愿意留在條件優越的城鎮,農村在逐漸成為人丁凋零的留守之地的同時,人才稀缺和匱乏成為制約當地產業發展和公共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管理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至關重要。例如定期組織專家學者下基層為農村公共管理部門人員開展講座或主題討論,幫助基層人員提升理論知識水平,從而在后續工作實踐中優化管理模式;輪流安排農村公共管理人員參加第三方專業機構組織的委培教學,逐步實現工作人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為使農村公共管理系統建設起點更高、進步更快,有條件的地區應適當提高準入門檻,在挑選農村公共管理人員時制定學歷、職業、資歷等系統性要求。這種更高起點的方式可以從根本上改進農村公共管理人員隊伍缺少中高端人才的狀態[4]。此外,當前國家扶持“三農”的又一策略是以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大學生深入基層,這對農村公共管理系統建設人才隊伍是一大利好。各地應充分利用政策紅利招賢納士,一方面,吸引更多高學歷人才充實基層公共管理隊伍,全面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優秀人才是加快農村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系統構建的核心要素,是戰略層面推動農村公共管理體系完善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大數據;社會公共管理;管理模式;創新
社會公共管理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保障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等方面作用突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數據及相關技術在各行業和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經濟社會發展、生活管理等的影響了極大的影響和沖擊。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變革和進步,對社會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大數據理念推進社會公共管理模式的創新十分有必要。希望通過大數據及相關技術的應用,對社會公共管理進行完善和優化,提高社會公共管理的質量水平,促使建設“美麗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更好地實現。
一、大數據對社會公共管理產生的影響
所謂的大數據,具備這幾個方面的特征。其數據信息量大,要求實現海量數據信息的分析;數據信息儲存、獲取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樣,數據信息更加的復雜;數據信息的處理速度快,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深入的挖掘、分析、處理和應用,能夠為預測、決策等提供科學依據,確保其科學性和實效性。大數據給社會公共管理相關工作的開展和實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推動著社會公共管理模式的創新。相關單位和人員工作實踐中需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一方面,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社會上形成的各類數據信息量更大,信息網更龐大,信息的深度、復雜度也有所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公共管理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難度,對國家治理、社會管理、人們生活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促使管理工作的內容更復雜,需要數據的信息數據更龐雜。另一方面,大數據及相關技術在管理中的科學合理化應用,為社會公共管理體系建設和完善、制度改革、管理模式創新等提供了科學的支撐,借助大數據及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共管理的科學化、高效化管理,促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目標更好的實現。因此,社會公共管理相關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各參與主體需要強化大數據意識,要能夠有效地利用大數據手段,推進大數據與社會公共管理有效結合,充分地發揮大數據的價值和優勢。對社會公共管理進行完善和優化,提高社會公共管理的質量水平,確保政府的各項決策更科學、社會治理更精準、公共服務更高效,促使建設“美麗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更好地實現,為人們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例如,有效提升社會管理服務的質量,使公共管理提供的服務更加多元化、標準化;推動公共管理模式的創新、政府工作的職能發生一定的轉變,利用大數據分析后的數據信息調整和優化社會公共服務,為人們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實現科學化管理,通過大數據分析,全面、準確把握人們的需求,為科學管理提供支撐,評價分析社會公共管理各項決策的實施,確保管理和服務到位。
二、大數據時代社會公共管理面臨的困境和存在的問題
(一)大數據意識不強
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給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部門的管理人員也充分認識到了實施精細化管理、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性。大數據能夠為精細化管理、科學化管理的高效化實施提供有效支撐和保障,在提高社會公共管理的質量水平,促進社會公共管理模式創新、完善和優化方面作用突出。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和實施中很多人員缺乏大數據意識,其應用沒有發揮出全部的優勢和價值。主要表現在:部分人員在利用大數據,進行大數據收集、分析、處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所采用的社會公共管理模式和手段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仍有很多部門和人員采用的是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不高,容易因信息不全面、不準確等影響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公共管理決策的落實和相關目標的實現;相關人員工作的實施,沒有從全局性的角度去深入挖掘、分析和利用大數據信息,在信息篩選、信息挖掘和共享利用方面存在不足,無法實現碎片化、復雜化數據信息的有效整合利用等,公共部門及相關人員的大數據意識有待提升。
(二)信息共享利用問題
社會公共管理是一項基礎性、復雜性、系統性的工作,涉及到的部門和人員比較多,為保證相關工作的質量和效益,則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要確保相關部門和人員之間的有效協調和配合。但是,具體實施中很多情況下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各個單位和部門之前日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各自為戰”,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聯系不夠密切,沒有切實利用政務外網、內網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去廣泛的收集和整理數據信息,很容易產生信息孤島的問題,導致在社會公共管理決策的時候數據信息不全面、不充分,進而影響決策管理的科學性。嚴重影響數據信息及相關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利用,進而對社會公共管理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還增加了相關工作開展和實施的工作量,削減了管理工作人員的熱情。此外,對各個公共部門協調配合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還容易誘發矛盾糾紛問題,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各個部門互相推諉責任。
(三)信息安全問題
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在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安全管理的難度。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數據處理等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為各項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存在比較大的網絡信息安全隱患,對大數據安全存儲、大數據的傳遞和共享利用等造成影響。例如,網絡信息泄露、竊取和篡改網絡信息數據、網絡病毒入侵等,對數據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影響巨大。大數據時代下,可以借助網絡系統和平臺進行交流互動和溝通,如果網絡安全監管工作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網絡信息泄露。借助移動磁盤、移動存儲器等進行數字化存儲,在受到自然災害、線路故障、木馬病毒等的影響和破壞的時候,容易導致存儲信息和數據的部分丟失、無法獲取、毀滅性損壞等問題,進而對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造成影響,對大數據信息的傳遞、共享、利用造成不利影響,對社會公共管理科學決策造成影響。
(四)專業技術人才匱乏
大數據的應用對各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從事社會公共管理的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在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管理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在利用大數據,進行大數據收集、分析、處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如無法借助大數據進行數據信息的全面采集、深入挖掘、高效化分析、精確篩選、科學轉換和有效整合,將嚴重影響數據信息的利用率,影響其價值和作用的發揮,公共部門及相關人員的專業化技術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大數據時代社會公共管理模式創新的對策
(一)培養數據思維和意識
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和實施要牢牢的把握時代特征和要求,對此進行科學的創新,轉變管理的思維、創新管理的模式,以取得更理想的管理效果。提升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的質量,為人們提供更大的便利,確保工作的實施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變革的各項需求和人們的生活需求。在創新工作中,要強化政府、公共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工作的開展要貫徹和執行“以人為本”的理念,并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引進新技術、新手段,有效提升社會公共管理的質量。對原有的管理模式、服務模式進行科學的創新,促使其不斷完善和優化。大數據時代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實施,要科學地將大數據及相關技術、信息化技術運用其中,加強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實現精細化、科學化、現代化管理,有效提升社會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公共部門及相關人員要培養數據思維和意識,確保日常工作實施中能夠合理利用大數據,做好數據信息收集、存儲、分析、處理等工作,從全局性的角度去深入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大數據信息,對碎片化、復雜化的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利用,確保相關信息數據的全面性、準確性,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保證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為人們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社會公共管理及相關服務,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
(二)借助大數據實現資源共享
公共部門及相關人員要充分的認識到社會公共管理的復雜性、系統性,各部門和人員之間要在協同管理、配合參與下,有效地提高社會公共管理的效率及相關服務的質量。具體實施中,要轉變“各自為戰”的思想觀念,借助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構建完善的管理系統和平臺,實現公共部門及相關人員之間的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公共部門及相關人員也要有意識地從政務外網、內網等多渠道獲取相關的數據信息,整合和利用這些數據信息,為社會公共管理決策提供支撐和依據,確保管理決策科學,進而提高社會公共管理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效果。同時,密切的配合下,確保各項工作的規范、有序開展和實施,降低工作中的錯漏情況、不到位情況,減少部分間的矛盾糾紛和互相推諉的情況。
(三)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大數據時代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的實施在進行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高度的警惕網絡安全威脅和安全隱患,有效地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更好地為社會公共管理決策提供支撐和保障。首先,要提高安全防護技術,確保各項安全防護技術能夠得到規范合理的運用,及時的檢測和分析系統異常情況,對非法入侵進行有效的自動防御,保護系統內部的信息數據;對重要的數據信息進行加密處理,確保數據信息存儲、傳遞和利用安全,防止數據信息丟失、惡意或隨意篡改信息的行。其次,要提升網絡安全防范等級,對網絡漏洞進行及時修補,保證系統安全。此外,要強化網絡安全意識,確保操作規范、安全,定期查看移動磁盤、移動存儲器、線路、設備等,避免因其故障和損壞而導致的數據丟失、無法獲取、毀滅性損壞等問題。
(四)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能力
為更好地滿足新時期對社會公共服務的要求,有效提升社會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則需要不斷的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促使公共管理的思維、模式、方法、手段等不斷的創新和優化,引進專業化、高素質的人員從事相關工作。要強化相關人員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實施柔性管理,全面的貫徹和執行“以人文本”的理念,積極主動的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深入基層落實相關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社會公共服務。相關人員還需要與時俱進,提高大數據思維,學習和掌握相關的技術,科學合理地運用大數據存儲技術,廣泛地收集和存儲相關數據信息,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確保數據信息全面準確,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合理利用統計分析、數據挖掘相關技術,挖掘和利用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分析和評價社會公共管理開展和實施的情況及效果。借助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實現精細化、科學化管理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形勢下,推進我國社會公共管理模式的創新是必然趨勢,是提高社會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有效舉措。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社會公共管理模式需要準確把握大數據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加強社會公共管理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實現精細化、科學化管理,以有效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質量,推動公共事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小紅,費保升,方海等.大數據時代公共管理的挑戰及創新模式探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5):11-15.
[2]謝婷.大數據時代的社會公共管理模式創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04):215-217.
[3]鄒沛耘.大數據時代下的公共管理創新[J].管理觀察,2019(36):67-68.
[4]蘇達文.大數據時代社會公共管理模式的創新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20):34.
關鍵詞:公共管理;人力資源;作用
在公共管理部門中人力資源管理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其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筆者在本文中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以期提升公共管理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水平。
一、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特性
1、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分類。就公共管理部門中的人力資源管理來看,其主要有兩個部分:廣義和狹義。在本文中筆者以狹義角度系統的闡述了公共管理部門中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從狹義上看人力資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門中的作用,指的是行政部門、政府部門或者國有企業等單位,在法律相關范圍內規劃、獲取等進行一系列活性的人力資源工作。
2、公共管理部門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和普通企業中該工作的不同。在公共管理部門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員需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其管理水平要高于普通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時候,公共管理部門中重要的一項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中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因此,這就要求在公共管理部門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員不僅僅要滿足普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所具備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更要求政治素養過硬,思想基礎扎實,唯有如此,才能夠在實際工作中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服務于社會公眾。
3、人力資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門中的特點。通過分析公共管理部門的性質以及其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能夠凸顯出公共管理部門中人力資源管理的獨特性以及在整個社會系統的重要性,具體而言,其表現有以下幾點:其一,人事機關具有較多的結構層次,復雜性較高;其二,我們必須依托國家在管理部門人事管理法規,進行本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其三,在公共管理部門中,人力資源管理的自身管理性質和特性中顯現的更加顯著。
二、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和任務
1、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目標是讓組織獲得更好的工作,因此制定的目標就必須和組織保持一致。我們可以人為的劃分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其主要有三:直接、具體和最終。在公共管理部門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在制定目標的時候要和政府等公共部門保持一致,依托相關法律和法規向社會提供人力資源服務,所以,在公共管理部門中,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主要是:接受并培養優秀人才,在公共管理部門內部完善人員之間的合作,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以滿足社會發展的智力需求為基礎,實現個人的發展。
2、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任務。我們從上述人力資源在公共管理部門中工作的目標就可以看出并確定其在公共管理部門中的基本職責。對公共管理部門中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加以革新并完善,便于有效的開發、科學的管理、充分的利用人力資源,良好并有效組織文化的建立是實現個人發展的前提條件;公共管理部門依托人力資源管理,在社會上尋找和公共管理部門的職責相適應的優秀人才;在管理的過程中并需秉承“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理念;在組織內必須形成的管理哲學是“管理就是教育”;保障組織文化凝聚力的發揮;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是留住和本單位發展、工作、服務相匹配的工作,在此基礎上開展一系列的用才、育才工作,這樣才能保障本單位更好的服務于公眾。
三、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
如今,公共管理部門也在不斷革新思想,這讓其中的人力資源管理愈發重要,其表現在以下幾點:
1、依托各種人力資源規劃,公共管理部門能夠尋找到適合在本部門工作的專業性人才,讓其獲得應有的發展,展現自身的價值,提升公共管理部門的服務水平。
2、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以讓公共管理部門避免因開展工作盲目招攬人才而產生的人浮于事現象,也可有計劃的組織員工進行培訓,提升公共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
3、公共管理部門在進行長期規劃時,可以對社會各類人才的實際情況加以了解,管理社會上的人才,并對可能出現的突況進行行之有效的調控,合理分配本部門和社會人才分布,保障社會的和諧發展和穩定。
四、提升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途徑
1、不斷健全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培訓開發體系,強化培訓工作,樹立學習型組織。新世紀競爭的本質是人才和智力的競爭,這就要求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公共管理部門應該不斷創新、突破自我建立學習型的組織。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教育培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這項工作,以提升工作人員素質和能力著手,提高單位的工作效率。
2、把各種激勵機制不斷完善。要以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的指示下對部門的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可以參考企業制度,在部門內部建立完善并有效的評價機制和競爭機制。
3、使用科學的手段和機制開展管理工作。國際發達國家人力資源管理一般使用諸如數學經濟方法、模擬方法、社會學方法、統計學發發等以提高管理部門工作的精確性和有效性,這就要求公共管理部門應該依托科學技術為基礎,開展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保障管理方法的有效和科學。借助上述科學方法提升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結束語:我們知道與現代化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相比,公共管理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我們必須依托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結合公共管理部門實際,建立獨具特色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公共管理部門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作者:張榮光 單位:唐山市就業服務局
參考文獻:
[1]林和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發展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6(01)
一、公共管理新思想概述
上世紀70 年代,英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開展新公共管理運動,目的是針對現實中的政府管理問題提出一種新思想和新管理模式。從理論上來看,新公共管理理論是對傳統行政與管理的一種新的解讀。對于公共管理新思想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放手給專業的管理者進行管理,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由程序性向注重績效發展,采用并重視企業式的管理風格,管理原則由行政為主向“人格化”發展,管理范圍由微觀向宏觀管理發展,管理手段上要從“人治”向“法治”力向發展,重視輸出控制,明確的績效標準和措施等。公共管理的新思想是從管理方式、管理重心、管理原則、管理手段等層面上的創新,公共管理的新思想重在加快職能轉變與角色轉變,這種新的公共管理思想對于高校管理同樣適用。
二、高校管理創新的發展方向
1.教育思想趨近民主化
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導下,要求在高校的專業培養、道德約束等環節,要減少過多的行政干預,不能因為嚴峻的就業形勢,而突出強調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忽視道德教育的發展,在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下,德才兼備才是高校的教育思想的重點同時作為高校要主動出擊,積極探索新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不斷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擴大創新領域
2、領導管理機制民主化
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導下,強化內部領導管理機制的民主化,要求不斷加大教職工的民主參與管理意識,提升教職工民主參與管理的范疇在校長負責制的基礎上,通過加大教職工民主參與意識,可以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的民主化,也能避免校長權力的擴大化,保證高校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教育管理思想多元化
高校管理主體單一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上認為高校是行政的私人領地,而行政單一的結果就是干預過多,進而導致“突出德育,淡化專業”這種思想近午來流行。在教育發展瓶頸的今天,要想高校管理真正創新必須糾正高校的行政導向,使高校真正變成傳播文化知識、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公共管理要求政府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作為高校管理同樣適用,行政指導不再應用于日常教育,不再過多干預教育理念。
4、高校管理能績化
素質教育要求高校內部管理評價由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變,不應只是重視對高校硬件設備的投入和評價,更注重對軟件的投入和評價。管理涉及人力資源的管理,所以,高校管理中不可忽視人的作用。
5、管理評價體制社會化
在傳統的高校評價體制中,高校自我評價的標準、范疇、結果都難以實現公平化和合理化的推動,這也導致高校評價體制飽受垢病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導下,在高校評價體制中,要不斷加大管理創新的力度和廣度,提升高校管理創新的內涵,豐富高校評價體系的參與主體,推動多元化的高校評價制度在評價過程中,要從單純對結果的重視,轉變為向過程轉變,提升評價的機動性、動態性和發展性
三、運用公共管理新思想促進高校管理
1、制定高校發展規劃
公共管理新思想要求必須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由直接管理轉為間接管理。高校管理者也是如此,應成為高校發展戰略規劃的設計師。在高校管理過程中,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辦學條件等諸多限制因素,導致很多高校中,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偏重于協調者的角色,只注重眼前的環境與沖突,忽略了高校長遠的發展與進步。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導下,管理者角色應該不斷豐富,不能單純是協調者,而應該成為高校發展規劃的設計者,對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師資力量、學生素質等綜合評估,為高校未來發展提供扎實的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高校的發展前景做出科學的預判和設想,同時提升高校老師的前瞻意識,不管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管理過程中,都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管理者要對高校當前的現狀有一個比較全而的評估和規劃,包括教師現狀,學生現狀,高校未來發展力向和計劃。管理者要有對高校發展前景的明確設想和規劃,要對教師如何樹立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有一個明確的引導,與整個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步調一致。
2、管理者應成為職業型管理者
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導下,要不斷地提升管理水平,培養職業型的管理者所謂職業型的管理者,就是要求管理者的?R敵院橢耙敵栽諤嶸?管理者水平的過程中,要側重于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必須要求他們具備某一個專業的特殊技能,有與從事特定職業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必須接受必要的專業養成教育和訓練;具有區別于其他行業的相對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專業能力;培養他們塑造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務理念和敬業精神,還要求他們必須擁有一支專業團隊。管理者是高校發展方向的掌控者,為了更好地督促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為高校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要求高校管理要注重自我修養和示范作用,要不斷提升自我素養,不斷強化自我管理,加強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
3、管理者要成為教育環境主宰者
要想在高校輿論環境建設上有所作為,高校管理者必須做好自身的示范作用,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體現高校輿論中的主旋律;其次,必須注重形成積極的輿論導向,通過管理機制的完善去強化高校輿論,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作為教學的帶頭人和高校的管理者,要克服高校低能效的缺陷。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創造條件,為高校積累資源。所以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有教育家的專業素養,還要具有經濟頭腦和經營才干,開源節流,把自己放在資源策劃者、組織者與引導者的位置,積極主動地做好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新農村;公共管理;問題;對策;人才;政府
一、引言
這些年我國越來越重視新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大了經濟支持的同時實行了諸多新型建設方案。但是就目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中的公共事業管理來說依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公共服務的落后是新農村發展過程中的軟肋,農民們也都非常關心農村服務的問題。因此,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來加強新農村經濟建設的公共管理問題極為重要。
二、我國新農村公共管理中實際存在的幾項問題
(一)農村基層政府的職位分配不合理
新農村的建設不僅是人民群眾的奮斗目標,更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條命脈,需要黨和國家的大力引導和政府人員的支持。但現實中有些農村的基層政府在建設職位任務分配還是不夠合理。很多農村干部人員不了解不關心當前農村市場經濟管理的現狀,政府也只是強制干部們完成不必要不合理的任務,在諸多關乎民生的建設工作中產生了不良循環。鄉鎮府作為農村經濟建設的最基本單位,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其本身的職能要求和管理標準。政府人員只看重自身的官位而忽略了公共管理科事業中的法律和經濟等問題,這導致農村社會經濟運轉的不平衡[1]。
(二)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趨于城市化
公共事業管理支持生活水平低下,較為貧困的人民,具有扶貧性的特點。但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還是無法達到人民生存發展事業需求的,農民的生產生活還是缺乏基礎的保障,公共設施的配置還不夠完善。國家的資金被用在電路網絡、水利工程、道路建造、農田山林開發等方面國家必須加強對公共設施的投入分配來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和生存環境等。
(三)我國公共管理方面的法律政策還不夠完整
我國在經濟建設的公共管理確實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通過多年的努力還是無法解絕公共管理利益和法律的矛盾沖突,一些政策還是不太符合法律的規定。許多未經認證的企業和人民加入公共管理生產中,這就容易產生諸多紛爭和矛盾讓公共管理的產品的生產缺乏信心[2]。
(四)農村公共管理技術和人才的缺失
現在的農村發展最大的問題莫過于人才的缺乏。雖然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農村展現出新氣象,各種公共基礎設施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但這些都是基于硬件設施而忽視了軟件設施。這就代表大量管理人才的缺乏和制度的不嚴謹,導致農村人才的匱乏。根本上說就是務農人員缺乏實質性的管理技術,不能靈活應用集中化的農村管理模式。農村生活水平的落后使得人民群眾產生了頑固的思想,大學生不愿意在農村發展,加上國家對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和人才分配有限,大量高學位的人才引進顯然不夠現實,而且除了農業方面其他生產方面也同樣缺乏人才。
三、強化農村公共管理的幾點方法
(一)對農村基層政府治理結構進行改革
農村基層的干部要貼近群眾,和人民群眾心連心。農村干部的選舉為以后的干部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所以應該更重視選舉的公正公開同時給干部安排優質舒適輕松的工作氛圍。此外還要注重管理經驗的共享,老干部帶動新干部共同將傳統的管理機制轉換成更現代化的管理機制。政府要分配權力到民眾手上,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并積極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和批評。
(二)實現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多向性
我國要積極加大公共事業的投入,將國家的建設重心轉移到農村,讓國家財政投入到更多的公共建設中,給廣大人民帶來更多利益。公共建設服務體系的投入和發展不容小覷,需要迫切解決農村教育衛生、公共人口管理、農村秩序中的矛盾問題。在國家法律的基礎上通過細化和完善關于農產品投資發展的多向性政策,從而來保證政府外的投資方在發生糾紛和矛盾時可以有相應的維權措施。這必將促使投資方更加積極地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投入,對農村發展更有信心和目標,也讓人民群眾更加安心[3]。在法律法規的引導下農村走向工業化,傳統的農業發展鏈得到了更新化的發展,使農村產業結構得到了平衡性的發展。
(三)加強農村人才的培養和管理模式的轉化
現在我國的農村干部群眾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干部主體年紀偏高,文化水平也大都處于低級狀態,缺乏有學歷有知識的大學生和碩博生。當然對于現有的人才必須加強對人才領導團隊的建設,對人才和普通農民進行集中培訓,進行集約式的管理模式,比如請教授和專業人士對種植農作物的知識進行技術講解,還可以讓人才給農民進行技術指導,既省人力又省物力,這樣可以提高農民的整體科技水平。還要大力發展農村的教育,衛生環境和科學水平等問題。擴大大學生在農村的任職途徑和通道,給大學生多一點建設和發展農村的機會。引導人才進去農村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對農村人員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發展鏈。
(四)更加重視農村的教育工作
在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基礎的前提下,還應合理地對農村學校結構布局進行調整,根據實際對農村師資進行合理分配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和鞏固教育教學質量。在落實小學教學基礎下再深入加強中學教育的管理質量,加大教學規模。城市學校應該合理分配農村地區的招生名額,給農村孩子更多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城鎮可以建設教育質量比較高的中學,而鄉村則把精力和資源用在建立小學上。對于一些教學效果不佳,人數規模較小的學校可以進行修整擴招或者直接拆除等。這樣可以建立一個從城市到農村的雙級教學體系,致力形成一種師資共享,環境優化的教學形式。對于老師的生活服務保障進行加強和改善,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更多的教學資源,讓教師穩定教學,學生安心學習[4]。
四、結束語
這樣看來,中國作為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在新農村經濟管理建設中面對著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對我國農業發展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國家政府和人民應該緊密聯系共同提升新農村的公共管理水平,打造一個高管理水平的新農村建設工程,展現出一片國家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景。
參考文獻
[1]王利民.公共管理視角下農村公共產品需求機制的構建[J].蘭州學刊,2012(4):56.
[2]李良智.江西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公共管理優化研究———基于7縣35村的實地調查[J].求實,2012(6):87.
全球化仍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在全球化背景下, 世界各國都在政治、經濟方面做出了相應的結構性調整。結合我國行政管理現狀, 我國政府也對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進行了參考、借鑒, 力求在借鑒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基礎上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管理體制。那么, 新公共管理思想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究竟有何借鑒意義呢?本文對此做出了回答。
1、新公共管理思想和內容
1.1 新公共管理思想
新公共管理思想是在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中出現的一個思想理念, 其產生背景如下:在20世紀70年代, 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轉換, 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管理需要, 因此,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發起了新公共管理運動。簡萊恩是新公共管理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在新公共管理運動中, 他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學說, 推出了《新公共管理》一書。在書中, 簡萊恩運用經濟學知識, 就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實用性進行了精準分析和界定, 并就一些之前無法確定的定性公共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簡萊恩的《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思想也成為新公共管理領域的代表作。與傳統的從人、政治、制度和環境視角出發的公共管理思想相比, 新公共管理思想將公共管理視為政府的服務手段, 主張將現代經濟學和企業管理方法用到公共管理中去, 主張借助競爭機制、契約和公共合同來提高行政管理績效, 這種管理思想, 顯然更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所以, 它也受到了東西方國家的普遍歡迎。
1.2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內容
新公共管理的內容如下:政府的管理職能應該是掌舵而不是劃槳, 在公共行政管理中, 政府的作用應該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執行政策;政府服務要以顧客和市場為導向, 要根據顧客需求為他們提供服務;政府應采用授權+分權的方式進行公共管理, 政府的社會服務和管理權限要盡量下放給基層單位和社會基本單元, 以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和服務能力;政府要借鑒私營企業的管理經驗, 加強人力資源、成本、效率和質量管理, 以降低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這也要求政府就外界情況變化尤其是不同的利益需求, 及時做出反應;在公共管理中, 要引入競爭機制, 給私營部門提供參與公共服務的機會, 以避免公共服務的壟斷性, 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政府應放寬行政規則, 實時績效目標測量和管理;讓公務員參與到政策制定中去, 對高級公務員進行政治任命, 以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
2、新公共管理對中國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鑒意義
2.1 實踐證明了新公共管理的實效性
雖然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國家政治、經濟、科學發展到一定條件下的產物, 它體現了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它的出現是為了解決資本主義國家的公共管理問題, 但是, 社會發展實踐證明了新公共管理的正確性, 如在新公共管理思想指導下, 許多西方國家都開始了公共管理改革, 并且有效提高了國家公共管理水平, 也增強了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可否認, 新公共管理思想在一些方面還不夠完善, 如它過分地依靠經濟學知識來進行政治管理, 必然會給政府管理帶來許多問題, 但是, 它的系統性、普適性、明確性也是值得肯定的。目前, 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 公共管理領域隱藏的許多問題也暴露出來。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而那些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發展理論, 對我們來說都是值得參考和借鑒的, 新公共管理思想也不例外。
2.2 新公共管理理論適用于我國國情
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 如今, 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已經開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其中,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尤為顯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使得我國經濟建設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 我國經濟建設要想實現長遠發展, 必須要有合適的政治體制與之相匹配, 這也決定了我國公共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國公共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雖然已經起步, 但是, 當前我國行政機構改革采用的仍舊是傳統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傳統公共行政思想仍未過時, 公共管理領域長期存在的行政法規不健全、職責不清、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等問題仍舊存在。借鑒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 將目標管理、績效管理、成本核算等管理思想引入到公共行政管理領域, 能有效提高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效率, 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和社會法發展。
3、我國公共管理體制改革對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借鑒
3.1 更新觀念, 政府管理企業化
政府企業化管理, 高效管理, 是新公共管理思想的重點。長期以來, 我國政府機構在管理方面始終存在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 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非常多, 主要原因有:計劃經濟使政府權力高度集中, 幾乎所有事務都被劃分到政府管理范疇, 政府管理事務繁忙。在法律不健全的情況下, 人員編制存在較大的隨意性, 政府機構日益龐大, 機構臃腫, 人浮于事, 機構重疊等問題也隨之出現;政府機構重疊, 導致各部門的職責和權限非常模糊, 管理空白也在所難免, 在出現問題后, 有關部門還經常會出現踢皮球的現象。新公共管理提倡像管理企業那樣去進行政府管理, 并且在政府管理中將管理效率和效益放在首要地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在經濟建設已經成為我國政府的重要管理任務的情況下, 這一思想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如企業管理必須要制度完善, 管理職能清晰。在新公共管理思想影響下, 我國政府在公共管理體制改革中, 首先更新了管理觀念, 完善了公共管理制度。然后明確了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的職權定位, 并要求政府管理人員樹立效率意識, 積極探索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管理模式, 這必將進一步強化政府功能, 推動我國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發展。
3.2 借助企業管理手法, 提高管理質量
目標管理、績效管理、成本管理, 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新公共管理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將企業管理手段引入到公共行政管理領域, 參考企業管理手法, 通過目標管理、成本核算和控制、績效管理來提高公共行政管理質量。這一管理思想對于我國行政管理改革來說有著積極意義。確切來說, 經管我國行政管理在管理對象、目標、方法上, 與企業有著顯著區別, 純粹的企業管理手法不一定完全適用于行政事務管理, 但是企業管理的科學性, 企業管理對市場需求和客戶的重視等, 對于公共行政管理來說都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將企業重投入重產出、關注成本核算與績效管理的手法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去, 能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和工作人員的責任感, 也可以進一步強化公共管理領域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聯系, 進而提高管理質量。如在財務管理中構建多層次、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格局, 實施績效管理, 能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提高政府的社會服務質量。
3.3 引入競爭機制, 提高服務效率
長期以來, 在公共服務領域, 政府都處于壟斷地位。新公共管理提倡將競爭機制引入到公共管理中去, 這一提議, 對于我國行政管理來說, 具有以下意義:首先, 將競爭機制引入到公共管理領域, 給私人企業提供參與公共服務和管理的機會, 尤其是在電力電信、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發揮市場機制, 允許私營企業參與其中, 既能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 節約公共管理成本, 還能有效進行資源配置, 加快公共資源流通, 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其次, 私營企業、部門參與公共服務和競爭, 必將使政府的管理職能發生新的變化, 政府在公共服務壓力減輕的情況下, 可以在公共管理組織管理和監督方面持續發力, 解決公共服務產品單調、供給不足等問題, 還可以促使公共服務進一步細化、個性化和差異化, 這些, 都有利于實現公平化、均等化的社會發展目標。
3.4 依法行政, 提高公務員隊伍的自覺性
新公共管理非常重視工作績效, 但是它所關注的工作績效和優質服務都要在法制健全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當前我國法制建設還不夠完善, 因此, 在借鑒新公共管理思想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時, 我國政府必然要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并本著依法治國原則, 將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那種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也會得到有效控制。公務員和公務員隊伍是推動中國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力量, 在新公共管理模式下, 不僅行政部門的公務員管理模式和方法會發生改變, 公務員的薪資待遇和級別也會發生明顯變化, 他們的收入會與績效直接掛鉤。在法制健全、目標明確的情況下, 在行政工作中, 公務員群體只有與時俱進, 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責任意識, 依法辦事, 才能提高行政績效, 獲得公眾和單位的認可, 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因此, 從某種程度來說, 新公共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公務員群體的責任意識和自覺性。
綜上所述, 新公共管理在傳統公共行政模式改革、政治和經濟管理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所以, 我國政府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 要善于從新公共管理思想中汲取營養, 然后結合我國國情, 積極推動行政管理改革, 以提高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 實現行政管理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昱晨。新公共管理對中國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鑒意義[J].才智, 2017 (30)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