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 15:57: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安全教育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安全教育課 現狀 對策研究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各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高校社會化現象日趨明顯。我國高校大多采取開放性辦學,加之市場經濟對學校的侵入,容易滋生違法犯罪的不良行為。一些危及大學生人身及財產安全的案件,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案件在高校時有發生,如2013年4月井岡山大學學生打球被籃球筐砸中身亡事故;2011年10月贛南師范學院科技學院校園內發生一起汽車惡意撞傷學生事件,2013年上半年江西贛州某高校一女生與家庭鬧矛盾跳河自殺事故;2013年4月南昌航空大學一研究生在寢室死亡事故,這事故反映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著極大的問題,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沒有完全到位。因此,如何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已是擺在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面前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大學生安全教育內涵與重要性
1.1大學生安全教育內涵。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黨和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為依據,系統地為大學生介紹安全教育知識的過程[1]。
1.2大學生安全教育課重要性。安全教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但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2],安全教育涉及內容多、范圍廣,筆者認為把安全教育引進課堂對學校人才培養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需要。目前高校培養的合格人才,不僅要學習好、思想好,還要有極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學生畢業后能馬上適應社會,因此高校必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擔當得起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筆者認為,各高校在重視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必須把安全教育納入高校教育的范疇,并貫穿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接受到必要的安全教育,通過課堂安全教育,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的技能[3],增強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提高防范能力,從而終身受益。
(2)安全文明校園建設的基礎。面對當前環境中高校安全管理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加強安全教育,特別是對大學生進行以提高安全意識為目的,以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為主要內容的安全課教育,這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把安全教育引進課堂,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促進安全文明校園的創建。
(3)應對日益復雜的高校安全教育環境挑戰的需要。隨著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詐騙手段及qq、網絡論壇、微博等各種交流工具的出現,給高校安全管理帶來了更加嚴峻的考驗。如何讓在校學生認識到這些網絡方面的安全問題,涉及人員廣、范圍大、可判斷性難,因此網絡安全問題成為新時期安全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成為我們亟須解決的重要安全問題。
2.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現狀與問題
通過走訪江西的一部分本科及高職高專院校發現,目前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在課堂教學、課程實踐、課程考核、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具體體現如下:
2.1課程教學體系構建方面。“講座式教學”仍存在,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教學體系亟待構建。目前,安全教育在大多數高校仍采用過去新生入學教育的“講座式教學”[4],即利用新生到校后的一周時間,通過分管學生工作的院(系)主任或班主任(輔導員)或社區民警或經驗豐富的保衛部工作人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以講座的形式對新生進行安全教育,這種形式的教育普遍就是泛泛而談。
2.2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經過走訪發現,多數高校通過主題班會課來進行安全教育,擔任安全教育課的教師就是高校輔導員,而由于多數高校輔導員沒有教育經驗,因此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5],即照著學校編訂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教材—大學生安全知識》進行宣講,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甚至會使學生厭惡、反感。究其原因,一是大學生安全教育課講授人員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大多為沒有教學經驗的輔導員,多數輔導員在安全教育方面缺乏實踐經驗;二是安全教育課程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少理論,多實踐。因此要保證教學效果必須提高講授人員的授課技巧、教學水平,特別是要掌握現代教學的各項方法和技能。
2.3教學形式方面。目前有些高校的安全教育通過“逐層傳遞式教學”的形式進行[6],即高校只針對學校學生會干部、院(系)學生會干部及班團干部(班委)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班級安全教育由先前接受過安全教育的干部傳達講解。該教學形式確實節省了高校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時一定程度保證了參加聽課干部的教學效果,但這些干部在向普通同學傳達講解學校安全教育內容時難免會“偷工減料”,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改進建議與措施
在高校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安全教育課的開設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為高校的安全與穩定提供條件[7]。因此,須采取下列措施優化大學生安全教育課。
3.1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課課程體系。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的開設要遵循現代高等教育的規律和要求,結合大學生心理及生理特點,從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課程考核等方面構建起完整而科學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課課程體系,使大學生安全教育課規范化、制度化。教學大綱既要符合培養適合社會發展人才的要求,又要符合高等學校的教育要求;安全課的教育計劃既要考慮各大學的實際安全狀況,又要考慮各高校學生對安全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安排正規系統的課堂教學,又要安排課程實踐活動;在教學內容上,安全教育要有政治、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道德治安等學科方面的特點;在考評上,安全教育課應考試、實踐與考評相結合;在授課時間上,安全教育課應像其他非專業課一樣,在學校教學計劃時間內,有正規的課堂教學時間。
3.2建立合格的師資隊伍,確保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的水平決定了安全教育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要使大學生安全教育課達到預定目的,高校必須建立一批懂現代教學規律、能夠靈活應用現代教育手段、具有嫻熟教學技能、安全保衛豐富經歷的教師隊伍。為了提高安全教育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還要定期把安全教育授課教師送到安全保衛部門接受培訓[8]。
3.3要建立安全教育常態機制,豐富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教育內容應該常態化,把安全教育貫徹到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可以將一些大學中發生的安全事故案例編印成冊讓學生認識到不注意安全帶來的危害;可以把大學生不重視的安全問題編印成冊,供學生閱讀和借鑒,做到以案施教、以問題施教,對學生起到警示作用;可以根據社會治安形勢發展變化的特點,張貼標語或告示,使學生提高警惕;可以結合學生自身特點,經常舉辦安全知識專題講座或演練,幫助學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可以將安全教育與其他活動相結合,組織主題演講、文藝演出等活動,普及安全防范知識[9];可辦與安全知識和防范技能有關的刊物,通過網絡等媒介向學生宣傳安全知識和防范技能;還可以舉辦校園安全月等活動,積極營造校園安全文化。
3.4加強制度建設保證教育教學效果。學校在規劃安全教育時,要考慮把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中,制定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師資、教材、課時及經費等基本制度,力求在制度上保證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10]。同時要從制度層面上保證目標規劃、隊伍建設、教學管理、效果考核等教育過程的可控性,以便追究責任時有據可依,以此來保障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效果。
4.結語
總之,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是一門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要在實施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確保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確實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繼輝.論切實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J].法制與社會,2007,(1):580-582.
[2]袁健.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6):193-194.
[3]孫光輝.關于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幾點思考[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68-70.
[4]袁健.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6):193-194.
[5]姬學明.高校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幾點思考[J].河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1):74-75.
[6]馬鳳寶.淺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現狀和對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1):110-112.
[5]張建安.心理防范教育與大學校園安全[J].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61-62.
[7]劉家增等.學生聯防工作與優化教育人環境探析[J].中國建設教育,2007(2):33-36.
[8]郭萍.高校危機管理高層論壇舉行[N].中國教育報,2008-07-29.
[9]裴勁松,高艷等.著力構建大學生安全教育立體新格局[J].中國高等教育,2009,(Z2):75-76.
一、體驗式教學的特點與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的適應性。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首先,體驗式教學強調創設情境和機會。安全教育課所教授的內容,都是生活中實用性很強的知識,沒有抽象的理論,相對于一些理論課程來說,創設情境是比較容易的。其次,體驗式教學強調親身經歷,要求學生參與到創設的情境當中,在實踐中學習。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安全教育課要求學生掌握的各種安全知識,記憶的精確度要求并不高,不同于公式、定理,需要牢牢記住,這些知識在創設的情境中師生能夠共同建構。而安全教育要求學生掌握的技能,老師講得再多,不如學生親身體驗一回。再次,在體驗式教學中,老師不再是“獨語者”,不再居高臨下,而是和學生共同體驗,共同分享,有利于構建自由、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課體驗式教學改革的建議
1.學校應該為安全教育的體驗式教學提供條件,掃清障礙。首先,應該改變安全教育課教師隊伍的結構,應該鼓勵更多具有安全教育知識背景的人參與安全教育的教學,比如學校安保部門的行政人員,網絡管理中心的教師,法律老師等,這樣可以緩解安全教育教師隊伍師資水平不高帶來的問題。第二,應該提高安全教育考核的標準,把安全實踐技能納入考核范圍,制定科學合理考核項目。第三,創造條件,分大班為小班,把班級人數控制在60人以內,便于教學的組織和管理。第四,體驗式教學要求創設情境,備課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安全教育的內容,沒有很強的循序漸進的要求。學校可以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專題,把教學人員分成若干組,進行集體備課,專題上課,克服備課不充分的困難。
2.精選內容,突出重點。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繁多,教學課時有限,體驗式教學比講授法耗時更多,不能像講授教學一樣面面俱到,而應該在仔細研究的基礎上,重點挑選內容,精心設計。比如對于糾紛的處理,就涉及宿舍糾紛、食堂糾紛、球場糾紛、圖書館糾紛等不同場合的糾紛,一一創設情境進行體驗,既無可能,也無必要,而應選擇其中之一,精心設計。
3.形式多樣,因地制宜。體驗式教學方法形式多樣,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來選取,應該盡可能選取學生身邊的情境材料。比如在教財產安全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取實地調研法,到學校的學生宿舍去調查哪些地方、哪些東西容易失竊,該如何防范。在教授交通安全的時候,可以選取親身體驗法,走出校門,聯系當地交警部門,去事故現場或者事故易發地段親身體驗。在教授預防虛假信息欺詐的時候,可以采用學生講課法,讓有過被騙經歷的同學現身說法。在教授心理安全的時候,可以采用創設情境、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去體驗當事者的心路歷程。
關鍵詞:國民 安全教育 調查研究 意外傷害 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02-02
1 問題的提出
安全問題是關系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安全意識的高低是一個國家的安全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當前威脅國民安全的因素范圍越來越廣,來自于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生態環境、疾病流行、犯罪行為、恐怖活動等方面。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安全教育應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學生作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希望,安全教育尤其重要。讓國民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階段通過安全教育的學習,根據自身知識、身心發展的水平,逐步適應各階段有針對性設置的相關安全教育課程,達到提高在校學生安全意識、生存技能的目的,從而有效地避免各類意外事故的發生。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為了充分地了解現階段我國對國民進行安全教育的情況,發現安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隨機抽樣調查了河南師范大學的部分學生。共發放問卷976份,收回976份,收回有效問卷100%,完全符合抽樣調查的原則,該樣本具有代表性。我們認為這次調查,基本可以看出學生在各階段學校,進行安全教育的基本情況,大體反映了我國有關安全教育可能存在的問題。
2.2 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有關學校安全教育文件、現狀以及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任務,設制《國民安全教育問卷調查表》,于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師范大學《野外生存》選修課上進行了25題92個單選題和多選題的調查。
(3)專家訪談法:通過對教育、公安、交通、消防、醫療衛生、地震等相關部門的專家進行采訪,針對安全教育問題進行探討,并請專家對問卷的可信度進行了檢驗。
(4)數理統計:運用SPSS8.0統計軟件進行匯總調查問卷,整理和提取,得到了大量、準確的數據。
3 結果與分析
(1)此次調查為隨機抽樣調查,學生來自于河南各地以及部分其它省份的學生。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來自農村和城鎮人數的比例不平衡。城鎮盡占19.77%,城鎮學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人數比例高于農村。
(2)通過表1得知:受調查者在小學階段接受過安全教育只有37.57%,沒有接受過安全教育的已遠遠超過了調查人數的一半之多;在中學階段,安全教育情況有所好轉,接受過安全教育的學生提高到50.28%。也就是說,現在我國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中,接受過安全教育的僅僅只有接近一半,這不能不說是我國安全教育的重大缺失,也是我國青少年安全問題存在的重大隱患。
①中小學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有35.07%,宣傳板報有31.88%,走廊標語有11.88%,以觀看視頻有8.70%,以模擬演練形式開展的只有6.90%。理論結合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只采用單純的嘴上說教“要注意安全”是不夠的,我們應該結合實際,多組織一些演練,才能遇到真正危險的時候臨危不亂。[2]
②調查中發現,在個人安全意識伴隨在校期間的安全教育開展情況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明顯或者說安全意識沒有顯著提高的達71.17%。曾經有42.09%的人曾出現過人身安全問題,這對于國民的人身安全是一件岌岌可危的事情,國家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見表1)
(3)被調查人員在對學校安全教育情況上看出,滿意的只有31.48%,我國9年義務教育規定6歲以上人人都上學,而現在只有1/3左右的學生對學校的安全教育表示認可,這種狀況表示,我國的學校安全教育還不夠完善,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國家應該加大學校安全教育的力度。對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知程度。有99%以上的認為,安全教育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是我們生命安全保障的一部分,只有受過安全教育,我們才能安全成長。在調查中只有3人認為安全教育不重要,可見國民對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知程度是非常高的。
(4)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學校或者家里,從調查學生安全知識主要來源顯示只有18.08%的學生是從學校接受到安全知識教育的,25.42%來自于家庭。宣傳媒體或其它來源占56.5%。可見,我們沒有很好的運用學校這個最重要的教育陣地,學校教育是國民接受知識,形成意識的重要階段。如今我們并沒有在學生教育時期,系統的安排有關安全的教育課程或知識,這不能不說是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缺失。
(5)在調查學生認為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事故中,交通安全占77.97%,其它意外安全事件的有6.5%,人為暴力事件有7.62%,野外安全事故有3.11%,火災有3.67%,地震、洪水見交、臺風等自然災難有1.12%。
交通事故是最讓人擔心的,事實上不懂或者不遵守交通規則,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我們在馬路上隨時可見,走在快車道上的行人,毫無準備和表示就穿越馬路的人,闖紅燈的人。造成人身傷害的報道天天可見,據2012年有關部門統計,僅1至10月就有798的行人因違反交通規則死亡。全國每年1.6萬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交通事故在其中占了相當的比重[3]。
(6)被調查者認為,安全教育的最好形式是專設安全教育課的有64.97%;播放安全教育錄像、張貼海報宣傳的占29.37%;班主任平時進行教育、開會進行安全教育有5.66%。大部分學生認為,專設安全教育課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形式,而我們平時所做的安全教育方式并沒有得到學生們的認可,說明我國現行的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有待改進。安全教育應具有針對性。
(7)由表2可知,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身心發展的水平,有針對性設置的相關安全教育,從而提高在校學生的安全意識、生存技能,才能有效避免各類意外事故的發生[3]。就近期教育部提醒“各地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對學生開展一次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特別要根據節假日多發易發事故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滑冰安全、用火用電安全、燃放鞭炮安全和乘坐車輛安全教育”。就河南光山縣小學砍人事件也能看出小學生勇敢合理的自衛防范是可以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調查顯示,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對女生進行防身自衛訓練的有53.67%和42.09%,占調查總人數的95.76%,認為沒必要和無所謂的分別僅占2.54%和1.70%。女性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是容易遭到人為傷害事故的人群。因此,加強對女生有關自我保護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8)大學生在各方面已經趨于成熟,有能力接受更高層次的安全教育訓練,除中小學生開展必要的普通安全教育外,還應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安排適當高層次的安全教育。如野外生存、防恐怖、防欺詐、意外災難的求生方法等有關的學習與訓練。
調查學生最擔憂的大學校園治安問題中顯示:盜竊事件放在首位,依次是詐騙事件、火災事故、意外事故、打架斗毆、傳銷。學校應該對有關校園治安問題進行有效預防,解除和防范這類事情的發生。(如表2)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我國的國民安全教育不夠普及、深入和規范,在教育的主要陣地中小學教育階段,也只有偶爾在節假日里才會受到老師、家長們的安全教育,很多學生的安全知識不完善。
(2)國民的自我防御和預防危險發生的意識較為薄弱。
(3)我國的安全知識主要來源比較分散,而學生認為最好的安全教育形式是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
(4)大多數人認為現在的學校安全教育,雖然采取某些措施,但只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到實位。
(5)有85%的人認為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有必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和性別,分別在小學、中學開展普通的安全教育課;超過1/2的人認為,很有必要在大學開設適合大學生更高層次的安全教育課程。
4.2 建議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現在安全教育途徑主要來自于國家教育、家庭教育和少量的學校教育。國家安全教育主要是通過網絡、電視、標語等形式;家庭主要以口頭告知等;學校教育基本上都是以大會形式展開,個別學校也組織過演習。如今科技不斷的進步,交通逐漸發達,以往的安全教育形式,顯然效果不夠明顯,現在安全事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所以這種安全教育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不能再保護我們的安全。我們提倡“和諧社會”,就應該做到時時刻刻都有安全意識[4]。我們應該在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加強對安全意識的培養,進行系統的安全知識教育,并通過演習、演練,形成系統的認識,使安全防范意識根深蒂固的存在在國民的頭腦中。
(1)安全教育制度化。
把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課程體系中去,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編寫教材,使安全教育正規化,讓其在占有教育內容的一定比重;根據學生年齡、心理、生理、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等方面的特點,構建安全教育分級模式,明確每一級安全教育內容和方式,建立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課程安排體系,將安全教育始終貫徹到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去[5]。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使國民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同時全面系統的接受安全教育,以徹底扭轉現存的安全教育缺失。
(2)安全教育實際化。
學校可以在開展安全理論和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與有關部門聯合,請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門的專業人士來學校進行講座,注重學生實際能力培養,多進行模擬災難的演練,拋棄現行的板報、標語、廣告等形式的口號式教育方式。把安全教育知識化,行為化,切切實實的把安全教育落在實處。
(3)安全教育素質化。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安全的生活習慣,提高自我安全防護意識和技能,面對危險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讓自己安全脫身。正如羅斯福所說:“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傷害你。”
參考文獻
[1]二00七年二月七日國務院辦公廳〔2007〕9號轉發《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Z].
[2]姚云.扎實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勢在必行―― 有感于桑棗中學師生在汶川地震中無一傷亡的奇跡[J].教育科學,2008(4):64-67.
[3]全國學校安全教育網[EB/OL].http:///.
[關鍵詞]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
公共安全是指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的安全以及公共生產生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故、社會安全事故等事件,涵蓋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等多個領域。高校是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場所和載體,需要充分發揮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功能,健全和完善高校安全教育體系。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架構的重要性
公共安全教育向大眾普及公共安全知識,以提升公共安全能力,維護社會穩定和人群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發展科技、傳承文化、服務社會的高地,是公共安全建設的重要板塊。近年來,頻繁發生的高校公共安全事故和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公共安全形勢,使公共安全教育越發成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規定動作”。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構建平安校園,實現學校有序發展,保證大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作用突出。就目前情況來看,在我國對民眾的公共安全教育仍處于零散、不正常、低水平、不健全的大背景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整體水平雖明顯高于其他板塊,但仍未達到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有評價及常態化、規范化、科學化、高效化的程度。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路徑是將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視為系統工程,加強內外溝通,整合利用各種資源,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地構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以實現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全員、全程、全方位、整體性覆蓋。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架構
(一)構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管理體系
公共安全教育應該在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下統一開展,實現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強勢推進,才能細化分工、明確責任、規范制度,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科學化、體系化、規范化、長效化。領導小組應該由黨委書記(或主持工作的副書記)任組長,由分管學生工作、教學工作、宣傳工作、安全工作的校領導任副組長,直接領導和統籌協調“公共安全教育領導小組”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員包括教務、宣傳、科研、人事、財務、學生處、保衛、團委、后勤等相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以積極支持和參與全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為搞好公共安全教育教學、課程建設、人才培養、科研立項、教育實踐、經費支持等方面提供組織領導上的堅強保障。
(二)構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對外聯接體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并不能脫離校外世界而獨立存在。不僅教育的內容、目標、環境、對象等深受外界影響,教育本身也需要形成內外合力。學校應主動了解和貫徹落實國家制定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各項政策法規和標準要求,嚴格參照標準進行建設,主動接受各級主管部門安全教育的建議指導、考核評估等。高校應主動與公安、教育、民政、建設、工商、安監、廣電、婦聯、團委等職能部門形成公共安全教育外部聯動機制甚至組建交流平臺,主動向有關部門通報本校公共安全輿情及安全教育實施狀況。根據國家和地區安全形勢制定高校安全教育要點,參與地區安全教育專項研究,參與地區性的安全教育教學交流活動等。高校要注意與周邊社區配合,將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納入到區域安全工作體系之中,協同聯動,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集群效能,形成公共安全教育齊抓共管的局面[1]。學校在做好公共安全教育的同時,應與家長聯系溝通,配合學校安全教育方針的具體落實。雙方進行信息交流、積極搜集典型安全教育案例、開展安全教育經驗交流與科學研究等,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2]”做出重要貢獻。
(三)構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人才體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隊伍雖無必要強行實行“專職化”,但也應制定公共安全課教師任職資格標準(要求),只有政治立場堅定,理論素養高、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才能擔任公共安全課教師。為此,校領導要帶頭講公共安全課,發揮示范效應。鼓勵班主任、保衛處骨干等承擔公共安全課程,鼓勵支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參與公共安全課程教學。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課特聘教師巡講機制,從衛生、交通、消防隊、公安、國安、文化等部門遴選聘用社會賢達人士加盟公共安全教育隊伍,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為提高師資水平,還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體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系列和教師校本培訓計劃,逐步完善教師培養培訓、交流學習制度,分層次開展培訓工作①,使全體教師每年至少培訓一次,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四)構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課程體系
1.完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課程體系高校應將公共安全教育課程納入培養計劃,構建起包括公共安全類必修課和選修課在內的課程體系,并重視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積極拓展多渠道多平臺多方式。注意公共安全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育、大學生就業指導、國防教育課等課程的交叉與整合,注重發揮所有課程的滲透教育功能。2.以思政課為主陣地突出公共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育部“05意見”)。目前,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無論是選修課程還是必修課程,在內容上都會涉及到公共安全問題,這是利用思政課加強公共安全教育的“先天條件”。在這些課程中,公共安全問題零散分布在部分章節之中,思政教師須運用教學智慧,把握“教育時機”,碰到公共安全方面的內容可以“借題發揮”、精講細講。3.在專業課教學活動中滲透公共安全教育為了培養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專業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占據了很大比例。目前全國高校所開設的各類專業(從本科專業一級門類來看,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來源于某些具體的行業領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公共安全問題。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任何一門專業課程與公共安全毫無關聯。就這一點而言,公共安全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專職”,其他公共必(選)修課程、專業課程任課教師都應該在教育教學中自覺滲透公共安全教育。例如: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大專業包括:預防醫學專業、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婦幼保健醫學專業、衛生監督專業和全球健康學等小專業。這些專業都和衛生公共安全有關,有必要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安全教育課程,在專業課教育教學中進行滲透教育。這種看似零散的點滴教育,恰恰體現了“全員參與,系統孕育”的教育策略。4.開展公共安全專題教育班會、團日活動、青年論壇、講座、黨課等都是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載體。如依托“青年者培養工程”,率先在大學生骨干、團干部、青年知識分子等青年群體中開設“人的生死觀”“如何科學對待我們的人生環境”“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什么是國家安全”等內容的專題講座,能夠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幫助大學生切實提升公共安全意識。5.在實踐教學中安排公共安全教育內容實踐教學是深化公共安全課堂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消化和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如組織大學生對特定區域進行調研和評估,鼓勵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在公共安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進行公共安全方面的演習演練、技能訓練;組織大學生利用各種便捷的交流平臺對公共安全熱點、焦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評判;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很好地融入公共生活,自覺維護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6.在多種平臺中營造綜合教育氛圍高校要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和大學生的特征需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報刊、網站、QQ群(包括班級群、社團群、共青團群、黨員群等)、宣傳欄等平臺,利用現代媒體的視頻和影像優勢,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便捷性和生動性。將公共安全教育融入新生入學教育、安全知識講座、宣傳海報、校園網絡宣傳、保衛部門官方微博、安全教育周等多種安全教育活動中,融入小電影、話劇、相聲、攝影、繪畫、文學等作品中,共同營造公共安全教育情境化、大眾化、常態化的良好氛圍。
(五)構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評體系
構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評體系旨在總結公共安全教育經驗教訓,促進教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高校對本校公共安全教育情況要做好大數據分析,通過建立若干個教學質量觀測點,構建起公共安全教育教學質量測評工作體系,即時動態地掌握公共安全教育狀況,并據此完善教學質量測評機制和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對公共安全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影響力人物、教學名師、教學能手、優秀團隊、先進事跡要進行適當的宣傳和激勵。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通過“學生安全意識的建立、基本知識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為的形成,以及學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動的安排、必要的資源配置、實施情況以及實際效果[3]”等評價標準指標對高校和校長進行督導和考核。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六)構建高校公共安全自我教育體系
“教是為了不教”。高校應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公共安全教育成果,讓大學生“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3]。通過黨團組織、班級、社團等組織載體,引導大學生認真學習公共安全理論與應急知識,圍繞公共安全熱點難點問題,組織開展學習討論會,讓學生圍繞一些模糊認識在討論中增進價值認同,增強安全意識。通過學生自發建立學生治保會、自律會、安全協會等安全教育組織,積極開展實踐演練、加強安全防衛指導,進行安全巡查,與有關部門配合排查學校周邊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并處置大學生中的矛盾糾紛[4]。同時,對在維護校園治安和穩定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個人或組織要給予適當的獎勵。
[參考文獻]
[1]馮小寧.新形勢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107.
[2]劉江民.構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的幾點思考[N].人民公安報,2007-03-28(2).
[3]李超.公共安全教育公安機關大有可為[N].人民公安報.2015-03-06(4).
關鍵詞:高校 安全教育 和諧校園 問題 對策
2004年北京林業大學首先把安全逃生作為一門課程開設,此后國內各大高校也相繼效仿。2006年北京市將安全課設為高校的必修課,并和其他課程一樣記入學生成績冊,這種做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目前來看,我國高校的安全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缺少成熟的經驗,有些高校對安全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與科研、教學等相比,安全教育仍處于邊緣化地帶。
當前的形勢對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高校安全教育,是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安全教育面臨的新挑戰,認識到安全教育對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進高校安全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維護高校安全穩定,建設和諧校園。
一、當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安全教育認識不到位,運行機制不夠健全
1 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國的高等教育處于一個快速擴張期,高校領導主要關注校園建設、學科建設、科研項目、對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實施中形式大于內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職能部門承擔,齊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輕教育的現象,安全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2 安全教育運行機制不夠健全。部分高校對安全教育重視不夠,運行體系不夠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規范化、常態化,系統性不夠理想。有些高校根據上級要求制定了一些相關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難以落到實處。
(二)安全教育隊伍建設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師資不足。當前高校安全教育課程主要由學校保衛干部和部分輔導員承擔,而保衛部門人員構成比較復雜,既有復轉軍人,也有留校的畢業生,還有人才引進時安置的家屬,由于教輔部門編制有限,這些人經常是超負荷運轉,并且他們的工作中心還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滅火”。兼職教師的數量都不能滿足要求,更談不上專職的安全教育師資隊伍配備了。有的學校主要依靠聘請社會相關人員來學校開設講座,人員的流動性更大。
2 部分人員素質難滿足需要。現有的安全教育隊伍中幾乎沒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對安全教育教學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論進行安全教育的理論研究。一些學校安全教育的資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對安全教育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更談不上對相關人員的實踐鍛煉,導致安全教育質量難以保證。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高校亟待充實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體工作又能開展教學的安全教育師資。
(三)教育的內容不夠完善,時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課程缺失。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導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開設了安全教育課程,卻沒有把它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課時、教材、教師、教學效果等都沒有規范管理,教學體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經常以講座、報告、公益宣傳等替代安全教育課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統性不強,因而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內容陳舊。現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規、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方面,內容老化,體現不出時代性。現階段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因素增多,與大學生有關聯的安全問題日益復雜化,但是社交安全、網絡安全、就業安全等相關內容并未被納入教育的視野,文化安全、國家安全等領域的新內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單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課、展板宣傳等傳統方式,也有的學校通過開設講座、心理咨詢等形式為學生傳授一些安全知識,這些傳統的教育方式曾經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手機等現代信息媒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方式。因此,應該創新教育手段,采用貼近當代大學生生活實際的方法,從而使安全教育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
2 當前安全教育側重于知識的傳輸,忽視了技能的培養。通過多種途徑傳輸安全理論知識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紙上談兵,會導致知行相背離的現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是處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關鍵在于對大學生安全意識和技能的培養。
二、加強高校安全教育的對策
(一)領導重視,齊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對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穩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高校應加強對安全教育的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領導機構,加強安全教育指導、協調和監督工作;規劃安全教育的總體工作目標;加大投入以滿足安全教育軟硬件的需求;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運行機制。
2 實現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態化。高校的管理者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從目標規劃、隊伍建設、教學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力求安全教育的時間、內容得到保證,從制度上確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實施;合理選配授課教師,并對安全教育進行全程監督管理,統一組織考查,實行責任追究制,以保證安全教育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從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規范化、走向系統化、達到常態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
1 安全教育師資隊伍的基礎建設。在校內建立一支以高校保衛干部、部分輔導員、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等相關課程教師為主體的安全教育教師隊伍;同時還需要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聘請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專家加入到教學隊伍中來。在此基礎上要正視物質保障,確保這支隊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條件、職稱評定以及今后的發展路徑等,以保證隊伍的相對穩定和基本的工作熱情。
2 安全教育隊伍的業務培訓。加強對安全教育師資基本素質的研究,做好崗前培訓,做到持證上崗,確保在崗教師熟練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識和技能;要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培訓內容,及時做好繼續教育工作。高校還要關注教學骨干和學術帶頭人的培養,優選基礎較好的教師,提升他們的能力和素質,幫助他們成為專業化、職業化的高素質專業教師。
(三)切實做好安全教育進課堂
1 安全教育的課堂教學要做到規范有效。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資源,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真正落實安全教育“進教材、進課堂、落實學分”的要求;要優化安全教育內容,依據制定出的教學大綱,系統、規范地進行教學活動;嚴肅課堂管理,嚴格執行考核制度,引起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確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學體系,滲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體系,有意識地滲透安全教育的相關內容。另一方面是要發揮專業教學課堂的作用,任課教師在授課時結合課程內容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內容,部分專業課程也應當傳授一些專業安全教育的內容。根據高校的特點,做好階段性的安全教育,對重點人物、重點階段、重點任務要做好專題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應突出重點,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論教育要生動活潑。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特點,不斷豐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強教育的效果。在理論灌輸時注意結合案例加以解釋,把生活中的案例編印成冊供學生閱讀、借鑒,或選取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對于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安全問題,以開辦安全知識講座、安全形勢報告會或組織主題班會、知識競賽活動、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學校的校園網、宣傳欄、校報等傳播媒體和各種有效手段,進行安全知識宣傳。對大學生進行深入的、廣泛的、經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識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每個角落,并成為一種習慣。
2 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學生組織活動的熱情,使安全教育進宿舍、進網絡、進社團。對學生宿舍中的安全行為進行教育、引導、管理和監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學之間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強防范意識,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引導學生開展以安全為主題的社團活動,把安全教育與學生課外活動、社團活動結合起來,把安全教育寓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以達到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強化實踐教育環節,幫助學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
教育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化實踐教育環節。積極地引導學生開展問題分析、安全演練、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安全技能;通過組建大學生治安志愿者服務隊,讓學生參與到學校安全管理的實際工作中,使學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時增強自覺維護學校安全秩序的責任感;也可嘗試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讓學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隱性教育
1 注重校園安全環境建設,營造高校安全文化。高校的安全教育,應更多地關注環境和文化對人的影響作用。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安全觀的形成,使大學生對安全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安全教育中,要把潛移默化的環境文化熏陶與直接活躍的教育活動相結合,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大學生是一類特殊群體,他們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的轉型時期,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易受外界影響,社會經驗缺乏,好奇心重,安全意識薄弱,自我保護能力不強。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大學生的這些特點通過微信來對其實施搶劫、詐騙、等犯罪行為。甚至還有一些大學生也使用微信來對別人實施作案,從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切實有效地對大學生開展微信安全教育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維護自身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二、大學生微信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教育大學生樹立微信安全防范意識
微信安全事件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因為一旦發生就會給大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危害。工作中,高校往往只注重教育大學生防范現實空間中的安全事件,比如交通安全、用電安全、用火安全等等,而忽略了對像微信這樣的虛擬網絡空間中安全事件防范的教育。目前,微信已經成了大學生現實空間的延伸,是大學生不可缺少的活動區域,大學生花在微信上的精力越多,時間越長,發生危害安全的事件概率就越大,必須教育大學生將微信安全事件與其他安全事件同等對待,微信安全防范意識必須入腦入心,切勿讓微信成為“危信”。
(二)教育大學生了解微信犯罪的主要特點
1.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往往穿著打扮時尚、談吐風趣幽默、花錢干脆大方,能快速騙取受害人信任,為作案做好準備。2.犯罪選擇對象犯罪對象多為單身女性。一類為涉世未深、防范意識薄弱的女學生或年輕女性,另一類為有家庭、婚姻、心理等問題的中年女性。3.犯罪手法微信利用中“搖一搖”“漂流瓶”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可以準確定位1000米內其他用戶的地理位置并且建立起周圍陌生人的社交網絡。犯罪嫌疑人多是利用上述功能來確定犯罪目標,之后通過微信與其搭訕,了解被害人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再創造條件實施犯罪。4.犯罪形式微信犯罪主要分為侵害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兩種形式。犯罪嫌疑人利用微信邀請被害人見面,在與被害人見面過程中實施等侵害人身權利犯罪。又如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在見面過程中實施搶劫、以“好友”身份趁機實施盜竊、以做生意或代購產品為名實施詐騙、獲取隱私信息實施敲詐勒索、竊取微信號冒充本人向其親屬或其他好友發消息詐騙錢財等。5.破案難度大微信犯罪實施方式簡單,手段非常隱蔽,風險小,成功率較高。并且由于受到技術和公民隱私權等方面的限制公安機關無法對微信聊天內容和用戶的真實意圖等進行監控,被害人被騙后取證困難,偵破難度加大。
(三)教育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微信使用習慣
習慣決定行為,行為產生結果,養成良好的微信使用習慣是預防微信安全事件發生的必要前提。微信上遇到朋友借錢或者索要個人信息的情況要首先打電話核實清楚在做決定。注意保護個人和他人的隱私,及時清除個人位置信息。多關注正規的、官方的微信公眾平臺,多從正確的渠道獲取真實正確有價值的信息資訊,加強對信息的辨別能力。
三、大學生微信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一)加強微信安全教育宣傳
高校應合理運用傳播媒介和輿論工具,比如校園報刊、校園網站、校園微信公眾平臺、校園廣播、校園宣傳板報等手段來提醒大學生強化防范意識,提高對微信社交的認知,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線。
(二)微信安全教育要進課堂
高校應把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應把安全教育課列入教學計劃,條件好的學校應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的開展,條件差一點的每學期期初與期末也應至少開設一堂安全教育課。開展微信安全教育要時要將典型案例放入課堂中,以事實說話,通過案例分析、案例討論、案件模擬等形式來增強大學生的防范能力。
(三)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關鍵詞: 和諧校園;高校;安全教育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829(2013)06-0042-03
近年來,高校內發生的各類治安案件、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馬加爵事件、北大學生食堂爆炸事件、復旦投毒事件及高校兇殺與自殺事件等等引起社會極大的震動。如何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已是擺在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面前的迫切問題。
所謂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黨和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為依據,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安全責任、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為主要教育內容,通過入學教育、課程教育和日程教育等多種途徑,在校大學生能夠增強安全意識、全面系統地掌握安全知識、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和今后走向社會需要而進行的教育。[1]82-84
高校安全教育本身頗具矛盾性,被多數人不同程度地忽視,但又沒有人否認其重要意義。從校園層面,校園安全事件頻發,一方面使得大學校園變得危機四伏,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安全隱患;[2]35-37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當代大學生適應社會、求得生存能力的薄弱。從社會層面看,構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基礎;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因此,建立科學的高校安全教育體系,對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大學生安全防范能力,促進校園和諧,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以三個課堂為切入點的安全教育組織實施體系
將安全教育與第一課堂安全理論課、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活動相對接,拓展第三課堂網絡新媒體的教育平臺,可以促成高校安全教育體系三個課堂深度融合、協作互動、資源聯動、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
1.結合安全教育課理論教學,銜接第一課堂
北京林業大學于2004年把安全逃生課列為必修課并納入學分,首開國內高校先河。隨后,部分高校認真研究新時期安全教育的規律,陸續將安全教育課列為學校的必修課或選修課,制定教學計劃,選取科學教材,適當安排課時,并采取一定方式進行考核。與純理論知識授課不同,安全教育的課堂應以理論知識為主線,輔以案例分析、模擬應急訓練、模擬自救演練、防身技能訓練、專題報告會等多種形式。通過安全教育課,大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防火、防盜、防騙、防止人身侵害以及交通安全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常識,培養大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自救自護的能力,這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2.結合校園文化安全實踐,滲透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處于有形教育和無形教育之間,相較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內容豐富、主題廣泛、形式多樣,具有自主性、知識性、娛樂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在高校安全教育中,要把校園的安全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教育,鍛煉能力。如新生入學教育時發放安全教育手冊、宿舍安防小貼士、組織安全知識講座,在高年級學生中組建大學生治安志愿者服務隊和安全學習交流協會,在日常的學生活動中舉辦安全運動會,組織安全圖片展覽和模擬消防演習等,通過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以達到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3.結合網絡新媒體新平臺,拓展第三課堂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和服務,是提高大學生安全教育科學化的重要手段。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的新媒體更加廣泛地深入大學生生活。充分發揮網絡媒介容量大、速度快、覆蓋面廣等特點,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和服務,是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手段。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嘗試通過網絡安全主頁、論壇、微博、微信、QQ、飛信、郵件、人人網等方式,主動搶占網絡宣傳陣地,及時安全信息,適時進行安全管理干預,增強分類教育引導的實效性,提高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二、以三個轉變為突破口的安全教育質量提升體系
無論在實踐操作層面,還是在理論研究層面,當前的高校安全教育依然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學校應積極完成三個轉變,提高高校安全教育體系的質量。
1.由表及里,加強高校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安全教育關鍵在落實,目前高校的落實情況遠滯后于實際形勢的發展,或是出現重大案件后才會加以重視,或是重安全管理輕安全教育。前者問題在于預防意識淡漠,后者治標不治本,有形的安全問題可察覺,而學生安全素質不高的隱形隱患危害更大。
在高校安全問題中,教育與管理是相輔相成、不可割裂的,二者的目標都指向于高校安全的保障。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要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引導學生重視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時,要加強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校內各項管理制度,規范日常行為;及時查處發生在大學生中的各種安全問題;落實學校安全防范措施等。
總之,高校安全教育應健全體系,將安全管理與安全教育相結合,將理論學習與參與實踐相結合,促使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深入。
2.以點帶面,加強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統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多是零散和隨意的,大學生普遍缺乏深入的、系統的安全教育。原因之一是高校安全教育組織機構和領導機制不完善。一般認為,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保衛部門的職責;而安全保衛部門認為其職責主要是學校的安全管理,且無力承擔安全教育工作,等等。原因之二是安全教育力量單薄,缺乏專業師資和專業管理人員。目前的安全教育尚停留在輔導員層面,只是組織安全教育主題會和節假日前后的安全教育例會等。
高校安全教育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齊抓共管與分工負責相結合。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要內容。學校保衛處、學生處、思想政治教研室、宣傳中心、后勤管理部等都責無旁貸。應當實行崗位責任制,主管領導指導監督,安全教育中心人員、輔導員、班主任及學生干部貫徹落實到學生個人,使高校安全教育制度化和系統化。
3.由此及彼,加強高校安全教育的前瞻性
高校的安定和諧是育人的基本前提,意義重大。對于如何保證高校的安定和諧,存在著一種頗為普遍的錯誤觀念:即單純強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此觀念指導下,高校會更多地約束學生的行為,制定更加嚴厲的處罰辦法,防止各類事件事故的發生。這種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做法,缺乏前瞻性,看似解決眼下問題,但安全隱患一直存在。只有真正加強學生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引導學生如何避免事故,教會學生如何處理事故,這才是校園安全的根本,才是教育的根本。
三、以三個難點為著重點的安全教育管理保障體系
安全教育的高度、寬度和長度是取得實效的難點。對這些問題,高校要力促三個結合,才能推動實踐教育向立體縱深發展。
1.安全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
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五個層次,并認為這些基本需要對人的生存發展來說十分重要,一旦缺失或未滿足將會帶來身體上或精神上的隱患,若得到滿足就演變成追求高一級需要的動力。因此,高校的安全教育作為保障大學生生存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而且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保障。將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一方面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容體系,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學生安全意識和抵御非法侵害的能力,確保高校的安全穩定。
2.安全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近些年,大學生發生的人身意外傷害和非正常死亡的事件逐年增加,分析事件的原因,發現多是心理障礙造成的惡果。[3]125-128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心理成熟滯后于生理成熟,心理狀態波動起伏明顯、穩定性不強,且情緒控制能力較差,易誘發校園安全事件。將高校安全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心理素質拓展等活動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自我、提升自我,增強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預測、排查、干預、跟蹤”的危機積極應對機制,對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和跟蹤,防止出現自殘、自殺和傷害他人等事故。
3.宏觀安全教育與微觀安全教育相結合
傳統的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集中于法律法規、人身財產安全等領域,但是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安全教育的內容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從宏觀層面看,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轉型期矛盾凸顯,由此產生諸如政治安全、國家安全、環境安全、資源安全等問題;[4]49-52從微觀層面看,隨著學校管理社會化和學生結構復雜化,大學生在心理、社交、就業、網絡和消防等方面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學校應將宏觀安全教育與微觀安全教育相結合,切實開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大學生安全素質和能力。
總之,高校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在高等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只有正確把握方向,加強隊伍建設,豐富教育模式和內容,切實有效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能力,才能推進高校安全教育的體系化、常態化,才能構建和諧的校園安全文化。
參考文獻:
[1]蔣夏寧.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12)
[2]梁姍姍.大學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體系的構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