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5: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概述
1.1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分類在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中,需要按照“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的規定,使城市的所有人員,都自覺的把各級環境污染治理設施按照規定分類放置,如可以按照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除塵脫硫、工業廢氣、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除外)和不同的生活垃圾等不同的類別[2],進行分類處理,這樣就可以使在城市生產生活中的大氣、水、固體廢棄物等污染治理上發揮作用。使它們不能成為污染源,而成為城市的資源。
1.2環境污染治理技術的發展由于中國的環保工作起步較晚,環境污染問題還是近30年的重要工作,雖然也投入了很大力量,有了一些管理模式,但各類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發展還不成熟,尤其是中國在城市環境污染治理中,在一些高新技術和企業產品更新換代的能力上,都存在著很大的發展優勢。對于這些都是當前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的中心任務。例如,在城市污水治理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在這些城市污水處理中,大多采取的模式是集污水處理工藝為一體,然后再選擇利用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對這些城市污水進行處理,就可以使這種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種設備可以在城市環境污水處理中,廣泛應用于污水量較大的需要,尤其是對于那些還沒有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地區和小區建筑物,非常實用的利用這種設備,來解決污水的處理問題;還有一些城市有一些分散的人群聚居地,在這些城市的居民聚居區,他們也會產生污水,也需要處理污水。雖然在工業廢水處理上,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城市環境的污水處理產品的質量水平得到較大的提高,這些成果的來源主要是中國的廢水處理工藝得到發展,這使中國的工業廢水處理設施中,經常使用工藝新型的各種設備,尤其是這些設備在中國已經都能生產。這使中國在建污水處理廠,幾乎可以全部采用國產設備,這對于污水處理具有很大優勢[3]。在固體廢棄物的治理方面,在中國的不同區域采取不同的手段,關于工業固體廢物處理方式,一般都采取衛生填埋法、焚燒法等不同的方式,也有將這些廢棄物堆置于郊區,然后在上面覆土,再利用土地進行綠化,這樣不僅可以處理廢棄物,而且可以增置城市新的景點。但對于這些生活垃圾來講,中國處理方式仍存在許多不足,在目前,仍然是利用填埋、堆肥與焚燒三種方式來處理固體污染物[4]。
2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現狀
2.1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模式就全國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而言,中國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的工作模式,基本上還沒有走出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模式。這種模式在中國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是城市污染企業需要建設污染防治措施,這種措施是一種可以處理污染物處理設備,它可以來處置企業在生產系統中產生的污染物,也有些單位運行本單位的環境治理設施,這樣也可以解決環境保護工作,也就是企業自己負責城市環境的運營管理;另一種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是利用公共性的措施來治理污染的防治措施[5],這是一種需要依靠政府籌資,來建設城市環境管理系統,用這種方法來統籌解決城市環境的污染治理。關于將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實施進入市場化模式,就是要將城市環境污染治理,實施專業的、具備污染治理運營資質的企業,就需要進行統一的運營管理,能夠更好的實現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轉,也能夠更好的使污染物達標排放,提升城市環境的污染治理力度,并且有利于培育社會化,時至今日,這種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已經在中國的廣州、深圳、東莞等經濟較發達的地區[6]得到較好的發展,其他的一些城市中,這種模式只是在外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較多的地區有較好的實施,顯然,對中國來講,要實施這種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模式,還需要做較大的努力。
2.2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認定情況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認定有了較大發展,從1999年計算,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環境保護設施運營資質認可管理辦法(試行)》,到2004年,中國施行《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這些政策已經在全國各地的城市環境污染治理中,已經建立起一大部分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的運營機構。目前,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在中國有效期內的持證單位約2100家。幾年來,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運營在中國,尤其是江蘇、上海、山東、廣東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得到了較快發展,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這主要表現在: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穩定性有了大幅提高,大大提高了達標排放率;加快了工業污染集中處理(解決了中小企業的污染治理問題)、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等集中處理工程領域設施運營的市場化步伐;充分發揮集約化優勢,規模化運營,降低了企業污染治理成本;培育了環保設施運營管理服務業的發展,提高了運營人員水平。
2.3現行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存在的問題目前,從中國城市環境的污染治理的發展情況看,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的專業運營企業,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較發達的城市[7],在這些城市中也得到較好的應用,但在中國還有許多地區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還比較薄弱,亟待快步趕上去,才能夠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
2.3.1傳統的“兩種模式”的問題在中國城市環境的污染治理過程中,長期應用“兩種模式”,來實施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的模式,都會在資金的使用上帶來困難,對于這些困難,無論是排污單位建設污染防治措施,還是利用公共性措施來解決城市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都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因此,對于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的費用是較大的,這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政府來講,壓力都是很大的;同時還有在技術上、管理人員急需的困難,目前,在一些城市,環境管理工作人員不是專業性的工作人員,就容易出現他們的技術水平良莠不齊,很難使他們在工作中,達到環保設施的正常運轉。再加上中國城市環境污染治理長期以來,沿襲使用的“兩種模式”,這些問題都使城市的污染防治運行難以與企業運行模式統一起來,這里主要存在著效益問題,對這種設施運行管理的單位或個人來說,如果在城市環境污染治理不進行成本效益核算,就會使城市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沒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有些還可能出現虧損,城市的環境污染治理就很難見到實效,必須提高企業的積極性,才能保障城市污染防治設施的正常運行。
2.3.2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能力薄弱問題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能力,以南京的環境污染治理為例,2012年南京在繼續推進“雨污分流”、“一河一湖”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按照“一河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則,對城市部分黑臭河道開展新技術治理。采取生物、物理、化學等方法集成的治理技術,啟動實施內秦淮河北段、十字河等13條黑臭河道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把黑臭河道徹底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請,因此,南京市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能力中已經得到發展,但在具備運營資質的單位中,還沒有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實踐的證書和經驗,不僅如此,還有一些企業在運營類別上只是臨時資質證書,顯然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能力薄弱問題不容忽視。
2.3.3中國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亟待提高中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市場化起步較晚,在眾多排污企業中,只有少數企業把環境污染治理設施交給專業公司運營的企業。例如,2012年南京太湖流域的高淳、漂水兩縣全年關停污染企業41家,完成循環經濟試點企業13家。但從全市來看,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亟待提高。
3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應采取的對策
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市場化,就可以解決“兩種模式”弊端,在一些企業中,在觀念上還沒有認可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的意義,這就使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市場化進程緩慢,就難以形成城市環境治污的優勢,這就不利于城市環境治污與社會管理的發展。
3.1環境污染治理要加強法制建設目前,中國開展了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工作,這種工作的開展,可以引導和推進環保服務的市場化,也可以對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起到促進作用,在城市環境治污中,對運營單位實行城市環境治理與社會治理污染問題,這樣就會對排污企業的環保工作產生動力,就會鼓勵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市場化發展。因此,在城市環境治污中,就需要加強法律層面的作用,尤其應加強對城市環境治污的立法調研,才能在城市環境的污染中,盡快建立具體和專門的法律制度,才能夠利用法制的優勢,來嚴格制定城市環保污染治理與社會的管理,才能為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市場化提供法律保障。
3.2環境污染治理要建立激勵政策在現行的政策體系中,扶持和鼓勵環保與社會管理發展的政策還不完善,因此,應該在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上為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加大企業的治污能力,就會提高城市環境治污企業的積極性,就會使城市環境污染與社會管理服務盡快實現市場化。就可以使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得到良好的發揮,可以在經濟上發揮規范城市環境污染的治污市場,才會使政府和治污行業制定合理的運營服務費用,通過治污企業形成競爭性的定價機制;才能使治污企業在稅收上得到優勢,就會有利于使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單位獲得減免稅制度。
3.3環境污染治理要采取雙贏機制環境污染治理要采取雙贏機制,應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和科學技術的創新投入,才能提高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管理的能力。使城市環境治污的市場空間得到擴展,才能使城市環境治理采用雙贏機制,使其得到健康發展,城市環境污染治理,需要平衡雙方的利益,才能使城市環境治污企業在優化管理、節約成本、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得到較大的空間,既有利于用戶,又發展了自己。才會使城市環境治污企業的運營市場,得到認可,才可以實現城市環境污染治理與排污企業的雙贏局面。
4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環境污染現象也愈加嚴重。環境污染不僅僅威脅到了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更是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保護環境以及治理環境己經成為我國需要重點踐行的基本國策之一。而環境治理的重點就是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近年來,隨著環境責任保險試點的進行,我國環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體系尚未建立,我國環境保險市場無法得到有效的引導以及規范。
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立法現狀
2014年4月,新的《環境保護法》修訂通過,新的娜境保護法》新增了有利于污染治理以及環境保護的條例,例如鼓勵投保條款的建立。但是新的《環境保護法》的修訂并不能為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的建立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撐,一些原則性規定比較少。作為新時展背景下的我國首部環境單行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首次將環境污染治理提到日程上來,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自此之后,相關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并未建立。不得不說,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建立尚處在起步階段。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是指環境侵權人向受害人提供賠償以及相關責任的法律規范的統稱,之所以要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是因為我國有關污染治理以及污染侵權責任的界定以及追究體系尚不完善。200年12月4日,作為環境污染責任試點工作拉開序幕的日子。這一天對于我國環境保護以及污染治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將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體系的建立提到日程上來。但是隨著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的建立反而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在試點過程中,雖然企業以及公眾對于環境污染責任的界定以及追究工作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和支持,但是其真正實施踐行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一方面,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社會效應并不是十分強烈,難以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市場的發展以及規范提供支撐;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權威性的法律依據,對于一些高污染企業的治理和處罰工作開展的也并不是十分順利。
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的構建
(一)以新《環境境保護法》為依據,強制規定投保情形,充實法律條款群
新的《環境保護法》增加了鼓勵投保的規定,因此,可以借鑒這一新的規定進行環境單行法的修訂。在修訂環境單行法時,要將投保情形進行明確,因此充實法律群。具體來說,就是將環境要素各個領域的特點和保護要求放置在環境單行法中進行特殊強調。每個環境要素在各個領域的保護要求以及發展特點都是具有差異的,因此,要想能夠將環境單行法真正貫徹下去,需要將強制投保的情形進行明確。因此,在環境單行法的法律原則上,應該重點強調強制保險的情形以及所要采取的相關治理措施,至于各個環境要素保險法是如何進行運行的則無需重點強調。例如,在《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過程中,對于使用有害氣體的生產企業以及生產部門都設有相應的治理條例以及處罰意見。而經過多次修添《大氣污染防治法》有關環境責任保險條款則大大簡化,僅僅規定只要是使用以及排放有害氣體的企業都需要投保環境污染保險。環境污染保險投保情形的強制規定以及明確大大簡化了《大氣污染防治法》的運行程序,不僅提升了法律的效力,也有利于環境污染治理。
(二)制定娜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強化立法的全面性以及適用性
各個環境要素領域并不是完全不同的,而是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因此,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建立的目標之一就是對普遍適用的領域進行全面立法并集中實施。在《環境保護法》的修訂過程中,立法部門曾經各方面征求意見,許多公眾都認為商業保險的投保是解決環境污染治理問題最為主要的手段。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開展更加是證實了這一言論的正確性。首先,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過程中,要完善相關制度以及技術配套措施,將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真正落實下去,從而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的構建提供實踐性的支撐。其次,要重點解決好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構建的中心問題,即強制保險問題,其涉及到許多專業性以及技術性的問題。強制保險問題對于所有環境領域以及各個環境要素都是普遍適用的,因此,無論是環境單行法,還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體系的建立,都需要將強制保險問題作為立法的決策重點。強制保險在立法過程中要體現其全面性和適應性,需要涵蓋總則、保險合同、理賠事項、法律責任以及附加說明等方面的內容。
(三)針對專門環境治理領域進行專門立法
特殊環境治理領域的立法也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構建的重點,例如對于內河船舶油污污染就需要制定專門的法律進行規范。一方面,對于特殊環境領域而言,治理方法以及治理范圍存在特殊性,需要進行專門分析;另一方面,特殊環境領域在未來可能發展成長為具有重要經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的重要行業,具有一定的行業發展潛力,因此,要對其進行專門立法。同時,對于專門環境領域治理領域而言,立法以及執法的需求也是不斷發生變化的,因此,有關法律條文以及立法原則要進行適時調整。此外,要建立健全環境評估體系以及風險防范機制,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的構建提供幫助。
關鍵詞:生物技術 環境污染 治理 應用
在我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中,由于忽視了發展中的環境保護,目前環境狀況十分嚴峻。近年來雖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環境質量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我國成為世界上環境污染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細胞融合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分子生物技術等的發展,環境生物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由現代生物技術和環境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環境生物技術已在環境治理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物技術產生、發展及演變與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生物技術在環境領域的應用有著深遠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對于尋求用低成本解決環境問題的發展中國家具有極大潛力。
1.現代生物技術的概況
現代生物技術是應用現代生物科學及工程原理,利用生命有機體來發展新產品或新工藝的一種技術體系。目前生物技術應用到農業醫藥衛生、食品工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并在解決人類面臨的糧食危機、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世界各國均重視高技術發展的當代,生物技術最被人們看好,被列為優先發展的領域,已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技術支柱之一。
目前利用生物技術治理環境污染,與化學、物理等其他技術比較,環境生物技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反應條件以及無二次污染等顯著優點,能有效的遏制生態惡化趨勢,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物技術是最安全和最徹底消除污染的方法,同時還可以增強自然環境的自我凈化能力;是有機廢物資源化的首選技術,將有機污染物轉化為沼氣、酒精、有機材料、蛋白等;能改造傳統生產工藝,實現清潔生產過程的生態化或無廢化。
2.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2.1生物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利用生物技術,將利用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微生物處理廢水的技術,稱為自然生物處理法,該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轉移和轉化作用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處理方法,該技術被認為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污水處理手段,它不但融合了生物自身的特點,如吸附性好、沉降性好和降解能力強等,而且符合生態學及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污染狀況的加劇,環境標準的不斷提高,使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取得了很大進展,如吸附-降解生物處理技術、厭氧折流板反應器生物處理技術、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生物處理技術、LINDE生物處理技術、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生物處理技術、廢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等都得到了充分開發[1]。
2.2生物技術在廢氣凈化處理中的應用
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生物過濾、生物洗滌和生物吸附法等。生物技術法與傳統有機廢氣處理方法比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和無二次污染等技術優點,國內外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對廢氣凈化處理得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美國學者利用微生物代謝凈化工業性惡臭氣體效果顯著,而且不產生二次異臭;德國研究者利用生物膜過濾處理含硫化氫的氣體,硫化氫除去率達90%以上。魏在山等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對橡膠再生脫硫過程所產生的低濃度有機廢氣處理試驗結果表明:生物膜填料塔處理工業有機廢氣是可行的,當運行條件控制適當時,凈化效率可保持在90%以上,能夠實現達標排放,且投資省,運行費用低。
2.3生物技術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的應用
目前,國內外固體廢棄物常規處理方法主要有固積、掩埋、焚燒,其缺點是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高,在處理的過程中有同時對空氣、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固體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使其成為可用于農田的土壤改良肥料,以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經過生物技術處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可作為作物生長的優質有機肥料,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的部分資源化有利于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近年來,國外采用機械快速堆肥工藝,發展用蚯蚓床處理有機垃圾和糞便、處理城市垃圾,不僅可以將城市有機廢棄物轉變為肥效高且無臭味的蚯蚓糞土而且還能獲得大量蚯蚓作醫藥原料,加上蚯蚓體內蛋白質含量與魚類相當,是畜禽和水產養殖業的優良飼料,可以收到一舉數得之效果。
2.4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修復中的應用
生物修復是指在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維持其原貌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自然凈化能力并強化其分解污染物的能力,使其得以修復。該法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存在于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或使其完全無害化,從而使污染了的環境能夠部分或完全恢復到原初狀態的過程,它包含有植物修復和微生物修復兩種。
生物修復技術是80年代以來產生和發展的清除和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物工程技術,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去除污染環境如土壤中的污染物,達到治埋環境污染的目的。生物修復技術最成功的例子是應用投加營養和高效降解菌對油輪泄漏造成的污染進行處理,取得非常明顯的效果,使得近百公里海岸的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此后該技術被不斷擴大應用于環境中其他污染類型的治理。國外對生物修復技術非常重視,研究證明采用微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物修復技術是治理大面積污染區域的一種有價值的、可行的、有效的和優越的方法。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物修復的內涵也不斷豐富,近年來還研發了真菌修復、植物修復以及無機污染物的生物修復等技術。生物修復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可分為土壤生物修復、地下水生物修復、沉積物生物修復和海洋生物修復等[2]。
3.結束語
生物技術作為一項有效的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在環境污染治理、生物修復技術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隨著技術的進步,對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可利用微生物的共代謝作用進行污染物降解;還可利用微生物誘變育種、原生質體融合和基因工程創建高效工程菌應用于環境污染治理等,這些都是環境污染生物治理的有效手段。環境污染的治理和控制將隨著新理論、新方法的運用而日臻完善。
參考文獻: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為了減緩由工業革命帶來的極其嚴重的工業污染問題,西方發達國家對污染的防治由原來的末端處理轉變為清潔生產的戰略。清潔生產首先要注意使用清潔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盡量減少煤炭等能源的使用。其次,還要注重生產過程的清潔,而且還要盡量保證產品的無污染和回收利用,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為了達到較好的污染防治效果,要將清潔生產貫穿到整個產品的生產過程,同時還要考慮到產品后期的回收與再利用。清潔生產對環境污染治理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為了達到更加深層次的治理效果,還要加大對清潔生產的使用范圍,真正將清潔生產技術應用到工業生產中。
2目前我國環境污染綜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垃圾焚燒中的二次污染
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極其嚴重的,后來為了減輕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采取了多種方法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焚燒是最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但是由于操作不合理等原因,往往導致垃圾焚燒不充分,為后期處理增加了工作難度。
2.2污水治理中的二次污染
由于巨大的人口壓力,我國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量非常大,而且,為了節約污水處理成本,一些人會使用不合格的處理設備,或是將污水直接排放出去,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未經過嚴格處理的污水中含有成分極高的有害金屬,而且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會被當作肥料排放到田地里,污泥中含有的鉻、鉛和鋅等重金屬會隨著農作物的生長進入作物體內,最終被人體所吸收,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而且,土壤中的重金屬會隨著雨水滲進地表,對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2.3大氣污染治理中的二次污染
工業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是也加重了大氣污染。對于大氣污染日益加重的問題,當今社會普遍采用吸收法進行治理。吸收法就是運用吸收裝置,將大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等污染物收集到吸收瓶內,然后注入與其能發生反應的氣體進行中和處理,最終實現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在一般情況下,吸收法都能收到比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由于與污染氣體進行中和的氣體用量難以確切把握,因此很容易發生浪費或是沒有清理完等情況,排放到大氣中很容易發生二次污染問題。
3清潔生產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3.1在生產過程中貫徹清潔生產的理念
要想達到理想的環境污染治理效果,必須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貫徹清潔生產的理念。(1)要盡量選擇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盡量避免使用化石燃料。(2)還要選擇清潔的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還要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或是經過徹底治理后再進行排放,杜絕一切污染。(3)制定相應的污染治理應急措施,在發生突發狀況時能夠及時解決問題,控制污染物的擴散。
3.2實現對產品整個周期的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不僅要求使用的能源和原材料是比較清潔的,還要盡量用比較少的原料進行生產,還要控制產品的整個生產周期,將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圍之內。對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統籌安排,合理運用資源,減少原材料的消耗。另外,還要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利用清潔生產技術,在生產的過程中降低污染物的產生,邊生產邊治理,從而促使社會與人的和諧發展。
3.3環境工作者也要堅持清潔生產理念
認為因素是造成環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環境工作者的積極作用。環境工作者不僅要正確認識清潔生產理念,還要能夠將這一理念切實貫徹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環境工作者不僅要從自身做起降低環境污染,還要通過自身掌握的先進技術呼吁全社會愛護環境的意識,共同努力,緩解環境污染問題。
4結語
論文摘要: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為自然資源存量價值與耗竭價值核算、環境污染損失價值核算及環境質量恢復與改善價值核算;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理論應依據的經濟理論、價值補償理論、效用價值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自然資源存量和耗竭價值核算可采用支付意愿和供求定價模型法;環境污染造成的生產和固定資產損失價值核算可采用市場法;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失價值核算可采用人力資本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指標體系包括自然資源核算指標和環境保護核算指標;系統討論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內涵、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及指標體系以促進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深入研究。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的意義表現在:完善和發展經濟核算的理論與方法建立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相適應的經濟核算與分析體系;推動經濟學的發展;改革與完善經濟核算制度,建立既適合中國國情,又具有國際可比性的經濟核算制度;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資源資產的產權關系,建立自然資源高效使用、合理補償和法制化管理制度;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環境問題沒有受到國民經濟核算部門的重視,絕大多數與環境問題相關的經濟信息沒有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反映出來,如為減少和防治環境污染以及恢復生態環境而發生的成本與費用沒有在生產成本中體現出來,因環境污染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或因治理環境對社會的貢獻沒有確切的計算和評價,忽視了環境污染和資源耗竭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從而就造成了人們對經濟指標的片面追求,再加之人口的膨脹,社會需求的膨脹,使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作為解決可持續發展的良方,一旦建立起來,將會在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質量的提高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
1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基本理論
資源與環境價格的確定,是資源環境經濟一體化核算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自然資源與環境定價,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學問題,而且涉及經濟體制、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問題,被眾多學者稱之為“兩難的選擇”。國內外學者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相應的理論和方法,但是,迄今為止尚未達成共識。
1.1的經濟理論
馬克思曾高度抽象地把社會再生產過程劃分為四個環節,即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并且論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生產決定分配、消費和交換,而分配和交換、消費反作用于生產。再生產四環節的活動構成了國民經濟活動的基本內容,并把它看成是揭示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作為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指導思想。
對于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來說,傳統的經濟學原理認為自然資源是沒有價值的,是無限的。也就是說人們可以隨意地使用資源并且不用考慮它的價值損失。因此,以前國民經濟核算基于這種理論大多數沒有考慮環境與資源給國民生產總值帶來的損失。
1.2價值補償理論
價值補償理論的提出是與社會經濟發展,資源加速消耗,生態環境惡化相伴而生的。經濟發展依賴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支撐,同時又對資源存量和環境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普遍感到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已經威脅到了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獲得了持續高速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已躍居世界前列,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成績,大大增強了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然而在中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即資源的加速消耗,生態環境趨于惡化。
長期以來,中國的資源全部歸國家所有,許多自然資源低價,甚至是無價開采使用,致使財源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按照傳統財政理論,財政分配只局限于國民收入分配領域,對于自然資源配置,資源耗費一直是被忽視的。資源的亂采濫伐,國有資源價值的流失,必然導致國家財政困難和生態環境的惡化。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仍是一個價值補償問題,只有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價值補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1.3效用價值論
資源價值核算的理論基礎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主觀價值論,即效用價值論。資源價值效益可以通過支付意愿、消費者剩余和影子價格來表達。
1)支付意愿。支付意愿是指消費者為獲得一種商品、一次機會或一種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貨幣資金。它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用以表達一切商品、效用或服務的價格,是資源效益核算的根本。目前,支付意愿已被美、英等西方國家的法規和標準規定為資源及環境效益核算的標準指標,并用來核算各種資源和環境的效益。
2)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為獲得一種商品、一次機會或一種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資金與實際支出資金之差。在西方經濟學中,私有商品的消費者剩余可以通過其價格資料求得,而公共商品的消費者剩余主要通過兩種方法求得:①利用“影子價格”,與私有商品類似,可以根據公共商品“影子價格”來求其消費者剩余。②利用支付意愿,詢問人們對某商品的支付意愿和實際支出的費用,從而求出消費者剩余。
3)影子價格。由于資源效益屬公共商品,沒有市場交換和市場價格,但可以利用替代市場技術,先尋找替代市場,再以其“影子價格”來表達資源的效益。例如,計算森林產生氧氣的價值,可先計算森林每年產生氧氣的總量,并假設這些氧氣可用于市場交換,再以氧氣的市場價格作“影子價格”來計算森林產生氧氣的價值。
1.4可持續發展理論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的幾種觀點可表述為:①不重視可持續性:追求資源開發與純經濟增長;②重視可持續性:注重資源節約與管理;③強調可持續性:強調資源保護;④極端強調可持續性:極端強調資源保護。目前,中國實行的可持續發展屬于重視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主張在生產和消費活動中發展循環經濟,以解決當前的人口膨脹、資源枯竭、環境退化等危機。
2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基本方法
作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方法應該與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方法相一致,包括數據來源的調查方法,整理匯總方法和分析研究方法。這里所說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是指分析研究方法并為此建立了一套指標體系(表1)。
2.1自然資源核算基本方法
自然資源價值核算方法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自然資源的核算,是在自然資源成本定價的基礎上進行的核算,既包括存量的核算,又包括流量的核算;既要有實物形態的核算,又要有價值形態的核算;既要對各類自然資源分別進行分類核算,又要進行綜合核算。由于核算的內容與要求不同,其核算的計算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可采用供求定價模型法J。同時,要把自然資源核算同國民經濟增長變化核算以及國民經濟運行中的投入、產出核算聯系起來。自然資源的核算可分3個層次進行:第一,對每一種自然資源進行核算,包括自然資源的存量價值核算和耗竭損失價值核算,反映其增減變化;第二,對自然資源進行綜合核算,反映自然資源總量的變化;第三,把自然資源核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全面地反映國民經濟的增減變化,資本形成的規模以及國民生產總值(GNP)與凈值(NNP)的實際狀況。這3個層次的核算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2.2環境保護基本核算方法
2.2.1環境保護與治理支出核算
環境保護與治理支出包括企業投入、政府投入、居民投入和各種環境保護治理設施捐助,這部分投資支出以實際發生額為準。環境保護與治理支出主要用于:①城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投資,如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工程、氣化工程、生活垃圾處理工程等;②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③環境管理服務支出;④基本建設“三同時”環保投資;⑤居民環保支出等。環境污染治理的費用和投資按實際費用支出和投資的性質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為治理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它將形成固定資產,是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它的支出具有資本性質,因此,應按照固定資產折舊率計算的折舊額作為當期的經濟損失。第二部分是當年為維護環保設施、環境費用的支出和為監測管理污染治理情況和科研費用的支出。這部分應當作為當年的經濟損失。第三部分是當年治理污染時的費用支出,它是對污染物排放的直接治理費,應作為當期的經濟損失。計算公式為:污染治理總費用=已治理費用+虛擬治理費用=實際污染治理投資額/已達標率或實際污染處理率。
2.2.2環境質量降級核算
環境質量降級主要是由生產中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以及環境噪聲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一方面生產中的原材料使用量越大,生產規模越大,自然資源的消耗也越多,排放的污染物也越多,造成的環境質量降級也越快,如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環境質量降級核算可采用恢復法進行,如大氣環境質量由二級降到三級,水環境由Ⅲ類水體降到Ⅳ類水體等。治理大氣環境質量由三級升二級,進行污水處理使水環境質量由Ⅳ類水體升到Ⅲ類水體的費用即為環境質量降級的損失。
2.2.3環境污染損失核算
環境污染損失可分為以下及部分:
(1)環境污染造成的生產損失:環境污染造成的生產損失包括對工業、農業、畜牧業、養殖業及其他行業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表現在2個方面:一是環境污染使產品減產,二是環境污染使產品質量下降。可以用市場法對這部分損失進行核算。
(2)環境污染對固定資產造成的損失:固定資產主要是指各類機械、儀器、廠房及其他公共建筑物和設施等。環境污染對固定資產造成的損失主要是加速固定資產折舊,縮短使用壽命,以及增加維修保養等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用市場法對環境污染造成的固定資產損失進行核算。
(3)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失: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經濟損失的核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可考慮環境污染造成的醫療費增加、直接勞動力和間接勞動力損失等幾部分,可采用人力資本法進行核算。
(4)水污染損失核算:根據環境規劃最終目標,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應為100%,生活污水處理后應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排放標準,把此目標作為理想狀況,對比現階段與目標值的差值,算出應處理的污水量,并根據一定的處理費用,核算出水污染損失的價值。計算公式為:水污染損失價值=(生活污水排放量+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量)×污水處理費。
(5)大氣污染損失核算: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大氣環境質量退化的主要原因。排污收費為對環境外部影響附加一個真實的價格提供了一種機制,從而確保環境影響被納入到污染者的決策框架之中。理論上,理想的收費水平應該反映與污染物有關的邊際損失成本。但實際上,目前各省都用征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費來彌補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損失,實際征收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費都遠遠低于大氣污染環境損失成本。
(6)固體廢物堆放污染損失核算:工業固體廢物的污染損失,主要為工業固體廢物的堆存費用堆存費用是指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或堆存直接造成的人、財、物等方面的額外費用,估算方法采用“工程費用法”。計算公式為:堆存費用=堆存量×堆存系數。
【關鍵詞】新農村 河北省 環境污染 綜合治理
一、河北省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環境污染現狀
(一)工業污染源從城市轉向農村
隨著現代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規模的擴大,加上產業梯級轉移和農村生產力分布調整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工業園區在農村地區悄然興起,造成城鎮工業廢水、生活垃圾向農村地區轉移,農村環境污染嚴重。而其中的工業企業廢水、廢氣、廢渣等“三廢”超標排放是導致農村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不得當
農民的環保意識相對比較薄弱,農村環保基礎實施相對滯后,大多數農村沒有地下污水處理站和垃圾處理站。村民們將自家的生活垃圾直接傾倒在田間水渠,污染生態環境的同時,生活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屬和難以降解的有毒物質隨著滲透土壤中,如果到達地下水系統,將會引起地下水的污染。河北省農村地下水污染情況比較嚴重,根據《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顯示,華北平原局部地區地下水存在重金屬超標現象,主要污染成分為貢、鎘、鉻、鉛等,污染來自海河流域污染地表水入滲補給,嚴重威脅河北省地下水飲用水源安全。
(三)農業面源污染嚴重
根據2012年河北省環境公告顯示:2012年全省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34.9萬噸,其中工業和生活排放量為42.3萬噸,農業源排放量為91.8萬噸。可見河北省農業面源污染嚴重,已經逐漸超過工業點源污染和城鎮生活污染。而近幾年,由于農民缺乏相關的環保意識,盲目提高農產品產量,使得農藥、化肥、地膜的施用量呈上升趨勢。據《2012年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告》數據顯示,2012年河北省糧食播種面積為6302.37千公頃,其中農用化肥施用量為329.33萬噸,農藥使用量為8.48萬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為12.69萬噸,其中地膜使用量68248噸,地膜覆蓋面積達1159.06千公頃。與2011年相比全省農藥、化肥、地膜使用量呈上升趨勢。
二、國內外環境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及啟示
(一)德國的環境污染治理實踐
德國注重保護生態農業發展。德國政府高度重視對農場生態環境的保護,規定禁止使用化學農藥,采用與自然控制力相協調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化學肥料,采用農家肥料,種植豆科植物,實施秸稈還田措施;采用合理多樣的輪作和間作制度。政策上,實施環境保護補貼,使得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向著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方向發展。
給我們的啟示:一是推進農村環境局域化管理。可以從農村的整體規劃入手,以村為單位,結合村子自身的農業及景觀特點,制定具有特色的環境保護局域規劃。二是發展生態農業。例如可利用“秸稈還田”等措施,對土地施天然肥料而減少化肥的實施,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土壤有機物及氮、磷、鉀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還能防治燃燒秸稈所導致的大氣污染。
(二)美國的環境污染治理實踐
美國農村擁有一整套完整的垃圾處理回收產業鏈。在美國的鄉村,生活垃圾都是由規模不大的、專門從事廢棄物收購的家庭公司來承擔,這些公司在當地“比比皆是”,家庭公司的員工也是農民,他們開著垃圾車去各家各戶收取垃圾,并取得一定費用。這樣美國農村生活垃圾就得到了很好的處理,經過收集、回收、處理、加工、銷售等一系列商業化的運行模式,形成一個垃圾回收的產業鏈。
給我們的啟示:一是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需要村民提高自主意識。政府的法律制度是約束外因,提高農民自身的環保意識是內因,內因外因相結合才是實施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有效途徑。二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國農村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過于分散,沒有一部農村環境保護的專門法,造成農村特有的一些環境污染,沒有明確的監管和治理措施,因而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
三、河北省農村發展的環境污染治理建議
通過借鑒國內外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經驗,提出適合河北省新農村建設的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建議:
(1)積極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村鎮污水處理和城鄉一體垃圾處理試點工作。多增加一些環保服務站,垃圾處理回收站,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爭取做到每個村落都能夠設一個能夠解決自身污水垃圾的處理系統,村中建立更多的符合衛生條件的廁所,并定期有專人負責清理回收。各級政府要動員村民捐助農村環保設施,為農村環境治理爭取到更多的資金。
(2)發展生態環保農業。在農業生產上,要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農膜等化學物質,實行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通過采用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進而大量使用農家肥、種植綠肥等方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采用合理多樣的輪作和間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保護生態環境;合理采用“秸稈還田”措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防治大氣污染。
只有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業生態經濟,才能將“環境污染治理”落到實處,而非停留在口頭上,真正為村民謀取利益,從根本上調動村民積極性,從而促進河北省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關鍵詞?演環境治理投資;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
中圖分類號?演F062.2 ?眼文獻標識碼?演A ?眼文章編號?演1673-0461(2013)12-0057-04
一、引 言
20世紀30年代以來,以凱恩斯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提出了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是消費和投資,消費和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擴張力量和源泉。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具有決定性作用,是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環境治理投資作為一類相對獨立而又比較特殊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投資,既有一般固定資產投資的性質,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固定資產投資的特殊性質。
河北省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現了快速、持續地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改善。但是河北省作為一個工業大省,自身的生態環境基礎比較脆弱,再加上長期實行的是一種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式發展模式,近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河北省的環境問題更是不容忽視。據最新統計,2013年第一季度,石家莊、邢臺、保定、邯鄲、衡水、唐山、廊坊這幾個城市一起位居最重污染城市前十名。河北省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急需解決。為了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狀況,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這有賴于環境治理投資。環境治理投資是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之間非常重要的一環。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發展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環境治理投資是促進經濟增長與環境治理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一些學者對經濟增長與環境治理投資之間的關系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包群等(2005)對1996年~2002年中國面板數據進行考察,認為倒U型曲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污染指標以及方法的選取。[1]李國柱等(2005)通過對河北省廢水、廢氣、粉塵及固體廢棄物估計得出四個庫茲涅茲曲線模型,除水質量處于好轉,其他幾方面都在不斷惡化。[2]蘇婕(2009)利用協整分析對全國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環境治理投資與GDP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合理增加環境治理投資并不會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相反能使經濟效益提高,國民收入增長。[3]
二、 理論基礎與數據說明
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協整理論及其方法,解決了非平穩序列建模引起的虛假回歸,并把由非平穩經濟變量的線性組合組成的平穩性序列稱作協整方程,來反映經濟變量之間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協整分析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完成:首先對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判斷其平穩性,對于兩個時間序列Xt和Yt,只有在它們都是d階單整即I(d)時,才可能存在協整;然后對這兩個同階單整的序列進行協整檢驗;最后對存在協整的序列構建誤差修正模型,研究序列在短期波動中偏離它們長期均衡的程度,并且可以通過Granger檢驗來說明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確定變量間的因果方向和強度。
1. 理論基礎
(1)序列平穩性檢驗。首先對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判斷變量平穩性的過程稱為單位根檢驗,其方法通常有DF檢驗法、PP檢驗法和ADF檢驗法。實踐中人們通常使用的是ADF檢驗法,其模型為:
ΔX■=σX■+■βΔX■+ε■ (1)
ΔX■=α+σX■+■βΔX■+ε■ (2)
ΔX■=α+βt+σX■+■βΔX■+ε■ (3)
其中,{ε■}為白噪聲,Δ表示變量的一階差分,原假設為H0 ∶ ρ=1,即{Xt}有一個單位根(非平穩),t為時間趨勢因素,如果ADF的值小于Mackinnon臨界值,那么序列是平穩的。
(2)協整關系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根據Engle和Granger1987年提出的EG檢驗法,對于同時d階單整序列yt和xt,首先用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進行回歸,即有:
y■=β■+β■x■+ε■ (4)
其次對殘差序列估計值■■=yt-■■-■■x■做平穩性檢驗,若■■~I(0),則yt和xt有協整關系,也就是具有長期均衡關系,引入誤差項,建立如下誤差修正模型:
Δy■=■α■Δy■+■β■Δx■+γ(y■-■■-■■x■)+μ■
(5)
其中(y■-■■-■■x■)為誤差修正項■■,即協整方程的殘差項,在誤差修正模型中,各個差分項表明變量短期波動的影響,短期變量Δx■和γ(y■-■■-■■x■)聯合決定yt的短期變化Δyt的方向。
(3)Granger檢驗。雖然協整檢驗可判斷變量X和Y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檢驗。如果利用過去X和Y的值對Y進行回歸,比單用Y的過去值回歸能夠顯著地增強解釋能力,則X是Y的Granger原因,否則稱X是Y的非Granger原因。Granger檢驗形式如下:
y■=c+■α■y■+■β■x■+ε■ (6)
檢驗的零假設:x不是y的Granger成因,即H0 ∶ β1=β2=……=βq=0,常用F檢驗進行,如果大于臨界值則拒絕零假設,x不能Granger引起y。
2. 數據說明
本文選取1997年~2011年間的數據作為樣本空間。用地區生產總值(GDP)表示經濟增長,用環境治理投資支出(TZ)表示環境投資情況。數據來源于《河北省經濟年鑒》,使用往年的CPI數據進行平減,并換算成1997年的不變價數據。
三、河北省經濟增長與環境治理投資關系模型構建
1. 研究區概況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影響下,河北省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已嚴重制約河北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內污染最重城市扎堆河北有諸多原因。[4]首先,產業結構偏重,鋼鐵、建材、石化、電力等“兩高”行業集中,其中,鋼鐵粗鋼產量超全國總量的1/4;其次,能源結構不盡合理,能源消費居全國第二位,單位GDP能耗比全國水平高近60%。這樣的產業和能源結構給予環境巨大的壓力。如何應對環境污染變化,減輕環境污染對河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已經成為一項緊迫任務。
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發展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而環境治理投資是促進經濟增長與環境治理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河北省逐步加大環境治理投資,環境治理投資額由1997年的18.3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443.6億元,如圖1所示,年均增長率23.68%。河北省環境治理投資額呈上升趨勢,但環境治理投資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重波動較大。由圖2可知,1997年~2002年,河北省環境治理投資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到2002年達到峰值。2002年~2009年投資比重總的來看呈逐漸下降趨勢,2010年之后再次開始增加投資比重。這主要是因為2002年以前,河北省政府注重污染治理,尤其2002年開展環境保護年,以建設“綠色河北”為總目標,全社會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加大了環境保護投入。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后,環境治理投資比重降低。近幾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政府再次開始重視污染治理。
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二者相互影響。為了加強對環境治理投資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工作,本文通過協整分析來研究河北省經濟增長與環境治理之間的關系。
2. 模型構建
(1)單位根檢驗。為了消除數據間的異方差現象,對數據進行對數處理。用LNGDP代表對GDP取對數后的值,用LNTZ表示對TZ取對數的值。這種變換不會改變變量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和短期動態穩定關系。
在對地區生產總值、環境治理投資支出的所對應的對數序列的單位根檢驗過程中,本文首先利用ADF檢驗法對各個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得到檢驗結果。
在滯后三期時,AIC和SC的值最小,所以選擇滯后三期時的數值,從表1可見,LNGDP、LNTZ在經過一階差分后,ADF值分別小于5%顯著水平的臨界值,也就是說兩個序列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穩的。由于序列之間存在同階單整,因此這兩個變量符合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可以對其進行協整分析。
(2)協整檢驗。本文應用的協整檢驗方法是E-G檢驗法,這種協整檢驗方法是對回歸方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通過以上單位根檢驗可以得知,LNGDP和LNTZ屬于同階單整,都是I(1)序列,因此滿足兩變量協整所具備的基本要求。根據協整的定義,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對LNGDP和LNTZ進行回歸得到兩者之間的協整方程如下:
LNGDP■=6.437+0.563LNTZ■+ε■
(41.95)(17.24)
R2=0.958113 DW=1.627595
上式中參數都是顯著的,R2較大,DW值接近于2,說明模型整體上對數據擬合的比較好。從上式中得到的殘差方程:
ε■=LNGDP■-6.437-0.563LNTZ■
運用E-G檢驗法基于協整回歸殘差的ADF檢驗對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滯后階由SIC準則自動選擇,最大滯后項從0開始逐一設定并在此過程中選擇能使SC達到最小值的滯后階(剔除了過度滯后所導致的SC為最小的情況),從而可獲得三種設定情況下的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其結果顯示,殘差序列已為平穩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殘差序列的t檢驗統計量絕對值有大于相應的臨界值的結果,拒絕H0假設,即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從對殘差序列的穩定性檢驗中可以看出,1997年~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與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之間具有顯著的協整關系,也就是說河北省環境治理投資與GDP之間存在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
通過協整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近幾年來,河北省的地區生產總值與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同向變化。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數量增加1%,地區生產總值將會增加0.563%。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環境治理投資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
(3)格蘭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協整檢驗論證了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這種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因果關系檢驗。對河北省經濟增長和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支出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見表3。
由表3我們可以觀察到,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不同的滯后期,GDP和環境投資之間存在著不同的Granger因果關系。滯后期數為1時,經濟增長會引起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數量的增加,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增加不會帶來經濟的增長;滯后期為2時,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增加會帶來經濟的增長,但是經濟增長不再帶來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增加;滯后期為3時,二者因果關系不明顯,互不為格蘭杰因果關系。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