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23 09:15: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

篇(1)

[關鍵詞]體育 大學生 心理干預 思路方法

1 研究目的意義

心理健康,作為21世紀人才的基本素質,其意義和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只有具備良好心理素質,才能發揮最大潛能以取得成就,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高等教育具有為社會培養人才和發展人的全面素質的雙重職能,高校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最終要為社會輸送合格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如果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惡化的趨勢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那么就已經不是教育的不足和失誤了,而是教育的悲劇與失敗了。

體育運動能消除心理緊張,宣泄不良的情緒,調節心理狀態,使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使心理得到持久的平衡。本研究從體育的角度,找到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手段,研究構建適合我國大學生身體、心理特點的高標準化教學,提高在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

我國正在推行的全民健身計劃,其意義不僅在于健身,也在于建心?!敖】怠钡母拍钜矐ㄉ眢w、心理和社會適應的三方面的良好狀態,這就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從更廣泛意義講,這是人類對自身認識的發展。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大量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心身疾病病因的研究傾向于多元化,包括社會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分析;在疾病發生、發展、治療、恢復和預防中,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都在起作用。

學校體育能增強體魄、培養體育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已廣為人知,但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尚停留在一般的認識階段,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谌说纳眢w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內在聯系,高校應重視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總之,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十分突出,如果任其發展,將會嚴重影響我國大學生人群的健康水平,嚴重影響“人才庫”和“人力資源”,給國家發展和建設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結合2007年云南師范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研,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和分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并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教育環境、社會環境、家庭、學校等因素,針對不同的學生心理問題提出采用不同項目的練習手段進行體育干預,找出適合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體育鍛煉對策和建議,構建一套有效的高校體育課程,對心理障礙的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 研究對象

選擇云南省部分高校(云南師范大學、云南中醫學院、昆明大學等)2005~2007級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隨機分為實驗組40人~50人和對比組40人~50人。按照性別分為男女兩組,組成4個實驗組。說明,每一個實驗組樣本由不同程度的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所組成。

3 研究內容

3.1調查和分析云南省部分高校學生心理障礙的現狀

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云南省部分高校(云南師范大學、云南中醫學院、昆明大學等)2005、2006、2007級的600名本科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問卷調查,從中選取有心理障礙的學生80人~100人作為實驗組,隨機選取80人~100名心理正常的學生作為對照組。

3.2將兩組學生分別編班,進行體育鍛煉實驗

依據學生心里調查結果,將其分為焦慮和抑郁兩組,分別在兩組中隨機抽取學生編為鍛煉組和對照組。

3.2.1實驗組

3個月為一周期,進行一到兩個周期(依學生心理改善程度來定)。中等強度130次/分~150次/分的體育鍛煉;心率=安靜時心率+ (最高心率-安靜心率)×0.6最高心率用220-年齡;鍛煉時間,每次進行20分鐘~60分鐘鍛煉效果最好;鍛煉次數,每周鍛煉3次~4次為宜,但不能少于3次;運動負荷,運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3.2.2對照組

對心理健康學生隨機抽取同樣組數、人數的學生進行同等條件的鍛煉,在練習時段結束后,與心理障礙組進行對照。

3.3對所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分別在實驗前后進行了心理健康測試,過程中對測試學生采用《體育活動等級表》(PARS-3)對其運動量進行了測試。

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4.1研究方法

4.1.1文獻資料法

采用現代文獻查閱的方法(中國知網),收集1992年以后,國內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資料,為設計調查內容提供基礎材料。

4.1.2制定相關標準

納入標準。軀體基本健康、無特殊疾病,適合運動鍛煉的本科學生(由各校醫務室提供情況)。

排除標準。心血管系統疾病、傳染病的急性期、殘疾學生、外籍留學生等。

4.2調查法

4.2.1專家訪談法

走訪國內從事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的專家,心理健康咨詢等方面的專家,對調查內容進行專家咨詢,為最終完成調查問卷奠定基礎。

4.2.2問卷調查法

調查內容: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云南省部分高校(云南師范大學、云南中醫學\\昆明師專等)2007年~2008年600名本科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問卷調查,從中選取有心理障礙的學生80人~100人作為實驗組,隨機選取80人~100名心理正常的學生作為對照組。

基本情況:學校室外活動場地面積、體育設施、是否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等。

體育課信息:次數(周)、時間(節)、內容(月)、教學計劃(學期)、阻礙和影響體育課效果的因素等。

課外活動信息:內容、形式、學生參與情況、體育鍛煉主要內容(特色)等。

5 實驗法

依據學生心里調查結果,將其分為焦慮和抑郁兩組,分別在兩組中隨機抽取學生編組。

6 擬訂心理干預方法

6.1行為療法

6.1.1滿罐療法。教法:在上課中安排實驗組學生兩人一組,在教師統一組織教學下,同學相互糾正健美操動作,通過增加接觸來客服心理障礙,進而習慣與人接觸。

6.1.2示范動作。教法:在課前安排學生帶操。

6.1.3正強化法。教法:在學生上課過程中,教師的言語以鼓勵、表揚學生為主。

6.1.4社會技巧訓練法。教法:每節課結束前,安排學生10分鐘的交誼舞學習。

6.2認知療法

理性情緒療法(ABC理論)。教法:在難度動作教學中,通過自身動作由差到好的轉變,讓學生的消極態度、看法逐漸改變。

6.3來訪者心理療法

教師營造好的班級氣氛,并在課堂上提出積極向上的學習要求,在教學中增加對學生關注愛護。

6.4暗示療法。教法:教師在語言、動作、表情上給予學生鼓勵、表揚的暗示。

6.5松弛療法。教法:在每節的課后(尤其強度大的課),教師用放松法安排學生做身心的調整。

6.6森田療法。教法:在課中,教師教學有意加大學生的運動強度,使學生無暇顧及自身的焦慮情緒。

6.7移精變氣療法。教法: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行為、教學用具、教法轉換等,使學生的消極情緒得到轉移。

7 小結

針對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出現心理健康下降的現象,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研究很有必要;通過“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障礙干預調節作用”的思路與方法的研究,采用SCL-90調查法,抽取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作為實驗組,對其進行不同項目的體育鍛煉,探索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性,探索出相對科學完善、確實可行的技術路線與實施方案,為順利開展和完成課題提供正確的指導性建議,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和提高心身素質發展水平的對策和建議,為今后實施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計劃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促進和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實證依據。

參考文獻:

[1]張力為.體育科學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季瀏.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葉春芳.體育教學中課堂問題行為的心理調控.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03).

[4]張建華,殷恒嬋,錢銘佳,楊鐵黎.美國最佳體適能教育計劃及其對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啟示.體育與科學, 2001,(1).

[5]許同海,李少鐸.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內在關系.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2,(20).

[6]張立敏,張力為.身體鍛煉能提高自我觀念嗎――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

[7]吳秀琴.淺談有氧素質在心理應激中的作用.福建體育科技, 1997,(2).

[8]錢曉林.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體育科研,2001,(3).

[9]葉建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體育干預措施.湖北體育科技,2004,(4).

[10]朱淦芳,章巨煥.大學生心理障礙現狀分析對策的研究.福建體育科技,2004,(4).

[11]李景山,張建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及健康心理導控.黑龍江礦業學院學報,2000,(4).

[12]漆昌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及特點.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3).

[13]仇有望.論學校體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14]高斌,鞠傳進,李瑞.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因素的關系.體育學刊,2001,(3).

[15]張新安,高彩云,彭洪濤.論高校健身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科學性.體育學刊,2000,(4).

[16]張曉虹,沈麗琴,李梅.體育運動習慣與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4).

篇(2)

關鍵詞:離異家庭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一.離異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首先,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調查顯示,當前許多離異家庭大學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離異家庭大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家庭環境和學習環境都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因此,容易產生心理波動。此外,由于他們經受的社會壓力較大,因此,時常出現失眠、神經衰弱等現象,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易沖動,缺乏自制力。其次,具有嚴重的妄想、疑心等傾向。調查表明,許多離異家庭大學生嫉妒心強、疑心重、不信任他人,與人相處時較為敏感。部分離異家庭大學生甚至產生偏執和妄想傾向。在這些不良思想的影響下,他們不愿與人交往,時常感到孤獨、寂寞,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再次,具有嚴重的抑郁傾向。離異家庭的大學生享受到的父母關愛較少,因此,容易產生抑郁感,他們大多不愿與外界接觸,缺乏自信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產生厭煩和戒備心理,缺乏生活熱情,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除此之外,離異家庭的大學生還時常存在焦慮心理。他們大多受到父母間的爭吵、敵視等情緒的影響,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缺乏熱情和耐心,缺乏安全感,被焦慮情緒困擾。與此同時,離異家庭大學生還較為沖動。受社會、家庭和學校環境因素的影響,離異家庭大學生容易產生憤怒、緊張等情緒,時常感到心神不定,明對挫折和困難表現的過于沖動,具有一定的神經質傾向。

二.x異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積極參與人際交往。人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因此,只有積極參與人際交往,才能夠更加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一個人若脫離社會,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就會逐漸與社會脫節。但立意家庭大學生由于受到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等問題的影響,往往會自我壓抑交往意識,部分離異家庭大學生甚至認為自己在社會和家庭中是無足輕重的,產生嚴重的自我否定情緒,部分離異家庭大學生甚至產生怨恨父母的情緒。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還容易出現自卑、消極、易怒等情緒。可見,在離異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須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意識,提升他們人際交往的迫切性、緊張度,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人際交往機會與平臺,組織他們參加各種院級、校級聯誼活動,促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體會到來自同學、老師、朋友的溫暖,進而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積極性。

2.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首先,要深入調查離異家庭大學生的共同心理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團體心理輔導。這種輔導形式,對離異家庭大學生和輔導者都有益處。對輔導者而言,由于每次接待的人數較多,因此,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輔導效率。對離異家庭大學生而言,這種輔導可以運用集體的力量,促使他們受到其他同伴的感染,進而自覺接受教育和指導。相較于個別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提供更具典型性的環境,團體成員的相似性,可以促使這些學生逐漸放下心理負擔,自主的向他人傾訴,并接受別人的幫助,進而提升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輔導者在團體輔導中可以合理利用榜樣的力量,樹立典范,并鼓勵其他成員學習,積極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內心情感,并接受團體成員的幫助和建議。調查表明,這種分享具有一定的治療性作用,能夠幫助離異家庭大學生逐漸消除退縮、自卑等消極心理。其次,還應當針對離異家庭大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計劃和方案。

3.創立心理健康檔案。高校為離異家庭大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能夠更加全面的搜集和整理離異家庭大學生的信息,增強心理輔導的針對性。具體而言,心理健康檔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影響離異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信息,包括家庭自然狀況、學生既往病史、學生自然狀況、父母教養方式等。其次,能夠反映離異家庭大學生心理特點、心理狀態的資料,主要包括個性品質狀況、綜合評定建議、智力發展狀況、學習適應性狀況、心理健康狀況等。對這些內容的定量描述,能夠全面的分析離異家庭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再次,學生的自我意象、擇業期望,以及相關人員根據其具體情況提出的擇業建議等內容。

參考文獻

1.葛纓,楊丹.離異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2):114―117

篇(3)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具體如下;(1)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心理素質是人的心理健康內在表現,無論是人的情緒變化還是性格波動,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2)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動學生人格的完善發展。學生的人格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推動人格的健全,學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時會接受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的教育,也會在社會環境影響下不斷適應社會,提高自身的發展能力。(3)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這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良好的心理狀態時潛能開發的重要前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增強自信,學會深入發掘自己的潛能,最終實現自我,完善自我[1]。

2.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

學校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以學生的健康心態為教育目標,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并通過自我心理調節功能環節工作壓力,實現自我價值。

2.1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1)完善心理調節。指導學生深化自己對社會的理解,掌握自我調節方法,優化新路素質,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性格品質的優化,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優化個人行為習慣。(2)預防心理疾病發生。當代大學生處于社會變革時期,面臨著人生發展過渡時期,學生們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如果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將會引發一系列心理反應。對此,需要教師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如定期的心理普查幫助學生遠離心理健康疾病的困擾,并為學生推薦多種有效的心理調整方式,讓學生學會緩解壓力[2]。(3)培訓學生心理調適的技能,為學生提供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交往態度,學會正確使用人際溝通方法,調節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逐漸適應社會發展與變化。

2.2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遵循教育原則。(1)系統性原則,這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要求學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系統,實現教育的規范化與系統化。(2)學生主體原則。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預防與調節。(3)教育發展原則。學校需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資源,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平臺,引導學生自我調節。

2.3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可以從以下幾點建議入手:(1)利用新生心理普查、春季心理問題篩查等契機,重點關注出現家庭變故、遭受情感挫折、就業壓力大等類型的學生,排查心理隱患,預防心理危機的產生;(2)利用課堂教學、互聯網教育平臺宣傳等途徑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多角度看待問題,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正確面對壓力與挫折;(3)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課堂,利用“5.25”等特定紀念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健康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增強自身抵御風險和抗挫能力,為實現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篇(4)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檔案 問題 思考

一、問題的提出

國內許多大學的統計資料表明,隨著我國高校獨生子女人數的逐漸增多,以及當今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嚴重,突出表現在交際困難、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這四個方面。我對我校的100名大學生抽樣調查后發現:20%的同學為人際交往所困擾,不敢主動或者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流心中所想;11%的同學對未來沒有信心;45%的同學對于自己未來就業前景表示憂慮。在遇到情感挫折等心理困擾時,30%以上的同學不知道該做些什么,選擇逃避,常常以聽聽歌、逛逛街、喝酒、玩網絡游戲等方式排解,很少選擇主動向外人傾訴,尋求幫助。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成長備受社會的關注。大學生要順利地完成學業,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為此,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對于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作用?!苯⒋髮W生心理檔案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現在有些高校從新生一入學就著手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但在大學生心理檔案建設實踐中,還存在對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意義認識不夠的問題;在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的過程中,還存在對大學生心理檔案內容認識不全,建檔范圍模糊,檔案材料單一、不成體系,以及材料的真實性、保密性不夠等問題;在大學生心理檔案作用的發揮上,還存在重建設、輕使用的傾向。為此,我根據自己在高校檔案工作的實踐,對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相關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

二、在我國高校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意義

大學生心理檔案提供的是大學生個人信息與心理素質狀態,它在高校的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和就業推薦等方面都應該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當前,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一)從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有利于防治大學生的心理疾病。

心理檔案是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重要基礎性資料,已為各高校普遍認可,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心理檔案,有利于防患于未然,早期發現學生心理異常,及時給予科學的治療,也有利于學校為各類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其個性發展的心理環境。如果沒有心理檔案,我們就無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更談不上采取預防和控制行為。

(二)從高校人才培養的角度看,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障。

高校作為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搖籃,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而且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前提。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各自的心理品質不同,他們在心理過程(認識、情感、意志三個方面)和個性心理特征(興趣、能力、氣質、性格四個方面)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客觀詳細地記錄學生每個階段的主要心理狀態,能直接為教師提供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況信息,可以使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個性特點、心理欲求、學習心理等,從而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提高針對性,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際上,重視學生心理狀態,做到因材施教,是中國教育的優良傳統。《禮記?學記》就提出,良好的教育就在于“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而長善救失在于了解學生的心理,即“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三)從大學生心理檔案的社會價值來看,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有利于社會人才的選拔。

競爭激烈是當今知識經濟、信息社會的一大特點。種種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人是社會的人,競爭愈烈,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越高。當今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是心理素質健全健康的人,他們耐受挫折、自強不息,只有這樣,才能對抗激烈的競爭并立于不敗。心理檔案將有助于社會選拔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才。從革新選拔人才機制的角度講,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既有利于社會選拔人才,又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

三、大學生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

所謂大學生心理檔案,是指能幫助了解大學生心理狀況、心理特點等,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準確信息的材料。

大學生心理檔案包括兩大類:團體檔案和個人檔案。前者反映的是大學生心理、行為和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群體特征的資料,一般以學校、年級或班級為單位,其價值在于對大學生總體狀況的把握和加深對大學生個體狀況的認識;個人資料則是指反映大學生個體各方面特征的資料。本文討論的大學生心理檔案主要指大學生個人心理檔案。

(一)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檔主體――各院系輔導員。

輔導員長期工作在學生中間,對學生的情況比較了解,能及時、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和行為表現,作為建檔主體更有利于檔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實時性。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輔導員缺乏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專業知識,因此,容易出現檔案不夠規范的問題。為此,各高校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輔導員隊伍進行大學生心理檔案建設的專題培訓,不斷提高這支隊伍的檔案建設水平。

(二)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檔客體――存在心理問題、急需重點關注的學生群體。

目前,我國高校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工作才剛開始起步,工作人員嚴重不足,面對龐大的學生群體,為所有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顯然是不現實的,即使能做到,也容易流于形式。從實際情況出發,應從所有學生中篩選出確實存在心理問題、急需重點關注的學生群體,首先把他們列入建檔范圍。這樣既體現了工作的針對性,又容易出實效。

(三)大學生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

一般來說,一份完整、準確、系統的大學生個人心理檔案至少應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背景資料。包括學生本人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民族、政治面貌、就讀學校、年級、家庭住址、愛好特長),家庭基本情況(如家庭成員的工作性質及職務、文化程度、家庭的組織結構、家庭的居住環境、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親子關系、是否獨生子女、家中排行等),以及對學生心理產生過影響的重大事件(如父母離異、死亡等),等等。

2.反映大學生心理狀況和心理特點的資料。主要包括身體狀況(如血型、一般健康狀況、身體發育狀況、生理缺陷、個人病史等)、智力水平(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個性特征(包括學生的性格類型及特征、氣質類型及特征、個性心理特征、人際關系及品德特點等)、心理健康狀況(有無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程度如何等)。反映學生心理特點的資料主要通過心理測評獲得,主要有癥狀自評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大學生人格問卷、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評定量表。

3.心理素質及教育和輔導措施、過程。包括能力狀況及教育建議、人格特征分析及培養建議、心理健康狀況及輔導過程、學習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職業能力傾向類型分析及指導等。

四、建立和完善我國大學生心理檔案應注意的問題

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的嘗試,因此,我們必須慎重地對待并處理好以下一些問題。

(一)材料的客觀性問題。

檔案概念的內涵是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原始的歷史記錄。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要盡量做到客觀,努力克服主觀因素的影響,少使用或不使用評價性語言,多用客觀描述性語言。

(二)材料的完整性問題。

大學生心理檔案需完整,一方面,從數量上要保證檔案的齊全,使那些應該集中和保存的檔案材料不能殘缺,另一方面,從質量上,也就是系統性方面,要維護檔案材料的有機聯系,不能人為地將其割裂分散,或者零亂堆砌。

(三)材料的保密性問題。

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衛生系統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者條例》明確規定了心理檔案的保密性原則:“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者應對其病人或來者的有關資料、病歷予以保密;這些資料應單獨保管,不應列入院其他病歷之中。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者只有在專業需要的情況下才可以與其他專業人員討論其服務對象的案例。如果為專業的目的需要采用案例進行教學、科研和寫作時,應適當隱去那些可能會據此辨認出服務對象的有關信息?!币虼?對大學生的個人心理健康檔案嚴格保密是涉檔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的職業道德。特別是屬于大學生個人隱私的問題,更應嚴格保密。只有尊重學生的隱私和自尊心,才能受到學生信任,取得學生的積極配合,否則就很難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從而心理檔案的價值也就失去了基礎。因此,高校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必須由負責學校心理健康的專業工作人員負責,建立以后,則根據檔案的內容確定保密等級,不能隨意公開心理檔案的內容,即使公開,也要盡量做到保護學生的隱私,使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夠產生信任。

(四)材料的即時更新問題。

心理檔案材料雖然是過去的記錄,具有歷時性,它既不能完全說明現在,更不能直接描述未來,但它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了解過去,作為制訂教育對策的重要依據。更重要的是,大學生的心理現象并不是凝固的、靜止的,它是隨其年齡的增長、環境的不斷改變而不斷變化的。因此,高校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檔者還需要及時更新檔案內容,對于一些心理咨詢記錄,要將咨詢的時間與次數、主述、癥狀表現、診斷意見、咨詢方法與過程、咨詢效果、接訪老師等作好整理,及時歸入學生心理檔案之中。把持續充實心理檔案作為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日常性工作內容,持續跟蹤、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建立定期、不定期心理檔案內容更新制度,隨時補充、調整和更新心理檔案資料,實現心理檔案的動態管理。只有將大學生心理檔案建成一個動態的檔案,才能使學校領導、輔導員、教師、家長與就業指導部門甚至是學生就業工作單位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發展特征,充分發揮心理檔案的價值。

(五)專業隊伍建設問題。

大學生心理檔案建設離不開專業隊伍建設,這支隊伍除了應具備心理學、心理測量等方面的專門知識外,也應懂得一定的檔案學專業知識,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真實、全面、科學性強的豐富的一手材料。我們常??吹?研究人員做了大量的心理測評等基礎工作,但最終發現,留檔的材料卻價值不大,也就是說,想用的材料沒有留下來,而留下來的材料卻無用。所以,提高建檔人員的綜合水平,對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工作意義重大,不可輕視。為此,各高??梢詮默F有的心理教育者中選派骨干進修,提升其專業知識水平;也可以組織團隊去比較有經驗的院校進行學習交流;還可以聘請專業心理咨詢機構人員兼職,通過網絡、電話進行理論指導與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引進一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較高水準的人才。

總之,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不僅是時展的要求,而且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我們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認識了在高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必要性,才能保證這項工作在實踐中的順利開展;只有不斷規范大學生心理檔案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心理檔案惠及學生、服務社會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彭移風.當前高校建立心理檔案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蘭臺世界,2006,(18).

[2]劉慧.試論學校心理檔案建立中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6).

[3]黃丹艷.淺論大學生心理檔案[J].當代教育論壇,2007,(11).

[4]吳桂敏.高校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理性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3).

篇(5)

摘 要 大學生由于生理、心理、環境、學習、人際交往、就業擇業等各方面的壓力,極易產生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文章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對安康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進行了比較分析與思考,以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思考了策略并提出了建議,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分析與思考

一、研究目的

大學生由于生理、心理、環境、學習、人際交往、就業擇業等各方面的壓力,極易產生一些心理健康問題。近10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有10%-30%的大學生存在各種不同程度的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情緒等心理健康問題。在國外,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病率也在 10%-30%。大學生作為文化層次較高的群體,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將來能否適應新挑戰,對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決存在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本研究從心理健康的角度,通過問卷調查、比較分析,研究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策略,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安康學院2008級、2009級、2010級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22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本研究相關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

本次研究測試采用國內外通用的Derogatis制定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安康學院220名大學生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SCL-90測試,性別、年級、專業不限。本次研究測試,共發出量表220份,回收214份,剔除無效答卷3份,有效答卷211份,有效回收率96%。有效答問卷中,男生168名,女生43名;獨生子女55名,非獨生子女156名;家住城鎮的有34名;家住農村的有177名。

該量表共90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均按嚴重程度分為5個等級:1=無;2=輕度;3=中度;4=相當重(對受檢查者有相當程度的影響);5=嚴重(癥狀頻度和強度十分嚴重)。它由10個因子組成,分別是身體狀況、強迫癥、人際關系、抑郁癥、焦慮癥、敵對、恐怖癥、偏執、精神病癥、其它方面。

根據Derogatis等人的研究結果,該量表各癥狀效度系數為0.77~0.99(P

3.數理統計法

將測評之后回收的資料數據先錄入Excel,再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分析

按照SCL-90,10個癥狀因子任一項≥2分則計為陽性,即有癥狀;10個癥狀因子任一項≥3分計為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障礙;2≤因子分<3計為有心理障礙傾向或輕度心理障礙。

從表1可以看出,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礙的學生人數為14名,占總人數的6.6%;可能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礙的學生比例為29.9%;有輕度心理障礙的學生為55人,占總人數的26.1%。分析不同樣本各類大學生心理障礙檢出率,得出結論:女大學生高于男大學生,非獨生子女大學生高于獨生子女大學生,家住農村大學生高于家住城鎮的大學生。

(二)大學生不同心理障礙分析

按照SCL-90,10個癥狀因子只要有一個因子的得分≥3分者,則被認為可能有中等嚴重程度的心理衛生問題。從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礙問題以各因子因子分≥3,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為身體狀況15.17%、強迫癥12.32%、人際關系8.53%、敵對7.11%、抑郁癥、恐怖癥各6.64%、焦慮癥5.69%;以2≤因子分

由結果可以看出:1.大學生身體素質在持續下降,體力和精力都處于各方面的壓力狀態,但對學習和生活沒有多大影響;2.少部分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存在障礙,大部分大學生敵對、偏執心理相當嚴重,因自負而不屑交往,以自我為中心,過分的苛求別人,缺乏理解、尊重、同情;3.即將畢業大學生在抑郁癥、焦慮癥和恐怖癥方面表現居多,青年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自我調節能力差,心理容量小且脆弱,因擇業中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一些用人單位對性別的要求感到恐懼和苦惱,嚴重的精神負擔就會產生心理障礙。4.在生活的瑣事方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都處于穩定狀態,只有少數大學生有心理障礙。

(三)大學生不同性別與心理健康比較分析

大學生由于男女性別的差異,心理健康狀況也存在差異,經過SCL-90測試女大學生10項因子分均高于男大學生,說明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在強迫癥、人際關系、抑郁癥、焦慮癥和精神病癥5項癥狀因子差異居前5位,大學生不同性別心理健康差異較明顯,和男大學生相比較,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

(四)大學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心理健康比較分析

大學生非獨生子女各項因子分均高于獨生子女,從而說明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相比較較差,測試分析各項因子,其中強迫癥、人際關系、敵對、焦慮癥、抑郁癥5項癥狀因子的差異分別位居居前列。

(五)城鎮與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比較分析

比較分析表2結果可以看出:家住城鎮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優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其中焦慮癥、強迫癥、偏執、人際關系、抑郁癥5項癥狀因子居于前列。因此,學校應傾向對農村大學生多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體育健身環境。另外從小就要關注農村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應為孩子提供健康快樂的成長的環境。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思考

(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深入研究

近年來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實質性研究比較缺乏,大部分還停留在對理論的簡單分析和一般經驗的總結上。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該加大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分析的力度,來消除大學生輕度人際交往的障礙,抑郁癥以及焦慮等心理問題,來維護正常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應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常態發展

所謂常態是以人的心理能否適應環境來區分,一個人的心理能適應環境為常態。以往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從疾病的角度進行,而從常態到發展的方向研究的很少,只是探討。對處于常態的大學生,我們應從既重視常態,又重視發展的角度來探索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從常態向健康或向不健康發展的因素,以便處于常態的大學生能適當運用合理的辦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五、建議

(一)用心理咨詢法在每個院系設立一個心理咨詢室,根據不同年級、專業、性別、生源地的學生個體來研究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切合實際地來開展研究;

(二)呼吁社會各界多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付諸行動,給予各方面的支援;

(三)有賴于大學生的主動意愿和積極參與,從而形成一個互動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楊洪輝.試論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J].山東體育科技.2003:98-101.

[3] 何梅.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7.

[4] 李紅嬌.2005-2007年中國礦業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比研究[J].中國校醫.2009.23(2):178-179.

[5] 朱曉峰.體育鍛煉對緩解高校大學生焦慮心理作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6(10):55-57.

篇(6)

【關鍵詞】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指標體系

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針對“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考核評估指標體系”這一工作的開展,已做出理論上與實踐指導上的積極探索。近10年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招生人數不斷擴充,發展規模不斷擴容,學校各級管理模式已面臨由模糊化管理向數字化、精細化、制度化管理轉變的巨大壓力。在這一背景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與模式,由傳統咨詢轉向建設常規化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轉型已迫在眉睫。

1 2009―2011級新生心理普測結果比較分析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針對新生群體開展以“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和“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測驗”(UPI)為主的心理普查活動已持續7年。通過對測查結果的比較分析,可以對心理健康考核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前的我校各年級學生之普遍心理特征及發展趨勢,作一背景性探究。

以2009級、2010級和2011級新生心理普查為例,比較這三年新生“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的結果顯示:(1)適應與焦慮型的平均得分逐年降低,說明當前學生對于學校生活的焦慮性較低,對學習生活的適應性逐年提高。(2)內向與外向型的平均得分逐年提高,說明新生性格正趨于外向。(3)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型的平均得分逐年提升,說明新生性格趨于溫和。(4)怯懦與果斷型的平均得分逐年降低,說明新生更趨順從。(5)心理健康因素得分逐年提高,說明歷屆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另外,專業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創造能力強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的環境中有成長能力的人格因素這三方面的得分均逐年下降,這說明歷屆新生在創造力培養上仍需加強,想要取得成就仍需付出一定的努力。

而我校連續三年新生“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測驗”結果則顯示出其它一些問題:(1)新生心理健康狀況逐年提高,需要重點關注的第一類學生(即心理健康狀況很差)人數和比例減少。(2)根據具體測試結果表明,歷屆新生中的“外地學生”和“男生”這兩個群體的心理問題更為突出。對于外地同學來講,不僅要面臨學習、生活、人際環境的轉變,還要面臨地域、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而對于性別差異來講,男生嚴謹緘默的人格特點,會讓他們更愿意自己單獨來承擔生活中的壓力,因此也更易產生心理困擾。

2 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框架設計

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指示,各高校應認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排摸工作,積極做好心理問題高危群體的預防和干預工作。因此,構建具有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考核評估指標體系,將有助于我校進一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相關研究。

國內學界普遍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評估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能夠增強大學生自我激勵的心理機能,并形成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1]

(2)求知欲。衡量大學生心理是否健康,關鍵在于看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發揮了智力效能,即有強烈的求知欲,樂于學習,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2]

(3)知識水平。大學生的知識水平既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心理健康評價的指標之一。

(4)責任感。大學生的責任感包括自我、家庭、他人、職業、集體、社會等六種。目前大學生責任感的缺失,日益影響其心理健康的正常發展。

(5)包容性。大學生的包容性包括對環境的適應與對各種人際關系的適應兩方面。

(6)組織協調力。大學生的創造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目前已成為心理健康中最積極的因素之一。[3]

(7)計劃性。目前大學生對于學習生活的主動計劃性較低,長期陷于茫然或焦慮狀態,將導致其在心理上的厭世、孤僻、偏激、冷漠等現象。

(8)應變能力。大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挫折教育關系密切,甚至對其提出了更高要求。[4]

因此,本文擬設計以大學生心理健康評估量表為主體的心理健康考核評估指標體系[5]。大學生心理健康評估量表可分為三種,即《大學生心理健康自評量表》、《大學生心理健康互評量表》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綜合評估量表》。自評量表為個體自查使用。互評量表通過各班心理觀察員與同寢室室友等大學生班級社交網絡進行互評。綜合評估量表供各院系心理輔導員及其他相關教師使用,每學年持續評估,以體現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發展軌跡,及時進行危機干預與主動心理疏導。

3 推進心理健康考核評估指標體系成果應用與轉化的對策建議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心理健康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測試結果,將被轉化應用于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按照預期計劃,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考核評估指標體系所取得的數據將經過整理分析,形成《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在校學生心理成長歷程記錄表(反饋表)》。為保護個人隱私權,該表非紙質刊印,由大學生個體登錄各自學工系統后自行查詢。

第二,為我校開設第二課堂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供數據支持與實驗平臺。

第三,與每學期開展的重點關注學生摸排工作及問題咨詢與危機干預工作相結合,將新生心理普查數據結果納入心理健康考核評估指標體系。

第四,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基本參數,并為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提供理論依據。整個施測過程將在學校有關部門協調指揮下,向我校學生全面推開。所得數據將在相關部門的整理分析下,用于完成我校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設,并及時反饋給受(下轉第146頁)(上接第31頁)測學生。

【參考文獻】

[1]李秀玲,謝晶.大學生心理健康評價指標的初步建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8).

[2]翟宏,張摯.心理健康的研究現狀及其評價標準的構建[J].江西社會科學,2004(4).

[3]揭水平,嚴海輝.論心理健康評估的指標與原則[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6).

篇(7)

【關鍵詞】和諧校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構建和諧校園重要組成部分的必然性

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人才的搖籃,做好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和諧校園,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高等教育的歷史使命。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是黨和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構建和諧校園中,應該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大的課題,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與和諧校園的本質要求完全一致

對高校而言,構建和諧校園的本質要求包括人際關系的和諧。從根本意義上講,最基礎的目標是造就和諧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就是要使大學生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合理地處理個人與周圍一切錯綜復雜的關系。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則與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性教育、咨詢性教育和良好行為的訓練,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促進他們全面和諧地發展。這些教育內容顯然與和諧校園的本質要求完全一致。

(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是學校教學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建設和諧校園的主要參與者,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在校進行正常學習、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條件,因此,針對在校大學生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使個體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也能為個體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使大學生能更好的參與到和諧校園的建設中來。

(三)和諧校園提出的時代背景迫切需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利益關系更為復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大學校園也不可避免受到侵襲,當代大學生作為思維最為敏銳并且最少保守的青年群體,他們在這個深刻變化的形勢中,承受的學業、婚戀、就業等方面的壓力比過去都增加了,極易出現心理發展不和諧的情況,更加迫切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二、構建和諧校園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和諧”之分析

面對教育國際化和國內高等教育改革新的發展形勢,大學生往往產生無所適從、煩躁、困惑等情緒,造成各種心理問題。要實現大學校園的和諧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不夠適應,面臨著一個新的轉型。以構建和諧校園的理念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不和諧”的癥結,會使我們的認識更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性。以和諧理念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難發現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尚存在許多不和諧方面。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和諧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雖然已開展了20年,也取得了很多的經驗,但不同地區之間、高校之間發展很不和諧。從全國范圍看,東部快于西部,沿海快于內地,大中城市、沿海開放地區的高校重視程度高,普及面廣;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偏遠省份的學校工作比較薄弱。即使在同一地區,也由于缺乏統一規劃,資源配置不均等因素導致各校的發展失衡且沒有應有的地位和時間保障。有的地區甚至至今仍有學校未開展這項活動。還有高校之間機構設置、經費投入及工作開展不和諧。有的高校沒有建立心理咨詢專門機構,沒有專門辦公場所。有的高校沒有經費投入或投入不足,不能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有的高校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和心理疾病預防、危機干預機制,但還有不少學校尚在起步階段甚至還沒有起步。從課堂教育上看,盡管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必修課和選修課,但仍有一些高校沒有開設任何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只舉辦了一些講座,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和覆蓋面。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與實效的不和諧

心理健康教育在諸多高校的計劃中,往往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但事實上卻都是形式上的存在?,F實中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視不夠,辦法不多。從業者科學化水平不高,缺乏規范管理。心理科學的評估技術的應用不足,濫用不規范的量表,忽視測試信度和效度,僅憑測試結論來推定學生的心理,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從業者的培訓與監核尚未正規化,盡管國內高校多數設有心理咨詢機構,但從事心理咨詢(治療)與心理輔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兼職居多或半路出家,其中大部分是經過短期培訓后上崗的,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在機制、經費與人員儲備上沒有根本保障。各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師地位低,任務重,壓力大,沒有時間深入學生,更沒有精力展開理論研究,又因為心理健康教育部門隸屬關系不明確,一般掛靠在學生處、德育室、校醫務室、心理教育科研部門,甚至有多個部門齊插手或都不過問的情況,故直接導致無人監督、無人管理。而受過心理專業訓練的人員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加之職稱不明確,工作報酬低,硬軟件設施短缺,使得有限的師資流失嚴重。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體的不和諧

按照教育學的一般規律,教育主客體之間關系融洽,雙向交流與溝通,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但長期以來,人們往往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育,老師高高在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所以有相當多的高校雖然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和研究,建立了大學生心理檔案,但由于忽視教育者自身思想觀念的轉變,最終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與時展的不和諧

至今還沒形成適合中國大學生特點的理論基礎,且定位不清,主要是還沒有搞清楚它與其他心理學教學、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異同,常常把它們割裂或等同起來。因此,其理論研究大大滯后于實踐操作,不能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指引。

(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要求與實際認識的不和諧

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從心理咨詢活動開始的,是從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人手的,所以存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缺乏全面了解的現象。其中有不少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仍放在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和治療上,忽視了對大多數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特別是在學生出現了嚴重行為問題時就更容易強化這種看法。這種做法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發揮,同時還給學生留下了凡是“心理咨詢的人都有心理疾病”的錯誤印象,使一些大學生在出現心理困惑時不敢及時咨詢,原本可以通過咨詢消除的心理不適卻發展成為心理障礙,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心理危機而走上絕路。如果僅僅局限于對已經出現的問題進行咨詢,那樣只能處在被動的地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取向應當立足于主動教育方式,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少數學生前來求助。

三、構建和諧校園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路徑

如何在構建和諧校園的實踐當中更好的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協調發展。本文擬對于今后如何更好地開展工作,談點想法和建議。

(一)心理健康教育進課堂是保證大學生德育效果的重要條件

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在時空上有了保證,其次使教師、學生雙方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得到了加強,再次保證了教育內容的系統性。大學生的基礎和專業課程多,學習壓力大,盡管如此,心理健康教育進課堂,實踐證明是利大于弊。課堂教學應強調針對性與實效性,如要考慮對新生專業思想的穩定,增強他們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等。當然,各院系的情況不同,需求也有差異,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特色、效果好就可以,譬如有計劃地安排專題課、利用周末開設選修課等,都不失為好的途徑。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應該體現靈活性、親和性、指導性、糾缺性,使學生感到實惠。

(二)應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現在的大學生都知道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為方式對于自身的重要性,渴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和鍛煉的機會,“大學生心理協會”積極作用的發揮,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這方面的需求。在“大學生心理協會”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和強化,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展示,適應環境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團學組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大有可為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很多相關活動都是通過各級團組織、學生會和班委、團支部等團隊的方式開展起來并產生效果的。譬如河南大學團委長期堅持的周末文化廣場活動、一些學院團委組織的以身心健康教育為主旨的專題活動和以班級為單位的系列講座等。

(四)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從過去的工作中可以看出,哪個單位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得好,一定是該單位的領導對此項工作認識到位、重視程度高、支持力度大??刀◣煂;A教育系、政法系、經濟管理系、藏文系等都有這方面的實踐和豐富經驗。

(五)抓好人員培訓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有一批懂心理、會教育的人。不少綜合性大學都有相應的心理學專業,那里有把握著深厚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老中青專家;另外在醫學心理學方面也有相應的師資和經驗積累,這些都是當今大學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議有關領導和職能部門利用好這些條件,通過系統的培訓,使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干部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方法,更加有效地開展工作。可以認為,我們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好比一條腿走路,掌握了心理學的方法,就能使我們的工作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的平衡狀態。另外,如果有可能,應考慮在廣大教師中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工作,因為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教師的個人問題,也不僅反映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狀況,它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我們的“教書育人”工作的進程和效率。

我們相信,有中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決議作指導,有各高校黨政的堅強領導,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廣大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有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和諧校園中重要性認識的提高,我們的路會更寬,前景會更美好。

參考文獻

[1]周青利.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構建高校和諧人際環境[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6,(6).

[2]吳艷東,王體正.和諧校園構建下的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9).

[3]李文玉.新時期我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經濟師,2003,(2).

[4]袁貴仁.提高認識狠抓落實,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美乳人妻hd电影欧美 | 免费a级毛视频| 熟女熟妇伦av网站|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疯狂三人交性欧美|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亚洲人ⅴsaⅴ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亚洲av成人无码一二三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天堂网在线.www天堂在线资源|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 | 国语少妇高潮对白在线|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 a级特黄的片子|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色妺妺在线视频| 三上悠亚ssⅰn939无码播放|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 国产真实强被迫伦姧女在线观看| 绿巨人www视频网站下载入口|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软件|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极品少妇小泬50pthepon| 抓住我的双乳咬我奶头视频看 | 性色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777国产偷窥盗摄精品品在线| 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萌白酱永久在线观看|